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社会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9 17:46: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对社会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庭对社会的重要性

篇1

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1993

年纽约特别会议提出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以此提

高各国政府决定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

和进步。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

响的个体单位。从很早以前起,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有关的专家对

家庭在社会的组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家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家庭是应人的需求而出现的。人根据其本能的特征,需要同类的关怀和怜悯,而家庭就是为满足人的这一天性需求,而建立的一个集体。

男女的结合是符合人性的,它不但能加深双方的关系,而且使他们相互完美。并奠定牢固的家庭基石,通过他俩。又可建立起新的亲戚关系,而这一裙带关系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在加强社会基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家庭作为对社会最有影响的单位在解决困惑人类社会的危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许多社会学专家和教育家认为:家庭在建立精神安宁,巩固文化和社会关系,以及对后代的成长中,产生有重要影响。此外,家庭作为社会的主要成员,可以保护青年和未来工代免遭社会的不良现象的腐蚀。但是,遗憾的是,当今世界我们目睹到欧洲、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家庭崩溃,社会危机四伏。

事实上,家庭在过去半个世纪,特别在近20年,在各国社会中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作、迁移、信息发展、社会、经济等关系,以及战争和社会不平等因素造成家庭基础受到动摇。

当然家庭基础的动摇,不但导致离婚率上升,而且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如年青人离开家庭,进入社会,由于心理不平衡开始在社会上制造暴力事件,以示发自内心的不满或以此得以安慰。版权所有

据调查显示:在90年代,美国的传统家庭基础已完全崩溃。继而出现的是“同居”,“单亲家庭”和“单身汉”。一个圆满家庭生活的比率从1990年的25.6%下降到2000年的23.3%。据美国家庭联合会统计:美国30%的孩子是私生子。另外对美国社会的调查显示:77%的青年因为家庭原因而走上偷盗、吸毒、打架斗殴等歧途。统计还显示:从1960年至1995年期间,无父母照管的青少年采取的暴力犯罪活动,增加了七倍。此外,在世界其它地方发生的冲突和战争中,家庭成了首当其冲的牺牲品,家庭遭战争破坏后当然对社会带来的诸多麻烦,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说,如果我们现在还不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方案和措施,来巩固家庭基础,恢复社会精神与文化价值,那么我们将无法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当今,包括,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其它许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国际组织做出种种努力,力求提高世界各国的文化和教育水平。而且最近国际有关组织特别注重家庭问题。因为国际社会意识到家庭对社会的重要性,所以致力于解决社会和教育问题并对维护家庭和巩固家庭基础的重要性做出强调。如果,大家都不注重家庭的神圣性和重要性,那么大家都不会拥有一个健康的社会。如果都不注意这一问题,那么,家庭基础崩溃,家庭纠纷四起,大家只能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社会中。

当然,有些国家已经展开了行动。比如在伊朗就有数家专门为提高家庭地位而从事工作的机构。在伊朗的法律中就涉及有许多有关提供家庭地位,重视家庭的法律条文。伊朗政府认为,社会的健康取决于一个家庭的健康。根据伊朗宪法第10条,伊朗政府认为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所有的法律和相关法律都必须为组建家庭创造良好环境,伊斯兰教要求政府要维护家庭的神圣性和巩固家庭基础。版权所有

篇2

一、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家庭的重要性

随着一个特殊儿童接受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这个特殊儿童家庭的生活模式也会为了适应其发展特点二发生转变,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家庭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减轻特殊儿童家庭负担。残疾儿童缺陷的补偿和矫正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如果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就能由学校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这样就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还能够减少家长照顾孩子的工作量,减少家长的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从而挣取到更多的经济收入;其次进行学前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家庭稳定,促进家庭情感的和谐,进而使得特殊儿童家庭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最后学前特殊教育机构为特殊儿童提供专业的、科学的早期干预、引导和教育的知识,能够使得家长从心理和能力上给特殊儿童更科学的照顾和教育,使家庭氛围更加融洽、和谐。

二、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对对社会的重要性

1.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表现了教育的公平性。目前我国的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入学情况远不如正常儿童乐观,为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特殊教育机构严重匾乏,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入学需求。如果特殊儿童没有接受科学的学前教育,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会使得家庭和社会面临更沉重的负担。“每个幼儿都有权利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这一理念显示了每个幼儿在人格和人权上都是平等的,即使是特殊儿童,他们也应该享受和正常儿童同样的受教育权利。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起点。所以,大力发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2.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的特殊儿童,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其中有的学生缺乏语言基础和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尝试。特殊学校就只能从最基础的学前教育做起,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来矫正和弥补他们的缺陷。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本来就受到残疾的影响,而因为学前教育的缺乏,他们还要额外学习更多的东西,所以他们的发展水平要比正常儿童的低。如果能够在特殊儿童学龄前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给他们打下日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他们也就不会在义务教育阶段那么吃力,特殊教育的质量也就能得到提高。所以说,进行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

3.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帮助社会减轻负担。由上述可知,开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帮助特殊儿童家庭减轻负担,同样的,社会作为一个大的家庭,开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也能够帮助减轻社会负担。这是因为学前教育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能够促进特殊儿童父母安心、积极工作,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如果对特殊儿童进行了特殊教育,那么就会大大减少社会在特殊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投入,间接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

篇3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环境

有一位教育先行者精辟地指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良好的家庭气氛是促使子女学习进步,升学顺利的重要条件。”可见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作为家长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环境显得更加重要。全面关怀孩子在家庭中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要诚实、有礼貌、不自私,父母要以身作则。不仅局限于言传还要身教并行。有时身教多于言传,效果会更好。其次是周围环境,包括住房的装潢布置、家庭的文化氛围、长辈的行为举止、人际关系的处理等,这些都是静无声息的教育因素,它们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远胜于一般的说教。另外父母的举手投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应以自己的良好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正气、文化浓郁、温馨、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耳濡目染,受到教育和熏陶。再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才利于孩子及时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二、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肩负教育子女的重要责任。从这个角度看,孩子不应该是仅属于哪一个家庭的,应该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卡连柯指出:“现今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课题,并纳入各个国家整体规划。各个国家这么做的意义就在于都认识到了未来社会的竞争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竞争的结果是人才竞争;人才来自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家长们对孩子们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但这种重视大都是学校教育,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还不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家长们还没有把家庭作为教育的场所,也没有把自己当作孩子的教师。

家庭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家庭教育能使小学生顺利、健康的成长。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中华妇女联合会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有严重偏离,只有不过1/4的家庭教育比较科学。很多专家呼吁家长们不要以为教育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卢梭曾经指出:“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话,它们已经深深扎下了根,以至永远也拔不掉他们了。”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三、家长要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篇4

正常情况来说,婚姻的缔结需要以爱情为前提,婚姻生活又要以爱情作为基础。婚姻爱情并不简单等同于吃饭睡觉这些生理机能,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美好的爱情要经历一个生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以志同道合的、文明的方式去培养呵护。爱情的忠贞不渝是爱情道德价值的终极体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需要。

爱情的选择必须以承担一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为前提。黑格尔认为:“在爱情里最高的原则是主体把自己抛舍给另一个性别不同的个体,把自己的独立的意识和个别孤立的自为存在放弃掉,感到自己只有在对方的意识中才能获得对自己的认识。”[1]

二、婚姻伦理

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家庭是缔结婚姻的结果。认为,婚姻是两性结合的一种社会形势。婚姻家庭的性质和形式,是受到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一般说来,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了社会的家庭关系。不同的婚姻家庭关系的特征和道德准则是由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时还要受到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上层建筑以及风俗、传统和习惯等影响。

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人类在婚姻问题上的一场重大的变革。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男女婚姻自主,一夫一妻,夫妻间权利平等,共同赡养父母,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的重要特征和道德准则。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爱之酒,甜而苦。二人喝,是甘露。三人喝,酸如醋。随便喝,毒中毒。”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男女双方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既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也要平等的尊重对方的意愿;俗话说“长相知,不相疑”,已经相爱的两个人要把生活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就应当对彼此的思想品德、志趣性格有着相当深刻的了解,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即“互敬、互信、互学、互助、互爱、互让、互勉、互谅”。[2]

三、婚姻家庭的理与法

黑格尔指出:“婚姻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3]家庭婚姻是法与伦理的统一体,家庭婚姻关系既需要法律约束,也需要道德的调节。婚姻关系情况主要分为三大类:

1、家庭婚姻关系中以法律调节为主的问题

一夫一妻制,这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根本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婚姻家庭伦理的基础。这种婚姻制度对人类的最大影响, 就是从法律、道德、心理和风俗习惯上规定了人的的共居性、唯一性和排他性, 使得人类性关系从单纯的自然生理联系上升为法律、道德和心理以及生活中的相互依赖、相互合作, 把人类逐渐升华为高尚的情爱。在婚姻家庭领域.法律所规定了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社会性道德是人类最低的道德权利和义务。如:夫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互扶养义务等等。

2、家庭婚姻关系中以道德调节为主的问题

婚姻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社会主义家庭伦理的重要规范。现代社会的婚姻家庭伦理关系较之传统社会,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新型家庭伦理以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取代了传统家庭伦理等级依附的家庭关系,中国社会的婚姻家庭已经从求生存温饱转向心里文化情感的满足。[4]家庭婚姻伦理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的一部分, 必须与物质文明建设相结合, 不断充实和拓展, 在不脱离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进一步体现时代的中国特色。

3、家庭婚姻关系中需要法律调节和道德调节相结合

法律着重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道德则支配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和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共同对婚姻家庭关系进行调整。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需要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相互补充、共同调整。因为本来婚姻家庭关系具有伦理性强的特点,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共同调整婚姻家庭关系,有助于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5]

4、家庭美德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家庭婚姻道德建设有利于创造、维护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有利于在社会转型时期坚持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导向。

(2)婚姻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单元要素,加强家庭婚姻道德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市民社会的完善和人生的幸福。[6]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王正平,周中之.现代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 (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4]龚群.社会伦理十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篇5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教育,家园合作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科技、高速信息生成和传递的时代,现代教育正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要更有效地培养一代新人,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日益突显。在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园教育也随之备受关注。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同时,与之并列的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见,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双翼”,缺一不可。并且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取长补短,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

1.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1.1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体现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心理特点为依据的教学过程,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更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有序,以及注重幼小衔接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近几年来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了广泛重视。幼儿园作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媒介和环境,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今天的教育能否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将决定其明天能否得到良好的发展。

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这种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这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1.2 幼儿家庭教育。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幼儿良好的教育离不开好的家长。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幼儿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针对性、连续性等优点。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还有,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度过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篇6

关键词 《洛丽塔》 悲剧 性教育 未成年人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纳博科夫作品中影响最为广泛、最受争议并使其获得国际声誉的当属小说《洛丽塔》。它叙述了中年男子亨伯特与12岁少女洛丽塔之间为常人所不容的畸形之恋。本文通过分析主要人物的悲剧,揭示家庭和学校性教育的缺失是造成该悲剧主要原因,其悲剧性所带来的启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1 产生悲剧的原因

1.1 家庭性教育的缺失

洛丽塔从小丧父,母亲对她既尖酸刻薄又自私,这样的家庭环境形成了她变幻莫测、脾气恶劣、困惑、轻佻、游戏人生的悲剧性格。而唯一的亲人母亲却举止轻佻放荡,语言粗俗,敏感善妒,甚至在与亨伯特再婚后,对她都多加防范,更不用说关心她对父亲的想象和对性的好奇,并及时给她灌输道德、伦理和性常识。涉世未深的洛丽塔,对和一无所知。对性知识的渴望得不到满足,做出了很多盲目的判断和决定:没有概念的洛丽塔出于好奇失去了童贞;在母亲和亨伯特结婚后,以一种嫉妒和挑衅的态度对待母亲,以幼稚的暧昧态度对待继父;母亲去世后,跟随继父到处流浪,过着非法同居的生活,以至于造成后面不可挽回的悲剧。

亨伯特从小丧母,虽然父亲曾给他讲授一定的性知识,但后来父亲忙于社交,便没有时间给他讲授更多了,所以他对性还是懵懂的。出于好奇,又没一个正确的性观念,亨伯特和另一个女孩进行性尝试并有了两次失败的经历。而亨伯特的挫折,找不到人倾诉,也没人给他及时正确的疏导,这便给他幼嫩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也是造成他之后只迷恋于12到14岁之间少女的恶果。“我也知道阿娜贝尔的死引起的惊骇更顽固了那个梦魇般夏天的挫折,成为我整个冰冷的青春岁月里任何其他浪漫韵事的永恒障碍”(于小丹,2000:8)。正是幼年的这些心理阴影和精神压抑,奠定了亨伯特人生的悲剧性基调。

如果他们从小就接受到家庭良好的性教育和引导,对于性有系统的认识,那么也不至于因好奇而去轻率尝试,又因失败留下阴影继而无法自拔。而这些悲剧本来可以避免的,这便是家庭性教育的不足。

1.2 学校性教育的缺失

在营地,孩子们被允许充分发展个性。洛丽塔借着擅长划船陪同另一个女生每天划船至偏远的小岛上,轮流与营地女主人13岁的儿子交欢。而本来就缺乏正确引导的洛丽塔,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长期的压抑与学校这种放纵的氛围中更加扭曲了。学校老师教授学生更多的是如何演戏、舞蹈、辩论和约会,忽略了学生身心不断发展和对性有渴望了解的需求,没能给学生正确的性教育,造成学生概念淡漠,甚至是性盲。如果学校重视性教育,就不会有这样的校风与氛围,这便是学校性教育的缺失。

2 悲剧的启示

从《洛丽塔》的悲剧中不难看出,性教育是何等重要,而教育的失职将会给孩子的童年和未来带去灾难。未成年人身心不断发展且还不成熟,辨清好坏是非真伪能力差;对性充满好奇而接触途径和认识方法不正确。如果我们不正面、及时、科学地教授性知识,他们就会被社会上一些粗糙乏味、低级下流和不健康的性知识腐蚀、毒害。

2.1 性教育对学龄前儿童的重要性

学龄前儿童求知欲强,爱学习,也爱模仿,在这个时期进行性教育是关键。“幼儿关注的性主要表现在探讨生命的起源,了解性别生理差异,对性器官的好奇,的模仿,习惯性擦腿动作,性别认同障碍”(谢妮,2003)。因此,性教育主要是让幼儿知道这是生物的一种性现象,尊重它并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它;知道男女有别的原因;养成正确的生活卫生习惯;知道性的重要性;提高性自我意识。

2.2 性教育对青少年的重要性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青少年的性成熟也随之提前,所以在中小学时期进行性教育是关键。进入青春期的他们关心自身的生理、心理变化,同时对异性渴求了解,接近和产生爱慕心理,加上社会观念的改变,男女普遍交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是遵循过去的教育方式,对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看不顺眼,一味加以指责,就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压抑状态,长期下去,就会造成他们的心理变态,从而诱发各种精神症状。“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张明,2005: 76)。因此,要加强性教育,认真地引导、关心和帮助青少年解开心里的性疑惑,走出误区,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2.3 性教育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性是众多互相紧密联系的动机、行为、后果与意义等内容的中心,它包括着爱的真诚、新生命的创造、愉悦的体验以及婚姻关系和社会和谐、安定等的完美表达”(杨素萍,2007)。因此,社会要加强性教育,加大扫黄力度,取缔不文明的娱乐场所,为家庭和学校创造良好的教育背景。通过多种途径在全民普及基本的性知识,有针对性地举办性知识讲座,帮助全民形成好的性观念,提高全民的素质,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美好社会。

3 结论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洛丽塔》就是一本具备性教育意义的小说。“历久不衰的小说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解决自身魅力的问题,还要解决小说艺术的社会责任问题,不是对一时一地的社会发展有启示意义,而是对人类发展的整个历程有教育意义”(刘爱琴,2007)。因家庭和学校没能对未成年人做正确的引导,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让我们深思其背后的沉重。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至关重要,这是关乎国家的未来,也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加大力度普及性教育,这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M].于晓丹,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

[2] 刘爱琴.《洛丽塔》:人性畸态与死亡叙事[J].山东:齐鲁学刊,2007(4).

[3] 谢妮.学前儿童性教育实施现状、滞后原因及对策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3(6).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思考

在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下一代的关注度越来越大。众所周知,祖国未来的希望属于下一代,而一个家庭的未来也是属于下一代的,只有将下一代教育好了,这个家庭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这个国家才能够更有希望。随着人们对学生教育关注的提高,现在的教育体系也在逐渐改变,而且随着人们对于教学的研究,现在教学体系越来越完善。对于小学生而言,全面学习、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对德育工作做到正确的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学生仅仅是在学习上优于他人早已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了,做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才有利于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而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只有地基打得好,才能够盖好楼房,对于孩子同样适用,因此就要求小学的负责人员重视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虽然德育的理论实行至今,但在一部分农村小学中尚未得到重视,因此小学的负责人员正确地认识德育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正确认识,才能够更加顺利地在学校中进行德育工作。学校的领导对德育工作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可以通过许多的方式对该学校的工作人员普及德育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发宣传手册,开会或是先进的工作人员进行讲座的方式来让更多的职工认识德育的重要性。

二、加强教师的德育素养

学生的个性和性格在小学期间并未完全成型,而儿童爱好模仿,喜欢向亲近的父母或是老师学习,而在小学期间,老师与学生会在较长时间内待在一起,因此加强教师的德育是很重要的。而现在,由于农村经济水平较落后,同时信息也不太发达,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在农村一些小学中存在教师体罚学生,对学生不一致对待,不认真授课的情况,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就像对小学生的德育一样,教师的道德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良好的道德素质是需要经过长久的教育才能够形成的。同时,社会的所有行业都处于一种状态,那就是常常会出现新的员工,所以对教师进行长久的教育,包括新老教师一起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并且,随着现今社会的进步,对于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愈加提高。当教师具备合格素质时,学生会自主地向教师学习,同时教师在平时授课的时候,融入德育,也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融德育工作于平常的教学中

“教书育人”一词充分说明了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还包括育人。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是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应把德育工作融于平时的授课中,当然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教师对自身所传授的知识一定要相当的了解,同时教师本身的素质一定要好,并对德育工作有一定了解。在语文教学中,语文中的课文都是较优秀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于文章中作者所想要赞扬与批判的进行思考,并发表学生自己的意见,同时鼓励学生学习文章中的优秀品德来达到德育的目的。英语亦然。而数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知识背后的事情,了解数学家们的美好品德,并鼓励他们学习。当教师将德育工作融于自身的授课中时,德育的目的就达到了,同时一定会有很好的成效。

四、应开展家庭与学校相结合的德育工作

要想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仅仅通过学校是不够的,小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待在家中的,因此做好家庭中的德育工作,同时也很重要。学校应及时与小学生的父母沟通,并为他们普及德育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在德育中的重要性。无可厚非,父母在小学生的德育中起到领头人的作用,父母是小学生最亲近的人,同时也是他们最崇拜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会不自主地向父母学习。因此父母做好自身的德育工作很重要。

五、结束语

总之,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进行是困难的,同时也是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在小学做好德育工作是对孩子做得最负责任的事情之一。学生的个性和性格在小学期间并未完全成型,在此期间树立良好的个性和性格是很重要的。当然,做好德育工作,不是简简单单的,需要学校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不断地思考与改进。当然,不能忽视小学生的家庭成员在儿童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总之,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覃春柳.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学园,2013(28).

[2]刘德义.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2).

[3]高双.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04).

[4]王雅芝.运用学生思想矛盾斗争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效果[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S1).

[5]张海云.浅谈增强小学德育针对性的有效方法[J].科技信息,2009(24).

篇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目标的设定,是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要步骤和环节。这一新型社会理念的提出,既表达了近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也预示着一个渴望和谐的时代的到来。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这个社会的各阶层、各部分、各种因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和发展的状态。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就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地协调,会社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的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包含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既有社会秩序与社会状态的和谐,也有人们精神与文化的和谐。这种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活富裕、精神充实、法制健全等等,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广大国民的整体素养。

一个人的基本素养的培养和养成主要是要通过学校教育这个环节来完成,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占主导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所以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素质教育,这种新的形势在对素质教育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

1、和谐社会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

1.1 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和谐社会人才培养的基础

教师不但要以自己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更要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去引导学生、熏陶学生。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指的是渊博的知识,身正则是指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不给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树立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的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真正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捷克教育家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就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身处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教师不但要发挥自己在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还要将和谐文化这一新型文化引入课堂并教授给学生。向学生传授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等文化知识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只有让学生理解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有力地将这一理念深入人心,使学生体会到他们在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1.2 精湛的业务素质是和谐社会中人才培养的关键

信息化时代下,我们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陈旧的知识观念无法培养未来社会建设所需的新型人才。教师的业务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知识和教育能力。教师如何将和谐社会引向课堂,融入到专业知识教学中,成为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的前提,而教师能力则是提升教育素质的基本保障.教师应积极促使在和谐文化的学习氛围中加强师生交流,通过课堂互动,加强学生对和谐社会的进一步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同时,带领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职责,逐步明确自身在和谐社会建设中重要价值。

2、和谐社会中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关系

构建和谐学校是时展的必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的新概念时,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作为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学校应为教师的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创造良好的教书环境。我们常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创造一个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宽松、健康向上的氛围,可以有力促使教师在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迅速、生动的传播给学生、和谐文化带给学生的同时,将和谐社会这一全新概念及时引入校园,向学生和社会来有力地宣传和谐社会的优越性和科学性。

3、和谐社会中教师和家人之间的关系

3.1 和谐的家庭环境是教师提高素质的力量源泉。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和重要元素,家庭的和谐决定着社会的和谐。俗话说的好:“家和万事兴,家衰口不停。”作为一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理应处理好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把构建和谐家庭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无数的事例都能充分说明将素质教育与家庭教育完美结合,有利于和谐社会发展中教师素质的培养。

3.2 正确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是对教师素质的体现

篇9

关键词:《生育制度》;;功能主义;学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D923.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043-03

《生育制度》出版于1946年,是最为得意的著作之一,也是费老前半生学术生涯的总结之作。这本书通过具有“费式特色”的叙述语言和研究方法,向人们展现了关于种族绵续的一整套制度的功能主义的分析。种族绵续关乎个人当下的利益和社会的长期存续,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对“―结婚―成家―生育”这一过程做出了独到的分析和解释。

一、写作背景

要真正了解《生育制度》的逻辑和学术价值,就要从其作者和写作的社会背景说起。1938年取得了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并主持燕大―云大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站,从事实地调查研究。1938年11月15日至12月23日这段时间,深入农村,在云南禄丰县进行了近一个半月的实地调查。1939年开始,他于西南联大兼课讲授生育制度。“当时在讲授生育制度时,没有教材,没有讲稿,旁征博引,尽情发挥。”[1] 初访美国回到昆明后,在云南联大和西南大学分别讲授家庭问题和农村社会,也是对“生育制度”一课的继续。由于当时生活拮据,便把每次讲课的讲稿整理成文章,交报刊发表,之后再将文章集结成册出书,以补贴生活开支。1946年西南联大计划各自迁回原址,清华迁回北平,而则因为喜爱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便利用暑假在北上之前整理文稿。有关家庭问题的编成了《生育制度》,而有关农村社会的则编成《乡土中国》。但《生育制度》编至一半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李文事件”,在等待重访英国的手续时,将妻女送回家乡,在浒墅关完成了《生育制度》的全部编纂工作,最终于194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二、主要内容

《生育制度》一书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婚姻、家庭、生育、社会结构进行了考察。首先,书中所论述的“生育制度”指的是“男女们结合成夫妇,生出孩子来,共同把孩子抚育成人的这一套活动”。由于“性不一定导致生育,生育不一定保障抚养”,简言之,人类的生物本能不能保障新社会成员的出生;而个人的生存依赖社会成员的分工合作,社会分工体系的正常运作则需要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社会成员。在这里,个人的需求的满足就和社会的新陈代谢联系起来,因此,“生育制度是人类种族延续的人为保障,为了维持种族延续和社会结构的完整性,人们结成婚姻关系来确保双系抚育的形成。”这种人为保障的形式就是规范化了的婚姻制度。由于社会具有基本的性别分工,对社会的适应必须能对性别分工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婚姻需是男女结合而成,这种双系抚育才能使新的社会成员在长期的熏习后更好地进入社会。为了使双系抚育能够长久稳定地实行,社会又用多种方式加强存在婚姻关系的男女间的联系,例如加强他们之间经济关联,神化婚姻之意义等等。

“家庭基本三角”是在本书中的重要创见。众所周知,在结构学中,两点之间的稳固需要第三点的存在,三角形是一个稳定的、不变形的几何图形。在家庭中,这基本的三角则由父母和子女构成,其中子女是那个关键的“第三点”。“婚姻的意义就在建立这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夫妇关系以亲子关系为前提,亲子关系也以夫妇关系为必要条件。”子女对家庭来说可谓是至关重要的,家庭的长久存续依赖亲子关系,家庭的基本三角即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的基本结构。

此后对于家庭关系的扩展、社会关系的运作过程,都利用功能主义的方法、使用通俗的语言和实际事例进行了清晰而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如此构成了这样一部具有“费式特色”的《生育制度》。

三、特点与价值

第一,是功能学派大师马林诺夫斯基的弟子,但又不完全满足于其师的功能主义学说,他结合了阿・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对其进行了反思,这本《生育制度》便是这样反思的具体应用。本书开始引用《文化论》中的观点,提出“任何社会制度都为了满足一种基本需要”,其后又从生育制度并不是满足生殖需要的矛盾开始,对生物需要说进行了否定,而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认为生育制度是为了“社会”而不是“个人”的需要而存在的,即认为社会是一个实体。

篇10

关键词:家庭建档工作;问题;对策

1 家庭建档工作的含义及其意义

家庭建档,就是将家庭及其成员在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利用价值和历史查考价值的可归个人保存备查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及其他形式的历史记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并妥善保管,以利于将来有效利用。

家庭建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第一,建立和健全家庭档案不仅可以改善家庭管理,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而且是激励家庭成员,引导和教育后人的生动教材,如最典型的《雷锋日记》;第二,家庭建档开辟了新的档案资源采集渠道,其档案材料充实丰富了国家档案资源,有力推动着档案事业的发展;第三,家庭档案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社会文明,见证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

2 存在的问题

2.1 个人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建档积极性不高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县、区级家庭档案建立户数寥寥无几。家庭建档工作仍严重滞后于现实的社会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家庭及个人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建档积极性不高。首先,由于个人对家庭档案缺乏了解,主观上认为建立一套家庭档案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不懂如何利用它,没有认识到建立家庭档案的意义及重要性,只是将诸如房产证、毕业证、购房合同等重要的证件存放在固定的地方,方便家人查找及急用。在他们看来,家庭档案不过是一堆没有利用价值的废纸,主观上抵制这项工作,不愿意将业余时间花费在家庭建档工作上。再者,由于家庭档案来源十分宽泛,客观上造成一些档案的内容冗杂,分类混乱,普通百姓又没有科学的家庭档案管理思路,致使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家庭档案利用价值不高,从而打击了人们的建档积极性。

2.2 家庭建档工作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普通百姓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积极性不高,从侧面反映出家庭建档工作宣传推广力度不够。虽然档案管理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实际上档案管理部门在全社会的影响力远远不够,这就在客观上使家庭建档工作的宣传和推广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从这个角度上看,家庭档案管理的普及难度很大,暂且不说广大农村地区,各大中城市里的推广率也不高。从宣传推广的角度看,档案管理部门在开展相关指导工作时连续性不强,把该项工作定性为阶段性工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档案部门作为档案管理和宣传的主体,在推广建立家庭档案的宣传中缺乏多样、有效的方法,那种仅利用社区来宣传推广的方法,毕竟不能使大部分人接受,也不能吸引年轻人的关注,这样一来,真正接触家庭档案的群众是十分有限的,其影响力也自然不大,难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强烈反响。

2.3 缺乏专业知识,建档不规范

当前一些省市家庭建档工作开展的风风火火,但建立起规范的家庭档案,却是屈指可数,就连工作在档案部门的专业人员,建立起较为规范的家庭档案的也是为数不多。

根据我在实际工作中的调查发现,真正能建立档案的家庭,大多是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一些离退休老干部,他们成为建立家庭档案的主要群体。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技术知识,许多家庭或个人虽然搜集了部分档案材料,但这些档案材料却处于原始、无序的状态,许多珍贵的家庭档案材料没有很好地收集、整理、保管,也就无法建立完整规范的家庭档案体系;有相当多的家庭想建立家庭档案,却不知家庭档案包括哪些内容,怎样规范建档,比如我了解的一些离退休老干部,他们年世已高,身边有些一生工作、生活留下的材料,如:珍贵的照片、生活及工作日记、工作成果、工作业绩、荣誉证书等,他们想把一生的经历规范整理,传给子孙,传承后人,但无人指导,不会整理,不懂分类、编目,对档案装具、用具也是一无所知;有些家庭在自发建立家庭档案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材料收集不全,整理不规范,使用起来也难以得心应手。

2.4 档案材料完整性、连续性、延续性较差,内容单一

众所周知,家庭档案包含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复杂,建立家庭档案的困难更多集中在档案材料本身。完整性、连续性是档案资料的重要特性,档案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受完整性、连续性的影响。首先,由于一些档案的年代久远,存在遗失、破损等问题,使相关材料的完整性大打折扣,其利用价值也相应减小。其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收集、整理、保管零散的原始资料,在无形中使很大一部分生活档案流失,家庭档案的整体性连续不够,为建立整套规范的家庭档案体系造成了困难。另外普通家庭在收集档案资料的过程中延续性较差,也使一些重要的档案出现间断,给材料的后期归档带来了麻烦。一部完整的家庭档案必须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档案。但在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家庭档案的形式过于单一,大部分家庭的档案材料都是以纸质文字类为主,缺少图片、音频、视频、实物等形式多样的资料,这样即使建立了家庭档案也不能完全反映家庭生活的全貌,使档案的文化趣味性大打折扣。

3 改进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宣传和指导力度,扩大社会家庭档案意识

档案管理部门要深入细致地宣传建立家庭档案的意义及重要性,加强家庭档案管理的宣传和指导力度,让相关知识走进普通老百姓家,让家庭档案惠及大众。首先,要转变档案宣传理念。在档案事业发展理念上应以“大档案”的角度来科学规划宣传工作,把档案宣传从业内推向社会,从为档案工作服务,扩大到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其次,要改变宣传模式。宣传中,应着力改变以往单一的宣传模式,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增强档案宣传的生命力和持久性,一方面对传统的宣传手段进行更新,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顺应信息传播手段随之带来的各类受众兴趣的变化,注重发挥各种新兴媒体的宣传作用,运用各种新的宣传形式,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传播渠道,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 、全方位的宣传,充分利用网络、微博、新闻媒体、宣传栏等宣传媒介普及家庭档案管理的方法和对家庭生活的益处。最后,要深入家庭,加强指导。工作中,作为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家庭档案建立、管理的指导,真正把家庭档案工作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一阶段的辅建工作,使之形成长效机制。作为基层档案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进社区、进村入户,联系有需要的群众,形成挂钩帮扶关系,帮助和指导他们科学建立家庭档案,并使之成为常态化。

3.2 抓好典型,推动全面

档案部门可以选择自愿建档的家庭,从自身做起,从身边抓起,抓出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面。从家庭建档实践看,老干部及专家学者建立家庭档案的积极性高,他们的自身文化素质高,形成的档案材料多,特别是工作业绩,工作成果,有的材料还是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比如江苏省江阴市郑金良家的水产养殖技术档案,不仅对其发展产业,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更为开发先进生产技术,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保护并恢复长江鱼类生态资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像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档案部门就要积极主动为其提供帮助和指导,为他们规范科学地建立家庭及个人的档案搭建平台,一方面提供建档的专业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建档资金上有困难的,多渠道多途径帮助其协调建档资金上的困难,鼓励并指导他们科学规范地建档。档案部门要积极宣传这样的典型,并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另外档案部门可在街头进行家庭建档主题展览,悬挂宣传横幅,现场可展出家庭档案实物图片、家庭建档典型、《家政档案》等装具,并进行档案征集和家庭建档咨询,让公众了解档案与自身日常生活的关系。对于提高公众对家庭档案的认识具有较好的效果,既有利于档案作用的发挥,激发家庭建档的积极性,又能扩大家庭档案的社会宣传,以此推动全社会家庭档案的建立。

3.3 自觉增强档案管理意识,主动学习档案知识

在扩大家庭建档知识的宣传力度,深入家庭加强指导、家庭建档工作的基础上,全社会家庭都应自觉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家庭档案的重要性,主动学习基本的档案搜集和管理知识,增强自身的家庭档案管理技能,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留心搜集工作和生活资料,妥善保管好个人的档案材料,并把那些属于自己的家庭档案尽快归档。从而通过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使家庭档案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另外,家庭中应确定一名家庭成员负责家庭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家庭档案管理人员应掌握必要的档案法律知识和档案管理技能,并定期整理家庭档案,遇到问题及时与档案部门的专业人员咨询,并向家庭成员通报家庭档案整理情况。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它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家庭建档问题也不例外。特别是《档案法》颁布实施后,我国档案事业走上了依法治档的道路,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档案的价值,认识到了档案的作用,使家庭建档有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建立家庭档案不仅需要有内在的动力,更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足够耐心。只要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精心组织,科学整理,就会推动家庭档案的全面建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