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服装设计的个人看法范文

时间:2023-12-29 17:45: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服装设计的个人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服装设计的个人看法

篇1

对于现代舞台服装设计来讲,与普通的服装设计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其主要就体现在了实用性与展示性上,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收到了宗旨的影响,在设计舞台服装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先掌握好舞台演出的要求,这样才能从实际的角度上出发,来进行现代舞台服装的设计工作。基于此本文针对现代舞台服装设计的继承与创新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舞台;服装设计;继承;创新

对于舞台服装来说,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同时也活动中的景色。因此在实际中,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舞台服装设计之路,从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发展,设计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服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在实际中,要加强对舞台服装进行设计,促使其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风姿。所以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做好继承与创新工作,提高我国舞台服装的设计效果。

一、继承

1、样式上的继承

我国传统舞台服饰主要以戏曲服装为主,其也展现出了典型的符号性等特点。不论是从服装的造型上还是从色彩的寓意上来讲,都富含了极强的艺术涵养。因此在样式的继承上,首先要突出民族性的特点,从造型、色彩等方面来展现出我国传统的兴趣爱好。其次是要突出独特性的符号性语言,在我国的许多戏曲服饰中,不论是从纹饰上还是从图案上来说,都有着及其深厚的意义,所以说具有了独特的形象符号。最后是要突出艺术性的特点,通过多种装饰工艺等来获得视觉上的美感。所以说在现代舞台服装设计上,存在着众多的创新因素,但是同时也应当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服饰都可以进行创新,这是因为会受到表演要求等因素的影响。以传统的历史剧目来说,就必须要继承传统的形式。

2、审美观念上的继承

对于服饰来讲,通常会采用一些对比的方式来增强舞台的气氛,体现出人物的性格。以黑白为例,在过去就流传着“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一身孝”的说法,不仅是在过去,现在也是一样,不论流行的颜色怎样的变化,黑白两色一直是主要的流行趋势。在《霸王别姬》中项羽以黑甲黑靠旗为主,这样也就显现出了项羽的高大威猛。而虞姬则以相对较素的绣花衣裙为主,这样也就彰显出了虞姬的纤细与柔美。通过对传统的戏曲服饰设计进行调查可以看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审美观点在色彩上有着极其独特的运用。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一些设计师对颜色的使用较为严谨,主要是怕舞台上出现了“花”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对于气氛与情感上没有掌握到位,对传统的审美观点也没有全面的理解。因此可以说将传统的审美观念运用到现代的舞台服装设计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是值得去继承与弘扬的[1]。

二、创新

1、观念上的创新

对于设计来讲,是存在多元化的,传统设计已经成为了国家设计上的一项重要依据。且民族传统艺术不仅可以展现出一个民族文化与美学上的内涵,还可以成为国家的文化形象。因此可以说,在展现自身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化艺术,同时还要保留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创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现代设计领域上开始注重了创新,但是创新也是需要一定基础的,如政治、经济与文化等。且对于创新来讲,是具有实践性的特点的,同时也面临着成功与失败,这主要是因为其直接关系到了人们的审美变化与科学技术水平等。过分的沉溺于传统与随波逐流都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化作品的。所以在创新中,要坚持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实现民族化,一方面要实现国际化。随着各个国家之间交流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潮也在相互影响与渗透,这样也就冲击着本土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因此在实际中,设计师不仅要利用好西方国家优秀的现代艺术设计,还要认清发展形势,将其现代性与我国的民族性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我国传统艺术实现现代化。如《怜香伴》中,就是运用了创新的手法来展现出了服装上的古典与现代美并存,不论是从色彩到轮廓上,还是从图案到材质上,都展现出了我国传统艺术的美。且在服饰上不仅保留了突出人物个性的传统服色,在款式上还结合了现代化的制作工艺通过将原始美与现代时尚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从多个角度上的创新。这样也造成了空前的影响,也为我国的古典戏服带来了全新的审美性与观赏性。

2、在设计上进行创新

对于现代舞台服饰设计进行创新是顺应了时展的需求的,同时也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结果。且进行创新不仅受到了历史文化形式上的影响,也是实现了颠覆性的创新与继承性的创新。因此在设计上进行创新就是要保证其中既要包含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还要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增强现代化的时尚美感。在传统的舞台服饰设计上,主要以二维形态为主,而现如今的现代舞台服饰设计不仅包含了二维设计,也涵盖了三维设计。这样也就造成了现代舞台服饰设计在色彩的运用上比传统的更为丰富,在表现手法与材质上也有了创新,并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如《风中少林》不仅受到了西方人的欢迎,也受到了东方人的好评。在国外巡演中,人们不仅感受到了独特的东方文化,还了解了少林武术,从服饰上来讲,不仅包含了传统匀速,还对图案与面料上实现了创新[2]。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现代舞台服装设计上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就必须要做好继承与创新工作,促进其实现长远的发展。

作者:靳艳 单位:甘肃省歌剧院

参考文献

篇2

没有一个人会永远成为时尚的宠儿,模特也同样如此。

时尚的舞台上总是新人换旧人,作为模特,如果没有自己的特点,不能迅速走红,很快风头就会被每年层出不穷的新人盖过。而在很多时候,潮流风标不停地转向也会让许多名模“昙花一现”。

面对这碗“青春饭”,每个模特都有Say Goodbye的时候,走出模特门之前,朝哪个方向走,是摆在很多模特面前的问题……

模特的转行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对于走出模特行业的他们来说,前面一切都是新的,除了成功转型为演员、主持人、歌手等一些众所周知的职业之外,模特可以转行的方向还有很多,依靠自己做模特期间积聚的人脉和资源,他们能选择的路也很多,至于怎么走,主要看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了。

转型第一招:

模特 ――> 演员

难度系数:

代表人物:胡兵、瞿颖、于娜、崔宗利、周娜(周伟童)等

很多人看来,模特艺人不分家,这在国外,以及中国的台湾与香港地区都是不成文的规定。除了表演上有所欠缺外,模特甚至比演员有更多的优势,她们高挑美丽,她们天生性感,她们比一般的演员懂得如何应付摄影师的镜头。于是,当模特想要寻求更长久的发展,演艺圈便成了她们的首选。对于模特来说,转行从事演艺事业并不难,再进行一些表演方面的培训后,都能入行。

提醒:对模特来说转行为演员最大的障碍恰恰就是他们的身高,很多模特,尤其是女模特都因为身材太高而很难找到男演员演对手戏,导致戏路过窄,转型失败。

转型第二招:

模特 ――> 主持人

难度系数:

代表人物:林志玲、孟广美、李艾

模特转行主持人也是很热门的一个路子,从台湾的林志玲到中国内地的李艾,口碑都不错。参考这几位转行主持人成功的模特,不难发现她们的学历都在大学以上,而且主持风格和人缘都很不错,不只是“花瓶美女”的类型。实际上,由于模特本身就在时尚行业之中,对很多品牌都有“实战”经验,也见过许多大场面,转行成为主持人具有一定的优势。

提醒:要胜任主持人,首先普通话要过关,其次要有足够的机智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另外,还要有足够的文化底蕴作为铺垫。

转型第四招:模特 ――> 开公司

难度系数:

代表人物:吴向东

在从事模特行业一段时间之后,很多知名的模特都会在人气和财气上有了一定的积累,注册一个公司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同时,模特出身的模特公司老板,也比较清楚行业的规律,和旗下的模特也比较容易沟通。

提醒:开公司容易运营难。开公司也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对资金的要求比较大,对商业头脑和管理能力更是一个考验。

转型第三招:模特 ――> 设计师

难度系数:

代表人物:马艳丽

从演绎时装设计师的作品,到做设计师设计时装,这是个质的变化过程。时装设计师不但有潮流的敏感,还要有服装设计的基础,需要懂得衣服的版型、裁剪、人体工程学等。

模特虽然有机会接触很多的品牌,有更多时装之间互相比较的机会等优势,但很多模特都不是设计科班出身,也没有受过专门服装设计的教育,这些都容易成为转行时的障碍。

提醒:如果想转行为设计师,最好具备设计的天分,然后再通过专门的服装设计课程的学习,这样才比较靠谱。

转型第五招:

模特 ――> 办学校

难度系数:

代表人物:姜培琳

模特退役后,也有模特依靠T台上的从业经验开设模特学校,名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新人,顺便赚点学费。同样,注册一个学校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教书育人可就是另一回事了,办学有严谨的规则,师者应具备的是学识、出身、人品等诸多条件,绝不是靠艺人的娱乐名气,要不怎么说师道尊严那。

提醒:教育涉及的是孩子的前途问题,靠个人的娱乐名气把学费弄到手或许容易,把孩子的发展方向导入误区,结果应该是危害。

其他转型门路

说来说去,其实模特的转行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对于走出模特行业的他们来说,前面一切都是新的,依靠自己做模特期间积聚的人脉和资源,他们能选择的路也很多,至于怎么走,主要看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了。

除了成功转型为演员、主持人、歌手等一些众所周知的职业之外,模特可以转行的方向还有很多,通过自己在模特行业摸爬滚打的经验和人脉优势,只需要进修一些相关的知识,保持虚心好学的心态,很多职业都可以胜任。比如:

时尚编辑/摄影:作为模特,有潮流触感,对时装以及时尚品位都有一定的见解。

健身教练:很多模特都是运动员出身,对运动健身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以胜任健身教练。

化妆师:模特接触化妆师的机会很多,而且也经常自己化妆,有足够的潮流敏感,做化妆师不成问题。

时装编导:丰富的舞台经验,多年T台实践对服装的理解,和设计师的人脉关系,时装编导也是出成绩转型的方向。

单靖雅,2005年中国职业模特大赛季军及最佳身材奖;2009年度中国最佳职业模特。

单靖雅 淡然看奖

自信、坚强、喜爱交际、喜欢交朋友,天生具有戏剧天分,是舞台上的焦点;但是也较为敏感,容易受到伤害,单靖雅觉得自己“特狮子”。

出道至今,单靖雅虽然拿过很多奖项,也经常被鲜花和掌声所包围,可是对于所得到的一切,却从来都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尤其是对于拿奖,她更是显得淡然。“奖项只是你这个阶段累积的一个果实,它只能证明你的现在,不能代表你的将来。再说,这段时间你努力做好了,大家都看得见,没有必要用拿奖来证明。”

谈到目前模特的发展状况,单靖雅说道:“我们越来越国际化。模特不仅仅在中国的市场得到发展,也打开了国外市场。但现在整体的行业状况还在发展阶段,需要更加规范的管理模式。”

在单靖雅看来,规范的运作能够让一个模特迅速成长起来。首先是信任一个够职业的模特经纪公司。说起与经纪人之间的合作,单靖雅觉得“信任”两字就足够包容,这也是模特“职业感”的应有之义。在她看来,模特职业不仅仅是“走两步”那么简单,它身处在一个整体的产业链中,需要专业的经纪公司整合各方面资源,进行立体的综合打造。如果真的只是满足于短期利益下的“接私活”,模特很可能会游离于模特产业链之外,失去更多机会。而一个理想的模特经纪公司,则会从规范化与人性化的角度去为模特培育更多的发展空间。

其次,单靖雅觉得,一份职业的“心态”也是模特在任何阶段必须具备的素质。当你的模特生涯稍微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这个阶段就是模特们加强内功的时候,去健身房进行形体锻炼,学习外语、提高乐感与美学素养,这些都将为今后的职业生涯编织一件坚实耐用的“抗风险盔甲”。

面对现在模特的多元化发展,单靖雅则认为这方面是个人意识,需要看各人的特点。“我个人认为模特还是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最重要。”

模特是一个短暂的职业,度过了最佳年龄阶段,又该如何是好呢?“这要看自身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在模特阶段的自我充电与自我素质的提高这时候就显现作用,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转型,不要盲目的做些不适合自己的工作。”

“模特在出道时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模特公司,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还又就是信任,这是今后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单靖雅对于刚出道的小模特,给出了自己的经验。

2005东方明珠国际华裔小姐总决赛冠军以及2007年度中国十佳职业时装模特,中国时尚界最受瞩目的模特。

李丹妮 一步一个脚印

李丹妮,略带小酷和狂野的85后,时尚杂志的宠儿。拥有双子座的热情及对工作的认真,凡事力求完美。谈到自己的模特行业,她滔滔不绝:“中国模特业随着中国整个时尚行业发展,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加上国际品牌对于中国市场的更加重视,更加愿意选择中国模特参加时尚会演出和广告代言,中国时尚媒体的进步和影响力的提升,也塑造和培养了很多受人关注的名模,从而使得中国模特得到非常好的历练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模特越来越受到国外时尚圈的重视,已经逐渐走上了国际化道路,受到了世界的瞩目。但是国际上最知名的模特,中国模特是绝对的少数,立志于成为一个国际名模是每一个模特的目标和梦想。”

“中国模特业的格局更是在变化中前进。最初的一支独秀到今天,早已是春色满园,百花斗艳。模特经纪公司已经分布在中国的主要省市自治区中,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时尚发展迅速的城市成了竞争的焦点外,其他如福建、新疆、山东、湖南、湖北、江苏等主要省份都为模特经纪公司的成长创造了有利商机。而不同城市的时尚产业发展进程不同,模特经纪公司的成长经历与经营方向也略有差异。以京、沪、穗三地为时尚核心,经纪公司数量多,核心竞争也更强。形成中国模特行业的金三角。”

模特要寻求更好的前景一定要在前期就对自己有一个基本定位。李丹妮说道:“其实在林志玲走入大众视线前,模特的多元化发展是很少被人们看到的,如今大家会发现很多模特除了T台外,也会走上银幕荧屏,或是担当综艺主持。对于大多数的模特来说,模特事业都是比较短暂的,所以在通过模特事业历练之后,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会更加的去追求其它自己爱好的事业。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盲目,要有目标,挖掘自己的潜力。即使在最风光的时候也要想到,自己的下一步要怎么走,自己的特长是什么,学自己感兴趣的,能掌控的,不要看别人学什么自己也一窝蜂地去,这很盲目。”

作为时尚界的宠儿,李丹妮衷心对刚入行的模特小妹妹们分享了自己成功的经验:“对于刚刚入行的模特,首先要想清楚是否立志于做一个优秀的模特,接着就是不断地去付出自己的努力,无论是在保持好的身材,还是提高自己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方面,都必须要坚持。模特需要不断地提升,或可通过时尚杂志的拍摄,或可通过时尚品牌会的演出历练,不断地提升自己。”

2005中国模特之星大赛冠军,2010年度中国最佳职业模特。

王诗文 让生活充满精彩

王诗文,有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在与她交谈的过程中,除了语言,她的眼神似乎也在传达着某种信息。在镜头前,她可动可静,可酷可柔,百变形象游刃有余。这个新科最佳职业模特,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也许离不开她对模特行业发展及未来敏锐的观察力。

“蒸蒸日上的发展中,与前几年相比起来,模特这个行业被更多的社会大众所关注,也有更多的年轻女孩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同时中国的模特也越来越多的走出国门,被世界的T台所接受。虽然个别环节仍存在一些不太规范的地方,但这需要一个大家长时间的努力去把行业做的更加的规范。”

说道模特多元化的发展,王诗文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从刚出道时成立的乐队组合,到现在的经常客串时尚节目的主持人,哪个角色她都演绎的如鱼得水。“模特多元化发展是个不错的选择,很多模特都是多才多艺的,需要在不同的舞台上展现出完整的自己,并且模特的成功转型也能更好的让社会大众从另一个角度去更好的了解到模特。我们是站在T型台上对设计师的作品做出立体解读,但不要忘记,我们也是最先接触到设计师的作品,并理解每一款设计的精彩之处。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模特不仅仅是展示服装的工具,更是传递时尚的使者。模特的身份是短暂的,但对时尚的理解是不受年龄限制的。所谓学以致用,在模特转行时尚领域是最好的体现。”

一个名模的可贵之处还在于――王诗文从不让T台下的自己迷失。与平常的女孩一样,她真诚地与人交往,将自己做模特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乐意看到同伴们的成长;她努力地让家人幸福,向往朴素可靠的爱情……

怎么才算成为一个“超模”?这样的命题,一定不是“T台上来回走了多少次”这样的简单运算。对于王诗文来说,一份敏锐好奇的求知欲,一份好学敬业的心态,那才是T台超模心中无往不胜的法宝。

“我希望年轻的模特一定要抓紧把握好自己最年轻的宝贵时光,因为那个时侯模特的身体条件,体态条件以及皮肤条件等等都是最好的时候,一定要趁着最好的年华尽可能的多做一些工作,多做一些尝试,时间稍纵即逝,一定要有职业规划,这样自己的模特道路才会少一点遗憾,多一些精彩!”王诗文真诚地说道。

2009第十届CCTV模特大赛季军

周瑾 爱模特 爱生活

周瑾,模特界的一匹黑马,各大杂志的“抢手货”,更有小李宇春之称。中国模特现在的发展状况是什么?“国际化,个性化,多元化。”很简单的三个词语,周瑾道出了她心中对模特业的答案,“时装表演是一种流动的艺术,目前中国模特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声誉远远不够。模特业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名模迈不出国门使得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国内模特很难在国际上被看好。亚洲面孔虽然日渐增加,但真正被国际认可的中国面孔仍旧屈指可数,时装模特业国际化程度有待提升。”

篇3

她们的存在,令影像世界更加色彩斑斓。

我爱傻瓜摄影

鹿童・王,曾任职POCO《INTER―PHOTO印象》杂志主编,同时参与制作《POCOZINE》,后担任千橡互动集团猫扑网娱乐中心“城市频道”主编、“女性频道”主编,现自由职业

跟鹿童・王(以下简称鹿)的相识缘起摄影,在2D03年她就已经拥有一台奥林巴斯c.4040,那时她对摄影技术几乎一无所知。不过,这并不妨碍她对摄影的痴迷,拿着一个小Dc就敢四面出击,天生的亲和力和热情以及大胆的拍摄角度经常能让拍摄对象心甘情愿地与之配合。她没有上过大学,但是酷爱书籍和电影让她拥有了更多思想,加上细腻的情感和独立的性格,令出自其手的文字和影像总有一种清雅动人的东西隐藏其间。直到现在,她对摄影技术依旧 知半解,一切凭感觉行事,但喜爱她影像的人却越来越多,甚至很多朋友千里迢迢地前去请她拍照。

EF: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摄影的,是什么让你喜欢上了它?

鹿:母亲很喜欢拍照,童年的时候基本每周带我出去拍照。记得有次半夜醒来,发现父母自制了灯箱在晒黑白照片,我对那种DIY的过程很有兴趣,由此开始喜欢上摄影。第一次拿相机是20岁的生日,自己给自己买的,使用的是传统的海鸥,当然,很失败。真正拍照是2002年9月,母亲买了台小数码,然后带我去旅行。后来这相机归我,我的摄影之路就开始了。

EF:看你的照片,总让人觉得你跟你的拍摄对象有种默契在里面,特别亲近和自然,这是不是女性天生所具有的?你是怎么做到的?

鹿:我的个子比较小,而且样子也是百家脸,哈哈,就是许多人看见都会说像他家谁谁亲戚那类。这是我的优势同样也是劣势――我走入人群不会显得太注目,很容易融入当地环境;但是在拍摄一些特殊的纪实类题材时,就会受到限制,我一般都会被拒绝,这时就很羡慕那些身形高大、外表坚毅的朋友。比如,今年的5.12地震,别人都会觉得我去只能添麻烦,驻守的也觉得我看起来更像志愿者。其实,我本身对这类题材非常感兴趣,且具备十分的勇气。只是,如何让每个人都了解你的性格和内心呢,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仍然只有用外表做出最直接的判断。

EF:面对拍摄对象,我看你为了拍出好效果,什么姿势都敢做。那么你是否认为,跟男性摄影师相比,女性摄影师似乎没有什么劣势?如果有,在哪些拍摄题材方面会较受限制?

鹿:女性摄影师一般都比较中性,从容坚毅。选择拍照,尤其是选择纪实摄影,基本就等于放弃了高跟鞋、短裙和许多漂亮的衣服,一般都大号T恤、牛仔裤,并无着脂粉之类打扮,随之而来的是风吹日晒的雀斑。大多数纪实题材都发生在以男性为主的社会群体中,他们是边缘社会的高发人群,所以女性很难进入这一领域。

EF:单纯就拍摄的照片而言,你认为女性摄影师和男性摄影师到底有什么差别?

鹿:我也时常在对比女性和男性的摄影角度,想知道两者究竟是不是真的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性别在这个年代原本就越来越模糊,年轻人身上尤其明显,从偶像到街头都可以看到这明显变化。

但总的来说,女性更喜欢拍摄细节,而缺乏大场面的操控能力。由于思维方式的限制,甚至根本没考虑过对于整个事件的交代,女性摄影更像是环环相扣的其中一环。男性也拍摄细节,但是具备更加良好的事件表达能力,表达更为准确,更加有力、犀利,甚至无情。面对任何状况发生时,使命感更强,这种使命感让他足以抵挡一切外界和内心情绪的左右。这个使命感也许是来自天性,也许是来自工作,总之,他们都能更好地完成记录,并且有掌控力。而女性在这个时候,更容易被情绪左右,她们更善于拍摄与己有关的题材。所以女性更像是内向的风景,关注内心、情感与小世界。镜头更多的赋予倾诉和表达。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极其关注内心,同时,我具备拍社会纪实的胆量和勇气,愿意把触觉向外探索。

EF:我们知道,生理期对很多女记者(尤其是战地女记者)是个很大的挑战,虽然你在外面奔走的时间不多,但是它也会影响你工作期间的情绪吗?影响有多大,可否说说你曾经的感受?

鹿:当然会。首先是生理期的情绪难以控制,许多女性都需要服用药物保持平衡。我没有很明显的生理期现象,但是体力的疲乏难以克服。这次在四川,尽管不是生理期,但非常疲乏,终日困顿,双腿无力,每天都要喝高含量和大剂量的葡萄糖水才能提起精神。而这种困顿和疲乏完全是没有任何原因的,那段时间葡萄糖水完全成了身体和精神的依赖。

因此,纪实题材基本上是男性的绝对领地,长期从事纪实,对人的性格和内心会造成极大冲击,原本的使命感很容易变得麻木起来。所以,对于是否长期从事我还是有些畏惧的。

EF:相对而言,女性更加感性,是否因为这个原因,使她们对器材的要求一般不会太高?那么你对摄影器材看法如何?你平常会采用怎样的拍摄方式?

鹿:我的相机都是朋友们提供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这造成我对器材没有强烈的要求。但在口头表述上,我却是个“哑巴”,那种分辨意识依靠直觉和摸索存在于我的脑海里,却难以交流,所以女性是感觉动物。

当然,我更喜欢傻瓜机,方便、小巧、不引人注目,对拍摄者的压迫感和侵入感没有那么强。可实在没有傻瓜机了,全手动的,我也敢用,而且我很快就会有自己的窍门来使用它。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我的知识缺乏很严重,如果别人问我器材或者光圈快门,我基本是一问三不知。而且在放下这款相机之后,我很快就会对如何使用忘得精光。我只会记得手上拿的这一个,现在进行式。

我随身带的肯定会有一个傻瓜机,它实在是太方便,尤其当你的镜头是要融入到生活和群众之中,它就是利器。你会觉得它比长枪短炮都更友好,道德意识上会好受很多。

感性视觉

醒小C,时尚摄影师、毕业于四川大学服装设计系 擅长时装拍摄、跟《优雅》、《0086》、《Milk》,《新潮》、《渝报》、《锐士画刊》、 《医谷连接》等众多媒体及JASONWOOD、华凌比基尼汇融地产,HELENCSC等品牌有过合作。

“热爱生活、奋不顾身;一半轻盈、 一半浓烈;热爱摄影、癖好自拍;Spiritual Defect的女子以波西米亚女郎的姿态,摇摆在自己的生活里,幻想着有此天,同我的那个他,带上我心爱的相机,在意大利的小镇上拍摄一场属于我们的LOMO……”爱上醒小C(以下简称小C)不仅仅是因为她照片里如无声电影般安静地流淌出淡淡的30年代怀旧色彩,让我迷恋的还有她blog里的碎言碎语和如她身体般纤细的小忧伤。她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迷恋影像,“用瞳孔去触及第二个世界”;她称自己是“快门女郎醒小C”,用曾经拿卷尺和剪刀的双手去剪裁属于自己的时尚。

EF:近年来,从事时尚摄影的女生似乎越来越多。那么,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摄影之路的?为何会选择如今的时尚人像摄影?你还喜欢拍摄哪些题材的内容?

小C:大学里开始接触时装摄影,毕业之后进入摄影圈。我喜欢人物情绪的转换以及眼神的表达,在镜头之下呈现的喜怒哀乐。然后,我去主导它,这随即成为我内心想表达的一部分,记录我也记录他们,每次拍摄都让我兴奋。在时间充裕的时候也喜欢拍LOMO,还有自拍也不可缺少。事实上我是个非常自恋的人,在blog里自拍的影像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或许

EF:全天下部知道男人是视觉的动物,那么女性摄影师如何定位自己?在拍摄时尚大片时,跟男性相比,女性摄影师有什么优势?

JC:对我来说,女性与男性仅有性别上的差异,不能相提并论。我是个随性的人,喜欢粗线条,我关注的不是被拍者有多美,而是他(她)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情绪。不过,如果硬要说优势,男性摄影师也有优势的时候,至少在摄影的表现形式和观念上,男性会有更多掌控一切的气势:而我喜欢拍摄对象在镜头前自如随意地表现,呈现出最放松的自然姿态,然后用相机去捕捉在眉宇间流动的表情。当然,长时间的连续摄影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事情,有时候甚至有快散架了的感觉,女性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不过,从另一方面讲,把摄影当作减肥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EF:你会如何把你的女性优势融入拍摄之中?你觉得自己的照片跟其他男性摄影师拍摄的照片有何差别?

小C:从来没觉得我去拍别人有优势,我的照片贯穿的是我的情绪、我的生活、我的全部,仅此示人。我记得我曾经说过,“女生拿起相机拍照大都是拍情感有关的事情”,所以我的照片可能自我意识更强烈。至于时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和表现方式,我有着严重的30年代怀旧情结,在模特(包括男性)的姿态和动作上都偏阴柔,那种慵懒、暧昧、妩媚甚至颓废的表情都能展现出个性化的东西。另外,学服装设计出身也给自己帮助不少,我喜欢在画面中或者模特的穿戴上融入自己手工设计的东西,在有些时候能够为画面增添更多的个性化元素。

篇4

然而这个音乐才子却有一段时间突然从台前消失,变成了一个幕后推手、公司老板和学校老师,一走就是六七年。直到今年9月才又推出新专辑《天才与尘埃》。只是重新回来做歌手的李泉,却仿佛一个高高在上的天才突然堕入了尘埃,无论是做人的姿态还是做歌的形态。从天才到尘埃,这会是当初李泉离开的原因,抑或又是他这次回来的动机?

Q:音乐周刊

A:李泉

天才李泉坠入了尘埃?

证据1:过去清高,如今颓迷

Q:《天使与尘埃》这张专辑听下来,马上会获得一个感受——这不像以前的李泉。我记得从你的第一张《上海梦》开始直到上一场EP《她在北纬26度》,我们听到的李泉可以用一个“清”字来概括,声音清晰,姿态清高,意境清冷,而这一张却让我更多感受到一个“迷”字,声音是模糊低调的,而乐器编配出来的意境也是迷离的,出来的情绪甚至给我一种偏颓迷的感觉。你是否有相同的感觉?如果真是这样,这是你纯粹为创作而营造出来的一种风格尝试,还是说你的风格真的已经变成这样了?

A:其实你的感受我能体会。这次音乐风格的状态,就是在展现我这几年对音乐的最真实的感受,歌词中带来的我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想法,我觉得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说给大家听的。做这张唱片的两年,其实是一个剖析自己的过程,可能也是年龄的关系,我现在想写的跟自己小时候想要表达的东西不一样。小时候好像更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想要把自己表现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再加上从小受一些古典音乐的教育,喜欢的音乐或者是电影类型的影响,很容易把东西做的在别人看来很文艺很学院。这张就很想放下这些东西,想写一些人生感受上比较真实的东西,不用在乎说那个东西有多美,但是把真放在第一位,所以这张的歌词我去写一些真的是自己平时会比较关心的,或者说是有一些体会的东西。

证据2:过去古典,如今民间

Q:如你所说,这种变化在这张新专辑里的呈现也是很突出很鲜明的。比如,我们听到了《走西口》《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种很民间的东西,这样的元素在你之前的作品中很少见到。你一直生活在城市,接受古典音乐教育,从前所写的歌和所关注的内容和风格也一直是相对高端的。

A:其实我在上大学时有过一种感受,因为我从小是学钢琴学西洋乐器的,对于民乐,虽然学校里也会学,但一直没有体会特别深。大学时有一次跟同学跑去采风,去到山西、陕西、内蒙古,去一些很传统的歌手家里,那次采风对我们带来的震惊特别大,我们在这些人家里听传统的歌,完全被打动了。以前在听民乐时从没有过这种感动,甚至我们看很多电视台一直都在宣扬民族风,但是穿上外套以后,那个感动跑掉了。所以,在大学四年级,我就有一个想法,我有责任把这些民族音乐更好地开发出来。所以在这张唱片里,《走西口》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我从小就很喜欢的两首民歌,我一直在想用其它的手法来表现它,所以这次算是做一个尝试吧,也算是一种挖掘。

Q:所以我们这次听到的这两首民歌,已经跟从前的样子大不相同了。

A:因为我是从古典音乐转到流行音乐的,最初还是会有一种情结,想把小时候学到的很多技术放到里面。但艺术就是这样,学了技术,再把它彻底放下,它才能变成你在追求的表达里面越来越自然的东西。民歌也是这么一个过程,因为我们生活在城市,你要告诉一个也是生活在城市的人,你要用他听得懂的感觉去写,我觉得这些歌的精髓,是它的旋律和歌词的意义,那在保留这个的同时,如果我用一种大家感同身受的语言,就会更有趣。

证据3:过去高端,如今世俗

Q:另外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题材。大家对你从前的认知,基本上都是关于表现情感体验的一些作品,基本上是比较高端比较写意比较形而上的,很少会关注现实的世俗的生活,而这一张里我们就看到了《棒子和鸡》这样的作品, 反映的完全是一种更生活层面更市井化的东西,完全不像是你从前写的东西,是否也代表着,你在创作上也有了一个放低姿态、视角从上转下的倾向?

A:我倒不觉得有高低这个东西。以前我从学校出来就变成创作人,歌手,生活很单一。但是这六七年的生活让我有了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方说,今天我的公司或者学校成立了,我除了在公司上班,在学校写教材之外,多多少少都还要和外界打交道。你必须要和一些体制内的人一起相处,因为中国文化中有酒文化,有关系文化。《棒子和鸡》说的就是这个东西,基本上是酒令的一部分,整个歌就是从行酒令开始,说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打拼,不得不跟很多人打交道。这些歌的确不太像我以前的东西,我以前的专辑里不需要这样的生活,但我在这六七年当中被迫学了很多,也影响了我的创作。

Q:所以以前我们听李泉的东西,会觉得这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一个艺术家,或者是文艺分子做的一个非常文艺的作品,而这张专辑里,我们就听到了很多的人间气息和生活气息。

A:这次我在歌词上呈现的人间的东西非常多,但是在音乐的追求上还是偏向于像以前那样去坚持自己的音乐,我并没有把现时的音乐元素放在我的音乐里面,这是我的看法:对于这些音乐风格的追求,不应该舍本逐末,音乐就像服装设计一样,它是一种艺术的风向标,你应该有自己身上的一个烙印和标志,而不是说像一个成衣加工厂一样,变成现在流行什么就去做什么,这个观念我还是没有改变的。

天才与尘埃,并非对立关系

Q:这张专辑名叫《天才与尘埃》。作为创作者,通过这个主题,你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A:天才与尘埃,其实是我过去对这个世界认知的一个再更新吧。也不能说是完全的否定,因为我以前是一个非常在乎别人对我的形象的看法的人,我一定不能让别人觉得我是一个很蠢的人,我一定不能让别人觉得我是没有知识的人。我以前太把所谓的天才与尘埃的级数分清了,但是这两年,我的看法更成熟了,其实人和人是不应该这样区分的,有的人只是早懂了一些东西,有的人是晚懂,但是你不能用自己的一已之见去区分这个层次和标准。我以前是不是会写这样的标题的,但是我的心里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今天大胆地、坦白地把这个东西写出来,说明我的观念已经有转变,我认为这两者在人间,它存在也是别人认为它存在,但是你自己不应该以为它存在。

Q:这是你自己对这个主题的解读。但这个主题实际上也让我想到了当下乐坛一个突出的变化。比方说,我们会觉得,2005年以前,真正能够在乐坛立足、被大家普遍接受的人,真的都是天才级别的,他们真的有过硬的音乐功底和出色的音乐表现,大家都拥戴这样的人,让他们成为明星大腕,但2005年之后,从选秀开始,这种倾向似乎就颠倒过来了,成了原来大家以为是尘埃的东西,或者是处于尘埃水平的人,成了大众追逐的趣味,大家对于明星的要求,也从过去习惯仰视变成可以俯视、至少是平视的姿态。你是经历过这些时代差异的,那你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吗?

A:我以前也会这么想,就在几年前也会这么想,选秀歌手在那一两年开始爆红的时候,我心里也隐隐约约觉得好像有不太对的地方。存在就必有其合理性,我们的听众并不是都已经到了某一种层次,这很正常。有的时候你会觉得蛮着急的,可是我现在非常笃定的就是,中国的音乐一定会重新回来,现在只是一种真实的阶段,是真实的大众艺术欣赏口味的一种表现,我倒是要反思我自己在干吗,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我已经认清自己了,我这七年不做歌手是为什么,就是我以前认不清自己,我之前也出了七张唱片,被人界定是比较学院、比较曲高和寡的歌手,我是一个真实的人,我反而在大家的印象中有了一个不真实的感觉,为什么我所认为的很多不真实的感觉,反而是会被大家认为是真实的?我觉得我做歌手,好像已经失去了我的意义所在,所以我才放弃了歌手这个行业,我要让自己学习,让自己真正地去看看这个社会到底是怎样的。我现在重新回来,但是,写歌的感觉不一样了,唱歌的感觉也不一样了,我不会再像以前有那么多的私心杂念,或者说有很多很重的衣服都脱不下来。但是更真实,我要坚持我的东西,我会更纯粹地去坚持。

天才三计划:巡演,组乐队,做音乐剧

Q:除了刚刚发行的这张专辑,最近你也在做一系列的演唱会。

A:是的,上海的那场9月份已经做完了,11月2日还会在北京的五棵松体育馆M空间再做一场。

Q:可以说,久违了六七年的歌手李泉,终于又从幕后回到幕前了?

A:歌手李泉是一定会回来的,通过这几场演唱会,自己也重新找回一些舞台的感觉,因为离开也蛮久了,找回来了就觉得,唉,的确是蛮自在的,因为我从小就是生活在这个上面的,对舞台的熟悉度,还是很难忘掉的。

篇5

1

如果你看得够仔细,能够在彼得・丁拉基些许淡妆的脸上,找到一条从脖子延伸至眉骨的疤痕。如果看得再仔细一点,也不难发现在这个45岁成功演员的成熟与谦逊背后,藏着不羁、愤怒以及叛逆的轻狂年少。

彼得出生在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新泽西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保险推销员,而他的母亲则是一所小学的音乐老师。彼得生来就注定与众不同,这句话并不是“生来就是个天才”的赞美,更多是来自他从出生以来就无法逃避的身体疾病。打从他懂事起,他就知道自己长不高。尽管他的父母从来不把他当作一个“不正常的人”或“怪胎”来对待,但他仍感到苦恼与愤怒。他的成长,就像小学第一次登上舞台演出《匹诺曹》,他必须通过勇气、忠心以及诚实的考验,历经生死与绝望,最终才能真诚而善良。

年轻的彼得像是一只刺豚,一遇见危险就吸入大量的空气与海水,将整个身体膨胀起来,身上的刺也随之竖起,谁都无法接近。在他的眼中,整个世界都在与自己为敌,他一直在逃避自己这方面的属性。这一点,和他的电影《心灵驿站》中那个苦恼的侏儒一样,一心只想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可偏偏由于矮小的个头格外引人注目,为了避免众人的指点与嘲笑,他对整个世界画了个大大的“NO”。

尤其是高中,“简直恶心极了”。新泽西高中和我们在美国许多影片中看到的一样,叛逆而无处发泄荷尔蒙的青春期,让整个学校看上去像一座弱肉强食的原始森林。彼得和那个会吐丝爬墙却总被关进储物柜里的彼得(蜘蛛侠)一样,要心力交瘁地面对间或会有几次的恶作剧。这让他对于上高中多少有点心悸,但是害怕的同时,他又有一种怀才不遇的自负在作怪。13岁的彼得觉得自己就是威廉・巴洛斯,是特立独行的“垮掉一代”。所以,在新泽西高中的毕业留念册上,我们看到彼得顶着个摇滚味儿十足的“胭脂鱼”头。

可是满满的自负也改变不了高中生活的无奈,短短三年时间对于彼得而言就像一场生命轮回那么漫长,要从生到死而后才能重生。那个时候,彼得没有太多的朋友,他甚至还认真研究过一种戏剧化的自杀方法,要将自己吊在城里最显眼的塔楼上,让所有人看到他,让所有人为他而哀悼,也让所有人内疚而惭愧万分。

2

在《冰与火之歌》里,小恶魔是一个智慧而又有些许邪恶的角色。而他最大的优点在于他比别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存在―一个侏儒。因此,他钟情于坏掉的东西,他提醒斯塔克家族的私生子明确自己的身份,再去寻找目标;他也告诉被推下城墙的冬临城少主,残疾已经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但是只要稍做努力还是可以骑马射箭,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他还想方设法让自己被砍掉右手的哥哥不断地去练习左手用剑――因为银幕之外的彼得,也是这么在不断地苦恼与愤怒中探索,才才慢慢意识到“身为侏儒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一个道理。

在大学里,彼得开始展露与生俱来的表演天分,他总能在考试中、年终汇演的时候拿到优异的成绩。但彼得却依旧难以接受自己是个侏儒的事实,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宁愿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纽约“穷人区”)租廉价的公寓,也拒绝出演精灵、矮妖,以及任何因为他的身材而找上门来的角色。他始终放不下那份骄傲,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演员而不仅仅是特型演员的骄傲。拒绝这些角色像是他年轻时所犯下的愚蠢举动,但却并不是一件简单而容易的蠢事儿,因为这基本就等于将自己的饭碗盖了起来,也相当于把自己的事业置之不顾。可是正因为这样,才有了今天的彼得。

彼得就这样高贵冷艳地活着,他不像那些凭借着好运气或者好身材、好长相而半路出家的演员,他的专业就是表演。因此,零星地接一些舞台剧角色也能苟且的活着。而这段日子里,他同时又是充满斗志的―每天锻炼保持身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去认识各种导演与编剧。多年在舞台上的表演经历,身边人的经验,也全都在告诉彼得,伟大里他不远了。

3

1995年,彼得・丁拉基在史蒂夫・布西密主演的《开麦拉狂想曲》中扎了一角。对于一部只有50万美元的小成本而言,100多万美元的票房已经算是成功。但所有看过影片的人都记得里面有个不开心的侏儒,却不知道彼得・丁拉基是谁。此后,彼得就像一块移动的背景,穿梭在不同的独立小成本影片中。《冒牌高手》(1998)、《欲望华尔街》(2000)、《人性》(2001),还有不少不知名的小片。直到2003年,那一年他和他的导演朋友托马斯・麦卡锡四处筹钱,拍摄了一部为他量身打造的独立影片―《心灵驿站》。他们拍摄的目的很简单,只是想要将这样一个故事呈现在大银幕上,也算了却彼得想做主角、想尝试真正意义上“灵魂表演”的心思。

但没想到影片公映后获得越来越多人喜爱,并且被美国影评人协会推选为年度十大佳片,在圣丹斯电影节上也囊括观众票选、最佳剧本以及最佳女主角三项大奖。这一次,所有人的目光不再聚焦在彼得的身材上,他扎实的表演功底让所有的孤独患者有了异样的代入感。这也是彼得演绎事业的转折点,他能接到的剧本越来越多,所需要诠释的角色也更加丰满与复杂。

当人们越来越熟悉彼得时,也越来越受大众的喜爱,他甚至在2006被《人物》杂志选为“地球上活着的最性感男人”之一。他已经成为一个性感的标签了。当然,这一称号对于他而言却毫无意义,他很高兴大家很友好地摒弃世俗的眼光来看待他,“但女神依旧还是会选择一米八的高富帅”。而当他成为《冰与火之歌》里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当他登上金球奖的领奖台时,更多不同的声音袭来―“彼得这几年能够找到的乐子比以前增加了百分之六百”、“彼得是最喜欢的侏儒了”。对于这种在高中就已经过时的说法,彼得早就已经可以轻描淡写地应对了,他巧妙地用双关语来回应这种莫须有的看法,“如果他所说的找乐子是个隐喻,指的是园艺方面的话,那我确实比平时更加频繁地打扫我的花园”。

所有了解彼得的人都知道,他早已身为人父,妻子是一个剧场的演员兼导演,长相平凡但很和善,他还有一条名叫凯文的爱犬。他还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因为他喜爱所有动物,就连让一匹健壮的马去拉一辆轻盈的车也不忍心看到。

彼得是聪明而智慧的,因为他身边也围绕着这样一群智慧的人,就像他拿到金球奖提名时,妈妈和妻子妻子一起告诫他,对他讲述一个被欺侮的侏儒,让他在成名后不忘初衷。而这个故事,最终成为了他捧起金球奖时的获奖感言。他懂得感恩,也比别人更加了解自己,但他依旧敞开胸怀拥抱这个世界。

从1.35米的高度看了这个世界45年了,彼得早就已经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个侏儒了,他也早就明白这并不是他自己的错,只是上帝开的不大不小的玩笑而已。如果现在再有浅鄙的人用他的身高来嘲笑他的话,他只会微微笑着、从容而诙谐地说道:“因为真理太沉重,我不堪重负。”

你总演一些智慧又邪恶、亦正亦邪的角色,这样的人物对你有特别的吸引力吗?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我总是能在生活中,我的同事、朋友,遇到这么多智者,所以说我喜欢的往往也都是很有智慧的人。下一次是不是演一个比较笨一点的合适呢?那我下回再挑角色的话,就找一个特别傻、特别笨的。

会不会是因为演反派难度比较大,比较有挑战性?

我一般不用“困难”这个词,我喜欢说挑战大或者小。什么叫难呢?就是在你工作环境当中你不甘心,不喜欢这份工作才会困难。对我来说,《冰与火之歌》也好,《X战警》也好,都是挑战很大的,又是充满乐趣的,不困难。

你在早期电影《心灵驿站》中第一次演主角,发挥非常出色。因为那个角色也是侏儒,是不是在他身上有很多你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们知道,作为一个演员你经历了很多不如意的事情。

《心灵驿站》是很多年前我和一些朋友演的,我花了很多时间在这部电影上。我侏儒的体征只是这个角色的一小部分,也是我本人的特征,侏儒就是身材比较矮一些。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是我个人人生的写照,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和这个角色是有一些类似之处,真实性是演员喜欢一个角色的最重要的原因。

《X战警:逆转未来》你演了一个科学家,戴上眼镜会不会影响到你的表演?《冰与火之歌》中你演的“小恶魔”非常出色,因为他表达的情感总是很丰富。

因为电影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本身就很夸张,但电影里面的造型又不能太过。服装设计师考虑到了这一点,比如说我的眼镜、头发、胡须。我希望每一个细节对你角色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我觉得扮演的是一个科学家,戴上眼镜也很贴切,我还挺喜欢的。

篇6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飘舞在空气中的青春味道,随处可见的海魂衫、红领巾和回力鞋,N多在你眼前晃来晃去的拧巴潮人,一堆欣欣向荣又兼具创意的跳蚤市场,草地上颜色各异、设备齐全的“帐篷钉子户”,充斥着或金属、或哥特、或朋克、或民谣等各式音乐的荷尔蒙。阳光之下,草地之上,另类和叛逆,纯真和美好一起并存。青春是残酷的,爱情是短暂的,音乐节对于大多数已然不再年轻的我们,就像是一份迟到的爱情。

迷笛浮世绘

音乐节,各范儿潮人汇集于此。乌殃乌殃的美女,大把大把的帅哥,一堆一堆的得瑟人物。呆站一隅,兴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蹦出来一人,你会轻易地被他(她)的奇装异服秒杀。也保不齐什么时候,你会“迫不得已”地跟着兴奋的路人甲、路人乙做游戏,稀里糊涂地被pogo。更备不住你会结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挚友”。说悬乎点,“艳遇”在迷笛里也绝对不是件小概率的事儿。

你的伙伴

称呼:lucy(左)

年龄:28岁

长居:北京

职业:企宣

对“低碳”的理解:少排放废物,多走路少开车,尽量自己带筷子吃饭。

你的partner是谁?

我的好朋友,小布登,还有我的同事薛涛和他的朋友柴宁。

到现在为止,你们在一起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一起聊聊天,听听音乐。

第几次参与迷笛,每次都带什么(or谁)?

我是2004年开始迷笛,到现在六届了吧。每次都是和好朋友约好了一起过来。

有没有找到新的朋友?

目前还没有,但是之前都会,因为喜欢的东西大家都不会避嫌,打个招呼。

为何节日要选择在音乐节中度过?

三天要去外地,有点赶。而且我们都比较喜欢摇滚乐,还想支持一下中国的摇滚。

称呼:小布(左)

年龄:20岁

长居:我是内蒙古人,长居北京

职业:自由职业

对“低碳”的理解:对低碳没有什么理解,我就是来看音乐节。少喝碳酸饮料,不开车,路上多整点垃圾箱。

你的partner是谁?

女朋友,骄阳,她是设计。

到现在为止,你们在一起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太多了,吃饭吧。这届音乐节上忘记带伞了,晒太阳很快乐。

第几次参与迷笛,每次都带什么(or谁)?

我是来了好多次了,我女朋友第一次来,每次跟朋友一起来。带钱。

有没有找到新的朋友?

没有,都是认识,然后商量一起来的。

为何节日要选择在音乐节中度过?

我是乐手,音乐节对我帮助挺大的,从年轻时就开始听,开始看。

称呼:萨莎sasha(右)

年龄:26岁

长居:芍药居

职业:之前做模特,之后在外企工作,现在在家

对“低碳”的理解:减少汽车排放,北京的车太多了。

你的partner是谁?

我的男朋友。

到现在为止,你们在一起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一起听最爱听的音乐。当然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人或事都会带来惊喜。

第几次参与迷笛,每次都带什么(or谁)?

第三次。男朋友。

有没有找到新的朋友?

以前有过。

为何节日要选择在音乐节中度过?

因为是最大的音乐节,很好的乐队,最好的DJ,“五一”也没什么事儿,所以这儿最好。

称呼:袁泽

年龄:21岁

长居:我是北京人,常住回龙观

职业:我现在自己组乐队呢,还没有正式演出过

对“低碳”的理解:少扔点烟头,少喝点酒,少开会儿车,多坐地铁,少扔点垃圾,省点电。

你的partner是谁?

小狗米奇。

到现在为止,你们在一起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都很快乐,就是刚才搭旗子的时候,它老是捣乱不让我搭,还放屁。

第几次参与迷笛,每次都带什么(or谁)?

两次,都是我自己,到2007年之后带我女朋友了。

有没有找到新的朋友?

太多了,数不过来了,比如说晓贝。

为何节日要选择在音乐节中度过?

喜欢音乐,喜欢摇滚乐。你让我去爬山我受不了。都是志同道合的人,非常融洽。

你的流行(发型、服饰、装备……)

称呼:王怒怒

年龄:21岁

长居:北京

职业:上学

对“低碳”的理解:没什么理解,卖东西来挣钱。

发型、服饰、配饰、刺青等等?

发型是Spike,我的衣着是Old School,配饰今天戴了跨钉、手环。

心中美妞或帅哥的形象?

我本身就很帅,你觉得呢?特别单纯的一个姑娘,没坏心眼儿,天真无邪,长发飘飘。

音乐节上见过最IN的造型?

2004年迷笛,大红冠子。

如果没有限制,你最想尝试什么样的造型?

BME,不疼,人体改造,埋钉,埋小龙人,这再埋俩珠,分舌。

想象中,希望在音乐节上发生一件什么事儿?

来一人,把我的东西都买走了。

称呼:赵禹

年龄:25岁

长居:北京人,住朝阳北路

职业:正在找

对“低碳”的理解:环保嘛,我们单位以前附近就有个素食餐厅,还行挺好的。

发型、服饰、配饰、刺青等等?

发型是mohawk。服饰今天是levis的牛仔坎儿,乐队的T恤,环皮带,三排跨钉。马丁靴。

心中美妞或帅哥的形象?

不是拜金主义,人好就成。

音乐节上见过最IN的造型?

有一年戴防毒面具那哥们儿挺牛的。

如果没有限制,你最想尝试什么样的造型?

文身更多一点吧。

想象中,希望在音乐节上发生一件什么事儿?

突然有人过来跟我说你们乐队赶紧去主舞台演出去吧。

称呼:大飞(右)

年龄:26岁

长居:住在北京

职业:刺青师

对“低碳”的理解:环保。

发型、服饰、配饰、刺青等等?

和摇滚乐比较有关系吧,我给很多乐手做刺青,这就是我一个真实的状态。

心中美妞或帅哥的形象?

现在的女孩都很漂亮,太具体的很难回答。

音乐节上见过最IN的造型?

朋克,莫西干。

如果没有限制,你最想尝试什么样的造型?

暴走族。

想象中,希望在音乐节上发生一件什么事儿?

能看见飞碟。

称呼:先生 、怪兽

年龄:28岁

长居:北京东四环

职业:设计师

对“低碳”的理解:我们公司也在推行低碳。保护环境,少用塑料袋少开车,吃素。

称呼:先生 、怪兽

年龄:28岁

长居:北京东四环

职业:设计师

对“低碳”的理解:我们公司也在推行低碳。保护环境,少用塑料袋少开车,吃素。

发型、服饰、配饰、刺青等等?

混搭。自己高兴,自己开心,想穿什么穿什么。

心中美妞或帅哥的形象?

那就她呗――我老婆。

音乐节上见过最IN的造型?

就是那类穿得很少,头发很FASHION的。

如果没有限制,你最想尝试什么样的造型?

裹一块布。

想象中,希望在音乐节上发生一件什么事儿?

晚上和谢天笑一块上台演出。

你的游戏(台上台下的游戏场面)

称呼:Benfumin(黄飞鸿)

年龄:30岁

长居:北京

职业:风力发电工程师

对“低碳”的理解:我觉得现在低碳太高 ,在法国太高,在中国比较高。我用自行车,坐公共汽车,我觉得还可以啦。

今天要玩什么游戏?

Contact Juggling。

发明一种游戏?

不知道。

童年最喜欢的游戏?

踢足球。

在音乐节上你见过最疯狂的游戏?

没有游戏,只有玩,我们聊天,一起跳舞。

最想和谁做游戏?

我的女朋友和好朋友。

称呼:小白(中)

年龄:24岁

长居:北京朝阳

职业:销售

对“低碳”的理解:低碳非常重要,

今天要玩什么游戏?

放风筝。

发明一种游戏?

我觉得放风筝是一件特别爽的事情,以后要是能把人放在风筝上那就更好了。

童年最喜欢的游戏?

扫雷,我扫雷玩得特好。

在音乐节上你见过最疯狂的游戏?

前几年的人浪,挺爽的。

最想和谁做游戏?

约翰・尼德普。

称呼:我姓黄

年龄:24岁

长居:北京市海淀区

职业:记者

对“低碳”的理解:低碳必然是人类在进步的过程中要实现的一步,如果这步不实现的话,人类发展的前景比较渺茫。我们平时应该多多支持一些低碳的行为,具体行为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今天要玩什么游戏?

踢毽。

发明一种游戏?

纸牌类游戏。

童年最喜欢的游戏?

捉迷藏。

在音乐节上你见过最疯狂的游戏?

爬行,去年的迷笛有。

最想和谁做游戏?

我想和迈克・杰克逊做游戏。他已经去世了,挺可惜的。

称呼:陈

年龄:23岁

长居:北京

职业:上学

对“低碳”的理解:节能减排,省电,节水,少开车。

今天要玩什么游戏?

飞盘。

发明一种游戏?

回旋镖。

童年最喜欢的游戏?

足球。

在音乐节上你见过最疯狂的游戏?

大家自创的那种,围个圈,把人举起来,跳。

最想和谁做游戏?

曾哥。

你的创意(创意市集)

称呼:棉棉

年龄:20岁

长居:上海or杭州

职业:上学

对“低碳”的理解:顺其自然。

你的idea?

这些东西其实不是我的,我帮忙卖的,既好玩又好卖呗。这袖章上面就是他的宣言,是显示给别人看的。

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音乐节的玩偶(吉祥物),你会把它搞成什么样?

随便是个什么样子,但一定要是录音的玩偶。

心目中的kidault?

年龄无所谓有多大,但心里还是他自己,很单纯。

最想给迷笛注入什么创意?

竹子。

如果有个神灯,你要许什么愿?

再造一个更美好的地球。

称呼:华子

年龄:21岁

长居:北京

职业:还在读书,学服装设计

对“低碳”的理解:环保。

你的idea?

我这裤子一开始想做成一条马裤,后来这旁边开得大了一些,稍微夸张了一点,有点英国皇家军服那范儿的。

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音乐节的玩偶(吉祥物),你会把它搞成什么样?

一下子我说不好,但肯定会很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心目中的kidault?

马戏团里很滑稽的小丑。

最想给迷笛注入什么创意?

舞台的造型方面可能需要做得夸张一些。

如果有个神灯,你要许什么愿?

时间能多一点,自由也要更多一点。青春太短暂了,时间不够用。

称呼:王晓贝

年龄:27岁

长居:住在北京

职业:做品牌,就是现在的Odi et Amo

对“低碳”的理解:我觉得开低碳大会都是扯淡的事情。还是从身边事做起吧。

你的idea?

Odi et Amo,这个牌子翻译成中文就是无爱无恨,爱恨交织。

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音乐节的玩偶(吉祥物),你会把它搞成什么样?

我会给大家50种方案,然后让大家自己挑,征集。

心目中的kidault?

每个人都有另一面。我觉得穿海魂衫之类的东西只是外在的,不代表什么,就是一种形式。

最想给迷笛注入什么创意?

乐迷之间的互动更强。

如果有个神灯,你要许什么愿?

我觉得全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得开开心心就好了。

称呼:小权

年龄:22岁

长居:徐州

职业:南京上学

对“低碳”的理解:具体我说不好,就是中国参加哥本哈根那玩意儿。现在天气变得这么差,“低碳”应该提倡,但是好多人都做不到。

你的idea?

有一回和朋友逛街出去玩,看见了青蛙,当时特别喜欢就买了。到北京感觉还挺好卖的。

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音乐节的玩偶(吉祥物),你会把它搞成什么样?

龙或是猴子。

心目中的kidault?

怀旧,对自己童年时候的一种追忆。

最想给迷笛注入什么创意?

人与人交流应该多一点吧。

如果有个神灯,你要许什么愿?

中国有更好的发展。

你的流浪(音乐节上的“起居”:食、住……)

称呼:大力(图右)

年龄:26岁

长居:我是外地人,北京工作,长居北京朝阳

职业:现在工作是广告

对“低碳”的理解:少喝碳酸饮料,碳排放少一点。

要安营扎寨过日子吗?找到住的地方了没?

晚上回家住。

随身都带了什么装备?

人、衣服、少量吃的。

你觉得最适合音乐节的食物是什么?想篝火烤肉吗?

啤酒、羊肉串、花生米。

如果让你办一届音乐节,你想把它开到哪里去?

内蒙古,因为那是我的家。

向往怎样的生活方式?

猎人。

称呼:关正为

年龄:26岁

长居:我住在广州白云区,因为这是我儿时的一个梦想,所以今天来到这儿

职业:我是做服装工作室的

对“低碳”的理解:我觉得就是能省就省。

要安营扎寨过日子吗?找到住的地方了没?

昨天在公园的门口,搭帐篷,晚上有点冷。

随身都带了什么装备?

帐篷、防潮垫、衣服、裤子、一本书、PSP、相机、手机、钱包。

你觉得最适合音乐节的食物是什么?想篝火烤肉吗?

不是说低碳不吃肉吗?总之少挥霍一些就好。

如果让你办一届音乐节,你想把它开到哪里去?

应该开在有海的地方,沙滩音乐节会很舒服,我也不怕晒。

向往怎样的生活方式?

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方式很好。我做工作室的,不用去挤公车、朝九晚五,不用上班或者干吗的。

称呼:蘑菇(右)

年龄:24岁

长居:内蒙古呼和浩特

职业:现在待业

对“低碳”的理解:节俭、不浪费。

要安营扎寨过日子吗?找到住的地方了没?

我是来看我女朋友,她在北京学习。我们在魏公村那边找的地方,条件还可以。

随身都带了什么装备?

偷偷带进来的水、吉他、手机,还有用的一些东西。

你觉得最适合音乐节的食物是什么?想篝火烤肉吗?

就是要快捷,要吃得特别快,因为你要赶着看演出,要吃得相对来说热乎一点,有营养一点。

如果让你办一届音乐节,你想把它开到哪里去?

当然是我的家,内蒙古呼和浩特。

向往怎样的生活方式?

自由,不是我行我素,起码要有自我。人难免要落入一种规律里面,但是在这种规律里不要迷失自己。

称呼:BINGGO

年龄:26岁

长居:北京

职业:在事业单位工作

对“低碳”的理解:低碳形容它最简单的词就是绿色吧,low energy。

要安营扎寨过日子吗?找到住的地方了没?

不打算在这儿住,但我们要经常户外活动。我们就是北京这边的,晚上就会回去。

随身都带了什么装备?

简单的零食、帐篷、地席、登山包、垃圾袋。

你觉得最适合音乐节的食物是什么?想篝火烤肉吗?

低碳,我们出去玩,从来不烧烤。最适合的食物是面包、水果、水。

如果让你办一届音乐节,你想把它开到哪里去?

水边、沙漠、湖边、有山和月亮,晚上也会非常漂亮,不要刮大风。

向往怎样的生活方式?

自由自在的,该工作时工作,该出去玩时出去玩,该野的时候野,该干吗的时候干吗。

迷笛乐队生相

生活要有情调,音乐要有味道,摇滚要坚持和咆哮。喜欢摇滚的人们,本身就容易得到快乐和满足。音乐大过天,音乐节的魅力不仅仅是场地换到户外,台上台下大家一起High。用一达人的话说,中国摇滚乐必须与青春和激情有关,淋漓的汗水和感动的泪水,也绝对不是装蒜和摆酷。

张铁

中国原创歌坛的先锋唱作人,音乐深厚沉稳,带着直抵人心的力量。身兼腾讯网站摇滚频道主持人,主持中拒绝插科打诨,没有八卦是非。把音乐还给音乐,对人对己,张铁无疑都做到了,并且做得相当出色。

对低碳的理解?

这个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需要好好地爱护它,我觉得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很麻木,用谈笑风生的语气说2012地球要完了、地震什么的,我觉得大家能不能不要这么麻木。我相信每个人都怕死,都不想死,但是为什么又表现出如此的麻木呢?现在不行动什么时候行动?每个人都觉得这个灾难离着自己很远,现在关键的是我们这个民众,全世界的民众,许多人是麻木的,他们开玩笑地说马上要完蛋了,他们真的这么勇敢视死如归吗?我承认我怕死,我想好好地生活,我觉得大部分人也希望好好地生活,能不能从洗手打肥皂或者洗手液的时候把水关上,这个生活习惯我就已经养成了,不是很困难。不像很多的艺人或者公众人物,嘴上说环保,自己家里住的连火车都有,洗澡冲厕、都是从法国弄来依云矿泉水。请问你环保吗?所以,公众人物要以身作则。

摇滚的精神?

不屈不挠,充满了创造力,很天真浪漫。正常的人说摇滚是一种反叛,摇滚不是反生活反阳光,反的是人的平庸。每天就是为了上学、上班、吃饭、睡觉,这样活着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吗?每天你的注意力都是在想,人家买了一辆车我也要买一辆,人家有房子我也要有房子,你抛弃了自己的生活,你忘了自己真实的存在。我过好我自己的生活,我应该有我自己的生活,这就叫做摇滚精神,这精神就是提倡人性化、尊重生命、热爱生活。人的生命不应像一个钟表一样刻板地运行。那样不行,不要每一秒钟走得都一样,偶尔快一点偶尔慢一点。

心中的乌托邦?

松弛的,但如果一直都是松弛的,请问那还有松弛吗?真正的乌托邦我觉得是有紧张有松弛,就是你工作的时候要很认真地去工作,休息的时候一定要很放松地去休息。现在很多年轻人断章取义,乌托邦就是无所事事,什么都不干,那是在浪费生命。人活着要有责任感,要有历史使命感,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这样的。如果我天天喝酒、睡觉、谈恋爱或者怎样,请问你和动物有什么区别?人是有灵性的动物,你的灵性表现在哪?表现在创造上。创造什么?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做出贡献。你现在用的这个东西就是人发明的(指记者手中的录音笔),它让你的工作变得方便,如果它是乌托邦,你能用这个吗?你得拿着笔,玩命写。

选择迷笛的原因?

是互相的选择,迷笛选择了我,我选择了迷笛。这是一个年轻人的地方,我觉得在这没有看到那种为了买房子的压力,大家都很释放,是在享受生活,这就对了。活着不是为了享受生活那是为了什么?我觉得老年人也应该这样,用另外一种方式生活。一定要记住,享受生活,去享受它,这是你真正拥有的权利,而不是说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说你压力大,说明你有问题,不是生活有问题。李嘉诚在香港山上有一套房子,我就想非得和他一样,那样我压力也会很大。守住自己心灵那片土地,人能吃几碗干饭你自己要知道。

你们今天来这儿的style?

没有考虑过,现场编一个,希望大家的生活都红红火火吧,包括我自己。我的头发不是莫西干,是根据我自己的脸型和情况设计的,因为我有秃顶的倾向,我不留这个发型不行,我不是追风也不是时髦。

Inch Chua

第一位应邀参加美国South by the Southwest音乐节的新加坡女性词曲创作歌手。与其之前作为主唱的乐队Allura相比,Inch单飞之后的创作风格完全颠覆了其狂暴的摇滚女歌手的形象。

对低碳的理解?

我比较开心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关心环保了,以前很多人都对“低碳”什么的不太清楚。

摇滚的精神?

我十六岁就开始很喜欢玩音乐,那时候我就很喜欢Rock and roll,非常喜欢。

心中的乌托邦?

It's a dog eat dog world.音乐人自己做自己的音乐,没有一种交流,交流很重要。有问题可以相互探讨,相互学习。

选择迷笛的原因?

这是我第一次来a到北京,第一次来这么大的一个音乐盛会,我喜欢将我的音乐分享,很开心。

来这儿的style?

电子,有些发力的电音。电子流行民谣。

在新加坡我很喜欢那种公益性的环保。

龙宽

一个满脑子奇思异想的文静女孩。在龙宽九段解散后的一年中,龙宽把满脑子的想法付诸实施。除了继续作音乐外,她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绘画,并学习了flash制作,创立了个人网站和个人服装品牌“光当娃”。

你对低碳的看法?

要想让自己所有的梦想、计划和幸福能够实现,低碳是唯一的生活方式。

你对摇滚精神的理解?

发掘自己最高贵和勇敢的一面,勇于作出改变,和坚持自己的选择。

心目中的乌托邦(理想国)?

人人友爱对待彼此,甚至对动物都充满爱心,按照宇宙法则来生活。这并不一定是“心目中的理想国”,如果人人都这样做,它很快就会变为现实。

选择来迷笛的原因?

为“周一请吃素”征集签名,免费发放素食,让大家了解到素食是最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低碳方式。

你在音乐节上的style(造型or风格)?

穿自己的“素超人”tee。

糖果怪兽

乐队成立于2005年4月,沈阳的新生力量代表。乐队最初的成员以女性为主。音乐风格多元化,混合了老摇滚、车库等曲风。2005年底,经过不到两个月的紧张排练,candy monster开始了第一次演出,反响热烈并受到一致好评。

对低碳的理解?

我们平时活得就很“低碳”,我们平时就很少吃大鱼大肉,我们乐队的老外“沙发”还是素食。我们平时也不开车,很注意环保。

摇滚的精神?

坚持和爱好。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遇到特别多的困难。我个人做了五年摇滚乐,我们在沈阳市的乐队坚持了五年,在北京是两年。在这些年中,失去了很多东西,但我不后悔。年轻人就是这样,你用一个简单的心态去玩,兴许你收获得会更多。之前我在全心全意做这个东西,也未必很好。后来就是模棱两可,带着玩呗,倒好了。你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了,该来的就会来。不来的,你愿意坚持就坚持,不愿意坚持的话,你可以去玩,没事儿。轻松一点,年轻人。

心中的乌托邦?

摇滚乐做一辈子,这乌托邦是特遥远的事儿,是你实现不了的理想状态。我把它定义为乌托邦,因为我知道我们都玩不了一辈子的音乐,那么趁你还能玩的时候,好好玩,尽情享受,轻松一点。

选择迷笛的原因?

这是我们第一次来迷笛表演,他们让我们来表演,我们就好好表演呗。我们只是珍惜每一次的表演机会。演迷笛就是一个荣誉性的代表。迷笛是中国资深的摇滚青年的音乐节。我没做乐队之前,就来北京看过。如今我真的能演,我特别开心。反正不管是什么音乐节,我们演好就成,希望在这玩的人都高兴就行。

你们来这儿的style?

我是主唱叫“边边”,吉他手叫“李延东”,鼓手是一小孩叫“陈曦”,贝斯是我们新换的叫“刘城岩”,他自己还有个乐队叫“K362”,键盘是一个亮点,他是来自美国的“沙发”。喜欢我们的人可以来看我们的现场,主舞台后面树林子底下,还有一地摊儿,卖我们的T恤、帽子、兔耳朵、荧光棒、眼镜什么的。我们的音乐被网上说成是鬼马青春舞曲,所以就穿得高兴一点,无厘头一点,大家就开心轻松。我们平时就很轻松,很随便,愿意穿什么就穿什么,别弄特别假,只要高兴――就是这个宗旨。

杭盖乐队

首张专辑“介绍杭盖”为这个游牧在北京的内蒙古乐队赢得了包括最有影响力的音乐网站Pitchfork和英国卫报的好评。杭盖的现场表演不仅是内蒙古传统呼麦技巧、民谣与摇滚乐的巧妙结合,更以暴风骤雨般的激情和难以捉摸的技巧传达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对低碳的理解?

给地球减少压力。

摇滚的精神?

就是真的,真实的,就是摇滚精神。

心中的乌托邦?

这时代没有乌托邦,心目中没有理想国,到哪生存都一样。因为我们在很多国家都演出过,所以说哪都有好也有不好,就看你怎么面对吧,没有理想的东西。

选择迷笛的原因?

迷笛的影响力在中国是最大的,我们在国外很多大的音乐节都演出过,国内的歌迷不了解这个乐队,所以我们肯定选择在迷笛演出,而且我们从第一届、第二届就参加过迷笛音乐节,到今年是第十届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