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5 23:39: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是我国为加快社主义建设步伐的先决条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现代社会的各生产领域中,各种生产技术和生产理论以及生产设备都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创新,同时还涌现出了大批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理论以及生产设备,而随着这些技术和理论以及设备在各生产领域中的应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而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时代契机进而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快速稳步发展。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企业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随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还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就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制约了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视频,就必须要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分析研究力度。本文从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今后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企业经营管理中,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就必须要是企业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和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有效地融合,同时还能够转变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业务流程,与此同时,其还能够传播企业传统管理方式以及组织方式,并且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重新整个,进而大幅度提高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达到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然而就目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缺乏总体规划。盲目随潮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是信息化在我国企业管理领域应用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ERP/MRPⅡ思想理念的形成时间不长,传人国内的时间较短,原来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其在工业发达国家成功应用实施,因而被当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工具甚至是治疗企业管理问题的“灵丹妙药”,成为炒作的热点。
2.企业内部采用分权管理促成小利益集团。根据调查表明,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的分权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很容易在企业的内部形成各种小利益集团,这也是它最大的缺点。企业中各个部门为了维护自己的小利益,对企业中的信息进行控制,从而阻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极大程度上引起信息失真,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例如企业内部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谎报军情,对上级隐瞒,从而是经济信息失效。
3.信息化均衡问题。企业中信息化的发展极为不平衡,例如有些高效益的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随着市场竞争力加大,再加上总公司的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比较良好,但这只能针对于业务的销售以及财务管理的方面。更何况其他效益一般的企业,各部门领导根本不重视企业的信息化作用,缺乏信息化的意识,从而促使信息化起步较晚。
二、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消除认识误区,转变观念。企业经营者必须要加强领导对信息化的意识,理解信息化的作用并加以重视。信息化能够有效的管理企业,它不是可有可无的,不能只是做足表面功夫,而要加大信息化的建设力度。信息化能够是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2.重视首期准备工作。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要明确企业目标和理清企业内部商务关系,弄清部门间哪些信息需要共享,哪些部门需要获取外部的知识或信息,哪些信息需要向外部和宣传,哪些信息需要保密等等这些企业真正的需求。
3.选择适合企业的通用管理软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应及时对内部进行调整,而这就必须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方案。但是,根据目前的形势来看,很多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相对浅薄,很多复杂的过程与价格使得中小企业不能越步。通常来说,中小企业的业务比较单一,缺乏优秀的专业技术才再加上资金财力不足,也就不能使其选择系统过于复杂而价格高的产品。
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信息化的过程相对比较困难,并且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据此,我们分析了中小企业的的管理模式,其管理软件应该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是应该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其二是要企业具有相应的技术人才。
篇2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探讨
目前,我国企业正在大力发展信息化产业,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运作方式正在面临现代信息技术、新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冲击,而管理信息化,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目前最为紧迫和现实的选择,企业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中国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覆盖了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处理,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决策科学化/数据化。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在提倡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我们不能片面地把信息化等同于信息技术,有了设备和网络,开发一个系统不等于企业实现了信息化,更不等于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经常会出现信息系统技术建好了,但数据不准确,不及时,没有与业务流程集成在一起,没有实现管理与信息的结合,没有多少人使用,对企业效益贡献不显著等。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其实也是一场革命,是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统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企业生存环境的根本变化,使企业不得不对信息资源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石油企业主辅业分以后,企业必须在成本管理、过程控制、技术改造等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改造传统产业,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条可行且必须经过的途径。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是解决企业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
1、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财务帐目不实的问题。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下级对上级透明化的系统,企业无论在任何地方,哪怕是在国外发生的每一笔业务和开支,不进入信息系统就无法实现,而一进入系统就被上一级的财务部门所跟踪。分支机构根据程序形成的报表,在总部同步生成。这样,在做帐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不可能做手脚。数据一旦被录入就不得更改,更改便会留下记录。通过电子商务系统采购人员甚至不能接触采购票据和资金,而由财务监控和执行。这样使企业运作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人财物的变化,都通过财务如实、准确、适实地体现出来,从而提高资金的透明度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2、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解决采购部门的“暗箱操作”问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透明、难控制,造成大量的资金流失。尤其是在采购环节,由于信息不对称,最终的价格确定掌握在商户和采购员的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制度。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一是采购信息在局域网上公开,一目了然;二是建立一套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将采购与定价分离,合同草签与审签分离,进货与验收仓储分离。三是设立独立的核价环节。这一切都是依托计算机软件,在不同的部门,防止了“暗箱操作”。
3、企业信息化管理还可以有效解决生产经营过程的“跑冒滴漏”问题,尤其是在我们国有大型企业,跑冒滴漏问题不少,防不胜防。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全过程的监控系统,对企业所有环节,所有部门实施有效的制约和监控,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准确核算。每一项科目的开支和预算进行比较,及时提出警示和禁止的信息。有效防止了生产经营过程的“跑冒滴漏”。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1、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传统的人事管理信息数据保存的比较零散,帐目繁多,每提供一个数据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而数据的统计更是既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通过建立网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可以方面而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每一种数据,而且便于大量的统计工作和人力资源规划。
2、以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带动其他部门的信息化管理。过去的人力资源信息处在“离线”状态,各基层单位之间存在信息孤立现象,通过建立功能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条件有限制地公开各个部门所需要的人事信息,方便他们提取数据,这样既简化了工作程序,又加强了人事部门与其他各个部门的工作联系。
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使人事管理工作进一步透明化、公开化、科学化。通过信息权限的设置和分级管理,上级单位可以及时掌握和了解下级单位的人员状况、员工待遇、薪酬、奖金及考核等方面的人事信息,促进人事信息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方便上级部门的宏观调控,并以此来核实财务、生产等部门的财务属实情况,便于上级部门更好的贯彻落实各项政策。
4、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
企业领导可以用收取资料、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节省下来的时间考虑企业管理更深层次的问题。及时了解和掌握人员现状、构成及人员动态,了解员工的收入水平,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员培训等方面做出准确而快速的决策反映,从而真正的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内涵理解不够、认识不足,有的理解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就是计算机代替人;有的只注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的缺乏系统化和全面性思考而导致了对企业信息化缺乏整体规划,出现了信息技术滥用、信息资源浪费等现象。
(二)员工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对信息系统的响应不够积极。比如我们企业最新推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很多相关人员只把它当作网上发工资的一种工具,而不注重对信息资源的维护和完善,更不注重对这个系统中主要功能的探讨和思考,在工作中不主动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这种信息资源的闲置或未被充分利用在企业其他部门同样普遍存在。
(三)由于企业信息化管理刚刚起步,对于网上信息资源的安全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何有效的防止信息资源的丢失,防止信息资源被任意改动,如何通过层层授权,使信息资源保持一定范围内的公开性和保密性以及加强网络安全、防止恶意病毒的攻击等方面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支持。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滞后,甚至空白,信息化的环境建设还不能适应需要。比如说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关规范,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效评估体系等,还是一片空白。这些因素都客观上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四、关于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和倡导工作。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业务流程,投资大,非常复杂,如果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作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工作重点,很难得到企业上下的支持与参与,很难取得成功。因此必须从企业的宗旨、发展目标和竞争态势出发,决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对每个部门的信息化系统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员工深刻了解和熟练掌握本系统的业务流程,加强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要以全局和系统的眼光审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项工作,把信息化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甚至核心能力之一,从而营造企业信息化管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二)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计划的信息系统整体规划,信息系统整体规划协助系统管理层明晰信息系统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价值所在,同时为企业有效计划和实施信息系统提供整体纲领和指导。要从了解企业发展战略和组织架构,理解和分析企业业务需求出发,建立企业信息理论构架。
(三)建立专门的信息化咨询服务机构,该机构由专门的信息网络技术人员组成,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问题,并定期收集企业信息资源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针对生产和管理实践加以改进,使各个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加合理有效,从而不断优化和提高信息系统,使信息化管理向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素质、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本领和能力出发,以人的信息为管理经营服务的管理理念为信息化奠定基础。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技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信息人员深刻理解业务,业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这样,各个部门的决策就会更加科学化。
篇3
【关键词】修船;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目标;总体需求;总体结构
修船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推进修船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世界航运业的飞速发展,船舶修理业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同时也对船舶修理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看到,我国船舶修理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水平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为修船企业度身定制专业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便显得很有必要。
1.系统实现目标
修船信息管理平台是以船舶修理业务为中心,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培养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企业级综合信息系统。
其总体目标是: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全面支持企业船舶修理业务的经营、生产、服务、办公和管理决策,达到高效、经济、科学的生产管理,以先进的管理模式来提高经济效益,适应市场迅速发展的要求。
2.系统总体需求
2.1应用需求
修船信息管理平台的核心是应用系统的建设。它以企业的管理体系为基础,覆盖公司在营销管理、客户服务、生产工程管理、办公后勤、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监管等主要核心业务流程,并使这些流程形成一个整体。
修船信息管理平台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修船企业在经营生产上的两个特殊地方:
1)修船企业中经营和生产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经营工作中,如果接受的工程中各部门的工程量不合理的话,会大大增加各方面生产成本,从另一方面看,如果生产调度上出现问题,设备和人力无法周转的话,经营工作也难以为继;
2)生产工程量难以预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生产过程中船方可能会经常调整工程量,其二是在生产实施前无法预测某些具体工程的难度。
因此,修船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灵活性和扩展性,为系统未来的扩展打下基础。
2.2 技术需求
为了保证系统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技术平台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体系。需要建立全面的、覆盖整个基地的局域网,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和网络设备的连接,完成整个网络体系的搭建。
2)主机设备和系统软件。应当根据应用系统的需要,配备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终端设备以及相应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以先进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和经济性为原则进行设备选型,满足应用需求。
3)机房工程。建立高标准计算机机房,提供良好的系统设备运行环境。
系统在技术平台方面的需求非常复杂,应当综合利用多种成熟的技术手段,建设完善、全面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平台。
3.系统总体设计
3.1 总体业务模式
修船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所要处理的主要业务流程分为两大类,即核心业务流程和业务辅助流程。
核心业务流程用来规范和管理公司的日常生产和经营,主要包括四大流程:
1)经营流程。收集市场信息,进行市场分析,完成合同谈判和经营报价。
2)工程项目管理流程。支持船舶修理工程的计划和执行,完成生产各种资源的配置和调度,管理和监督生产执行。包括工程计划和预算、各项工程作业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以及工程完工后的工程结算及成本预算。
3)客户服务流程。为公司的客户提供各种服务。
4)生产辅助流程。对公司设备、物料、动力及工艺技术等资源进行管理,为生产提供物资资源和技术保证;
业务辅助流程主要为核心业务流程提供辅助支持,主要包括四大流程:
1)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完成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招聘、培训、考核等,为生产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2)财务管理流程。完成帐务处理和财务核算,同时要及时完成单船成本的即时核算、车间成本的核算、根据设备和物料需求安排资金等。
3)行政后勤管理流程。完成各种行政、后勤事务的处理,为生产提供服务。
4)战略管理流程。完成公司战略的制订、各项职能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同时,上述流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信息交流,从而形成一个整体。
3.2 系统总体结构
修船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可从下至上分为四个层次:
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支撑整个系统运行的网络、硬件及系统软件。它主要包括网络体系(用于构建局域网、广域网和INTERNET接入的网络设备)、各种硬件(服务器、存储设备、客户机、以及打印机、扫描仪等外部设备)以及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就无法开发和运用各种应用系统。
2)信息资源层
信息资源层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各应用系统运行之后将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利用,实现公司信息资源的共享,是信息资源层的主要目标,信息资源层主要包括各个业务库和档案库。
3)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若干个应用系统,它们是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结果,按照公司业务流程进行划分,完成各项业务处理,支持公司的业务运作、管理和决策。
4)表现层
是整个系统对外展现的平台,包括面向内部员工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面向外部用户的公司外部网站。
4.选型原则
平台选型首先要考虑实际应用环境及应用需求,其次要考虑作为平台的软硬件产品的功能与性能,第三要考虑国际国内发展的主流趋势,第四要考虑总体设计人员可能采取的技术策略与实现手段,最后还要考虑公司投资能力及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水平。总的来说,系统平台选型应遵循下列准则:
1)主流性,系统平台的选择符合技术发展的方向;
2)成熟性,选择成熟可靠的系统平台;
3)先进性,选择的系统平台是先进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被淘汰;
4)实用性,要确实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5)可扩性,在系统规模扩大的情况下能扩展系统的性能;
6)经济性,考虑是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选择系统平台。
5.结束语
由于修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多部门多专业的复杂活动,导致修船管理流程相对复杂并且不规范,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借助系统的信息化手段规范管理流程。修船企业管理系统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分析和设计时应基于低本高效的原则,同时充分考虑修船行业的特殊性来实施,同时,系统的业务模式在总体架构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各个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节设计。一个优秀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信息及时共享及有效利用,达到合理安排生产及降本增效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修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浅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系统建设提供些许借鉴及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先进,焦杰. 网络计划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N].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6.
[2] 崔惠钦.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型和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 施工技术,2005.2.
[3] 曹吉鸣,张雷. 从项目管理软件应用谈项目进度管理[J]. 建筑经济,2006.12.
[4] 喻颂华.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N].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5] 王清波,张洪艳. 稳健实施项目管理信息化[J]. 施工技术,2008.9.
[6] 李夏. 以任务为核心实现工程项目管理[J]. 施工技术,2008.10.
[7] 王祝. 项目管理软件应用浅析[N]. 科技创新导报,2008 NO.33.
[8] 占梅芳. 企业实施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紧迫性. 科技资讯,2009 NO.09.
篇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发展经历中重大的考验,伴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大企业对网络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大大提高,面对这一发展趋势,中小企业需要借助网络信息化的力量,进行企业内部全方位的革新和改造。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但可以有小强化企业的管理效率,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信息化管理俨然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路径。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不高,很多方面亟待完善。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息化;困境;解决策略
当今社会,在这个大的市场环境下,内部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各个企业集团在网络化的今天完善信息管理工作,为了保证信息系统得以正常的运行,必须要精细的对信息配置进行检查和分析,由此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准备。在管理工作的实际运行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许多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仍不完善,因为这些漏洞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亟待解决。
1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瓶颈
1.1对信息化缺乏认识理解
信息化时代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信息技术已经密不可分,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都意识到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很多中小企业也在积极引进人才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但是,中小企业有其发展的弊端,就是大部分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缺乏深刻的认识理解,只是简单地用几台电脑办理一些相关业务,并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没有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盲目地添置各类设备,没有细致地分析自身的管理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乃至信息化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规划,造成在信息化管理的道路上问题频出。
1.2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落后
要想实现信息化建设,就要对信息技术充分了解掌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要深入了解,但在实际运作中,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资金、人力等方面不够健全,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上投入有点,导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所配置的设备存在严重落伍的现象。无法满足信息迅速而高效的要求。
1.3缺乏实施信息化建设人才
改革开放初期,以家族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都是家族内成员,不像现在的大型企业,人员聘用方面要经过层层筛选,因此很多中小企业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无法掌控市场动态。因此导致目前急需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不容易进入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薪酬低,待遇差,无法提供信息化人才所需要的发展平台,无法留住适用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
2加快地方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对策
2.1借助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提高资金集中管理效率
当今社会,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中小企业通常会以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手段进而提高资金集中管理的效率,以资金集中管理平台为媒介,做到资源共享,相互协作,从中获取利益,为保证信息化建设得到提升,还需要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提供以下帮助:财务记录、资金支持和风险预警。想要做好信息化建设,在各个环节上资金都要覆盖到位,并且加强内部对其的监控,为推进信息模板的完善,中小可以在ERP系统、商业银行和网络系统上获得技术支持,如果这个平台顺利完成,将会具有多种功能,如实现线上审批、网上结算、对资金进行预算和权限管理等,可以说是全方位、一体化的。这样的一个信息化平台,不仅让总部可以实现高效、全面的监管,还使它们可以用低成本实现高收益,实现业务和资金的统一,这样就算一个成功的信息化平台了。
2.2促进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统一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去世的带动下,企业在管理方面更多的倾向于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当然,运用网络技术管理企业,对企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中小企业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所以,在企业网络管理工作中,必须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统一发展。如此,在大数据的引领下,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数据进行的采集和归类,这样,企业领导在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规划的时候,就可以轻易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制定出与本企业实际相符合的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了与外部的密切合作和交流,真正做到了信息资源共享。
2.3关于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
首先,我们知道信息管理是针对整个企业而言的,而信息管理人员就是管理的主体,所以,这要求信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检验,使其在信息化管理中更加专业,比如对待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解决思路和提出方案更加专业化,能够清晰、明确的解决所出现的故障,这样能够减小故障所造成的波及程度,从而保证信息管理工作得以正常运行,并且安全、可靠的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4重视信息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但是企业档案大多过于庞大繁杂,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促进企业档案工作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充分发挥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结合以上情况,为符合时代潮流,满足中小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信息化管理必不可少,因为网络信息管理直接关系到内部管理水平,保证内部信息管理的安全与稳定,正因如此,需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采用正确方式解决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稳步发展。
作者:刘荣娟
参考文献:
[1]蒋彤.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情报探索,2008,(12).
篇5
关 键 词: 建筑企业信息化 数据 门户网站
一、信息化发展
信息管理就是指信息传输的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信息管理是通过对各个系统、各项工作和各种数据的管理,使建筑企业的信息能方便和有效地获取、存储、存档、处理和交流。
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
第1阶段,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外部网络,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但仅处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阶段。第2阶段,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政府。第 3 阶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
二、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框架
1 框架总体结构
建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它应包括如下4个方面的内容: 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已有软件的利用以及系统评估准则, 如图1所示。在上述4个方面的内容中, 前3个方面对应于建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时所需考虑的不同侧面, 最后一个方面即系统评估准则代表前3个方面所需达到的目标。
2 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
为了使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以便适应不同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有必要分析、总结目前施工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方面及其主要形式。
项目管理要求管理者按照项目的特点和规律, 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综合、动态管理, 以实现项目的总目标。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主要由项目的管理组织、管理活动及管理对象3个方面决定, 如图2所示。这3个方面相对独立, 相当于一个3 2 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
为了使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以便适应不同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有必要分析、总结目前施工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方面及其主要形式。
2 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要求管理者按照项目的特点和规律, 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综合、动态管理, 以实现项目的总目标。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主要由项目的管理组织、管理活动及管理对象3个方面决定, 如图2所示。这3个方面相对独立, 相当于一个3维管理空间的3个不同的维度, 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在该空间进行。
图2.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结构
2.1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活动
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活动可分为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机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 如图2所示。按其执行者来划分, 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活动可分为企业层管理活动和项目层管理活动两种。根据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活动的内容及执行者建立的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模块组成如图3所示, 每个模块用于处置一类相关的管理活动, 以下分析将深入到模块内进行。
图3.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块组成
3 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
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以下将简述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用到的关键技术。
(1)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工作流等方式实现远程用户的协同工作。它不仅可以便于项目层的管理人员之间共享信息, 也可以便于企业层和项目层之间的协同工作。例如, 当项目层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向企业层管理人员报告信息时, 企业层管理人员只要在线, 就可以及时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回复。特别是因特网使网络的连接日益方便经济, 网络技术可以应用于项目管理之中。
(2)工作流管理技术。工作流管理技术支持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流进行定义和管理。由于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很多较为固定的工作流程, 在系统中采用工作流管理技术, 可以加强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3)工程数据库技术。工程数据库包含了几何的、物理的、技术的(或工艺的) 以及其他技术实体的特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由于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涉及大量的文档、图形等数据, 因此有必要采用工程数据库系统。
(4)XML文档标准。在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中, 将存在大量的信息数据交换, 为保证数据在不同系统中的可读性, 信息数据必须符合一定的数据交换标准。XML通过标记的内容和标记的相互包含来表现文档结构和内容, 可以支持对XML文档进行类似数据库进行的操作, 从而大大地方便了对文档信息的管理, 并适合用于建立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系统的文档数据交换标准。
除此之外, 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出发, 管理工作项可以分为程序化工作和非程序化工作。其中, 程序化工作需要进行信息输入, 如制定成本控制计划, 这种工作一般具有较为固定的信息处理流程, 如提交、审核、审批; 而非程序化工作不需要信息输入, 例如项目监控。但是, 非程序化工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程序化工作, 例如, 在监控中发现了问题就需要进行相应的信息处理。
(5)电脑技术。手提电脑体积小, 重量轻,便于携带, 适合作为施工现场信息终端, 除用于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外, 它还可以利用无线联网技术, 使管理人员在现场及时地访问项目数据库信息, 前提是将其集成到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之中。
4 已有软件的利用
尽管现实中存在开发“大而全”的集成化施工项目信息化软件, 但是,没有必要那样去做, 因为有一些软件已相当成熟也很便宜, 可以拿来直接利用。目前较为成熟并广为应用的已有软件可以分为以下3个主要方面:
(1)日常办公业务软件。主要是Microsoft Office系列这样的办公应用软件, 可进行文字和一般的数据处理和计算, 如公文、信件、表格的打印, 月、季工程结算报表的编制等。
(2)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和资源管理软件。主要有Microsoft Project,具有进度计划的动态管理功能以及资源管理及优化功能。
(3)通用图形软件, AutoCAD,用于绘制施工详图、施工设施布置图等。
系统与已有软件的集成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基于数据的集成, 例如, 直接对Microsoft Project的数据文件进行操作; 另外一种是基于程序调用的集成, 例如在系统中直接调用Microsoft Office的组件。
5 系统评估准则
评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指标有多种, 如系统的实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等。同样, 也有必要建立一些准则来评估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适用性。基于上述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的3个方面,列出如下9个主要的功能测度,用来代表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特征。
(1)考虑主要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目的是确保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能适应不同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2)考虑项目总承包商在项目管理方式中主要类型。目的是确保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能适应不同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制度的变化。
(3)允许对管理工作流程进行设置。系统能针对每一个具体的管理工作, 设定该工作的开展包含哪些步骤, 每一步由哪个部门(组) 的哪个人来负责,以及每一步应该产生什么样的成果。目的是确保系统能适应工作流程的变化。
(4)可以集成已有的成熟软件。如办公自动化(Microsoft Office)软件等,目的是确保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使得已有的成熟软件能得到应用。
(5)能通过集成已有的软件进行各方面的管理,包括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屋子管理、机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目的是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包含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方面。
(6)能够设置信息交流文档的内容和格式。例如, 各地方规范中关于文档格式的规定可能不一, 目的是便于对文档格式的修改。
(7)包含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目的是确保主要的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应用在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之中, 以便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
(8)提供必要的外部接口。目的是适应外部信息化环境。例如, 工程参建各方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 数据的来源仍是基于纸介质, 或者仍需按照特定格式提交纸介质的文档。
(9)对信息进行集成化的管理。目的是便于信息的再利用。系统可以使项目管理信息沉淀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 可以根据信息重用的需求, 正确地输出信息。
五、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
信息化革命正在打破并重组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促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就会怠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 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着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
一、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现状
随着建筑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以及企业集团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经验和管理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筑企业的基本要求,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不断发展。从计算机的应用,到单个行业软件的应用,再到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的普及等,这个过程反映了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不断加强。近几年来,集成性的行业系统软件在建筑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集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日常业务处理为主导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企业内部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系统来记录每天发生在每个部门、每个职员身上的事情,然后由计算机进行汇总和处理。从而将各职能部门事务管理中的信息汇成信息流,形成有效的信息资源,供企业内部共享。如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管理信息通用平台,其主要模块包括:日常管理、信息、电子邮件、个人信息、公共信息、会议管理、公文管理等方面,这种类似于办公自动化的集成化系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
2.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系统。该系统涵盖项目管理的诸多方面,从功能模块的设置上来看,此类系统旨在建立全面的项目管理平台,包括项目进度管理、施工过程控制、质量、安全、材料、财务、设备、人事、档案、计量、实验、图纸等方面的管理模块,几乎包涵了项目管理的各个层面,但是由于大多数建筑施工环境不够理想,加上系统的集成有很大的困难,导致各系统的独立性较强、彼此间缺乏数据的横向交流。
3.以市场经营为目标的招投标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对整个市场信息和招投标过程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市场信息管理、工程量计算、定额管理、预算报价、标书制作、合同管理等方面。目前在这方面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软件,如梦龙软件系列、鲁班软件、清华斯维尔等,而且在很多建筑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定位不明确。不少企业将之视为可有可无或仅仅是为了应付资质的要求,不清楚信息化对自己的企业意义何在,有些企业认为只要使用计算机,使用网络就可带来高效率,不考虑管理、业务和技术的配套发展,只是生搬硬套把业务搬上计算机系统。管理者、管理制度、管理技术这些管理要素必须相匹配,才能成为和谐的管理体系。三者之间任何形式的不均衡,都会成为管理的不和谐因素,就像是三条腿的椅子,无论折了哪一根,椅子都站不稳。我们不能认为管理软件是万能良药,可以解决管理中的一切问题。
2.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企业信息化是为企业改制或重组服务的,企业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企业推行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和方法,其真正的目的是要学习、研究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推进企业的改制和重组,理顺企业的业务和组织,最终目标是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价值。
3.国外先进的企业信息化软件进入我国后,多在外商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应用,原因在于:尽管这些企业也存在个性差异,但作为相同的行业,他们的基本点是相同的,企业管理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规范。而我们处于两种体制的交替和探索中,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未走上正轨,管理不规范。在这些情况下,常常放弃商品化软件而按照企业的现有模式和流程自己开发或合作开发MIS、经营管理、项目管理等软件,同一种应用软件在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分公司重复开发,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并且由于开发技术、人才、管理上的原因,往往使这类软件难以进一步提高,基于不规范管理技术上的信息化系统,难以帮助企业走上现代化的管理之路,而且可能形成一种负循环。
三、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优化管理,促进信息化建设
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企业高层决策者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对于如何开展信息化建设缺乏清晰的思路,将企业信息化看作是一个技术问题。因此,企业高层领导必须将提高管理水平作为企业信息化中的首要课题。管理咨询是改善管理的一个较好的手段,结合管理咨询开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往往能事半功倍。事实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可以说是“三分软件,七分管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要解决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通过管理咨询对问题进行清晰诊断,通过软件和系统集成服务来解决软件的实用化问题,应该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常规流程。
2.重视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加强软件的开发与更新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建筑企业可以建立不同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以改变建筑工程管理领域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的现状。企业要重视起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绝不能仅仅使用在施工中的机械自动化中,在企业的管理中,同样要利用起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建筑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优势。另外,应用软件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所必须的条件,如果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业务没有开发或购置相应的软件而只有良好的硬件配置,则难以达到信息化建设的预期目的,同时也不能充分发挥硬件资源的作用。因此,为了切实推进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筑企业要对应用软件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软件的开发与更新。
3.加强系统的维护运行管理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到众多的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系统和终端用户,系统的日常维护、运行管理,对系统正常运行起着保障作用。系统运行管理不仅可以对生产管理业务运行状态进行监控、统计分析,也可以为系统提供统一管理和系统优化的参考数据和决策依据
五、结束语
建筑行业要加强以信息化为代表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行业要着眼于网络时代的特点,将信息化的建筑工程管理转化为系统性的建设工程,在力争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行业努力和企业响应,以环境构建和配套措施为基础,形成新时期建筑工程工作的新体系和新方式。要在具体的建筑工程管理中以技术创新、管理系统建设、标准化和技术队伍建设为手段,达到信息化的综合要求与目标,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快速和有效发展,为整个行业和具体企业打造出适应时代与科技特点的管理和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篇7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终端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受到挑战。Gartner公司在2012年公布了十大技术,云计算也在其中。云计算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众多企业采用了云计算服务,例如:电信、金融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港口等行业已全面介入云计算。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的水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同时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也惠及各行业,石油公司应该抓住这项新技术的机遇,提升企业管理效率。近年来,国内石油公司像中石油集团和中石化集团被允许进入成品油批发和零售行业,信息化管理已经融入公司的各项业务中:勘探、开采、炼油、销售等。石油企业具有复杂的组织结构,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了瓶颈,例如:(1)随着勘探、开发、科研、生产和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软件的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企业需求增多数据量增大,增加了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增加了系统运行、维护的成本。(2)不同业务部门和下属公司的数据难以实现资源共享,没有规范化管理信息系统标准。(3)IT资源的利用率低,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本文提出的云计算信息管理模式,改善石油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管理的瓶颈。
2.云计算中信息化管理的概述
2.1云计算基本含义和原理
云计算是以“一切作为一种服务”(XaaS)的模式出现的,基础设施、硬件、软件、网络作为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云”指的是多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计算机实体的虚拟化资源,操作原则是云计算提供商集中虚拟化物理资源,将基础设施、软件平台和应用软件形成一个“云风景”,通过网络提供给有远程点播的需求者。按照服务模式来分,云计算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按照部署模式来分,云计算包括:私有云、混合云、公有云。
2.2云计算在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云端强大的硬件资源及软件资源能迅速处理用户的需求,并通过网络即时反馈给用户。由于企业以付费形式丰富了自己企业的软实力,这种硬件与软件集中式的服务,在一定层面上降低了企业在IT方面的费用,也降低了人力成本。这样既可以保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高效地运营,也可以使企业的信息无忧的保存在云端,而且即时需要,即时访问。云计算让硬件和软件共同构成了强大的“超级计算机”,云计算下信息化管理的特征可以归纳如下:信息化管理成本低、具有动态的资源部署、用户可灵活地操作、规范化标准。云计算下石油公司信息化管理的优点概括如下:(1)石油公司具有复杂的组织结构,使用云计算部署石油企业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提高石油企业在多组织多层级间的资源使用效率。(2)云计算提供商提供了用户按需付费的服务,地点和时间不受限制,可以降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成本。(3)石油企业在勘探、钻井作业中产生大量的数据,数据存储需要较高的安全性,云计算中的私有云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4)云计算可以使石油企业的多部门和公司间形成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形成高效的资源共享。
3.石油企业云计算信息化管理的分析
3.1石油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的分析
石油企业拥有大规模的IT基础设施,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炼油化工、工程建设、工程配件、海外业务、勘探与生产和销售。石油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投入巨资,重复部署新系统,一定意义上浪费了资源,也增加了工作量。石油公司面临着诸多问题:(1)复杂的基础设施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和维护成本,部分项目是孤立的管理信息系统。(2)存在硬件资源利用率低,服务器间接口不兼容。(3)石油公司的下属公司重金引进中软项目和硬件设施,造成沉重的负担和资源冗余。(4)多个服务器采用不同技术进行部署,导致设施使用受限,企业内部资源难以实现共享和整合。(5)随着石油公司业务的不断增多,服务器资源需要增加,缺乏灾难系统,出现了数据丢失情况时很难管理。
3.2石油企业云计算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首先,建立石油企业的数据信息整合的云计算平台,颠覆传统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以更有效的方式管理和整合企业的IT资源。其次,把云计算技术应用到企业现有的各业务流程中,其原理是不同的业务采用规范化的云计算策略。企业内部上游从事油和天然气勘探、钻井和开采,中游储运和运输,下游则是流程复杂的炼油和化工业务,最终进行销售及分销业务。石油企业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最后,针对石油企业的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进行分析,实现云计算的云部署。石油企业的核心业务包括勘探、开发、基础设施引进、基础建设、物料管理。大量的技术数据和资料积累在这些环节中,这是石油企业的独特的智慧。对于企业,数据的安全性永远要放在第一位,核心业务要融入企业私有云。石油企业非核心业务主要包括办公业务(客户关系、电子邮件和文件管理),销售和分销,人力资源等。这些业务应考虑实施公共云战略,公共云的部署模式具有更多的灵活性,这样石油企业可以从SaaS提供商服务中选择低成本的软件应用。石油企业的混合云可以实现用户方便地取得应用需求,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效率之间的平衡,这会使企业以较低成本,确保临界数据的安全。
4.石油企业云计算信息化管理的构建
通过对石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和策略分析,根据云计算部署模式的原理,石油企业云计算信息化管理的构建可分为四个级别:基础设施层,基础服务层、业务逻辑层、用户层。基础设施层是部署IT基础设施资源,石油企业应选择“混合云”模式,自建私有云与公共云部署组合模式。基础服务层是平台的“心脏”,主要是设置基础服务层的系统环境和功能组件,数据接口及服务框架。业务逻辑层,根据不同的业务流程,进行服务包整合,用户可以根据接口进行请求通过API进行响应。
4.1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云计算平台的硬件基础,石油企业选择由企业私有云和公共云构成的混合云。主要是信息化管理平台基于硬件和软件源资的创建模式。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和其它硬件资源,以及管理分布式计算的硬件资源框架。基础设施层的私有云是自用的,石油企业通过私有云实现有效地资源配置。对于石油企业,它本身有很多基础设施资源,公司完全具备建立私有云的条件。确保核心主业务数据和机密数据都在私有云上,确保了引用数据的安全性。基础设施层的公共云是无需构建的,需要做的就是确保非核心业务可以通过唯一网络访问公共云。公共云是由第三方提供,企业可以通过付费方式租赁取得,这样企业不用担心维护和升级问题。企业可以自由的选择公共云服务提供商,如果企业用户不满意的租用的软件服务,协议到期后,他们可以终止,并选择其他的供应商。
4.2基础服务层。基础服务层是一组虚拟化的服务器和应用中间件。云计算实施的关键是虚拟化技术,充分利用云计算基础设施,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能力、存储容量、网络、容灾设备等进行部署,形成超级计算机中心。石油企业传统的管理方式是分散的,其下属单位的标准不统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了不同的部署标准。云计算基础服务层提供了一个规范化的开发平台,给石油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服务,下属单位不用重复开发系统平台,只需将需求发送到云计算中心,并通过该中心的资源动态分配,将需求进行封装后连接到用户平台接口。云计算部署模式统一了石油企业各业务和各公司的开发的环境,有利于内部信息规范化的发展。
4.3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建立在基础服务层上,最贴近用户服务层,石油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都在这里。各级部门和下属公司可以选择基础服务层的功能平台服务满足自身的业务需求,可以是一个模块也可以是多个模块的组合,而规范化的云计算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商业逻辑层实现了动态的管理。当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不用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程序作出重大修改,只需调整响应需求的业务模块的组合和排序,就能快速对业务的需求变化作出响应。业务逻辑层最大限度地提高动态配置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提高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4.4用户层。用户层包括石油企业的不同部门和下属公司,如油田分公司、存储运输公司、分销公司等。用户不再局限于什么地方,只要接入网络,用户就可以访问企业云平台,云计算即可按需进行服务。石油公司用户共享企业内部资源,提高了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率。
5.结束语
篇8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实现;创新
1前言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的管理也逐渐要向信息化发展,实现企业内部规范化管理,无纸化的办公能够使信息资源得到高度共享,传递速度大大加快,工作效率也会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然而,由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在应用信息化管理时,存在很多误区。企业信息化管理并不是一种时尚,而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个途径,必须采取合理科学的方法才能得以实现。
2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中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能够迅速地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可行有效的措施,从众多企业的竞争中获得利益。这就需要企业能够及时快速的获得准确的信息,并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快速的反应,这只有无纸化办公才能做到,也就是必须要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目的是要实现企业的目标优化、结构优化和知识优化。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对于企业管理是一次很大的变革,它不仅仅是要收集企业的信息,建立信息系统而已,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作为决策的依据,改善工作流程和职工的工作。企业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3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企业信息化管理目前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由于其发展的时间不长,很多企业对其存在一些误区,现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企业的领导还没有对企业信息化引起足够的重视,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有些企业认识到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但在技术和经济投入上有所欠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薄弱分散,在建立企业的信息系统时,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信息化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目标不一致,不能统一;信息系统的建立不能满足企业业务的工作要求。
4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4.1实现前提
4.1.1提高重视,加大宣传
只有提高了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尤其是企业领导,才能积极主动地发展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同时,还要加大对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意义的宣传,使整个企业内部都能够主动地参与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中。
4.1.2建立准确全面的企业信息库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以企业内的各种信息作为依据进行的管理,即要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必须建立包含企业各个方面的全面的信息库。如果数据在传输中出现错误,或本身记录的就不准确,必然影响信息库的可靠性,因此,输入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管理。
4.1.3建立专业的信息化管理队伍
人才是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信息化管理是能够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专业队伍,才能更快更有效的实现信息化管理。由于信息化管理涉及信息化和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这支队伍除了必须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技术之外,还要具有相关的管理知识。
4.1.4建立对信息化管理的管理机制
企业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有大量的信息在不断变化,企业的信息系统要能够实时地随之改变,这就需要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管理机制,保证信息化能够快速准确地调整,以及信息化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4.2实现过程
4.2.1可行性测试
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之后,首先要对其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测试,只有确定其有效可行之后,才能将其应用于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管理系统中的每个子系统都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它们都有不同的管理内容,需要测试各子系统之间的整合度,保证其无缝连接,使整个系统的资源能够有效整合,从而确保其能够正常地进行管理。
4.2.2合理设置管理功能
不同的企业其业务需求各不相同,信息化管理的功能也随之不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功能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而确定。首先结合可行性测试中的数据信息,大致地绘制出企业业务管理的流程。根据流程图和管理目标,逐步地设置管理系统功能和程序编程。同时,要不断地优化系统程序,保证其有效性。
4.2.3构建模型
信息系统模型的设计包括业务信息的管理和数据输入输出,这要借助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构建子模块,子模块之间尽量保证没有交叉,彼此之间衔接流畅;输入输出模块要确保数据能够准确有效地传输;数据处理机制要合理有效,维护工作也一定要安排得当。
4.2.4实施和系统测试
信息管理系统投入实施之后,需要观察其工作过程,明确子系统的流程,对整个系统进行编程,编程工作要认真细致,避免出现错误,否则不仅会影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系统编制完成之后,还要再进行全面的测试,主要是针对各个板块的功能、结构等,这个过程的时间很长,但能有效地确保系统的可行性。
5信息化管理的创新
社会经济已经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也必须根据经济的发展方向做出相应的变革。首先,传统的信息化管理并不是完全不满足现展的需求,可以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采取一些优化的措施,以业务工作中的关键问题为重点,改善管理系统;其次,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模式,而不仅仅受单一元素的控制;第三,优化管理数据,企业内的数据量很大,复杂繁琐且有重复现象,在建立信息数据库时要有效地整合数据。第四,信息化管理可以用于提高员工的管理技能,设置一个民主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员工能够参与进来,同时也能促进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和改进。
6结语
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够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视,才能积极主动的实现信息化管理,然后要建立健全的企业信息库和专业的管理队伍,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之后再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要与业务流程一致,采取多元化模式,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手段,也是员工提高自身管理技能的平台,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范玉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框架与成熟度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7).
[2]杨乃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铁道工程学报,2006(4).
篇9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构建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220
0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使得企业的管理也将逐渐走向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一个企业能否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决定其未来发展的竟争力,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刘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对于企业白身发展战略和长远布局规划
据一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平台构建中发展战略关注方面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2003-2010年期间进行信息化平台构建的企业中平均约有17.8%不到的比例把企业的发展战略融入到了信息平台的构建之中,即使在这一少部分比例的企业之中其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施对企业发展战略实现的贡献率平均不到20%,同时数据也显示,该期间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施和开展并未给企业管理水平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其相关系数仅为0.24,呈现较弱的正相关关系。
1.2 缺乏对于企业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信息化重塑造
据一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平台构建中业务流程信息化塑造方面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2005-2010年期间开展信息化平台构建的企业中平均约有超过45%的企业没有事先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进行围绕着信息化而进行重新塑造和再定义工作,当信息平台投入运行滞后约有34.7%的问题来自于业务流程的阻塞和不畅通,直到2010年第3一4季度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中才有67%的企业给子了关键业务流程和环节进行了重新定义和优化调整。
2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策略的建议和对策
企业需要不断完善管理系统,且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确保企业内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企业平台构建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不难发现,在对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与管理相关的数据,按照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要求,确保不断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功的管理,因此,针对我国企业在不断完善规划方案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做以下说明:
(1)企业在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要确保所制定的管理政策,能够推进企业走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制定的管理方案能够掌控全局,确保可以顺利驾驭企业,让企业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将发展作为企业的战略性目标,在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要提高管理制度的可行性,避免出现管理倾斜或管理匹配力不足的情况。为更好地应对企业之间的竞争需求,采取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手段,可以有效地确保企业实行战略化发展目标,对于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认识。总而言之,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确保企业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对于管理平台上功能模块的构建任务,能够让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有更好的布局。
(2)企业要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确保在未来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运行。企业还需要对于关键业务的流程和环节做进一步调整,确保符合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要求,让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从本质上来讲,企业虽然有传统的管理模式,且向信息化管理平台方向转变,但是,所依赖的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并没有发生重要的转变,只是采取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为了进一步促进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顺利进行,企业需要做好管理方案过渡任务,并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企业在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时,需要有配套的环节部署作为依托,通过对搭建方案的整体布局,确保所构建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在具体运营的过程中有效地处理工作问题,并帮助领导更好地实现对企业的管理任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想要长久发展,就必须完成由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转变过程。
(3)企业所制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需要满足市场需求,确保企业受到应有的关注。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斫玻企业在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架构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做设计的延伸和扩充,让最终所打造的管理平台,能够更好的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以市场信息需求急剧变化为背景,企业在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地按照自身的经营手段和业务流程方式进行调整,对于管理平台的架构,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思考,确保最终的架构方案能够满足业务运行所需,及时处理企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企业需要具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不断增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应变能力,将可能遇到的风险降到最低。
(4)企业在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之前,需要收集大量数据,通过不断完善数据信息,综合处理及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让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更好的发现隐藏的商务信息。企业在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数据库的宝贵商业信息资源,通过不断整合这些信息内容,及时发现并处理信息资源中的重要问题,然后对企业的管理部门重新部署,让数据库信息发挥应有的价值。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让企业能够对未来的规划有更完整的布局,通过提前对未来作出规划和设想,展现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真正商业价值。
企业的领导需要高度重视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任务,尽可能的从数据库中搜集可用信息,并让可靠数据最大化的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是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企业在成功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后,可以先采取试运营手段,通过短时间的运营,检测所搭建的管理平台是否符合市场所需,是否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价值。
3 结束语
构建企业信息化观体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企业管理者与技术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并能够长期坚持,也可以说,这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过程。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还处于发展阶段,构建标准、机制以及相关方法方面还不够完善。本文对此进行了两大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完善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高雄雄.小议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4(03).
篇10
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对于数据内容的采集和整理工作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工作之一。但是在实际的数据采集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影响数据采集准确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了以下的几点。首先是部分的信息数据采集渠道单一。在企业信息采集的过程中,一些与国家机、政府部门相关的信息采集渠道主要是政策类的文件,缺乏其他的信息渠道。二是虚假数据的影响。在现阶段的网络信息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假数据。在信息化管理采集工作中,对于虚假数据的筛选和处理工作极为重要。否则虚假数据的采用会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三是部分的数据缺乏透明度。在我国现阶段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因为受到社会体制和经济管理转型期的影响,部分需要公开的数据缺乏必要的透明度。这种情况的产生会对企业信息管理采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2部分的计算机技术资源利用不合理问题的影响
在现阶段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地提升了管理工作的质量。但是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人员因为受到业务能力、计算机使用水平等问题的影响,在实际的工作难以很好的全面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这就会造成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资源利用不合理的情况出现,影响了计算机应用效率低和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
3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开展的工作策略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计算机应用工作中,针对于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采用以下的工作策略进行应对工作。
3.1做好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工作
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工作中,加强对于计算机安全工作的力度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内容。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了对于企业计算机系统的防火墙建设工作、杀毒软件等安全程序的安装和升级工作、企业网络安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工作等一系列的重要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可以很好地为企业信息管理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
3.2加大对于信息管理成本的投入
在企业信息化成本管理工作中,对于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的成本投入工作是企业能否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需要加大对于与计算机技术及相关工作的成本投入工作,保证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性。当然,这种投入必须是在合理的成本控制之下完成,否则失去控制的成本管理工作会对企业的整体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3.3做好数据采集的管理工作
在企业信息管理数据采集工作中,针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信息管理工作者应做好以下的工作。首先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数据收集渠道。针对部分企业数据收集渠道单一的问题,企业的信息采集工作者可以合理的利用网络渠道拓宽信息的采集渠道。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进行连接,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为企业数据收集提供更多次的收集渠道,是一项很具有实际工作价值的工作。其次是加强采集信息的筛选工作。对于采集到的信息,信息管理工作者应加强筛选工作,防止防止虚假信息对信息采集工作结果造成影响。最后是做好信息公开透明度的督促工作。企业信息的管理人员对于不透明的信息工作有着积极督促其透明信息的责任,利用网络舆论空间督促其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3.4加强对于信息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计算机应用工作开展的前提。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应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培养工作,提高其计算机技术的整体水平,解决计算机资源应用不合理的情况。
4结束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偿债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