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重点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管理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企业供应链 电子商务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面临着严峻激烈的竞争形势。加强电子商务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时展的必然要求,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电子商务将信息网络技术完全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赋予了企业供应链管理新的内涵和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重视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极具现实和理论意义。
1 企业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其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企业供应链管理理论是在传统一体化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而来的,既解决了企业一体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又保留了传统管理理论的优势,融合了新时代信息技术管理理论的优点,顺应了时展要求。企业供应链管理是“传统纵向一体化”向“现代横向一体化”理论发展的重要实践,是指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的多个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利用供应链结构完整性、系统一致性、功能关联性及价值增值性的特点,通过信息共享、跨企业或部门协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伙伴关系等方式,实现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结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尽管供应链管理是有机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集成化战略管理模式,对企业现代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实践管理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供应链管理过分强调“横向一体化”过程中成本价值优势,忽略了企业核心技术的开发研究;其次,供应链管理畸形化企业间的竞争机制,损害了供应链内外的企业友好合作关系;最后,企业的供应链系统中缺乏有效的市场经济信息流通渠道,没有统一、规范的电子信息服务交易平台。
2 电子商务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积极影响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如市场调研、资源配置、内部管理协作、客户联系沟通等自动化和电子化,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管理经营手段。电子商务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二次变革,由链式供应向网式供应转变,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的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具有积极影响。首先,电子商务构建了高效的共享集成网络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内部局域网和外部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提高了供应链管理中信息传递、交流的效率及准确率;其次,电子商务利用电子网络服务交易平台最大限度的开辟了调研市场消费需求的新通道,有利于及时、有效的获得全球范围内相关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增强了全球化资源配置及管理能力;最后,电子商务促进形成了企业间的核心价值链,开发了多元化营销渠道,增强了企业科学决策能力。
3 电子商务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电子商务在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将企业供应链管理电子信息网络化。在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践中,电子商务利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以企业生产经营为核心的经济运营网络集成系统。在这个电子化、数字化的系统中,企业通过对电子商务手段的运用,整合企业信息库、供应商信息库、客户信息库这三大主要信息渠道,利用计算机专业化管理软件,分析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物流能力及客户的实际需求,以实现包括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在内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高效管理与科学规划。电子化采购(E-procurement)是指企业在确定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及维持自身运转的物资清单后,利用电子网络,浏览适宜的供应商供应目录,筛选最佳供应商并签发订单,通过与供应商的网络信息交换与意向交流,高效、科学的协商合同条款,最终订立采购合同的一种现代化购买手段。在电子化采购过程中,如果企业是供应商,则供应企业在接到订单后需利用企业内部局域网络分析本企业库存情况、生产计划等,以相关信息来决策是否接受订单并继续洽谈。电子化设计(E-Design)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内部网络及时更新的数据库,计划企业生产销售活动;在企业外部,企业利用企业间的互联网网络协调与批发、零售商之间的买卖活动,规划一定时期企业经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设计开发部门可以通过最大可能性的消息渠道获得广大客户的回馈信息,为企业的科学合理规划打下坚实基础。电子化履行作业(E-Fulfillment)是指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上的企业通过互联网网络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彼此之间及时传递有效履行信息,以保证交易时间的缩短、交易成本的降低,最具代表性的是物流与销售商之间的电子商务协作。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在供应链中的具体运用也越发多元化,电子商务以网络为中介,借助网络虚拟资源组织、协调、监控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建立起了动态、协作化的企业供应链模式。
电子商务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具体实践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巨大变革,是增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力量源泉。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降低了企业生产管理成本,提升了企业经营运作灵活性,加快了企业供需反应时间,提升了企业供应链管理效率,必须加大对电子商务在企业供应链管理应用的研究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健,宋丽.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篇2
相对于其他类型公司而言,跨国公司的供应链根系庞大,这对其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国公司只有高水平地整合供应链,保证供应链的效率、柔性与可靠性达到较高水平,才能提高全球物流的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并加快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1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特点和成功案例分析
1.1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的特点跨国公司是全球性的,经营面向全球市场,物流遍布全球,在所经营的产品范围内,对全球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历来有自身鲜明的特点:(1)供应链根系庞大,供应链管理的任务重;(2)跨国公司在供应链中具有主导力量;(3)供应链整合的难度大、重要性高。(4)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进行深层变革的技术基础,又给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注入了一些新的特点:如信息化、柔性化、反应迅速化、整合程度提高后的管理一体化。
1.2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成功案例分析因为上述特点,跨国公司为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必须依据本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供应链管理的现状,选择合适的供应链模式,不断对现有供应链进行重组与整合,最大限度地优化供应链。在企业竞争全球化并且日趋激烈的今天,主动的挑战者可以借助供应链管理创新迅速崛起,如戴尔;主动的持续改进者可以借助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或保持竞争优势,前者如海尔,后者如摩托罗拉。对这些跨国公司成功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可给经营者提供许多改进、重组与整合供应链,从而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思路和方法。
(1)戴尔模式。该模式是基于“直销模式”的供应链管理。在库存方面,因为与客户保持直接关系,用接单后生产(Build-to-or-der)和准时化(Just-in-time)的生产方式,装配车间不设任何仓储空间,配件由供应商直接送到装配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送给指定客户,原配件和成品均实行零库存。在信息处理方面,公司与客户直接发生销售和售后服务关系,缩短了客户信息反馈的时间,有效减少了信息的损耗;并且,通过与供应商共享客户信息,不仅巩固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而且提高了整个供应链处理信息和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在配送方面,该模式缩短了产品在供应链上的传递时间,使公司有了极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公司以合同方式与第三方物流建立伙伴关系,完成产品的配送任务。
(2)海尔模式。该模式是基于“一流三网”的管理模式。“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全球配送资源网和信息网。具体做法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实现JIT过站式物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网,优化外部资源,建立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供应商由原来2 200多家优化至721家,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同时实行并行工程,使一些国际化大公司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整合全球配送网络,已形成全国最大的分拨物流体系,配送网络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从国内到国外,从B2B到B2C,体系健全,配送效率和可靠性大幅提高;在信息网方面,海尔在内部实施了ERP,在外部搭建了CRM和BBP平台,并且采用信息集成程度最高的LES物流执行系统,建成了内外信息高速公路,为市场反应能力的增强和物流效率的提高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3)摩托罗拉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①建立数字化物流系统。基于该系统,实施全球化采购,本地化生产,进行上百个型号产品和几万种原材料的管理。②专设了一个从事物流管理的团队。该团队的主要成员由托罗拉各事业部的物流骨干人员及总公司的骨干人员组成。该团队主要负责摩托罗拉物流工作的协调和物流服务商的选择等管理工作。③通过加强物流服务商管理,提高物流效率。首先,采用招标的方式选择物流服务商。选择物流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公司全球的物流总量,统一标准招标,最终按“5+2”方式确定物流商,即5家货运企业和2家快递服务商。在该模式下,一方面招标形成的竞争机制促进了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物流服务商数量的精简与合理匹配可简化公司对物流服务商的日常管理,提高管理与物流效率。其次,实行全球运输管理百分考核制。通过成立的全球性物流资源公司对本公司的物流服务备选商和服务商实行全面、严格的考评,及时淘汰不合格者。最后,物流业务量分配遵循“80/20”原则。服务好的物流公司拿到80%的业务,稍次的物流公司拿到20%的业务,保证某些重要线路上有两家物流商同时服务,若一家因为一定原因不能提供服务时另一家可迅速接管整个业务,保持一定的弹性,避免风险。
2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因为跨国公司具有经营和市场面向全球、业务量巨大等特点,决定了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之间的一些特有关系。
2.1物流管理对供应链管理有极高的依存度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原本不可分割,对跨国公司而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是高度依存。因为跨国公司的供应链根系庞大,供应链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物流管理的水平,供应链整合不好,物流的效率便无法从根本上提高。
2.2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决定物流管理的战略思路跨国公司根据本公司基本情况选择相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此后,公司的所有物流策略只能在供应链管理模式框架内优化。
2.3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柱信息整合和物流整合是供应链整合的两个最重要目标,只有这两个目标都实现了,跨国公司为整合供应链付出的巨大成本才会得到降低,市场反应速度也才能提高。因此,只有物流管理策略得当,水平提高,其整合供应链的作用和效率才会体现出来。
2.4跨国公司与供应商和物流服务商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成为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重要资源
3跨国公司的物流策略分析根据以上分析,跨国公司要提高物流效率,必须选择适合公司特点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对公司的供应链进行有效整合,并分别从供应链的上下游和公司内部着手,选择合适的物流策略。
3.1供应方物流策略在跨国公司供应链的上游,是公司的供应商,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物流策略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发包策略。跨国公司专注于核心业务,利用自己在整个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在与供应商共享客户信息的前提下,将部分非核心业务采用招标等竞争的方式发包给供应商,同时,将供应方物流也同时发包给了供应商,跨国公司在此基础上实施JIT采购和原材料配送,库存和运输的任务转嫁给供应商。②基于数字化系统的全球采购策略。在跨国公司建立了健全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后,利用快捷的海量信息,全球范围内低价JIT采购,同时实施JIT原材料配送,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③JIT策略。这种策略一般与其他策略配合使用。④接单后生产(Buil
d-to-order)策略。这种策略一般也与其他策略配合使用。基于订单信息流的有效管理,接到订单后再采购原材料和生产,实现集约化物流,消灭呆滞库存。⑤战略伙伴策略。利用跨国公司的信息和客户资源,与供应商和物流服务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上游供应链的集成物流,创造多赢的局面。
3.2销售方物流策略在跨国公司供应链的下游,是公司的客户,跨国公司与客户之间的物流策略一般有:①配送体系构建与整合策略。跨国公司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利用信息网略,构建并整合公司的全球配送体系,实现JIT成品分拨物流体系、备件配送体系和返回物流体系。②物流服务商选择策略。用“竞合”的思维,选择优秀的物流服务商,并且与物流服务商之间维持柔性的竞争性的合同关系,保证成品配送的效率、可靠性和可持续性。③就地生产策略。全球采购,就地生产,减轻成品向下游配送的任务,将配送任务向供应方合理转嫁。3.3公司内部物流策略跨国公司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内部物流策略应根据外部物流策略的选择而选择,一般而言,内部物流策略的基本思路是:利用公司先进的信息系统,实现库存最小化,消灭呆滞库存。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应该选择相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整个供应链,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物流策略,加强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最终达到全面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乃至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尔林.戴尔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物流管理的启示[J].物流技术<2004<(3).
篇3
关键词:集散;监控;供热
中图分类号:TU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6-0058-02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在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即能源供应系统、供水排水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邮电通讯系统、环保环卫处理系统、防卫防灾安全系统六大领域新技术、新理念的研究不断涌现,本文重点讨论集散监控系统在热电联产城市集中供热领域中的应用,提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企业实现智能化供热管理的途径。
1 集散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换热站是链接热源和终端用户极为重要的中间环节,其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直接影响热源的生产安全及供热安全和质量,充分发挥换热站的纽带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各个换热站分布在各个小区,点多、面广、分散是集中供热换热站的显著特点。换热站采用人工监控,出现事故隐患时因操作人员素质原因不易及时发现,易造成设备事故。特别是各换热站都独立运行,难以达到供热系统整体最佳状态,易造成热力失衡,并且在系统参数发生变化或气温发生剧烈变化时,系统热平衡调整困难,影响供热效果,且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
2 集散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
2.1 系统简介
热电厂集散监控系统由中心控制室、各换热站和两者之间的通讯线路组成。主要硬件有服务器、操作员站、换热站控制器、ADSL、GPRS等组成。主要监控的参数有:一、二网供、回水温度、压力、一网流量、一网调节阀开度、二网循环泵变频器输出电流、输出频率、室外温度等,软件使用亚控公司开发的组态王。
2.2 中心控制室
中心控制室设置2台服务器、2台操作员站、1台A3激光打印机。服务器和操作员站均安装组态王软件。服务器及操作员站分别采用冗余设置,主机与从机相互备用,可无缝切换。换热站运行参数上传到换热站控制器、中心控制室。中心控制室根据实测参数进行运行状态分析、调度、故障检测与诊断,计算累计热耗。换热站内安装温度传感器、压力变送器、超声波流量计、电动调节阀、变频器等测控装置。用来检测和了解一、二网的运行情况、故障诊断、系统平衡调整等。
2.3 通讯方式
各换热站分布点多面广,集散系统所需通讯较为复杂。可通过通讯运营商现有资源,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并用的通讯方式,解决了各换热站与中心控制室之间的通讯难题。在电信基础设施齐全的小区,采用ADSL线路,利用固定线路带宽大、速度快、稳定性高、无干扰的优点,并由运营商提供VPN通讯方式,组成广域局域网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在电信线路暂时无法到达的小区,可采用GPRS通讯方式,利用组网便捷、不受线路限制、资费低等特点组网。换热站控制器通过广域网固定IP地址与服务器进行双向通讯。
2.4 系统优势
①可靠性:通讯方面具有先进可靠的纠、检、容错能力。②先进性:采用先进控制技术,适应时展需要,系统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单可靠,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③成熟性:以实用为原则,采用成熟的经过工程检验的先进技术。④开放性: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扩展性,避免系统互联或扩展的障碍。
3 集散监控系统实现的功能
在以上基础上建立的集散控制系统,除具备远程参数监视、画面显示,如图1所示。报表自动生成并打印等基本功能外,指标统计,见表1。
同时因城市供热的特殊性,根据供热站点点多、面广、分散、不便管理的特点,可新增以下功能:①根据室外温度,自动进行气候补偿,调节二网供水温度,根据用户室内温度通过循环泵变频器自动调节二网循环流量。②在参数越限和设备故障下自动报警,将画面自动切换到该换热站工艺流程图,同时视频系统联动切换至该换热站,便于监控人员及时处理。③与电厂内MIS系统实施双向通讯,可随时监视厂内首站的各项运行参数。同时方便热源厂运行人员根据热网的运行状况进行及时调整。④将用户供热计量系统纳入本集散控制系统,对用户热计量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用户室内温度和用热量,便于热网平衡调整和收费管理。
4 集散控制系统实施效果分析
4.1 实现供热动态量化管理、节能减排
集散控制系统通过安装在各个换热站的一网流量计,可随时了解整个系统的热量分配情况。避免了以前只根据经验调整,造成整个系统水力失衡的现象。实施集散监控系统后,用户室内温度在实施集散控制系统前在18~27 ℃之间,实施后室内温度控制在21~24 ℃范围内,避免了用户冷热不均的现象。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和采取集中供热城市的不断增多,集散控制系统不仅在供热动态量化管理方面发挥愈来愈重大的作用,而且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将起到重要作用。通过1个采暖期的运行统计,集散控制系统极大地节约了各项成本,用电成本降低10%,耗热量降低16.67%。
4.2 提高安全运行水平
经过培训的专业值班员,通过在集中控制室的监控,各换热站所有设备均在监控范围之内,通过参数监控和自动报警可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出现事故之后,可在集中控制室远方操作,及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可在第一时间通知抢修人员,及时修理设备,避免了事故扩大,防止长时间停暖,保证系统平衡不被破坏,从而提高了供热质量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5 结 语
通过工业自控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工程的集散控制系统,构成一个热源、换热站、用户的三级供热控制平台。这个平台涵盖了供热的各个环节,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解决了人员缺乏和热网平衡等突出问题,并起到了很好的节能、高效的作用,实现集中供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篇4
一、企业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属于管理模式的一种,基于企业发展中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对关系到生产经营的所有信息进行整合、优化,将产品从原料、加工及销售各个环节的元素联系在一起,采取集成化管理措施。在供应链管理中,每一个环节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后,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综合而言,企业供应链管理具有战略性、互补性及集成性:(1)战略性。指的是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资源合作的基础上,通过竞争使合作相互促进。企业通过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的提升,使自我不断的完善和提升,避免企业在供应链中被淘汰。(2)互补性。指的是对企业自身运行的不足通过相互合作实现补充,尤其是在市场环境的多元发展中,动态的市场运行环境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竞争力。企业间展开合作,能够有效的抵御市场风险,实现风险共担,降低损失。为了使企业优势互补的合作效果实现,企业要从自身的不足入手,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包含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及资金等方面,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提升。(3)集成性。指的是对资源的优化整合,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能够将企业松散的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简化运行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资源共享,有效的提高了而产生的设计水平及生产水平,在产品创新速度方面也得到了加快,最终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
1.合作企业间存在利益冲突
在供应链管理中,利益最大化是合作企业共同的目标。但是,难免会出现企业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出现不合作的倾向。尽管很多企业也参与合作,但这些合作具有暂时性的特点,一旦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会退出供应链。针对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要想获取长期效益,必须要将合作维持下去,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可有效的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
2.供应链管理存在缺陷
在供应链管理中,需要相应管理技术,一方面供应链管理技术不可缺少,另一方面供应链运行技术也非常重要。对于管理技术而言,以整合企业优势资源作为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企业也能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企业供应链运行中,尽管很多企业也都处于供应链管理中,但管理的方法依然采用传统方法,合作管理的态度并没有出现,企业之间各自为政,造成资源浪费。在供应链管理中,涉及的资源类型有很多,包含资金、信息、知识、物流等,这些资源或多或少都存在地域跨度、时间差距。因此,需要建立信息链管理平台,而目前因为技术上存在局限性,使得供应链合作中也存在着缺陷。
三、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创新策略
1.建立供应链合作信息机制
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是节点,在企业供应链运行中,企业间一旦出现不信任现象时,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为了防止供应链信息失真对供应链的运行带来负面影响,对于重装企业而言,必须要建立信任机制,对企业管理战略进行创新。基于共享信息平台,将供应链信任机制建立起来,企业间能够在平台中对生产、经营、销售等市场信息相关问题充分的进行交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例如,对企业产品市场信息进行交流时,涉及的内容包含产品、市场、销售、售后等方面的信息。对这些信息准确、全面的获取,必须要有密切的企业间合作与交流。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供应链信任机制,有利于企业之间在信任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合作,促进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创新。
2.建立供应链合作动态监督检查机制
企业在供应链上运行过程中,尽管企业之间都是以合作为主,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个企业都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的,所以在企业供应链合作中,有必要建立动态监督检查机制。针对供应链中所有的合作企业的运营状态进行监督与检查,包含经营策略、技术措施、进展情况等,都要与合作规范相符。供应链合作中,企业之间都采用的是合同管理方式,按照供应链的发展目标,对企业进行动态的管理,对合作企业的状态实施过程性监督,全面管理,防止供应链中某一企业出现问题,对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建立供应链合作动态监督检查机制,主要针对的是供应链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实施监督,获取更多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建立供应链合作协调机制
篇5
摘 要: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到现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提出了很多具体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以使供应链管理战略能更好的实施,然而这方面研究还不够完善。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研究信息系统策略在供应链管理策略与绩效之间的作用有助于供应链整体绩效水平的提升。本文通过对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为学者和企业选择什么样的供应链策略采取什么样的信息系统策略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策略;信息系统策略;供应链绩效
引言
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客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的状况,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然而单个企业的能力是有限的,难以独自适应竞争激烈、变化的市场来满足客户的诸多需求。而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帮助企业提高竞争优势并实现其目标。因此,供应链管理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研究热点。目前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方法体系渐渐成熟,并且逐步提升到战略层面。
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含义为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制造一直到把最终产品送达顾客手中,其中包含一连串环环相扣的价值创造活动,包括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内的所有整体活动。
2.供应链管理策略和信息系统策略
2.1供应链管理策略
供应链管理策略(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y)是指贯穿整个供应链的整合与协调,以此来提高供应链绩效。
2.2信息系统策略
信息系统能够保证供应链管理顺利实施,它是现代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组成部分。因而,供应链管理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信息系统,以此来提升组织效率和效益。
企业通过采用相应的信息系统策略支持企业的既定目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本文将信息系统策略分为效率的信息系统、灵活的信息系统、全面的信息系统三种比较全面的类型。企业根据战略类型来选择相应的信息系统策略。
3.供应链绩效
供应链绩效是指供应链各成员通过信息协调和共享,在供应链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技术开发等内外资源的支持下,通过物流管理、生产操作、市场营销、顾客服务、信息开发等活动增加和创造的价值总和。为达到上述目标,供应链成员采取的各种活动的表现,即为过程绩效。目前学术界对供应链绩效研究的重点放在其有效测量方面。相关文献的研究也给出了诸多指标,用这些指标来测量供应链整体绩效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并被后来的学着不断更新发展。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对比研究,认为Beamon(1999)的研究结论更适合本研究,即在测量供应链绩效的时候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成本效益、顾客满意、灵活性。
4.供应链管理策略与供应链绩效的关系
4.1理论框架
根据对文献的研究,本文把供应链分为三种类型即精益供应链、敏捷供应链、混合供应链,相对应的来研究每种供应链的管理策略;同时将以上对信息系统策略的三种类型的划分来介入供应链管理策略和供应链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即对应的信息系统策略和供应链管理策略对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影响,即信息系统策略的对两者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理论框架如下图所示:
4.2供应链管理策略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
精益供应链是指它的运营以最终的客户需求为依据(如产品或服务),通过将供应链上成员企业间的密切协作而组成的一个动态组织,使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链上顺利完成,提升供应链的运营效率,达到来缩减成本和效益提高,从而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因而,精益供应链对供应链绩效有着正向的影响。
敏捷供应链能够使链上节点企业通过密切协作从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有利于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的。研究表明这种供应链形式对供应链绩效起着正向的影响作用。
4.3信息系统策略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需要信息系统策略来支持供应链管理策略能够使供应链整体绩效得到提高。首先如企业的成本缩减,强调效率性应是精益供应链首要考虑的目标。效率的信息系统也强调和支持效率,因而精益供应链应选择与其相配套。其次,敏捷供应链由于其具备的特征,与之相匹配的是灵活的信息系统策略,混合供应链由于其具有的独特特征,与之相匹配的是全面的信息系统策略。供应链要使其整体绩效提升,就要使其选择的信息系统策略和供应链管理策略相互匹配。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商学院)
注释: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B040。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林勇主编.供应链管理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李燕敏.精益思想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策略,2011(1)
[3] 许锐,冯春.精敏混合供应链解耦策略研究综述[J],软科学,2011(4)
篇6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核心竞争力 伙伴关系
随着我国加入WTO,各行各业都受到国际跨国公司的冲击,企业管理模式开始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注重企业流程绩效、信息共享、长期合作、全球资源整合与协调的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在当今的供应链竞争环境下,作为相对弱势群体的中小企业必须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积极参与供应链的动态联盟,使企业得到更好更大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社会经营诚信
供应链是一种合作运行模式,既需要有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秩序,健全的法律制度,公正、严格的执行体系,还需要企业有正确的合作观念和良好的诚信表现。而中小企业的社会经营诚信度普遍较低,其他企业拒绝与之合作,并且中小企业在抵御合作失败和诚信危机方面能力低,缺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意愿和机制的实力。
2.思想认识不足,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
目前,多数中小企业对供应链运作这一管理模式认识不清,认为只是大型企业的事情,只能给大企业带来利益,意识不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态度冷漠。因此。中小企业没有对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而供应链能高效的运作,需要各节点企业以自己擅长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否则,供应链不能高效地运行。
3.无力承受信息化建设方案
供应链管理需要尖端的信息技术支撑,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信息系统改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虽然意识到了竞争压力,想进行投入,但由于其自身资源有限,全面否定现有机构,花费巨大资金添置硬件设备和应用系统时,便感到力不从心。
4.信息共享困难
有效的供应链需要节点企业间相互沟通相关资源,且要求节点企业的各个业务接口密切地结合。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标准化技术缺乏,不能很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因此,供应链运作时,中小企业不能及时分享商务实践的知识和信息。而供应链管理要求各节点企业的商业秘密的信息能共享,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实施起来就困难了。
5.严重缺乏专业人员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跨组织、跨行业的新型管理模式,涉及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不但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而且需要既精通供应链管理理论,又熟悉与供应链有关的电子商务技术的复合人才。多数中小企业采用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多,电子商务人才奇缺,严重制约了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在中小企业的传播和实施。
二、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中小企业要打破原来的传统观念,走出“小而全”的误区,参与到供应链管理当中,与供应商、中间商乃至顾客建立密切的关系,树立合作共赢的价值观。因此,要与供应链其他节点企业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观念,将有限资源集中于自己的主业中,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因此,中小企业就必须为此注意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讲究诚信、提高经营诚信度,才能吸引供应链核心企业吸收中小企业参与自己的供应链动态联盟。
2.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要求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吸引供应链联盟伙伴的源泉,是企业参与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因此,在供应链管理日益被产业界所采纳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时,中小企业必须认真分析,明确自身的核心优势所在,调整自身的业务活动,重点培育,努力提升自身核心能力,并且在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对核心能力的巩固、强化、管理和发展。
3.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通过企业间的互补实现快速开发和制造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要达到这个目的,离不开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支持。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人力资源稀少、技术落后等原因,因此可以通过与高校及相关研究所联合,联系企业实际,进行信息化建设,或者参与企业、政府合作计划,进行供应链管理,充分利用供应链中资源来提升自身实力。
4.建立节点企业间新型伙伴关系
这种新型的伙伴关系是基于参与供应链的各企业的整体利益,实现供应链成员企业双赢乃至多赢的一种伙伴关系。中小企业要清醒地认识到,依靠自身力量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已越来越困难,只有不断改善组织结构,充分利用合作伙伴企业的资源,同时将自己的资源为其他企业所用的企业,才能更大范围地发挥资源效用,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因此,中小企业应与供应链上的其他成员企业建立良好的新型伙伴关系。
5.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
我国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研究明显滞后,经济发展与人才短缺矛盾长期存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尤其缺乏既熟悉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知识和实务操作的人才。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必须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通过对外引进,通过引进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有特长的专门人才;二是通过自身队伍素质的提高,尽快
篇7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绩效;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2
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时其对于公司绩效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在不同的供应链管理中执行相关的管理策略以达到较高的企业效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活动的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从而增强整个公司业务的表现。因此企业不能片面地追求诸如采购、生产和分销等功能的优化,而应该从总成本的角度考察企业的经营效果。
一、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其实就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在分工愈细,专业要求愈高的供应链中,不同节点基本上由不同的企业组成。在供应链各成员单位间流动的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等就构成了供应链上的货物流。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有效性管理,表现了企业在战略和战术上对企业整个作业流程的优化。整合并优化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效率,使商品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品质、在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时间、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
因此,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应包括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或零配件供应商),制造商(加工厂或装配厂),分销商(商或批发商),零售商(大卖场,百货商店,超市,专卖店,便利店和杂货店)以及消费者。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的出现,供应链管理在企业运营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摸式。由于目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顾客需求等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技术迅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供应链管理能够随着发展和变化不断修正和强化计划的内容,直至计划执行的最后一刻。因此供应链管理能提供进一步的有效决策支持信息,使得企业能够评估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事件和客户需求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以最少成本,使得客户能够在正确的地点取得正确的产品,让存货降至最低,但仍旧能够提供给客户优异的服务,并缩短产品生命周期,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
应用供应链管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实际效益,很多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策略后,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产业的竞争加速、产品的周期变短、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供应链管理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如果不采用快速流程方法,很有可能面临被时代淘汰的命运。所以需要有效的管理方式来解决时间上和弹性变动上的问题。美国是最早提出供应链管理的国家,企业注意到除了降低制造成本之外,还需要提升开发能力才能促使企业成长。无论在运输、仓储流通上,都必须结合各厂商、客户,形成快速的生产业务流程,形成应付信息时代的管理方式。因此,供应链管理可为消费者、制造商、供应商等创造价值,它会使消费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收到货物;对制造商而言可以最小化由于产品库存短缺造成的销售损失,最小化库存和相关成本,并使制造商为顾客和分销商提供最好的服务水平;它更能提高供应商的满意度,使之更好地与制造商的物流周期协调一致,以避免库存过多或短缺,减少原料报废,并向制造商提供更高的服务水平,获得较高回报。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并逐步加大步伐,对供应链管理的支出逐年增长。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通信和优化工具;另一方面很多大型企业、知名公司在企业实践中证实了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因而出现了其他公司竞相追随的发展形势。尤其在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氛围中,游戏规则的改变,更日益强化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三、供应链管理体系的优化
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来讲,是一种价值创造的手段。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要使整个供需体系产生最大的价值。供应链的价值与赢利能力紧密相关,赢利越高,表明供应链管理也就越成功。事实上,供应链中所有的信息、商品和资金的流动都会产生成本,因此,对这些流动元素的有效管理是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供应链管理本质上就是通过对供应链各节点之间信息流、商品流和资金流的管理来获得最大价值。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主要业务密切相关,优化企业业务并创造价值。据有关调查表明,对于从未实施过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如果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带来大约20%的成本节约。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已经为公司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利益,一方面这些利益包括传统供应链的职能如库存控制、采购和订单履行;另一方面能在整个公司的范围内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供应链管理的正确实施更是要贯穿于整个公司的战略活动,范围从产品的销售和设计部门到财务部门。而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基础在于必须在公司之间实施供应链管理,因为优化整个供应链需要各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优化供应链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为达到主要的营运目标,应积极采取措施,以保证供应链管理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一)实施新的经营管理模式
实施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包括企业管理要实现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建立扁平化组织,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作用,面向客户和供应商整合企业业务流程,利用IT技术协调业务分散与管理集中的矛盾。实施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正确数量的合格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这是一种“共赢”的局面——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顾客等可使信息快速、准确地流动,从而使各方都获得最大效益。企业实施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后,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经营决策水平,从而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机会。
(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供应链管理中,不但有双赢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把理念形态落实到操作实务上。关键在于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供应链。而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即所谓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此阶段企业要特别注重战略伙伴关系管理,管理的重点是以面向供应商和用户取代面向产品,增加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的联系,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实现信息共享等。企业应通过为用户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或增值的信息而获利。
(三)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产品的价格是由市场来决定,由消费者来决定,而不是由商品制造商和供应商来定,但是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成本是可控制的,利润的产生来源于价格和成本的差价,因此企业想提高利润,只能是降低成本,而不可能依靠提高价格。企业想降低成本可通过生产环节、原材料环节、运输环节等加以控制。
(四)适当并适时减少资金投入
企业运营应尽量减少投入资本,集中存货,减少库存。企业如果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生产,合理销售,具有很低的存货,对于企业来讲能够使销售策略稳定,保持较好的品牌形象,使企业获得长久的收益。如果企业通过大量库存的方式来满足市场需求,不仅占用了大量的企业运营资金,还会使企业承担一定的市场销售风险,也许大量的库存会带来商品的滞销。
(五)合理增加收入
企业增加收入,可以通过改善计划的制定减少库存短缺,缩短发货时间改善服务水平等途径获得。尤其是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使企业改善服务和降低库存水平这两个目标同时实现。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极大程度地缩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时间,进而提升有效的提升与改进服务水平,通过时间管理的变化,快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获得多方收益。据有研究表明,实施供应链管理后企业内部总供应链管理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降低超过10%,中型企业的准时交货率提高15%,相应的这种类型的企业生产率提高超过10%,对一般企业而言订单满足提前期缩短25-35%,如果对于绩效良好的大型企业其资产运营业绩提高15-20%,中型企业的库存降低3%,绩效良好的大型企业的库存降低15%,在现金流周转周期上比一般企业保持40-65天的优势。
企业之间的严峻竞争,加速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谁能以最快捷的速度、最低廉的成本将定制化的产品送交顾客手上,谁就能赢得市场。尤其对于一个囊括了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的采购,产品的制造与装配、包装与暂存,产品的运输与配送,分销与销售以及最终交付用户和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多重业务和关系的企业,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从提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及股东提供价值,并且能够出色的管理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关键业务过程的全部业务流程。随着企业之间竞争逐步转化为供应链管理之间的竞争,完善与反映迅速的企业供应链体系将是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主导因素。
著名企业如联想、海尔等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绩,有力地证明了供应链管理是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式下,适应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随着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发展,供应链管理将越来越显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有效的供应链管理除了会给企业带来效率与效能上的变化之外,还会因此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对客户服务的反应速度,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识别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以及应对市场的敏感度等。因此,积极优化供应链管理,使企业不断完善和发展,最终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总体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保新.用供应链打造价值优势[J].电子商务世界,2004(12).
[2]曾繁荣.供应链管理与成本控制[J].商业研究,2004(11).
篇8
供应链管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还方兴未艾,之前业界在这个领域中更多的是从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角度进行研究,从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的视角进行探讨的并不多。近年来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专业性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不断涌现,像UPS、联合利丰、怡亚通、年富等企业的创新实践正在改变供应链的运作方式并推动该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如何在全球化产业分工、横向整合等大背景下,结合国情,在参与产业链分工,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成为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供应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作为公司的战略基础,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并能长期为用户创造特殊价值的技术或技能。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了供应链时代,供应链成为跨企业整合所有商业活动的管理集成,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为供应链的竞争。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规划、管理生产及流通过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使供应链节点上的相关企业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客户价值。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分工与协作、共生共赢,追求的是整个供应链的系统优化和各个环节之间的高效率信息交换,以达到总成本领先、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最好的目的。这种管理思维,已经在国内外许多企业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将运输成本下降5%-15%,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费用下降10%-25%;采用供应链技术,可以使中型企业的增值生产率提高10%以上,绩优企业的资产运营绩效提高15%―20%;缩短企业订单处理周期,可以使平均订单处理周期缩短25%-35%;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可以下降10%-30%;北美和西欧的经验数字表明,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外包可以使现金周期分别缩短19.6%和26.7%;可使企业的准时交货率提高15%,订单处理周期缩短25%―35%。
供应链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充分的竞争优势,并且这种优势是无法轻易复制的。
供应链价值体现
供应链正在取代纵向一体化,成为国际上产业组织的主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大企业专注于品牌、客户关系管理及创新性技术等核心能力的创造和提升,而将生产、流通中的非核心业务或低附加值环节外包给其他企业,以此形成以稳定交易和利益共享为特征的产业链体系。其他上下游企业则往往利用自己的专项优势,如特殊技能,单项专利技术、特别的渠道以及成本优势,加入到产业链的分工体系中,成为大企业主导的供应链节点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供应链的相关企业通过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而增强核心竞争力,但各个企业之间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则变得更为复杂,从而导致交易成本的大幅上升。同时,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仍比较落后,制约了中国产业的升级进程。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付出努力,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大力发展和完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体系。
由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以及供应链市场的发展,近年来国内的一批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供应链公司)正在从后台走向前台,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的业务范围涵盖了从消费需求开始,一直到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分销、进出口、物流、财务、客户服务等过程,在整个供应链条的多个环节上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和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利用外部供应链管理与服务资源来提高竞争优势,将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重要的管理策略之一。
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大格局中,能否敏锐感知和响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机遇和挑战,及时把握先机、凝练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最佳实践,探寻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战略要素,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根据本人的实践与研究,认为国内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经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好的商业模式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和基本保证。供应链服务企业的经营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服务,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与选择上,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原动力,以顾客为中心,将供应链服务的价值转化为顾客价值,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同时在顾客价值实现过程中,可以识别和改善顾客价值实现的薄弱环节,提高顾客价值实现的效率和质量。
利丰集团从一个传统的中介贸易商逐渐演变成优秀的全球商贸供应链的管理者。它紧紧围绕客户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好的设计师、最好的原材料供应商、最好的加工厂,以合理的价格按时向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真正实现了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
深圳发展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方式,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结构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的满足了覆盖企业生产和分销过程的金融需求。
深圳市年富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供应链管理及服务创新和实践的另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深刻理解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国情,紧紧围绕客户的财务供应链需求,依据价值创新、资源整合和专业化运作的理念,为客户量身定制供应链解决方案,并通过自身的专业化高效运作平台,整合所需的资源和技术,为客户提供集合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财务供应链服务。
服务能力。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的服务范围,涵盖了供应链的全过程,包括供应链金融/财务服务、商务服务、物流服务、关务服务、保险服务、信息服务、供应链咨询与服务方案提供,以及其他增值服务。优秀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公司能够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案或"镶入式"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产品,使企业外包环节与非外包环节无缝链接,最大限度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与客户共同成长,实现客户与公司的双赢。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跨国公司全球性的外采和外包可以降低实物产品的成本,但跨国多方交易可能涉及的额外税费、运输、生产延误、流动资产积压、金融监管,融资成本、汇率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以及核心企业往往通过推迟对供应商的付款或加快向分销商转移库存而形成对上下游的资金挤压,从而给整个供应链的有效运营带来风险。另一方面,企业非常注重资金流的循环与增值,但目前融资难、资金紧张仍然是困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该环节属顾客价值实现的薄弱环节,但同时又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近年已有一些先知先觉的金融机构或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商,为特定供应链的特定环节提供定制化的供应链金融或财务供应链管理及服务。
实践证明,为供应链成员提供贸易融资、采购执行、生产融资、分销执行、存货/应收账款融资,以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或金融增值服务,由于能够加快流转速度而改善现金流,能够使得企业在合理控制财务成本之下更快地发展业务,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非常有价值的服务内容。
虚拟生产是近期发展起来的另一种高端供应链管理与服务。该服务包括接受客户委托,整合设计方案,提供从采购原料、外包加工、生产、配送成品到最终使用者的全面性供应链服务。
信息管理技术是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的核心技术和重要的服务手段。不论是为客户提供订单处理、物流、通关、JIT运作管理、VMI供应商管理库存,还是金融、财务管理支持,都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便满足内部快捷高效的管理,以及与客户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和协同运作的要求。电子商务下的高效供应链,能提升企业之间无缝的、持续的价值链协同水平,使企业间建立起共赢价值链生态圈。未来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将会更为先进、互连和智能。
资源整合能力。供应链企业要向客户提供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服务,需要在整合能力上下功夫,因为供应链公司不同于传统的物流、商贸等服务公司只提供单一的服务,其服务已经涵盖了供应链各环节的相关服务,单一企业不太可能具备所有的能力或资源,因此需要整合包括仓储、运输、贸易、关务、金融、保险、生产制造、法务、IT、咨询等各方面的资源为客户提供服务。比如物流可以外包,仓库可以租用。另外,供应链服务一旦涉及到商流和资金流,就可能涉及到大量的资金的运作,因此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要有良好的信誉与融资渠道,整合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源,为客户提供所需的服务。
另外,供应链公司在整合不同服务供应商的过程中,不应把它们看作一般的生意对象,而是应该把它们定位为合作伙伴或战略联盟,以合作、共赢的理念,融合各方的资源和优势,形成利益、品牌共同体,合作创建符合客户需求的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平台。
风险管控技术。由于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常常涉及复杂得多节点、全流程业务运作,或大量的资金和高值的货物运作,供应链融资还广泛涉及权利转让和资产支持的法律问题,面临着各种经营、运作、财务、投资、安全、汇率、法律、道德、政策、信用、社会责任等风险,必须结合不同行业及产品的特点和可能的风险特征,建立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
近年来一些商业银行创新性的利用供应链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动产或权利作为担保的风险控制技术,将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能力延伸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供应链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但事实上仍有许多情况并不适合商业银行的这种方式,比如松散型的供应链或行业就不适合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而且银行在对特定行业的了解深度、对物流的控制力度,以及一旦需要将货物变现时候的法律界定及时效性等方面并不一定有优势,因而需要整合第三方服务商或由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公司来组织并提供一体化的金融/财务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在这样的业务背景下,对供应链金流服务的风险管控将是企业面临的难点和重点。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的高效性同时伴随着高风险性,虽然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只要做好充足的防范措施,风险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的。在供应链管理与服务这样的特定行业中,鉴于风险管理技术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力,本人认为,风险管控不单是一项重要的经营管理技术,而且是一种能直接产生效益的生产力。
篇9
[关键词] 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 纺织供应链
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是世界上纺织产品生产与出口的大国,从1994年至今一直位居世界第一的纺织产品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在信息时代的令天,纺织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把满足消费者更高要求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进供应链管理。因此供应链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
英国著名供应链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强调:“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SCM无疑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建立纺织供应链的基础工作体系
1.树立供应链管理理念
供应链管理涉及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技术,但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对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而言,首先应确立供应链管理的理念,然后才可能正确选择实施模式。供应链管理提倡合作伙伴之间信用互守、优势互补、信息互通、困难互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供应链中,依托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合作优势来参与国际竞争;通过观念的转变,使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由不了解到精通,再到应用于实践。
2.加强我国纺织供应链管理研究
供应链管理,以前是特指产品生产中物料采购和供应过程。现在则指在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业务流程及业务伙伴之间发生的,贯穿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加工制造到将产品提交给客户的整个过程中物流和信息流所构成的价值链。
供应链管理( SCM)是一门系统科学,是运用系统集成的思想和方法,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达到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它的应用需要一个精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团队,建立一个科学的研究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
3.进行纺织供应链现状的分析研究
设计纺织供应链必须准确评价作为纺织供应链主体的生产企业的管理现状、信息化建设情况、原材料和设备供应情况、产品需求状况、产品销售状况、企业的经济实力、技术力量等等,这些都是供应链构建的影响因素。对于要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纺织企业来说,要善于抓住内外环境中对供应链的实施有促进作用的有利因素,尽最大努力去化解和改进那些阻碍因素。
4.确定纺织供应链的成员组成
一条供应链上有处于核心地位的企业,也有处于从属地位的企业,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包揽供应链的所有环节,它必须根据自己的优势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对于纺织供应链来说,纺织生产企业就是链上的核心企业,它的上游企业是纺织的材料设备供应商,下游企业是纺织品用户。
纺织企业应在对候选成员企业的绩效、企业信誉、需求的满足速度与质量、专业化水平、信息化程度及合作精神等诸多方面的考察分析基础上,选出能使纺织供应链整体最优的合作伙伴。
二、构建纺织供应链结构体系
如图所示,这是一条以纺织生产企业为核心,以纺织用户需求为起点向上游企业延伸的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 “拉动式”供应链,链上涉及供应商的供应商,以及客户的客户。
图 纺织供应链模型构建
三、建立纺织供应链信息技术系统
在纺织供应链中,各方成员要做到对彼此需求的快速反应,就必须有供应链信息技术平台给以支持。以 Internet 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实现供应链企业间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Intranet联结部门信息系统,共享企业内部信息;Extranet 则实现供应链上信息共享,使得纺织生产企业、物流公司、销售商、消费者,以及相关企业之间联系起来,使信息在整条链上迅速流通,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链上各企业对彼此信息的快速反应,有利于供应链之间的协调管理,提高链整体的综合竞争力。
四、建立纺织供应链组织结构体系
基于职能分工的组织结构,已不适应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讲求牺牲局部利益来保证整体利益最优,因此,纺织企业应根据供应链管理中快速反应的要求建立一种更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有利于员工相互交流与沟通、释放员工个性与创造力的扁平型组织结构或网络状结构,减少管理层次,促进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例如“供应链管理联合委员会”、“ 供应链项目部”等就是这样一种趋于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该机构的组成人员由纺织生产企业及其上下游的成员企业各方抽调,基于整个供应链开展工作。
五、建立纺织供应链合作体系
纺织供应链管理要求纺织生产企业与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纺织供应链合作体系的建立可借助于纺织供应链信息网络系统来实现,将各个合作伙伴的业务范围、生产经营规模、产品质量、企业管理状况、销售业绩等资质、信用资料在供应链局域网上予以公布,合作伙伴可以随时查询彼此之间的信息,并进纺织供应链的构建监督。
六、建立纺织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包括:外部绩效评价、内部供应链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和综合绩效评价。内部绩效评价主要是对供应链上的企业内部绩效的度量;外部绩效评价主要是对供应链上企业之间运行状况的评价;综合绩效评价是对供应链整体绩效的衡量,是将供应链视为一种行业链,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构建一系列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运用综合方法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的一系列活动。
考虑到纺织供应链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信用,以及运营状况对整条供应链的影响程度,本文设计了运行效率、经济效益、满意度指标和创新能力指标,组成纺织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纺织供应链绩效考核。另外, 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的评价和指标设定应根据具体的发展远景和战略进行;不同企业或不同方式组成的供应链, 其评价侧重点和具体指标也会有别。
七、建立供应链上成员企业的文化学习体系
供应链是由成员企业构成的一个虚拟组织,每个成员企业原有的企业制度、文化、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和谐,不利于企业间的合作与发展。为此,构建纺织供应链过程中,尤其注意文化方面的和谐管理,建立供应链上成员企业的文化学习体系,加强沟通、相互学习,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这样才能高效地实现供应链中的价值,从而求得纺织供应链的健康发展。
八、结语
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目标是把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最小。具体地说,SCM是指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其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核心企业与其销售商及用户之间,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实行的一种集成化管理模式。
篇10
Abstrac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ocuses on core businesses, grasps the information flow, logistics and capital flow of control industry chain and contributes to reducing operating costs, ensuring production and sales balance, reducing inventory, shortening lead times and meeting customer demand, reducing operating costs and other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technology, the optimization function of the fourth party logistics on logistics integration optimiz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apparent. How to improve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 by fourth party logistics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business concern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fourth party logistic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multi-func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and other aspect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study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关键词: 第四方物流;供应链集成管理;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
Key words: the fourth party logistics;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management;the fourth party logistics operation mode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025-04
0 引言
产品的竞争力并非由一个企业决定,而是由从原材料到产品完成的整个过程决定,产品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全面规划供应链上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进行整体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四方物流出现后,能够将供应链上所有合作者的资源从物流角度进行大幅度优化整合,把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合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更加充分利用了企业及供应链内外部资源。具体来讲,第四方物流的出现,使供应链的运营从提供具体合作者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提升到供应链上合作者之间的合力提升层面。
1 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简称4PL)的概念
第四方物流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欧美国家。1996年,埃森哲公司首推4PL这一名称。并对第四方物流作出了定义:“4PL是一个集成商,它整合自己及其他组织机构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构建并实施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埃森哲强调4PL提供商利用各种互补资源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
1.1 第四方物流的优势与功能 第四方物流具有较强的领导力量,通过第四方物流平台,能有效整合优质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管理咨询服务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服务商资源。从而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制定最佳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就供应链管理的优化而言,第四方物流具有以下几点功能:
1.1.1 供应链再造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传统供应链管理中,由于第三方物流缺乏整体性和综合性,供应链存在明显的间断性和局部性等缺陷。通过供应链再造,第四方物流能使供应链管理达到综合化、集成化、系统最优化。
1.1.2 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功能转化 通过采用新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可以加强并改善各个供应链环节的职能。4PL通过采用领先和高明的技术,加上战略思维、流程再造和卓越的组织变革管理,共同组成最佳方案,实现对供应链活动和流程进行整合和改善。
1.1.3 开展多功能多流程的供应链管理 第四方物流把将客户与供应商信息和技术系统一体化,通过开展多功能、多流程的供应链再造。第四方物流供应商可以承担多个供应链职能和流程的运作责任,工作范围远远超越了传统的第三方物流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的运作,还包括制造,采购,库存管理,供应链信息技术,需求预测,网络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等等。
1.2 第四方物流基本运作模式 根据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第四方物流的研究分析,目前4PL的基本运作模式有:协同运作模式、方案集成运作模式、行业创新模式和动态联盟组织模式[1]。
以客户为核心将供应链外包的协同运作模式,将4PL中的战略技能、供应链策略、信息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等思想和策略,通过3PL的具体实施来实现。如图1。
4PL作为一个领导者和枢纽,集成多个服务提供商的资源,重点为一个客户服务的方案集成模式。如图2。
行业创新模式以整合供应链的职能为重点,以各个行业的特殊性为依据,领导整个行业供应链创新,给整个行业带来变革和最大利益。如图3。
动态联盟是依靠强大的4PL信息技术平台,将相对独立的服务商,在某个时期内形成耦合的供应链管理战略联盟。它的组成与解散主要取决于市场机会的存在与消失。如图4。
2 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下供应链管理的优化
2.1 第四方物流与供应链集成管理 所谓供应链的集成,其实就是将上、下游的企业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将一条链上的所有环节共同进行优化管理,形成同步的网络体系,使企业与上下游之间建立有形和无形的联系,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2]。
第四方物流集合了诸多现代物流技术(如:POS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网络通信技术等),结合企业咨询管理职能,整合社会和企业资源,借助IT技术平台实现对供应链集成管理的优化,整合现代服务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物流专业化分工、资源整合、虚拟经营等物流管理技术,以及云计算、物联网、语义web、高性能计算、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的一种基于第四方物流平台。图5,第四方物流与供应链集成管理关系图。
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到最后到消费者手中,大致会经历制造商的采购,分配到分销渠道商的运输,满足零售商销售的末端配送,以及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销售物流等物流过程。第四方物流通过对供应链上产品流通的全过程的集成管理,将每个环节都分配给拥有了解产品专业知识的3PL企业共同完成。这样提高了商品在供应链上的流通效率,同时提高了产品流通的安全性和货物的完整性,降低商品流通环节的物流费用,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
产品流通过程中,伴随着物流的还有信息流和资金流等。对信息流的把握,对于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都尤为重要,把握链上各个企业节点以及各流通环节的信息,对企业制定战略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第四方物流通过其IT平台,将供应链上每个企业的进行信息化,统一企业信息传输端口,可将每个节点的企业的库存、销售、采购等供需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控,为链上各节点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这样,就减少了各节点的库存压力,减少了牛鞭效应的产生。资金流动是供应链上及其重要的一种流,良好的资金流动情况,有利于各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增强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企业节点的稳定与否,决定着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良好资金流的保证,大大降低了供应链管理的风险性。第四方物流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实力,能够为企业提供融资方案,解决个节点企业的资金流动性的问题,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供应链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保证其稳定性。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各项业务进行集成化,进行全过程的供应链集成管理,是提高稳定性,降低风险的前提。而通过第四方物流对供应链集成管理的优化,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柔性,降低风险。
2.2 集成化的第四方物流供应链优化模型 第四方物流作为一个面向整个物流系统的、集成化的、智能化的物流信息管理中心,是实现物流高效运作和实现物流服务提供商集成的技术平台。第四方物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整合社会资源,将众多原材料供应商、3PL服务提供商以及各分销渠道企业、销售终端企业纳入到平台资源中心。以管理咨询公司和决策支持系统作为智力为依托。依靠自身雄厚经济实力和商业银行,为运作提供资金支持和优化保障。第四方物流平台原材料供应商、3PL服务提供商、分销企业等企业的信息接口进行统一规范布局,使得信息在企业间能顺畅传递。面对客户需求,供应链分析中心能快速响应,对需求进行分析,根据智囊团的决策信息支持,对供应链各个节点进行分析,进行供应链的重组,提供出有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的对需求的满足程度,大大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每个企业作为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形成巨大的供应网络,当链上的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相关企业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与该条链上的缺口。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的柔性,降低了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图6,4PL供应链优化模型。
3 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的实践
从埃森哲咨询公司提出第四物流的概念至今,第四方物流的内涵得到了不断的扩充和完善,并渐渐被越来越多的生产与流通企业所接受和认识到。因此,拥有强大资源整合能力的第四方物流也成为了企业间增强供应链竞争的重要技术手段。第四方物流对供应链集成管理的优化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下面以香港利丰集团的供应链管理分析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中的实践。
利丰集团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跨国商贸集团,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经营出口贸易经销批发和零售三大核心业务。利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有效率的商品供应,以为每份订单/产品定制一条供应链,并要求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到运输都能取得最佳效益[4]。利丰集团的供应链如图7所示。
利丰集团在40个国家和地区中建立了80多家分公司及办事处,聘用员工超过43000名,网络遍布全球。但是,该集团没有一个工厂,被称为在平的世界上竞争——建立一个在无边界世界上的企业——“全球网络整合者”,即在全球性网络体系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4]。
利丰集团的优势在于,不仅了解客户需求,拥有服务于客户的知识技术和庞大的业务网络;而且了解各个生产基地的制造技术、质量、产能及配额和各国的进出口规定,并与有竞争力的供货商和生产商建立了长期而密切的合作关系,可以将各个环节的优势整合在一起以争取订单。接到客户单后,利丰才开始安排原料采购和生产工序,并负责流程监控和环节与环节之间的沟通和组织,具体的生产则外包给世界各地的生产商。同时,由于利丰与很多生产商有稳定的业务往来,所以生产商愿意在预定产能快速生产和各种生产细节上配合,并提供最高的生产弹性,使这个由各方组合成的供应链能为客户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合作和信任令订单处理过程更加快捷,通过加快物流和信息流的流通,为这段供应链增值。而通过与利丰的合作,生产商也实现了专门化,在其核心业务的制造能力上专注发展。利丰与众多生产商形成了一个千变万化的供应链结构,尽力为每一个订单创造一条有效益的供应链,从而为客户提供最大的弹性和最具竞争力的产品。
4 结论
无论是何种运作模式,4PL的产生都极大的推动了物流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突破了3PL的“瓶颈”。为供应链管理的优化提升有重要意义。通过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有助于供应链服务的创新,以更好地处理供应链上企业间竞争与合作关系,更有效的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闫国庆编著.第四方物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冯耕中,刘伟编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 上一篇:园林景观分析
- 下一篇:电力安全工器具管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