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财经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数据与财经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数据与财经管理

篇1

(一)企业财务管理共享难、要求乱

在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许多信息被忽视、遗漏,信息共享性很低且分别处于不同部门,而部门间衔接中断、沟通不足导致信息不对称,因此难以做到数据分析。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大量资源是共享的,信息在高速甚至是爆炸式增长,而大量信息和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地利用。大数据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要求也是如此。然而许多企业如前述企业一样,部门由于自身利益而不愿进行信息共享;同时,由于企业成本所限、观念老旧,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已不适用但财务人员并不愿引进、开发使用新系统;并且,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信息标准要求不一,每个部门的信息有不同的特点和标准,因而部门间在信息共享与交流过程中很容易遇到信息不兼容的情况。在种种困难中,财务部门难以融入其他部门,不能及时获得有关财务管理所需信息,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和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有的企业财务管理固步于会计电算化的数据信息处理,只专注于对数据的核算、记录与存储,对于企业周围环境的变化和时代要求不予理会。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没有足够重视对大数据的获得、利用和挖掘深层次信息,未认识到财务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不能做到主动接触、使用大数据,而仅仅把管理层的指示作为要求,把赢得收益作为目标。同时,类似前述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注重对部分财务数据的表面信息和分析处理,不重视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情况,没有应用大数据的核心技术至企业财务管理。因此,尽管这些企业达到了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其内核还是未实现信息化、大数据技术管理。

(三)企业财务管理技术未达要求、人才缺乏

现在,大数据来自于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社会乃至全球的各个领域,其数据量大,增长快,种类繁多。而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财务数据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数据特点为精准度高、类少量小。所以,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管理技术与人员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就大部分企业财务管理而言,财务管理技术和财务人员能力水平在巨大复杂的大数据面前还有不足,有如何使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梳理可靠信息、挑拣有用信息、进行信息分类、深度挖掘并提炼信息等现实难题难以解决。

二、解决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新型财务管理理念

大数据时代需要财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的换新与升级,要求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有大数据处理的意识,利用来源广泛的各种数据以及深挖出的数据背后的信息,在流程规划、方案分析、方法选择、经营决策等财务管理方面发挥大数据技术带来的便捷与优势,而以往仅专注于企业内部和所处行业的动态信息与数据的思想也会因受大数据思想的影响而发生转变。同时,企业可应用大数据技术于优化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与信息处理,建立内部数据信息的存储和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内部信息加强部门间的共享、沟通于协作,利于优化各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内部信息与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

(二)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企业通过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和拥有内部的财务信息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处理方法解决企业内部各类、各部门信息相互缠绕、难获得有价值内容的难题,高效进行本期业务数据与预算数据比较、分析以及控制预算的执行和完成情况,能够对企业资金流动情况与管理制度进行监控与评价,帮助管理层通过参考财务信息平台中提供的财务信息和战略信息进行分析、最优决策,从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管理、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大数据技术在企业内部的深层次的应用与实施。

篇2

关键词:大数据;地方本科院校;经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85

地方本科教育必须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改革,实现经管人才的供给侧改革。统计大数据的到来,经管专业担负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的可以进行大数据挖掘及分析的人才,这亟待改革大数据时代的经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经管人才供给侧改革有必要,研究经管专业大数据人才教学改革极具现实意义。首先,从《2013年大数据市场应用与趋势调研报告》显示,全球28%的企业和中国25%的企业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市场,淘宝,阿里巴巴等都在利用大数据进行消费者消费喜好,发现空白细分市场进行蓝海战略营销计划。利用传统统计中的推断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抽样误差更迫切需求大数据经管人才。欧美著名大学和国内名校(北大、人大MOOC)的在线教育平台,为传统教育带来挑战。大数据时代,获取知识渠道多样化,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利用有效的知识平台,促进师生教学共长,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极具意义。

1 大数据时代经管人才必备的技能

当前,我国高校培养的大数据分析人才集中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理工科极强的学科,市场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分别在各个专业尤其经管专业的大数据人才(金融、会计学、市鲇销调查等等)需求量极大,对从事经管行业的经管人才特提出更高的要求。

1.1 较强的经管专业基础

一个优秀的经管数据分析人员,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统经济管理专业基本理论。经管大数据分析人才需要较强的专业基础及统计学能力,既要具备对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又要有专业的经济学知识,扎实的传统统计理论基础,又要有大数据的挖掘能力及收集数据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经管人才具备的行业知识储备越扎实,善于捕捉行业发展的热点与方向的能力越强,切合行业实际需要的分析结论越具有现实经济意义,这是大数据时代经管人才的复合型能力的体现。

1.2 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

传统的统计学理论及传统的统计软件(excel、spss)仅仅能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动动鼠标能完成基本的数据分析,但对于数据分析模块及分析原理并不清楚,同时对计算机的编程能力较弱。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范围不是抽样调研数据,不是传统的入户调查数据,而是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及分析归类、分析得出结论,数据海量是传统统计软件完成不了的,大数据背景下,经管人才一定要具备计算机软件操作机编程能力,它主要涉及到数据库、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等计算机软件的各个方面。掌握的计算机能力水平越高,能够挖掘的数据信息越丰富,提供决策支撑力度就越大,发现空白市场,潜在客户的能力就越强。

1.3 扎实的统计学理论基础

大数据产生的基石是传统数据基础理论,传统统计主要的分析方法是统计和推断统计,通过样本数据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过程,从而描述总体特征。经管人才必备的实践能力必须首先建立在具有扎实统计理论基础之上的人才。拥有统计学相关理论知识,利用概率论及数理统计分析现实经济问题便能熟能生巧。大数据知识的掌握及充分利用,必须以统计学知识为前提。

2 大数据经管人才模式构建

我国经济发展之迅速,如何在现有经济条件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源泉,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空白,是建立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尤其定量分析及其重要。因此,构建大数据经管人才模式势在必行。首先是要培养大数据应用型教师团队。大数据人才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培养教育新思想的应用型教师团队,高校教师学习能力强,要主动充实自己,寻求专业前沿知识。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应鼓励授课教师向双师双能型转化,取得相关经管职业资格证书,并去企业兼职,这样才能成为理论兼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人才。同时,要培养校外知名专家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补充学校师资力量,只有与社会需求匹配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与社会需求匹配的人才。其次是开放互动教学,培养具有数据素养的大数据经管人才。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及单一教学手段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利用互动式思维,研讨式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批判思想,用收集大数据、大数据案例教学、大数据数据分析及相关问题挖掘学生的潜能。譬如,教师上课时,可以设计一个大型项目,需要大数据挖掘,学生组队进行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并设计算法,同时编程建模,撰写分析报告,从项目设计到结论生整个流程都是由学生完成。学校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各类创新实践项目比赛,从比赛中提升自己,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第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提升学生认知数据信息的重要价值。市场竞争激烈,经管尤其金融等行业以及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供需错位。当前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系统缺针对性,加速供需错位比。因此,学校可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非学校、企业、社会本位模式)的第四种“学校+企业”复合教育模式。该模式培养的经管人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进行交换和合作,人才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企业实践能力,并能在企业合作中完成自己不具有知识的积累,这将是学校完成大数据经管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和深化。校企教育平台建设(笔者所在院,现在正在逐渐搭建的与苏州产业园区的冠名班正是基于此思路)同时可以从具体的项目招收,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并共同修订现有人才方案完成大数据经管人才的培养,并从供给侧经管人才结构改革方面实现人才的匹配供给,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利用大数据思维及能力进行经管数据挖掘、整理分析、管理与决策的经管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之需。

3 结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经管数据的海量特征,尤其金融会计行业的整体数据规模巨大特征,其客户及商业商户交易数据的价值既蕴含商机又能开拓潜在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将会带来巨大变革,但当前经管大数据挖掘人才稀缺,形成了供需错位的现象,通过大数据应用型经管人才的培养,培养高水平及实践性较强的经管人才既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又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贡献,同时也能解决毕业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尴尬局面。因此,地方高等院校培养实践性、应用型的经管人才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韩学军.发达国家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理论界,2009,(1).

篇3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记账公司;校内实习平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87

1引言

随着大批应用型院校的产生,其注重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应用的特点,使得实践教育改革逐渐得到大家的热议。实践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环节,作为连接企业和高校的桥梁,如何将优秀企业管理经验应用于高等教育,是实践课程致力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实践性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将学科知识体系与实际工作过程结合,在教学方法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训结合。但是这些教学要求必须在教学过程的各阶段通过校企结合才能得以实现。但是一般来说工科类专业较容易落实集中实习,经管类专业则难以集中实习。本文以会计学专业为例,结合记账公司真实运作环境,搭建校内实习平台,探讨如何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财经类实习型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企业运作环境中,了解企业运作规律、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具备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

以财经类院校的会计专业为例,会计学生人数众多,每年毕业时市场上对于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在持续增加,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状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用人单位希望找到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而刚毕业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经验,难以直接与工作对接,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财经类院校通过开展一定的实践教学课程以及校外实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财经类院校实践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实践课程大多为实训类课程,缺乏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财经类院校大多通过建立校内实验课程和实训基地,开设用友、金蝶会计电算化等实训课,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实践教学模式角度来看,这些实训型实践教学都是基于操作应用的实验教学模式,成为财务软件的操作培训课程,实践教学失去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意义,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实验教学质量规范不完备,教学效果不佳

由于实验教学质量规范不完备甚至缺失,导致部分财经类专业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科学,从而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受学院师资和实训实习等教学条件的制约,在制订和修改教学计划时,因人设课、依现有条件设课;学校开设的实践实训课程学生单方面只把它当作一门课程,热情缺乏会导致教学效果降低,不能真正体现实训课程的价值。

2.3校外实习基地模式单一

在校内实训基地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为解决实践资源缺乏的问题,学校也加强了同企业的联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但校外实训基地模式比较单一,大多企业只是接受学生毕业实习或参观,无法满足岗位技能训练的需要,同时校外实习基地需要企业配合,学校方面处于被动地位,收效甚微。

3实习型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3.1基于财经类专业职能部门的属性搭建校内实习平台

财经类院校要创业创新,就要从财经学子毕业方向出发,实验课程的开设是对理论的巩固,与真正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同样的,由于与工科类专业不同,工科类专业在企业属于业务部门,能够独立产生收益,而财经类专业属于企业的职能部门,要依托于业务部门产生收益。因此单从校外实习角度出发,校企合作实际意义最大,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困难重重。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将企业业务通过一个合适的平台搬到校内来进行操作。

针对财经类学生毕业的就业方向,企业的财务部、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等。但企业的财务部作为一个职能部门,不利于学生直接切入实习。同样,会计师事务所的创立条件和要求门槛较高,需要的是更为高层次的人才,对于在校大学生想要接触核心业务来说短期内还是不太容易现实的。那么在校内实习平台创立的起步阶段可以结合校外企业比如记账公司来实现。

因此,结合记账公司的校内实习平台能够满足大规模的学生需求,真正使学生得到实习机会,为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2基于校企双发的利益点搭建校内实习平台

校内实习平台的搭建,关键在于找到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点所在。比如,记账公司通过与某院校合作搭建校内实习平台,该平台在解决广大财经学生的实习问题的同时,也利用了学生实习降低劳动力成本,日后如果该学生作为正式员工,则减少了培训成本,同时提供学生实习机会也提高了该记账公司社会声誉。

4校内实习平台功能模块介绍

4.1结合记账公司的校内实习平台的特点

校内实习平台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开发,具有如下特点:(校内实习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1)平台操作时间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

(2)平台分模块设计,根据难度等级由学校分配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操作。

(3)平台设置审核员角色,对学生操作结果全面复核,确保数据准确性。

(4)平台将经审核的结果上传至记账公司,记账公司根据合同约定进行利润分配,使学生看到收益与付出成正比,同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参与的业务意识到自己理论知识的缺失,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5)初期开发时,仅以财务类专业对接的企业业务为合作对象,但平台具有可扩展性,可以扩展开发适合其他专业企业业务的对接平台。

4.2基于记账公司的校内实习平台可行性分析

4.2.1技术可行性分析

通过调研项目确定平台的总体和详细目标、平台范围、平台总体的结构和组成、平台技术方案、平台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平台产品的功能与性能。

(1)平台的总体目标。

为了更好的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根据传统记账公司业务模式,通过平台设计,将其传统业务与平台结合,实现学生校内实习。

(2)平台的详细目标。

①通过创立平台,收集整理客户在经营中所需要的信息,把客户财务数据通过一定方式录入,形成电子单据,及时将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的财务、税收等相关政策的变化整理为文档,使学生明白真实业务中原始单据所对应的每一项的含义;

②根据形成的电子单据,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访问和查询,同时进行账务处理,切实体验真实财务业务核算环节,并形成分析报告;

③每一项工作完成有相应的复核人员进行复核,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④客户可以时时看到数据更新,根据需要获取财务数据;

⑤作为平台的扩展业务,可以新增咨询模块,针对客户遇到的所有财税问题,在咨询模块有专业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回复和解决。

4.2.2经济可行性分析

此平台是一个盈利性质的平台,其未来发展利润空间很大。由财经类专业与计算机类专业形成团队进行平台构思设计和研发。

由于参与人员都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因此在平台初创期不计报酬,等平台进入正轨,可以考虑分配报酬,因此前期投资人工方面具有经济可行性。

前期通过类似传统记账业务的开展,使团队人员更快的了解线下业务内容,也可以带来部分收益,补贴日常工作的开支。虽然财务服务是公司的主要业务,除此之外平台还应该邀请一些有名望的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咨询业务、培训会计实战能力、组织税务知识系列讲座等手段增加收入,为初创期增加一定的收入。

4.2.3运行环境和法律安全可行性分析

平台采用WEB版设计,为了保障平台正常运行,合理制订平台运行规程,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更新和培训。可扩展性方面考虑向企业方开发提供APP版,提高推广面。

通过签订商业保密协议,确保客户财务数据安全;签订财务外包合同,保障双方权益。通过专业计算机团队,确保网络数据的安全性。

4.2.4社会可行性分析

此平台在学校推出,能够提高本校学生的业务能力,同时为学生和老师带来收入。如果学生毕业后愿意留在平台,那么在一个层面上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如果平台成熟,可以在其他高校试运行,使更多的财务学生在学校就接触到真实业务单据,进行业务处理,同时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校内实习的机会。

4.3搭建基于记账公司的校内实习平台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

(1)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非常困难,加之初创期投入大,回报小,前期研发阶段就可能会遭遇很多困难。因此需要对存在的风险充分考虑,提前规避风险,提高股东保障。

(2)平台将记账和"互联网+"结合,不仅要遵循传统记账公司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要考虑互联网+的相关法律规定,平台运行会受到更多限制。因此要咨询相关法律顾问,明确校内实习平台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5校内实习平台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企业的生存环境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挑战。高效而优化的财务管理方式与合理的资金运作配送已成为财务类新的研究课题,而这种依靠远程进行集中服务管理的模式称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财务共享意味着财务核心工作面临着转型,从事单纯的财务核算工作的人员将减少,而要求更多的财务人员投入到财务分析、成本预算与控制、风险评估等更为综合性的财务工作中去。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内实习平台与财务共享在财务核算方面是存在一定的相似度的,但随着技术与结构的不断完善,校内实习平台的未来发展趋势定会是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曹照洁.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5).

[2]杜驰,李怡,邓小红.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习平台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2,(10).

[3]龚日朝,施式亮.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研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6).

[4]龚艳萍,陈可.经管类大学生校内实习平台的构建:研究述评与展望[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

[5]苟建华.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

[6]黄庆华,杜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探究[J].经济问题,2014,(7).

篇4

信息技术在过去数年中的飞速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了“第三次技术革命”,无论是物联网的初步形成,还是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应用,抑或是移动终端的大规模应用,都给人类收集和利用数据的范围和形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大数据”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对于“大数据”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与定义。维基百科将大数据定义为“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虽然说法不尽相同,但都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无论是从数据量和数据形式上都与过去有了极大的不同。如何使培养出具备能够对这样大量的数字化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并对市场未来发展进行正确预测的能力的优秀人才,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在高职院校中《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就是专门培养学生市场调查能力和分析预测能力的一门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多在财经管理类学校开设,后由于它的应用性很强,能为企业在作重大决策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所以很多工科类院校和农业类院校也开设了这门课程。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类高职院校在“大数据”时代,该门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与改革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市场调查与预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第一,我省农业高职院校的财经类专业属于比较“年轻”的专业,并且受我省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使得这些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仍处在学习和借鉴的阶段,教学思想陈旧,人才培养方案大多借鉴市场营销专业或商务管理专业而设计。教学思想上仍旧以“教、学”作为主导,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让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热情。没有热情的学生无法与老师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即使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改变陈旧的教学思想就是第一步。

第二,市场调查与预测专业所学习的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注重技能的掌握,在教学中需要侧重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能够具备目标市场调查能力、调查结果分析能力并对市场或行业发展进行有根据的预测能力。但是现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相对传统,长期以来,中国高职院校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课程的教学及人才培养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在授课方法上,教师大多按照教材从市场调查的概念、方法开始讲起,仅仅依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进行讲授式的教学,大部分的教师都不会去管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究竟能否成功地去组织和进行市场调研。在人才培养上,高职教学并不仅仅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者个人能力的培养,包括学习者个人对知识的再思考、再运用。讲授概念、掌握方法的老一套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无法适应现代教育。

第三,“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量庞大,传统的数据收集方法、统计方法已经无法对如此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网络时代的数据流量极大,传统的统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处理数据的需求,因此在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课程的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引入新的统计方法与统计工具来满足数据处理需求。

第四,企业要求市场调查结果更加详细具体,预测结果更加准确。近年来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激化,企业迫切地希望对自身市场进行深入而又详尽的了解,因此企业对于市场调查更加的重视。但是目前的市场调查预测相关课程教学中由于授课教师与学生没有足够的条件了解企业现状,所以导致课程中所采用的调查课题选择不科学,超出了教师与学生的驾驭能力,使得课程中的调查仅仅留存于表面,并未对问题核心进行探索。尤其面对大量的数据,教师与学生就更加无所适从,对企业现状或企业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也是流于表面,没有能力与时间深入下去。这种教学是无法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的。

二、“大数据”时代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课程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几点建议

首先,市场调查与预测各相关课程都是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全面而逐步深入地理解并且熟练掌握预测方法与技巧,通过实训教学锻炼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具体实践问题。也就是说,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各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注重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应用水平,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式。从这一点出发,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原理方法的讲授必须结合现实案例来进行,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实训法等实践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整合在一起。在学生了解市场调研的知识体系前提下,注重解决实际市场调研问题方法的培养和锻炼。

第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拥有“数量大、数字化”的特点,在这个前提下,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已经无法对目前的数据进行完全的分析与判断,必须借助现代化的分析工具。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熟练的掌握这些工具的应用,就成为现在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课程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例如使用SPSS软件代替功能简单的Excel软件。当数据如潮水般大量涌来时,传统的Excel软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而使用功能更加强大的统计软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预测工具升级的同时,不仅极大地缩短了数据处理的时间,并且会大大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篇5

关键词:计算机学科;学科交叉融合;商业智能;经济变革

中图分类号:G647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视频监控、智能终端、应用商店的广泛普及,全球数据量出现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时代即将到来,学科之间表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大趋势,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已成为科学发展的创新源泉和时代特征。积极推动多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为高等学校的学科发展[3]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也是高等学校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

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简称BI是个概括性术语,它包括构架、工具、数据库、分析工具、应用和方法论。所以商务智能的含义意味着对待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含义。就是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它是将计算机领域研究与经济管理相结合,将大数据通过计算机云计算分析与汇总,提取所需的数据信息,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

数据包括来自企业业务系统的订单、库存、交易账目、客户和供应商等,企业所处行业和竞争对手的数据以及企业所处的其他外部环境中的各种数据。而商业智能利用这些庞大的数据量进行数据挖掘??,辅助企业进行业务经营决策。为了将数据转化为知识,需要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工具和数据挖掘基于大数据的云计算[2]等技术。

1 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现状

21世纪,以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经济管理[4]为特征的为特征的信息革命正蓬勃发展,掀起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信息化浪潮,信息革命推动了经济和社会转型。经济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其中以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为标志代表着新的网络多学科的大数据交叉融合时代的到来,

交叉学科[1]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可以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也可以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还可以是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国计民生中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等,常常涉及到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

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二十世纪最后的三十年间里,取得了大量的成绩,从曾被认为仅是一门编程的单一课程扩展到包括从抽象的算法分析、形式化语法等等,到更具体的主题如编程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和硬件的一门独立学科。而以计算机科学与许多学科诸如电子工程、数学、经济学和语言学等等联系密切。这些学科之间有明显的交叉领域,因此产生了许多新的交叉学科:人工智能、电子商务、计算机图形学等等[3]。

2 计算机学科及商业智能多学科交叉的意义

2.1 多学科交叉是单科独立发展与多科学术对话相结合。商业智能处于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的时代,商业智能技术及相关工具已经成为了日益重要的商业决策支持工具。商业智能在金融、财务、投资、营销、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与供应链、质量控制等诸多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通信业、零售业、制造业、运输业等行业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将来在这些行业中的应用还会进一步的深入和扩展。

2.2 多学科的交叉体现学术宽容与学术规范,发挥专家见识与集体智慧。学术研究有多元化的权力,有多学科的观点,不同学科观点不同学者要有学术宽容。同时又通过相互解释与集体研究确立一定的学术规范。

2.3 信息革命加剧了许多学科日益向纵深、广阔两个方向全面展开,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许多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其结果必将推进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3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当今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

从当今科技发展看,科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研究更加精细和深入,新兴科学不断涌现。科学的重大突破,以及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的产生,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分不开的。因此,多学科交叉融合既是新兴学科的生长点和优势学科的发展点,也是重大科技创新的突破点。

随着社会科学问题的复杂性不断被人们所认识,关于当代大科学时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体系也正在新的意义下形成。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更加广泛和深刻,并且日趋向一些传统的学科领域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这可以认为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集社会科学、数学、信息科学等形成的人工社会与计算实验方法应运而生,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计算实验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方法论的重要创新,它以综合集成方法论为指导,整合系统科学、数学与信息科学等,通过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上再现社会科学问题的基本情景、微观主体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系统宏观行为的整体“涌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各种复杂行为和揭示其演化规律。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知识增长的速度极为惊人,现在提出的大数据时代就是典型的代表。BI在其本质上就是较高层次的管理信息系统,它的功能很大部分是供财经管理人员(如企业的CFO)使用的。随着对决策功能支持、分析处理综合性复杂性问题的能力等要求,渐渐出现后期的高级管理人员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最终出现商业智能系统。

21世纪是以创新为特征的时代,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将更为深刻与广泛。许多热门技术的应用都是从多学科的角度,运用多种知识、理论和方法才能够得到解决。商业智能的引入正是这种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因此,以商业智能为基础开展多学科交叉领域的教学将会成为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4 结束语

近年来,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趋势日益明显,无论是未来从事科学研究,还是直接参加社会工作,知识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相当的优势。商业智能已经成为最具有前景的信息领域,尤其是基于大数据的云计算[2]和数据挖掘技术更是极其重要,是当前企业最为关注的技术热点。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商业智能价值的肯定,势必造成对相关人才的极大需求。在当前的就业形势巨大压力之下,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管晓霞,钟书华.高校多学科交叉项目组织与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J].高等教育研究,2011(02).

[2]穆向阳,缪宁,陈明.范伟.云计算环境下BI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J].情报科学,2010.

[3]曾胜昌,邹勇华.计算机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02).

[4]陈淳,杨征,苏弟华.对高校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科学发展的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

作者简介:缪宁(1983-),男,讲师,PASS Tianjing会员,研究方向:数据挖掘、商务智能;沈鸣(1955-).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数据统计;鲁明(1977-),讲师;裴胜利(1977-),讲师。

篇6

关键词:实验资源;实训体系

一、引言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引下,高等教育逐步向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人才培养的目标也由过去的知识型向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转变;然而从人才的培养的实现手段上,普遍存在管理专业知识学习与领域知识学习相互分离的现象,缺乏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全面培养和提升的方案,课程之间的知识间隙也难以弥合,缺乏对于人才能力、品格、战略性思维的有效培养手段。同时,也忽视了如何结合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现代企业的需求,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和素质的实践教学模式。从学习途径上来说,移动学习、即时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这一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大学生在知识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手段上更为及时、多样和便捷,他们能够快速、自主地查询知识信息,动态获取全球最新的专业知识,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知识获取途径的新特征,成为管理类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新的实际问题。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训体系建设思路

1.建设理念。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训体系实训体系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未来教育、现代技术四个理念的维度构建。以此为基点,参照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进行布局设计实训室,以国家、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为参考目标,建成开放、共享、合作,融知识性与趣味性,集教学、科研、学生社团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立体式的特色实验实训室。2.实训室建设。实训室的建设是实训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管理类专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遵循“高效能、独特性、实用性、综合性”的原则,以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以培养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为主线,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企业商务管理流程对实训项目进行分层归类并以此进行实训室的布局设计。根据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结合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与人才需求情况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跨专业仿真创新实训中心,通过互动展示,让学生感知前沿,感知科技,感知未来,以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通过学有所感,实现学有所用,达到学有所长,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3.实训教学平台体系建设。遵循“知识—技能—创新”的人才培养过程,构建开放、共享与协同创新的仿真实验实训教学平台体系,由虚拟仿真平台(实训管理平台)、实验实训平台、实验实训项目、能力培养、第二课堂共同组成。虚拟仿真平台为实训管理平台,在基础设施云平台的基础上搭建虚拟仿真实验综合平台,通过统一标准数据、统一认证系统、统一门户对基本技能实验体系、专业实验体系和综合实验体系进行整合,用户可以通过Web、移动APP和PC客户端等多种接入方式访问系统中间的多种业务系统(如图1)。图1虚拟仿真实训管理平台实训教学平台分为专业操作性、综合性实训项目平台和跨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训项目平台两大类,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与业务操作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宏观管理思维与协作能力、创新设计与就业创业能力。实训平台建设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各类模拟竞赛等第二课堂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4.实训教学项目体系建设。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发展需要,实训教学项目进行模块化建设,分4个层次构建实验项目体系。通过360度实训项目设计,将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融合起来,构建以管理流程化为基础的新型实验实训体系。实训管理平台体系,以虚拟仿真平台作为整合资源的总体平台,一方面旨在整合已有实训系统,引入新的实训系统,建构高层次的实训体系;另一方面,旨在以虚拟仿真中心的数据采集和存储功能,建设整合实训体系的统一的大数据,作为优化实训体系和建设科研体系的数据基础。专业实训体系,基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对原有专业实验资源进行整合与提升,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岗位核心技能,深化学生的专业深层认知。综合实训体系,整合管理类专业知识,打造以企业管理为主线的综合实训体系,培养学生具备经营性、博弈性、复合型、应用型能力,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认知和综合职业能力。创业实战体系,是指培养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能力实验实战体系,是整个经管实验中心的最高层级,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实训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

实训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包括:(1)按照企业商务管理流程体系重新构架“技能——项目——操作”的实验实训流程;(2)与企业实际充分对接、支撑能力较强的实验实训平台建设标准和布局规划;(3)实训管理制度与网络化管理体系。在解决好以上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力求实现对社会、科研、学生三方面的服务。1.服务社会方面,将不同学科研究方法与成果应用于实践中,建立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且通过校企合作,及时掌握企业需求,开发切合实际的实训项目以及实训个性化教材。2.服务科研方面,将实证及理论研究与实验模拟相结合,通过实训中心数据库的“大数据”建设,可为老师和学生提供科研必备的、个性化底层数据。同时,通过实验软件的应用(如:回测等),有效促进科学研究,将科研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并实现以管理类专业学科为核心,并结合相关的学科和领域的多学科交叉模式;3.服务学生方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就业能力、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养专业性强、具备创新型、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以知识应用为根本,突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特别是校内实验实训体系的构建就显得极为重要。就工商管理类专业而言,建设一个有利于提高管理思维、理解管理岗位职责,促进就业、创业技能的提升并能高效利用、动态更新的实验实训体系对于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现实的意义。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训体系需要从建设理念、实训室建设、实训教学平台体系建设、实训教学项目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

参考文献:

[1]胡能.工商管理专业实训内容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7,(17):131-132.

[2]吴杰.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思考——以广州工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为例[J].科技风,2016,(20):155.

篇7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优化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调整步伐随之加快,人才需求关系亦发生变化。纵然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也无法培养出完全符合生产服务一线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1]。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改革势在必行,最终要落实到各高等教育院校尤其是普通本科高校的合理转型上。高校转型发展是国家层面顶层设计的重大战略举措,能够增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内在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动高校办学思路转型,有利于真正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和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财经类专业是目前国内各大高校招考的热门专业,与之对应的社会职业社会认可度极高[3]。然而财经类专业课程理论知识比重较大,往往造成实际教学过程中轻视课程实践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现象。再加之目前财经类专业持续火热的生源,导致该专业毕业生比其他大部分专业人才过剩更加严重。因此,财经类专业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更需要优化和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障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4]。

一、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面临的困难及存在问题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为某省属本科院校的财经类专业,主要专业为金融学、会计学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中外合作和校企合作专业,所涉及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财政与税收等。目前,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与之对应的实践课程没有足够的课时量为保障。在前期高校课程改革实践教学过程中,理论授课学时学分不断被压缩,为保证课程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只能减少或取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或与学生互动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环节[5]。与课程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更是严重削减。有些没有实训环节的课程也不再增加实训课程,原来有实训环节的课程也逐渐从有到无。如表1所示。以上是导致课程改革尤其是实践环节不能顺利实施从而无法达到教学要求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前期购置的软硬件设施无法更新升级,甚至出现闲置浪费的情况的原因。再加上目前推行的所有课程都必须采用教考分离的课程考核方式,使得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受到诸多束缚。为了突出教学重点,保证学生良好的卷面成绩,教师只能更加严格遵循教学大纲设定要求进行授课,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知识点的延伸,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讲授给学生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学生疲于应付考试,被束缚在固有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中,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不利于思维的开拓。而这些恰恰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对内外部的环境变化时所必需的应对能力[6]。总之,课时量不足再加上教考分离的实施,使得财经类学生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而脱离社会需要的情况愈发严重。

二、课程实践环节优化调整具体措施

(一)管理学课程实践环节

管理学是财经类专业最基本、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涵盖管理的具体职能,涉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课程结束后,学生走出课堂、走向企业非常有必要。因此,课程亟须增加为期1—2周左右深入企业参观考察的实践教学环节。该环节能够让学生了解课堂中所讲述的管理职能、企业组织架构以及人财物销的经营环节,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企业经营中。如通过角色扮演进行人力资源的招聘与解聘,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企业对“人才”的理解,也更能直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企业基本周期发展,面对供给需求的变化做出不同决策,使学生真正体会决策的重要性,认识到合作与竞争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双面性等。

(二)经济学课程实践环节

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大课,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共计6—8个学分。其中微观经济学以西方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为主,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自行验证所学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也非常有必要。通过与其他高校的经济实验教学中心合作,经济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打破了人们对“经济学是非实验性科学”的局限认知。学生完成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学习后,在可控的实验室环境里以简单、抽象的形式模拟在市场和其他经济交往中出现的情景,按照一定的现实规则,以实验仿真的方式创造与实际经济现象一致的实验室环境,通过不断改变实验条件和参数,得到不同的实验数据。通过分析对比,对已有的经济理论进行验证,为一些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经济学会在未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将课程融入经济学课程的实践环节中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多有意义的启示。这种方式可以应用于很多影响巨大、不容有失的重大改革方案和决策出台之前的有益探索中,从而增加保险系数,为市场经济的成熟提供决策支持。

(三)应用统计学课程实践环节

应用统计学本身就重应用轻理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多地将统计理论知识与生产管理和经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相结合。应用统计学的课程实践应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相关的统计软件或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找到数据背后隐藏的真实规律,为具体决策的制度提供数据支持,从而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课程原来设定1—2周的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保留[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3—5人分工合作,最终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学生结合应用统计学所学理论和具体的社会问题进行选题,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步骤,最终达到数据决策支持的目的。具体包括: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数据的解读与总结;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整个课程实践运用的软件平台为SPSS与Excel。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能够参与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能有效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财政与税收学课程实践环节

财政与税收学作为一门涉及国家财政与税收制度及实务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国家的财政运行体制及制度,掌握国家税法制度的立法原则,是每个财经专业从业人员的基础。只有对国家的财税制度深入了解,才能很好地把握一个经营单位的财税问题,做到有效利用国家财税政策并正确科学纳税。因此,课程专业定位明确,实践教学环节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但是在目前培养方案中没有独立安排实践教学,对课程教学的最终效果产生极大影响。财政与税收学课程涉及的实务内容包括企业纳税申报、税务筹划、税务处理等,利用已经购置的实训软件,开设纳税申报或税务筹划实训课程,作为对理论课程教学的检验。如在纳税申报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准备开业税务登记材料,如各种营业执照、合同、协议等的原件与复印件;学会变更或注销税务登记;能够申领和缴销发票事务;掌握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的计算和申报等。这些环节可培养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补充措施

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或者创新创业大赛是将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实践的重要机会,通过参加大赛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真正关联,也是对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补充。高校学生每年都有大量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的机会,高校转型期到来后大赛数量更是有增无减。目前,国内面向财经类的各类大赛中影响力比较大的综合性大赛有“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地方性、行业性的大赛有商业精英挑战赛、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应用型本科会计技能竞赛等创新创业类大赛。在参加比赛完成项目创业计划书的过程中,学生将企业经营相关的理论分析、市场调研、技术分析、经济分析等环节与社会生产经营中的具体行业、具体岗位相关联,使实践能力充分得到提升和锻炼。整个过程由指导老师进行指引和任务分配,具体工作由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因此,各成员在完成最终任务的过程中,既要分工又需合作,充分发挥“1+1>2”的效果,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参赛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创业项目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和所属行业的社会需求,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提前把握就业方向,从而更早的确立就业目标。为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以及未来的成功转型打下基础。

四、结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教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发现,课程课时量不断压缩、考核方式的限制等“内忧外患”因素是造成实践教学环节不能顺利推行的根本原因。管理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财政与税收学等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对各门课程实践环节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再加上与专业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参与,都为学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建设性措施,为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实现高校服务社会的最终目标提供良好建议。

参考文献:

[1]凌日平,安祥生.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发展的困境与推进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9):44-47.

[2]董建蓉,赵川.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J].大学,2021(21):118-120.

[3]张锦华,郑春荣.我国财政学类本科专业建设状况分析报告———基于56个专业点的问卷调查[J].中国大学教学,2014(07):26-31.

[4]王红芳.财经类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1):103-105.

[5]王景波,刘忠诚,朱海涛.合作办学模式下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应用统计学为例[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05):7-8+11.

[6]钱书法,崔向阳.基于创新教育的地方财经类高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03):36-38.

篇8

摘要:结合多年教学授课经验发现,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分析,对构建教学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设计出电子商务课程案例教学方法与内容,以期提高电子商务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分析;电子商务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69-02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大量出现,电子商务行业已经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电子商务课程既是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础课程,又是全校性选修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电子商务、掌握相关理论内容的平台。

然而,通过对现有电子商务教材、内容、教学体系的梳理,可以发现,目前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内容覆盖面窄、体系不够明确、理论深度不足、应用案例陈旧等。因此,为了实现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电子商务知识普及、电子商务教学效果提高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问题,探讨了教学案例分析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旨在为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可参考性建议。

一、电子商务课程的特点

1.知识覆盖面广且分散。电子商务作为当前信息技g发展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常涵盖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技术、物流管理等相关领域内容,不仅覆盖面广,同时相对零散。单纯就任一领域的知识点来说,可以是一门甚至是一系列课程的集合。但受课时、课量等条件的限制,如果将不同的知识点具体展开论述,不仅学习效果差,同时难以有效进行。因此,传统理论教学方式对电子商务来讲,适用性差,教学效果一般。

2.相关技术发展速度快。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应用的产物之一,其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推进。尽管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仅有20多年的时间,但发展速度快,影响面大,已成为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技术之一。特别是近些年工业4.0、“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的提出,更是促进了相关技术与行业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可以发现,电子商务教学活动也受到巨大影响,特别是不断出现的各类新概念、新技术,逐渐成为当前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因此,如何让教学内容紧跟技术发展步伐,成为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3.教材多样且内容陈旧。由于电子商务课程知识面广,相关技术更新较快,使其教材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不同教育背景的作者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会有所偏重,要么偏重信息技术,即更多地体现“电子”;要么偏向市场营销,即更多地体现“商务”。二是尽管考虑到新技术的发展,但往往作为非主要章节放在后面,教材更多的是以传统理论、方法作为重要章节进行阐述。

二、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普遍认知对教学的影响。随着淘宝网、京东、亚马逊、当当网等一大批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学生对电子商务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特别是高校学生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尽管这种势头能够吸引学生投入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中,但受普遍认知的影响,可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反作用。先入为主的概念,可能影响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对某些知识点出现片面认知,无法系统、深入地学习。

2.学习背景对教学的影响。电子商务课程涵盖信息、营销、物流等相关领域知识,各所高校对其的定义也不同。目前,电子商务课程的开课单位有的隶属计算机学院,有的隶属经管学院。因此,在开课单位、教师背景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下,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问题,对自己所熟悉的内容重点展开论述,对不太熟悉的领域可能一语带过,这将影响教学内容的设定和教学成果的推广。

3.课程体系对教学的影响。纵观电子商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1-3],加之对相关教材的梳理,不难发现,目前大部分教材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围绕电子商务关键技术进行教学,如网络营销、网站建设、网上支付等,同时对各个概念、特点、优缺点进行介绍。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事实上许多理论内容教学可以被案例分析或实践教学取代,这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同时可以使学生对相关内容建立更为明确的体系结构。另外,许多教材案例过于陈旧,给出的实例无法与当前的主流技术或概念相匹配。

三、电子商务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针对电子商务教学中的问题,探讨案例分析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指出案例分析的应用方向,可为电子商务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搜索引擎技术相关案例的应用。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等知识点,作为电子商务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前提,因此,引入案例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为直观的认知体系,加深理论学习。搜索引擎技术作为一种互联网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信息爆炸问题,特别是以谷歌、百度等公司为首的互联网应用企业,已经对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一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也逐步认识到技术所产生的影响,将相关产品、服务引入电子商务服务中。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搜索引擎技术作为案例,从网联网发展、电子商务应用等角度进行剖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网络、电子商务概念等学习内容。

2.推荐算法相关案例的应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网络促销与网络广告等内容是比较重要的部分,而在一般教材中,只是简单地罗列出相关概念与方法,使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相关内容。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大电子商务网站都在通过精准广告等方式实施网络促销等营销活动。可以说,精准广告等技术的应用已经改变了电子商务营销的手段。因此,引入精准广告相关案例,将推荐算法作为精准广告的一种手段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当前技术发展,更能通过身边的切实案例应用,了解真正的内涵与概念。

3.社交网络分析相关案例的应用。网络营销、关系营销是电子商务时代的典型营销手段,这一内容的教学可与社交网络分析等相关案例进行结合,可借助微信朋友圈、微博账号、直播账号等手段。因此,将相关案例作为分析讲解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营销的相关概念与理论,还能加深对社交网络分析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实现从理论、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的目标。

4.大数据分析技术相关案例的应用。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概念的提出,互联网应用行业格局发生巨大转变。电子商务是这一背景下的典型应用,因此,将大数据分析相关案例作为教学改革内容中的一部分,能够极大程度地丰富教学体系,使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相关概念,也能紧跟技术发展。这一案例的引入,可以解决教材陈旧问题,也能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基础课学习阶段树立数据分析的系统思想。

5.网站建设技术相关案例的应用。网站建设是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关键技术,也是电子商务运营c实施的基础保障。因此,许多教材会对网站建设相关技术进行介绍,但多是基于传统技术与应用的阐述。如今,各大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主流技术已经转向HTML5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案例分析,能够使学生在了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对现有技术的认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结语

通过对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梳理,本文从不同角度引入案例分析与应用,将其作为现有教学体系和教材无法满足技术发展等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改变电子商务教学注重理论、缺乏实践等现状,进而能够真正结合课程特色建立有效教学体系,使学生多视角地了解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的阐述,建立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有效桥梁,使学生学到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并在平常应用中真正实践理论知识。可以说,电子商务课程相关理论皆能体现在电子商务购物活动中,而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可以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其中的原理,培养学习兴趣,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胡松筠,屈莉莉.电子商务[M].东北财经大学,2013.

[2]白东蕊,岳云康.电子商务概论[M].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周伟,刘红丽,等.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M].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篇9

关键词: 运筹学 实验教学 教学软件 

1.运筹学概述 

运筹学是一门依照给定条件和目标从众多方案中选择最佳决策方案的应用科学,自其诞生以来,已在军事、工农业、经济和社会问题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现在,它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运筹学已经成为安排工作、学习、娱乐生活的一门有效工具,如:企业的生产计划安排、水运船舶计划安排、市内公共汽车路线选择、行车时刻表安排、学校教师排课计划、医院职工值班安排等都会运用到运筹学中。因此,运筹学是管理类与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新型计算机的出现,为运筹学的运用开辟了新天地,使得运筹学的方法论成功及时地解决大量经济管理中的决策问题。并且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运筹学不再只为专家所掌握和使用,成了广大管理工作者进行最优决策和有效管理的常用工具之一。因此,根据我国目前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运筹学这门课程教学的目的除了使学生根据研究问题的背景学会建立运筹学的数学模型、掌握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以外,最重要的是使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和解决运筹数学问题,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为培养适应现代化需要、掌握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管理人才服务。 

2.运筹学实验教学中的软件介绍 

解决运筹学计算的软件较多,每种软件都有特点与不足,如运用到教学中的实验软件有线性规划的辅助教学系统CLPEX、MS-Excel、Lindo/Lingo、Matlab、DPS、WinQSB等,下面一一介绍这些教学软件的特点。 

(1)线性规划的辅助教学系统CLPEX 

微机软件CLPEX是一个关于线性规划的辅助教学系统,其中文解释是“线性规划练习系统”。它不同于大家熟悉的“只要输入原始数据,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过程便能由机器自动进行”的那种“运筹学常用应用程序”,而是一个“只要用户掌握了计算方法,就能通过人机对话,让机器根据用户的指挥,一步将线性规划问题解决”的软件,是一个通过由计算机引导和协助、用户反复练习而达到帮助用户掌握线性规划各种计算方法的教学程序。该教学程序可以解决单纯形法和改进单纯形法(包括大M法和二阶段法),对偶单纯形法及进行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各种方法的迭代运算是通过反复调用系统的旋转运算、求比率、求检验数、行变换、行伸缩、退一步、暂停等七种程序模块实现的。 

(2)MS-Excel软件 

Microsoft Excel是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的组件之一,是由Microsoft为Windows和Apple Macintosh操作系统的电脑而编写和运行的一款试算表软件。Excel是微软办公套装软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广泛地应用于管理、统计财经、金融等众多领域。在运筹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该软件主要通过Excel环境中丰富的函数功能,进行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编程,建立面向实际问题的模型。其可以解决管理运筹学中的确定型模型(线性规划、网络规划等)、随机性模型(随机过程、随机规划等)、混合型模型(动态规划、组合规划、模拟等)和模糊性模型(模糊规划、模糊对策等)。 

(3)Lindo/Lingo软件 

LINDO和LINGO是由LINDO系统公司发行的软件包中的两个产品。LINGO是Linear Interactive and General Optimizer的缩写,即“交互式的线性和通用优化求解器”,由美国LINDO系统公司(Lindo System Inc.)推出的,是建立和求解线性、非线性和整数最佳化模型更快更简单更有效率的综合工具,也可以用于一些线性和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功能十分强大,是求解优化模型的最佳选择。其特色在于内置建模语言,提供十几个内部函数,可以允许决策变量是整数(即整数规划,包括 0-1整数规划),方便灵活,而且执行速度非常快。能方便与EXCEL、数据库等其他软件交换数据。目前LINGO15.0为最新版本。 

LINDO(Linear Interactive and Discrete Optimizer)是一个解决二次线性整数规划问题的方便而强大的工具。这些问题主要出现在商业、工业、研究和政府等领域。LINDO和LINGO的主要区别是:LINDO只能求解线性问题,而LINGO可求解线性与非线性规划及一些线性和非线性方程组。LINDO和LINGO软件能求解的优化模型,如图1所示。 

(4)Matlab软件 

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其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全新的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其主要优势有:强大易用的科学计算语言、全面的图形功能、独立开放的平台、实用的程序员接口和Simulink动态仿真功能。其主要做的具体工作有:数值分析、数值和符号计算、工程与科学绘图、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通讯系统设计与仿真、财务与金融工程等。MATLAB是一个交互式的、计算可视化及编程一体化的开发系统,其基本数据单元是矩阵,附加的工具箱(单独提供的专用MATLAB函数集)扩展了MATLAB环境,解决这些应用领域内特定类型的问题。(5)软件DPS 

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数据处理系统是浙江大学唐启义教授设计研制的一款通用多功能数理统计和数学模型处理软件系统。该系统采用多级下拉式菜单,用户使用时整个屏幕犹如一张工作平台,随意调整,操作自如,故形象地称其为DPS数据处理工作平台,简称DPS平台。该平台将数值计算、统计分析、模型模拟和画线制表等功能融为一体。 

(6)软件WinQSB 

QSB是Quantitative Systems for Business的缩写,早期的版本在DOS操作系统下运行,WinQSB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运行。其里面有大量的模型,对于非大型的问题一般都能计算,较小的问题还能演示中间的计算过程,可以在Windows9X/ME/NT/2000/XP及以上平台下运行。WinQSB可应用于管理科学、决策科学、运筹学及生产运作管理等领域的求解问题。WinQSB V1.0共有19个子系统,分别用于解决运筹学不同方面的问题,如图2所示。 

3.运筹学实验教学软件的分析、比较与选择 

从上述介绍的六款运筹学实验教学软件的特点看,如何选择运筹学教学软件应该从教学质量考虑。 

“教学质量“顾名思义就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其注重的是教师“教”的质量和考查学生“学”的质量,主要是在教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学”所起到的作用、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不受教师影响的自学或其他学习形式则不在教学质量考察范畴之内。因此,在教师的指引下,教学软件使用的难易程度高低成为学生能否接受这一实验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比较上述六款运筹学实验教学软件可知:线性规划的辅助教学系统CLPEX主要只是针对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而忽视了运筹学的其他问题求解分析,并且还需要用户的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这款软件对于学生使用而言较困难不易掌握,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不方便;MS-Excel软件是微软办公套装软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运筹学的应用中,主要是用到了其函数功能进行VBA编程。假使学生对微软办公套装软件本身使用熟练,Excel函数熟悉,那么选择此种软件作为教学使用就是一个不错选择;Lindo/Lingo与Matlab软件在解决运筹学模型的过程中都要用到简单的计算机语言编程,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灵活性强,适用于大规模规划问题求解的特点。假使学生没有学习过最基本的计算机编程语言,那么在实际操作此软件的过程中就会比较困难;WinQSB软件是一款再运筹学问题计算中不需要编程的软件,操作起来简便,能给出中间步骤和图形,但要求规范,灵活性差。 

运筹学教学软件选择前,授课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被授课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和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情况,倘使授课对象只有初步的计算机知识,那么授课教师应该选择最易学生接受的教学软件,比如不用任何计算机语言编程的软件——WinQSB软件;假使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语言编程能力,那么Lingo、Matlab、WinQSB等软件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邹清明,陈建华.运筹学软件在经管类运筹学教学中的实践体会[J].大学教育,2013(22):60-62. 

篇10

[关键词]移民人口数量;计量经济学;模型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带来了有史来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其中精英和富裕阶层移民人口所占比例逐年增大,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正成为移民的目标国家。有数据表明,移民的主要构成是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这样庞大数量的高端群体及其流失的趋势不容忽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于上世纪出现的知识分子移民潮,现在移民的主要是富人。虽然他们迁出国外,但是仍把中国作为挣钱发财的摇篮,这样,通过移民这一渠道,中国的财富在不断的向国外流失。经济意义上来看,这不利于国家的利益,但是从富人的角度出发,首先是为了子女的教育问题。90%的移民是为了拿外籍身份,这样便于子女在海外读书从初中至大学都享受到教育优惠,而这也正好抵消移民的费用。其次,移民者是出于寻找安全感的考虑。由于财富分配机制起的作用较小,没有较明显的贫富差距调节作用,这会导致社会的疏导机制出问题,富人移民,从这方面来看,是社会问题。再次,是出于换个生活环境的考虑。与我国经济大幅定增长所不协调的是,我国的自然环境在经济高速增长中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水和空气的质量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食品和药品安全都出现问题,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虽然国内的大城市在硬件方面,甚至优于某些发达国家,但是,在医疗教育、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大问题,并且近年来居高不下的房价和物价水平,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相比较而言,发达国际具有相对稳定、平静的生活就成为他们的选择。

计量分析中,上述很多因素不好量化,容易出现多重共线性,因此,选取以下几个因素做计量分析:

1、财富状况。本文用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财富状况。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提高,表示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会使人们不仅仅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从而产生类似移民一类的更高要求。

2、教育支出。调查研究显示,城市家庭教育平均年教育支出近9000元,占收入的三成,支出差距加剧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孩子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但教育体制却差强人意,这影响着家庭的和谐幸福。为了寻求与教育支出相匹配的满意度,有条件的家庭纷纷将目光投向国外。数据显示,58%的家庭移民是出于对子女教育的考虑。

3、住房支出。搜房网“住房月支出”调查结果显示,25%的受访者家庭住房月支出占家庭总收入五成以上,21%的受访者家庭月住房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41%至50%。住房支出已成日常生活重压。某些办理移民的中介机构打出的广告就是“在北京买房?不如移民吧!”。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笑说“理论上,居住二环以内的北京人民都具备了移民美国的条件。”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笑说。居高不下的房价,一定程度推动着有条件的人们转向移民,因此住房支出应该纳入本文的考量范围。

三、指标与模型的选择

本文中,用多元回归模型来分析。被解释变量为申请移民加拿大人口数量(Y)。解释变量,即影响移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选择家庭可支配收入(X1)、家庭教育支出(X2)和家庭住房支出(X3)。

确定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

其中,β0、β1、β2、β3为待估参数。

四、数据

本文收集到的是2001年至2010年间的数据(见表1):

表1 2001-2010申请移民加拿大人口数量(Y)、家庭可支配

收入(X1)、家庭教育支出(X2)和家庭住房支出(X3)

年份/

指标 年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元) 年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统计(元) 年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支出统计(元) 申请移民加拿大人口数量(人)

2001年 6859.1 510.2 547.96 40365

2002年 7702.8 495.24 624.36 33307

2003年 8472.2 514 699.38 36256

2004年 9421.6 558.95 733.53 36429

2005年 10493 571.33 808.66 42291

2006年 11759.45 612 904.19 55365

2007年 13785.8 638.4 982.28 27014

2008年 15780.76 622.16 1145.41 52318

2009年 17575 645.89 1228.91 32511

2010年 19109.44 661.34 1332.14 5398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五、回归的结果及其含义

根据上述时间序列数据,在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基本假定(同方差、无多重共线性、无自相关、零均值、解释变量与扰动项不相关)都满足的条件下,做出散点图,并用最小二乘法(OLS)来求出β0、β1、β2、β3的估计量。结果如下:

Y=5063.42311.98009X1+19.29309X2+198.9951X3(79252.36)(13.04)(166.76) (199.83)

t=(0.063890) (0.918522) (0.115691) (0.995810)

R2=0.237890 R2=0.14316 F=0.624292 DW=2.876804

申请移民加拿大人口数量(Y)、家庭可支配收入(X1)、家庭教育支出(X2)和家庭住房支出(X3)的相关程度如图1~图3所示:

(图1)

(图2)

(图3)申请移民加拿大人口数量(Y)、家庭可支配收入(X1)、家庭教育支出(X2)和家庭住房支出(X3)的变化发展趋势由下图(图4)表示:

(图4)其中,X1的11.98009系数表示,在样本期间(即2001年-2010年间),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家庭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向加拿大递交移民申请的人数就减少11.98009人。

X2的19.29309系数表示,在样本本期间(即2001年-2010年间)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平均而言,家庭教育支出每增加1元,向加拿大递交移民申请的人数就增加19.29309人。表明了教育支出的增加的确会增加人们的移民倾向。

X3的198.9951系数表明,在样本本期间(即2001年-2010年间)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家庭在居住支出方面每多支出1元前,将会使得198.9951人产生移民倾向。这和居高不下的房价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考虑移民到国外置房产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常数系数β0为5063.423,说明了没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人们移民的意愿是为负,大部分人不愿递交移民申请。

R2值0.237890表明,模型的解释变量解释了2001年-2010年间,申请移民加拿大人数变异23.789%。

六、检验

(一)检验的经济学意义

主要是检验参数估计的大小及符号在实际经济情况中是否合理。通过模型,我们可以看出,正常家庭的收入增加和移民人口的增加是负相关关系,教育支出和住房支出与移民人口的增加是正相关关系,和现实的情况符合,经济意义上检验通过。

(二)统计学检验

因为复相关系数R2=0.237890,说明拟合度不是很好。解释变量过少可能造成了这个原因。

(三)计量经济学检验

1、相关系数检验。家庭可支配收入(X1)、家庭教育支出(X2)和家庭住房支出(X3)的相关系数矩阵如下图(图5)所示:

(图5)从上图可看出,解释变量大于0.93,说明解释变量之间是高度相关的。

2、辅助回归检验。当解释变量多于两个,且变量之间呈现出较负责的相关关系时,可以通过建立辅助回归模型来检验多重共线性。结果由下图(图6―图8)所示:

(图6)

(图7)

(图8)上述每个回归方程的F检验值都非常显著,方程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表明,X1与X2、X3的T检验值较小,X2与X1、X3的T检验值较小,X3与X1的T检验值较小,说明这些变量之间可能不相关,或相关程度较小。

七、建议

现代国际移民和以往的移民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现代的移民史生产力发展、经济增长的产物。因此,我们应从新时代的视角认识移民问题。

全球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政治、文化领域的变化发展,带动了移民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把握移民问题所提供的机遇,解决移民产生的问题,并且趋利避害,这是我们国家新时期发展面临的新任务。

我国应从国家发展层面正确处理移民带来的问题。中国的人口流向国外,是我国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只能趋利避害、加以引导,防止人才与财富的流失。我们可以依靠加速城市化进程吸收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积极开拓正常的移民渠道,防范出现移民状况混乱的情况,主动参与国际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的同时,缓解部分国内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我国近几十年发展始终以GDP为主,传统的优秀价值正被遗弃。整个社会正处于价值的真空状态,社会面临考验。社会的不安全感、教育体制的不健全、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不断攀升的房价,导致了许多有能力有思想的精英重新审视如何让 自身的财产、家庭的生活、子女的教育更为富足和安稳。他们是社会的既得利益者,想方设法的维护自己及家庭的利益,移民无疑使他们的最佳选择。

针对这一状况,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在经济、制度上都与国际接轨,建立法治国家,确保司法的独立和公正、建立法律体系。让国民有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感。

于此同时,中国应大力吸引国外的人才,让全世界的资本、教育和信息人才甘愿为我们所用,中国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八、总结

本文构建的申请移民加拿大人口数量模型经过检验,较好的拟合我国申请移民加拿大人口数量的实际情况。但这个模型只是初步研究的结论,移民现象是近几年来的新兴事物,所以其趋势、模式都还没有固定,而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因此,在不同时期,影响它的主要因素不一定相同。因此,还需要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2005年3月第1期。

[2]谢美华,《近20年新加坡的中国心移民及其数量估算》,2010年9月第3期。

[3]高峰,《中国富人移民境外为哪般》,2010年12月第4期。

[4]《时事聚焦》,《第三轮移民潮,中国富人移民海外》,2011年5月。

[5]《2011年移民情况汇总》,2011年12月。

[6]《对我国移民现象的冷思考》,2012年4月。

[7]《内地富人海外移民潮的现状及原因调查》,《财经管理》。

[8]《中国移民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