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自动化专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29 17:4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自动化专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自动化专业前景

篇1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专业;学科特点;行业需求;就业形势前景

中图分类号:TD402文献标识码: A

1.学科简介及其特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专业设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设备工程和汽车服务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入学不分专业方向,前两年学习本专业的平台课程,从三年级开始,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成绩,可选择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设备工程和汽车服务三个专业方向之一学习。

行业发展方向与需求

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置与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是一个发展前景好,社会需求量高的专业。其一,与生活紧密联系,只要有使用设备的地方就离不开这一专业。 如汽车、手机等这些都已经与人们的生活融合得相当紧密的工具式的设备。手机作为日常必备的工具,需求量大,加上电子产品更新快,对手机的品质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这就需要本专业的人才加强创新,努力满足社会需求,而汽车从奢侈品行列到日常代步工具的这一发展过程也促使了社会需求量的增加,这也无疑增加了本专业人才的就业航向。除此之外,本专业的人才通用性强,如学建筑机械的也能设计医疗器械,又如在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后,可以成长为工程师,从而胜任管理岗位,而不仅仅局限于生产一线的职位 其二,立于生产方面的重工企业很多,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对此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武钢鞍钢等与生产制造一线的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三,一个国家的的军事实力与此专业也息息相关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该国对内保持社会稳定,制止国家分裂内部能力,也反映了该国对外寻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外部实力(External Power);同时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种“产出”,是极其重要的国家战略资产,因为军事实力不仅是综合国力的一个显函数,也是国家意志的一种表达函数 而军事实力除了与武装部队人员的数量与质量有关以外,武装配置也不容忽视,大到军舰卫星,小到手枪榴弹等都离不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个人努力与就业形势的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制造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机械制造企业,对机电类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本专业的同学应顺应就业形势,逆流而上,结合自身努力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与社会的发展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其一,强化理论基础,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培养技术创新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加强实际操作能力,以弥补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差距,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尽快的融入实践,尽力满足企业的需求 这样既不会浪费教育资源,也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更可以促使毕业生在新的环境中尽快找到归属感其二,根据个人意向确定就业目标与职业规划,在面临就业选择的时候能够明确目标,而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毫无头绪地胡乱选择 其三,掌握

知名企业的动态,针对企业需求,努力强化自身薄弱的地方尽量实现他弱我强,他强我更强的目标 通过以上的努力,个人的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机械类专业是一个是实实在在的专业,大到万吨巨轮,小到移动电话,高精到航天飞机,普通到曲别针的制造,都离不开该类人才。而且,机械类专业还具有通用性的优势:学建筑

机械的去搞医疗器械能适应,学石油机械的去造飞机也没问题。另外,并非只有机械行业才需要机械专业人才,任何行业,无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研发性单位,只要使用设备、生产线,就要给机械专业人才用武之地,如制药、乳品、食品、橡胶等行业都需要他们来安装和维护生产设备。只要整个社会经济正常发展,该专业毕业生就不乏就业岗位,他们既可以成长为工程师,也能胜任管理岗位。“毕业生”的基本心态是,我要毕业了,我不得不找一份工作安排自己的下一步生活,属于迫于无奈型,他们只是被动地在“应聘”;而“求职者”的基本心态是明白自己所学一切本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明白工作不仅是一个糊口的饭碗,

同时也是人们实现理想的主要方式,这时候他就该更积极主动地投入社会,拥抱社会,在市场风浪中搏击,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片天地。

总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就业面广前景开阔,本专业的学子可以通过自身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适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努力成为社会不可获取的高新技术人才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与个人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篇2

机械工程专业课程有哪些 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主要有机械工程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应用、机电设备自动检测、机械结构分析、液压系统应用与维护、机械制造技术、数控设备操作与维护、机械系统安装与调试、设备电气控制与修理、现代设备管理、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机械工程专业介绍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能从事专业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机械工程专业可在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等相关专业攻读研究生。毕业生可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应用、生产运行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机械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随着经济日趋繁荣,制造及服务业均需求大量曾接受专门训练的机械工程师及技术员。

虽然新科技导致生产程序自动化及电脑化,但大部份与工业营运及仪器制作有关的程序,仍是以机械原理为依归。

鉴于各行业均朝着高科技的方向发展,相信各级机械技术人员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科研院所、企业、高新技术公司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及技术分析,从事各种机械、机电产品及系统、设备、装置的研究、设计、制造、控制、编程,数控设备的开发、计算机辅助编程,工业机器人及精密机电装置、智能机械、微机械、动力机械等高新技术产品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应用研究,以及从事技术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篇3

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而机械自动化就是机器或者装置通过机械方式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过程。

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主要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由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今后一段时间内,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从机械行业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进一步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网络技术;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科技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同时也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已然成为大势所趋,作为一种新型工艺,它不仅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时刻保障人民对于物质要求不断提高,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生产的安全和可靠性保障人命在工作当中的人身安全。在未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将会朝着更高层次发展,不断促进现代化工业的进步。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

当前形势中,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正在不断的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制造自动化,相比于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来说,优点主要有:(1)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在传统的机械制造中,当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时,并不能够及时停机,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安全性不高。而在自动化中,当遇到有问题时能够及时停机维护,机械本身会自动的进行分析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并且相对的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当前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有效的降低生产事故的发生,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2)节能性更好。传统的机械,由于本身体积大,不易搬迁,造成生产不方便,耗能过高。在自动化发展下,机械产品不仅体积小,相对的节省一定的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新型的自动化机械具有低耗能的好处,这样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低耗能将会节省很大一部分的资源,达到环保的目的。(3)应用更加广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技术,并不仅仅只能用于机械制造中,其功能性很强,还可以在其他领域技术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满足当前多元化发展的需求。(4)微型化。发展就是向着更加方便简洁的方向前进,因此在自动化的今天,机械变得越来越小也是其中一项不可忽视的优点之一。

二、发展前景

1、机电一体化前景

根据当前的现状,机电一体化是未来机械制造设计自动化发展的方向之一。半机械半自动化将成为新型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利用数控设备体系,有效的将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生产紧密联合,从而实现机电一体化模式,有效的减少工作人员的数量,但机械制造的功能将更为强大,结构体系也更加完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都会大大的提高,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带动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发展。

2、虚拟化前景

传统的机械制造设计在生产过程中一般的程序为,在图纸上完成设计,根据图纸设计生产出样品来,最后还需要对样品再进行试验研究看是否符合产品的特定功能,最后才能够投入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但是这些都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来进行,光在图纸上的设计就需要不断的改进,浪费的时间和资源都是很宝贵的。计算机的发展恰好解决了我们许多的问题,利用网络对各种数据进行传输和处理,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绘图设计,并使用网络技术对设计出来的虚拟产品进行虚拟的实验,可以测试设计出来的软件是否符合我们的技术要求。从而将一系列的繁琐程序全部都虚拟化,对于企业来说,这将会节省人力物力,还能够大大缩短新产品开发的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虚拟化将成为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的一大必然趋势。

3、网络化前景

网络似乎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不需要专业人员在场就可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就,像网络教学一样,所以实现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网络化也是一种发展前景。虽然目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与网络接轨,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网络化。比如,利用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进行生产的时候,一定会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事故,一般情况下,专业的技术人员不可能每一天都在生产现场的,设计人员更是不可能,这时候只能将设备停机,严重的影响了生产效率。这就是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没有实现网络化,真正的网络化就是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即使相关的专业人员不在现场,同样的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进一步结合现有的技术实现生产控制的网络化是必然趋势。

4、环保化前景

因为重工业的发展,造成了现在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环保俨然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各个国家都在从各个方面采取强制性措施来减少污染,确保我们生存的环境能够得以好转,所以环保思想已经贯穿在每一个领域,在机械设计制造业领域中环保话题也成为了一个大的方向。以往的机械制造业主要是以生产为目的,对于环境从未做过考虑,但是现在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环保的同时做到同样或者更高的生产力。机械设计制造业在设计生产中必须环保化,坚持环保的思想,最大限度的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同时选择那些零污染或低污染的新型材料,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统-做出贡献。

结束语

社会在前进,同时伴随的还有日益激烈的竞争,所以逐步的实现机电一体化、虚拟化、网络化和环保化,是我们下阶段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发展重点所在。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已经受到了广泛的推广,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更好的满足制造业发展的要求,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还需要进一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亮.探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

[2]宋军保.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3).

[3]王岩松.探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5).

篇5

【关键词】 机械自动化 筑路建设 应用 前景

1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特点

自动化技术作为新型技术,自其出现以来为机械制造行业及一些相关行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仅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显著的降低了机械制造和相关工程项目的成本和时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应用不仅局限于机械制造行业,开始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其研究和应用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形成了激烈竞争的局面。

由此可知,机械自动化技术有着十分鲜明的特征,它是集生产质量、生产成本和生产工期于一体的现代化技术,具有强烈的经济性、竞争性和潜在发展力,使得工业生产脱离传统模式,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在生产效率、生产效益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可以使工业生产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提高工业生产的精确度和质量,自动化技术同时可以自动进行检测,降低了生产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生产能源和原材料的节约,提高了机械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2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筑路建设中的应用

(1)信息流的自动化。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生产制造、辅助工艺设计以及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辅助设计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图形设备辅助设计员进行相关工作。计算机辅助制造和生产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数值控制技术,通常称为数控技术。工艺设计的辅助是将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高效衔接,提高工艺编程的效率,并对工艺设计进行优化,实现标准化。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是对设计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管理的系统。筑路建设从设计、制造到最后工程质量检测应用自动化技术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工程质量在自动化技术的检测下得到了保障。

(2)路面铺设厚度控制的自动化。路面铺设装置根据由所测值和最大设计值来求得路面厚度数据确定需要铺设的厚度、自动控制路面沥青摊铺机前转向器的液压缸以及便携式小型电子计算机组成。通过这套自动化装置对路面铺设厚度进行自动化的控制,提高路面铺设效。

(3)路面摊铺机控制自动化。主要利用测量和基准设置等工作来节省劳动力,无需驾驶员熟练驾驶技术进行自动控制路面沥青摊铺。装置由固定台(位于基准点总台一侧)和移动台(位于安装棱镜的摊铺机一侧)组成,将设计好的数据与三维位置测量结果来进行事先比较,得到误差的修正和自动控制摊铺机的安放位置。

3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筑路建设中的发展前景

(1)广泛采用微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之上,实现筑路建设中的机械自动化和机器控制电子化。筑路建设中应用机械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工作机构的定位作业需求,同时减轻驾驶员的劳力。筑路建设业的前景发展目标是逐鹿机器人的发明和创造,实现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程序进行工程作业。当前,较有前途的电子设备和系统如联合控制系统,它整合了操纵装置传感器、警告信号以及显示器组件于一体,保障夜间工程作业的效率。

(2)广泛使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控制柴油发动机显著提升筑路建设工作效率,不仅节约燃油,还能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未来能源的主要供给可能朝着绿色方向发展,如氢气,而机器的机电液一体化保证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金属消耗的减少。采用液压传动装置、负载换挡的液力传动、高效过滤器及液压辅助装置在筑路建设中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使现代筑路建设机械自动化具有功能齐全、结构完善、操作维护简便等特点,打造智能化的机械自动系统。

(3)发展多功能、多用途的筑路机械自动化系统。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和通用化节约施工,同时创立机械自动化道具系统等。利用仿真技术可以设计出不同自然条件下筑路建设机械自动化的最佳构造、规格、尺寸等,以保证机械生产的专业化和高效协作化。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筑路工程,要发展专用机械,实现筑路建设的专用化和高效化。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筑路建设中应用包括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技术等多项领域,其作用的关键是将这些技术能合理、协调的组合和应用。随着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突飞猛进,将极大的促进了机械自动化在筑路建设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在质量控制方面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李涛.试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J].才智,2008(20).

[2]杨建平,刘艳玲.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应用中的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

[3]倪寿璋.筑路机械[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4]王夺魁.公路施工中筑路机械设备的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08,(17).

[5]杨国平.国内外筑路机械最新发展动态[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1.5,18(94).

[6]张青,曾小超.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科技传播,2012.9.

篇6

关键词:改革方案;机械制造;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2-01-01

前言: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满足机械加工领域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实践能力,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机械产品工艺编制和自动化机械加工设备维护能力,能熟练进行机械产品售后技术服务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专业社会需求调研分析

1.1市场需求分析

才市场需求信息分析显示,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当前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才需求十分旺盛的行业。国家制订的近十年工业发展目标明确指出,要在十年内实现企业普遍采用CAD/CAM技术。在本领域内需要培养适应传统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向高科技、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发展需要,掌握机械设计制造传统工艺、现代先进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及企业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种机械加工设备,能够熟练应用机械CAD/CAM技术,并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1.2专业设置的社会背景及行业背景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随着机械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大公司都把高新技术注入机械产品的开发中,作为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机械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装备部。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与进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国防实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提出,中国制造业发展可实行三大战略:第一步,力争2015年总产值成为世界第二大制造国,建成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第二步,2030年总产值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三步,2050年在制造业的带动下,服务业高度发达,研发设计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适应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行业发展需要、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程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从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类产品的生产、质量检验、计划管理、调试维修和销售服务及机械产品设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本专业培养面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机械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一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使学生在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机械制造、机电设备的操作、运行、保养、设备的技术改造和维修、安装调试,先进的设备加工,先进工艺、管理与操作的基本能力,掌握运用综合多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艰苦创业、踏实肯干、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

2.2人才培养模式及指导思想

改革机械专业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1:1的前提下,前两年以理论教学、校内、外实践教学为主,第三年安排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最终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主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强化技能培训。根据职业岗位需要与终身学习的需要关系以及扩大专业服务面向,加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借鉴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从具体国情出发,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创新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结构,实现课程的模块化、综合化,推行“项目教学”,和校企结合模式,力求实现教学与岗位就业零对接。

3. 职业岗位群及人才培养规格

改革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为:面向生产一线的机加工工艺员、机加工工装员、生产现场工艺管理、可编程器件设计与调试、质量检测管理、机械产品测试、机电设备维护、机电产品认证、技术支持、产品销售、技术文员和物料采购。职业岗位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职业资格证书为机加工工艺员、机加工工装员、生产现场工 艺管理、可编程器件设计与调试和质量检测管理,它们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独立承担或作为团队成员承担模具、汽车类机械产品中的零部件工艺开发任务;并进行工艺方案分析,并根据技术经济指标要求确定工艺技术方案;编制包含上述工艺设计资料的技术文件;整理技术文档资料,最终完成工艺方案;根据加工零件进行工装分析;认识加工零件拟采用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文件;掌握装夹方式选用原则;定位元件选择方式;确定出夹紧装置;根据强度优选夹具体;选好对刀引导元件;最后配选出夹具零件;最终完成夹具的制造与加工零件的工装和组织产品的生产、外协加工、组装和品质管理;编制生产工艺文件;组织安排生产人员;能对生产中的出现的严重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对客户的退库品、返修品进行检测、记录并办理入库,进行维修;机械零件生产过程的工艺设计和工艺文件制定,生产工程工艺问题的解决。而人才培养规格则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术和基本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从业人员。

结语:随着社会经济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及其装备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生产管理及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快与国际制造业接轨,企业正在迅速走向现代化进程。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因此,发展机械制造业,培养机械制造型人才,对于企业的开发,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余薪萍.现代制造技术创新教育的研究与探讨[A].第二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8

篇7

关键词:现代化;机械制造工艺;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1、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1、1自动化技术还比较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自动化技术特别是数控系统等传统机构限制了多变量智能化的发展,无法根据外部的干扰和随机因素对动态实施调整,以致于我国现代数控技术严重脱离了社会发展轨道,严重制约了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因而,加快自动化发展步伐非常必要。

1、2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比较狭窄

当前,我国的自动化技术运用领域仅限于数控系统的传统模式,机械制造厂生产的产品无论在质量还是性能上都与当今的高新产品有着很长一段距离。例如,生产的产品机构比较单一、制造工艺比较粗糙;设计方法上也比较落后,精确度较低;有些机械制造厂的制度相对落后,科研开发能力比较弱,缺乏技术的支撑等等,都导致了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范围比较狭窄,没能够得到有效地推广,进而影响了整个机械生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1、3自动化技术相关专业人才比较缺乏

人才是一个企业快速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因素,是保证一个企业正常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目前,很多行业中都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尤其机械制造行业中,优秀人才更是寥寥无几。一方面在于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光有理论知识,而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因而对实际操作中的具体事项了解不多,尤其在机械制造行业内,操作人员如果没有牢固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很难保证整个生产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机械制造产业对人才的管理不够合理,没有规范的管理措施,也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制度,因而,使得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提高,严重影响了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推广与运用。

2、提高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办法

2、1加强对机械制造产业中自动化技术研究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作为一项一体化的综合性系统技术,主要朝着精密、工程技术和高自动化技术的方向发展,从而大大提高机械制造产业的质量和效率。要加强对机械制造产业中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必须合理地进行人员的调配,将管理者、设计者、制造者、服务员以及用户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二,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必须将获取信息、表示信息、处理信息以及操作信息连接成一个整体,组成一个有机的管理与控制体系,从而实现信息集成的效果;第三,在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中,将各类学科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库和方法库,以便知识的提取和灵活运用。

2、2不断拓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由于当前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不够广泛,严重阻碍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拓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首先,现代数控可以采用带高分辨率的绝对监测系统,对机床的动静态特征进行有效地改善,从而实现机械制造业的高效率、高速度和高精确度的关键性指标。其次,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同时,在不同的生产流程中,利用群控系统使物流、信息流进行自动调整动态。再次,可以利用科学计算可视化对数据进行高效处理,让信息通过包括文字、语言、图形、图像以及动画在内的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拓宽自动化的应用领域,降低机械产品的设计成本。最后,进行智能制造技术的开发,通过知识工程、计算机软件制造系统和机器人技术,对技术工人的技能和专家知识进行建模,保证机器人在正常情况下进行小批量生产。这种智能制造技术能够对机械生产进行有效分析、判断、推理、构思以及决策,因而可以大大节省体力和脑力劳动,实现智能化生产。

2、3加强人才培养,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除了需要以雄厚的科技力量作为支撑以外,更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人才资源是一个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做好人才培养就必须抓好两方面的工作:其一,不断完善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通过录用高素质的技术研发人员,并对其进行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以及创新意识考核等等,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术研发人才队伍,为自动化技术的运用打好基础;其二,企业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来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和热情,进而推动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例如,实行人才奖惩制度,对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加强科研技术设备的完善,为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进而推动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广泛运用。

3、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工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应用:

3.1.信息流的自动化

机械自动化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几个方面。

3.2.物流供输系统的自动化

机械制造过程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加工后,还要把成品及时运到具体的、指定的地点,这一过程是相当复杂和繁琐的,为了保障整个制造过程的流畅性和连续性,需要一套有效的自动化物流系统。物资供输系统的自动化涉及到自动化软件系统、单机自动装置等组件。

3.3.加工系统的自动化

机械制造生产过程有很多重复劳动,为了节省工人的体力,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自动化的加工系统,使生产工序能够自动、持续的进行。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人的重复劳动,还可以减少人工劳动所带来的失误,提高操作的精确度,避免出现次品,提升机械制造产品的质量。

3.4.装配系统的自动化

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设备装配系统。过往的装配工作一般由人工来完成,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产品的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自动化的装配系统不仅可以取代人工复杂的装配工作,还可以通过预定设计好的技术要求,将特定形状与规格的机械配件自动组装、搬运、实验等一系列步骤,从而建立一套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

3.5.检测系统的自动化

为确保机械产品生产的精度,机械制造过程常常需要运用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加工设备和新型的材料与部件,这也就增加了产品检测工作的难度,传统的人工方法检测精确度已达不到设计需求,自动化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种难题,这也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当今,运用较多的自动化技术有很多,如具有多个判断系统的智能诊断技术、识别电流信号、时序的检测技术等。

4、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4.1. 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是 21 世纪机械制造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延伸。只有实现机电一体化,才能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2.智能化。智能制造产生于上世纪 80 年代,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核心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遗传基因、人工智能系统、专家系统来进行多种复杂的决策,提高制造系统的制造水平和实用性。该技术能够细致的保留工人与工程技术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使这些经验能在更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也有学者认为,智能化制造技术是人类感官与头脑的延伸,也是人类手脚和肢体的延伸,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3.微型化。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属于微电子产品,微电子产品正朝着超大规模集成的微观领域发展,未来的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体积会更小,操作会更加灵活,能耗会更低。

4.4. 绿色化。人类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环境破坏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未来的机械自动化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也将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4.5.柔性化。多品种多批量生产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形态。因此,机械加工设备的柔性要求也更加迫切。柔性自动化加工,是指采用机床加工控制软件来控制加工过程,在需要更换零件时,无需人工调整机床与设备状态,只需改变少量软件与夹具即可继续进行加工的加工方式。与传统的加工方式相比,该技术有以下优点:(1)加工精度高;(2)可靠性与稳定性好;(3)同批次零件的精度与一致性高;(4)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复杂零件的加工;(5)能集中进行多种加工。

4.6. 模块化。随着机械制造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涉及的设备种类、技术工种也越来越多,单独的企业或厂家往往不能完成整个机械生产流程。机械制造自动化流程就需要划分为大小不一的模块,分别由专业的部门或企业来完成,通过多方配合实现大规模的机械自动化生产。

4.7.网络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融入到生活、生产的各个角落。机械制造自动化每一环节可以通过网络将数据汇总到远程控制终端,由计算机进行实时分析并进行控制。

5、结语

改进生产技术,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加快机械生产的步伐,实现机械生产的全面自动化,这是当下机械制造业发展的趋势。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技术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更是对机械生产提出了新要求,机械生产想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灵活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广大的市场需求。通过以上对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机械制造对技术要求较高,由于传统机械生产模式的影响,自动化技术还未能够得到全面运用和发展,与自动化技术相关的专业人才也比较缺乏,严重影响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推广,因而,机械制造业的整体水品得不到提高。这就要求在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技术运用过程中,不断加强对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拓宽自动化的技术的应用领域,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进而实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灵活运用,提高机械生产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 郑孟雄.浅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2,(10):51-51.

[2] 刘洋.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7.

[3] 白玮.浅谈机械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6).

篇8

【关键词】机械类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随着大中专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紧张,但机械类毕业生却普遍因为机械行业发展景气而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在车辆工程等热门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例甚至高达1∶7。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机械类学生却并未将这一优势保持到职业生涯的发展中去。本人作为一名机械类院系的学生辅导员,试图解读这一悖论,并探寻机械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之途径。

一、为什么机械类大学生就业后发展优势难再

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以致对学习生活缺乏长远安排,难有质的飞跃,与长于规划的文科类、管理类学生相比,其职业生涯发展前景呈现劣势。原因不外乎两点:

1.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欠完善

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由于专业教师匮乏和资金配备限制,目前的工作大多停留在用几场讲座来宣传政策、制度的层面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习惯于对“事”而非对“人”的机械类学生很难自发地寻求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信息,这导致学生普遍缺乏相关的规划意识。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待加强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而在我国,大多数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即便在少数从学生进校起就施行生涯规划的大学里,学生每年修订一次的规划书也往往因为缺乏及时的指导,而让规划与行动渐行渐远,最终不了了之。

二、机械类大学生如何着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该如何改变机械类大学生“求职易,发展难”的状况?我认为让毕业生从专业特点出发,系统地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学会了解自己“是什么”,该“干什么”,想“要什么”,还“缺什么”,要“怎么办”,才能让他们顺利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型。职业生涯指导者可以从以下程序入手,指导机械类学生有条不紊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1.科学评估自我,了解自己“是什么”

评估自我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在学生进校之初,就应当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你的评价等,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自己是否适合在机械行业发展、适合做设计还是适合做管理营销、适合研究技术的那个方向,做出一个判断,并且有计划、有重点地把精力投放到有可能“出彩”的领域中去。

2.进行职业分析,弄清去目标单位该“干什么”

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性,机械类行业属于应用范围广泛的种类,机械类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也相当广阔。在就业率多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很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因过度乐观而盲目,随便签一个单位了事,上岗后却感到并不如意。其实,学校应该在学生学习期间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业内知名企业和单位进行职业分析,深入了解其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人才供给情况、平均工资状况、职业发展前景等;不同类型的单位对求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学生在在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将机械行业所需要的一般能力与目标类型单位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结合起来,作为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参照。只有这样,在临近毕业、面对蜂拥而至的就业单位之时,机械类学生才能从容地做出适合自己的明智选择。

3.确定职业目标,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确立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关键是要确立好目标。任何人的职业目标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制约,大学生制定职业目标时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目标又分短期和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以后职业规划的顶点,短期目标则一般是近期素质能力的提高等。大学期间就是培养和实现学生近期目标的好时机,把握好自己在参加工作之前要培养的技能和其他必备的素质能力,才能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奋斗。

4.理性剖析自我,发现自己还“缺什么”

全面提升自我,有的放矢增强职业发展能力。

在明晰了机械类学生共同的不足之后,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就要引导他们全面提升自身能力:

(1)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机械类学生应当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包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整合文化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

(2)加强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有:加大实验实习课程的比重,让学生认识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紧密关联;举办类型多样的创新大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相关企业联动,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成长等。

(3)增强社会调适能力。重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等,更好地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与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学生内向的一个自我完善过程,也是一个外向的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调整过程。“计划赶不上变化”,尤其在高科技信息时代,变化更是永恒的主题,在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其中的很多变数是无法预测的。因此,习惯于埋头苦读的机械类学生尤其要时刻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注意社会对本行业现状的反馈以及社会对自身现状的反馈,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而经常地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如此方能让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兼具科学性与可行性。

篇9

本文在分析当前《工程计算》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对象的专业特点,提出了优化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思路并付诸于实践,以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工程计算;教学;问题;思路;效果

《工程计算》课程是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工程计算方法,能够利用常用工具解决常见工程问题的计算及目标优化。但是工程计算毕竟一种工程领域中通用的计算方法,如何能够将其与本专业课程和相关知识衔接使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具有针对性是本课程教学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被列入2014年陕西科技大学专业综合建设项目。本教学改革项目主要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工程计算》为对象,研究分析了该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不足,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对象进行教学目标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实践。

一、《工程计算》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MATLAB的工程计算技术已成为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管理决策等领域广泛应用的科学计算环境和标准仿真平台。由于具有高效、直观与简单的性能,MATLAB语言类课程已经成为高等理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课程,同时也是理工科大学生、研究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然而,MATLAB软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何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组织《工程计算》课程的教学值得探讨和思考。目前《工程计算》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目标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课程定位不清晰

如前所述,基于MATLAB的工程计算技术应用领域较广,因此以往的教学目标只是设定在使学生掌握工程计算的通用理论和方法,没有具体的针对本专业特点的教学目标。从而造成传统的工程计算教学要么是仅对某一具体的课程或知识点做简单应用,要么是脱离专业背景做纯粹软件工具学习。按照这两种思路组织的教学难以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拥有独立的地位。

2、教学方法单一,模式缺乏吸引力,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2]传统的工程计算,教师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演示实例,讲授完一部分知识后,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集中实验。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灌输,然后再到实验室编个程序,验证一下课堂所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感觉乏味枯燥,不能掌握工程计算的核心思想与编程技巧,难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实践教学环节没有突出专业领域特点,缺乏本专业的工程问题实践

基于MATLAB的工程计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课堂上的程序演示与练习外,需要一定量和一定难度的实验才能掌握MATLAB语言的核心内容和编程技巧。然而,目前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而不是实践应用为主。一般针对教材上的基本知识点,给出一些仿真问题,而没有把这门课程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起来,结合学生的具体专业背景,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去用MATLAB软件解决。这就造成了学生学的时候,觉得这门课简单易学,而真正应用的时候又无从下手,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

二、《工程计算》课程教学目标优化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工程计算》课程存在的上述主要问题,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

1、教学目标的优化

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背景,突出工程计算在本专业领域应用的课程特点,以学生掌握MATLAB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为基准,同时兼顾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工程计算理论的基础上,具备机械领域基本工程问题的解算能力。考虑到对本专业主干课程融合的要求,将《工程计算》定位为融合各专业课程的桥梁。在课程中对工程计算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最优化设计等各方向的应用做出探讨,加深学生对主干课程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其融会贯通、综合应用的能力。

2、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Matlab的工程计算融合本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拓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教学内容。针对Matlab特点及教学学时限制,将课程教学内容作出如下安排:为融合专业主干课程,Matlab基本方法集中以“Matlab基础”、“Matlab绘图”和“Matlab编程基础”三章的形式出现,其余章节内容按本专业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展开;对Matlab基本方法和专业主干课程应用这两个主体内容的讲授,在以实践为主导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相应理论知识,保证学生既能将学到的知识投入应用,又能具有一定的理解深度。(2)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工程计算》课程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①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书本知识语言描述的局限性,有针对性地结合具体实例尤其是本专业领域实例进行知识点讲解,以便学生能够更形象、直观、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它的核心案例选择要有代表性,兼顾学生已学知识和专业背景,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Simulink仿真中使用机械原理中的曲柄滑块机构及弹簧质量系统讲解,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②互动式教学。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积极性。[2]如“Simmechanics”内容教学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给出四杆机构的运动方程,通过Simulink给出仿真模型并得出各构件的运动参数曲线,然后教师利用Simmechanics给出某四杆机构的物理仿真模型并仿真,与学生的结构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可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计算平时成绩等。③背景式教学。所谓背景式教学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专业课程典型工程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建立该问题的数学及仿真模型,利用工程计算相关手段进行解算。背景式教学体现了工程计算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互动与联系,也使学生真正充分认识到本课程在本专业领域的实际应用成果。背景式教学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兴趣性等诸多优点。[3]

3、改革效果分析

通过上述探索,《工程技术》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最近一轮的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内容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课程给出了较高的评价。本项目的研究中,本人得到了学院、教研室领导及老师、实验室管理人员、相关学生的支持和认可。经过本次教改项目研究,充分认识到了《工程计算》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该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改进,既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了巨大的提升作用,同时也为联系专业其它课程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刘言松 夏田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樊春霞.《MATLAB与仿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和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28)184.

篇1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这带动了工业生产机械自动化的进步,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探究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概述;发展前景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这促使了工业技术的更新发展,进而带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工业技术的进步。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一)初级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此阶段,人们自发地将电子技术和机械设备结合来改进产品的性能指标。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使得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无法深度结合,当时的研发出于一种自发因素,生产的产品应用受到极大的制约。

(二)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此阶段,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基础条件。同时,国际上也逐渐重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三)转型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此时,机电一体化技术向多个领域进行渗透并呈现出新的特征。新型技术领域的发展也带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前行,这些学科和技术之间的互相渗透与融合也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上述背景,国内很多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分别设立了专业与岗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始深入研究,但与外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一)智能化的前景方向“智能化”可以理解为将计算机技术融合到机械设备中去,根据具体需求设置不同的程序,让机械设备遵循事先编制好的程序完成具体的操作功能。这种技术既可以减少劳动力又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化作为前提和保障的。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化势在必行。

(二)绿色化的前景方向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剩余的自然资源有限,环境的破坏也越发严重,因此,各个国家都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环境保护成为各种技术和各个领域发展所考虑的基本因素。我国提出的技术发展绿色化、环保化和可持续发展正是这方面的最好体现。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的产品在研发、生产等各个环节,都要考虑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绿色化。

(三)微型化的前景方向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型化已逐步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当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微型化必然成为其发展方向。现在许多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都向微米级和纳米级发展,它们具有体积小、能耗低等优势,这些优势必将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发展的一大特色。

(四)网络化的前景方向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的不断变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通过网络会迅速传播到全世界。机电一体化设备和产品更加应该顺应网络化的潮流,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束语

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虽然起步较晚、发展较滞后,但我们看到了世界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潮流,增强自身实力,增加信心,不断进取,脚踏实地,共同努力,让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化、绿色化、微型化、网络化的前景方向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中国机电一体化协会.用信息化提高我国制造业竞争能力[J].Cameta资讯,2003.

[2]刘庆民.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