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

篇1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目的;基本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作为工程建设项目选址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勘察手段,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测量、物探、钻探、试验等在仪器、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工程地质带来了一场真正的技术革命,工程地质勘察结果与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大幅度提高。

1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为保证工程建筑物自规划设计到施工和使用全过程达到安全、经济、合用的标准,使建筑物场地、结构、规模、类型与地质环境、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相互适应。工程地质勘测过程是对客观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的认识过程。由区域到场地,由地表到地下,由一般性调查到专门性问题的研究,由定性到定量评价的原则进行。对在建工程的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2 决定勘察任务的因素

2.1场地的复杂程度

(1)简单场地:地形较平坦,地貌单一;地层结构简单,岩石和土的性质均一且压缩性变化不大;无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对地基基础无不良影响。

(2)中等复杂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地貌单元较多;地层种类较多且岩石和土的性质变化较大,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内基岩起伏较大;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地下水埋藏较浅,且对地基基础可能有不良影响。

(3)复杂场地: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多;地层种类较多且岩石和土的性质变化大,地基主要持力层内基岩起伏大;场地内有对震动敏感的地层;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下水埋藏较浅,且对地基基础有不良影响。

2.2对建筑场地地质条件的研究程度及当地建筑经验

例如新地区,对建筑场地地质条件缺乏研究,没有经验,则勘察工作量大;反之,则工作量小。

2.3建设规模及建筑物等级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基底荷载的大小、地基损坏造成建筑物破坏后果的严重性,将建筑物分为三级:一级建筑物,破坏后果很严重,即重要建筑物。二级建筑物,破坏后果严重,即基底荷载较大的建筑物。三级建筑物,破坏后果不严重,即基底荷载不大的一般建筑物。

3 地质勘察各阶段的内容

3.1选址勘察

3.1.1目的

选址勘查是指对工程场地的地质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

3.1.2选址阶段的勘察工作

①对工程场地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地震、矿产资源和工程地质信息以及气候、自然条件等信息进行收集;②工程现场实地踏勘,初步了解场地的土层结构情况,形成原因和大致成型年代,主要土层、地下水位等情况;③对附近区域的建筑物规模、结构、地质资料等情况有所了解;④工程场地地质情况复杂,现有资料不能不能准确反映地质信息,应当进行必要的地质测绘及勘探工作。

3.2初步勘察

3.2.1目的

①对在建建筑的地基稳定作出评价:②为建筑的总体平面提供必要信息;③为工程的主要建筑地基施工发案提供参考资料;④如遇不良地质现象提交防治方案。

3.2.2主要任务

①对场地地质初步了解;②对地下水水位和冻结深度有个初步了解;③查明场地中不明地质现象,范围,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3.3详细勘探

3.3.1目的

①从工程地质角度评价建筑地基,提出相应建议;②为建筑地基设计提供详细的地质工程资料;③为建筑地基的加固和处理提供工程资料支持;④为不良地质情况的防治提供地质资料。

3.3.2主要任务

①详细勘查主要采用的手段以原位测试、勘探和室内试样检测为主;②复杂场地或一、二类建筑物,详细勘探点宜按主要柱列线布置;对其他场地和建筑物可沿建筑物周边或建筑群布置;对重要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③要以地基主要受力层为原则钻探勘探孔深度。如果地基需要进行变形验算,部分勘探孔可以底基层压缩深度;④对场地进行详细勘探时,原位测试井、探孔数量级所取地质试样,应依据地质的复杂程度、建筑规模或类别进行确定。取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部位,应依据设计要求、地基情况进行确定。

3.4施工勘察

①对较重要建筑物的复杂地基需进行验槽。验槽时应对基槽地质素描,实测地层界限,查明人工填土的分布和均匀性等,必要时应进行补充勘探测试工作;②基坑开挖后,地质条件与原勘察资料不符,并可能影响工程质量;③深基坑设计及施工中,需进行有关地基监测工作;④地基处理、加固时,需进行设计和检验工作;⑤地基中溶洞或土洞较发育,需进一步查明及处理;⑥施工中出现边坡失稳,需进行观测及处理。

4 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是为查明、评价工程建设场地或地基的岩土技术条件和它们与工程建设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所进行的调查、勘探、测试与监测及时所获资料数据进行工程分析、计算、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岩土的利用、改造、加固等设计、施工措施或方案建议与相应的设计基准、参数等工作的总称。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主要方法或技术手段,有工程地质测绘、勘探与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以及现场检验与监测。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

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各种适当的勘探方法。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钻探工作使用最为广泛,可根据地层类别和勘察要求选用不同的钻探方法。当钻探方法难以查明地下地质情况时,可采用坑探方法。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常与地质测绘配合使用,也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由于物探成果判断常具多解性,方法的使用又受地形条件等的限制,所以其成果需用勘探工程来验证。当钻探方法难以准确查明地下情况时,可采用探井、探槽等,就是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挖掘坑、槽、井、洞,以便直接观察岩土层的天然状态以及各地层的地质结构,并能取出接近实际的原状结构土样。勘察方法应根据勘察要求和实际情况选用。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主要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借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

随着“3S”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种类型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将“3S”技术与工程勘察相关知识体系综合进行研究。结合实际工程勘察项目要求,借助RS信息获取手段的同步性和先进性,GPS空间定位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利用CIS对空间数据进行存储、查询、分析、处理、显示和输出等方面的优势,在工程勘察中整合“3S”技术的应用方法已被广泛利用。

篇2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危害性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工程地质勘察是建筑工程前期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保障建筑稳定的主要依据。然而,在现在的工程地质勘察、施工过程中,对水文地质问题往往不够重视。水文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勘察过程的重要部分。为了避免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危害,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必须重视水文地质及其危害的判断,找出预防和处理措施。

1、 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1)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应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位置的水文地质情况,重点评价所处位置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影响,以此判断地下水可能对工程造成的危害,并预测这些危害发生的可能性,由此提出治理方案[1]。

(2)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要先了解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然后结合建筑工程基础类型的需要,对有关水文地质问题进行调查,科学地评价水文地质对基础的影响,提供选择建筑工程基础类型所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避免判断出错影响工程建设。

(3)水文地质问题还可能出现基础下部存在的承压含水层,所以应该对承压水突破基坑底板的出现机率进行计算和评价,重点考虑地下水的水位状态以及水位升降对岩土造成的不均匀胀缩作用。

(4)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还必须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腐蚀性进行评价,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开挖基坑时,要先做渗透性和富水性试验,评价因人工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影响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性。

2、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

研究表明,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主要是由三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地下水压力、地下水水位升降、潜水位上升[2]。

(1)地下水压力引起的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的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不会对建筑工程造成什么危害,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都会改变地下水的动力平衡,在变化的压力作用下会造成地下水压力引起的工程危害,比如:流沙、基坑突涌、管涌等。一旦出现这些现象,就会对建筑工程的稳定性造成危害,就会导致建筑的质量降低,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危害。

(2)地下水水位升降变化引起的工程危害

地下水是水文地质问题危害建筑工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引起地下水位变化的因素有两个: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但是不论是哪种因素引起的变化,当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建筑工程造成危害。水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上升、下降、升降频繁三方面,下面就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水位上升可能会造成地下水的化学性状发生改变,比如:盐渍化、沼泽化等,这样就会加重对建筑物的腐蚀、斜坡和河岸土体发生滑落降低建筑物稳定性、一些特殊岩土结构被破坏造成山体滑坡、地下室充水淹没等;

水位下降则会造成地裂、地面沉降、地下水质恶化进而威胁建筑物的稳定性等。而且造成水位下降的多为人为因素,比如:过度利用地下水、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水源、矿床疏干等,所以就必须加强防范。

水位的频繁升降会引起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膨胀收缩变形,而且还会导致岩土变形的幅度增加,破坏建筑物的基础,影响其稳定性。

(3)潜水位上升

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会引起潜水位上升,像修建水库、河流湖泊水位的上升等,而潜水位上升会使地基软化、诱发地基隆起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另外潜水位上升还会使砂土或粉土达到饱和,引发流沙、管涌等灾害。

2、 加强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处理措施

(1)加强地下水的调查

工程地质勘察的核心部分是水文地质问题,而水文地质问题中的重要部分是地下水的调查。鉴于地下水调查的重要性,工作人员应当把它当作是重中之重,加强调查工作,调查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设置出调查的标准体系,确立调查目的,给出标准才能更好地对地下水进行评价;第二步是要对地下水的各个问题进行调查,比如:地下水水位及其升降变化频率、地下水的腐蚀性、地下水的压力等。第三步就要对地下水预测建筑工程各方面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比如:地下水可能引起的流沙、管涌等潜在威胁。有了这些更为细致的调查才能更准确地制定治理方案[3]。

(2)规范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除了加强地下水的调查之外,还应该规范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当前我国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目的、任务、评价都有具体的规定,也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依据。但是现在许多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者对工程地质勘察的规章制度并不了解,工作时也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为之,然而工程地质勘察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具有专业性的工作,特别是水文地质问题要求更为严谨,如果仅靠自己经验的话,得出的结果及对危害程度的预测就不具有合理性和权威性。所以,工程地质勘察者必须熟悉工程地质勘察的规章制度,保障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有效进行。

结束语

通过研究发现,水文地质问题对建筑工程的影响是很大的,为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和建筑物的稳定性及其使用寿命,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重视对地下水的调查,做好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预防和治理工作,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保障建筑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剑.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性分析[J]. 科技展望,2015,(04):88.

篇3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环境地质;设计

随着社会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与日俱增。目前,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已成为一种强大的地质营力。但是,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在给人类自身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表现特点的问题――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这些问题给人类生存和生活环境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大型引水工程引起的水库区淤积、塌岸等等。为了探讨这些问题,现代工程地质学新的分支――环境工程地质学应运而生。它是通过研究由于人类的工程活动所引起的区域性有害作用,以及研究这些作用产生的条件和机制,提出减弱或消除它的方针和措施,使人类的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能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从而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活动,获得可持续发展。

1 工程地质勘察的步骤

工程地质勘察是完成工程地质学在经济建设防灾这一任务的具体实践过程,其任务从总体上来说是为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以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就其总体来说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和资料,以便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因素,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环境,以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经济合理和正常运用。其具体任务为:①查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②选择地质条件优越的建筑场地;③分析研究与建筑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做出定性和定量评价,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④根据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配合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提出有关建筑物的类型、结构、规模及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及保证建筑物安全和正常运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⑤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条件的措施提供地质依据;⑥预测工程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制定保护地质环境的措施。

工程地质勘察一般是分阶段进行的。

(1)规划或设计草图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是初步查明建设地区工程地质条件,

论证区域稳定性,根据地质条件论证某项建设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通常利用文献档案资料的研究、路线踏勘及中小比例尺的区域性工程地质测绘来完成。

(2)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是在所指定的建筑区域内,选定工程地质条件最优的建筑场地,并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适当定量的评价。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并配合以勘探工作和少量试验进行。

(3)施工图设计阶段。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挖方及基坑的地质编录,验收建筑物地基,对地下水和自然地质作用进行长期观测进行施工所需的各种试验。

总之,随勘察阶段推移,勘察范围由大到小,研究程度由粗到细,由地表及地下,由定性评价而至定量评价。

2 工程地质勘察中环境地质问题的必要性分析与对策

建筑工程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建筑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建设的。工程地质勘察是运用地质理论和各种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为解决工程建设地质问题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先行工作,其成果资料是工程项目决策、设计和施工等重要依据。当高压喷射注浆加固方案确定后,需深入进行实施性调查。高压喷射注浆加固地基的效果与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对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的勘察和测试试验内容较其他地基处理方法要求得更为详尽。对具体的某项工程而言,若已有一些地质勘察资料,但必要时仍需做一些补充勘察。

2.1 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包括:(1)查明拟建工程所在区域的工程概况。(2)基岩的形态、产状、分布、埋藏深度和物理力学性质。(3)各土层的层面状态,即埋藏深度、种类、颗粒组成、化学成分和物理力学性质。(4)岩土层中的裂隙通道或岩溶的洞穴情况。(5)水文地质情况,包括:地下水位高程,各土层的渗透系数,附近地沟、暗河的分布和连通情况;地下水位特性,包括:水质、水位、流速、流向、流量、承压状况和补给状况、水中硫酸根和其他腐蚀性物质的成分和含量等。(6)钻孔间距和深度。钻孔间距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对―般建筑物详细勘察阶段盼要求进行,但当水平方向土层变化较大时,应适当加密钻孔间距。钻孔深度,当旋喷桩作端承桩时,应注意持力层起伏性状,钻孔要钻至持力层3~5m。如在此深度范围内有软弱土层,则应钻穿之并达到不小于3m的密实土层。如旋喷桩作为摩擦桩时,应注意土层的不均匀性,有无软弱夹层及各土层的摩擦系数。勘察深度应达到设计深度的要求。

2.2 环境调查

很多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都是由于人类工程活动所引起的,这些问题影响地面建筑、交通安全、居民生活,故区域工程地质工作应结合国土的开发利用、城市规划、江河整治,严密注意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以防患于未然。环境调查包括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貌,施工场地的空间大小和地形埋设物状态,如地形管线,地形障碍物的位置。周围建筑物的位置、结构、基础型式和深度以及材料、机具的运输道路,排污情况,水电供应情况,保护性建筑物及周围居民情况等。注浆材料及其配方和现场喷射试验是高压喷射注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的适当与否将会影响到固结体的质量、物理力学指标和工程造价等。

3 结论

总之,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表现为改变地质环境原有的特征和规律,加快演化速率、改变演化方式等。因此环境工程地质学研究的目的就是预测地质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强度,为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改造地质环境提供科学的论证。

参考文献:

[1]范建.关于工程地质勘察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18).

[2]吴立坤.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控制质量的因素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9).

篇4

关键词:病险水库;成因;地质勘察

前言

我省水库主坝水库大部分建于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当时的施工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许多水库存在着一定的隐患,近年来尽管逐渐对这些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但受资金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目前仍有部份水库仍未达标,因这类水库的大坝均为土坝,故对土坝安全造成危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提出处理是很有必要的。

1 水库病害成因分析

水库病害主要受运行条件、气候、地理、地质条件以及建设时期的特定环境影响,各水库工程就存在各种各样的病害,使得水库达不到设计蓄水量,甚至许多水库空库运行,有效灌溉面积减少。在对全区病险水库实地踏勘和室内分析整理,病险水库病害成因主要是以下几种。

1.1 库岸不稳定

一部分病险水库的水下岸坡存在不稳定体,在水库蓄水前期则已产生一定的位移或滑塌,在建水库时未进行处理。水库蓄水后,由于地下水环境的改变而加剧其不稳定性,尤其是近坝不稳定体,对水库的安全影响最大。不稳定体滑动面一般是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与基岩接触带,或岩体软弱结构面的优势面,或全、强风化岩体中的应力集中接带。山高坡陡,基岩裂隙水位较高,地下水多从谷坡裂隙渗出,并经松散堆积物与基岩接触带排泄于谷底,同时软化和接触口,这些因素导致接触口抗剪强度降低,从而引起坡积层沿基岩面的滑动。

1.2 土石坝沉降

在小(二)型水库中,坝体均为土石坝,但这些土石坝坝基不同程度的保留了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堆积厚度一般是2~4m,软弱层极少见,这些堆积物的天然密度多大于坝体填筑密度,同时在坝体荷载作用下进一步压密,坝基的压缩变形是极有限的。在修建这些水库时,是解放初期,多为投工投劳和人工操作,机械化程度低,坝体填筑密实度达不到要求,一是碾压不够,钻孔岩心结构松散,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偏低,钻孔注水试验渗水量大(许多水库均未进行);二是填筑土含水量太高,采用在坝基水下抛土截流,并让未经合适处理的截流戗体成为土坝的一部分,在水库运行期间,高含水量的原戗体发生沉降变形;三是分段填筑的施工缝处理不当,当时人工挑土上坝,二三个坝段同时填筑,因坝段间施工缝自坝底至坝顶均未作碾压处理或处理不当,使坝体产生沉降变形,过量的变形导致坝体裂缝或坝高不足。

1.3 土石坝裂缝

常见的土石坝裂缝是平行坝轴线方向的纵缝和垂直坝轴线方向的横缝。土石坝背水坡的纵缝多由坝坡偏陡、上下游差异沉降、坝体土粘粒含量太高产生干缩和坝体向下游的渗透动水压力作用所引起的。但多数土石坝背水坡较为平整,且布有贴坡或棱体反滤排水,因此土石坝背水坡的纵缝一般不多见。土石坝迎水坡或坝顶的纵缝多由坝坡偏陡、坝体向上游的渗透动水压力作用和坝体土粘粒含量太高产生干缩所引起的。由于水库的不断蓄水和放水,使土石坝迎水坡的坝体土频繁出现饱水和失水过程,尤其是在库水位发生骤降情况下,这种纵缝更容易产生,严重时还会产生坝体滑坡。土石坝的横向裂缝除了坝体土粘粒含量太高产生干缩外,另外的原因就是坝体在分段填筑时施工缝处理不当,坝体产生差异滑动与沉降所造成的。

1.4 土石坝渗透稳定

土石坝的渗漏源于防渗体的空隙过大或穿坝涵洞及其他构筑物差异变形产生的渗漏缝隙。当渗透流速大于砂、土的涌动流速(砂、土被水流带走的临界渗流速度) 时,土石坝则产生渗透破坏,还有因生物作用而产生渗透破坏的。水库在2008年产生大坝渗漏,坝体全面透水,出现险情。

1.5 坝基抗滑稳定

除了上述情况外,有些水库大坝是坝底宽度较小的刚性坝,由于接触面抗剪强度不足、基岩优势面抗剪强度不足、坝基扬压力太大等原因使大坝发生险情。

1.6 坝基渗透稳定

已建大坝的坝基出现的渗透稳定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松散岩土孔隙、断层软弱破碎带、软弱破碎夹层和岩溶洞穴存在所引起的。库水通过这些薄弱带侵蚀坝基,促使坝基发生渗透破坏,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贯通土石坝基的砂砾石层中。

1.7 绕坝渗透稳定

水库成为病险库的情况中,绕坝渗透破坏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近坝肩断层破碎带管涌影响坝肩稳定;二是绕坝渗漏引起坝肩下游深风化岩坡或土坡的滑坡,进而影响坝肩稳定。

2 病险水库地质勘察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能否起到兴利除害的目的,使水库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前期地质勘察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病险水库为已建工程,所以其地质勘察与新建工程的工程地质勘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首先是坝基地质情况呈隐蔽性,资料记录不完全,水库蓄水后地质情况发生改变;其次是对一些构筑物的质量和位置需要进行勘探和测试,所以称之为病险水库地质勘察,而不单纯是病险水库的工程地质勘察;三是地质勘察工作集中在安全鉴定勘察和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勘察阶段,安全鉴定勘察时,无可参照的规程或规范,需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及经验得出结论和建议察”精度实行。病险水库地质勘察的原则是以病险工段作为重点勘察,必要时做专门勘察,一般工段做常规勘察。

2.1 施工和运行调查

由于我省水库建设时期,受当时财力、技术水平、施工设备、施工经验等条件限制,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如建筑物结构不合理,清基不彻底,工段结合部存在缺陷,建筑材料不合格,明渠导流设施处理不当等原因;这些情况都要通过施工和运行调查,为地质勘察和病险工段成因分析及水库病险程度评价提供基本资料(调查资料要形成文件,要由水库管理单位或其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出具调查资料文本),作为病险水库地质勘察和水库病险地质评价的依据。

2.2 库区地质勘察

病险水库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是库岸稳定、水库渗漏和水库淤积问题。而库岸稳定的地质勘察,不管病险是否存在,均要进行,尤其是要对近坝库岸的潜在危险进行研究。勘察方法一般采用地质测绘和槽坑探的地表研究以及必要的工程钻探或硐探的深层研究。

2.3 坝区地质勘察

坝区地质勘察分坝体勘察和坝区工程地质勘察

2.3.1 坝体勘察。勘察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坝体的填(浇) 筑质量,裂缝位置、宽度、性状,渗漏通道、范围、性质,浸润面分布状况,滑坡体范围、滑移面宽度、性状,施工缺陷,结构体材料的性质及其他病险特征和相关问题。对于不同水库的病险工段的勘察,宜针对病险情况,选择合适的勘察手段和测试方法,勘探点的间距视需要而定;对于一般工段的常规勘察,宜结合坝基工程地质勘察范围布置勘探点,勘探点的间距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 50487-2008)和《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55-2005)所规定的“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布置。

2.3.2 坝基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内容是在分析前期相关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地质踏勘,了解工程区地形条件,调查施工和运行期间的坝基险情及隐患,查明坝基清基情况和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坝基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坝基工程地质问题对坝基稳定的影响程度。重点勘察坝基前期及调查了解的险情及隐患。对其他坝基的勘察手段和测试方法以及勘察范围和勘探点间距可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和《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所规定的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

2.4 涵洞工程地质勘察

2.4.1 规模较小的水库为穿坝输水涵地质勘察。混凝土坝中的穿坝输水涵病害勘察内容主要是了解涵管裂缝。通过管内检查、工程钻探、压(注)水试验和声波测井、孔内电视等,查明裂缝宽度与分布状况;。一般通过管内检查、工程钻探手段,以及标准贯入试验、土工试验和注水试验等测试方法,查明涵管位移和裂缝状况,评价管周坝体土的渗透稳定性和抗冲稳定性。

2.4.2 规模较大的水库即是对输水隧洞工程地质勘察。勘察内容主要是了解洞衬砌体或围岩的裂缝、断裂或其他变形及渗透破坏情况,通过洞内外观检查、工程钻探、岩土试验、压(注) 水试验和声波测井、孔内电视等,重点勘查隧洞病险洞段,评价洞室围岩的稳定性。

2.5 溢洪道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内容是在分析前期相关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施工和运行调查,了解病险工段,勘察方法一般采用地质测绘、钻探、槽探等地质勘探手段,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岩土试验、压(注) 水试验、闸室或堰基承压水头(扬压力) 观测、声波测井、孔内电视等观测手段对溢洪道地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重点勘察溢洪道地基的病险工段。

2.6 其他建筑物地基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内容和方法视病险工段情况而定,如无险情,一般可不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对需改建或重建的建筑物地基则按相关规程规范要求进行相应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

篇5

【关键词】水库;移民安置点;工程地质;问题

1水库移民安置点工程地质勘察的具体程序

水库移民安置点工程地质勘察与一般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有所不同,它主要包括地质勘察、生活和生产用水的勘察,其工程勘察工作是检验移民安置点是否成立的基本标准,也是水库工程施工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对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研究程度不够深入,在选择移民安置点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在地形、地势、水源、电力以及交通情况等因素上,工程地质的检验比较滞后。移民安置点的选择会对整个水库工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制定具备参考性的勘察程序(如下图所示)非常重要。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严格遵守勘察程序,按照勘察程序进行操作,通过逐步的勘察,在保证每一项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下一阶段工作,知道移民安置点工程地质勘察通过论证。

图:水库移民安置点工程地质勘察程序

2水库移民安置点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深度

当前我国还未设立相应的移民安置点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工程勘察工作不够规范,难以为移民安置点的选择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现行的相关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还未涉及到移民安置点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要求以及方法,移民安置点在选择的时候没有响应的标准可以参考。所以,水库勘测设计部门在选择移民安置点的时候缺乏统一认识,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工作,难以对移民安置点是否成立进行科学的论证,勘察工作的深度难以考证。例如,在某一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点的勘察工作中,将勘察阶段作为总体规划阶段,但规定工程勘察的精度必须达到详细规划阶段。在没有相应规范参考的背景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职能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对规划的移民安置点进行稳定性、适宜性的评价,并按照国际标准中的水源水质标准对拟定安置点的生产、生活用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这些评价论证拟定安置点是否正确,从而为选择移民安置点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虽然,现阶段我国没有设立相应的移民安置点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但是移民安置点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评价所选场地是否具备稳定性和适宜性,所以,我们在进行工程勘察工作的时候,只要依据这个目的对安置点是否可行进行论证,就可以保证移民安置点能够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当然,水库移民安置点在选择的时候也可以参考相关的工程勘察规范和水源水质评价标准对工程勘察精度和水质进行控制,使工程地质质量符合要求,为移民安置工程和水库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3移民安置点生活及生产用水勘察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移民安置点在选择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移民的用水问题,不仅要保证水量能够满足移民的用水需求,还要保证水质,为移民的用水安全提供保障。一般会在移民安置点修建供水系统,保证移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对于农村移民安置点一般可以选择自来水作为生产、生活用水的水源。但是,生活和生产用水在工程地质勘察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勘察时间短,难以准确确定水源点水量。我国是一个季节分明的国家,水量四季变化明显。由于工程地质勘察时间有限,只能对安置点的水源点进行一个水文年的观测,一个水文年的水量不能代表水源点的长时期流水。而移民安置点的生活用水不能出现干枯期,一旦出现水量不足的情况就会对移民生活质量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在生产、生活用水工程勘察的时候,应该对水量和水源点进行更长时间的观测,综合考虑影响水量的各方面因素,例如天气,水源林等,对突发干旱情况规划相应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移民用水出现的问题,为移民的生活质量提供充分的保障,移民对安置点的满意度是论证安置点可行性的有力观点,所以,水库工程施工中,必须以人为本,充分满足移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从而保障水库工程顺利施工。

4库区塌岸

库区塌岸是影响移民安置点工程施工和水库工程施工的主要因素,水库工程施工中选择移民安置点一般遵循优化考虑后靠安置点的原则,在没有后靠点的情况下,才可以再考虑异地安置点,这主要是出于移民的生活环境适应问题。所以,移民安置点在选择的时候,一般将居民点移至水库无法淹没的库区较高处,这个后靠点一般高于洪水的回水线。对于库区塌岸问题的研究一般在比较大的范围进行,主要以河流阶地塌岸的研究为主。所以,为保证移民安置点的安全性,在选择移民安置点的时候,必须加强残破积层的水库蓄水情况下的稳定条件、失稳方式以及规模等,对这些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大限度避免移民安置点出现库区塌岸的现象,结合工程质量防护措施优化防止库区塌岸的技术,减少库区塌岸发生的可能性,保证移民安置点的长久稳定性,避免移民安置点出现生命、财产损失,为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充分的保障。

除此之外,对于水库移民安置点的选择应该选择可靠性高的方法,一般采用灰色优化的方法,利用这种选择方式可以最大选择移民安置点方案选择的合理性,最大限度保证移民安置点的安全性,提高移民对移民安置点的满意度,实现移民安置点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意义。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库移民安置点工程地质勘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移民安置点选择的时候,必须注意工程勘察程序、工作深度、生产和生活用水以及库区塌岸的问题,综合考虑影响移民安置选择的多方面影响因素,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步骤和规范进行勘察工作,避免勘察工作出现重复,保证移民安置点工程质量,增强移民对安置点选择的信任度,避免对移民留下安全隐患,最大限度提高移民生活质量,进而为水利工程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靳建明,陈海燕,孙飞等.层次分析法在水库移民安置点优选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93-10994,10997.

篇6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环境;分析。

工程地质主要是对人类活动以及工程建筑相关的地质问题进行研究。主要是为工程建筑的地质条件作出查明和判断,对的确地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中所出现的变化,为人类活动的确提供优势的位置。但是目前我国工程地质正面临挑战和新的发展机会。工程地质要研究分析人类活动如何顺应自然情况,并不是对自然环境进行更改,同时要探讨工程地质日后在我国发展情况。在为人类活动寻求最适合的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破坏自然环境,因为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以要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工程地质中要认真关注此问题的发生。

1.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

对工程地质研究方面包括人类工程活动所带来的自然环境影响,保证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预防自然情况的发生,及时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与防治;在研究工程建筑时制定相应的勘察方法,保证工程建筑的地基稳定性,防治出现工程建筑下陷与破坏的情况;研究人类工程活动对工程地质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工程地质是以确定岩土组成、组织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对建筑工程稳定型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问题

对工程地质勘察过程方面的研究往往会出现勘察方法不恰当、事物针对性不明确、观察重点模糊的情况,并且勘察方法落后。工程地质在勘察工作时会因使用的方法与计算公式不同,与现实情况有差别,而导致勘察结果出现错误;有些时候工程地质勘察并没有深入到现实中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就下定结论,造成工程地质工作中出现事故;工作人员在进行勘察工作后并没有将现实中的情况详细反映,导致资料收集出现漏洞或者结论诊断有偏差,给审查过程带来难度,延缓工程建筑的进行。即使通过检查,也会给今后的工程建筑过程中带来隐患,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质量问题,做到目的明确,确定重点,选取最适合且正确的勘察方式,提高勘察质量,避免重大工程事故的发生,造成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威胁。

3.勘察周期不合理

从对工程地质的具体情况勘察到提交勘察报告需要一个时间进行整理,方面以后的工程顺利进行。但是有些时候因为该工程没有给工作人员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时间,而直接选用了勘察报告,导致一些危险事故的发生。但是这些因素在国家级工程建筑中并不多见,而是往往多见于一些小型工程建筑与地方性质的工程建筑。因为在工程建筑之前没有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对地质的研究没有概念,会加重工程建筑的投资金额,工程建筑在进行时时刻对建筑方法进行修改,在不能控制投资金额的同时也加重了工作负担,但是最严重的还是会因为这些基础工作的不完善而引起“豆腐渣”工程,在建筑中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发生重大工程事故,威胁着群众的生命安全。

重视技术管理问题

近年来某些单位的工作人员提交的勘察设计报告并不是由地质师所写的,所以在工程地质知识方面得不到准确的参考,而且在审查中出现很多错误,该事件已经助长了工作人员不负责的心理,并且对勘察设计单位的大众形象也受到损害,而且还会延长工程的审查时间,导致工程建筑不能按计划时间进行。所以在对技术管理方面要重视,这项工作属于控制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的主要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技术管理,一定要宣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使其在工程地质中发挥最佳效果,这也限制了上级单位工作人员的审要性。只有加强技术的管理才能培养技术责任心,提高勘察质量,避免因为此环节中的不合格而影响整个工程建筑的进行。

加强对工程勘察方面的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工程地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人才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人说短时间内就可以培养出地质师,其实不然,优秀的地质师要保证有专业的知识水平,要有丰富的时间经验,对勘察工作有高度的敬业与热爱精神,在勘察工作中要有专业的分析能力并且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寻求创新的方法。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培养一个专业的地质师是要通过多方培训与历练。而且目前我国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极为重视,所以培养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更是难上加难。如果社会竞争强力,我国工程地质勘察是要面向社会的,只有加强工程地质勘察方面的人才培养,才能使得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得到飞速发展,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地质师的培养,重视高素质的教育以及复合型人才的潜质开发,能够使其专业知识充分运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来。

其他问题

由于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的基础知识以及具体环境情况调查不足,或者是由于投资经费方面出现了问题都会造成工程地勘察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前期工作投入不够,就会是勘察工作不能得到合理计划,造成经费大量使用。因为勘察设备的不完善以及技术水平有限,都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筑的进行,不能满足现代工程发展的需要,发展出现局限性。有时因为审核人员不认真,导致设计图纸中出现错误,在工程建筑实施中造成重大影响,甚至会出现严重工程事故。地质分析不合理现象得不到解决,非水利水电勘测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地质评价时因为研究领域不同会导致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出现差异。

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问题的解决

随着几十年的工程地质勘察的发展,我国地质工程工作人员为建设工程建筑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力与经历,在工程地质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在勘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够本工作经验。但是我国目前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发展还是具有严重的挑战,所以根据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所存在的环境进行研究分析找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解决之前要根据工程地质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并找出应该承担责任的相关部门。首先要解决工程前期投入问题,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根据勘查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解决。找到相关负责人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方案,并落实到实际情况中来,不要只在嘴上进行探讨。制定出解决方案时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找出最合适的工作方案,提高工程时间与质量。

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的探讨往往会发生矛盾,因为以往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合如今的社会发展情况,所以在勘察方法中要进行创新,但是新的创新方法与旧的管理模式也会出现冲突,所以要尽量使两者之间进行磨合协调,找出最适合的发展方法。

在工程地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重点进行,因为一个优秀的地质师可以有效的将其自身经验融入到地质工程勘察工作中来,在工程建筑方面可以提供安全有效的方案,可以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情况完整的联系在一起,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贯穿于整个工程建筑中来,同时也避免了一些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的错误,在人为方面也保证了工程建筑的安全,对人民群众的安全也有一个保障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思敬.工程地质学的任务与未来[J].工程地质学报,1999(3).

篇7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高密度电法;信息数据库;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的过程分析,笔者总结出在地质勘察的不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1.1 野外勘察中的常见问题

野外勘察工作是在地质现场进行踏勘、收集该区域的地质资料和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料收集不全、勘察工作量不足、外业施工过程不规范。

1.2 室内土工试验常见的问题

一是粉土的划分工作中,由于颗分试验较复杂,划定粉土的过程中易造成不全面、不准确;

二是剪切试验时,由于直剪试验受力条件复杂,不易控制排水条件,试验所得的参数可信度不高。

1.3 岩土工程评价中常见的问题

目前的评价方法不太合理、地基承载力确定不够精确等问题。另外在基础方案选择时,一些勘察单位为图简单省事,仅提供单一的基础方案,不结合场地地层实际情况,导致基础方案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4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质量不高,存在不少错误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勘察报告中地基评价与结论针对性不强;图件不能满足要求;报告仅是对地基与基础方案,地基与基础设计参数进行分析探讨等问题。

2 工程地质勘察的应用方法

在实际工程地质勘察中,要想更好的开展地质工作,确保所记录的数据符合实际,达到工程所得准确性和正确性,就必须将物探技术与传统的勘探技术相结合,多种方法的有机统一才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存在技术问题的最佳途径。

2.1 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

高密度电法能够同时拥有剖面法和电测深法两种方法所具备的功能,还具有点距小、数据采集密度大的特点,能较直观、形象地反映电性异常体的形态和产状,加之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具有生产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的独特优势,故而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高密度电法是指直流高密度电阻率法,其原理与常规电阻率法相同。简单的说就是采取较密集的测点以及多种装置的组合方式同时测量地质信息,靠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提供丰富的地电信息,有利于对地质情况数据资料的处理与解释。具体分析其原理就是以岩石、矿物的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建立的电流场在大地中的分布规律,解决水文、环境和工程地质问题。在野外实际测量时,只需将几十甚至几百根电极置于测点上,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机工程电测仪器,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集。当测量结果送入计算机后,还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给出关于地电断面分布的各种物理解释的结果。这类方法在选择参数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即电极排列布置时,如果勘察地面开阔,一般使用四极装置,如果场地狭小,最好使用三极装置;极间隔的确定:一般而言,最小电极距应为探测深度的1/10- 1/15;探测深度的确定:总体而言,设计探测深度应大于探测目标体深度。高密度电阻率法主要应用领域有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质量检测等方面,而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类方法也会受到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大体主要有:地形的影响、探测体埋深过大、多解性、旁侧影响等。

2.2 建立地质勘察信息数据库

地质勘察实际过程中需要收集很多的信息,这些庞大的信息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而且获取这些数据和信息所消耗的人力物力也很多,因而这些数据和信息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可以将数据库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进行应用和探索。数据库技术使数据管理从无序走向有序,在工程地质勘察的信息化处理流程中,数据管理和处理处于重要核心地位。首先把工程地质勘察信息进行有效分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大类:常规数据类信息、音像类信息和文字类信息。

对于这些划分好类别的信息和数据,一是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代码。代码的标准化可以促进数据的共享和交流,也有助于在不同种类工程之间进行数据管理和归档。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可以将《地质术语国家二级标准代码》作为基础,建立相互独立和相互统一的工程地质标准代码库和自定义的特殊代码库,其殊库遵循标准库的编码原则。

二是建立数据结构的完整模式和实用模式。从地质勘察实用角度出发,建立一套精简的数据结构模式极有必要,可以加快数据和信息装载的速度和提高数据库的易用性。

2.3 实施地质勘察项目管理

在各行各业中的项目管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分析各行各业的项目管理法不难发现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透过多方面的管理,可以有效促进项目的稳定协调进展,所以可以将项目管理法引入到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以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项目管理法,使工程勘察的质量、费用、进度得到有效的控制,工程地质勘察的项目管理,重点是对质量、费用、进度进行控制,主要包括编制勘察纲要、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内业资料整理的质量控制、费用控制、进度控制等内容,并详细做好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工作,为合理设计和勘察提供真实、准确、详尽的地基基础资料和周边地质环境资料。

2.4 提高地质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作为从事地勘工作的技术人员,就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通过学习和实践让自己不断精通业务,精心做好工程地质勘探的本职工作,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地勘水平。如果在地质勘察中马马虎虎、草率轻浮,就会导致地质勘察流于形式,甚至可能酿成工程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因此地质勘察单位应健全单位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开展业务培训班的形式加强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他们对地质领域规范、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和掌握,可以在地质勘察中实施“以老带新”的模式,确保地质勘察中所得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为地质勘察提高真实有效的数据。

三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也随之加快了速度,目前,在诸多高层建筑及大中型建筑物的建设中,地质工程勘察作为对该建筑物可行性分析、设计、施工及地基基础处理的重要方式,对该建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工程地质勘察是地质、水利、电力、交通、资源等许多部门的必备手段之一,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时间短、突击强的特点,同时工程实践中发现地质勘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几项具有建设性的措施,促进地质勘察工作更好发展,确保地质勘察所提供数据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参考文献:

[1]GB50007- 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潘广灿,张金来.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若干问题的认识[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5(9).

[3]张旷成,李亮辉.从岩土工程设计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几个值得注意和改进的问题[J ].岩土工程界,2006(12).

篇8

[关键词]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 工程危害

[中图分类号] P641.7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65-1

水文地质是指自然界地下水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扮演者极为重要角色。现今关于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时有发生,主要的原因在于对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和研究不够深入,继而在设计中忽视了水文地质方面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各种岩土工程危害。为了能有效地提高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在地质工程勘察工作中,必须加强对水文地质的研究,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改进措施,最终消除或降低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1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根据报告显示,受地下水的影响造成的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等工程地质勘查方面质量事故在地下水复杂地区时有发生,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缺少了基础设计和施工需求相结合对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进行分析,新时期的地质工程勘察工作,需要我们总结经验和教训,在今后工程地质勘察中,需要对水文地质做出全方面的综合评价,评价的主体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重点评价岩土体和建筑物受地下水的作用和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发生可能的岩土工程危害。②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特征,提供相应的水文地质资料,进而查明与其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③从工程角度出发,评价地下水对其的作用与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评价地质问题。例如:当工程地基基础压缩层内含有松散或饱和的粉细砂或粉土,此时应当预测可能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概率性;在承压含水层下伏于基础下部的情况下,需要对在基坑开挖后,计算和评价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概率性;再者还有,对于开挖基坑处于地下水位之下的情况,需要进行渗透性和富水性等相关试验,同时并评价受人工降水影响,发生的土体沉降或边坡失稳等,以及由此结果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性。

2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的各种性质即为岩土水理性质其不仅关系到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还有相关性质可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目前对于地下水的分类主要按其赋存形式进行的,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其中结合水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岩土的水理性质主要包含有:给水性、透水性、胀缩性、崩解性和软化性(见表1)。

3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危害

3.1水位升降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地下水水位的变化主要是受到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水位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只要达到一定程度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具体到危害的类型主要受地下水位变化控制,可分为水位上升、下降以及频繁升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三种方式(见表2)。

3.2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在自然状态下,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对岩土工程造成什么危害,然而在工程活动中,受人为因素影响改变了地下水自然的动力平衡,最终导致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引发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管涌、流砂、基坑突涌等。

4结束语

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水文地质工作的开展对建筑物基础设计、持力层设置以及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地质勘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调查和分析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可以有效地降低或消除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推动地质工程勘察水平的前进。因此,在实际的地质工程勘察中,要根据基础设计及勘察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勘察经验和理念,完善对水文工程地质勘察,进而提高了勘察成果的预见性和实用性,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的工程建设。

篇9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 危害 对策

引言

工程地质勘察是所有工程项目施工之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勘察工作质量的好坏对工程施工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当前,我国大多数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都经常遇到各种水文地质问题,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提高对相关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视度,采取科学的勘察技术和方法,并对勘察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水文地质问题发生的几率,M而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水文地质的重要性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两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密切的联系,互相作用;我们知道,岩土的一种重要组成结构是地下水,它会直接影响到岩土体工程的特性,也会对基础工程产生影响,从而对建筑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在实际的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因为水文参数一般不会涉及到,那么工作人员通常会忽略掉水文地质工作,有时也只是一般性评价一下天然地下水位,其他的问题就不做探讨。此外,如果某些地区有着比较复杂的水文地质,那么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作用下,工程勘察人员就无法深入的研究水文地质,在设计中,没有足够的重视水文地质问题,这样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各种岩土工程可能会受到地下水的危害。因此,在进行工程地质的勘察过程中,就需要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工程勘察的质量才可以得到提高,工程的稳定性才可以得到保证,从而顺利完成工程。

2.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的内容

总结以往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由于设计报告缺乏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评价,在一些地质环境薄弱的地区,施工方按照设计施工后,已发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的灾害,因此在工程勘察中提供科学的依据对水文地质评价可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性质,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工程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出现的地质危害以及岩土工程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2)工程地质勘察中密切结合工程建筑的地基基础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为工程选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和水文地质资料。(3)在进行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工作时,不仅要明确地下水的自然分布状态,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分析预测由于人为因素引起地下水的变化情况,详细掌握由此导致的岩土体和建筑工程的变化。(4)在建设大型项目时,对地质环境资料较匮乏的地区,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水文地质勘察。(5)地下水水位的高低对各种工程建筑均有影响,因此在分析具体的工程地质问题时对地下水水位以下和地下水水位以上要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有针对性的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对建筑场地基础持力层为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的,应重点考虑地下水活动对岩土体造成的软化、崩解、胀缩作用。当地基基础压缩层内有松散的粉细砂时,应分析产生流砂、管涌的可能性;当地基基础下部有承压含水层时,应计算和评价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

3.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危害

3.1潜水位上升造成的危害

附近河流、水库以及湖泊等水位的升高,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升高潜水位,此外,一系列灌溉工程的渗漏问题也会升高潜水位,比如工业废水、给排水管道、引水渠道等等,通过调查发现,潜水位的升高,会对建筑物的质量产生严重危害;具体体现在这些方面,潜水位的升高,会降低建筑物地基硬度,土壤的含水率得到增加,这样土壤的强度可能就会达不到要求,建筑物的沉降变形问题容易出现。

3.2地下水位下降给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通常情况下,是人为原因造成了地下水位的下降,他们大多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将地下水抽取出来进行补给,将矿床疏干,以便更好的采矿。地下水位如果出现了很大的下降,就会导致一系列地质灾害的发生,比如地面沉降、地裂以及地面塌陷等等,水质恶化以及地面塌陷等也是容易出现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到环境。

3.3地下水位波动给岩土工程带来的危害

很多的因素都会引起地下水水位波动,比如气候季节的改变、河流湖泊的改变以及水库水位的变化等等;通过调查发现,地下水位的波动会给岩土工程带来严重的危害,具体表现在这些方面,一是地下水水位的波动会压密土体,再加压土体,会增加其密度;二是建筑物基础建筑材料的腐蚀程度会得到增加;三是地下水水位波动太懂,木桩的干湿度会出现不断更替的状态下,这样木桩腐烂情况就会加快,泥炭土的危害会更加的大。四是在一些含盐地层,比如钠盐层或者石膏地层等,溶解情况就会发生,进而使建筑有很大的位移发生。五是地下水水位的变化,会导致岩土出现胀缩变形情况,且这种变形是没有规律的,如果水位变化比较的频繁,岩土胀缩变形情况也会频繁的发生,并且会加大胀缩的幅度,导致地裂事故的发生,给建筑物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果地下水是处于自然状态下,只有十分微弱的动水压力作用,那么破坏情况一般不会发生;但是如果在工程活动中,如果天然平衡条件被认为的进行了改变,或者受到了动压力的作用,就会给岩土工程造成很大的危害,导致一系列灾害的发生。

4.水文地质危害的解决策略分析

4.1调整和规范地质勘察工序

就工程项目而言,前期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非常重要,这不仅决定了建筑物的质量,也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产生极大影响。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不仅复杂程度高,系统性和专业性也很强。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逐渐出台和颁行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地质勘察工作的科学性将得到有效地保障,同时工程施工的合理性也有着大幅度的提升。可以说,工程地质勘察规章制度应涵盖勘察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对诸如勘察的目的、任务、评价等每一个工序和环节都进行详细规定,这对于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效果和进程都有着极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此外,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工程地质勘察人员都未能对相应规章制度有着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更依赖于自身经验,这也会造成勘察工作的效果不甚理想。所以,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必须对自己工作和职责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来要求自己,确保勘察工作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从根本上为工程项目的质量提供保障。

4.2深入调查地下水实时状态

施工人员应在工程前期调查地下水的埋藏状况,确保工程项目不会受到水文地质危害的影响。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1)确定调查目的,设置相应的调查指标;2)了解当地的地下水类型,确定地下水位埋深,进而对水位的变化规律以及水质腐蚀性有了深入的了解。以上因素只有先经过认真、细致的调研,才能够为之后的工程施工提供坚实的第一手资料。在选材时,工程人员应根据勘察结果确定选用的材料以及施工方案,并在动工之前预先做好应急预案,并通过基坑深度的控制、水压力与地水位的降低等手段来避免水文地质危害的发生。

结语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保证建筑的稳定性,避免人为诱发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积极作用,是工程地质勘察不容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工程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 问题探讨

工程地质勘察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涉及到岩土结构的稳定性,也涉及到水文地质勘察的相关问题,但是,近些年,由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经常容易被忽略,从而导致地下水对岩土结构带来较大的危害,为此,国家开始强调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必须注重水文地质的问题,重视地下水的影响危害,确保岩土结构稳定,同时,要意识到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对于水文地质勘察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从而降低地下水对表层建筑和岩土结构的影响,从而保证地表建筑物的稳定和长久。

1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

水文地质评价非常重要,关系到工程勘察的结构,影响建筑工程的实施。首先,要注重对下水位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也就是在工程勘察时,要考虑到地下水的结构变化,结合自然环境,合理的规划勘察方向,从而明确工程建筑的施工目的,进而对整体工程做出准确性的评价方案,从而确保建筑工程顺利进行!其次,水文地质勘察中要注重岩土结构的评价,地下水是影响岩土结构的主要因素,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地基稳固,就必须在勘察时额外注重岩土结构的稳定性变化,以免在建筑施工时,发生地基下沉、建筑物倒塌等事故,为此,在地质勘察时,要将重点放在地下水以及岩土结构方面,要全面的考虑到地下水的变化方面以可能发生的问题,从而根据建筑物的施工要求,结合岩土结构,制定出合理的措施,从而有利于工程施工操作。

2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影响危害

2.1 地下水位上升带来危害

地下水属于流动的水流,由于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地下水的水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在每年的雨季,水位变化会更加明显,地下水位会显著上升,水位上升对岩土结构和整个地质的含水量都带来非常大的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将是未来建筑工程的危害,因此,在工程地质勘察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地下水位上升带来的危害问题,进而做出有效的对策。

2.2 地下水位下降带来的危害

我国属于多地形多气候环境,很多地区都缺水严重,地表水不足,地下水位明显下降,从而导致整个地质结构发生变化,这些是由于气候干旱带来的水位下降,从而影响了岩土层,影响施工操作;同时,还有一些水位下降是由于地表一些工厂施工,抽取了大量了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明显下降,也会直接危害到后续的建筑施工,从而使得水源越来越少,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建筑工程受到阻碍。

2.3 地下水位影响岩土结构带来的危害

水文地质变化是影响岩土结构的主要因素,而且这种变化是没有规律的、随机的,地下水位如果忽高或者忽低,就容易造成岩土结构发生变形,导致地表开裂,对建筑物带来损害,水位上升时,岩土结构变得松软,强度低,使得低沉易于压缩,这就会造成建筑物下沉和变形;而数位下降时,岩土结构就会变得坚硬,强度增高,使得地基随之而下降,从而造成地表建筑下沉,遭到损坏。

3 解决水文地质带来的危害的具体措施

3.1 对地下水位变化危害的解决措施

地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都会直接影响岩土结构,影响水源分布,进而影响了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所以,在工程地质勘察中,要高度观察地下水位的变化,结合周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密切注意岩土层随地下水位变化的规律,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先规划和施工方案,对发生意外的情感做好预测措施,使得建筑物所承受的危害降到最低。

3.2 水源性质危害的解决措施

在实际的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地下水由于会和岩土结构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岩土层的含水量,使得岩土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对建筑物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在勘察时,要注意定期的对地下水进行取样和监测,使得岩土含水量变化可以更好的被监测,对地下水进行综合的分析,得出可靠的数据,以便于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解决措施,降低安全隐患。

3.3 评价机制不足的解决措施

完善的水文地质评价体系可以提高勘察质量和水平,所以,勘察部门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不断完善工程勘察的评价机制,从而提高管理水平,使得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更为高效和准确,对地下水位的监控更为严格,确保对各类问题可以做出正确的预防和解决措施,从而有助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规划,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3.4 地下水性质变化的解决措施

在勘察过程中,对地下水自身的性质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地下水的PH值、硬度等相关因素的变化,也会对岩土结构和建筑工程带来一定的危害,为此,必须要对地下水的性质做出准确的分析,找出性质变化与岩土结构变化的规律,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将风险降到最低,全方位的保证建筑施工可以有序开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勘察作为建筑工程地质结构的监测工作,必须要充分考虑影响地质结构的因素,尤其要重视水文地质问题的勘测,严格关注低下水文地质的变化,监控地下水位,从而更好的维持岩土结构的稳定性,进而为建筑工程提供地质结构保障,对于水文地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同时勘察部门也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与措施,关注水位变化,从而更好的完成地质勘察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提供完善的建筑保障,进而促进工程建设更好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胡煜,刘维军.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J].四川建材,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