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经济情况范文

时间:2023-12-29 17:4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目前国内经济情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目前国内经济情况

篇1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日前在长春举行的第四届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上发表演讲表示,目前中国GDP年增长保持在11%左右,在未来15-20年内,应该不会低于8%。到2030年仍会实现较快增长,到205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就人均收入来说,也将不断上升,即便是到本世纪末,中国的人均收入也会实现增长。

蒙代尔还指出,中国是世界煤炭消费大国,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14%,其中85%以上来自煤炭。对于东北地区和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尽快向能源可持续应用的道路发展,摆脱目前对煤炭的过度依赖。

点评:相比于国内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悲观论调,蒙代尔先生的上述结论似乎让人感到些许希望和安慰,毕竟人家是世界经济领域的权威。不过,在反观国内接市,股市和制造业等角落之后,对于美好的经济前景,心中不免还是有些惴惴不安。孰对孰错,也许要看历史给出的答案了。

罗奇:全球经济降温刚刚开始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罗奇日前表示,全球经济才刚开始转弱。美国可能陷入衰退,而亚洲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也将开始感受其冲击。罗奇表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信贷紧缩那么简单,信用危机的三分之二可能已经过去,但其对美国和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才刚刚开始。尽管美国第二季度增长速度较预期强,但在失业率攀于卜’房价下跌冲击消费支出的情况下,美国下半年增长可能又会转弱。而欧亚出口也将因此受创,全球经济增长也会受阻。

哈继铭:国内经济下行年内难结束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日前在深圳表示,在目前美国市场消费尚未见底回升、国内投资不景气和消费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国内经济下行还需持续一段时间,可能年内难以结束。

哈继铭表示,中国出口的下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市场消费能力的回升。哈继铭在详细分析了美国房地产1979年到1982年、1989年至1995年的两轮大行情后认为,两次的跌幅都至少是前期涨幅的一半。照此计算,如果此轮回调也按历史上的涨幅一半计算的话,这次下跌的空间至少为30%,以目前行情来看,那就是还有10%-15%的下跌空间。

在国内投资上,哈继铭以占国内投资25%的房地产为例进行了分析。他表示,目前国内的楼市情况是量缩价不涨,许多城市今年上半年的交易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是大幅下降,且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数量正呈上升趋势。从购买力分析,目前投资客几乎不会买入房地产,剩下的就是自住购房者。

篇2

弱市关注优质中小盘股

大摩华鑫基金指出,在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异常复杂的情况下,国内经济结构转型面临诸多困难。而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作用前很难有大的表现。另外,国内加大直接融资占比的政策不会变,IPO数量居高不下必然导致A股估值水平持续走低。在以上两大因素的作用下,市场难以出现持续性机会。从短期来看,当前A股市场也不具备整体走强的条件。国内经济增速或将在三季度出现下滑,从而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下调,而近期盘面上也呈现弱势格局,无明显热点。

自上而下的看,应该布局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相符合的行业和板块,如新能源、节能减排、生物制药、高端设备制造、消费服务等;自下而上的看,则主要应关注各细分行业里技术领先、有定价权、资金充裕的龙头公司。从风格上来看,大摩华鑫主要看好中小板和创业板里的一些中小市值优势企业,这些企业目前估值相对偏高,但随着市场的持续下跌,估值泡沫被刺破后,可作为投资首选。

广发基金:

目前通胀在可控范围内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朱平日前表示,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还属于可控范围内,其未来走势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宏观经济政策不能犯错误,否则会使经济体本身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是从经济体本身来看,目前中国经济还属于产品过剩,中国的消费率只有40%左右。在产品过剩的背景下,除了农产品,其他产品要出现很大的通货膨胀是很困难的事情。另外,工人工资确实在上涨,但涨幅并不大。从这方面看,国内的通货膨胀很难进入恶性循环。

对于四季度市场的走势,广发基金四季度策略报告认为,随着经济的下行和需求的萎缩,工业企业利润面临增速下滑的风险,A股上市公司未来面临盈利下降的风险。在行业配置上,以消费医药类行业为主要配置,以估值相对合理、成长相对确定的股票组合防御未来的下行风险。

华泰柏瑞基金:

CPI下降趋势已确认

9月货币供应量继续出现下降,这一方面是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的效果显现,另一方面也是实体经济自发调整的结果。企业活期存款下降和贷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的少增表明实体经济在进行自我调整,资金来源的逐步放缓也预示着投资增速将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放缓,这一调整目前尚未看到结束的迹象,因此经济增速还将下降,但仍在可承受范围内,通胀仍处在较高水平,且下降速度偏慢。

最后从资金面来看,2季度末3季度初资金十分紧张,但到9月份这种状况已经出现了逐步的缓解,银行间资金利率不断回落。9月M1数据虽然下降显著,但这更多的是企业经营收缩带来的,从M1与实际经济活动的匹配程度来看,整体资金并不紧张,当前实体经济资金紧只是局部现象,主要体现在小微企业中。因此在当前的经济与通胀的组合下,货币政策尚不具备放松条件,目前我们看到支持小微企业、外贸企业、保障房等,仅仅是定向宽松、结构性的调整,而不是整体的放松。

博时基金:

寻找穿越周期的投资机会

篇3

在春节前最后的交易日,央行决定从2007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目的是加强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可以说,2006年12月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创新高、央行2006年第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所显示的居民对物价预期不乐观、通胀上升预期风险增加,以及2007年1月银行信贷快速增长等,均让央行对货币政策的紧缩成了共识。但同时,升息的问题也成了国内宏观经济争论的焦点。

不过,就目前的争论来看,市场比较流行的一个观点是,国内金融市场,利率调整对市场行为的影响十分有限。

强势的信贷使用者不愿让利息上升

毫无疑问,在一个复杂多样的融资体系中,特别是在一个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经济中,利率的形成与作用应该是十分复杂的,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也不会如完善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那样明显。加上利率方面的非市场因素(如对利率的管制)等,所以利率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与作用当然与发达市场体系不可比拟的。

但形成这样的局面,并非利率的内在功能丧失,也不是利率在这样的制度框下起不到什么作用,反之,正是利率内在机制没有起到作用,才会显示出企业对利率不敏感。如果不让利率在市场运作中逐渐地显示出作用,只是说利率的变动对市场影响不大,利率的变动对投资过热、国内资产价格泡沫起不到抑制作用,那么,不仅有效的利率形成机制无法生成,金融市场的价格也无法显现。试想,在金融市场,难道还有比利率更好的宏观调控工具?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近几年来,尽管没有改变国有企业对银行贷款易获得性的偏好,但由于银行利息的硬约束,过低的利率仍然是国有企业认为负担过重的主要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国有企业平均利息支出260万元,大中型国有企业平均利息为350万元,相当于企业利润18%。因此,不少国有企业一直把利息费用过多归为企业亏损的首要原因。

就目前银行信贷投向来看,大多数银行信贷投向了政府主导的大型综合投资项目。对于这些投资项目,不仅贷款规模大,而且贷款周期长,因此银行利息高低也就决定这些投资项目投资回报率高低,特别决定了这些投资项目的政府短期业绩。因此,尽管目前国内利率处于低水平上,但任何地方政府都反对利率上升。还有,对于民营企业及国内银行来说,也是不愿意银行利息上升。前者是对利息的敏感而不愿利息上升对其融资成本增加的影响,后者则不愿利息上升缩小信贷规模及利差水平。如此可以看到,国内企业并非是对利息上升不敏感,利率上升也并非对银行信贷起不到收缩的作用,而是由于那些强势的信贷使用者或主持者不愿意让利息上升,因为这样对它们更为有利。

应形成金融市场价格机制

想想早些年国内放开家电市场、最近几年放开汽车市场的情况。那时候,市场主流意见认为,对于当时中国的幼稚家电工业、汽车工业来说,如果放开步伐太快,如果让市场形成有效竞争,那么中国的家电工业、汽车工业一定会不堪一击,完全为外国强大的企业所打败。但实际上,这些行业越是放开得早,其发展速度越快,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很快就让这些行业强大起来。事实上,有效的市场竞争,市场价格竞争机制形成,不仅没有让国内家电行业与汽车工业,反之,成了这些行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

目前国内金融市场的情况也是如此。政府总是希望通过种种管制来聚集金融资源,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管制方式来扶持没有发展起来的中国金融业及国有企业,既得利益集团也总是会以种种莫须有的理由来否认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的作用,总是会以各种意见来否定中国利率调整的必要性。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市场价格机制如何能够形成。国内的金融市场连价格机制都没有,那么其影响与作用何来。毫无疑问,政府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是国内经济行为的扭曲、投资过热、房地产过热及股市泡沫吹起的根源。

对于国内的宏观调控,利率工具没有失去其作用

我多年来一直在强调,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低利率政策是许多经济问题的根源,特别是金融市场问题的根源。对中国这种转轨经济来说,低利率政策对经济行为的曲扭更是不可复加。如果政府职能部门对此不能够有一种明确的认识,一定会陷入早几年那样保护汽车幼稚工业而无法摆脱的困境,而且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这种困境的陷入不仅无法改善整个国内金融市场的效率,无法促使国内金融机构或组织来改善经营并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而且也容易成为一些金融机构组织隐蔽地掠夺广大民众财富的工具。

篇4

这位木工出身的企业家或许有着斧头一般的开辟精神。早在出访俄罗斯之前的两年,隆力奇已在俄罗斯成立了分公司。实际上,隆力奇商标目前已在全世界183个国家注册,并在马来西亚、南非、喀麦隆、俄罗斯、乌克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成立分公司。

2013年,隆力奇计划在全球3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成立销售分公司,并预计在2020年前在全球150多个国家成立分公司。

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在改革开放走过三十五年之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大多都举步维艰。

在6月份的最后几天里。徐之伟随埃尔文·罗斯调研江苏常熟,在此期间。徐之伟数次提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冲击国际化

6月29日上午,隆力奇生态工业园内的办公室里,徐之伟的红木办公桌摆满文件,木工出身的他对红木仍情有独钟,办公室的红木家居,都来自隆力奇自己的木器厂。

这位年过60,每天只睡4小时的企业家的办公室里挂着“自强不息必得救,人生苦短须努力”的警句。这一点和他脚上的黑色布鞋风格一致。突兀的是,布鞋之上,他的着装仍是西装领带。

时代周报:作为民族日化行业的领军品牌,你觉得隆力奇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徐之伟:从1998年至今,隆力奇化妆品已经走过了近16个年头。在这个期间,隆力奇坚持不懈地从品牌、研发、生产供应链等各个方面投入、提升。我认为,不管是要做好一个品牌还是做好一个品类,都是贵在坚持,不管是做保健品还是做化妆品。

另外,人的因素也非常关键。与成功的人合作,能使企业保持好的发展迹象和积极的工作状态。而与成功的人合作、与成功的人交朋友,可以让我们整个企业始终保持青春活力。

当然,科学地规划发展和方向,这也是关键之一。

时代周报: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欠佳,这对隆力奇及其他中国日化企业有什么影响?

徐之伟:隆力奇做的是大众化妆品,目前国内经济形势对隆力奇而言,反而有发展机会。一方面,我们产品的质量、研发工艺、配方、功能都达到了世界级标准,另一方面,我们产品价格大众,适合广大的消费者。例如护手霜。正因为产品价格低廉,我们可以令老百姓有更多的价值感。

在2012年11月11日光棍节,淘宝成交191亿元,这说明民众实际上愿意消费。而正因为隆力奇具有低价、特价产品,以及直销模式,因此我们的发展可以部分规避大经济环境下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隆力奇在美国、日本都有自己的研究所,也推出一些高端的产品。因为有这些研发技术上的基础,隆力奇的增长还是比较稳健的。

另外,隆力奇的直销模式有利于就业,适应当前形势。大批的毕业生需要工作,直销就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只要认真去把握,就会从推广和消费产品中获得收益。另外,直销还是一个低成本的创业平台。这些都符合我们所说的“快速提升”的发展方向。

时代周报:据你所知,目前国内的其他日化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

徐之伟:目前大部分的日化企业的经营仍比较艰难。就日化行业而言,世界上几个大品牌如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资生堂等,经营状况没有下行。但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他们仍然可能存在增长疲软的情况。就目前的国内经济形势来看,越是高端的产品可能增长越疲软。

而国内日化品牌,有增长的企业可能更少。受到了国际上大品牌的挤压,中国企业在日化行业发展始终艰难,这需要中国企业有清醒的头脑。所以,我们也与一些大品牌进行OEM的合作,这样能够提高隆力奇在产品、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能力,使自己的公司能够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时代周报:在你看来国内的日化企业与国际企业相比,有什么差距?

徐之伟:与国际企业相比,差距就多了。第一,国际企业具备全球视野、全球思维,能够从全球角度进行规划和决策;第二方面,国际企业能够吸纳世界各地的人才,以宝洁、联合利华等国际企业为例,从世界上最好的学校里挑选人才,并且在招聘的时候,国际企业的工资水平比一般企业高出50%-100%,所以在人才方面,国内企业就与国际企业存在差距;第三个方面是国内企业研发水平、理念等方面,与国际企业存在的差距,但近几年,国内企业也在这些方面不断提高。

时代周报:隆力奇在国际化的路上,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在国际化的路上,曾经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又怎样去突破的?

徐之伟:我们从事日用品生产,日用品是生活必须品,到哪个国家都有一个很好的需求点。并且与欧洲、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生产成本还是要低很多,所以,还是有机会到这些国家去发展的。

而所谓的困难,在与成功的人合作,将品牌推向世界,把产品销往国际消费者等大目标下,便显得微不足道。

时代周报:请你介绍一下隆力奇在将民族品牌推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就?在品牌国际化方面,有何具体规划?

徐之伟:主要是海外投资研发机构,提升产品研发技术能力;在海外建立分公司,目前已经在俄罗斯、乌克兰、马来西亚、喀麦隆、中国台湾等16个国家和地区成立分公司;做好本部的生产工艺流程改造、升级和优化。目前已基本投入生产的新工厂造价为6亿,这对吸引更高端海外客户创造了条件。目前,隆力奇生产的产品已远销全球52个国家,隆力奇商标已在全球183个国家注册。

未来,在品牌国际化方面,隆力奇将进一步优化品牌LOGO设计元素的时尚度和国际化;今年公司计划完成20家海外分公司的建设;对海外市场的开拓,要借力发展,如与当地有实力的公司合作,通过强强联合可以减少走弯路、减少投资成本,提高成功率,降低风险。

国内日化,瓶颈共生

时代周报:虽然,老百姓非常愿意支持民族品牌,但是一些民族品牌频出质量问题,影响了老百姓对民族品牌的整体信心。在这种情况下,隆力奇怎样赢得消费者的信心?在营销战略上有哪些新的举措?

徐之伟:近几年来,中国在食品、化妆品方面确实存在问题,不管是质量问题,还是工艺、配方等问题,在曝光以后都给国人带来很大伤害,对产品没有信心。

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曾在食品方面存在问题,欧洲也存在“假肉”等问题。所以,政府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企业也必须提高素质和认识。但作为消费者来说,要相信90%以上的企业是认真的,值得信赖的。

目前,政府的监管力度比以往有所加强,监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也有了充分体现,所以我认为不管是中国的食品还是保健品、化妆品,都将会很快提升。

时代周报:隆力奇在赢得消费者信心方面,有什么成功经验供其他中国企业来借鉴呢?

徐之伟:27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质量是企业生命,而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全力以赴对质量负责任。为了实现对食品、化妆品的监管,投资几千万元去建造世界级的质检实验室,配置高精尖的设备,以便快速及时的得到检测结果。可以说,苏州地区以及其他地方的民营企业是没有这样一个实验室的,即使是国际企业也是极少的。

而隆力奇工厂的整洁程度甚至超过一些食品企业,并且我们获得了工业旅游牌照,老百姓对食品、保健品或者化妆品有些不放心,就让民众来参观企业,让他们看到,隆力奇在各个方面都是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

时代周报:如何在突破技术瓶颈、获得核心技术,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创新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日化行业是技术型密集产业,同样需要在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请问隆力奇在自主研发方面进展如何?投入了多少资金?目前取得了多少项专利?

徐之伟:除了人才,我们同样也很注重科技研发。在2005年,隆力奇与清华大学合作,2007年,从雅诗兰黛聘请专家,在美国纽约成立隆力奇(美国)保健化妆品研究院。去年在法国,与一家有机化妆品企业合作,成立隆力奇·丽娜有机产品(法国)研发中心。除此以外,隆力奇建立了本部研发中心、隆力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隆力奇企业院士工作站,并与江南大学合作建立江南大学·隆力奇功能食品联合研究所。目前,隆力奇已在全球成立研发机构。

所以在研发方面,隆力奇非常愿意投入,每年的投入以亿计算。去年用于研发的投入近2亿,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星火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国家级项目和省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获得江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有8个,公司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共50多项,其中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27项;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4项和外观专利100多项。

我们注意到,宝洁有8000多个研发人员,但他们也引进很多外来技术,所以我们也在学习一些他们的做法,在引进技术方面隆力奇并不保守,很多技术都是引进的,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加健康的发展。

时代周报:你觉得中国的民营企业做研发重要吗?

徐之伟:重要,现在这个时代还是产品时代,虽然很多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但消费者最终还是看产品的。目前,企业拥有了最极致的、使用最方便的产品,就拥有了世界最大的市场,例如iPad。

时代周报: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不好,很多民族企业在经济困境中挣扎,你认为对民族企业家而言,应该如何应对当前困难的经济环境?

徐之伟:要坚持,但不要等待。

篇5

救助方案遭市场冷脸相对

10月4日,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方案。按理,方案的最终通过不仅有利于美国信贷市场功能恢复正常,亦将有利于当前动荡不安的国际金融市场归于稳定。然而,不仅计划通过当天,市场即以冷脸相对。10月6日,全球股市更遭遇黑色星期一。当日,美股开盘后暴挫,纽约股市三大指数跌幅全部超过3%,道指最大跌幅逾800点,4年来首度跌破10000点大关。伦敦金融时报指数跌至四年来最低点,报收4617.2点,比前一交易日下降363.1点,跌幅高达7.29%。巴黎CAC40股指低开低走,全天报收于3711.98点,较前一交易日暴跌9.04%,创股指历史最大单日跌幅。俄罗斯股市跌19.1%。日本股市重挫4.3%。亚太其它主要股市也全线暴跌。迄今为止,纽约股市已连跌5天。那么,面对规模空前的美国救市计划,市场何以不领情?

首先,7000亿美元救助计划针对的是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复苏和信贷市场贷款功能的恢复,而非直接针对股市。并且救助计划的组织实施,最终实现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作用也有个过程,不能指望立杆见影。何况,救助计划的效用究竟如何市场也持有疑虑。因为,救助计划启动后,银行不良资产出售将形成实际亏损入账,由此带来的资本亏空必须填补。此外,比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更大的是10多万亿美元的资产抵押贷款市场,包括信用卡、汽车贷款、学生贷款等。目前,美国信用卡违约率月增速呈两位数的增长,企业债违约率也不断上升,风险越来越高。因此,救助计划金额看来虽然十分巨大,但相比还会扩大的“资本窟窿”仍恐不及。救市成功与否存在变数。

其次,救市计划通过后,市场的焦点便从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状况转移。股市现在更关注的是经济的基本面状况。而眼下美国经济情形并不看好。最新统计数据和金融市场状况显示美国经济已经恶化,而且经济下滑的风险还在上升。2008年以来,美非农就业率已连续9个月下降,就业人数减少15.9万人,估计全年将达76万。目前,失业率攀升至7%,达5年来最高。企业支出,消费者贷款等先行指标也都不容乐观。美国有线电视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受访者的60%认为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受悲观经济预期的影响,投资者行为更多地便是选择卖出。此外,市场权重股――美国银行第三季度报告盈利比上一季度下降68%,远远低于预期,股价下跌6.5%,也带动美国股市的整体下跌。

再次,金融市场的联动效应。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早已连成一有机整体,一方出事八方受累。如今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美国遭灾,不仅欧洲因介入美国资本市场程度最深难逃一劫,日本、亚太股市也无法幸免。

最后,危机的性质。目前,次贷危机已成为史上最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此次危机对全球金融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冲击和影响将超过二战以来的任何一次危机。与之相比,战后以来包括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在内的危机都是局部性或地区性的,危机带来的冲击都可以在有限范围内得以克服而不致压迫全球经济。但这一次世界各国都可能因受危机的拖累而陷入衰退、经济减速、低增长或很低的经济增长。据IMF的初步估计,目前仅国际大型银行的损失即已高达5000亿美元,而全球数十万亿资本市场的损失还无法估底。危机现在还未进入尾声,还有机构会出问题,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刚刚在开始。其他的情况尚无法预料,但百年一遇的危机所积累的破坏性能量肯定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释放。显然,一个隐含了太多风险潜能的市场绝不会因某个计划的出台即可在短期内归于平静,而一系列风险能量释放的连锁冲击还将是以后的事。

篇6

中国金融市场的信用本质及激励运作机制与欧美国家完全不同,所以用欧美的监管指标及计量模型来衡量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大小,客观上是在误导政府决策时对国内金融体系潜在风险的判断。这可能是目前国内金融体系最大风险。从中国信用的本质入手,就能了解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根源所在,并尽早确立起防范风险的相关制度安排。

对于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国内外格外关注。但是风险有多大?其根源在哪里?国内外专家见仁见智,分歧颇大。在多数国人看来,国内经济持续繁荣不成问题,因此,只要监管制度安排跟上,中国金融体系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多少问题。一些国外专家的看法则截然不同。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美国经济学家鲁里埃尔?鲁比尼就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将破灭,中国经济很可能在2013年后“硬着陆”。据笔者所知,持有此类观点的国外专家不在少数。

一般来说,金融就是给信用风险定价,而信用就是不同方式的承诺(可以是个人、企业及政府的承诺等)。金融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信用的承诺化解实体经济过程中所受到的资金约束及分散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因此,金融的神奇作用在于把观念或意识的东西通过一定的风险定价转化为实体经济增长服务的工具。不过,金融对实体经济增长具有神奇的作用,同时如果该工具一旦使用过度或信用(即承诺)扩张的边界过度,它又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

既然信用是一种观念,那么不同的社会制度,其信用的本质是不一样的。信用本质上的差别性也决定了金融市场的结构性及金融市场的信用扩张程度。如果欧美国家的信用是以市场为主导,法律来保证的,而中国的信用则可以说是政府权力的隐性担保。中国金融市场的信用与欧美市场经济的信用有本质上的差别。因此,当前中国金融市场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区分这种信用本质上的差别性,总是以欧美国家的情况及数据来证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成熟性。这自然给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埋下巨大潜在风险。

既然金融市场的信用是由政府隐性担保,那么使用信用的当事人就容易把使用信用的成本让政府或社会来承担,而让其收益为当事人来占有。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制名目繁多(比如价格管制、规模管制等),有效的市场运作机制形成缓慢。另一方面,任何当事人都在千方百计设法无限扩张信用。特别是当政府金融管制少许放松时,信用无限扩张速度更是惊人。实际上,无论是何种方式,只要信用扩张过度,就必然给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巨大潜在风险。对此,周小川行长最近的讲话也提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内银行信用扩张过度所带来风险的严重性。

正因为当事人使用信用的风险可以让他人或整个社会来承担,而收益归自己,这就必然会激励当事人尽可能地无限扩张信用,过度追求高风险的市场及产品,于是金融市场投机炒作盛行。在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无论是银行还是住房投机炒作者,之所以都会过度地使用银行信用贷款,就在于银行扩大放贷规模不仅有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考虑,还因此增加了银行利息收入,可风险最后由政府承担。对于住房投机炒作者来说,也是如此。他们可利用银行过高的杠杆率、过低利率及贷款易获得性,不断地把住房价格炒上天去。他们明白,房地产泡沫果真破灭,最后买单的是银行及政府。

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信用本质及激励运作机制与欧美国家完全不同,所以不少人用欧美国家的监管指标及计量模型来衡量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大小,客观上其实是在误导政府决策时对国内金融体系潜在风险的判断。笔者以为,这可能是目前国内金融体系最大的风险。

篇7

海外环境如“水中望月”

近期海外环境较为复杂,让投资者“水中望月”。一方面,欧洲经济濒临紧缩的边缘。欧盟一季度GDP环比同比均为零增长,欧元区17个国家有9个国家经济出现紧缩。与此同时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欧盟非正式峰会结束,参与各方分歧较大,未达成任何协议。市场对希腊退出欧元区的预期再度升温。国际评级公司也大规模地对欧元区问题国家的银行降低评级,并再次下调希腊的国家评级。而另一方面,美国年初以来的失业率持续下行,但就业岗位增长略有放缓,整体上讲美国经济水平相对平稳,处于缓慢复苏的通道中。

欧债危机的解决和美国经济的复苏将是一个曲折并缓慢的过程,“曲折”的路径将对全球资本市场短期的波动方向带来诸多不确定性,而“缓慢”的过程将对中国实体经济部门,特别是进出口带来冲击。

国内市场受经济、政策多重影响

在“气流颠簸”的外部环境下,国内实体经济的疲弱似乎在意料之中,令投资者颇感不安。从整体经济数据来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9.3%,大幅低于预期。社会用电量大幅下滑也印证了实体经济的萎靡不振。从资金面的角度来看,虽然央行两次降准释放货币供给,但新增贷款并未明显放量,究其原因,也许是实体经济不振而导致的资金需求的萎缩。

不过,尽管经济基本面表现不佳,但通胀下行令政策宽松的空间或许正在放大。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而言,“政策导向”比“经济走势”似乎来得更重要。温总理5月19日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或成为政府加快预调微调节奏的信号。尽管出于对房价反弹、通胀反弹的防范,此轮政策很可能“用药”温和,但仍似乎显现出政策方向由前期的观望转向放松,体现了保增长的决心。可以期待,此轮稳增长政策在消费、投资及货币政策方面或将有所作为,为中国经济“系稳安全带”。

在震荡中寻找机会

经验告诉我们,机会较少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形成的,增长点大多情况下是在经济悲观的情况下形成的。如1989年以后,我国经济回落到阶段低点,才有了建设市场经济的共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增速回落至7.6%低点,才有了国有银行剥离不良资产,股改上市,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等一系列的动作。对比当下,虽然温和的调控力度无法带来突破性的增长,但或仍然可以期待结构性机会。

篇8

关键词: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

自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国际经济遭受重创,各国都用各种方式刺激国内经济,以期早日走出困境。我国也运用刺激内需来维持经济稳定,房地产市场也经历了繁荣时期。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信贷风险增大,对贷款审批尤其是房地产贷款审批要求更加严格。据了解,目前中国第三大信托公司――中融信托及旗下中融资管对房地产项目也在2015年开始对房地产项目要求更高,只接一线城市的房地产项目。这对二线城市的房地产来说无疑是融资途径的雪上加霜。

一、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

广东GDP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其房地产行业也在全国房地产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其规模和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以广东的房地产企业为例,根据广东房地产网站的数据显示,目前广东房地产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国内银行的融资和客户的定金及预付金。央行的分析报告表明,房地产企业的融资70%来自于银行,15%来源于定金及预付金。从融资结构上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方式相对单一,银行贷款融资占据这主导地位,其他融资渠道相对缺乏。从财务杠杆上看,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于75%,加上经济增速放缓,房产销售时间变长,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比其他行业都高。从债务期限结构上看,银行对中长期的房地产企业贷款收紧,对房地产开发的城市和地段的考量因素增加,以及对开发商的要求提高,致使很多房地产企业无法从银行的贷款渠道取得融资。

二、导致房地产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分析

房地产企业的自身原因:房地产企业融资困难,首要因素还是在于自身的不足。企业基础薄是重要的一点。大部分的中小房地产企业资金实力弱,自有资金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在管理上,中小房地产企业管理漏洞较多,并且管理水平偏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不稳定。在向银行申请融资中,上述因素往往成为银行考量的贷款安全的第一因素。

第二,影响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困难的另一个因素是信用评级和信息公开程度。按照目前国内的评级,大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的信用评级在3B或以下,在资金管理上不严格,容易出现抽逃资金、资金链断裂导致无法偿还贷款等情况。这样导致企业的信用受到很大的影响,大额资金很难进入中小房地产企业。另外,由于中小房地产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信息缺乏公开透明,造成三方(主要是指中小房地产企业、投资者、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和银行难以了解到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导致投资者和银行在做投资决策和房贷审批中更加谨慎,甚至为了资金安全,宁可放弃投资。

第三,社会大经济环境也是影响中小房地产企业能否顺利取得融资的重要因素。以银行为例,2015年国内经济增速一再往下调,各项经济指标都下滑,很多企业经营都在亏损,银行贷款无法按时归还。因此,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飙升。中小房地产企业由于其规模小、资本金少、信用风险高、经营不稳定和信息不透明等因素,导致银行在贷款过程中,更多去考虑企业的自身状况和是否有充足的抵押和更强的还款来源。尽管政策在调整,放宽个人购房条件和个人购房贷款要求,以此促进房地产的资金回笼,缓解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但对于银行来说,这并没有缓解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惜贷政策。

第四,融资渠道单一是房地产企业融资困难的另一因素。目前国内的房地产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辅之以房地产信托、房地产基金和少量的直接投资机构。房地产信托由于目前刚性兑付要求,结合目前的经济状况和房地产企业经营状况,对房地产项目要求更加严格。一线城市的冷门地段的项目都难以收到青睐,更别说二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的项目能从房地产信托公司融入资金。而房地产基金和直接投资机构本身数量少,资金量有限,对抗风险能力不足,从而在项目选择上慎之又慎。

三、拓宽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的探讨

针对上述的多种因素造成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困难,本文对拓宽房地产企业,特别是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提出几点探讨建议。

第一,内外兼修,转变观念。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同样适用。房地产内部管理的不完善就是其融资困难的软肋。完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规范财务管理,公开公司经营状况信息,留住房地产方面的专业人才,结合自身的发展,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

转变观念,主要是要转变经营观念和融资观念。房地产企业,尤其中小房地产企业需要发展壮大,需要根据自身实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切勿操之过急,亦要防止把所有希望寄托于上市后融资扩大的过于远大目标上,以免导致等不到春天的到来。经营上,许多房地产企业仍然停留在单打独斗的观念上。然而,团队作战才是未来的主流。中小房地产企业倘若能与大房地产企业甚至是上市房地产公司合作,在虽然利益上有所减少,但这样的抱团方式能减轻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改善经营状况。在融资观念上,银行贷款是房地产企业的最传统、最重要的融资方式。在经济形势和政策形势不向好的情况下,银行贷款收紧,一批批的房地产项目因无法实现融资而放弃。房地产信托、房地产基金已经在国内开展多年,其融资门槛相对银行来说会低一点,可操作性强,亦可作为融资的可行渠道。单一的融资渠道已经不符合发展的趋势,需要多渠道的组合融资。而这前提,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单一融资观念,才有可能去实现新的融资方式,谋求企业的未来。

第二,政府为房地产企业创造融资政策环境。作为市场的设计者、守护者和监督者,政府有责任让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政府出台了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和“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的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融资担保和撮合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另外,政府鼓励银行设立专门的房地产产业基金,财政拨款,对产业基金贷款进行贴息。这样对于中小房地产企业来说,政策上更加方便,融资上也有更加便捷的房地产产业基金对接,同是还可以减轻资金成本压力。

第三,鼓励房地产企业发展直接融资渠道。与间接的融资渠道相比,直接的融资渠道具有准入手续少,资金成本相对低的优点。发展直接融资,是房地产企业的不二之选。其一,房地产企业直接对接投资机构,可实现房地产金融脱媒,减少中间环节和降低中间成本,从而直接降低总的资金成本。目前可引入的直接投资机构有各大企业的房地产投资部、企业间成立的投资基金和海外的投资基金等。其二,房地产企业也可以通过发行房地产企业债来实现企业的融资。企业债是最直接和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需要有专门的担保企业为融资的房地产企业做担保,放宽审批权限,简化手续,建立多层次的债权交易市场,提高债券的流动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完善房地产企业的债权评价体系,促进房地产企业的良性发展。

第四,发展房地产联合开发融资渠道。房地产联合开发是指多家房地产企业共同开发一个项目,尤其是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牵手大型房地产企业,进行同一个房地产项目建设。大型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信用评价相对高,取得贷款容易并且资金成本较低。中小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时,主动与大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吸取大房地产企业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在融资、管理和技术上,都能有所提高。

结合以上分析,房地产融资,特别是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面临的困难不容忽视,倘若能与国家政策相结合,结合自身需要,拓展多渠道融资,还是能在一定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为企业的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焦炉煤气制甲醇 焦炉煤气制LNG 对比分析

1 我国的焦炉煤气简况

焦炉煤气(COG)是指经过配比的炼焦煤在焦炉中经过高温干馏后,与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产出的一种可燃性气体,是炼焦副产品。平常所述的焦炉煤气是焦化厂经过化产车间“四脱”(脱焦、脱硫、脱氨、脱苯)处理后的净焦炉煤气,其主要成分为氢气(体积分数55~60%)和甲烷(23~27%)。2012年焦炭产量4.4亿吨,其中,1/3来自于钢铁联合企业,2/3来自独立焦化企业;而独立焦化企业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山东、云南、内蒙等地,其中山西为世界上焦炭最大聚集地。我国每年可供综合利用的焦炉煤气高达1700亿方。

每1吨焦炭大约会副产焦炉煤气420m3,其中一半用于焦炉回炉,其余部分必须进行回收净化处理,有很多非钢焦化企业所产的焦炉煤气无法利用被直接燃烧排放(俗称“点天灯”),既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又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2 焦炉煤气的综合利用

2.1 焦炉煤气可用于工业与民用燃料、发电、化工原料、还原剂直接还原炼铁、制氢、生产天然气等用途

在工业与民用燃料方面:工业生产,如金属镁锻造等;亦可接入城市供气管网作为居民用气。发电方面:焦炉煤气可替代燃煤进行发电。化工原料方面:可利用焦炉煤气生产合成氨、尿素、甲醇等,也可合成生产清洁燃料油;还原炼铁:焦炭是高炉炼铁过程的还原剂(CO作为还原剂),焦炉煤气可以作为直接还原炼铁的还原剂。制氢:焦炉煤气主要成分为氢气(体积分数55~60%)和甲烷(23~27%),因此可以焦炉煤气为原料制备氢气。目前一般采用变压吸附法(PSA)提取氢气。生产合成天然气(SNG):是近年来的技术方向,合成的天然气产品可利用管道输送到用户,也可以加工成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天然气(LNG)。

2.2 焦炉煤气制甲醇工艺

甲醇是基本有机原料和燃料,用途广泛。由焦炉煤气生产甲醇的关键是将焦炉煤气中的甲烷转化为氢、一氧化碳。国内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研究,开发出了纯氧部分氧化制甲醇技术,包括催化、非催化工艺。

焦炉煤气制甲醇的工艺流程,由焦炉煤气压缩、精脱硫、转化工序、甲醇合成、甲醇精馏等。甲烷转化技术主要有蒸汽转化、非催化部分氧化转化、纯氧催化部分氧化等几种工艺。目前多采用纯氧催化部分氧化工艺,该工艺流程相对比较简单,比蒸汽转化法反应速率快,转化率高,技术成熟,投资较小,在目前已投产的装置中利用最多,已经有40多套,生产能力超过600万t以上。其工艺流程见图1。

2.3 焦炉煤气生产LNG 工艺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全球能源供应中的比例迅速增加,是全球增长最迅猛的能源行业之一。近年来全球LNG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LNG已成为稀缺清洁资源,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新的热点。利用剩余焦炉煤气生产LNG,既有效解决了焦炉尾气的排放问题,又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焦炉煤气制LNG技术工艺过程主要有焦炉煤气净化、甲烷化、分离、加压、深冷液化等几个部分。其工艺流程见图2。

3 焦炉煤气制甲醇与制天然气对比分析

3.1 工艺技术

焦炉煤气制甲醇与制LNG的工艺比较见下表1所示:

从上表1可知,焦炉煤气制LNG的工艺相对较简单。

3.2 能耗

甲醇的能耗和焦化企业的焦炭产能有关,如果焦炭的产能较小,用焦炉煤气生产甲醇的能耗增加。

焦炉煤气制LNG过程中,大部分氢气在液化之前被脱除,不参加甲烷化及低温分离,可大大降低综合能耗。

3.3 装置规模

从经济性考虑,焦炉煤气制甲醇的经济规模不宜低于10万吨/年。一般设计指标为2000~2200m3/吨,即年产10万吨甲醇至少需要100万吨/年的焦炉规模,小于100万吨时选用此方案不经济。

焦炉煤气制LNG的适用规模范围较大,配套焦炭规模为年产10 万吨到数百万吨均可。

3.4 产能规模

2012年我国甲醇装置总产能预计逾5200万吨,国内已建成和在建的焦炉煤气制甲醇产能已达到1000万吨。目前甲醇装置平均利用率不足55%。

近年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呈井喷式增长,LNG接收站及LNG液化项目增速明显,截至2011年底LNG液化产能1470万方/天。预计到2015年,国内LNG工厂总产能到达75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LNG于2011年刚起步。

3.5 技术成熟度

焦炉煤气制甲醇:原化二院开发的国产化甲醇技术已成熟运用。

焦炉煤气制LNG:西南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甲烷化工艺具备产业化条件,加上国外先进的甲烷化工艺包(英国戴维、丹麦托普索)被引进,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焦化企业的技术难题有望得以解决,我国于2011年先后建立了几个大型的焦炉煤气制LNG项目,集中于2012年投产。

3.6 经济效益

因国内甲醇产能过剩,而进口甲醇价格较低,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甲醇市场持续低迷,企业开工不足,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焦炉煤气制LNG经济效益相对较高。据测算,年产60万t炼焦企业可以配套一套18 万m3/d LNG 项目,投资约2.6亿元,年产LNG 约4.5 万t ,按照目前LNG市场行情,仅LNG 产品一项每年可收入1.6 亿元,投资回报率较高。

3.7 未来的发展趋势

进入“十一五”以后,焦炉煤气制甲醇因市场化路径较快,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因其属于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项目,故在目前国内产能过剩、开工不足的情况下,仍有些企业仍将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定位在制甲醇项目上。长期看,如果甲醇的下游市场未得到充分开发,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将很难获得预期的回报,而且不利用煤化工行业的发展。

目前液化天然气紧缺,价格提高将是未来的趋势。2012年全国LNG工厂扩能加快,而相对爆发式增长的上游产能,面临开发滞缓的下游市场,LNG行业利润较2011年有明显下滑。除依靠市场调节外,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避免出现价格混战、行业亏损的局面。

4 结论

目前国内的焦化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企业亏损面达1/3。在此情况下,努力降低焦炭生产成本的同时,积极完善提高产业链建设,提高焦炉煤气利用价值等,是提高企业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企业应根据焦炉煤气量的大小,选用合适的利用方案,防止只为降低初期投资,而选择利用效率低的利用方案,跟风盲目上马,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利用焦炉煤气生产LNG具有工艺要求相对简单、相对投资小、能耗低和投资回报率高等优点,是中小型炼焦企业综合利用焦炉煤气的一个较好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太炎.焦炉煤气: 发电、制氢、生产甲醇、生产直接还原铁等不同利用方式技术经济比较[D]. 2005 中国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市场、产业化信息交流会暨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241-243

[2] 刘建卫,张庆庚.焦炉煤气生产甲醇技术进展及产业化现状[J].煤化工,2005(5)

[3] 丰恒夫,罗小林,熊伟,吴木之. 我国焦炉煤气综合利用技术的进展[J].武钢技术,2008(4)

[4] 李玉林,胡瑞生,白雅琴.煤化工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8.8

篇10

引言:为了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目前人民币的发展态势,通过分析对内的CPI数据和对外的国际汇率关系来比较分析人民币的币值情况来达到充分认识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实际情况。

一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07年更是如此。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投资的热潮,并且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房地产和股市这两大行业。随着经济长期过热的发展,必然会出现经济“泡沫”,自从股市进入牛市以来,经济中的“泡沫”不断膨胀,趋势增强。07年底,随着股市由牛市逐渐过渡为熊市,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供给已经大量减少,虚假繁荣实质性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加之08年年初的罕见雪灾对全国南方地区造成大面积的重创,国内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速度加快,国内通货膨胀率同时也持续走高。另一方面,美国经济进入疲软发展阶段,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美元,这一国际强势货币不断走软,相对中国07年以来的发展速度来说更是如此。基于经济上的重大压力,美国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就更大了。而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因中国长期以来出口的廉价商品直接导致国内企业竞争力不断减弱和失去市场份额而表示出强烈的不满。以美国,日本带头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人民币施加压力,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减少中国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的顺差,借此方法来减缓国内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在内外因素的双重压力之下,人民币在对美元的汇率上出现了大幅度的攀升,并且速度不断加快。

二环境现状分析

1人民币对外升值。

汇率即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至06年以来就一直走低,从07年1月份的7.8到现在跌破7为止,下降了近11个百分点,这在人民币升值的历史上属于比较快的速度。一方面,中国在出口贸易上一直处于顺差,国际上给人民币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美元的走软是造成人民币升值的一个相对原因。中国至05年以来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在这之中储备的大部分货币是美元。所以美元的任何情况的变化都会在相当程度上对人民币造成影响。但仅仅从美元的走软这一固定标准来说明人民币币值的绝对上涨是不够的,毕竟一国货币在现在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之任何因素对人民币的实际情况所造成的影响都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对于人民币而言,导致其升值的主导因素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之所以说只从对美元的汇率来说明人民币升值是不客观的,是因为从其他国际货币来说也存在着其他货币对美元汇率下降的情形,比如欧元。欧元对美元来说是在不断在升值。而人民币对欧元来说却是在贬值。在从汇率看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任何一国汇率对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的说明只有参考的价值。尽管人民币在直观的汇率表中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很多。实际上,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升值只有5%—10%①。

2国内通货现况。

CPI,居民消费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由三个方面的指数,包括:居民消费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②。而在这三个因素之中,居民消费指数又是最重要和具有说服力的因素,因此本文重在分析第一个因素。从07年以来的CPI分析可知,07年全年CPI平均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08年一月CPI上涨7.1%,2月上涨8.7%,3月份也高达8.3%。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年存款利率经过数次加息,截至08年4月18日,年存款利息为4.14%③。通过08年第一季度的平均CPI和年存款利率的直接抵消可知目前中国国内货币的实际币值在以将近3.9%的速度对内贬值。而实际上,银行上调的存款利率是以上一季度或几个季度总结出来的数据为依据的。这说明中央银行上调利率的措施并不是随时随地地按照国内CPI的变化一而变化,并且所有的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已经发生的数据为基础,同时,这些政策无论是在制定还是在影响方面都具有滞后性。所以人民币实际对内贬值的比率还会多出一部分。

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就具体的经济情况而言,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情况基本上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1)生产资料的稀缺。08年初全国大范围的雪灾是造成资源严重稀缺的一个直接原因。一方面这次雪灾造成雪灾地区农产品大幅度减产,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供不应求,直接推动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南方大范围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用于修复这些工程所需要的钢材、木材等生产原料的需求量大幅上涨,也拉动了第二产业生产成原料的紧张,由供求理论可知,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会随着资源的紧张而上涨。再加上交通运输的基本设施大面积瘫痪,在国内就出现了最需要物资的地方迟迟得不到供给的情况,在当地市场供给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就出现了暴涨的情况。而这一情况同时也就直接大幅度上拉了全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国际方面,世界出口大国,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农作物方面的出口都大幅度的减少。这就造成了国际上基础农产品的供给不足,同时也制约了中国市场对进口作物的需求,造成国内农产品稀缺,价格上涨。

2)国内货币流通量过剩。中国长期以来大量的外资涌入,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中国是一个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引进外资无疑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而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大量资金的注入。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整个市场上流动的货币量也大大增加。这的确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但同时,社会生产力总的生产速度并没有比货币增加的速度快。这就使得人民币的总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大于总需求,于是也造成了人民币在有效市场上的流通量过大,直接导致对内贬值,通货膨胀速度加快。

三结论

比较分析人民币币值的实际情况。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因此不足以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指标来衡量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状况。在国际上,6%以上的年通货膨胀率已经普遍被认为是难以接受的范围。中国07年最后一季的CPI为6.63%,08年第一季的CPI为8.03%。这虽然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难以忍受的界限,但中国国内的实际情况并未恶化得那么快。理论上而言,本国货币升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现象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如果上升的这一部分币值足以抵消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则通货膨胀不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据统计资料表明,人民币的升值对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实际贡献,在半年内只有0.2—0.4个百分点(1)。如果说升值对抑制通货的作用是滞后的,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们并未看到经济过热能被市场的自动调节所压制住的重大成果。如果说中国的市场经济政府管制过多,那么政府制定和颁布的一系列打压经济过热的措施都旨在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并未对经济的过热起促进作用。根据经济数据的比较分析可知,国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实际比调查的结果更高。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率的抵消效果也不大,实际上人民币实在贬值的。

四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的时期,市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同时,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的确应该在政策方面适当的参与经济的管理,以继续压制现阶段的经济出现过度的“泡沫”。

第一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银行和国债这两大主要工具回收再市场上过度流通的货币。通过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是国际上公认了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措施,前者目的在于提高融资者的融资成本,进而从投资的源头对货币总量进行调节;后者则作用于货币的乘数效应上,通过减少货币扩张的乘数来平衡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量的关系。通过发行国债,直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量是效果最快的措施。

第二合理地运用税收和价格控制手段。税收的目的就是为了财富的再分配和引导社会向公平化发展。对金融行业的从紧税收政策则有收缩和稳定投资过热的作用。价格是直接反映出来的对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示,合理的限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对社会的稳定必然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价格的变化也应该尊循市场客观的发展规律。只有找到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发展的过程之中的这个平衡点,经济才能够又好又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