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基础范文

时间:2023-12-29 17:4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贸易的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际贸易的基础

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学生讲课;游戏教学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是一门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揭示其中的特点与运动规律的课程。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理论性,里面的很多内容,例如“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国际分工理论”、“关税同盟理论”等等,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十分的抽象,枯燥,如果仅仅通过老师的讲授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经常运用互动教学法,能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学生讲课和游戏教学的方式,来具体实施教学,从而达到互动教学的目的。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它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例如,反倾销的教学内容涉及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则和各国反倾销的法律法规。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向学生灌输这些法律法规,难免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采用动态的、开放的案例教学,学生身处特定的案例情景中,通过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对反倾销案例的具体背景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学生在掌握反倾销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更能深刻地理解法律法规的实践意义;在师生相互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锻炼自己综合运动各种理论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讨论教学法

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式教学模式就像抛绣球一般,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信息反馈,学生的思维不会脱离老师的控制,学生比较被动和消极,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可能,这样就扩大了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渠道,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了一个网络结构,学生不仅可以向老师学知识,而且也可以从同学中学到知识。例如在跨国公司这一章,可以根据学生生活中对跨国公司的了解,组织学生讨论跨国公司给东道国带来的影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一组派代表发言,在讨论中,学生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最后,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中想,学中做,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讲课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们也可适当安排学生自己准备教学资料并上台讲课,比如,在国际技术贸易这一章,通过调查得知学生在经济法课程中已经学过有关知识产权的知识,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可以事先给学生布置作业,然后让学生自己站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讲课,教师只做个别指导。通过这种互动的教学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四、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国际分工理论这章内容时,可以设计游戏流程如下:首先,让学生平均分为几个小组,代表各个国家。给每个小组分发卡纸、剪子、铅笔、尺子等工具,并且每个组拥有的各种工具数量各不相同,代表各国的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其次,在相同的时间内让每个小组做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产品,拿去购销中心计价销售,而收购产品的价格会随着各国供应数量和共同供应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最后,根据各组的销售业绩决出名次。在学生兴致勃勃地完成了游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你们各个国家会在游戏中提出交换资源甚至交换产品?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是什么?相信学生会很容易有自己的理解和回答。

以上三种形式是我们在课堂中经常使用的几种互动教学方式。当然,这几种方式也可以综合运用到课堂中。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采用互动式教学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是因为互动式教学体现了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理念,并促使学生带着思考进行学习,所以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从互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可以看出,互动教学注重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反而是对教师作用的强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所以采用互动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效果。互动教学法的缺点是组织难度大,难以控制教学时间,往往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如何合理应用互动教学法到《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的实际教学中,这需要我们教师遵循理论知识,从实践出发,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需要我们花更多心思去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技术溢出 协整检验 格兰杰检验

一、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问题从来都是经济学中的最主要问题之一,认识经济增长也是经济学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斯密认为增长的动力在于劳动分工、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哈罗德、索洛和丹尼森指出外生技术进步、熊彼特与库兹涅兹的创新驱动的技术进步到以罗默、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内生技术进步,这些增长理论都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贸易和增长的关系始终是贸易理论研究的焦点,不同的理论对贸易如何引致增长这一问题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在传统的贸易理论框架下,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强调分工的重要性,其主要目的在于解释贸易的发生机制以及福利效应,而非贸易如何引致增长的问题,因此这种分析框架并没有也无必要对自由贸易下的贸易如何引致增长的问题做出回答。

新贸易增长理论认为,传统贸易理论并非是完全的动态分析,其假定技术和资源在贸易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变动,因此仍然属于一种静态分析方法,而事实上,贸易过程除了静态收益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动态收益,这种动态收益来自于贸易导致的内生在贸易品中的技术溢出效应(Romer,1990; Grossman and Helpman,1990;Coe and Helpman, 1995), 溢出效应的大小则与贸易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Coe and Helpman(1995)的研究表明,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进口资本品与国内资本品的生产率是不同的,因此,资本品的进口并不一定会导致资本品价格下降,其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提高本国资本品的边际产出,提高本国的生产率,加速本国资本形成,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Grossman和Helpman 1991)。Coe、Helpman和Hoffmaister(1997)分析了国际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四个途径:国际贸易进口新的中间产品和重要设备通过投入产出效应提升进口国生产率;国际贸易增进各国之间的关于产品设计、生产方法和市场等信息的了解从而提升各国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国际贸易给予技术落后国模仿技术前沿国的机会,而模仿是一个“干中学”提升技术的过程;国际贸易能使一个国家在技术进步或模仿外国技术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生产率,因此也就间接影响了整个经济的生产率。

对国际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实证文献较多的集中在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影响。Coe和Helpman(1995)分析认为:国外研发对国内的TFP 有一个正的显著的影响,并且国内的开放度越高,这个影响越大。Coe、Helpman和Hoffmaister(1997)发现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提升了自己的劳动生产率。Keller(2000) 从微观厂商的角度研究发现国际贸易促进了技术进步,并且认为中间产品之间的国际贸易导致的技术溢出效应更大。发达国家之间也能通过国际贸易促进自己的技术进步。

二、模型设定与分析方法

本文在Coe和Helpman模型的基础上,将出口的学习效应和进口技术溢出模型相结合,故引入出口变量进入分析模型。因此,扩展后的Coe和Helpman模型可以表示为:

是国内R&D资本存量;表示外国R&D资本存量,定义为以进口比例加权的贸易伙伴国平均R&D资本存量,即:,其中,是i国从j国进口的商品和服务总额,是i国从所有贸易伙伴进口的总额,。M表示机器设备进口额,X表示出口额,E表示中学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T表示时间趋势项,μ表示白噪声。

三、中国区域数据的计量检验

1.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在进行协整分析之前需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增广的ADF(Augmented Dicker-Fuller)检验法来检验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阶数,再进行协整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变量的时间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平稳,所以它们是一阶单整序列。

2.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J法来检验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有且只有1个协整关系,而西部地区没有协整关系。

3.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来在87%的置信区间下,机器设备进口是技术进步的格兰杰原因,而技术进步不是机器设备进口的格兰杰原因。中部地区在74%的置信区间下,可以教育是技术进步的格兰杰原因,但技术进步对教育的格兰杰原因并不明显。西部地区教育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且技术进步对教育的格兰杰原因也不明显。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对贸易溢出模型进行扩展分析,研究了影响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逐年增长的势态,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比较大,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呈“U”字型。

2.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国内R&D资本存量、国外R&D资本存量、教育水平、机器设备进口、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存在惟一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而西部地区并不明显。

3.对东部地区来说,机器设备进口额、出口、教育水平和国内R&D存量都是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对中部地区来说,教育水平、国内R&D存量和国外R&D资本存量都是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对西部地区来说,只有国内R&D存量是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技术贸易壁垒;出口贸易;影响;对策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政府以及相关机构以维护国家稳定、人类和其他生物安全、保护本国环境以及产业健康发展为目的所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者非强制性的限制其他国家产品进口的技术性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进行理解:狭义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理解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中的内容。广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指的是任何影响进出口贸易的技术性壁垒措施,它不仅涵盖了TBT协定中的内容,而且还包含了SPS协议、知识产权协定以及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有关于绿色条款内容。

二、我国产品出口遭遇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

1.国家贸易保护致使贸易壁垒频现

从目前国际上的总体形势来看,各个国家的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很多国家都采取了歧视性技术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自从加入WTO以来,产品出口大幅增加,我国的出口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国家一些本土产品的销售,对本土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就将技术贸易壁垒作为新的贸易保护工具,以此来对我国产品的进口进行限制。美国、欧盟以及日本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近些年来这三大经济实体为了限制我国产品出口贸易保护本土经济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日本为了限制我国动植物的进口而将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提高。欧盟也将纺织品、包装材料等产品的标准要求提高,到目前为止欧盟已经拥有10万多个技术标准。美国则提高了机电产品和玩具的安全性的标准,而且还在不断地完善其技术贸易壁垒法规,这样一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

2.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有限

我国各大企业都在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但从我国总体形势来看,我国在产品出口方面来说还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品为主,较国际技术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产品质量还有待提升,使得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有限。虽然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有一定增长,但是总体比率还是没有显著的提升,这样一来,我国产品出口遭遇技术贸易壁垒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3.我国没有健全的产品认证机制

目前,我国还没有健全的产品认证机制,缺乏国际产品技术标准认证。为了能够减少我国产品的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机率,我国现阶段已经在积极开展产品认证、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等相关工作,并成立了产品认证委员会和质量体系认证等相关机构。但是质量认证工作并不是仅仅通过一次或者一个部门的认证就能够达标的,而是需要通过商品的生产、流通、使用以及进出口各个环节的多头认证才能够达标的。我国对于进出口产品质量认证的相关制度存在着不一致性,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我国产品质量认证的统一性和权威性。甚至有一些认证机构还存在着没有通过国外的认可和授权等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国家标准种类较为繁杂,标准水平参差不齐。据统计,截至2006年,我国产品国际标准的采用率只有43.7%。这样的情况就会使我国技术贸易遭遇技术壁垒限制的机率增大。

三、我国应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一些建议

1.建立健全我国反技术贸易壁垒体系

我国应当积极建立健全反技术壁垒体系,保护我国产品出口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失。主要可以从以下四点开展工作:

(1)建立健全我国反技术壁垒预警机制。我国进出口产品的相关部门应当安排专人收集和统计各个国家有关于产品出口技术贸易壁垒的相关信息,深入了解其中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我国国家技术贸易壁垒的信息数据库,为我国在产品出口方面及时提供有用的信息,使我国反技术壁垒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建立健全我国反技术贸易壁垒管理机制。我国政府产品进出口相关部门应当积极与产品出口企业加强沟通交流,对于一些企业的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的情况应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减小企业损失的发生。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积极结合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技术贸易壁垒措施以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保证我国经济顺利发展。

(3)充分行使我国在国际上的评议权。我国已经加入WTO,作为WTO的一员拥有评议权利,在WTO评议期限内,我国应当对WTO所起草的相关措施的制定目的、合理性以及对我国产品出口是否存在不利影响等进行认真分析、探讨、评估,力求我国产品不受其他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

(4)对于一些歧视性标准进行据理力争。我国应当积极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以及非歧视原则,防范一些国家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对我国产品进出口的质量标准方面不一视同仁。对于一些违反原则的国家,我国应当在国际上对此提出质疑,与这些国家就此问题进行商讨并要求其对此行为负责,若一些国家不给予合理解决方案应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就问题予以解决,以达到使我国正当权益不受损害的目的。

2.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要想进一步控制和防范技术贸易壁垒的发生必须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我国进出口产品的企业应当积极创新科技。在技术方面,积极吸取国外一些产品技术的优点,招聘一些在专业人进行技术上的完善。同时,加大在技术开发投入,将产品的科技含量带入更高的层次。

其次,我国出口产品企业应当积极探索符合时展需要的管理模式。企业应当提高自身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积极将当前经济形势与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以及国际国内管理标准相结合,并从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绿色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管理方法。

再次,我国出口产品企业应当完善自身清洁生产机制。目前,国际上都在倡导绿色环保,产品生产过程中是否达到了绿色环保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国出口产品企业应当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采取整体性绿色环保策略。严格对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尽最大努力使环境不受侵害,积极控制和防范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的发生。

3.促进产品质量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

我国应当采取一定措施促进产品质量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积极推广国际认证。

首先,从目前形势来看,在我国产品进出口贸易方面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占有主导地位的趋势,为了能够使我国适应这一趋势,必须将部分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对接,并时刻关注国际标准的新动向,以便随时调整国家的质量标准,避免由于不符合国际标准或进口国的要求而出现技术贸易壁垒现象的发生。

其次,我国应当在国际上积极参与制定、修订以及协调国际质量标准工作。我国还应当重视我国认证机构工作的开展。大力推广股份化、集团化、规模化的管理模式,使我国认证机构更加专业、权威。同时,我国还应当建立统一的认证体系,为我国产品出口企业提供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再次,我国还需要为我国认证机构与国外权威认证机构的相互认作一定努力。严格管理和考核认证机构、实验室工作,使我国产品质量认证水平和国际信誉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我国出口产品企业取得国际认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小我国产品出口遭遇技术贸易壁垒的发生机率。

参考文献:

[1]工春枝.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及预处理的方法研究[J].统计教育,2007.

[2]刘易.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与对策探究.[J]现代商业,2012(11).

篇4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市场准入;出口贸易;影响;对策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概述介绍

“技术性贸易壁垒”又称“技术性贸易措施”或“技术壁垒”,是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广泛,含盖科学技术、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诸多技术性指标体系,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由于这类壁垒大量的以技术面目出现,因此常常会披上合法外衣,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及特点

1.广泛性

从产品角度看,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产品的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越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显著;从过程角度来看,包括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领域来看,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技术贸易壁垒措施的表现形式也涉及到法律、法令、规定、要求、程序、强制性或自愿性措施等各个方面。

2.隐蔽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其他非关税壁垒相比,不仅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分歧,而且各种技术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没有限制在那个国家,一视同仁,不存在配额问题,而且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是以高科技基础上的技术标准为基础,科技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难以做出判断。他们的技术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而且面又很广,很难全面顾及。更何况把贸易保护的实现转移到人类健康保护上,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3.复杂性

技术壁垒因其涉及的技术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使其比配额、许可证等其他非关税壁垒形式更为复杂,而WTO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特点,如地理及消费习惯等制定与别人不同的技术标准,因此 ,要证明技术标准是否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并不容易。

4.双重性

实行技术贸易壁垒有其合理性,即真正为了实现规定的合法目标是可以采取合适的壁垒措施的。正常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指合法合理地采取技术性措施以达到合理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及生态环境的目的,如禁止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可以保护进口国的生态环境,强制规定产品的安全标准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等;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特别是美、日、欧等凭借其自身的技术、经济优势,制定比国际标准更为苛刻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技术认证制度等,以技术贸易壁垒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增加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技术贸易标准实际上就是国际贸易中的游戏规则,谁控制国际技术标准,谁就控制了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目前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越来越多,而日要求越来越高,极大地限制了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入。

2.削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有些TBT措施并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由于我国的检测设备的生产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国内商检部门与企业自身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测试评价的方法、标准样品和技术,所以为满足进口国对各种环境标准、检测标准的设置或提高原有标准要求,需要进口设备、增加人力和才力投入;另外,由于昂贵的检验费用,会增加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木,从而使产品国际竞争力受到削弱。

3.导致贸易争端大量出现

目前TBT己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原因,在WTO争端解决案例中,有28个与TBT有关,而且.双边贸易中的TBT争端更是层出不穷。由于TBT措施具有隐蔽性、歧视性、广泛性特点,近年我国约60%的企业不同程度的受到TBT的影响,并呈上升趋势,不仅在商品贸易领域中大量出现TBT引发的贸易争端,而且还扩展到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

4.涉及的商品品种多、范围广

从产品种类上看,无论是传统的农产品、纺织品、玩具,还是新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都不同程度、不同内容地受到TBT的影响。从产品的流转环节看,不仅在产品的最终形式上,而日在上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也涉及到TBT的规定。

四、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大力提高出口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走“科技兴贸”之路。质量的优劣是一个企业能否立足于国际市场和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企业在提高自身素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还必须不断地推动技术革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为达到国际上许多认证而更加努力。产品的科技含量越高,受市场不利因素的影响越小,竞争力越强,受到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也越少。从长远来看,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竞争力是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键所在。

2.积极进行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向国外先进标准靠拢。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了工业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统一制订的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标准。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中,ISO9000族标准被作为相互认可的技术基础,ISO9000标准的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公认。这意味着我国的企业一旦取得了质量体系认证,同时就取得了多边的认可,就取得国际市场的“准入证”,大大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3.采用多种投资方式,绕开技术壁垒。要想绕开那些复杂、繁琐的外部技术壁垒,企业可以采取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跨国经营。企业可以通过合资、独资、收购、兼并、投资等手段,发展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规模,并带动相关产品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国内企业要善于和国外企业合作竞争,利用他们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这对于跨越动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是很有意义的。

4.建立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加强研究和引导生产。在政府部门建立起专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咨询中心的基础上,企业应当特别关注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如从我国已经开通的WTO/TBT网站获取国际上最新的产品技术要求,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本企业的标准,积极与驻外使馆经商室(处)联系,获取最新的和第一手的资料,研究相关对策。 只有企业搜集的信息充分,才可以积极调整生产,不致使产品因为技术上的问题影响产品出口。

总结: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形势下,贸易保护的局势将如何发展尚不能确定,为了防止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冲击,我们既要从保护国家对外贸易安全大局的角度,也要从企业产品出口安全的角度来提高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认识。在深入研究我国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看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建立全国性的应对和防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机制,完善各种技术、质量标准及认证机制,实行绿色生产,优化产品结构和质量,转变企业的出口战略,从而全面提高我国政府、企业应对和防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维护我国海外市场的安全,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夏友富. 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2002,(10)

[2]陈淑梅.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及对我国的启示,东南大学学报.2003.(1)

[3]鲍小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南北差异[J].世界经济研究,2005,(10)

篇5

利用《TBT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的优惠待遇,用好用足“例外条款”,保护我国民族工业。根据协议中发达国家应在法规、标准、认证和检验制度上给予发展中国家援助的规定,从发达国家获得一些经济发展必要的技术、质量、管理、认证、检验等方面的信息及指导,促进我国科技水平、技术法规和标准、认证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技术贸易 壁垒 出口贸易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贸易的自由化趋势,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藩篱不断拆除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性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 -TBT),以阻止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因此,研究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实施技术壁垒的状况,对我国出口贸易及企业的生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及特点

技术壁垒的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技术性壁垒指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WTO/TBT),即国家对本国市场流通的商品进行管理时,由于其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以及为证明商品和企业符合法规和标准要求而建立的合格评定程序,即认证制度、认可制度、检验制度与其他国家不一样,形成影响自由贸易的壁垒。广义技术壁垒是指所有的影响贸易的技术性措施,除了含有WTO/TBT的内容之外,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WTO知识产权协议、服务贸易协议中的“绿色条款”等内容,还涉及WTO之外,由国际社会签署的与环境和资源等问题有关的国际条约中与贸易有关的内容。

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内容:繁琐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商品的包装、标签和标识的规定、质量认证、认可制度、检验程序和检验手续、商品的品种、规格、花色、款式和其它外观要求、计量单位制、物品编码标志系统、实施动植物检疫的法律、规定、程序等、环境和生态要求、国家和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其他TBT措施的兴起有其客观必然性。究其根源,首先是由于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使人们对环境和贸易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战后50年多年来,国际贸易逐渐呈现日益全球化的趋势,各国在享受国际贸易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在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环境压力。

人们已经认识到贸易对环境的破坏,如加剧了资源的开采、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量、扩大了有害物质和病菌的传播范围等。因此许多国家纷纷要求对国际贸易加以必要的限制,以达到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其次,在GATT/WTO的推动下,各国之间的关税壁垒已大幅削减,大量非关税壁垒措施被取消,TBT措施由于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内涵上的合理性,在运用中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进口,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外贸易的影响是严重、深远的,这是因为贸易技术壁垒较之其它壁垒而言,具有它独有的特性:

1.广泛性。从产品角度看,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产品的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越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显著;从过程角度来看,包括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领域来看,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技术贸易壁垒措施的表现形式也涉及到法律、法令、规定、要求、程序、强制性或自愿性措施等各个方面。

2.隐蔽性和灵活性。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其他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许可证等)相比,不仅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分歧,而且各种技术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没有限制在那个国家,一视同仁,不存在配额问题,而且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是以高科技基础上的技术标准为基础,科技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难以做出判断。他们的技术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而且面又很广,很难全面顾及。更何况把贸易保护的实现转移到人类健康保护上,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由于技术贸易壁垒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 此,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很容易被发达国家用来对外国产品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标准,可以对进口产品随心所欲的刁难和抵制,从而具备了实施灵活性的特点。

3.合理性。设立技术法规、标准及检验程序,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及消费者利益,因而有其合理的一面。WTO的有关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并不否认各国技术壁垒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只是要求技术壁垒不应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不得具有歧视性。

4.复杂性。技术壁垒因其涉及的技术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使其比配额、许可证等其他非关税壁垒形式更为复杂,而WTO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特点,如地理及消费习惯等制定与别人不同的技术标准,因此 ,要证明技术标准是否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并不容易。

5.双重性。实行技术贸易壁垒有其合理性,即真正为了实现规定的合法目标是可以采取合适的壁垒措施的。正常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指合法合理地采取技术性措施以达到合理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及生态环境的目的,如禁止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可以保护进口国的生态环境,强制规定产品的安全标准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等;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特别是美、日、欧等凭借其自身的技术、经济优势,制定比国际标准更为苛刻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技术认证制度等,以技术贸易壁垒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6.争议性。各国采取的技术壁垒措施经常变化,且各国差异较大,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难以适应。比如法国规定纯毛服装含毛率只需达到85%以上,就算作纯毛服装了;而比利时的规定含毛率必须达到97%;德国则要求更高,含毛率必须达到99%时,才能称为纯毛服装。由于技术贸易壁垒涉及面非常广泛,有些还相当复杂,加上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实施过程中的隐蔽性,结果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评定标准,难以形成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国与国之间较难相互协调,容易引起争议,并且解决争议的时滞较长。

二、TBT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面广,从传统产品到高技术产品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第一位,然而机电产品受发达国家在噪声污染、电磁污染、节能性、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限制,仅1992年就有80亿美元出口产品受到影响,到1998年达200亿美元。比如美国要求出口到该国的一般电子、电器产品均要符合FCC或UL规定的一系列标准,如不符合上述标准的话,一律不准许进口。而欧盟则规定欧盟国家以外的工业品要想进入欧盟市场就必须加贴CE标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90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还有8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制度的影响,240亿美元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要求而受到间接影响。 我国农产品出口也受到严重的制约。2000年7月开始,欧盟国家对我国出口茶叶实行新的农药最高允许残留量标准,限制禁止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则比原有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这意味着中国茶叶今后只有达到绿色食品的A级标准才能进入欧盟市场,对于农药残留超标茶叶就地封存销毁或退回原产国。据欧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进入欧盟的茶叶农药残留超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形势不容乐观。 传统的纺织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不断被发达国家、甚至是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所拒绝。我国出口的医药产品和玩具质量和安全等问题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就连一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受到技术壁垒的影响。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标准和制度不断增多,涉及范围越来越广,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技术实力较高,造成各国的技术标准水平较高,法规较严,尤其是对产品的环境标准要求,让我国的许多出口产品望尘莫及。如欧盟不仅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而且各国也有各自的严格标准,它们对进口商品可以随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从总体来看,要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都必须至少达到三个条件之一,即:(1) 符合欧洲标准EN,取得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2) 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要取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CE;(3) 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厂商,要取得ISO9000合格证书。同时,欧共体还明确要求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凡涉及欧共体指令的,必须符合指令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认证,才允许在欧洲统一市场流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明显滞后,美国现有55种认证体系,日本有25种认证体系,欧盟内部已有9种统一的认证体系, 而我国尚未形成统一认证体系。我国工业标准约有70%-80%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这是我国不少商品由于不达标而被排挤在国际市场之外的根本原因。

3.除产品本身技术壁垒外,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及产品包装和标签等也受到严格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有新的增长趋势,它不仅对产品的最终形式有技术性要求,而且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也提出了技术要求。例如,美国对进口的水产品、果汁、蔬菜生产过程实施HACCP计划,该计划是一个鉴别危害并控制危害措施的管理体系,要求进口蔬菜水果从种植、收获、包装运输直至销售的全过程进行限制,同时对水质、肥料、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及健康、仓储、运输工具的卫生等进行安全防卫管理控制,保证食品安全卫生。 时下国际上正实施的环境标志和ISO14000认证等,不仅涉及产品本身,而且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保护也提出要求。如1995年,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对中国虾类制品实行“自动扣留”,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的渔船上没有安装海龟逃生装置,危害了海龟的生息。这使得我国冻龙虾出口额大幅度下降。 在产品的包装和标签上,许多国家也作了严格的限制。1998年我国输美木质包装由于含有天牛而受到限制,随后加拿大、英国也迅速对我国木质包装进行限制。现在许多国家都规定我国出口的产品必须出具非木质包装证明,有些出口产品还必须加贴环境标志。

4.繁琐、苛刻的认证、认可制度与检验程序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检验时间的延长也往往使商品丧失了最佳的销售时机。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技术标准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随之加快,而且不同的国家对于进口本国的商品实行不同的技术标准,为了使得出口产品符合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复杂的标准,生产企业往往要付出很大代价。比如我国出口日本的大米的加工过程中,其中有一项工序是挑选异色粒,而这种挑选异色粒的设备只有日本生产。因此,我国的生产厂家就必须花费数百万元人民币采购这种设备,用来加工生产。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三、我国出口产品屡屡遭受TBT限制的原因

1.我国总体科技水平不高,产品标准与国际上许多国家相差甚远是我国屡遭TBT限制的根本原因。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主要表现为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以及质量不高,据估算,我国的产品质量平均水平大致比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这主要体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上,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占主导地位,而附加值较高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则占次要地位。而随着全球质量水平和档次的不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性门槛也随之提高。仅德国而言,目前应用的工业标准就约有1.58万种,大多数标准等同于国际标准。而相比之下,我国的工业标准约有70-80%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这样,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即使并非复杂、苛刻,也可以将我国出口的众多商品拒之门外。这样的差距必定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上屡屡受挫。所以与其说是国外发达国家对所有进口产品的检验检疫标准过于复杂、苛刻,倒不如说是我们自己产品的质量技术标准过于落后。

2.我国出口产品方向过于集中于美、日、欧,而这些地区的TBT措施相当复杂苛刻,这也是我国屡遭TBT限制的重要原因。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为美、日、欧,包括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我国出口的商品有近75%都销往美、日、欧等国家或地区。这三大经济实体的经济和科技水平都较高,而欧盟国家是最先意识并研究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其成员国也是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严格的国家,尤其在有关汽车、电机、机械和制药产业更为明显。并且美、日、欧这些经济实体不同重点、不同程度的对进口商品实施严格、苛刻复杂的技术限制。日本主要集中于我国出口产品的动植物检疫标准;而欧盟是绿色壁垒的发源地,其环境意识最强,对有害于人体健康和环境的产品的限制很严;美国除环保方面与欧盟有相似之出,对机电产品和玩具的安全性能特别看重。由此可见,产品的出口方向也使得我国面临TBT的严重威胁。

3.我国对TBT的重视程度不够,信息不畅,且TBT本身也不具有透明性,这也是我国遭受TBT打击的一个原因。一方面,我国宏观管理上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对通用的国际标准和技术性管理措施知之甚少,对于主要贸易的对象的技术手段更是缺乏了解,无法对我国出口企业在宏观上加以指导。另一方面,TBT本身的不透明性 更使得我国出口在缺乏宏观层次上的指导下面临更大的困难。

4、世界贸易组织的《TBT协议》的内容不够完善,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真空地带,这是我国遭受TBT打击的一个客观原因。《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在防止TBT被作为贸易保护的手段方面确实起了很多积极的作用,它成为世界各国设置TBT措施的一个依据,并规范各个国家对TBT的实施,但它还存在很多的漏洞与不足。 关于该协议的例外条款,许多国家可以说是将其运用的淋漓尽致。如在《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中,虽然规定个缔约方采取各种检验检疫措施,只能以保护人类、牲畜和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为由,且不可对其他缔约方构成贸易歧视,并鼓励各方采用国际标准和准则,但只要在科学上证明是合理的,也允许采用高于国际标准的措施,但对于怎样才是“在科学上证明是合理的”,规定太过于笼统。又如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为保护公共道德或维持公共秩序的需要”,和“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需要”可以采取必要的技术性限制措施,但对何为“必要性的措施”,以及各种需要的满足程度,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都使得技术性法规在操作中具有很大的自由度,被一些国家所广泛采取,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就制定出一些相当复杂、苛刻的标准作为贸易保护的手段。

四、 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大力提高出口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走“科技兴贸”之路。质量的优劣是一个企业能否立足于国际市场和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企业在提高自身素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还必须不断地推动技术革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为达到国际上许多认证而更加努力。产品的科技含量越高,受市场不利因素的影响越小,竞争力越强,受到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也越少。因此,对于落后的技术要毫不留情地抛弃,对很快就要落伍的技术和设备也应该尽快淘汰,迅速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当中,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长远来看,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竞争力是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键所在。 在提高产品质量时,许多企业往往考虑到资金的问题,因为产品的质量是和成本息息相关的,有些企业因为较高的成本而不愿花费暂时的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从长远利益上看,其实企业即使暂时花费一些人力、物力、财力等去引进或研发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虽然暂时要耗费一些成本,可是从长远的利益上看是值得的。一旦产品的质量有了提高,出口所受的限制就相应减小,企业的利益也就得到了保障。

2、积极进行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向国外先进标准靠拢。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了工业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统一制订的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标准。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中,ISO9000族标准被作为相互认可的技术基础,ISO9000标准的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公认。这意味着我国的企业一旦取得了质量体系认证,同时就取得了多边的认可,就取得国际市场的“准入证”,大大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企业要尽可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积极收集相关产品的最新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条件的企业应该积极采用条码技术,使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企业要加强收集和研究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技术法规、标准、检验和认证制度,把企业出口的相关的内容加以吸收,并制定到自己的产品中去,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这样就使自己的产品具有了具备对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

3.采用多种投资方式,绕开技术壁垒。 要想绕开那些复杂、繁琐的外部技术壁垒,企业可以采取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跨国经营。企业可以通过合资、独资、收购、兼并、投资等手段,发展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规模,并带动相关产品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因为单纯利用技术引进的手段往往难以得到较为先进的技术,这些技术通常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所以需要引进国外直接投资。这些技术、生产标准以及品牌和营销渠道有利的促进了技术贸易壁垒的跨越,如我国出口日本的轻工产品和机电产品很大程度上是日本在我国合资企业生产的。所以国内企业要善于和国外企业合作竞争,利用他们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这对于跨越动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是很有意义的。

4.建立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加强研究和引导生产。在政府部门建立起专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咨询中心的基础上,企业应当特别关注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如从我国已经开通 的WTO/TBT网站获取国际上最新的产品技术要求,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本企业的标准,积极与驻外使馆经商室(处)联系,获取最新的和第一手的资料,研究相关对策。 只有企业搜集的信息充分,才可以积极调整生产,不致使产品因为技术上的问题影响产品出口。

5.充分利用《TBT协议》有关条款,保护民族工业。我国加入WTO后,可以充分利用WTO的相关规定突破技术壁垒。通过WTO的透明度原则,提前获知其他成员国的技术壁垒最新动向,未雨稠缪。利用《TBT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的优惠待遇,用好用足“例外条款”,保护我国民族工业。。根据协议中发达国家应在法规、标准、认证和检验制度上给予发展中国家援助的规定,从发达国家获得一些经济发展必要的技术、质量、管理、认证、检验等方面的信息及指导,促进我国科技水平、技术法规和标准、认证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贸易技术壁垒课题组.美国、日本及欧盟在国际贸易中实施技术壁垒情况,国际贸易,1999,(6)

夏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当代国际贸易,中国工业经济,2001,(5)

夏友富. TBT屏障——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2002,(10)

齐俊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及其实行状况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02,(2)

陈善新. 加强技术贸易壁垒应对措施的研究与应用,国际贸易问题,2000,(9)

篇6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出口贸易 影响及对策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实质上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纲,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税、实行环境构想制度,以及保证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绿色贸易壁垒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另一类是非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进口附加税、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准、绿色市场准入制度、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将环保措施纳入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目标,是环境保护发展的大趋势。由于西方国家的公众和政治家对环境的关注,环境保护逐渐成为服务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一种武器,而且成为在国际贸易谈判中讨价还价的筹码。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环境保护与贸易保护的契合决定着绿色壁垒的应用较为广泛,涉及到的不仅包括制成品,还包括中间产品;不仅包括产品的质量,也包括产品的加工生产方法以及产品的设计和消费处理过程。绿色壁垒应用的广泛性,使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1.绿色关税制度

发达国家对一些污染环境和影响生态,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及破坏的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和禁止商品进口,甚至对其实行贸易制裁。但是,在标准的实行上常常内外有别,明显带有歧视性,可以说是以绿色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2.绿色技术标准制度

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进口产品不分国别一律采取非常严格的技术标准,事实上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3.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绿色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签或环境标签,是环保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发展中国家产品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取得绿色环境标志。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于协调一致,相互承认,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形成了巨大障碍。

4.绿色包装制度

发达国家制定的较高且比较完善的包装材料标准,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复用和再生等制度,是为了防止包装材料及其形成的包装废弃物给环境造成危害,结构不合理的包装容器可能损害使用者的健康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但某些过于严格的绿色包装措施,则可能事实上妨碍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引发贸易争端。

5.绿色补贴制度

发达国家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内部采用比较宽松的环境标准,这些国家的产品就不必支付高昂的环境成本,与本国产品竞争时就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其实质是政府在对企业及其产品提供消极的环境补贴,所以进口国基于环境保护和本国的利益而有权征收反补贴税。

6.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为了确保人类及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对产品实施全面的严格检查,防止超标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影响最大的产品是药品和食品,为保障食品安全,许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检疫制度,有些国家通过立法建立了近似苛刻的检疫标准和措施,形成了实质上的贸易保护。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对环保的标准和认识往往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运用绿色保护来实施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和歧视行为,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我国处在发展阶段,绿色保护对我国产品出口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有:(1)缩小出口产品市场范围;(2)增加出口产品成本;(3)引发出口贸易摩擦;(4)高污染产业的转移。

三、应对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幌子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因其发展较早在环境方面的标准和措施远远超越了发展中国家。所谓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形成了歧视性,并严重限制了我国的出口贸易。

1.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

要对绿色贸易壁垒有一个客观认识。绿色贸易壁垒存在着有利于市场发展和国际贸易一面,也有阻碍国际贸易发展一面。以保护环境为目的而采取的绿色壁垒措施,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产品的国际贸易与投资。另一方面也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使这些产业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新的增长点,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2.加大对绿色产业资金投入

要使我国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增强我国绿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绿色产品和技术走出国门,离不开财政金融部门的扶植。财政部门应给予绿色产业以优惠的鼓励政策,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投放。金融部门应在信贷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3.实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国家的基本战略,出口贸易也就必须服从于这个基本战略,这就要求出口不仅要追求增长的数量,还要追求增长的质量,及其与生态环境保护、劳动条件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4.发展环保产业,推行绿色管理

以环保产业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政府应制定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把环保产业培育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设立绿色银行和绿色产业基金,为环保产品的开发与出口提供专项贷款和信贷担保基金。

对我国的出口企业而言,应积极推行绿色管理。绿色管理是指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研究(Research),将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环保产品,积极采取环保标志;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环保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海闻.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N].经济研究,2004,(7).

[2]郭芳.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必要性[J]. 晋阳学刊,2002,(6).

[3]王继祖.近年西方新贸易理论浅探[J]. 南开经济研究,2003,(5).

[4]李湘等.国际贸易教程[M]. 上海:上海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5]黄立新.绿色壁垒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 外向经济,2000,(1).

[6]胡蓉.试论GATT/WTO贸易与环境保护条款[J]. 当代法学,2002,(5).

[7]姜芳.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篇7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出口产业;影响;对策分析

引言

目前全球经济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虽说世界各国倡导贸易自由化,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依然盛行。相比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将非关税壁垒作为保护的主要形式。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因本身具备隐蔽性等特点使其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常见、最复杂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身技术与环保优势,制定一系列苛责的名目繁多的质量、技术等标准,将保护生态环境、产品安全等名义作为遮羞布,不断构筑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同时还不忘记强化传统技术贸易壁垒,通过这种手法将发展中国家产品竞争优势削弱,促进本国产品竞争优势的提高[1]。本文中主要阐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完善对策。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国际经济环境变幻莫测,我国以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需要面对更多的贸易壁垒。加上近些年来国际经济环境萎靡,无形中进一步加大进口贸易风险,部分国家为应对金融风险不断调整本国内经济政策,造成我国出口贸易技术性壁垒变大,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

1.1涉及领域日趋广泛

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呈现扩大化的趋势。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渗透于生产、包装、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从产品形态看,技术性贸易壁垒覆盖于产品的整个发展过程,包括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后制成品。例如,发达国家PPM体系是指通过提高技术手段进而生产出合格的商品。而HACCP体系是指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全过程制定的严格管控标准,避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进而危害到居民人身健康[2]。

1.2连锁性反应显著性

国际技术贸易壁垒很容易引起“多米诺效应”,与关税和一般非关税壁垒相比,其波及力度更为广泛。若某个产品被实施限制,就很容易波及其他产品甚至产业。例如2016年2月17日,美国认为单枝或单束的人造圣诞红花上存在真菌,对消费者造成呼吸道感染、免疫系统或肺受损等危害,对中国产的人造圣诞红花实施自愿性召回;随后以同样的理由对中国产的礼品盒也实施自愿性召回。

1.3逐步向制度化发展

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的要求越发苛刻,利用居民对身体健康及环境保护的关注,技术性贸易措施已从单个限量标准,逐步发展成名目繁多的限制指标体系,一些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正逐步向制度化发展。所谓制度化是指一些国家政府以干预为主要手段,发挥协调作用,通过出台法律法规,形成制度性保护。

1.4技术要求格

近年来,发达国家规定,技术贸易壁垒包括产品质量、技术含量、性能、安全指标,同时也包涵生产、标签标识、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3]。具体到出口产品方面来说,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在工业品出口方面,限制或禁止有毒有害物质,产品技术含量必须达到指定标准、取得产品认证才能通过。在食品、农产品出口方面,严禁或限量产品中有危害人体的材料,如食品添加剂、色素、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激素等,不能超过规定含量。

2、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如促进我国出口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改善,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在现阶段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2.1阻碍产品入市场

在如今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发达国家往往是国际标准的制定者,而发达国家从他们自身贸易利益和技术水平出发制定的标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的。在技术标准制定上,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地位,苛刻的技术要求阻碍了我国许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的限制以及造成的贸易损失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已成为制约中国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4]。

2.2削弱产品竞争力

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工业技术水平大部分低于国外先进标准,而且技术贸易壁垒的制定具有很大的不透明性。发达国家凭借着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优势和主导地位,依据其技术水平制定出的技术标准高、检测严、范围广,使发展中国家要满足这种标准,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技术水平以达到进口国的技术要求,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产品成本增加使出口产品销售价格提高,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削弱。

2.3引发新贸易摩擦

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制定苛刻的国际标准,以保护他们的贸易利益,这种带有一定歧视性的标准在实践中容易引发争议,影响贸易自由化和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5]。所以这种名义上合理,形式上合法,在实践中却复杂,带有歧视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诱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和导火线,尤其在双边贸易中更为突出。

3、我国出口产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

我国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机制,有效规避其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的不利影响。

3.1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信息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要进一步建立专门的信息与管理机构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进行监控与研究,做好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政府在宏观上加强对动态及完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和信息传递平台的建设,对可能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摩擦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整理和可能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与传递平台,使企业尽早了解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贸易摩擦,使企业技术壁垒所受损失降到最小。

3.2优化出口产业结构

面对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中的技术贸易壁垒,急需推动产业升级,提高技术水平,改进产品质量[6]。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把重点放在产品的质量、环境、卫生和安全等标准上,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降低出口产品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程度,扩大技术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节能环保产品出口。

3.3充分借助WTO规则

在WTO框架下,我国要积极开展政府间的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与协调工作,努力与我国技术性贸易摩擦较多的国家建立双边及多边调节机制,签订国际技术法规和标准互认条约,尽可能统一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或互认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结果,有利于维持技术法规和标准的透明度。熟悉并灵活运用WTO规则及相关法律条约和国际惯例,充分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提高贸易摩擦应对能力[7]。对于进口国设置的卫生、检疫、环保等为借口单方面设置的歧视性技术壁垒,或进口国依据其国内的相关技术法规标准实施到国外以及隐蔽性的各种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要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有关条款进行谈判、诉讼等,回击国外对中国的贸易保护策略。世贸组织规则是保护成员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我国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关于组织机构、磋商和争端解决的制度和条款,采取合理的贸易经济措施,维护中国出口产品的公平竞争环境。

4、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出口贸易中主要贸易伙伴采取的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贸易规模及数量的增加,也就是说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一种新的限制出口贸易的因素,实际中表现为发达国家占据绝对优势、私人标准化等。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已成为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国家,实际中我们需要积极应对这种情况。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执行者的角色,可以借助执行者的后发优势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认清技术壁垒实质的基础上做好相关交涉工作,同时以世贸规则为参考建立健全国内各项制度。

参考文献

[1] 张肖雅;王晶.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4(28):112.

[2] 赵飞.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经济师.2014(01):78.

[3] 孙晓明.探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双面影响[J].北方经贸.2013(12):28.

[4] 徐爽.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浅议[J].商.2013(15):132.

[5] 赵城.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发展趋势研究――基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视角[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45-47.

篇8

一、国际贸易协定谈判含义简述

国家贸易协定谈判包含多边贸易协定谈判、诸边贸易协定谈判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三方面内容。

多边贸易协定谈判是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参与的进行的集团式贸易谈判活动。主要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开展进行,目前除少数国家和地区以外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其组成成员,故其名为多边贸易体制,而非全球。世界贸易组织主要通过召开多哈会谈来进行贸易协定谈判,谈判内容涉及到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知识产权、贸易发展、贸易环境、服务贸易、规则谈判、解决争端8方面内容。受各种因素综合影响,多年来多哈会谈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谈判多以无果而告终。

诸边贸易协定谈判是指国际贸易组织中的部分成员自愿参与而组成的贸易谈判活动,归属于世界贸易组织体系,早于1995年就有存在。现阶段诸边贸易协定谈判主要有全球服务贸易协定(TISA)、信息技术协定(ITA)和政府采购协定(GPA)。

区域贸易协定谈判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建立的,是区域间组织的贸易谈判活动。现阶段主要的区域贸易协定谈判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伙伴关系协定(TTI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二、国际贸易协定谈判的发展现状

国际贸易协定谈判由来已久,但是谈判效率都很低,以下对不同形式的国际贸易协定谈判的发展现状机进行具体分析。

(一)多哈会谈多边贸易协定谈判效率低下

多哈会谈的宗旨是削弱贸易组织成员间的贸易壁垒,2001年11月多哈会谈在卡塔尔举行了第一次谈判会议,首次确定了八个谈判领域并计划在2004年底完成各领域的谈判。2003年9月第二轮多哈会谈展开,但是由于各参与国之间在农业补贴和农业关税问题上争执不下,互不相让,最终谈判以失败而告终。2004年8月第三轮多哈会谈展开,会谈最终规定美国及欧盟成员逐渐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降低进口关税,为会谈取得实质性的成就奠定基础。2005年12月第四轮多哈会谈展开,此次会谈虽然在棉花出口补贴及农产品触控补贴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未完成谈判任务。术后开展的第五、第六、第七轮多哈会谈谈判均已失败告终,2011年多哈会谈谈判陷入僵局。2013年,历经12年多哈会谈终于达成了“巴厘一揽子协定”,完成了第一份谈判协议。

(二)诸边贸易协定谈判举步维艰

2013年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发起了全球服务贸易协定(TISA) ,主张摆脱落后的服务贸易,达成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服务贸易协定,最后不断有国家加入其中,截至目前该谈判已拥有48个成员国。但是受到各国服务业市场规则混乱的影响诸边贸易协定谈判进展缓慢,至今已经经过9轮谈判,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没有达成有效的贸易协定。

信息技术协定(ITA)是协调信息技术领域贸易和投资行为的一项协定,最早在1997年由29个成员国签署生效,随后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已有76各个成员国。但是谈判过程中各大国之间分歧严重,导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

政府采购协定(GPA),该协定的建立目的是加强成员国间的政府采购,推动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间贸易的自由化。其最初表现形式是1979年的“国际与贸易总协定”,在其后几年中不断扩大其使用的范围和领域,取得了较大发展。

(三)区域贸易协定谈判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2002开首次开始谈判,在最初的几年发展迅速,但是受2008年美国大选的影响,谈判被中断,2010年后复苏谈判,该谈判包含了亚太地区的主要发展中国家,逐渐发展成为极具影响力的一体化组织。2014年谈判不如缓慢时期,成员国之间争端不断,没有达成初步协定。

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TTIP)在2013年2月正式提出,在同年7月的第一轮会谈当中就通过了20项议题的协定,成果显著。但是2014年后的谈判受到政治阻力及公众抵制影响,发展缓慢。由于各国的利益不同,矛盾重重,谈判障碍重重。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稳步发展,在开展的5轮谈判中分别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谈判成果。

三、国际贸易协定谈判的新规则及新发展

(一)达成“巴厘一揽子协定

“巴厘一揽子协定”的通过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首先它打破了多哈会谈12年来无令谈判成果的局势,其次它促进了世界各国贸易的发展。该协定涉及农业、棉花、贸易便利化、发展的多项决议。在农业方面主张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应的服务,促进共同发展;在棉花贸易方面主张帮助最不发达国家提高棉花产量;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提出成立筹备委员会,为国际贸易发展服务;在发展方面主张简化不发达国家到发达国家的贸易程序,为不发达国家的贸易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有利于促进世界贸易化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国际间的联系,形成“真正好友”

在全球服务贸易协定背景下,美国提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要成为“真正好友”加强国际间的联系,促进全球服务市场的自由化,这一新发展有利于推动服务贸易谈判协议的签订。TISA谈判成员国有21个,但是成员国的总服务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60%以上,覆盖了全球服务贸易的所有领域。在世界贸易组织内部建立“真正好友”能够将全球服务贸易纳入到各成员国的发展当中,也能够吸纳更多的成员参与其中。

(三)GPA的新发展更大程度的实现了贸易自由化

2012年3月政府采购协议(GPA)达成谈判,谈判结果强调非歧视性原则、公开性原则、优惠待遇原则。一方面强调各成员国不能通过地接跳跃等方式保护本国商品和供应商,而歧视外国产品;两一方面要求各成员国坚持贸易法律的公开性;此外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待遇和技术支持,减少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得到发展障碍。GPA以往的组成成员都是发达国家或是富裕国家,通过2012年的谈判之后其成员组成开始发生变化,广大发展中国家也逐渐参与其中,这一改变突破了以往贸易地区、国家限制,更大程度上实现了贸易自由化。

(四)致力于建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发展目标是建设高度开放的一体化贸易,主张采取“负面清单”方式进行谈判,暂时保留各国国内保护措施,但不允许建立新的保护措施,在逐渐发展中取消各国之间的贸易管制。这一协定一旦达成必将推动国际贸易协定谈判的新发展。

(五)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新发展

目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经经历了五轮谈判,成立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三个工作组,并针对这三项内容展开讨论和协商,又陆续开设了“知识产权”、“市场竞争”、“经济技术合作”、“纠纷解决”四个工作组。该协定涉及了贸易协定谈判的各项内容,并通过建立工作组的方式进行具体协商和谈判,极大的提高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

篇9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75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64-01

长久以来,在我国传统的外贸理念中,似乎出口越多越好,把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片面强调出口,把贸易顺差几乎看成是我们的思维定势和政府官员追求政绩的目标。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工作中,顺差就是成绩,创汇就是目的。因为从传统的经济理论出发: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说明在对外贸易中GDP通过商品或劳务的净出口来体现,出口可以改善国际收支平衡,拉动国内经济增长,解决拉动力就业压力等。而把进口认为是抵减了国内的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是消极的负推动作用。所以限制或减少进口,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外汇储备,扩大就业等。

一、从回归分析中得出的结论

1.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出口额和进口额即贸易总额,而不是净出口额,许多研究只考虑了出口与产出两者这间的关系,把出口当作国外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在传统经济学中,从总需求的角度GDP的构成时,也仅仅计算了净出口,从回归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净出口也对经济增长有正的相关性效应,但是净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数r=0.842与进口和出口相比相对较弱,也就是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明显,而出口和进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都很强(r均大于0.95),也就是说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应该是进出口总额。

2.进出口额对经济增长具有正而强的相关性的原因: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待GDP的构成,可以看到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出口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出口是扩大国内市场的一项重要因素,出口持续扩大,带动相关产业增长,生产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应持续调整、改善。

第一,进口产品能够填补国内供给空缺从而可以增加民间投资和消费,提升后两者的结构。由于资源供给的稀缺性,在封闭的经济体系中,迫使产业结构状态服从短缺约束资源使用效率的“木桶原理”,造成低水平均衡的产业结构状态,约束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进口国内稀缺的自然资源,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这种状况将得到有效的调整,必然使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第二,通过进口,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发展经济是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可以节省时间,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减少浪费和开发不成功的风险,发挥我国的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在商品进口中,我们也能获取一定的技术,为了实现贸易,出口方不得不把与贸易内容有关的技术、性能、特点,甚至一些参数向进口方介绍,在其贸易行为中无意且自然地输出了技术,而且这种技术引进带来的扩散效应更加明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

第三,进口加剧了国内竞争,大大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 尽管增加进口的政策会限制国产商品的市场,但它却加强了竞争,并带来相应的高技术,从而产生更高的效率。

二、对我国贸易政策的启示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出口导向型的战略政策,不遗余力地推行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对外贸易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强,尤其是成功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中国现行的对外贸易政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随着美国经济下滑,世界经济发展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反倾销和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受害国,出口贸易环境严重恶化。

2.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的增大,使得外汇存款造成的货币增长大幅度提高,外汇储备过多,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美国财长诺斯、鲍尔森,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人民币汇率偏低的问题,要求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加提高人民币汇率。

3.中国贸易依存度不断加大。据统计,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3.9%。在如此高的贸易依存度下,增强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而一味追求产品出口创汇则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威胁。过去,我国外贸政策主要放在规模与速度的增长上,追求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使企业片面强调多出口,多创汇,少进口,节约使用外汇,从而导致出口商品供给的急剧增加,价格迅速下降,贸易条件恶化,出现“贫困化”增长。

进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当前出口导向的政策不仅对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很多问题,而且大量的出口导致我国资源外流,降低了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而适当增加原产设备,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的进口,这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及资源使用率,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发展增加进口的策略,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次序健康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保持以往的出口策略将会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破坏良好的国际环境,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所以在开放经济中,一国应该实行进口、出口并重的积极贸易政策。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出口对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和增加外汇储备的作用,所以各国都实行了许多鼓励本国出口的措施,但是对进口却采取了种种限制政策,忽视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比较中性的贸易政策,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出口的外汇来进口本国所需的各种紧缺资源和技术,不应该拥有太高的外汇储备,以免延缓本国经济的发展。出口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增加外汇储备的源泉,也应该是扩大进口的外汇基础,因此我们应立足国情正确看待净出口对我国净增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国娥.重商主义的危害与我国贸易政策的调整[J].商场现代化,2005(11).

篇10

【关键词】出口贸易 环境污染 生态平衡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在贸易量、贸易结构、贸易方式等方面都经历了明显变化,而且对外贸易对我国GDP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一、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的研究

国际化的今天,国际贸易程度逐年扩大,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恶化,因此许多学者都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出口贸易对环境影响的研究问题,大概分为两大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出口贸易规模的增大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因为,无限制的发展、出口,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污染,尤其对我国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影响更加严重,在大家环境意识觉悟不是很强的现状之下,出于经济效益,必然会对资源进行无节制开采,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生贸易往来的时候,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程度会加剧。另一种观点认为,出口贸易规模的增大不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采取一些贸易限制措施,对解决环境问题是起不到根本改善的,相反,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国际分工却能够对资源和环境进行合理利用,从而改善环境。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如果要促进经济的发展,那就必须加大贸易力度,如果在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环境政策可以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

二、我国出口贸易引发的环境影响

(一)贸易出口带来的环境风险

目前,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增长速度飞快,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在国际上,我国承担着“世界工厂”的角色。环境问题是目前全球都在关注的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对自然的破坏,而以此带来的环境问题很难进行恢复。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2001年在全球排名中仅排第六,但是自从加入世贸组织WTO后,短短几年,我国出口贸易快速发展,2008年我国的出口贸易已经位列全球第二,近年来,仍在持续增长,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之下,我国的贸易水平仍呈增长姿势。但是,我们在享受着这个“世界工厂”的美誉时,却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风险,不断增加的出口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贸易顺差,这也就意味着我国需要更多的资源和能源来满足不断增加的出口要求,一些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和资源开发,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能源枯竭、大气污染加重、空气质量降低、植被破坏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未来几年,我国的出口贸易应该还会呈现不断的增长趋势,因此,过度的出口可能还会带来更多潜在的环境风险。

(二)出口贸易导致资源掠夺

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我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资源还是相对匮乏的,技术水平也不是很先进,在全球的国际化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因此只能选择发展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经济的发展加速了资源的消耗。贸易自由化,会出现一国对其他国家的资源过分依赖,尤其是对提供能源的国家,也就是发达国家依赖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需给发达国家提供丰富的资源。在当今的出口模式之下,我国通过向发达国家出口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自然资源产品,从而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而发达国家却利用自身较发达的科技,将本国已经淘汰的一些高耗能产业转接给发展中国家,从而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程度。各国的资源不均衡,采取的保护力度也不同,以美国为例,二战结束后,美国疯狂地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尤其是非再生矿产资源,而他们却对本国资源进行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廉价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这些非再生资源,做成成品后又高价卖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不仅承担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还承担了巨大的环境压力,这也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源过度开采而产生了资源枯竭和环境问题,从而引发生态退化。

(三)出口贸易增加能源的消耗

目前,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已经大大改善,但是,在一些局部地区,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应的出口仍然占很大的比重。一些学者指出,我国的经济增长还是停留在以牺牲本国资源为代价的层面上,许多领域还是靠大量的环境牺牲来换取经济增长。我国出口第一的羊绒衫,那是因为我国的草场连年载畜量超标,从而导致植被面积逐年衰退;出口的香菇,香菇也是靠破坏性的资源消耗换取来的,香菇产量较大的地方,木材积蓄量正在急剧下降;一些地方出口田鸡,导致田间害虫猖獗,从而使农作物产量下降,破坏生态平衡;一些农产品为了提高产量,加大了化肥的投入,从而引起水土流失、资源衰竭,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虽然,我国在环保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政绩盲目进行招商引资,从而导致了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完全不采取任何环保措施,严重的污染了环境。

三、出口贸易的策略

(一)促进贸易政策与环境措施的兼容

我国应该采取国内与国际相互合作,政策和立法相结合,强制性和引导性手段相结合,建立合理有效的政策,在增长对外贸易的基础上加强环境保护。我国贸易政策应该结合国际形式和国际需求,做出适时适当调整,贸易政策应该涵盖环境保护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传统初产品的比重在逐步减少,而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业成品比重不断增加,绿色贸易趋势在国际贸易中呈现不断的增长和强化。面对这种趋势,我国必须转变以往的贸易出口结构,应该由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化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出口贸易的产品企业,应该进行技术变革、清洁生产进行绿色贸易,规范产品质量,在出口贸易中要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这也是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大力提升服务贸易的出口水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不断对华实行反倾销运动,我国与一些主要贸易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对中国对外出口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趋势,我国应该积极开展服务贸易,这不仅是现实需要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贸易已经由最初的贸易为主、服务贸易为辅模式发展为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的模式。因此,我国应该顺应国际潮流,大力提升服务贸易的出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