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篇1

【关键词】景观生态;生态设计;生态园林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景观设计的对象是具有特殊属性的生态系统,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是一种连续动态变化的特殊景观,其自发的过程是自然景观的破坏和人工景观要素的扩大.其景观结构的具体表现为:工业斑块数量增多,环境污染源增多,面扩大;内部绿地和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锐减;城市建筑急剧膨胀并向郊区扩展,取代农田基质和绿地斑块;城市景观的平均净生产力是负值,比其它任何景观斑块却更具有依赖性,需要依靠廊道运输大量能源来维持正常运转.可见城市景观的自发发展具有日趋恶劣的趋势。

1.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1.1整体优化原则

城市景观是城市尺度上是―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在设计中应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和研究,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现优化利用.在把握城市总体景观结构的基础上对于城市中的自然绿地、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的分布和发展趋势要做系统的调查分析,以此作为宏观基础来对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等中观的城市景观要素进行指导和协调。

1.2异质性原则

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属性,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原则。

1.3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的拼块的复杂性、多样性,可以采用多度、均匀度、镶嵌度和连通度等加以描述.生态学的研究表明,生态系统内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1.4景观个性原则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地域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城市的气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同时,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1.5遗留地保护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扎根于土地之上的,地域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城市的气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同时,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一定要绝对保护自然保留地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

1.6生态关系协调共生原则

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网的协调,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实现人与自然共生。

2.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由于生态化设计的特殊性和系统性,照搬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方法是不完全适用的,城市景观的网络生态化设计应该在根本上从景观生态出发。

2.1廊道的构建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也就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城市中的公路、铁路、河流、各种绿化带、林荫带均属于廊道.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景观的连通性,也影响着拼块间物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城市廊道网络的构建不仅仅是道路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它奠定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空间格局,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各景观生态元相互作用的通道,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例如:方向和规模恰当的廊道可引入自然气流,改善局部气候环境,也可以阻挡风沙或寒流.再如:控制廊道对拼块的干扰,可以控制拼块的发展趋势,从而保护自然资源拼块,协调人工景观拼块的发展.以“廊道”的概念来设计城市的基本生态网络,可以不再局限于仅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的城市空间和交通层面的规划,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性.廊道网络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和地域性原则,并预留动态发展的弹性空间。

2.2景观生态元的分级

景观生态元的分级并不是仅仅依据其自身的规模或面积而定,一般可分为三级.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有较强的调控影响能力的景观生态元为一级,如城市级中心绿地公园,规模大的自然水体及绿化带等.相对而言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但对局部环境有较强调控作用的为二级,如小区级的游园、绿地、林荫道等.对局部微环境调控能力也较小的为三级,如以铺地为主的活动广场等.景观生态元的分级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为景观生态元的配置提供依据,使城市景观不仅在功能和视觉上布局合理,生态调控容量也张弛有致,不致出现盲区.第二,为景观生态元的进一步细化设计提供依据,对生态调控量大的景观生态元,应尽量控制人的干扰,保持其局部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调控作用.而生态调控容量小的景观生态元往往功能性较强,人为干扰多,应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防止负面效应,并借助廊道和相邻景观生态元的作用来强化调控能力。

2.3景观生态元的配置

景观生态元的配置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R.T.T.Foreman和MichelGodron对宏观尺度的景观格局提出了基础格局和最优景观格局的模式:保留生态学上具有不可替代意义的大型自然植被拼块用以涵养水源,保护稀有植物;有足够宽的廊道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能源的流动;在开发区或已建成区内用小的自然资源拼块和廊道以保证景观的异质性.这种集聚间有离析的景观格局对城市景观生态元的配置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廊道网络的节点是廊道的交结区域和物流、能流的源或汇,其空间可达性和生态调控的辐射性都很强,因此景观生态元的位置与廊道网络节点相耦合,可更好地发挥其美化和生态的效能.同时,景观生态元在廊道网络节点上的布置应参照最优景观格局的模式,级别大小相间,物流、能流高效畅通,生态调控容量互补,从而分担人为干扰的压力和生态变化的风险,确保各个景观生态元融入城市生态网络,提高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4景观生态元的异质性和多样性

景观生态元都有其美学和功能上的意义,而这些意义的实现应充分考虑到景观元素的异质性和多样性的要求.在自然状态下,景观生态元中各种自然资源是异质分布的,而在城市景观生态元中,由于人的审美和使用需求,往往倾向于同质分布,例如:我们需要大面积的活动硬地,需要大面积的观赏草皮或单一林带等等.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要从无序状态进化到有序状态,就必须不断吸收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也就是说,景观生态元维持同质分布状态比异质分布状态要耗费更多的物质和能源.因此,在设计中可以用局部的同质来造就整体的异质性.尽量保护景观生态元中景观的异质性,可以减少人工维护的费用,提高景观生态元的稳定性.同时,景观的异质性也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因此生态化设计就应该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即保持有效数量的乡土生物种群;保护各种类型及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尊重各种生态过程.在城市中,以城市绿地为代表的景观生态元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城市绿地应该走出唯美价值标准的层次,从大草坪和观赏花木的集合地走向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的生态化绿地。

篇2

关键词:景观园林;种植设计

1 园林种植设计的意义

首先,现代园林和室外景观空间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植物景观为主。在我国,有关园林规划设计规范中明确提出了植物在园林景观空间用地中的重要比例。第二,生态效益为园林环境三大效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生态效益主要依靠植物群落景观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植物群落的环境来进行体现。种植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植物群落景观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也与整个系统的生态作用息息相关。第三,种植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园林环境整体的景观艺术效果,并且是最重要的影响。植物种植是否可以在系统、科学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精细地布局和设计,关系到整个园林的景观艺术效果和质量。

2 植物景观与生态设计

西方景观生态设计思想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乡土化设计、恢复性设计、保护性和自然式设计。

自然式设计也称为不规则式、景观式、山水园林派等。在我国,自周秦时代的历史记载开始,无论帝皇花园或私人花园,均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承德避暑山庄、“三海”园林、留园最为突出。从唐代开始,我国自然式景观园林就开始对日本的园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传入英国,从而导致了欧洲景观园林对古典形式主义的创新运动。流花湖公园、广州越秀公园、西苑、兰圃等均为自然式景观园林。以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奥姆斯德为首的各大园林名师,都对自然式风景园林推崇备至,主要设计内容为丰富的景观植物群落和自然起伏的地形(主要是林地和草地的旷野和景观)。其中最典型的为纽约中央公园等。

美国的景观建筑设计大师西蒙兹、杰森、哈普林等人为乡土化设计的突出代表人物,他们提倡使用本土植物群落来表现当地景观特点,并创建一个稳定、持续、和谐的园林景观环境。西蒙兹的重要思想“向自然学习如何种植”,哈波森的“在任何给定的背景环境中,自然,文化和审美元素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设计师必须先充分了解它们,然后在此基础上,决定在环境中会发生什么。”代表性园林景观有林肯纪念公园、旧金山海滨牧场住宅区等。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麦克哈格为保护性设计的代表人物,他倡导“设计结合自然”并提出了景观园林设计“科学而非艺术”的设计理念。在保护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归纳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费城大城市地区代开放空间和空气库的研究、华盛顿特区综合景观规划等为代表项目。

恢复性设计也称为生态艺术设计,是一个多专家合作,使用科学的方法,对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而造成的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并唤起人们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关注,帮助他们了解问题并科学的解决问题。

3 生态园林与种植设计

在192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了以保护野生自然景观为目的的自然景观花园(也称为野景园林),通过运用种植设计,模仿自然植物群落和植物的栖息地,创造一种无人工痕迹的自然生态景观的园林空间。这个园林的形式被称为生态公园或生态园。西方生态园林、生态学、生态公园实体正如你所看到的,它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景观,即自然风景园林景观或野生果园―― 一种为人类服务的人工自然生态系统,将丰富的植物为生物主体、把水、土壤作为主要的自然环境,可以自然演替和均衡发展。从西方的角度来看生态景观设计的内容,其核心就是植物种植设计和生态环境设计。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 趋势; 现状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起步较晚,经过30 多年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广大园林设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园林景观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在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方面,做到了与世界接轨。但是多种原因的存在使我国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着许多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整体规划与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总体看,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还存在缺陷,设计理念比较陈旧,规划设计的手段、方法还很落后,导致城市园林规划缺乏科学性,整体设计水平较低,再加上部分城市对已经形成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严肃性不够重视,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这就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水平。

1.2 园林景观建设缺乏技术创新

园林景观建设行业在我国还是新兴产业,在建设上仍采用过时的施工技术、手段、措施与方法,技术的创新力度不足,不能运用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来解决和改善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就

不能满足既美化环境,又改善生态的双重需求,因此无法提升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整体效果。

1.3 城市景观建设与生态环境效用缺乏统一性

一些城市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缺乏经验和相关技术,只把园林景观当作城市景观的辅助,忽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在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忽略了园林景观作品对整个城市景观所起的美化作用。就算是考虑到园林景观的规划,也只是从园林绿化规划的形式上考虑城市广场或公园的观赏价值和艺术表现力,单纯强调视觉上的整体对称以及冲击力,却放松园林改善环境的设计要求,更不会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土壤特点设计出具有个性特点的园林艺术作品。

1.4 园林规划选择的植物品种存在不合理性

有的城市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没有尊重生态学关于植物种类多样性的种植原则,要么品种单一,没考虑植物品种的多样性,要么一块园林中种植上百种的树木,而且一味追求名贵树种,只是简单地增加树木的种类,而没考虑这些树种的具体生长情况,很难形成稳定的植物生存环境,不利于保持园林生态结构的稳定性。

2.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西方现代城市园林普遍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注重场地特征、空间塑造、时空效果、地域文化特色,强调简约和个性化设计风格的潮流下,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还停留在抄袭模仿西方城市园林大搞形式主义,注重实体景观而忽视空间塑造,强调张扬和人工堆砌的设计手法上,这显然是因为对现代城市园林发展趋势缺乏深刻认识。未来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树立符合当代城市发展要求的生态园林理念

按照当代化城市发展要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要做到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应该走生态城市建设之路,使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既达到美化城市、推动旅游、增进经济效益的目的,也要以城市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强化城市生态的整合,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和休闲化,要以开放式绿地形态渗透到居住区、办公园区、工业园区之中,让城市不再是一个个绿色区块,而是弥漫于园林城市整体的“绿色液体”。政府要主导,民众要参与,家家要栽花,户户要绿化,使阳台、屋顶、甬道、墙面、门前、屋后,无不披上绿色的盛装。

2.2 立足当代城市整体发展要求规划长期目标

所谓当代城市建设,是指通过最优秀的人才激活最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材料与工艺,降低城市建设与运转的各类成本,提升城市的各项配套系统功能与效率,增强城市的经济价值与经济发展的活力,节能、低碳、环保、绿色、高效、宜居。园林景观的设计者们要把现代城市的建设理念、发展总目标与城市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做到布局合理,设计出满足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体系和方案,做到城市的景观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发挥园林景观对城市正在进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有的推动作用。

2.3 遵循生物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

以注重生态优先为原则,在园林生态景观设计上,遵循生物多样性,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生态与景观兼顾,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协调植物间的关系,增加生态效益;以注重适地适树为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讲求科学,适地适树,宜草则草,宜树则树,努力形成城市个性化的园林绿化特色;以注重因时绿化为原则,紧紧抓住春季重要时节,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建设,防止园林绿化建设反季节施工,避免严寒酷暑种植绿化影响苗木成活率和绿化生长效果。建立乔、灌、草相结合的人工植物群落,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植物群落,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达到理想的绿化、美化、净化效果。

2.4 兼顾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三者间的必然联系

一是在生态城市园林建设方面,要遵循“以小为主,中小结合”的原则,空间绿化要与绿地建设相配套,进行多层次的绿化。以城市规划学、生态学、植物学等学科理论为支撑,应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使城市生态建设向草坪、植被、乔木、灌木等多层次立体混交发展。二是城市园林绿化在重视整体环境的同时,要逐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重视生态小区的建设。在建设中要重点以自然景观、绿化园林为主,尽量减少亭台楼阁、喷泉雕塑、假山水池等人文景观,使得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使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更有利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发展。三是生态建设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利益关系。

2.5 明确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

以人为中心,关注园林景观的使用者,设计出人性化、使用便利,让人产生愉悦感的园林景观,是园林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要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要体现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园林景观的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设计的精巧,产生愉悦感,并把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实现集园林景观的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为一体的目标。

2.6 多学科高度综合应用性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

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是园林学、景观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园艺、林学、文学艺术等自然与人文科学高度综合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城市园林设计师不仅要用感性的眼光,更要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去观察和研究自然与环境,要用科学的手段指导城市园林建设。园林设计师还必须密切与资源、生态、生物、水保、哲学、社会学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学者们的交流与合作,产生新观点与新思路,博采众长,以不断提高整体规划设计水平。未来园林景观的发展必然是以现代城市环境建设及社会需求为背景,综合各学科对园林景观的需要,对古典及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概况、园林景观文化与艺术、规划设计要素及理论、园林景观规划与生态、组景手法、种植设计、园林景观工程、风景旅游、绿化施工及概预算等做出科学、生态与艺术的规划与设计。

3. 结语

我国的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起步较晚,整体规划设计水平还不高,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未来的园林景观建设已经是现代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和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使人们修身养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且对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城市的园林景观应本着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建设成为一项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

参 考 文 献

[1]陈满.论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

篇4

关键词:城市绿地;园林景观;人居生活;引导与作用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园林正处于火热化的建设过程中,随着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各城市园林规划的不断完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园林设计的前瞻性越来越科学严谨。生态化、节约型、艺术性的城市园林设计理论和建设水平将不断提升,对于城市园林景观工作者而言,任重而道远。

一、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

1、遵循园林生态学的原理

城市园林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此,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要遵循园林生态学的原理,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的这些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进行城市园林的开发建设,促进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城市园林是城市居民的公共活动场所,在其规划建设中,必须考虑人的因素,城市园林是为人类提供服务的,人们可以享受到美丽的园林景观,体会轻松愉悦感。它不仅要满足人们美感的需求,还要保障人们活动的安全和个人隐私。

3、学习继承创新发展的原则

我国的园林发展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园林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体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被学界公认为风景式园林的渊源,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我国园林发展史中拥有的丰富的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是值得去学习和借鉴的。但社会在不断发展,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发展,给城市的园林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必须要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满足城市新的发展要求。

4、洋为中用,借鉴吸收创新的原则

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欧洲园林和西亚园林等,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现代城市建设发展得比我国早,其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和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5、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所在,越有特色的城市,其对人们的吸引力越强,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越强。因此,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因地制宜,结合每座城市的实际,以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景观为中心,当地民族的历史文化为依托,突出民族气息、历史文化特色。突出特色体现在每座城市的园林景观不管是公园,还是街道景观等都应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规划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避免雷同的景观设计和建造。

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规划建设过于模式化,缺乏个性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相适应,通过设计风格来展现出城市的精神面貌。所以说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根据每个地方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风格,充分展现地域性。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受到西方设计风格的影响比较严重,并且照搬照抄现象普遍存在,并没有对于园林的地域特点、气候条件、土质状况等进行详细的研究,更无法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所以这是目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模式化现象严重,缺乏个性,急需改进。

2、园林景观设计缺乏人文关怀

城市园林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从人的需求出发,切实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既能够充分的放松身心,又能够陶冶情操。但是在目前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却缺少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文关怀缺失,只是注重硬件设施的设计,却没有从实际出发,考虑到日常所需,比如遮阳防雨设施,绿化植物的搭配等等,缺少人性化的特点。

3、缺乏历史文化底蕴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植树、栽花或者配草,而是一种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的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植树、造景活动。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但是近些年来,很多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都往往偏离了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偏离了城市自身的历史文脉,因此使人们难以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品味出不同城市的人文风格,更难以从中读出不同城市的历史文脉,因而失去了其独特的个性与吸引力。

三、改进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几点措施

1、强调城市景观园林绿地的差异性

针对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严重忽视生物多样性,造成园林景观雷同的问题,采取增加城市园林植物的种类的措施,考虑每个街道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商业经济的状况,注重街道景观的差异性来开展街道景观的规划设计,不同的街道规划栽种不同的乔木作为行道树,同时增加一些落叶乔木,配置的花灌木的种类注重多样化,使园林景观多样化,同时使景观呈现四季的变化,使园林景观更加丰富、生动,避免园林景观的雷同。

2、尊重并研究地域特征,突出文化、彰显特色

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传承者,是城市中唯一具有生命力和文化性的城市景观,是城市地域文化的空间表现形式,设计者在对某一地域进行园林设计时应该要先“做功课”,即对该地域的整个空间环境背景有所了解。首先是宏观方面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结构、社区地理分布特征、气候特征、地理特征、造园功能、布局特征、总体特征等,其次是植物、风俗习惯、宗教礼仪、建筑装饰等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从而形成当地独特的景观特色。例如,世界范围内根据不同地区园林特征划分为中国山水园林、法国宫廷式园林、意大利台地式园林等,中国园林又根据地域特征划分为南方园林与北方园林、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等,这些区域性的园林景观自成一格,景观独特,通过其空间表现、意境以及构图形式直接体现了不同环境下地域园林特征。同时,地域文化融入园林景观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宏观的定位,也有细节的构思,设计者应根据不同项目及其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表现方式,可以是直接的表达,也可以是含蓄的体现。从构图形式到细节的雕琢,都可以融入地域文化,并经过园林造景手段,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从而体现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

3、强调绿化种植的差异性,丰富环境中的植物景象

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建设中,对于园林植物景观应重视植物的配置。针对园林绿地的实际位置与周边环境的差异,分清不同绿地的功能和作用,采用不同的植物配置设计、不同植物种类的搭配以及不同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案,适应不同地域的环境,实现不同园林绿地的不同功能和作用。

4、生态优先、适地适树

通过园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是城市园林的首要作用,景观塑造、文化表现等功能也都是在生态环境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化应该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反对脱离实际、毫无价值的单纯人造景观。其次,应该注重打造合理的乔灌草配置比例,倡导回归自然的植物种植设计,反对弱化生态功能,增加养护成本的设计,避免不必要的大色块以及不必要的植物修剪、雕塑、图案等。此外,要突出“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还应当坚持植物多样性和适地适树的原则,采用乡土树种为主的植被群落特征。乡土树种是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栽培和繁殖,并已经非常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且生长良好的树种。乡土树种对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种乡土树种的组合造林实现了自然物种的多样性,可以构筑稳定的生态群落,提高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能力,稳定当地的自然植被。园林景观中绿化植被景观是基础,植物生长的好坏对整体景观以及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因此,对于园林设计者来说,必须充分掌握本地适宜生长的各种乡土植物的生活习性、景观特征,在园林绿化中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导,合理引进外来树种,而不能在不了解当地植被生长情况的基础上,为了追求新颖而盲目引进大量外来树种。

5、注重城市园林绿地的社会效益,完善人居环境的舒适性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建设过程中,针对过分追求景观的美观,忽视城市园林的实用性的现象,采取注重城市园林的实用性,追求景观的美观性的方法。在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重视园林的实用性,关注广大市民的需求,不去过于追求景观的艺术性、美观性,从生态园林的功能和作用出发,开展城市园林的设计和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的社会服务功能和审美效益。

结束语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园林正处于火热化的建设过程中,随着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各城市园林规划的不断完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园林设计的前瞻性越来越科学严谨。生态化、节约型、艺术性的城市园林设计理论和建设水平将不断提升,对于城市园林景观工作者而言,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温亚利.浅谈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南方农业,2010,(12).

篇5

关键词 园林设计; 城市景观; 规划;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伴随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人们对城市居住生活的水平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而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正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需要,这有助于塑造城市的环境形象、凸显城市的特色、展现城市的景观,促进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因此,必须重视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了解其应用的原则和具体的应用策略,以便园林设计在城市规划中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进而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作用

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是否舒适,而城市化的建设需要重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从而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但是怎样借助人为的手段把城市有机的融入大自然中,是当今城市景观规划的重点,而这有赖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再创造。在城市建设中应用园林,把自然的景观融入到人造环境之中,为人类生活工作创造一个自由、合理、平衡的新环境,不但为人类生活提供方便、提供美感,更改变着城市的生态环境,给予人们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园林规划基本概念及指导思想

所谓园林规划即是园林的规划策划战略,具体来说是研究怎么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天然、修建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比方:经过改造地势、栽培花草树木等来营造和谐完满、生态杰出、风光如画的天然环境的过程。

(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园林规划

应以市民的喜好及需要为条件,为其单调的生活环境增添更多大天然的色彩,努力创造既洁净又秀丽的环境,让广阔市民大众积极主动地走进绿色园林,去赏识那些秀丽动人的景象并享受着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其文化艺术素质也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二)园林规划应遵从适用、经济与美观为一体的准则

适用性是园林规划的首要准则,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要量体裁衣,遵从科学原理;其二要确保园林的规划作用适合于所效劳的目标,所施行的战略具有长久性。在满意适用性的基础上,要契合经济性准则,即在更少的出资情况下将事情办妥,到达事半功倍的作用。事实上,从量体裁衣,巧于因借等适用性准则来看,自身就现已减少了不少出资,处理了恰当一部分的经济问题。在适用性与经济性都已完全契合的情况下,最终要思考的即是怎么尽可能地确保视觉上的美感,满意园林规划和造景的艺术要求。在一些特定的场所,园林景象规划的美观性被提到了恰当重要的位置,也即是要满意其观赏价值,可以经过恰当“移植”孤置假山、异地塑料树类、雕塑著作等来装饰和美化环境,创造出生动感人且又充满活力的精神文明空气, 这同时也是一种共同的实用价值的体现。适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三者在园林规划过程中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规划工作者不能单纯地追求其一或是其二,否则会下降园林艺术的水准,失掉吸引力或是发生因缺少经济基础而致使规划方案变成坐而论道的局面。

三、园林设计理念在城市景观规划应用中的原则

(一) 多样性和综合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指描绘生态镶嵌式结构拼接的多样性,环境不同造就植物类型不同。而这种多样性是通过生物自身特性的植物配置来实现的,也可以通过多种风格的水景园和专类园来实现。而景观综合性是指,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考虑多方面的综合因素,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最终结合多种因素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二)遗留地保护原则 自然遗留地之内的有价值的景观植物需要保护好,特别是富有地方特色或者自身特点的植物,更应当采取合适的措施加以利用和保护。

四、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用的策略

(一)加强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 城市建设首先需要注重的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而积极展开生态保护首先是要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这就需要不断加强绿地建设。这是因为绿色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不能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以绿色植物为主的城市生态系统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善当地小气候,达到冬天暖和夏季凉爽的目标;还可以适宜地增加城市湿度,更能有效吸附空气中有害浮沉,抵御风沙的侵袭,保持水土,进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二)以丰富的理念计划园林景观观赏性是城市景

观计划计划必需求思考的内容,所以,要计划丰富的园林景观,需求进行科学的植物造景,使用植物的色调以及层次树立具有观赏性的园林景观[2]。此外,在进行园林景观计划时,需求联系当地的城市修建特征,有意图地计划自然景观,以当地的特征树种以及陈旧的树木为首要的计划元素,完成观赏性和美化城市的意图。

(三)合理用地增加绿地面积,保护原有的植被和自然地貌

1、 依据城市用地性质,合理增加绿地面积 城市用地规划需要合理的控制用地性质,增加绿地的面积。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个不能忽略的方面。它对城市绿地的不断发展提出总体的方案和目标,进而调整控制城市绿地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有机结合,这是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之所在。

2、 园林设计需要保护原有植被和自然地貌 当前的某些地方,尤其是城乡结合的部分地区在进行经济开发时大范围的推土、移山造地,破坏了原有的地貌自然植被,接着建设住宅、厂房、休闲娱乐场所等。这样的行为在生态学角度看来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城市近郊必要的植被保留是很重要的,这是地区特色植物的代表,这对研究当地的社会迁移、生态环境发展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 优化植物配置,提高绿色植物覆盖率 优化植物配置需要根据城市不同的用地性质进行,而当地建筑群落功能和城市景观以及具体气候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植物的配置。这就需要合理的选择绿地的设计风格和种植植物的种类,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植物。以保证不同植物群落共同组成了多样的园林景观,从而达到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的目的。

(五) 建立健全衡量现代园林绿地的科学标准 按照生态系统理论的需要,园林设计者需要在规划城市景观建设时遵循一些标准,针对一些能够体现园林环境质量的具体数据加以衡量。这对城市景观建设和规划有着重要的参考依据和价值。

1、 功能标准 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生态环境,进而维护人们生活的健康。因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功能标准必须是以维护人们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的。

2、系统与连续性标准 园林绿地的建设不是一个独立休闲游玩的空间,应作为人类生活的地方与自然过程有机结合的连续体来进行规划设计安排的。

3、 地方风土特色标准 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进程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而园林绿地恰恰是地方文化精神珍贵的保存地,它对于地方文化来讲不是形式上的表达,而是深层次的内涵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设计应用在城市景观规划中,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美观性,更可以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进而推动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而这就需要将园林设计理念应用在城市景观规划里,首先,要明确其在城市规划中需要注意的原则,创建丰富的园林景观。其次,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应用策略,以便园林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效用,进而提升生态园林城市景观规划水平。

参考文献

[1]鄂晓丹,宋雪丽.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4, (21).

篇6

关键词: 园林植物 园林设计 植物配置 营造技术

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不断增强,生态学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并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要求风景园林设计必须加强对生态学理论的探索和应用。

生态园林的研究范围既包括微观的植物群落、物种配置方式,又包括中观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组织结构,更涵盖了城市宏观系统生态功能的发挥及其运动机理;既有生物多样性的基因交流与适应、生物链的连锁与共轭,更有全系统能流、物流、信息流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平衡。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包括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植物的作用。园林植物生态学特性是指植物种类对外界环境要求的特性,是植物各类生物学特性的一个方面。

一、生态学原理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1.遵循生态适宜性原理,保护性地利用景观场地现有的自然资源生态适宜性是指经过长期的与环境的协同进化,生物对当地的光、热、温、水、土等生态环境产生了生态上的依赖性。生物长期生长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其本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也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异,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生存下来的这些植物对于环境有更高的适应性。

因此,在生态园林建设时,首先要调查恢复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如土壤性状、光照特征、温湿度等,根据生态环境因子来选择适当的生物种类,使得生物种类与环境生态条件相适宜。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适宜性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现有场地往往经过很长时间,已经形成了新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在生态园林设计时,要充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尊重场地原有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同时,要对现有场地的生态演变有一个了解并对将来的生态演变做出说明,以作为后续的工程或管理参考。

(1)尊重场所自然演进过程。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常常不会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但是从生态学理论来看,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条件。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固有的生态环境健康。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者应尽量保留原场所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树、已有地被及名树、古木、地形等,这是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而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2)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做到适地适树。乡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是最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利用乡土植物造景,植物成活率高,管理和维护成本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养护,而且能够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景观。所以,植物造景中乡土植物是最佳选择。另外,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风景

园林师的伦理要求。

(3)土壤的设计。在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而土壤是植物生活的介质,因而在设计中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显得特别重要。分析植物的生态习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质地。特别是在园林的生态恢复设计中,土壤因子更为重要。一般都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应的对策。常规做法是将不适合或污染的土壤换走,或在上面直接覆盖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长,或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全面技术处理。采用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微生物的活动,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被,使土壤情况逐步改善。如美国西雅图油库公园,旧炼油厂的土壤毒性很高,以至于几乎不适宜作为任何用途。设计师哈格没有采用简单且常用的用无毒土壤置换有毒土壤的方法,而是利用细菌来净化土壤表面现存的烃类物质,这样既改良了土壤,又减少了投资。

(4)以循环为主的水的设计。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的处理一般集中在水质的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湿地中大型植物及其基质的自然净化能力净化污水,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大型动植物生长,增加绿化面积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

2.根据生态位选择植物材料

植物群落并不是植物个体简单的拼凑,而是一个有规律的组合。生长在一起的植物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既包括生存空间的竞争与相互依存,也包括各种植物对光能、土壤水分和矿物质等外部环境的利用和植物分泌物的相互影响等。生态位就是种群在群落中与其他种群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相对位置及关系。每种植物在群落中都占有一定的生态位,如果二个种在同一个稳定的生物群落中占据相同的生态位,终究有一个要退出该群落。因此,在构建生态园林植物群落时必须按照生态位原理来确定群落中优势树种、伴生树种的种类。优势树种多为乔木,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它在群落中的数量是占多数的。

根据生态位理论,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配置植物种类,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根据各种植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如干旱、贫瘠、土壤密实、污染严重、病虫害严重等),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选择植物种类,尤其是高大乔木优势种的选配,直接决定了园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程度。生态园林设计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营养,各个种才能协调共生。

因此,在植物材料选择时,应该因地制宜,发挥不同植物的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态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选择。

二、生物多样性理论对生态园林设计的指导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4个层次。在城市绿地这一特定环境中,与植物配置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遵从生物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生物多样性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物种多样性主要反映了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结构愈复杂,系统也就愈稳定。因此,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多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比单物种群落更能有效利用资源,具有更大稳定性,即保持各物种多样性如动植物种资源多样性、各种文化特质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深远的生态环境意义。

2.景观多样性

景观生态学把景观要素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一是斑块,指外貌与周围地区有所不同的非线性区域。二是廊道,即与基质有所区别的一道带状区域,如道路、河流等。三是基质,基质的结构、功能及变化直接影响着整个景观。斑块的尺度、树木、性状及位置对生物多样性有直接的影响。斑块尺度越大,物种多样性越丰富,而尺度小的斑块则是某些物种的避难所,因此,生态园林中必须有大面积的森林以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还必须有小的植物群落来保护和发展一些特有或稀有物种。斑块的数量越多,物种受保护的程度越大,因此,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必须设计2个以上的大型斑块,以达到保护某种物种的目的。斑块形状理论表明,边缘不规则的斑块比规则的斑块生态功能性要好,因此,在设计生态园林边缘时,要进行适度的不规则处理。当一个斑块中的物种灭绝之后更有可能被来自相邻斑块同种个体所替代,从而使物种整体上得以延续。因此,对整个生态园林起决定性作用或具有重要意义的植物群落必须设计在园林最关键的位置。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景观多样性是通过物种多样性实现的。当然,在提倡景观多样性的同时,也应考虑到景观多样性过度会导致生态位的重叠,造成物种间的竞争。例如,在草坪上植树可增加景观多样性,但是如果在植树过多,不仅会破坏原有的景观美感,而且会造成树种之间的竞争,影响植物生长。

三、生物学理论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的特点和有关性状,如种子发芽,根、茎、叶的生长,花果种子发育、生育期、分蘖或分枝特性、开花习性、受精特点、各生育时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等。必须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以便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而进行植物配置。例如,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它的大小反映了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相关性。这需要在植物苗期创造良好生长条件,促进根系生长,增大根冠比。

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是生态学特性的个性体现,充分了解植物的生物生理学特性,可以对生态学做出补充,如树木周围的地面铺装材料必须是透气的,这样可以保证植物的根系呼吸,才能使现有的植物景观维系和发展下去。因此,了解所用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创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如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中耕断根、蹲苗等措施;为了减少外界对植物本身的影响,防止植物动摇,要做好加固措施;减少使用不透水、不透气的铺装材料等。

四、景观营造技术

随着树种培育和栽植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营造有了更高的追求。景区与园林建设已经开始改变原有单一绿色植物结构,选择了多样性的色彩景观。由于彩叶树种具有色彩丰富、品种多样、成景较快、持续欣赏时间长,随季节变化形成不同景观的特点,所以彩叶树种逐渐成为景观布置的重要角色。景区和城市园林建设,通过彩叶树种景观规划营造出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从审美视角和色彩视觉给游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因此彩叶树种的景观规划、营造、品种更新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

为了达到美好的森林景观效果,应根据地形走势和地理状况规划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间呈现的景观效果。彩叶树种应使用大苗,以加快景区和城区周边森林色彩化效果。不同的彩色树种有不同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所以在规划设计和栽植时要遵循生态自然、适地适树、视觉审美、经济效益等原则进行规划、栽植。在管护过程中对树形修剪、高度控制、枝叶修整、林区密度调整,色彩期调控等进行技术性规划。对嫁接和萌生的林木及时除蘖、定株,避免砧木长势过旺影响接穗和萌生条的生长,产生退化或死亡现象。各种植物的叶色还会因为管理过程中施肥、浇水、光照、温度、湿度、有害生物侵蚀、树势修剪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可以根据需要对彩叶树种的叶片颜色变色期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调控。应根据需要,遵循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的原则选择不同的树种和地域进行栽植、更新。

整体规划设计兼顾生态与经济原则由于景区树种营造具有整体性,应从景区的风格和地域特色入手将所选树种合理搭配,在原有纯林中可采取带状、块状、株间混交的更新改造技术方式进行。不仅要形成叶色组成图案的搭配、树势规划搭配、远景近景搭配、树种之间搭配,整体与部分搭配、树种与景观搭配,而且还要兼顾景区的经济效益利用搭配、生态资源循环搭配等。从整体上进行规划与设计,将生态自然、园区景色、审美效果、经济价值相融合。

五、 结语

生态学是一个动态的连锁反应,人类是其中的一环,人类活动是环境变化的起点,同时也是变化的接受者和被影响者,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中各种因素如水、空气、温度的不断发展变化造成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导致环境中生态群落的变化,从而决定了这个群落的发展方向,最终决定这个环境的发展方向和人类在其中是否适宜生存。

风景园林对环境的美化和绿化最终目的是使环境适宜人类居住,因此,风景园林设计、施工中只有充分利用生态学和生物学的原理,对其中的环境进行生态学设计,这样的园林才能真正达到宜居的目的。在景观整体规划设计和环境美化升级、地方生态特色营造方面给彩叶树种的栽植、更新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静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 [ J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1,20(3):170-173.

篇7

【关键词】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要求;规划设计

1.引言

住宅区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现代化都市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在改善城市空气环境、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发展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如何设计出满足城市居民需要和体现到当地温和特色的园林景观,已成为了园林设计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探讨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提出一些独特新颖的设计思路,以期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综合居住环境和环境文化于一体的生活环境。

2.住宅区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

2.1 以园林景观的功能性为基础

住宅环境是为人设计的,因此在设计时要强调以人为本,首先就必须要满足在物质层面人们对景观的要求。其次是看建筑的辅助设施是否具有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使用功能,在景观的布局上,最主要的看能否让人们住的放心、方便。

2.2 以生态循环、崇尚自然为根本的出发点

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把“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出来,把绿色的概念引入大设计中,让人们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也能充分的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使景观更加具有观赏性。

2.3 渗透文化艺术

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考虑到植物和环境的协调统一,还要在景观的构图中渗透进文化艺术,这样在观赏景观不仅能体现一种形式美,还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意境美。充分的挖掘景观中的艺术内涵,可以通过各类植物在季节的不同变化,灵活的运用色彩、形体以及质地来构造一副美妙的艺术图。

2.4 环境绿化

绿化是住宅景观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而对于住宅环境的绿化则可以通过在小区的土地上种植花木来做成绿地。住宅的绿地具有很多的功能,比如说可以为居民搭造一个室外的生活空间,给居民提供安逸的休闲环境。让居民感受到更多的自然景色。或者是创设小品景观来丰富住宅环境。

2.5 通过小品点缀

在住宅的园林景观中,景观小品起着一种点缀作用,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例如居民区中的水景、花架、灯具等,都让住宅景观焕然一新,增添了不少情趣。

2.6 生态保护

进行生态保护,既可以防止有害物质的入侵,又可以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住宅区种植绿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自然资源的范围。

3.住宅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应用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可以根据特征的不同将设计元素划分为三大类,即功能类元素、园艺类元素以及表象类元素。而住宅区的园林景观就是由这些元素以及种植景观、绿化道路景观以及场所景观所组成。在钢筋水泥的城市环境中,居民区的园林景观以其宁静、自然的环境成为人们缓冲的空间。现代住宅园林景观的质量会对居民的生理以及心理造成直接的影响。优美的园林景观能让心情愉悦。设计者在设计时要利用各种因素把园林景观的和谐性以及丰富性体现出来,要精心的安排整个的景观布局,已达到一种能够满足人们精神和文化需求的空间效果。现代住宅大部分是高层住宅,这就使得人们和土地离得很远。所以应该在高楼耸立的楼房中间留一块可以让人们休闲运动以及建设园林景观的地方,使人们得到生活和生活上的满足。另外,还有必要现在居民住宅的景观中设计一个具有标志性的物体,可以给居民营造一种家的感觉,比如说可以设置精致的花坛或是或是弧形的座椅等等;或是建一个休闲广场,供居民在茶叶饭后来散步、聊天。对于住宅区内的植物,可以把绿色作为主色调,讲究植物的变化性和统一性,形成植物和周围环境的协调。为居民打造一个用来休闲活动的空间,实现“人景合人”,另外还要把人类的亲水性考虑进去,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的营造水体。对居民而言,居民区内的道路实用和方便最重要,在此基础上再注重美观就可以了。

4.现代住宅区的园林景观设计

现代居民区园林景观在以绿为绿化为主的基础上,应该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来进行技术加工,通过使用不同形状、质感以及颜色的木料以及多姿多彩的植物造型来进一步美化景观。以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眼光来看,设计者应该着重考虑住宅区能否让居民感到舒适、愉悦和亲切,要始终将“以人为本”的原则贯穿于空间景观规划的全过程,给居民创造一个既满足需求又亲切的生活空间。认真的贯彻高效、低耗和节能的原则。以体现现代居民园林景观的健康和舒适。

4.1 注重生态效益

提高居民区的环境质量应该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前提。可以结合植物的生态学原理比如说循环、植物他感作用以及植物种群生态学、生态位这些来将各种植物进行空间艺术处理,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生物特性来进行合理的配置,让居民住宅景观看起来更具有层次感以及色彩感。充分的利用阳光、空气以及肥力等建立一个有序的、能的立体植物群落。通过绿化充分的发挥出生态效益。

4.2 改善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

改善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可以有效的提高绿化水平。可以通过生态园林原理,将各种植物设计成多层结构,比如说在乔木下栽一些耐荫的地被植物或是灌木。形成复层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以使叶子面积的总和能达到最大,以进一步提高现代住宅区的绿视率和绿化率。

4.3 打造生态园林

打造生态园林是促进园林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可以运用经济学原理将植物打造成一个多层次的群落。利用植物的代谢功能来进行无废物循环生产。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植物种植到人工植物群落中,地下根的不同深浅能够形成一个庞大的地下根系。从而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

4.4 设计上的创新

现代住宅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尽量不要在不同的环境设计出同样的景观来。可以尝试在设计中以自然道路为主线,通过自然环形主干道来改善僵化整齐的建筑布局。可以充分的运用形式要素比如说声音、光影、色彩以及质感和构筑物形体要素来打造一个优美的住宅环境。

4.5 住宅环境注重绿化

现代住宅区的绿化为了方便居民交流、休闲和运动。所以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要住宅区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人们可以在闲暇时在树荫下散步、聊天。在绿地上活动筋骨。小孩可以在绿地上做游戏、玩耍,与大自然融合。所以要在住宅区进行大规模的绿化。使人们接触到更多的绿色。随时随地的享受阳光雨露、新鲜空气等。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主要是靠种植花草、树木来发挥。所以绿化应该是现代住宅区园林景观的重点。现在有的设计太过于注重标志性建筑,挤占了本来就不多的绿化面积。实际上,为了突出以绿为主的设计理理念,增加住宅区的绿量,应该采用复层种植结构,在乔木下面种植灌木,在灌木下面种植花草。优美的植物景观可以为园林小品以及坐凳充当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来突出园林小品的特定空间。住宅区的园林绿化中以绿为主的理念不只体现在平面化的绿化上,还应该提倡立体化模式。一般来住宅建筑的线条都比较生硬,为了弱化生硬的线条,可以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增强空间的彩化、美化效果。从而可以使住宅区的生态效益得以提高。

4.6 讲究绿地规划的协调统一

在对住宅区的景观进行绿地规划时,要尽量的保持和城市绿地规划的统一。

另外还按照住宅区的地质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布置方法上可以采用点、线、面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在设计住宅区的绿地时,不仅要考虑内容的设置,还要考虑绿地的服务范围。在绿地的布置上尽量将点、线、面进行有机的结合。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要方便居民出行,住宅区园林景观的规划最好能和商业中心以及公共场所靠拢。住宅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涉及到很多方面,它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文化特点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所以我们需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现代住宅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努力为居民营造一个风景优美、具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

7.结语

总之,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园林景观的发展始终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景观设计人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绿为主”的设计理念,既要满足居民的生活和精神需求,也要考虑到环境的保护,并且做到景为人用,综合规划,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内涵

园林景观设计是根据生态学与美学的原理,对局地的景观结构和形态进行具体配置与布局的过程,它包括对视觉景观的塑造。而最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因地制宜。正如法国园林景观设计大师高哈儒所强调的:“景观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即场地、场地、还是场地”。场地及其周围存在着大量显性或隐性的景观资源,通常需要重新利用或调整方向,才能使各景物之间协调一致。最理想、最动人的设计就是使整个地域的景观和谐共存。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都是以场地和区域的景观资源和空间运动为特征进行的整治行为。而现代园林景观与传统园林设计的差别在于人们对自然的认知范围在不断扩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断变化以及对景观、空间、尺度、运动等概念的理解与认识在不断深入。

2、园林景观设计要素

2.1建筑形式

园林建筑对建筑的细部装饰、庭院植物植栽等都十分注重。在中式园林景观中,许多具有传统中式建筑的装饰元素被巧妙应用其中,如装饰屋脊的筒瓦,令建筑风格十分古朴,常见的中式建筑符号包括山墙、影壁、游廊、庭院前的平台、中庭等等。中式园林建筑还有以下特点:

(1)主次分明的庭院分布

中式园林设计中,建筑布局的轴线关系十分明显,通常是沿中轴线进行横纵分布构图。关键建筑往往被放在中心对称线上,两边放其它建筑,点景作用非常明显。建筑结构上,通常是以间来作为独立的单体建筑,然后以多间围合形成庭院,然后以多个庭院组合形成建筑群。

(2)丰富的色彩搭配

园林建筑对色彩搭配的要求很高,而中式园林中,色彩搭配艺术十分丰富而独特,非常讲究的,各地园林自成风格,如江南园林建筑中主要是粉墙配黛瓦,与当地的青山绿水相协调。故宫建筑则运用更浓烈,如红墙配黄瓦,色彩搭配十分浓郁。

2.2山水环境

中式园林十分讲究山水环境,山石文化体现无遗,山石是不可或缺的园林元素。石是山的一角,传统造园常常以石喻山,而水则变化很多,以水创造出动态的园林意象,极大提升园林的观赏性,丰富园林景观空间,增加游园情趣。

2.3园林花木

园林建筑中,植物景观非常重要,中式园林植物中主要是中国传统植物种类,如松树、柏树、竹、梅花、桂花等,以其自身寓意来营造出特有的文化内涵。中式园林常将自然形植物与修剪形植物相结合,以国槐绿为基本色调,对于极富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也会有巧妙应用,以体现当地的景观特色,呈现出地域文化。

2.4景观色彩

园林建筑中十分强调景观色彩,中式园林的用色通常非常大胆夸张,强调民族色调,如热情欢乐的中国红和琉璃黄,简练纯粹的象牙白和黑白色,大气的国槐绿,朴素的木原色与灰色等等,通过色彩来直接表达情感,塑造园林景观空间表情。

3、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3.1树立符合当代城市发展要求的生态园林理念

按照当代化城市发展要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要做到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应该走生态城市建设之路,使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既达到美化城市、推动旅游、增进经济效益的目的,也要以城市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强化城市生态的整合,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和休闲化。

3.2立足当代城市整体发展要求规划长期目标

所谓当代城市建设,是指通过最优秀的人才激活最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材料与工艺,降低城市建设与运转的各类成本,提升城市的各项配套系统功能与效率,增强城市的经济价值与经济发展的活力,节能、低碳、环保、绿色、高效、宜居。园林景观的设计者们要把现代城市的建设理念、发展总目标与城市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做到布局合理,设计出满足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体系和方案,做到城市的景观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发挥园林景观对城市正在进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有的推动作用。

3.3遵循生物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

以注重生态优先为原则,在园林生态景观设计上,遵循生物多样性,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生态与景观兼顾,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协调植物间的关系,增加生态效益;以注重适地适树为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讲求科学,适地适树,宜草则草,宜树则树,努力形成城市个性化的园林绿化特色;以注重因时绿化为原则,紧紧抓住春季重要时节,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植物群落,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达到理想的绿化、美化、净化效果。

3.4兼顾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三者间的必然联系

一是在生态城市园林建设方面,要遵循“以小为主,中小结合”的原则,空间绿化要与绿地建设相配套,进行多层次的绿化。以城市规划学、生态学、植物学等学科理论为支撑,应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使城市生态建设向草坪、植被、乔木、灌木等多层次立体混交发展。二是城市园林绿化在重视整体环境的同时,要逐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重视生态小区的建设。在建设中要重点以自然景观、绿化园林为主,尽量减少亭台楼阁、喷泉雕塑、假山水池等人文景观,使得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使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更有利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发展。三是生态建设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利益关系。

3.5明确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

以人为中心,关注园林景观的使用者,设计出人性化、使用便利,让人产生愉悦感的园林景观,是园林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要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要体现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园林景观的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设计的精巧,产生愉悦感,并把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实现集园林景观的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为一体的目标。

3.6多学科高度综合应用性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

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是园林学、景观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园艺、林学、文学艺术等自然与人文科学高度综合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城市园林设计师不仅要用感性的眼光,更要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去观察和研究自然与环境,要用科学的手段指导城市园林建设。园林设计师还必须密切与资源、生态、生物、水保、哲学、社会学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学者们的交流与合作,产生新观点与新思路,博采众长,以不断提高整体规划设计水平。

4、结语

目前经济技术的飞跃发展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让园林艺术有了更多发展的方向,获得新的生命力,园林景观设计日益被重视。中国园林设计工作者可借助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借鉴传统的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在整体构思和细部设计中,灵活使用合适的设计手法,充分利用园林景观元素,创造出更加完美更具风格的园林设计。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发展趋势

1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

1.1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目标不明确

我国有很多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人员,可是并未真正具有非常多的能够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目标进行确定的设计工作者。即便具备非常强的景观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可是并不能够将城市发展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设计当中并未充分的将园林景观的功能实用价值全面考量,并未有充分的长远规划景观设计的思想。

1.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着盲目追风的现象

目前发展非常迅速的园林景观,一味的照搬照抄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问题非常严重,当前园林景观建筑一般都无法将大众对园林景观欣赏的需进行满足。与此同时,当代的城市对原理景观建筑的需要量非常巨大,有的企业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经常照抄园林景观,一旦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肯定会出现明显不搭的情况。

2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2.1以城市发展要求为园林景观设计目标的规划依据

目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将综合城市建设理念和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置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保证现代园林景观与城市发展的需要相吻合,两者能和谐发展。这样通过对城市园林景观方案进行全面、多层次的设计工作,保证城市景观效益、生态效益达到最大,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一步的落实。

2.2园林景观生态要与城市本身生态要求相适应

现代城市生态系统当中园林景观作为重要的部分,设计的同时要将城市自身对生态的需要进行满足,帮助城市建立良好形象。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帮助城市美化环境,还从一定程度上将城市旅游业开发,带动区域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能否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与城市自身的生态环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设计工作人员进行设计的同时要关注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自身的生态环境的吻合度,尽量的保证园林景观与城市自身相融合。此外,因为目前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所以,在居住区以及工业区建立绿地,保证处于重型工业建筑当中的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生机。

2.3注重生态优先原则并遵循生物的多样性

将来的园林景观设计逐步会发展为园林生态景观设计,遵照生物多样性的标准,保证科学和艺术性综合起来,实现景观生态统一,将园林动植物科学配置,保证动植物之间能够更加和谐,保证生态效益。为了更好的保证城市绿色原理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特征,需要做到适地适树。而且,根本原则是要因地制宜,防止出现反季节的园林绿化施工,防止在不适宜的温度中进行绿化,对苗木的存活以及生长有非常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慢慢的将各种健全合理的植物群落以及草木结合起来,保证达到更好的效果,构建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2.4处理好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当中要按照一定的规律,保证小为主要,中小结合。现实的原理景观设计中,要保证空间绿地和绿化相协调,保证整体绿化体现多层次,植树造林当中,要按照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律,选择适宜种植的树种。城市园林绿化需要充分考虑很多内容,不但要充分考量城市综合环境的改变,同时,充分考量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变,要给予城市生态社区的建设更多的重视。同时要关注应用园林景观,在设计景观的过程中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保证以人文本理念贯穿到生态环境建设当中,贯穿到经济、生态、社会三者之间存在的不同矛盾,不但要充分对目前的利益进行考虑,同时还要关注园林绿化工程的长远利益。

2.5明确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

以人为本,重视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保证人性化、便捷利用,保证人可以更加轻松愉快,是规划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思想。作为园林规划设计的重点,要将心理和行为艺术综合引进到园林规划设计当中,表现不同人、环境、条件的相互补充的关系,保证将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扩展起来。保证园林景观的使用用户在使用的流程中能够感受到设计的精巧,保证人心情愉悦,同时将内心的快乐表现为审美意象,将园林景观所表现出来的实用、生态、功能等目标表现出来。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有非常久的历史,在历史的时间里面并未被遗忘,而是一直延续发展到现在,主要是因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具备非常高的价值。

2.6园林景观设计要和城市长远规划相一致

伴随着当代人们不断提升的思想觉悟,人们在现代都市建设当中要非常关心利用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为了更好的将城市建设流程中使用的资源、能源的消耗降低,方便打造一个节能型社会,将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提高,保证城市科学发展。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中,工作人员一定要非常关心城市景观设计作品以及城市本身设计观念以及长远规划融合,将园林景观的长远进步性提升,保证城市发展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相适应,保证城市景观和生态效益统一。

2.7多学科高度综合应用性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高度综合了人文科学以及园林学、景观学、林学、城市规划。需要城市园林设计工作者不但要利用感性的思维去观察,更好的要利用科学理性的方式研究自然环境,使用合理的方式对城市园林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园林设计工作人员需要紧密的和资源、生态、生物、水环境保护等自然学科以及社会学科的学者进行交流合作,保证产生比较新颖的思路,征集好的设计思路,更好的将整体规划设计水准提升。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保证按照有关的园林设计理念来进行,不能够完全照抄西方先进国家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而是要充分将城市的人文环境、自然风光和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情况,综合西方设计观念和我国目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观念,保证将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水平不断的提升,保证全面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作用表现出来,同时能够将人们的需要充分满足。

参考文献:

[1]张新佳.对符合现代城市的园林景观发展趋势的思考[J].花卉,2016,(20):37-38.

[2]许再臻.城市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77.

[3]封心宇.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思路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4):238+246.

篇10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园林景观是城市建设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园林景观是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也起到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现代园林景观的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评判一个城市发展与规划的重要标准,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园林景观设计也需跟上时展的步伐,在遵照科学设计原则基础上来追求个性化与专业化的服务。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的精神追求也日益迫切,在不断得到满足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对所居住的周边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景观设计工程是我国现代建设的重要工程,是我国生态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美化了景观,而且降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大大提升了现代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的时候,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坚持生态和谐原则,科学规划,特色设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主要而言,需要坚持一下几个原则。1. 坚持因地制宜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候,首先要充分利用区域内部原有的植被地形地貌,对原有的区域的各种园林绿化资源进行整合,做出适当的设计施工改动,山地丘陵,可以将居住区错落相依,山水相伴,结合地势地貌,形成独特的空间层次感。其次,要充分利用区域内部原有的植被,比如古树,可以以此为中心进行绿化规划,选择绿化植被时候,尽量选择乡土植被,也可以适当引进远处物种。要在最大限度开发本地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2. 把握和谐生态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最重要目的之一便是要促进我国的生态平衡。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在尊重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各种景观进行规划,科学处理建筑,人,绿化植被之间的关系,设计施工不得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绿化苗木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乔、灌、花草复式栽植,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究乔、灌、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景观效果。保持整个绿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 秉持以人为本

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候,首先要体现出人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做好各种绿化植被规划的同时,必须综合考虑到人的生理心理需要,比如,园林的设计规划时候要考虑到对园林周边的居住环境的影响,要满足人们居住采光,保暖,保湿,通风,观景等基本生存需求和休闲运动的条件。植被苗木的种植规划对居住区的遮挡映衬,既要体现出现代建筑的美学价值,又能够创造出优雅舒适的环境氛围,如此,才能实现绿地规划设计的最根本的目的。二、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园林景观研究落后时展

目前,在这一领域的与时俱进的人才十分匮乏,一些人简单地将园林设计等同于花草种植、堆石修水———虽然一些专业人士走出国门目睹了西方世界几何对称园林,也将这些西方元素融入到国内景观设计,但是,却只是盲目地照搬形式,没有结合东方古典园林特色,很好地考虑园林景观的功能作用。

2、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未付诸实践

现代城市的绿化园林无法发挥对人类的服务功能,广场很多、很大,却没有人的驻足之处,因为没有供人休息与享受的空间,现代园林设计没有将人的因素考虑在内,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与维护历史遗迹的前提下,以人的感受为中心,形成以人为核心,创建宜人的园林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将人的生活习惯与日常行为方式纳入考虑范围,而且要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形成现代园林。

三、当前中国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情况

首先,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正在面临着国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吞噬,如何在维持本土传统设计风格与文化的同时跟上先进的脚步,是每一个现代园林设计师正在苦心经营的一个问题。现代时期,园林景观建设事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促成了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发展表现的繁荣,然而,许多设计却不堪入目,很多的设计成果并不达标,长期下去,势必影响到园林景观设计的长远发展,无论是经验还是设计理念的更新都在面临危险,在这样的形势下,就要争取时间加强对园林设计的优化,要学会在保持中华传统园林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来科学、适度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要形成严谨、有章有节的治学风范,加强园林设计这一学科的深入理解与研究,就其本质与内涵,科学地采纳与引进,只有这样真正发挥作用,严格杜绝断章取义、盲目照搬的现象出现。

1、生态化设计

近年来,“生态化设计”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也是疑惑之点。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概念的阐释也是各有不同。生态园林的设计基于生态学、生物学原理(例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多样性等),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按照一定规律安排在一个区域,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就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笔者认为:“生态化设计就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景观设计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科学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关联的新秩序,使其在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的前提下,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的统一,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景观环境。”而目前条件下,景观的“生态设计”还未成熟,处于过渡期,需要更清晰的概念、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不断的实践。

2、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人性化的考虑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的人,社会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园林景观设计注入更多的人性化元素。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不仅美化了城市景观,而且降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大大提升了现代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发展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绿化在我国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运用园林绿化所使用的树木、花草等加强对我国的绿化,但由于设计施工管理控制不当,或者是设计施工标准不严格,造成了植被死亡率高,病虫害对植被损害大,因此,在进行施工管理中,必须做好各种准备,科学施工,严守质量。因此,加强对我国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汉飞,王志东,潘金井.环境为先,巧在立意[D].中国园林,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