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景观改造规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0: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园景观改造规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园景观改造规划方案

篇1

对于迅速发展的森林公园改造设计研究实践,以寻求切合中国国情实际的森林公园改造方式为议题,从具体项目对森林公园的改造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

森林公园 景观改造 生态保护

引言

近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类风景名胜区、森林浴场、森林野营地等开发和发展势头良好。随着森林产业从过去的采伐经济转换成旅游经济,并逐步转向生态经济,现已开发的森林旅游项目,在产业升级的大形式下,迫切需要寻求转折与重生之路。基于此,本文以大岭山森林公园核心区改造研究为例,尝试对当前森林公园的改造出路做出一些初步的探讨。

项目概况

基本情况

大岭山森林公园地处东莞市南部,横跨“四镇一场”(大岭山镇、厚街镇、虎门镇、长安镇、大岭山林场),是以森林资源为主体、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主要功能、以“自然”、“古朴”、“野趣”为特色,可供游览、科考、休闲和康体健身的综合性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74平方公里,是东莞市政府打造生态绿城的市属重点工程。

目前,公园存在现有设计陈旧、景点不成系统、交通混乱、服务配套跟不上、功能不完善、形象不突出等诸多问题,而且由于绿道的最新建设经过,大岭山森林公园核心区已成为该片区的重要景观节点。正因于此,作为公园心脏的核心区迫切需要进行整体、全面的升级和改造。

基地现状

植被状况

石洞景区是整个森林公园的核心区,这一带有近2万亩的原始次生阔叶林。原始次生林是原始森林经过多次采伐和破坏后天然更新的森林。与人工林相比,原始次生林具有景观多样、物种丰富、层次分明、结构复杂、生态功能强等优点。

水系

公园内水体资源丰富,周边有水库20个,总库容达8000万立方米,面积较大的有横岗水库、大溪水库、怀德水库等。园内分布多处瀑布、山涧、溪流,而最具特色的是长1300多米的石洞溪,堪称集石景、水景、林景于一体的绝佳自然奇观。

地形

公园属低山、丘陵地貌。园内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山深谷幽。最高点“茶山顶”海拔530.1米,登上峰顶,可欣赏城市新貌,也可欣赏周边湖光山色。

主要景点

“茶山顶”,作为一个古茶场,为老一辈东莞人熟知。

“东莞城墙”,仿造莞城迎恩门,是保留较为完好的建筑遗迹。

“弥勒佛像”,高约10多米,气派非凡。

“观音寺”,古色古香、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知青房”,不仅是当年知青下乡驻林场的旧址,更是东莞现存唯一的知青“下乡”旧址。

设计目标

核心区是大岭山森林公园的交通枢纽、首要形象、最优景观资源和服务核心,必须重点建设。公园建设应遵循总体规划、分期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核心区要建设为体现公园特色形象、满足集散和交通功能需求、景点一体化、服务配套完备的,集健身养生、旅游休闲、文化科教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核心。

设计原则

森林主体、特色原则

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的主体,公园改造是基于公园原有资源基础上的。森林公园新规划改造建设,应坚持以森林公园为依托,突出森林景观,打造形成适合公园自身的主题特色。

生态、文化景观保护原则

森林公园的改造建设,必须注重景观资源保护和自然生态平衡,以保护为基础,以开发促保护。同时,新规划设计要挖掘当地特色的风情风俗,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特征。

以人为本原则

公共设施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充分考虑特殊人群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并落实在细部设施的设计中。

经济性、可操作性原则

在保证使用功能与效果的前提下,公园建设应有效地控制合理建设投资、规模,市政工程为市民真正做实事、做好事,不宜过度开发。同时,必须考虑到实际的可操作性。

功能要求

提出大岭山森林公园核心区改造建设要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交通集散功能――公园核心需要重新规划,要能有效地解决交通问题和公园集散功能;

核心形象功能――新公园核心要体现特色,体现公园的形象功能;

景点整合功能――现有景点和资源要重新梳理,体现核心区的整合功能;

游线组织功能――作为核心区,必须有效地加强和体现公园游览路线组织功能;

服务配套功能――核心区要起到重要的服务配套功能。

改造策略

大岭山森林公园核心区要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结合现有景观、景点,选择合适场地,采取自然结合人工的造景手法来体现场所标志和特色。新核心区要做到有创意、大气和有主题性,形成公园的特色场所标志。

大岭山森林公园核心区六大改造策略:

分散停车,解决停车问题;

打造沿湖休闲景观带;

有序的组织各个景点;

重新打造核心景区;

重建集散广场;

绿道与登山道贯通。

改造方案初探

对于核心区的升级改造,综合了诸多因素的反复推敲和研究,以不同手法、不同特色、不同投资做出了四种不同改造方案对项目进行前期方向探索,希望藉此多方对比研究得出最适合公园的改造方向:

改造方案一:利用场地高差,局部的少量填方形成台地广场特色景观。

方案特色:台地广场景观

工程措施:少量填方,形成台地

方案优点:易于实施操作,投资也较低

重点解决:景观手法较简单,特色不明显

投资额度:约2000万元

改造方案二:运用空中廊道景观元素,与地面广场形成空间丰富、多样的双层景观。

方案特色:双层空间景观

工程措施:地面空间+架空平台

方案优点:空间丰富,有利于保留、保护现状

重点解决:有一定施工难度,但利于生态保护

投资额度:约3000万元

改造方案三:结合地形,以双层圆环构架解决广场和交通问题,同时体现独特城市景观特色。

方案特色:大型人造景观

工程措施:地形改造+大型高架构筑

方案优点:形象突出,但投资较大

重点解决:工程量大,过于人工化建设

投资额度:约4500万元

改造方案四:在湖面一侧地势较平缓处,依据地形改造出独具特色的湖边错级广场景观。

方案特色:错级广场景观

工程措施:少量地形改造+湖边广场

方案优点:新位置湖色景观好,广场视线开阔

重点解决:水库边建设对水源有一定程度影响

投资额度:约2500万元

改造方向的探索是对项目研究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项目的前期研究的考虑角度、方向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了最终方向的判断,直接影响了最终可能达到的效果。四个方向各有优劣,都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同时达到的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异。选择适合的改造方向对项目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篇2

关键词: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改造;步骤

收稿日期:20160112

作者简介:杨艳丽(1979―),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和林果技术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3008102

1驻马店市森林公园评估体系的建立

对综合公园的改造更新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改造是否符合现代使用要求。每个城市绿地在一段时期内都有适合它的功能性和物质环境表现性,对综合公园的改造就是一个寻找适当的功能环境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过程。因此让综合公园重新承载合适的功能和美学特性就需要对现有的使用状况进行评估。要建立公园使用后的评估体系,必须要进行前期调查和评估工作。前期的工作将促进后期的改造设计,并有效提高城市公园的环境质量,使旧公园更接近社会大众的需求,创造出更多宜人的城市绿地公共环境空间。

1.1网上点评

定期收集整理大众对公园景观的评论,分析需改进之处。如下几位就是在大众点评上的评论。

小美鱼翠儿:里面风景不错。而且是不需要门票就可以进入的。值得一去。

dpuser_凡凡:挺美的游玩场所,也挺大吧在驻马店,就是没钱的话就有点不好玩了。

宕笙壬: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森林公园”,整个就是一个卖杂货的小集市。进门阶段到处都是叫卖声,人挤人,摊挨着摊,乱得很!园中的部分湖水已经被一层绿色所覆盖,游船在期间穿行,很脏!公园基本就是一个“半拉子”工程,许多地方没有建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建完!很失望!

1.2问卷调查

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归纳整理急需改善之处。调查问卷表如下。

1.3实时监控

时时掌控公园设施、景观、道路、照明、水体、安全、环境质量等状况,据此随时探讨解决方法,请专家和有关部门协同提出处理方案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具体进行的监控项目:①园内照明路灯的智能化控制;

②园内桥体景观灯的运行监测;③园内局部花草树木智能灌溉;④园内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显示;⑤园内水位及泄水阀门的监测;⑥公园内的消防安全监测。

1.4游客游记中的评论

游客到公园中游玩,亲身体会,新会有感而发,畅所欲言,可以让设计者和管理者从游人的游记中找到急需改善之处和逐渐改善之处。

2加大公众参与景观设计的力度

在综合公园的改造与更新中要鼓励公众参与,广泛全面地征求全社会的意见,尊重全体市民的感受、需要。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在公众中展开询问、问卷、座谈等形式的调查。在设计完成之后,专业人员应对公众作设计宣传、教育等。因此,公众参与的真正内涵应是决策上的公开化、设计上的交互化和管理上的民主化。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进行公众参与。

(1)专家制作设计改造方案,供大众来选。如黄淮学院的文化景墙就采用了此方法,设计了24个文化墙浮雕,让老师和学生共同投票,根据投票的排名来决定采用哪20个文化浮雕。

(2)建立网上公众讨论评台。可以参照学习驻马店市“市树市花”的选择,先由园林、林业、植保、土壤学等方面的专家做出几个备选方案,交由公众来挑选。最后再由专家来提炼认同。

(3)改造设计人员到公园现场询问游人并记录。定期到公园现场,直接询问游客感受。并从游客的期望中找到改造方向。

(4)制作调查问卷表,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调查。

(5)针对反馈意见汇总并召开相关的专家座谈会。

(6)完善植物或论证的管理养护及认领制度。

(7)查询地方志以核实地域文化信息。

3景观设计师和园林专家的审核

整体公园改造设计的步骤及想法及需求不是毫无理由、不进行甄选辨别就无条件满足的,要进行筛选、汇总、凝炼、抽象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结果。这要求景观设计师和园林专家要在满足景观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去寻找大众强烈要求的、与时代吻合的、经济的、与自然和谐的景观来设计。

整体公园改造设计第一步要把握时展变化的速度;第二步要掌握大众

的文化、政治、经济、生活需求;第三步要大众真正参与到景观改造中去;第四步:园林专家审核指导实施;第五步要根据时展同步进行,重复第一步至第四步。

参考文献:

[1]

李慧生.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若千问题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6).

[2] 李大鹏,沈守云,陈燕.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与更新规划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8(12):11~12.

[3] 裴小明.基于周边环境变迁的综合公园整合设计[J].建筑,2007(4):38~40.

[4] 秦启宪.探索创新与时俱进[J].中国园林,2005(2):35~63.

[5] 石金莲,王兵.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POE)应用案例研究[J].旅游学刊,2006(2):67~70.

[6] 陶敏.中小型城市传统公园的适时更新[J].小城镇建设,2004(4):34~37.

[7] 崔文波.城市公园恢复改造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8] 关午军.重生・再利用-城市更新中公园景观有机发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9] 左辅强.纽约中央公园适时更新与复兴的启示[J].中国园林,2005(7):68~71.

[10] 曾军.当代中国城市更新与城市改造的分析[J].四川建材,2007(3):185~186.

[11] 张国中.公园改造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手法[J].湖南林业,2008(8):28~29.

篇3

关键词:弗莱士河;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风景园林;城市公园

1 项目背景

1.1 现状概况

清泉公园场地位于斯塔腾岛西岸,紧靠阿瑟溪,清泉湾和草原岛屿也被包含其中。场地北部以胜利大道和特拉维斯大道为界,东部到达里士满大道,南部以阿瑟基尔路为界,史泰登岛购物中心和斯塔顿岛绿带在北侧,西海岸高速公路从南到北贯穿整个场地。场地总面积约891hm2,是纽约中央公园的2.7倍,其中约45%由高度为27~68.5m不等的6座垃圾山组成,另外55%由溪流、湿地和干燥凹地构成。

1.2 历史变迁

成为垃圾填埋场之前,这里曾是一大片被清澈泉水和溪流所滋润的潮汐湿地,“清泉(Fresh Kills)”之名正由此而来。1948年启动,1955年清泉垃圾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堆放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纽约市平均每天运往这里的垃圾多达14000t,1986~1987年间的巅峰时期,每天的垃圾接收量更达到29000t之巨。由于各种环保法令的颁布纽约市大部分垃圾堆放场关闭,1991年清泉垃圾场成为纽约唯一一个生活垃圾堆放场。到20世纪末,这片垃圾山庞大得能够从太空中被拍摄到,垃圾填埋场与周边区域的矛盾关系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关闭垃圾填埋场被提上日程。2001年,纽约市政府下令永久关闭垃圾场并对其进行景观恢复与改造。“9 11”事件却使垃圾填埋场不得不再次开放,用以容纳世贸中心废墟的垃圾。

2 设计思路

2.1 战略目标和公众需求

纽约市规划局认为“弗莱士河公园有潜力成为创造性的土地复垦模式的国际标杆。纽约市将书写其建造伟大的,雄心勃勃的公园的历史。”希望建立1个能够恢复生态,培养1个可以自我维持并不断完善的生态系统;为大量特色活动项目提供场所;用一种神圣、独特的方式来纪念911事件、记录清泉场地的恢复变化;建造快速有效的公园道路系统来优化通往公园的交通,并减少当地的交通堵塞。

2.2 设计理念

弗莱士河公园总体规划的主题定位是“生命景观一纽约城市的新公共用地”,设计团队定义的“生命景观”是“生命景观=活动项目+栖息地+循环”,寓意弗莱士河公园不是静止的,而是1个有生命、有活力的景观。在弗莱士河地区.生命景观的概念旨在进行有活力的新型生态配工和培育――是一种生态体系,包含了土壤、空气、水、植被和野生动物,人类活动、融资监管和适应性管理环境技术、可再生能源、艺术和教育以及人类、自然、技术和生物之间的新型互动。

作为一个世界级公园,弗莱士河公园的文化、运动项目极其丰富多样,一些不能在城市中心公园进行的运动项目,将在这里获得广阔的空间。为了保持一种巨大辽阔的感觉,超过688.5hm2的公园区域将开发成不受干扰的自然生态区,包括开放的水面、盐沼和淡水湿地、草地和林地,这些场地通过生态恢复措施和创造性的景观设计,为鸟类、植物等野生动植物群落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同时,交错的陆路与水路,为公园构建出一个多层次的道路网络框架。这891hm2的活动场所、栖息地和交通系统将共同支撑起清泉公园的“生命景观”。

3 整体布局

3.1 规划要素

构建“生命景观”是重建一个包含多样生境和生态系统演化的整体。在规划要素上包含线、点、面,从总平面中不难发现,点线面的组合模式不断重复在每一个垃圾山上。设计师希望通过线,点和面的组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集群和进入的可能性。生物量和建造铺装和构筑物等项目内容,被组织进这3个相互关联的空间系统之中。假以时日,这种新兴生物和群落组成的彼此纠缠群体将在场地中呈现不同的生态系统,拥有不同的草地、种植地、栖息地的斜率,土壤含水量、光照条件和相邻环境。

3.2 分期建设

为了使公园的建造过程不至于成为漫长无期的等待,而是一个在进行中动态、可到达的公共空间,整个工程被精心安排成3个阶段。弗莱士河公园不同于以往的固定化设计,提供了一个建立在自然进化和植物生命周期基础之上的、长期的策略,以期修复这片严重退化的土地。“生命景观”方案在尊重场地现状的基础上,既逐步改善了环境,又为场地的长期发展赢得了资金。选择以时间和自然变化这2种存在于景观和景观变迁内部的现象为基础,利用植被对环境持续变化的适应和回应能力,构建场地生态恢复和景观更新的框架。

景观的形式不是方案评选中最有意义的标准,设计团队觉得景观规划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过程随时间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比详细的形式设计更有意义。因为当代城市生活的不可预测带来了规划要求的不确定性,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转变的地区,单凭现在掌握的信息不足以决定未来的公园形式。因此,希望公园能在开放的策略框架下最大限度地自由发展,最终形成最适合未来城市生活需要的场地形式。

4 修复技术及工法

修护策略必须与该地区的规模相协调。很多技术和操作方法在规模较小或挑战较小的地方很适用,但是要在如此大的区域重新创造新的生态环境,并且在不依赖集约管理的情况下保持生态繁荣。这些技术方法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Field Operations的多学科计划团队建议采用催化轮栽技术来培育有复原力的景观。这种轮栽技术力求借助植物群落的自然演变过程,用最少的手段建立起生物多样性。规划方案主要为轮栽技术预设一些必要的物质条件,帮助生态系统逐渐完成自然演替。主要计划通过调整土壤成分、种子库、水文学、遮荫和其他基本因素,拯救一个已经退化的自然景观。

4.1 垃圾堆埋山封场的工程技术及工法

固体垃圾堆的覆盖分层建造。设计的基本目标是水力性能、边坡稳定以及垃圾填埋场及其系统的长期完整性和耐久性。通过减少地表水的渗透,防止水土流失,促进适当的表面排水以及隔离垃圾层来实现。垃圾山的最终覆盖物由一系列构造层组成。处理垃圾堆产生的大量渗出液和垃圾气的基础设施有:排气总管头、燃烧站、渗出液处理站、鹅颈管。作用分别为:收集系统链接口、安全处理气体、净化渗出液、在暂时反应较少的垃圾山上缓慢地排出垃圾气。卖给国家电网的垃圾气能为纽约市带来每年1200万美元的收入。

4.2 土壤的修复

用带状耕作法(strip cropping)来改造现有土壤代替购买或加工大量表层土。这种方法借鉴于常规的农业做法,包括每年播种3次精挑细选的农作物,反复种植然后用旋耕机打碎,混入土壤中作为绿色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厚度。农作物按照土丘的等高线交错种植。偶数带休耕,奇数带耕种。当土层厚度和土质达到要求后,就可以种植混合草地。

这种耕作方法是一种成本低且更符合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并且可以在大范围内增加贫困的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控水能力,减少动物间接从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金属,增加土壤深度和控制杂草。鉴于现有土坡质量很低,整个区域需要花费至少4年的时间完成一组带状土壤更新。尽管这个过程很漫长但比起引进大量新土壤,带状耕作法对基地改造的效果更佳。对垃圾填埋场的腐蚀控制与暴风雨管理设计更协调,可以满足垃圾场改造的许多约束条件。此外,大型的带状种植景观带来的独特的视觉和空间感受美丽并独特,这将成为这片场地经历大规模环境改造和更新的象征。而且带状耕作法也符合分段分期执行的规划目标。作为可辨识的过程中的景观,每个变化的阶段都被人们使用、解读和享受。

4.3 栖息地修复

提出并创建和管理3个主要的生境类型:湿地、草原和林地。

3.05m等高线下的土地是湿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湿地被翻新以消除入侵物种,创造更多样化,自我维持的湿地植物群落。丘上草原将被重塑并在公园的新用途上使用。需要长时间培养,并使用特殊的安装和管理技术。当前丘上的草转换为原生草原的过程,助于改善生态资源和栖息地,并可能减少割草和长期维护的成本。林地将会在原地,以及新的地方种植,在堆埋山上和山下进行拓展,以帮助建立该地域的大型边缘缓冲区,并加强与相邻自然生态系统走廊的连接。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计划提出了培育湿地、草地、林地社区的多元化,以确保生物多样性,测试和试验不同的栖息地族群,并构建一个真正独特的自然保护区。

5 反思与借鉴

现如今垃圾围城的问题日益突出,垃圾填埋场的再利用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问题,纽约市将其改造成公园的做法值得学习,其实,将废弃地改造成公园早有先例。通过建设公园来处理城市废弃地,不仅能改善地区生态环境,还可以将被工业隔离的城市区域联系起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因此,建设公园成为一种恢复和重建这类场地的有效方式。

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都市主义;城市生态学;理论体系;实践案例

一、城市面临的挑战

长期以来,建筑物决定城市的形态,而城市则被当作放大的建筑来设计。从文艺复兴时期,城市作为艺术品和图案,到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关于城市的模式和设计理论都是以建筑和建筑学为基础的。管道、路网和各种铺装构成没有生命的灰色基础设施连接一个个同样没有生命的建筑,规范着人们的活动,定义着所谓城市和城市性。这种城市和城市设计理论可以被称为建筑城市学或建筑都市主义。这种主流意识主导了设计学院的课程和实际的工程项目。其后果是我们看到的城市对自然生态过程的忽视、对城市空间系统的吝啬、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与冲突,城市形态的随意与混乱等等。城市由单个物体主导,典型的例证是各种标志性建筑堆砌而成的上海浦东和北京及迪拜近年来的城市建设。

二、景观都市主义

在过去10年间,一种新的关于城市和城市设计的理论―景观都市主义,开始在北美和欧洲的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领域开始被议论、被宣扬、并广受学生们的欢迎。景观都市主义的核心论点是:景观,而不是建筑,更能决定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体验。这一观点把景观设计学推到了城市设计的前台,可以认为是对景观和景观设计学的再发现。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景观的这次再发现,主要是由建筑师和建筑学背景的学者发起的。

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一词的创造者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是建筑师和建筑学背景的景观设计学者,让景观都市主义在全球掀起波澜的是建筑学教授莫森.莫斯塔法维及其当时领衔的英国AA建筑学院,在全球推波助澜的学者和实践者或多或少都与AA有关。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是建筑学和建筑师从他们的角度发现了景观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于是,建筑师屈米和库哈斯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设计,就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景观都市主义实践的最早案例。在这个案例中,不但建筑师主导了一个公园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这个公园在组织城市和人们的行为体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景观在这里不是一个独立的“公园”本身,而是开放的、组织城市形态和功能的空间结构和触媒。

三、景观都市主义的几个实践项目

案例一:拉・维莱特公园,巴黎,法国。在20世纪80年代巴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项目中,获得设计竞赛前两名的方案――分别来自屈米和库哈斯―如今被认为是景观都市主义最早的实践。他们的设计方案抛弃了传统的公园设计手法,而采用了一种景观与城市语汇紧密交融的设计策略―一种“城市化的景观”或“景观化的城市”。屈米认为拉・维莱特虽然名为“公园”,其实是一种新类型的城市,是“巴黎最大的不连贯城区”;而库哈斯同样认为无法用传统的“复制自然”的公园设计手法达成设计目的,他期望拉・维莱特成为“社会工具的稠密森林”。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不约而同的运用了一种秩序系统控制了大尺度空间,让景观成为一种容纳和安排复杂的城市活动的媒介。

屈米的方案最终获得头奖并付诸实施。他摈弃了传统的城市和园林设计中那些中心、轴线、等级等组织空间的手法,以一个“点-线-面”相叠加的系统覆盖整个场地,成为公园的基本架构。这一系统是无中心、无等级和蔓延的。“点”是按120m方格网排布的被称为“疯狂”(Folies)的红色构筑物。“线”是主要的交通系统,包括两条长廊、林荫道、中央环路和一条将10个主题花园联系起来的蜿蜒步道。“面”即是这10个小型的主题花园和其它场地、草坪及树丛。10个主题小园包括镜园、恐怖童话园、风园、雾园、龙园、竹园等,分别由不同的风景师或艺术家设计。

屈米把这些风格迥异的主题园比喻成一部电影的不同片断,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游人在其中进行不同的活动。同时公园中的几座公共建筑也都常年安排多样的公共活动。从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事件”在公园中上演,事件景观代替自然景观成为公园的真正内核。同时,拉・维莱特是开放的,与城市之间没有明显的隔断。从某种意义上说,“点-线-面”的系统正是一个基础设施网络。

库哈斯的方案尽管最终排名第二而未能实施,但也获得了学界的高度评价。库哈斯设置了4个策略性的“层”的叠加:“人流集散点”是不同尺度的服务区;“东西向带状区”是一种并置的条带系统覆盖,整个场地,相邻的条带是异质的,包含着不同的自然和人工地形;“大的组团”是线形和圆形的树林;“交通组织路线”是不同类型、等级的道路。与屈米方案相类似,容纳多种城市事件、活动以及未来变化的可能性是这一方案的中心理念。库哈斯声称:“可以有把握地预言,在公园的一生中,计划将经受不断地变化和调整。公园越是运作,越将处于一种不断修正的状态……计划的不确定性是根本的原则,作为形式概念的基础,允许任何转换、修正、置换或是替代的发生,而不损害最初的前提。

案例二:弗莱士河公园,斯塔顿岛,纽约州,美国。该项目创造性地将890.3hm2(2200英亩)的弗莱士河垃圾填埋场改造成纽约市最大的城市公园,其特色是广阔的潮汐湿地和溪流,超过64.4km(40英里)的小径步道,以及重要的娱乐、文化和教育设施,包括一个引人注目的山顶纪念碑,用于纪念“9.11”事件失踪者和为修复做出杰出贡献的工作人员。这里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场,9.11事件后世贸中心的残垣废墟就填埋与此。其主要创新在设计中融入长效变化机制,打破陈规,在最初的阶段就构建出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动态灵活框架。詹姆斯・科纳Field Operations景观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展现了如何将原来的垃圾填埋场改造成一座比纽约中央公园大3倍的城市公园。这项长达30年的规划项目涉及大型景观的恢复,改造并利用原来垃圾填埋场上被污染的湿地。除景观设计师外,项目的整体规划还需要建筑师、规划师、生态学家、交通工程师、土壤科学家和水文学家的通力合作。

四、景观都市主义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在强调城市生态和谐发展的前提下,作为国际城市发展的新理论,景观都市主义对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发展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比如对城市工业废气地的处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均,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已经显露了一些后工业化的特征,大量遗留的工业废弃地面临回收再利用。大量工业遗产地,不应仅仅只是保留原样的工业文化。这样并没有达到高效利用土地的目的,应该学习国外的较好实践,利用景观生态主义理论的精髓,重新打造地块形象,提升价值。

考虑自然演变的过程融入设计,景观都市主义理论强调设计是一个过程,不可以设计某些生硬的人工景观,而是在总体框架的引导下,充分尊重场地中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变与发展,减少人为活动对场地发展的影响,使场地的景观自然而然的呈现出来。

五、结语

景观都市主义给了建筑学、景观设计学一次大融合的机会。它敲打去长期以来学科之间的藩篱,给城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反思;更重要的是,给景观设计学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当然,它的理论还远远没有成熟,它的论点需要更多的实践来验证和说明。而史无前例的中国的城 市化和城市建设,将为景观都市主义的发展创造最大的机会,必将做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理查德・马歇尔;美国城市设计案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5

2007年是我市园林建设中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我市创建省园林城市的关键之年。这半年来,×××绿化工作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支持下,按年初确定的“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打造精品、提升档次、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总体思路,坚持园林城市建设这一主线,精心准备,科学规划。上半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了创建省园林城市前阶段工作。为了顺利开展我市的创建工作,与省建设厅创园考评组进行了衔接,汇报了我们创园工作设想,省建设厅考评组领导给予我们积极的支持,给我们提了一些建议性的意见,包括审报时间的安排、创园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检查过程中线路的选择等问题,对我们的创建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还组织了有关人员特地赴临海、昆山、义乌、长兴等园林城市实地考察学习,吸取他们一些优秀的创建经验。根据这些兄弟城市的创建经验以及我市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创园的实施方案及任务书,市政府已明确今年创建省园林城市,现各阶段工作正在紧张地开展之中。 (二)继续加大城市园林绿地的投入,确保城市绿化面积的稳步增加。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增园林绿地面积33.8公顷,其中姚江×××段新建滨江公园0.8公顷,最良江整治工程新辟绿地4.2公顷,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绿化6.5公顷,城东新区配套增绿2.3公顷,企业内部增绿20公顷。上半年高档次建设了一些具有较好生态效果和较高绿化景观的绿地,重点完成了姚江桥西首延伸绿地、最良江东段景观工程、×××公园及城东新区生态防护绿地的建设工作。

(三)加大力度,实施×××及入城口绿化整治改造工作。

1、按园林城市标准要求,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努力打造精品公园和道路绿地,上半年重点完成了龙泉山公园保护修缮和南雷南路道路绿化改造规划设计方案的招标及深化、完善工作,目前已进入施工招标阶段;根据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和近期绿化建设实施计划,完成了大型综合性公园黄山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案论证。

2、开展大环境绿化建设,实施“见绿插绿“工程,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及入城口一空闲置土地进行有计划的整合和改造,采取密植种小树的办法,建设临时苗圃基地,进一步拓宽城市绿化建设空间,增加城市生产绿地数量,使×××绿化建设得到延伸,促进城市绿化一体化。

3、加快了公园、道路的改造步伐,提升城市绿化档次,上半年已完成了玉立路、健康路、市府西侧绿地的改造工作,下半年将有计划实施红卫桥脚绿地、北滨江绿地等的改造工作。

4、精心实施×××美化、彩化、香化工程。上半年投入了3xxxx万盆鲜花,进行×××重要景观结点的鲜花摆放及一些主要公园、道路的鲜花入地布置工作,极大地美化了城市环境;探索垂直绿化新模式,实施桥梁、车库绿化装饰工程;已完成了舜水路立交桥垂直绿化的布置工作,并正在实施龙山文化广场和新建路绿地停车场的荫棚改造工程。

(四)强化城市绿化行业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绿化管理体制,提高行业管理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强化城市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的市场化运作,建立了城市绿化设计方案招标和专家评审制度,全面实行了绿化工程建设公开招投标和工程质量监理制度,继续开展园林式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的评选。

篇6

关键词:风景园林;ASLA;学生组竞赛

1.简介

本文延续“ASLA历年获奖作品浅谈学生组获奖要点分析1”中的分析,对更多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得出了更深层次的总结与体会。

2.分析

通过对比获奖组成员的背景和综合考虑,本文着重分析综合设计类和住宅设计类这两个类别的获奖作品,分析图表如下:

获奖组背景与挑战

(切入)场地

选择策略与对策关键字实际意义方案性质

The flux city1、过度开发造成生态退化

2、地块无污水处理系统皇后区,纽约1、地块分割成四块,产生四种不同的处理结构

2、给出不同建筑的组合模型

3、整个场地的排水系统布置

4、盐盘概念的引入1利用建筑组合模型,解决生态退化

2盐盘的应用为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退化及雨水、污水乱排问题区域规划及景观改造

Collective strategies for a Regenerative Waterfront

南美大部分城市危机背景:暴力、社会阶层隔离、教育缺失。

发觉:公众教育和孩子才是改变的希望所在COLON,巴拿马

南美洲1.将场地整合入街区文脉。

2.紧密联系交通枢纽

3.为缓解经济和社会危机提供范例

4.提高青少年闲暇时间利用率

5.凸显场所感

6.场地多功能化

感化民众背景危

机引人

关注(类似战乱中的圣地)强调一种精神(传统意义的滨海公园设计)

通过契合场地和文脉的LA手段来影响社会建设和社交网络,为孩子和市民提供教育机会

Operative platform(适应性平台&城市构架新貌)学科交叉应用的科研大趋势下,将LA与UD同时应用于设计。意图建立一种动态的生产性城市发展模式,并同时为降低植物栽培成本做出贡献皇后区,纽约1、海岸的特定处理方式可以控制水的方向并减轻潮汐冲力。

2、运河和积水洼地均为场地内污水治理、洪水监控及灌溉等水管理服务。

3、不同的植物生产单元均在场地中因地制宜的有序编织

4、绿色的公共空间与公建重新组织了场地的城市肌理以绿地网络为主干延伸出的带有生产功能的城市新构架未来城市

发展的新可能将原有城市模式完全推倒重建的概念性方案。

建立一种具有生产性质的动态城市建设构架;并将绿化用植物的生产与城市绿景本身结合在一起,从而可以降低运输。

Landscape of Accretion希望以融入实际功能的形式进行港口改造旧金山海湾在港口原有设施基础上做加减法功能性景观融入实际功能的景观环境甚至可以辅助社区发展港口改造

The digital evolution of warfare:protocol for landscape Manipulation军事用地与鸟类栖地造成双重污染某处军演基地提出一种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演变的方式治理污染及场地改造的问题数字化战争改变地貌运用景观手法解决环境问题,改变地貌区域景观化治理

Desert farming moisturizer希望建造一种有机的城镇农庄格局新墨西哥州新型住宅和改造后的耕作方式有机结合的新城镇风貌营造1.农业景观与雨洪管理结合

2.尊重文化习惯的改善居住条件(可持续)通过三种体系相结合,创造了符合当地生活模式的可持续现代化住区方式可持续农庄

体系设计

Rewilding city park公园连接不同的区域,服务半径不够Baton Rouge

中心区域希望通过细节改造和新功能加入,发挥公园纽带作用并扩大其服务半径非常具体的改造方法通过一些细节的改变,实现更生态使用更高效的目的公园改造

Asylum Air Pupa in the Landscape为居住在高架桥下贫穷上访者建立临时居所北京永定高架提出豌豆荚(外遮蔽景观构架)和豌豆(临时性蛹式住宅)的概念解决生活的矛盾(社会底层人民的暂栖地)关注弱势群体临时居住与现实问题临时居住装置

概念设计

The Horizontal Dike废弃场所的简陋设计,在预知最终结果前出于本能的设计美.奥克兰某海滨火车站场地开放做休闲地,种植降低污染,污水与雨水的管理,残留建筑的简单利用,当地艺术场所搭建低成本景观的时间适应性(100年内动态变化直至消失)为所预言的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后果通过生态的工程装置以解决废弃火车站改造

(作者自绘)

篇7

1.明确设计目的

所有的景观项目在开发之初都应该明确开发目的或设计目的,如场地建成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开发投入的资金预算,以及该场所在未来的服务区域或服务人群,等等。本科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中学生创作设计的景观项目方案,同样需要在设计之初明确设计目的。因为只有在关注社会、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景观设计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才具有可实施性,否则,即使图纸效果十分精美,仍然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给学生的设计课题在课题性质方面一般分为两大类:新建地块的景观规划设计和现有场地的景观改造设计。这两大类课题的设计目标和设计内容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是指在整体的设计目的和设计内容方面基本一致,都需要考虑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因素,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流畅的路网设计等,这些在前文和后文中都有所涉及,在此不做赘述,笔者主要阐述两类课题的在设计目的方面的不同点。新建地块的景观规划设计要求将原本荒芜、废弃或破旧的已无法满足人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地块进行重新规划,赋予其全新的场所性质,在社会功能和环境效益等方面产生质的改变。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将旧建筑旧街道拆除推平后新建的居住社区、商务楼盘等都属于这一类景观规划设计项目。现有场地的景观改造设计要求在不改变场地性质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良性改造设计,如场地面积的适当扩大或缩小,内部功能分区和道路网络的重新调整,以及地面铺装、环境设施、绿化植物等景观元素的优化设计。对于城市中建成时间较早且具有历史感的公园、广场、街道等场所,设计师都可以进行景观改造设计,通过改造使空间功能更趋于合理化,配套设施更加人性化,环境氛围更加艺术化。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何种性质的课题设计,都需要注重对民族传统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发展,因为历史的遗迹是不可复制的,是一个地区文化的延续。对规划区域内具有文物价值的旧建筑、旧街道等实施保护性开发,对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切不可随意砍伐移植,以免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在明确项目设计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通常给学生制订思考和工作的几大步骤,学生通过方案设计练习逐步掌握景观设计程序。

2.熟悉设计程序

要求学生掌握并熟悉景观项目设计的一般程序,即基地环境分析、概念方案设计、扩初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必须在课程学习中逐步掌握基地分析、概念方案和扩初方案的设计方法,大四学生需要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施工图的设计方法和制图规范。(1)充分了解并分析场地进行某课题设计时,教师会给学生指定地块,使其了解地理位置、规划面积、项目建设目的等。学生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前期调研,充分地了解场地情况并做好记录,包括所处地域、地形、气候条件、土壤、水质、交通状况、服务人群等。学生通过实地勘查、资料收集等方法了解上述场地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下一步提出设计定位和功能分区提供有力依据。SWOT分析法是将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结合形成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SWOT分别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挑战)。实际操作中主要有分析环境因素、构造SWOT模型、制订计划三部分。(2)提出设计定位,完成方案设计接着要在以上分析基地环境的基础上提出设计定位构想。这一阶段,学生要与教师充分沟通,共同找到最适合场地建设项目要求的设计定位,也就是做出概念方案设计。不同的建设项目会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如居住区景观设计、公园景观设计、广场景观设计等。不同的项目在使用人群、场地功能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因此,设计者在充分了解场地环境情况、理解建设项目要求的基础上,才能找到了合理的景观设计定位,包括环境主题、景观风格、主要功能特点等,进而做出主要功能分区规划图。这阶段的图纸可以用规划总平面图、平面分析图和实例示意图来表达构思。扩初方案是在概念方案的基础上完成的,需要完成修改后的规划总平面图、详细的局部景观设计平立面图、重要景观节点效果图、部分主要设施的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设计说明要求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用词规范,清楚地阐述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与设计结果,起到辅助理解项目设计方案的作用。一套良好的扩初图纸应该能够达到全面细致展现该项目景观设计结果的目的,除去实际项目需要的施工图设计部分,基地分析、概念方案、扩初方案三者综合就是一套完整的景观项目方案设计。

3.具备良好的设计表达能力

完成一套景观项目设计方案需要绘制大量的图纸,如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等,图纸是展现设计意图和设计目的的最直接手段,绘图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方案展示的最终效果。一般景观项目设计的图纸表达无外乎三种手法:手绘设计图、电脑辅助绘图、手绘电脑结合绘图。这三种图纸表达方式在概念方案阶段和扩初方案阶段都可以被使用,其目的是完整、详细、艺术化地展示设计结果。所以景观设计专业本科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设计表达能力,熟练手绘技巧,掌握AutoCAD、SketchUp、Photoshop等电脑绘图软件,有了扎实的绘图基础,才能将设计构思和设计理念完美地呈现出来,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景观设计师必须具备的技能。

二、树立科学的设计理念

一套优秀的景观设计方案不仅需要完整的图纸表现,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科学的设计理念。可以说,绘制精良的图纸是方案的设计结果,而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才是支撑方案的内在灵魂。教师要求学生在进行方案构思与设计时,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注重体现地域特色这三大景观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世间万物,唯人为贵”,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一切以大多数人的发展为目的,而不是片面追求物质发展和经济增长。在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充分的前期调研、合理的功能分区、流畅的路网结构、完善的环境设施,以及符合大众审美文化背景的形态设计,等等。前期调研可采用实地考察拍照、问询并结合问卷调查,目的是尽量全面翔实地掌握设计基地物质环境和人文背景,尤其是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更符合当地市民意愿的环境设计定位。在调研结果上进行功能区域的规划,必须合理划分出符合市民实际需求的功能空间,强调各个空间的相互联系,规划流畅的路网结构以加强各空间的可通达性。无论是步行还是车行,方便快捷的交通都可以提高效率,满足市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出行需要。完善的环境设施能够为市民在公共环境的活动提供便利,环境设施设计不仅要求功能齐全,而且要求数量布局科学合理,既满足使用需求又不能造成浪费。以广场休息设施为例,每100平方米广场面积应该有6~10平方米的座位面积,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在广场中活动时随时休息的行为要求。景观元素的形态设计通过风格与造型的艺术化处理能够体现环境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人文背景,同时也是景观视觉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大众能接受并长久使用该场所的关键因素。总之,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营造出实用、美观,符合大众需求的城市景观环境。

2.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1987年由世界环境与发展组织提出的,要求城市的发展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能损害子孙后代为需求而寻求发展的能力”。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下,景观设计不仅仅是营造一个优美的小环境,如建一座亭子、种几棵植物那么简单,而是通过设计改造自然界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当然,改造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前提,否则改造就成了毁坏,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如水土严重流失、土壤的沙漠化、物质资源的浪费、城市地下水位下降等都是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在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景观设计师,必须担负保护环境、建设良性生态环境的重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区域内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规划区域内,通过科学的考察与设计,实现物质的循环、能源的自给、垃圾的无害处理等,达到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3.注重体现地域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所以景观设计所体现的地域特色也主要反映在这两个方面。针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的景观设计,一定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势情况、河流水域、物种群落等自然环境状况,做到合理开发,同时在设计时发展当地传统特色,体现人文历史背景。地形设计尽量符合自然地势条件;植物配置使用本土品种;水体景观的导入必须考虑当地水资源现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公共设施在实现功能完善的基础上,强调地域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

三、结语

篇8

1镇江市山水资源及成果

1.1山体资源

镇江素有“城市山林”之美誉,城北沿江山体丛立,宝盖山、云台山、北固山、花山、焦山、象山、合山、大禹山,山水相依、风格迥异,文化底蕴深厚,构建了三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城南为宁镇山脉东端,群山延绵,与长江顺势,自西向东有香山、长山、五洲山、马鞍山、横山和圌山。城中有13.28平方公里的南山风景区,南徐新城区有茶砚山、龙脉团山、跑马山等,新老城区之间有磨笄山、黄鹤山、老虎山、宝塔山。主城26座山体星罗棋布,面积达14.75平方公里,约占主城区面积的18%,是一座典型的山林城市。随着“青山绿水行动”等专项工程,我市部分山体资源得到恢复与保护,虎头山公园、黄鹤山公园、狮子山公园等一个个主题鲜明的山体公园应运而生,山林城市的魅力逐渐显现。但城市山体如香山、长山、五洲山等山体规划保护力度不够,挖山、占山开发建房现象未完全遏制。主城区内仍有未整治的山体,违章搭建严重,基础设施缺乏。部分已整治山体未充分尊重山体原有机理和文化的挖掘,对原有植被破坏现象严重。

1.2水体资源

镇江的水资源同样丰富,北面长江滚滚而流,古运河穿城而过与京杭大运河、长江交汇。主城区内水网密布,共有大小河流共计37条,总长107.8公里,城市规划区内共有在册水库14座,不在册水库14座、湖泊7座。近年来随着北湖工程退渔还湖、搬迁企业、湖底清淤等项目的实施,10平方公里的景观湖面及配套设施成为最吸引人的金山湖风景区;“青山绿水工程”、“黑臭河流整治工程”等项目的实施让光明河、虹桥港、团结河等城市部分河流变清变美;古运河综合整治让穿城而过的河道变成了穿城而过的绿色长廊。但在河道整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河道两侧绿化用地太少,绿色走廊显得单薄。二是部分河道整治未采用生态治理的手法,河道自身的自净能力未建立,存在再次污染的隐患。

1.3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打造花园城市的有效抓手,是一个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象征,是城市人生存和生活必不可缺的依托,其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更是衡量一个城市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以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等城市创建为推手的城市建设中,建设了如金山湖公园、大市口广场、市民公园、郁金香公园等一批高品质高水准的公园绿地,截止2014年底我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到18.69平方米,居于全省前列。可是很多市民依然感觉在城市中看不到绿色,享受不到宜人的空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区依托南山、“三山”等风景区而形成的公园绿地比重较大,与居住用地、商业空间、街巷道路结合的区级公园、街头绿地、广场游园偏少,公园绿地分布不均衡,特别是丁卯、大港、高资、谏壁等城市组团公园绿地明显不足。

2山、水、花园提升改造的原则

2.1生态优先原则

山体的整治与修复以保护山体肌理、自然植被为先导,因地制宜,在保护山体稳定构架和现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滑坡治理与合理补植调整,修复山体生态,提高山体生态效益。河道整治应多采用生态护坡,只有建立了稳定的水生植物群落才能维持河道的四季常清。

2.2功能协调系统原则

山体、水体的整治要综合考虑山体、水体与周边地块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注重三方面功能协调发展。

2.3历史文化挖掘与保护原则

镇江历史文化丰厚,大部分山体、水体都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存,使镇江独特的历史文明得以彰显和传承。

2.4个性特色发展原则

无论是山体的修复还是河道的整治都应“一山一策、一河一景”差异发展,根据不同山体、水体的区位环境、植被基础、历史文化制定不同的整治方案,发挥镇江山水多样的生态效益和景观特色。

3山、水、花园建设的路径

3.1青山行动,凸显城市山林风貌

城市山林必然体现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景观风貌。山体优先保护。根据生态优先原则,加强西南部十里长山、五州山、香山、嶂山,东南部松林山、马迹山、雩山、横山、禹山等山体林地的规划保护工作。禁止开山建房、乱砍乱伐等任何破坏山体的行为,落实工作部门,科学制定后续利用规划,为发展的镇江留好大生态、大景观的资源空间。中心城区风景区积极性保护。三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要挖掘景区文化底蕴、提升景区景观品质、扩大景区内涵和外延;景区周边地块的规划建设应与景区环境相协调,合理控制建筑层高和建筑外立面,打造“镇江第一景”。位于城市中心的绿肺——南山风景区则结合城中村改造,搬迁景区内的城中村,修复景区生态。如2009-2010年实施的南山莲花洞景区建设、2013-2014年实施的南山北部景区建设,就分别搬迁城中村上万平方米,改造、新建绿地860公顷,在提升景区入口形象的同时大大改善了城市的景观界面,让绿肺真正发挥其综合效应。而位于城市东侧的圌山风景区则结合企业搬迁、退城进区的方式加强山体的保护和修复,对因开山采石而造成的山体破坏面进行生态修复,丰富山体林相。主城区星罗棋布了26座山体,应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根据其区位条件,依托棚户区改造、地质灾害防治、城建项目开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本着“一山一策”的原则,对其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进行整治与提升。同时注重城市建设与既有山体的关系,退房还山,扩大山体与城市的缓冲区,保持山脚线与城市干道或建筑的完美衔接;保持山体天际线与建筑天际线的和谐;保持山体的视觉走廊效果。如已建成的黄鹤山公园、跑马山公园、虎头山公园、白龙山公园等等,既是自然山体又是城市绿地,山林与城市相融合,城市山林风貌尽显。

3.2碧水行动,再现江南水乡风韵

青山显出城市的俊美,碧水则显出城市的灵动。镇江城市依江而建,百公里长的主城区长江岸线为镇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保护好长江湿地资源,适度合理地打造滨江风光,让长江的自然宽广与城市的繁华相融合,再现大江风貌。已建成的5.5公里滨江旅游风光带、8公里长江路风光带,如同项链围绕,为城市增色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亲水的休闲空间。16.69公里的古运河作为镇江的母亲河,弯弯转转穿城而过,流入长江的怀抱。古运河提升改造工程应在净化水质的同时扩大运河两侧的景观空间,依托河滨公园、宝塔山公园、拖板桥、虎踞桥、丁卯桥等运河沿线的文化古迹打造节点景观,让长长的古运河如同项链一般串联起一个个特色景观点,古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更是绿色之廊、生态之廊、文化之廊、旅游之廊。江南水乡河网密布,主城区的河道水系一是要通过工程手段疏通清淤,沟通连贯,还原水的自然特征,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雨污分流率、污水管网覆盖率等,禁止乱排乱放,切断河道的一切污染源。二是要通过生态手法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建设水景观,使水体恢复其自净能力。三是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本着“一河一景”的原则,合理扩展河道两侧绿化用地,放大河道与城市的缓冲区,做大河道与河道、道路相交处的节点景观,让密布全城的河道网络成为焕发勃勃生机的绿色网络。如运粮河、团结河、凤凰河等往日的黑臭河流变成今日碧波荡漾、绿树荫荫的绿色之道、景观之道、休闲之道。

3.3增绿添色,营造花园城市氛围

篇9

关键词:珠海渔女;渔女景区;建筑改造;调研分析;方案建议

Abstract: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ity and city renewal in our country or even in the world has become a common problem we are facing now. The Fishing-girl, as the city-landmark-landscape of Zhuhai, the old condi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t facilities within the scenic area, has been difficult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of tourism service and effects to the citylandscape and city-impression. Therefore, through field reconnaissance survey analysis, integrating reliability data, put forward renewal suggestions and make ideas and evidence for the following reconstruction of the building renovation design.

Keywords:Zhuhai fishing-girl;fishing-girl scenic area;re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urvey analysis;suggestions of design project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7-0038-02

1 问题的提出

珠海渔女是珠海市的城市雕塑标志景观(图1),成了游客到珠海旅游必到的旅游景点。但与日俱增的客流量给渔女景区建筑(旅游配套)带来巨大荷载——尤其是观景、休闲、娱乐、交通(停车)、消费、安全等负荷,2006年政协委员何武全在两会期间专门就珠海渔女的设施安全问上交了提案。由于多方因素相互作用,目前渔女景区建筑功能已经背离了原先的规划初衷,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旅游服务功能。因此,更新改造珠海渔女景区建筑对提高珠海城市印象具有现实意义。

2 珠海渔女景区实地调研与分析

2.1 渔女景区调研概述

调研时间:2011年12月28日—2012年1月13日;调研地点:珠海渔女景区及周边地块;调研方法:实地勘察法、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人物访谈法;调研内容:珠海渔女历史人文与建筑现状、基地布局与土地利用、市政设施,停车服务、车流客流量、旅游开发商业环境等(图2)。

2.2 珠海渔女历史人文与渔女景区建筑现状调查

珠海渔女于1979年作为城徽雕塑而列入珠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于1982年秋落成,矗立在珠海香炉湾畔,高8.7m,重10吨,由70件花岗岩石组合而成,系我国第一座大型海边雕塑(图1),是著名雕塑家潘鹤的作品——取义于珠海建市前是渔业县,渔泽百姓。

景区建筑是继渔女雕塑落成之后,为满足景区基础设施的需要于1988年在渔女雕塑对面依山坡而建成的旅游配套设施——位于情侣中路南侧(图3右上),渔女雕塑西南侧(图 3左上),三面环山,建筑里外满贴商业广告,日趋受损,影响城市景观(图3下)。

2.3 渔女景区布局现状与土地利用调查分析

渔女景区建筑由停车场和旅游服务配套两部分组成(图4),旅游配套包括了一楼的商品商店,二楼的陆子居——露天酒吧(图5),山顶的观景台(三葵亭)。景区位于海滨公园北边,其地块隶属海滨公园,归类于城市公园用地。

存在的问题分析:①陆子居被改为餐饮,三葵亭改为海洋馆,丧失观景功能;②所有商铺都分包私营,使物价和服务不尽游客理想,影响城市印象。

2.4 渔女景区市政设施调查分析

2.4.1 渔女景区建筑供水供电情况

景区建筑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均由城市供水系统提供,从其东南侧的吉大(村)供水管网对接后通过观景台后山山体连接至景区建筑入户终端,景区用电由城市电网供应。

存在的问题分析:①建设标准低——供水管线浅埋于后山山体,甚至在外,制约后山开发利用;②设备老化严重,急需维修更新;③缺乏生活用水储备设施,一旦城市供水出现故障将影响正常生活;④户外供水支管凌乱,影响美观。

2.4.2 渔女景区建筑排污情况

污水主要来自于一楼商业用房生活污水、二楼餐饮洗涤污水以及三楼海洋馆的污水。盥洗、厨房、餐饮洗涤等污水排向户外明沟后排入小钟河,厕所污水排至化粪池。

存在的问题分析:①排污设施较陈旧,污水处理设备接近废弃,部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污染水体;②明沟内污物沉积严重,异味明显,污染环境。

2.4.3 渔女景区公厕设置和垃圾处理情况

游客络绎不绝,但公厕却没有一个是外置的,各商铺为招揽生意把店铺里的厕所作为公厕(有标识牌),很隐蔽,游客上厕所还需当地导游领路。露天垃圾池一个3m×5m,位于停车场旁边;垃圾桶4个,分布于一楼商铺走廊前和路边。

存在的问题分析:①没有独立外置的公厕,是旅游景区服务功能缺失之一;②垃圾桶(箱)数量少且分布不合理,未能满足游客方便使用;③露天垃圾池不符环保要求。

图1 珠海城市标志景观——渔女雕塑(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2-珠海渔女景区建筑更新改造调研流程图

图3-渔女景区地理位置与建筑现状

图4-珠海渔女景区布局现状

图5 原陆子居——露天酒吧现已停业(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表1-2012年元旦三天假期(12月31日、1月1日、1月2日)珠海渔女景区客流量和车流量全天记录统计表

12月31日

1月1日

1月2日

2.5 渔女景区停车服务与车流客流量调查分析

选取2012年元旦三天假期记录停车位、车流量、客流量,此间的数据能充分反映出景区旅游配套功能需求状况,能为停车场和建筑改造设计提供可靠数据依据(表1)。

存在的问题分析:①从表1可见中午是停车的高峰期,停车场面积不足,车位有限,导致高峰期时小轿车在路边停靠,亦影响自驾车游客在渔女景区停留时间或不停留;②旅行团大巴车数量与平时稍有波动,而节假日小轿车出游数量剧增,停车服务压力很大。

2.6 渔女景区旅游开发商业环境调查分析

景区建筑依山而筑,山地高度距地面均不超过24m,山上草木茂盛,幽曲石板小径自山脚盘绕至山顶;但山上未有休憩亭和垃圾桶(箱),致使山上垃圾到处可见;登山入口原有一股清泉——叫文学泉,现已变成一潭污水。

渔女景区地理方位构成分析:景区方圆3公里范围内南边有九洲港和九洲机场及石花山休闲景区,北边有名亭公园、香山公园、石景山公园,西边有板障山森林公园,东边系南海。景区前面的情侣路串联以上休闲景区和港口机场,交通便利,可见渔女景区亦是发展好珠海旅游产业经济的潜在商业环境之一。

3 渔女景区调研结果与信息反馈

分析本次调研结果,市民与游客对渔女景区建筑的改造更新的建议主要是以人为本:①建筑改造设计要以人为本突出岭南风情;②增设儿童娱乐场和咖啡吧等场所;③建造渔女历史文化展览馆和后山顶歇息凉亭;④改造停车场与整合游客引导线路;⑤加强景区和渔女雕塑海廊的安全防护措施;⑥建造工程少破坏自然环境与山体等。

4 渔女景区建筑改造方案建议

旧城改造(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市民的参与,需要听取市民的意见。结合市民的意见和渔女景区的实际现状情况,建议大向改造方案如下:

4.1 改造与使用

不再新建,只在原有旧建筑旧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复原与功能重组,对建筑外观造型进行有岭南特色的景观化改造设计,对各新的功能空间重新进行室内装饰设计更新后继续使用。此方案投入成本虽低,但功能难以完整化。

4.2 保留与加建

在保留旧建筑的基础上按照改造设计方案的需要进行加建,增加使用功能空间,同时对原有建筑功能进行局部调整。此方案新旧建筑结合后功能重组形成新一体,使旅游配套各功能得以完善和完整,但投入较前者大。

4.3 推平与重建

放弃原有无法发挥其应有功能的旧配套,按照新设计的方案推平旧建筑后重建(包括停车场)。此方案的建筑平面功能和立面景观功能上具有较好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但投入成本较前二者都高。

5 结语

城市更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对城市景区旧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是城市更新的具体方式之一。随着城市发展日趋成熟与饱和,如何为城市景区旧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完成旧建筑的重生成为当今关注的热点话题。珠海渔女景区建筑改造设计在考虑气候水文特征的同时要结合地方人文风情习俗,还要注意对地方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延续。

参考文献:

[1] 陆波. 珠海渔女 傲立海畔——雕塑家潘鹤应珠海市委之邀装点江山[J]. 美术学报,1998(01).

[2] 牟红,杨梅. 旅游景区景观设计的地域文脉内核探解[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05).

篇10

关键词: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种植规划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正在逐步改善和解决,在此基础上人们对自然景观环境的向往、追求的愿望相应地随之升级。

在高层建筑林立的城市当中,交通状况改善进程缓慢,城市中噪音和污染并重,适合人们休憩娱乐的户外公共活动场所逐渐减少;而现今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数量逐年增多,他们当中儿女大多不在身边,需要交流沟通和打发时间,公园便是首选休闲场所;城市中人们渴望拥抱自然,渴望呼吸绿色空气,更渴望心情得到放松,压力得到缓解,公园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1综合公园的概况

综合公园因其面积较大、自然风景较多、具备综合性的设施而命名,为全体市民能利用的公园,可发挥休息、散步、集会、运动、游戏、展览、观赏等机能。

综合公园一般位于主干道附近,其一侧或一侧以上均面向道路,容易为市

民所到达。主要功能包括休息功能、儿童游戏场功能、运动功能、教育功能以及其他服务功能,相应的功能设施包括广场、座椅、休息所、草地、平台、散步道、喷水池等园林布置和休养设施;钓鱼池、儿童游戏场等游戏设施;田径场、各种球场等运动设施;小型植物园、动物园、农场、水族馆、气象观察台等教育设施以及饮食店、停车场、厕所、电话、服务台等服务管理设施。

2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时,为了避免使公园成为孤立的点,应承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准确把握公园在城市中的定位,并注意其与周围环境(建筑群、道路网、绿地等)密切配合,可利用地形、水体、绿篱、建筑等多种元素加以处理,使园景与街景融为一体,避免用高墙把公园完全封闭起来。

2.1准确合理的定位

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定位是指其在城市中的基本角色问题,也就是城市综合性公园在城市中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定位,一般根据城市整体层面的公园布局并结合公园内容进行。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规模大小、服务对象等,都对公园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其服务对象来看,有市级公园、区级公园、社区公园等。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定位根据其景观内容又可分为:文化休息公园、一般的综合性休息公园、纪念公园、游乐公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植物园、盆景园等。要准确的给出公园的定位,就不能拘泥于公园本身特点就事论事,还需要应用“系统论”方法,从更宏观的、整体的层面上来研究确定公园的特色。在具体的规划中,应从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外部情况与内部情况两方面来作分析。在外部资源分析中,着重对文化资源、游人资源、服务业资源、土地利用状况、交通资源等作出了解和分析。在基地内部环境资源中,对自然资源、文化底蕴、现有活动资源等进行分析与总结。

2.2弹性原则

在城市综合性公园的规划中,应该从公园所服务人群的实际需要出发,因地制宜的制定各种阶段性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着重强调的是灵活性,且要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投资和实际需求的变化。

2.3整体性原则

在城市综合性公园的规划中,每一个规划项目都要从如何健全和完善公园方面考虑。这里的健全和完善,可以理解为“使其整体化”。城市综合性公园具有体现和传承当地历史传统风貌的作用,因此对它的规划必须坚持整体把握的原则。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㈠在任何设计中,整体的得失要比局部的好坏重要的多。城市综合性公园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它的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保持其发展的整体性。不仅要处理好公园内部各种具体地段的规划与公园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还要充分研究公园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格局和文脉特征,在规划的过程中遵循城市发展的历史规律,保证规划地段城市肌理的相对完整和统一。㈡我们所说的整体性原则具体是指整体效益的原则,即在公园的规划过程中既要保证其所在区域的整体环境景观效益外,还要保证社会的整体效益、经济效益、历史文化效益的有效发挥。总之,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个成功的规划应能形成基于所有元素和影响力的方案,产生一个新的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完整的系统。

2.3.1 公园与周边地区景观格局的整体性

现代城市公园设计注重城市公园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因为公园是城市的一部分,它应与城市的其他景观融为一体,与临近的建筑物、道路网等密切联系,使公园自然地融入到城市之中,而不是孤立的一个点。

城市公园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与提高城市公园的利用率、公园景观的开敞性,城市环境的景观美化有很大关系。城市公园景观是城市空间环境的组成要素,并与其他要素之间,形成了互为图底的关系。同样,城市综合性公园周边地段的景观对其的景观构成具有重要影响。

2.3.2公园延续城市文脉特征

城市的文脉,就是城市赖以生存的背景,是与城市的内在本质相关联、相影响的那些背景。一切决定城市的产生、发展及城市形态的显型的、隐型的东西,都可以列入城市文脉的范畴。城市的文脉,是城市文化观念的自然延伸。

就城市综合性公园规划而言,人与景观的关系、公园建设与其所在城市的关系、整个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的来说,都是局部与整体之间对话的关系,必然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强调公园规划的文脉,就是强调公园是整个城市景观环境的一部分,注重城市公园景观在视觉、心理、环境上的沿承连续性。城市公园规划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又反过来影响并支配着城市文脉的发展。

2.3.3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公园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游客是生活于其中的主角,他们是城市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公园的动力和源泉。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在职人员工作日的减少;老龄化人口的逐年增多;对独生子女保护意识的增强;交通的发达带来旅游者的增加;气功和交谊舞的普遍发展等,都要求公园改造中对人的行为给以科学的判断。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就是提升改造的公众参与性,在公园的规划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活习惯、以及公园使用情况,在尊重和满足公众意愿和要求的基础上,有效改善游赏环境,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游客创造一个环境舒适、文化气息浓厚、特色鲜明的游赏休憩场所。

3种植规划

3.1广场空间的植物配置

乔木层一般为规则的纵横列植方式形成特殊的空间感受,选用树形相对整齐,遮阴效果较好的落叶乔木,如:银杏、栾树、合欢搭配一定数量的雪松、香樟、广玉兰等常绿乔木,以保证冬季的景观效果。林下片植自然的花卉、地被植物,如:丰花月季,牡丹、金丝桃等。台地花园三五成丛的种植观花乔木,如:樱花、垂丝海棠、桂花等,适量点缀色叶植物,以相对丰富的植物品种以及截然不同的配置手法,勾勒出广场边界线。

3.2生态岛空间的植物配置

该区域植物设计用 “重地被、弱中层、强上木”的立体空间构成结构。旨在营造快乐、浪漫、野趣的环境氛围。本着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秋叶纷纷、冬枝苍劲的原则,以香樟等常绿树为基调树种,片植水杉、樱花、木槿以及多年生草本植物增加野趣,形成花叶缤纷的浪漫美景。驳岸形态自然潇洒的芦苇以及出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以增添美感。

3.3水生植物的种植

蜿蜒的水景美丽多姿,涌动的水系岸边配置旱伞草、葱兰、鸢尾、纸莎草等水生植物,以突出“水”的灵动,造型独特的花船摆满鲜艳的时令花卉使整个水系生机勃勃,趣味丛生。

4结语

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公园,综合性公园的规划设计符合长远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地方文化为背景,以全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为表现形式,为市民营造了一座融人文景观与天然雅趣为一体,纳地域特色和城市精神于一园的怡人佳境。作为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为大众提供了身心愉悦空间 ,在改善现代化城市和居住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封云,林磊.公园绿地规划设计[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