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专业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检验专业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课程的设置
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教专科开设的课程有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等19门课程。限选课程开设有医学史、应用写作、简明哲学原理、社会医疗保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用医患沟通与技巧、社会医学、临床医学概论、医学统计学、实验室管理、康复医学等11门课程。
1.2课程的时间安排
本专业以业余形式实习三年,总学时为1920学时,毕业学分为120学分,分为6个学期进行组织教学和学习,其中毕业实习20周,每隔3周回学校1次,进行实习答疑,病例讨论和毕业考试前的理论复习。
1.3课程设置学时统计
表1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教专科课程设置分类表
2课程设置的问题
2.1课程体系设置依然存在“普教化”现象,课程时间分配不当
多数成教院校或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沿袭本单位的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内容,反映出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处于一种“普教化”的状况。比如,公共基础课程与他们从前学过的课程内容重复性高,而且这样的课程带来的实践作用并不大,不如把时间分配到更加实践应用价值的课程上。专业基础课程学时占30%,比专业课还要多,虽然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长,但是实习内容的大部分时间安排并不清楚,不够具体。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本专科教育大有不同,普通本专科生在课程学习之前,一般对相应课程的了解几乎是空白的,属于从头学起,应以掌握课程基本内容、重点内容为主要学习目标。但成教学生则不同,他们一般已经在工作岗位工作一定年限,甚至有的已经工作超过十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医学工作实践经验,如果仅对其进行科班式的课程学习,很显然是不适应其自身能力水平,也不能使其学习掌握其最需要学习和提高的技能。
2.2对于论文撰写技能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
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教专科与写作相关的课程只有应用写作一门,虽然安排在第一学期的限选课内,但是学时较少,到学生毕业的时候,需要运用到毕业论文撰写时估计已经忘记得差不多,课程所起的作用并不大。许多成教学生由于需要晋升职称,有论文写作的需求。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多数成教学生不具备学术论文写作能力。通过论文写作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文献查阅、分析统计、前沿知识整理等多烦方面的水平,在此阶段对其进行论文写作培养,不但有利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还可以增强其科研能力,为完成学术论好准备。
2.3实验课程忽略了培养医学检验技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安排中虽然有安排实践课,并且实践约占教学课程的一半学时,但是,实践课程的内容依然是理论课程所对应的实践课,不够新颖,不够贴近临床实践。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竞争主要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先进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新颖的实践课教学内容也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方法。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这一技术性专业,更加应该注重创新,例如在检测方法上如何更简便快捷,检验试剂的研发,提高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等。
2.4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意识不强
从成人高等教育医学检验技术教程表里可以看出,在通识公共基础课程里只设置了英语和计算机基础两门课程,相对于该专业的本科教学中,缺乏了马克思基本主义等政治理论的学习课程,成为一个盲点。对成人教育培养的虽然成人学员一般年龄偏大,大多数人政治上比较成熟,世界观基本形成,但是他们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比较大,对于高等教育表现出只在乎能否考试及格、能否拿到文凭,而忽略教育的本质,甚至为了考试及格,作弊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在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课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必不可少。
2.5对学生培养目标和综合评价方面不够具体
多数院校均要求医学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考试均需达到普通高等教育同样的标准。但成人教育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年龄、工作经历、职称等条件与在校本专科生差异很大,完全照搬普通本专科的培养目标是不合适的。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方式不利于检测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和能力,不能达到检验学生应有学习水平的目的。成教专科对学生培养目标较为笼统,对于人才培养特色方面不够突出,并没有设置培养掌握某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才”课程。成绩综合评价比较单一,只有期末考试一种形式,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强,老师对学生的情况缺乏了解,使得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3对策
3.1调整课程体系
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应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因此课程内容应该更倾向于深入提高学生理论基础和对新知识和新诊疗手段的了解和掌握的能力这些方面的,加深学生对知识深刻而完整的理解,提高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可以设置一些新方向的课程,更新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在检验的检测能力,例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增加了细胞形态学方向等课程。
3.2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实验课是理论教学的主要补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壮大和优化队伍,既要有一支专门型的科研队伍,又要有一支业余型的科研队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在实验教学中,一方面增加能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创新性、综合性实验课。一方面为促进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学习的动力,可以在教学管理中增加创新学分项目,并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必须获得几个创新学分。将实验教学与科研培训结合起来。题通过进行模拟课题申报、答辩等形式训练学生查阅论文、进行课题设计、撰写申报书等方面的技能,亲身参与科学研究,训练科研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和培养动手能力。
3.3重新合理分配各科学时
明确教育重点,精选教学内容,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更新知识,重点讲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根据教学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重新调整各科学时比例。目前许多科目的培养不能体现出成人教育学生的“成人”性,各科学时分配不合理。一些偏基础的科目如生理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等应该适当减少学时数。对于学生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如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病原生物学检验等应该增加教学时数。而对于分子生物学检验这样近几年有较快较大发展的学科除了增加教学时数外,还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必要的指示扩展。
3.4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
要实现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进行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是关键问题。按实际情况,适度的、有重点地选择讲授理论和医学伦理知识。着重引导学员正确处理好文凭和水平的关系、工作与学习、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增强成人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集体观念、法制观念,改变部分人对“一切向钱看”的观念和降低“红包”现象发生。还可以结合目前社会上的热点医疗问题,例如不断发生的恶性伤医事件、医生辞职事件等,帮助学生树立适合当前社会的医患关系观。
3.5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育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当前的教学方式多样化,成人教育的教学方式也应该作出相应改变。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外,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教育的开放性特点,突破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包括:网络视频教学、微信平台教学等。其中网络教学开展时间较长,许多学校已经建设好网络课程资源库,可以进一步加强资源库建设,尽量多采用网络教学模式,以解决成人教育学生工作和学习时间的矛盾。微信平台教学是基于微信公众号建立的学习模式,还可以结合目前比较流行的微课、微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学习方式,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篇2
关键词:口腔工艺专业;教材;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它以技能操作为主要特点,而实验教学是该专业学习中最重要环节。本文就目前该专业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做一些探讨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首先是教材,口腔工艺专业教材,每五年一次改编,不可否认向实训知识和技能训练方面有逐年倾斜趋势,但仍有追求统而全、重点突出不足的问题。如活动义齿部分,对弯制技术强调过多,无视其已经在临床应用中日趋减少的现实。
(二)教学方法的滞后 现在,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教学中,许多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采取 “教师示教-学生操作”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这种方式的特色是简单明了,其缺陷是机械死板、不易观察仔细、妨碍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现在的义齿制作已大量出现数字化产品,而学校的实验课程开设存在与此严重脱节的情况。
(三)学生对学习目的与意义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该专业部分学生不仅进校前对专业有认识误区,而且对毕业后进入工厂更有抵触情绪,这种心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导致出现少部分学生进校后转专业或退学等情况。
(四)学习过程的枯燥。本专业的特点是学习中存在操作性强、实验课多、理论课枯燥。这些因素对部分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或多或少会导致其心理上存有畏难情绪。
二、建议和设想
(一)教材的改革。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工具,这种工具应及时反映出教师和学生的真正需求。统编教材的编写应向制作部分倾斜,反映该专业“技术性”这一特点;理论部分应具有针对性,重点围绕制作技术的需要,突出大的制作原则、制作方法和要求,减少原理和临床内容,做到真正服务于教与学。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法:教学环节的灵活细化,即分段式实验教学法。譬如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实验,其在实验环节上,每个制作步骤基本上都需要较多的时间。如支架弯制[1],教师的示教时间就需要约50分钟,学生的完成时间则需要200分钟。若一直持续示教,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倦感,并且大多数学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如此多的示教内容。此时,若将该步骤演变成几个较小的步骤来进行(如模型设计、支托弯制、卡环弯制、焊接),把同一堂大实验课,分成几个小实验段分别进行(即示教第一个小步骤-学生练习-再示教-再练习第二个小步骤―学生练习……,以此类推),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则学生更容易掌握实验内容,教师也更易达成本次试验的教学目的。
2.多媒体。由于口腔实验教学的特点,口腔仿头模型小而狭窄,导致教师示教的细节,学生较难准确观察到。若能在示教环节中,引入多媒体方法,课前可以通过图片、录像、动画等介绍本次实验的各个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环节时现场视频教师示教,并在屏幕上同步再现,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学生观察示教时视线位置不利以及教师重复操作等问题;还可以通过视频的特写、放大、重放等功能方式,将教师操作中的重要步骤和学生不易看到的细节再现,使其视线更为清楚直观、理解更为深刻[2]。这种传统示教方式与现代多媒体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无疑能够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3.基础课程的开设 第一,建议在该专业的基础课程中开设美术方面的课程;第二,报名时应了解其美术课成绩,有条件的话,甚至可安排基本的绘画或雕塑面试;第三,鼓励学生课外时间学习相关的辅助课程。
(三)学习兴趣的培养
1.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来自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是最大的动力。学生踏入校门开始,就应该让其明白专业的性质、前景,培养其对本专业的热爱,使之尽快进入专业的学习角色中。比如老生的介绍、请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等等,都是新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初步养成,也是很有好处的。
篇3
1.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比较落后于临床应用,大大弱化f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其一,实验教学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新意识。比如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方法较为落后,理论教学内容、目标与临床应用严重脱节。其二,实验条件落后,实验过程中,学生操作临床应用设备奇缺,客观上抑制了学生对临床应用设备的认知,降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其三,考核方法不够全面,没有对实验操作教学单独设置课程及考核内容,不能够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实验的技能。
1.2 临床实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导致学生只具备课本理论知识,没有动手操作经验,对相关设备的操作直观了解也不够。另一方面,技能训练方面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法落后,带教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高H。另外,存在教师与学生都对临床实习认识不足的情况,这样便大大弱化了临床实习的作用,也影响了临床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策略探究
对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构建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便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探究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构建,进一步实施,使得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广。具体构边思路如下:
2.1强化基础实验教学模式
对基础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进行强化、培养。一方面,对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整合、改善。在基础课程实验方面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验证型实验,主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训练的掌握;第二层次为综合设计型实验,主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第三层次为研究创新型实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改善传统模式注重理论教学内容而忽略实践教学内容的现象,增加实验项目教学环节。另外,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避免单独使用传统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的融合教学,使基础实验教学更具有效性、科学性。
2.2 对临床检验技能训练进行强化
强化临床检验技能训练,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强化基本检验技能训练,要强化训练临床检验基础的基本技术内容,增加血液标本采集训练、微量吸管训练以及各类液体试剂的配制训练等,使学生的基本检验技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1。另一方面,强化临床岗位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临床血液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以及微生物学检验等检验技术的训练,为学生临床检验技能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站。
2.3改革实践展学考核方法
进行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之前,需要构建三级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即为“学院(学校)—部系(附属医院)一+教研室(科室)”三级管理体制\进一步对实践教学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具体内容为:其一,对学生进行水平测试,主要是医学检验课程的掌握程度,侧重知识的运用能力。其二,能力测试,重点评估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在医学检验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考核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关考核制度,按考核制度设置严格执行。
2.4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构建
在实践教学中,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构建督学督导制度、质量标准制度以及教学检查制度,以此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在构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方面,涵盖了《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等⑵。定期进行实践教学检查,以此保证该项工作的有效性。另外,全程监控实践教学各环节,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3.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效果探究
3.1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青年教师的临床技能、业务能力要加强培养提高。在对教师实施规范化训练过程中,更加规范实验带教教师的标准化操作水平。增强教师教学责任心,形成了优良的教学意识,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的整体工作水平、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3.2 学生综合素质方面
实施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基本操作、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操作水平能很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学生在自身专业领域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方面得以充分锻炼,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能力。
3.3平台构建方面
充分实施_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改革教学体系,有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实验室实践技能操作,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在参与开放式实验室(在保护生物安:全基缺上)操作学习过程中,让优秀的学生参与教师自主设置的科研课题,可使学生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为培养医学检验专业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4.结论
篇4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创新能力,能良好应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熟练掌握相关的医学检验技术,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高职医学检验教育,更应突出强调“能力本位”的职业技能培养,要求培养的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检验技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实践的合理性、应用性,从而满足各类医学检验相关岗位的需求。本文分析新形势下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讨了创新培养思路。
1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教学模式陈旧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医学检验课程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大班授课,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所培养的人才以知识型人才为主气医学检验课程内容繁多,学生学业负担重,大多数时间用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与探究,甚至有些课程因排课顺序不合理造成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1.2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
随着技术和仪器的不断更新,医疗机构检验科及其他检验相关行业的工作模式已经发生重大变革,大部分手工操作项目已逐步被各类高效自动化检验仪器所替代。高职医学检验教学尤为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实践及操作技能培训课时占到专业课时的一半以上。而大多数学校的硬件条件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习的需要,仍以传统的手工检验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和实训的主要内容,操作方法陈旧、落后,导致教学与临床实际严重脱节,专业学习“学而无用”,学生缺乏临床思维能力,在专业岗位无法快速适应,竞争力弱。
1.3考核方式落后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考核仍以理论考核和实验操作技能考核为主,即传统的一站式考核,导致学生疲于应付考试,考核无法进一步起到检查、激励和反馈学习的作用。同时,整体考核过程考多评少,缺少对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评测,如应急处理能力、工作抗压及耐受能力等。
1.4专业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缺乏知识更新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虽有临床课程学习和临床实习经历,但与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相比,其临床疾病诊断与医学检验能力不足气专业教师脱离临床时间过长,不熟悉本专业工作,无法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诊断结果准确把握,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更新,大量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使长期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逐渐体现出知识储备和技能更新的不足。
1.5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低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多数学生是在高考失利后无奈选择了职业类院校,希望在校期间学到一门专业技能,能够在未来走向社会时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因而高职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差、知识面狭窄、学习能力不足、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专业技能较弱,最终导致学生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整体认知以及未来自身发展规划不明确。
此外,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主,缺少对职业素质、医学法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了解。这种重视专业课程、忽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教育,让学生在面对医患关系、医疗责任等实际问题时,常常表现出处理问题能力不足和责任心不强。
1.6学生培养目标定位滞后
目前我国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去向仍然以各级医疗机构为主,包括各级医院、各级疾控中心和血站。学校培养目标定位滞后,能力培养单一,导致学生就业主要分布于检验科。但随着现代化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革新,医学检验的专业内容也在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完善的产业化链条,就业岗位呈现多样化,如第三方独立医学检测机构、医学研究实验室、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医疗器械研发和销售以及维护行业等,都需要大量具有医学检验背景的高科技技术人才,而传统的专业教学体系已无法满足目前日渐成熟的医学检验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制约着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
1.7高职医学检验教育特点弱化,继续教育难度大
随着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衔接力度不断加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相关专业中职毕业生继续接受高职医学检验教育。目前,广东省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已开始实施“3+2”衔接模式,但通过对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调研结果对比发现,由于中高职院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二者出现大量重叠,这导致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浪费,无法体现出高职教育强调的培养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目标。此外,高职教育重点突出实践技能,学生虽然操作能力强,但自学能力和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弱,逻辑思维能力偏低,这将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实现继续教育。
2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探索
2.1建立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以临床症状为出发点,采用标准化病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课程任务,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而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充当“引路人”的角色,负责课题布置、信息咨询和总结评价。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大量时间进行主动学习,査阅资料,了解学科知识前沿发展状况,不断开阔专业视野,增强专业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不断兴起,大量高质量、优秀的教学资源在公共平台开放,如网络公开课、微课等新形式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发、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如利用名校远程教育、网络公开课、微课(慕课)平台,将高科技信息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
2.2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医学检验教学应逐渐向“仪器自动化、试剂商品化、方法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方向发展,让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的“熟练手工操作型”向“熟练操作精密仪器、全面掌握现代化分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方向转变。这就需要学校与一些实力强、专业技术先进的医院或企业联系,即学生在校内主要完成专业基础能力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核心技术,提高基本能力和素质,同时利用校外基地的有利条件实现对学生专业领域先进技术的培训,提升专业技术操作能力。通过依托医院和企业合作教学,建立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熟悉医学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专业竞争力。
2.3探索建立多样化综合能力考核模式
逐步将传统的“一站式”考核模式转变为临床检验技能多站式综合考试,包括理论考核、验证性实验技能考核、专业实践调查报告、阶段性综合技能考核、临床设计性实验技能考核,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系统。一方面,通过标准化的考核,鼓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知识积累,提高操作规范性和熟练性,激发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增加人文素养考核内容,如考核医学职业道德、应急能力、处理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2.4强化师资力量,加强学研结合
高校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技能和临床检验案例教学与医院检验技术人员相比相对不足,然而教学的组织、实施和改革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因此,强化师资力量、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为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医院进行专业进修培训,鼓励自我提高,与时倶进,将新知识、新技术不断融入教学活动中。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卫生资格考试,取得相关专业上岗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可以组织教师到重点示范院校进行参观、交流,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来提高自身能力。同时,邀请医院、企业、科研单位或其他检验相关行业专家进人课堂进行示范教学、开办专题讲座等,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不断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开阔视野,增强专业兴趣和认知。
此外,教师在与医院、企业、科研单位交流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紧跟专业发展前沿及热点,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在科研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
2.5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双刃”职业教育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中,职业能力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同等重要,需开展“双刃”教育。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推进:(1)加大学校和专业宣传力度,吸引高质量生源报考,提高生源基本素质;(2)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优化课程安排,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专业见习以及专业实习,在临床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让学生逐渐增强专业认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3)适当增加专业素养相关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疗道德和法规等,或是定期举行专业学术交流,进行相关病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习惯。
2.6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多元化医学检验技术职业教育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学科除不断实现自动化、微量化、标准化之外,也催生了如独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医学检验仪器设备制造、生物诊断试剂等行业的发展。同时,面对高校不断扩招、医疗机构人才逐渐饱和、就业压力大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医学检验学生开始关注与这些专业相关的新领域,并希望毕业后能够继续在这些领域进一步发展。因此,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职业教育需要改变传统、滞后的培养目标定位,应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满足医学检验发展的人才需求,以逐步达到提升检验人员素质、优化产业人员结构的目的。
2.7突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教育特点,兼顾继续教育
教育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有显著的差异,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强调培养一般技能型专业人才,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则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为促进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有效衔接,使不同层次的教育分工和培养目标更加清晰,就需要重点加快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制订专业课程标准,优化课程设置,实现无缝衔接,同时突出高职医学检验教育特点。此外,虽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但是也应当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论,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后更容易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满足自我提升的需求,如继续参加成人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
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检验;实验;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R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127-01
在高职高专医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素质教育和动手能力的锻炼是培养合格的医学检验毕业生的前提。随着医学检验仪器的不断更新,检验方法的不断发展,检验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医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方式和方法也提出了挑战[1]。
本文对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医学检验实验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医学检验专业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是现代化的检验方法与医学其它学科相交叉结合而形成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医学检验实验的目的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真实的方法和数据,起到辅助临床工作的目的。因此医学检验实验课在教学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实验课教学,才能在提高学生实验技巧和操作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思考能力[2]。
1.2 存在的问题
1.2.1 实验室师资力量薄弱,硬件水平落后。
近年来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引进了大量的仪器设备,提升了实验室的硬件水平,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学校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实验室授课教师人数缺乏,没有形成合理的师资队伍,仪器设备的更新速度也无法与医院实际工作接轨[3]。另外,授课教师的整体教学观念和思维有待于更新。具体表现在,学校对实验课的重视不够,实验课教学老师多为年轻教师,经验缺乏,而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的授课[4]。因此有的教师认为实验课仅为医学检验学理论教学的简单辅助工具,没有认识到实验课在加深理论知识,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1.2.2 实验课教学安排不合理。
实验课课时安排较少,实验课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是制约实验室教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有的教师在实验课授课时首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仅留少部分时间给学生自行操作,学生缺乏足够的动手操作时间,得不到足够的实验室锻炼。以往的实验课一般是教师准备好培养皿,配置好试剂,准备好本次试验用到的试管,学生上课只需要按照老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实验步骤,利用现有的仪器和试剂,按部就班的完成试验操作即可,没有从实验的原理、实验设计等方面深入的了解到每次实验的目的。这样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独创力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的脱离了新时代条件下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要求,同时也削减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1.2.3实验课教材陈旧。
实验课使用的教材,一般为多年前编写。实验教材中的一些用语、操作方法过时,内容陈旧,无法跟上仪器和检查方法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学生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造成影响。
2 医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方法
2.1 改革实验课的授课模式,提高实验室课时比例。
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情况下,增加实验课授课课时,提高实验课课时比重,进一步增强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授课教师应改变理论课为主,实验课为主的思维模式,将实验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设计教学内容,注意教材及时更新,使实验课授课内容成为不断发展的、系统性的整体。
2.2 调整实验室授课策略。
我们在实验课前要求学生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及资料,明确实验流程和实验目的。教师在理论课上课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选择3-5名表现积极活跃、对医学检验课有兴趣的学生作为实验课小组负责人员。在每次实验课之前,安排这部分学生到实验室与教师一起配置试剂,制作培养皿等,指导其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将实验课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经过集体讨论,确定实验设计方案,并根据具体的实验课情况,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相互协作完成实验,交付实验报告。这样既可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又可以使学生熟悉实验课的整个流程,提高医学科研思维能力。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或有疑问,首先通过小组讨论,自行学习的方式解决,教师主要起到引导讨论方向,调控实验室讨论气氛,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5]。
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对标本形态的观察能力,避免了学生对授课教师过于依赖,丧失创新性和自主学习力。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安排一部分学生去实习医院检验科学习血常规、血生化各指标的检测方法,了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仪、离子分析仪等仪器的操作流程。通过检验学知识和临床实际接轨,将医学检验结果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临床检验的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本学期选出3次实验课,授课教师在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细节,并对学生实验操作结果进行评分,作为实验课的平时分。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在实验课小组长的带领下,整个小组团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学生对医学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通过实验课得到进一步加深和提高。
总之,实验室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课题,高职高专通过对医学检验专业实验课进行改革,将有助于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检验人才[6]。
参考文献
[1]魏巍,赵春艳,黄晓华,等.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45-246.
[2]孙瑞红,潘世扬,黄飒瑶,等.高校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102-1103.
[3]王艳宁.医学检验专业病理实验教学的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6):709-710.
[4]孙瑞红,潘世扬,黄飒瑶,等.高校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102-1103.
篇6
(一)对检验岗位能力需求和检验项目的调查。
2013年在浙江省范围内对163家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检验工作岗位进行调研,包括55家三级医院、16家二级医院、45家社区医院、42家乡镇卫生院和5家检验公司独立实验室。对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应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需求的重要性进行调查。除寄生虫检验的重要性需求在78.5%之外,其他各课程均在91%以上。同时,被调查单位对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需求均在93%以上,说明各单位对工作人员具备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这163家单位开展的主要检验项目进行调研(见表2)。除骨髓象检查外的各主要检验项目开展率均在60%以上,三大常规达到100%。其中二级以上医院和独立实验室的项目开展率跟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因定位不同有所区别,各主要检验项目的开展率接近于100%,最低的骨髓象检查也在86%以上。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调研结果,即检验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和各单位主要检验项目的开展情况,组织课程专家、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召开课程分析会议,从检验专业核心课程分析出常规检验项目形成教学内容,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包括:三大常规、骨髓象检查、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结合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室的建立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得到中央财政专业建设项目和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支持建立了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室。招标购置和医院、公司馈赠,配置了一批检验仪器设备:Sysmex-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FUS-2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和H-800尿干化学分析仪、ESR-30全自动动态血沉仪、迈瑞BS-3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NM-9602自动酶标分析仪、奥林帕斯显微成像系统、荧光显微系统等。并安装了LIS系统,把所有的仪器设备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检验实验室系统,从标本接收、项目检验、结果审核到检验报告单的输出打印实现一体化,实现医院检验科的功能。
三、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确定和实施
(一)教学方法的确定。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进入毕业实习前进行。课程30学时,集中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训练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通过临床病例引导,提出医院检验项目,要求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以医院检验顺序(提供检验项目和标本)为线索进行设计,按照工作过程整合(复习实验原理步骤)、安排项目准备(准备实验器材试剂)、项目实施(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项目结果(实验结果和报告)、分析讨论(实验过程的总结及碰到的问题进行讨论)等学习项目。
(二)课前准备。
综合实训前一周,准备好若干个病例,经筛选的病例要求是能整合包含各专业课程三个以上检验项目,以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将学生5人一组分组,每小组为一个团队分配以不同的病例并提出数个检验项目,各小组学生一同设计每个检验项目。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对每一个检验项目做好以下知识理论准备:选取正确的检验方法、确定检验项目的标本类型和标本前处理、检验方法的原理、需用到的仪器与试剂、检验方法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结果的判断、检验方法的质量控制、正确的结果报告形式、废物处理、临床意义,最后形成纸质报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
在开展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时,医学检验实践中心所有实验室和检验综合实训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并有专任指导教师在各自课程的实训室进行指导。每个检验项目的实施将模拟临床检验工作的流程展开,由组长安排,各小组成员主要负责某一项工作任务共同完成:标本的采集和接收,标本的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审核等工作。整个技能操作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如遇到结果异常,检验人员还需对结果进行分析,如需手工复查的进行手工复查。完成该项目的检验工作后,各小组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完成实验报告。实训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检验项目的目的和原理、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检验结果的分析进行阐述,对遇到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行回答,最后总结整个综合实训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四)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
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以检验过程的形成性考核为主,由教师评分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评分根据实训的实施由三部分组成:课前准备的纸质报告、检验项目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和处理、检验项目完成后的分析和讨论。根据各检验项目不同特点,针对检验项目操作制定一套检验项目评分标准,在训练检验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不放松对检验技能的强化训练。
(五)综合实训课程的成效。
检验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对照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1、2012级两届学生在课程开展前后检验技能操作得分,有了显著提升。并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素质,在实习生、毕业生中问卷调查显示,检验综合实训课程得到了学生和实习、用人单位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四、小结
篇7
【关键词】 医学检验;医学伦理;问题;策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72-02
医学检验是现代医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中的伦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质量和社会声誉。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社会对医院医学检验从业人员的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医学检验人员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岗位和职业,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及活动中的伦理问题,这势必应该引起每个从业者高度重视。
1 医学检验的伦理问题
11 检验分析前的伦理 这一阶段是检验的第一阶段,主要包括医师申请检验、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动等。这一阶段中的伦理问题在整个检验分析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和起着重要作用。首先,选择检验的项目。检验人员应具备精通检验业务能力和与临床医师良好的沟通能力,让后者在了解新检验技术的同时,针对不同的人群,优化选择最有效的检验项目,以达到最有效的疗效。其次,患者准备阶段的伦理。检验人员要尊重患者本人,坚持以患者为本的原则,解除患者过重的疑虑和思想负担,遵守医学伦理规范,确保检验标本的采集规范和合格。再次,标本采集中的伦理。医学检验人员要严格执行采集的操作程序,正确使用标本采集设备,规范操作步骤,防止标本污染,同时帮助患者找到适合的,以确保患者采集时处于舒适状态。除此之外,在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对一些涉及患者隐私权的标本采集,应注意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最后,是检验标本的运送阶段。这个过程中应正确贴上患者的信息条码,标本采集后要及时送检,送检过程中药防止过分摇动。交接时,严格执行交接制度,防止标本混淆或遗失。尤其是针对一些不合格标本,要认真核实,必要时重新采集。
12 标本检验中的伦理 检验阶段是医学检验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要求检验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形成可信度高的检验报告,以帮助临床医师准确地作出判断和临床用药。首先,检验前的处理。检验员对收到的标本要及时离心分离标本,及时检验,以免影响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次,检验阶段中的伦理。这个阶段既要要求实验人员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及时排除日常检验工作中的简单问题和故障,同时还要做好实验室每日的室内质控,做好失控报告分析。
13 标本分析后(检验报告审核阶段)的伦理 检验报告核对,一定要检测结果之间是否自相矛盾,是否与病程的发展规律及其治疗情况吻合。分析后检测标本的保存时间是不同的,应于规定时间内保证其性状稳定的条件下保存,以保证能在报告发出后复查结果。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中,检验员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患者的个人隐私,绝对不能把报告中任何内容透露给其他人员。
14 检验科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检验后的废弃物,细菌培养基,废水等,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容易引起医院交叉感染,而且可造成社会的环境污染、水污染等。
15 医学检验从业人员的伦理教育 今年来,尽管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员加入到检验医务工作中的队伍来,这为医学检验部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推动了医学检验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关于医学科学发展中有关伦理道德的新兴科学,其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目前在大中医院校开展检验医学伦理学课程存在滞后性,伦理问题也未能引起在职检验人员的足够重视。有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医学检验系的学生中,有高达90%的检验系的学生尽不知道检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知识。这说明,目前检验医学伦理教育相对缺乏。
2 医学检验中伦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21 加强检验从业人员的医德规范 医院要充分认识医院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检验从业人员医德规范。首先,检验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这是保证检验工作质量的前提,检验人员应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其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检验人员要理解病人的情绪,尊重患者,热情为患者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再次,检验人员应刻苦钻研专业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当今,医学发展非常迅速,检验技术也不管更新,这要求从业者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
22 加强医学伦理与职业用语 医务人员的职业用语包括医患医院、医医语言和医护语言三类。首先,医患语言(医学检验人员与患者或家属)。前者是专业人员,后者是非专业人员,二者之间仅靠专业用语来沟通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检验人员要在态度、语气上多给患者及其家属予以关怀。在遇到患者不理解时,应多理解,多沟通。其次,医医语言,主要是指医学检验员与医生之间的语言。检验人员应经常与临床医生沟通,可促进医院整体医学诊治水平的快速提高。再次,医护语言,主要是指医学检验员与护士之间的语言。检验员应耐心细致地给护士讲解标本送检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要尊重和感谢护士给予的支持和配合。总之,成功的医学检验离不开患者、家属的信赖和配合,离不开临床医生和护士的努力工作和支持。
23 坚决坚持保密原则,保护患者隐私权 医学检验伦理学认为,只有坚持保密原则,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权,医生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和尊重,又能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一旦患者的检验结果尤其是涉及隐私的结果和信息,被外人不相干或有其他目的的人所知道,这势必会给被检验者带来伤害。因此,检验工作者应对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保密,保护个人的隐私权就显得至关重要。当然,保护患者的隐私也指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不向患者本人透露真实病情,即对患者保密。
除此之外,检验科应对医疗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医院检验科是医院病原微生物重点聚集地,检验科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既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医学检验伦理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秦满军院校医学论理教育的三个结合[J]医学教育,1995,(02)
[2] 荣辉新形势下医学伦理学教育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1993,(05)
[3] 王传新21世纪我国医学检验发展展望[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
[4] 年晓花浅谈医学检验与临床的协调关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01)
[5] 秦玉明医学伦理学教研现状及进展[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4)
[6] 郑文清论医学伦理学的定位问题[J]医学与哲学,1999,(08)
[7] 王淑文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伦理学文化的若干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8,(02)
篇8
1专业建设方案及工作目标落实
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二级学科的标准和内涵、专业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的进步、适应社会卫生服务的需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创新求活力,以质量求发展;为基层、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建设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在系部现有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各项目标既要切合实際,又要有扩展性。2、体现特色原则。加强理论和基础教育的传统风格,积极将医学检验的前沿知识、技术引入到课程中,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形成有特色的办学机制和教学模式。3、突出重点原则。专业发展应突出重点,带动全局,以教学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与先进技术接轨,与未来教育技术接轨的专业发展方向,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4、与临床紧密结合原则,积极联系实习基地和教学医院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机会,尽可能的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临床一线的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医疗设备更新滞后的问题,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及时掌握较新的临床检验技术和方法。
2专业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措施
2.1专业目标的定位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工作目标是以21世纪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发展与应用为依据,以面向县级及以下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血站等对医学检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传统理论课程基础上,专业课及时捕捉技术动态,引进先进技术,把前沿的医学检验理论技术传授给学生,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检验基础理论及实验方法学知识技能,在医院检验科、中心血站、疾控中心、防疫站、各种检验检疫机构,医疗试剂、药品、仪器销售研发机构等工作的医学专门应用型人才。
2.2培养方案的调整
根据国家对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岗位职责、任务,本着造就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正确的实验诊断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备一定的发展新的检验项目能力的应用型检验专业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进行反复修订。
2.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新的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增加了应用能力培养的内容,强化基本素质、重视实践能力。加大了必修课实践操作能力的评分比例,大大增加了实验课的比重,特别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加强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个人动手能力的培养。新教学大纲特点是始终体现知识更新的要求,强调知识的应用能力,将较新的实验方法学作为学生掌握的内容。
2.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2.4.1改进教学方法将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学为主,教为导”的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自己创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讲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问题讨论式、启发式、总结式上课形式,教与学互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授课质量与效果。
2.4.2教学手段的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手段改革。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根据课程特点,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医学检验专业中形态学方面检查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形态的教学直观易懂,在减少理论课课时的同时,讲授的内容反而有所增加。通过教学实践,教师们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在增加教学信息量的同时,也影响学生对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感性掌握。为此,我们积极强调要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板书与电子课件结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
2.5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实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将各门主干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淘汰内容陈旧和重复的实验,将整个实验分为基础技能性以及基础性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有效减少了内容的重复和遗漏;实施实验课试行指导教师制,开展病例教学,模拟临床检验科检验工作流程,进一步让学生能够适应临床工作角色,在培养学生动手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实验课的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成绩而且比例提高。
2.6师资队伍的建设:明确师资建设任务,大力引进专业骨干教师,鼓励无课教师或课少到医院检验科进行见习。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建设兼职兼课教师队伍。
3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9
医学检验专业是基于临床医学、实验室科学的交叉型专业,日后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实验室技术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治疗依据,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医学门类中的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1]。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主修专业课程主要是实验室检验相关课程,包括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病原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室管理等。该专业就业的主要去向是医疗单位的检验科、病理科、输血科、实验中心等医技部门,为疾病的诊断、疗效及病程的监测和预后判断提供准确、及时的检测数据。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方向现在愈趋多元化,除医院外之外毕业生还可选择到各地的疾控中心对传染病的病原体的检验,疫苗注射相关检验及对相关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等工作[2]。同样可选择到日趋发展壮大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就业,如广州市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艾迪康医学检验集团等。
2 医学检验行业就业情况
随着近年来医学院校的相继扩招,造成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的人数也日趋增多。大学生就业难情况日益显著,前些年就业较好的医学类专业同样存在就业难问题。从之前的医学本科毕业生供不应求变成目前“欢迎博士、挑挑硕士、少要本科”的局面。近年来,医学各专业的就业率呈现降低的趋势。医学检验作为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开办该专业本科教育的高校显著增加从而造成医学检验毕业生人数的累加以及该专业的人才愈趋饱和,同时医院对医学检验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检验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如以往,特别是现在许多大医院更趋向对该专业研究生的招收。同时毕业生对自身就业期望过高,缺乏到基层服务的思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造成现在大城市大医院的医学类毕业生供大于求,而小城市的基层医院则出现无人问津的情况[3]。为了解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影响因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广东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166名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研究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解决措施。
3 调查与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医学检验专业就业影响因素调查表。调查对象:广东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2014届应届本科毕业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70份,回收问卷168份,其中有效问卷166份,有效回收率97.6%。将问卷资料录入问卷星调查网站,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3.1 影响学生选择就业单位的因素
本问题旨在了解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时,更为看重哪些因素,学生对影响选择就业单位的因素按最高分(10分)到最低分(1分)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影响学生选择就业单位的影响因素得分从高到底依次是:工资和福利待遇高低(8.87分),单位发展潜力(7.41分),是否有编制(7.37分),晋升机会(7.08分),单位的知名度及影响力(6.63分),单位是公立还是民营(6.18分),单位所在城市的发达情况(5.86分),单位所在地是否是家乡(5.43分),能否解决住宿问题(4.85分),能否解决户口(4.29分)。从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工资福利待遇高低明显高于其他因素,表明目前普医学检验专业大学生选择工作单位主要看中的是工资福利待遇,这也是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大学生就业对薪酬考虑得较为实际,对理想薪酬有较高的期望,造成许多本科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工作单位时比较局限,较多选择大城市大医院,对基层小医院基本无人问津。学生在择业时对自身情况要有良好的认识,适时降低择业标准,扩大择业范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小医院就业。就业单位的其他情况如单位所在的城市、医院发展潜力、单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大部分毕业生仍是比较倾向去大中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地区的三甲医院或者是发展潜力较好的医院。结果还显示大部分毕业生愿意选择到公立医院多过到私立医院工作,这与传统认为公立医院在工作性质上属于国营、稳定性高于私立的医院、以及公立医院的社会地位更高的观念有关。这也与目前许多人认为前期高等教育的高额投入需要在就业时获得较高的回报有关,说明除了资薪高以外,一份工作带来的荣誉感、工作环境、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因素都是毕业生在择业时要考虑的问题。本次调查还发现多数应届毕业生不愿选择回到家乡工作,折射出年轻人心气高,希望有机会在外面闯一闯的心态。而且调查显示多数应届毕业生不在意单位能否解决住宿和户口问题,说明目前住宿已经基本市场化,单位即便不提供住宿对毕业时影响也不大,可通过租赁房屋的形式解决住宿问题,而户口问题目前也可通过人才市场的方式予以解决,不再成为困扰学生就业主要影响因素。
3.2 影响就业单位选择学生的因素
本问题旨在了解根据毕业生自身的求职经历,对影响就业单位选择学生的因素按最高分(14分)到最低分(1分)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影响就业单位选择学生的因素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毕业院校名气(11.12分),性别(9.96分),文体特长(9.43分),科研特长(8.97分),当地户口(8.61分),英语四六级证书(8.46分),身高相貌(7.8分),奖学金证书(7.28分),大学成绩(7.01分),各种先进个人证书(6.78分),简历制作(6.23分),担任干部的经历(5.91分),计算机等级证书(3.52分)。从结果可以看出,影响就业最重要是毕业院校的名气,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逐渐变成大众教育,本科生供大于求,招聘单位逐渐看重毕业生学校的名气,这与目前招聘单位普遍认为985、211等名校毕业的学生名校出高徒,掌握的技能更全面、学习能力更强、综合素质较高有关。影响就业因素得分第二的是性别,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下,需要毕业生能够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在工作中,还有值夜班的工作需求,而工作后女性可能会很快结婚生子,尤其是怀孕后的孕期、产假、哺乳期间,妇女的工作时间比男性大大减少,同时女性将比男性早退休5年,使得用人单位出现用人紧张及增加的劳动成本,从而不愿招收女大学生,甚至出现了“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的比喻,使女性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处于劣势。同时本调查还观察到,在影响因素中文体特长和科研特长得分较高,而学习成绩则得分较低,说明现在招聘单位更看重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高低,也从侧面反映目前社会需要的是多元人才。这也为在校的大学生提示应在大学期间注重培养自己的文体和科研能力。文体特长与科研技能比较而言,一般文体特长需要在大学入学前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难以在大学期间一蹴而就。而科研技能则不同,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很少有机会培训科研技能,科研技能的培养基本上是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的。许多用人单位希望招收具有一定科研技能的毕业生,许多医疗单位除了临床医疗的功能外,还但担负有医学研究的职能,医院科研水平的高低甚至会影响其评级,对此最好的方案是招收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但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一般不愿选择评级较低及地区相对偏远的医院,因此招聘具有科研能力的本科毕业生即可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同时还可以协助医院进行科研工作,提高医院的科研水平[4]。同时本调查还观察到拥有当地户口对就业的影响也较大,这说明目前仍有许多地方有地方保护制度,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会优先考虑有当地户口的毕业生而造成因地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本调查还显示英语四六级证书在就业的影响因素中得分也较高,说明目前招聘单位仍是非常注重应聘者的英语能力,目前在许多大城市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高于未通过的[5]。在调查中身高相貌得分为7.8分,说明现在招聘单位较为注重应聘者的个人形象,个人形象也是企业形象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在条件相仿的情况下会优先聘用形象较好的毕业生,这也提示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和应聘过程中要注重个人形象的塑造。
4 对策研究措施
4.1 学校应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招聘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现象。学生在校期间不应只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应利用课余时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发展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培养科研技能,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提高综合素质水平,为此学校可以开设多种兴趣课程及培训活动,培养学生在文体、科研方面的能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4.2 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大部分医学检验专业的毕业生都希望毕业后能在医院检验科、病理科或者血库工作,但是随着检验科人员的逐年饱和,就业压力也会逐年增加。所以在校期间,学校可以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及加大宣传力度来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到其他相关岗位就业,拓宽自己就业道路,如试剂公司,第三方医学检验集团,医疗器械公司等。此外应引导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的时候要多方面考虑,而不应仅仅看重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还应从单位的发展潜力,该地区的发展潜力及对自身发展的帮助等方面深思熟虑。
4.3 加强女性毕业生就业前的培训
毕业生在就业单位面前的自我推销在帮助毕业生就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校应在毕业生参加招聘会之前对各项求职技能加以培训,以锻炼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技巧。特别是对女性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培训,因为医学检验专业大学生以女性居多,而女性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又会受到性别歧视,所以学校应注重对女性毕业生的指导,如对学习成绩较好并愿意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可鼓励其考研提升就业潜力,缓解目前相对困难的本科生就业现状。而想直接就业的女大学生则可帮助她们分析自身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增加其就业竞争力。同时,女性毕业生自身也应该在大学期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能在日后就业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早日做准备,从容应对将来日愈激烈的就业市场。
篇10
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目的
我国医学教育和医务考试往往注意基础知识,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以致医务人员沟通能力有限,影响了医患和谐。如今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应体现在医疗服务全过程。通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但学习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在今后的实习和工作岗位中,能及时与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沟通,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通过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强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从而探索适合本专业岗位需求的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1.2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的意义
①是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医学教育的任务就是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德高、学博、能力强、身心健康的高素质的现代医学人才。近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等医学教育也随之进入快车道,招生人数大幅增加,教育负荷剧增,而社会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则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根据新的教育目标制定出新的措施和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掌握与病人、病人家属、医护人员、社区、公众等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医学高等院校的重要的任务。
②是改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缺乏的现状的需要。
③是防范和杜绝医疗纠纷的需要,随着医疗活动制度化、法律化及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患者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患矛盾也日趋激烈。这要求检验人员一要恪守职业道德,近年因检验人员态度不好造成的医患纠纷占很大比例,正确与患者交流沟通能消除误解,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当患者提出要求及问题时,予以耐心合理解释,委婉含蓄,尽量使患者和家属满意。二要合理解释检验结果:当患者对检验结果产生疑问时,切忌以绝对的口吻解释结果,要辨证对待问题,不能随意对患者说“不可能错”、“结果没问题”等话语。遇到问题应首先安慰患者,稳定其情绪,耐心解释。如果确实是检验工作误差,应首先向患者诚恳道歉,必要时免费重新为其检测。患者与医务人员争执只是为得到一个准确结果,不是蓄意闹事,只要检验人员解释合理,大多数患者是可以理解与配合的。有时患者由于就诊时心情急躁或对医疗过程认识不够,一时难以理解,医务人员要换位思考,认真倾听患者讲述,诚恳承认失误。
④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需要,因为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些因素是检验人员不能够克服的,如患者检验前是否服用药物,饮食情况、留取标本是否合理等。这些因素都与患者及医护人员有很大的关系。
2研究目标、内容
2.1研究目标
通过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及业余时间,使学生掌握与医护人员及患者沟通的技巧,全面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输送合格的高职高专人才,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2.2研究内容
对象:药学系三年制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08级的在校生87人。课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时间:自2009年9月7日开始至2010年6月30日,为具体教学研究实施、评价及总结阶段。
3实施方案
3.1教学研究准备阶段
①组织团队:从学校和附院中组织一批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临床工作经验的资深教师或专家作为课题组成员,并根据个人专长进行分工。②资料准备、制定方案:通过与用人单位交流、上网查询、课题组组织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进行必需的资料准备工作。然后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自修时间制定出一套“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教学的可行性方案。③编写教材、安排教学进程:通过上网查找以及平时的工作经验编写一套医患心理学、医患关系与角色定位、医患交往与沟通技巧等资料,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举办第二课堂、去附院见习并建立评价机制。
3.2教学研究实施
①与护士的沟通: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患者准备、标本的采取和转送等。这些环节均由护士来完成,任何一环发生错误,都将影响检验质量,因此,护士工作也是检验质量全面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要树立全程质量控制(totallaboratoryqualitycontrol,TQO的概念,加强与护士沟通,可以促使其正确规范地采集标本,使检验结果能正确、可靠、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病情[4]。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学生和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举办第二课堂,大力开展角色扮演、模拟小品等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去附院见习,安排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带教,提高与护士沟通的技巧。②与临床医师沟通:Schwarz在《开展临床与实验室对话》一文中提出:“一个实验室医学工作者没有同临床沟通和对话的能力是不能生存的”[5]。可见沟通和联系临床的重要性,在检验医学教学过程当中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对检验医学未来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学生和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举办第二课堂,大力开展角色扮演、模拟小品等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去附院见习,安排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带教,提高与临床医生沟通的技巧。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联系临床处理问题中的能力。③与患者沟通: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6]。举办专题讲座,学生和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举办第二课堂,大力开展角色扮演、模拟小品等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去附院见习,安排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带教,提高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3.3考核及评价
学期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沟通能力”技能考核,考核方式可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