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景观设计; 应用
Abstract: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of the rich meaning, this article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from the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and the design of modern landscape relation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 aspects to the reference for landscape design personnel in practice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含义是指人们以征服自然、获得物质财富为目的,采取各种方法和形式产生的思维;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产生的艺术享受、生活乐趣;是指人们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创造的行为规范;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创造出的价值观。也指人分地域、种族而存在的爱国思想和乡土感情的等。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和”为核心,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的各方面表现都表现在“和”,意思是在表达人与自然、社会、人的和谐,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和谐是美好的东西,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发展的一种追求。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
中国传统景观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特别是在中国,他是所有艺术形式中独一无二的,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他内容丰富,代代流传,他一直代表着东方文化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一直是景观设计师所追捧的,景观设计师们一直在现代景观设计应用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人们一直在将之融入到国家景观设计风格中,同时也在开创多元化的景观设计风潮,新一代景观设计师任重而道远,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对传统元素加以改造加工和运用,令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景观设计师应该对传统元素应用方面多做一些尝试,如龙凤纹样、万寿图、福字等等。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观念博大精深,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髓,而且展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营造的人居环境的观念,现代景观设计所追寻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二者异曲同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启示作用。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二者密切结合,古典与现代结合,运用古典的技术手法,现代的高科技,二者完美结合,共创中国园林巅峰。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精髓,他是人们传承下来的优秀精神遗产,优秀文化代表。中华等民族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元素源远流长,包罗万象,书法、中国结、刺绣、文房四宝等优秀的元素流传下来。
现代景观设计是设计人员有目的智慧策划活动,他将设计师的理念和实践体现透过设计的文字和图形表达出来,让受众能够清晰的了设计师所要表达的信息和元素。设计师在设计景观的时候要将感人的情感渗透进去,将图形创意、色彩品味以及材质都精心选择,把景观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的艺术结合。
现代景观设计需要运用视觉元素来表达设想和计划,通过把文字和图形传达给人们,人们通过这种感觉来了解设想和计划,这就构成了景观设计的定义。
现代景观设计要能够感动人,打动人,在景观设计中的基本元素都要能够传达信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包罗万象,但由于景观设计师们的专业,他们能够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下汲取景观设计的源泉养分。2、传统元素在广告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我国的平面和造型艺术应用在景观设计中,成为了我们的景观设计元素。例如,我国的国粹,京剧,脸谱目前已经非常广泛的应用到广告景观的设计当中,还有象征中国元素的中国结,目前这种元素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时候。另外,还有中国的传统文字,广告界经常运用中国的传统的文字作为文字设计,中国古老的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已经流传了上千年,从象形文字到现代的方块字,通过象形、等手段来表示含义,运用甲骨文等表征来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丰富的视觉元素。我们周围有很多成功案例,比如:在奥运会的景观标志中,中国汉字非常巧妙的应用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既体现了民族精神又让人记忆深刻,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又比如,中国银行的标志,就是在中国古代的铜钱中间放了一个中字,他为人们开拓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使人们想到了钱,想到了银行。
3、传统图形与现代标志景观设计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字起源于图形,早在新石器时代,在悬崖峭壁上的图形就已经记下了先人们的理解和期盼,当然也成为了青铜器上最早的图形,我国传统的图形花样非常丰富,他们在发展和演变中不段的变化,多姿多彩却又不乏主线,他们所体现出的格调,显示出独特的,具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传统图形不断得到发展,而且从未中断,随着历史的沉淀形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体系,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艺术精神的来源和体现。
我们发现,从古至今,从新石器到现代景观,从青铜器上的纹路到现代的文字图形,这些带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他们形态各异,他们栩栩如生,他们是中国民族流传下来的最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对生命的诠释,他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代的审美情趣,他得到了世界人民,世界艺术大师的认可。我们的景观设计师也从这些传统图形中得到了灵感。
把传统的图形艺术与现代的景观设计标志结合在一起,是景观设计有主张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的重点。然而,如此结合,是更深入的了解传统图形,而非简单粗暴的对传统图形进行复制和抄袭,应该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挖掘、改变、创新模型,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寻找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创造出新的富有生命力量的现代标志,。例如,凤凰卫视的台标,就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彰显了传统图形与现代景观设计在一起体现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含义丰富,本文从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三个方面来探讨,以期对景观设计人员在实践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方面提供借鉴,同行们任重而道远,共勉。
参考文献:
[1]邱开强.论中国文化元素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运用[J],网络财富,2009(11).
篇2
关键词:景观设计;人类环境;误区;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and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landscape design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attention, each distric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present a thriving scene, but should also see, the societ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there are some errors.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be towards life and the surviv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human survival environment of the field.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human environment; Erroneous zon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被我国所认识、了解并逐渐熟悉,同时景观设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而兴起。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和生态环境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景观建设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及其建造业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可是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的景观设计存在着一些误区(包括从事景观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部分从事景观设计的业内人员、开发商、建设管理部门等等),影响并阻碍着景观设计行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目前人们普遍对景观设计缺乏一种更科学、更深层含义的认识,大多数人群还是以单纯、狭隘的造景设计来理解与定位景观设计学的内容和地位。然而景观设计不仅是指设计和创造身边一切具有观赏与审美价值的景物、景象,更应该从反映改善人类生存的大环境的角度去考虑它、发展它。[1 ] 因此,我们通过分析目前景观设计存在的一些误区,找出现今它在发展上所存在的问题,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景观设计学科的内涵,辨清方向、端正态度、调整认识,以更高的着眼点去从事及发展景观设计学科。
1景观与景观设计
“景观”(landscape)一词最早出现在建筑学中,德国人把它引入地理学中,表示地面上所见到的一切景物。后来美国人苏尔在建立他的文化地理学体系时,首次提出“文化景观”的概念, 强调景观的文化性。而生态学家则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旅游学家又把景观当作一种不可复制的特色资源。从景观的内涵和外延来看,景观是人对地表进行塑造的产物,它是人们对某一地区文化的各种印象和感觉的集合。因此,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或人文景观。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景观设计”或“景观规划设计”是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为人创造符合当地文化传统及审美情趣,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现代景观设计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和人文与艺术科学基础上的应用学科。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将景观设计定义为:景观设计是一种包括自然和建成环境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的职业,属于景观设计职业范围的活动,包括公共空间、商业及居住用地、场地规划,景观改造,城镇设计和历史保护等。[2]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强调设计的基点以人为本,在更高的层次上能动地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不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以维护人和其他生命的健康与持续。
景观设计的误区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景观设计作为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面临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人口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诸如人地关系如何协调,人们的居住环境如何优化,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等问题,急需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景观设计人员,运用他们所掌握的园林绿化、城市规划、环境美化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提出较优的解决方案,设计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方案,合理开发利用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的自然资源,创造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但是,由于目前社会存在对景观行业的认识心态不一,景观专业教育不够科学,景观设计师普遍具有浮躁的心理,开发商更多的从商业炒作上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光,以及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往往使优秀的作品习惯性流产等等,它们无一不使景观设计在发展中陷入一定的误区,从而给景观设计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与阻碍。
景观设计的显著进展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景观设计的发展则主要体现于各级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中。我国各地在大力进行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日益重视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工作。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环境,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成为各级城市政府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出发点。这一时期,美化城市、优化城市环境的研究与实践活动蔚然成风,中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景观规划建设较以往取得了显著进展:
第一,规范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制度正在建立。为了促进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质量的提高,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标准。同时,开展了旨在提高城市环境规划与建设水平的评优活动,如评选“国家级园林城市”,并专门设立了“中国人居环境奖”用于表彰环境质量高、景观优美宜人的城市。各城市都开始重视提高自身的环境质量,城市的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并有许多城市获得了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居住环境最佳行动奖等。
第二,生态环境正在受到普遍关注。通过对我国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反思,人们逐步觉悟并意识到大规模的建设所产生的诸多弊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同,相应的运行机制得以建立。因而,城市在得到美化的同时,生态环境也获得较大改善。
篇3
关键词:多样的地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原则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古代时期的园林景观相比较,明显表现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底蕴比较薄弱。尤其是在现代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设计师逐渐减少地域文化的应用。但现在看来地域文化有用着极大的魅力,能将其适当的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将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一大进步。
一、地域文化的定义
对于地域文化的理解和定义,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两种说法:狭义的和广义的地域文化。前者说的是在秦时期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各个不同地区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称;后者说的是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各个不同地区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称,从时间上看是指我国远古时期直至如今的所有文化遗产。大部分学者支持“地域文化特指中国广袤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别具匠心、别具一格,到目前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传统文化。”的说法。
二、目前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态分析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不在单一的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将更多的精力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园林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的一种重要载体,设计师自然认为能够通过吸取地域文化来提升自己的设计成果,这样就促成了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虽然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人们日益增加的需求背景下也在迅猛发展,但由于有许多外来文化的干扰及影响,在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没能很好的展现出它独特的色彩。目前在一些建筑物上能够发现一些当地的精神文化特色,但这对于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和迅速发展中的园林景观设计的需求是不满足的。因此在今后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考虑地方特色文化,将地方特色文化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使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
三、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相融的方法
1、吸收地域文化特色元素
由于每个不同的地域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和人文地理都非常多彩,所以每一个地域都有许多的地域文化元素。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设计师要基于对当地地域文化的认识,在五花八门的地域文化元素里中挑选与自己的设计最为契合的、最具有当地精神文明代表性的特色文化元素。为了能够充分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需要设计师对当地的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的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对所调查到的和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甄别,选出最契合的地域文化特色元素。有时甚至是需要设计师到当地去生活,亲身体会当地的传统、民俗风情。当设计师真正理解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其提出的设计方案才能很好的吸收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当当地的园林景观吸收了当地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前来观赏的人们就可以体会到该地区的地域文化,这样可以传播和传承当地的优秀传统。
2、遵循表现地域特色文化的原则
由于地域特色文化园林景观设计的是重要创作素材之一,设计师们都非常希望在自己的设计中表达出地域文化元素。这样的想法是值得鼓励和表扬的,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在将地域文化与自己的设计进行融合时,要遵循表现地域特色文化的原则。设计师在表现地域特色文化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有整体性、独特性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整体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在园林景观设计吸取地域文化元素时,要从整体性的角度去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确保不打乱所有环境因素的自然发展规律,确保人文景观、地域文化和园林设计三者的协调统一。只有达到的整体性,才能使园林景观设计放在自然环境中不显的那么的突兀、不合群。独特性原则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独”字,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想体现出它的独特之处,就要在详细了解了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将最典型的、最具有独特性的、别具一格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吸收到园林景观设中,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当园林景观设计拥有了它的独特之处,必然能够吸引很多人前来观赏,达到夺人眼球的效果。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不仅是大力发展经济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要想发展自然就想到了大自然,所有的发展都离不开大自然,脱离大自然的发展是不会有好的结局的。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十分重视大自然的发展规律,给予大自然充分的尊重,力求与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和谐统一,共同发展。
四、结束语
总结全文所述,园林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的一种重要载体,而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密不可分的联系。要想将园林景观设计设计成夺人眼球、独具匠心的景观,就要巧妙地运用地域文化元素素材,使之成为具有文化底蕴的景观,变成人们追求精神文明的媒介。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还需要注意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将地域文化尽可能完美地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充分理解和考虑其与地域文化二者之间存在的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能够解决园林景观设计大同小异的问题,也能够继承和传播传统的精神文明,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国英.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应用分析[J].风景园林设计2016,35-02
篇4
在社会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现代城市中的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满足以后,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随之而来。所以在现代化的城市里,人们对于自己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景观设计这一学科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如何将中国传统特有的美学理念合理的运用到现代化的景观设计上,为传统美学在现代景观应用方面做一个简单的实用性思考。
传统美学与景观设计的互动关系
(1)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
中国传统美学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智慧,这种智慧的形成源于中国古代深厚的伦理思想土壤,有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哲学基础。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即所谓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中国传统美学给予“意象”的最一般的规定,是“情景交融”。在中国美学看来,人和自然界不是分裂的,而是和谐的,所谓“大乐与天地同和”,宗白华说,中国的体系强调“象”,“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延伸意思是意象世界是人的创造,而正是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了一个充满生命的有情趣的世界。
(2)景观的文化意义
中国的传统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地域、政治、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理解欣赏方式和表达形态,对古今的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园林在追求意境的同时从山水画、诗词歌赋中获取灵感融入到传统的设计理念里,达到了自由与规整、写意与写实的和谐统一效果。这种表现技巧把人对空间的改造巧妙的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构筑体系,使得我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在建筑景观设计当中得到了良好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景观设计在遵循文化背景的同时对一些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的现代化改造中也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交融。
(3)运用传统美学理念的景观设计原则
新兴的设计思潮也已经深深的贯穿于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当中,奠定了现代景观设计艺术的基本原则:首先,景观环境的整体性是古往今来景观设计所要把握的首要原则。通常在人的审美体验中,对于一个物象的感受通常是通过对它整体效应的体会来获得的。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总是会先整体再局部然后再返回到整体,这就要求把握住设计内容的整体性原则。其次要充分的发挥主观的能动性。景观设计的最终受众是人,这就要求把设计审美的重点放在审美的主体感受上而非客体环境上。充分考虑人对客体景观环境的精神感受以及生理适应程度,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自然传统的美感而忽略了环境本身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最后,景观环境的功能性也很重要的,随着人的意识形态逐渐改变去改造或者创造现代人的生活居住环境,功能性被视为人类创造任何事物最原始的目的。
传统美学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思维转换
任何设计者的创作都是以其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为基础所表达出来的,个人主观上对设计或者艺术形式自身的感受和理解都会造成设计思维的不同。设计是人结合客观条件主观的把思想和既定概念转变为感官形式,不同的受众针对不同的设计风格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体会。现代景观的设计应该体现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现在全球范围内许多的艺术领域都包含了这种精神。
以中国传统的山水园林为例,古典园林在布局上强调灵活多变的构筑形式,采用多种元素的混合表现形式。从现有的古典园林来看,由众多的人造与天然风景的结合来表达某种意境的小景,这正是符合了传统美学审美趣味。古人在审美上普遍的将整体做统一的协调和融合,始终保持着一个和谐的整体,体现了虚与实、动与静、刚与柔、舒与密的辩证关系。只有这样处理各种元素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达到一种高水平的园林艺术境界。
传统美学在未来景观设计当中的发展
为了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大部分成熟的景观创作中我们看到了“传统美学”与“现代化”的结合已经产生了相对的和谐。有很多的传统景观元素在融合了抽象的“现代感”和“科技感”之后,原有的景观元素也逐渐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但“传统美学”与“现代化”之间产生的表象矛盾还是会持续存在的。另外,外来的现代主义景观的表现手法当下已经大量的被景观设计者所接受,在全球化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景观设计趋向于“现代化”是时展的必然结果。
结语
篇5
关键词: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生态化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自己的居住环境是理想中的“桃花源居”、“精神家园”,不仅要拥有田园、惬意和文化底蕴,还有具备现代、时尚和精致的特色,更应该是一个和谐发展、可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因此,在这种大环境的要求下,为了保护自然、回归自然,各地房地厂商也不断推陈出新,各种花园式小区、生态小区和绿地小区相继出现,“生态”渐渐成为一种时尚。
1当前我国生态化住宅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生态化设计”这一概念提出后,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方面,我国的生态住宅小区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很多先进的理论研究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的发展中,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理论研究的更新与注入,阻碍了住宅小区生态化发展的道路,具体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1.1对生态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
目前,相关专家和政府部门对“生态住宅小区”这一概念没有明确的解释,导致各建筑开发商对住宅小区生态化建设的认识比较模糊。虽然很多房地产公司相继推出生态住宅小区、绿色小区等房产项目,但由于市民对这些绿化的概念认识比较笼统,这就使房地产商对小区的宣传带给人们一种炒作的印象,降低了对生态小区的信任感。
1.2将生态化简单的归为绿化率
大部分开发商对生态小区的认识非常局限,认为提高住宅小区的绿化率就是对小区进行生态化建设,因此,开发商在小区的绿地建设中大做文章,甚至为了较快达到预期效果,不惜从国外移植大树、名树,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严重破坏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路径研究
2.1全面理解“生态”的概念,景观设计要符合生态化的设计理念
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就是要遵循自然,避免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这是新时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趋势和发展目标,既要结合当地的民族风情、传统文化,又要凸显现代生活的时尚和智慧,与生活紧密相连,体现出生态建设的科学内涵。与此同时,住宅园林的景观设计要尽量采用环保型和新型材料,在确保用户拥有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破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状态。西安•绿地城项目,是2014年绿地集团西北事业部重点打造的首个中式风格产品,景观跟随整体建筑风格定位,结合绿地理想•家社区景观人居标准体系,展开了一系列设计,在景观风格、功能设置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研究。既融合了中式的传统理念,处处表达了“道法自然”的境界,又与大自然紧密接触,是一个春赏花、秋赏月、天人合一的风水居住宝地。此外,绿地城小区的儿童活动场所采用的是柔软的全塑胶作为地面材料,环保、降低污染的同时,又能保障儿童的安全,提供适合各阶段儿童的活动玩具,与老人活动场相结合,方便实时看护儿童。
2.2确保设计工作的实用性
住宅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是因为人是住宅园林的观赏主体,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业主的需求,切实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修建一些常用的休闲娱乐场地;第二,利用景观小品提高住宅园林景观的实用性,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烘托氛围、装饰陪衬主体建筑的效果,还可以供人们观赏和休息。
2.3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园林植被
住宅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要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避免对现场地形进行改动。比如,在小区挖湖时剩下的土堆,不要盲目地将其运走,既浪费时间,又增加成本。将土堆设计成为一座小型的假山,不仅满足了业主休闲娱乐的要求,还符合艺术美的特征。同时,园林植物的选择也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考虑不同植物品种间的生态特征,合理搭配组合,从而突出景观特色。西安•绿地城项目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不同植物品种的生态位特征,采用西安当地常见的树种,如国槐、女贞、石榴、紫荆、木槿、梅花等,并依据植物属性配置植物群落,形成种群稳定、季相变化丰富的复层群落结构,营造出一种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生态化植物景观。
3结论
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建筑开发商要充分理解“生态”的含义,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地制宜,从根本上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化住宅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篇6
相对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工业化国家进入了所谓的“后工业”社会,从80年代以后中国的城市也进入了向大规模第二,第三产业转型的阶段,城市中衰退的工业,商业,服务业地区开始了重建与复兴,城市的规模急剧扩大和城市化程度迅速提升,这一过程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的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破坏了城市及其周边原有的环境结构。
城市环境结构的改变要求出现新的城市景观形式,这种新的景观形式必须能够刺激城市生态环境结构的良性发展。许多景观设计师试图采用西方成熟的景观生态规划以回应这种要求。景观生态规划模式是指综合考虑景观的生态,社会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时空契合关系,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知识及原理经营,管理景观,以达到既要维持景观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又要满足持续利用土地的一个重要的生态规划途径。这种景观模式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发展无疑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中国的许多城市中,开始兴起景观生态规划的热潮,许多城市绿地被匆忙地改造,以发挥其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中国城市本身的结构,规划目标,建设成本以及这种新型景观形式本身的复杂性与中国城市经济的相对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景观生态学指导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设计的实践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同时由于采用景观生态规划需要大面积的土地的参与,而中国城市中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相对匮乏,也使得这种景观设计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下,中国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需要另辟蹊径,景观设计师开始在公园则溯忡尝试引入示范型生态景观建设的模式。
2.示范型生态景观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的体现
公园绿地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也就是“以人为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精神生活产生更高层面的追求。传统景观形式所表现的文化意味及其基本的娱乐,休憩功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人们希望环境中所出现的景观能够传递具有当代人文气息的城市语境,希望新的景观形式能够关注时代的主题,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体现当代人关注,保护环境的意识。示范型生态景观正是具备了这样的教育意义,它利用生态技术手段向人们传达环保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升人们对于城市景观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Ⅲ.示范型生态景观的内涵
所谓示范型生态景观是指在某一生态技术领域具有典型性代表作用,将艺术手法与生态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景观创作形式。示范型生态景观以其突出的宣传,教育作用,将赋予了生态美学特征的景观作为范例向人们展示生态景观的意义,唤起人们对于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它应当具备如下特征:
1.示范性
示范型生态景观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能够为周围的城市环境带来具有绝对意义的生态效应,而在于它具有明确的示范意义,前瞻性地向普通大众传达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态信息。这种生态信息的传递是感性的,直观的,容易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2.代表性
示范型生态景观所应用的生态技术应该在某一领域与景观的结合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在处理方法或处理机制上具备典型特征。如成都府南河畔的活水公园就包含了以生态水处理技术为典型特征的整套示范型景观,通常该类型的生态景观都会配以较为详尽的生态技术原理与作用机制的解说标识系统。
3.时效性
示范型生态景观所运用的生态技术及其示范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某一时朋内具备示范型的特征随着物质手段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现阶段认为已经是很成熟的生态技术会随着历史的进程,科技的进步退出示范的舞台。
4.人文性
当代的生态型景观设计不仅是科学技术手段的展示,同样是人文性的反映。建造景观自古以来就包含人们对环境与社会的认识,包含人们改良自然环境的需求。当代的生态型景观反映了一批富有责任感的景观设计师对高速度城市化背景下,对产业转型引起的城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思考。希望找到回应城币环境变化的设计手段,并利用生态原理及生态技术以示范形式做出了改良城市环境的实践性探紊。
5.具备生态美学特征
园林景观艺术形式是园林景观审美情趣的外化。示范型生态景观所折射出的园林美体现了生态美学的观点。中国生态美学的研究主要开始于1994年,实质是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美学,是生态学在美学领域中的延伸。具体而言,生态美是生态美学提出的核心概念,是指生态系统自身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它不仅包括自然生态美,也包括社会生态美,精神生态美。当前的示范型生态景观建设还主要集中在自然生态美和社会生态美的领域。
Ⅳ.示范型生态景观的实践及作用
在中国城市公园中,示范型生态景观的实践活动在20世纪末期逐步展开。在20世纪90年代深圳特区的“箐箐世界”中出现了以废旧轮胎,回收易拉罐组成的景观形式,是景观设计师实现他们对于示范性生态景观理解的雏形。在当时的景观设计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此后,国内的其它地区也先后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示范型生态景观。
1.成都活水公园
1998年,世界上第一座高扬保护水环境旗帜的主题公园—活水公园在成都建成,标志着示范型生态景观在城市中的发展日趋成熟。活水公园展示了锦江支流的净化过程,设计师从两个角度展开设计。首先建立了完善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尽管每天只能净200立方米的河水。但是水体净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系列溪,池塘等都一一展示。污水的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等过程一目了然。其次是在整个系统的旁边安置了不同形式的解说牌,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说明如何通过自然作用净化水的过程。该设计对于吸引游人,尤其是儿童,并对其进行环保宣传教育大有裨益。公园的整体布局呈“鱼形”,由鱼嘴而入,走向鱼尾的整个游览序列充分展示了健康与活力,更显示了其生态美,以“鱼水难分”的成语借喻水是生命之源。作为全世界少数几个在城市中心建造的水源生态处理场所,活水公园是难得的环境教肓范本。它通过每一个设计元素,在带给人们视觉审美效果的同时,激发其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与热爱,并向人们展示了一种保护水体生态环境的示范型景观模式。
2.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景区景观设计方案
2003年在北京举办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区景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活动中,所有的应征方案中都出现了示范型生态景观。
在以展示湿地水循环处理为主题的景观“通向自然的轴线”方案中的,“芦汀花溆”景区内,设计了专门的科普教育基地,向人们展示湿地净化水的过程。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方案中,同样也出现了具有教育意义的水。
循环系统。以水渡槽为主体,提升森林公园的湖水,北京园林学会设计联合体的方案则以梯田形式,利用“中水过滤系统”,使水从湿地过滤后,排入到湖区。湖滨的小湿地采用了“湖水自洁循环系统”。此外在方案中还设计了两个太阳能生物污水处理系统,与生态展示厅相结合,展开生态示范教育。
由北京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与澳大利亚URS有限公司共同提交的“龙凤呈样”方案中,特别以“环保教育中心”为命题,设计了示范型生态景观。环保教育中心位于湖区,湿地和森林交界处的中心位置上,通过与森林公园各个有关地点联网的计算机系统使得游人可以在线(online)观测环境因子和生态系统的运行状况,环保中心本身则采用能源自给的建筑模式,通过雨水回收系统和自我循环的污水处理系统,以生态示范的形式展示新型的景观建筑是如何减少对城市自来水供应的依赖。Ⅴ示范型生态景观发展趋势的探究
1.示范景观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倾向
现有的示范型生态景观主要集中在生活污水的生态处理领域通过模拟自然净化水体的过程形成人工湿地景观或者是直接将工业或生活废物当作材料用于建造景观小品。前者是通过景观艺术手法和生态学原理相结合再现自然界中的景观模型,而后者是对社会文明产物再利用形式的探讨。
可以预见,科学技术的进步将带动示范型生态景观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设计师们对人类与自然环境间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对自然运行的生态机制的深入了解,进行更为深入地了解与探讨,将在景观作品中引入多要素,多元化的生态科学技术,相信以建设2008年绿色奥运会的契机,中国的城市公园绿地中会出现诸如与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永久性能源利用相结合的生态景观以相应的景观载体作为示范,显示其应用价值及前景。
2.示范型生态景观对于城市建设具有倡导作用
在城市中,景观设计不仅可以影响使用者的行为,同时对于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也具备倡导作用。示范型生态景观在愉悦大众的同时,其宣传,教育作用潜移默化的推动人们对于生态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实际上,示范型生态景观就像是城市建设一方良药,随着时代的进步,会更加有效地倡导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使其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与城市复兴中遵循时代主题与发展方向。
3.生态美学的发展将对示范型生态景观产生直接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推动着审美意识的变化与进步,示范型生态景观的建设离不开园林景观艺术审美的导向。毕竟园林景观艺术是“人化的自然与自然的人化”。
目前的示范型生态景观中所展现的生态美学艺术是直接的,短暂的,仅表达生态系统自身的自然形态美是不够的。景观设计师在未来将会以更积极的态度,在考虑到城市生活的各个美学角度以及社会和文化关系的基础上,创造示范型生态景观深层次的社会生态美与精神生态美。
Ⅵ.结论
篇7
关键字:园林景观 景观设计 生态设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国际园林景观设计在理论和方法上,近年均有突破,形成了诸多理论和方法,不少方法和理论在我国应用到园林设计和城市生态建设中,成效显著[1,2,3,4]。
1.园林景观现代设计的内涵
园林景观现代设计的内涵,从理论方面探讨,园林景观设计学或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或更具体的说,是一门综合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工程技术和美学理论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协调环境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科学和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 91-2002)[5]。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景观设计也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反映。景观是一个体系[6],涉及领域和范围极广,我国园林设计有重视硬质景观的传统,而长期对植物景观设计不重视。英国造园家克劳斯顿(B. Clauston) 提出:“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它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由此可见,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现代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而植物景观设计是关键所在。
园林景观现代设计的内涵从应用层面探讨,园林景观设计内涵体现的最终效果,是要形成良好的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该三元素相辅相成影响人们对景观环境感受[7]。通过以视觉为主的感受通道借助于物化的景观环境形态和文化内涵,以嗅觉、听觉为辅感受气味、声音等环境刺激,在人们的行为心理上引起反应。视觉景观形象主要从人类视觉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通过利用空间实体景观的配置,从而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主要是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理念出发,依据生物学和生态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创造人类适宜的生存和居住环境。这是近年新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和要素。园林设计的大众行为心理也是近年融入的现代内容,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和发展的,其基本点是根据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遵从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创造使人心情愉悦、美好联想、积极上进的精神家园。
2.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现论与方法
2.1生态设计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生态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设计是生态学家瑞恩和考恩在1996 年提出的[6],内涵是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园林的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程度,园林景观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剥夺利用,保持物质、能量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环境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园林景观生态的范围正在快速扩展,生态设计不是某个领域或学科所特有的,而是全球尺度上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从具体表现来看,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选择,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方案优化等等都是生态设计的内容。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包括乡土植物的利用、低维护园林的建设等低碳理念和生态危害影响最小化、生物多样性等等。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思维模式,帮助人们对景观、城市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的重新思考。
生态设计体现了人类在新时代的迫切需要,在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化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在今天的中国,从繁华的大都市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正在实现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以及可持续城市的梦想[7]。
2.2 生存艺术设计
所谓景观生存艺术设计指综合协调土地开发、建筑设计、水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矛盾,制定环境、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规划重要遗产地和良好的人居环境的设计理念,是未来景观设计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景观设计应是一项生存的艺术,一种土地设计与监护,并与治国家之道相结合的艺术。设计尊重自然,使人在谋求自我利益的同时,保护自然过程和格局的完整性,这是第一个设计原则;设计尊重人,包括作为一个生物人的需要,这是第二个设计原则;设计关怀人类的精神需求,关怀个人、家庭和社会群体与土地的精神联系和寄托,这是第三个设计原则[7]。
园林景观生存艺术是城市化、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危机、精神信仰缺失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发展需求,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学具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重归土地设计监护的生存艺术和大地园林化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在生存艺术的理念基础上,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科学的态度走向广阔、真实而寻常的土地,汲取在土地上生存的技术和艺术,构建人类美好的家园。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必将成为保障人类健康安全、 重建和谐的“天人合一”关系的主导学科,今年中国将风景园林学升格为一级学科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和战略布局。
2.3景观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也是园林景观建设的指导思想。景观学的核心是人类户外生存空间的建设,是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上的重大作用。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思想就是在理念上,要克服在当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尊重自然规律的建设、为了美化而美化仍层出不穷的项目、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建造,避免这类建设项目加剧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思想就是在实操中,要改善现代社会人口增长过快、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破坏的人与环境濒临崩溃的关系。面对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的严峻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发展的潮流、前进的方向[6]。
3. 园林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探讨
3.1、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与发展需求。园林景观设计使城市环境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使处于该环境中的人感受到美好而愉快的生活,使人的博爱和进取精神得到发展。人是园林空间的主体,任何设计均要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关怀,根据不同类型人群的行为心理特点创造出满足其各自需要的空间[3]。
园林景观规则设计中,园林服务的主体是人,因此设计师对人这个使用者必须充分理解。首先应该理解人具有的动物性,其次,应该理解人的不同于动物的某些特性,通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满足人对美和秩序的渴望。人是可以被认识的,所以,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景观中的体验是可以预测的,可以筛选受欢迎的体验应用于设计中。另一个方面,人是依赖于自然的,自然是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敬畏,同时人可以认识自然的规律,进而改造自然。生态型的景观设计就是在充分理解人和自然的特性,创造“天人合一”的有效设计方法。
3.2、尊重自然,显露自然
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尊重自然,尊重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人为设计的园林景观要尊重并强化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和人与自然的和谐。钢筋混凝土大楼林立的都市中通过园林规划设计组织和引入自然景观要素,改善城市环境、达成生态平衡、维持城市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生态设计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必须显露自然,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与自然元素、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也往往被遮隐。自然景观及过程以及城市生活支持系统结构与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这对于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及其实施不利,因此,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各种自然的现象和自然的过程[4]。自然提供给人类的服务是全方位的,让自然为人服务的生态设计原理体现了人与自然共生和合作的关系。
3.3、保护资源、节约资源
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保护资源。生态理念为基础的设计能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同时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就是很好的典范,废弃的工厂厂房、钢架都可以改造成为景观,废弃的车间,可以改造成为很有特色的硬质空间。生态景观设计使这些废旧物在利用中都获得了新生,展示了全新的生态的和视觉的景观[3,4]。
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节约资源。高效率地用水,减少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比如能够通过雨水利用,解决大部分的景观用水,实现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原始植物和植被的充分利用,设计中应该多运用乡土的植物,尊重场地上的自然再生植被。自然有它的演变和更新的规律,从生态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在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基址上原有的自然植被,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然后通过生态设计,提高植物景观的观赏效果。
4. 结论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立足于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之上,注重生态、强调生存艺术、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些理论和方法必将在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在资源与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发展壮大并大规模实践应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必将为中国人民构建美好、幸福、和谐的生态家园。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约翰 西蒙兹著.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 俞孔坚等译)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弗雷德里克 斯坦纳著.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周年兴,李小凌,俞孔坚等译)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俞孔坚,吉庆萍. 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J ] . 中国园林,2000 (2)
5.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等. 风景园林绿化标准汇编(上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篇8
关键词:历史文脉;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01-01
一、历史文脉和景观设计
历史文脉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脉络,即通过系统、全面的方法把人类在历史中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总结归纳在一起。历史文脉是城市中文明的相关记忆,是一个城市独有的特色,是人们重要的精神瑰宝。城市景观是城市提供给人们观赏与使用的场地与空间,是人们感受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一种途径与手段,因此,人们必须认真的学习并认识城市的历史文脉,了解其对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意义,且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充分利用历史文脉,以便使其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与价值。
可见,历史文脉和城市景观设计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城市所需要的景观是包含着历史文脉的,历史文脉也运用景观的形式,在城市中流传与发展。所以,人们必须意识到城市的魅力与品位,主要就体现在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当中,而在对景观加以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对人类文明进行研究与挖掘时,把与现代城市精神相符合的元素提炼出来,将其应用于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成为城市的一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标志或符号。
二、城市景观设计中体现历史文脉的原则
第一,应对具有一定价值的历史文物、遗迹加以保护,不能盲目拆除。同时应在其周围规划一定面积的绿地,以该历史文物或遗迹为主题进行景观设计。
第二,应注重城市整体特色和风貌的体现。每个城市都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当整体把握,注重体现整体风貌,使这部分景观与城市整体景观相统一。
第三,对历史文脉进行深层的解读,注重精神内涵。在景观设计中,对一些历史文化要素不应原样照搬,这样会显得过于肤浅,而应深入理解其精神气质,并用新的元素、符号对其进行诠释。
三、景观设计中历史文脉的运用方法
(一)保护
对于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建筑、牌楼、雕塑、遗址、陵墓乃至植物等,应当加以保留和保护。这些历史资源是城市中的宝贵财富,承载着这个城市的文化,他们的存在为城市景观提供了规划设计的依据,很多景观都是围绕这些资源展开设计的,从而使自身具备了一种文化特质和设计的主题。而将这些历史资源盲目拆除则是极为愚蠢的一种做法。
(二)解构
所谓的解构指的就是对结构进行分解的方法与行为。景观设计人员依据所要表达的内涵与主题,利用解构的方法将景观素材中整理提炼之后的地域、历史以及象征等符号,予以打破、分解,之后利用主观设计的表现意图,将若干个分解符号加以加工并组合,进而获得具备新内涵与艺术表现力的一个新形象。这种方法为景观提供给城市景观设计的原素材以新的演绎与解读。
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历史文脉元素经常通过解构的方法展现出来。对现代城市景观作品加以分析,发现其主体均是展现城市的地域特点、继承历史文脉,然而从其本质来讲,这些作品依然是具备现代美学色彩的艺术作品。因此,景观作品不可以只是对历史进行恢复,而应该运用“加减法”对历史文脉素材进行加工,之后利用解构的方法对所获得的符号进行处理,使作品更加富有美感,进而让观赏者在对景观进行观赏的过程中体会到设计人员对历史文脉的敬仰。
(三)共融
所谓的共融指的就是各个部分或者是事物互相融合。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与社会逐渐认可并接受和谐共融的思想理念,由于当今社会中存在很多种文化与思维,它们相互摩擦与碰撞,只有通过相互融合的方法,方能实现快速发展。而在艺术创作方面,共融同样是一种极为关键的方法,能够对多重内涵与思路进行有效的组织。利用共融的方法将历史文脉运用到景观设计中的实例是有很多的,例如西安的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以及曲江池遗址公园等,在这些景观中都运用了共融的方法,它们都是以大唐文化作为主题的景观,都将现代城市和历史文化之间的共融关系展示出来。其中曲江池遗址公园园路两侧的景观小品,是把框架玻璃结构与历史古迹两者构成一个共融与比较的关系。
通过符号学原理,将历史文脉中的各种元素提取出来,并且将其运用到城市景观设计当中,相对而言,这是景观设计当中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与部分。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必须充分尊重历史文化。对历史文脉与传统文化的尊重,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实行有意识的强调与说明,将景观设计中历史文脉元素的功能凸显出来,使城市景观富有特殊的个性。
篇9
对城市河流景观效果进行分析,并简要介绍了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一些主要内容。
关键字:城市河流;河流景观;景观设计
我国很多城市依河而建,城市河流与人类关系密切。人们在尽享河流带来之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着城市河流,如加固堤岸、裁弯取直、修筑水坝,以满足人们对于供水、防洪、航运等多种要求。这些改造活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城市河流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城市河流的治理在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其中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经过精心设计的河流景观,不仅可大大改善城市面貌,也可带来生态、环境、经济等效益。应当肯定一些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取得的成绩十分突出,但是,也有一些设计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引起的争议也不少。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河流景观缺乏全面的认识,景观设计仅停留在景观一般美学意义上。现代人对城市河流景观的要求不再是单纯地追求视觉的美感,而是包含了生态、休闲、娱乐、文化等多方面的要求,本文就城市河流景观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如何认识城市河流景观
要全面认识河流景观,首先应明确“景观(landscape)”概念的含义。“景观”的概念有多种解释,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概念也在不断深化。景观一词的原义是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河流景观等。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一块异质性土地区域,由形式相似、重复出现的一种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美学等价值。总之,人们对景观的理解已大大超越了纯粹的视觉含义,包括生态功能以及许多其它自然和人类因素。
河流是构成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世界上不少历史名城,如巴黎、伦敦、华盛顿等,都有美丽的河流贯穿其中,见照片1。对河流景观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风景如画”上,还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把握,特别是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的关键是要重视河流景观巨大的生态功能和娱乐价值。
作为城市居民能够直接接触到的水,城市河流的价值正在广泛地为人们所重新认识。人们对河流的要求亦不仅限于传统的防洪和水利,进而提出了河流多样化和高品质的要求。从生态角度来说,河流空间是重要的生态环境,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为鱼类、鸟类、昆虫、小型哺乳类动物以及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迁徙通道。
在河流的环境功能中,休闲、娱乐功能尤其得到重视。城市河流营造独特气氛,或清新悦目,或激情澎湃,对于人们具有一种无可比拟的吸引力。河流可长期为人们提供最普遍的户外活动,如划船、钓鱼、游泳,也可利用城市河流特有的自然景观,创造人们聚集、游戏和休闲的优美环境。
人类活动对城市河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城市化使得不透水地面增加,加大了河流的洪峰流量,另一方面,大规模侵占河岸带,严重破坏了岸边生态环境,造成岸滩人工化,城市河流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河流渠道化造成水流多样性减少,降低了河流的生物多样性;河流裁弯取直后,缩短了河流的长度,使水流滞留时间缩短,水能消耗降低,因此,有更多的剩余能量侵蚀河岸并输送泥沙。城市河流景观的变化是巨大的,河流自然性、多样性的丧失,进一步的人工化趋势,造成了河流的严重退化。为此,我们应重新审视城市河流这一宝贵资源,以新的理念规划和设计城市河流景观。
2城市河流景观的构成
原始的水域及周边的景观是自然生成的景观,水域景观由水域、过渡域和周边陆域三部分的景观构成[1]。水域的景观基本是由水域的平面尺度、水深、流速、水质、水生态系统、地域气候、风力、水面的人类活动等要素所决定;过渡域的景观基本是指岸边水位变动范围内的景观;河流周边的陆域景观,主要是由地理景观所确定,但是在人口稠密区,更多的是受人文景观的影响。
作为水域景观的一种类型,河流景观的构成也就不单单指河流本身的景物景观,它还包括着更大范围的外延扩展。根据尺度的大小,河流景观可分为大尺度河流景观和小尺度河流景观。大尺度河流景观是指河谷地区广域的景观中,依视觉上所包围的河谷或泛滥平原地区所界定的范围;小尺度河流景观主要由河道、堤防和河畔植被所组成。自然状态下所形成的小尺度河流景观,受河道的形态、特性、流水、现有滨河之植被、土地利用等特性等影响。
城市河流的景物构成与自然河流有共同之处,然而,城市河流并非自然河流的不合理模拟,在景观上,带有城市河流特点的沿河景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河流景观,就其构成要素而论,除构成河流景观的诸如水面、河床、护岸等物质性要素
之外,还包括了人的活动及其感受等主观性因素。
此外,河流历史文化等有关人文景观方面的要素都构成了城市河流景观的重要内涵。概括起来,城市河流景观可以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1)自然景物:如水面的波纹、岸旁的芦苇、河岸上的树木、浮动的渔舟、闲适的小鸟、和煦的阳光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上称为软质景观。有树、草、鱼、鸟及水、土、石等自然景物的河流景观,才能称其为真正的河流景观(照片2)。保存、修复这个景观,留后世以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河流景观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2)人造景物:如堤防、护岸、沿河的建筑、桥梁等景观构筑,专业上称为硬质景观。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河流景观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软质景观材料才适合大众所需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3)人与文化:通常就是指河流空间中活动着的人及其构成的景观,包括人的活动、节庆活动的开展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活动,此外,还包括与河流有关的历史文化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河流景观,不能仅着眼于表面的构成景物,必须研究河流和地区的关系[2]。城市河流因流经城区的大小不一,被重视的功能也各不相同。而且河流地带固有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特征毕竟是河流环境的固有特性,即地区风格,因这种地区风格的不同,使城市河流的风貌具有极大的差异。正确理解街区的个性,一面发挥城市河流的复合功能,一面把这些景物组织到城市景观规划的环节中去,是生动表现河流景观的一个课题。
在考虑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时,需要想到人在什么位置来观赏景观。人在观赏河流景观时,景观视点可呈现多方位、多角度、静态性与动态性等特性。从桥上可以看到河面景,从河岸可以看到呈某一角度的河面景和对岸景。有的在某个地点站立向某一方向眺望,有的边移动边体验陆续展开的景观,视角各不相同。
河流景观因眺望的视点位置不同,可分为纵观景、对岸景和鸟瞰景3种类型:(1)纵观景。从桥等处沿河流方向平行眺望河面的景色。纵观景可表现曲折水流的动感,可一览两岸和流水的景色。两岸的建筑、树林有近及远,形成纵深感极强的景观。(2)对岸景。从堤岸等处与河流流向近乎垂直的方向眺望对岸方向所见的景观。对岸景看到的是水线、堤防、建筑物等横向的景物。(3)鸟瞰景。把河流的广阔范围尽收眼底的眺望方式,此时,视点在空中较高的位置。
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时,应全面考虑眺望场所的分布及景观视点,进而考虑如何定位河流景观。
3城市河流景观效果的分析
现代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将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作为规划设计三元素[3]。景观视觉形象是指一个景观空间所给人的印象。主要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大众行为心理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景观视觉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方面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基于上述景观的3个方面,同时考虑河流的多种功能,对城市河流景观效果可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分析: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文化性。
(1)安全性。安全性是指河流景观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河流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防洪,为此,人们采用了诸如加固堤岸、衬砌河道等工程措施来保证安全。出于生态、美学等方面的考虑,人们对传统工程措施进行了许多改造,如采用生态河堤。河流景观应符合工程等的要求,保证行洪的安全。河流景观设计的任务就在于满足包括防洪功能在内的河流功能后,还能使设施及环境构成一个良好的风景区。
(2)自然性。自然性是指河流景观要体现河流的自然形态,保护河流的自然要素。天然河流蜿蜒曲折,深潭和浅滩相间。河流景观设计可运用曲流、浅滩、深潭、河漫滩等手段,使城市河流重归“近自然”状态。
(3)生态性。生态性是指河流景观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生物生息、繁衍。城市河流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态基础之上。在天然环境中,靠河流维持生命的生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动物和微生物无不藉水泽和树林等生长和繁殖。
(4)观赏性。河流具有较好的景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从而具备可供观赏的性能。对于城市河流,美学考虑尤其重要。从河流的视觉景观形象出发,任何河流景观都应考虑其视觉景观上的审美要求,在河流空间中形成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景观物。同时整个河流景观空间的构成也要满足人的整体视觉观赏需要,从而形成一个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
(5)亲水性。受现代人文主义的极大影响,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水的魅力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而为人所感受,因此,应提供更多位置能直接欣赏水景、接近水面,满足人们对水边散步、游戏等的要求(照片3)。
(6)文化性。城市河流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自然要素也是一种文化遗产。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应在于提升城市河流的文化价值,促进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轻视文化的创造,则万物仅成为躯壳,所谓“看山如观画,游水如读诗”。
4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4.1河道的景观设计
河道的景观设计涉及河道平面和断面两方面的问题[4]。天然的河流有凹岸、凸岸、有浅滩和沙洲,它们既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又可减低河水流速、蓄洪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河
道断面收放有致,不必强求平行等宽。河道断面处理的关键是要设计一个能够常年保证有水的水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河床。这一点对于北方城市河流景观尤为重要。采用复式断面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4.2河岸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河岸处理是个重点。由于对城市河流进行人工治理,容易形成呆板的连续护岸,设计时,可采取措施使景观有所变化。在河岸处理方式上,应该鼓励采用生态堤岸,以代替钢筋混凝土和石砌的硬式护岸。
4.3河边的附属设施设计
河边要有适于河边风格的设置。栅栏、长椅、灯具等附属设施都应视作河边的小景物,为人们休闲、旅游提供方便。
4.4沿河植被的景观设计
“水”和“绿”是城市中象征自然的要素。沿河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特殊意义。滨河两岸植被是河流景观的基本手段,不应简单地视作绿化。
4.5重要地点设计
包括桥、河畔公园、小广场等设计。过去在建设中往往只重视桥的交通功能,而忽视其景观作用。桥可以成为从上部眺望水面的视点场,桥本身可以成为地区标志,还可以起到分割河流空间的作用。要充分考虑城市河流作为开放空间的功能,可设计一些与城市景观相和谐的河畔公园、小广场,使河流两岸周边的空间成为舒适、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
4.6夜景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城市夜景的要求增加,河流空间夜间景色是一个城市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可充分利用水的反光、倒影、波动等特性,营造五光十色梦幻般的景象,增添城市夜晚的魅力。回归自然成了河流景观建设发展的主流,先后提出了“多自然河流”、“建设家乡河”等概念[1]。多自然河流意味着河流应当具有更多的自然特征,比如使用当地材料、采用传统工艺等。在保证河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多自然河流对维护河流自然生态和自然景观具有良好的效果。即使对已高度工程化的城市河流,河流景观设计可包括生物栖息地结构、鱼道设施、河岸植被、混凝土衬砌的植被覆盖、恢复河流基流等方面。四川成都府南河是采用多自然河流整治的成功案例[5],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城市河流水质一般较差,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如何与水质净化相结合,这是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课题。四川成都府南河公园就是一个以水的整治为主题的生态环保公园,她以表现水为主题,集水环境、水净化、水教育于一体。通过清洁水、污染水、净化水的各种形态,揭示了水、自然和人类互相依存的关系,旨在唤起更多的人们,共同来爱护水、保护水。
5结语
城市河流历来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蕴藏着城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是现代城市体现其独特风貌和优美景观的重要载体。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是一个涉及水力学、水生态学、景观设计、美学、环境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我们应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加以研究,而不应停留在传统的仅仅追求景观空间视觉效果和对景观一般美学意义上的理解。应以自然和生态原则为基本依据,通过精心规划设计,实现城市河流景观不仅在视觉上令人愉悦,而且在生态上是可持续的。
致谢:本文承蒙刘树坤教授修改并提供照片,深致谢忱。
参考文献:
[1]刘树坤.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J].水利水电技术,2003,34(1):30-32.
[2]日本土木学会编.滨水景观设计[M].孙逸增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16-123.
[3]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J].新建筑,2001,5:1-3.
篇10
对城市河流景观效果进行分析,并简要介绍了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一些主要内容。
关键字:城市河流;河流景观;景观设计
我国很多城市依河而建,城市河流与人类关系密切。人们在尽享河流带来之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着城市河流,如加固堤岸、裁弯取直、修筑水坝,以满足人们对于供水、防洪、航运等多种要求。这些改造活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城市河流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城市河流的治理在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其中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经过精心设计的河流景观,不仅可大大改善城市面貌,也可带来生态、环境、经济等效益。应当肯定一些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取得的成绩十分突出,但是,也有一些设计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引起的争议也不少。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河流景观缺乏全面的认识,景观设计仅停留在景观一般美学意义上。现代人对城市河流景观的要求不再是单纯地追求视觉的美感,而是包含了生态、休闲、娱乐、文化等多方面的要求,本文就城市河流景观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如何认识城市河流景观
要全面认识河流景观,首先应明确“景观(landscape)”概念的含义。“景观”的概念有多种解释,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概念也在不断深化。景观一词的原义是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河流景观等。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一块异质性土地区域,由形式相似、重复出现的一种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美学等价值。总之,人们对景观的理解已大大超越了纯粹的视觉含义,包括生态功能以及许多其它自然和人类因素。
河流是构成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世界上不少历史名城,如巴黎、伦敦、华盛顿等,都有美丽的河流贯穿其中,见照片1。对河流景观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风景如画”上,还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把握,特别是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的关键是要重视河流景观巨大的生态功能和娱乐价值。
作为城市居民能够直接接触到的水,城市河流的价值正在广泛地为人们所重新认识。人们对河流的要求亦不仅限于传统的防洪和水利,进而提出了河流多样化和高品质的要求。从生态角度来说,河流空间是重要的生态环境,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为鱼类、鸟类、昆虫、小型哺乳类动物以及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迁徙通道。
在河流的环境功能中,休闲、娱乐功能尤其得到重视。城市河流营造独特气氛,或清新悦目,或激情澎湃,对于人们具有一种无可比拟的吸引力。河流可长期为人们提供最普遍的户外活动,如划船、钓鱼、游泳,也可利用城市河流特有的自然景观,创造人们聚集、游戏和休闲的优美环境。
人类活动对城市河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城市化使得不透水地面增加,加大了河流的洪峰流量,另一方面,大规模侵占河岸带,严重破坏了岸边生态环境,造成岸滩人工化,城市河流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河流渠道化造成水流多样性减少,降低了河流的生物多样性;河流裁弯取直后,缩短了河流的长度,使水流滞留时间缩短,水能消耗降低,因此,有更多的剩余能量侵蚀河岸并输送泥沙。城市河流景观的变化是巨大的,河流自然性、多样性的丧失,进一步的人工化趋势,造成了河流的严重退化。为此,我们应重新审视城市河流这一宝贵资源,以新的理念规划和设计城市河流景观。
2城市河流景观的构成
原始的水域及周边的景观是自然生成的景观,水域景观由水域、过渡域和周边陆域三部分的景观构成[1]。水域的景观基本是由水域的平面尺度、水深、流速、水质、水生态系统、地域气候、风力、水面的人类活动等要素所决定;过渡域的景观基本是指岸边水位变动范围内的景观;河流周边的陆域景观,主要是由地理景观所确定,但是在人口稠密区,更多的是受人文景观的影响。
作为水域景观的一种类型,河流景观的构成也就不单单指河流本身的景物景观,它还包括着更大范围的外延扩展。根据尺度的大小,河流景观可分为大尺度河流景观和小尺度河流景观。大尺度河流景观是指河谷地区广域的景观中,依视觉上所包围的河谷或泛滥平原地区所界定的范围;小尺度河流景观主要由河道、堤防和河畔植被所组成。自然状态下所形成的小尺度河流景观,受河道的形态、特性、流水、现有滨河之植被、土地利用等特性等影响。
城市河流的景物构成与自然河流有共同之处,然而,城市河流并非自然河流的不合理模拟,在景观上,带有城市河流特点的沿河景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河流景观,就其构成要素而论,除构成河流景观的诸如水面、河床、护岸等物质性要素
之外,还包括了人的活动及其感受等主观性因素。
此外,河流历史文化等有关人文景观方面的要素都构成了城市河流景观的重要内涵。概括起来,城市河流景观可以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1)自然景物:如水面的波纹、岸旁的芦苇、河岸上的树木、浮动的渔舟、闲适的小鸟、和煦的阳光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上称为软质景观。有树、草、鱼、鸟及水、土、石等自然景物的河流景观,才能称其为真正的河流景观(照片2)。保存、修复这个景观,留后世以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河流景观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2)人造景物:如堤防、护岸、沿河的建筑、桥梁等景观构筑,专业上称为硬质景观。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河流景观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软质景观材料才适合大众所需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3)人与文化:通常就是指河流空间中活动着的人及其构成的景观,包括人的活动、节庆活动的开展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活动,此外,还包括与河流有关的历史文化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河流景观,不能仅着眼于表面的构成景物,必须研究河流和地区的关系[2]。城市河流因流经城区的大小不一,被重视的功能也各不相同。而且河流地带固有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特征毕竟是河流环境的固有特性,即地区风格,因这种地区风格的不同,使城市河流的风貌具有极大的差异。正确理解街区的个性,一面发挥城市河流的复合功能,一面把这些景物组织到城市景观规划的环节中去,是生动表现河流景观的一个课题。
在考虑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时,需要想到人在什么位置来观赏景观。人在观赏河流景观时,景观视点可呈现多方位、多角度、静态性与动态性等特性。从桥上可以看到河面景,从河岸可以看到呈某一角度的河面景和对岸景。有的在某个地点站立向某一方向眺望,有的边移动边体验陆续展开的景观,视角各不相同。
河流景观因眺望的视点位置不同,可分为纵观景、对岸景和鸟瞰景3种类型:(1)纵观景。从桥等处沿河流方向平行眺望河面的景色。纵观景可表现曲折水流的动感,可一览两岸和流水的景色。两岸的建筑、树林有近及远,形成纵深感极强的景观。(2)对岸景。从堤岸等处与河流流向近乎垂直的方向眺望对岸方向所见的景观。对岸景看到的是水线、堤防、建筑物等横向的景物。(3)鸟瞰景。把河流的广阔范围尽收眼底的眺望方式,此时,视点在空中较高的位置。
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时,应全面考虑眺望场所的分布及景观视点,进而考虑如何定位河流景观。
3城市河流景观效果的分析
现代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将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作为规划设计三元素[3]。景观视觉形象是指一个景观空间所给人的印象。主要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大众行为心理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景观视觉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方面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基于上述景观的3个方面,同时考虑河流的多种功能,对城市河流景观效果可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分析: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文化性。
(1)安全性。安全性是指河流景观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河流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防洪,为此,人们采用了诸如加固堤岸、衬砌河道等工程措施来保证安全。出于生态、美学等方面的考虑,人们对传统工程措施进行了许多改造,如采用生态河堤。河流景观应符合工程等的要求,保证行洪的安全。河流景观设计的任务就在于满足包括防洪功能在内的河流功能后,还能使设施及环境构成一个良好的风景区。
(2)自然性。自然性是指河流景观要体现河流的自然形态,保护河流的自然要素。天然河流蜿蜒曲折,深潭和浅滩相间。河流景观设计可运用曲流、浅滩、深潭、河漫滩等手段,使城市河流重归“近自然”状态。
(3)生态性。生态性是指河流景观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生物生息、繁衍。城市河流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态基础之上。在天然环境中,靠河流维持生命的生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动物和微生物无不藉水泽和树林等生长和繁殖。
(4)观赏性。河流具有较好的景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从而具备可供观赏的性能。对于城市河流,美学考虑尤其重要。从河流的视觉景观形象出发,任何河流景观都应考虑其视觉景观上的审美要求,在河流空间中形成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景观物。同时整个河流景观空间的构成也要满足人的整体视觉观赏需要,从而形成一个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
(5)亲水性。受现代人文主义的极大影响,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水的魅力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而为人所感受,因此,应提供更多位置能直接欣赏水景、接近水面,满足人们对水边散步、游戏等的要求(照片3)。
(6)文化性。城市河流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自然要素也是一种文化遗产。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应在于提升城市河流的文化价值,促进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轻视文化的创造,则万物仅成为躯壳,所谓“看山如观画,游水如读诗”。
4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4.1河道的景观设计
河道的景观设计涉及河道平面和断面两方面的问题[4]。天然的河流有凹岸、凸岸、有浅滩和沙洲,它们既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又可减低河水流速、蓄洪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河
道断面收放有致,不必强求平行等宽。河道断面处理的关键是要设计一个能够常年保证有水的水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河床。这一点对于北方城市河流景观尤为重要。采用复式断面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4.2河岸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河岸处理是个重点。由于对城市河流进行人工治理,容易形成呆板的连续护岸,设计时,可采取措施使景观有所变化。在河岸处理方式上,应该鼓励采用生态堤岸,以代替钢筋混凝土和石砌的硬式护岸。
4.3河边的附属设施设计
河边要有适于河边风格的设置。栅栏、长椅、灯具等附属设施都应视作河边的小景物,为人们休闲、旅游提供方便。
4.4沿河植被的景观设计
“水”和“绿”是城市中象征自然的要素。沿河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特殊意义。滨河两岸植被是河流景观的基本手段,不应简单地视作绿化。
4.5重要地点设计
包括桥、河畔公园、小广场等设计。过去在建设中往往只重视桥的交通功能,而忽视其景观作用。桥可以成为从上部眺望水面的视点场,桥本身可以成为地区标志,还可以起到分割河流空间的作用。要充分考虑城市河流作为开放空间的功能,可设计一些与城市景观相和谐的河畔公园、小广场,使河流两岸周边的空间成为舒适、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
4.6夜景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城市夜景的要求增加,河流空间夜间景色是一个城市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可充分利用水的反光、倒影、波动等特性,营造五光十色梦幻般的景象,增添城市夜晚的魅力。回归自然成了河流景观建设发展的主流,先后提出了“多自然河流”、“建设家乡河”等概念[1]。多自然河流意味着河流应当具有更多的自然特征,比如使用当地材料、采用传统工艺等。在保证河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多自然河流对维护河流自然生态和自然景观具有良好的效果。即使对已高度工程化的城市河流,河流景观设计可包括生物栖息地结构、鱼道设施、河岸植被、混凝土衬砌的植被覆盖、恢复河流基流等方面。四川成都府南河是采用多自然河流整治的成功案例[5],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城市河流水质一般较差,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如何与水质净化相结合,这是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课题。四川成都府南河公园就是一个以水的整治为主题的生态环保公园,她以表现水为主题,集水环境、水净化、水教育于一体。通过清洁水、污染水、净化水的各种形态,揭示了水、自然和人类互相依存的关系,旨在唤起更多的人们,共同来爱护水、保护水。
5结语
城市河流历来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蕴藏着城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是现代城市体现其独特风貌和优美景观的重要载体。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是一个涉及水力学、水生态学、景观设计、美学、环境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我们应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加以研究,而不应停留在传统的仅仅追求景观空间视觉效果和对景观一般美学意义上的理解。应以自然和生态原则为基本依据,通过精心规划设计,实现城市河流景观不仅在视觉上令人愉悦,而且在生态上是可持续的。
致谢:本文承蒙刘树坤教授修改并提供照片,深致谢忱。
参考文献:
[1]刘树坤.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J].水利水电技术,2003,34(1):30-32.
[2]日本土木学会编.滨水景观设计[M].孙逸增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16-123.
[3]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J].新建筑,2001,5:1-3.
- 上一篇:无机化学知识
- 下一篇:电商平台盈利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