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技术已经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满足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加快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随着数据时代的发展,移动3G 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为了确保移动行业的发展,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融合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趋势,移动互联网已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1 云计算的相关概述
1.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以及交付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对于云计算的定义,众说纷纭,目前较为人们接受的定义就是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这些资源可以快速的被提供。
1.2 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1.2.1规模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在计算机网络中已经随处可见了,利用云计算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在计算机搜索网页上只要用户输入关键词,就会出现大量的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相关内容。
1.2.2虚拟化
云计算有效的计算网络的资源连接起来,有云端服务器进行自动管理。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登陆云端,通过虚拟的平台使用资源,用户只需将自己需要的东西提高给云端,云端服务器就会根据用户需求提供资源服务。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对计算机硬件要求不高,大大的降低了使用的成本。
2 云计算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优势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年来,随着3G、4G移动通信的发展,利用互联网与通讯技术相结合已成为时展的重要标志。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人们对移动性以及信息的需求日益剧增,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利用云计算方式既是时展的需要,同样也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重要体现。
2.1 实现资源共享
云计算有着非常大的规模,而且容量大,在移动互联网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用户只要在通过自己的设备,不需要依靠其他的终端来进行访问,就可以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并将这些东西下载下来存放到云端,实现随时随地的资源共享。
2.2 实现数据的安全管理
云计算自身有着很高的可靠性,可以为用户提供安全的数据存放环境。移动互联网运用云计算模式,用户在下载文件、存放文件都不用自己去维护自己的应用程序,秩序将文件存在云端,云端服务器要自动的为用户进行文件管理,并且保障文件的安全。
2.3 节省费用
云计算模式中空间存储大,移动互联网用户不需要再购买本地存储设备了,云端为用户提供无容量限制的存储服务,为用户节省了许多费用,降低了终端设备总体的成本。
3 云计算对移动互联网的助推作用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机的发展,移动通信事业突飞猛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智能终端机的入伍范围,以互联网相结合已经成为时展的趋势了。在科技不断创新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已成为为当今IT互联网领域中两大主流。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促进了智能终端机的发展,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存在了一些不足,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上相对不足,而云计算却恰恰弥补了这一点,云计算拥有强大的资源池,高计算能力,无容量限制的存储空间。云计算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一个浏览器直接进行多个应用程序的访问,使得互联网有着很好的移动性能。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而言,云计算的好处不言而喻譬如只要连入互联网,便无需依赖特定的终端,自由访问和处理数据,不用再顾忌时间和地点。而且,移动云还让他们告别了自己维护的麻烦。用户的所有数据存储和程序运行都在云端运行,再也不用对软件维护等问题困扰了了。此外,用户无需购买大量的硬件设施用以海量存储。云端将提供无限的存储空间,哪些繁重复杂的工作均通过网络处理,大大降低了IT成本。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与云计算可以产生很好的扩展性和规模效应,将业务的成本大大的降低,从而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已成为当今IT互联网领域发展两大主流,在移动通信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与互联网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利用云计算模式,不断的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有效的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军,任帅.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契机――浅析移动云计算技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
[2]房秉毅,张云勇,徐雷.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安全浅析[J].移动通信,2011,10(09):101-102.
[3]蒋常炯,刘正.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应用开发的探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04):38-39.
篇2
“人机合一”的关系将更加牢固。我们不仅置身在传统互联网中,而且已经被移动互联网“包围”。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改变这我们的生活方式。2011年,Google与益普索(IPSOS)市场研究机构开展了有关智能手机的市场调研。
一、中国是全球五大智能手机市场
中国的受访者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拥有两部或两部以上的手机,这个比例(30%)在亚太地区是最高的。
中国城市地区拥有智能手机超过一年以上的人数比例(64%)在亚太地区是最高的,超过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
正是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让2011年显得尤为不同,我们认为移动革命真正到来了。移动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科技产品之一,“人机合一”的关系将更加牢固。根据益普索的调研,中国城市的智能手机用户无论在家里、旅途中、乘坐交通工具,还是在餐厅及商场消费,随时随地都在使用智能手机。
二、手机成为娱乐终端
随着移动应用程序的普及,手机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基本通讯和信息传递的终端,而是成为了一个人们随身携带的娱乐终端。这一变化,催生了巨大的手机游戏娱乐产业,比如,著名的“愤怒的小鸟”就是在手机游戏里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与Google地图一样,也几乎成了很多智能手机用户的标准配置。有数据表明,在2010年整个应用下载里,游戏应用比例高达70-80%。用户巨大的游戏娱乐需求,也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已经有大量的商业资本和人力资源正在为我们的“终端快乐”提供各种服务。
三、手机真正解决商业需求
使用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用户群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同时用户的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都在随之改变。2011年,消费群体走入移动生活。Priceline是美国的一家电子商务网站,用户可以在线采购和定制很多商品。在经营中,这家网站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发现:PC用户和智能手机用户在采购他们服务的时候是有时间区别的,移动终端上的消费者普遍没有耐心,总是希望立刻就可以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82%利用移动终端订房间的用户,是在24小时以内决定并完成的,几乎就是到了目的地就用手机来订酒店,比在电脑上订酒店的用户,花的时间要短的多。移动终端用户的这种“冲动性购买”、“即时性购买”行为,其实是对传统互联网相对慢条斯理的商务模式的一种颠覆。针对这种新的变化,企业需要更关注移动设备上的网站建设,应用程序开发,调整广告资源的投放策略,占领移动营销的先机。
四、移动搜索继续大行其道
移动搜索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消费,最直接的表象就是几乎每个智能手机上都装有电子地图,已经成为人们衣食住行的标准配置。至于其他基于位置服务的搜索更是不胜枚举。同时,对新闻信息以及娱乐信息的即时搜索,甚至是基于微博平台的实时搜索,都可以通过移动搜索来完成。比如,在看一场足球赛时,只要你带了手机,你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搜索比赛以及球员的相关信息,满足信息的即时性需求。同时移动搜索正在彻底改变我们的购物模式。益普索的调查显示,有一半的中国城市智能手机用户会经常注意到移动广告,而且超过一半的用户曾经使用智能手机进行购物,并愿意进行更多的尝试。因此,无论人们是要寻找商家信息、比对产品价格,还是使用手机直接访问网站或使用应用程序,搜索服务与搜索广告将成为改变购物模式的关键。
五、本地化趋势将越演越烈
篇3
1核心网增强技术发展现状
1.1 HTTP头增强与内容植入
HTTP头增强指的是将指定的用户信息插入到HTTP分组头。经增强后,核心网设备能够将手机IP地址、手机号、IMEI等信息传送给业务平台,进而使CMWAP与CMNET用户均能够进行自营业务与合作业务的访问。内容植入则指的是将内容信息植入用户的访问网页,进而实现对目标内容的进一步推广。
1.2 HTTP、TCP加速与Web的优化
现阶段Web网页页面内容更加丰富,经分析发现有的情况下,单个的HTTP连接会占用一条TCP,从而使TCP连接建立或者拆除的开销增加。HTTP的优化是实现HTTP分组的压缩与并发,目的在于减少宽带的消耗,其主要技术为HTTP pipelining、HTTP multipart与分组头压缩等。其中HTTP pipelining技术能够将多个HTTP请求经一个TCP进行连接传送,并且不需要等待服务端的回应,具有高效复用性。而HTTP multipart技术则是利用multipart的并发能力,来达到减少网页HTTP请求串行交互次数的。为实现对传统TCP的优化,是通过TCP优化技术来对网络的拥塞情况进行估计,从而实现对TCP的单边优化,以及传输效率与宽带利用率的提升。Web优化的目的是在不对移动终端用户的体验造成影响的前提下,来减少Web浏览对宽带的消耗,其主要技术为HTTP优化、文本压缩、图片压缩与TCP优化等等。
1.3视频质量优化与加速
在视频质量优化与加速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了视频压缩、步进式播放、当前宽带智能能检测。采用视频压缩技术,一方面需要有效的降低视频文件的大小,另一方面也需要有效地保证视频的质量,在人眼视觉上并无明显的降低。而步进式播放则是要实现在视频停止播放时或者跳转到下一段播放时并无流量的浪费。当前宽带的智能检测的目的在于当网络拥塞时,减少播放的停顿,或者在无线较差的环境下,对用户的视频观看体验实现改善。
1.4 APN融合与智能分流
APN的融合目标在于用户能够通过任意APN进行所有业务的无差别访问。通过APN融合,网络结构开始取向于单APN结构,但是由于用户的类型、终端的类型与访问业务存在的差异,还需要介入不同的PDN与外部业务网元。CMWAP与CMNET属于网络的侧APN,一般情况下能够根据需求进行业务APN的再定义,并将其指向不同的Gi出口。智能分流则是在单APN结构下,经一定的策略将业务流量进行分流,达到不同的Gi出口,并与不同的外部网络相连接。
2 EGGSN的架构
G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是分组核心网与外部数据网通信的网关,其作用在于为数据分组提供在两个网络间的路由与封装。即在为终端提供接入外部数据网络路由的同时,利用用户路由信息为外部数据网提供将数据传输到UE的通道。GGSN作为网络与业务的汇聚点,采用enhanced GGEN(EGGSN)来达到上述的核心网增强技术。EGGSN在传统GGSN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增强功能,以实现网络结构的扁平化、APN的融合与管道的智能化。全新的EGGSN在传统GGSN的基础上增加了“增强功能模块”与“WAP网关模块”。增强功能模块的功能在于实现上述核心网的增强,而WAP网关模块功能在于:完成协议的转换、访问的控制与用户信息的前传。
3 EGGSN实施方案
笔者以EGGSN增强技术中APN融合与智能分流为对象进行探讨。
(1)APN融合。在经GGSN分流中,GGSN需要对分流白名单与自有业务白名单进行维护,即分流制内部WAP网管与进行HTTP头增强;而经EGGSN则主要有三条分流途径:第一,直接分流到内部WAP网关,分流白名单流量,以及地址为10.0.0.172流量。第二,GGSN经自有业务白名单对自有业务进行识别,并将手机号插入转发到自有业务平台。其中自有业务报名单应尽量为IP地址白名单,以避免7层DPI的解析,同时这部分报名单应进行及时的更新,禁止采用域名解析与IP地址的自有业务或者第三方合作业务。第三,将其余流量分流到Internet。
(2)智能分流。智能分流技术主要包括了简单分流、PCC策略分流与业务精细化分流。
简单分流包括基于IMSI的分流,以及基于IP地址和端口的分流。前者是经IMSI分析判断的实际使用的业务APN,而后者是通往特定目的地址与端口的数据的制定Gi出口。PCC策略分流是将分流作为PCC动作,将其纳入PCC架构中,进而通过PCC的策略控制来判断实际的业务APN,其策略粒度包括有用户套餐、用户属性、位置信息、业务类别、时间段等等。业务精细化分流则是经业务类别与URL包名单方式实现的分裂,但是对EGGSN的性能消耗较大,因此在实际中是经DNS解析与3层、4层分流来实现URL白名单分流的。
4结语
现阶段网络结构的扁平化与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网络发展的一种趋势,面对互联网的飞速发展,EGGSN能够集合更多的功能来满足移动通信网络中数据业务负荷增大的需求,进而使硬件与设备构架能够满足移动通信网络的业务需要。
参考文献
[2]侯自强.面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3G Teleco2.0[J].中兴通讯技术,2009,15(4).
[3]思博伦下一代测试方案:面向移动互联[J].中国电信业,2011,(4).
篇4
关键词:移动通信 互联网 结合
中图分类号:TP393;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020-01
由于手机终端的价格和运营商网络能力的不断提升,移动互联网更加深入的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移动互联网已经从最初的浏览数据发展到生活、娱乐、社交的应用网络,进而不断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通信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在政治、均是上也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对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一、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的发展概况
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虽然我国的移动通信行业起步较晚,但是在正确的决策和选择下,已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在网络运营和通信标准制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由于我国的人口较多,世界各地的运营商都希望在我国的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根据世界银行2012年的消息显示,世界移动用户已经增长到60亿人,已超过全球人口的3/4,这个数据表明移动通信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软件的开发商将面临着更多的机会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二、移动通信产业的特点
1.3G发展的规模化
我国2013年前半年对3G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比增长了8.7%。一月份到五月份,每个月移动电话用户突破1000万户,累积达到11.6亿户,其中的3G用户突破3亿户,并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一月份到五月份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47000万G同比增长了约61%,并且继续保持着50%以上的增长速度,3G用户所消费的流量占其中的一半。随着3G技术的不断提高,更多的用户选择使用3G网络进行移动互联网连接。
2.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
3G技术为移动通信的应用提供了硬件基础,以此来节约网络的运营成本,丰富用户的感知体验。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健全,其中手机电视、手机支付、GPRS定位服务等应用,2013年前半年,移动数据和互联网接入业务达到约700亿元,同比增长了57%。移动通信的运营商充分发挥了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和电话网的优势,在城市教育、医疗、金融等公共领域为我们提供了便捷,建立了更为全面的信息系统。
三、移动通信产业所面临的问题
1.移动通信产业所面临的问题
客户对流量的需求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的增长,其中对宽带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在三网合一之后,电视网对宽带的消耗最大,其中视频占据网络的一大部分。这种使用不仅没有有效的实现其价值,而且还导致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低。现在使用的限上网流量和提价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注重如何扩张网络的带宽,在最大程度上体改流量的使用率。
2.频率资源方面的问题
现在各个运营商都在开发新的技术。TDD的双流波束赋形技术不仅能提高系统的吞吐量,而且能够有效的减少干扰。如何解决频谱紧缺、使频谱利用率达到最大是全世界移动通信运营商共同注重的问题。只有不断的开发新的技术,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另外,网络安全问题也是用户一直很重视的方面,美国的全球监视事件又把网络安全提高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是全球互联行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四、移动通信产业所面临的机遇
首先,我国的移动通信行业在很多方面的发展都不健全,以至于在全球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自主研发了LD-LTE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有效的解决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问题。LD-LTE技术推动了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并且使我国的移动通信产业具有技术支撑。其次我国人口居全球首位,我国的移动通信行业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客户数量,今年的一月份到五月份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增加了五千多万,总数达到了12亿户。另外,3G用户增加了七千多万户,达到了三亿多户。2013的一月份到五月份,我国的固定互联网接入时间达到120000亿分钟,同比增长了约20%。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流量与同期相比增长了61%,并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
五、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
移动通信行业以其智能性和移动性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快速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升,移动通信行业将以用户为发展导向并以基础运营商为核心。
1.逐渐开放移动互联网入口
随着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各大运营商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行业良性的发展和进步,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成为了共识。例如,美国的谷歌、苹果、等大型的网络企业都已经积极的贯彻开放策略。而我国的京东、淘宝、360也在积极研究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政策。移动通信产业不再只为运营商服务,其改变的步伐也快来越快了。
2.移动数据流量的增长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国2012全年移动数据流量的增长达到了130%,而移动数据流量的增长速度还在不断提高。现在使用流量最多的中断设备是笔记本电脑,而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也逐渐的占据很大的份额。
3.4G技术的到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4G技术将逐渐的取代3G技术。首先4G技术的传输速度较高,它的通信系统会在3G的基础上增加20倍,网络通信的上传速度能够达到20Mb/s,大大加强了通信质量。其次4G技术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它加大了全世界各个区域的覆盖,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接口方式,能够使用户享受共同的4G服务。
六、小结
通过以上的总结与分析,我们能清楚的知道移动通信发展正朝着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移动互联网把数据网络变为生活、娱乐、社交的应用网络,并且在不断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业务 网络基础设施 移动终端能力 Web App 能力开放平台
1 前言
目前,移动互联网发展势头强劲。在巨大的市场价值面前,各行业主体包括传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终端厂商、操作系统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等纷纷涉足移动互联网,拓展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期分一杯羹。业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入口,成为各行业主体竞争的焦点。移动互联网各种类型的业务层出不穷,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从接入为王、内容为王进入“业务为王”的时代。
随着3G网络的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Web 2.0的兴起,以及用户对多方位、个性化、“碎片化时间”享受娱乐和获取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手机游戏、阅读、即时通讯、社交、电子商务等业务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iOS、Android等主流操作系统平台的应用规模呈良好的增长态势。互联网数据中心(DCCI)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3月在主流应用商店中,App Store有55万余款应用,Google Play有45万余款应用,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吃穿住用行各层次的需求。友盟从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的统计数据显示,累计安装量Top100的应用的活跃用户数和日启动次数均增长了5倍多,可见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使用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大趋势,将形成下一代产业浪潮,那么移动业务将有怎样的发展趋势?背后的推动因素是什么?本文首先从本质上分析了业务的源起,结合时间和产品形态维度分析移动终端业务发展的三个阶段,然后从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移动终端能力的发展等多角度揭示创新业务发展的推动因素,提出并分析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趋势。
2 移动互联网业务概述
2.1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源起
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是两个行业(电信行业与互联网行业)、两种核心业务(话音业务与数据业务)的融合和创新[1]。本文认为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源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桌面互联网业务向移动终端的延伸和移植,如视频、即时聊天、电子商务、手机游戏、阅读、浏览、搜索、证券和手机电视;二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元素和属性(位置、用户信息、传感器等)形成的创新业务,如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手机支付、体感游戏等,使得业务创新有了更广阔的空间,这类业务是未来业务发展的方向;三是移动业务的互联网化,如VoIP、Kik类业务。
2.2 移动终端业务的发展历程
3G网络的部署、智能终端的普及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推动着业务不断向前发展。根据产生的时间和产品形态特征两个方面,笔者认为移动终端业务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图1):基础业务阶段、增值业务阶段和创新业务阶段。每个阶段产品形态和用户体验都有很大的突破,各个阶段主要特征如下:
(1)基础业务阶段
2004年以前,移动终端处在基础业务阶段,支持基本语音和短信业务,仅能满足用户的基本沟通需求。运营商是唯一的服务提供商。
(2)增值业务阶段
随着手机WAP浏览器的发展,2004年到2009年间,手机处于增值业务阶段,也是移动互联网的萌芽阶段。移动终端支持简单的文本浏览、图铃下载、互动与分享,典型业务包括MMS、彩铃、手机报、本地游戏和手机QQ等,满足了用户下载和简单娱乐的需求。传统互联网服务商、终端厂商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
(3)创新业务阶段
2009年至今,移动终端处于创新业务阶段。随着3G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业务在产品类别、设计和运营模式方面与移动互联网萌芽阶段均有很大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巨大的市场潜力面前,移动互联网服务多元化发展,桌面互联网企业、终端厂商、电信运营商等纷纷推出自己的业务,极大地丰富了业务类型。
第二,新技术的发展如终端软、硬件配置的不断提升,满足了业务的类PC体验。
第三,应用商店模式的出现大大简化了开发者及用户下载/安装软件的方式。
第四,各种具备移动互联网属性的业务不断出现,GPS、传感器等开始成为移动终端的标配。该阶段的典型业务包括游戏、音乐、阅读、LBS、社交、电子商务、手机证券和应用商店。
游戏、音乐、阅读、社交作为移动互联网主流业务的代表,向精细化和融合化方向发展,满足用户全方位的功能和体验需求。分别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游戏从2D向3D发展,虚拟现实游戏成为可能;
2)音乐向更高音质发展,与游戏深度融合;
3)尺寸更大、分辨率更高的屏幕推动阅读体验的提升;
4)社交与LBS、电子商务等深度融合。
3 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因素和趋势分析
国外之所以会产生很多优秀的业务,如愤怒的小鸟、Facebook,而国内的业务存在同质化严重、商业模式创新不足等发展瓶颈,主要是由于国外业务的开发和设计对终端能力的发挥较充分、对用户需求的理解较深刻、对业务新技术的应用较普遍。下文将从技术、产业链、用户需求等角度分析影响创新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业务发展趋势。
3.1 创新业务发展的推动因素
业务发展推动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2]: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移动终端能力的发展、业务新技术的应用、市场参与者的活跃度和用户需求。
篇6
近年来我国家装行业发展迅猛。数字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数字化、信息化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并持续增长。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家居生活的自动化和便利化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主题。用户在移动端的粘性逐渐提高,基于移动设备的家装行业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家装在迎来重大机遇的同时家装行业也面临严峻挑战。
1 我国家装行业发展阶段
家装行业在我国发展起源于上世纪,是住宅的组成部分。经历了三个时代-----游击队、小型装饰公司、集成家居,至今这三种模式依然并存。住宅市场在发达国家已经较为成熟,行业发展成体系,住宅产业化带动了家装产业化。在我国,家装与住宅建筑分离,发展较为缓慢,家装行业近十年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
“装修”阶段是第一阶段。此阶段的主体是装修游击队。装修游击队的水平较低,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住房政策改革时期,装修停留在对房屋表面如房顶、地表、墙壁进行施工且多为手工操作,后来逐步成长为装修公司,安装和修缮是其中的两大业务。
第二阶段是“服务”阶段。随着初期的“装修”市场逐渐扩大,至九十年代中期,经济发展对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装企业的品牌效应逐渐打开,经营管理部门、服务部门、技术部门等受到重视,诸多新技术与新材料应运而生,装修质量和服务方面得到极大改善。企业扩张渠道并加盟连锁以抢占市场,出现工厂化辅助生产的模式,行业竞争力加大。家装行业向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第三阶段是“产品”阶段。20世纪末,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装修加入更多时尚元素,家具市场开始更好地融入装修行业,新式厨房、成品衣柜、精致房门、拼接地板占领市场。家装行业丰富化,“轻装修重装饰”的风潮兴起。家装公司将更多精力投入新式产品研发,家装产业从服务业扩展到制造业。
2014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3.16万亿元,比2013年增加了2690亿元,增长幅度为9.3%,比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高出约2个百分点,体现了建筑装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超前性。
现今,家装行业进入“市场阶段”。游击队、小型装饰公司、集成家居,这三种模式并存。企业将重点放在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上,各行业界限逐步打开,市场上涌现出多种O2O家装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家装公司就是材料商、设计师、工队长与客户之间的中介。消费者在进行家装时不再费时费力。家装企业以互联网技术和新型营销手段为基础,着力为普通大众打造符合个人意愿的现代化家居。各装修材料的供应商与家装企业的业务接触范围逐步扩大,整体化、集成化的装修是大势所趋,家装企业集团为普通大众打造个性化的家居不再是难事,整体家装时代已经到来。
2 家装行业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
2.1 装修行业面临“去中介化”的抉择
在网络时代,企业与客户沟通更加便捷,各大社交媒体使信息更透明。传统的装修公司面临转型压力,传统的交易方式处于艰难的位置。
在企业和客户联系更加方便的网络时代,“去中介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服务性行业中可见一斑。携程在投入市场初期,收益可观,通过聚合酒店、航空公司及旅游景点等来增强其议价能力。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酒店、航空公司以及各景点可直接通过网络与消费者沟通,通过积累强大的会员库来推行相关业务,媒介更直接,广告费用得以节省,携程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巨大冲击。从以携程为代表的服务性行业和以天猫为代表的电商行业的发展中不难看出,传统的交易模式正在被逐渐侵蚀。可以预见,家装行业同样面临“去中介化”趋势带来的市场冲击。
中介类公司在市场上存活日趋艰难。家装行业分为半包公司与全包公司,业务单一、门槛较低的半包公司很容易被取代。客户完全可以通过天猫、工厂网等平台避开半包公司直接与设计师、工队长交流。这种淘汰趋势类似于淘宝的出现淘汰掉中间商,对于半包公司而言,如果不进行业务转型,前途堪忧。对于业务稍丰富的全包公司,情况也不容乐观。未来的客户会二级分化,一部分愿意选择一站式装修,但一站式装修有一定难度,更多人需要选择解决问题。
家装行业为客户提供的主要服务是对家装材料的设计和安装,材料商同样可以满足。未来势必会有一场材料商与中介公司的较量。以万科的装修为例,在万科指定采购材料的情况下,全包型家装公司只能赚取材料总额的5%的总包管理费,利润不可观。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去中介化”。在网络时代,只有充分攫取各方面资源,积极谋求转型机会,家装企业才有可能免于覆没。
在互联网模式下,不少家装O2O平台抓住机遇迅速发展。互联网形式变幻莫测,早期的做装修公司、设计师、工队长与客户的平台市场趋近饱和。一方面,各资源储备达到了一定量,有了质的变化,对后来者形成了一定壁垒,类似平台难以进入市场;另一方面,目前的平台服务模式粗放,大多用户的需求集中在信息传递、价格便宜、选择性强、质量保障方面,要求相对较低,平台遭遇发展瓶颈。
2.2 O2O平台的单一业务模式难以占领市场
在“互联网+”被大力提倡的今天,O2O平台十分火爆。目前的互联网家装平台仅提供信息服务,致力于吸引流量,业务模式单一,抗压能力弱。一旦有互联网巨头进入并将线上线下相结合,中小平台将受到巨大冲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O2O平台想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转变发展策略。一手的房屋实际情况的资料,房产中介公司作为房屋买卖租赁的直接经手人,拥有最有效率的装修潜在消费者资料,二者结合,会得到出乎意料的结果;五是在线家装建立专业垂直搜索引擎,家装公司可以对不同信息进行专业化分类,去除劣质信息,精准化提供信息并收取合理费用。
3.3 着力于特殊的消费体验建设
家装企业可以进行大量市场调研,深入掌握有关客户的消费背景和抱怨点,将新兴技术如3D家装技术应用至家装市场。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利用计算机生成较为真实的模拟环境,通过人机接口,实现用户与虚拟环境的直接交互。虚拟场景在沉浸感、交互性与实时性方面的综合效果优势是传统二维效果图及二维和三维动画技术所无法比拟的。
现有户型展示和装修效果展示通常采用效果图或三维实时渲染的方式实现。采用效果图的方式展示户型,需要厂家根据实际户型,使用信息化技术制作逼真的效果图,放置在展示厅供消费者观看。此类方式存在局限性:消费者必须到现场观看,限制了用户数量;不能自由地切换视角,不能和户型交互;不能及时地改变户型中的某个家具或墙纸;效果图的制作成本比较大且不可复用,费时费力。
基于移动设备的3D 技术可以通过对户型进行建模,生成场景的光照贴图,在 Unity3d 中建立虚拟的展示场景。用户可以在其中更换装修风格,调整装修材料。此技术可以突破设备计算能力有限的瓶颈,使用户随时随地能够看到逼真的装修效果,并且支持场景的交互操作,可大程度地方便商家和客户。
篇7
关键词:移动通信;互联网;优势;发展
研究表明,随着人们进入数字时代步伐的日益加快,当下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技术毫无争议成了全球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亟待挖掘的两大行业。越来越多的人期望在使用移动通讯的过程中能够快捷的与互联网相对接。令人欣喜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刚好满足了社会大众的需求,这是由于其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才更显得引人注目,了解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从而探索出实现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结合的有效策略,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
1 移动互联的技术优势
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是结合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优势的一项新兴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与传统互联网相比,它不仅仅有效的实现了对两大支柱产业的技术成果融合,更直接方便了用户群体的使用,更加的人性化、科学化。具体来讲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首先,从携带上来讲,移动互联网使用更加的方便,由于移动设备本身所具有的高便携性这一特征,移动互联网本身也具有便携性这一特点,和传统的利用电脑上网相比,上网的时间、地点局限都被大大的破除,人们能够实现在任何地点时间随心所欲的上网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第二,更加注重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由于传统方式的上网都是利用电脑才可以进行的,这就在客观上造成用户上网的时候十分容易被过往的人观看到其在做什么,不仅仅如此,电脑互联网本身所具有公开透明开放的内在特点,使得PC端系统的用户信息很容易就备查找到,相比之下移动互联网用户将不再需要把属于自己移动设备上的信息告知给他人,也不一定非要进行信息共享,这就为保证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做出了一定的积极努力;最后,在实用性上,移动互联网在使用上也更加的方便,移动互联网能够创造条件用户利用移动通信、互联网两者相融合的方式来完成他们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上尤为便利。
2 实现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发展的有效策略
要促进移动互联网这一新事物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好更快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外部政策环境的有效倾斜,更需要通讯领域自身的努力。笔者以为,从外部环境上讲,工信部对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植是十分必要的,这是移动互联网能够更好更快发展的必要外部环境,关系着其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能否得到国家政策上支持与认可的程度。事实证明,在这一点上,我国政府已经做出了十分有益的努力。其次,在于我国通信领域自身,众所周知,我国的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相交于世界其他先进国家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事物,其出现为我国通信领域早日走入世界先进行列带来一个新的契机。
为保证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以及推动下,快速的发展。笔者以为可以在以下两方面大下功夫:第一,加速信息网络建设的全面升级,尽快的建立起能够全方位覆盖我国国家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只有基础设施落实到位,才能够保障可以有更多的用户能够真正地享受到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优势,才可以为权利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支持。因此,移动公司需要尽快的建立起发展规划,并投入大量的精力放置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在有条不絮推进移动互联网的过程中,注重推行第四代移动通信试验,确保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能够在基础设施过硬的条件下,顺利推行。这是移动互联网得以顺利被用户接纳、让广大用户享受到便利的首要条件,更是要顺利推行新业务的必要前提准备,只有在这一方面将各项工作做好,才能保证以后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第二,创造各种条件,积极推进技术和业务的融合,并不断地为其创新发展作出努力。由于移动互联网上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其提供的各种服务与应用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这就造成在现实应用中,其比较优势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基于此,通讯领域必须将重心放置在推动基础通信业务快速转型上,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的便捷优势,在大力挖掘、利用应用平台的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下,通过推动各种新应用的出现,诸如导航APP、打车APP等等,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广大用户可以很明确的获得移动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传统互联网难以兼具的优势之后,增加他们对于移动互联网的认可程度,使他们能够认可移动互联网、接受移动互联网,从而使用移动互联网这一新技术,只有在有利的外部动力下,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而十足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移动互联网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用户,只有其本身所提供的各种应用真正的满足用户需求,广大手机用户才能够接受它、使用它,这是关系着移动互联网融合效果如何的核心指标,因此,必须着力建设起技术开发部门,在进行问卷调查、网上调查的基础上,真正了解客户需求,探索出符合客户心理需求的应用应该是各项工作的重点。
依照权威机构尚普咨询在2012年对外公布的《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深度调查与研究投资咨询报告》,我们可以发现,截止2011年末,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目已经远远超过4亿,而且其数目还呈现出十分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就预示着移动互联网有着一大批的潜在用户,通过各方面努力,积极建构起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相互结合的外部环境,不仅仅是服务中国用户的客观需要,也是通讯领域要自我完善、快速与国际接轨的客观需求,必须对其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篇8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研究认为应用商店的普及将对移动互联网产生变革,对于上下游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对于产业链上游:应用商店带给内容提供商及应用开发者更多的盈利机会。3:7的盈利分成照顾到了产业链上游玩家,未来应用商店间的竞争会增加上游玩家的议价权,同时给内容提供商和应用开发商更多的选择,
第二,对于产业链下游:应用商店缩短了用户获取应用的进程。同时也增加了用户对运营商、终端厂商的忠诚度。应用带给运营商更大的流量,也给终端厂商更高的市场竞争力,未来开放的格局将吸引更多的应用商店,"终端+服务"的模式将更为普遍。
篇9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数字版权,云计算
1.引言
移动互联网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的通信技术,智能手机、PDA、平板电脑…..这些便携式的移动终端的兴起以及无线网络的大范围覆盖充分展现出了移动互联网的“无处不在的网络,无处不在的业务”的思想。此外,移动终端本身所具有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有限、带宽接入的限制及接入网成本高等局限性又制约着传统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而基于分布式计算的云平台的海量的数据存储能力和高性能的计算能力为解决基于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通过简单介绍传统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及其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中缺陷,论述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未来发展。
2.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与其在移动终端使用的局限性
2.1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
2.1.1数字水印。数字水印(Digital Watermarking)技术是将一些标识信息(如作者的序列号、特殊含义文本、公司标志等)直接嵌入到数字媒介当中,或者是间接表示(修改特定区域的结构),用来识别数字媒介的版本、来源、作者、发行人、合法使用人等信息,并且不影响原数字媒介的使用价值,也不容易被探知和再次修改,但可以被生产方识别和确认。
2.1.2数字加密。数字加密(Digital Encryption)是使用密钥来对数字媒介的内容进行加密的。加密的密钥有两把:用于加密内容的公钥(Public Key)和用于解密内容及验证数字媒介是否被非法修改及破坏的私钥(Private Key)。
2.1.3数字签名。与人们的手写签名作用一样,数字签名系统向通信的双方提供服务,使得发送方S向接收方R发送签名的消息M,以便达到:一、接收方R可以验证消息确实来源于发送方S;二、发送方S以后不能否认发送过的签名消息M;三、接收方R不能编造或者改变消息M。签名的验证必须在签名人或者指定的证实人A的配合下才能进行,从而防止了签名的消息M被散播和复制的可能,从而保护了数字媒介的版权。
2.2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移动终端使用的局限性
(1)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基本都是基于密钥加解密技术,密钥技术存在着被泄露的风险 ,数据依旧可能被泄露,特别是在开放式的移动互联网中,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增加了这种风险的存在。假使在给合法使用者发送私钥的过程中私钥被不合法的使用者截取,则会造成数据泄露。
(2)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对厂商和用户终端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要求较高,对现今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来说,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恰恰是其弱项,过大的存储及高要求的数据处理能力阻碍了现有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3)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中,发行商的服务器需要将加密后的数据全部传送到用户的终端中,然后再有用户终端解密之后其内容才能得以呈现。如果是一般的文本数据的话,移动互联网络传输带宽的压力还是可以承受的,但随着数字阅读中的内容不断向前扩展,图片、音频甚至是视频这些多媒体资料也成为数字阅读内容的一部分,此时,用户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流量将其下载到移动终端存储介质中才能阅读,这样会导致用户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增加,不利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的扩大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3.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未来发展
鉴于现有的数字版权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下应用的局限性,以及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必然朝着云计算的方向发展。可以采用云计算虚拟应用技术,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展示三个过程独立开来,进而减少网络带宽及移动终端的压力。
3.1数据存储。移动终端用户请求的数字内容数据可以存储在云存储端。云存储端海量的数据存储能力可以支持出版发行商的数据存储需求。与此同时,数据也可以存储在出版发行商的非云化存储设备中,通过相对应的云访问接口一样可以将数据传输到云处理设备中。
3.2数据处理。利用云计算端的虚拟技术,在出版发行云中由出版发行商专用的应用程序对数字媒介进行加解密以及验证,从而从根源上避免了受版权保护的数字媒介资源流传到云计算端之外的区域。
3.3数据展现。由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多样性,从而造成了移动终端显示方式的多样性。云计算终端出版发行商专有的应用程序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发来的需求,根据识别出终端显示设备的显示方式展现加密后的信息。
3.4云计算数字版权管理的优势
(1)由于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是在云端进行的,因此整个数据不会泄露到云外,从而使极大保护了数字媒介的版权。
(2)由于数据处理都是在云端进行的,因而大大降低了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压力,其所要完成的仅仅是数据的最终呈现,这样对移动终端的配置要求会大大降低,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会更加低,从而加大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范围。
(3)由于在云端内部是云主机间的可信数据通信,因而可以减少甚至是不使用传统模式中的通信双方数据的加解密,从而减低了云主机处理资源的开销。
(4)云终端出版发行商的应用程序资源池中的虚拟应用程序自动识别出终端显示设备的屏幕的大小,从而为其提供适合其屏幕的数据,因此出版发行商仅仅需要针对不同的软件运行平台开发统一的应用程序即可,而不需要在针对每一种类型的设备开发专用的应用程序,降低了出版发行商的发行成本。
篇10
伴随着互联网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向移动端迁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截止到2014年5月,全球移动互联网使用量持续增长,占整体互联网的25%,而2013年这一数据还仅为14%。同期,中国移动网民规模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移动网民的普及率(网民占中国人口比例)达39.1%。与此同时,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12月的81.0%提升至2014年6月的83.4%,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而且移动终端携带方便,使用灵活,且更加快捷高效,移动电子商务可以为用户随时随地提供所需的服务、应用、信息和娱乐,利用手机终端方便便捷地选择及购买商品和服务,甚至于政府各部门的许多政务信息及服务亦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因此,移动网络较之于传统PC网络对网民更具粘滞性,使用率亦更高。
移动终端最典型的代表即为智能手机,据工信部统计,到2015年第一季度止,我国市场拥有8.05亿智能手机,所占移动连接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欧洲平均水平,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国民众最重要的上网终端之一,在此背景的另一个显著趋势就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第三方应用软件APP(application)的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我国各类APP应用软件2014年就已经超过70万个。各类APP与智能手机的结合,改变了用户的手机使用习惯,丰富了手机的使用范围,使手机不再局限于通讯,而是渗透到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APP开发的基本理念一般是利用或查询机主储存的个人信息包括用户身份证号、帐号及密码等身份鉴别信息以及用户在手机使用过程中留存的各类数据信息如通讯录及通话记录、短信内容、照片、地理位置、日常运行轨迹等个人隐私和敏感数据,并进行大数据分析研究,从而预判或支持用户进一步的智能需求,因此,APP在为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得手机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上述数据信息不仅容易由手机厂商和手机应用系统和软件开发者掌握,还有可能被广告商或第三方所截取。现实中,不仅存在广告商利用他人地理位置及隐私信息等精准强行推送广告的事例,而利用手机银行窃取他人资金、非法获取他人手机号码推送垃圾广告等违法犯罪活动更是层出不穷。凡此种种既证明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体现监管缺失的尴尬现状。
事实上,随着科技及经济的发展,不仅手机或电脑等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监管缺失,政府公共信息安全的管理也同样存在隐忧。2013年发生的棱镜门事件,所披露的美国情报部门从谷歌、苹果等知名互联网公司挖掘数据以反恐名义实施秘密电子监听计划,不仅引发侵犯用户隐私权、违反各国法律规定等的指责,而且也将信息安全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正是由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历来为世界各国政府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关注重点,纷纷通过各种措施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比如美国早于2005年就通过《信息保护和安全法》《防止身份盗用法》《网上隐私保护法》等个人信息保护法。德国于1976年颁布《联邦资料保护法》,法国于1978年通过《法国自由、档案、信息法》,1984年英国制订《数据保护法》,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2011年3月,美国商务部互联网政策任务组又起草并提出《互联网经济下的商业数据隐私动态政策框架》,确认美国将重修《电子通信隐私法(EC-PA)》,以加强对云计算和位置定位服务中商业数据的行政保护力度。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信息安全的治理向着法治化的进程在努力,曾制定、颁布并施行了大量有关信息安全监督与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以及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颁布、施行的现有涉及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共有10多件,部门规章共有20多件。但无论是公共信息还是个人信息,目前只是散见于个别法律法规之中。比如涉及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民事法律主要为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但该条仅简单涉及消费者信息保护问题,不涉及手机及电脑等互联网载体用户的信息安全保护。而在刑事保护方面则主要体现在2009年修订《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由于无相关配套民事法规,导致本条规定所述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不明确,从而导致司法实践中难有统一把握标准,而且正是由于没有类似信息安全保护法,导致国家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中没有相关的针对公民个人信息收集、管理的单位及工作人员的义务性规定,相关单位及工作人员也就缺乏了成立本罪的前提性法律义务。在公共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则主要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该条例也仅涉及政府信息的公开与查询,不涉及政府公共信息的安全保护问题。
综上,随着移动互联网条件下数据跨境流动趋势的发展,有关信息安全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本着未雨绸缪的精神,我国应当加快数据保护立法,系统全面地制订保护信息安全的措施,尽快出台《信息安全保护法》将个人数据、商业数据、政府数据一并纳入法定保护的范围,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从而弥合现有法律之间的冲突和文件交叉现象,搭建我国信息安全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 上一篇:农村房屋抗震设计
- 下一篇:道路翻新工程施工方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移动营销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