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运营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化运营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业化运营计划

篇1

一场轰轰烈烈的“微信收费”讨论带来的不仅是业界和用户的声音,对于微信本身而言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微信收费”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信号,让微信原本可以缓一缓的事情也要“抓抓紧”了。

然而,这场“最大虚拟运营商”腾讯与三大传统运营商的博弈才刚刚触及痛点,除了酝酿收费,运营商的救市也拔剑出鞘。

2012年,国内最火的手机应用是什么?答案毫无疑问——微信。这把火从国内蔓延到了国外,据腾讯总裁刘炽平透露,微信(Wechat)在全球市场已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海外市场用户达到4000万,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市场上,已经占据应用商店内第一的位置,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应用。刘炽平认为,在上一轮有线互联网世界里,所有亚洲公司包括中国公司都是跟随者,跟随在欧美公司,尤其是美国公司之后。而在移动互联网世界,尤其是通讯科技及应用上,亚洲企业后来居上。“在通讯和社交方面,我们有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全球以手机IM即时通信为应用的市场里,除了美国的Whatsapp之外,全球参与竞争的包括腾讯公司的微信、韩国的KaKao Talk、日本的Line,四个之中三个来自亚洲。”

然而,当微信在市场上高歌猛进的时候,麻烦也悄然降临。“微信收费”成为这段时间媒体和公众热议的话题,以至于4月7日,博鳌论坛期间的“移动互联:热点的‘冷’思考”圆桌论坛,就以公布一项关于“微信收费”的调查数据开场,这项基于3000多人的调查显示:有9.8%的受调查者选择“只要微信对于用户还是免费的,我赞成运营商向腾讯收费,毕竟腾讯使用了人家的网络;”71%的受调查者选择“就算微信对用户还是免费的,我也不赞成运营商向腾讯收费,腾讯也没有从微信中间赚钱”;有19%的受调查者选择“只要不用我自己交钱,收不收腾讯的费跟我没有关系”。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国移动与腾讯高层更是先后亮出观点,措辞温和,观点却“针尖对麦芒”。

“微信作为基础服务,不应该有额外的收费,因为用户已经在流量上付了最基础的费用。”刘炽平表示,在全球其他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对微信这类即时通信软件的发语音、发文字、发图片、群聊等业务收费。中国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则表示,微信等OTT服务确实造成了运营商的负担加重,来自用户的流量收费无法平衡对应的网络成本,“所以OTT服务商是否应帮忙分摊运营商的网络成本,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不难发现,这场“最大虚拟运营商”腾讯与三大传统运营商的博弈才刚刚触及痛点,除了酝酿收费,运营商的救市也拔剑出鞘。

祸起“过顶传球”

“微信收费”乍一听让用户颇不淡定,“我已经支付了流量费用,凭什么还要再付费?”说得没错。4月11日,微信官方账号“微信团队”针对用户发出提示,针对微博流传的向用户收费传言进行辟谣,称绝不会对用户收费,这终于给忐忑中的用户吃了一颗定心丸。

事实上,现阶段我们谈论的“微信收费”是一个与3亿微信用户无关的话题,收费与否是运营商与腾讯之间的博弈,运营商要腾讯支付的是其为了给用户提供OTT服务而过多占用的移动网络资源。何谓“OTT服务”?OTT是“Over The Top”的缩写,这个词来源于篮球等体育运动,有“过顶传球”之意,用在现代通信领域,指的是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最典型应用就是国外流行的Skype和国内的微信、QQ,其共同点是:越过运营商直接面向用户提供应用和服务,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

那么,“过多占用”又怎么解释?这就是运营商对腾讯收费最理直气壮的理据,运营商不愿多谈业务冲击,而是强调“信令冲击”。信令,对不少人而言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它并不是指某项业务产生的应用数据流量,而是控制这项业务发生的信息系统。据了解,信令网是通信网络的中枢神经系统,传导大量控制指令。当手机跟手机通讯时,需要先给对方发一个信号,对方接到信号,双方方能通信,这个信号就是信令。如果把运营商的网络比作一条高速公路,每一项业务就是一辆汽车,不同的应用对数据流量的使用,就相当于不同车型的载重量,载重越多的车收的过路费越多。而信令则是这条高速公路上的红绿灯、路标,控制着车什么时候该停、什么时候可以走、按什么方向走、以什么速率走。在只有语音和短信的时代,通常情况下信令通道是够用的。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当终端发送的信令请求超过了电信运营商网络的各项信令资源,就好比红绿灯不停地超负荷闪烁,最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网络瘫痪。

从技术层面来看,像微信这类即时通信类应用,为支持用户“时刻在线”,每隔几秒钟或几分钟就会向网络服务器发送信号以重构链接、保持激活状态,这就形成了大量的信令交互,尤其当某一区域手机终端集中使用OTT服务时,短时间内可令该区域的信令资源出现拥挤甚至瘫痪。而且由于语音、数据业务共享公共信道,而发出指令的优先级高于被叫,因此,在OTT服务致使信道拥挤的情况发生后,语音和短信寻呼信令就会无法及时下发,从而造成用户无法被叫、无法接收短消息。德国电信咨询公司中国区高级顾问谭炎明告诉记者,“信令冲击”并不是危言耸听,由于“信令冲击”导致部分区域网络瘫痪的“事故”的的确确发生着。“用户通常遇到的信号满格,却连不上微信、微博,就是由于信令冲击产生的。”

从各国移动网络建设的实践来看,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日本的东京、韩国的首尔、中国香港地区,均是人口密度大,智能手机占有率高的城市,他们通过大力扩建3G/4G网络以及全城密布的WiFi辅助,已实现了支持高密度的智能手机和在线类APP,实现真正的“无线城市”。

中国的情况主要问题集中在上一代的2.5G网络上。和日韩相比,最大的差别是在于国内2.5G用户比例较大,特别是中国移动,用户从2.5G迁移到TD-3G的比例还比较低。2.5G网络对信令处理能力比较弱,在高信令负载时会比较吃力。而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而言,因为3G用户比例较高,处理信令能力就轻松许多。此外,在无线宽带城市的建设方面,国内还比较落后,公共WiFi还不太普及,分担移动基站的能力尚不够充分。

根据中国移动方面的说法,微信占用了约60%的信令资源,却只带来了约10%的流量增长。而腾讯方面的说法是,微信虽然占用了一些信令资源,但带来的流量绝对没有运营商统计的这么少。不过,令人不解的是,OTT服务对信令资源的占用不是一天两天了,有研究说,腾讯的手机QQ对信令资源的占用就不亚于微信,那么,运营商为什么偏偏咬住微信呢?微信树大招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最关键的恐怕还是OTT用“免费”两字对运营商的核心业务,如短信、彩信甚至语音等构成分流。

事实已经摆在眼前。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范围内的国际通话量增加了13%。其中,付费国际通话时长为1900亿分钟,年增长5%,而Skype通话时长达到1670亿分钟,年增44%,是全球运营商国际通话量增幅的2倍。市场研究公司Ovum预测,受OTT服务影响,全球运营商语音收入(包括固定和移动)将在2012年到2020年以年复合增长率-2.4%下降,从2012年的9704亿美元下降至2020年的7996亿美元。在国内,据工信部统计,2012年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达8973.1亿条,同比增长仅2.1%,增幅为4年来最低。按照去年我国手机用户增长11%来计算,人均短信发送量下滑了约9%。今年前两个月,点对点短信发送量下滑了10.6%,短信类信息服务的订购量更是同比下跌了18.5%。中国移动的相关数据也显示,占其收入65%的语音业务,前所未有地出现了连续四个月的负增长,而去年全年的语音收入增长仅有1%,2011年的这一数字为5.9%。

虽然关于微信对用户收费的谣言子虚乌有,但也给微信团队的积极应对带来了压力。4月9日,腾讯微信团队在官方微博上发出消息,提到在既有的不断网络优化的基础上,正研发新一代动态心跳技术,旨在与运营商的运维部门协作,降低2G/2.5G网络的信令负荷。在这个长微博中,微信团队的技术人员称,“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我们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实现智能的2.5G动态降低信令频率的技术。信令负载有望大幅度优化解决。”

商业化“提上日程”

“微信商业化的问题一直都是外面的人在为我们着急,其实我们内部并没有想过微信商业化的问题。”早在今年年初,当时还没有“微信收费”一说,腾讯公关部助理总经理、发言人张军在和南方日报记者聊到微信商业化的问题时直言微信并不着急赚钱。在腾讯看来,微信是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一个决定性的转型产品,将会是腾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柱,而在马化腾看来,微信更是腾讯“这辈子唯一国际化的机会”,所以对于微信的商业化,腾讯曾经是高度的谨慎。在2012年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对微信商业化“并不着急”,更表示腾讯要做的则是“继续增建微信平台,确保微信拥有卓越的通讯及社交体验。”

互联网分析人士梁明亮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腾讯本来是拥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来培育微信的成长的。“按照2012年度的财报显示,腾讯年收入超过400亿,现金储备超过100亿,市值更是超过了2000亿,在微信上显然腾讯可以比新浪在微博上有更多的耐心。”但是随着“微信收费”的越演越烈,运营商分一杯羹的决心越来越大,微信的商业化也开始从雾里看花逐渐变为当务之急了。在今年两会期间,腾讯CEO马化腾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明确指出:未来几个月公司将着手实现微信在中国的商业化运营。

据了解,马化腾所指的微信商业化运营,会先从中国互联网用户最容易接受的移动社交游戏入手,未来,微信平台还将上线出租车等服务的微支付选项。此前,蓝港在线CEO王峰在微博上的一番吐槽:“看到微信的游戏业务即将开放给腾讯自己旗下的工作室,有人羡慕,有人找关系,有人笔伐。但我觉得我们可以泰然处之,尤其是作为游戏开发者,做好游戏才是正道。”从侧面印证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微信游戏业务的“真身”。

早在去年11月,有消息称微信游戏平台正在测试中,据微信游戏直接负责人、腾讯琳琅天上工作室总经理姚晓光透露,微信团队的确在开发微信游戏平台。但是姚晓光表示,微信游戏的时间表将由广州的微信团队统筹,而不是游戏团队决定,这将又涉及张小龙团队对微信游戏的把关,需要一定时间,所以目前微信游戏平台并没有具体的时间。

但是在微信团队负责人张小龙看来,公众平台也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其曾经在访问中说过,微信商业化可能从公众平台开始:“为什么我要尝试公众平台,因为这个平台包含了一些潜在的商业潜力,当它行得通的时候,可能它既满足了商业化的需求,用户也觉得没有被骚扰到,甚至还可以付费来获得服务,那这就是很好的商业化。”

其实微信并不是第一家涉足游戏的OTT应用,被马化腾认为是微信海外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的“Line”(中文名:连我)已经先于微信推出了多款移动社交游戏App和工具App,这些游戏App均可以通过Line账号实现好友之间的游戏邀请和对战,而“Line”作为一款来自韩国,拥有日系背景的移动通讯App,风格趋向卖萌,但是在全球已经拥有大概1亿用户,目前已经登录中国,在港澳台等地有极高的人气。

理性回归“共赢”

在对收费问题“寸土必争”的同时,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也深知“共赢”的重要性。

“腾讯等渠道服务商将帮助中国移动开拓未知的新客户。只要处理得当,两者可营造双赢的局面。”3月14日,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出席2012年中国移动业绩会时表示,“OTT业务对运营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当天,中国移动的2012年财报显示,其营收增幅已滑落到近六年来的最低值,净利润只是小幅增长了2.7%。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中国移动的流量业务快速增长,2012年无线上网业务流量同比增长187.6%,收入增长53.6%,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数据业务2012年的营收也达到1663.48亿元,同比增长19.4%。

“从互联网的发展来看,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移动互联网产品与传统电信业务的融合度会越来越高。”此前,马化腾已向三大运营商抛出合作意向,据他介绍,在2G时代,腾讯就与电信运营商有大量的沟通和合作。

刘炽平也公开表态,“我们相信在移动互联网上,运营商和服务商可以找到更多共赢的关系。”微信业务在不断促进手机的用户群往宽带、数据上转移,对整个营运商和产业链带来非常积极的作用。当越来越多的用户转向3G和宽带移动应用时,实际上他们愿意为流量付费。他表示,可以通过这种新的互联网应用让更多的人把其时间、应用、流量放到无线互联网上,制造更多共赢的空间。

对于什么是共赢?如何共赢等疑问,国外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先例或可以带来启发。美国最大的移动通讯运营商Verizon在2010年与网络电话服务商Skype携手合作,让其用户免费或者以更加便宜的费用拨打国际电话,以此来增加手机用户的市场份额。德国电信则推出相应的聚合了众多OTT的服务,让用户可以免费拨打其他移动电话或固定电话,而仅以数据流量的形式计费,WiFi网络通话则免费。

也有运营商尝试向OTT服务商收费。近日,法国电信旗下运营商Orange宣布,他们已与Google达成协议,Google将向法国电信支付一定的补偿费用,这些费用将用于法国电信维护通信网络。英国运营商沃达丰规定,每月电信资费套餐在40英镑以下的用户不得使用OTT业务,如果想使用就需额外缴纳15英镑/月的费用。而在中国香港地区,移动运营商电讯盈科也与微信达成合作,电讯盈科用户每月只需支付8港元,就能不限流量地使用微信服务,包括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传输。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此类业务不断出现,并能得到市场认可,那将对运营商培养用户使用流量习惯、拓展流量经营具有积极作用。

谭炎明认为,作为市场化主体,运营商和OTT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争议”,完全可以交给市场来解决,然而,由于三大运营商都是国企身份,因此,贸然收费的话难免引致垄断指责。“总之,双方都应朝着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努力。对于用户来说,双方达成协议也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此外,有业内人士分析说,收不收费、如何收费只是“硬币的一面”,对于“过顶传球”,运营商完全有更好的应对方式。比如,下调资费,使OTT的使用变得麻烦而多余,让用户自动放弃;与OTT企业合作,创新管理模式;自己开发更好用的OTT。举例来说,Orange就推出了与Skype和Google Talk类似的OTT服务Libon。对于运营商来说,现在或许恰恰是倒逼转型的最好时机,因为从长远来看,OTT服务实现高质量的实时通话只是时间问题,利益调整已经开始,而更大的冲击还在后头。

延伸阅读——

面对移动互联时代,已经拥有4亿微信用户的腾讯无疑是马化腾的王牌。不管是营销广告公司还是企业主以及草根创业者都非常关注微信这个新社交媒体,并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运作微信平台。《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近日总结出六种微信商业化盈利模式:

模式一:微信VIP

也可以说是针对普通微信用户的增值服务,好比QQ会员。每月收取功能使用费,微信手机用户拥有vip特权,比如QQ惯用的各类特色显示。可以享受诸如以下增值会员服务:信息推送不限制,目前微信公众账号基本每天都只能发送一条,有这个服务后,每天可以增加到5条;个人微信可以上传个性化处理照片和视频,比如新增微信硬盘,微信相册,付费表情。

模式二:LBS推荐

微信会员卡作为微信商业化第一个重要产品,微信微生活服务接地本土商家,可以深度结合到商家的CRM系统中。加上微信移动支付的完成。微信会员卡基于地理信息、时间、用户日常消费习惯,以及基于用户的地理位置推荐周围商家微信会员信息,查找附件的商家。推送相关生活服务信息以及与商家分成收取广告费。

模式三:APP应用

微信上每个公众账号都可以当做一个独立APP,让我们免去了下载安装繁琐的APP应用了。前不久南方航空率先利用微信进行“自助登机值班机”服务,用微信,可以南航选座位,办理乘机手续!微信现在根据需求可以开发接入各种应用。关注某些公众账号,可以实现查天气、查路况、查违章、查快递以及订酒店等几乎所有生活应用服务。随着用户对微信的认可以及将微信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优秀的收费应用的出现是双方需求的必然。

模式四:客户关系管理

让我们来看组数据:“北美地区外包呼叫中心市场2012年预计200亿美金,中国外包呼叫中心市场2011年数字为701亿人民币,2012年估计为800-1000亿元,如果微信能够替代10%的传统电话通讯,那么微信CRM呼叫中心就可以有70亿的规模市场。我们要考虑怎么对用户的语音以及文字沟通等内容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形成用户行为以及用户习惯数据,更好服务于微信企业。

模式五:搜索引擎,流量引导

今后微信可以通过微信搜索实现排名收费,这好比是百度的竞价一样。根据关键词设置,引导商家流量和粉丝关注。还可以根据好友之间的聊天进行智能广告推荐,这一点有无限遐想的空间。这样非常精准的推荐,用户也能接受。这就是智能流量引导,腾讯和搜索引擎合作,任何热门关键字都可以提醒显示,流量直接向搜索引擎。

篇2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农信通 云计算 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039-02

1 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是指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以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对于农民而言,其需要价格低、信息及时、质量有保障,具体包括农业科技信息如农资信息、农产品栽培、畜牧养殖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资及农产品买卖信息如产品价格信息、就业信息等。政府和涉农企业也希望通过农业信息化增强时效、降低成本。

2 运营商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现状

当前,国内三家运营商都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农村信息化平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以“农信通”、“农科在线”、“信息田园”平台为依托,开展综合农业信息服务,已实现一定收入规模。

其中,“农信通”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的信息化服务,其业务基于手机移动终端,通过短信、彩信、语音、手机上网、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的产供销、农村政务管理和农民关注的民生问题等信息化服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保障农务畅通、方便了解民生信息,从而解决农村“数字鸿沟”,推进农村信息化。图1是肇庆特色的政府主导、企业助推、媒体宣传、渠道互动四合一的信息化田园运作模式。

以肇庆移动公司为例,其12316非值守无线专家系统,该热线提供人工以及自助语音服务,内容包括:三农政策咨询、接受投诉以及处理、专家咨询、农产品市场行情、病虫害预报与防治、种养技术等。其系统方案如图2所示。

尽管国内三家运营商都已经建立农村信息化平台,但是其服务水平和层次还难以充分满足农民、政府和涉农企业的需求。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出现,对深化农业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 新技术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前景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方式获得所需服务。中国三大运营商有自己的云平台,中国移动“大云”、中国联通“沃云”、中国电信“天翼云”。运营商可在自己云平台上建立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对于农民、政府和涉农企业而言通过按需使用,运营商通过虚拟化、云调度等一系列技术的运用,从而减少减少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并惠及农民、政府和涉农企业的,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挖掘、地图搜索、视频会议、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等更高层次的服务。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就是万物都接入到互联网,物体通过装入射频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GPS或其他方式进行连接,然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其他方式接入到互联网,最终形成智能网络,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和信息采集分析。物联网技术可通过3G手机或电脑对农业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等信息进行远程监控;也可对自然灾害、农业运输车辆等定位和视频监控;用户可通过3G手机和电脑实时对粮库进行温湿度监控,还可对农产品加工阶段,对绿色食品的加工监控、乳品的溯源、出口农产品的溯源及交易跟踪等。未来的农业在以移动通信为承载网络的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将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4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运营商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现状,以及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对于运营商深化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前景展望。未来三大运营商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李小娟,钟蔚.农村信息化需求分析及运营商发展思路建议[J].信息通信技术,2012(5):18-21.

[2] 胡文岭,张荣梅.浅议云计算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3):76-78.

[3] 崔文顺.云计算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农业工程,2012,2(1):40-43.

篇3

【关键词】通信 物流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53―01

近几年,随着网络商务在中国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快递公司发送和接收商品,人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日常所接触的快递员、快递公司,只是庞大的物流行业链条里的小小一环而已。根据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进行的定义是――“物流是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由于现代物流的惊人发展速度和广阔前景,物流行业被业界称为“第三利润源”、被媒体称为“21世纪最大的行业”、被老百姓称为“金饭碗”,它必将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整个社会活动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同时这个行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其它行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一、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目前正在由传统物流――即以企业内部物流为主、以企业自身生产销售活动为核心的企业活动附属型物流,向现代物流――即与电子商务深度结合,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高度统一起来,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差异化物流服务的专职型物流产业转化。

从宏观政策方面来看,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许多地方政府积极筹划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市场需求方面分析,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64亿,由此带动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近几年以每年两位数同比增长态势迅猛发展。以淘宝为例,2012年双十一促销期间,该网站支付宝总销售额191亿,同比增长260%。电子商务市场的迅猛发展和我国整体经济的平稳增长,直接拉动了对物流行业的刚性需求。

可以说,我国的物流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增长、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二、物流行业信息化需求分析

物流行业是复合型产业,它包涵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一系列环节,各环节之间紧密契合、协同运作,就像一台部件繁多的精密机器,要想达到高效运作,势必要有精确、高效的信息管控系统。我国目前的物流行业,除了极少数超大型企业外,以中小型物流企业居多,这些占行业货代量70%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严重影响效率和效益的现象。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行业的要求由传递的“到达即可”转变为“高速、低成本到达”和行业内竞争的日益加剧,通过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来提升企业效率和效益已经是决定物流企业长期生命的决定因素之一。

物流行业的信息化要求主要有:

1、信息采集及时准确

要利用WAP、GPRS、RFID、计算机通信技术等,及时准确地采集仓储信息、车辆货运信息、配送信息、财会信息等。

2、信息共享与互动

要满足物流企业进行信息采集、信息、信息更新和客户的信息查询、信息、信息互动等需求。

3、全程全网统一性

要能将物流企业运营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活动贯穿起来,形成整个链条信息的高度统一和同步,避免信息孤岛。

4、系统安全与稳定性

应通过多种手段保障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安全可靠、运性稳定高效。

三、通信运营商切入物流行业信息化领域的优势

通信运营商在以往的经营活动中,单纯为物流企业提供传统通信产品,预期收入有限、产品粘度差、与其它运营商单打价格战,随着物流行业客户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为通信运营商带来了巨大商机,其切入这个领域更具备其它普通厂商所不具备的优势:

一是组网技术优势:建设物流企业信息系统,需要结合公众互联网、内部局域网、无线WAP网络、无线GPRS、无线3G、电话电路等多种综合技术手段,这些组网、通信技术,尤其是全程全网组网和通信,正是通信运营商的强项。

二是系统集成经验优势:物流企业信息系统,需要集成财务管理、客户管理、绩效考核、进销存管理、车辆定位、门户网站等多种功能模块,通信运营商在从简单的通信管道提供者向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多年的转变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信息化产品开发和集成经验,完全可以通过自主研发+集成外部成熟产品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方便灵活的整体解决方案。例如中国联通河北省分公司自主开发的信息魅力产品已为全省数万家企业在进销存、客户关系、流程管理等方面提供服务。

三是综合成本优势:目前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场上大多数信息系统成本高昂,而中小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通信运营商以“组网+研发+集成”的方式,可根据客户需求、承受能力而提供更为方便灵活、产品更具个性化、综合成本更低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从而有效降低客户进入门槛。

四是服务保障优势:通信运营商服务信誉好,拥有专职、专业化服务保障队伍,能够7×24小时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保障。

四、保定联通在物流行业信息化领域的初步尝试

保定交通运输集团是保定联通的重要客户,该客户是保定地区的行业标竿客户,其筹建中的物流产业园占地数百亩,交通便利、地势优越,已有多家知名物流企业人驻。该客户作为传统的国有运输企业急需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打破发展瓶颈,为此保定联通抓住这一机遇,为保运集团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物流管理系统。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架构图如(图1)。

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由保运集团物流网、物流运输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三大部分构成,其中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包含运输管理、车辆管理、客户管理、费用管理、绩效管理等五个子系统,保运集团物流网含门户网站、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三个部分,供应链管理系统用于支持仓储管理功能,应用于大宗快销产品分销物流,零部件入厂物流,仓储管理,逆向物流等各种领域。

在该信息系统中,保定联通以保运集团实际晴况为基础,巧妙的将客户内外部组网、内部管理、电子商务、仓储管理、车辆定位等需求结合为一体,形成了一套综合性信鼠化解决方案,方便客户有效优化调节库存、及时准确快速配送、节约物流成本、优化物流规模、共享市场资源、提高企业服务形象,目前该系统正由客户深度试用,初步取得了客户认同,并在当地物流行业客户内形成标竿辐射作用。通过该项目,不但满足客户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需求,也直接拉动和有效保有了保定联通在当地物流行业客户内的各项通信产品份额,提升了业务黏性。

篇4

深圳市吉盟首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铂金、钯金、黄金、K金、镶嵌饰品等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加工、批发、自营零售、连锁加盟及配套服务的综合性大型珠宝首饰企业。作为一家后起的珠宝首饰企业,吉盟首饰在短短的几年历史间,凭借其先进的制造设备和精湛工艺,以及过硬的技术,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广东省名牌”、“中国珠宝首饰业驰名品牌”等荣誉称号。

总结吉盟首饰的成功经验,品牌化运作和制造企业商业化运作理念是其中的两大关键。

品牌化运作上,吉盟首饰从一开始就以“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首饰制造商、零售商”为定位,以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确立三大战略目标,以“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优质服务”为企业宗旨。吉盟倡导:“价值、信念、行为”:以明确的价值观树立信念,以一致信念指导统一的行为。在品牌的推广上,吉盟首饰也不遗余力,无论是邀请国际模特代言,还是权威机构认证以及与国内权威媒体合作,吉盟首饰都做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现代社会分工理论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专业化程度的深入,社会再生产中,制造商、零售商必须按照分工的不同各司其职,制造商如果跨越界限,则被视为不务正业或盲目多元化。所谓制造企业商业化运作理念是指制造企业以商业化思维指导制造,甚至是制造企业直接从事商业化运作。

吉盟首饰在一开始就确立了这样的运作理念――“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首饰制造商、零售商”。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加工、批发,到直营连锁、加盟连锁,涉足制造、商业整个产业链。

经过多年的商业连锁经营运作,目前吉盟已经拥有直营门店100余家,并形成了一套包括市场调研、终端管理、营销推广、品牌建设、货品分析、货品配送和配套服务一体化的商业连锁系统及覆盖全国市场的连锁网络。2005年11月,吉盟又启动了“加盟吉盟、同盟联盟”的特许经营新战略,与各经销商共享吉盟的营销管理系统、品牌管理系统、零售管理系统、产品研发系统和货品配送系统。到现在,吉盟已经在全国新开设了30余家加盟店,使之成为吉盟在零售业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吉盟副总经理程亚君女士所说:吉盟把加盟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在做,希望我们的加盟商也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做。不用心去做,再好的品牌也有失败的案例;加盟就像两个拍拖中的恋人,总部就像男孩,加盟商就像女孩,男孩要有一个坚实的肩膀来给女孩依靠,要给女孩安全感;加盟店里的工作没做好,一定是在沟通渠道上出现和存在问题,加盟商没做好是我们总部的错。

吉盟连锁商业的成功运作再次证明了吉盟人的理念。同时,吉盟连锁商业的成功也为吉盟的制造业无论在市场信息反馈、品牌知名度、还是产品销量、设计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吉盟用事实证明:珠宝制造企业同样可以进行商业运作,并且运作的很好。

(本案例根据公开资料进行整理,如有出入,以事实为准)

特例者吉盟首饰的成功并不能完全证明,制造企业商业化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更不能说明所有的制造企业都能够或者有必要进行商业化。但在珠宝行业之外的另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正视:继格力空调首先抛弃家电零售大鳄国美,开始其自身的专卖商业化运作以来,TCL、海尔、美的、创维纷纷启动了商业化攻略,就连昔日以“价格屠夫”闻名遐尔的格兰仕也难免独善其身。

逸马顾问长期关注于这一现象,并且首先独立提出“制造企业商业化冲动”这一名词,也就是制造企业侵入连锁领域,即“入侵连锁”。我们认为:不论是家电行业,还是珠宝行业,“制造企业商业化”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中国市场客观情况的复杂多样性以及中国零售服务水平的层次化所决定的,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制造商都应该进行商业化运作,也不是所有的商业化都能够取得成功。

逸马顾问认为:珠宝企业“商业化”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在吉盟首饰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总结出其中的两个方面,而还有一个方面的问题,或许是吉盟首饰目前所需提升的。在下文中,我们就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1、品牌经营思想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市场下,企业如何赢得竞争?美国著名品牌策略专家莱瑞莱特认为“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就是拥有占市场主导地位的、以无形资产为核心的品牌。”可口可乐总裁也曾经自豪地说过:就算可口可乐的工厂在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只要拥有工人和可口可乐的品牌,我也可以在顷刻之间再创造一个可口可乐。由此可见,品牌经营的思想对于一个企业经营来说是何其的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们对贵重消费品需求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珠宝首饰行业的发展呈现出时间短、速度快、规模小、品牌度低四大特征。但作为一个具有高附加值、高单价产品的行业,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度相对较高。这一客观现实决定了真正能够发展壮大的珠宝企业,必定是那些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品牌定位、并以此长期作为企业基本经营思想的珠宝企业。吉盟首饰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珠宝首饰企业进行连锁商业运作必需具备怎样的前提条件?关键之一在于企业应该拥有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没有品牌的珠宝首饰企业根本谈不上开展连锁商业。需要澄清的是:无论是制造品牌还是商业品牌,只要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均可以进行。在珠宝行业,吉盟首饰可以算是制造品牌商业化的典型代表;而金利来珠宝则是商业品牌开展连锁商业的典型代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的利来品牌,近年来以“金利来珠宝”进行连锁商业运作,并且在珠宝首饰业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战略高度进行连锁商业操作

连锁商业对于珠宝制造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它将完全不同于珠宝制造企业过往的经历;它是制造企业跨越制造领域延伸到商业领域的完全转变。这就要求珠宝制造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进行连锁商业操作,从企业理念、组织、人才等方面为之做好准备;否则只能落足在战术层面如蜻蜓点水般掠过。

事实上,从逸马顾问接触的部分珠宝企业来看,绝大部分都未曾在战略上明确连锁商业的地位,就匆匆地陷入了商业化的漩涡中,以至最终无法自拔。这些珠宝企业的明显特征是:组织上并没有独立的人员或部门保障连锁商业运作;人才结构上并没有精通连锁商业甚至略懂商业的人才;连锁商业运作并无明确的目标与计划。相反,整个企业的工作重心以老板视点的转移而转移;老板的视点则以连锁商业操作的阶段而转移。造成的结果就是:企业成为连锁商业运作的“救火队”,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那里,但哪里的险情都不能很好的控制,反而被连锁商业进程卷入了一个自动循环的怪圈,步入“不动得死、动也得死”的境地。

吉盟首饰在这一点上做的有一定借鉴作用,首先他从企业战略规划上确立了连锁商业的地位;其次在组织结构上,设置了特许经营办公室凌驾于人事、产品、运营、财务四大中心之上,并且在运营中心下设连锁加盟部、物流配送部,以保证连锁商业的顺利运作。

对于其它珠宝企业进行连锁商业运作来讲,只有从战略高度确定连锁商业操作,才能为珠宝企业确立明确的指导思想,但要做到这点,必须避免陷入两个误区、树立两个思想。

第一、突破渠道误区,树立连锁思想

渠道指商品从生产商到消费者的过程,一般会涉及制造商、各级商、零售商、消费者这四个环节。对于珠宝企业来说,渠道管理就是对商、零售商的维护和协调,但由于商、零售商并不嫡属于珠宝企业,渠道管理就只能是协调和维护,并不能做到真正意义的管理。

若珠宝企业进行连锁商业运作,则完全无渠道可言。这里只是涉及珠宝企业、店面(直营/加盟)、消费者三个层面。从工厂到店面,中间涉及商品配送,一般由连锁商业配送部门完成;从店面到消费者,则无论是直营还是加盟,珠宝企业都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管理,而并非仅仅停留于维护和协调的力度。

第二、突破营销误区,树立商业思想

营销目的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满足顾客需求。它是珠宝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珠宝企业还必须保证其生产、管理、渠道、服务等其它相关环节的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的营销。

而连锁商业本质上是珠宝企业的一种组织结构,是生产、管理、服务、操作标准的建立和拷贝传播,是属于企业经营层面,是一种商业模式。一但这种商业经营模式确立,将会使营销成为多余,而珠宝企业却可以持续盈利。

因此,珠宝企业进行连锁商业运作必须避免陷入营销误区、而要树立商业思想。

3、完善的连锁商业体系建设

一个完善的连锁商业系统主要包括营运系统、培训系统、督导系统三个子系统。连锁商业的营运系统需要形成标准化,包括总部和分部的一致性和标准化;而培训系统,主要是针对连锁网络,利用培训的方式,进行营运模式的标准输出,保持连锁分部与连锁企业总部的一致性,迅速实现连锁单位的复制;督导系统则是依据营运模式、标准、利用专业方法进行监督、控制和评估。这三大系统中营运系统是基础,培训系统和督导系统则起到规范和控制的作用,是营运系统得以顺利运行的保障。

对于很多珠宝企业而言,其经过多年的连锁商业实际操作,基本上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连锁运营系统,涉及到市场调研、终端管理、营销推广、品牌建设、货品分析、货品配送和配套服务等连锁经营的各大环节。但是对于何如将运营体系实现快速复制的培训系统、以及保证复制效果的督导系统却尚还处于空白阶段。

具体操作上,珠宝首饰企业在连锁商业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上应该分别做到:

第一、持续赢利的连锁运营系统建设

运营系统是珠宝连锁企业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实现连锁四化(标准化、专业化、简单化和独特化)的根本。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组织结构的设计。包括珠宝企业连锁总部和店面的设置和功能,以及连锁总部与加盟商之间的权力义务、加盟商与加盟商之间的组织关系。二、运营管理标准。具体而言涉及店面形象识别(SI)、建店开店、人员管理、卫生管理、商品管理、销售导购、顾客服务、收银、安全、促销、物流等连锁运作的多个领域的流程、规范和操作指导。

运营体系是珠宝连锁企业通过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并经过不断提炼和改进而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这样的商业模式是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并且拥有其独特的盈利模式。对于大部分珠宝连锁企业来说,实际的操作经验都并不缺乏,关键在于通过何种方式将这样的实际操作经验提炼出来,形成一套可以推而广之的运营体系。

第二、快速复制的连锁培训系统建设

连锁商业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实现有效复制,以追求规模效益,同时可以打造加盟商的忠诚度。但如何复制以及复制的效果如何,则取决于连锁培训系统建设效果。培训系统本质是运营系统的转换,也就是把运营系统的各项标准转化为培训使用的训练手册,再通过灵活的培训方式,进行复制输出。

对于大部分珠宝连锁企业来说,连锁培训系统的建设都基本还处于空白阶段。就算有,也只是停留在一般企业的培训基础上,根本不能算连锁培训系统。一个完整的培训系统应该包括:连锁培训标杆的设定;连锁培训计划的制订;连锁培训内容的规划(包括训练手册、声像资料等);培训方式的设计与规范;培训的实施及规范操作;培训过程的控制等几大方面。

珠宝企业若需要建立其一套完善的连锁商业体系,则培训系统的建设是成功关键。运营系统只要经过专家对原有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就可以形成,培训系统就算依靠智囊团的指导建立起来,但如果珠宝连锁企业不能长期坚持和彻底实施,也只能形同虚设。

第三、规范有效的连锁督导系统建设

连锁督导系统是珠宝企业运营体系标准执行、改善的有效监督机制,也是培训系统是否完整复制和输出的保障。规范有效的连锁督导体系主要包括监督、控制和评估三个方面内容。

目前部分珠宝连锁企业也有设置部分督导职能,但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状况的监督与检查上,并且由于尚未完全形成严格的标准,导致其督导的依据并不明确。

篇5

2002年年底,当全球首辆最快列车——磁悬浮在上海浦东运营时,“中国速度”备受赞赏。这条花费近百亿,长度仅为33公里的高速列车,之所以彼时叫好声不断,源自于中国运输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这一技术若能在全国大规模推广,市场前景将无法估量。

然而,运行了近10年的磁悬浮列车如今却诟病不断,不仅周边市民对这一技术的辐射性仍心存疑虑,单就经济性而言,已经宣告这是一个失败了的商业化项目,因为其上座率低下,每年亏损竟高达上亿元之巨。

商业化是以生产某种产品为手段,以赢利为目的的行为。在一个项目的商业化推广之前,通常先进行示范项目建设,若示范项目长期不能够赢利,商业化推广必然受阻。

在与能源相关的领域,中国有一大批项目正面临着由示范向商业化过渡:CCS(碳收集和封存技术)、微电网、电动汽车、化学储能、金太阳工程……

然而,眼下最为急迫的,要属煤化工产业,这一产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示范运作,如今已经站在了商业化嬗变的前夜。

这是一个数千亿的产业,由于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以煤炭为原料的煤化工产业被各界看好,于是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数十个示范项目一夜之间拔地而起。

由于项目的示范性质,它们大都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和税收方面的优惠,加上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而开出的各种诱惑条件,当前的项目除了少数亏损之外,大多运行平稳。然而,这些项目一旦失去政策保护,完全推向市场,未必具有良好的竞争力。

与政策支持相对应的是,煤化工产业还受制于原材料——煤炭价格起伏的影响,当前煤炭告别“十年黄金期”,价格大幅下跌,煤化工产业看似迎来重大利好,但已经“市场化”的煤炭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形势的波动,一旦经济企稳,煤价可能应声上涨。

篇6

随着市场细分的深入,企业营销已进入精准营销时代。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先机,企业在精准营销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互联网对公众生活影响力的增强,网络营销在企业营销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扩大。从国内四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腾讯和搜狐不久前公布的2007年三季度财报可以看出,四大门户的三季度广告营业收入总额已经超过了1亿美元,达到1.08亿美元,互联网媒体赶超传统媒体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目前在很多广告客户眼中,互联网还只是一个泛化的传播和营销平台,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营销。尽管有部分网站和网络社区一直在强调自己的广泛性和精准性,可是,这一点却很难让企业广泛认可。互联网也在不断寻找新的经营方式。不久前,一种新兴的企业产品营销方式――博客广告应运而生。

精准营销走入博客

在泛众传播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营销需求的情况下,博客广告正日益成为企业精准营销的新宠。作为继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网上即时通讯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也演变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因博客具有典型的群聚性特点,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共同看好的新兴精准营销平台。

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26日,中国博客作者数量已达4698万人,拥有博客空间7282万个。博客已成为互联网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传播工具,对企业的营销价值也凸显出来。广告和营销专业人士预计,未来五年,广告客户花在网络媒体上的广告费用将高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

最近,新浪对博客商业化进行了一次“大门户”的有力尝试。从2007年11月初实施博客广告分享计划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广告客户在新浪博客上投放广告,第一批参与新浪博客广告分享计划的上百名博客主已经分享到“真金白银”。

瑞士信贷认为,对于广告客户而言,新浪名人博客是最具吸引力的博客网站。而作为中文第一门户所具有的庞大博客流量,更是检验广告投放效果的有力保证。

营销产品与受众直面交流

博客按照用户兴趣形成受众划分,并能够实现多用户到多用户的自我传播,是网络个体需求被主观表达的必然产物。博客受众兴趣的划分,为广告客户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而多用户到多用户的传播,保证了广告的投放效果。博客用户的个体互动和参与,使广告客户与受众者之间实现了更直接的交流,为企业提供了一种行销成本更低、时效性和互动性更强的精准营销方式。

对于广告客户来说,博客广告无疑是产品营销的新渠道。博主及其网页上的浏览者,是具有相同或相近个体意愿和群体兴趣的聚集,相互之间具备更强的互动性。他们也更愿意接受与其兴趣相关的各种信息,例如体育博客、财经博客、名人博客等,这些具有相同或相近兴趣的人群聚集,也自然成了各类不同广告客户的目标人群。

可以预测,在博客全面实施商业化后,未来的博客广告客户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更多地注重流量。对于这一类广告客户,目前,可以说新浪博客已经具备了很好的服务能力。第二类,更注重博客主所携带的特定身份、形象、气质、受众人群和影响力空间,即更加注重博主的个人品牌同广告主自身品牌的契合度。对于这一类广告客户的服务,博客广告更需要做出深入细致化的探索。

行业限制

模式难以复制

通过将博客流量货币化,并且与“广告分成”模式相结合,新浪实现了一次由博客向营销工具转变的尝试,博客广告也开始越来越广泛地走入广告客户的视野。从短期来看,新浪博客也许只能贡献有限的营业收入,因为需要考虑新浪对其商业化的推广力度、方式以及博客的受众度。从长期来看,随着更多广告客户接受这种新的媒体形式,博客广告贡献的营业收入将会高速增长,并带动博客营销在整个网络营销领域的扩张。

根据新浪网2007年三季度财务报告,新浪博客广告的增长率已经超过新浪品牌广告的平均增长率。假设将15%的博客流量商业化,那么,2008年新浪将可以获得2560万美元的博客营业收入(不计入共享营业收入和商业税)。

对于2008年的预测如果能够变为现实,新浪的博客商业化模式对于其他网站来说,是否又是一种挑战?众所周知,广告追求的是“眼球效应”,只有拥有大量的受众基础才能形成“眼球效应”,广告客户才会在这样的博客上投放广告。

新浪具备“全球第一中文门户网站”和“第一中文博客平台”的双重身份,博客广告对于其他网站来说,也许还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如何在短期内实现自我超越,是网络媒体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

让博客商业化

如果博客不能商业化,如果博客不能产生商业价值,如果博客不能给博客主们带来物化的利益,无论是提供博客的网络运营商,还是博客主对博客的热情,既难以持久,也难以向更高级阶段发展。

与其说“博客不挣钱”使博客主们对博客漫不经心,甚至会弃博而去,任其荒芜,不如说,“博客不挣钱”使网络运营商们更不堪重负。

尽管博客的网络运营商从博客中收获了网站的点击量,博客主也因博客的开创收获了话语权,但这都很不够,因为这一切需要成本。

博客发展到今天,“博客如何盈利”似乎成了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若迈不过去,博客会成为一个很粗糙的玩具,当然也能生存,可生存的状态会大不相同;若迈过去了,博客会震惊世界,博客会成为互联网经济最有前途的一种超级大产业。

篇7

Line的中文名为“连我”,不得不说,中文名比英文名更易于推广。但这款敢于使用普通名词作为其名称的移动通讯产品,在过去两年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羡慕,截至今年三季度,其月度活跃用户为2.3亿,每天有70亿条信息和10亿张贴纸在Line之间传送。用两年时间,Line取得了Facebook五年才达到的成就。

Line来自于韩国NHN集团在日本的子公司NHN Japan,可至今其用户中大约有20%~30%来自日本本土,其余来自海外。在东南亚、欧洲和拉丁美洲,Line是最受欢迎的移动互联网通讯工具,成千上万的用户使用Line与亲朋好友通话。

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Line似乎正在成为一个通用词汇,而Line的运营者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把Line的命运系于本国市场,也不像微信,要先在本国站稳脚跟后才开启国际化进程。从Line出生起,其目光就投向世界其他地方,定位牢牢锁定在国际市场,并获得了成功。

捆绑第三方的扩张

与韩国的Kakao和中国的微信不同,Line与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一直很融洽,这家公司在探讨合作模式方面极为开放,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策略,充分照顾到运营商的利益,同时也尽最大限度发展自身。

在日本本土,Line与最大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合作推出了定制版Line应用,用户只需将电话号码添加进去,即可享受免费版的普通通话服务,或收费版的高质量通话服务。这一合作模式的妙处在于,既照顾了运营商的利益,也为Line自身做了强有力的推广,把使用免费或付费服务的选择权交还给用户。

在与日本第二大电信运营商KDDI的合作中,Line也充分表现出灵活性,为该运营商提供定制版的Line App,加入其免流量App计划。该计划包含几百款应用,用户只要每月给运营商交4.7美元,就可免流量使用其中任何应用。为了吸引用户,Line还为该定制版App提供了独有的免费表情和贴纸。在这种合作模式中,运营商和Line的利益达到一个完美平衡,在推进上非常顺利,用户并没有因为要为服务支付一些费用而弃用Line。

在台湾市场,Line灵活的策略得到印证。Line在应用内为运营商内置一系列服务,以换取运营商的支持,这种合作共赢的策略在世界其他地区屡试不爽。运营一段时间后,Line与台湾合作伙伴,计划根据当地特点调整策略,从通讯软件转型为生活服务平台,推出音乐、订票、订餐等服务。

万众瞩目的电商服务,Line也不想缺席,今年秋季Line将针对日本市场推出电商平台Line Mall。Line的电商服务将率先在日本和中国台湾试行,之后再扩展至全球。Line高明的合作策略与身处较为宽松的市场环境,使得Line可以团结最广泛盟友,逐渐把自己做成平台。Line的策略是,每个环节都可以与他人合作,自己不必费力去做,只要人们愿意把交易放在Line上去做就可以了,免费做都可以,只要这里成为电商平台。

谁在为Line的商业化埋单

在商业化方面的开拓,Line的脚步毫不迟疑。面向用户提供免费短信和免费语音通讯服务的同时,Line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如表情、贴纸来获取收益。游戏是Line的最主要收入来源,其内置付费项目贡献了收入的大头。

Line在2013年第二季度实现了97.7亿日元的收入,其中53%来自于其平台上运营的35款游戏,主要以内置收费为主要收入手段。

其第二大收入来自于出售聊天虚拟表情和贴纸,这种增值服务在总收入中占比不到三成,约27亿日元。Line的增值服务普遍被认为是移动端最成功的。1万个以上的付费贴图,各种卡通形象,几乎每一套贴图背后都有着流行文化作为溢价,很多用户在聊天时惯用这些聊天表情和贴纸。

Line占据了很多发达地区的市场,这些地区的用户拥有极强的消费能力,支付体系也相对完善,Line直接推出增值服务,更容易获得成功。

企业服务是Line的第三大收入来源,主要指企业公众平台账号的付费。以台湾市场为例,企业开设公众账号就需要支付20万元新台币(约合6690美元)。而拥有60万粉丝的公众账号,在选择每月30条信息推送的情况下,也要按月向Line支付16000美元以上的费用。如此高昂的费用,企业并没望而却步。

Line的企业账号是有使用门槛的。高门槛将大量小企业和无成本营销号挡在门外,对付费企业来说形成一种资源聚焦的状态,保证了营销效果,企业愿意为之付费是必然的。设立成本支出上的使用门槛,本身就是在为企业养成一种付费习惯,对于希望提高工作效率和做营销的企业而言,愿意承受高昂的费用,本身就证明了公众账号平台是有回报的。企业在Line平台上的另一种营销方式是将企业的形象用贴图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App 分发业务是Line最近才开始执行的一个商业化项目,App运营者给Line支付推广费用,用户下载App即可获得虚拟货币,这些虚拟货币可以用来购买聊天表情和贴纸。这是个三赢的商业模式,开发者有了推广渠道,用户可免费获得之前需要付费才能拥有的增值服务,而Line则将收入曲线纳入囊中。

为什么要培养付费习惯

Line的2.3亿用户,从数量上仍无法与拥有4亿用户的微信相比,但Line在今年前三个季度中用户增长超过了一倍,年底前将达到3亿用户,发展速度十分惊人。虽然是移动即时通讯的后来者,但Line在商业化上的开拓,是微信无可比拟的。Line在不断地培养用户消费习惯。

腾讯在增值服务领域有多年的成功经验,但微信发展至今,也只是推出了少许付费表情,更深一步的商业化还难以推行。

微信5.0之后推出打飞机等三款小游戏,目前仍无任何收费迹象,但在Line平台上运营的游戏已达35款,每季度给Line贡献5000万美元以上的营收,在这方面,微信已落后太多。主要原因是,中国网络环境的落后,移动上网资费居高不下。

在中国市场,过去十几年,免费服务一直是主流,增值服务广种薄收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腾讯用户与QQ会员用户的比例为27:1,大多数人不愿为服务付费,微信只有尽可能多地吸引广泛用户,才有可能大规模推进其增值服务计划。不过,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之下,过去的经验能否适用现在,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Line的最大收入来源并非增值服务,但增值服务却为其用户培养出良好的消费习惯,使得其后的游戏付费等业务得以顺利发展。微信尽早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其实是在给未来打提前仗,并不在于收费多少,而在于移动端消费习惯的养成。

Line的中国机会

Line对中国市场是有企图的,但至今只是代运营状态,由360为其打开中国市场,自己只保留了10来人的团队维护。Line也在不停考察别的合作伙伴,豌豆荚、91、百度都和Line有不同程度的合作。

总的来说,由于政策环境方面的原因,Line在中国的前途暂时还看不到。不过Line甘心作为跟随者,耐心渗透,未来也不是没有机会。如果Line能解决好准入政策和监管问题,未来的最大希望还是在运营商。

Line在世界大多数地区,都与当地运营商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在Line的商业逻辑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双赢。Line要的是用户,有了用户才能获得增值服务和游戏收入,而运营商要的是提升自己的业务,强化自己在电信市场的竞争地位。在中国市场,Line也可以用同样的策略。既然中国移动希望自身迈向互联网化,却又没有太多办法,由Line这样经验丰富,也非常懂得配合与双赢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来进行辅助,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篇8

“商业化”的起爆点:

一切从球开始

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私营航天科技公司成功的先例:2014年,Facebook与 Titan Aerospace 进行了一笔达 6000 万美元的交易。Facebook 购买了多架该公司生产的近地面太空无人机,用于自己旗下的太空网络信号转播项目,届时,全球都会被免费的无线网络覆盖。而在民营航天成功先例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 SpaceX 公司。

和美国不同,中国航天事业主要由国家掌控和运作,但这并不意味着私营航天在中国无从谈起。

去年5月,“中国制造2025”规划,在新常态的语境下,国家把目光再次聚焦到工业实体。有分析认为,仅卫星应用这一领域的产值就将在2020年达到5000亿元,“十三五”末我国航天工业的整体产值将能达到8000亿元至10000亿元的水平。

据行业人士测算,商业航天领域每投入1美元,可获得7至14美元的回报。经过多年发展,商业航天已成为世界航天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坐火箭20万美元游太空”“推出太空专车、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等发射服务计划”……事实上,曾经颇显神秘的中国航天业,已悄然开启商业化的大幕。虽然让公众兴奋的太空游还略显遥远,但作为交通工具的火箭其实已开始“专车”服务(指发射卫星等)。

位于一间普通写字楼的中国火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火箭公司)没有过多国企做派和军工的神秘,也还没有互联网企业足够的简明高效,但这家企业已经站上中国航天商业化的时代“风口”。

作为商业航天发展的基础运输平台,火箭正通过创新运营模式、打造专属列车、提供定制服务等创新举措,努力在商业航天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布局并不止于目前披露的商业发射服务、亚轨道飞行体验、空间资源利用三大业务板块,“对标SpaceX只是近期目标。”

百度CEO李彦宏曾在2014年的全国政协委员会上递交提案,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鼓励民营企业开展火箭、卫星等的研制、生产和发射业务,促进航天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航天领域的民间机会

2015年12月22日上午九点,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成功将其自主研制的Falcon 9 FT火箭发射升空,成为首个成功进入太空的民间企业。这被视为私人航天时代即将到来的标志。

在中国,航天领域长期为国有力量主导。即便是国有机构,要制造完整的火箭也非一家所能。火箭的不同结构,在传统的航天系统中有着严格的分工。

但在民营航天爱好者的眼中,只要技术操作与基本工艺到位,使用民用级别的原材料进行航天器制造,并非不可能。

2013年,大三学生胡振宇与科创广州项目组成员一起,到内蒙古发射了一枚火箭。

胡振宇曾在中科院空间所实习了1个多月,而这家机构是航天四院的主要客户之一。他听到的最大抱怨是“太贵了”,“贵到以至于中科院自己都想做探空火箭,忍无可忍了”。几年后,他创办了翎客航天,计划把价格拉低至200万元,同时提供更好的性能。其中的关键是缩短供应商链条,减少分包成本,避免层层倒手、加价,以确保毛利润率。

按照胡振宇的规划,他创建的翎客航天将是国内首家提供探空火箭发射服务的私人企业。与公众更加熟悉的“”等运载火箭相比,他的探空火箭体型更小,通常长度不超过10米,箭体直径不超过300毫米,有效载荷数十公斤。它的作用是将搭载的仪器送到几十至几百公里的高空,进行几分钟的科学观测,相对简单的结构和功能,让民间科研力量有望参与其中,甚至成为市场的主要玩家。

2015年7月,中国民间航天组织中规模最大的 “科创航天局”主席罗澍等人做的卫星研制方案得到了投资人的认可。投资人认为,没有民间及商业化的航天就没有人类航天的飞跃。现在人类处于技术空前平民化的阶段,所以会出现几个年轻人在短短几年间通过互联网改变数亿人的生活,“沿着平民化路线看看有没有突破口。”

民间的商业航天行为,最终落点还是“商业”,在国家大力推动军民融合、“航天+互联网”的信息产业变革,以及全球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通过航天的“商业化”道路,寻求新的投资机会。

中国航天的山东元素

在神舟十一号任务中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后,513所承担了多项保障工作。

513所即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始建于1966年。1986年由山西太谷搬迁至山东烟台。是目前山东省唯一一家从事航天高科技研究的科研事业单位。513所先后参与了我国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等所有载人航天工程型号的研制,均圆满完成任务。

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时32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先后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据了解,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据报道,在航天员空间实验的过程中,513所研制的多项产品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513所研发的氧分压调理电路、二氧化碳分压传感器、舱内气体采样装置将净化空气,确保太空没有“雾霾”;液路断接器和封气装置是载人飞船的安全卫士;失重生理效应实验装置、骨丢失对抗仪、无创心功能监测仪为航天员提供了完善的健康保障体系;无线语音系统将实现航天员与地面的天地通话。

作为航天电子重要研制单位,在发展中,513所逐渐形成了信息系统与综合电子、测控与通信、电力电子、计算机应用以及部组件五个专业领域,建成了完整的适应宇航和武器产业要求的电子产品科研、生产、实验体系,形成了从前沿技术跟踪、论证,到原理样机研制、产品工程化实现,以及技术成果转化的完整链条。研制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卫星、飞船、火箭和防务装备领域。

篇9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集团管控理论,结合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其管控模式的构建提出了初步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资产管理公司 商业化转型 管控模式

集团管控的理论内涵

根据企业管理理论,集团管控的核心含义是指集团总部对下属分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采用的管理控制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综合化集团的规模经济、协同经济和范围经济等效应。

集团管控主要包括管控平台和管控模式两个方面。管控平台包括公司治理和组织架构,建立管控平台是实施集团管控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公司治理是企业运行最核心的内容之一,相当于企业生命的DNA,企业运行所涉及到的管理体系、业务体系、权利体系和利益体系全部是从公司治理这个中心延伸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搭建完整的管控平台,必须建立多个子系统进行支撑,建立与母公司管控相匹配的组织架构,如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和矩阵制等形式。在现实生活中,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往往是以一种混合的形式存在,以母子公司制为基础,同时混以事业部制和直线-职能制等多种形式。目前流传最为广泛的集团管控类型划分方式,是战略管理大师古尔德等人最早提出的“集团管控三分法”,即财务控制型、战略控制型和运营控制型。这三种管控模式各有特点(见表1),现实中企业集团的内部管控往往是以一种模式为主导的多种模式的综合,并随着集团的整体战略转型进行动态调整。

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状况和未来战略定位

2007年以来,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不断改变原来单一的专业化管理处置不良资产的经营格局,努力拓展多种业务模式,逐步形成了以资产管理为主,拥有金融租赁、证券、信托、保险、基金、房地产等多个子公司平台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基本摆脱了对政策性业务的依赖,为商业化转型奠定了一定基础。根据目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现状可以判断,未来通过商业化转型和改制,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将继续加强资产管理者和综合金融服务商的建设,最终向市场化、综合化、多元化、国际化的金融控股集团发展。在此战略定位下,商业化转型后的资产管理公司,必须在治理结构上建立符合现代公司的治理准则和规范,在组织架构上突出主业,对办事处和子公司的相关业务进行专业化组织协调和管理,在管控模式上根据内外部具体约束条件,灵活选择和综合运用战略控制、运营控制和财务控制等方式。

商业化转型中资产管理公司的管控困境

(一)母子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中,信达已完成股份制改革,初步建立了较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单一股权问题仍未解决。其他三家资产管理公司还处在商业化转型过程中,单一股权结构和行政色彩较浓的管理模式决定了它们还不是完全商业化的经营机构,仍待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治理结构。

(二)集团主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近两年,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商业化转型,市场化运营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与业界先进水平以及国内外成熟金融控股集团相比,集团主业在相关产品和服务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核心竞争力不强。这主要由于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十年间,大多数地区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已降至低位,且大多数银行自身也逐步具有管理不良资产的机构和能力,不良资产的市场释放量大大减少。因此,以不良资产管理业务为单一主业来支撑中国华融的长期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赋予资产管理业务新内涵,不断拓展辅助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新手段。

(三)总部管理和服务未能有效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目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均拥有多家子公司平台和办事处、营业部,子公司平台涉及的经营范围和业务领域明显扩大,办事处商业化发展势头迅猛,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各家公司总部的服务、管理、资源调配和开拓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未能充分满足办事处、子公司的业务发展需要。如在风险管理方面,目前还未建立起系统的集团风险指标体系,在风险价值计量、风险识别、分析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和系统化。在经营授权方面,办事处接受总部下达的收入、利润等自负盈亏指标,但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在经营上缺乏一定的自,各类业务均需报总部或子公司审批,降低了业务流程的效率。

(四)协同效应发挥不充分

金融控股集团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获得协同效应,要实现这一效应,除集团各组成部分应密切协作外,还需要母公司具有强大的横向协调能力和信息共享服务能力。而这对于拥有众多控股子公司、办事处以及管理层级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说,更是一种需要不断加强的能力,但当前各家公司的业务协同效应仍未充分发挥。如总部对不同业务和经营主体还缺乏有效协调,综合经营效应不明显。子公司和办事处单体经营联合的特征还比较突出,综合经营和一体化管理优势不明显,在简单的合作中还不能有效地将单一的产品或服务延伸为产品链、价值网,实现综合化效应最大化。

改制后集团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选择路径

(一)公司管控的总体目标

综合来看,资产管理公司实施有效管控的总体目标应是:在组织上减少环节,实现扁平化管理;在执行上强调统一、高效,保证运作效率;在资源整合上,发挥协同效应,实现1+1>2;在风险控制上,主动、高标准地适应监管要求,实现公司的稳健发展。

(二)组织架构设计原则

1.符合战略规划原则。集团的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必须遵从以上关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各主体的功能定位,才能成为公司战略发展框架下的有机组成部分。

2.符合公司现状原则。优化集团组织结构和管控模式,公司必须切实考虑转型发展目标对组织管理模式进行变革的要求,根据内外部具体的约束条件,灵活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模式。

3.符合灵活性原则。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集团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演进的。在向目标组织架构迈进的过程中,需要有过渡期方案,保证组织架构的平稳演进。

(三)改制后公司组织架构设计

参照信达改制后的模式,改制后资产管理公司的办事处可全部转型为分公司,集团公司既包括按区域划分的分公司,也包括按不同行业划分的子公司。从组织架构服从集团战略的角度考虑,可借鉴德意志银行模式,将总部部门分为前台业务部门和后台职能部门两大部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对集团业务进行梳理,对办事处业务按集团业务条线进行管理,并将子公司纳入业务条线协调管理。改制后公司的组织架构可采用图1所示模式。

(四)改制后管控模式选择与实施途径

1.总部对办事处(分公司)的管控。根据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业务发展的需要,资产管理公司在项目审批、财务资源经营、人事管理等方面分类适度放宽权限,给予办事处(分公司)一定自,与其商业化考核任务相匹配。对办事处(分公司)的考核政策更加细化且符合业务特点。总部可进一步修正考核指标体系,鼓励办事处(分公司)通过多做精品项目,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收入,尽快实现由处置资产实现利润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经营资产实现利润的发展模式。在资源配置方面,建议根据业务合理配置资源,通过资源配置引导和鼓励办事处多元化、综合化、创新性开展业务,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2.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战略管理方面。在战略制定方面,应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对战略选择进行决策,制定领导各金融平台的中长期战略,审批金融子业务的战略方向,将整体战略分解为清晰的阶段性目标和战略举措,以及将战略举措转化为金融单位的经营目标。但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不应干预个体的经营策略,包括金融单位贯彻战略的具体实施策略以及金融单位为达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经营计划。对于战略实施效果定期进行测评和反馈,并根据测评结果对战略规划进行动态调整。

风险管理方面。首先,公司围绕总体经营目标,应当建立集团总体风险管理战略,通过全面风险管理,从集团战略上进行风险控制,确保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其次,有效搭建公司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风险管理的组织基础,应包括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的日常管理机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的执行机构体系―包括各业务职能部门(业务管理部、审批中心、法律部、审计部、人力资源部、各子公司、各岗位)。母子公司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和重点应有所区别。再次,明确主要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同时,逐步完善风险管理技术体系。主要以业务线为基础对公司风险分别进行度量与管理,加快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研发。最后,还需建立风险隔离机制。防火墙的设立要把握好度的问题,努力实现既能合理利用金融控股公司的优势,又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

财务管理方面。资产管理公司总部应整合财务资源,对子公司和办事处的财务管理工作给予更多深层次的指导,从集团角度控制财务风险,达到集团利益最大化。因此,集权的财务管理是资产管理公司适合选择的模式。通过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有效防范公司经营风险,实现对子公司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

信息管控方面。在公司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要求下,公司信息科技部门应始终围绕公司商业化业务转型和新业务发展的需要,构建业务系统、管理系统、服务系统三大体系。采用相对集中的IT管控模式,在集团建立信息管理中心,作为全集团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和信息服务的提供者,负责全集团信息系统的规划、所有业务系统的开发、新技术平台的研发、信息运营维护、基础架构服务和数据管理分析。

协调子公司与办事处(分公司)的业务合作。资产管理公司总部应从完善组织体系与管理机制入手,制定适应交叉销售需要的整体策略,从而有效实现业务协同效应。如总部相关协调部门可积极引导各子公司及办事处(分公司)之间开展合作,并引导双方利益合理分配,在集团内部及时交流金融合作经验和金融产品设计经验等。

参考文献:

篇10

小型天然气制油(GTL)项目正引起业界越来越大的兴趣。BP公司前总裁托尼·海沃德和伦敦切尔西足球俱乐部的亿万富翁老板罗曼·阿布拉莫维奇,都看好小型的GTL工厂的盈利前景。原因有二:一是北美页岩开发热潮使天然气市场供应充足,相对于原油价格更便宜;二是在许多国家,石油钻井的副产品——驰放气不再允许白白地燃烧掉。

伯恩斯坦分析师在去年11月发表的报告就指出,GTL将产生320亿桶等效液体燃料,或者约一年的全球石油需求。

小型商业化项目已经起步

海沃德对小型GTL工艺技术的商业化很有信心,2014年2月宣布投资Compact GTL项目,参与其计划在巴西上马的油田驰放气GTL项目,认为工厂一旦运行投资回报可观,市场观念将随之改变。

7月29日,Compact GTL和投资方同意将斥资5000万美元在哈萨克斯坦建设世界第一个商业化的小型GTL工厂,预计2017年底投产。同日,Velocys与美国的废物管理公司和NRG能源公司共同宣布,将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建设一个小型GTL工厂,预计2年内进行商业运营。

俄罗斯石油业巨富——阿布拉莫维奇也已经参股Velocys公司,Velocys是一家正在致力于使用页岩气生产燃料的小型微通道反应器GTL技术开发的公司。

Velocys和Compact GTL两家公司总部都设在英国,而且都在建设产能15000桶/日的GTL工厂,规模仅为壳牌在卡塔尔的世界最大GTL项目的十分之一。即使是小型的装置,天然气制油仍然不便宜,这类工厂平均每桶产能耗资约10万美元。不过两家公司都表示,他们可以使企业盈利。

原料管道投入基本为零

阿布拉莫维奇的发言人约翰·曼表示:“过去几年,我们在绿色能源领域进行了一些投资,最终确定小型GTL具有良好的商业前景,而且对环境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虽然壳牌公司投资190亿美元的卡塔尔GTL项目投产证明了大规模工程商业运行的可行性,但仍面临来自小型装置经济性的挑战。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分析师奥斯瓦尔德·克林特称,仅油田伴生气的市场价值可能高达3750亿美元。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师Meredith Annex表示,许多地方小型GTL项目的伴生气原料成本基本为零,甚至是负值,因为以前通常是白白烧掉。因而,与那些天然气按市场计价的大型GTL项目比较起来,小型GTL项目更具成本竞争力。

除了利用火炬气可以赚钱外,GTL项目还可以免去建设管道的费用,把远离市场的天然气制成燃料,最后进入市场。

技术开发竞赛开跑

Velocy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RoyLipski表示,Velocys正在使用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开发的太空探索技术一一微通道技术,用来将合成气转化成燃料,使放火炬的油井弛放气得以利用。法国道达尔在内的一些石油公司也支持Velocys公司的研究。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正在拉美地区海域大量开发油气资源,在为其生产海上油田开发的GTL反应器上,Compact GTL和Velocys正在开展竞争。面对竞争,Compact GTL首席运营官伊恩·巴克斯特表示:“这是一个巨大的全球市场机会,我们欢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