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29 17:4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节能技术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外墙外保温; 保温材料; 质量隐患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is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quality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guarantee construction quality, improve the effect of exterior wall insulation measures to try to avoid and reduce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the similar mistakes, an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site exterior insulation construction level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Keywords: exterior insulation; Heat preservation material; Quality hidden trouble
中图分类号: TU11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要求与安宁性要求的不断提升,采纳应用外墙外保温的需求正在日益迫切,外墙外保温市场必将迅速不断扩大。而外墙外保温技术确实是中国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十分主要的基本的发展方向。在各方的共同努下,我国外墙外保温技术的繁荣指日可待。外保温体系的基本原理是在建筑物外墙体的外侧上粘贴或涂抹一层高效隔热保温材料, 以隔断室内外热量通过墙体材料进行传递, 外保温包在主体结构的外侧, 能够保护主体结构, 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的热桥, 不占用建筑的有效空间; 同时有效解决了冷凝避免结露, 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在施工过程中, 经常会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导致出现各种不同的外墙外保温系统质量隐患, 进而影响整个工程质量, 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一、外保温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1、使用的材料与工艺不当。通常会遇到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好, 但工艺技术不健全, 施工技术落后, 有些保温材料在工艺技术上成熟, 但在保温效果上又达不到要求等等, 这些表明保温材料与工艺技术问题是外墙外保温研究的重点。只有开发研制出低成本的优质、高效保温材料和采用先进可靠的施工工艺技术, 才能确保外墙外保温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外墙外保温工程的施工上, 很多工程对施工环节的监管不力, 对工艺不熟悉, 材料不了解, 加上施工人员技术差, 施工操作上的随意性, 这是出现工程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2、施工依据和施工技术规程。建设部颁布了多项相关标准 ,这些标准的实施,对规范整个行业, 促进行业进步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从实施情况看来, 标准要求与实际情况还有不小差距, 标准制定的一些数据多来源于企业、工法的制定, 其使用性质不同。
3、深入研究新技术。护结构进行节能保温是一个专业性强、涉及广泛的系统工程。目前, 我国在这方面的基础研究还很薄弱, 在基本材料的开发研究和应用上, 进展比较缓慢,跟不上市场发展步伐, 一个高效和权威的科学研究体系尚未形成, 这将影响到我国建筑保温行业整体进步和发展。
4、使用后的安全问题。外墙外保温, 特别是高层建筑, 由于风雨雷电、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或严重质量问题, 一旦发生脱落, 重达数吨的保温层、装饰面层可能会瞬间从上至下整体性的同时脱落, 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进行保温隔热的施工, 施工质量受现行各种材料工艺成熟度影响, 最重要的是施工中人为的因素多。只要存在人为产生的质量隐患, 那么整个保温体系安全就会出现隐性危险, 现今发展水平不能及时掌握和发现的, 就不能百分之百的避免, 因此在施工环节造成不可估量的危险。
二、解决质量问题的具体措施分析
1、尽快出台标准规范。外保温行业急需迅速建立一整套的产品标准、施工技术规程及验收规范。目前外保温系统行业产品标准仅有《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也仅有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及部分地方标准。保温工程作为一项分项工程, 目前仍缺少相应的验收标准和判断标准, 国家建筑安装统一验收标准中也未列入相应的内容, 而墙体保温又与主体结构、装饰装修以及建筑防水关系十分密切, 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尽快出台一些标准和规范要求。
2、施工管理的规范。规定提供保温技术和材料的生产单位应有完善的生产工艺, 健全的质量标准及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工程监理单位应按规定对生产单位的材料和技术质量、施工单位的工序质量实施监理。从保温厂家的资质验收申报, 到施工设计与施工方案的核实, 材料进场的见证取样试验, 每个层面的检查验收, 隐检部位的及时检测, 节能专项验收的评定, 全套资料的存档备案都需要认真完成。外墙外保温抗裂、防脱落等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从构造设计、体系和材料性能、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质量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加以控制。
3、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学习。这一点无论对设计, 还是材料生产厂家和施工方以及开发商都非常重要。这里包括建筑节能的基本知识, 国家先行的施工规范标准, 主要的试验和验收依据, 墙体保温体系的详细做法以及保温墙体裂缝控制方法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应不定时进行培训学习。
4、对外保温材料生产和销售进行准入制。外墙外保温体系供应商是外墙外保温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他应负责对体系材料和技术的成套供应; 负责现场施工的具体指导和监督; 负责为设计单位提供相关的标准图。保温体系应经过大型耐候性试验, 保证体系有可靠的耐久性。要同时保证设计、材料及施工的质量,但首先是材料体系的有效性和耐久性, 同时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施工规范。
三、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分析
1、细部节点部位的处理。主体结构受温度、沉降及材料干缩等原因而产生了裂纹,裂纹部位大多体现在门窗洞口四角的八字斜裂缝,圈梁、顶板同墙体间水平裂缝。裂缝可引起外保温的裂缝,在外保温的施工过程中,当板材的板缝同结构裂缝在同一位置,玻璃纤维保护层又无法抵抗这种变形应力时,外保温保护层便出现裂缝。解决方案如下:在粘接板材时,板材的接缝应与圈梁同砌体结构交界处错开,上下错开距离应不小于100mm;在门窗洞口四角应采用整块切割后粘贴,保证板材与门窗四角交接处无板缝,不得在此处竖向拼接板材;抹面层时,应在窗口四角加1块200mm×300mm加强玻璃纤维网格布,与窗角平分线成90度放置,贴在最外侧。
2、现场喷涂类保温体系的处理。现场喷涂类材料现在市场上主要使用的是聚氨酷类材料体系,因其机械作业水准要求高,专业性强,施工要求灵活而可靠,受机械和人为的影响特别大,以下是几点总结:喷涂厚薄不一的问题十分严重,直接影响外墙保温隔热指标,在施工时,应每50cm2见方进行喷点,找规矩,并用有厚度标准的框架尺进行纵向和横向做筋,这样即可以加强整体性,也可以限制大面积喷涂的平整性差的问题,在出现正负偏差时,不可急于找平而喷涂过厚,一般不超过1cm。
3、高强度低导热硬性发泡保温板材的处理。首先,界面处理必须彻底,界面处理后试验结果应该是0.1KPa以上,只要界面处理好,粘结力的问题就解决了。其次,机械锚固,打孔后要进行清理,以免孔洞中存在的灰太多而堵塞,插入螺杆时,注意开口部位向下,不要让灰土进入杆中,打钉时要求用专用机械拧入,转速不可太高,以防塑料管件损坏,表面的压盘应用橡皮锤轻压,压入板表面,强度高的板材在压入时容易破碎,因此尽量不要压碎,如果压碎应该用界面剂补平。
4、岩棉、矿棉类保温材料的处理。近几年来对外保温的防火要求越来越高,是因为火灾频频发生,主要因素是使用的材料防火等级差,在施工中又没有注意,防火隔离设计。所以阻燃的材料在特殊的工程和特殊部位出现,但在施工中也出现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比如:因材料松散,在施工时许多部位脱离,拼接处没有紧密,发生吸潮或渗水,减低了保温隔热性能,因此应该把此类材料的粘结整体性加强,在施工时不可随意拆装,并进行严格的排版布图,来进行施工操作。
四、结语
随着全世界强烈的减排节能呼声,建筑节能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建筑外墙采纳应用外保温技术存在着各方面的优越性,既明知完善了居住安宁性,又有十十分好的节能效果和总结经济效果与利益。
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年鉴 [ M ] . 北京: 中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
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探讨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对保护环境的认识不断提高,同时由于目前我国能源的消耗情况不容乐观,在这样的情况下,节能建筑设计理念由此而生,节能建筑设计强调在不影响建筑主体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节能设计方法和建筑节能材料,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并且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1进行节能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正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合我国人口基数多的特点可以知道,人们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极大的,在另外一个方面,我国人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少,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节能建设设计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保证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下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正是社会主义发展中所面临着的重要问题。此外,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满足建筑质量和主体功能的前提下,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以此来构建和谐城市。综上所述,进行节能建筑设计不仅是目前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需要,同时也能够促进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节能建设设计将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1]。
2目前建筑节能设计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
我国建筑节能设计起步较晚,相应的节能技术并不成熟,节能设计经验也较少,相应的节能建设材料也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忽略到许多细节,比如说过分追求立面效果而忽略节能设计,而在另外一个方面,目前国内建筑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往往是在高成本和高投入的基础上进行构思的,而这样的构思与开发商的实际目的出现了较大的出入,由此产生了较大的利益矛盾。在最后一个方面,建筑节能设计中的管理人员大多数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节能创新意识,管理方式过于随意,无法将建筑节能技术贯彻落实到实际的建筑设计当中,相应的建筑节能效果也并不明显,这样的情况也导致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难以实现。
3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方法
建筑规划的节能设计。建筑的整体规划与建筑节能效果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联系,在进行建筑规划节能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这样的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需要对建筑地点进行合理选择,一般情况下,需要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来对当地的水文条件和气候环境进行选择,保证建筑能够处于微气候环境中,以此来延长建筑寿命。在另外一个方面,需要对建筑的外部环境进行合理设计,建筑外部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对现有的微气候环境进行改善,以此来保证建筑节能效果的最佳发挥,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植被布置和方法来实现净化空气、降噪遮阳的效果,也可以在建筑周围建设人工湖,以此来对当地温度进行平衡,对雨水进行收集。最后是对建筑的体型进行合理设计,合理的建筑体型不仅能够使建筑物适应当地的环境,同时还能够在保证建筑主体功能的前提下提高节能效果,一般情况下,建筑朝向设计需要满足夏季通风和冬季日照的实际需求,同时也需要防止较强的太阳辐射,根据当地地理条件和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对建筑的朝向和体型进行合理设计[2]。建筑结构的节能设计。建筑结构的设计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节能效果,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对于门窗设计来说,需要对当地环境气候情况进行考虑的基础上,对门窗比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合适的窗型,在满足门窗封闭性的条件下,保证建筑的保温隔热功能,一般可以采用中空玻璃来作为建筑门窗的主要材料进行使用。对于建筑的外墙设计来说,由于墙体在整个建筑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外墙材料至关重要,一般可以选择新型复合墙体,同时也需要注意墙体的结构设计,在保证其整体承载力的情况下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对于建筑屋顶的设计来说,由于屋面是建筑物中接受外部环境温度的最主要位置,所以最需要注意的是对其进行保温隔热功能的设计,目前对于屋顶的节能设计来说,一般采用的倒铺法,也就是说将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下面,以此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保温效果,同时也能够对屋面的防水性能进行优化,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防水层节能材料实际效果与成本之间的权衡。应用新型节能材料。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中,为了提高建筑的整体节能效果,可以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应用新型节能材料,目前这些节能材料不仅有着出色的节能效果,同时也有保温防水功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而建筑节能材料的节能效果不仅体现在对环境的保护方面,同时也体现在能够回收再利用方面。在另外一个方面,根据建筑结构的实际功能,来选择合适的节能材料,比如说在对建筑外墙的进行节能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其整体环保性和节能型,可以采用无污染、无放射的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和保温隔热涂层,也可以采用隔热水泥模板外墙系统来对墙体的外观进行改善[3]。采用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的人均能源情况不容乐观,结合目前绿色环保的社会发展理念,可以选择可再生能源来代替原有的化石能源,实现建筑主体功能发挥和环境保护之前的协调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最常用的可再生能源为太阳能,一般都是将太阳能技术作为建筑设计中的集热器,以此来减少电力能源的使用,并且提高集热效果,这样不仅能够缓解能源利用压力,同时太阳能所产生的多余电量也能够并入电网当中,作为正常电能进行直接使用。在另外一个方面,水资源的利用设计也是目前建筑节能设计中的主要方向,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和净化,能够将其输送到各个用户的供水系统中,用于日常的生活活动当中,这样不仅能够改善目前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同时也能够防止由于雨水过大,而对建筑物造成较大的影响。
4结语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目前建筑设计逐渐向着建筑节能设计方向进行发展,结合建筑的主要功能,合理的采用节能技术和技能材料,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对环境进行保护,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并不成熟,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此来促进建筑节能设计的快速发展。
作者:黎晶 单位: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徐冬梅,刘宏宇.对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293-293.
篇3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水资源供需矛盾尤其突出。据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的110 位,被列为全球13 个贫水国之一。目前在全国666 个建制市中,有330 多个城市不同程度地贫水,其中严重缺水的竟达108 个,每年缺水就影响工业产值2300 亿元。因此,如何开辟新的水源,节约或珍惜用水,具有重要意义。
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减少用水量及加压能耗
1. 以瓷芯节水龙头和充气水龙头代替普通水龙头
在水压相同的条件下,节水龙头比普通水龙头有着更好的节水效果,节水量为3%~50%,大部分在20%~30%之间。且在静压越高、普通水龙头出水量越大的地方,节水龙头的节水量也越大。因此,应在建筑中(尤其在水压超标的配水点)安装使用节水龙头,以减少浪费。
2. 使用小容积水箱大便器
目前我国正在推广使用6L 水箱节水型大便器。设计人员应在保证排水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建议用户使用小容积水箱大便器。也可以参考国外(以色列)的做法,采用两档冲洗水箱:两档冲洗水箱在冲洗小便时,冲水量为4L(或更少);冲洗大便时,冲水量为9L(或更少)。
3. 采用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和光电控制式水龙头的小便器、大便器水箱
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在出水一定时间后自动关闭,可避免长流水现象。出水时间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但出水时间固定后,不易满足不同使用对象的要求,比较适用于使用性质相对单一的场所,比如车站、码头等地方。光电控制式水龙头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且不需要人触摸操作,可用在多种场所,但价格较高。目前,光电控制小便器已在一些公共建筑中安装使用。
采取减压措施
在给水系统中合理配置减压装置是将水压控制在限值要求内、减少超压出流的技术保障。
1. 减压阀
减压阀是一种很好的减压装置,可分为比例式和直接动作型。前者是根据面积的比值来确定减压的比例,后者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压力减压,当用水端停止用水时,也可以控制住被减压的管内水压不升高,既能实现动减压也能实现静减压。
2. 减压孔板和节流塞
减压孔板相对于减压阀来说,系统比较简单,投资较少,管理方便。实践表明,节水效果相当明显。但减压孔板只能减动压,不能减静压,且下游的压力随上游压力和流量而变,不够稳定。另外,减压孔板容易堵塞。可以在水质较好和供水压力较稳定的情况下采用。节流塞的作用及优缺点与减压孔板基本相同。适合在小管径及其配件中安装使用。
合理设置和使用水表
1. 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性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选型和水表本身的问题,水表计量的准确性较差。如有的建筑物水表型号过大,当用水量较小时,水表指针基本不动。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约有40%的水表不符合±4%的精度要求。水表计量的准确性,不仅涉及买卖公平问题,也关系到对漏损控制的评价和采用的对策。为此,应采取措施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性。
2. 水表前加装过滤器
影响水表计量准确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管网水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中杂质堵塞了水表滤网的部分进水孔, 造成水表计量不准确。在水表前安装过滤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减轻水表磨损。国外在给水系统的阀门、水表、用水器具前大量使用过滤器并定期清洗。但在我国,过滤器的效用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只是在少数场合应用。所以应加快过滤器的研制工作,并尽快在建筑中应用。
利用太阳能用作住宅热水加热的节能技术措施
利用太阳能用作住宅热水加热的使用范围及太阳能热水器的分类:
1. 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节能的重要途径
太阳能热水器是由集热器、储水箱、给水箱、循环管、循环泵、配水管等组成。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处于北纬40 度以北,日照时间较长,均适合推广太阳能热水器。
2. 根据现在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技术, 按集热器形式可分为平板型和真空管型
2.1 平板型
在住宅中使用的小型热水器,目前多采用自然循环方式,且为单循环,即集热器内被加热的水直接进入储水箱提供使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抗冻能力弱。
2.2 真空管型
全玻璃真空管结构简单,价格适中,水在玻璃管内直接被加热,其组成的家用热水器一般是将真空管直接接入非承压水箱,采用落水法取热水。也有采用金属热管组合的承压式及采用U 型管组合的分离式,在不同地区都全年使用。具有抗冻、耐压和耐冷热冲击能力。
合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
在城市供水中,根据城市供水规模大小不同,一般市政给水管网压力均在0.2~0.4MPa 之间, 只能满足三~五层多层建筑供水压力,无法保证高层建筑供水压力。合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采用分区供水方式可以减少二次加压能耗。
开发第二资源———中水
中水来源于建筑生活排水,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排除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生活废水包括冷却排水、淋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及厨房排水等杂排水。不含厨房排水的杂排水称为优质杂排水。中水指的是各种排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
我国的建筑排水量中生活废水所占份额住宅为69%,宾馆、饭店为87%,办公楼为40%,如果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成为中水,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冲厕所、道路清扫、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杂用,从而替代出等量的自来水,这样相当于增加了城市的供水量。
充分利用雨水
雨水利用就是将雨水收集起来, 经过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处理后,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再利用的过程。类似于中水,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现在我国的大多数建筑都将屋顶的雨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道,这不仅增加了市政雨水管道的承受能力,加大了管径﹑增加了造价,同时也是一种对水资源的浪费。建筑物收集雨水的一般结构是,由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人设在地下的雨水沉沙池,经沉积的雨水流人蓄水池,由水泵送至杂用水蓄水池,经加氯消毒后送至中水管道系统。为了解决降尘和酸雨问题,一般将降雨前两分钟的雨水撇除。
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两者分别单独设置
在高层建筑给水设计中宜把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两者分别单独设立,因为两种给水系统对水压的要求不同。按规定:生活给水系统按静水压力不大于300kPa ~400 kPa 分区为宜,消防给水系统按静水压力不大于800kPa 分区为宜。故若按消防要求水压值分区时,将使得生活给水管道超压而造成超量供水等问题;若常年用减压阀降压节流,又势必造成电能浪费;若按生活给水水压要求分区,则会相对增加水泵机组数目。所以,无论从节能节流,还是节约工程投资、运行管理方便的各个角度来看,均应把生活、消防给水系统分开设置。
结束语:
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的潜能很大,若我们每一位给排水设计者能结合实际工程,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节水.节能措施的方案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建筑电器节能;措施;控制系统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人均资源和能源利用率总体较低。但是,随着我国的经济逐步繁荣,人们对用电设备的要求逐渐加大,这在无形当中更加大了能源消耗量。所以开展电气节能技术对于我国非常的重要,因为这关系着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
1 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及线路
设计合理的高配系统,要做到三方面的要求,第一是要根据负荷容量,第二是要根据负荷布置,第三把供电的距离保持好,这样可以使操作起来更加方便。为了能够使配电半径内的线路损失量减少,尽量对用电量大的高层及商业建筑使用高压深入负荷中心。同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电能消耗,很好的透气变压器,以适应季节的变化,要在变压器的容量上要有合理的选择。其中SL9、S9等都是能够起到节能作用的节能作用。
2 照明节能措施
照明灯因为在建筑电气用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它的作用不能忽视。它的节能措施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2.1 在荧光灯的使用上要选择T5、T8型和小功率陶瓷金属化物等高效光源。高效气体放电光源则适合用于室外。
2.2 选择电子触发器、电子整流器等性能优、低能耗的光源用电附件。同时无功补偿的灯具也是比较合适的照明工具。
2.3 为了提高照明亮度,增强光反射,选择光亮平滑的亮色作为照明环境非常适合。
2.4 太阳光的采光技术也是很好的照明节能措施。
2.5 拔掉不工作的用电设备的插线板开关,以此来节省电量消耗。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节能,在照明灯上要多安装一些照明开关点。
2.6 现在国内外为了能减少有功功率损耗,而在原有的照明系统上了添加了节电控制设备,目前以开始推广普及。自耦降压式、晶闸管斩波型、智能照明调控等是照明节电控制设备的类型。其中精度高、对电压调节速度快、有稳压作用是晶闸管斩波型的特点。但它有很大的污染危害。相比较晶闸管斩波型,自耦降压式电压低、操作简单。但是电压不稳定。而智能照明调控的特点是:多段自动调整、实时调压稳压,有独立可调的功能。节电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3 电动机耗能的节约措施
3.1 现在,电动机设备应用于消防风机、建筑楼宇、电梯里。由于电动机设备耗电能力强,我们也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节能措施。具体有两点:一是运用就地补偿电容器、二是减少设备的空载运行。
3.2 为了能够使电压正常稳定,在电机的选择上要注意容量、而且空载的运行时间要减少。
4 变频技术节能
风机在运行过程中有很大富裕容量,溢流的情况较少,在节能的效果上变压器到不到很好的效果,这时候运用变频调节技术将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4.1 将变频控制运用到中央空调系统冷水机组的冷却水泵当中可以可以节省百分之三十到六十的电能。具体的方法是用冷却水泵与回水管之间的压差改变水泵的转速,以此来稳定压差。
4.2 在对中央调控的冷冻水进行调解时要根据冷冻水的需求量进行调节。
管道用水量与压向成反比,也就是说管道用水量增加,压差便会下降。
这时要通过对变压器的调节升高输出频率,让管道压差随着水泵转速的上升而回到设定值,最终使水压差恒定。
若想使建筑在用水高峰和低峰时供水压力恒定,采用变频技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4.3 为了能够使电梯的安全感加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可以加强拖动系统的可靠性和提高装转/反转的速度。
4.4 对消耗比较大的音乐喷泉的水珠高低和量的大小进行变频控制,是节省电量的好方法,同时还可以有比原来更好的喷水效果。
5 太阳能光伏技术节能
目前,太阳能建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全球投资太阳能建筑建设已达到六百亿元,可见太阳能对节能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太阳能建筑具有隔音、集发电、安全等特点,是目前智能建筑的主流趋势和发展潮流,前景被很多专家看好。现在,在做建筑物外墙的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玻璃组件时,用太阳能电池是个很好的选择,它具有隔音、发电的节能效果。新型的构架式非晶硅光伏中空玻璃组件的架构式结构能够把成本降到1500-2500元/m。而在用于热水器、制冷等方面,采用平板集热气,聚光集热气采集等面积的太阳能比较好。
5.1 节能型建筑
节能型建筑已经成为未来的主流,但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5.1.1 要做到三个满足。对色温、照度、显色指数都要满足建筑物的需要。对舒适度的满足、对上下、左右的运输通畅畅通无阻的满足。对特殊工艺的满足。
5.1.2 在经营效益节能方面不能大量的消耗投资,而应该从考虑实际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对有价值的部分进行投资,并利用节省下来的运行费对节省部分进行回收。
5.1.3 要节省消耗的能量,第一要发现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没有关系的地方,接着在考虑在遇到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变压器的功率损耗等问题时用什么方法进行节能。
5.2 合理选择变压器
铁耗和铜耗是变压器的种类,在选择上最好选择节能型变压器,因为铁耗与负荷大小并无关系。但由于铜耗与负荷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能够减少损耗,在选择变压器的运行参数时要参照负荷运行的实践性变化。
控制照明器的数量
应按照建筑的类型与功能,还有照度的标准规定对照明器进行设计。而且在布置照明灯时要根据房屋的面积确定。而Lumen、Dialux、AGI32是进行照明设计的先进软件,我们可以利用它来进行设计。
5.3 充分利用天然光源
现在的人们随着对环保事业的关心,如何利用天然光源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它就像太阳的能量一样,拥有无穷无尽的能源。因此它对照明节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利用天然光源,制定采光标准和方式。而且为了节约照明能耗,应该把大量的阳光照进室内,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室内温度,还能节省照明消耗,可谓一举两得。
6 结束语:
建筑电气节能措施目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工作人员必须拿出饱满的工作热情来为建筑电气节能工作作出贡献,并设计出一套较为实用的节能措施,以此来满足功能需求,最终达到电气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节能设计建筑能耗通风设计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节约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在我国亦不例外。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能源问题将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话题,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使建筑尽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
1 中国建筑能耗基本情况
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建造和运行使用能源,尤其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据统计,1994年全国仅住宅建筑能耗在基本上不供热水的情况下为1.54×108t标准煤,占当年全能源消耗总量12.27×109t标准煤的12.6%。目前每年城镇建筑仅采暖一项需要耗能1.3×108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左右,占采暖区全社会能源消费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城镇建筑能耗高达当地社会能源消费的50%左右[1]。与此同时,由于建筑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矿物能源,使周围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化石类燃料燃烧时排放到大气的污染物中,99%的氮氧化物、99%的CO、91%的SO2、78%的CO2、60%的粉尘和43%的碳化氢是化石类燃料燃烧时产生的,其中煤燃烧产生的占大多数。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中SO2占87%、氮氧化物占67%,CO2占71%,烟尘占60%[2]。由于我国是主要以煤而不是以油、气等优质能源作为主要能源消耗的国家,每年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向地球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因此,中国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承担着重大的责任,而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也就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我国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能源浪费又十分严重。如我国的建筑采暖耗热量:外墙大体上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透气性为3~6倍;总耗能是3~4倍[4]。如果听任高耗能建筑大行其道,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将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这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将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另外,每年新建和改建的几千万栋建筑要消耗掉几十亿吨林木、砖石和矿物材料,造成森林的过度砍伐,材料资源的大量开采,带来土地的破坏,植被的退化,物种的减少和自然环境的恶化。
2建筑节能设计的细节
2.1通风设计
过去由于对能源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建筑师在塑造舒适稳定的室内环境时,往往把变化不定的室外环境因素排除在外,而基本依赖于空调系统,窗户的开启都是多余的,新鲜空气的进入与室内空气的排除只有依靠复杂的管道系统,风机耗能在整个办公建筑的能耗中占据了重要的比重。事实上,如果设计师通过与自然界充分的协调而不是对立,在过渡季节主要依靠自然通风满足室内环境的需求,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空调能耗,还能塑造一种较之以往更加健康的室内环境。
自然通风不仅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热负荷,节约能源,还可以带走室内的异味及有毒气体,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保障人们的健康。在总平面设计中,应选择合适的朝向及排列方式,使房屋迎向夏季主导风从低到高依次布置。确定合理的健筑间距,避免前排房屋对后排房屋的遮挡,建筑间距愈大,后排房屋受到的风压也愈强,自然通风效果愈好。风的入射角对通风的效果影响很大,房屋与风向入射角保持300-600通风效果最好。
2.1.1自然通风可从总平面设计、室内空间的设计两方面加以考虑。在总平面设计上,可着重考虑建筑体型的方向性和室外环境的设计来合理引导风流。
2.1.2建筑体型设计
体型系数对能耗的影响还是较大的,体型系数每增加10%,全年综合性指标同比增加5%-10%;所以从影响住宅建筑物体型系数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与建筑节能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扭曲平面:使朝各夏季主导风向的外表面积增大,改善吸风面的风环境。
尖劈平面:用“尖劈”的形体朝向冬季主导风向,劈免了与冬季主导风向的垂直关系,削弱冬季不利风流的影响。
通透空间:在建筑的每层适当高度设置开窗,可大大疏通室外风流利于夏季通风。
开放空间:在建筑中设置掏空的空间,利于疏导以及释放过大的外风流。
2.1.3室外环境设计
南向开敞空间:争取较多的冬季日照和夏季通风。
利用自然空调:建筑南侧可设置水面植被等,依赖蒸发改善微环境的炎热条件,并可在冬季强化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植被导风:设置合理的灌木乔木位置,南侧引导风流进入建筑室内,而北侧起到屏障的作用。
利用构筑物:挡风墙和导风板的灵活组合,并可结合绿化整体设计,引导夏季风流,阻挡冬季恶性风流。
2.2屋顶节能
加强屋面保温隔热的研究。屋面的节能措施要点:其一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大,导热系统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其二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屋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如选用应设置排气孔以排除保温层内不易排除的水分。近年来坡顶屋面发展较快,这种屋面较便于设置保温层,可顺坡顶内铺订玻璃棉毡,也可在天棚上铺设上述绝热材料,还可喷、吹或直接铺设玻璃棉、岩棉、膨胀珍珠岩等松散材料作为屋面保温层。
2.3墙体节能设计
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墙体起到双重作用,即保温隔热和能源利用保温隔热外墙通常分为外墙外保温和外墙内保温,而外墙外保温功效大于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主要途径是增加保温层厚度,使用保温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如保温砂浆聚苯颗粒等。保温砂浆、加气混凝土砌块砖墙、空心砖墙、加厚混凝土墙等材料,通过热工计算,各种指标均高于国家要求标准。能源利用能通过墙体上的特殊材质,将其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室内热能,作为冬季室内热源补充的途径,如特洛姆墙、罗兰斯墙等畜热墙体系统。
近年来,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节能建筑竣工面积不断增加。但是,房屋建筑材料中使用实心粘土砖的仍占67%,每年烧砖毁田达到1.5万余亩,烧砖耗煤达98万吨;有6.3亿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没有节能改造,直接导致建筑采暖能耗增加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大;大量的粉煤灰、煤矸石、炉渣等工业废渣,不但占地堆放,而且污染环境。推广生产、使用下列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
2.3.1非黏土砖、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质墙板、轻抽复合保温墙板以及国家和省鼓励发展的其他新型墙体材料;(1)新型墙体节能技术;(2)屋面保温、隔热技术与产品;(3)节能门窗保温和密闭技术;(4)集中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5)采暖供热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量计量技术与装置;(6)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与设备;(7)建筑照明、采暖、通风、空调节能技术与产品;(8)其他节能效果显著的技术和产品。
2.4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太阳能作为一种天然的洁净能源,也是居住建筑设计上广泛推广的节能设计之一。从近年来看,能源使用和发展情况,煤电油的供应紧张已经不容忽视了,太阳能应该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发展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经过20年的发展,产品的生产研发技术日趋成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另外,从使用效果和居卫的淋浴费用和投资回收周期来看,太阳能热水器也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太阳能热水器仍以一家一户的零散安装使用方法为主,存在破坏建筑结构热水温度不稳定等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将太阳能利用装置纳入到建筑设计规范当中,特别是在厨房卫生间内如果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充分加以推广应用,就可以大大节省常规能源,也是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
篇6
1.注重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知道,建筑电气设计是实现经济利益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经济价值得以体现在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标杆,但是我们不能一味的注重经济利益的得失,忽略了社会效益,要在发展建筑电气设备的同时实现对社会效益的有效参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才能实现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各方面利益的均衡发展,同样也才能实现对社会贡献的最大化。
2.节能与环保相结合的原则
现阶段,节能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同节能一样,环保同样是一个世界性话题,随着我国PM2.5的极具变化,要对其进行密切关注是较为切合实际的问题,所以在建筑电气设计上要实现节能与环保相结合,在相互作用下实现节能和环保双重目的。
二、建筑电气设计常见问题及纠正措施
1.对电气设计偏离规范的纠正措施
首先,得做好电气设计的技术管理工作,即通过优化设计来设计出合理的供配电方案,由专业团队综合评估不同供配电方案的安全可靠性及经济适用性,最后选取得综合性最优的设计方案。其次,制定与经济性相应的设计管理制度和规定,将设计经费纳入工程造价的管理体系中。第三,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电气设计人员应及时了解世界各国电气发展的新动态和新成就,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最新产品的性能、价格,有机地结合技术与经济,不能重技术轻经济,也不能重经济轻技术。
2.对设计方案深度不够的纠正措施
笔者认为,纠正电气设计方案深度不够应该做到下面几点。第一,做到配电导线载流量与保护电器的整定电流相匹配,严格按照配电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按负荷计算电流确定保护电器的整定电流,再按电器的整定电流选择导线,使保护电器器能有效保护导线。另外,也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确保供电安全可靠。第二,合理设计电缆线路,降低线路电器的功率损耗。一个工程中,线路上的总功损是非常可观的,设计时必须重视线路上的功损。所以,设计线路尽可能走直线和不走回头路,采取选用电阻率较小的导线,变电所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小供电半径,设计中尽可能采用功率因数高的用电设备等等。第三,重视电气减灾系统的设计。减灾系统设计主要有:安全用电、防雷和建筑防火。
3.对电气设计与相关专业不协调的纠正措施
对于电气设计与相关专业不协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下面几点:第一,最大限度的增加建筑使用空间,减少管线冲突,对各专业管线合理布置;第二,综合协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或吊顶内各专业的路由,保证机电各专业的有序施工;第三,协调机电与土建、精装修专业的施工冲突。
三、针对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措施研究
在建筑电气设计方面要实现节能的目的,就必然要在材料的选用以及装饰设计、后期护理等方面进行考量,实现建筑电气设计节能的最终目标。在材料的选取上,要实现材料选取最大节能化。现在,各种建筑材料出现在市场上,要实现市场发展的灵动性,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选择环境,就必然需要对材料进行选择,在节能与环保方面进行一定的考察,最大限度的进行节能和环保的利用。如在电路器材的选择上,要对电线、变压器以及中转设备等进行能量运输的考察,用最小的能量实现最大的经济收益。
在建筑电气的安装过程中所需要的节能安排也应该在设计中有所体现,如在照明系统的节能方面,要实现节能设备的长期使用,就必须集照明、显色指数等达到节能的目的,必然要对其进行系统化分析,实现在安装过程中的节能处理,如电源线的选择以及应用等都需要进行必要的设计,实现节能目的。在具体措施方面,要提高配电系统的功率指数。在供电系统中,如果要选用电动机、变压器、线路等进行电路传输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无用功产生,如何将这些功率进行转化,实现高配的供电系统?应该减少用电设备的无效功率,或者用其它代替措施进行功率补偿,使电流在整体运作中实现最优化的应用。
我们知道,节能减排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基本战略,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有较为详细的体现,在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对节能问题进行比较研究,降低我国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的能源利用率,实现操作上、维护上的能量转换,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紧密相连,在我国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实现节能自身应有的价值,同时也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文章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能够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引发社会公众的重视和思考。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夏热冬冷;建筑节能设计; LED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eriphery of the structure energy-saving schemes, including the external wall design, roof design, the design of Windows and sunshade desig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fresh air system of heat recovery technology; Puts forward with LED technology instead of existing energy-saving lamps scheme.
Keywords: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Building energy saving design; LED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根据我国国情,节约能源已成为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重视和研究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问题已成为建筑节能的当务之急!
1 公共建筑能耗现状的分析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夏季闷热,冬季湿冷,昼夜温差小,年降水量大。该地区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为25~30℃,而且以28~30℃居多。多数地方高于35℃的酷热天气长达半个月至1个月。该区域所在的省市,存在着大量的公共建筑。
1.1 各类典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
如图1~3所示,各类典型公共建筑中,空调系统能耗几乎占了总能耗的一半,
这是因为夏热冬冷地区在冬季没有暖气供应,使得夏季和冬季都需要长时间地由空调供冷和供热。照明能耗位居第二,与前者加起来接近或超过总能耗的80%,所以对这两块能耗进行节能设计对于整体实现节能具有巨大的潜力。另外,建筑通风系统能耗所占比例虽小,但与空调系统能耗关系密切,所以对于通风系统的节能设计也是一块不可小觑的施展空间。
1.2 公共建筑节能理念的分析
从能耗产生的机理来看,对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主要是由建筑冷热负荷的要求和空调本身的技术效率所决定的。影响空调系统冷热负荷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建筑的特征参数、护结构热工性能(包括窗户热工性能、遮阳技术等)、室内热扰、温湿度、新风量指标等,变化规律错综复杂,与空调系统冷热负荷之间是一种高度非线性关系。
对于既有建筑来讲,很多因素已无法改变,重点应着眼于几个便于改造的方面,比如护结构、新风量等。空调的运行策略对节能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但这主要取决于全社会的用能理念。是一味要求对室内环境全年“恒温恒湿”;还是强调发挥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表明:人体与生俱来的特性决定了人更加倾向于自然通风环境下的宽广的热舒适范围,有变化的热环境更加有利于人体的健康;而适当提高空调运行温度,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提高人体神经末梢对外界刺激的调节能力,有益于健康。
无论是对于能耗还是对于健康,走和谐型的绿色节能之路是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所以理念很重要,它是一切行动的先驱。首先,要确立提高建筑使用寿命是最大的节约理念,如果我们的建筑使用寿命提高一倍,大致可以节约一半建材生产的资源和能源;第二要确立从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拆除再利用全过程和建筑全寿命周期综合考虑建筑节能的理念。研究流程图如下:
2 公共建筑节能方案的研究
总体上来讲,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需要做到保温隔热。保温和隔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保温是指围护结构在冬季阻止室内向室外传热,减少热负荷的增加;隔热是指围护结构在夏季隔离太阳辐射热和室外高温,减少冷负荷的增加。
2.1 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
空调系统节能主要靠降低建筑冷热负荷及合理配置系统,而降低冷热负荷应从两个方面入手:1)护结构,优化建筑外墙、屋顶、窗户等的结构,增加保温隔热性能;2)新风系统,减少热损失。
2.1.1 外墙设计
在节能建筑外墙设计中,单一材料墙(即采用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产品作为墙体材料,把保温与建筑的围护结构功能合二为一的墙体)由于对工艺要求很高,满足热工要求的墙体材料少,所以复合材料保温墙应用比较广泛。它是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和装饰材料一起使用,建成复合的节能外墙,使结构材料承受压力,让轻质材料用于保温,饰面材料用于装修,分为内保温墙、外保温墙和夹芯保温墙三种(如图5~7)。这样的墙体厚度小,保温性能好,更有利于节能。
内保温是指在墙体内侧(室内)增加保温措施,它对材料性能、配套技术要求不太高,且易于施工维修,造价也比较低,但是在夏热冬冷地区这样湿度比较大的地区,内保温的保温层容易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在寒冷的冬季往往会出现结露,甚至长霉发黑,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不建议在这一地区实用这种结构。
外保温是指墙体外侧(室外)增加保温措施,它能有效切断外墙上的混凝土圈梁、构造柱形成的热桥,提高外墙保温的整体性和有效性,防止内墙表面在冬季出现结露;能对外墙的主体结构层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使外墙体不受室外周期性变化的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影响;改造时也不用进入室内,对住户干扰较少;另外还能相对减少保温材料的用量。
夹芯保温墙构造较传统墙体复杂,内、外侧墙片之间需有连接件连接,冷热桥现象严重。抗震性差,保温材料的性能无法发挥。夹芯保温墙比一般墙体厚度厚,比较适合北方严寒地区保温使用。
综上所述,外墙外保温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是十分合适的。目前常用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有:
1)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
2)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
3)挤塑聚苯板(X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4)新型外墙保温系统(如泡沫玻璃建筑保温系统、无机保温砂浆系统以及预制复合板保温系统等)。
外保温层厚度对于保温、隔热以及散热性能影响非常大。夏热冬冷地区需要制冷时的室内外温差比采暖时要小得多,春秋夏三季的夜间,室外气温比室内低,此时保温性能太好而散热性能缺乏,会造成多余的冷负荷,这对于节能反而会造成相反的效果。
2.1.2屋顶设计
直接受阳光照射的建筑物屋顶,表面温度比其他围护结构高得多,如在夏季,用沥青材料的平屋顶表面温度可达60~70℃左右,对室内温度影响很大,顶层房间夏热冬冷现象十分明显。
看来太阳辐射强烈引起顶层房间过热,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设计时应加强保温隔热层,可以设架空通风层,还可设倒置式屋面;采用种植屋面或蓄水屋面;另外还可采用坡屋顶,利用阁楼通风散热。
此外,国外有不少专家对“冷屋顶”(cool roofs)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节能效果很显著。所谓“冷屋顶”是指日射反射率高的屋顶,它通过对普通屋顶涂上高反射率的涂料,提高屋顶的日射反射率,减少太阳热量的吸收,从而达到减少空调冷负荷和空调节能的目的。研究表明:采用“冷屋顶”可使空调负荷减少约10%~50%。
2.1.3 窗户设计
建筑外门窗作为建筑护结构的组成部分,与墙体、屋面相比,其空气交换量多,能量损失大。在传统建筑中,通过门窗的传热量占总能耗的20%以上;在节能建筑中,门窗的热损失占建筑总能耗的比重更大。外窗系统节能的关键因素有:1)窗墙比;2)外窗朝向;3)玻璃种类,而这三个因素又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随着建筑节能规范的实施和管理力度的加大,限制并禁止使用非中空玻璃双玻门技术,大大推进了中空玻璃的发展。常用外门窗有单框中空玻璃窗、单框中空Low-E玻璃窗等。
2.1.4 遮阳设计
建筑节能不能完全依赖提高护结构热阻来实现,从隔热方面来讲,在外墙或屋顶上设遮挡太阳照射物的方法,不仅能遮挡辐射热,而且还有通风冷却的效果,也不影响冬天的保温作用。
活动外遮阳技术能很好地解决在不同季节的遮阳问题。针对夏热冬冷地区日照方向的特点,对建筑东、西向的处理是夏季减小建筑冷负荷的关键。研究表明,建筑的东、西、南面外墙即使在不采取外墙保温措施,仅安装外遮阳设施的情况下也能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有效防止了这一地区“西晒”过热的现象。
对屋面采取一定的遮阳措施,也起着十分有效的节能作用。比如屋面进行绿色覆盖,既可遮阳,又能隔热,也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2.1.5 新风系统
空调系统在满足室内热舒适的同时必须保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对公共建筑来说,室内空气品质依靠新风来维持,但新风量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室内的冷热负荷,造成了空调系统能耗的增加,因此需要采用排风热回收技术,尽可能地减少室内温度的损失。目前有两种回收模式:显热回收模式和全热回收模式。
显热回收模式是指室内排风由转轮室内侧吸入,并将所含的部分冷量传递给转轮,新风从转轮室外侧吸入,将积蓄其上的冷量传递给新风;全热回收模式在吸附全热回收装置中还存在湿分的迁移,因此在工作中不仅传递显热还进行潜热交换。
分析表明,在夏热冬冷地区由于新风湿负荷较大,采用全热回收装置比显热回收装置具有更大的节能效益。如图8所示,在各温频段,全热回收模式的新风负荷降低60%以上,能使建筑空调冷负荷降低18%~23%,而显热回收模式仅降低新风负荷5%~20%,建筑空调冷负荷降低8%以下。
2.2 照明系统的节能
如上所述,照明能耗在公共建筑中占到了总能耗的15%以上,大商店更是接近总能耗的一半,所以照明系统的节能是整个建筑节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建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当然,对于照明而言,不能片面追求节能,忽视照明数量和质量。对于公共建筑照明来讲,可通过各种措施来降低照明能耗。可以增加采光度,如在室外加采光板;也可以通过一些新的控制策略,如用照度传感器来控制照明亮度,其节能效果比普通节能灯更好;而对于既有建筑照明来讲,更加直接而且方便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更节能更环保的照明设备。
据统计,以一盏 5W的 LED灯为例 ,对比25~40W的白炽灯,节能效果达80%以上;对比6~11W的节能灯,可节能30%以上。5W的LED灯替换40W的白炽灯以后,一年可以省电50kWh以上;如果中国近4亿户家庭每家将2只白炽灯更换为LED灯,节约的电能将超过葛洲坝全年的发电量。LED灯采用PWM恒流技术,效率高、热量低、恒流精度高、易于控制。
此外,LED灯还具有超长寿命(可达五万小时,普通白炽灯使用寿命仅有一千小时,普通节能灯使用寿命也只有八千小时)、高光效率、高安全系数、绿色环保、保护视力等无可比拟的优点。
3 总结
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以及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在公共建筑能耗中,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的能耗占到了总能耗的80%以上,对两者进行节能设计是十分必要而有效的。对于节能而言,一味追求技术上的提高是不够的,需要引入更多正确的节能理念。
(2)由于夏热冬冷地区气候以及日照的特殊性,在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才能起到最好的节能效果。
(3)外墙外保温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是十分合适的。保温层厚度对节能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推荐为25mm。
(4) 屋顶应加强保温隔热层,可以设架空通风层,还可设倒置式屋面;采用种植屋面或蓄水屋面;采用“冷屋顶”可使空调负荷减少约10%~50%。
(5)低辐射Low-E中空玻璃能阻挡80%左右的太阳辐射,导热系数可达1.6~1.8W/m2K,能很好的起到夏季隔热冬季保温的作用。
(6)外遮阳技术能有效降低太阳辐射热,防止夏热冬冷地区“西晒”过热的现象。另外,屋面遮阳措施也能很好地起到节能效果。
(7)夏热冬冷地区由于新风湿负荷较大,采用全热回收装置比显热回收装置具有更大的节能效益。
篇8
关键词:建筑节能;种植屋面;生态雨水综合循环利用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8-(页码)-页数
1.问题的提出
在规模宏大的城市化进程中,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大型地下室、停车场、地下商场等地下空间结构应运而生,设施、设备齐全的城市在带给人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城市绿地大量减少,城市绿化覆盖率降低,市民住宅区附近缺少可供乘凉、游憩的场所,并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从而危害着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结合“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绿色发展”的理念,笔者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将建筑工程、园林绿化、市政公用工程等方面的设计与施工统筹考虑、有效衔接、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形成了建筑节能种植屋面生态雨水综合循环利用技术。该技术在满足建筑工程使用功能的同时,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施工方法,改善城市区域小环境,可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为市民就近提供乘凉、休憩的场所,并减轻城市热岛效应;通过“渗、蓄、滞、排、用”结合的方法,可有效吸纳储存雨水,减轻局部内涝和城市排水压力,实现生态雨水的循环利用,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2.设计思路与原理
在大型地下室、停车场、商场等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屋面设计方案中采用倒置式屋面、种植式屋面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改变城市区域小环境,把这些城市地下空间结构上方变成一块块城市绿地公园,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即为市民就近提供乘凉、休憩、游乐的场所,又能吸附灰尘、降低噪音、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遮蔽烈日、调节温度湿度,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屋面构造设置由下往上分别为:结构顶板、找平层、防水层、保温层、找坡层、隔根层、排(蓄)水层、聚酯无纺布隔土层、种植土和植被。这种构造设置充分发挥各构造层的特性优势、弥补各自不足,在满足城市地下空间的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一方面由保温层、找坡层、隔根层等做防水层的保护层,使防水层处于稳定的环境中,免受外界气温等因素的破坏影响,极大提高了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聚苯板保温层、种植土等提高了地下空间结构屋面的保温隔热效果,地下空间结构内冬暖夏凉,建筑节能效果达到节能65%的要求。
配合园林设计合理堆筑种植土,形成浅盆地形态,人行通道等需要硬化的部位采用填砂基层、有孔面砖等措施方便雨水渗透,种植土下设置排(蓄)水板,将排(蓄)水板与集水沟通过专用排水篦子连通,集水沟再与集水池相连,并将种植层表面设置的排水沟也与集水沟、集水池相连,集水池与市政排水系统相连。这种系统设计在赋予种植层快速的水、气流动循环系统的同时,将雨水分散储存在种植土壤、排(蓄)水板、集水池里,待需要绿化用水时,通过抽水泵等自动滴灌系统,将集(蓄)水池中的水输送到需水处,集水池储满后,多余的水通过管道排入市政排水管道,通过“渗、蓄、滞、排、用”结合的方法,将建筑设计、园林设计与市政设计统筹考虑、有效衔接,有效吸纳储存雨水,减轻局部内涝和城市排水压力,实现生态雨水的循环利用,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3、关键施工技术要点
3.1基层处理
该系统砼结构顶板需全隐蔽,防水质量要求高,对防水薄弱环节应加强基层处理,确保。如侧墙和顶板上的预留孔洞、埋件、电器和给排水管道等,都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不得在结构和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再打洞凿槽;给排水系统的管道应在防水层施工前安装完毕并试压检验合格,各种管道节点的密封处理应符合防水施工要求;混凝土结构顶板面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蓄水、淋水试验和雨后检查,修补发现的渗漏点,对结构的局部缺陷位置做好记录,以便局部增加附加防水层;穿过车库顶板的管道与结构间应嵌填密封胶,在管道根部浇筑高度不小于100mm,直径比管道大100mm的混凝土坎台固定管道,并作为密封胶的保护层和防水层的基层。
3.2 防水层施工
该系统可选用SPU涂膜防水和复合铜胎基的SBS改性沥青根阻防水卷材复合防水层,即满足屋面规定防水性能要求,又具有根阻、耐穿刺性能,有效保证防水层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SPU涂膜防水层应分两次涂刷,在薄弱部位附加涂膜层固化、干燥、无气孔或气泡时,可涂刷第一层涂膜;否则,应用橡胶刮板将混合料用力压入气孔,再补刷涂膜后,才能涂刷第一层涂膜。第一道涂膜固化不粘手时,即可在其上均匀的涂刷第二道涂膜,涂刷方向应与第一道的涂刮方向相垂直。SPU涂膜涂刷不得在淋雨、低于5℃的环境条件下施工。SPU涂膜防水层施工完毕并完全固化后(20大约24小时),采用冷粘法铺贴复合铜胎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并做48h蓄水试验,检查确认无渗漏后应尽快铺贴聚苯板保温层,避免防水层被破坏。
3.3聚苯板保温层施工
聚苯板保温构造层在体系中不但充分起到工程保温作用,对防水体系起到了有效的隔根、缓冲、保护防水的作用;所以设计、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地气候原因和植物根系情况。综合考虑沈阳气候条件和园林种植物后,保温层材料选用100mm厚,容重18Kg/m?的聚苯板。
3.4 炉渣找坡层施工
找坡材料选择1:6水泥焦渣,找坡层坡度选取2%,坡向以车库中心线向两侧找坡。
3.5隔根层
隔根层兼做找平层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20、厚度不小于40mm的细石混凝土,宜配置双向φ5 @200的钢筋网片。
3.6 疏排水板层施工
疏排水板选用YF四代排(蓄)水板,土工无纺布选用宽幅2米,容重400g/m2。
在细石混凝土隔根层(找平层)上松散杂物清扫干净后,采用纯人工进行滤水板安装。根据测量线,顺着坡向放置第一块滤水板,通过滤水板上的扣环,连接第二块滤水板……直至第一排、第二排……至滤水板安装完成,铺设时保持每片排水板扣接好,过程中根据测量线对滤水板进行调整,保证滤水板排放整齐,排水通道形成直线。
在运输过程中土工布卷必须避免受到损坏;受到物理损坏的土工布卷必须要修复,受严重磨损的土工布不能使用。铺设时采用人工滚铺,土工布在滤水板铺好以后顺着坡向满铺于板上,边缘相互搭接不小于100mm,局部涂胶水粘接固定,与滤水板形成一个整体中空层,可以保证排水通道的通畅并阻止泥土流入其中,布面要平整,并适当留有变形余量;土工布收口时上翻,至少高出出水孔10cm(起到挡土滤水的作用),顶部用粘胶或钢钉固定。
3.7积排水管网系统施工
积排水管网主要分集水沟、排水沟、集水井,种植层表面设置的排水沟也与集水沟、集水池相连,集水池与市政排水系统相连,集排水沟负责解决种植屋面区域内雨水及浇灌用水的疏导,集水坑负责汇集管沟里的水流。并将这种系统设计在赋予种植层快速的水、气流动循环系统的同时,雨水分散储存在种植土壤、排(蓄)水板、集水池里,待需要绿化用水时,通过抽水泵等自动滴灌系统,将蓄水池中的水输送到需水处,集水池储满后,多余的水通过管道排入市政排水管道,通过“渗、蓄、滞、排、用”结合的方法,将建筑设计、园林设计与市政设计统筹考虑、有效衔接,有效吸纳储存雨水,减轻局部内涝和城市排水压力,实现生态雨水的循环利用,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集排水沟施工:根据疏排水层高度确定管沟底标高,将侧墙四周回填土分层夯实,回填土的密实度要求≥93%。回填至距离管沟底标高后300mm处,采用中砂回填垫层底,夯实后浇筑C20垫层。
垫层浇筑完毕,绑扎钢筋,支模模现浇混凝土积水管沟,管沟尺寸为300mm(宽)×400mm(高),管沟外侧壁厚100mm,内墙壁厚200mm。
管沟施工完毕拆模验收后,安装专用排水篦子,浇筑铺设引水坡。安装完毕后,铺设排水沟盖板。
集水池施工:首先(1)开挖前根据施工图和放线控制桩测量确定集水池中心线和附属构筑物位置,根据图纸要求定位放线,按照积排水沟高度和集水坑高度确定管沟底标高,测放挖掘坑边线,再根据确定后的基坑上口开挖宽度,用石灰线标明开挖边线;(2)测量完毕后,机械配合人工进行开挖土方、浇筑垫层,垫层采用100㎜厚C15混凝土,砼垫层浇筑完后1—2天(应视施工时的温度而定),在垫层面测定底板中心,根据设计尺寸进行放线,放出墙体定位轴线及操作控制线。(3)绑扎集水坑钢筋,在绑扎钢筋时,应详细检查钢筋的直径、间距、位置、搭接长度、上下层钢筋的间距、保护层及预埋件的位置和数量,均应与标准图一致。砼应一次性浇筑完毕,不留施工缝。砼浇筑后,其强度未达到1.2/m2时禁止振动,不得在底板上搭设脚手架、安装模板和搬运工具,并做好砼的养护工作。
3.8回填种植土介质层
在回填时先行铺设无纺布,无纺布铺设完毕后验收合格随后回填土。在回填土上行走车辆,要注意回填土的厚度,回填土厚度≥500mm后方可在上面行走车辆,防止运土车辆对排(蓄)水系统的破坏,回填需要由周边向内回填。
3.9园林种植浇灌系统施工
管道安装:积水坑施工完毕后,在回填种植土之前,在集水坑上安装抽水管和排污管,管道安装应对管材和管件进行外观检查,排除有破损、裂纹和变形的产品;在盖板和管道接触的细节部位做好混凝土墩加固。
浇灌加压抽水设备及滴灌系统安装:绿地喷灌系统常用的加压设备是各类水泵和恒压供水装置。水泵安装应考虑其在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水泵基础应能承受整个泵体充满水时的重量和可能的动荷载,并能经得住和防止任何过度的震动。混凝土结构是理想的水泵基础。在靠近水泵入口处安装真空表和在出口处安装压力表是必要的。这些仪表有利于检查水泵的实际运行状况。电机必须与水泵配套。电机应该用带有热敏线圈的并联式电磁启动器加以保护。从电力干线到喷灌泵电机,应当使用规格合适的电缆。
3.10园林、绿化施工
平整场地:用机械、工具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坡地进行平整、高坡削平、低塘填平。对特殊场地,如草坪地,应具备适宜的排水坡度,以2.5%—3%为宜,边缘应低于路道牙3—5㎝。对场地翻挖、松土厚度不低于50㎝,且将泥块击碎。
定点放线工序:对照图纸,在整形好的工程场地上,采用方格法对乔灌木、地被、草皮、小品等进行定点放线。对于规则式灌木图案花坛,做到放线准确,压线种植,图案清晰明了。
种植绿化:根据定点放样的标线,将树木土球的大小确定植穴的规格,对于花坛、绿篱的植穴按设计要求确定放线范围,或植穴的形状,绿篱以带状为主,花坛以几何形状为主,在花坛、绿篱周边须留3—5㎝宽、3—5㎝深的保水沟,翻挖、松土的深度为15—30㎝。依次进行苗木施肥、修剪、整枝等工序。
4.施工注意事项
建筑节能种植屋面生态雨水综合循环利用系统的防水等级和设防标准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采用刚柔相济、多道设防、节点密封的可靠措施,建筑节能种植屋面生态雨水综合循环利用系统的防水等级宜选用Ⅰ级且不得低于Ⅱ级标准;防水层应采用耐腐蚀、耐霉烂、耐穿刺、无浸出有害物质的环保型防水材料。
疏(蓄)水板安装直接在已经完工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上铺设,板材采用扣合的搭接方式, 疏(蓄)水层厚度和泄水口高度应根据所种植物的耐旱和耐水要求确定。铺设完毕后做好滤水板的成品保护工作,防止大风吹乱滤水板,影响铺设质量;同时避免泥土、水泥、黄沙等垃圾进入滤水板的正面空间,确保滤水板的空间畅通。
工程需要单独选用隔根层材料时,应采用耐腐蚀 、防霉烂 、耐穿刺等坚韧性的如聚氯乙烯 ( PVC) 卷材 、低密度聚乙烯 (LDPE) 、高密度聚乙烯 ( HDPE) 土工膜等均为理想的防穿刺层材料
建筑节能种植屋面生态雨水综合循环利用系统上的行人通道、排水沟和挡土墙,若未能与结构混凝土同时浇筑或设计采用砖砌体时,应在防水层施工前完成,以保证屋面防水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建筑节能种植屋面生态雨水综合循环利用系统上所设置的排水管口、泄水管口、溢水管口及反梁过水口等各种管道的排水口,应设置反滤层,反滤层做法为用钢丝网片或采用不锈钢的钢丝网做成凸球状包住管口,管口内侧应堆设砂石、砂卵石的粗细骨料滤水层,以防止种植土和有机介质的流失,避免杂质、杂物阻塞管道和污染环境。
各种植区域内填放种植介质的厚度、质(重)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种植介质宜选用保水性好的粘性土壤,种植土表面宜平整并应设1%-3%的坡度,且宜比四周挡土墙低30-100mm。
建筑节能种植屋面生态雨水综合循环利用系统四周的排水沟、泄水孔、溢水孔和种植面,所汇集的渗水、雨水应集中排放,防止污染环境。雨水口设置数量和排水管直径大小,应满足雨季单位时间内最大降水量的排放要求。
建筑节能种植屋面生态雨水综合循环利用系统上露天的草坪灯、反光照明、指示灯和草坪音箱等设备,所有的金属外壳都应有良好的防雷接地装置。在种植土中暗敷的电器管道和露天设备的节口都应有防水、防渗的密封措施。应充分考虑到所种树木高度的防雷要求
埋在种植介质土内的草坪灯、草坪音乐设备和水、电管道应设置明显标识,以便检修和维护。
建筑节能种植屋面生态雨水综合循环利用系统应选择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喜光的花、草、藤本和小乔木等观赏植物,不宜选用根系穿透性强和抗风能力弱小的乔、灌木、大叶榕、雪松等树种。
植物的种植时间,应根据各类植物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确定。
5.成品保护
种植土屋面在进装种植土的覆盖、饰面层施工和种植花草、树木时,应避免对防水层产生破坏。
篇9
关键词: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材料;节能措施;建筑形体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architectural forms, building wall, building doors and Windows and building roof of building palisade structure of energy saving technologies structure were introduced, discusses our country building palisade structure of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Keywords: building palisade structure; Energy-saving materials; Energy saving measures; Architectural form
中图分类号:S21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从最初开始,就体现隔热保温的功能。这一功能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建筑,其围护结构在更好地完成室内外热冷流交换控制功能同时,需要最大限度减少其巨大的能源消耗量。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也清晰地显示建筑围护结构对建筑节能的巨大功能。
1.建筑围护结构的建筑能耗
建筑能耗包括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发生的建造能耗和使用能耗两个方面,占能源消耗的很大份额,而在建筑中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耗又是最大的。我国建筑围护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与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差距很大,其中外墙差4~5倍,屋面差2.5~5.5倍,外窗差1.5~2.2倍,门窗的空气渗透量差3~6倍,总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因此,建筑围护结构在建筑节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存在着功能和节能之间的矛盾,良好的透光性能使建筑可以获得更好的视野,但同时可能造成冬季隔热时的困难和夏季室温的升高,而良好的通风性能同样可能造成节能困难。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主要包括从建筑形体的设计,建筑墙体、门窗和屋面的设计和施工来完成。
2.1 建筑形体与节能
建筑形体的设计,更多属于建筑学范畴。长期以来,建筑师多对建筑外观及使用功能进行精心设计,而从建筑节能角度进行的综合设计只能说是初步的。建筑形体的变化会改变建筑物与环境的热交换。相对来说,塔式建筑比板式建筑与环境进行更多的热交换,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般高出10%以上,复杂的体形和较大的表面积带来更多的热交换。建筑物的体形系数(shape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反映建筑物外表面与体积的比例关系,建筑体形系数每增大1%,能耗指标大约增加2.5%左右,对建筑物节能效果影响很大。
建筑物体形系数的减少,将限制建筑师的设计空间。因此,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应该在建筑造型和节能需求之间综合平衡,一般应该控制在0.3以下。建筑物体形系数的控制,主要通过减少建筑面宽,加大建筑幢深,增加建筑层数,增加建筑组合以及减少建筑外形的过多变化来实现。
建筑形体设计中的节能,可以同时考虑各面平均有效传热系数。
2.2 建筑墙体与节能技术
建筑墙体的隔热保温技术,大体分为墙体自身隔热保温和通过复合材料进行隔热保温两种类型。
墙体自保温技术通过墙体主体结构材料如加气混凝土墙体、黏土(空心) 砖墙体、砌体砌块墙体、钢筋混凝土墙体等的隔热保温功能实现。为了增加墙体隔热保温性能,通常通过隔热材料与墙体主体材料的复合构成复合墙体实现隔热保温功能。复合节能墙体由于采用了高效的绝热材料,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但可以实现较好的热工性能。
复合墙体保温隔热技术大多采用外保温技术或内保温技术,其他如中间保温技术应用相对较少。复合墙体所应用的绝热材料,主要是聚苯乙烯塑料、岩棉、玻璃棉、矿棉、膨胀珍珠岩和加气混凝土等。
⑴ 墙体外保温技术
墙体外保温技术指绝热材料复合在建筑物外墙外侧的隔热保温技术。一般采用导热系数小于0.05W/(m・K)的高效保温隔热材料。
墙体外保温技术有以下特点:①对消除冷热桥效果相对较好;②外保温层受建筑使用造成保温层破坏的危险相对较小;③减少墙体本身温度变化,环境温度的变化对建筑温度综合影响较小;④外保温技术与内保温技术相比,施工难度相对加大。
⑵ 墙体内保温技术
墙体内保温技术绝热材料复合在建筑物外墙内侧,墙体内保温技术需要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表面应用如石膏板等保护层覆面。
墙体内保温技术有以下特点:①施工方便,室内连续作业,室外气候对质量的影响较小,效率较高,但室内结构吊挂的安全要求更高;②室内供热效果较好,避免热量冷量为外墙所吸收,但减少外墙冷热积蓄使室内温度随冷热量的供应变化而产生较大变化;③外墙本身温度变化较大,增加传热系数,而且容易产生冷桥热桥,形成结露;④占据一定的室内空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施工也会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
⑶ 建筑门窗与节能技术
在建筑物墙体、屋面、门窗和地面4大围护结构部件中,门窗因其通风采光等的功能要求,隔热保温性能相对较差,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也最敏感,是建筑节能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门窗的节能措施主要通过减少窗墙面积比,增加门窗气密性和提高施工质量解决。
节能标准对建筑的窗墙面积比作了具体规定,如表1所示。
表1 窗墙面积比规定
朝 向窗墙面积比
北 0. 25
东、西0. 30
南0. 35
建筑窗户的气密性是指空气通过关闭状态窗户的性能指标,由于窗户结构在窗框、窗扇以及在施工中的镶嵌缝隙,空气流通产生能量流失。普通单层钢窗空气渗透量q0< 6.0m3 /h,属1级,普通双层钢窗空气渗透量q0 < 3.5m3 /h,属2级,都不能达到节能标准要求。
建筑节能窗户的使用,对建筑节能效果增加较大,可以节省采暖费用,其经济性能较好。
⑷ 建筑屋面与节能技术
建筑屋面保温大多数属外保温屋面,有混凝土保温屋面、乳化沥青珍珠岩保温屋面、憎水型珍珠岩保温屋面、聚苯板保温屋面、岩棉保温屋面、玻璃棉板保温屋面、浮石砂保温屋面、彩色钢板聚苯乙烯泡沫夹芯保温屋面、彩色钢板聚氨酯硬光夹芯保温屋面等。
实体材料层的保温隔热屋面,需要考虑屋面保温层的负荷,不宜选择密度过大的材料。
倒置式屋面是将保温层设于防水层之上的保温方法,与传统屋面构造中保温层与防水层位置相反。由于屋面蓄能量较小,室内的热交换相对较小,是一种较好的节能屋面形式。
通风屋面是建筑屋面节能的另外一种屋面节能方式,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被广泛采用。这是一种将屋面实体结构变为带有空气间隔层的结构形式,通风屋面内表面温度变化比一般实体屋面延滞3~4h,具有通风好,散热快的特点。
种植屋面利用屋顶种植花草形成屋顶花园,具有较好节能和生态效果。分为覆土种植和无土种植两类,由于花草本身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植物本身的呼吸作用,产生很强的热吸收效果,温度的调节能力优于通风屋顶。
蓄水屋面是在屋面上贮存水层进行屋面隔热的一种节能技术,水在蒸发时吸收大量热量,阻断夏季屋面热量的传导,起到隔热效果。蓄水屋顶的屋面水层增加的屋面负荷量,是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3 我国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发展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近3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先后实施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129-2000、《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以及《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等系列标准。近年来,我国对建筑节能工作犹为重视,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迅速,国外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也纷纷传入中国并开始积极应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已经逐步形成体系。近年来,在国家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和节能标准的推动下,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巨大,我国建筑围护结构的实践也反映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 我国对建筑节能体系的研究和实践仍显不足,政策标准体系尚缺乏系统性,标准规范体系还不配套;建筑设计规划中对建筑整体节能的整合能力较差,设计能力良莠不齐,建筑节能总体设计采用面不足,也没有形成专业化建筑节能相关的施工能力;建筑节能效果的检测验收方法仍未形成系统等。
⑵ 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材料品种不多,产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当前建筑节能急剧发展的要求。大多数建筑节能产品和材料供应商也没有形成规模,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质量不稳定,配套能力差。
⑶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独立研发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较少,进入市场也相对滞后。目前在我国建筑节能中大量应用了国外材料和国外的建筑节能技术。
⑷ 建筑节能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的应用,尚缺乏系统评价,应该从建筑生命周期的技术性能,经济性能,环境性能进行系统分析。
4.总结
环境保护是21世纪永恒的主题,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为实现我国建筑节能的目标,要从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和节能技术政策保障两方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展开。建筑围护结构是建筑结构中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应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在选择建筑节能技术时应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资源、环境和人力条件,针对结构的不同特点和节能要求,选择合理、实用、经济的节能技术。
参考文献
[1] 刘素萍.建筑节能与围护结构.工业建筑,2001.31:6-7
[2] 唐曙光.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研究.中外建筑,
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技术;节能技术;存在问题;改良措施
前言
能源的有序开发和高效利用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体,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需求正在逐步扩大,但是,同时也存在着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发展方式强烈依靠能源消耗等一系列问题,低效率的使用能源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重构的威胁和隐患。当前党和国家提出了节约、环保和科学发展的理念,这为我们执行能源政策、规范经济活动行为和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总的方向。建筑行业既是社会的基础行业,又是能源相关的重要行业,在建筑行业的建筑施工中实现节能改良不但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更有利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科技发展,因此,需要在建筑施工中树立节能观念,改善和提高节能技术水平,实现建筑行业取得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综合效益的目标。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有效利用和开发因根据当前建筑施工技术和节能观念的实际,在建筑行业内部认清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对存在于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代表性问题进行行业内的思考,做好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环节的技术管控,形成现阶段改良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和方式的措施,在细节和方向上促进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整体提升建筑行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
1 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作用
建筑节能施工技术不单单指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而且有利于全社会对环境的保护,还有利于建筑行业提升施工技术水平,降低建筑行业施工的成本,达到整体上促进建筑产业创新和升级的目的。同时建筑节能施工技术还有利于建筑行业提升在国际同行的地位和扩大影响力,可见建筑节能施工技术运用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2 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推行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的发展速度缓慢
首先,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在不同地区发展极为不平衡,在大城市建筑节能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而在中小城市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其次,旧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落实较差,导致存在建筑能耗的问题依然严峻。最后,一些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应用的效果体现尚不明显,还没有对社会和大众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
2.2 技术的扶持政策相对匮乏
首先,当前能源政策缺乏对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扶持,不能为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运用提供发展的空间。其次,当前能源收费方式没有想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倾斜,运用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效果在经济层面上的作用和价值体现不明显。最后,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政策激励机制也不健全,建筑企业应用节能施工技术没有得到相应的资金支持。
3 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种类
3.1 太阳能技术
在建筑楼顶安装太阳能采暖和发电系统,可以将太阳辐射的热能蓄积或转换为电能,从而为建筑提供能源,由于太阳能无污染、安全性高、便于安装和维修,是一种高效率的建筑节能施工技术。
3.2 高效保温墙体
以粉煤灰作为主要原料,添加入混凝土的混合料中,形成一种新型材料,不但有利于减少建筑资源的使用,而且有利于环保目标的实现。
3.3 地源热泵技术
将夏季时建筑物的多余热量排入地表,在冬季时将地下的热量排出,使建筑物中的温度保持稳定,由于没有能量转化,因此具有环保的优势。
3.4 门窗和墙体节能技术
通过幕墙节能工程、屋面节能工程、地面节能工程、采暖节能工程、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等措施,使建筑物的能耗真正下降。
4 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改良
4.1 规范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标准
及时在设计到施工和最终的验收过程里体现对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倾斜,为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实现规范化提供更高层面的标准。
4.2 加强对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的研发
新型节能材料有利于降低能源的消耗达,还可以降低建设成本,因此,腰疼让更多的新型的科学的节能材料应用于建筑节能施工技术之中。
4.3 加大建筑节能人才的培养
要加建筑节能大人才培养和管理的力度,利用优厚的待遇和个人职业发展吸引掌握先进的节能技术的高科技人才参与到企业工程的建设中来,更好的普及和推广节能技术的应用,全方位的对节能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监控,从而更好的完善与创新,进行新技术的攻关,对于有着职业潜力的人员要给予良好的成长空间。
5 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的要求和具体的国情有需要建筑行业正确树立环保和节能的理念,建筑行业应该以改善建筑施工技术为基础,实现节能技术的有效运用,完成时代赋予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前通过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不断改良和完善,不仅有效地节约了建筑能源的消耗,而且在客观上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在过往经验的总结和提高下,建筑行业应该坚持合理、科学的节能理念引导,积极促进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运用,利用技术改良和技术创新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本文对建筑行业的节能技术理论和经验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希望达到节能技术推广的目的,在实践的层面上有利于节能技术的合理科学应用,在文章的最后,笔者要重点强调实践中应该加强对国外先进的节能改良技术的借鉴,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技术消化和吸收促进自身建筑节能技术的高效发展,在合理利用能源的基础上,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建筑施工和后续的经济成本,提升综合效益、避免环境污染等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汪平.浅析建筑的节能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1).
[2]莫海涛.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及其质量验收浅析[J].科技风,2010(22).
[3]董生福.浅析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运用与质量验收[J].中国住宅设施,2011(4).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