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5 05:1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责任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冀东水泥黑龙江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2019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冀东水泥黑龙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龙江公司)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了《2019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本报告书以公司年度工作为重点,回顾了公司2019年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真实客观地反映公司在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信息,全面诠释了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希望本报告能成为公司与社会各界沟通、交流的桥梁,成为投资者、员工、客户等多方对公司了解、认知的窗口,同时公司也希望借此机会接受公众的监督和建议,促进公司的进步和发展,为社企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一、综述黑龙江公司系金隅冀东水泥集团全资子公司,金隅冀东水泥集团是国家重点支持水泥结构调整的12家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水泥生产厂商,市场覆盖河北、北京、天津、陕西、山西、内蒙古、吉林、重庆、河南等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水泥产能位列国内水泥制造企业第三名。 公司以“盾石牌硅酸盐水泥为主导产品,其中包括:中标、英标、美标等通用硅酸盐水泥,道路、超早强等专用水泥,中热/低热、抗硫酸盐等特种水泥,三个系列,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水电大坝、核电站、铁路、机场和高层建筑等各类建筑工程。“盾石”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二、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宗旨和理念 ,企业发展源于社会,回报社会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公司坚持主动把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经营理念、发展战略和核心价值中,在不断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兼顾回报社会,注重企业的社会价值,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公司尊崇企业社会责任,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公司发展壮大的基本价值观念,强化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使其与公司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相融合,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生态环保、社会和谐的协调统一。
三、2019年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一)职工权益保护 公司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各项有关劳动用工和职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用工、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和标准。同时,公司关爱员工,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劳动保护,保障员工权益,注重人才培养,重视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管理。
1.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员工权益 公司建立和完善了与《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相关的规章制度,完善劳动用工管理,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持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
2、建立市场化薪酬体系,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公司建立以岗位价值和工作业绩为基础的价值分配体系,构建具有市场竞争力且跟随市场变动的激励性考核分配方案,通过动态绩效和嘉奖等激励性薪酬的设计,着重体现岗位价值、个人贡献、业绩导向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员工长期为企业服务,共同致力于企业成长,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3、强化人才培育,助力企业发展 公司始终秉承“干事有平台、创新有机遇、发展有空间、贡献有回报”的人才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企、人力兴企”战略,五湖四海引智聚才,尤其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和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聚集人才。公司一直秉 承管理序列和专业序列双通道晋升和发展途径,拓宽了员工晋升通道和空间。提供全方位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支持,充分发挥员工的各项潜能,为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理想并肩奋斗。
4.注重员工身心健康,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公司始终关注员工身心健康,不断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努力为员工营造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的文化氛围。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篮球比赛,茶艺、插花、竞走等各类文体活动精彩纷呈,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即为员工营造了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和谐氛围,也增加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提升了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1.供应商权益保护 公司遵循精诚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原则,本着公平自愿、诚实信用的宗旨,立责于心、履责于行,充分尊重并保护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建立良好合作伙伴关系。
(1)坚持合作共赢的合作理念。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保证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原材料采购和市场拓展成本、降低市场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择优甄选供应商。公司严格把关供应商的准入门槛,对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进行严格审核鉴定,在合作中持续对供应商供应服务、供货能力、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以及供应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监控,建立供应商资信档案和信用评价体系,实施动态管理,不断优化供应商队伍。
(3)开发阳光采购平台。为了使采购更加规范、智能、便捷、高效,公司开发了阳光采购平台。
2.客户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1)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树立精益服务理念。公司始终以提升客户满意度为工作的核心内容,建立了针对客户服务的协作机制,为客户创造差异化价值。
(2)努力创造价值、增强客户粘度。为了进一步服务好客户,提升企业的行业影响力。3.加强质量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公司的水泥产品广泛用于国内重大工程项目,公司始终坚持“诚信质量”的理念,以客户的最大满意为公司追求的目标,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质量管控体系。
4.加强廉洁从业,严控、防范、杜绝商业贿赂 公司努力营造公平、健康的商业环境,制定统一、公开的标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使流程、公开透明化,避免暗箱操作与职务腐败。公司营销中心成立了监督检查部,对各项业务出现的违规行为设置举报信箱,对下属公司反馈的各项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与检查。
(三)加强劳动保护,确保安全生产 2019年度,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以“打造国际一流专业化、现代化企业集团”为目标,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做好安全标准化提质升级,快速提升公司整体安全生产水平。主要工作措施如下:
1.全面加强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各企业全面建立了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一线从业人员所有组织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了全员的属地管理安全责任、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并不断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奖励主动落实、全面落实责任,惩处不落实责任、部分落实责任,不断激发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公司初步形成总部安全监管,各企业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2.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提质升级工作 公司通过标准化体系的高质量运行和持续改进,不断夯实安全基础管理,并积极推进一级达标工作,通过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不断改善现场硬件条件,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化安全的水平。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评审,员工素质普遍得到提升,企业基础管理得到加强,制度体系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精细化。
3.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机制建设 公司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并建立起覆盖所有企业和部门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通过发动一线员工,在生产系统、设备设施、施工场所、作业流程、操作行为、管理程序等方面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个环节,全面辩识安全风险,确定危险因素和风险等级,并从管理、技术和人员行为等方面确定管控措施,制定风险管控清单和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初步实现了从事后管理向事前控制的转变。
4.聚焦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工作 公司制定完善了人工清库、相关方、危险作业等安全管理规范和管控流程,实现危险作业和相关方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降低作业风险,并针对非煤矿山、危废处置、有限空间作业、外包作业、道路交通等安全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和专项治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5.依靠科技提升目前安全生产水平 公司积极推动各企业通过安全科技创新,实施“机械化减人,自动化 换人”,从技术层面解决危险作业中人员安全问题,重点推动了水泥清库作业方面的科技创新工作,通过应用机械清理水泥库的作业方式,降低人工清库的作业风险。同时积极探索采取科技手段,降低其他危险作业的安全风险,
6.强化全员安全生产培训 公司组织各企业积极开展各项安全培训工作,在安全生产月、消防日活动以及四季度生产淡季等时间节点,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培训,特别是在一线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基础上,重点组织各企业党政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到总部集中培训,其他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试点培训,针对危险源辨识及控制、典型事故风险预防对策、现场事故隐患排查方法、安全标准化创建等内容进行重点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法规和标准意识,促进安全执行力和管理方法的提升,初步实现了由注重员工安全培训向注重领导干部、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转变。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公司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增创效益、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努力克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控的深刻影响,扎实推进公司环保工作。
1.控降指标 在污染物减排方面,公司在线运行熟料生产线全部配套建设了脱硝设施,综合脱硝率达到60%以上,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60%以上。
2.环保转型升级公司不断强化环保内部管控,提前布局,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环保专项检查及不断整改完善,积极探索新工艺、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1)空气质量保障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应对重度污染天气。企业按照地方政府要求,制定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采取减产、停产检修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应对空气重污染天气。2019年政府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公司积极应对,认真执行应急预案要求,保证了应急响应工作圆满完成。
(2)转型升级 公司积极倡导节能减排创新和成果应用,在水泥窑协同处理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方面,加快项目建设,最大限度的发挥水泥行业优势,为节能减排做出更大的贡献,真正做到“城市净化器,政府好帮手”。
(3)内部管控公司不断加强环境监管落实力度,高度重视各级环保部门的相关检查,通过安排企业自查、联查多种有效途径确保对企业环保工作的监督指导。
(4)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公司积极践行国企社会责任,在做好常规固体废物处置的同时,积极为政府、为社会尽心尽责,排忧解难。
(六)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事业
1.依法纳税企业和社会两者相融共生,依法纳税是企业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正所谓“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只有做到依法纳税,才能体现企业社会价值,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形象,实现永续经营、长远发展。 公司一直秉承合法经营、诚信纳税的宗旨,自觉履行依法纳税义务。
2.社会公益公司在保持健康发展的、提高生产经营效益的同时,发挥大企业担当、注重回报社会,注重构建和谐、友善的公共关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篇2
关键词: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02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汽车工业、重化工业、房地产、电力工业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加上随之而来的城镇设施的建设的加快,助推了煤炭行业的发展。但是煤炭的过渡采掘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资源枯竭、安全事故频发、严重的环境污染等,煤炭行业如何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保持可持续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从2012年开始,定于每年5月份召开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会,2013年度共有14家大型煤炭企业了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载体,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桥梁。实践中是否报告以及报告质量如何已经成为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的重要依据。截止2013年6月30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煤炭行业企业一共有39家,其中沪市29家,深市10家,2013年有17家公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本文以这17份报告为样本,对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与问题做如下的陈述和阐析:
一、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从历年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统计来看,自2009年度至2012年度维持一个上升的趋势,2013年度较2012年减少一家,从2011到2013三年连续披露的上市公司有12家,从历年的披露数量来看,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充分说明煤炭上市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和信息披露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见表1。
表一:煤炭上市公司披露数量统计表
资料来源:2009——2013年煤炭企业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报告编报标准不统一。统计发现,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标准主要包括: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G3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2008)、《编制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2006)、《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等。其中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G3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使用率很高,总体上来看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标准并不统一,甚至还有部分企业没有采用外部标准而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2013年煤炭上市公司披露的17份报告中没有任何编制依据的占17.65%,有编制依据的占82.35%,其中以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G3为依据的报告占41.18%,其次是中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和深交所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分别占17.65%和11.76%;再者是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相关披露规范。编报标准的不一致直接导致了报告形式的五花八门,篇幅长短不一,涵盖内容不一致,语言不统一等,报告之间缺乏可比性。见表2。
表2:煤炭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报依据统计表
资料来源:2013年煤炭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3.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完善,负面信息披露不足。从17家煤炭上市公司的报告来看,报告缺乏实质性内容,没有达到传递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仅强调企业有履行社会责任而没有披露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且披露内容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数据。以神火股份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为例,披露内容包括六项,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保护、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和服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职工权益保护、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事业。这六项内容中,大部分都是泛泛而谈很少涉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内容空洞,无法令人信服,感觉在走过场。在“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中,对节能环保指标方面无任何量化数据,并且没有披露相关的具体环保措施。
另外,大部分的企业仅披露好消息,对公司盈利情况,慈善事业,社区贡献以及员工培训等进行大幅报道,而有关生态环境的修复,资源开采率,安全事故和员工福利等方面的内容一笔带过。如4月份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中煤集团公司上海大屯能源公司孔庄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造成7人被困,经全力抢救,其中3人成功获救,4人死亡。据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该矿防治水措施落实不到位,7432材料道工作面掘进作业导致采空区透水。但在中煤能源的2012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有关该事故的只有一句话“为深刻吸取4.10事故教训,公司组织开展了煤矿防治水专项安全检查。”对事故的原因,善后处理工作只字未提。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仅不能完整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更是对广大投资者的误导和不负责任。
4.社会责任报告通过第三方独立验证的很少。从2013年披露的17家报告来看,只有3家通过第三方验证,中国神华、潞安环能和中煤能源。不经过第三方审计的社会责任报告,是没有足够的公信力的,没有较强的可用性。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没有强制性的规定,更没有对社会责任报告必须通过审计的规定。
二、煤炭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改进措施
1.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企业对其的重视程度,企业是否重视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理念,所以从根本上提高报告的质量,就要从根本做起。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监管混乱,事故频发,乱采乱挖现象严重,为什么用“带血的煤炭”来形容中国生产出来的煤?为什么煤老板到处挥金如土?为什么地陷在不断发生?显然这是因为中国的煤矿缺少社会责任感,因此,必须改善煤矿生产的形象,加强社会责任理念。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环境来看,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作为强有力的权力机构,在该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以国内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大煤矿安全事故的惩治力度。另外,煤炭行业监管部门等应切实负起责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监管机制,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采取有力的奖惩措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予以奖励,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予以处罚,增加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再者,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宣传与监督作用,尤其是媒体舆论的导向。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周围社会环境存在着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故社会舆论和监督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看似为企业的责任,实为与企业相关的利益团体共同的责任,只有通过各方的积极沟通、协调与合作,在符合既定的条件下寻求整体利益最大化,才能确保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披露的到位实施。
2.加深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价值的理解。
图1 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这样描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社会责任报告既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也是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工具。见图1。作为沟通和交流平台,社会责任报告具有以下三个主要作用:①向社会公开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②有助于利益相关方判断企业的履责表现;③通过企业和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共同推动企业履责行为。作为内部管理工具,社会责任报告具有以下三个作用:①促进管理者和员工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内部形成责任文化;②重新审视公司经营的理念、制度和方针,规避社会责任风险,发现新的增长机遇;③进行内外部对标,发现企业经营短板,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GRI)对报告的价值有这样的阐述:如何从报告得到最高的价值?我这里没有去写最好的报告,报告的组成应该会产生一些价值。我们第一个建议,很多公司,很多人会把报告视为对外沟通的工具,事实上它也有这样的作用。但同时它也是一种管理工具,而且它的管理工具的作用比对外沟通的作用更重要,你要先说就必须先做。编写报告也是很好的机会加强内部的沟通和管理。
综合来看,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体现在外部沟通和内部管理两方面,外部沟通主要是指促进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提高品牌价值和企业影响力。内部管理主要是指促进管理者发现内部管理的不足,规避社会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软实力。但是大部分企业未能清楚认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潜在价值,片面的认为报告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为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刺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与外部信息沟通,而忽略了报告在内部管理上发挥的作用。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主要体现在报告的编辑过程和内容取舍上:编辑的过程更像是资料堆砌和剪辑,内容以褒扬和叙述为主,缺乏自我解剖和客观量化数据,这样的报告企业自然无法从其过程中获取最大的价值。只有当企业把编制报告作为一个发现价值的过程,才能通过编制报告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价值。只有将报告与责任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社会责任报告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步。
3.统一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框架。由前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编制框架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编制标准,这就使行业内缺乏可比性,编制内容过于随意,主观性强。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由各个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标准是非常多的,其中既有在全球应用广泛的G3标准,也有各国依据本国国情和本国社会责任发展状况制定的国家标准,更有各个行业组织或者协会根据本行业的社会责任特点制定的行业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准则,甚至还有个别公司有自己的内部编制标准,所以在这种编制框架百花齐放的大背景之下,自然使企业之间的社会责任报告不具有可比性,各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借鉴财务制度的作法,类似全球有统一的财务报告系统,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也需要统一的编制标准,这样有助于杜绝社会责任报告编制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提高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企业之间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可比性,深化报告的意义,切实提升社会责任报告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4.开展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三方审验。未经过第三方审验的社会责任报告,它是不具有较强的可用性的。现阶段我国没有强制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相法律法规,更没有要求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相关规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煤炭企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大多数是没有经过第三方审计的。未审计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给了企业有机会夸大事实的机会,导致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信度和可靠性下降。但这种情况是不能容忍的。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是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必然要求。独立第三方鉴证的目的,是为确保报告内容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有助于增加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度,使之更加符合重要性、均衡性和完整性的要求。换个角度来说,企业为取信公众,使社会责任息披露有所回报,对社会责任审计也有主动需求。可以说社会责任审计是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关键领域,也是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需要完善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峰.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上市公司的证据[D].长江大学,2012
[2]韩一杰.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3]唐健,张敏.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1(12)
[4]何丹,王晓银.基于G3版指南的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评价[J].财会通讯,2013(2).
[5]李泱.从境外交易所经验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和发展[J].证券市场导报,2011(6).
[6]余晓梓,尹经纬,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解析[J].中国商界,2010(6).
[7]谢和平,刘虹等.煤炭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的定量分析[J].中国能源,2012(4).
[8朱金生.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2.
[9]游善生.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与思考[J].煤矿安全,2006(10).
篇3
2015年成为了H5的“井喷年”,H5版已基本成为CSR报告的标配。2016年2月17日-3月7日,金蜜蜂征集了45份H5版报告的样本和201份利益相关方视角的问卷调查。通过活动征集和大量问卷调查,我们从意愿、内容类型、文案风格、页面篇幅、视觉呈现、音乐匹配、交互平台、拓展链接八个方面对H5版报告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前瞻预测。
我们的发现
发现一:多元内容类型利于企业责任形象的传达
在利益相关方看来,H5版报告的三种内容类型“各有千秋”,根据企业自身传播需求与核心利益相关方关注点进行综合考量,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内容和形式加以呈现,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发现二: 二次创意成为H5版文案风格主流
对于文案风格,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了“稳扎稳打”,但利益相关方却更青睐“生动活泼”的文案风格。基于网络社会化传播特性,结合企业履责特色,选择更具亲和力的文案表达,更为符合H5版CSR报告受众的阅读习惯。
发现三:完美的视觉呈现有赖于文字与配图的浑然天成
好的配图表达是不可或缺的,与文字内容互相补充呼应,不但有效解读文字内容,还提升了页面的视觉感受。好的照片能够提升内容的真实感和透明度,要比插画制作更节省时间。但是需要企业注重平日图片素材的积累。调查样本中,现代与传统风格不分伯仲,主要在于企业选择适合自身品牌格调的表达方式就是最好的。
发现四:带入感增强的交互形式趣味横生
大部分的读者表示会继续观看设计新颖、趣味十足的交互。近1/4的人则对交互表示反感,主要因为等待时间长、数据流量消耗等因素。建议企业关注交互的创意表现,选择恰当的交互表现形式。
发现五:扩展链接带来更多传播内容
H5版报告可实现引流和信息收集的功能,但利益相关方更乐于通过该渠道参与到企业的CSR活动中来,而不仅仅是看到企业单方面的展示。这也为H5版报告提供了更多的传播应用空间。
我们的预测
预测一:H5版报告的多元化呈现
未来H5版报告,将更有针对性地向各利益相关方呈现企业在产品及服务等方面,开展更多社会责任活动、传播更多维度的诉求,更趋向分众传播的选择。对利益相关方的 CSR活动和传播诉求,更具针对性和策略性。
预测二:重视多技术应用
H5版报告打破了单纯的PPT播放模式,连续动画堪比视频,场景特效更加逼真。随着变形动画、3D动效、时间轴动画、H5弹幕等新技术手段的接入,H5的视觉效果已达到了颠覆传统动效的层次。
预测三:纸版报告与H5版报告一体化
一体化,就是在开始报告策划的同时,考虑H5版的传播应用与技术实现。
在设计报告时,应考虑适合H5的风格表达和动态效果以及利益相关方受众的传播特点。强化利益相关方关注点,提升责任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和识别印记,让H5版报告的传播价值最大化。
预测四:多元化跨平台传播
H5不仅仅在手机上应用,其显著的优势在于跨平台的社会化分享。它可以同时兼容PC端与移动端、Windows与Linux、安卓与IOS;也可以在手机、Ipad、电脑随时随地使用;又能够在 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平台上进行广泛传播。
未来的H5版社会责任报告将不再仅仅局限于纸版报告的严肃客观表达,它的表达会更加生动具体。要想在众多H5版社会责任报告中与众不同脱颖而出,在前期方案的构思之初就要考虑到以下六大特性:
1.故事性:一个故事,一段剧情,案例议题成为主流;
2.参与性:一个活动,一次互动,吸引利益相关方参与体验;
3.精准性:一个对象,一点诉求,只为他们说出心里的话;
4.持续性:一个阶段,一波活动,累积传播提升责任形象;
5.趣味性:一个笑容,一通幽默,病毒式传播提升沟通效果;
篇4
【关键词】 社会责任; 会计报告; 体系
一、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的意义
(一)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是我国企业所处社会环境的客观要求
国家以对子孙后代负责和对国际社会负责的态度,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传统的以资源高投入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可取的、不可持续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片面追求高利润,从而使得起决定作用的价值规律在面对有关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社会问题上显得无能为力。而社会责任会计报告能从社会的角度去披露企业所取得的各方面的效益,特别是能从社会责任的成本和社会责任的效益对比中确定其社会净贡献,避免了传统会计报告只从经济过程本身来披露其经济效益的弊端。只有将与经济活动交织在一起的社会和环境因素考虑在内来评价企业的效益,才有可能消除企业经济行为的“内部经济性”而外部“非经济性”的现象。因此,在我国急需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
(二)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
新《公司法》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公司的运作行为不仅关系股东、职工等内部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也对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司及其股东、董事、监事在追逐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新《企业财务通则》第三十九条规定:企业依法实施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等所需经费,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列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费用。法律制度要求企业要履行其社会职能,以使企业的社会目标得以体现,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已势在必行。
(三)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企业有能力且愿意承担部分的社会责任。通过编制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披露有关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所以说,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既是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
(四)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是我国企业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所要履行的基本社会责任的规范
我国外贸企业,特别是那些以劳动密集型为核心的出口加工企业,要走向世界,在国际大融合的潮流中,为拓宽生存空间,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很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借助国际标准的实施,加快我国外贸企业并最终在全国所有企业中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必将促进我国企业全球化的进程。
二、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的现状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在生产经营中只考虑经济效益和经济成本,而不重视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同时履行社会责任又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所以企业一般都不太愿意甚至逃避履行其应履行的社会责任。这种仅仅将企业看作是一个单纯的盈利组织的传统思想必然导致企业对社会责任目标的忽略。实际上,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之一,其运行显然离不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这种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保护以及维持责任只能靠生存在这一环境中的每个组织和成员来共同承担。另外,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高度统一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国家管得过死,对企业职能和责任认识不清,国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得到的利益为国家所有,对社会造成的损失由国家承担,这也导致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淡薄。
(二)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有关法规尚不完全或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缺乏约束机制。社会责任的履行从法律上看,属于义务的范畴,可无论是在社会责任意识强,道德风尚高的国家和地区,还是在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社会道德风尚差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和保障公民和组织履行其应有的义务都是必要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阶段,加强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法律制度还有很多空缺,虽然已制定了《公司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仍未全面规定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造成我国实施社会责任会计没有法律依据,或主观随意性大,给具体实施造成很大障碍。
(三)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
我国研究社会责任会计起步较晚,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很少有这方面的专著,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在许多领域还是空白。这一方面是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认识不够,无论政府还是会计职业团体都未对社会责任会计产生多大的兴趣,当然更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规定。理论界虽有不少学者对其研究,但由于未得到政府的支持,进展也较缓慢。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社会责任会计出现了许多用传统会计方法不能解决的新问题。实务界关于企业披露相关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也只是停留在原始的自发阶段,十分不规范和不完整。现有的会计报表体系对企业的社会贡献(上缴利税、劳动就业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情况反映不足,无法满足国家管理部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这已成为会计信息披露的重大缺陷。
三、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的设想
目前,我国会计界对企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尚未统一,但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和西方社会责任会计的经验,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至少应包括:企业对投资者、债权人的责任,对职工的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周围社会的责任,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也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披露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情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在开发利用和保护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企业在发展人力资源方面所从事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企业职工结构、招聘录用、劳动保护条件、技术培训、职务轮换、确定合理的工薪水平、企业文化、培养职工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以及增进企业职工和管理人员的相互信任,促使职工和企业目标的协调一致等等。
(二)产品质量及相关服务情况
企业成败取决于市场,取决于消费者,所以企业必须给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和合格产品。这包括消费者的权益,产品的性能、安全保障措施、售后服务和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等方面的信息。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改善与顾客的关系。
(三)其他相关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企业要依法实施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如;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有毒物质等对环境的污染,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对环境保护有益的产品。企业需要使用社区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其他资源,也有义务对社区作出相应的贡献,如:提供人财物资助、发展社区的公共事业,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为下岗职工提供培训等。在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中还需要反映企业对政府履行义务的情况,如:缴纳的有关税金、教育附加及有关费用。
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是社会责任会计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覆盖面远比传统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覆盖面广得多,并且他们更关心和要求的是精炼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自愿性披露 利益相关者
一、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谢尔顿提出,此后,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便此起彼伏。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国际上,联合国于2000年正式启动了“全球契约”计划。该计划号召各公司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 环境及反贪污方面的十项基本原则。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4年启动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的制定工作,2010年11月1日,该标准正式对外。相比其他社会责任国际指南与标准而言,ISO26000的内容体系更加全面,更接近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十项原则”的要求。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制订社会责任生产守则,社会责任报告,出现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全球性新趋势。根据权威的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网站Corporate Register 的统计,1992年全球只有26家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截止到2011年1月,该网站已经收集了全球范围内31600份社会责任报告。
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公司法》第五条明确要求“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2008年1月4日,国资委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第一次通过系统性、纲领性文件对我国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要求,提出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领域。2008年5月,上交所也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的通知》。鼓励公司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及时披露公司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特色做法及取得的成绩,并在披露公司年度报告的同时在本所网站上披露公司的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国资委的《指导意见》和上交所的《通知》至今已有四年,我国企业目前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如何?在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是否都公布了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宋献中(1992)提出了三种社会责任信息报告模式:简单模式、中级模式和高级模式。简单模式主要包括叙述性反映、在现有报表中添加新项目和附注,中级模式主要包括污染报告、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和环境交易报告,高级模式主要包括社会收益表、社会-经济营运表、综合社会效益-成本模型、增值表和社会资产负债表。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要通过财务会计体系,采取企业自愿的原则进行披露,披露内容零散分布于企业财务报告内。因此,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大多是以企业年报中的信息为基础,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相对较少。宋献中、李诗田(2009)以2005年至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作为研究样本,对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行业、时间、形式等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相关规律。温素斌等(2009)对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四种社会责任报告模式进行了比较,认为全球报告倡议(GRI)是最合理并且易于执行的社会责任报告模式。孟晨(2009)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指出了我国企业在编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时应注意的问题。俞震、姜子叶(2009)对14家上市银行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整体良好,主动社会责任报告的银行履行情况明显优于首次应规的银行。崔秀梅(2009)以2008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34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影响因素。许家林等(2010)以125家央企为研究对象,对其2006年到2010年间公开披露的100份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详细分析。何丽梅、朱明(2011)以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2008年、2009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对其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高文亮、张正勇(2011)通过对中国石油和壳牌石油2006年至2009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比较,分析了中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异同之处。周晓惠(2011)以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房地产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指数法对其在2007年到2009年间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研究,发现该行业充分披露的整体水平较低。
三、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状分析
(一)样本选取 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众多学者都考虑了行业因素对信息披露的影响。Cowen等(1987)的研究表明,公司所属的行业会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某些行业披露的信息明显多于其他行业。Wood和Jones(1995)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Hackston 和Milne(1996)发现对公司形象要求比较高的行业更倾向于高的社会责任披露。Gray(2001)认为公司所属行业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显著相关的。Deegan和Gordon(1996)、Bewley和Li(2000)指出受关注程度越高的行业更倾向于高的环境信息披露。所以本研究将重点关注于单个行业,以强调研究的内部有效性。本文以在上海证交易所上市的制造业中的金属、非金属行业为对象,选取公司的2007年至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样本,分析其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截至2011年8月,上海证券交易所金属、非金属行业上市公司共有70家。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行业分类,金属、非金属行业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水泥三大板块。这类行业属于高风险高污染行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对环境影响较大,如废气废水、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因而社会公众更期待他们能切实履行好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报告电子版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公司网站以及百度搜索引擎。
(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分析
本文从以下方面分析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情况
(1)社会责任报告年份分布。2007年至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2007年至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逐渐增多。2007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有3 家,2008年增加到24家。截至2011年5月,70家上市公司中有29家了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其中28家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1家将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年报的附件与年报同时。从时间序列上来看,与2007年相比,2008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2008年前后样本公司的披露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可见,2008年国资委颁布实施的《指导意见》和上交所的《通知》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上市公司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
(2)社会责任报告依据及结构。2007年至2010年,金属、非金属行业共81份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只有22份报告明确提出编制的依据,编制的依据包括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编制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全球报告倡议组织颁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社会责任国际标准颁布的ISO26000。在分析中发现,有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依据并非以一种指引为依据,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编制指引》,有18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以此为依据编制。
学术界一般将社会责任报告模式分为三种:第一种,利益相关者模式,如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社会指引》,该指引把社会责任分为股东与债权人权益保护、职工权益保护、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事业。第二种,GRI模式,全球报告倡议组织2006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被认为是全球使用范围最广的社会责任报告标准,该指南认为社会责任报告应包括战略概括、管理流程和业绩,而业绩则分为经济业绩、环境业绩和社会业绩。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编制指引》规定公司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应至少关注促进社会、环境及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三个方面,该指引也可以归入GRI模式。第三种,其他模式,有些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没有固定模式,没有确定的规律,且缺乏科学性、清晰性和准确性。从社会责任报告的具体结构来看,我国绝大部分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是按照第三种模式披露的,结构多样,内容可比性差。
(3)上市公司的特征比较。按照是否公布社会责任报告将所有样本公司分为两组,比较这两组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当年在规模、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等特征方面有无显著的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以总资产表示的规模显著大于没有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但在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四、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意识淡薄
从披露数量上看,金属、非金属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比例还是有些偏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意识淡薄。尽管从时间分布上看,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在2008年上证所《通知》出台后有了明显改善,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明显增加,但总体而言,企业披露情况有待改善,70家上市公司仅有29家了2010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没有通过法律要求强制性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因此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大都属于自愿性披露。可见,在没有强制性披露要求的情况下,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积极性比较低,年报成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途径。由于年报内容比较零散,信息使用者需要在企业年度报告的不同部分(如董事会报告、财务报表、报表附注等部分)进行查找,不利于信息的使用。同时Dan Dhaliwal等(2010)认为,与年报相比,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含的内容更加的全面具体,并且包括更多的重要细节。
(二)社会责任报告多是积极信息并非客观反映 从信息披露的质量上看,报告的内容大多是积极的信息,很少有公司对负面信息进行披露,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报告的可信度。如2010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只有厦门钨业、福耀玻璃、福建水泥三家公司在报告结尾披露了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待加强的地方,但基本上也是一些远景目标的描述,缺乏对自身不利信息的详细披露。公司在报告中都披露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外,还积极履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包括对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社区等的责任,向社会公众展示了一个积极的企业形象。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每个企业都花大笔墨来描述自己如何加强能源管理,节能降耗,如何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环境质量,而对企业自身不利的信息只字不提。同时,企业披露的大多是绝对数,如污染物的排放量、浓度,缺乏对比数据,如行业平均水平,这显然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三)社会责任报告的名称、内容及详细程度差异较大 从信息披露的模式来看,社会责任报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不便于同行比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及详细程度差异较大,如宝钢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名为“这是我们的责任”,页数有80页。该报告是境内企业第一份主题式社会责任报告,阐述了宝钢股份与经济、环境、社会的关系,系统总结了宝钢股份2009 年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较为充分地披露。而最短的社会责任报告只有3页,笼统地阐述了企业对员工、客户、供应商等的责任,多为定性描述,定量指标较少。在已公开披露的的81份社会责任报告中,只有15份报告按照《编制指引》的要求提供了公司每股社会贡献值。自愿报告由于缺乏统一的报告模式和要求,因此很难判断一个公司是否比另一个公司更有社会责任感或在社会责任方面履行地更好。此外,从报告名称来看,名称各不相同, 有环境报告、公司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如2010年的报告中,有27家公司名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2家公司名为可持续发展报告。
(四)社会责任审计缺失
从第三方审计来看,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缺失。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相关的审计准则,因此只有个别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经过了第三方审计,显然,这些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难以让公众信服。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对金属、非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总体而言,金属、非金属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还是比较少的,70家上市公司中仅有29家了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从时间分布来看,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在2008年有了明显增加,说明国资委颁布实施的《指导意见》和上交所的《通知》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规模明显大于未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但本文只进行了相关描述性分析,并不能因此认为企业规模是影响社会责任披露的决定因素之一,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来验证。社会责任报告没有统一模式,信息缺乏可比性。由于现行社会责任报告缺乏强制性的第三方审计制度,报告内容可信度偏低。
(二)建议
本文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详细程度等进行规范。关于政府是否应当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一直存在争议。由于编制社会责任报告需要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在内的各种资源,增加企业成本,因此,强制性披露受到了一定的抵制。但正如前文所言,由于没有强制披露的要求,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比较随意,信息可比性较差。因此,政府应加强规范要求,可以先在高污染行业进行试点,要求强制性披露,然后逐步展开。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所有纳入“上证公司治理板块”的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及金融类公司,在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必须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定期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同时,为了加强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审计标准来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从而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立项资助课题“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项目编号:Y201018147)和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财务案例分析”(项目编号:zdkc20110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宋献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
[2]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7期。
[3]俞震、姜子叶:《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分析――基于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上海金融》2009年第11期。
[4]许家林、刘海英:《我国央企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研究――基于2006-2010年间100份社会责任报告的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篇6
(一)研究背景财务年报作为公司年度财务信息的关键载体,其重要程度已广为人知,但许多投资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相对较陌生。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尚无统一定义,一般认为,社会责任报告是指企业或组织对其活动、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经济业绩、环境业绩和社会业绩等非财务信息为基础的自愿性公开报告。有时也称为企业公民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安全报告、HSE(健康、安全和环境)报告、三重底线报告、环境报告等。
社会责任报告自上世纪50年代,得到了会计理论界、会计职业团体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上世纪70年代,美国会计师协会和美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社会项目的效果计量委员会、组织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委员会、社会成本委员会、社会业绩会计委员会、企业社会行为会计委员会等五个专门组织,对社会责任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研究并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报告。1980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SC)出版了《公司报告》一书,鼓励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之外,另外编制增值报告、就业报告、公司前景表、公司目标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以满足股东以外的、关心企业发展状况的社会各界的信息需要。
我国企业从2005年江西移动《200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开始,宝钢、中石油、中国平安、中海油、中铝、国家电网、上海浦发行、沈阳市自来水总公司、中远集团等纷纷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正式央企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中国远洋集团世界第一份按照GRI2006版要求编写的社会责任报告。这些报告不仅是企业非传统财务报告的开河之举,也是该行业其他企业效取的榜样,代表着企业先进的社会责任理念、高度开放性和透明度,是公司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的标志。这些报告已经开始系统性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和较强的分析研究价值。基于此,本文选取2006-2007年时间窗内我国企业首次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研究。
(二)文献综述由于企业近两年才单独较完整意义上的社会责任报告,我国学者前期的研究只能从企业定期报告中萃取分散于其中的社会责任信息进行研究。如刘长翠、孔晓婷(2006)选取了2002―2004年沪市171家A股公司年报分析后认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仅停留在自发原始阶段,既不规范又不完整,披露也无规律可循。杨亚娥、刘建红(2007)选取我国2002。2003上市公司竞争力100强中的48家不同行业公司,发现有意识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公司少,真正自愿披露的企业更少;披露的连续性差;个别企业有连续披露的发展趋势且披露逐年详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差异大。
前期学者研究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为主。部分具有超前意识眼光的学者则侧重于社会责任报告研究。宋献中(1992)提出社会责任报告包括简单、中级和高级三种模式,简单模式包括叙述性反映,中级模式包括污染报告、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和环境交易报告等独立报告,高级模式主要包括社会收益表、社会一经济营运表、综合社会效益一成本模型、增值表和社会资产负债表等。赵文娟(1998)认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模式宜由简到繁,由粗到细;在初创阶段采用简单模式,在现有报表中添加新项目,单独列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以货币信息和非货币信息结合的方式反映企业社会责任情况;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采用社会责任年度报告等较复杂方式披露。阳秋林(2005)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框架,认为我国企业编制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应以传统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对外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和社会现金流量表,提供给社会有关部门和使用者。沈洪涛(2007)对国际上三种广为接受的社会责任报告形式:GRI(全球报告行动)的G3报告框架、SAI(国际社会责任)的SA 8000标准和ISEA(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的AA 1000系列详解基础上,提出了借鉴思路。陈政(2007)选取了20份深交所2006年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后认为,社会责任报告是公司传递社会责任信息的有效途径,政策指引对报告披露具有良好的引导推动作用,公司实力是践行并报告社会责任的基础,公司之间形成了披露的示范效应。
总体而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和实践处于起步阶段,集中于社会责任报告理论和实施操作上的规范性研究,囿于样本数量和代表性,实证性研究凤毛麟角,相关研究成果较零散。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解析
(一)研究数据选取本文选取数据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公开网络披露途径获得:商道纵横、中国企业公民网、深交所和上交所网站、各上市公司网站。数据剔除了无法通过公开渠道获得和数据不完整的企业报告。遴选出39家公司为本研究数据资料。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特征分析主要包括行业分布、报告主体分布、报告内容分布,社会责任履责分布、报告时间分布、其他特征分析以及报告存在问题分析。
一是行业分布。行业划分标准按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共分为22类,具体行业分布如表1所示。其中c类(制造业)共有16家,占41.02%,D类(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6家,占15.38%,I类(金融业)4家,占10.25%,C类(信息技术业)3家,J类(房地产业)3家,共占7.69%,F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L类(传播与文化产业)各2家,共占10.25%,H类(批发和零售业)和K类(社会服务业)以及z类(综合类)各1家,共占7.69%。分析可知,在2006年,随着国家电网、中海油等数家中央国有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逐步升温,行业延展至能源、冶金、金融等,到2007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势头进一步上升,行业进一步扩大至食品、传媒、网络、房地产、汽车、电子等其他行业,表明越来越多行业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大大提升。
从表1可看到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c类)。这主要由于制造业直接面对环境污染,处于社会责任顶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进步,“绿色地球”、“绿色生产”、“以人为本”、会人居要求日益严格,人类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企业被迫更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和报告。另外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具有国家垄断地位的通信、电力、石油等行业率先,这与其特殊地位、盈利能力、声誉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二是报告主体分布。地区发达、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成为CSR报告主流。经统计,企业(或公司总部)在北京的有10家,浙江4家,上海3家;南方地区包括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深圳、海口等,有11家;北方地区(陕西、山东、呼和浩特、沈阳)7家;内地包括四川、湖北、河北、安徽的公司有4家。企业地域以北京、南方沿海、江浙一带为多,这些地区改革开发领先于全国,是经济发展速度快,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区,其社会责任意识和履责情况也领先于其他地区。大
部分企业为社会公众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既有世界500强或国内500强,又有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命脉的特大骨干龙头企业,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普遍较高,2006年和2007年报告企业中人选中国企业500强的有21家,重复人选19家,2006年人选世界500强的有7家,2007年有10家,国资委所属的中央企业有10家。这些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以及贸易、投资、金融等各个方面都占有优势,资产规模庞大,业务影响面广。很明显,优良的经营业绩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有力支持,企业也更容易实现责任角色转换,也有利于企业形象提升。
上市公司成为CSR报告的主体。研究数据中,上市公司28家,占72%。其中境内上市公司26家,沪市8家,深市18家,境外上市公司2家。其余11家非上市公司中,有6家的子公司上市,如中化集团公司旗下“中化化肥”(股票代码:0297)和“中化国际”(股票代码:600500),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控股“中石油”(股票代码:601875),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服(股票代码:601808)”和“海洋工程”(股票代码:600583)等。
三是报告内容分布。报告的内容详细程度、规范性存在较大差异。报告内容分布见表2。
经比较,约70%的企业对企业情况进行了简要概述,近50%的企业在报告中有企业管理层致辞、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以及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未来展望或措施,约30%-40%的企业有开篇语、公司使命介绍、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界定、公司治理结构、社会各方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评价和报告编集适当说明。大部分报告缺乏详细的企业责任构建内容以及治理实施政策,约5/6的报告没有提及利益相关方和第三方审计意见,附有读者反馈意见表的更是甚少。
报告反映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内容详细程度、侧重点和规范性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报告只是简单陈列企业的礼会责任业绩,内容较空泛;有的报告内容详实,按照全球契约或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C2~C3版本等国际指标体系来编写,体现出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处于国际化转型适应阶段。
事实上,报告长短从侧面反映了企业对社会责任理念的不同认识和文化氛围。39份报告中,报告平均页数30页,厚薄不一,详实不等。最长报告为中远集团总公司社会责任报告,长达104页,分为“公司概括、总经理寄语、远景构想与战略、管理架构和管理体系、安全和环境报告、社会业绩、经济业绩、第三方审计意见、报告与GRI指南条款对照”九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成更详细的子部分中间层次如宝钢报告,在提出“绿色报告,和谐报告,我们共同的家园”企业社会责任纲领后,第一部分包括“管理者致辞、公司愿景、公司概况、企业文化、投资者的参与”,第二部分为“报告主题,从环境、社会、经营以及附录”四个方面阐述了其社会责任实施情况。而最短报告只有3页。
四是社会责任履责分布。在报告中,企业都以较长篇幅报告了其社会责任的履责情况,归纳如表3。
从表3可知,企业对环保和节能降耗、员工和社会公益方面的信息披露最为关注,97%的企业报告了这三个方面的履行情况。在员工贡献方面,企业主要从工作环境、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学习和交流、安全和健康、文体活动和职工权益保障的履行情况等方面进行披露。在社区和社会公益活动方面,涉及的社会责任活动主要有建设和谐社区,帮困扶贫、捐学资教、赈灾捐款、新农村建设、关注弱势和特殊群体、创造就业等。在经济收益贡献方面,企业主要通过列示销售额、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所得税等方面详细的财务数据反映企业经营业绩。接近60%的企业认为提供安全可靠、质量优越的产品和规范高效的服务从而服务社会,为客户创造价值是企业重要的社会责任;近50%的企业向公众报告了企业本年度的经济业绩;51%的企业披露了与供应商、经销商的关系,强调企业与其共同成长,合作双赢。
五是报告时间分布。从报告年份看,2006年公布7份(2006年报告份数总计应为11家,还有4家报告资料无法查到),占17.95%;2007年公布32份,占82.05%。在2005年以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本土企业寥寥无几(据统计只有2家通信业)。从中看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速度很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具备了社会责任报告意识和实践行动。从报告的社会责任时间跨度看,基本以当年度(会计年度)为主,并适当延至以前年度,也有企业报告跨越年度大,如中国移动为2000年4月-2006年9月,浦东发展银行为1993―2005年,西子联合控股为1981-2006年,反映部分企业注重历年社会责任累积贡献。从报告的月份看,29家企业选择在上半年,其中1月份1家,2月份3家,3月份9家,4月份11家,5月份5家;10家企业选择在下半年,其中7月份1家,8月份2家,9月份3家,11月份2家,12月份2家。在上半年的报告中,主要集中在3月和4月份,下半年时间较均匀,这与上市公司年报须在4月30日前有一定关系。
六是其他特征分析。从报告名称规范性上看,冠名“社会责任报告”有28家,占71.79%,成为报告名称的主流;其次是“可持续发展报告”和“企业公民报告”,分别是6家和2家,占15.38%和5.13%;其他名称为3家,占7.69%。名称各异说明企业对于“社会责任”、“公民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在实践中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从符合我国国情出发,应规范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报告可读性和说服力方面,和传统的财务报告相比,社会责任报告形式多样,案例生动,图文并茂。许多报告引用大量案例、图表和数据,以文字表述的方法论证观点或说明事实,更具清晰性、直观性和说服力,信息使用者能够直接有效地了解企业社会责任情况。在报告宏观因素影响方面,25家企业在报告中论述了政府政策、相关指南或国际指标体系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影响。其中国内政策影响主要有《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证券法》、《公司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等;国际相关组织影响主要有全球契约、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G2或G3版本、AA1000标准等。这表明,政府相关部门正站在外部监督者角度,逐步采取措施引导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和披露;国际相关指南或指引也得到一些企业认可和应用。
七是报告存在问题分析。在所研究的39家企业中,报告编制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突出。有些企业按照国际报告指南来编写,在可读性、规范性、全面性和可比性方面远远超过其他一些企业,应当说是样本中的优秀范例。但也有一部分报告总体策划和设计欠佳,编排出现小错误,各部分内容均衡失调,各有侧重,重点难以呈现;缺乏有说服力、生动的案例;缺少社会责任和相关利益方内容,委托撰写机构专业水平有限;不注重信息的提供和反馈,报告跨度和时间不统一。说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整体性完
善和规范性操作还很艰巨。
在调查样本中,个别报告缺乏实质性内容,仅描述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谈论更多的是较空洞的原则,缺乏实际行动方面的披露信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情况表现含糊。虽然有少数企业谈到了社会责任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但没有从具体事实中去分析。由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持续改进提升的过程,即便是大型跨国企业,在安全、环保等社会业绩方面也会有差错,真正负责任的公司不是选择回避,而是坦承自己不足或失误以获得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信任和谅解。
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思考与建议
(一)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我国现有用于指导企业会计和报告事务的法规主要是财政部的相关准则和会计法规以及中国证监会制定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执行的信息披露规则和准则,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法规主要有2001年3月中国证监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和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和《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尚未制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具体法律(曹红飞,200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未能全面规定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内容,导致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时没有法律依据,造成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在我国社会责任意识尚不普遍的阶段,相关法律的出台十分重要。
篇7
关键词: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评价利益相关者价值创造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逐渐增加,质量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底,我国A股上市公司共CSR报告446份。但是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网2009年的调查,我国77%上市公司的CSR报告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彭韶兵(2009)抽取了92份上市公司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定量信息少、质量低以及第三方审验缺失等特征。张富龙(2010)采用Sustainability评分标准对24家A股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质量评价,归纳了报告的质量问题,并从企业自身、利益相关者以及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角度给出建议。探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差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质量问题
结构不完整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结构的完整性,主要从公司概况、报告参数、战略与治理、高管声明、利益相关方、风险及与分析、时间内容、计划内容等八个方面进行评价。现阶段国内大部分报告都较好地涵盖了“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等内容,但是缺乏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面临风险或机遇的披露。
可信度低
可信性决定了报告的公信力。据统计,2007年,国际上有29%的报告包含了独立审核报告;另根据毕马威(KPMG)在2005年的调查,全球250强和各国100强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附有独立审核报告的分别为30%和33%。其中由大型会计公司进行的审核占将近60%。然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普遍没有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审验或CSR专家评价,可信性还需加强。
可读性差
可读性要求报告提供的信息便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理解,结构上重点突出,文字上少用专业术语。目前,多数报告注重设计,图文并茂,但是也有些报告全篇没有任何图表,只有文字赘述, 缺少定量信息。另一方面,有些极端的企业又把报告设计的过于花哨, 堆砌大量案例,但缺乏针对性的分析。而且,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喜不报忧”的现象非常严重。大部分报告花费大量笔墨表彰其成绩,充斥着很多口号式的内容,对于负面信息则闭口不谈,未能结合企业实际和行业特征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缺少实质性内容
报告内容的实质性通过利益相关方群体识别、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与期望等八个方面得以反映,其中每个方面都涉及所有者、员工、客户、环境、社区、政府、供应商、同行、行业组织和NGO等利益相关方,覆盖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领域。国内大部分报告都较好地覆盖了上述内容,也都具备一定的利益相关方反馈渠道,但是对于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与期望、利益相关方理念与机构战略没有进行足够的披露。
原因分析
(一)驱动力不足,利益相关者意识淡薄
政策引导下的多方推动所形成的合力是促进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对这一合力进行分解,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驱动力大致可分为社会驱动力、市场驱动力、政治驱动力和管理驱动力。在当前国内的社会环境下,政治因素是最有效的推动力:根据《价值发现之旅2008》的研究,超过50%的企业认为遵守法律法规是促使公司报告的首要因素。
上述四类驱动因素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公司形象、企业领导者意识、支持政府政策、舆论压力、公众意识等。位于遵守法律法规之后的是领导者意识、当地社区、公众意识、公司的形象,消费者的压力也已经引起了企业的重视。而其他利益相关方,如投资者、非政府组织等尚未对企业的报告行为形成足够的压力。事实上,利益相关者才是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企业不但要注重维护利益相关方的利益,积极回应利益相关方期望和要求,还要确定与利益相关方合作创造综合价值的体制机制和具体策略,让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经营决策来推动公司发展。然而大部分中国企业往往更注重报告本身,单纯地从支持政府政策或者提升自身形象出发,忽略了报告促进与利益相关方对话的作用,的报告只是在迎合政府文件,表彰自身的成绩。
就利益相关方本身而言,他们对报告的关注度也较低,有些甚至无披露要求。大部分的利益相关方并不会深入阅读和分析报告的内容并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更不会有效地使用这些信息,也不会采取积极的态度与企业进行对话来表达自己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因此,利益相关者无法对企业报告形成足够的压力,企业也无法从利益相关者获得关于报告的反馈。企业编制报告的驱动力很局限,利益相关者对编制报告的激励作用不明显,无法形成良性循环,无法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健康发展。
企业对报告根本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
报告的价值可以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两个方面。对内,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可以帮助企业量化非财务绩效,发现企业经营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机会,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可操作的持续改进计划,最终达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改进效率、增强抗风险能力和软实力的目标。对外,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能够促进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从而提升品牌价值,赢得消费者、投资者等群体的支持,最终达到刺激销售、增加企业无形资产的目标。总之,对企业而言,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根本价值是增强企业实力。
但是大部分企业未能完全认识清楚企业可持续发展发展报告的潜在价值,他们认为报告为企业带来的三大收益分别为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刺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与外部的信息沟通。可见,多数企业对报告的认识还局限于报告外在价值,尤其是企业的品牌形象,而忽略了报告内在价值。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主要体现在报告的编辑过程及内容取舍上:编辑过程更像是资料的堆砌和剪辑,缺乏严谨的战略分析;内容以褒扬叙述为主,缺乏自我解剖过程和客观量化数据,这样的报告自然算不上优秀的报告,企业也无法从报告过程中获取最大的价值。只有当企业把编制报告当成是一个发现价值的过程,才能通过编制报告来促进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发挥企业的价值。只有将可持续发展报告和责任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报告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总结与建议
总书记在APEC会议上明确指出,企业应该自觉将社会责任纳入经营战略,遵守所在国法律和国际通行的商业习惯,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政府部门、民间团体、新闻媒体等多方形成的合力促进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根据上文的分析不难发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还处在发展初期,质量问题不容忽视。编制报告的驱动力不足、利益相关者意识淡薄和对报告根本价值认识不清是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舆论导向,形成全民社会责任理念;报告的编制者应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正确认识报告的根本价值、完善报告的编制与管理机制,促进报告的中肯性、准确性及清晰性;从报告的监管者角度来看,我国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统一的报告框架和指标体系、规范第三方审核制度,促进报告的可比性和可靠性。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将逐渐深入,在报告编制依据的选择、报告负面信息的披露、报告的外观设计等方面会更加务实,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对话,以中立、客观的态度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社会责任报告将回归其本源,为提升企业透明度、完善责任管理体系、促进履责行动和绩效的持续改进,为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重要的支持,使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彭韶兵.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分析[J].财会月刊,2009
篇8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 报告 模式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
社会责任会计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末,自90年代以来更是成了会计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责任会计是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探讨、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社会公众的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的决策提供特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能以会计特有的技术和方法对各企业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社会效益和发生的社会成本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核算和管理;对于一些难以用货币计量的指标则以一定的公认标准为基础采用科学的估计法,通过对各企业经营行业所带来影响的核算和管理,使其经营行为在经济方面和社会方面达到均衡。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以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核算和监督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整个社会做出的总贡献和总消耗,从而使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得到充分反应。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是企业以各种方法向社会及利益相关者所揭示和公开的关于企业在履行员工、消费者、投资者、供应链、社区和环保责任等方面信息,以便相关各方对企业的运作及发展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出科学的判断。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内容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并逐渐的凸显出来而且被认同。但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传统和环境、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环境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并不是均衡的。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披露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欧洲财经会计联合会在1987年发表的一个专门研究报告中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一般应该具有:雇佣标准;工作条件;健康与安全;教育与培训;劳资关系;工资及福利;增值分配;环境影响;企业与外部集团的关系。
1、产品或服务提供情况。揭示企业给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和合格产品的情况,以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品的性能、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2、参与环境保护情况。披露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环境影响如空气污染、饮用水污染、沙漠化等等,及企业采取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减少稀有资源的耗用等活动。
3、社区贡献。揭示企业使用社区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其他资源的情况,及对社区做出相应的贡献,如提供人财物资助、发展社区的公共事业,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为下岗职工提供培训等。
4、公益捐赠。披露企业在参与公益活动如助学救灾、参与解决公共危机等方面的情况。
5、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情况。这是传统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基本内容,经济责任是一种基础责任,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既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经济目标,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目标。
6、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情况。披露企业在开发利用和保护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如企业职工结构、技术培训、劳动小时、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劳动保护条件等。人力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既会形成社会成本,也能转化为社会资产。
三、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的意义
1、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企业有能力且愿意承担部分的社会责任。通过编制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披露有关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所以说,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既是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
2、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是我国企业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所要履行的基本社会责任的规范我国外贸企业,特别是那些以劳动密集型为核心的出口加工企业,要走向世界,在国际大融合的潮流中,为拓宽生存空间,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很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借助国际标准的实施,加快我国外贸企业并最终在全国所有企业中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必将促进我国企业全球化的进程。
3、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是我国企业所处社会环境的客观要求。国家以对子孙后代负责和对国际社会负责的态度,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传统的以资源高投入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可取的、不可持续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片面追求高利润,从而使得起决定作用的价值规律在面对有关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社会问题上显得无能为力。而社会责任会计报告能从社会的角度去披露企业所取得的各方面的效益,特别是能从社会责任的成本和社会责任的效益对比中确定其社会净贡献,避免了传统会计报告只从经济过程本身来披露其经济效益的弊端。只有将与经济活动交织在一起的社会和环境因素考虑在内来评价企业的效益,才有可能消除企业经济行为的“内部经济性”而外部“非经济性”的现象。因此,在我国急需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
4、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新《公司法》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公司的运作行为不仅关系股东、职工等内部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也对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司及其股东、董事、监事在追逐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新《企业财务通则》第三十九条规定:企业依法实施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等所需经费,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列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费用。法律制度要求企业要履行其社会职能,以使企业的社会目标得以体现,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已势在必行。
四、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模式设计
1、编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附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常表现为实际付出的代价,易于采用货币投入的方式加以计量和披露;而其社会责任投入产出的结果往往很难以价值量衡量,更适合采用实物量、相对数指标等进行披露。针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内容,分为企业收益、资源和能源消耗、人力资源、环境保护、对消费者和客户、政府和社区六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统一编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附表,使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也便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
2、推行增值会计和增值表制度。增值表是计算反映增值额及其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它反映了企业创造的效益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分配情况,是对现行会计报表体系的补充与完善。增值表通过对增值额的形成与分配加以量化,来揭示职工、信贷者、政府、股东及企业自身的收益情况,揭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增值表的编制,把职工、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系起来,各利益集团会为了提高自身的利益而努力增加企业增值额的创造。
3、采用文字说明,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文字说明可以对无法计量的非财务信息,定性说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如煤炭企业可以在其经营战略中,披露其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和规划,通过发展建材业消化煤泥、煤矸石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等;在其年度经营计划中,披露年度经营目标,如职工收入增长幅度,安全费用投入,安全设施改造计划等。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后产生的社会效益,如果无法计量,也可以通过文字说明的方式进行披露。如投入环境美化费用,使矿区的空气质量提高了多少等级,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少活动休息场所等。
【参考文献】
[1] 章金霞: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质量体系框架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9(3).
[2] 郭秀珍:有色金属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J].有色矿冶,2009(1).
[3] 唐丽春: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09(2).
[4] 王绪成:论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的推行[J].山东商业会计,2007(1).
篇9
据悉,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东方雨虹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及时调整战略,加大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开拓力度,并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拓展新领域,实现营业收入82930.5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42%;实现净利润7318.56万元,同比增长65.86%。在科技创新方面,2009年,东方雨虹建立了防水材料、建筑节能技术等6个研发中心,研发推出了数十余种新型产品,获得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称号,这是目前防水行业中唯一一家获此称号的企业。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青在会上致辞说,东方雨虹的所为,是诚信经营、善待员工、节约环保、慈善公益、营造和谐社会的有力之举,我们为中国防水行业有这样一个优秀的企业感到自豪。他希望更多的企业加入东方雨虹的行列,与众多中流砥柱一起,主动承担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北京东方雨虹董事长李卫国在会上发表讲话,介绍了2009年东方雨虹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取得的成绩。他强调,道德决定责任,责任关乎存亡,因为当人丧失责任、物化成机器时,以赢利为唯一目标的企业就会比机器更冰冷。所以,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的是“共同价值和原则”,倡导企业不能仅仅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更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作为中国建筑防水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东方雨虹从1998年创立伊始,就致力于系统解决防水问题的探索和研究,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防水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及施工服务于一体的防水行业龙头企业。2009年东方雨虹了我国建筑防水行业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篇10
指标体系
社会绩效主要包括四类指标。第一部分是关于劳工管理实务方面的指标,如员工的雇用、劳工关系、职业健康与安全、员工的培训与教育以及多元化与机会等。第二部分是人权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在尊重基本人权方面的政策、程序及计划。第一和第二部分内容就指标的目的而言是有区别的,第二部分的内容和指标有助于评估报告机构如何帮助维持和尊重个人的基本权利,而企业在劳工管理实务的贡献不应仅是保护和尊重基本权利,还应改善工作环境质量,提升劳工的价值。第三部分的社会指标则主要反映企业在处理社区关系、贿赂及贪污、政治捐款、竞争与定价等方面的政策与机制。第四部分的产品责任指标主要反映机构在消费者健康与安全、产品服务、广告、尊重隐私权方面的政策、程序/管理体系、合规机制。
社会绩效指标的解读与范例
(1)劳工措施及合理/体面(decent)工作
劳工措施及合理工作范围内的指标体系是依据国际公认的统一标准而制定的,这些国际标准包括: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及其规章、联合国《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国际劳工组织1998年通过的《关于工作基本原则和权利的宣言》及《维也纳宣言及行动纲领》。此外,这些指标还参考了《国际劳动组织关于跨国企业及社会政策的三方面宣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跨国公司指南》这两部社会责任的标准。这部分指标共有14项,其中核心指标9项,补充指标5项。
GRI指标协议中具体阐明了,这些指标的选取对于企业在社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具有的意义。协议指出,在公平的全球化大背景下形成的国际劳工组织的《体面工作议程》,其目的在于通过社会与经济目标的整合实现经济增长与人类平等。该议程有四大要素:就业、对话、权利、保护。基于体面工作的理念,劳动指标的结构广泛。指标一开始就披露报告机构劳动力构成的范围与多样性,强调性别与年龄的搭配;机构与其员工之间的对话方式及员工在代表机构中的有组织程度列入LA4项指标和LA5项指标之中(LA4项指标在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方面执行HR5项指标);工作中的人身保护与福利问题属于职业健康与安全指标(LA6、LA7、LA8、LA9)涵盖的内容,涉及计划的范围和健康与安全方面或统计的业绩;员工利益及其对多元化和平等待遇等广大社会目标的贡献问题通过LA14项(同工同酬)、LA13项(多元化)和LA3项(福利)来反映。实际上,经济方面的指标也提供相关信息。譬如,机构为提高员工个人的技能和潜力(也为了增强单位的人力资本)而向员工提供的支持在LA10、LA11和LA12项指标中描述。
LA1(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LA1指标是按雇用类型、雇用合约及地区(“国家”或“地理区域”)进行劳动力分类,以表现机构为实施其总体战略而调配人力资源的方法,也可了解机构的经营模式,反映工作岗位的稳定性和机构提供的福利水平。编制时,应该明确报告期结束时为报告机构工作的劳动力总数(正式员工和非正式员工),供应链上的工人不在本指标范围之内;要按所在国家法律规定的雇用类型,分清合同工、全职工和兼职工等;还要考虑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属于自雇工或由一些正规或非正规员工的个体劳动者承担机构部分工作的情况;亦应考虑按照地区的不同来报告劳动力总数。
范例:以中远集团《200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中远报告)为例,中远集团全面披露了集团的员工情况,并按照不同的统计口径,给出具体的数字和比例,以及按照性别、国籍和年龄段进行了数字的统计。
LA2(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LA2指标,要求机构明确报告在报告期内的员工离职总数,并分性别、年龄组、地区等反映离职数和比例。因为员工的高流动率是反映员工不稳定性和不满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机构核心业务发生变化的讯号。员工流动的直接成本后果可引致工资的缩减或招工开支的增加。员工流动率的定义是,自愿或因解雇、退休或殉职而离开工作机构的员工人数。
范例:以德国公用事业股份公司E.ONAG《2006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E.ON报告)为例,报告中以中欧、泛欧天然气、英国、北欧、美国中西部、企业中心几个市场部为单位,披露了2004年、2005年和2006年的员工数字,并给出了2005年到2006年的人员增减变化的百分比。同时报告还以文字叙述的形式,披露了各个地区员工人数变化的原因,间接介绍了公司在不同地区业务的变化。
该指标在报告中披露的具体内容见下框:
泛欧天然气的员工数量减少主要是由于在E.ON Gaz Romania采取了提高效率的措施,而E.ON英国的员工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整合了以前外包的客户服务业务,并且在电力分配和仪表测量业务方面增加了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