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0: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篇1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114-02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我们十分重视课程知识体系的构筑,紧紧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原则;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制定适合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细化课程内容,渗透学科前沿,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过渡期,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该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亦需要适当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有下列问题需要解决。

1.理论与实验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设置需要进行调整。原有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体系虽然暂时解决了传统两大课程学时过多,教学内容有重复等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新弊端是知识体系逻辑性不强,知识点不系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降低,内容与实际脱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匹配度不够。

2.工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实验技能薄弱。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还未养成良好的习惯,态度不端正、不重视或者有畏惧心理,上课时按方抓药、操作不够熟练,不能很好地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实验课程的教学管理方面要重新调整策略,在具体教学内容的甄选上,应尽可能在与理论课教学内容相契合的同时体现出工科特色,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3.师资力量分配不均衡。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由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教研室的教师共同担当教学任务,师资力量比较分散且不均衡,需要根据课程体系的改革重新进行调整,避免优秀教学资源的浪费。

4.教学方法传统、保守、封闭,对学生创新能力激发不足。

二、教学改革具体实施内容

篇2

关键词:应用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276-02

一、前言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跟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2]。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基本技能、动手能力、实验习惯以及科学思维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3]。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生物工程等专业一年级新生自中学进入到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必修实验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加深对无机和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如何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更好地完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结构不合理。现在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一般分成基本操作、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四个部分,其中前两个部分所占比例较大,主要强调学生基本操作训练和实验能力培养,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较少,这两部分实验内容恰恰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键。这种常规的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2.实验教学方法陈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注意事项等逐一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了实验,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思考,甚至实验做失败了也并不知道原因,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缺乏培养。

3.学生基础操作不规范。鉴于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教育之前,对化学实验并不重视。实验课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亲手动手去做实验,这种状况导致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动手能力非常缺乏,而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初掌握规范正确的基本实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正确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以及良好的实验素质的培养,可以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实验中正确规范的基本操作主要依靠教师在有限的实验课中进行演示和说明,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基础操作的不规范。

4.考核方法简单。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中,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而平时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评价时主要是看报告的书写、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但无法反映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态度等,并且实验报告也多是流于形式,大部分学生都是照抄教材或者相互参考。这样就很难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的改革与探索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将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合并之后,我们根据课时需要,在上学期主要开设一些基础实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操作和常见仪器设备的使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下学期增加一些综合性、应用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如“硫酸亚铁铵的制备与Fe(III)离子的鉴定”、“硫酸铜的制备和铜含量的测定”等。这些实验都很好的把无机制备和化学分析进行了综合。在这些实验中,学生不仅要制备目标产品,同时还要进行产品的质量鉴定,学生均表现出浓郁的兴趣,教学效果良好。同时我们还选取了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如“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等,这些实验供学生在实验室开放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做。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做实验的热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2.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传统的实验教学,通常是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等,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有些实验项目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如分析天平使用、重量分析基本操作、滴定操作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这些实验内容信息量大、操作细节多,仅仅靠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这些内容进行示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将这些实验演示制成课件放映,可以反复播出。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的直观性,便于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并且能减少讲课时间,延长学生的实验时间。

3.倡导开放型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行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对于实验基础薄弱的学生,让其加强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后,可以让学生选做一些应用性实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微型实验和常规实验相结合,倡导绿色化学。常规实验具有可见度大、操作规范、结果准确等优点,是实验教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但在实验过程中试剂用量过大而造成浪费,同时产生的废液较多,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微型实验是近十几年来在绿色化学和微型化学思想指导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化学实验新方法和新技术,具有实验成本低、绿色环保的特点,不但能满足实验的基本要求,还能减少试剂对人体和环境的伤害[4]。因此,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两者的特点将常规实验和微型实验有机结合,对于一些试剂,如氨性缓冲溶液、K2Cr2O7等对人体或环境有害,相关的实验就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再例如,在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测试实验中,我们将反应用的试剂缩减为常规实验量的二十分之一,用刻度吸管代替量筒量取试剂,反应器皿用九孔井穴板,与常规实验结果相比较,实验测定值相接近,从而大大降低了试剂的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5.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管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是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的第一门化学实验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端正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着重从课前预习、课堂操作和实验报告三个方面加强管理。为此,我们除了要加强对学生预习报告的检查和指导,要求学生将实验步骤部分以框图的形式给出,避免机械式的抄书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问和讨论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巡查的力度,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原因并加以解决,锻炼提高他们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原始数据,深入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

6.完善实验考核体系,科学评价学生成绩。完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按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考试等内容综合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体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为了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我院从平时成绩(60%)、操作考试(20%)、笔试成绩(20%)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实验成绩,全面检查和测试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比较客观、公正、合理,并且操作性强。

四、结语

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根据巢湖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目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成绩考核、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院已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学生在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方法、科学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受到了良好的训练,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推进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亚芳,吴铁山.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大学物理实验,2013,26(2):110-111.

[2]王广慧,刘海燕.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18(2):108-110.

篇3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原因;建议

一、外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主要表现

1.寒暄见面寒暄也是容易引起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交际行为。寒暄方面跨文化差异最明显的是寒暄的内容。中国人寒暄时喜欢谈论的话题包括:家庭和孩子、社会见闻、职业、家乡籍贯、体育活动、饮食等。比如:“你吃饭了吗?”“你去哪儿呀?”“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你是哪儿人?”“你今年多大了?”但是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家庭财产等是西方人的禁忌话题。主要原因是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询问这些问题会让西方人以为中国人喜欢干涉别人的生活,他们认为这些是个人隐私,不熟悉的人询问这些隐私问题就是触犯了个人的隐私权。2.称呼中国人有亲属称谓泛化的倾向,往往根据对方的辈分、年龄和场合来选择合适的亲属称谓。“爷爷、奶奶、大伯、大娘、叔叔、阿姨、大哥、大姐”是中国人在社交中经常使用的亲属称谓。但是在英语国家,亲属称谓很少在社交场合使用。对于父母的朋友,孩子可能也会使用“Uncle+名”或者“Aunt+名”的形式来称呼,但是一般不会用这种方式称呼陌生人。对老年人直接称呼“爷爷、奶奶”的情况也很少见,因为这容易引起对方的不快,“老”在西方文化中是一个比较忌讳的概念。中国是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家,在社交中使用亲属称谓反映了重视家庭的观念。3.称赞称赞行为中最大的跨文化差异体现在对称赞语的回答方式上。英语国家的人一般采用接受的方式,回答“thankyou”。而中国人常常进行否定,回答“哪里哪里、不敢当、过奖了”等。例如:在大学任教的王老师,有一天在学校里碰到了学生玛丽,她向王老师说:“你的手链真漂亮。”王老师马上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是假的。”当时玛丽很尴尬,好像不知道该说什么,就走了。对别人的称赞,王老师的本能反应是否定,潜意识中受到谦虚观念的影响。但是在玛丽看来,称赞只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所以她期待对方说“thankyou”来表达赞同,完成一次问候的功能。4.道歉道歉行为也是引起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一个因素。比如,在中国如果是下属在与上司的约会中迟到了半个小时,他的道歉可能是这样的:“实在对不起,路上堵车了,我没有想到要等这么长时间,以后我会早一点儿出来。”但是如果上司与下属的约会中迟到了半个小时,他可能只说一句:“路上堵车了!”以此来表示抱歉,并不直接使用道歉语。但是在西方文化中,无论双方的地位高低,道歉都需要明确的道歉词,如“Iamsorry”“Iapologize”等。由于中西方道歉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特别是在与长辈、上级之间,就会出现误会,甚至引起冲突。

二、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

1.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一套关于什么是真善美的标准系统,它是一种集体的文化意识,而不是个人的喜好或倾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文化,一切从集体利益出发,集体的目标高于个人的目标,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靠,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内部团结。西方文化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文化,认为个人的目标高于一切,突出个性,强调个人的权利、独立性、自我实现和隐私。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双方因价值观的差异容易导致语用失误,交际会中断或出现冲突。2.伦理道德观的差异伦理道德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伦理道德观的差异也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的重要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制度决定了中国伦理观念的形成。中国的伦理道德观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重视家庭血缘关系,孩子与父母之间相互依靠,彼此关爱照顾。二是等级观念明显。相比之下,西方的伦理道德观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重视个人的独立、隐私、自力更生和自我实现,家庭的价值在于个人能在家庭中享受充分的自由,人们等级观念淡薄,强调平等、自由、随意。工作环境中上级与下级之间可以直呼其名,家庭中长辈与晚辈之间不需要用敬语,在公共场所,人们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都用礼貌和平等的方式交往。3.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礼节、婚姻、娱乐等方面。每个民族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着特殊的情感,有的引为自豪,严格遵守;有的奉为神圣,不容他人侵犯。因此,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说话者不了解对方的民族风俗习惯,容易产生交际失误,引发矛盾冲突,甚至造成敌对现象。4.语言交际风格的差异交际风格是指说话的特点,体现了特定文化的人们理解和使用语言的方式。直接与间接的交际风格是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西方文化在交际风格方面最显著的差别。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谈话以说话者为中心,喜欢直截了当,而且主要通过语言来解读对方的意图。而高语境文化的人们以听话者为中心,喜欢比较委婉的表达,经常通过暗示表达真实想法,听话者根据语境揣摩对方的意图。西方国家文化强调尊重个人隐私,喜欢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东方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出于维护自己和对方面子的考虑,喜欢采取委婉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外国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的建议

1.汉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作为一位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语言知识,还要传授文化知识、培养交际能力。所以,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母语文化知识,还要不断地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每个民族都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大量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对比讲解中国文化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以便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减少交际障碍与冲突,使跨文化交际能顺利进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2.为外国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语用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选用有真实的语言环境、能真实反映中国文化生活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多接触地道的汉语表达形式,能将课本与生活实际接轨,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其语用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角、汉语专题讲座、观看中国电影、参加汉语比赛等活动,以加强外国学生汉语语言、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学习,让他们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语用意识。3.树立正确的种族中心主义观种族中心主义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种族中心主义会引发焦虑,使人产生偏见,甚至引起群体间的冲突。在跨文化交际中,种族中心主义会影响人们的交际方式,强烈的种族中心主义会导致人们对其他文化人们的行为做出错误归因,导致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产生冲突,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种族中心主义观,避免极端的种族中心主义。积极的种族中心主义不仅会加强会话者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而且有利于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意识到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时尽量减少语用失误导致的文化冲突,更有利于双方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THOMAS.J.Cross-CulturalPragmaticFailure[J].AppliedLinguistics,1983(4).

[2]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篇4

【关键词】药物分析 实验教学 立体化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No:2012-30]。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42-02

药物分析是药学四大主干学科之一[1-2],近年来发展为工业药物分析、计算药物分析、药物色谱分析、药物光谱分析等分枝学科,该门课程的定位从静态的角度来说,是以研究药品的常规理化检验、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为目标;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则以药物进入生物体内的综合评价,如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等为研究目标。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3],也是开发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为中心,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教学全过程模式改革,构建药物分析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平台,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为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范例。

1.互动式实验教学

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对实验流程进行讲解,将注意事项以问题的形式罗列出来,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通过互动交流探究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实验开展过程中,教师近距离的面对学生,手把手的亲自指导,使学生能牢固掌握药物分析实验操作技能,并对实验项目本身提出学生自己的建议。

2.设计性药物分析实验

综合设计性实验基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整体分析和思维能力[4]。将药物分析实验最后两周实验项目调整为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师拟定实验项目,学生自主分好小组并选择相应实验项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思路结合起来,合理制定实验方案,并用PPT在实验室向大家介绍实验目标,实验方案,再依据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实验过程全程录像。实验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回放实验录像,并讨论实验方案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安全。这种设计性实验,与老师满堂灌的被动学习状态截然不同,学生容易接受,主动要求增加开放实验室时间,进入实验室学习,促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开放式实验教学

实验中心对教学实验室预约和定期开放,根据学生预约实际情况,每周开放二至三次,根据实验项目合理安排老师,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进行试验,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动手,熟悉常见药物分析方法和各类大型仪器的操作流程,增加学生对仪器分析以及基础分析方法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收到了极好的学习效果。

4.将科研成果融入到实验教学内容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所讲授内容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药学类科研项目一般都要涉及到药物分析实验,因此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及早了解学科前沿,深化学生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参与科研项目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现代大型分析仪器的操作流程,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仪器使用效率。

5.建设模拟药检所

实验中心通过调研、学习省药检院等药检机构,科学整合教学和科研实验仪器和场所,以药物分析检测为特色,建设模拟药检所,将其打造成实验中心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药检工作,并将基础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天然药物分析等实验内容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药品质量安全监控能力。

6.实验考核方式改革

以形成性评价思维为指导,改革实验考核方式,对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全过程进行考核评价。(1)规范考核标准,制作评价量表,对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2)对学生实验原始数据、自主设计性实验方案、仪器使用熟悉程度、实验结果开展过程性、阶段性考核;(3)进一步注重形成性评价思维在实验考核中的应用,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以形成性评价思维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

总之,通过互动式、开放式实验教学,增加设计性药物分析实验比重,建设模拟药检所等多维度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引,实现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有机融合。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特质,提高药物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嘉伟, 张梦军, 张惠静.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2):292-293.

[2]薄坤,赵国君.药物分析教学改革初探[J]. 现代医药卫生, 2014(10):1583-1585.

[3]黄艳,毛彩霓,姜月霞,等.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 科技资讯, 2012(3):198-198.

[4]谢彩侠, 吴明侠. “设计性”实验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08(12):248-248.

作者简介:

篇5

[关键词] 工业工程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课程设计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程,其中系统布置设计(SLP)是该课程教的主要方法。这是一种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的规划设计方法,采用一套表达力极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通过一套条理清晰的设计程序进行工厂布置设计的方法。这种方法为设施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广泛采用,实践效果良好。它不仅是一种严密的设计理论,而是一套实践性非常强的设计模式和规范的设计程序。学习和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直接参与设计工作。针对于此,本文研究的就是如何合理安排课程设计的内容,使学生综合运用系统布置设计方法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课程设计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这一点并没有受到到广泛的重视。当前的课程的开展,多数是运用传统方法,进行手工设计,而很多企业在进行工厂布置设计时使用的是新的设计软件。教学中存在三大问题:1.理论与实践脱节;2.学科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不明确;3.课程设计方法陈旧,缺乏实际应用性。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加强课程设计内容的实践性,突出工程素质教育

实践性教学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第一、建立lE实验室,模拟现代制造过程;第二、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在实践中学习。因此课程设计数据可以从一个现实的企业中选取,让学生进行分析设计,进而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到企业收集数据,解决问题。

2.明确学生的前期知识构架

工厂布置设计是一项多因素、多目标的系统优化课题。要求学生在此前完成以下学习:(1)修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等专业课;(2)完成生产实习,对工厂布置设计有感性认识;(3)熟悉Office、AUTOCAD等软件的操作。

3.在课程设计中结合运用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软件

因为现有的很大工厂布置设计软件就是建立在传统的设计思路之上的,通过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软件的运用,可以实践设计过程,可以减少设计过程的计算工作量,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的准确性,能使课程设计有效地和实际接轨。

二、明确课程设计目的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工厂布置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其目的是:

1.能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入手对工厂生产系统进行调研分析的方法。

2.通过对某工厂布置设计的实际操作,熟悉系统布置设计方法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

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学会如何编写有关技术文件。

4.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规划课程设计内容

根据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课程设计应该包括以下两个阶段:一是问题分析阶段;二是给定工厂布置设计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1.问题分析

在此阶段需要学生根据设计题目完成以下工作:(1)分析产品构成,明确主要产品零部件明细;(2)绘制主要产品的加工工艺过程图,明确各工序间的物料搬运量;(3)绘制各车间、仓库之间的物料流程图;(4)作业单位调查,针对各种不同的部门编制相应内容的调查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占地面积;(5)绘制工厂现有平面布置图;(6)对现有平面布置进行分析,找出不合理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本阶段需要学生完成的设计成果有:1.产品零部件明细表、2.详细工艺过程图、3.物料流程图、4.工厂平面布置图。

2.工厂布置设计

针对给定的工厂实例,结合问题分析阶段的成果完成下列工作:1.通过产品―产最分析,确定生产类型;2.进行生产工艺过程分析,绘制工艺过程图;3.进行物流分析,得到物流相关表;4.进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得到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5.将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与非物流相互关系表加权合并,求出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6.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7.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8.参考现场调研的情况,列出影响布置的修正因素与实际限制条件;9.产生三套布置方案;10.布置方案的自我评价,从物流效率、工艺流程要求及生产变化的适应性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评价比较,得出最佳方案。

四、明确课程设计成果形式

在完成上述两个阶段的设计任务的同时,需要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绘制设计图样,记录相关的分析设计过程;这就构成了课程设计的两大成果:课程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样。

课程设计说明书是整个设计工作的总结,也应该包括问题分析以及工厂布罩设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要求:1.问题分析应包括必要的图表与文字说明;2.工厂布置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各阶段工作数据表格、各布置方案简图及文字说明。

图样是工厂布置设计的阶段成果与最终成果包括:1.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2.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3.布置方案图。

参考文献:

[1]齐二石 周刚编:物流工程,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篇6

我国环境现状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生产带来的废气也越来越多。其中排放的废气大多是有害气体。尽管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无法抑制工业化带来的大气污染现象,并且这种污染情况在逐步加剧。

空气中含有过多的有害物质,人类在呼吸之后,最直接影响的是口腔和肺部。再者有害物质不能够自己分解,呼吸之后进入血液中,随着血液流动,进入全身,导致人类产生病变。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以及雾霾的产生,都影响我们的生活。同样,大气污染中,导致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造成全球变暖,影响全球生态环境的稳定。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水和我们人类息息相关。人体大本分是由水构成的。同样,不止是人类,动物也需要水来维持生命。当水环境受到污染,水质同样会随着受到污染。

工S的排除的工业废水,想要直接排到地下,国家对于污水的去污程度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为了经济利益,大部分工厂排污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地表,污水渗入到地下,直接和我们的饮用水联系。工业废水带来的磷,氮和汞等有害物质不能够被分解。人们迫不得已,饮用含有有害化学物的的水,由于毒素不能够分解,就会在人体内长期积累,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生活在海洋的动物,海水里如果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海洋动物的体内也会含有大量毒素,并且毒素不仅不会分解减少,还会随着生物链一直传递。毒素积累过多,会改变动物的体内的基因构成,进而导致动物发生病变。物种的改变会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环境不稳定。

群众环保意识的薄弱。经济的发展需要能源的供应。耗费能源从根本上就会带来环境污染。人们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破坏环境造成的损失。比如一些纸张的生产,我们每天会浪费很多纸,这些纸的生产都会用到树木。同样牺牲树木来换取方面的还有一次性筷子纸类的。

从根本上分析,人们不愿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治理环境。在偏远的村镇建立工厂,污水可以直接排放,工厂为村民带来就业方便,同样村镇排放污水可以省掉污水处理费用。这样双方都有利益。但双方都忽略了这种做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只重视眼前利益,忽略长远利益。群众环保意识薄弱,也是影响环境恶化的因素之一。

环境污染与化学计量分析

化学计量的意义及发展。化学计量使化学知识领域的一种计算,包括反应物以及产物的计算。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计算化学物质和鉴定化学方法。

随着技术的发展,到现代社会,化学计量不仅仅是简单的量筒等传统的化学容器,还包括各种新的测量仪器和设备。例如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的革新,化学计量的方法和设备必然随着更新,人们对于化学剂量这方面的研究也将会不断加深,更好的为改善环境污染现象做出研究贡献。

化学剂量的应用。传统的化学计量应用可以应用在食品安全这一方面。通过分析食品本身含有的元素,确定可能引起食品发生质变所需要的元素。用化学计量来分析这些元素,来达到食品安全检测的目的。粗此之外,根据化学计量的发展,化学计量可以应用在环境治理中。通过分析气体中的有害物质,针对有害物质进行一系列空气净化,改变空气中含有的气体元素。

化学计量可以应用在水污染的治理中。但同样,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都只能鉴别出污染源含有的元素,检测不出污染的具体的量。甚至对于水质较为复杂的水源,并不能够准确的鉴定出,引起水污染的元素都有哪些。

对于化学剂量应用的支持。在化学剂量应用方面,好多技术不是特别完善。因此为了更好运用化学计量治理环境,有关于化学计量的认识,科学家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对于遇到的困难也有一定的解决方法。科学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篇7

摘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要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必须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传统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学、生物学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职前学习与终身学习及就业的关系。

1 我校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基本情况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1999年招收第一届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科专业,实施的教学计划是《贵州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试行),并于2000年、2003年两次修订。2005年学校升格为铜仁学院,于2007年申报了师范教育方向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在原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

2 教学计划改革应反映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2.1 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

1999年招收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时,中学的生物学教师十分紧缺,同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也需要大量生物学教师。在此形势下,把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21世纪,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初中生物教师。

与此培养目标相对应,所实施教学计划的课程结构主要以初中生物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着眼点,该教学计划的课程由公共课、学科课程、教育课程、特设课程和实践构成。各部分学时占总学时的26.03%、45.24%、14.24%、14.49%。主要专业课程有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初中生物教师的角色,2000年对该教学计划进行了首次修订,把学科课程中的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删除,而增加与中学生物联系更为紧密的动物学、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2003年又再次修订,主要基于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初中生物教师已日趋饱和,同时随着高校扩招,学生就业日益困难。这次修订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的思路,着重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在课程结构上新开设了选修课。

2.2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

在确定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时,考虑培养的学生既要充实中学生物教师,又能对本地区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对高效生态农业和蓄牧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有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为此,把培养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实验技能,具备在中学进行生物学教学、研究的教师以及农、林、牧、渔、卫生、环保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作为目标。

该教学计划的课程结构包括普通教育类课程、师范教育类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与专科教学计划相比,该计划的特点是:每类课程都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占总学时的17.04%;专业课程的门数增多,范围更广;实验学时增多;开设与生产结合的选修课程。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计划中,不仅加强基础、突出师范教育,也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3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体现的重要关系

教学计划的修订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根本原则,就生物科学专业而言,修订的教学计划要突出体现传统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学、生物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职前学习与终身学习及就业的重要关系。

3.1 体现传统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学的关系

生物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形成了众多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同时生物学的发展又十分迅速。面向21世纪的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生物科学知识应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在众多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如何选择课程体现这一要求,是在修订教学计划中必须解决的。

3.2 体现生物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关系

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实践。生物科学专业以培养中学生物教师为重要目标,因而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不仅要有宽广扎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更要掌握教育理论,懂得运用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学的方法、手段,了解学生的心理,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管理工作。因此教学计划中突出了师范性,除开设师范教育必修课程外,还开设选修课程如中学生心理咨询、学校管理学等。师范教育课程306学时,占总学时的10.97%。

3.3 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生物科学从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生物科学专业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实践。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掌握,也是对理论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学风的生动课堂。新的教学计划中,实践课程包括:实验教学420学时,占专业必修课学时的35.35%,专业实习4周,教育实习6周,毕业论文6周,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2周。

3.4 体现职前学习与终身学习及就业的关系

21世纪,知识老化周期日益缩短,传统的 “一次性教育”的概念已经过时,“一张文凭,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人在大学毕业时实际上只学到他今后几十年所需知识的10%,其余的90%的知识还需要边工作边学习。21世纪,终身学习将不仅代表一个人的优良品德,同时也成为生存发展所必须的手段。因此,教学计划中设置的课程不仅是职前学习所必须的,更要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高等学校应以修订教学计划为切入点,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着重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加强宣传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和到基层就业。新制定的教学计划中,既注重基础又拓宽专业,既强化实践又兼顾理论,以使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在教师岗位的竞争中拥有优势,也能参行业与生物相关的其他行业岗位的竞争。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必定会有更多的认识,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会越来越完善,为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质量上一个台阶”的目标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婉身,马恒东.面向21世纪农林院校生物学系列课程结构设计与实践[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增刊):64-67.

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化学实验;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22-02

一、前言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践教学非常重要。但目前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化学教学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实践教学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因此,如何以实践教学革新带动化学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已迫在眉睫。

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它以理论知识为指导,通过实验加以巩固和掌握,它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学好化学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和保障。

二、现状分析

1.生源分析。目前很多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面临化学课的教学时数大量缩减,而教学内容基本不变的现状。加上近年来高考改革后,部分学生由于不参加第一、第二批大学录取考试,不需要参加化学考试,因此这些学生的化学基础比往年学生要差很多。

2.课程分析。目前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的化学教学通常采用的还是传统模式,虽然有些学校对化学课程进行了部分整合(目前国内有些大学是把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整合在一起,称为基础化学,也有些是把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整合在一起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它又是由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三部分组成,课程之间相对独立教学,缺乏相互衔接。每一部分都按各自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进行教学。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看,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无论是在理论知识,还是实验操作,都有很多内容是相互重叠的。

这种教学模式形成时间已经很久,各部分教学内容也很成熟,适合教学时数相对宽松的本科教育,但对于教学时数比较紧张的专科教育却很不合适。

目前,国内有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在部分专业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探索适合目前职业教育的新方法。

3.学情分析。2011年通过分析药学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发现,有60%以上同学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熟悉,20%的同学实验操作能力很差,无法进入后面专业课的学习。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缺乏科学性,一些基本实验操作缺少练习。

三、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目前,基础化学实验内容还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较少涉及当前科研领域和使用现代实验技术手段,无法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因此,通过分析高职高专院校目前的化学课程教学现状,结合当前高校某些课程整合的经验,我们建议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实验内容整合起来,形成一门新的课程《基础化学实验》,可在不增加实验教学时数的情况下,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同时又避免同一内容出现重复教学的尴尬局面。最重要的是,实施实践教学整合后,能使化学实验教学成为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基础化学实验》具体内容分为三模块:

第一模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主要包括溶液的配制、熔点测定、沸点测定、萃取、重结晶、折光率测定、水蒸气蒸馏。可设置常用玻璃仪器使用、洗涤及干燥,固体样品熔融、液体样品浓缩与蒸发,溶液的配制,硫酸铜的提纯,熔点沸点的的测定等实验。通过该部分实验,使学生能充分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各种基本操作,为今后专业学习打好基础。第二模块——单元反应及操作。主要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各种化学性质实验。可设置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电离平衡和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醇酚醚醛酮羧酸的性质通过实验,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第三模块——化学分析,主要是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天平的基本操作、滴定分析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酸碱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等。可设置酸碱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睡得总硬度的测定,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第四模块——仪器分析,主要包括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色谱分析实验。要求学生掌握酸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掌握经典液相色谱(薄层色谱、柱色谱、纸色谱)的分离。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精密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可设置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微量铁含量的测定,柱色谱,薄层色谱,纸色谱等。第五模块——综合探究性实验。根据各学校实际的实验条件,开设一些综合性、开拓性、创新性实验。可设置阿司匹林的制备及含量测定,茶叶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等实验,主要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意义

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既要注重纵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又要注重横向知识的相互渗透,使基础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与各专业课程负责人的探索,一些与专业课程有关的基础化学实验也可以纳入到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使专业课与基础课更好地衔接。在课时数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可使开设的实验内容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需要。既节省了实验课时,又节约了教学资源。新的化学实验课教学体系的试行可以消除三门化学课程之间的独立,确立化学实验课的应有地位和作用,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细化考核标准,优化教学体系,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就目前高职院校而言兼备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可使化学实践教学从原来分散独立的状况演变为教学体系完整,内容紧凑连贯,符合高职高专实际教学需求的实践教学课程,是高职高专医学药学专业化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也是对传统化学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突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杨菊红.高职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科教文汇,2011,(6):167-168..

[2]孙东林,陈美菊.化工分析与实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吴英华,吴玮琳,候小娟,向开祥.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7,(04).

[4]袁泽利,胡庆红,江波,吴庆,张铭钦.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12,(26).

[5]朱玲,贾欣,阿有梅,张振中.“多元化”教学模式在临床药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2,(22).

篇9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and purpose of vocational colleges,the statu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cours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analyzed.Vocational biological food specialty chemistry training exploration reform i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and other aspects which have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关键词:分析化学;课程改革;职业技能

Key words: analytical chemistry;curriculum reform;vocational skills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231-02

0引言

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和专业培养目标决定其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动手能力以及自我探索和创新提高的能力。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传统职业教育的深刻反省“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成为人们的共识,课程改革的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职业资格为主线,融知识、技能与素质于一体[1]。分析化学作为生物、食品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培养新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课程组在深入调查兄弟院校分析化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院相关专业的具体情况,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思路,并在教学中逐步完善和提高。

1分析化学课程现状分析

1.1 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陈旧与当前的科技发展要求相比,目前分析化学课程内容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有机分析的内容很少,分析化学实际上成了无机分析;样品预处理和数据处理的内容偏少,学生只能依葫芦画瓢。

1.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目前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以课堂讲述、灌输式为主,往往过多注重科学知识的教育,而对科学能力和科学品质的教育重视不够,不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1.3 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现有实验部分内容简单、综合训练内容偏少,只停留在验证性的实验室阶段,对实际样品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因而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2分析化学课程改革探索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职业教育课程定位于特定的职业或职业群,瞄准能力开展教学,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同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系统的应用知识”而不是专业理论知识,这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所在,这也是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培养目标上的本质区别[2]。

2.1 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确定能力目标通过到相关企业调研和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2.1.1 知识教学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②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原理的应用能力;③使学生具有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能力及对基本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能力;④使学生具有物性检测基本能力和典型物质的制备、分析能力。

2.1.2 能力培养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在进行教学的同时,注重基础理论的发展过程及联系,培养学生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②将一些较典型的属于知识传授性质的内容以及较简单重复的内容通过课外教学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③通过教学过程渗透和技能专题培训,使学生具有化学分析工国家标准规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2.2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大纲及计划分析检验岗位及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基本理论为基础、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2.2.1 改革课程内容:精选理论内容,夯实理论基础,遵循“①突出职业导向;②体现专业特色;③强化技能训练;④突出学生主体”的原则,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职业资格要求的有关内容纳入教学内容中,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把国家行业标准和分析化学传统知识有机结合,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训课内容的针对性,实训内容完全来自生产一线分析检验内容,我院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达90.2%以上,学生一毕业就能在分析检验岗位上工作,实现课程与岗位零对接。

2.2.2 突出实践教学:《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制定出本课程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实践性教学内容,将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形成系列实践环节。内容安排上主要涉及三个方面:①基础性实验;②综合性实验;③创新性实验。各层次实验均由指导、综合、设计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同要求的实验组成;以课程、课外,必做、选做,开放、培训和竞赛等多种形式开设;以操作、答辩、撰写小论文、完成小项目等多种方式考核;每年保持25%左右的实验更新率。我们还结合大学生科技活动和课程进展,由实验室拟定相关的实验项目,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配制试剂,自己完成实验,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2.3 理论与实验有机融合: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分析化学的理论、原理和定律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充分挖掘和发挥分析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动手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功能,是当今化学教育研究的课题,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上下苦功夫。比如,误差和数据处理是化学实验基础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处理数据、选用试剂和仪器及记录提供了理论基础。这部分可放在学生天平操作练习中讲解,让学生在托盘天平称量并记录出称量瓶的质量,再让他们用分析天平称量并记录数据,两个数据一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仪器的准确度及测量误差的大小,再让他们用托盘天平称量2.1g的NaCl倒入称量瓶中,问总质量是多少?学生一定会把分析天平称出的称量瓶质量数据与2.1相加的结果答出来,这时再让学生用分析天平再称量,结果自然不是刚回答的数据,你再讲数据相加减时,数据修约以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为标准保留到小数点后第几位等等,这样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2.3 根据教学内容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操作练习、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综合性研究式实验四个阶段安排实验,以基础训练――综合性实验――研究式实验三个层次推进实验进程,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课程组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基本技能练习为重心,不断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摸索出了一系列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多种灵活高效的教学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①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确立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因材施学”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化素质教育。在保持教学大纲、基本要求、教材和教学进度相同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特点和学生现状采用不同层次和不同授课方式进行教学。②情境式教学:这种方法应用于外界条件与化学反应方面的讲授。由于一种化学反应往往受多种结构因素及外在条件的影响,如果由教师来一一罗列,就显得非常繁琐。而采用情境式教学,教师将教学的重点置于一个实际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于情境中的各种情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者从多个侧面来审视情境中的每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一些概念和理论,从而使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体验和思考问题。情境式教学与问题式教学的区别在于后者主要由教师设问,而前者是由教师设定情境,由学生自主设问。③逆引式教学: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化学基本概念的讲授。一般的方式是先讲概念或理论,再联系科研或生产实例,介绍其应用。而我们不是机械地、线性地讲哪个公式如何应用,哪条理论的实际意义,而是采用逆向引导的方式,先引出实例,罗列现象,让学生从现象中提炼、发掘和验证化学反应的实质所在,通过这样的逆向引导,往往在教师总结之前,学生已经知道问题的答案了。④启发互动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教,学生学,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的一种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本课程采用老师适当引导,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互动式学习氛围,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地提出,及时解决。形成一种以教材为纲,结合分析化学领域一些热点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⑤体验教学:分析化学课程利用学院相应专业“订单培养模式”的优势,定期组织学生到“订单”企业的分析化验车间参观、见习、实习,为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接受锻炼创造了机会,也为企业和毕业生双向选择提供了“零距离”机会。⑥积极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充分利用教学课件、录像片、动画库、多媒体教学软件、课程设计软件等媒体资源。把过去很难描述的分析化学理论、原理、过程等利用动画和录像的形式清晰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图文声并茂,教学过程直观明了,使教学内容实感性增强,留给学生以深刻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精简授课学时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

2.4 根据培养目标改革考试方式、注重过程考核改革紧扣工学结合的思路。理论教学考核采用100分制,其中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分析化学技能十分重要,将实验技能考试与职业技能考试接轨,对学生技能培养起到导向作用,效果显著。实验教学考核采用100分制,其中,期末测试占50%,平时成绩占50%;使学生不但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且注意学习的过程,避免了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而在考前临时突击或者平时学习很用功而期末由于特殊原因使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弊端。期末测试多采用学生抽题考试方式进行。学生抽到题目后完整的作出实验,老师现场打分。平时实验不仅有老师打分,还加入学生的互相打分。让学生知道,对,为什么对,错,为什么错。

3结束语

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探索来看,分析化学教学的设计和安排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映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扎实的基本操作技能;化学检验工、食品检验工通过率都在96%以上。企业非常欢迎学生去实习,在实习中有很多学生被企业所招用,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以出色的业绩被同行认可。

参考文献:

[1]张海潮.浅谈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课程开发中的动态平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1.

[2]陈珊珊.浅谈分析化学的一体化教学[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4).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徐肖邢,徐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群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2).

[5]王未肖,张红利,段惠敏,等.我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篇10

【摘要】 【目的】 从蝰蛇(缅甸亚种)毒分离纯化一种凝血活性因子Ⅹ激活物FⅤe-1,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序列测定以及凝血活性?【方法】 应用阳离子交换层析?分子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蛇毒,采用MALDI质谱测定法测定分子质量,等电聚焦电泳测定等电点,Edman降解法测定蛋白N末端氨基酸序列,发色底物法和SDS-PAGE等方法测定FⅤe-1的酶学特征和凝血活性? 【结果】 从蝰蛇(缅甸亚种)毒分离得到的FⅤe-1为单体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3 808,等电点4.6, 0.5 mg FⅤe-1的凝血活性与1.5625 u的凝血酶或与54.93 ng RVVⅩ的凝血活性相当;可激活FⅩ,但对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无作用;酶活性的适宜pH为 6.5 ~ 7.5,适宜温度为25 ~ 60 ℃;为钙依赖性,凝血活性可被EDTA和DTT抑制;FⅤe-1的N端序列为NH2-N-L-Y-Q-F-G-E-M-I-N;具有呈剂量依赖性的促血浆凝固作用?【结论】 从蝰蛇(缅甸亚种)毒纯化出一种FⅤe-1是一个凝血因子Ⅹ的激活物,可激活凝血因子Ⅹ,但对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的作用微弱?

【关键词】 蛇毒;蝰蛇;凝血因子Ⅹ激活物

Abstract: 【 Objective】 To purify and characterize a novel factor Ⅹ activator, FⅤe-1 from Daboia russelli siamensis (Myanmar) venom. 【Methods】 FⅤe-1 was purified by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and gel filtration. The hemostatic activity of FⅤe-1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chromogenic substrates. The fibrinogen-clotting activity of FⅤe-1 was also determined. Thermal stability, pH stability, enzyme activity, and inhibition of FⅤe-1 were determined by its remaining procoagulant activity. N-treminal sequence was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automated Edman degradation.【Results】 FⅤe-1 was achieved by chromatography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13,808 and an isoelectric point of 4.6. The hemostatic activity of 0.5 mg FⅤe-1 was equal to that of 1.5625 u thrombin or that of 54.93 ng RVVⅩ. FⅤe-1 primarily activated FⅩ, but did not affect on prothrombin and fibrinogen. The suitable pH and temperature range of FⅤe-1 was 6.5-7.5 and 25-60 ℃, respectively. The activity of FⅤe-1 was enhanced by Ca2+ and inhibited by EDTA and DTT. The N-terminal sequence of FⅤe-1 was NH2-N-L-Y-Q-F-G-E-M-I-N. 【Conclusion】 FⅤe-1 is a factor X-activating enzyme, which could activate FⅩ to FⅩa, but have minimal effect on prothrombin and fibrinogen.

Key words: factor Ⅹ activator; snake venom; Daboia russelli siamensis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术后肺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1]?其发生的原因与CPB诱导的大量炎症介质释放,CPB期间机械通气停止后肺塌陷后再复张等因素有关?相关研究证实以氟碳化合物(perflurocarbon: PFC) 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 PLV)可显著减轻CPB以及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的炎性变化,并显著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 显示出良好的实验效果?但多数的研究在CPB结束后以及肺损伤发生后才介入PLV模式[2]?本研究将PFC乳剂OxygentTM在CPB期间经气道灌入肺内,使CPB期间未通气的肺内保持液-液界面开放,观察其对CPB后肺损伤的预防性保护效果并探讨不同剂量OxygentTM的肺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和麻醉方法

健康幼猪18只,平均体质量(5.1±0.2)kg?动物肌注氯胺酮10 mg/kg后开放耳背静脉,静注静注芬太尼(10 μg/kg),安定(0.5 mg/kg)和派库溴铵(0.1 mg/kg)后,仰卧位插入5F气管插管,行机械辅助通气,初始呼吸参数设置:FiO2 1.0 L/min,呼吸频率30次/min,潮气量10 mL/kg,呼气末正压设定为4 cmH2O,吸气时间0.65 s?经股动脉放置动脉测压管,连接DATEX呼吸气体监测仪监测呼气末CO2?潮气量?气道压和肺顺应性?麻醉维持: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100 μg?kg-1?h-1),间断给予哌库溴铵(0.1 mg/kg)和安定(0.5 mg/kg)?

1.2 体外循环(CPB)建立

动物取仰卧位,正中开胸,并打开双侧胸腔,肝素化后(400 IU/kg),经升主动脉插入8F主动脉插管,右房插入20F静脉插管,建立传统的非搏动性CPB?循环稳定后在10 min内降温至鼻温26 ℃,建立左房引流,阻断升主动脉并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冷心肌停跳液(灌注量为20 mL/kg),30 min再灌注一次(灌注量为10 mL/kg)?灌注停跳液后调整CPB流量80 mL?kg-1?min-1?CPB期间停止机械通气?心脏停跳60 min后开放升主动脉,并给予0.05 μg?kg-1?min-1肾上腺素维持?开始复温,并逐渐恢复流量,复温至鼻温达到37 ℃循环稳定后撤除CPB?在撤除CPB前恢复原来的机械通气参数?

1.3 液体通气实施方案

18只乳猪分为3组:Ⅰ组为对照组,CPB期间停止机械通气,持续肺内给予新鲜气体,气体流量为1 L/min,氧浓度为100%,期间维持呼气末正压(PEEP) 4 cmH2O ;Ⅱ组: CPB期间停止机械通气,在CPB期间经气管插管灌入5 mL/kg OxygentTM,予以10 mL/kg潮气量机械通气5 min后停止机械通气,并持续肺内给予新鲜气体,气体流量为1 L/min, 氧浓度为100%,期间维持呼气末正压(PEEP) 4 cmH2O; Ⅲ组:在CPB开始后即刻经气管插管灌入15 mL/kg OxygentTM, 并予以10 mL/kg潮气量机械通气5 min后停止机械通气,并持续肺内给予新鲜气体,气体流量为1 L/min, 氧浓度为100%,期间维持呼气末正压(PEEP) 4 cmH2O?在撤除CPB前用纤维支气管镜尽量吸出肺内的OxygentTM?

1.4 指标采集

在以下各个时间点: CPB前(t0),CPB结束后5 min(t1)?30 min(t2)?60 min(t3)?90 min(t4)以及120 min(t5)抽取0.2 mL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各时间点的气道峰值压(PIP)及肺静态顺应性(Compliance),并运用以下公式计算氧合指数[3](oxygenation index, OI=■/FiO2)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4-5](alveolo-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 ■-×1.25)?

1.5 组织标本处理

CPB结束120 min后切除右下肺叶进行病理检查?光镜:肺组织放入40 g/L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后,经石蜡包埋,切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电镜:新鲜组织立即于25 mL/L戊二醛溶液预固定保存,经漂洗?脱水包埋后切片染色,于H-600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肺泡II型细胞的改变?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以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组内各参数以t-检验与基础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检验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检验水平α=0.05?

2 结 果

2.1 各组血气参数改变比较

各组在体外循环后各时间点■和OI较基础值均显著降低,■显著升高?■ 较基础值显著性升高(P < 0.05)?组间比较,Ⅱ组■和OI较其余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较其余两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1?

2.2 各组呼吸力学参数比较

各组体外循环后机械通气气道峰压(PIP)与基础值相比,各个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Ⅱ组的气道峰压明显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肺顺应性(Compliance)与基础值相比,各个时间点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Ⅱ组的肺顺应性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2?

2.3 肺组织光镜结果

Ⅰ组肺间质及肺泡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气管壁及毛细血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隔内亦有炎性细胞浸润(图1A?B)?Ⅱ组肺间质及肺泡毛细血管扩张不明显,有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图1C?D)?Ⅲ组:肺泡腔内见均匀红染的渗出物附着于肺泡壁内,肺毛细血管充血扩张.肺泡腔内有散在红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图1E?F)?

2.4 肺组织电镜结果

Ⅰ组有一定数量的板层小体,板层小体有多呈排空状,部分内含少数活性物质;肺泡毛细血管基底膜边缘清晰?完整;有小量的线粒体;有少量圆形胞突;细胞核呈卵圆形,异染色质较多,呈块状(图2A)?Ⅱ组板层小体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未排空,内含较多活性物质;肺泡毛细血管基底膜边缘清晰?完整;线粒体比对照组明显增多,呈肿胀状态;有少量细长胞突;细胞核呈卵圆形,异染色质较对照组少;糙面内质网增多?扩张(图2B)?Ⅲ组板层小体数量与对照组接近,但体积较小,未排空,内含较多活性物质;肺泡毛细血管基底膜模糊?欠完整;线粒体对对照组多,形态正常(图2C)?

3 讨 论

近年来虽然CPB技术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进,并发症逐渐下降,但是CPB术后急性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仍然高达15%~30%[1]?由于婴幼儿和新生儿肺泡数量相对较少?肺组织相对脆弱?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对匮乏等等,这使得其肺脏和呼吸功能更易受到损伤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3.1 CPB相关性肺损伤

CPB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环节:①CPB期间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6](ish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CPB过程中,肺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肺循环恢复后,富含高张力氧的血液进入肺脏,肺部大量积聚的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cocyte, PMN)可因I-R机制而被激活引发肺损伤;②CPB所致全身性炎症反应:CPB期间,由于手术刺激?血液与CPB应用的非生理性管道接触以及低温等激活补体?PMN等产生多种炎症介质以及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等[7],这些因子作为重要的信号因子,可促使许多类型的细胞表达?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趋化因子与黏附分子等如(IL-6,IL-8等),募集PMN进入肺泡腔,造成肺血管内皮的损伤和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损伤的发生;③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时肺泡细胞在过度扩张?反复开放与关闭时产生的剪切力的作用下分泌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等,导致肺损伤?另外在CPB期间,通常将停止机械通气,造成肺的塌陷,在撤除CPB恢复通气后肺才获得复张?研究表明,肺塌陷后再复张可以导致上述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上调,并增加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8]?本研究在CPB停止机械通气期间,在肺内灌入不同剂量的氟碳化合物,探讨这种液体通气的模式对于预防和减轻CPB后肺损伤,改善肺气体交换能力的作用?

3.2 氟碳化合物的肺保护效应

液体通气是近年来用于肺保护的新方式,是用PFC替代气体介质来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Fuhrman等[5]提出了PLV将相当于功能残气量(30 mL?kg-1)的PFC灌入肺部后,使用常规的呼吸机维持潮气量,即可以取得充分的气体交换,关于PLV 中PFC的首次用量?注入方式及注入速度人们说法不一[3,5,10]?但有研究表明,小潮气量(7 ~ 13 mL?kg-1)PLV通气模式可能较大潮气量(20 ~ 30 mL?kg-1)对肺的保护效果更佳[11-13]?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在CPB期间应用小剂量组在撤除CPB后肺的氧合功能较对照组和大剂量组明显改善?

我们认为在CPB期间应用小剂量氟碳化合物用于CPB肺保护的机理有:①PFC 的高比重特性以及表面活性物质作用, 可以使得CPB期间由于停止机械通气而使得用于处于仰卧位而易不张的下垂部位肺泡其气-液界面被液-液界面所替代,形成液态的PEEP,表面张力降低,避免了CPB后肺不张的发生,可使病变萎陷的肺泡重新开放,这种结构既有利于气体交换,也减少了肺毛细血管的渗出[14]?应用大剂量PFC时,由于受PFC的重力作用,PFC在肺内主要分布于肺损伤较重的下垂部位,使得下垂部位的肺泡组织过度牵拉,造成肺泡间隔破裂,产生局部的肺损伤?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小剂量的PFC较大剂量组可以显著的改善肺的顺应性,同时肺部的病理检测结果也显示肺泡结构的完整性要好于大剂量组?②肺泡灌洗和抗炎作用:PFC是非常理想的肺灌洗液,可以稀释肺泡渗出物并清除肺内的各种炎症介质?同时多项研究表明PFC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15],这一点与其抑制PMN在肺内的募集?减少炎症介质和氧自由基的释放有关?Yoshida的研究[16]表明液体通气可抑制中性粒细胞肺内聚集,并使肺泡灌洗液髓过氧化物酶浓度显著下降,减轻肺内炎症反应?③促进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由于PFC不会被蛋白质灭活,液体建立的呼气末正压可稳定肺泡结构,加上清洗肺泡内蛋白质的作用,有利于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和恢复?板层小体是一种由Ⅱ型肺泡细胞分泌的含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同心层状结构, 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储存形式?电镜结果显示,小剂量组的板层小体较大剂量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多?

3.3 本研究局限性

与一些研究相似[2-4,12],本研究所用的动物模型为健康乳猪的体外循环模型,该模型用于模拟肺功能正常的婴幼儿在体外循环前后肺的氧合功能以及顺应性的变化,但对于术前已经有肺动脉高压或者原有肺损伤的临床条件下进行体外循环,采用这种PLV模式是否同样有肺保护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同时本研究仅观察了肺氧合功能和组织学的改变,研究结果表明CPB期间应用小剂量PLV可以改善健康乳猪CPB后的肺氧合功能,增加肺的顺应性,同时也观察到较对照组和大剂量组肺部病理改变轻微, 证实了小剂量组在CPB期间应用PFC对健康乳猪肺的保护作用,但未对肺内和全身炎症介质释放做一研究,将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以阐述相关的机制?

【参考文献】

Ng CS, Wang S, Yim AP, et al. Pulmonary dysfunc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J]. Chest, 2002, 121(4):1269-1277.

Jiang L, Wang Q, Liu Y,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ventilation modes with FC-77 on pulmonary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 piglets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J]. Pediatr Pulmonol, 2007, 42(2): 150-158.

Zhu YB, Wang Q, Liu YL, et al. Effect of 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 on oleic acid-induce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piglets[J]. Chin Med J (Engl), 2010, 123(15): 2088-2093.

Tsagogiorgas C, Alb M, Herrmann P, et al.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and oxygen delivery during total liquid ventilation[J]. Pediatr Pulmonol, 2011, 46(10): 964-975.

Fuhrman BP, Paczan MB, DeFrancisis M. Perfluor-ocarbox associated gas exchange[J]. Crit Care Med, 1991, 19(5): 712-723.

Francischetti I, Moreno JB, Scholz M, et al. Leukocytes and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 Rev Bras Cir Cardiovasc, 2010, 25(4): 575-584.

Stocker CF, Shekerdemian LS, Horton SB, et al. The influence of bypass temperature on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organ injury after pediatric open surgery: a randomized trial[J]. J Thorac Cardiovas Surg, 2011, 142(1): 174-180.

Funakoshi T, Ishibe Y, Okazaki1 N, et al. Effect of re-expansion after short-period lung collapse on pulmonary capillary permeability and pro-inammatory cytokine gene expression in isolated rabbit lungs[J]. Br J Anaesth, 2004, 92(4): 558-563.

Guo ZL, Liang YJ, Lu GP, et al. Tracheal gas insufflation with 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 to treat LPS-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in juvenile piglets[J]. Pediatr Pulmonol, 2010, 45(7): 700-707.

Nakamura T, Tamura M. 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 with low dose of perflubron and a low stretch ventilation strategy improves oxygenation in a rabbit model of surfactant depletion[J]. Biol Neonate, 2002, 82(1): 66-69.

Ricard JD,Iserin F,Dreyfuss D, et al. Perflubron dosing affects 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in rats with previous lung injury[J]. Crit Care Med, 2007, 35(2): 561-567.

Davies MW, Dunster KR, Wilson K, et al. Effect of the dose volume of perfluorocarbon when starting 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J]. 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10, 46(12): 714-722.

Davies MW, Dunster KR, Wilson K, et al. Perfluor-ocarbon dosing when starting 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 haemodynamics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in preterm lambs[J]. Neonatology, 2010, 97(2): 144-153.

Schober P, Seidel D, Kalb R, et al. 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 in acute salt water-induced lung injury[J]. Eur J Anaesthesiol, 2005, 22(7): 536-540.

Wolfson MR, Hirschl RB, Jackson JC, et al. Multicenter comparative study of conventional mechanical gas ventilation to tidal liquid ventilation in oleic acid injured sheep[J]. ASAIO J, 2008, 54(3): 25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