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范文

时间:2023-04-08 09:5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投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风险投资

篇1

风险资本包括无中介、无组织的私人直接投资资本和有中介、有组织的间接投资资本(如风险投资基金)。风险资本的运作过程分为融资过程、投资过程和退出过程。对于风险投资基金来说,融资过程是风险资本家向机构投资者和富裕家庭或个人筹集资金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难易程度取决于风险资本家的个人魅力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政府的政策法规,而对于私人直接风险投资来说,融资取决于投资者的自有资金实力及对投资项目的兴趣和判断。投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投资项目的取得和筛选、投资项目的评估、合作协议的签署。(2)风险资本注入创新企业,注入金额和注入方式根据创新企业成长的不同时期(即种子期、创立期、扩展期、成熟期)来决定。(3)风险资本家参与被投资创新企业的经营管理。回收过程是风险资本运作的最后一站,风险资本出售企业的股份退出企业,收回资金外加丰厚的利润,以及光辉的业绩和成功的口碑,然后进行下一轮的融资和投资。从风险资本的运作机理可以看出,融资是风险资本的起点,投资是风险资本的实质,退出则是一个完整投资周期的终点。

风险资本退出是风险资本规避风险、收回投资并获取收益的关键。风险资本是以资本增值的形式取得投资报酬,不断循环运动是风险资本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当风险资本伴随着企业走过最具风险的阶段后,必须有出口让其退出并进入下一个循环。否则,风险资本呆滞,不能增值和滚动发展,更无力投资新项目,风险投资也就失去了意义。风险资本家投资创新企业不以取得该企业的长久控制权为目的,经过若干年,无论创新企业取得成功还是面临失败,风险资本都会从创新企业中退出。退出方式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外部金融环境而有所不同。常见的为股票上市、股权转让或股票回购、破产清算等。其中,股票上市是最佳退出方式,湓蛑饕卸?

首先,股票上市,特别是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publicoffering,ipo)为创新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选择权。它是一个关于企业控制权的买入期权合约,在风险资本家与创新企业管理者签订的投资契约中,允许创新企业管理者在达到某种业绩目标时,购回风险资本家持有的股票,增加创新企业管理者自己的股权份额。特别是当风险资本家欲将其股权卖给第三者时,买入选择权允许创新企业管理者以同样的条件、同样的价格向风险资本家优先购买。因此,只要事业进展顺利,企业剩余控制权的分配就会向有利于创新企业管理者的方向倾斜。否则,当创新企业的经营风险由大到小,而收益由小到大时,风险资本家对创新企业的服务逐渐减少。创新企业管理者承担了努力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能获得部分回报,他必然会增加在职消费或使企业效益体外循环。所以,此时控制权应向创新企业管理者倾斜。美国的风险资本家一般在首次公开募股后的一年内,减少其对创新企业持股份额约28%,三年之后,只剩下不到12%的风险资本家还持有公司不到5%的股份(贺海虹,1998)。所以,ipo提高了创新企业的市场价值,为企业发展筹集了更多的资金,并增强了原有股份的流动性,使创新企业管理者有更高的热情和动力去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其次,ipo对风险资本同样形成激励。创新企业成功上市一方面使风险资本家获得了数目可观的资本收益,另一方面也是外部投资者衡量风险资本家业绩的标准。风险资本家培育企业达到上市的越多,风险资本家今后的融资渠道就越广,融资成本就越低。因而,风险资本家就越有动力为创新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尽快协助企业走上成功之路。

当创新企业达不到ipo退出条件或不是很成功时,风险资本家可以选择出售股权的方式收回投资。在这里,风险资本家通过订立卖出选择权,保留一定退出资本的渠道。卖出选择权的好处是允许风险资本家在该企业无法达到一条经营目标时,有机会释出其所持有的股权。卖出选择权的运用可以使风险资本家能尽快结束与营运业绩不佳公司的关系,使风险资本抽回,重新运用在其他项目中去。此外,卖出选择权的运用,也可能发生于被投资创新企业营运业绩不错,却因某些原因无法在短期内上市,而风险资本家因自身需要,必须将其所持有的股权售出。当然,当风险失败时,风险资本家只能采取破产清算方式退出。这种方法一般只能收回原投资额的64%(刘曼红,1998)。由此可见,风险资本的退出对整个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风险资本市场的特征和功能

风险资本市场是一个与一般资本市场相对应的概念,是资本市场中一个具有较大风险的子市场(、许小松,1999)。它是对处于发育成长期的新生高技术企业进行股份融资的市场。按市场的结构和作用可分为风险资本一级市场———私**益资本市场和风险资本二级市场———小盘股市场。风险资本一级市场包括风险资本的融资和投资。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一个非公开的市场,股份由买卖双方在市场上私售私买,市场相对较封闭,信息流通不畅,投资规模较小,但有利于新生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在初始期的融资。因为私**益资本市场不需要这些小企业具有信用历史,也不需要它们以自己的资产做抵押,只要这些小企业具有发展潜力。风险资本二级市场包括风险资本退出和创新企业再融资。这个市场与一般资本市场中的股票市场一样,属于公共权益资本市场,具有公共权益资本市场的属性和特征,但由于服务的对象是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因而在运作和监管上又与公共权益资本市场不同。风险资本市场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整体。一级市场是二级市场存在的基础。创新企业在一级市场的发育状况决定了二级市场的前途;二级市场是一级市场扩张的前提,二级市场为风险资本提供退出渠道,实现其投入———退出———再投入的资本有效循环,为创新企业提供进一步的资金融通,培育创新企业迅速成熟至进入一般资本市场。所以说,风险资本二级市场是连接风险资本一级市场和一般资本市场的桥梁。

风险资本市场存在着比一般资本市场更高的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于市场主体———高新技术创新企业。由于处于发育成长期创新企业自身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及较低的信息透明度,会使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和管理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增加市场风险。而一般资本市场的风险来源于市场衍生产品运作的复杂性和市场对风险的放大作用。因此,风险资本市场有着与一般资本市场不同的特征,表现在:

1投资主体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是社会公众和各类机构投资者;风险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是有相当资金实力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2市场主体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主体是发育成熟的大公司;而风险资本市场的主体是处于发育成长期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3投资对象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资对象是具有经营稳定性和赢利性且风险相对较小的传统产业;风险资本的投资对象是新兴的,具有增长潜力,同时存在较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

4投资方式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入主要是一次性的,投资周期较短,股份流动性较强,而风险资本市场则根据企业不同成长期对资金的需求,分次、多阶段的进行投资,投资周期一般在3~7年,股份流动性较差。

5投资收获方式不同。在一般资本市场,投资者主要通过分红派息和股份增殖实现投资收获;在风险资本市场,投资者不以获取企业股息红利为目的,而是通过风险资本退出时的股份增殖作为投资回报。

6上市标准和监管理念不同。一般资本市场上市标准较高,注重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风险资本市场上市标准较低,对企业的经营规模要求不高,注重企业的经营活跃性和发展潜力。一般资本市场强调信息透明,重视对投资者的保护;风险资本市场强调在充分信息披露基础上的投资者自我保护。

尽管风险资本市场与一般资本市场相比有着不同的特征,但是,在市场功能的发挥方面与一般资本市场相似。即具有:(1)融资功能。风险资本为创新企业提供急需的资金,保证创业对资金的连续性。(2)资源配置功能。风险资本市场存在着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高新技术的经济价值通过市场得以公正的评价和确认,以实现优胜劣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产权流动功能。从现资理论角度看,如果一种资产不具有流动性,那么,无论其潜在回报率有多高,它都不具有优先投资价值。风险资本市场为创新企业的产权流动和重组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的转换机制和灵活多样的并购方法,促进创新企业资产优化组合,并使资产具有了较充分的流动性和投资价值。(4)风险定价功能。风险定价是指对风险资产的价格确定,它所反映的是资本资产所带来的未来收益与风险的一种函数关系。投资者可以参照风险资本市场提供的各种资产价格,根据个人风险偏好和个人未来预期进行投资选择。风险资本市场正是通过这一功能,在资本资源的积累和配置中发挥作用的。

三、对我国建立二板市场的设想

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资本市场的培育。对于风险资本来讲,风险资本一级市场好比是“进口”,风险资本二级市场就是“出口”。有进有出,市场才具有流动性和吸引力,才成其为一个完整的市场。我国风险投资之所以十年来没有取得大的发展,除了一级市场资金制约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风险资本没有“出口”,能买不能卖,能进不能出,使风险投资功能丧失。因此,在我国,解决风险资本的“出口”问题,即建立风险资本二级市场或称二板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二板市场的争论集中在两个方面:(1)建不建国内二板市场?(2)二板市场的模式应是什么样?关于第一个问题。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对高新技术创新企业投资一方面风险大,另一方面投入的资金又存在较大的停滞性,所以,为满足投资者易于套现的需要,早日开通二板市场,解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涉足高科技风险投资领域。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先后开辟了二板市场,如韩国、印度等。所以,我国也应尽快开辟二板市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目前的主板市场投机性过强,大量短线游资的冲击已使股市风险加大,而二板市场的风险比主板市场更大,能否实现有效的外部监管值得怀疑,二板市场未必是风险投资的灵丹妙药。本文认为,从风险资本的运作机理和风险资本

一、二级市场的关系分析中,我们可以肯定二板市场要开通,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整个风险投资业的核心所在。但是,在发展步骤上应确定近、中长期目标。

近期目标:限于各方面条件不成熟,不宜立即新建二板市场。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国家应放宽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条件,对于直接上市较为困难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应鼓励上市公司进行收购,一些具有一定实力但上市困难的高新技术企业可通过买壳上市来实现资本退出。目前以协议收购国家股、法人股的方式实现买壳上市较为普遍,即风险投资公司培育具有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银行挖掘壳资源,二者通力合作,促使高新技术企业买壳间接上市。上市后,高新技术企业注入自己的优质资产,使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上升,然后风险投资公司通过有偿转让国家股或法人股,实现退出战略并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但由于国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协议转让价较低,高新技术企业的资产价值被低估,风险投资的回报率不高。因此,可以将各地原有的证券自动报价系统的设备和网络进行改造利用,建立区域性的场外交易市场,解决因地域问题而出现投资者与受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同时由于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价格、费用较低,便于吸引当地的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和监管,促使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尽快达到二板市场的上市条件,避免直接进入二板市场可能引发的风险。

中长期目标:香港创业板(股票第二板)市场经过十年的酝酿,已于今年11月25日开始运作。与主板市场相比,香港创业板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宽松。如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无要求,只需有两年“活跃业务活动”记录,上市后的最低公众持股数不低于3000万港币或总股本的10%(二者取其高),但在市场透明度方面实行更全面、更详细的信息披露制度,包括详细的公司募集资金用途、经营状况、投资状况、内部管理、技术与市场前景以及潜在的风险,并定期公布财务季度报表、中期报表和年终报表,及时披露影响股价波动的敏感资料,使投资者能够最充分地得到最真实的信息,防止少数人黑箱作业、操纵市场。由于香港创业板没有对上市企业作区域限制,这为我国内地中小高新企业海外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国家应积极鼓励和培育国内中小高新企业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学习和借鉴香港风险板市场的经验,加快国内市场机制的建立,加快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最终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第二板市场。

关于二板市场运作模式,国际上通常有两种:非独立的附属市场模式和独立的市场模式。非独立的附属市场模式是二板市场作为主板市场的补充,与主板市场组合在一起共同运作,拥有共同的组织管理体系和交易体系,甚至采取相同的监管标准,所不同的是上市标准的差别,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独立市场模式,是指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各自独立运作,拥有独立的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并采用不同的上市标准,如美国的nasdaq、日本的otc交易市场等。国内对于市场运作模式同样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应选择非独立的市场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主板市场的组织体系和监管体系,避免资源浪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以美国nasdaq市场为代表的独立市场模式是世界公认的二板市场的成功典范。nasdaq市场无论在交易制度、组织管理方式、市场监管等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借鉴素材。“要学就学最好的”,nasdaq应成为我国二板市场的样板。本文同意后一种观点,理由有二:一是我国目前的主板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存在较多问题,而高新技术创新企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将增大监管的难度,加大主板市场的风险,进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主板市场的规范和发展。二是由于二板市场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市场对投资者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即有能力对公司的业务情况以及所涉及风险作出透彻客观评价的投资者)。市场对投资者每笔交易额最低标准进行限定,限制散户投资者进入二板市场。我国沪深股市投资者中80%为中小散户,这与二板市场所要求的应以专业机构和富有的个人且具备投资技巧和主动承担风险的投资者不相符合。以现有的市场管理水平,一旦有人利用创新企业存在的高风险为题大肆炒做,很难保证市场运作“公平、公开、公正”,极易出现股价的巨幅波动,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影响沪深股市的健康发展。所以,独立的市场运作模式应是我国二板市场的首选。

二板市场的设计牵涉面广,包括对潜在上市资源和投资者的市场调查,上市标准和上市费用的确定,市场法规和交易制度的设计,监管系统和机构的设置等。而设计目标中最重要的是既要保证市场有较好的流动性,又要防止过度投机,市场波动过大。因此,对二板市场的设立必须细心策划,统筹考虑。

[内容摘要]风险资本与风险资本市场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一个发达活跃的风险资本市场能够极大地刺激风险的扩张。流入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资本越多,成功上市的企业就越多,风险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就越强,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就越大,由此推动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风险资本与风险资本市场的关系分析,来论证我国二板市场的建立。

篇2

一、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法规不够完善。风险投资有别于一般投资行为和金融运作机制,其对象是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是以知识为核心,在完成技术开发后可以实现极低成本的无限复制。国外相关法律对风险投资的有关问题一般都作了专门性规定,如美国成立有专门的小企业管理局,并在《1940年投资公司法》基础上制定了专门的《小企业投资法案》,有力地规范和推动了小企业的发展。而在中国,风险投资始终缺少相关的法律作保障,风险投资法律环境并不完善,尤其是知识产权、公司制度、合伙方式等。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使风险投资不敢涉足较大的中、前期项目投资,影响了风险投资公司对技术价值的肯定,也限制了进行企业无形资产运作的空间。我国现有经济法律法规中有许多地方与风险投资运作规则相冲突,需要进一步修改法律体系以适应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目前,《公司法》的修改草案中,取消公司投资限制,新增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可用知识产权、股权等无形资产出资和股票上市门槛降低等新条例的颁布都将对中国的风险投资事业产生积极影响。

(二)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和退出机制不健全。(1)评价机制需完善。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体系带有浓厚的人为色彩,缺乏严肃性、科学性。虽然风险投资公司仍可以找到项目,但蕴含的风险很大。这些公司如果不在体制和运作机制等方面大胆改革,不能逐步转变到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投资、运行市场化方面来,风险投资资金将不能有效地投入高科技产业,或风险投资企业不能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不能带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稳定发展。(2)退出机制需完善。风险投资的目的不是长期地占有或控制被投资企业的股份,而是在投资成功后,通过出售股份或转让股权,取得高额投资回报。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顺畅的退出通道,这也正是风险投资不同于实业投资的本质特点。风险投资资金应在资本市场上越滚越大,只能进不能出的风险投资市场只能是死路一条。目前风险投资退出有上市、回购、并购、清算等几种方式。以上方式在法律保障和可行性方面均存在问题,风险投资很难适时退出。风险投资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健全的股票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应该完善国内深、沪两市主板市场,加快发展适宜高新技术风险企业股票发行和交易的第二股票市场,使高新技术风险企业能自由地转让产权,保障风险资本的套现和退出,加快风险投资的发展。

(三)缺少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美国著名技术创新理论家考茨麦斯基认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不仅要具有极强的风险意识和获取风险收益的耐心,更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投资眼光,能够慧眼识珠选取好的项目进行投资,且还能够对风险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指导和咨询,推荐人才甚至参与企业管理。根据美国硅谷的经验,风险投资家应是既懂企业管理、又懂工程技术,并具有金融投资经验的综合性人才,风险投资公司应是这类人才的聚合体。我国目前显然缺乏这样的高素质人才,现行的教育体制和人事管理体制也不适应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的需要。同时,与风险投资相关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科技项目评估机构、技术经纪机构、投资顾问机构等缺乏足够的职业约束机制和理念,甚至出具虚假报告。这使风险投资公司在选择高新技术项目进行风险投资更艰难。

(四)资金来源有限、资本结构单一。目前我国风险资本主要来源于财政科技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由于国家财力有限,拨款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逐步下降,银行为防范风险也始终在控制科技开发货款规模,风险资本增长缓慢。虽然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的推动下,各地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一批以政府为主要出资人的风险投资基金或公司,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但从总体上看资金缺口仍很大,远不能满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另外,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来源大多有政府背景,限制了风险投资的资金规模,同时也不能有效分散风险。

二、完善和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对策

(一)完善风险投资运作和退出机制。风险资本由职业风险投资人从社会募集而来,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基本保障。投资者之所以从事风险投资活动,最重要动因是成功的风险投资活动能带来高回报。为实现这种高收益,风险投资活动需要可靠的运作和退出机制,如公开上市、企业兼并、出售和清算,为风险资本安全退出、实现价值提供保证。如果没有可行的方案,投资者不会向风险企业投资,风险投资活动也将因难以筹集到社会资本而无法运行,投入-退出-再投入的风险资本有效循环就无从建立。

(二)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扶持作用。风险投资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各方面条件尚不成熟,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1)法律保障。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必须受法律的保护、制约和引导,而目前我国还存在知识产权法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缺乏与发展风险投资相适应的中小企业管理法规等问题。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通过立法确定投资的优先发展领域,明确规定鼓励、允许、限制、禁止的投资方向,对投资予以引导和调控。同时还要修改《公司法》中与风险投资相抵触的内容。对某些暂时不便立法或不需立法的事项可用法规或暂行办法进行规范,如制定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对风险投资公司及风险企业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法规,小型高科技企业在公司运作体系中的资本出资方式、出资额、对外投资限制、税收、法人股处置方面的暂行规定等。(2)信用担保。由于高科技风险投资风险大,许多国家为保护风险投资人的利益,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信用担保体系。欧洲和日本的信用担保机构基本上由政府设立,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目的是配合政府的产业规划和高科技发展规划。担保的风险项目大多集中于本国或本地区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项目。各国政府还设立信用担保基金,对银行向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一定比例的担保,鼓励银行向风险性大的高技术项目提供先期贷款。我国可以考虑由政府出资、银行参与,成立专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对较大型的风险投资项目,实行多家担保机构联保,以分散风险。(3)税收优惠。80年代后,美国政府为促进高科技风险投资,进行了税制改革。风险投资额的60%免征所得税,其余的40%减半征收所得税,使风险投资税率由49%下降到20%,有力地推动了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风险投资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应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如适当减免风险投资收益的所得税,对尚未实现的资本收益免税,对其投资损失实行一定的税收抵补,进一步改革增值税计征办法,允许高新技术企业按技术开发费、新产品转让费等的一定比例计算进项税额进行增值税抵扣,提高其投资回报率。

(三)大力培养熟悉风险投资业务,综合素质高的风险投资人才队伍。是否具有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是决定风险投资成败的关键因素。风险投资需要大批精通金融知识、懂得经营管理、有一定科技知识的复合型风险投资企业家,作为风险投资的灵魂,他们是联接投资者和创业家的桥梁,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与风险投资家的素质高低密切相关。

篇3

关键词实物期权风险投资决策NPV布莱克-舒尔斯模型

1实物期权的概念

实物期权的概念是由Myers在1977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一个投资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创造的利润应来自于目前所拥有资产的使用,再加上一个对未来投资机会(增长机会)的选择。这种增长机会可以被看作是实物资产的看涨期权,这一期权的执行价格是获得这项资产的未来投资。到期时期权的价值依靠于资产未来价值,也依赖于投资者是否执行这一期权。也就是说投资者拥有一种权利,即在未来以一定的价格取得或出售一项实物资产的权利。同时,又因为其标的物为实物资产,相对于金融期权而言将此类期权称为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类似,实物期权含有权利而不需承担义务。但是,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还是存在一些区别的(见表1)。

实物期权的求解主要是利用一些现有的金融期权评价模型和方法成果。其中,Black-Scholes评价模型是解析模型或公式解析的典型代表。Black-Scholes评价模型是由两位美国财务经济学家布莱克(Black)及舒尔斯(Scholes)于1973年联合提出的,并因此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B-S模型目前已成为用来评价期权合理价格的衡量标准。

Black-Scholes评价模型假设标的资产的价格运动为一般化的维纳过程,通过构造标的资产和无风险借贷资产的等价组合,根据无套利思想,推导出Black-Scholes微分方程,得到不支付红利的欧式看涨期权定价公式:

C=SN(d1)-Xe–r(T-t)N(d2)

d1=[lnS/X+(r+σ2/2)(T-t)]/σ

d2=d1-σ

其中:C———买入期权的价值

S———标的资产的当前价值

X———期权的执行价格

r———无风险利率

T-t———距离到期日剩余的时间

σ2———标的资产的自然对数方差

N(d1),N(d2)———标准正态分布概率函数

将B-S模型运用于分析实物期权时,有着许多优点:一是B-S模型较简易,便于决策者应用,决策者只要将决策问题简化,归纳出需要设定的变量,便大致上可得出所需要的答案,因此,非常具有实用价值;二是B-S模型很容易与传统的NPV评价方法作比较,由于B-S模型应用在实物期权问题上,和传统NPV分析方法所需要的重要变量,如现金流出、流入是相同的,通过两者的比较,可对决策者的应用或参考具有重要使用价值。

传统NPV法的局限性:传统的投资决策理论主要包括:IRR法、回收期法、收益指数法以及NPV法,其中,NPV决策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决策准则。它以货币时间价值为基点,主要采用折现现金流DCF方法。其思路是先估计项目未来的预期现金流,然后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选择与项目风险相适应的折现率来计算项目的净现值,从而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但是,随着经济运行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投资项目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投资决策的传统方法———DCF法显示出它的局限性:首先,用DCF方法来对进行估价的前提假设是企业或项目经营持续稳定,未来现金流可预期。其次,DCF法只能估算公司已经公开的投资机会和现有业务未来的增长所能产生的现金流的价值,而忽略了企业潜在的投资机会可能在未来带来的投资收益,也忽略了企业管理者通过灵活的把握各种投资机会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增值。

2用实物期权法对NPV法进行修正

既然传统的NPV法容易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这是否意味着传统的NPV方法不再适用了。实际上,实物期权方法必须配合NPV指标才能加以使用。我们可以利用实物期权法对NPV指标进行修正,以克服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局限性,使风险投资者对风险项目的评价更为科学合理。

通过以上分析,在对一个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考察以NPV等指标表示的直接获利能力的大小,还要考察该项目灵活性的价值。因此,从期权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项目的真实价值应该由项目的净现值和项目的灵活性价值两部分构成,其中项目的灵活性价值可用期权价格表示。

即V=NPV+C

V———项目真实价值

NPV———项目的净现值

C———项目的期权溢价

其中,NPV可由传统的净现值法求得,因此,我们需要确定C的价值。

由于风险投资项目一般采用分阶段投资的方法,每个阶段的期初都是投资决策点,即决定是否继续投资。为分析方便,我们考虑有两个阶段投资的情况,那么,关于多阶段投资的情况,可以依此类推。作出关于风险投资项目的一般现金流量图(如图1)。

Fj(j=1,2,……T):期初投资I0在预期投资期T年内各年产生的净现金流。

Pj(j=1,2……T-t)::后续投资It在t+1~T年内产生的净现金流。

风险投资的项目采用分阶段投资的方式,下一个阶段所产生的现金流是上一个阶段投资所创造的,于是就存在着一系列相机选择权,它可以看作一个欧式买入期权。这里,期权的标的物是后续投资It在第t期以后产生的净现值(即标的资产当前价格)P,

P=Pj/(1+i)t+j

期权执行价格是后续追加的投资额It;期权的有效期为T-t。

利用Black-Scholes定价模型可以计算出C

C=PN(d1)-Ite–r(T-t)N(d2)

d1=[lnP/It+(r+σ2/2)(T-t)]/σ

d2=d1-σ

其中:C———买入期权的价值

P———风险项目的净现值

It———期权的执行价格,即执行风险项目的投资成本

r———风险投资的折现率

T-t———距离期权到期日剩余的时间

σ———期权收益波动率

N(d1),N(d2)———正态分布下变量小于d1和d2的累计概率

3方法应用举例

某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一个为期6年的风险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1年年初投入资金400万元,第3年年末再投入480万元。设r=5%,i=10%,σ=35%。各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图(如图2)。

如果按传统NPV方法计算,则

NPV=F/(1+i)+P/(1+i)-I-I/(1+i)=-37.57万元<0

该项目不可行,应被拒绝。

利用实物期权方法对NPV方法进行修正。

可以把项目的初期投资赋予投资者选择是否进行后续投资的权利看成是一种实物期权,它相当于期限为3年,执行价格为I3=300万元。标的物为标的资产当前价格的欧式买入期权。

第1阶段:

NPV1=F/(1+i)-I

=-163.78万元

第2阶段:项目的内在价值

NPV2=F/(1+i)

=126.94万元

期权溢价部分C:

P=P/(1+i)=359.90

d1=[lnP/I3+(r+σ2/2)(T-t)]/σ

=[ln(359.90/480)+(5%+35%2/2)×3]/35%=0.07

d2=d1-σ=0.07-35%

=-0.54

查阅标准正态分布表得:

N(d1)=N(0.07)=0.5279

N(d2)=N(-0.54)=1-N(0054)=1-0.7054

=0.2946

C=PN(d1)–I3e–r(T-t)N(d2)

=359.90×0.5279-480e–5%×3×0.2946

=75.89

那么,V=NPV1+NPV2+C=-163.78+126.94+75.89=39.05万元>0

分析证明:该项目是可行的,应该投资。

参考文献

篇4

1.风险投资的定义。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也称创业投资,是一种全新的投资方式。根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1998年3月,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由民建中央提交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中认为,风险投资是一种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危险的高技术及其产品的开发领域,旨在促进高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家不仅要投入资本,还要以股权所有者的身份,发挥他们长期积累的经验、知识,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企业经营管理。

2.风险投资的特征。就风险投资的实践来看,它主要选择未公开上市的有高增长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创新性或高科技导向的企业,以可转换债券,优先股、认股权的方式参与企业的投资,同时参与企业的管理,使企业获得专业化的管理及充足的财务资源,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和实现目标。在企业发展成熟后,风险资本通过资本市场转让企业的股权获得较高的回报。风险投资不同于一般投资,有其自身的特点:(1)高风险性,高收益性。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是与其投资对象相联系的。传统投资的对象往往是成熟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地位和信誉,因而风险很小。而风险投资的对象则是刚刚起步或还没有起步的高技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它看重的是投资对象潜在的技术能力和市场潜力,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实性即风险性。在美国硅谷,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所谓“大拇指定律”,即如果风险资本一年投资10家高科技创业公司,在5年左右的发展过程中,会有3家公司垮掉;另有3家停滞不前;有3家能够上市,并有不错的业绩;只有1家能够脱颖而出,迅速发展,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给投资者以巨额回报,而这家企业就成为“大拇指定律”中的“大拇指”。据统计,美国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项目中有50%左右是完全失败的,40%是不赚不赔或有微利,只有10%是大获成功。与高风险相联系的是高收益,风险投资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战略性投资。投资家们对于所投资项目的高风险性并非视而不见,而是因为风险背后蕴含的巨额利润即预期的高成长、高增值是其投资的动因。(2)风险投资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与传统工业信贷只提供资金而不介入企业或项目管理的方式不同,风险投资者在向高技术企业投资的同时,也参与企业项目的经营管理,因而表现出很强的“参与性”。风险投资者一旦将资金投入高技术风险企业,它与风险企业就结成了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生体,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要求风险投资者参与风险企业全过程的管理。(3)风险资本的低流动性。风险投资是一种长期的流动性低的权益资本。一般的金融投资进行投资主要是为了赚取手续费或者利息收入,而风险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拥有公司的股权,并对公司进行经营管理,最终再通过股权转让来收回投资资本,获得投资收益。风险投资所追求的并不是基本可预计的短期收益,而是长远的权益增长所带来的高额利润。正因为此,人们将风险资本称为“有耐心和勇敢”的资金。另外,在风险资本最后退出时,若出口不畅,撤资将非常困难,这也使得风险投资的流动性较低。

二、风险投资的风险

风险资本从资本供应者——投资者,流向资金运作者——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公司),经过后者的筛选决策,再流向资金使用者——风险企业(创业者)。通过风险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风险资本得到价值增值,再流至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将收益回馈给投资者。风险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形成了风险资本的周转。

风险投资体系的三方参与者:投资者(Investor)、风险资本家(VentureCapitalist)和创业者(Inventor),通过风险资本这一枢纽,形成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的双重委托关系。委托人的利益要靠人的行动来实现,投资者一般不参与风险资本的投资运作管理决策,而风险投资家虽然参与了风险资本的管理,但也不可能像风险企业家那样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这就给人向委托人隐瞒信息的机会。当人和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时,人就可能利用这种不对称的信息作出对委托人不利的行为选择,风险就此产生。

1.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形成了风险投资体系中的第一重委托关系。这种关系的契约化载体就是风险投资公司。随之而来的便是由于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而引起的人问题,风险投资家就可能凭借其掌握信息的优势,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具体表现为:(1)风险投资家根据个人的情况或者个人的关系,向股东们歪曲要投资企业的情况,误导投资决策;(2)在投资后,参与被投资企业管理时,内外勾结,年取私利;(3)用风险投资资金去投机而不是投资,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以取得自身收益的短期最大化。

2.风险资本家对风险企业的第二重委托关系。创业者以其新点子、新思想、新项目,形成对风险资本家的资金和管理经验的需求,两者结合的产物就是风险企业,并且形成风险投资体系中的第二重委托关系。风险资本家(及其风险投资公司)作为投资中介,按照能否带来高投资回报这一根本标准,选择具有高成长性(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融资、投资,组建风险企业。在这里,风险投资家是委托人,也是财产的名义所有者,企业家是人,他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实际管理资金财产的运用。其风险具体表现为:(1)在获得投资后,企业家用假账或转移资产手段处理账目,造成虚假财务信息,出现实盈而账亏现象;(2)企业家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高风险投资,并不理会所投项目是否是“最优的”,或把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化抛到脑后,为了个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地位,而把资金投向“劣质”项目。

三、国外风险投资对风险防范的制度设计

1.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1)有限合伙制:在美国的风险投资机构组织中,有限合伙制公司约占80%,其余为企业或金融机构所属的风险投资公司和政府支持的小企业投资公司,有限合伙制组织能成为风险投资机构的主流模式,在于它能通过投资者,风险投资家之间责、权、利的基础制度安排和他们之间一系列的激励约束的契约连接来有效地降低风险,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激励机制:有限合伙制通常规定,普通合伙人(风险投资家)出资1%,而取得风险投资基金受益的20%,有限合伙人(投资者)出资99%,而取得风险投资基金收益的80%,这种制度安排,充分考虑了对风险投资家的利益激励,为了追求自身利益,风险投资家将尽全力争取成功。同时,有限合伙制规定,只有普通合伙人可以参与基金管理,有限合伙人不直接干预经营活动,这就保证了风险投资家在管理活动中的独立地位,有利于其不受外界干预发挥自己的经营管理才能。约束机制:一是风险投资家作为普通合伙人出资1%,但对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而投资者(有限合伙人)则仅在出资99%范围内承担责任,为风险的承担设置了上限,特别在美、英等风险投资发达的国家,有限合伙人的出资大多采取承诺制的形式,为其控制风险留出了余地。二是强制性的分配政策解决了对出售投资资产所得收入分配问题,禁止了风险投资家从事一些自我利益的交易。三是在有限合伙制中,可以对普通合伙人的违约做出许多规定。比如,基金持续年限、有限合伙人的投票表决权,管理人须定期报告基金运作情况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2)通过基金管理人对市场声誉的激励约束功能。在一个有效的基金管理人市场,基金管理人出于声誉方面的考虑,总是倾向于选择对投资者效用最大化的行动,以获得市场对他的信任,以便能够受托管理更多的基金。且具有良好行业和市场信誉的风险投资家将更容易、更迅速,并以更低的成本募集到新资金。“对那些具有高能力而且其能力已经通过以前的成功得以展示的人们来说,当他们想扩张其经营时,会较少地受到个人财富禀赋的制约。”(张维迎,1995)基金管理人最大的本钱莫过于自己的行业信誉和资历,这与他们所能募集的资金数额是正相关的。通过以上的制度设计和激励与约束机制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风险资本家作为资金管理者(人)而非所有者(委托人)的人问题,使人从自己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从而有效的规避和降低了风险。

2.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1)分阶段投资策略。分阶段投资策略是风险投资家一开始只注入项目发展所需资本的一小部分,后来的融资与中间目标的成功完全挂钩,或者说,与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家行动的观察结果挂钩。它赋予了风险投资家保留放弃追加投资的权力,也保留优先购买追加投资的权力。对风险企业家来说,既面临风险投资家中止投资的压力,又有企业价值不断上升后,等量资本所能换取的股份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减少,对风险企业家股份的稀释作用降低,成功风险企业家的收入份额增加,构成了对风险企业家的激励。(2)可转换优先股合同。风险投资家根据风险企业的业绩来确定可转换优先股的转换比例,灵活的转换条件将改变风险收益的分配,可防止风险企业家过分夸大赢利预测,同时,它赋予了风险投资家较大的投票权,它能在清算中优先受偿,从而减弱了风险企业家将企业经营至破产的动机,它较普通股合同给予风险企业家更多的股份,使得他们受到充分激励。除了转换特征外,可转换优先股还附带一些限制性条款,如限制新股发行,强制性股份回购以及股份转移等,从而尽量降低委托的风险。(3)股票期权的激励约束功能。在风险企业内部实行股票期权制度,赋予了风险企业家在特定时间以约定价格买入公司股票的权利,增强了风险企业家的激励。股票期权是一种长期激励,风险企业家在获得期权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行使,并且行使期权时公司股票价格超出期权约定价格越多,风险企业家收益也就越大。当风险企业家失职时,企业价值会下降,期权得不到执行且可能被解聘。当风险企业家尽职时,企业价值增长,风险企业家可以通过股票期权获得额外收益,远远高于其固定的薪酬。因此,风险企业家会采取尽职策略,努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双赢。(4)通过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提供咨询增值服务来进行投资监督。在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这一委托关系中,由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更强,所以在较大程度上需要风险投资家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来防范和控制风险。由于风险企业不受强制性信息披露的约束,风险投资家通常可采取直接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决策,通过为风险企业提供多方面咨询增值服务,在密切合作中来掌握风险企业实际情况,从而有助于克服风险企业的风险。

四、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相关启示

1.大胆创新企业组织结构,放宽公司法中对风险投资公司的限制,探索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组织形式。有限合伙制是风险投资机构中将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完美结合,从而提高投资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在我国,有限合伙制企业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企业组织制度上的重大缺陷,但有限合伙制中的一般合伙人仍然需要聘请职业经理人来处理投资业务,依然要控制这一层面上的风险并进行有效的激励,以避免创业投资中的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因此,也有的公司探索采取准合伙制(项目合伙制或内部募集制)的风险投资公司组织形式。具体实施办法如下:项目经过必要的审查和评估程序准备投资时进行内部募集,这个环节有四个必要条件,必须同时满足项目才能获得通过。(1)项目经理或项目小组成员必须承诺,公司如果投资,项目经理或项目小组成员也必须投资,而且根据项目的规模公司有一个基本投资额的要求;(2)在投资决策通过后,决策人员中投赞成票者要有一个基本投资额;(3)向全公司进行公开募集,对投资的总人数有一个最低的基本要求,一般是要求三个人或三人以上;(4)内部募集投资总额必须达到一个基本投资额下限。内部募集后,员工与公司签订委托协议,说明各自承担的风险和享有的权益,确认投资自愿的原则。同时,公司将按照项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成,作为公司奖金,其中的50%发给项目人员,体现提成业绩向项目人员倾斜。项目合伙制实际上是一种内部控制和激励制度,对于解决人问题是有效的。在我国目前有限合伙制没有被法律认可的情况下,试行项目合伙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现阶段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组织形式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意义。

2.积极参与风险企业的管理,加强风险企业产权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应加强风险企业产权制度的建设,促进风险企业的产权明晰,只有在风险企业产权明晰的基础上,风险投资才能明确其对风险企业经营管理的监控权利,普通股和优先股都应该按投资时期不同进行合理的选择,还可以发展可转换优先股,以增加风险投资获取收益和参与监督的灵活性。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第三,实施分段投资,保留放弃或追加投资的权利,对企业经营层既是一个压力也是一个激励,如果一旦风险投资家中止投资,就意味着这个企业有极大的风险,将很难再获得其他投资者和银行的支持。在风险投资体系中有效的制度安排和产权设计,能大大降低甚至避免风险的产生。

3.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风险投资涉及到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公司、中介机构、风险企业等要素。中介机构集中了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能够弥补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的不足。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中介服务体系,为风险企业的发展和风险投资公司的运作提供融资、投资以及提供科技、审计、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中介机构是否健全是衡量一国风险投资业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

4.大力培养熟悉风险投资业务、综合素质高的风险投资人才和风险企业家队伍。目前我国还十分缺乏这样的风险投资人才,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同时提供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科技的等各方面完善的配套机制,为风险投资人才的快速成长提供必要的机会。

5.构造发展风险投资的良好外部环境,有效降低风险投资风险产生的外部因素。其中最迫切的是:(1)加强风险投资的立法工作,使风险投资获得法律上的保证。风险投资涉及到向社会公众筹资和向风险投资企业投资两个阶段的行为,牵涉到较为复杂的关系,加上它本身的高风险性质,这就要求为它的运行建立一个完备的法律构架。目前,我国还缺少有关风险投资企业和风险投资基金等方面的法律,因此,必须要加强风险投资的立法工作,研究制定完整的风险资本市场法规和监管法规,并颁布与此相配套的政策措施,为风险投资的正常运作提供法律保障。(2)进一步健全我国的资本市场,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以确保风险资本“进得来,出得去”。风险投资主要是以股份形式投资的,作为一种中长期投资,其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也是最佳途径是实现公司上市,因此,应适当放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条件,尽快建立创业板市场,促进风险资本和投资的循环流通,使风险投资者顺利退出,以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参考文献:

1.盛立军.风险投资——操作、机制和策略.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2.黄江南,王进等.风险投资与投资银行实务.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3.科斯,哈特等.契约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卢长利,郑兴山.风险投资和风险控制.山西大学学报,2002(8)

篇5

关键词:风险投资;特征;问题;对策

一、风险投资的基本特征

风险投资也叫创业投资,一般是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高风险性。风险投资的对象主要是刚刚起步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目标常常是“种子技术”或构想创意,处于初始设计阶段,尚未经过市场检验,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失败的几率很大。有些项目在进行一段时间后被证明在现有条件下难以成功。有的项目在立项时是先进的,但到完成时别人已捷足先登获得了专利或抢占了市场,或者出现了更好的替代产品,或者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从而失去了意义,不得不放弃。有的科技成果本质上是成功的,但受传统观念的约束,尚不能为市场接受,从而难以取得预计的效果。因此,高风险性是风险投资的本质特征之一。

2、高收益性。风险投资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战略性投资,风险背后蕴含着巨额利润,即预期的高成长、高增值。风险投资项目一旦成功,能够生产出性能优良、价格便宜、为市场普遍接受的产品,获得巨大的市场份额或开拓出新的市场空间,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风险投资之所以经受很长时间考验,并没有因为高风险而衰落,反而愈显蓬勃发展之势,关键是其具有风险损失补偿机制。风险投资所追求的收益一般不是红利而是在风险资本退出时的资本增值,即公司上市时以15倍以上的市盈率套现,获取高额回报。预期的高成长、高增值是其投资的内在动因,高收益性在风险投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

3、高投入、低流动性。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科技项目需要很高的投入才可能获得成功,如集成电路、核电站、航天器、通信设备、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项目,没有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就不可能见到成效。风险资本往往在高新技术企业创立初期就投入,此时企业往往出现亏损,随着科技开发成功和产品市场的不断开拓,此时竞争者不多,产品能以高价格出售,可获得高额利润。当产品进入成熟期,生产者逐渐增多,超额利润消失,此时就要清理资产,撤出资金去从事其他新项目投资。往往通过企业上市,在资本市场将股权变现收回投资、获取回报,继而进行新一轮投资运作。若出口不畅,将导致撤资困难、风险资本的流动性降低。

4、高技术性。风险投资大都投向高技术领域,向那些新创立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科技性质的企业或产业投入权益性资本,以承担高风险为代价来追求高收益。高技术产业由于其风险大,产品附加值高,因而收益也高,符合风险投资的特点,因而成为风险投资的重点领域。在向高技术企业投入资本的同时,也参与企业项目经营管理,与企业结成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风险投资者要参与企业管理,自身素质要求很高,必须掌握现代科技、金融投资、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风险投资发展中的问题

1、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渠道狭窄,资金缺口大。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来源,政府和银行资金大约占70%,大大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到9%的比例。居民投资理财渠道不宽,储蓄存款增速加快,很少用到风险投资领域。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和其他民间资金等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渠道和运作机制尚未建立。据统计,2000年末全中国拥有风险投资公司近100家,风险投资资金仅有94亿元,实际项目投入只有16亿元,这一规模仅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所需资金的1%。同时,单个风险资本规模偏小,一般只有几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很难支撑大型科技项目,不能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需要。

2、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运作不够规范。我国风险投资才刚刚起步,缺乏具有相应科技知识、管理经验、懂金融投资的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现有的风险投资人才队伍从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及品格特征等方面都还不能完全满足风险投资的要求。现有风险投资机构大都由地方政府创办和资助,目的主要是为了发展本地的高科技产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搞活地方经济,这与遵循“高风险、高收益”的真正意义的风险投资基金有很大的不同;风险投资基金大部分来源于政府,通过政府或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公司进行管理运作,出资人与管理人一体化,监控机制不完备,资金运作者和政府官员双重身份,使其对投资缺乏责任感,还容易出现行政干预。

3、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乏力。《风险投资基金法》、《风险投资公司法》尚在制定中。过去制定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和《专利法》等法规未考虑风险投资的运作特点,在许多方面未能给风险投资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一项技术开发成功,立即就有许多仿冒者出现,争夺市场,由于仿冒者不承担前期开发费用,其成本低于原技术开发者,使开发者处于竞争劣势,通过打官司维护自己的权益,往往又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侵权者尚未受到惩罚,原告方已筋疲力尽。以上这些都阻碍着风险投资发展。

4、中介服务不到位,退出机制不健全。风险投资首先面临的是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问题,这种认定既包括技术认定又包括价值认定,需要中介机构来协助完成。中介机构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为以后的经营活动带来直接的影响。风险投资还需要建立较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以便为风险资本的变现开辟通道,在这方面还远不能适应风险投资发展的要求。风险投资者冒高风险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是为了在所投资的项目步入成熟阶段时通过企业股票公开上市、协议转让或回购等获得高额投资回报。目前创业板市场尚未建立,主板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要求高,上市机会少,产权转换不畅,使风险投资很难退出。

三、发展风险投资的对策

1、发展规范风险投资主体。一是风险投资公司。我国一些风险投资公司是以政府出资为主,由此带来资产所有者虚置、错位和预算约束软化等问题,不利于风险投资发展。需要对这部分风险投资公司加以调整,实施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治理结构,政府不能对风险投资公司运作横加干涉,经营管理者必须与原所在单位割断联系并作出承担投资风险责任的承诺,政府出资起带动作用,在公司发展步入正轨、能获取较高利润时,政府资本应该退出,让其他社会资本介入。二是风险投资基金。用私募或公募方式筹集风险投资基金是扩大风险资本的主要手段,也是发展风险投资主体的方向。与风险投资公司相比,公募基金的集资规模大,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具有天然的联系,在设立运作一段时间后可申请上市,这对投资者极具吸引力,容易大规模积聚资金。

2、拓宽风险资本来源渠道。首先,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养老基金和捐赠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是风险投资的最佳资金来源。其次,商业银行资金也可以多种模式介入风险投资。第三,积极引导国外资金进入,不仅可以获得风险投资资本,而且可以学习经营管理经验。第四,引导大企业参与风险投资,同时解决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提供增值服务的问题。第五,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风险投资领域。第六,证券商可通过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入股风险投资公司等方式介入风险投资。第七,发展风险投资离不开政府资金投入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

3、培养高素质风险投资人才。通过组织专业知识培训,提高风险投资从业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大力发展教育,尽快培养大批既懂金融、证券、投资,又懂财务、会计(审计)、管理、法律的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为人才合理流动创造必要条件,通过招聘或国际交流,引进风险投资专家,弥补国内人才的不足,改善人才缺乏状况;利用社会传媒,大力宣传风险投资知识,培养公众的风险投资意识;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人才成长的环境,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高层次科技与经济管理人才投身于风险投资事业中来。

4、完善风险投资法律法规。必须加强风险投资立法,研究制定风险投资法及其具体实施细则,规范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设立条件、筹资方式、投资组合、运作程序、内控制度和退出机制等,切实有效地调险投资行为及其法律关系,为风险投资的正常运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法律保障。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十分重要。必须完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收益等作出明确规定,对创业者的专利权、专有权等提供法律保护,维护风险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发挥其从事风险投资创业的积极性。

5、培育风险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培育服务于风险投资领域的各种中介机构,为风险投资提供全方位的中介服务,促进风险投资发展。风险投资所需要的中介机构包括为鉴别风险企业资质和先进性而设立的标准认证机构,为评估风险企业科技成果和无形资产等知识产权而设立的估值机构,为评价项目技术先进性、产业化进度、盈利水平、生命周期等而设立的市场潜力评价调查机构,为风险企业申请上市前和上市后提供决策咨询等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另外还要有行业自律管理服务机构、风险投资法律咨询顾问、会计审计服务机构等。

6、建立风险资本退出机制。通过柜台交易,鼓励大企业收购、兼并风险投资企业;通过股权回购,创业企业将风险投资机构所持有股份购回注销,或按持股比例分配给其他股东;通过员工收购,创业企业广大员工集体将风险投资机构所持股份收购并持有;通过买壳上市,创业企业通过收购某上市公司一定数量的股权,取得控制权后,再将自己的资产通过反向收购方式注入上市公司内,实现间接上市,然后风险投资机构再通过证券市场逐步退出;鼓励企业在海外上市,充分利用海外市场;清算和破产,可以作为创业资本在投资失败时的一种特殊退出方式;设立二板市场和场外市场,适当放宽风险投资企业上市条件。通过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确保风险资本进得来,出得去,正常循环,滚动发展。

7、制定鼓励风险投资的财税政策。风险投资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世界各国为了鼓励风险投资发展,都制定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如美国政府为鼓励风险资本的发展,将长期资本利得税率由49%降低到10%左右,使风险投资迅猛增加;新加坡政府规定,风险投资最初5­­—10年完全免税。学习借鉴其做法,我国应给科技风险投资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如对风险投资全额返还所得税、风险投资免征或减征所得税、风险投资贷款实行贴息、发行科技开发债券、设立科技开发基金等,以促进风险投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春明,王国礼.中国风险投资业规范化发展思路探析[J].山东经济,2003.(1)

[2]陈光伟.我国高科技风险投资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2.(7)

[3]粟娟.浅析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J].经济师,2002.(2)

[4]俞自由.风险投资理论与实践[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李东云.风险投资与高科技[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9.

[6]张陆洋.科技产业创业与风险投资[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篇6

对风险投资的起源时间,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财团就将资金投向于铁路、钢铁、石油以及玻璃工业等领域,成为风险投资的雏型。1924年IBM公司的成立,是风险投资促进企业发展的典型案例。”①也有的学者认为:“美国风险投资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20—30年代,当时某些富裕的家族和个人投资者向他们认为较有发展前途的一些新办公司提供启动资金。如美国东方航空公司、施乐公司和IBM公司等,都是当时富有投资者投资过的企业。”②尽管如此,风险投资界和学界普遍认为,1946年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成立的美国研究发展公司(AmericanResearchandDevelopmentCorp.,AR&D)是现代意义上专业化与制度化的风险投资开始的标志,是风险投资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AR&D的发起人是弗兰德斯和多里奥特,他们和AR&D的其他创始人都是经验丰富、享有盛名的杰出人才,他们具备技术、管理、财务、法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当时美国的英格兰地区,纺织业和传统机械制造业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从而使该地区的经济处于衰退之中。弗兰德斯和多里奥特经过调查分析后认为,该地区经济困境产生的原因有两个:老工业的亏损和新兴工业的缺乏。他们发现,尽管该地区及周围有很多著名的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MIT,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等,拥有巨大的技术和人才资源,但由于对新办企业投资不足,以及缺乏优秀的有经验的企业管理人才,导致该地区新办企业成长艰难。AR&D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基于发起人的共同认识,AR&D的宗旨是:募集资金;支持和促进该地区的科研成果向消费者所能接受的市场产品的尽快转化。不言而喻其投资对象是那些科技型的新兴企业。由于AR&D的宗旨和对投资对象的选择当时不为大多数公众接受,并且处于当时股市低迷的大背景下,该公司想在公开股票市场上筹集500万美元资金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由于创始人的声誉和杰出才能,该公司还是筹到了350万美元。从1946年AR&D成立到1951年,AR&D的业绩不佳,股票一直在低位徘徊。这是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理念的投资公司,很难被公众接受,并且其管理层也在不断地摸索管理方法,积累投资经验。从1951年底开始,AR&D所投资的公司开始赢利,AR&D公司渐渐受到投资业的瞩目。

AR&D的成功开启了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大门,面向既有巨大成长潜力、又有很高失败风险的新兴高科技企业的投资从此成为广大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AR&D成为美国风险投资机构的示范和鼻祖。

在AR&D成立后,美国的一些富裕家族也开始创设私人基金,向有增长潜力的中小新兴企业投资,但毕竟这种私人基金解决不了广大中小新兴企业的资本需求的困难,资本的供给远远小于对资本的需求。很多中小企业因此而被迫关闭,许多发明和创新也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正是认识到这种困难,美国国会于1958年通过了《小企业投资公司法》(SmallBusinessInvestmentCompaniesAct),此法创立了小企业投资公司这种新的风险投资组织形式。

《小企业投资公司法》授权联邦政府设立小企业管理局(SmallBusinessAdministration,SBA),经小企业管理局审查和核准许可的小企业投资公司(SmallBusinessInvestmentCompanies,SBICs)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和政府优惠贷款,如SBIC的发起人每投入1美元便可以从政府得到4美元的低息贷款。但SBIC只能为小型的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的独立企业提供资本,在投资的企业规模、投资行业、投资时间以及对所投企业拥有的控制权等方面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它们不能永久地控制任何小企业,也不能与其他的小企业投资公司联合起来控制一家企业。尽管如此,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投资决策、经营管理等都由自己决定。有了《小企业投资公司法》规定的多项优惠条件,小企业投资公司在该法颁行之后就纷纷设立起来。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统计,在1958年到1963年之间,有692家小企业投资公司成立,它们管理着4.64亿美元的资金。美国的风险投资业在相关的法律扶持下迅速发展起来。但是,许多的小企业投资公司在设立后运营不久就破产倒闭了。在1966年至1967年一年的时间内就有232家小企业投资公司宣布破产。③其原因在于小企业投资公司的设置存在着一些制度上的缺陷,许多小企业投资公司对高风险、多困难的小企业的投资缺少心理上和管理行为上的准备。小企业投资公司受挫的具体原因有:第一,整个经济形势和市场状况不景气;第二,它们缺乏经验丰富的职业金融家和高质量的投资管理者;第三,它们吸引的资本主要来自于个人投资者而非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往往对股市的涨跌过于敏感、投资期限不愿太长等弱点;第四,许多小企业投资公司得到政府的优惠待遇后没有将资本投向新兴的高科技企业,而是投向成熟的低风险企业,违背了立法的宗旨和目的;第五,政府提供的贷款期限较短,不能满足风险投资的长期股权性质要求。

二、风险投资的低谷与调整时期(20世纪70年代)

有限合伙这一风险投资组织形式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与公开上市的风险投资公司相比,有限合伙制不受1940年美国投资法的约束。有限合伙可以向普通合伙人提供与业绩挂钩的薪酬激励,从而吸引了大量有企业管理经验和投融资经验的精英投身于风险投资业。有限合伙制由于有着内在的管理和制度优势,从而吸引了大量的资本进入风险投资行业。从1969年到1973年,有29家风险投资有限合伙成立,总融资额达3.76亿美元,平均每个有限合伙管理的风险资本达到近1300万美元。这与小企业投资公司平均不足100万美元的风险资本相比,在资本规模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对风险投资业影响最大的法律变革是1978年美国劳工部对《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EnploymentRetirementIncomeSecurityAct,ERISA)中“谨慎人”(prudentman)规则解释的决定。所谓“谨慎人”规则是指以养老基金投资时必须基于一个谨慎人的判断,即投资的风险必须控制在相当的范围内。根据以前对此规则的解释,养老基金是不能投资于新兴小企业或风险投资公司的。1978年9月劳工部对“谨慎人”规则的重新解释是,只要不危及整个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养老基金是可以投资于风险资本市场的。1979年6月劳工部的这个决定开始生效,小企业股票和新股发行市场立即活跃起来,养老基金为风险投资机构提供了巨大的资本来源。自此,养老基金成为风险资本的最大的提供者。

总体来看,70年代的美国风险投资业起伏很大。既有整体经济不景气、资本收益税率提高等不利因素,又有全美风险投资协会成立、Nasdaq开始运行、资本收益税率下调、劳工部对《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谨慎人”规则的有利解释等利好因素,这些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的交织造成了美国20世纪70年代风险投资业波浪起伏发展的独特现象。

三、风险投资业的振兴与萎缩阶段(20世纪80年代)

1.税收方面。1981年,资本收益税率从28%进一步下调到20%.1986年,美国国会又颁发了《税收改革法》,规定满足条件的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额的60%免征收益税,其余40%减半课税。1981年的《股票期权鼓励法》又重新允许采用以股票期权作为酬金的做法,并规定在实行股票期权时不征税,只有在股票卖出后实行了价差收益时才征税。

2.1980年《小企业投资促进法》。1980年的《小企业投资促进法》针对风险投资的特点,将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的风险投资公司视为“企业发展公司”,以突破投资者人数超过14人就必须按投资顾问注册并运作的法律限制。这样,一流的风险投资家又纷纷回到投资者人数较多的大型风险投资公司,从而保证了风险投资业的人才资源。

3.1982年《小企业发展法》。该法规定,年研究开发经费超过1亿美元的联邦机构都要实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mallBusinessInnovationandResearch),每年得拨出其研究经费的1.25%用于支持新兴小企业的创新活动。

上述立法及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70年入的风险资本在80年代初期所产生的巨额回报④,计算机、生物技术、医疗卫生、电子和数据通讯等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美国的风险投资业在20世纪80年代有了巨大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每年的风险资本流入量只有5000万美元,到1980年为10亿美元,1982年为20亿美元,1983年超过了40亿美元,到1989年美国的风险资本总额达334亿美元。

风险资本的大幅增长使美国风险投资业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一,风险投资的重心发生了偏移,投资的主要对象从起步期企业转向发展型的趋向成熟的企业。第二,风险资本的提供者,即投资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1978年美国劳工部对“谨慎人”规则的解释生效后,以养老基金为主流的机构投资者成为风险资本的主要供应者。1978年个人投资者提供的风险资本占整个风险资本总额的32%,到1988年萎缩到只占8%,而机构投资者从1978年的15%上升到1988年的46%.第三,风险投资机构的专业化程度加深。以前的风险投资机构一般都规模偏小,其投资理念、投资对象、投资规模大体相似,80年代以后,风险投资机构在投资方向、投资理念等方面走向专业化,不同类型的风险投资机构开始形成。风险投资业在经过80年代早中期的急剧增长后,在80年代末期又开始萎缩。萎缩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优秀的、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家没有随着资本的大幅增涨而随之成比例地增加。投资与管理人才的紧缺使一些缺乏经验的、能力不足的人挤进了风险投资行业,整个行业的投资回报率随之降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逐步减弱。第二,投资机会的相对缺乏。风险投资业同样受到供求规律的约束,风险资本的大幅增长使得投资项目变得相对缺乏,投资机构与接受投资的企业之间谈判地位产生了有利于后者的变化,投资机构的投资价格与成本随之增长,从而降低投资的回报率。

四、风险投资业的规范与有序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产业、生物工程、医疗保健等行业蓬勃发展,美国的经济呈现出极大的活力,得到了持续的增长,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3.2%.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带动了股票市场,美国Nasdaq市场连创新高。美国的风险投资业除了得益于整个经济的强劲增长外,还得益于以下立法与政策制度扶持。

1.Nasdaq的新发展。1992年Nasdaq导入国际服务网络系统,使得全球的投资者可以参与泛太平洋Nasdaq交易网络。同样在1992年,Nasdaq小型资本市场(TheNasdaqSmallcapMarket,也称小盘股市场)设立,其上市标准和业绩要求更低,即时交易报价在Nasdaq小型资本市场启用。Nasdaq为风险资本的退出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道。

2.1992年《小企业股权投资促进法》。美国1958年的《小企业投资公司法》对风险投资的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前述的种种原因,许多小企业投资公司在快速发展一段时间后即陷入困境。美国国会在总结了《小企业投资公司法》的不足,特别是政府短期贷款支持的缺陷的经验教训,于1992年通过了《小企业股权投资促进法》,对小企业投资公司以“参与证券计划”的方式给予金融支持。自该法实施后的四年多内,新设立的小企业投资公司达138家,初始注册资本达18亿美元,平均每个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达1300多万美元,较1958年《小企业投资公司法》实施后的小企业投资公司的规模扩大了十多倍。

3.税法的新规定。1997年美国通过了《投资收益税降低法案》,进一步对减税额和适用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并进一步降低了投资收益税税率。《国内收入法》第1224条允许向新兴创业企业投资达2.5万美元的投资者从其一般收入中冲销由此项投资带来的任何资本损失。此外,所得税法允许资本盈利和资本亏损相互冲抵,对于经核准的风险投资公司,可以冲抵8年内的一切资本收益。

4.小企业管理局于2001年颁布了《新市场风险投资计划》(NewMarketsVentureCapitalProgram,NMVCprogram)。其目的是为了使低收入地区及其居民增长财富,增加就业机会,从而促进此类地区的经济发展。依据该《计划》,小企业管理局会选择那些符合要求的新成立的风险投资机构,与其签订参与协议,为向位于低收入地区的小企业做股权投资的风险投资机构提供担保。该《计划》对美国低收入地区风险投资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5.美国统一州法全国委员会(NationalConferenceofCommissionersonUniformStateLaws)分别于1997年和2001年修订了《统一合伙法》(UniformPartnershipAct,UPA)和《统一有限合伙法》(UniformLimitedPartnershipAct,ULPA)。它们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基本上反映了美国合伙法和有限合伙法的内容和精神。《统一有限合伙法》为风险投资有限合伙制的发展提供了组织形式上的保障。

6.由于近几年来美国经济的衰退,美国国会于2003年通过了《就业与增长税收减免协调法案》。该法案把资本利得税从20%下降到15%,这对于风险投资业是一个利好举措,风险投资的动力得以恢复并加强。

篇7

关键词:风险投资 财务风险 类型 防范

风险投资(VC)一词最早诞生于美国,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为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我国经济增速的减缓,风险投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风险投资为了获取高额收益,盲目地寻找投资对象,扩大投资范围,孕育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一、风险投资的内涵与运作

风险投资运作的对象是一种私人权益资本,即风险资本。风险资本主要是用于寻找高风险、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新兴产业,通过在这些产业中早期的投资,以求在日后获得高额的回报。风险投资主要是以特定的行业和企业为投资对象,对企业新技术的研究、产品的研发、新工艺技术的应用等进行投资的行为。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因为主要集中于从事高新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因此其投资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高风险总是伴随着高收益,风险投资虽然投资风险极大,但是却蕴含着极高的投资收益,一旦投资的企业发展壮大,风险投资便可获得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投资回报,并通过此来弥补其他投资带来的损失。风险投资行业的收益率平均在30%左右。

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与一般企业差不多,都是通过资金的“筹集―投放―回收”循环过程来运作的。风险投资的基本运作流程主要是:风险投资机构募集资本,然后寻找具有很强创新能力且有着很高的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并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在企业发展壮大之后,通过资本转让,主要是通过IPO的形式将所持有的股权转让,从而获得高额回报。风险投资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控股权,而仅仅是为了获得高额的回报,通过股权变现,获得高额的收益。因此,这种经营目的决定了风险投资的投资行为必然是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的,特别是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具有很大的财务风险。

二、风险投资的财务风险类型

(一)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一般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的需要向外筹集大量资金,从而带来的由于无法对债务进行偿还而遭受损失的风险。风险投资的筹资方式与一般的企业不同,风险投资由于其投资对象一般都是新兴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和项目,因此其投资的稳定性较差,投资的风险也很大,因此很难从银行或者资本市场进行资金的筹集。风险投资一般是通过特有的渠道,以股权募集的方式和吸收直接投资来筹资风险投资的资金,其筹资的来源主要包括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公司基金,一些富有的个人以及社会上其他各种性质的基金。风险投资的资金募集成本一般来说要比普通企业低,但还是要考虑资金供给的成本,即筹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风险投资在投资过程中发生的投资损失的风险。投资风险与风险投资的项目风险评估、投资决策以及财务监控有关。首先,风险投资对于项目的选择往往与资本管理者的工作背景、投资能力以及关系网络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风险投资的技术性比较强,投资的项目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风险投资管理者对产业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有非常好的理解与掌握,否则很容易导致投资失败。另外风险投资的项目评估与选择所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投资项目的商业规划,管理者团队的能力,市场发展潜力,项目可行性分析,财务风险分析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分析等,因此很难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

风险资本一般会以10%到15%的投资比例用于风险企业种子阶段的投资。风险企业在种子期期间,存在着巨大的技术风险以及市场风险,这一期间的风险投资的投资损失比例高达60%。同时,这一阶段的投资的回报率也最高,平均可达50%以上。这一阶段风险投资企业主要集中于产品的研发,并不涉及到管理风险,只要产品研发顺利,这一阶段的风险基本上就可以避免。进入风险企业的扩张期,企业的产品市场已经逐渐打开,企业的资金需求也逐渐增加,但是由于企业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很难从银行和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风险投资仍然是企业的主要资金提供者。这一阶段,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体制已经比较完善,但是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大大加剧,市场风险开始凸显。这一期间的投资损失大约为20%,相应的投资回报率也下降至20%到50%。进入风险企业的成熟期,企业已经开始逐渐占有很大的市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盈利能力,这一期间,企业可以通过银行或者资本市场来进行融资,风险投资的投资风险进一步下降,风险投资可以通过股权的转让来实现投资收益。

(三)资本退出风险

资本退出风险是指风险投资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来实现投资收益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有IPO、收购、兼并、股权回购以及清算等。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情况,风险投资可以选择不同的资本退出方式。资本退出风险主要表现为风险投资在资金的退出过程中产生投资损失甚至资金难以收回的风险。资本退出风险在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有显现,但是大小有很大的差别。在风险企业的发展前期,主要包括种子期和导入期,资本的退出风险最大。首先,是由于产品的研发以及市场推广的不确定性导致。其次,风险资本通过股权投资进行投资时,出现风险时资本很难退出。第三,风险企业在这一阶段尚未进行规模生产,也不具备盈利能力,企业很难吸引新的投资者。在风险投资的后期(扩张期和成熟期),风险投资的资本退出风险降低。主要是由于这一阶段企业发展前景已经逐渐明朗,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能够吸引很多新的投资者,风险投资的股权很容易转让。

三、风险投资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

风险投资管理者需要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其中,获利能力、经济效率、偿债能力这几种指标最能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资产获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报酬率以及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了企业运用资产进行盈利的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的是每一元的成本能够带来的利润,该指标与企业的获利能力成正比。经济效率主要是通过资产运营能力来反映的,其指标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资产周转率等,它直接反映了风险投资的经营管理水平。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以及流动比率等,可以反映企业运用资产和收益偿还债务的能力。风险投资企业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公司规模、公司投资领域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

(二)加强风险资本的筹集风险管理

风险资本的筹集管理是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着资本来源较少,资本结构比较单一的问题。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或者银行出资,而民间的风险资本来源比较少。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相应的政策,帮助风险资本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首选个人资本,其次是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以及一些基金等。我国应该借鉴美国风险投资的有限合伙人制度,这种制度作为风险投资中最典型最普遍的组织形式,其筹集方式最能体现风险投资筹集资金的特点。丰富的资金来源和合理的资金筹集方式是风险投资资金能够正常运行和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保障。

(三)加强风险资本的投资风险管理

风险投资要做好公司的资本投资管理工作,降低投资风险。风险投资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于创业期的高科技产业,其发展主要是建立在产品不断的研发和创新的基础上,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性。风险投资要将所投资企业分成开发、转化以及生产三个不同阶段,根据具体阶段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投资方案,分阶段投入资金,根据上一阶段的投资情况来决定下一阶段的投资,从而降低财务风险。风险投资在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之后,要积极帮助企业做好经营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健康成熟发展,为风险资本的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要加强对于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好财务规划工作,对企业财务加强监控,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加强风险投资的退出风险管理

风险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在回收资本时套取高额利润,而并不是参与企业的分红,只有风险资本及时的退出,风险投资才能将资本用于新的投资,实现下一轮的盈利。因此,风险投资要谨慎的选择风险资本退出的方式及时机。在我国,一般优先采用公开市场IPO的方式退出,增加资本的流动性,从而可以将资本安全撤出,投入到新的项目中去。

参考文献:

1.冯园.关于我国风险投资问题的几点思考[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8).

篇8

1风险控制的原则

由于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在掌握的信息上处于高度的不对等地位,再加上环境的差异,风险投资所面临的风险更大。风险投资的风险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的,更加难以控制。因此,在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上应该结合其自身特点进行控制。

1.1合同约束为主,律法为辅这些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增强,风险投资在世界各国开始蔓延开来,但是由于各国发展的时间各不相同,其风险投资领域并不相同。每一项投资需要相应的支撑体系,重要的一环就是法律政策。一些风险企业和投资公司不成熟,不能用法律手段去解决问题。合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可以弥补一般法律政策的不足,保证投资过程的顺利进行。在风险投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两者的优点,进行风险的控制。

1.2制度优于量化风险投资面对的是新的创新技术,前面并没有可借鉴参考的东西,且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比传统的企业要高出很多,因此对于风险投资企业来说“前途未卜”。同时,风险投资的企业一般都是新兴企业,许多方面都还不是很成熟,包括财务、经营数据等,在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时缺少相应的数据支撑,所以数量上控制风险可能非常的小。相对应地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制度控制则具有很大的优势,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对员工起着激励和约束的作用,通过制度这种模式,能够使员工自动产生积极性和专业特长,这种方式更为有效。

1.3分散风险为主,规避为辅风险投资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风险,人们普遍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风险,其中规避和转嫁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风险投资是一种新的投资模式,承担比较高的风险从而获得比较高的利益,风险的规避和转嫁这与风险投资的初衷有很大的出入,因此在风险投资过程中意义并不是很大。风险投资公司一般是通过购买金融衍生物来进行,但是在风险投资中几乎没有金融工具,因而很难实现风险的转嫁。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分散投资,这种模式使用价值更大,投资公司可以通过投资将资金分散投资到不同的领域,这种情况下同样可以获得相同的利益,但好处是比原先的模式大大地降低了系统风险。

1.4结合投资前选项控制与投资后管理控制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的控制一般分为两个部分,投资前的控制和投资后的管理的控制,这与风险投资的特点以及投资成本和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减少投资风险,风险投资公司除了在投资前对风险企业的技术、市场、管理、创业团队素质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考察以外,也会发挥自身在管理方面的巨大优势对风险企业进行管理。这种方式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管理和风险,既有利于风险企业管理绩效的提高,也符合风险投资公司自身的利益。

2风险控制的措施

2.1组建团队控制风险风险投资的核心项目是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的最大特点是项目的不确定性,由于创新使其项目的增速常常是惊人的,因此需要对企业的组织进行强化管理,如果不能做到组织管理的强化,就会造成项目规模的膨胀和组织结构的不均衡。风险投资是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融合的一项新型的事物,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的特点,能否成功的实现风险投资,组织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传统的投资项目对于组织内部的人员有相当高的要求,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是管理经验,并且应该有非常高的风险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必须具备应用这些知识和机能的能力。对于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协调运用只有高性能的项目团队能够完成。这些都表明团队合作的重要作用。风险控制团队与过去的团队有所不同,对传统的组织模式实施了改进。组织过程不是职能部门,而是组成部分。这个过程中,项目经理的作用举足轻重,成为了过程的重要构成和主导。在风险投资过程中,团队的建设十分关键,应该从获得过程的核心部分进行,这样才能使参与的人员为企业创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工作的要求必须得与项目从事人员相协调,倘若不协调则会导致团队不能充分发挥活跃的性能,最终使得项目不能够按期执行,造成经济或者其他方面的损失。因此如充分发挥每一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和才干,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实现项目成员忠诚度的提升,最终使团队的工作效能大大提升。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推动力和阻碍对风险投资有着不同的作用,推动力能够增强团队的性能,发挥其助力作用;阻碍则相反。团队的作用对于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是项目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2.2对项目进行评价对于一个项目的投资,最初的选择,也就是决策是非常关键的。我国的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的有很多,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不难发现是选择上的错误,也就是投资项目所采用的决策出现了错误。风险投资都是一些成本比较高、科技创新含量高和产品更新的速度快这些特点,因此选择合适的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选择将决定项目的成败,也就是控制风险的关键。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之前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时候对风险投资项目的价值评估往往只是根据风险投资家的市场经验和直觉,这种情况下决策并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存在片面性,往往会使风险增加。风险投资具有不确定性,承担的风险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因此对于风险的预测需要一种非常真实的环境,如何构建比较真实的风险环境,然后对风险进行评估是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的十分重要的一步。价值的评估很多时候需要不仅仅是单一方面的评估,更为重要的全面的评估。但是,全面的评估是非常复杂的,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包括对企业以及企业所在行业的经济形势,还有公司的管理等方面要非常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面价值评估的第一步。接下来需要选择比较好的价值评估的方法。正确的评估方法对财务系统的了解程度,利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充分分析财务和统计相关的数据,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预测,最终实现比较准确的风险预测。风险投资是一项新的投资模式,前人的经验数据非常的少,这给项目风险评估者带来了困难。所以只有采用类似的数据进行类比分析,通过这种方式选取合适的财务数据。数据的分析的最终目的依然是要考量收益利润。在此过程中需要分析现金的流动过程,以此推断预测利润的多少。

2.3借助信息技术控制风险风险投资的很多情况是结合市场的需求量来确定其投资的项目成本的,但是市场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对于市场的投资往往存在巨大的不确定的风险。为了减少这一风险的产生,需要制定相关的策略,时刻把握市场动向并不断调整相关的项目参数,且对资源进行再次分配。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是一项新的非常有效减少这一风险的措施。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是将整个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及决策等相关信息。通过将这些信息进行系统化,进而在市场的资源分配上更为高效的运用。通过全面信息收集避免了信息不完全所带来的风险,这种措施大大减少了风险投资的风险。

3结论

篇9

风险投资起源于经济发达的美国。随着投资者越来越青睐于有着高风险高回报的新兴产业,风险投资行业也逐渐的发展完善起来。由于风险投资的领域多数为高新技术或者是产品研发领域,因此,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败的可能。对于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级投资者而言,他们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在经济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总的说来,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一是融资阶段。作为进行风险投资的第一步,充裕的资金是最基础的保障,因此,如何进行融资,解决好投资者和管理人的利益分配及项目资金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阶段是投资阶段。在进行了一定的融资后,有了一定的资金基础。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做的是对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选择有具有发展潜力及巨大收益回报的高新技术行业进行投资。第三个阶段是经营管理阶段。当风险投资家对看重的项目进行投资后,风险投资家与该企业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在经济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因此,要加强风险投资的运作管理。最后是资金退出阶段。在进行风险投资并取得一定的收益以后,要在合适的时候以利润最大化的方式退出。

2风险投资的财务风险类型

2.1融资风险融资风险主要发生在风险投资行业进行投资运作的第一阶段。风险投资的领域多数为高新技术或者是产品研发领域,成功与失败的可能性都很大。成功的话,拥有高额的资金收益,失败的话也要风险共担。这样的投资伴随着高收益的同时,也有着很高的风险,因此很难从银行或者资本市场进行资金的筹集。风险投资的筹资方式,一般是通过股权募集、或者是吸收直接投资来筹集风险投资的资金。这样的情况下,风险投资要多多的考虑资金供给的成本,即融资风险。

2.2经营管理风险经营管理风险主要发生在投资和管理阶段,主要包括对投资项目评估的风险、投资决策的风险、财务监控风险等。对于投资项目评估的风险,主要是由于风险投资的企业管理者各自能力不同,工作背景不同,对当前经济形势判断不一,再加上风险投资的技术性较强,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由此带来了投资项目评估的风险。对于投资决策方面的风险,涉及的因素较多,包括投资项目的商业规划、管理者团队的能力、项目可行性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分析等。财务监控制度就是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对该企业经营活动在财务账目上表达准确的信息。但是,由于我国的财务监督制度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不足,所以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难以发挥实效,为投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障碍。

2.3资本退出风险资本退出风险是风险投资运作最后一个阶段的风险。在进行了风险投资以后,在投资成功并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后,怎么样将资金进行安全退出或者是更高利益的退出是最后一个阶段,总的说来,一共有四种方式:收购、兼并、股权回购和清算。这四种资本退出方式分别适用于企业发展的不同状态,通过不同的方式的选择,降低资本退出造成的损失。

3风险投资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3.1深入调研分析,降低融资风险风险投资多数为高新技术或者是产品研发领域。面对新研发的产品或者是技术,投资公司要通过调研,深入分析该产品的市场前景和潜在消费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关注的是健康、绿色、环保和便捷。在这样的情况下,符合人们新理念的产品要更有市场。其次,对于产品的潜在消费群体进行调研和分析,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不同的市场营销。再次,要对市场进行细分,新产品的上市要符合市场空白。简而言之即确保风险投资的项目具有较强的收益率。最后进行融资的时候,在正当合法方式的基础上,选择较为安全可靠的资本进行融资。

3.2多措并举,降低经营管理风险

3.2.1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形成财务风险管理的氛围。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数据依据,进行偿债能力、资产运行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其中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分析,体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通过长期负债与总资产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体现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和发展前景。资产运用效率分析主要是通过流动资产周转情况指标、固定资产周转情况指标和总资产周转情况指标,来分析企业的各项资产的运用能力。盈利能力分析通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数值变化,了解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经营业绩。

3.2.2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一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重视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对会计人员从严考核、从严要求,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对于业务熟练知识扎实的会计人员给予奖励,对于工作中不断出错的会计人员则进行一定的惩罚,以此来激励会计从业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二是要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企业负责人要有较高的和较强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仅要懂得业务知识,还应具备参与管理、决策、进行分析的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全面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

3.2.3加强监督检查首先要将会计监督落实到基层,放在会计工作的首要位置。不仅让会计人员知道,更是要企业的负责人重视起来。从而帮助企业负责人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使违法违纪行为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其次,要让企业负责人明确会计工作以及数据信息的真实性,自己也是需要履行职责的,转变他们只是抓生产和利润的管理信念。最后,企业负责人要对企业的内部会计信息进行适时监督检查。

3.3加强市场预测,降低资金退出风险一是要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体制,在对企业进行财务指标分析的同时,注意企业其他相关信息的披露,结合市场经济中的相关政策信息等,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二是要联系企业寿命周期、产品寿命周期等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国家宏观政策、国际国内政治气候、所处行业的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因素等,真实反映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三是根据风险投资的主要目的,即在回收资本时套取高额利润,而并不是参与企业的分红。因此,要在合适的阶段选择有利的资金退出方式,从而降低资金的退出风险,达到风险投资获得高利润的目的。

4结论

篇10

关键词:风险投资 投资项目 风险控制

一、风险投资概述

1.风险投资的定义

风险投资的定义应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风险投资指的是所有具有创造性及开拓性经济活动的资金投入行为,而狭义的风险投资通常指的是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投入。

2.风险投资的重要意义

风险投资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风险投资能够促进科技的进步,并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风险投资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并促进资本的形成;风险投资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3.风险投资项目的生命周期

通常来讲企业的生命周期应该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风险投资是一种特殊的投资系统,它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其生命周期,其生命周期可分为种子阶段期、创建阶段期、成长及扩展阶段期、成熟阶段期。

二、风险投资面临的风险因素分析

1.选项阶段面临的风险

对投资项目的筛选与评估是风险投资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投资者在投资前应该对投资项目的先进性、技术性、适用性及经济性等做出一个全面的判断,对上述内容客观有效的分析评估是决定风险投资成败的关键。在选项阶段的评估及判断失准,很容易造成错误的投资决策,给以后的经营运作带来无穷的隐患及巨大的风险。

2.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风险投资项目的过程通常可划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及成熟期四个阶段,其在各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投资风险:

种子期风险。种子期的资金风险主要包括资金风险和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起因是自身技术存在的缺陷、其他项目已在此领域取得技术领先、研发条件上的局限性等。另外,虽然在此阶段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量不是很大,但因为本阶段的风险较高,相当一部分投资者不愿冒着风险在此阶段介入,所以项目在种子阶段所面临的投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初创期风险。资金风险和技术风险在初创期依然存在,而市场风险也在此阶段开始显现,其中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项目的研发成果是否能和市场的需求相吻合。初创期的技术风险比种子期有所降低,但相对于种子阶段,这个阶段需要更多的资金量,且此阶段经营所获取的资金收益不能够弥补大量资金的投入,还达不到盈亏平衡的状态。所以,投资者在项目初创期面临的投资风险还是很大的。

成长期风险。技术风险在项目的成长期阶段已经变成次要风险,资金风险随着企业的逐渐成长与扩张也大大的降低,而管理风险、市场风险及生产风险在此阶段成为了主要的风险。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市场营销策略是否合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市场运营能力等都是决定这一阶段风险的关键因素。

成熟期的风险。风险投资退出过程中的风险是成熟期的主要风险。风险投资退出是投资者获取回报的阶段,但如果风险投资不能够顺利的退出,那么风险资本将陷入投资的反复循环之中,在没有获得收益的情况下进入了新一轮的风险投资过程。

三、风险防范原则

风险防范与风险控制同等重要,对风险由了防范意识自然就能规避风险,风险防范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指的是投资决策中对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回避,选择低风险的项目进行投资。风险回避主要有回避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回避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回避高风险的投资方案。

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风险承担主体通过一定手段将风险或可能发生的风险转嫁给他人的方式。风险转移的主要方式包括风险共担、转移引起风险的活动、进行保险等。

3.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指的是风险投资者对不同投资项目及发展阶段的投资进行优化组合,通过不同项目间的收益与风险抵消,达到降低整体风险的目的。风险分散的组合方式主要有高风险及低风险投资项目在数量上的搭配、投资生命周期处在不同阶段的风险企业、联合其他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活动。

四、对风险投资项目各阶段可采取的控制措施

1.选项阶段的风险控制

投资前要对风险项目的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合理、客观的评估,以便最大程度的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及风险进行评估至少应覆盖几个方面:首先,分析商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是获取投资项目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次,对企业风险进行深入的评估,评估方式可包括参观企业、与企业人员面谈、询问客户、询问律师、询问供应商等;最后,重点关注企业家及管理团队,判断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

2.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投资通过了选项阶段的分析与评估后,投资者对风险项目进行投资,则项目进入投资阶段。此阶段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了:利用双方认可的投资契约来防范风险、通过对风险投资的后续管理来防范风险、选择创新的投资工具、强化对风险企业管理者的激励、加强对风险企业的控制、进行全方位的渗透管理、强化企业的信息披露等。

3.投资退出阶段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投资退出是整个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风险投资能够顺利的推出,风险投资者才能获取到预期的投资回报。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包括公开上市、股权回购、兼并收购及破产清算等。投资退出的风险控制措施,就是根据风险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策划最适合的退出方式:对于种子期投资项目,可采用向其他投资者转让知识技术产权的方式退出;对于处在扩展期的项目,可采用转让已增值的股权的方式退出;对于处在壮大阶段的项目,可进行股份改造或准备上市前实行股权转让,以便在资本增值后退出;对于已经公开上市的公司,可在证券市场实现资本退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