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规划策划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1: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景区规划策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文化因素;旅游商品策划;夫子庙一秦淮风光带
Abstract: The tourism product planning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China's tourism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How to penetrate the cultural factors of the scenic region in the planning of tourism product to 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tourism commodities is a considerable issue for China, a large country with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lanning of 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Qinhuai scenic spot, and makes some exploration.
Key words: cultural factors; tourism commodities planning; Confucius Temple- Qinhuai scenic spot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是孕育金陵古老文化的摇篮,史称“十里秦淮”,是秦淮风光带精华所在,景区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中心,在这“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美称“十里珠帘”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上,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景,汇集着说不完的轶闻掌故,蕴涵着南京城市发展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集自然风光、山水园林、庙宇学堂、街市民居、乡土人情为一体的国家AAAAA级旅游区(如图1.1),加快建设,努力提高使景区更加完善始终是不可懈怠的。2006年。政府提出三年发展计划,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整合景区景点资源。目前旅游商品策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我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很多以人文资源著称的景区,如何将景区的文化因素渗透进旅游商品策划之中,结合调研夫子庙一秦淮风光带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本文将试着以其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夫子庙一秦淮景观带景区的文化内涵剖析
夫子庙已是今日南京发展的一个符号,六朝古都正以独特的方式一路前行。秦淮文化早已成为金陵文化的源头,其集江南民俗文化之大成,亦是古城南京的文脉所在。“古城”与“文化”的交融,构成了南京最为显著的特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夫子庙一秦淮风光带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如何利用其文化内涵解决其旅游商品策划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做了如下分析:
我们试着用“大文化”及“小文化”的概念以及层次分析法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大文化”指景区所在的地区文化背景,“小文化”指景区范围内所特有的文化。我们用这两个概念来考量一下景区文化内涵的范围。该景区位于现在的南京城南,纵观历史,从南京地区最早的城池越城建城开始至今,南京的城南地区在南京历史上与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颇有渊源。[ [1] 周钟萍. 浅谈文化因素与旅游商品策划——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为例[J].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自六朝起,“十里秦淮”就是大族聚居、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之地。此地自古以来又是南京百姓的聚居地,百姓的市井生活展开于此,许多南京的本土文化生长于此。这类文化内涵今天可能已不是景区所独有,但其根源于此。也有一些文化内涵发源于南京其他地区,但由于景区长期以来百姓聚居、文人聚集已成为南京文化的集中地、南京文化精髓的代表,而在景区内也得以生存、展现,成为景区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认为在分析夫子庙一秦淮风光带的文化内涵时,其范围既包括景区特有的“小文化”,又不可遗漏融入其中的南京“大文化”。
我们用层次分析法对上述范围内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如图1.2):第一层次建筑文化:夫子庙古建筑群。夫子庙古建筑群为夫子庙一秦淮风光带景区的中心,包括夫子庙、贡院、学宫。第二层次园林文化:景区中的瞻园与南京豫园、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被并称为“江南五大名园”,在造园技巧上既有江南园林的精巧细致,又有南京园林特有的开敞大气。第三层次精神文化层:夫子庙是南京儒家文化的集中地。夫子庙古建筑群景点从其功能、名称等方面无不体现着儒家文化的精髓。江南贡院是科举考试的场所。科举制度是封建制度中的人才选拔制度。这种制度自隋朝开始,至清末废除,是一种不科学的、落后的人才选拔制度。第四层次传统工艺,景区特有的传统工艺有“秦淮灯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南京地区的工艺也已与景区文化密不可分。如南京金箔、云锦、雨花石艺、金陵折扇、民间剪纸等。第五层次饮食文化。景区的特色小吃已经成为景区的一大特色。具代表性的有奇芳阁的麻油千丝、鸭油酥烧饼,魁光阁的五香蛋、五香豆等。
二、夫子庙一秦淮景观带旅游商品现状分析
夫子庙—秦淮景观带位于南京主城区闹市之中,既是国家AAAA级景区,又是百姓日常安居之地。商业、游游、居住三者之间长期融合的局面,成了景区不可替代的特色。穿插于景区中的街巷开发成的新老商业街,尤其是夫子庙古建筑群一带,已形成了有景点即见店铺的局面。这类商业街有两大特点:一是普通商品店与旅游商品店夹杂,并以销售服饰的普通商铺为主,旅游商品店仅为一些南京特色小吃店、南京土特产品店、其他旅游纪念品店,数量上不足普通商铺的三分之一;二是这类商业街也是景区的一部分,其顾客群既有旅游者,又有当地百姓。如旅游商品较为集中的传统的老牌商业街东市和西市,位于大成殿东西两侧。同时,景区中已形成了几个大的专门市场,如花鸟鱼虫市场、小商品一条街、金榜日用品批发市场等。这类市场也都位于景区之内,但顾客群为当地百姓或小商品批发者。少数景区内的高档旅游饭店中也设有商场部,其出售的商品中有部分旅游商品,主要顾客群为消费能力较强的旅游者。各景点内均有自己的旅游商品销售处,以出售旅游商品为主,主要顾客群为各类旅游者。
篇2
1、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主要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 商务企业、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主题公园的旅游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或旅游与休闲行业的自主创业。
2、旅游管理专业简介: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符合市场经济与国内、国际旅游发展需要的具有经济、管理、行政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掌握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旅游开发实际问题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管理学科研究的高级专业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一)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全面实现旅游总收入22.05亿元
2013年,区旅游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得到全面提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05亿元,完成市上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的100.22%,超额完成了任务。
自查得分:4分
(二)签约旅游项目3个,引资3.55亿元
今年,我区旅游招商取得了实质成效。引进项目总投资6.054亿元。其中酒城酒城公园完成投资1.66亿元,张坝景区完成投资4.394亿元;引进旅游招商项目3个:引进巨洋酒店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开发城西公园游乐园项目;引进云南省个体商人王强投资1个亿开发通滩罗石桥旅游项目;引进海南省海口市个体商人郑国群投资0.55亿元在街道皇伞村修建了高星级农家乐皇金苑,现已投入使用。
自查得分:4分
(三)组织对外宣传促销活动4次
今年,我区组织参加市上对外宣传促销1次(参加城际旅游交易会);参加了举办的西博会;9月中旬,组织我区景区、旅行社到市、遵义市与当地旅行社进行对接,12月初,组织景区、旅行社到省赤水市与当地旅行社、景区进行对接,宣传促销。
自查得分:6分
(四)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培训3期,120人次
一是在永兴村举办了由镇、镇、街道等新兴乡村旅游发展乡镇的40余名乡村酒店(农家乐)业主培训班,对服务礼仪、菜品流程、规范化服务等进行了培训,提高了农家乐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二是举办了区导游讲解员培训班,共计40人参加了培训;三是组织全区涉旅企业40余人参加了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培训,增加了涉旅企业旅游知识。
自查得分:4分
(五)开展综合检查3次,旅游投诉结案率100%
今年,我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按照“抓秩序、求规范、促发展”原则,以“保障旅游者和旅行社合法权益、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为目的,在全区范围开展了综合检查4次;认真办理各种旅游投诉,旅游投诉结案率达100%。。
自查得分:4分
(六)上报信息40条,每月更新“填报精灵”系统
今年,我区及时上报旅游信息,共上报信息40余条,圆满完成了任务;每月积极督促企业更新省上的“填报精灵”系统。
自查得分:6分
(七)旅游标准化工作参与试点单位3个
今年,我区参与旅游标准化工作试点单位共3个,分别是宏运旅行社、酒城宾馆和老窖旅游区。
自查得分:6分
(八)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景区”工作
一是对方山景区、景区、景区以及旅游节庆活动现场采用明察暗访的方式进行了多次督促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书,限期整改。二是各旅游景区重点开展治理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等“五乱”现象,加强环境保护;三是加强了对卫生死角的整治,加强日常保洁工作,并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采用“门前三包”等方式,逐步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管理机制,随时保持景区的环境清洁、优美。四是各景区均抽出资金、组织人员对景区卫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专项清理。做到路面整洁、垃圾归类、车辆归位,确保整治工作设施基础扎实。
自查得分:6分
二、重点目标(60分)
(一)旅游规划策划
2013年,完成了景区控制性规划终审;12月中旬,乡乡村旅游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
自查得分:10分
(二)重点项目
1、酒城公园建设项目:今年累计完成投资16600万元。完成了大门广场项目建设、绿化及广场附属工程;公园一期整体项目人工湖部分已基本完成,滨水会所、展览馆外墙装饰完成,正在进行内饰装修。阶梯花海与芦苇荡部分砌筑和铺装基本完成。酒城公园游乐场成功引进巨洋集团开发建设,目前正办理立项环评等手续。
2、景区整体保护性开发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景区建设投资约43940万元。一期工程的道路、水系、绿化标段工程都已接近尾声,有望达到春节部分对外开放;市政道路连接线预计明年5月全部完成;景区大门、特色街、公服广场、栈道现施工工作已全面铺开,均已完成累计工程的31%以上,预计在春节前完成主体工程;体育公园和滨江健身大道和健身中心累计完成全部工程的48%;张坝景区征地安置房一期A区(彭湾社)和B区(枣子林社)实现景区安置回迁1572户。
3、启动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今年,我区街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修建了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完善了旅游标识系统。9月,成功通过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验收;11月,街道办事处通过了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验收,街道的石虎村、皇伞村、丹林乡黑坪村通过了省乡村旅游示范村验收。
自查得分:35分
(三)旅游精品景区打造
1、张坝景区:制定了4A级旅游区创建工作方案,完成景区大门、景区道路、部分景观及服务设施建设。已完成对张坝景区标示标识系统的招标,并已在网上了对张坝景区logo的征集令,现正进行景区景点命名。
2、方山景区:制定了4A级旅游景区创建方案;包装了方山前区启动区项目;6月中旬,邀请了希望集团一行到方山景区考察招商项目;对方山景区部分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今年,我们对方山景区内的售货亭进行了全面改造,新的售货亭与景区相互辉映,形成了一个新的亮点;完成了对景区内公厕的改造。
自查得分:15分
三、加分项目(13分)
1、乡村旅游工作:今年,我区街道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成功创建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应得加分2分;街道办事处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乡镇,应得加分1分;街道石虎村、皇伞村,丹林乡黑坪村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应得加分1.5分。
自查加分:4.5分
2、节庆活动:今年,我区共举办十个节庆活动,其中踏青节、丹林梨花节、蔬菜节规模大、影响大、效果好,应得加分3分,举办了一般性旅游节庆活动7个,应得加分3.5分。
自查加分:6.5分
3、招商引资:今年,我区张坝旅游区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策划包装,并成功招商引资5000万元以上,且已开工建设,应得加分1分。
篇4
首先,感谢秦老师对这次暑期实习的大力倡导和支持,感谢S 公司给我的这次实习机会,感谢S 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所有同事在这段时间里给我的帮助和指导,也感谢所有对我的实习工作支持的公司其他部门的同事。
这段时间的实习,我感受颇多。有句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学来的东西,终究是要经过实践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记得刚进S 公司的那几天,感觉一切都是陌生和全新的。大批的生产工人,流水线生产车间,繁杂的各项事务等等。企业不是学校,这是一个可以把知识转化为社会财富的“梦工厂”。在最初的几天里,复印机不会使用,工作流程不清楚,接听电话不知道如何回答,员工反映的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然后就是不断的请教和问,拿不定的就去找部门的同事确认。这段时间所做的事情虽小,但事无巨细,真正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容易。因为,自己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都关系到部门和公司的形象和利益,尤其是跟公司外部的人员打交道,比如接一个电话或接待一个来公司面试的应聘者,自己的言行举止都是在向外展示企业的形象和文化,哪一点做的不好或者不够到位都有可能对公司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
通过这段时间的亲身体验,感觉到实际的东西与学校学得的书本知识差距还是很大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需要磨练的。可能书本上有些知识是滞后的,因为现实生活工作最接近实际,且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型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书本知识的反应和更新速度是比较落后的。但是,另一方面,书本上学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又是超前的,因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我们基本上都是从西方学来的,尤其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中国的起步是比较晚的。而现实中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层面,尤其是在一些国企和中小型私企中比较常见,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建立完整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还是比较传统的人事管理。所以,如何正视现实,如何适应企业的实情和文化,在实习过程中都是比较重要的。
经过这个实习期的检验,也发现自身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还不够扎实,实际操作能力还比较差,沟通协调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应对复杂的现实情况处理能力还很欠缺。当然,在工作期间也犯过错误,如对一些常用人事表格的填写检查不仔细造成后期工作的不便,录入人事报表的数据出现过误差,K3中员工的身份证号码和身份证地址等错输和漏输的也有过。总之,实习就是一个发掘问题、检验知识、锻炼能力的过程,关键是能找到问题的要点和解决办法,不断在错误中成长。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段时间的磨练,使我懂得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运作的基本流程,对招聘工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很感谢S 公司给予的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虽然,这次短暂的暑期实习结束了,但对我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会把这段难得的经历带回学校、带回课堂,指导以后学习的重点和方向,并进一步学好理论知识,坚持做到与实际结合,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实习收获
1、服务意识的提高
对于饭店等服务行业来讲,服务质量无疑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它的生命线。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不仅能够为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其再次光临打下基础,而且能够使顾客倍感尊荣, 为饭店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通过饭店的学习和平时的强化练习,锻炼了我的服务意识,养成了面对客人保持微笑的好习惯;学会了用标准的礼仪礼貌待客;明白了学好外语的重要性。
2、服务水平的提高
经过了半个多月的实习,使我们对饭店的基本业务和操作有了一定地了解。礼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饭店更加如此。要敢于开口向人问好,在向人问好的过程中还要做到三到:口到,眼到,神到,一项都不能少。对于客人的要求,要尽全力去满足,尽管有些不是我们职责范围的事情,也要尽力帮其转达;尽管有些要求不合理、不能办到,也应该要用委婉的语气拒绝,帮客人寻求其他解决方法。
(二)实习体会
1、实习才刚刚开始
实习虽然只是我学生生涯中的一小段时间,但在工作过程中,我不是以挣得薪酬为目标,而是时刻以一个中学生,尤其是以一个社会工作者的标准去服务别人。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我所学习的是一种意识,服务别人的意识。也许自己以后不一定在服务行业内就业,但这种关心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将永存。
2、实习是一个接触社会的过程
通过这次实习,我比较全面地了解了饭店的组织构架和业务经营,接触了形形的客人,同时还结识了很多很好的同事和朋友,他们让我更深刻地了解社会,他们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教会了我如何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3、实习与未来的就业
实习过程中,让我提前接触了社会,认识到了当今的就业形势,并为自己不久后的就业计划做了一次提前策划。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自己与社会的契合点,为我的就业方向做了一个指引。
五、致谢
感谢学校和实习单位给了我这次实习的机会,这次实习给了我一个锻炼的机会,让我开阔了眼界。。以后我会继续努力,继续学习,丰富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一、实习目的:
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还能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有利于融会贯通。同时,也能开拓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让我们对本专业知识形成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从而不与社会现实相脱节。参观、学习企业的生产、销售流程和理解企业文化精髓,有利于加深对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现状的了解,加深对企业管理活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通过实习调研活动,锻炼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提供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实习时间:
20xx 年7月8日至20XX年7月31日
三、实习地点:
深圳市XX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办公地址:西安市未央区XX花园南100米。
厂址:西安市XXX遗址公园。
四、实习单位概况:
深圳市XX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始于20XX年,主要致力于旅游景区、主题公园、大型演艺活动的策划,是国内最有朝气、最具实力的品牌文化公司。公司主营旅游景区演艺规划策划、景区节目编排制作,景区演艺管理,景区活动项目策划。
公司在实践中形成了“创想、娱乐”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做“欢乐旅游的播种人”为定位,倡导“以智慧创造演艺,以激情传递欢乐”的品牌理念,为客户提供以旅游文化娱乐活动为核心的欢乐产品,打造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旅游景区演艺规划、策划、制作、管理公司。
几年来,XX始终坚持这样的专业态度和敬业精神,竭诚为深圳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成都欢乐谷、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长沙世界之窗、重庆美丽乡村嘉年华等客户打造旅游品牌,提供专业的景区演艺策划、规划、制作等服务。伴随着这些客户在旅游业中取得的累累硕果,鼎彝也在景区常态演艺、景区节日活动策划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国际化服务体系。
鼎彝始终站在旅游景区规划的最前沿,树立了景区演艺策划的标杆,引领景区旅游文化走向新的高度。
五、实习内容:
我们的实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7月8日—7月14日,我们主要是接受了公司为期两天的培训,办理了相关的入司手续,对工作做了简单的学习很认识。
第二阶段从7月14日—7月24日,主要是在人力资源部主管的领导下对公司的人事激励计划、员工手册、还有招聘计划做了修改和完善 。
第三个阶段从7月24至结束,我们是在大明宫遗址公园度过的,在这里,我们遵循公司的安排,和其他同事一块管理景区事业。我们每天早上在公司辖区的各个摊点检查其是否合理、卫生、还有各位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等等,此外,我们还充当销售人员,亲自和顾客面对面交流。
六、实习心得:
首先,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体会。
1、自主学习。工作后不再象在学校里学习那样,有老师,有作业,有考试,而是一切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做。只要你想学习,学习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老员工们从不吝惜自己的经验来指导你工作,让你少走弯路; 集团公司、公司内部有各种各样的培训来提高自己,你所要作的只是甄别哪些是你需要了解的,哪些是你感兴趣的。
2、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你不只为公司创造了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象我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更需要通过多做事情来积累经验。特别是现在实习工作并不象正式员工那样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如果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就可能没有事情做,所以平时就更需要主动争取多做事,这样才能多积累多提高。
3、团队精神。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个项目,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去保持和团队中其他同事的交流和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曾对团队精神的能力要求有这样的观点:要有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共赴成功。个人要想成功及获得好的业绩,必须牢记一个规则:我们永远不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在团队工作中,会出现在自己的协助下同时也从中受益的情况,反过来看,自己本身受益其中,这是保证自己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4、基本礼仪。步入社会就需要了解基本礼仪,而这往往是原来作为学生不大重视的,无论是着装还是待人接物,都应该合乎礼仪,才不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平时多学习,比如注意其他人的做法或向专家请教。
5、为人处事。作为学生面对的无非是同学、老师、家长,而工作后就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和领导、同事还是客户接触,都要做到妥善处理,要多沟通,并要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换位思考,而不是只是考虑自己的事。
其次,我想我在学习和工作我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缺乏工作经验。
因为自己缺乏经验,很多问题而不能分清主次,还有些培训或是学习不能找到重点,随着实习工作的进行,我想我会逐渐积累经验的。
2、工作态度不够积极。
在工作中仅仅能够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虽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但若没有工作做时可能就会松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主要还是因为懒惰在作怪,在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惰性,没有工作任务时主动要求布置工作,没有布置工作时作到自主学习。
3、工作时仍需追求完美。
在工作中,不允许丝毫的马虎,尤其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严谨认真是时刻要牢记的。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七、实习意义
篇5
国际NGO是国际非政府组织(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缩写,相对于政府间国际组织而言,它是指各国公民结成的跨国界的非政治性,不以营利为导向的民间社团。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出“生态旅游”,作为平衡保护与发展的一种理想手段,生态旅游得到了环境保护主义者、社区发展工作者的支持。由于其目的地大多位于自然环境优质且生物多样性脆弱的欠发达地区,NGO有相当大的活动空间。国际NGO其财力、人力及专业性的优势,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政府和市场所不能提供的服务和功能,弥补了许多由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而形成的空白区域,为生态旅游社区的良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雨崩案例
(一)雨崩自然及文化概况
雨崩地处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三江并流的腹心地带,迪庆州德钦县梅里雪山缅次姆峰脚下,浓缩北半球千姿百态的植被类型和生态景观为一体,拥有众多雪山冰川、高山湖泊、牧场草甸、森林瀑布等自然景观,其生物多样性程度高。雨崩自然村分上下两村,也称雨崩一队和雨崩二队,隶属于云岭乡西当行政村。全村共35户,世居皆为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坐落在神山脚下的雨崩被认为是连接轮回世界的一个通道,成为内转经的必经之路。这条已被藏族人走了700年且植被保存相当完好的内转经点,至今仍然是不通电、不通车,物资全靠骡马驮运。
(二)旅游发展历程
雨崩旅游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91-2002年;2003-2007年;2008年至今。1991年前,雨崩在藏区名声很大,但外人知道的甚少,直到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在雨崩村附近准备攀登卡瓦格博峰时发生世界第二大山难后,雨崩村才渐渐被外人所知,随后少量徒步者、背包客等探险型旅游者开始进入雨崩村。2003年德钦县主办的梅里雪山文化年活动,一下子缩短了雨崩村和外来游客之间的距离,游客量从2000年的1725人增加到2003年7447人,此阶段还处于社区自发参与旅游的阶段。2008年6月迪庆州政府与云南省旅游产业集团正式签订了合作开发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协议,并将雨崩划归到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管辖,正式开始了景区建设,同年在雨崩设置了管理站,配备了四名管理人员。
在雨崩未开发之前,雨崩村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耕业。而旅游开发后,雨崩人通过牵马、住宿接待、经营小卖部、向导等方式参与到旅游中来,大多数人家基本放弃了去挖山货、卖酥油的收入,旅游变成了他们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经济来源。
三、TNC在雨崩的行动项目
TNC是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的缩写,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其使命是保护重要的陆地和水域,使具有全球生物多样性代表意义的动物、植物和自然群落得以永续生存繁衍。1998年应云南省政府的邀请,该组织进驻云南,开始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同开展环保行动。
(一)行动方法的指导
任何一个NGO都有它自己的行动方法的指导,保护行动规划(Conservation Action Plan,简称CAP)是TNC开展一切保护行动的基石。它由TNC等国际环境保护NGO的科学家们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一个逻辑性区域保护策略制定方法。TNC将这种基于自然科学指导的CAP方法带到了中国,于2003年制定了《梅里雪山项目保护规划1.0》版本,随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更正和完善,于2008年时制定了2.0版本,指导在梅里雪山开展的一切工作。该规划将高山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珍惜濒危动植物作为保护对象,对各保护对象的威胁因子进行分析,并对威胁程度进行专家评分。为对上述保护对象进行有效保护,TNC针对威胁制定了行动策略。
(二)旅游发展中TNC在雨崩开展的项目
1、第一阶段(1991-2002年)
1991年的山难让外界的目光投向这片土地,TNC应邀进入云南工作后,德钦成为TNC最早的五个项目点之一,在雨崩的项目也随之启动。2000年10月,TNC、迪庆州和德钦县的政府联合召开了“梅里雪山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大会倡议下联名致信国务院,递交了“将梅里雪山作为禁登山”的请求。这次会议后不久的2001年,德钦县人大常委会正式立法,禁止任何人再攀登这座藏民心中的神山,开启了TNC和德钦政府的第一次合作。此外,2001年TNC在滇西北拉市海、老君山、香格里拉大峡谷等5地开展照片之声项目,给村民发相机和胶卷,让村民自己拍摄并讲述图片故事,雨崩有三位村民参与了该项目,拍摄身边的环境、当地的生计方式。由此TNC开始进入雨崩社区,当地人称呼TNC为“大自然”。
2、第二阶段(2003-2007年)
这五年时间,是TNC与雨崩合作从磨合期走到蜜月期,在社区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建立起双方的信任,项目主要集中在支持社区参与旅游、替代能源、生活质量改善这几方面。
支持社区参与旅游:2003年逢“水羊年”,作为内转经的必经之路,去雨崩的转经人及游客猛增,这一年,TNC进行了三次挨户调查(当时是26户),摸清雨崩村民的民居接待能力,此后TNC根据实际需要,投入资金帮助雨崩村改善旅游接待能力。为加强村民与外界的沟通能力,2005年TNC分别在上、下雨崩两村开办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成人扫盲夜校,教习日常汉语。同年10月初,在TNC的提议和协调下,针对日益繁荣的旅游业所带来的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雨崩村制订并开始实施新的《雨崩村村规民约》,包括自然资源保护、传统文化传承、旅游业和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促进雨崩村原生态的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2006年年底,组织了西当村小额信贷部分理事会成员(包括部分雨崩村代表)到中甸、大理、丽江学习生态旅游、牵马管理、客栈管理、游客管理等。
生活质量改善项目:在旅游发展初期,雨崩经济条件很差,饮水、电力等硬件设施缺乏。2004年,TNC在雨崩选了一家示范户安装微型电站,给其他村民起到了示范作用,从此家家自行购买微型发电机,初步解决了雨崩的照明问题。2005年,家庭接待没有厕所,TNC解决了6家民居厕所的问题。最让雨崩人记忆犹新的是饮水工程,雨崩水资源丰富,但村子位置高、水流低,人畜饮水一直是问题,2006年TNC邀请德钦县水利局技术员到实地探勘调查,由TNC、德钦县政府共同投资,雨崩两村投工投劳,解决了雨崩饮水问题。
替代能源项目:因雨崩属于高寒山区,常年以木柴做饭取暖,为减少薪柴消耗,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TNC先后开展了替代能源和绿色信贷项目。2004年,TNC在雨崩村阿茸家安装首个太阳能作为安装示范项目后,又为村里18户农户安装了太阳能。绿色信贷项目启动于2005年,雨崩两个村民小组均有参与,根据家庭需求,可贷2万以下的资金,贷款期限18个月。这不仅减少了柴薪消耗,也为旅游刚起步的村民提供了周转资金。
3、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
TNC从2007年起协助云南省政府在滇西北的老君山和梅里雪山推动国家公园的建设,探索新型保护地模式。2008年6月迪庆州政府与云南省旅游产业集团正式签订了合作开发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协议,开始了景区建设,雨崩村成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里的一个重要景区。此后TNC开始了与梅里雪山景区管理局的合作,2008年11月,开展垃圾管理项目,垃圾清理回收项目分两期实施,截至2009年底,完成历史累积垃圾和新产生垃圾回收和清运共计72吨,并在此阶段进行垃圾管理教育,开始实施村级垃圾管理制度。2010年10月黄金周,TNC向进入雨崩的游客发起了“低影响旅游活动倡议书”,收集游客对于垃圾管理的意见,并将游客意见反馈给社区和景区管理局。
四、TNC在雨崩的项目成效
(一)降低了旅游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
旅游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好的规划和管理,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旅游活动的范围和强度增加,旅游活动对其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更加明显和强烈。雨崩景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的条件,一方面限制了游客的大量涌入,另一方面每年几万人的“食”、“住”、“行”都在雨崩内,给景区造成了诸多环境压力,较明显的是薪柴消耗、旅游垃圾处理。TNC在雨崩开展的替代能源和垃圾管理项目,大大缓解了旅游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强化社区参与旅游的主体地位
生态旅游特别重视社区参与和当地人受益,在发展中注意保护和提高当地居民的权益和福利。现阶段雨崩景区旅游参与方的力量对比相对悬殊而且责权不明,政府和投资公司联合来决定旅游开发;社区作为生态旅游的利益主体,缺乏知情权,无论是政治参与,经营管理还是资金投入和知识水平都处于劣势,话语权微弱,无法保证利益的获得。TNC作为非政府组织,由于其政治、财务、管理的独立性,能客观公正的关注民间诉求。TNC开展扫盲夜校教习汉语,协助参与《雨崩村规民约》的制定、马帮制度制定的讨论会等,在能力培养、资金及教育等方面的支持提升了社区的获利能力,强化社区的主体地位。
(三)引导政府进行科学决策
TNC已有60年的历史,是一个享有极高声誉的国际性生态环境保护民间组织,拥有环境及其相关领域的优秀的科学家和学者,为政府提供相关的环境知识、科学的判断和具有前瞻性的分析。2004年7月,TNC参与由迪庆州人民政府组织,州旅游局牵头的梅里雪山雨崩景区规划策划课题,基于TNC几年来在梅里项目区开展的保护地规划(CAP),在调研过程中为课题组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并最终形成《梅里雪山雨崩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策划纲要》。同年10-11月份,TNC在征求协会内外各位专家对《迪庆藏族自治州梅里雪山保护管理条例(讨论稿)》的修改意见和建议,通过书面的形式反馈给政府法律起草部门,其中有许多建议被采纳。TNC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参与和影响政府决策,其专业性获得政府信任并成为政策制定的咨询者和建议人。
篇6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
摘 要:蒲壮所城抗倭防御体系由于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必将成为旅游的热门景点,但目前的开发还不到位,致使这一宝贵的旅游资源几近闲置,这不仅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也不利于蒲壮所城的保护。另一方面,由于受自然因素的侵蚀,蒲壮所城正一天天破败下去。如何处理文化古迹的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历来是一个难以化解的难题,本文就是基于这一现实展开论述的。
关键词 :蒲壮所城;旅游;保护
中图分类号:K878;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120-02
一、蒲壮所城的位置及特点
蒲壮所城抗倭海防体系位于我国浙江省沿海最南端的苍南县南部,该防御体系由两座中心所城、两个村寨、两个巡检司、两座城堡和十八座辐射分布的台、烽堠组成。最早的抗倭设施,也就是当时被称为的蒲州所,是在明朝洪武十七年建的,距今大概有600多年。后人将壮士所跟蒲州所合二为一后,就变成了后来的蒲壮所城,现代人称之为蒲城。
蒲壮所城北临龙山山麓,南连平原,城区北有城内山,城外围三面环山,正面向海,西北有龙山岗和尚头山,西有合掌岩,西南有孟福山,东有仙峰头、石钟岗,南对沿浦湾(原蒲海湾),位扼浦海门户。蒲门所城外有西溪流经,城墙近处有一条护城河。
壮士所城位于鹤顶山脉南麓,向东南至东岭,向西南至澄海,向东南至渔寮,向东北至信智有大山,向东北至赤溪。壮士所城处于三面峰峦环抱之中,相对海拔高度20-100米之间。所城从外观上看是一个不规则的矩形,期内部拥有非常合理的基础设施,整座城以一块奠基石为中心,从奠基石到十字街再到东城门是一条长305米,宽4.5米的街道,称之为东城街。从奠基石往南是一条长142米,宽4米的南门街。往北149米是仓前街,街宽2.4米。整座城的鸟瞰图呈现出的是规则的“田”字形,街道纵横交错,互相连同,便于紧急疏散。城中不仅有繁华的城隍庙,还有宗教胜地东林寺和西竺寺等。城南还设一专门用于储藏军马器械的装备区,以备战时急用。
二、蒲壮所城的保护与开发现状
现在蒲壮所城都建有蒲城文物保护研究所,所内收藏有记载蒲壮所城历史沿革的重要资料,可供研究者查阅。所城内还设有各个大大小小的民族英雄纪念堂以及民间信仰的宗祠庙堂。现在当地政府已对蒲壮所城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修复,所城周围的绿化带以及修整清理过的护城河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一个融旅游观光、文物鉴赏、文化娱乐、学习教育于一体的好地方。1996年,蒲壮所城被中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防遗址是沿海地区一道独特的景观,富含历史科研、艺术审美、经济文化方面的价值,急需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随着我国对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视,对海防文化资源的开发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也与目前我国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面临的困境有关。
早在20世纪80年代,蒲壮所城就成立有关保护单位,但保护工作始终面临困难。温州地区台风频发,对海防遗址的破坏很严重,加之古建筑大多木质结构,白蚁的侵蚀以及建设性的破坏都成为威胁文物完整性的重要因素。政府文物部门对海防文化遗址的修复以及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不足,当地居民日常用地的需求与历史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局部景观的展示与海防遗址整体包装推广之间的不协调,居民对于历史遗址保护意识不足等,都使得海防遗址保护工作面临着重重困难。
就海防遗址的开发而言,处于城市中或周边的海防遗址由于具有地域优势,开发得都比较成功,而处于非城市区域的蒲壮所城由于距离城市较远,尚处于“蓄势待发”阶段。在交通方面,目前只有一路车可以直接到达蒲壮所城,且公交车站地处偏僻难觅,只有一个还算不上车站的车辆停靠点。除了地域区位原因外,还有就是景点的宣传不到位。游客从远方一路走来,沿途中没有见到明显的广告标语,到入口处了也没有看到显著的景区引导和相关信息,这必然影响游客的旅游热情。景区的市场营销策划工作还待进一步提高,景点的卖点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并展示给潜在的消费者。客源选择面也相对单一,也没有形成配套的服务体系,这些都是今后要努力去做的。
三、蒲壮所城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对于文化古迹,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但合理有效的开发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合理开发又何谈海防遗址的保护!就蒲壮所城而言,当地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出详细而合理的开发计划,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资金,把蒲壮所城打造成浙江知名的旅游景区。
首先要最大程度的还原历史,保留其原始真面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重点保护蒲壮所城抗倭设施,尤其重视其文物本体历史信息的保存,确保其作为非物质遗产的真实性。注重文物本身的完整性也很重要,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力量加强所城周围水域、河道、城墙甚至当地风俗民情等相关因素的保护,最大限度还原其真实性,尽最大努力确保遗址不遭受人为的破坏。
其次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的保护。深入理解区域内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内涵,要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二为一。物质文化遗产是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灵魂,两者缺一不可。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了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以生命与灵魂,让其闪烁着迷人的魅力,吸引人们去探索、研究、继承、发展。作为物质遗产的古代建筑遗址固然需要保护其完整性,而作为传承几百年的伴随着遗址而生成的非物质文化,更值得保存和传承,因为它是一种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
第三,完整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原则。以蒲壮所城抗倭海防体系为保护与开发为重点,结合周边地区保护与开发,使它们功能和风貌上互补。在保护文物设施、保护文物建筑的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建设与改造基础设施,优化区域环境,改善居民生活,确保居民与文物设施的情感联系,确保传统民俗活动的延续。
第四,公众的参与是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开发不可或缺的。有关部门应当增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加大财政预算投入,着重解决当前海防遗址保护与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之间的矛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遗址保护工作的顺利展开,尽量避免保护工作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第五,蒲壮所城的保护与开发的具体规划及策略。
1.规划目标。确保海防文化遗址及附属文物遗存和传统格局得到有效保护、开发和利用,建立完善的保护、研究和旅游的组织机制,让海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开发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中。
2.规划内容。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准确评估温州海防文化遗存的文物价值;对温州海防文化资源极其周围的环境进行评估,包括保存现状、管理现状、利用及研究现状;海防文化资源文物保护单位从海防资源及其历史环境保护的目的出发,对海防文化资源周边环境的地形、地貌、村镇格局进行调查,划定保护范围及控制地带,根据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控制管理办法;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制定开发措施,编制展陈的方案。
3.具体措施。温州抗倭海防体系是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与周边居民关系极为密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制定详细的规划策略。从文物保护及其它历史遗存、文物周边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方面制定规划策略。
一是针对海防遗存保护和其他历史遗存的措施。(1)尽可能减少对遗存本体的认为干预,在不改变文物原来性状的前提下进行保护开发。(2)按照保护要求运用保护技术,提高保护与开发手段的科学性。(3)重视文物古迹的防灾救护,预防灾害特别是火灾、风灾对遗存的破坏。(4)协调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把开发与保护海防文化资源的旅游策略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计划当中去。(5)改善文物古迹的利用状况,向居民或村民宣传保护海防文化遗存对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性。(6)适度开发,坚持科学、适度、持续、合理的利用文物遗存。(7)最大程度的调度公众的积极性,提倡公众参与,注重宣传和普及教育,鼓励对文物保护的研究。
二是针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开发措施。(1)有效保护与文物主体相关的空间格局、历史视廊及周边其他相关环境。(2)注重文物元素和历史遗存的相关性。(3)强调文物环境保护,注重文物保护与生态环境结合。(4)尊重历史,保护村落风貌与改善村民生活状态相结合。(5)协调文物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强调适度开发利用与坚决保护。(6)把地方文化与传统融入海防遗存的开发利用中。
三是针对周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措施。(1)确定周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按着真实性、发展性、尊重性、共享性原则,加强对地方文化的开发利用。(2)加强对民间技艺(如蒲壮所城的“拔五更”)传承、保护与开发。
参考文献:
〔1〕张金玲.遗产管理与旅游视角中的原真性——兼论浙南海防遗址蒲壮所城的保护性开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徐嵩龄.遗产原真性?旅游者价值观偏好?遗产旅游原真性[J].旅游学刊,2008,(4).
〔3〕林敏霞.符号动员与景观再造:旅游情境下的“抗倭历史名城”打造[J].青海民族研究,2011,(2).
〔4〕段希莹.明代海防卫所型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1.
〔5〕镇雪锋.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整体性保护方法[D].同济大学,2007.
篇7
关键词:旅游;环境保护;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1-0055-04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业作为资源依附性很强的产业,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更依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质量。旅游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自然环境而言,在众多的人类经济活动中,旅游对自然环境的依存度是非常高的,旅游就是将美丽的自然“环境”卖给游客的一个过程。与传统产业相比,旅游业应该是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冲突最小的产业之一,二者本质上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一、国外旅游环境保护的经验
(一)埃及:严格制订法规,注重环保教育
为避免埃及红海沿岸的旅游度假区自然环境面临被破坏的危险,埃及政府及时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提出了打造“大红海海洋公园”的宏伟目标,以保证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983年,埃及政府颁布了第102号法令,划定了亚喀巴湾国家旅游保护区的范围,并赋予埃及环境事务局按该法就旅游资源受到破坏时,与有关部门统一进行协调的权力。法律还特别规定禁止任何可能导致保护区物种灭绝、受到破坏或生物及海洋和陆地的生物环境受到改变的情况发生。1994年,埃及政府颁布了有关环境保护的第4号法令,规定旅游开发项目实施之前,开发商必须获得当局环境影响评估的许可证。1999年,为了保护红海地区的旅游业,埃及旅游开发局制订了红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计划。与此同时,埃及政府专门设立了一项亚喀巴湾国家旅游保护区基金,经费来自保护区的门票收入和对违反保护区的有关规定的罚没收入以及来自外国的捐助。这些收入不仅足够亚喀巴湾保护区的环保费用的支出,而且还有节余,成为埃及第一个自给自足的环保项目。
对旅游景点的管理和保护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众的环保意识。为此,埃及旅游部门特别重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自1989年起,亚喀巴湾旅游保护区就开始对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环保培训,使他们具备专业环保知识,以便能够胜任工作。埃及旅游部门还十分注意对保护区当地居民的教育工作,并加强财政支持,使人们成为保护区的主要信息来源和自然资源保护的主力军。埃及旅游开发局鼓励开发和营运商在旅馆内部和通往旅馆的沿途设置有关环保标志的提示牌,提醒游客注意保护环境。
(二)法国:设立保护区,形成保护屏障
法国享誉世界的旅游景点为数众多,枫丹白露便是其中一个历久不衰的旅游品牌。近年来,总人口为6000万的法国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超过7000万人次。作为自然风景区的枫丹白露林区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300万人次,在春季的高峰期有时一天就接待游客50万人次。面对滚滚而来的游客潮,对产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问题,法国旅游界专家人士在旅游业方面提出了“不伤害环境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等新的理念。有关当局已经对枫丹白露风景区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枫丹白露风景区从1930年5月即已注册;对枫丹白露城堡和其他古迹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枫丹白露林区为生物圈保护区;1999年,枫丹白露树林被列入“被保护树林”。这些措施把对枫丹白露林区的保护和向旅游者开放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法国人将枫丹白露风景区长盛不衰地继续保持下去。
(三)澳大利亚:齐抓共管,保护生态环境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公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澳大利亚对当地自然旅游资源的合作管理方法,被世界旅游业引为范例。大堡礁是澳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同德国面积相当,拥有旅游、渔业、科研和土著文化等多种资源。每年游人达160万。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1975年成立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负责该地区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协调管理工作。管理局最主要的管理措施是把该地区按四个保护等级划分开,以便从松到严限制人类活动。例如法律禁止船只在当地胡乱停泊,以避免抛锚损害海底的珊瑚,很好地解决了旅游资源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合作管理”的思路在2000年1月还促成了大堡礁旅游休闲咨询委员会的成立。该委员会会员分别来自与大堡礁资源有联系的方方面面。会员通过这个平台共同评估大堡礁环保状况,提出各自对资源的使用要求,向管理局提出政策建议。大堡礁的“合作管理”不仅献计献策,还包括承担政策实施和监督的责任。各旅行社都反复叮嘱自己的游客:不可以乱丢垃圾,不得采集珊瑚,不能捉热带鱼作纪念等。另外,旅行社的导游同时也是当地的环境监测员,如果发现某处水域的水质变差,找到了新的海底生物,或看到某个景区的游人过多,他们都有责任及时向管理当局报告,管理局会立即采取相应措施。[1]
二、海南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差距
据统计,2007年海南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845.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5%和21.2%。其中,外国游客达59.31万人次,同比增长27.36%;旅游外汇收入达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1.63%。两位数的增长率也透射出海南开始迈入“大产业”、“大市场”、“大营销”的时代。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破坏生态旅游资源环境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问题
1.垃圾公害。由于游客流量过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可以说游人到哪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大量游人随身携带着各种塑料制的食品袋、一次性餐具等,这些极难分解的白色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目前,在三亚市内只有部分酒店对垃圾分类处理。
2.水污染。它主要是由于一些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环境意识,在大量的工程兴建中、在日常经营工作中所产生并排出的含化学物质的废水。万宁市兴隆温泉旅游休闲区是海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有大小宾馆酒店50多家,洗床单、洗碗碟大量使用洗衣粉、洗涤剂,但污水处理工艺上竟未设计除磷这一环节,导致下游市区十多万人口的万宁市城市饮水源地总磷超出3类水质标准,市民的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此外还包括部分旅游者在参与旅游项目如乘船、划船、漂流时不经意间对水资源所造成的污染;部分游人的不文明行为,如往水里乱扔废弃物、随意排泄等造成的污染等。这些污染都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2]
3.噪音污染。导游手持扩音器召集游客的声音,不文明游客的高声喧哗,以及旅游风景区内商贩的大喊大叫,景区内保龄球的滚动声,某些娱乐场所的高分贝声响等都成为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
4.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遭到旅游活动和开发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景区内超容量的游人活动造成的破坏。调查显示,游人过量加剧了土壤的板结化,加快了古树名木的死亡速度,少数游客的蓄意破坏也不容忽视。另外,旅游房地产发展过猛,对海南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压力。如:海口市的滨海大道,从海口市区穿过海口湾直接横贯于黄金西海岸的沿线,长达38公里。由于旅游房地产发展过猛,按道路面积测算,滨海大道至少破坏了190万平方米的海岸原生态植被。专家人士分析认为,基本丧失了防风功能。三亚市为把三亚湾建成度假型房地产基地时也同样发生了生态破坏的问题,对原有的基岩、沙岸、珊瑚礁、红树林等海岸生态进行了大规模清除。此举却导致了三亚湾海岸侵蚀加剧,海岸线后退明显。自2002年以来,三亚湾海岸线以平均1-2米/年的速度向近岸推移。
(二)法律问题
1.立法缺位。法律缺位是指应该有的法律或法律条款缺乏。我国的旅游立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海南还没有一部生态旅游的专门法律、法规,生态旅游依据的是其他非专门性法规,执行的是传统旅游中的相关规定,而且一些领域存在法律真空,生态旅游活动中的不少行为依然无法可依。例如在旅游资源方面,虽然《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有所规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这些法律法规显得越来越不适宜,对相关部门、行业的规范和约束逐渐失去法律效力。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和科学的整体规划,经营者盲目建设,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旅游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2.立法层次低,缺乏权威性和稳定性。目前为止已出台的全国性旅游法律文件大都是行政法规和规章,但其中国务院制定的旅游行政法规并不多,大多是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行政规章。由于这些法规、规章的制定者在制定法律时,往往基于本部门利益的考虑,制定的法规、规章缺乏与其他部门法律以及通用法律的协调,使得法律条文中的一些规定难以得到落实。旅游立法的低规格使旅游法律不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尤其是一些地方性法规,还属于一些“内部规定”,只是由有关主管机构执行,并未对公众公开,极大地影响了法律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为旅游执法活动增加了困难。目前我国旅游法律中很多是以“暂行条例”、“暂行规定”、“暂行办法”等形式存在,如《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旅游投诉暂行规定》等,既然是暂行,那么就意味着随时可能发生变动。这种变动一方面说明法律显得不稳定,另一方面说明有些方面的规定适应性不强。这就使其对旅游活动的管理、规范、指导和保障作用等功能被大大削弱。[3]
3.执法不到位。旅游景区宏观管理和跨部门综合协调的法律依据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现状不相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政出多门,法出多门,互不衔接,执法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旅游执法不到位。生态旅游是一项新生事物,在我国各层次学历教育以及普及性大众教育中,生态保护尤其是生态旅游教育几乎还是空白,从客观上造成海南省一部分生态旅游执法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先天不足。《环境保护法》第七条虽然就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体制作了规定,但实际上并没有明确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而在其它的自然资源保护法律规范中,则往往是就某一个部门,或者少数密切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权做出规定。法律规范本身的缺陷至使监督管理工作难以到位。[4]
三、借鉴国外经验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
目前,海南省制定的建设“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已得到国务院的正式批复。国家同意海南省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先行试验。那么,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步伐该如何走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
(一)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一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1.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污水防治法”,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加强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管理,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
2.建立生态旅游评价评估制度。根据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定期进行相应的评价和评估;对旅游业和生态旅游资源之间关系的评估;对规划和管理有效性的评估等。选择评估时应注意其是否具有相关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敏感性等特征,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准思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使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管理保持在一种良好的状态,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开发新的旅游区和在旅游区内兴建新的旅游景点及旅游接待设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处置设施和防止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景观破坏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严格执行限期治理制度。旅游区内禁止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设施和对环境有害的项目;建设其他设施或项目,其污染物的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对现有的上述项目或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限期治理,逾期达不到要求的,必须依法关闭、搬迁;对进行违法违章建设的,依法追究责任。
(二)多种渠道增加环保经费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在目前国家财政吃紧、困难较大的情况下,海南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一是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维护费;二是地方政府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三是要争取国债环保投资、利用外资、环境保护企业上市融资、“BOT(建设―运营―交付)”等多样化融资运作方式,实现污染治理设施的市场化运营,设立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基金;四是实施与环保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信贷优惠的金融政策,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推行试点排污权交易等,铸造多渠道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格局。
(三)加大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也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瓶颈,要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必须加大培养各类旅游专业人才的力度。一是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旅游职业教育方面的作用,坚持院校培养与在岗培训相结合,本地培养与外地引进相结合,加快培养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二是鼓励海外著名旅游人才培训机构进入海南,设立独资或合资的旅游职业或管理培训中心;三是要引进高水平、熟悉国际规则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规划策划、市场营销和涉外旅游等专门人才,引进掌握世界先进信息技术、环保技术、生物技术、仿真技术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四是积极实施借脑工程,聘请国内外旅游专家搞好决策咨询、规划设计、市场拓展、酒店管理和职业培训,全面提升海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五是旅行社要开展国际旅游业务对接,根据国际旅游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开展“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加强语言、国学修养和个人环保意识,培养储备专业旅游人才。[5]
(四)严格立法,增强环境执法监管
1.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国家相关法律的基础上结合海南省旅游环境实况,制定出台生态旅游等地方性法规,主要针对海南省现有海洋、海岸线和各种公园、森林、特别保护区、野生鸟兽、古建筑和文物以及在城市绿化、防治污染等方面,积极推动以生活型生态旅游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发展。
2.综合执法,联合执法,严格执法。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赋予景区管委会县级人民政府职权,成立景区综合执法局,将公安、工商、物价、税务、城建、交通、路政、林业、环保、质检等职能由综合执法局统一行使,实施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既可以精简机构,又符合景区管理的特点,与发达国家的国际通行做法相一致。另外,地方政府和旅游有关部门应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并严格贯彻执行。
3.合理配备执法监管人员,进行全过程监管。在执法人员配备上,要选择那些懂法律、懂政策、懂旅游、懂管理、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作为执法监管的专业人员。同时在林业、农业、环保、景区、景点等部门和地区聘任一批兼职旅游执法监管员。在对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监管上,不单是旅游过程中环境保护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对过程前和过程后的监管。■
参考文献:
[1]文同爱,郑荷花.国际生态环境问题对我国环境立法的启示[J].时代法学,2005,(1).
[2]石长波,赵炎,吕洁华.论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和宏观规划[J].商业研究,2004,(3).
[3]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庞少静.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的若干环境问题及对策[J].环境保护,2004,(9).
[5]谭立.中国环保投融资机制的新格局[J].环境保护,2002,(8).
Experience of Foreign Tourism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nlightenment for Establishing International Tourist Island
XU Dao-shun1;XU Xinyin2
(1.Haikou Central Sub-Branch,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Haikou 570105,China;
2.Nanning Central Sub-Branch,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Nanning 530021,China)
篇8
几年来中心镇建设取得的成效
1、城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加。泗门镇综合实力居全国千强镇第87位、省百强镇11位。2005年度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5.3亿元,是96年的5.1倍,财政收入达到4.22亿元,是96年的15.7倍。梁弄镇改革和发展总体呈现出“各业经济富有特色,小康建设逐步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渐趋殷实”的良好格局,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7.1亿元,是96年的3.85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18万元,是96年的3.4倍。
2、城镇各项功能渐趋完善。城镇化进程加快,泗门镇建成区面积从96年的1.5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0.3平方公里。梁弄镇建成区面积从3平方公里扩大到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到2005年,泗门镇累计投入5亿多元,用于建设城镇公共设施,“五纵六横”的交通道路网络基本形成,并着力改善老城区面貌和市政设施,梁弄镇近年来投入1.5亿使“三横二纵”集镇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建成了正蒙街、如意路商住楼、滨溪别墅区、镇中路等中心街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两个镇逐步扩大了学校、医院、农贸市场、主题公园、停车场、超市等规模。城镇集聚功能明显增加,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推动了工业向园区集聚,三产资源向中心集聚,人口向城镇集聚。到2005年底,泗门镇进工业园区企业达201家,第三产业总产值达12.8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9%。梁弄镇新建了湖东工业功能区积极引导灯具企业向功能区集聚,到2005年底,进功能区企业26家,大力发展三产资源,到2005年底三产总产值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9.5%,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商贸服务业。
3、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2005年泗门镇农民人均收入10372元,比96年增加4766元,梁弄镇人均纯收入4500元,比96年增加2454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到2005年泗门镇16周岁以上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保率达到86.7%,政府全年用于社会救助资金近300万元。梁弄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5%以上,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85%以上,各项基本保险人数逐年上升建,并建立了职业技能培训基地2个,实现就业再就业1191人。生活环境不断优化,积极实施村庄整治改造工程、山区人口“内聚外迁”工程,生态环保工程。泗门镇被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梁弄镇积极开展了平安社区、安全单位、平安景区等系列创建活动,创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工作的几点体会
1、抓小城镇建设首先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抓好小城镇建设工作思想认识是前提,组织领导是关键。市里主要领导深刻认识到,搞中心镇改革建设绝不是下放点权限、给予点优惠政策、造一个形象工程,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探索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子,通过中心镇的示范作用,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实现小康的步伐,以此通过各种会议和宣传来统一有关部门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在此基础上,为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和中心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中心镇发展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了中心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真正营造了适宜中心镇发展改革的经济社会环境,给中心镇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同时督促各部门主动、及时地作好配套服务工作,明确操作规程,要求市直有关部门都把促进中心镇发展改革工作列入年度重要工作,以确保该项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2、抓小城镇建设,必须要突出方案、规划的统领作用。试点方案和城镇规划是发展蓝图、工作依据,也是各项工作的龙头,因此方案、规划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城镇的演进方向、建设进程乃至发展成败,直接关系到城镇总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和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方案、规划的龙头作用,坚持方案、规划先行,把中心镇方案、规划放到统筹城乡规划的重要位置,坚持以规划来带动中心城镇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帮助制订统领全局的实施方案。我们不仅重视小城镇“要”发展的问题,更重视小城镇“如何”发展的问题。在泗门、梁弄列入试点镇后,组织工作班子深入开展调研,指导出台了试点时期的《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发展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发展改革的主要措施,为试点镇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二是明确了小城镇的功能定位。确定泗门镇是余姚市北部现代化小城市,是辐射杭州湾南岸余慈地区产业带的中心城镇,是未来5年中重点开发的城镇示范区和重要物流基地。确定梁弄镇为以革命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型山水生态城镇;三是突出规划的科学性。指导两个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及时修编和完善了《城镇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进一步凸显其特色和个性。在规划的制订中做到规划与目标定位的有机结合,做到近期建设与长远建设的有机结合,做到小城镇的发展规划与余姚市“十五”、“十一五”规划相衔接。
3、抓小城镇建设一定要突出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必须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而发展经济必须以产业作支撑,人口和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都必须建立在此基础上。对此,我们市里上下的认识是十分统一的,工作是十分重视的,并且都能做到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极积鼓励中心镇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的主导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目前,两个乡镇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泗门镇立足于现有基础和条件,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聚集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高起点规划的8000亩工业园区内,基本形成了家用电器、汽车附件、农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出口创汇12570万美元。在农业上也坚持特色优势,做好榨菜文章,全镇榨菜种植面积5万余亩,成为“中国榨菜之乡”,榨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5%,33家加工企业中已有宁波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余姚市级龙头企业13家,27个商标生产小包装,为繁荣农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梁弄镇利用老区优势,发展特色致富产业。培育了以花卉、名茶、水果为主的特色农业,走出了“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公司市场”新模式的农业发展之路。充分发挥“中国灯具之乡”品牌优势,做优灯具产业,全镇已发展工商注册灯具企业405家,异地建办12家,1400多家灯具经营部遍布全国各地,灯具行业务工人员达9000余人。商贸旅游业迅速发展,被评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2005年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00万元,现有商贸企业232家,有1/3的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商贸服务业工作。
4、抓小城镇建设一定要发挥小城镇的主导作用。中心镇的发展改革如果没有自已改革的积极性,不解决发展的机制、体制问题,外力的作用和政策都是有限的,我市的两个中心镇在这方面都做得比较好:一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如泗门镇根据市里政策划,按照“统一、精简、高效”原则,把现行镇机关内设机构设置为“五办一所”,必要时根据干部使用条件,高配中层正职。同时运用好行政管理权限,建立了余姚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泗门中队、余姚市招投标中心泗门分中心、余姚市卫生监督所泗门分所和余姚市疾病预防中心泗门分中心。二是积极实施审批制度改革。按照政策扶持设立了与市行政审批中心职能相对应的便民服务中心,运用好行政管理、计划项目审批、建设规划等部分市级下放的管理权限,减少了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使中心镇的服务效能得到明显增强,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三是积实施财政体制改革。按照收支划分范围及调整比例,积极争取专项补助,运用好向中心镇倾斜扶持的财政管理政策。从而使中心镇的可用资金明显增加,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积极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中心镇建设投资公司,强化政府作用,实行综合开发、滚动发展;着力改革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营机制,最大限度地放开了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运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商品化。五是深化建设用地改革。运用好建设用地指标周转制度,强化土地整理和后备资源开发,建立城乡用地置换机制,不仅有效地保障了中心镇建设用地,而且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增强了中心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建立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全面推行城乡劳动力统一登记管理和城乡统筹就业的制度,积极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大力推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5、小城镇的持续发展要有必要的政策扶持。中心镇的发展改革,有些是靠自身是解决不了的,政府必须给予一定的支持。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央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中心镇的实际情况,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泗门中心镇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快梁弄中心镇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意见》和《加快推进泗门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政策意见》。考虑到不同的中心镇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比较优势,我们在制定政策意见时,坚持从中心镇的实际出发,突出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不同的镇实行不同的政策。在泗门、梁弄两个中心镇的扶持政策中,具体政策条款各有侧重。如考虑到泗门海涂等可利用土地资源充裕,我们给予了用地指标自我平衡的优惠政策,规定在确保耕地总量平衡的基础上,通过零星整治、土地整理、平坟返耕等新增有效耕地面积,由镇政府实行定向自我调节,集中用于泗门镇城镇建设,通过政策优惠泗门镇土地折抵指标增加了1200亩,可折合资金7200万元,农保调整指标增加了1800亩,可折合资金216万元,各类土地出让金返还增加4700万元,以及各类财政返还共1.57亿。又如梁弄镇,为鼓励山区人口梯度转移,促进中心镇的人口集聚,规定对按规划向梁弄镇规划区集中迁建的农村居民点,在确保退宅还耕的前提下,经依法批准可转换到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区选址,移房户可享受市政府《余姚市山区整体移民集中安置试点若干政策意见》等有关文件中的优惠政策。同时,考虑到梁弄镇的文保单位和文保点众多,水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我们规定给予专项的文保资金、四明湖保护资金及旅游、环保补助。通过制订这些因地制宜的扶持政策,鼓励中心镇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胆创新,扩大了中心镇的自由发展空间,增强了中心镇的自我发展能力,推动了中心镇真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市中心镇发展和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相对照,还有较大的差距,小城镇城乡二元分割的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制约试点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些体制性、素质性、结构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率先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积极推动小城镇改革与发展迈上新台阶。
- 上一篇:职业教育核心课程建设
- 下一篇: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