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路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路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篇1

Abstract: The second highway is from the Baimang gateway to Makan,Dakan community that connected Futian Meilin area. Due to the original special zone outside the junction, the infrastructure is poor. With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Shenzhen continues to improv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rapid growth of regional traffic, road status can not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raffic demand. To reform and improve the second highway traffic capacity and improve the municipal facilities along road is very necessa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cond highway design contents.

关键词:二线公路;方案设计

Key words: the second highway;design

中图分类号: U65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深圳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深圳特区内城市建设起步早、投入大,市政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特区外的龙岗、宝安两地以及二线关周边地区城市建设相对滞后。随着《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获批,深圳市政府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特区内外市容环境建设与管理一体化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树立“大特区”概念,以继续深入推进特区外农村城市化工作为契机,大力推进特区外包括市政道路、公路、高速公路在内的市政道路建设和设施管养工作,打通断头路,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早日实现特区内外一体化,为实现深圳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保证。

二线公路改造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白芒关附近的大社区和麻社区范围内,属于西丽水库地区法定图则区域内。白芒关是特区内通往宝安、石岩等地区的重要关口,起到特区内与特区外的重要联通作用,目前白芒关交通流量较大。二线公路是从白芒关通往麻、大社区以及连通福田梅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由于地处原特区内外的结合处,基础设施落后。现状二线公路为一条6~8米宽的简易二线边防巡逻水泥路,是大社区和麻社区对外连通的重要道路,现状道路弯道较多,局部路段坡度较大,部分路面有破损,随着深圳城市一体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区域交通量的快速增长,现状道路不能满足区域交通发展需求。改造和提升二线公路的交通通行能力以及完善道路沿线市政配套设施显得非常必要。

此外,改造二线公路可解决大社区和麻社区对外的交通问题,也可强化西丽北部片区与福田、梅林等区域的联系。

1 设计范围及内容

二线公路位于南山区大社区和麻社区,根据《深圳市南山11-T1号片区[西丽水库地区]法定图则》,二线公路西起松白公路,东至大社区,道路由西至东。至大二村,道路长约6.36千米,道路规划红线宽12米,双向两车道;全段设计车速为20~30千米/小时,规划为城市次干道。

二线公路区域位置图

2 主要技术标准

主要技术标准按建设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如下: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

(2)设计车速:20~30千米/小时;

(3)路面设计年限:15年;

(4)桥梁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5)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6)最小平曲线半径:100米;

(7)最大纵坡:4.125% 最小纵坡:0.3%;

(8)一条车道宽度:3.5米;

(9)车道数:白芒关至麻社区路段为双向4车道,麻社区至大社区路段为双向2车道;

(10)路面结构形式:沥青混凝土路面。

3 道路平面设计

二线公路改造工程起点接上松白公路,道路由西至东,通至大二村。道路整体线位为东西走向,全长约6.36千米。道路全线设20处平曲线,最小平曲线半径为100米,最大平曲线半径为1000米。道路起点处为松白公路临近白芒关口,本次对该路口进行局部改造。道路沿线为各单位和村落预留道路开口,以方便居民出行。

本次二线公路改造平面以现状巡逻路的平面为基础,由于道路路基拓宽,沿线二线铁丝网需随之北移。

4 纵断面设计

二线公路为对现状道路进行改造,本次道路设计标高按现状道路标高进行拟合。道路起点路段和终点路段地形较平坦,中间段地形起伏较大,两侧为现状民宅、厂房、冲沟以及菜地。本次道路纵断面设计结合现状地面标高,充分考虑与两侧建筑物标高以及现状路口标高的衔接。道路全线设置了26个变坡点,最大竖曲线半径为5000米,最小竖曲线半径为1000米。

二线公路纵断面设计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最大纵坡:4.125%最小纵坡:0.3%

最小坡长:98.579米最大坡长:550米

竖曲线半径:

最大凹型半径:4000米 最小凹型半径:1500米

最大凸型半径:5000米 最小凸型半径:1000米

5 道路横断面设计

根据《深圳市南山11-T1号片区[西丽水库地区]法定图则》二线公路规划道路红线宽12米,双向两车道。由于二线公路为西丽北部麻、大社区主要对外交通通道,尤其麻社区日常出行主要依赖二线公路,为了有效改善麻、大社区的交通环境,二线公路有条件情况下考虑双向4车道,为西丽北部地区远期发展预留空间。

因此,本次二线公路白芒关至麻社区段横断面宽设计为19米,机动车道为双向四车道,麻至大社区段按规划断面12米宽进行改造,机动车道为双向两车道。

道路北侧为二线铁丝网,人行出行较少,二线公路北侧人行道考虑设置为绿道(专供自行车道)。

白芒关至麻社区段断面组成为:2米(人行道)+15米(机动车道)+2米(绿道)=19.0米。如下图所示:

麻社区至大二村路段断面组成为:2米(人行道)+8米(机动车道)+2米(绿道)=12.0米。如下图所示:

6 路面结构设计

由于在道路下埋设市政管线,需对现状道路进行开挖,现状路面将无法利用,本次路面考虑新建。按照道路等级、交通量对路面的要求,根据地区气候、水文地质条件、筑路材料分布情况,结合本地区路面使用经验,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结构形式进行方案比选。

方案一:沥青混凝土路面:

细粒式沥青砼SBS(AC-13C)厚 4cm

乳化沥青黏层油(0.3~0.6kg/)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C)厚5cm

乳化沥青黏层油(0.3~0.6kg/)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5C)厚7cm

ES-2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0.6cm

透层沥青(0.3~0.6kg/)

5%水泥稳定碎石厚 25cm

4%水泥稳定石粉渣厚 18cm

总 厚59cm

方案二:水泥混凝土路面

C35水泥混凝土面层厚 24cm

5%水泥稳定碎石厚 20cm

4%水泥稳定石粉渣厚 18cm

总 厚62cm

方案比选:

沥青路面的特性: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音低、施工工期短、养护维修方便等优点,近年来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沥青提炼质量的提高,改性沥青等工艺的成熟和广泛运用,沥青面层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问题都得到改善,并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性能,沥青路面的优越性也充分体现出来。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强、养护费用少、经济效益高、有利于夜间行车等优点。但水泥混凝土路面有接缝,影响行车的舒适性,路面边部和板角也容易破损,水泥路面损坏后修复较困难。

经过上面综合比较,本项目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7 人行系统设计

(1)人行道材料选择

方案一:(推荐方案)人行道采用透水性彩色人行道板砖,结构如下:

C30透水性彩色人行道板砖 23×11.5×5cm

中粗砂厚 2cm

6%水泥稳定石粉渣 15cm

总 厚22cm

方案二:(比较方案)人行道采用砼预制方砖,其面层可采用仿大理石,既防滑,又有大理石的高贵,又比大理石经济,结构如下:

仿大理石面砖 25×25×5cm

1:3水泥砂浆2cm厚

6%水泥稳定石粉渣15cm

总 厚22cm

机动道车道外边缘和人行道上的缘石均采用水泥砼预制路缘石。

经过比较环保透水砖有以下优点:

① 环保透水砖经济耐磨;

② 透水砖特有的毛面设计,能增强行人、车辆与地面的摩擦强度,起到防滑和减少交通事故的作用;

③ 透水砖的高渗透性,可以使雨雪水迅速渗入地下,起到补充地下水;

环保透水砖外表美观、环保、可以很好的收集雨水,保证雨水不会流失,而且贴近人性化。

经过上述综合比较,本次推荐方案一。

(2)人行过街系统布置

二线公路道路两侧主要为非建设用地,需结合公交站的设置和沿线主要人流集散地综合布置人行过街设施。二线公路为城市次干道,沿线交叉口均为平面交叉口,人行过街主要由地面系统组成。

8 绿道系统设计

方案一:(推荐方案)绿道采用彩色沥青,结构如下:

红色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3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5cm

6%水泥稳定粗砂 20cm

总厚 28cm

方案二:(比较方案)绿道采用透水性彩色人行道板砖,结构如下:

C30透水性彩色人行道板砖 23×11.5×5cm

中粗砂厚 2cm

6%水泥稳定石粉渣 15cm

总 厚22cm

彩色沥青外形美观,路面平顺,不易积水,让自行车的出行舒适、惬意,更能表现“绿色出行”的意义。而人行道板砖对于自行车出行来说摩擦力较大,路面不平顺,而且易于积水,对于雨天出行较不方便。经过综合比较,本次绿道结构推荐方案一(彩色沥青)。

9 存在问题与建议

1、设计标高要与现状标高拟合,但地形数据已过时,并不准确,故进行二线公路沿线地形测量及地下管线物探非常有必要;

2、现状多处挡墙、边坡使用状况较好,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保留,以减少工程量;

3、本道路在松白公路路口经常与南往北的交通冲突,故本道路在该路口建议实行右进右出的交通管制。

参考文献:

[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配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人们对电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导致电力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而配网工程建设的好坏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配网工程的作用非常关键,它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促进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1配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意义

配网工程是对电网公司投资的10KV及以下的线路和设备新建或改造的工程项目,10KV配电网是整个电网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施工组织设计是对配网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施工过程进行的构想和安排,它能够保障配网工程质量好、速度快、效益高,优化工程施工效果。

2配网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

2.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与施工情况不符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经过现场考察、技术设计与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但在实际施工中,总会遇到一些预想之外的问题而影响施工,比如,施工方案设计的线路规划与实际情况不符,这种情况一方面是考察不到位,导致线路规划数据出现误差,没有考虑到地形的复杂性,导致施工出现误差,如果再重新制定设计方案会对整个工程的进度有影响,甚至会影响配网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楼层建筑越来越多,线路数量迅速增加对工程施工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而施工人员大多不了解每条线路的用处,在施工时就会出现误差,与设计方案存在一定的差异[1]。

2.2受外力因素影响大

第一,新增用电用户量大,在进行输送电力时常常需要外接线路,这种线路在接线时缺少规范性,比较随意,导致线路过于混杂,加大了施工的难度。第二,电网公司在进行配网改造工程时,很多的改造工程设计不合理,在进行配网工程建设时需要临时接线等,出现工程量超额等情况。第三,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系统的负荷量在不断增加,再加上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配网工程在建设不长时间出现绝缘事故,影响电力企业的发展。

3配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配网工程施工的重要经济技术文件,把经济、技术、设计以及施工进行有机协调,同时,对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监管单位有很好的约束性,使各部门之间可以紧密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施工组织设计按照编制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部门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这三种形式。无论是哪一种的施工组织设计,都要抓住设计的重点,对施工的人力、物力、时间、技术、质量等做详细周密的安排,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具体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第一,施工组织设计是配网工程施工的总平面图,在进行配网工程施工时,因其经济性和技术性比较强,所以要对工程所设计的占地面积、环保卫生情况、消防安全情况、设备设施安全情况、交通通行情况以及用电范围做详细的规划和布置,对施工前后做详细规划,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第二,施工组织设计对配网工程做施工方案,对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做详细的安排,在工程准备阶段,需要在设计方案上标明所需要的材料、设备以及施工技术手段,在进行施工时,由于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比较复杂,施工时会遇到困难,施工方有先进设备但缺乏技术指导性人才,因此,需要设计方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做技术规划,引导施工方通过指定的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其次,对人员的调度做规划,包括对施工的重点工程做合理的人员配置,保证施工的效率,其次,设立现场技术顾问,使施工方在遇到有预想之外的问题时及时与现场技术顾问进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保证施工的进度和质量。第三,施工组织设计对配网工程的施工进度做规划,对进度做规划就是将施工时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设备、工程信息做细致分析,确定出理想的工期,制定一个详细的进度计划,包括地基阶段、钢筋混凝土建造阶段、线路铺设阶段的工期做详细安排,保证施工进程,同时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在出现特殊情况时,根据工程阶段的重要性和技术性不同,调整不同阶段的工期,确保工程的进度,保证配网工程施工的质量[3]。为了保障配网工程的质量,需要电力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首先,保证施工方严格按照计划方案进行施工,避免施工方擅自更改施工方案,从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其次,严格监控资金流向,避免其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材料的质量以及设备的更换情况,加大监察力度,保证施工质量;最后,工程竣工后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检测,保证工程质量,确保电力输送安全。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力企业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电力企业在进行配网工程建设时保证工程的质量,即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方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加大监督部门的管理力度,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的质量,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伍敬怡.配网工程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3:69-70.

[2]马彦刚.浅谈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J].科技展望,2014,11:46.

篇3

【关键词】超高压变电站;不停电改造;质量控制;安全控制;LCC

1.引言

随着输变电技术的发展和电网容量的不断扩大,一些早期投产的超高压变电站已不能满足电网的需求,这些变电站在超高压电网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有些变电站地处繁华地段,今后对这些超高压变电站在不停电的条件下进行大规模改造会大量涌现[1-3]。因此,研究超高压变电站大规模不停电改造相关的关键技术对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及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超高压变电站大规模不停电改造的主要原因、特点及改造中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超高压变电站不停电改造的施工方案,总结了超高压变电站不停电改造土建、电气施工中质量及安全控制措施,介绍了LCC技术在超高压变电站不停电改造中的应用。

2.不停电改造概述

2.1 不停电改造的主要原因

一般认为,超高压变电站在面临如下的情况时,应考虑对其进行不停电改造。(1)配电装置出线间隔已饱和,有必要扩建配电间隔;(2)配电装置内部接线与规划进线不匹配;(3)架空线路需要改造;(4)室外高型构架配电装置已达到设计寿命;(5)主变平均负载率较高,需增容现有主变。

2.2 不停电改造的特点

对这些大型超高压变电站进行大规模改造,如果要采取异地新建方案将需要大量的土地购置费用,同时进出输电通道也必须要全部改造,在目前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同时,这些变电站承担着向地区供电的重要责任,停电改造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这些在运行条件下的超高压变电站进行大规模不停电改造,由于是在不中断变电站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实施,因此呈现出以下特点:

(1)改造规模大、时间跨度长

超高压变电站改造工程不仅涵盖全部一、二次设备的更换和升级改造,还涉及接地网、电缆沟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易位重建,保护室新建与保护迁移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加上有限的停电窗口,难以满足密集施工的停电需求,使改造工程持续时间较长,同时改造期间的设备过渡状态、回路的过渡接线及因施工造成的薄弱运行方式给现场运行人员和运行管理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施工难度高,安全风险大

为最大限度地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改造工程中往往会有大量的工程项目是在紧邻运行设备的间隙或夹缝中展开的,许多情况下,运行设备与改造设备难以清晰分隔,特别是二次回路本来就十分复杂,历经多次扩建技改后,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些情况在给改造工程施工带来巨大的困难和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同时,也造成许多危险源点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

(3)对正常运行干扰大,现场安全管理任务重

工程施工与变电站的运行作业并行展开,交叉进行。强大的施工噪音,繁杂的施工作业,给变电站值班人员的正常运行作业造成了极大的干扰,而少数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给变电站设备运行安全带来的威胁,成为现场运行人员和运行管理部门实施现场安全管理的严峻挑战。

2.3 不停电改造的原则

为了保证超高压变电站改造工程实施的科学性、安全性,满足变电站“两型一化”的要求,提高变电站改造后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超高压变电站改造工程普遍应遵循的原则有:(1)统一计划、分步实施、安全第一、稳妥可靠;(2)尽可能地减少停电时间,尽量利用老设备和设施;(3)配电装置就地改造时,必须保证变电站运行安全;(4)新建配电装置采用高可靠性、占地较少的GIS装置;(5)兼顾远景建设规模的需要,对设备及建筑进行调整,提高场地综合利用率。

3.不停电改造的施工方案

由于每个变电站都具有其特殊性,因此,超高压变电站的改造工程也应该从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入手,依照改造原则,研究出改造的最佳方案。通过对改造实例的研究及相关资料的总结,归纳出了变电站改造常见的方案可以分为站内改造及小规模就地改造,其中站内改造方案又可分为“改造期间,由原配电装置临时供电”与“改造期间,线路变压器直接受电”两种方法。改造方案分述如下:

3.1 站内改造

(1)改造期间,由原配电装置临时供电

阶段一:拆除部分配电设备,腾出GIS建设场地;

阶段二:GIS配电楼建设;

阶段三:主变及线路切换,接入GIS相应间隔;

阶段四:平整场地。

施工注意事项:明确划分施工区与运行区,保证运行安全。

(2)改造期间,线路变压器直接受电

阶段一:自进线侧至主变高压侧敷设临时电缆;

阶段二:进线通过临时电缆连至主变高压侧,原配电装置不带电,供电成线路变压器组直接受电;

阶段三:拆空原配电设备,就地建设GIS配电楼;

阶段四:主变及线路切换,接入GIS相应间隔。

施工注意事项:拆除配电装置时,应保护好处于运行状态的电缆及电缆头,保证主变正常运行,做好临时隔离围栏,注意施工安全。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应根据变电站内配电设备的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站内改造方案显著的优点是可以节省土地资源,使改造的投资与小规模征地改造更加具有经济性。

3.2 小规模征地改造

阶段一:在变电站围墙外沿线路走廊方向小规模征地;

阶段二:在征用地上建造GIS配电装置楼;

阶段三:主变及线路切换,从原配电装置接入GIS相应间隔;

阶段四:拆空原配电装置,平整场地。

施工注意事项:新建GIS配电楼时,注意控制建筑高度,不影响原有出线和原配电装置的运行。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应根据变电站内配电设备的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近年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大部分变电站位于负荷密集的城区,所以采用此方案会增加土地征用的费用,提高了投资的成本。因此,小规模征地改造方案在实际改造工程中很少采用。

4.不停电改造土建施工的全面管理

变电站土建工程是变电站电气设备顺利安装的先决条件,是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工作。土建工程施工中如果出现问题,往往会影响电气设备安装按计划有序进行,甚至会影响整个工程建设的周期,因此做好变电站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在整个变电站改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4.1 土建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一个从对投入的原材料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验收为止的全过程,是一个系统控制过程。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常采取的方法是“三阶段”(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法。

(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就是在现场正式施工前实施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主要包括:了解和熟悉电气设备的安装条件,人员的培训,施工机具的管理,图纸、文件会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方法和工艺的审查,原材料的供方选择、到货验收、贮存等。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中控制包括基本要求、施工人员的控制、施工机械和设备的控制、试验和测量的控制。另外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应做好监督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做好土建施工与电气施工的配合工作。最后,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特殊的天气情况,如雨季或大风天气,应该有相对应的防范措施。

(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完成施工过程以及工程完成后的质量控制。事后控制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工程实体中已经存在的施工质量缺陷,并加以处理,最终保证工程质量。当然,也应该将事后控制过程中所发现的质量缺陷及时进行反馈,以改进施工工艺或施工方法,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构成了整个变电站改造土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三个质量控制阶段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事前控制是预防,事中控制是突出过程控制,事后控制是发现工程缺陷与工程消缺。只有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都做好了,变电站土建施工质量才有最终保障。

4.2 土建施工安全控制

(1)安全特点

土建工程施工中很多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普工、辅助工较多,施工作业人员组成复杂,导致人员流动频繁,此种情况既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又增添了极不稳定的因素。超高压变电站土建工程的主体施工几乎都是在露天条件下进行,劳动条件差、强度高,机械化程度低,并且现场环境复杂,交叉作业多,不利于现场安全管理。比如在进行土方开挖时,地面下方有时会埋有电缆,由于是在变电站运行条件下进行的土建施工,因此施工区域周围经常会有高压运行设备,因此土建施工中除了要将土建工作做好外,还要注意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2)安全控制的主要措施

对技改及大修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施工过程有充分的了解,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科学的预测,再根据预测的结果,结合自身安全管理水平做出相应的自检结论。只有在安全自检合格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下一道开工程序的操作。土建施工的主要措施包括:施工前的安全自检程序,加强对扩建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加强本单位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做好安全措施,专人现场监护,重视现场安全交底,强化施工现场的文明生产,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5.不停电改造电气施工的全面管理

超高压变电站改造的电气施工是整个改造工程的关键环节,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改造工程后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超高压变电站在不停电条件下的改造,其工期是受到一定的限制的。因此研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按质按量地完成电气施工,做好变电站改造电气施工质量控制,在整个变电站改造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5.1 电气施工质量控制

电气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由对投入资源(如电气设备)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改造工程验收为止的全过程系统控制过程。工程施工是一种物质生产活动,因此影响工程产品质量的因素有五个方面,它们分别是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及环境(Environment),简记为4M1E质量因素。电气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就是要对4M1E五个质量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

5.2 电气施工安全控制

大型变电站在运行条件下改造项目的施工,由于施工现场周围有带电设备,又要受作业环境及施工进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安全控制难度大。要想安全、高效、保质、顺利地完成改造工程的电气施工,就必须对电气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并分析可能出现的危险点,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改造工程的顺利完成。要做好电气施工的安全控制,就需要做好施工的安全组织措施以及安全技术措施。

电气施工期间的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保证着整个变电站改造的电气施工的顺利完成。

6.LCC技术在改造中的应用

全寿命周期成本(LCC)技术是从设备、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设备、项目或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运行、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使LCC最小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

6.1 LCC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流程是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普遍应用的一种技术,但它不包括对项目使用期的运行和维护成本管理,没有形成一个闭环的控制过程。全寿命周期(LCC)造价管理则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出发进行思考,侧重于从项目决策、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各阶段全部造价的确定与控制。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时间跨度和指导思想的不同,而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比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更为先进,内涵更为深刻。同时,随着LCC技术渐渐地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的显著效果,将LCC应用于变电站的建设与改造必然是一种趋势,必然会获得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2 LCC技术应用的可行性

超高压变电站改造或建设的成本管理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细致的工作,既要对工程造价进行LCC管理和控制,又要不影响到建设项目的实施效率。因此对变电站的改造或建设实施LCC造价管理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而目前这些条件已经基本可以满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将全寿命周期(LCC)技术应用于工程造价管理,需要成熟的理论指导。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相关理论有大量研究成果,条件日趋成熟。

(2)全寿命周期(LCC)电力工程造价模式的实施需要具体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对项目全过程的各个细节有清晰的认识。随着我国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不断提高,这个条件也逐步具备。

(3)全寿命周期(LCC)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实行需要详细的历史数据支持。历史数据的存储和统计需要先进的计算机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力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目前信息管理系统存储容量、运算速度等硬件条件已经具备。

6.3 LCC技术的优点

总的来说,应用LCC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估,是在满足特定的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以及其它要求的同时评估或优化产品的寿命周期费用,本身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LCC项目的立足点是从全系统着眼,在整个电网系统考虑LCC最低,根据这个原则,来考虑单个部件或设备的LCC。因而,辨别、确定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及该部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是进行研究的重点。

整个问题的研究,必然将导致对系统的可靠性及故障影响模型的研究,将梳理出关键设备或现有薄弱点,这项工作在当前欧美各国相继发生大面积停电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梳理出的关键点和薄弱点,用LCC理念进行管理、整改,必将对全网的可靠性有较大好处。这是由于LCC考虑了故障成本、维护成本等诸因素,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总成本最小。

(2)对于设备的新建或改造,用LCC管理方法可减少不同方案选择的盲目性,实现以合理的成本获得高的可靠性,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3)对于现有设备的资产管理,可用LCC管理理念来确定维护检修方式,备品备件的配置地点和数量,设备用维护检修来延长寿命,还是更新或技术改造来获得最低LCC,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从理论的深度和实际的效果来看,全寿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变电站更新改造或建设的管理和控制领域,是一次大的进步,相信LCC技术将在提高电力工程的投资利用效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7.结语

本文对超高压变电站大规模不停电改造的主要原因、特点及改造中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超高压变电站不停电改造的施工方案,将施工方案分为站内改造和小规模就地改造,说明了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总结了超高压变电站不停电改造土建、电气施工中如何进行质量及安全控制,介绍了LCC技术在超高压变电站不停电改造中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优点。

参考文献

[1]孙骏.220kV变电站增容改造[J].上海电力,2008(6): 546-547,564.

篇4

关键词:变电所改造工程的施工控制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电量不断攀升,供电形势颇为紧张。为满足紧张的供用电需求,变电所新、改扩建工程如火如荼。作为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工程管理工作凸显时间紧、任务重、安全问题突出的特点。而如何应对如此紧张的工程建设任务,安全、高效完成工程施工任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建设单位的管理职能、目标和任务有别于工程施工单位,项目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决定了他在工程管理方面的内容应有所不同。如何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施工管理,特别是较为复杂的项目如何做到不遗漏,不出安全、质量事故,这是工程建设管理人员探索的课题。

1 变电所新、改扩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及难点

变电所新、改扩建工程有别于一般的工程项目,其内容、形式繁多。纵观这几年的电力工程项目,变电所新、改扩建的内容、形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旧变电所废除,相隔建新变电所。原进出线路利旧。

(2)新增主变压器及设备间隔,增加主变各侧相关母线设备及相应的保护装置等。

(3)新建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配套项目,如新增开关间隔及保护装置。

(4)新增部分母线或将原运行母线进行分段改造,增加部分母线设备或增加开关间隔设备及保护装置改造。

(5)主变压器“以新换旧”、“以大换小”增容工程项目,运行中的主母线及变压器进出线开关设备、分段开关设备、母线联络开关设备及相应的保护装置等均相应进行增容改造。

(6)以上各种形式的交叉混合改造及相应的土建工程项目。

可见,变电所新、改扩建工程项目形式多样。而在此类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制约其建设进度、安全管理的主要难点有:

(1)供电可靠性要求:供电形势紧张,停电难,是制约工程建设进度的一大因素。我们称其为电网完善、扩张的“阵痛”期,不建设,不改造,电网供电可靠性得不到保证,而一旦停电改造,且在部分设备需多次进行停电改造的情况下,则会原油减产和生活用电困难。

(2)安全管理要求:安全管理是电力建设管理的最重要的内容。在运行的变电所中进行改造,安全管理方面的难点有:

①近几年各地电力建设项目特别是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多,部分扩建改造工程难度大,时间跨度大,需多次重复停电施工,相对利润低,造成部分扩建改造工程建设中分包、转包现象比较普遍。施工单位多,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②为减小原油损失,停电施工时间短,施工方案复杂,施工地点分散,危险点多。

③在运行中变电所施工,大型设备运输、更换、吊装、高空作业等对不停电设备安全距离的要求,危险性高。新设备接入旧系统,公共回路、联跳回路的接入、调试,综合自动化设备扩容调试等,这些都是扩建改造工程项目的主要危险点。

(3)工程建设工期指标考核要求:工期要求短,任务重。

(4)与运行管理部门的现场协调、配合问题:主要为停电施工方案的确定,向运行单位办理停电施工手续,变电所的停电操作配合,安全措施的考虑及实施较为复杂。

2 工程施工控制的基本理论

工程项目施工控制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有效手段,工程项目控制是通过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针对项目的实施,或实施的某个问题,进行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科学分析和论证。其任务就是如何组织建设,而整个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控制的基本内容是:

(1)项目实施的环境和条件的调查与分析;

(2)项目目标的分析和再论证;

(3)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合同、经济、技术、风险策划。

从以上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到,工程实施控制已涵盖了作为业主方的工程建设管理的所有内容,而其中项目实施的组织、技术、风险策划方面尤为重要。

3 工程施工控制在扩建改造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实践

根据工程实施控制的指导思想及工程项目内容,我们可以梳理出每一项工程通用的A、B、C关键控制点。

3.1 项目实施的环境和条件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内容:新增设备、改造设备、运行方式、土建基础、设计要求。

A. 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列出扩建改造工程项目的内容,包括新增设备、改造设备。

B. 根据设计图纸对现场特别是运行设备进行核实,并做好记录。重点对公共部分如交、直流屏,屏位情况,土建基础情况,原运行设备的型式及使用情况进行核实、交底。

C. 组织施工图技术交底,参加人员应包括设计、运行管理和设备主管部门人员。技术交底应形成会议纪要并应有跟踪、解决、设计部门的反馈意见。

3.2 项目目标的分析和再论证

目标分析:工期现状、工期目标、停电计划、施工方案、物资供应。

A. 根据施工图纸要求作出扩建改造工程的施工目标计划交给施工单位,由施工单位作出施工进度及停电计划。

B. 对涉及重复停电、母线停电或多回线路同时停电的,提前组织施工、监理、运行管理单位集中讨论,并形成施工方案、停电计划报管理部门。

C. 复核设备的到货情况,按要求提前对每次计划停电施工的工程量进行复核,及时与调度部门落实停电事宜。

3.3 项目实施的控制

实施控制:风险评估、组织机构、现场协调、三级验收、启动方案。

A. 落实监理、施工、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机构人员的到位情况、通信方式、安全职责并进行施工风险评估。

B. 核实进入变电所工作的施工人员的资格,协调办理有关进所手续,对重点停电施工项目进行现场协调。

C. 参与施工单位的三级验收,组织设备验收、整改、复检,协调启动方案的讨论、申请并组织投产。

3.4 采用新产品,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采用高质量免维护的六氟化硫和真空断路器、微机保护等优良产品来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近几年来, 10~35kV线路和配电出线,更换为微机保护装置;事实证明,采用优质的设备大大减少了停电机会,减少了因设备原因而造成的停电次数,有效地提高了运行可靠性。

3.5设备安装与调试

(1)设备安装由施工组组织相关人员按照有关规范规定、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安装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2)设备调试由调试投运组组织有关人员对新投设备做好各项试验工作,包括设备的交接试验、定值整定及传动试验等。

变电所内有变压器、高压开关柜、模拟屏、直流屏、控制屏、主变调压屏、计量屏、母联开关柜、低压开关柜及电力电缆等主要设备。这些设备的调试工作在变电所施工中至关重要,其调试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变电所的正常受电和安全运行,是变电所施工中的关键工序,须引起高度重视。

3.6验收投运

施工结束后,经施工单位自查,厂验收领导组组织初验合格,具备投运条件,报请上级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投入运行。

3.7土建设施规划与施工

土建施工应承包给有资质的建筑企业,施工时要派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作监理,按照设计要求,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控。

以上是新、改扩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点考虑和跟踪落实的节点问题,它覆盖了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可根据上述内容、施工进度、时间段进行细分,制定出相应的工程管理卡,形成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逐项跟踪落实。

篇5

关键词:南昆铁路 增建 第二线 铺架 施工组织

中图分类号:U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a)-0052-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铁路客货运量也大幅增长,较大部分既有铁路的运能已不适应运输增长的需要,必须进行扩能改造。既有线施工需要在保持线路运营和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其特点是工期紧、干扰多、安全威胁大,对此,本文根据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第二线工程,对其铺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探讨。

1 工程概况

南昆铁路江西村(含)至百色(含),里程范围:ZD1K0+000~K208+700,正线长度208.502km,增建二线长度210.478km,其中,左侧增建二线长85.002km,右侧增建二线长115.555km,双线绕行长9.921km,桥隧比为24.30%。全工程一次铺设60kg/m区间无缝线路,最高设计时速120km,控制工期工程百合隧道位于线路中部,全长4695m。正线265.846铺轨公里,站线28.785铺轨公里。L≥1 km隧道内铺设弹性支承块无砟轨道,共8.033铺轨公里,其余为有砟轨道;架设(2012)2101T梁共1423单线孔。封闭既有站11座,改造车站10座,增建第二线与既有线交叉换边12处。主要制(存)梁场及铺架基地设置于田东站,并在那桐站废弃货场设置一处辅助铺轨基地,主要是存放T梁、长钢轨及轨排,总工期30个月。

2 铺架工程施组总体设计原则

该工程增建第二线与既有线平面交叉换边频繁,达12处之多,平均换边长度 17.5km,换边类型有区间换边、车站两端换边,其中区间换边7处,车站两端换边5处。铺架工程复杂,任务重,工期紧,既要保证既有线安全、又要力求对既有线运营的影响程度减小到最低,结合本工程特点,采用机械铺轨为主,人工铺轨为辅,机械架梁,边铺边架方的总体原则,并根据全线换边位置的分布情况,采用分段铺架,提前开通车站前后人工预铺段作为运营过渡线,然后自两端车站利用永久或临时道岔出岔引出铺架通道,往中间换边点相向铺架,最后分段分区间拨接开通。

换边位置及铺架分段。

(1)换边位置。

(如表1所示)。

(2)铺架分段。

根据换边位置,将增二线铺架工程划分为17个铺架段落。(按照段落铺架先后顺序编号)(如表2所示)。

3 施工方案

该工程换边共12处,其中,隆安、平果、山心、思林、田阳5处位于进出站外,靠近咽喉区。为保证新增二线铺架施工时,在不中断既有线运营前提下,既要保证行车安全、又要力求对既有线运营的干扰程度减小到最低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各换边段铺架作业,是该次铺架施工组织方案研究的重点。

分段铺架,提前开通车站前后人工预铺段作为运营过渡线,自两端车站利用永久或临时道岔出岔,往中间换边点逐段相向铺架,最后分批分区段拨接开通,施工方案关键点是:在进行机械铺架的同时,靠近车站前后咽喉区换边地段,铺轨工作量小且无桥梁架设,但对全线铺架进展影响较大,需要提前拨接开通作运营过渡的段落采用人工提前铺设,然后利用施工天窗时间,将新铺架段落末端在换边位置,与既有线进行左、右拨接,开通人工预铺段作为运营过渡线。另外,在进行下一线路段铺架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对前一段或前几段加快上碴整道,电气化及其他站后工程,进行平行施工,尽快达到验收开通标准,逐步增加铺架通道,尽快减少工程线与既有线在同一位置的反复拨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新铺二线在铺至换侧点附近时,由于与既有线间距逐渐减小,铺轨机械侵限不能到位的路段,需组织人工进行预铺设,人工预铺段轨料通过营业线要点卸料,同一人工铺轨地段的轨料应一次组织卸完(如图1所示)。

分段铺架施工组织。

该工程采用两套铺架设备,一套放于田东铺轨基地,负责那何至百色段的铺架工作,另一套放于那桐存梁场、长钢轨及轨排存放区,负责江西村至那何段的铺架工作。架梁综合平均进度按4孔/d,铺轨按 2.5km/d考虑。

(1)人工提前预铺段。

位于车站前后换边地段,铺轨工作量小且无桥梁架设,但对全线铺架进展影响较大,需要提前拨接开通的段落采用人工提前铺设,轨料通过营业火车运至工程地段,要点一次性卸料完毕。要求人工预铺地段站后工程逐步跟进,达到过渡施工便线拨接开通的条件。待全线铺通后再对该部分段落进行长钢轨换铺。以下为采用人工预铺段落,6段共11.374铺轨公里。

①隆安站前后(第四段):K65+400~K69+700(左线),铺轨长度4.303km。

②平果出站端(第七段):K88+590~K89+000(左线),铺轨长度0.41km。

③平果出站端(第八段):K88+960~K91+500(右线),铺轨长度2.548km。

④田阳出站端(第十六段):K173+760~

GNKK175+525(右线)铺轨长度1.818km。

⑤山心站(属于第十段):K104+550~YDK105+495(右线),铺轨长度0.945km。

⑥思林站(属于第十一段):K115+600~K116+950(左线),铺轨长度1.35km。

(2)机械铺轨、架梁路段。

除上述第四、七、八、十、十一、十六人工预铺段外,其余各段均按机械铺架的方式进行,铺架工程开始前,要求站内的站线、道岔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提前开通车站前后人工预铺段作为运营过渡线,自车站两端利用永久或临时道岔出岔引出铺架通道,往中间换边点逐段相向铺架,最后分批分区段拨接开通。主要铺架过程与常规一致,但务必统筹换边点及两处铺架基地的位置,合理选择铺架段落的先后顺序,方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既有线运营的干扰,同时使各段落的铺架过程衔接得更为紧密,更为顺畅,为整个铺架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可行的技术基础。

4 铺架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保证营业线行车及施工安全是施工的永恒主题,开工前应该全员进行营业线施工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施工中严格执行营业线施工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行车及施工安全。

(2)要点封锁施工。封锁施工按规定提前提报施工计划,封锁前与运营管理部分签订施工安全协议,做好人员、材料、机具的一切准备,并按要求做好安全防护,保证封锁施工紧张有序,保证线路正点开通。

(3)做好施工调查。施工前应认真进行施工调查,并及时按照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以达到最优化放方案。

(4)加强施工协调。本工程换边次数较多,铺架施工过程接口多,与线下、站后四电等施工单位的交接配合,与工务、电务、车务、车站区间等运营管理部分的协调量大,应主动做好协调工作,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 结语

南昆铁路是大西南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重要交通运输干线,运量饱满,繁忙异常,南宁至百色段增建第二线工程现已经开工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既定的研究方案加以验证,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修正,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和提供宝贵的施工组织设计经验。

参考文献

[1] 成增胜.增建二线铁路铺架施工技术[J].铁道技术监督,2010(4):30-33.

篇6

关键字:新世纪儿童医院;改造工程;内容;施工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of the suspensions with use, its structure bearing capacity and use different degree performance will be reduced, so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u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usage safety as the foundation to retrofit is currently building one of the common market project content. This paper will the new century children's hospital improvement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re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ent and specific construction process.

Keywords: the new century children's hospital; Re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en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般来说,医院改造工程的特点包括医院改造过程中,往往是是边改造边营业的,所以给工程安全文明管理、工程质量与施工组织等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医院原建筑设计往往与现代设计存在矛盾;修复医院原建筑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的难度较大;改造的内容多、涉及的专业多,施工综合性较强。

一、新世纪儿童医院改造工程内容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天津新世纪儿童医院门诊住院楼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门诊、医疗、住院病房、地下后勤服务设备用房等。

原总占地面积约为4195,总建筑最大单跨为 6.3m。本次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不变,原结构为地上9层半(10层为半层),地下1层,在原建筑顶部基础上加建第10层,形成一个完整的手术区,改建后地上10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38.55m,增建面积为3401.94。改造后总建筑面积为:12475.70 。

工程采用框架剪力墙形式,建筑结构的类别为乙类高层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防火设计为一类高层建筑;其耐火等级为一级;医院病房为全部为单间形式,总病床数为121床。

(二)工程内容

工程由10个分部组成,分别为:

1、拆除工程

2、砼楼板结构工程

3、加固工程(梁柱剪力墙砼截面加大、碳纤维、粘钢、钢梁加固等)

4、接层(十层、局部十一层)

5、接跨工程(详见平面图)

6、外装饰工程(玻璃幕、石材、铝板)

7、内装饰工程(轻钢龙骨隔墙包含在内装工程内)

8、机电安装工程(给排水、强、弱电、暖通、消防、医疗气体)

9、室外地下室及附属设备用房工程(化粪池、污水处理池、消防水池、现场施工方办公室改造、业主办公室改造、文艺美容院地下室改造)

10、室外管网景观道路工程(给排水、消防、暖气、电力、园林、道路、停车场)

二、新世纪儿童医院改造工程施工

根据本工程总包单位对总工期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加固施工的特点、设计概况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条件情况,我们详尽的编制了加固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在编制过程中充分的考虑了各个工序间的合理交叉以及劳务分包的进场时间严格的控制各加固环节的分部工期,从而确保整个加固工程工期总体实现。

(一)种植钢筋施工

本工程主体框架梁、柱、剪力墙均采用植筋加大截面的加固方式包括 剪力墙植筋截面、框架柱植筋截面、框架梁植筋截面。其植筋工艺流程为面层剔凿凿毛清理面层放线机具钻孔气泵吹灰清理刷孔气泵吹灰孔内注胶植入钢筋钢筋固定固化养护抗拔试验

需要注意的是在冬季施工中,工程对强度增长无特殊要求时,灌浆完毕后部分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保温材料。起始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在负温度条件养护时不得浇水。

(二)碳纤维施工

本工程主体框架结构的全部次梁均采用粘贴碳纤维的加固方式。其加固机理是将碳纤维布采用高性能的环氧类粘结剂粘结于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利用碳纤维材料良好的抗拉强度达到增强构件承载能力及刚度的目的。粘碳纤维加固的基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15。 工艺流程为混凝土表面处理涂底层胶涂找平胶涂树脂胶进行浸润和粘接粘碳纤维布保护表面防火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全部完成后,对碳纤维布粘度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用小锤轻轻敲击碳纤维表面,从音响判断粘接效果,该处粘接是否密实,有无脱空现象。当碳纤维布的空鼓面积<100cm2时,可采用针管注胶的方法进行补救。当空鼓面积>100cm2时,应将空鼓处的碳纤维布切除,并重新粘接碳纤维布,搭接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三)粘钢加固施工

本工程主体框架结构的剪力墙局部开门计划使用粘钢的加固方式。混凝土表面应用角磨机打磨处理,清除表面松散物和油污,直至完全露出新面;钢板粘接面必须进行除锈和粗糙处理,直至完全出现金属光泽,并要求粗糙度越大越好,打磨纹路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其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定位施工放线面层处理现场制作进行施工。

需要注意的是粘钢完毕验收后做好防腐处理,需对型钢及板材表面涂刷铁红底漆二度加环氧防腐面漆封闭,以利防腐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当需要做外装修施工时,应在环氧树脂胶的表面抛撒石英砂粒,以利装修施工,以满足装修施工的抹灰要求。

(四)施工安全及环境保证措施

1、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保证措施既是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工作。加固施工必需控制以下安全事宜:加强对各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机械设备使用保养制度,使各种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加强对操作人员思想教育工作;编制临时供电系统施工方案,方案必须安全可靠切合现场实际,施工中必须按方案执行;配电线路必须架设整齐,架空线路应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或沿地面敷设;配电系统必须采取分级配电,各类配电箱、开关箱的安装和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各类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应完整、牢固、防雨、防尘,箱体应外涂安全色标,统一编号。停止使用的配电箱应切断电源,箱门上锁;开关箱必须装置漏电保护器。开关箱与动力设备、用电设备水平距离不能超过3米,以免发生机械故障时迅速切断电源;电焊机应单独设开关,电焊机外壳做接地保护,一次电源线宜取用橡套缆线,其长度不大于2米,两侧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罩,焊把线到位,不得借用管道、金属脚手架等做回电线路等。

2、施工环境保证措施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自始至终贯穿“绿色施工”的管理理念,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执行,环境保护的目标包括噪声:白天<70dB,夜间<55dB;现场扬尘排放达标;施工现场夜间无光污染:防止并杜绝施工现场火灾、爆炸的发生;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

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结语:综上所述,新世纪儿童医院改造工程是一个施工内容多、涉及专业广泛的改造工程,除了利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手段进行施工以外,还要注意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措施,才能使改造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涂云忠,吴华俊.论医院基建改造工程的造价控制.[J].科技广场.2009(4)

[2] 承宇.医院改造工程进度管理工作实践.[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33(6)

篇7

【关键词】基础施工;经济分析;施工方案;施工组织

【中图分类号】U65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142-02

1.目前流泥、流砂基础施工基本方法

1.1 抽水法施工方案

是在准备施工的基坑外侧一定距离处根据渗水量打出水坑,其深度大于设计基础坑深1m,以便基础坑内积水渗出,在水坑内放置抽水泵,进行抽水作业,排水管尽可能把水排到距坑口20m远的地方,以免排出的水重新渗入坑口内,同时防止抽水过程不连续,造成坑口塌方。

适用于出水量大、地质较完整、不易坍塌的土质、普通抽水无法完成的基础施工。

1.2 加大根开法施工方案

是以基坑中心为基准,加大开挖坑口宽度,将增加开挖的土方量和劳动力的消耗,但在交通方便处可使用挖掘机进行开挖。

适用于泥水、流沙坑且施工场地较大,周围青苗较少。

1.3 挡土板法施工方案

是在泥水坑基础施工中,最常用的是挡土板法施工方案,在开挖的基坑内,使用木板或类似板材,随着基坑向下开挖,板材向下伸入,起到支撑坑壁的作用。

适用于出水量不大,坑壁易垮塌的基础。

2.流泥、流砂基础施工基本思路

根据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具体地质报告、现场土质含水量、施工环境等状况,本着经济、有序、安全的原则,采用采用市场常见的承压预制砼管护壁代替钢筋混凝土护壁和通常的施工方法手段,且应随挖随沉,突出方案可行、准备充分、开挖细致、过程速度快,可从根本确保项目经济、安全、质量的可控、在控。

3.流泥、流砂基础施工具体做法

工程实例:以我公司110kV城溪线改造工程为例,线路在城区规划范围内,受线路路径通道限制,钢管杆使用较多,钢管杆大部分沿道路旁绿化带走线,不具备大开挖条件,基础形式多为10~12m深,混凝土护壁人工陶挖基础,但部分基础下回填土较深,场内砂卵石层较厚,并含淤泥质土,加之地下水位较高,而且场地临近植被丰富的山丘和工厂排水沟,施工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山丘和工厂排水沟水水位,必定形成流砂、流泥,给施工增加极大难度,且设计钢管杆的基础较深,因此抽水法施工方案、挡土板法施工方案不适用。而人工挖孔桩基础主要适用于无地下水或地下水位不高、渗水量不大的硬塑状土和岩石地质,但在实际施工中,往往挖下去3~4m就有地下水,给基础施工带来难度,工期时间跨度长,且安全风险较大。

我公司采用承压预制砼管护壁的施工组织做简要的说明:

3.1 施工组织措施

3.1.1 思想重视、管理到位、精选劳动力

仔细研究工程勘探资料,细致调查了解场地周围水文、地质情况,详实掌握第一手资料,不打无准备之战。组织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管理机构,层层将管理职责落实到位,将技术和方法贯彻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的具体行动中,做好后勤保障指导工作。

3.1.2 充足的施工机具、物资准备

准备5T高频振动器,用于在流砂层中振沉承压预制砼管。工地上将预备足够水泵、稻草等施工用具,以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3.1.3 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所谓流砂、流泥是粉土、粉细砂、淤泥质土,甚至粗砂为主的地质体在动水压力作用下经扰动而产生的现象,动水压力和扰动是土、砂体发生移动的作用力,所以要防止出现大量流砂、流泥现象,一是要减小动水压力,二是要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1)减小动水压力:就本工程而言切合实际的方法有一种:施工基础及时小量抽水达到降水目的,采用延长管道远方分流。

(2)减小对砂体的扰动:关键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正确的护壁方法,二是“快”字。

采用承压预制砼管护壁时需根据地质资料流砂、流泥层的厚度,承压预制砼管垂直放入井内,边挖边沉或使用高频振动器将钢筒直接沉入流砂、流泥体中,或用洛阳锤打至流砂、流泥体中,尔后在筒体内掏流砂、流泥,不对流砂、流泥体产生扰动。在“快”字上下功夫,要想快,则要求工人经验丰富、动作熟练、准确,护壁材料事先准备充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0.3m~0.5m的掘进、护壁工作,然后停止抽水,尽量减少对流砂、流泥体的扰动,流砂、流泥层内施工必须一鼓作气,快速突破,最忌打打停停和返工。

3.2 工程经济分析

3.2.1 钢筋混凝土护壁经济分析

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以直径1400mm、基础深10m、壁厚150mm、C20混凝土、φ箍筋和φ14主筋每米10kg加固护壁为例,每节高度一般为1000mm,以每一节作为一个施工循环,即挖好一节接着浇灌一节混凝土护壁,护壁层厚度为100-150mm,护板必须在浇制24h后方可拆除,每天只能完成挖1m的工作量,第二天不能施工,第三天继续向下开挖施工。且由于流泥、流砂渗透和上涌容易造成护壁坍塌,安全风险较大,经常塌方造成材料和人工浪费。

3.2.2 承压预制砼管护壁经济分析

采用承压预制砼管护壁以直径1400mm、基础深10m、承压预制砼管壁厚150mm、直径1400mm加固护壁为例,每天可以完成挖2m的工作量,第二天连续施工,且由于流泥、流砂渗透和上涌不会容易造成坍塌,安全风险较小。

3.3 综合分析

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基础埋设10米需20天的工期,工地备料时间长,工器具多,如足够半模板、钢板、钢筋、稻草等施工用具,才保障工程顺利进行,且过程中还会发生塌方现象,造成二次投入人工和材料,甚至基础报废,重新定位的风险,费用稍经济,安全系数小。

采用承压预制砼管护壁,不受地质限制,费用稍高,但施工进度快,安全系数大。

4.结论

目前钢管杆基础普遍在10米以上,综合考虑地质、费用及施工安全系数,两者可结合使用,起初在无地下水或渗水量不大的土质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往下施工在遇有流塑状淤泥、流砂和土层极松散时,采用承压预制砼管护壁,可节约成本,确保安全和进度。

篇8

1 一般技术方案

在电网建设工程中,变电所增容升压等改造工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建部分施工,一般先进行土建基础施工,然后进行电气安装;第二阶段为改造部分施工,需要停电后方可进行,一般先拆除原有的电气设备,再由土建根据新设备情况进行拆除或改造,最后完成改造部分新设备的安装。

2  本次方案设计

2.1 德胜变原状

德胜变原为35kV电压等级变电所,其规模如下:(1)原有主变为SZ9-16000/35三相油浸式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压为35±3×2.5%/10.5kV;(2)35kV进线1回,采用中置式手车开关柜,额定电流1600A,开断能力为25kA;(3)10kV出线6回,采用中置式手车开关柜,额定电流630A,开断能力为20kA;(4)本所北侧为预留的110kV场地,中间为主变场地,南侧为配电生产综合楼,电容器场地设在综合楼底层东侧,进所道路由变电所西北侧接入。

2.2 改造内容

经项目批复建设规模如下:(1)本期升压扩建新增的110kV主变压器及110kV配电装置布置于户外前期预留位置;原35kV主变压器予以拆除;(2)将原一层10kV开关柜、电容器、接地变拆除,并将隔墙拆除,改造为新的10kV开关室;(3)将原配电楼二层的35kV开关柜拆除,将此开关室改造为电容器室;(4)主控保护室地坪进行改造;(5)10kV配电装置、保护及通信系统全部更新。

2.3 方案设计

为提高项目进度、缩短施工周期,我们协调好各工序的衔接,合理安排交叉作业,对拆除顺序及施工方法进行优化,得出了以下方案:(1)户外本期新建的#2主变、110配电装置土建施工;(2)户内本期新增电容器组、10kV开关柜Ⅰ基础施工;(3)#2主变、110配电装置电气安装;(4)停运#1主变、35kV、10kV配电装置,10kV出线在外部搭接进行负荷转供;(5)拆除#1主变、35kV、10kV配电装置及保护装置;(6)户内电容器组安装;(7)户内未施工部分地坪根据设备要求作适当改造,破坏的户内地坪原状恢复;(8)户内新配电装置进行安装;(9)10kV出线外部线路恢复,全所改造完成。

2.4 改造后现状

经本次增容升压,德胜变改造后规模如下:

(1)新增主变压器采用SZ11-80000/110低损耗三相三圈有载调压自冷一体式油浸变压器,电压为110±8×1.25%/10.5kV,容量比80/80MVA,远景规模2×80MVA;

(2)新建110kV出线回路数2回,采用常规敞开式设备;断路器选用SF6单柱式单断口,弹簧机构三相联动操作型式,额定电流2000A,开断能力为31.5kA;隔离开关采用双柱水平旋转式,主刀配置电动操作机构、地刀手动,额定电流1250A,动、热稳定电流/持续时间为31.5kA/4s;电流互感器采用单相油浸倒立式;电压互感器采用电容式,远景2回;

(3)10kV侧改造后本期出线12回,采用中置式真空开关柜,内配真空断路器,额定电流2500A(主变、分段),开断能力25kA。远景24回;

(4)无功补偿方面配置了3组10kV电容器,容量为3×6000kVar。

3变电所土建与电气施工的方案设计

我们结合一般技术方案对德胜变升压工程进行综合分析:(1)户外新建阶段,110kV配电装置、主变基础施工及设备安装,不涉及停电施工;(2)户内改造阶段,先拆除原有电气设备,再进行土建的拆除与改造,最后进行10kV新配电装置安装,期间全所停电,10kV出线负荷需转供。

为提高项目施工进度、保障工程施工的有续衔接,我们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熟悉设计图纸所含括的具体工作内容,对变电所进行了实地勘察,重点为涉及停电的户内施工部分。

我们注意到现场有2项可利用为优化方案的条件:(1)本期的电容器室为原配电楼二层的35kV开关柜拆除后改造而来,但本期新增的电容器组邻近现有的35kV开关柜而未与其位置重叠;(2)本期新增10kV开关柜西侧的13个柜子(以下称10kV开关柜Ⅰ)基础为现有的资料室。该两部分土建拆除、改造施工可不涉及停电,即户内部分土建施工可提前至原电气设备拆除前进行。

从而,我们以全所停电、原电气设备拆除为界,将户内施工分为两个阶段,并结合土建基础保养期满即可开始部分电气安装的特点,对一般技术方案进行了细化、调整。并根据优化方案调整了土建拆除顺序:(1)综合配电楼中改造范围与运行设备位置未重叠的一层西半部隔墙、地坪及二层东半部隔墙部分,拆除改造工作在户外施工结束而电气设备仍在运行的情况下进行;(2)综合配电楼中其余涉及运行设备基础的部分,在全所停电、电气设备拆除后进行。

4 措施保证

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1)工期保证措施:集中技术含量大且专业技术优势的实体,为最终实现工期、质量目标提供保障;合理安排先后工序、平行工序、交叉工序;运用P3及EXP软件管理系统对工程进行全方面有效控制和管理;加强业主和监理的协调与监督作用,平衡好建设过程中各施工关系;定期召开例会,及时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2)安全保证措施:认真实际地编制、落实安全施工方案,指出每一项作业主要危险点和防范措施;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标准,配备安全防护用品;做好安全防范,在带电设备附近等需提示、警告、禁止的场所布置醒目的标志牌;加强电土配合,避开交叉作业可能造成的相互伤害,重点控制电土配合过程中立体交叉物体打击、土建预留孔洞、各种电动工具施工用电安全、现场消防等安全难点。

(3)文明施工措施:加强现场文明布置,防止土建施工过程中扬尘等污染对运行设备产生影响;注重文明施工,防止土建施工机械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害。

5 效益与结论

篇9

关键词:电气化;接触网;改造施工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施工方案的优化及管理科学两方面是工程项目成败的焦点。既有电气化线路接触网改造施工,精心安排合理的封闭点和工期,编制切合实际的施工方案,精心施工,管理科学,才能保证利用有限的投资完成更多的工作量,给运营维修和运输安全提供保证,使施工成本做到有序可控。

一、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树立新的管理理念。

针对接触网改扩建工程协调工作量大的特点,施工单位应建立处指挥部、段指挥部、工程队三级管理网络,从施工组织上进行层层分解,处指、段指主要职责是为工程队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处指负责与建设单位、铁路局及设计院等单位的联络;段指负责与施工管段内各施工单位、管理单位、站段等单位的协调,用两级指挥部加大工程施工组织协调力度;工程队负责本专业的施工。同时将以质量为中心作为整个工程的管理理念,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思想。在工程质量上,将每个车站或区间的质量目标进行分解,通过分项工程优良来保证分部工程的优良,通过分部工程优良来保证单位工程优良,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提供的管理方法控制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二、应用网络技术,实施施工程控。

1.应用网络技术,科学制定施工计划。接触网改扩建,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工务、电务、供电、电化等各专业、各施工单位总是在同一地段交叉施工,相互干扰,各专业施工又受行车或停电天窗点的限制等等,每一项目施工都要全方位考虑才行。为使各种多变信息有机地结合,搞好施工过程中的计划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贮存和检索各类信息,反映现场实际状况,不仅要求我们编制好施工计划,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对其不断进行动态控制、调整和优化,合理安排各种资源,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2.利用网络计划安排施工进度。既有线改造是在不中断行车情况下,多专业同时施工,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有效控制,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总体把握施工项目,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把复杂的施工内容合理有效的组织起来,并能迅速反映不断变化的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和修定,如果仅凭以往的经验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具体操作起来难度就会较大,甚至行不通。网络技术在宝成线既有电气化接触网改造过程中的成功应用,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每个车站、每个区间、每处拨接地段都必须编制一份进度网络图,将所有影响因素罗列编排在图上,然后找出关键线路,并据此安排施工。

3.运用网络技术,优化施工方案。有了施工计划,就要求有在计划指导下的具体施工方案。网络的优化,是在关键线路上选择效率最高的方案,缩短其持续时间,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停电天窗点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现场充分调查,掌握其它施工单位影响本专业的或本专业影响别的专业的项目,理出逻辑关系,对同一项目,做两个以上的施工方案,用过程决策程序图法,在动态实施过程中,跟踪事态发展所产生的各种结果,及时调整方案,运用预先安排好的程序来保证达到预期结果。

三、建立施工工艺、工法体系,优化施工组织,提高效率。

在无施工工艺、工法可借鉴的情况下,只能在实践中去总结开发新的相应的工艺和工法。接触网改造主要在与承力索和接触线直接相连的一些结构上,因此,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多次分析总结,最终概括为对支柱装置改造、软横跨改造、下锚补偿改造、接触悬挂更换等项目进行研究,同时对停电施工程序也一并研究,其它项目,如:基础浇制、支柱安装、拉线安装、设备安装等,由于可采用新建接触网施工工艺,可以推广使用。开发研究施工工艺,就是要对施工项目的劳动组织、工机具、操作要领、技术标准、注意事项等制定出标准。开发施工工艺的目的就是要用最经济的劳动组织和工机具、最简捷的操作要点、关键的注意事项完成施工项目。成立开发小组,进行统筹管理,分阶段逐步完成。先进行调研,编写出初稿,然后在施工中验证。

四、改造施工中需要重视的主要事项

(一)编制详细的作业计划:方案编制前,各专业要充分探讨其可行性。站改施工,各专业的配合是以线路施工为基础进行的,因此,所有施工计划的编制要紧紧围绕线路计划进行,首先要清楚特定时间拆除哪些股道、更换哪些道岔、开通哪些线路,从而确定接触网要拆除哪些影响线路施工的支柱或基础,完成哪些网上工作量,能提前做好的,要尽早安排。

(二)熟悉现场,细化施工任务。将每日的施工内容细化到每一个作业组,使用的工具、材料决不能有疏漏,关键环节要明确交代,关键部位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安排能够胜任人员完成任务。

(三)强化现场盯岗与协调。站改时,作业点多,任务量的大小难易有差异,熟练的施工人员相对缺乏,安排有经验、责任心强的盯岗人员把关,显得尤为重要。既有电气化铁路站改时,线路与接触网同点作业,既要保证自己任务按点完成,而且要协调好各自的作业时间,确保每一个专业的任务完成。

(四)严格执行分时作业计划。任何大型的工程,都是靠每一个工序的完成来保证的,将各工序的完成时间严格划分,增强施工人员的时间观念。每一个工序按时完成了,一个封闭点的工程也就完成了。

(五)充分利用封闭点施工,也可以创造条件形成无电区全天候施工。如果施工的站线、区间绕行线路施工周期较长,线路施工完毕后留给接触网几个封闭点架线、调整,接触网可以按正常顺序施工,如果根据现场特点或创造条件形成无电区,则可在部分区段全天候施工。

(六)采取必要的过渡工程。施工阶段,由于位置和空间的局限,过渡工程在一定时间内起着保证受电弓正常通过的作用,过渡工程以简便、实用、安全为前提。新旧线导高不同的区段,更换支持装置也要考虑导高的降坡过渡,满足不同行车速度对接触网的坡度要求,特别是线岔及区间新旧交接口尤为关键。

结束语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有大动脉之称的铁路运输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国家铁路政策和铁道部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除继续对一些长大干线进行电气化建设外,还要对既有电气化铁路进行技术改造,尤其是客运专线网络基本形成后,既有线的货运能力的必将释放和提升,接触网增容改造工程会更多。有的需要大修更换设备,有的需要扩能提速,有的需要增建二线甚至三线等等。由于我国行车组织采用昼夜不间断运输方式,因此,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改扩建施工只能利用停电天窗进行,每次停电施工完毕,接触网必须保证正常运营。这方面,没有国外的经验可借鉴,国内又没有指导、规范或支持的范例与施工管理方案,因此,搞好既有线接触网施工组织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于万聚.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12).

篇10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过渡工程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现状

集宁南站站场接触网专业二期工程主要是配合工务部门在4、5道落道引起的接触网的调整以及配合工务停电而产生的相关过渡工程。目前接触网I、II、3、4道供电臂为集宁南-苏集分区所上行供电臂供电;5、6、VII、VIII道供电臂为集宁南-苏集分区所下行供电臂供电;I、II道间存在绝缘,在站场北侧装设电连接,南侧61#支柱装设常闭隔离开关联通I、II道;VII、VIII道间存在绝缘,南北两侧均用电连接连通。

1.2 工程地理位置

工程所在地乌兰察布市属北方寒冷地区,工程所在区域历年平均气温5.5℃,最冷月平均气温-12℃,最热月平均气温21.25℃。

1.3 工程特点及难点

在营业线施工,行车干扰大,施工中需铁路局行车管理部门及设备运营管理单位的密切配合;站场施工涉及专业多,工序斜街紧凑。在改造过程保证施工工期及行车安全是该工程的重点及难点。

2 遵循的规范标准及主要技术标准

过渡工程施工遵循国家、原铁道部和建设部颁布的有关工程建设及相关专业工程的技术标准、施工规范、规程、试验检测规则、竣工验收标准等。

3 接触网总体施工方案

为配合铁路工务部门的施工工期及落道要求,接触网需部分股道停电并进行相应的绝缘过渡及调整施工。从工务部门整体方案来看,接触网1、II、3、4、5、6道均需分不同时段进行停电,在停电要求时间段内,接触网在该股道接触网做绝缘,并改变电联接位置以满足部分股道停电及其他股道供电要求,工务部门施工完毕无停电配合后接触网要点施工,更换相应存在接头的接触网。

第一步:配合工务部门1、4、5道接触网停电;期间根据工务部门4、5道落道情况调整4、5道接触网导高。

第二步:配合工务部门开通1、5道接触网,II、3道接触网配合停电。期间进行3道接触网的调整。

第三步:配合工务部门开通II道接触网。

第四步:配合工务部门开通3、4道接触网,配合工务I、II道接触网停电。

第五步:配合工务部门开通I、II道接触网,开通后上行要点更换I、II、3道接触网,垂直天窗要点更换4道及相关渡线接触网。

4 主要施工工艺流程

4.1 承力索、接触线架设施工工艺流程

架线准备补偿安装起锚架线张力设定张力架线下锚巡回检查。

4.2 数据化悬挂调整施工工艺流程

线路数据测量吊弦计算吊弦、定位预配腕臂偏移校正校正腕臂偏移定位安装整体吊弦安装检查记录。

4.3 分段绝缘器安装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安装承力索绝缘安装分段绝缘器调整检测与复核。

5 接触网站场过渡施工注意事项

5.1 接触网站场改造过渡工程的施工原则

过渡工程施工不同于正式工程施工,从原则上讲,安全、可靠、合理、经济、易操作、易恢复是所有过渡工程的共同要求,接触网也不例外,也应按这些要求去做。

5.2 工务与接触网的技术配合

在电气化站场过渡施工中,工务线路专业与接触网专业的技术配合非常重要,这是由于它的施工性质决定的,它要求接触网先于线路施工,也就是说接触网要对未来的线路进行电气化,这样就要求接触网施工专业人员对未来线路的各项数据充分了解,并依此进行施工。

5.3 接触网基础的强化处理

在站场改造中,路基与接触网施工间隔很短,路基未经雨季考验,其强度大多达不到设计标准,如照搬设计就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特别是钢柱基础,它所承受的负荷较大,一旦发生问题,很难处理。

5.4 过渡措施的可靠性、安全性

经验告诉我们,过渡时期的设备是最不稳定的,许多事故发生在施工或过渡施工过程中,为此,我们应对过渡时期的接触网设备采取特别的安全措施,例如缩短检查周期、非受力的绑扎要牢固、主导电回路应畅通等。

5.5 争取部分或局部停电施工

接触网施工是非常细致的,特别是调整作业,需要很大的停电时间,因此争取部分停电或局部停电非常重要,合理的过渡施工方案,既方便停电施工,又容易恢复,而且恢复后不影响接触网各项技术标准。

5.6 旧支柱影响软横跨的处理

站场两端是最复杂的工程地段,既是各股道的下锚区,又是车站的岔区,对于改造工程来说,大量的道岔增加、位置变动和股道延伸,这样,旧支柱间、新旧软横瞎间、新旧下锚间互相影响,施工难度较大,需采用支柱拉斜的办法或加强使用小容量支柱。

5.7 下锚支影响架网或软横跨时的处理

为了减少施工中的互相影响,接触网施工次序一定要安排合理,一般来说,先进行最外侧的立杆及附加线索的改迁,其次是拆除旧的软横跨、定位支柱、双线路腕臂柱等,当下锚支影响软横跨架设时,先迁改下锚支线网;当下锚支影响线网架设时,采取加装隔离或临时下锚、并锚。

6 结束语

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铁路运输行车干扰,是过渡工程的最大难点和重点,因此接触网工程要结合既有线运输情况和工务部门的总体施工部署、施工工期的要求,精心组织、安排接触网的过渡工程,将运输生产的影响减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于万聚.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