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数学建模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9 17:4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参加数学建模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数学建模;大学数学
数学建模教育的思想方法是:从若干实际问题出发,发现其中的规律,提出猜想,进行证明或论证。数学建模要求学生结合计算机技术,灵活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数学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课程,数学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养成活跃的思维,对于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分析和处理各种面临的问题都有一定的帮助。如何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数学建模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质,成为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渗透进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高等数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已有将数学建模向高等数学课程渗透的探索和尝试。如在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增加数学建模的内容,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组织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等。但是这些探索对大多数并没有参加或不打算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人来说并没有从中受益。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渗透进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可以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本人对于如何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到大学数学的教学中有一些思考,具体如下:
一、在教学目标中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
对课本中出现的应用问题,可以改变设问方式、变换题设条件,互换条件结论,形成新的数学建模应用问题;对课本中的纯数学问题,可以依照科学性、现实性、新颖性、趣味性、可行性等原则,编拟出有实际背景或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建模应用问题。按照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使学生接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训练。如对于极限的学习目标不应只是掌握极限的概念和计算,而应该想到它还有什么应用、如何应用,以及哪些问题可以归结为极限及其计算。又如条件极值问题的学习目标,不仅只是掌握其概念,而且要会应用。
二、在教学内容中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
高等数学中的函数、向量、导数、微分、积分都是数学模型,但教学中也要选择更现实、更具体,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等领域关系直接的模型。这样的题材能够更有说服力地揭示数学问题的起源、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体现数学科学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兴趣。高等数学中利用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可求函数的极值,利用导数求函数曲线在某点的曲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很有意义。在讲到这些章节时,适当向数学建模的题目深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就用到了导数的数学意义(函数的变化率);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弹性分析、征税问题的例子,都要用到导数。
三、围绕数学建模适当地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调查发现,数学建模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学生的知识面太窄,其原因在于学生读的课外书很少。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后适当布置一些要读的书籍和参考文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数学建模中很多问题都涉及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纯粹用手工计算比较困难,甚至根本求不出具体的计算结果,这时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来进行模拟和计算。因此,注重实用性,不强调理论严谨性,使得学校和教师在进行数学教育的改革时,拥有较大的优势和灵活性,删除某些繁琐的推导过程和计算技巧等。对于大多数计算问题,包括求极限、求导数、求积分等,都可以用Mathematica、Matlab等数学软件直接在计算机上得出结果。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增加数学建模内容而不增加课时的矛盾。
四、进行数学建模实践活动
现在每年都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老师可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通过参加比赛,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潜能有多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还有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不少参加过比赛的学生都认为一次比赛终生受益。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或者兴趣小组,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建模活动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经常性地想到用数学去解决问题。
篇2
[关键词]高职学生 数学建模
[作者简介]郑丽(1974- ),女,河北邯郸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河北 邯郸 056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数学建模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Z12302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187-02
数学建模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一些西方国家大学的,我国几所大学也在80年代初将数学建模引入课堂。1992年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组织举办了我国10城市的大学生数学模型联赛,74所院校参加了本次联赛。教育部及时发现,并扶植、培育了这一新生事物,决定从1994年起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一届。现在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和许多专科学校都开设了各种形式的数学建模课程和讲座,每年有几万名来自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参加竞赛,有效激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从1999年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设立了专科组,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数学建模也成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作为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笔者自2001年以来一直担负着学校的数学建模培训工作,每年学生们都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也取得了国家级、省级的奖励。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以及十年间高职数学教学和数学建模活动的实践,笔者对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高职院校实行数学建模培训的思路与方法。
一、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意义
(一)数学建模活动能够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基础扎实,善于思考。高职院校目的是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进行大众化的人才培养,又要满足部分学生对知识、能力更高层次的需求。数学建模活动为这些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会,为他们展示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提供了舞台。
(二)数学建模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数学建模训练,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抽象思维的简化能力和创新精神,既有洞察能力和联想能力,又有开拓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攻关能力。
(三)数学建模活动可以促进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推动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对数学教师本身也是机会和挑战。教师必须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补充自身知识的缺陷与不足,促使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通过数学建模训练,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然会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都会逐步提高。通过数学建模训练,教师也能够学会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实践教学意识,对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抽象思维有了明确的认识。通过数学建模训练,教师更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在高职院校实行数学建模培训的思想与方法
(一)高职院校实行数学建模培训的必要性
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通过数学训练,可以使学生树立明确的数量观念,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形成精益求精的风格,提高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复杂问题的意识、信念和能力。高职院校中,作为基础课程的数学课,不仅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勇于创新、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开设数学实验课,进行数学建模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与主动性,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质量、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的帮助。
(二)突出高职特色,渗透数学建模教学思想
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总体比较薄弱,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又相对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必须把握“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的原则,扬长避短,体现精简数学理论,弱化系统性,突出数学应用,强调实用性。在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中,要从开设数学实验课入手,普及数学建模思想,强化数学建模在实际当中的应用。
从目前课程设置及课时的统计上,可以看出作为基础课程的数学课总课时整体呈缩减趋势。面对这种现状,我们需要在保证学生够用的前提下,突出数学的应用性,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开设数学实验课,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活动,给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启示,使数学教学改革在迷茫中找到了突破口。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对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的进一步研究,我们提出了在高职院校中开设数学实验课的构想,利用现有课时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掌握应用软件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数学实验课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实验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在数学教学改革中,要坚持贯彻指导思想,努力构建数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模式。
(三)数学建模培训的方法探索
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数学教学中,可以采取在大一第二个学期,由各系推荐,学生自愿的方式开设数学实验选修课。这一阶段主要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及软件应用方法,介绍一些最常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比如数值计算、最优化方法、数理统计中最基本的原理和算法,同时选择合适的数学软件平台,熟练计算机的操作,掌握工具软件的使用,基本上能够实现所讲内容的主要计算。组织兴趣小组,集体讨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培养团队精神。在教授过程中尽量引入实际问题,并落实于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协作讨论,写出从问题的提出和简化到解决方案和数学模型的实验报告,并尽可能给出算法和计算机的实现,得出计算结果。
在期末选出部分比较出色的学生,为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进行培训,时间主要集中在暑假期间。这一阶段安排学生熟悉数学建模所涉及的各种方法,诸如几何理论、微积分、组合概率、统计(回归)分析、优化方法(规划)、图论与网络优化、综合评价、插值与拟合、差分计算、微分方程、排队论等方法。学生也要在尽量岔开专业的前提下,依照教师建议及学生自己选择进行分组,利用历年一些典型的竞赛题目模拟训练,对于每道题目要求各组按比赛要求给出模型论文。教师引导学生及时总结题目中所用的方法,找出各自的长处与不足,为后面的训练与比赛积累知识与经验。
三、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数学建模培训
(一)高职院校数学建模培训的总体规划
确定对于高职学生实行数学建模培训的思想与方法后,重点就是要组织教学内容。目前关于数学建模的书籍及参考资料多种多样,其中大多是面向本科学生的,近几年也有不少针对专科学生的数学建模材料。前期数学实验课的选修过程中,建议高职院校不要局限于某一本教材,而是参考各种资料,选择一些比较典型又易于上手的数学模型,让学生既在学中做,又在做中学。而在针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集中训练中,要优化数学建模竞赛队员的组合,强调三人各有专长,有的数学建模能力较强,有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较强,还有的擅长文字表达。这一阶段要扩展学生知识面,打牢基础,强调“广、浅、新”。强化训练历年竞赛真题,使学生多接触实际问题的简化与抽象方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对一些比赛常用的基本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如数学软件的应用、数学公式编辑器的使用,以及论文格式的编排等。
(二)高职院校数学建模培训的基础内容
初期的数学实验课,应先从初等模型入手,引导学生应用中学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他们沿着问题分析―建立模型―求解模型―模型分析与检验的过程解决问题。由于初等模型不需要补充多少知识,学生用原有的知识能够解决模型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充满了兴趣与信心。
接着可以引入一元函数及多元函数的微分模型,以求最值问题为主。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基本都在第一学期学过了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应用,对于这类模型也比较容易接受。在此期间应穿插数学软件的学习与练习,重点是Mathematica和Matlab的使用,利用数学软件帮助求解模型。
再来就是微分方程模型,这时由于不同专业学生学习情况不同,所以要先适当补充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才能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带领学生建立微分方程模型,然后借助数学软件求解模型。在第二学期,有些专业的学生会开设线性代数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所以后半学期会在线性代数基础上讲解规划模型,以及概率统计的模型。
这样通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课程,多数参加数学建模培训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显著改善,还可以扩充知识面,学习新理论和新方法,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
(三)高职院校数学建模培训的强化内容
暑假期间,筛选部分优秀的学生进入数学建模竞赛培训阶段,学习时间可以比较集中。这一时期应利用典型模型,结合实际问题,穿插讲解数据拟合及综合评价等数学建模中常用到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模型中体会学习机理分析、数据处理、综合评价、微分方程、差分方程、概率统计、插值与拟合及优化等方法。同时深入学习Mathematica和Matlab等数学软件,掌握它的强大功能,还要求部分擅长计算机软件的学生能够熟练使用Lingo软件,这几种软件的应用为求解数学模型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手段和方法。最后,在历年的数学建模竞赛题目中选取部分题目,分别涉及不同的建模方法,让学生做赛前的强化练习,模拟比赛环境与要求,各组在规定时间内拿出符合比赛要求的建模论文。
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有助于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与扩展,为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切入点和发展方向。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可以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价值,更有利于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增强了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艳.数学建模对实现高职高专数学素质教育之分析[J].学理论,2011(12).
[2]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3
数学建模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模式,数学建模是一种微型科研的过程,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我国从1992年开始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成为我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数学建模竞赛提供了学生接触现实问题的一个平台,这对学生把所学的数学、计算机和其他专业知识用于实践提供了舞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发散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是经实践证明的必要且可行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推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高等数学的趣味性、应用性和教学效果具有深远的意义,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李大潜院士表示“我们要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努力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数学主干课教学指的是在数学教学中突出数学思想的来龙去脉,揭示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实际来源和应用,恢复并畅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血肉联系,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原有的高等数学课程只重视理论,忽视应用的教学内容安排,它在整个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数学,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使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增长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提高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水平,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数学建模竞赛对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并且据竞赛组委会介绍,目前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数学专业的学生仅占10%,参赛的非专业学生占了多数,所以通常准备参加竞赛的学生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竞赛培训。那么,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建模,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竞赛培训才能使数学建模竞赛在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促进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本文将探讨如何使围绕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的一些列教学活动在以下两方面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是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公共课程从而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是通过开展合适的教学培训活动提高数学建模竞赛水平。方法就是改革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模式,摒弃仅通过短期培训追求某次竞赛成绩的功利心理,制定长期的竞赛培训计划,使围绕竞赛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在教学改革和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实现良性循环,这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围绕数学建模竞赛开展了大量的教学活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地研究探索,在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策略和模式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并且经过长期实践验证了这些方法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兴趣,同时对于提高竞赛成绩也是有效的。尤其是近几年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规模增长迅速,参赛学生几乎遍及全校各个专业,学生的学习程度、兴趣爱好等差异性增大;各类数学建模竞赛的试题类型都更趋向于专业性强、交叉性强、复杂性强的新特点。为解决数学建模竞赛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对数学建模竞赛培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制订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新模式,这种新方法充分考虑到在高等数学课程中潜移默化的融人数学建模思想这个策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建立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竞赛,再配合后期的竞赛培训活动从而达到通过数学建模竞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新模式
为了让学生通过围绕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的教学活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数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应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问题的研究中去,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加各类数学建模竞赛,对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体系和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采取“三步走”的竞赛培训策略,在培训过程中抓住一条“时间线”,循序渐进的进行数学建模知识和方法的讲授和训练,从大一开始对学生的数学建模活动按照培训计划进行按部就班的培训,从而使数学建模竞赛真正的起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本文介绍的竞赛培训新模式的具体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润物细无声”――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课程。在保持高等数学课程原有体系和教学学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把数学建模思想融人到高数教学中去,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解决高等数学抽象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的问题。另一个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模型的无处不在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无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能力,提高数学建模竞赛水平。
具体的做法是在高等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适当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在保持高等数学课程原有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在数学概念和定理的引入和应用中融入建模思想。首先,数学概念来源于实际需要是数学思维的细胞,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融人数学建模思想就是要讲清楚概念产生的来龙去脉以及数学思维过程,例如定积分的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在讲解概念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记住概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了解到问题的本质,培养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同样,定理的讲解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诸如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最小二乘法的应用等内容中都非常适合融人数学建模思想。把这些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作为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一部分,制定周密的培训方案,写出具体的培训计划,选用合适的培训教材,编写高等数学应用问题案例。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改革可使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学生架起一座从数学知识到实际问题的桥梁。
第二步:“更上一层楼”――根据一条“时间线”安排数学建模竞赛辅导。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参加各种数学建模竞赛,我们按竞赛的时间分别组织三次培训,每年4月针对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组织大二学生参加东北赛培训,每年暑假针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全国赛培训,每年1月组织针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美国赛培训。采用这种阶段性培训方式,根据培训的时间,在每个培训阶段都制定不同的培训目的,设计不同的培训计划,选择逐渐深入的培训内容,并针对学生具体情况采用自编教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体现阶段性递进的培训模式。首先,在最开始的在东北赛培训阶段主要讲授数学建模的过程和建模基本方法,Matlnb软件的基本命令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等,在这一阶段的培训中各种建模方法不要求学生熟
练掌握它的过程和具体的求解方法,而是要了解这些方法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常用于哪些现有的模型中?这种方法对所求问题有哪些要求?它的输入和输出变量都有哪些?到真正用的时候可以在查阅资料现学现用,这一阶段培训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根据需要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对数学建模的思维和过程的了解和熟悉。在全国赛培训阶段主要补充数学建模的理论知识,继续介绍Lingo/Lindo软件、SASS软件等数学软件的使用,并进行模拟训练强化数学建模竞赛氛围和过程。这一阶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线性规划、多元统计、插值拟合、微分方程、图论等常用的数学方法,同时了解如排队论、系统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上机实验的动手能力。针对美国赛培训主要强化学生的科技英语的阅读、写作能力。训练学生对外文文献的检索和阅读能力,学习了解所学学科的国际前沿的研究动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意识。
第三步:“反馈再提高”――赛后研讨,修正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方案。注重赛后总结,是逐步提高竞赛成绩的有效方法。每次竞赛结束以后,首先由指导教师针对赛题进行分析与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然后由各队根据所做结果查找论文工作中的不足,并展开对问题的深入探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使讨论班上不同的思想火花不断地进行碰撞、交融,所有小组都能够通过讨论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通过开会总结本年度的竞赛工作,参加竞赛学生交流竞赛经验、心得体会、开大会表彰、奖励获奖学生等系列活动,及时发现竞赛培训工作中的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推动学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逐步提高竞赛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结合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过程和参加竞赛中遇到的问题,对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实施方法,改进培训方案中的不足,增删培训内容,修正培训计划,完善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
总之,通过对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新的数学建模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融数学建模理论学习、计算机软件学习和竞赛过程于一体,通过对数学建模教学体系的实施,促进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现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目的,并最终实现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围绕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的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更好地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提供了平台,并且能够在促进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现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课程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振文,赵广宇,王崇阳.浅谈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与锻炼[J].才智,2011(32):232.
[2]李大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J]中国大学数学,2006(1):4-8.
篇4
【关键词】数学;数学建模;数学教育;数学应用
数学是一门在非常广泛的意义下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是科学的重要基础,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又是经济建设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工具,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增强综合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坚实支柱,数学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对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数学要走向应用,真正显示出它在各个领域、各种层次应用中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必须设法在实际问题与数学之间架设一个桥梁,首先要将这个实际问题化为一个相应的数学问题,然后对这个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最后将所求得的解答回归实际,看能不能有效地解决原先的实际问题,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建模,即为所考察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毫无疑问,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应用的重要桥梁,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
对于数学模型,我们并不陌生,在数学课堂上介绍的各种公式与方法,都可以看作数学模型.比如概率统计中的假设检验、线性代数中的初等变换、运动问题中的微分方程等,有的还获得了大家公认的名称,如最小二乘模型、拉氏变换模型、牛顿迭代模型等.可以说数学模型比比皆是,无处不在.每一个数学模型都适用于一个或一类特定的问题,但是,反过来就不那么简单了.一个实际问题,用什么样的数学模型去表述呢?现实问题千差万别,对应的数学模型也千姿百态,甚至同一个问题可用多个数学模型加以描述.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没有固定的模式,虽然有许多现成的模型可供参考,但事先没有人告诉你该选用何种模型.由此可见,建立数学模型既有灵活性,又面临挑战性,这就促使我们的数学教育不能仅仅是按部就班的静态传授,它更应该注重对学科精神的领会,只有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现实面前才不会束手无策,才能创新与发现.
分析数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不难看出,每一个相对完整的数学理论其教学组织常常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选择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其次,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对实际材料的数学描述,直到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对数学材料进行组织,定义新的概念,进一步推导出其基本性质,建立起公式、定理等;最后把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去,利用新建立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微积分的教学中,上述过程体现得尤为突出.实质上,上述过程也正是数学建模的主要过程,由此可见,数学建模与日常的教学秩序是一致的.关键是我们要转变观念,要以新观点来看备课、教学,寓数学建模于课堂教学之中,为课堂教学带来新鲜空气.特别是在数学理论应用的教学部分,要注意收集利用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数学建模课题,这些问题应是实际问题的简化,数学知识要适于学生的水平,专业知识要大众化,并且适当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启迪学生的数学心灵,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李大潜院士曾经说过:“数学建模不仅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而且是启迪数学心灵的必胜之途.”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它不应使学生仅仅生吞活剥地学到一些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而应使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掌握数学这门学科的精髓,自觉地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使数学成为他们手中得心应手的武器,终生受用不尽.有关数学建模的探索打破了原有数学课程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局面,为数学和外部世界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打开了一条通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能帮助学生对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有一个直观生动而深刻的理解,它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用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许多人认为只要数学知识学好了,自然就会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很多数学家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学生不经过必要的实际训练,强调应用意识就是一句空话.学生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的实践,亲自参加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尝试,亲自参加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可以取得在课堂里和书本上所无法获得的宝贵经验和亲身感受,必能启迪他们的数学心智,促使他们更好地应用数学、品味数学、理解数学和热爱数学.这样做,不仅能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之培养与考察三位于一体,而且面向所有专业的大学生,得到愈来愈多同学的参与和欢迎,是对素质教育的重要贡献,有力地促进了创新型优秀人才的培养.
数学建模是一个很好的开启学生数学智慧,启迪学生数学心灵的途径,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把数学应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有生命力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数学建模 建模方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35-01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把它表述为数学式子,也就是数学模型,然后用通过计算得到的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这个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1 数学模型的基本概述
数学模型就是对于一个特定的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标,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结构可以是 数学公式,算法、表格、图示等。数学模型法就是把实际问题加以抽象概括,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这些模型来研究实际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渗透这种方法和思想,要注重并强调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如何用数学模型(包括数学概念、公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来表达实际问题。
2 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电子计算机推动了数学建模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推动了数学建模的发展;数学建模在工程技术领域应用广泛。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重要关键。建立教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要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和研究实际对象的固有特征和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折和解决问题。数学建模越来越受到数学界和工程界的普遍重视,已成为现代科技工作者重要的必备能力。
3 数学建模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3.1 数学建模的步骤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1)模型准备。首先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目的,搜集必需的各种信息,尽量弄清对象的特征。(2)模型假设。根据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合理的简化,用精确的语言作出假设,是建模至关重要的一步。(3)模型构成。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构造各个量间的等式关系或其它数学结构。(4)模型求解。可以采用解方程、画图形、证明定理、逻辑运算、数值运算等各种传统的和近代的数学方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5)模型分析。对模型解答进行数学上的分析,特别是误差分析,数据稳定性分析。
3.2 数学建模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
a.机理分析法。根据对客观事物特性的认识从基本物理定律以及系统的结构数据来推导出模型。(1)比例分析法:建立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2)代数方法:求解离散问题(离散的数据、符号、图形)的主要方法。(3)逻辑方法:是数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解决对策中得到广泛应用。(4)常微分方程:解决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关键是建立“瞬时变化率”的表达式。(5)偏微分方程:解决因变量与两个以上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b.数据分析法:通过对量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与数据拟合最好的模型
可以包括四个方法:(1)回归分析法(2)时序分析法(3)回归分析法(4)时序分析法
c.其他方法:例如计算机仿真(模拟)、因子试验法和人工现实法
4 数学建模应用
数学建模应用就是将数学建模的方法从目前纯竞赛和纯科研的领域引向商业化领域,解决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接受市场的考验。可以涉足企业管理、市场分类、经济计量学、金融证券、数据挖掘与分析预测、物流管理、供应链、信息系统、交通运输、软件制作、数学建模培训等领域,提供数学建模及数学模型解决方案及咨询服务,是对咨询服务业和数学建模融合的一种全新的尝试。例如北京交通大学在校学生组建了国内第一支数学建模应用团队,积极地展开数学建模应用推广和应用。
5 努力倡导数学建模活动的要求
5.1 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学校可以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可以是竞赛制的和非竞赛制的,应当对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建模活动要有规章制度,要比较正规化,否则可能会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建模过程竞赛要保证公平、公开,保证学生不受干扰影响。
5.2 巩固数学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数学建模需要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同时学生要具备较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抽象能力,还有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假设教学课堂中过于枯燥无味,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学习。数学建模过程本质是比较有趣的过程,是对实际生活进行简化的一个过程,生动和有实际价值的。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促使学生用建模的思维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表现优秀的同学可以适度给予奖励评价。
总之,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积极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数学应用与数学建模目的是要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意识,教会学生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创新,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学生参加数模竞赛的积极性广泛提高,赛题也越来越向实用性发展。可以说正是数学建模竞赛带动了数模一步一步走向生产和实践中的应用。所以,数学建模广泛应用必成为了社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郑平正.浅谈数学建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J].考试(教研版).2007(01).
篇6
在研究和解决有关纺织方面的问题时,往往涉及因果关系或演化规律的确定,所研究对象或系统的评价、分类、预测和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通常都需要应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求解。例如,借助经典数学方法可以分析和预测纱线的强力变化、解释成纱张力的变化规律和获取纱线的形态特征等问题[2];应用统计数学方法研究和解释纱线强力与纤维强力之间、亚麻纤维线密度与直径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仿真织物悬垂性与经纬密度以及抗弯长度的预测模型等问题;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亚麻涤纶混纺织物的服用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定量关系和进行织物热湿舒适性的评价等问题;应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细纱条干与前纱半制品条干之间的关系和研究织物洗涤的缩水规律等问题。另外,还能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解决织物风格或织物性能的评定和预测问题;应用偏微分方程方法研究织物的热湿传递问题;应用多项式拟合方法研究织物染色配色问题,等等。总之,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在纺织学科的研究与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应用可以说无处不在。
二、数学建模能力在纺织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研究与实践
(一)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实践
对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在许多概念和结论的引入或推导的过程中,都蕴含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3]针对纺织学科本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通过恰当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实例阐释数学建模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向学生展示数学建模的特点和魅力。例如在介绍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时,可以借助椅子能否在不平的地面上放稳的问题阐述其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在引入导数概念时,通过平面曲线的切线斜率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两个典型问题,阐明其相对变化率的极限本质,当然也可以借助经济学中的成本变化率和人口问题中的出生率等实例引入导数的概念;在介绍微分方程的应用时,可以借助人口问题中的Malthus模型和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向学生展示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步骤;其他诸如曲线弧长、曲面面积、空间立体的体积和质量等许多物理量计算公式的建立和推导过程都蕴含了数学建模的思想。总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自然地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能够充分地向学生展示数学建模的特点和魅力,初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
(二)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实践
在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中,需要通过典型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动手和动脑训练,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维方法和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4]针对纺织学科本科专业进行的数学建模课程教学,要结合纺织专业自身的特点和纺织方面的问题,选取在纺织问题中应用相对较多的建模方法进行讲授,同时还要和纺织方面的实例进行有机结合。这种有选择地讲授数学建模的内容和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让纺织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建模方法的同时,还能和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加深数学知识对专业学习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介绍统计数学建模方法时,可以通过研究纤维性能与气流纱性能之间的关系学习多元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在介绍模糊数学建模方法时,可以通过织物风格分类研究的实例学习模糊聚类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建模方法;在介绍灰色系统分析方法时,可以通过研究织物洗涤缩水规律问题学习灰色预测建模方法和求解问题的具体过程,等等。总之,在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建模方法与纺织问题的结合,要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不断加深纺织专业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高纺织专业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和水平。
(三)数学建模竞赛过程中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实践
每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所有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包括纺织专业的学生,在赛前培训阶段要求参赛学生认真学习各种数学建模的知识和方法,研究优秀论文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技巧,分析优秀论文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文章的结构,并通过模拟问题对参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这些系统全面的训练,能够不断地巩固和加强学生数学建模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赛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建模方法分析和研究专业方面的问题,在不断实践中巩固和加强应用数学建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纺织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应用回归分析方法、模糊数学方法、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等分析和研究纺织方面的一些典型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与前面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活动相比,这里让学生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要求更高,需要学生深入本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中,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四)纺织专业课程教学中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实践纺织专业课程教学中对纺织专业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侧重于专业领域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密切联系专业实际,结合专业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将会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纺织专业课程涉及纤维材料、纺织工程、染整技术和服装工程等诸多研究方向,其中有许多问题可以借助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因此,在纺织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有选择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督促学生动手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启发学生建立合适的模型进行求解,并指导学生书写具有研究性的论文或实验报告,以书面的形式提交研究或实践的结果。这里关键是要合理地引导学生,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查阅和搜集资料、如何开展研究等。这样不仅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也是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使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继续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应用,会更加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通过上述的教学模式,把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有机地融入纺织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中,全面提高了纺织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系统地培养了纺织专业学生应用数学建模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认识 高等数学 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7.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214-01
一、 重新认识高等数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的必要性
数学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人们都知道从小学到大学数学始终是一门主课,是一门必考的课,是一个迈向更高台阶的许可证。但许多人的认识仅此而已,包括我们的许多数学老师一边在认真地传授数学知识同时,一边在恍惚:我学了这么多的数学,除了教数学之外,还会做什么?数学除了考试进级之外有什么用?那么我们的学生除了感到学习数学困难、枯燥、抽象之外,对数学的认识、了解就不会是数学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和威力。
以往我们过分的看重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准确性,因此也就过分地看重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快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们将学习数学仅仅当作一种智力训练,学生面对的往往是一堆符号和公式,数学基本概念本身所包括的实际意义、物理背景已经被剥离了,只成为一个高度抽象的符号表现,少得可怜的那一点点的应用仅限于数学自身内部的几何应用和经典物理学上的应用。事实上,自从人类有了现代工业以来,数学就一直是工程技术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技术的原理需用数学来表述和推理,工程的设计与产品的制作,更离不开数学的精密计算。在当今的时代,数学已经无孔不入,正如华罗庚先生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生物之谜、地球之变、化工之巧、日用之繁,无一不用数学”。如果我们还仅仅依靠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观念、方法组织教学,就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教育观念,重新认识高等数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明确我们的教育目的。
二、数学不仅仅是学习一种专业的工具,而是一种技术
数学是构筑当代物质文明的最底层的基石,这是不容置辩的事实。我们知道,若是没有当代数学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数学思想和模型,物理就很难探索出隐藏地很深的宇宙机理,从而建筑在科学发展基础上的一些新技术也就无从问世,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产业和经济的组织与管理已经完全不能离开数学所提供的方法和技术。近三十年来,数学已不甘于站在后台影响世界了,它已经大踏步的从科学技术的幕后直接走上了前台,从而出现了在经济与产业中大显神威的现在数学技术如运筹优化、工程控制、信息处理、数理统计、模糊识别、图像重建,它们渗透、应用到各部门、各行业,开创了这些领域具有质高、高效的高新技术的新局面。这一切意味着数学已从传统的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渗透到现代经济与产业管理的领域,并逐渐在提高经济组织水平、包括定制宏观的战略性规划、直到产品的储存、调度、运输以及市场预测、金融、保险业务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三、高等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建模思想
从上述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的定义、作用、功能来看,数学建模的思想应始终贯穿在高等数学教育的各门课程之中,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门课程。笔者认为既然有后续的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程,那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就属于这两门课的范畴。高等数学只是较为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就笔者近几年带领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切身体会来看,我们的队员在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的考试中都是取得很好的成绩,按惯例来说是学得好的学校,然而他们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来自实际的问题时,就显得有些束手无策。在竞赛后,他们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学的数学为什么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在课程中学到的内容为什么不这么吸引人?为什么不给我们自己留有假设、简化、创造的余地?”面对学生的感慨,我们不禁要深思,我们教的数学难道还是数学吗?我们向学生灌输的是一些相对独立的知识,我们没有考虑到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整合与转化,我们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模式化的:已知什么,求解(求证)什么。求解(求证)的结果是唯一的。题中没有给的条件你不能随便补给上,给定的条件没有用上,你的求解过程肯定是哪里出了毛病。事实上,我们忽略了现实问题中有许多条件我们是不知道的,提出的问题可能有解,也可能无解。从小到大,长期的数学训练对学生来说一直如此。学生感到数学只是训练智力的体操,尽管知道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学,但却不知道究竟是怎么样来用数学的,只知道考研离不开数学,会做题考研才有保障。
提高教师对大学数学教学认识(而不是数学教学),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教师在思想上对数学教育的目的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有切身的感受,他(她)才能在教学中淋漓尽致地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才能对教材内容的裁剪、编排有自己的创意。
在高等数学的各种课程中,每一个概念、定理的背后都充满着丰富的数学模型,我们应该充分体现这种数学模型的思想,这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重从具体的原型出发,引入概念、定义,从而解决问题入手引入命题、定理和公式。换句话说,就是从现实原型出发,充分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的思维方式,而且这也是人的最一般的思维方式。实际上这样做的过程本身就是向学生展示了数学模型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科研的初步过程,体会到数学中的哲学思想。
数学物理方程中三个经典方程的建立就是一个典型的数学建模过程。通过对问题的适当简化与假设,选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教物理问题归纳为一个数学问题或者说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具有非预制性,但它具有可移植性。如热传导方程,刻划了物理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而可以引发学生用类比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想象的非逻辑思维方法,思考烟雾扩散、疾病传播、湖水的污染与净化、冻土的融化等问题,是否可以用热传导方程描述。
在高等数学的教育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和数学软件的技术,使某些内容的讲授更直观化、简洁化,而将时间留给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更实际的解决问题。例如将函数作图、某些复杂积分交给计算机,让学生思考和解决以下定理:如果函数在上连续,那么在内至少存在一点,使得,那么大致在哪里,如何近似地求它。这类日趋重要的数值计算的思想应该加强。
数学抽象与具体问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教给学生。通常可能在取得极值。那么当一个实际变量的变化量的绝对值最小是1时,如何理解?这时是什么意义?进而我们给出离散量所对应的函数有极值的可能性。
结语:数学建模的思想绝不仅仅限于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它贯穿于大学数学课程甚至理工科的每一门课程中。数学建模的思想是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科学文化素养,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这种思想方法的教育,整体提高大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而不是那几十个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数学建模就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新课程学习的背景下,加强数学建模意识,开展各种课型的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引导其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包含了许多数学教学建模的方法,如函数关系式、导数法、微分方程法、多变量积分法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教学建模能力。
一、数学建模的概念
数学建模,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它的实际性和创造性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数学建模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难题,而且可以通过实际生活的案例来提高学生接受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因此,数学建模教学应被大力推广。
二、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
1.数学建模中的情感问题:教师对数学建模的感情淡漠,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新课标的培训使得培训过的教师教师认识了数学建模,也明白数学建模对学生将来生活的作用,但是教师在受教育期间是在题海战术中培养出来的,只重视严谨的逻辑思维,没有接触的数学建模或者在生活中的应用,毕业以后从事工作,时间忙碌,整天和高考题打交道,更是无暇顾及身边的生活,更别说再从非学校生活中发现问题。数学建模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数学建模由于其特殊性,在建模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的顾问。
2.学生建模能力低: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应用意识,能在现实生活中识别出一些数学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电脑基础,可以使用常用的软件;了解数学建模的意图,认识到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愿意参加数学建模活动。这些为我们在学校顺利的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奠定基础。但是学生不能将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恰当的互相翻译,这些是建模活动的一个障碍,在活动中应特别的指导;并且男女生思维方式不同,可在分组时合理安排;学生有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热情,但是没有具体的指导和方法,无从下手。
3.应试教育对建模教学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高考一直是老师和学生的指挥棒,确实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无法不让人重视,数学建模虽说在课标中得到重视,在将来的社会中也大有用处,但是在高考的评价体制中没有得到有力的体现,高考中虽说有体现数学建模的数学应用题,但是应用题只是数学建模的一个片段,没有让学生经历相对完整的数学过程,而且应用题也可以在平时的练习中掌握做题的技巧,无需真正的去做数学建模。高考评价体制中没有中重视,就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目前高中实行学分制,但是由于学生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体系仍然以高考为标准,所以大家仍是唯高考马首是瞻。希望这种学分制,或者说数学建模有过程性评价的同时,也有结果性评价,或者这种过程性评价在高考中有一定的作用,才能刺激教师对数学建模的重视。
三、加强高中数学教学中建模能力的具体培养方法
1.重视每章前问题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建立数学模型的实际意义。在每一章的数学教学之初,都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白,学了本章的教学内容之后,这个实际问题就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如此,学生就会产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意识。其次,运用引入一个现实的应用问题,以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这样,通过对章前问题的启发与引导,就会使学生明白数学就是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的追求意识,以及参与实践的意识。因此,要对章前的问题突出重视,另外,还可以根据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学生实际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做一些实例补充,强化这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重视数学,培养学生建立数学建模的意识。
2.通过几何、解三角形问题及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渗透教学建模的思想和思维过程。几何和三角形测量问题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多方位地感受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更多地认识和运用数学模型,巩固数学建模的思维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展示建立数学模型的以下过程:数学模型、数学抽象、简化原则、演算推理、现实原形问题的解、数学模型的解,反映性原则,返回解释。列方程解应用题体现了数学模型的思维过程,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料对问题加以变形,使问题简单化,以利于解答的思想。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建模过程的重点及难点就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对现实信息进行观察、类比、归纳、分析及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或变换问题构造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篇9
关键词:数学建模;教学改革;实践; 科学素质; 创新能力
数学思想已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微观的机理性研究离不开数学,宏观的决策也离不开数学,人们已逐渐习惯了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述客观的现象、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和了解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架起各门科学与数学的桥梁,正是数学建模!大学生是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工作者、工矿企业和政府机关管理人员,理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素质,数学建模教育也就成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必经和有效途径。
一、数学建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数模竞赛是培养学生综合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极好载体,而且能充分考验学生的洞察能力、创造能力、数学语言翻译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应用分析能力、联想能力、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等。学生们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和协调组织能力,以及诚信意识和自律精神的塑造,都能得到很好地培养。通过数学建模的教学和训练,应对大学生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培养和引导[1,2]。
1.将实际问题抽象和简化成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反复理解问题的本质,我们已有哪些条件?需要哪些相关的知识?与数学的哪些概念可能有关联?通过阅读题目,仔细推敲每一句话、每一个概念,客观正确地理解问题,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抓住问题的核心和关键,进行必要的合理假设,然后根据自己已掌握或通过查阅而及时了解的相关知识,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对其运用数学手段处理的研究结果做出通俗合理的解释,使读者较为容易地理解自己的思想。
2. 数学方法和思想的综合应用能力。随着数学向经济、人口、生态、地质等领域的渗透,一些交叉学科如计量经济学、人口控制论、数学生态学、数学地质学等应运而生,当用数学方法研究这些领域中的定量关系时,数学建模就成为首要的、关键的步骤和这些学科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诸多方面,数学建模都有着非常具体的应用,如通过药物浓度在人体内的变化以分析药物的疗效;数值模拟设计新飞机的机翼;预报与决策方法对产品质量指标的预报、气象预报、经济增长预报、经济收益最大的价格决策、费用最小的维修决策;控制与优化方法用于生产过程的最优控制、零件设计的参数优化;规划与管理模型用于生产计划、运输网络规划、排队策略、物资管理等[3]。这些都依赖于平时的积累,一方面要求学生有博览群书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任课教师的知识扩展。例如,讲授微积分学课程的教师,不能仅仅介绍数学符号的运算,在讲到微分、级数等内容时应让学生知道它可用来做近似计算等。
3. 观察力,洞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学生面对的建模问题是一个没有现成答案和模式的问题,只能依靠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去解决。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摄取有用的思想和方法,从貌似不同的问题中窥视出其本质的东西,加工处理,创造出新的形象;同时要具有把握问题内在本质的能力,即洞察力。例如,当你遇见诸如速度、变化率、衰减、增长、边际、弹性等字眼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了导数和微分?进而可建立一个微分方程模型来分析运动的机理?当你遇见诸如使什么最大(极大或尽可能大)、最小(极小或尽可能小)、最佳、最省等字眼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要建立一个目标函数呢?进而去建立一个优化决策的数学模型?
4. 熟练使用计算技术手段。即运用计算机编程解决模型的数值解。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教材所提供的问题只是为了熟悉掌握一些编程的命令和语句,计算机编程能力相对较差。数学建模教学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各种命令和语言编写程序的机会,学生针对教师所精选出的不同模型编写出许多较大的程序,并通过运用程序求出模型问题的数值解,使学生编程能力和解模能力大大提高,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5.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善于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学生仅靠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建模工作的需要,一方面,通过集中的培训和讲授,可补充一些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实际做一些建模题目,给学生布置一些没有学过的数学内容和没有接触过的建模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善于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并让学生尝试完成在网站上搜索他们感兴趣或认为比较重要的建模题目,以此提高其自我评价意识、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6. 交流和表达能力,团结合作精神。竞赛是集体项目,现代的科技开发也越来越需要多人多方面的合作。应在平时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密切合作、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团队精神,使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能从不同观点的讨论中综合出最优的方案。这种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非常需要的。
7. 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学生在参加数学建模学习之前,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普遍较弱,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对如何写摘要、提取关键词、使用数学公式编辑器等,都需要教师指导。不少学生初次写出的建模论文根本无法阅读。教师应手把手地教,一字一句地改,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和稳定地发挥。
二、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念,才会有明确的行动方案和实效。我校的数学建模工作起步于1994年,通过数学建模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开辟了现在的良好局面。
1.好的政策和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数学建模教改成功的保障。在我校的数学学科中有一批稳定而热情的数学建模教师队伍。他们团结、协作,从过去的三人发展到现在的十多人,并有主教练负责。学校出台了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具有相当吸引力的鼓励和奖励政策,建立了校级数学建模实验室,指导学生成立了全校的数学建模协会,为数学建模工作在本校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教学内容的选取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核心环节。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的直接反映,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度的核心环节。
起步时期的建模教学内容,是以数学相关知识介绍为主。大致介绍数学建模的思想和一些简单的建模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意义、基本方法和步骤,了解数学建模的特点、分类和作用。内容较为平淡,其收效不大,当学生遇到真正的数学建模问题时,就难以下手解决,学与用存在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不理想。
在数学建模教练小组的努力下,成功申报了一个省级教改项目“加强数学建模课程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研究。首先,组织编写了数学建模竞赛培训资料,并作为该课程使用教材,这也有利于让该课程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接轨;其次,教材依据数学建模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如数据分析方法、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概率统计、微分方程、方差分析、聚类和分类、图论、综合评价、预测方法、满意度评价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等,并有机地结合相关的一些典型建模案例的分析和求解。这样,使教材变得生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开展数学建模教育的根本目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效率和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应加强实践环节。
数学建模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数学建模竞赛的模式进行专题教学和训练,我们的具体作法是:(1)按照全国大学生参赛办法,将三个学生组成一个队,以队为单位和教师一起参与经常性的讨论,讨论地点放在数学建模实验室。(2)免费开放数学建模实验室,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和建模训练。(3)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介绍数学建模方法,让学生随时都可以反复学习和查阅。(4)精选训练题目,按竞赛要求,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论文。(5)对完成较好的论文,让学生自己讲解所完成题目的思想、方法,提出解题中的优点和不足,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6)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所写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通过这种训练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无论是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方面,还是在论文写作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4.数学建模课程的考评应不同于传统的考核模式。由于数学建模注重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该课程考评方面,应不同于传统的考核模式,我们的具体作法是:(1)由老师提供若干论文题目。
这些题目尽可能没有现存的论文。(2)学生事先组好队,依据所学专业的性质,每队完成2~3篇论文。(3)为尽可能避免相互抄袭,每个题目最多不超过5个队做,如果出现雷同,则返工重做。(4)根据教师制定的评分标准,按质量高低给分,并对每篇论文写出评语,指出论文中的优缺点。(5)期末不再进行考试,该门课程的期末成绩由几次论文质量决定,每次论文在期末成绩中所占权重基本相同。
通过对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努力探索,我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成绩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06年以来共获得了国家一、二等奖13队,省级奖45项,平均获奖率达86%。
参考文献:
[1] 李凝. 数学建模竞赛缘何受大学生青睐[N]. 科学日报. 2007-01-18.
篇10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的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数学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它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我认为,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可以在如下几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出一些贡献。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让他们有创新的意识。那么,怎么在数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意识呢?一方面,我觉得在平时的授课中,尤其在涉及到重要定理的时候,可以恰当的给学生讲讲当时数学家面临着怎么样的问题,后来又是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比如在讲微积分的极限定义的时候,可以给他们讲讲当初微积分建立时候的艰辛,面临着各方面的指责与支持,等等。这样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原来数学也是这样不断创新,不断的解决新的问题,不断前行的。另一方面,在讲解例题的时候,首先讲清楚的它的条件,结论,然后提出问题,问怎么去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其思考。在讲解的过程中,尽量从各个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原来可以这样看。
2培养学生创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有了创新的意识之后,我们就要让他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培养创新能力,从点点滴滴开始做起。首先,在阅读教材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学会思考,比如这个定理解决了什么问题,它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条件有几个,在证明的过程中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如果改变了其中某个条件,结论会变成什么样子,等等。这样读书很慢,但是一旦他学会这样去思考,对创新的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至是巨大的好处。其次,在他们做题的时候,可以鼓励他们尽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尽量提出不同的解法,比如在算极限的时候,可以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去算。这样他们就能享受到数学的乐趣。当他们把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楚之后,还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去提出问题,比如修改其中某个条件,或提出另一个问题,让他们可以创造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创新从某个程度上来说,就是能够提出别人看不到的问题,然后再用别人想不到的办法去解决。在解题中训练学生创造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极大好处的。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在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的时候,他将会学到如何创造性的去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如何采集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建立模型,等等。在数学建模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最大的锻炼。当然,在课堂教育中,我们可能没那么多的时间去让学生去做这个工作,但是可以在讲到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恰当穿插一些数学建模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课外自己去努力学习,去探索。比如在讲函数最大最小值的时候,就可以讲讲这些内容如何在数学建模上应用,让他们体会到相关的乐趣,这样他们就会自己去努力学习。
以上是我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点探讨。其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之外。如果一个社会鼓励创新,激励创新,保护创新,让创新者得到它应得的回报,那么,这个社会一定充满了生气,创新也自然就会前赴后继,百花齐放。反之,如果盗版泛滥,创新得不到应用,得不到保障,那么再鼓励创新,我想意义也是不大的。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学校如果也能够鼓励创新,给学生提供很多机会,同时在各个面给以帮助和激励,宽容学生的不同的想法,让他们能够多方面看待问题,多思考,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乐趣和回报,那么必然能够激起学生极大的热情。这时候在课堂上老师再来恰当的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极大的培养。
参考文献
- 上一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方式
- 下一篇:目前国内经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