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引言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高校在培养小学数学教师方面也应该顺应新课改要求,提升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能力,以满足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需求。
二、制定统一的培养标准
当前阶段,我国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和经验性特点突出,这种形势影响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获取和素质提升,使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教学素质不能达到课改要求。基于此,设置相关专业的高校应该制定统一的职前教师培养标准,提升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组织相关的数学家、数学教育研究者以及小学数学一线教师等多方力量,在核心素养框架的指导下,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所需的数学知识等理论,梳理出小学数学教师所需的数学核心素养,并在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有关标准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标准,为各师范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一定的方向与依据。在制定培养标准时需要考虑其可操作性,方便教师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具体实践。
三、适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合理发展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驱动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够顺应形势发展,调整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高校的职前教师培养中,也应该积极转变以往的专业教学方式,依据教育发展形势不断进行专业教学目标的调整。具体实施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基础课程,也就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要对这些课程进行校本化设计,围绕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二次开发;第二,设置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以走班的形式参加学习;第三,课程活动化,比如早操,可以组织管乐团的学生吹响集合号,其他学生迅速到操场集合,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等通过呼号深入头脑,最后在校歌声中走步调整。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进行身体锻炼,还包括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另外,鼓励适当利用科技媒体,协助学生由“知道”的层次,进入“理解”及“体验”的层次。提供体验与探索课程,使教学兼顾“知识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与数学类课程的内容联系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展专业中数学专业课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初等数论、概率统计、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数学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指导和研究能力,因此强化数学课程和学科体系构建之间的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直接关乎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下,高校也应该进行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调整,小学教育新数学课程与原课程相比有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例如,离散数学、高等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规划、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另一方面对原有内容采取了新的处理方式。这些变化对高效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内容及体系建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高校在构建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结合专业教学需求,不断进行数学专业课程比重的有机调整,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提供契机。
五、构建具有反思性、合作性的实践课程
要培养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师,仅教授一些显性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提供教育实践以帮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反思。因而,对于实践课程的设置,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还需要加强其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将实践课程的实施与数学类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之后,走入小学数学课堂,通过观察或是亲身实践,并在与指导教师的交流中对所学内容进行体会反思,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教学一般程序、基本策略的掌握,而且有助于他们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步形成教学的智慧。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中,可开设有关数学教学设计、数学课堂观察、数学概念教学等主题实践类讨论课程,将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相互合作,一同梳理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探讨某个主题的教学设计、学习观察学生的技巧等,并且通过这个交流的平台,分享教育实践中自己的想法、经验以及观点,这不仅有助于其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也能够促使他们在毕业后较快地融入教师教研活动之中,并在与优秀教师的交流讨论中获得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知识经验,在提高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不断推进以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
六、结语
总之,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的小学数学教育专业也应该顺应形式进行专业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数学核心素养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本质,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最核心的问题。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能一味地只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建立过程当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奎,马丽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4):36-39.
[2]管云霞.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确立[J].学周刊,2017,(11):8-9.
[3]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42-45.
篇2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两年以来,笔者作为主讲教师连续十五期参与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共有750位教师接受了培训,中学教师有300位,小学教师有450位,教师大部分来自农村学校。在培训期间我们对所有受训教师做了调查,调查的主题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状况,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和访谈形式。经过分析总结,笔者所处的县区农村教师目前信息素养的现状有如下较明显的几个特点:
(一)不同年龄教师群体的信息素养差别较大,老年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较低
调查结果发现,中青年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能,老年教师队伍中大多数老师只掌握很基本的操作甚至不会操作,根本不能通过计算机来处理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他们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不能够系统的掌握信息技术,缺乏对信息的敏锐性及获取与利用的能力,不能很好的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有利的条件改善和优化课堂教学。
(二)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多数教师自我需求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养成自我学习和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意识和习惯,具备较低的信息素养水平
主要依赖上级教育部门开展的项目工程, 学校、个人缺乏投入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深度不够。
(三)硬件设施落后,教师信息技能没有施展的空间
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是培养老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及信息技能的运用必须要有硬件的支持。受学校经济条件、领导重视程度、区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硬件普遍比较落后,尤其是一些较偏远的学校甚至不具备有相关的信息技术设备,多数学校则是滞后于社会其他相关产品,大大影响了教师教学需求,教师纵使掌握我很好的信息技能也没有“用武之地”。
(四)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淡薄,只停留于简单的运用
很多教师只是简单的使用多媒体,只有在公开课或教师技能比赛的时候才采用一些信息技术设备,或者简单地把传统的板书改为PPT幻灯片。未能够较有深度地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二、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策略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就是要使教师善于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素养的实现依赖于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针对于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特点,我提出以下几点对应的提高策略:
(一)教师应自发自觉地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视程度,培养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自主学习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培养自我发展观念,自发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改善优化自己的教学质量。信息时代要求每个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学习,具备信息素养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二)加强教师信息技能的继续教育
在问卷调查结果中发现,很大部分的老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他们希望能够接受一些信息技能方面的具体的软件培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聘用相应课程的优秀人员进行上课,保证上课的质量和效果,也可借助学校内部信息技术中心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学方式自我提高信息素养,有条件的老师还可以进行自考、函授与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等学科相关的进修活动。
(三)学校建立激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
学校应鼓励教师在课堂内外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使用新技术的主动性。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教师学习掌握新技术和网络工作可以得到职位提升的机会。组织开展课程信息化技术比赛,课件制作比赛,优秀课堂评奖等形式,增加老师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
(四)上级行政部门应加大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创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够是一个比较突显的问题,学校软硬件设施配备不足,不具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条件,个别教师信息素养再高也没有“用武之地”。完善必要的基础设备设施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
以上是我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高的分析总结,请各位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人文素养;重要性
1 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在《周易》中出现,它的解释是:“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此,人文也。”之后我国《辞海》中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人文”一词的理解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即“人文”就是追求健康与进步,坚守道义和向往真善美的文化;“人文”就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去认识人、认识社会和世界。
人文素养是一种自我的修养,是一种生活的质量,是人生存在社会上的一种品位。人文素养也是个体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了解和传承,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人文素养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部分组成。人文知识一般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可以通过阶段性的学习获得,而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人文性和理性,人文性强调人的尊严,理性是指超越一般动物的“我”,寻求生命的意义,即人文精神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价值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培养才能获得。人文行为是人文精神的外化,人文精神的高度决定了人文行为的高度。①研究者谢保国在《教师与人文素养》一文中对人文素养的精辟论述是:“人文素养,凝聚着涵盖着人类先进优秀的哲学理念与创新的规律与法则,同时也集中着升华着人们优雅的审美理想与情趣,方法与技巧;人文素养,培育着激励着人的高雅精神境界与不朽的人格魅力;人文素养,是人心的和顺,思维的自由,爱心的凝结;人文素养,是知识的精华,也是驾驭知识的本领,是学问的汇集,也是提炼学生的慧思,是形象体系的呈现与创造,也是体验领悟形象体系的妙悟,是学术视界的范围与物象,更是提升学术视界的通道与聚焦。”可以说,人文素养是一座富丽堂皇的精神大厦,是人类应该永远攀登不止的山峰。②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具有平等民主的理念和关注生命的意识,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使命感,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具有超越功利的清高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具有优良的反思意识和宽广的教育视野等等。
2 小学数学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
2.1 人文知识结构先天不足
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组成元素。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师80%来自于师范学院,少部分来自于师范专科学校或非师范学校,从近几年开始已经有少数师范本科生加入到小学数学教师队伍中来。来自师范学校的坚持上数学的是理科比较好的毕业生,由于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久而久之远离人文科学的学习,更无培养人文科学兴趣的可能,再加上师范学校和师范专科学校课程设置的欠缺,导致师范生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美学知识等人文知识的贫乏。没有人文知识的积淀,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便无从谈起,更不利于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2 人文精神严重缺失
人文精神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无论他们的个体素质高低,是否具有人文精神是最重要的。然而,由于受当今市场经济的影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人文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教书育人的观念逐渐淡薄,主要体现在:(1)缺乏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不知道自己的教育使命和责任是什么,只是为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教书只是完成任务,根本不管学生将来的精神面貌如何、生存方式如何,根本不管学生将来是否有道德、有能力、有理想、有信心、有爱心、有尊严、有修养等等。(2)缺乏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不少小学数学教师,上数学就只管上数学,越上越让小学生畏惧数学,没有静下心来反思学生畏惧数学的原因是什么,更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什么是教育的真谛、什么是教育的源头、什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如何造就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下一代等。(3)缺乏维护教育公平的意识。部分小学数学老师功利思想严重,不能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关心弱势群体的教育,不关注教育机会的平等,甚至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出身、不同智力、不同性格的学生不能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地对待。(4)缺乏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本的理念。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教数学就只教数学教材,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内涵没有真正理解,对教材和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不具备以学生生存为本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5)缺乏善待学生的宽容之心。教师的权威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师心目中还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们不能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与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沮丧的心情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不能以心对心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矛盾。
2.3 人格魅力大打折扣
大量资料显示,现代小学生畏惧数学的人数越来越多,除了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的原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古板的、抽象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所致。大量事实证明,现代小学生不喜欢上课古板、方法单一的数学老师,而是喜欢那些知识渊博、上课幽默、教学方式灵活多变,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数学老师。由此看来,小学数学教师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将无限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
3 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3.1 数学学科本身的需要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理性,感受数学人文;通过数学学习,领悟数学思维的精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朝着全面发展的人更进一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教育有人文教育的功能,数学教育是一个由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组成的统一体,担负着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双重任务,而数学教师又是决定数学教育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人物,再加上小学阶段又是一个人一生中人格的塑造、人文精神的熏陶最重要的阶段,所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人文素养比提高其专业素养更重要。
3.2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刚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③可见,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因此,推进数学课程改革,重心就落在有效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尤其是人文素养的提升,因为人文素养在人的整体素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缺失,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
3.3 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而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以培养人的抽象思维和数理逻辑为主,教给人一种严肃的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在数学理论框架中,一切都是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展开的,所以,数学教学一开始就只注重定义、公式、原理,乃至学科自身的逻辑,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这使得我们目前的数学教育变得非常枯燥。④那么,要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要实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要求,提升数学教师的人文素养乃是当务之急。因为教师是实现人文素养教育的关键因素,担负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与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加强教师人文素养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3.4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数学专业知识,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拥有人文科学的知识和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体现在:对生命个人独特价值的尊重;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对自然和文化传统的关怀;对不同观念的宽容;对群体合作生活的真诚和热情,这些都属于人文素养的组成部分。⑤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仅仅拥有知识并不等于有相应的文化素养,只有当知识内化为个人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并体现于教师职业生涯时,知识才能成为教师的个人的素养。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一面旗帜,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文载体。如果教师具有了较深厚、较宽广和丰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提升学术视野,而且能基于对每一位学生身心状态和成长需求的悉心解读,在学生发展的特定阶段、特定环境中,寻找适当的方式和途径,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是文化底蕴丰厚的教师,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是具有人文素养的教师。因此,只有小学数学教师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小学数学能师、经师甚至名师。
总之,作为现代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人文素养,在学生中才有威信,才能高效地完成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任务,也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
注释:
①熊英.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构[J].高等函授学报,2010(9).
②刘胜英,等.加强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探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校学报,2008(4).
③王怀民,等.关于数学教师文化修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素质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因此,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指导,是教研部门或业务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可实施“上岗前培训,施教中辅导,培训中研修,研修中提高,管理中成长”的有效策略,实现培训、研修、管理、发展一体化。即重点做好四项工作:抓培训,促进队伍专业成长;抓研究,促进教师能力提高;抓管理,促进教学行为规范;抓均衡,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一、抓培训,促进队伍专业成长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更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为此,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1.组织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学习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要从学习人员、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效果考核等方面,完善学习制度,确保学习收到实效。充分利用教学光盘、教育网络等媒体,与名校对话,与名家对话,与名著对话,学习名校、名师的成功经验,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自觉地把新的理念转化为新的教学行为,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水平。
2.加强整体培训,促进专业成长
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不只是数学专业素质,还包括师德、师魂、师风、师品、师能等要素,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是这些要素的和谐统一,其中教书育人能力是数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所以对数学教师的培训,应该在整体素质培训的基础上,突出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1)知识培训。着重进行师德、师风、专业知识、育人能力、教研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素质。
(2)专家引领。邀请小学数学教学专家、特级教师等做学术讲座,执教观摩课,给教师剖析教材、辅导教法、分析案例、答疑解惑。同时选派数学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新课程培训,接受名家指导。通过专家引领,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
(3)跟踪辅导。一是开学初,采取研读教材、分析例题、解剖课例等形式,对数学教师进行全员辅导。二是施教中,采取观摩研讨、随堂听课、课例评析等形式,对数学教师进行面对面指导。
3.开展学科活动,提供发展平台
以名师作引领,以活动为依托,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好办法、好形式。名、优教师是教学的引路人,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名优教师上课、评课、讲座等活动,促进广大数学教师教学水平逐步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数学高级教师研修班”“、数学文本解读与教学方法大家谈”、“同课异构异上”、“数学教学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采取说课与上课相结合、教学与讲座相结合、点评与对话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精细的教材分析、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课堂展示、精当的课例评析、精辟的专题讲座。通过这样的活动,为教师搭建专家引领平台、实践研究平台、同伴互助平台、教学展示平台、专业发展平台,让教师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
二、抓研究,促进教师能力提高
1.健全教研网络
为使教学研究制度化、规范化,把研究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三级教研网络:以市为主的市级教研,以镇为主的区域教研,立足学校的校本教研。市级教研,主要起研修、示范、引领作用;区域教研,主要开展全镇或校际之间教师参与的教学研究活动,让不同层次的教师上课、听课、观摩、研讨,从而营造镇村结合、校际联动、教师广泛参与的教研氛围;校本教研,主要是立足本校,着眼课堂,研究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2.把握教研重点
教学研究要围绕“有效课堂”展开,而打造有效课堂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要认真研究怎样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创设途径、搭建平台;研究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手实践、亲历过程;研究如何让学生真正领悟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并运用基本的活动经验和基本的思想方法解决有关问题。要以研究教材、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围绕有效教、有效学展开研讨。
3.作业管理
做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形成技能,教师在安排作业时要做到:设计精心,数量适当,重点突出,难易适度,书写认真,批改规范,反馈及时,指导到位。课堂作业尽量当堂完成,家庭作业要按规定布置,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组织学生练习要做到:课课练、堂堂清、人人会,既夯实基础,又减轻负担。
4.辅导管理
辅导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品质、学习方法、行为习惯上的差异性,从指导自学、引导探究、答疑解难、查补缺失、排除障碍、树立自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辅导要有计划、有内容、有过程、有考核、有记录、有检查,把辅导工作落到实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四、抓均衡,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针对当前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老龄化突出、专业素质偏低、课改意识淡薄、教学水平不够均衡的现状,要加强对薄弱学校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分析薄弱原因,寻找应对策略。要整合城区小学、中心小学最优质的教学资源,组织一批数学骨干教师,开展对口支教、送教下乡、送课到校活动。校际之间开展“我与名校联谊”、“我与名师牵手”、“教学开放周”等活动,让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定期到中心小学、城区小学跟班听课学习,一起参加教研活动,一起参加集体备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引领带动,以强扶弱,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水平上的差距,帮助薄弱学校教师逐步达到应有的水平,促进城乡教学工作的和谐发展,让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成为教育行家、教学名家。
参考文献
[1]邓飞雁.成熟型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及消解对策[D].湖南大学2012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目的是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是实现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想象能力的基础。小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正处于思维发展与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各科教师均肩负着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重任。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发挥个人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不仅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还有利于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一、营造实践教学情境,调动创新意识
学习数学知识离不开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生活实践提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规律,还可为他们发挥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提供契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结合教材内容主动营造部分特殊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化抽象为具体,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如此,小学生就能够善于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教授“元、角、分”时,教师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张超市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买东西吗?买东西时要用到什么?接着在课堂上分别出示1元、1角的纸币和硬币,帮助他们认识元和角。之后,在实践环节,教师可联系购买文具的情境,设计问题:一本练习本1元钱,但是你的口袋里只有一些1角的纸币,该怎么办呢?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得出答案:付10张1角的纸币。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仅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其初步理解简单购物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内在驱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才能够提升创新意识的培养效果。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样会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时间和思考空间,思维容易受到限制,学习态度极为被动,不仅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始终保持浓厚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时,针对“三角形”知识的学习,教师可组织学生一起画三角形,或者使用剪刀剪出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卡片,让他们区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做归类整理。接着要求学生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诸如船帆、晾衣架、路标、彩旗和信号塔等,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在探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教师可准备一些长度不一的小木棒,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计算观察,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和大于第三边,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此,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在操作中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和探究,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解决疑难数学问题,锻炼创新思维
数学学科知识面广泛,在小数数学教学实践中,对于部分基础性的简单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很难达到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目的。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度相对较大、层次较深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分析与研究,通过解决疑难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应熟悉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断丰富教学思路,正确引导学生解决疑难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以“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教师可列出计算式:18×32、21×45,结合计算式要求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由于他们已经学习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相关知识,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尝试运用竖式来计算两位乘两位数。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猜测和计算,他们能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大胆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锻炼其创新思维,不被教师的观点和教材中的法则所限制。接着教师可运用生活中的购物情形设计问题:王老师在商场购买23副乒乓球拍,每副3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让学生继续探究如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提出个人想法c见解,寻找运算规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针对核心素养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须给予格外关注,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和思路,从营造实践情境、调动学生探究兴趣和解决疑难问题等多个方面切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艳玲.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现代农村科技,2013(23):59.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误区;成因;完善策略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逐渐引起重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可能是由于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专业素养与执教能力较低,也可能是由于教师对小学数学学习系统认识不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误区,是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较差的直接原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展现在多个方面,分析误区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误区的对策,是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及其成因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严重的影响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全新的教育理念的贯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开始进行改革。然而,由于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认识不足,对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存在误解,从而导致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误区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很多方面。比如,由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虽然可以使学生们最快最直接的学习到核心知识,但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因而,小学数学教师遵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来丰富小学数学课堂。然而,由于小学数学教师的认识不充分,从而使得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相分离,不能很好的发挥教学方式应有的积极作用。再比如,由于小学生年龄普遍偏小,理解能力有限,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数学教学知识,教学案例的设置与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然而,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或者记忆模糊,列举的例子与现实生活不符合,容易导致小学生的认知错误。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误区的成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专业素养不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缺乏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加以培养的意识,忽视了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培养,仅仅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教学,对学生们的责任感较差,教学方式传统且单调,不肯认真钻研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自身能力的提升。其次,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背景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是对学生们学习成绩的追求,从而忽视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不到及时更新,对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存在一定误解,均导致了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出现教学误区,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再次,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是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误区的原因之一。家长与社会对教师存在误解,打击了小学数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定期组织小学数学教师学习,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定期组织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学习,是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之一。由于小学数学教师长期处于小学的环境中,接触到最多的便是小学生们和学校的其他教师,环境比较单纯,但是,相对来说,也就导致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消息比较闭塞,教学方式止步不前、固步自封,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即使更新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因而,需要小学学校定期组织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学习,以及时更新与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走出教学误区。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小学数学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也可以组织小学数学教师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相互取长补短,使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小学生们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理解能力有限,且尚未形成正确的课堂规范,但是,正常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还是要继续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式的灵活应用,以吸引小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加深小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小学生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例如,在小学数学加减法的学习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情景教学法,使教学内容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小明去超市买东西,共花费6元钱,他给了收银员10元,收银员应找回小明几元?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设置,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我们要找到这些误区存在的原因,从而找到应对策略,有效解决这些误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定期组织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学习,正确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应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谢欣.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误区及其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5(01)
篇7
【关键词】以学定教 以人为本 小学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37-01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关注人的数学素养,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体验和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尊重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正视差异,和而不同是我们应坚持的教学态度,以学定教是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
“以学定教”,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具体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知识的能力、认知水平、学习内容、课前预习情况等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时间等。“以学定教”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导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老师的教学。
一、确立以学定教的教学角色
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小学数学的学习与其它学科和活动有着很大的联系。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以学定教的基本思路,对小学数学老师也提出了一些新要求:(1)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3)坚定立场。(4)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
二、开放以学定教的教学途径
在备课活动中,以往我们重点关注的是教学内容、环节、方法、手段等,而以学定教首要关注的是受教育者本身,关注他们的基础、思维特点、智能、情感,关注他们对教学内容的一般反映和个性反映,关注他们的学习方式,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生命本身。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我们实践以学定教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实践,以学定教是教师有效落实课程目标的有效载体,是减轻学生差异带来的学习活动的压力的科学教学方式,是改变教师统一化、一刀切教学行为的积极策略。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本真和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钻研、学会置疑、学会交流。我在实践小学数学教学“以学定教”的理念中,思考、学习、实践伴随始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积极实践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1.比如在三年级上学期“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桃树有48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要求学生都掌握的是先算梨树的棵树48×3=144(棵),再算苹果的棵树144×2=288(棵)。这种方法思路简单,数量关系明显。而为了拓展班上一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先算苹果树的棵树是桃树的几倍?3×2=6,再算苹果树的棵数48×6=288(棵)。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但第二种方法明显层次更高,对那些智力较好的同学来说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形式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基本理念。
2.在讲述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等概念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加深刻,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操场上的大树有多高?”针对这个问题,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说直接爬上去测量,有的说与大树合影,看看大树大概是人的几倍,有的说利用影子进行测量,有的说用竹竿伸到大树顶部,然后测量竹竿的长度……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方案,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实地测量,不断加深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面,提高了他们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以学定教的基本要求。
三、夯实以学定教的教学功力
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文化底蕴、教师的育人素养、知识基础、教学经验、实践能力等都是制约有效实施以学定教的要素。要全面推进以学定教,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高自己以学定教的教学素养。(1)坚持阅读的习惯。书籍文献凝聚了人类文明的成果,教师在以学定教的具体实践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要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同时向书本学习,就是与不同的人对话,能获得心灵的启迪、体会能净化人的心灵,能让人不断提高。(2)向名师学习。人各有所长,名师有其独特的教学方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多向周围的优秀老师取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3)向学生学习。“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的教学水平怎么样,学生最有发言权,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否敞开胸怀向学生学习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标杆。向学生学习,既是教师提炼教学功夫的需要,也是在实践以学定教教学过程中始终应坚持的教育态度。(4)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任何事情,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取的进步,只有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才能知道教学方式是否合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尊重生命,尊重孩子学习权益,包括尊重孩子选择学习方式的权益;教书育人,育人是核心,包含教师培育孩子良好心智的神圣责任。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活动,横向上影响着其它学科教学和其它认知活动,纵向上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将产生影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本着教书育人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做到以学定教。有人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这正体现了以学定教的基本理念,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现教育的本质,“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从“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 施俊进 《教学与管理》 2009年11月
[2]“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学策略的探讨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写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内容的过程,但是受到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能力的限制,有些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味地追求数量,导致学生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去做同一类型的题,而缺乏自主思考与整理的时间。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使得教学的效果适得其反。而且大量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也会让小学生产生厌烦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下,数学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作业。
一、设计趣味式作业
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缺乏兴趣,过于单调的作业形式也会降低学生仅有的一点学习热情,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心态,数学教师就要为学生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将枯燥的数学题赋予活力,让学生在轻松的心理暗示下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学习完计量单位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一些作业题:1( )=7( );1( )=10( );1( )=12( );
1( )=24( );1( )=60( );1( )=100( );1( )=1000( )。学生在做作业时不必局限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而且有些题目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发散思维,想出更多的答案。这样的作业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征服欲望,从而有助于他们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也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与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设计游戏式作业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项目之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使得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小学教师的青睐,在小学阶段课程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引入了游戏教学,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数学教师也可以投其所好,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之中,从而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妙,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了“统计与可能性”这一节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抛硬币猜正反”的游戏,学生可以在课间与同学一起玩,也可以回家后与父母一起玩。这样的作业不仅充满了趣味,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也可以体会到其中的“不确定性”,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刻认识。游戏式的作业既改变了以往单调机械的作业模式,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多设计一些游戏式的作业,让学生真正地享受完成作业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与学习情趣。
三、设计实践式作业
基础课程改革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面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他们在学习时就会有一定的困难,要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操作实践,为学生设计实践式的作业,通过他们的亲身实践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几件物品进行测量,并计算它们的面积。如测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和宽;测量出地砖的边长,测量一元纸币的长和宽等,并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出这些事物的面积。学生在进行这些实践性的活动时都会非常认真,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
另外,在布置这类实践性作业r,教师还要注意作业布置的量要适当,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能布置得过多,以免给学生带来负担,造成不利的效果;也要注意作业不能过于简单,这也会让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而采取不在乎的态度完成作业,这对于学生学习心态的形成具有不利的影响。
四、设计调查式作业
数学是一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其来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根据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设计调查式的作业,让小学生在调查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学习精神,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体验,使其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释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了“认识人民币”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调查超市定商品的价格;在学习了“认识图形”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通过调查式的作业可以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使其在生活中得到升华,既锻炼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又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形式也要发生转变。数学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数量”,而要追求“高质量”,通过设计新颖有趣的数学作业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发散思维,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体验,提高作业设计的实效性,也全面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任亚英.刍议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策略[N].江苏教育报,2012-10-31.
[2]刘宝福.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批改的策略[N].学知报,2011-06-27.
篇9
一、一年来工作回顾
(一)继续做好新教师培训工作。近几年来,分配到我镇工作的新教师相对较多,为了使这些青年教师尽快成熟于讲台,我们对这些青年教师进行了“教材与教法”及“教学常规工作”等方面的培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骆驼山小学邹新丽老师走上讲台一年的时间,参加今年县青年教师数学课堂大赛荣获三等奖。
(二)举行教学设计、论文专题讲座。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镇数学教师撰写教学设计、论文的水平,4月12日,在中心小学举行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教学论文专题讲座”活动,我镇各所学校的数学科组长和各校青年教师共5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讲座,重点对我镇近两年获得市、县一、二等奖的优秀教学设计、论文进行案例剖析,从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论文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入手,使我镇数学老师对教学设计和论文的基本思路有了清晰的认识,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撰写教学设计和论文的格式以及基本要求。
(三)加强教师对数学课标的理解,提高教学理论水平。针对当前教师队伍对《数学课程标准》并没有真正深入理解的状况,小学数学科在上年度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要精读《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强化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深入领会《标准》的精神,提高数学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数学教学的专业理论水平。为检查这次阅读活动的效果,在本年度初我们开展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测试活动,从测试成绩的反馈情况分析,绝大部分教师对《课标》的掌握情况良好,并能熟练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四)组织数学科组长及教师开展专题研究活动。3月1日组织全镇小学数学教师观看了山东省第小学数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年会的录像课,大大提升了全镇小学数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数学素养。9月27日,为提高各校数学科组长的评课水平,在中心小学举行了一次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活动先由中心小学的杜界飞和骆驼山小学的李艳玲两位老师分别展示了“乘除法(一)”和“运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两节研讨课,接着在会议室进行了数学科组长评课的活动,活动中先后有7位数学科组长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和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会后,我们对“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范畴进行了专题总结,对促进全镇的小学数学技能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成绩与反思
(一)本年度取得的成绩
1.李艳玲老师荣获县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能手。
2、邹新丽老师参加县青年教师教学课堂大赛荣获三等奖。
3.李义堂、李艳玲老师荣获县小学数学技能比赛优秀辅导教师。
4.李明军等四位老师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分获县一、二等奖。
(二)不足与反思
1、我镇青年教师相对较多,经验不足,下年度要加强对新教师培训工作。
篇10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25-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因此,加强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进修培训或继续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教学设计能力?带着这两个问题,本文作者以参加广东省高州市2015年教育技能大赛的160位中小学数学教师为例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研究内容、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从中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教学设计一般方法的把握程度研究其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尤其是存在问题,并从提高其教学设计的理论水平以及实操技能等方面提出培养对策。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参加广东省高州市2015年教育技能大赛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文本。因为教学设计文本能够反映出这些选手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按照内容分析法,客观、系统地量化分析160名参加本次大赛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文本。并与评委老师、选手进行有目的的访谈,从中掌握这些选手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尤其是突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为中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提供借鉴。
二、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选手对教学设计的认识极其肤浅
调查结果表明,在2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中,没有教材、学情与教学目标的分析等方面内容,没有教学策略选择、过程分析与教学评价等方面元素,没有阐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教育理论依据。这表明了这些选手对教学设计的认识极其肤浅。另外,在37.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中,只是简单地包含了部分教学设计必备元素,这表明了这些选手对教学设计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这些选手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没有弄清按新课标要求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文本与传统的备课教案之间的区别。
(二)部分选手未能客观、系统地分析学情
相对于传统的备课而言,教学设计更加关注学习主体。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对象的分析是必备要素。调查数据表明,38.5%的选手未能客观、系统地表述教学对象的诸如个性特点、原有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特征,导致他们的教学设计文本未能显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策略和因材施教的措施。
(三)部分选手未能分析教学内容
在参赛选手中,81.5%选手都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但有18.5%选手没有教学内容的分析,全部选手都确定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但160名选手都未能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教材。调查数据显示,另有34.5%选手未能准确分析自身所进行的教学设计的内容在整个教材或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另外,还有62.2%选手未能提出解决难点、重点问题的依据或措施。
(四)部分选手无法紧扣教学目标而选择教学策略
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正确选择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关键性环节。调查数据表明,35%的选手由于未能形成新课程的理念,所以,仍从思想、能力、知识等方面简单、抽象或模棱两可地表述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由于对教学目标的分析过于简单且不具体明确,导致了他们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与其在教学目标中的表述自相矛盾,无法紧扣教学目标而选择教学策略。例如,一位选手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提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但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却未能体现出来。
(五)在教学过程与评价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在35.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中,只显示出教师活动的教学环节,而没有显示出学生活动的教学环节,说明他们仍把教师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另外,全部选手都未能正确使用图例来表示教学流程,甚至,有28.5%选手全部以文字描述代替教学流程图,导致篇幅过长,无法做到一目了然。究其原因:第一,未学会运用常规教学流程图的图形符号,第二,未系统地研究教学对象、大纲和内容,因此,无法运用流程图来展示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调查数据表明,87.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都具备了教学评价设计方面的内容。但是,他们当中,大部分选手只设计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此外,还有38.5%选手把教学反思看作教学评价设计。
三、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对策
(一)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教学设计的理论素养和实操技能
一方面,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依据学习、传播、系统理论的原理而建构的。要想科学、合理、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首先要学习教学设计相关理论。例如,只有熟练掌握、深刻领会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的理论,在教学设计中,才能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准确地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等。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有关教学设计能力的课程仍然以“数学教学法、心理学、教育学”为主。但是,除了数学教学法涉及到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外,其他课程都尚未谈到。显然,这是无法满足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需要的。为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理论水平,在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必须扬弃传统的课程体系,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增设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解读等课程。在分析案例过程中,给参加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设计的正面案例、反面案例,并指导他们思考,组织他们对案例中学情与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任务与策略的制定,教学方法、媒体与评价方式的选择等方面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展开充分讨论,评议出案例的优点和缺点,从中体会到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巧。
另一方面,在学习教学设计相关课程时,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以教学设计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在学中练,在练中学,把在“学与练”中取得的成果应用到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在中小学数学教师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主办方应运用说课训练法,拓宽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技能训练的渠道。本文所指的说课训练,就是教师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主办方提供训练项目,创设逼真的训练情境,让参加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独立完成教学设计任务,并在限定时间内把自己对学情与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任务与策略的制定,教学方法、媒体与评价方式的选择等方面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进行阐述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实际上就是教学设计分析与反思的过程,是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不可替代的训练环节。经过循环往复的对教学设计的评议、反思与改进,参加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便可日渐提高。参加本次教育技能大赛的相当部分选手的教学设计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尚未参加过类似的说课训练,其教学设计仍按传统备课进行。因此,这种教学设计技能训练应“全程推进”,不仅要在教育技能比赛、教师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开展,而且,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自觉地依据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依据真实的课堂为背景,对于每一堂课,都能满腔热情地精心设计教学的整个过程。经反复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文本,方能走上讲台。笔者相信,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与训练,中小学数学教师必定能够练就过硬的教学设计这项业务技能。
(二)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当前,相当部分中小学数学教师都错误地认为,“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设计教师教学活动步骤的过程,即是备课”。受这种错误认识的束缚,很多人都未能在教学设计中摆正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地位,仍然把教师当作教学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中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摆脱这种错误认识的束缚,形成“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以及“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等方面的正确理念,在真正重视并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教学设计理论、掌握教学设计技能的基础上,在分析学情、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目标、任务、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媒体以及教学评价方式时,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发扬“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轻松而快乐地学习新课程。例如:一位选手以二年级数学《认识角》这节内容作为参赛课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他运用了实际操作、游戏、直观演示、自主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开展“画一画”、“比一比”、“练一练”、“找一找”、“摸一摸”、“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有更多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中认识角。
在执行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教学设计技能是一项中小学数学教师从教的必备业务技能。熟练地掌握这项业务技能,中小学数学教师无法回避。因此,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创新学习与训练方式,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增强自身教学设计技能,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