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29 17:4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茶的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喝茶改变世界
有一条网络段子,说喝茶与喝酒的区别,喝茶的人可以在一起冷静地谈论事情,甚至能够找到合作的机会;喝酒的人则是互相吹捧,酒酣之际有一种主宰世界的,酒醒之后却归于零。虽是段子,却也不无道理――喝茶可以提神,刺激神经,但不至于令人迷乱。一座城市拥有很多典雅的茶馆,也代表着这座城市理性和自制的一面,而喝茶的仪式则可视为一种文明化的过程。
麦克法兰说,“茶叶对世界的征服如此成功,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它曾经征服了世界。茶和水、空气,已经成为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东西。”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征服,润物无声,以至于多数人都将喝茶视为本土的习惯,就像英国红茶已经成为英国的标志,虽然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生产最初源于中国。喝茶为什么可以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呢?
除了空气之外,水是人类存续最重要的物质,实验也证明,人类耐饿的能力要远远超过耐渴的能力,可以一天不吃饭,但是一天不喝水很难。直到今天,很多社会和国家都面临着饮用水安全的问题,在发达国家可以找到比较好的公共饮用水,这种公共饮用水的供给系统,其实是工业化水平的体现。而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依然是稀缺的,如果没有净化和检测系统,怎么可以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呢?喝白开水!
在作者看来,全世界人口从2.5亿增长到70亿,关键原因就是饮用水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喝茶了。喝茶至少让人类开始习惯将水煮沸,而煮水的过程,也是杀菌的过程。喝茶,让人类在微生物面前获得巨大优势,人类之所以在千百万年之间登上了食物链的最高层,不仅是因为人类有能力去制服大型的野兽,更在于人类战胜了微型的寄生系统。沸水杀死了多数的细菌,而人类为了泡茶,就需要煮水。
麦克法兰认为,中国、日本能够在农业时代就形成规模宏大的城市文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喝茶,解决了饮水安全的问题。尤其是日本,一个多山的岛国,如何才能养活如此之多的人口呢?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成本,而喝茶则让东方的农民拥有了超乎寻常的耐力。人口聚集形成的粪便,成为精耕农业的绿肥,如果不是喝茶,人和牲畜的粪便就可能成为细菌的渊薮,造成足以毁灭文明的瘟疫。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英国,尤其是工业革命初期,需要劳动者付出非常艰辛的劳动。喝茶不仅纾解了工人的劳累,增强了工人的耐力,甚至改变了工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茶歇时间”。一直到今天,在学术会议或者研讨中间都会有“茶歇时间”。麦克法兰认为,“‘茶歇时间’的出现增加人们对生活的忍耐力,让干活的工人能够有所期盼,并最终成为在工厂、小作坊、办公室或矿井长时间从事繁重或枯燥工作的人们最重要的社交时间。”
喝茶和生产方式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且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动力,这样的说法当然可以存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茶叶是人类千百年来选择的最经济、有效的饮品。它已经成为人类摄取水分的最重要载体。只有比较才能了解茶叶的威力,咖啡、葡萄酒、蒸馏酒,都是人类喜欢的饮品,但是,咖啡的口感、葡萄酒尤其是蒸馏酒的高成本,都成为这些饮品难以普及的原因,尤其是蒸馏酒的过量酒精摄入,不但损害健康,而且会影响人类的创造力和劳动能力。
喝茶最终也变成一种仪式,茶道不仅是“喝水”的方式,也是一种社会交往的仪式,茶道的精髓就在于此。“饮茶仪式的吸引力在相当大程度上基于以下这个事实:它建立在基础之上,具体地说,它与佛教联系更为密切。”中国、日本都有对茶道的精深研究,一种物品具有精深意涵之后,也就获得了神圣性,茶叶所内含的咖啡因等因素,能够帮助人进入禅定状态,也可以帮助巫师进入虚幻的世界。
作为一种精神仪式的茶叶,有了文明的涵义。在英国,煮茶和泡茶的主要是妇女,饮茶也就成为一种聚会,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饮茶会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女性的地位、艺术和审美的本质,甚至整个国民的气质。”
两个帝国的茶叶之争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茶叶一直是中国的“特产”,而英国开始接入东方的贸易体系之后,茶叶变成中国向英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伴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饮茶变成一种世界,除英国之外,澳大利亚是茶叶重要的消费国,当年被流放到澳大利亚的英国中低层民众已经习惯饮茶。
从18世纪开始,围绕到底是还是大英帝国来生产茶叶这种最重要的贸易产品,世界历史发生重要转向。麦克法兰甚至认为,“茶叶和鸦片之间关系密切、英国人对茶的渴望,是导致以及后来对中国产生的所有影响的因果链条上的一环。”这种分析也为中国人重新认知近现代中国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篇2
关键词:问卷调查;数据;质量控制;旅游市场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3-0147-02
引言
旅游市场问卷调查是获得旅游市场信息最常用的调查方法之一。提高旅游市场问卷调查质量一方面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游客公众舆论和社会心理倾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旅游企业市场调研活动,为旅游企业生产经营者开拓市场和旅游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实施问卷调查中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均须考虑数据的真实性,应尽可能保证采集到的数据与客观真实情况一致。当然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着差异,有时甚至会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因而调查数据的准确与否已成为影响研究结果和决策的关键性因素。
一、问卷调查的质量控制原则和步骤
笔者认为,问卷调查中的质量控制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是客观控制原则。即对调查质量的衡量与评价应当是客观的,也就是说应以规定的标准或决策所需要的准确度来衡量,不能人为的降低标准或作过高的要求。第二是全面控制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全程性、全域性、全员性。也就是说在调查的每一个过程、每一环节、每一区域、每一人员都要进行质量的控制。第三是超前控制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所有调查人员放弃那种在何时出现问题才在何时解决问题的被动控制方式,根据事实和经验对出现的误差加以预防控制。第四是相关问题处理控制原则。质量控制始终是问卷调查的中心问题,应解决好质量控制与调查经费、及时性等的相互矛盾。绝不允许以降低调查经费而增加误差的做法出现。
二、问卷调查质量控制的具体实施
(一)调查前的质量控制
1.问卷设计。问卷的设计要以研究目的为出发点,根据数据需要进行问卷的设计。
笔者认为,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游客填写部分即问卷的主体部分;第二部分,调查员作业记录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满足调查员管理和问卷质量控制的需要。通常包括:调查地点、调查员姓名、调查时刻、有效问卷编号等。
要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需要在问卷调查设计中遵循一个中心原则,就是尽可能减少报告人的负担,竭尽全力把调查的数量和范围限制在最低限度并且让被调查者尽可能容易地提供信息,提高问卷的准确性。同时,问卷调查还需要特别注意居民友好性,最高要求是要对问题进行易于理解和清楚的表达,因为只有清楚的问题才能保障数据的完整和准确,使人可以顺利而少费精力地做出回答。此外,对问卷仔细说明、对问题合乎逻辑地安排,按照先易后难、时间顺序排列、 合理安排答案选项顺序。调查材料能一目了然及印刷形式也很重要。
问题设计好后,必须进行试调查。试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检测问卷的可具体可操作性。如游客对问卷问题的承受能力。如果问卷问题太多,占用的时间长,游客一般不愿配合。一方面团队游客在一个景区景点的停留时间不会太久,另外游客自己也需要留有时间娱乐。试调查同时也能发现问卷问题的表达是否合理,对于不合理之处进行修改。一般的问卷设计要进行两次及以上的试调查,之后才能开展正式的游客信息收集工作。
2.日报告设计。调查员日报告是为了记录调查人员每天的工作成果、遇到的问题、经验教训以及记录游客的诉求信息而设计的表格。
日报告主要用来对问卷所收集游客数据的一个补充。由于问卷调查是一种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的数据是有限的。日报告是调查员每天做完调查后做的一个总结,内容包括调查人名字、调查日期、调查点名称、工作时间段、工作量、游客特征描述、调查的经验与教训、典型个案与分析等内容 。其中游客特征描述主要用来收集调查员一天调查中接触到的所有游客信息的收集,用来弥补抽样调查的不足。
日报告其他作用:第一是记录游客的诉求信息,然后录入到数据库中;第二是为分析人员撰写分析报告提供个案依据;第三是方便问卷管理人员统计每一位调查人员的工作量,包括完成调查问卷的数量等信息。
3.调查员的选择。最好有旅游专业,或者社科专业相关知识背景的,有一定的计算机知道的人员;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善于沟通、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同时要求调查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旅游市场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要学会调整自身的心态,如果调查员心态不好,不单完成不了工作任务,而且对问卷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进行问卷调查时,常常是“游客坐着,我站着;游客玩着,我工作着”的情况,如果心理形成很大的反差,不仅工作完成不好,还会给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
4.调查员的培训。首先,让调查员明确调查对象,一般来说每项研究都会有特定的调查对象,例如对桂林的国内游客做一个调查,那么对于入境的国际友人,港澳台同胞就不包括在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当中。其次,让调查员熟悉问卷的每一个问题,掌握引导游客填写问题的方法。同时教会调查员如何填写日报告。再次,强调问卷质量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问卷质量控制方案,严格控制问卷的质量。在惩罚制度中制定对问卷质量不合格的处罚措施。每做完一份有效问卷,调查员必须再次检查问卷,确保问卷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如果发现在游客填写不清,及时向游客再次确认!
(二)调查中的质量控制
1.调查对象的选择。通过团队游客的标志,如统一的太阳帽,景区参观牌,等等识别团队游客;可以观察游客的穿着,带的相机等等来识别散客;也可以观察其是否购买旅游纪念品来判断是否为游客。根据笔者长期问卷调查的经验,团队游客相比散客更乐于配合。尽管如此,也必须对散客进行信息收集。因为游客问卷调查是一种随机抽样调查,要保证抽样对象的合理性。
2.打消游客的戒备心理方法。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陌生人的戒备心很强。所以调查员在进行游客问卷调查时,最好说明自己的身份,出示工作证、学生证、介绍信等等相关证件;通过导游做工作,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导游是十分信任的。跟游客进行良好的沟通后,大部分游客还是乐于配合的,毕竟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收集游客的意见和建议,为旅游更好地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3.对于问卷中涉及敏感性问题填写时的引导。如敏感性问题,有关被调查者健康或者有关经济状况的公开指标,自然会引起被调查者的担心和顾虑,从而产生抵触心理。由于不能完全不提这些敏感性问题,因此向被调查者宣传严格的保密规定,使他们相信他们的个人资料不会被第三者知道,就显得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必须使高效率获得准确数据的实际要求与报告人方面的意愿和可能性一致起来,才能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
4.调查结束时注意事项。一次调查结束时不要忘记感谢游客,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游客一个小赠品。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必须注意好自己的形象、言语、行为等等,给游客留下好印象。调查员必有明确我们做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为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作贡献,所以调查员自己不能做不利于旅游健康发展的事情。
(三)调查后的质量控制
1.调查问卷的核查与编号。做完一份问卷后必须仔细核查一遍,确定游客填写是否完整,填写内容是否有不合理性。例如游客填写问卷时,出现客源地为“河南”,乘坐交通工具为“飞机”,费用选项中“交通费用”为“100元”。出现这种情况时,调查员必须追问游客原因。如果无法向游客确认该信息,这份问卷视为无效问卷。
在确定问卷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后,进行有效问卷的编号。
2.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方法有三种:(1)调查员在录入问卷时,在保存之前再次核查问卷信息,确保录入信息与原始问卷信息一致。(2)管理人员根据问卷的编号,进行抽查。核对原始问卷信息与录入信息一致。(3)预值控制法。对于录入的一些编码和指标数据,事先规定一定的控制范围,并编入程序。当录入的数据超出范围,计算机将拒绝接受。
结束语
通过调查前、调查中、调查后的质量控制可使问卷调查质量得以强有力的控制,这样可以进一步利用准确的调查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通过高级分析员写出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为政府部门决策和企业决策服务。由于笔者精力有限,对问卷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研究不够深入,希望以后研究人员有可能的话对各个环节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洁明,何宝昌.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与写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叶长法,岑国荣.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探讨[J].浙江统计,1997,(4).
篇3
1、康师傅绿茶严选优质绿茶,精心萃取,茶色清新、持久清香;调和天然蜂蜜,温润爽口,美味天成。
2、四季享受清爽甘美的极致口感,轻松拥有绿色好心情。
3、像他的清新淡然,如她的甜蜜纯美。花清香,茶新味。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考试焦虑是一种特殊情境的焦虑,多表现为在考试前后和考试过程中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紧张恐惧、尿频、尿急、出汗等症状,会影响个体正常能力水平的发挥,是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笔者采用心理治疗合并帕罗西丁的综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6年10~12月来心理门诊主动求治,符合境遇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的求助者30例。其中初中生15例,高中生12例,大学生3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5~22岁。
1.2 方法
1.2.1 于考前2周口服药物:帕罗西丁10~20 mg/d,同时再予心理治疗:讲解考试焦虑相关知识,认知改造,打破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循环,学习机体放松技术。
1.2.2 于干预前(考前两周)及干预后(考前2天)采用中国科学院主编,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
1.2.3 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进行对数比较,均数差异采用F 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后SAS、HAMA、SCL-90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项目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本结果提示: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控制考试焦虑。因本次观察样本小,未能增加心理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对照。有报道显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均能有效控制考试焦虑,且药物治疗效果更明显。药物治疗虽明确方便,但不易掌握准确剂量,剂量过大可使个体心理放松,反应能力下降,同样不利于正常能力的发挥[1]。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考试焦虑病因多种,与自我认知不当密切相关,心理治疗可消除负性认知,提高认知水平及应变能力,但学生时间紧迫,很难完成系统的心理治疗,不易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而合并药物可缩短心理治疗的疗程,尤其在治疗早期焦虑症状适当控制下易于进行交谈,有助于增强求助者的信心及对医生的信任。故二者相结合能取得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患者共128例。其中男62例,女66例,年龄40~85岁,平均(59.86±12.95)岁。冠心病7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7例,肺源性心脏病4例,心肌病4例,心脏神经官能症3例,其他2例。心律失常种类:室上性(房性、结性)早搏35例,室性早搏44例,室上性合并室性49例。伴有心悸、胸闷等心律失常症状,且心律失常总数≥1000次/24 h或30次/ h。排除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危重及多器官衰竭、显著心动过缓及严重传导阻滞者。随机单盲法分为稳心颗粒治疗组与心律平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及合并心律失常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口服稳心颗粒(由山东步长恩奇制药提供)9 g 3次/d,服用1~2周效果不佳者改为18 g 3次/d;心律平对照组口服心律平片0.15~0.2 g 3次/d。
1.3 观察方法 疗程均为4周。服药后每日听诊、询问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每周描记心电图1次。4周复查动态心电图。服药前后均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脂、血糖及凝血功能。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早搏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确改善,早搏减少50%~9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早搏无明显变化或减少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稳心颗粒组与心律平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3,P=0.714)。见表1。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不用抽取)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早搏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8,P=0.17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稳心颗粒组治疗前后比较,t=12.86,P=0.000;心律平组治疗前后比较,t=10.65,P=0.000),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1,P=0.543)见表2。
2.3 治疗组与对照组服药期间发现头晕、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较用药前缓解,治疗组与心律平组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3,P=0.908)。见表3。
篇6
一、阶段性的学历要求,使检察干警的履职资格处于不平等状态。
新《检察官法》颁布实施前后,具备检察官资格的要求各不相同,1994年以前,干部身份的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即可任命检察官法律职务。1994年以后,任命检察官法律职务要求学历必须是大专以上文化,检察干部任命法律职务,只要参加高检院统一组织的初任检察官考试就可。《检察官法》出台后,20__年首次确定检察官必须具备本科学历,必须参加全国统一司法考试,成绩合格者方能被任命为检察官。由于以上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使检察干警接受学历教育、钻研法律业务的激情和紧迫性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因而也使现有的干警具备检察官资格存在结构性落差。
现在,检察机关高学历者多为年轻干警,法律知识理论较强但实践经验较差,多数干警还在为取得检察官资格而在司法考试的独木桥上苦苦探索;年龄大的干警由于较早就具备了检察官资格,因而学习动力不足,法律理论知识相对欠缺,直接限制了履职能力的发挥。
二、岗位锻炼的性质不同,使检察干警履职水平处于高低不均的状况
工作岗位的不同,从事法律业务需求的不同,干警履职能力就会有较大的区别。轮岗、交流到业务科室工作的时间少而短,是部分具备检察官资格的检察干警办案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长期在综合部门工作的干警,从事的都是综合性工作,缺少在办案一线的锻炼,一旦轮岗交流到业务部门工作,特别是年龄大一些的同志,适应能力、接受能力与年轻同志相比都要逊色得多,因而短时期内要迅速提高自身办案能力确实有点勉强。加之在综合部门工作的干警,轮岗交流到业务科室的机率与业务科室的干警交流到综合科室的机率要低得多,因此在法律履职方面的能力就有差别。
三、检察官准入制的设置过高,使检察干警跨入“门槛”具备资格的难度加大。
按照《检察官法》的要求,从事新时期检察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本科学历和检察官资格,而要想取得检察官资格,只能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这个唯一途径,目前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难度,录用率的偏低,严重约束了检察官准入的广度和深度。加之各级检察院对初任检察官的采用,按照德才兼并备的标准,采取严格考核的方法,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并且具备检察官条件人员中择优提出人选,致使大批工作在一线的干警既要为应付大量、繁重的事务而埋头工作,又要抽时间复习钻研法律书籍为早日具备检察官资格而苦学,这批虽不具备资格的干警在工作实践中多数都是各科室的业务骨干,由于不具备检察官资格,直接限制了他们在办案、出庭等方面的能力,履职资格与履职能力的差别就不言而喻了。
针对上述问题,检察机关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对检察官履职资格与履职能力问题加以认真研究,才能弥补当前在检察队伍形成的“代沟”,推动检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笔者建议:
一、建立机制,激发干警学习激情,以资格考试为平台努力提高检察官履职能力
认识是前提,机制是保障。为确保干警尽早地取得检察官资格这一系统工程的实施,各级基层检察院要对参加司法考试的干警在经费、时间、任用上应给予鼓励性的保障措施,形成学习文化知识的浓厚氛围,努力营造有利于学习成才、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营造尊敬检察职业、尊重检察工作、争当检察人才的良好环境,促使检察干警热爱本职工作,刻苦学习法律知识,成为检察工作的行家里手,保持检察工作发展的良好势头,解决检察机关中存在的履职资格与履职能力不相适应的问题。在检察机关的竞争上岗时,应把工作实践作为竞岗的一项必要条件,作为衡量干警履职能力大小的前提,激发全院干警的学习积极性。坚持高起点,鼓励和培养高学历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时展对检察机关的要求。
二、增强意识,培养检察干警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检察官的责任意识不仅要从专业知识中吸取,还要从不断扩大知识面,关心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懂得社会的“大事”“大道理”开始培养。检察官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自社会,服务于社会,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检察工作的复杂性,如果检察官没有用广博知识武装起来的“复杂”头脑,就不能对社会形成深刻的认识,如果不具有一定的社会洞察力,就形不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意识。因此,检察官不仅需要掌握职业所要求的专门知识,同时还必须掌握广博的综合知识,洞悉社会发展变化,倾心地关注国家和社会命运,承担起一份特殊的社会和历史责任。称职的检察官必须在履职能力方面,具有政治家的责任和社会精英的见识,唯此才能真正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具备公平、正义、人权等基本素质。
篇7
一、侦查期间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律师的时间及限制
公安侦查期间犯罪嫌疑人何时可以委托辩护人进行辩护?2013年1月1日施行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为: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第一次讯问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这个时点的犯罪嫌疑人就可以委托律师进行辩护。公安机关在这个时间,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律师为自己辩护,同时告知犯罪嫌疑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由法律援助机构为其提供援助律师为其辩护,公安机关要将告知犯罪嫌疑人可以委托辩护律师的事项记录在案备查。
“公安机关第一次讯问”,是指公安机关在对案件进行侦查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的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仅仅因为形迹可疑被执行警务的公安民警当场盘问或经当场盘问后带到公安机关继续盘问不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安机关第一次讯问,此时的犯罪嫌疑人还不能委托辩护人进行辩护。只有经继续盘问证实犯罪嫌疑人确有犯罪嫌疑,依法对被盘问人决定刑事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后,此时的犯罪嫌疑人才可以委托辩护人。
“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是指公安机关根据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暂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措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是指刑事强制措施,不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如果公安机关对违法嫌疑人采取的是行政强制措施,违法嫌疑人要聘请律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律师法》的规定,违法嫌疑人可以委托律师,为其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2条规定精神,犯罪嫌疑人自己可以行使辩护权,也可以委托一至二名律师或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条件的人作为自己辩护人。但刑事诉讼法限制规定,在侦查期间,犯罪嫌疑人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不能委托其他人作为其辩护人。这里的“律师”是指《律师法》规定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并经每年律师年度考核合格的律师,不包括实习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公安侦查期间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与义务
(一)公安侦查期间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和主要工作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6条和第37条规定以及《规定》,公安侦查期间辩护律师的权利和主要工作有:
1.了解权;辩护律师可向公安侦查机关了解自己担任其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具体构成犯罪的罪名和本案件有关的案件事实情况,提出自己对本案涉嫌罪名意见和看法。
2.会见和不受监听权;辩护律师可与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向犯罪嫌疑人本人了解其犯罪的有关事实。
辩护律师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和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会见不需要公安机关许可。但在侦查期间会见在押的或被监视居住的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后才可以会见。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和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向其了解其犯罪的事实情况,犯罪嫌疑人有法律疑问的,及时进行解答;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时享有不被任何机关和个人监听的权利。
3.法律帮助权和申诉、控告权。
4.为犯罪嫌疑人申请变更强制措施权。
5.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受到阻碍的申诉或者控告权;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精神,公安侦查期间辩护律师认为公安机关及其公安民警阻碍其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有权向同级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或者控告。人民检察院对辩护律师的申诉或者控告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查证属实的,通知有关侦查机关纠正。
6.对公安侦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行为的申诉、控告权;辩护律师对公安侦查机关及其公安民警有违反《刑事诉讼法》第115条规定的行为之一的,有权提出申诉或者控告。有权提出申诉、控告的公安机关及其公安民警违法行为包括采取强制措施期限已满,不释放犯罪嫌疑人、不解除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按规定应当退还已交纳的取保候审的保证金不退还的;对与案件无关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不解除的;贪污、挪用、私分、调换、违反规定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的。
(二)公安侦查期间辩护律师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5条规定,公安侦查期间辩护律师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辩护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公安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义务有:
1.及时告知办理案件的公安机关接受辩护委托的情况;《刑事诉讼法》第33条第4款规定,辩护人接受犯罪嫌疑人委托后,应当及时告知办理案件的侦查机关。犯罪嫌疑人是否委托了辩护律师或他的监护人、近亲属是否代为委托了辩护律师,侦查机关并不知晓,法律要求辩护律师接受犯罪嫌疑人委托后,应当及时告知侦查机关并出示律师执业证、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便于公安侦查机关知悉犯罪嫌疑人委托律师情况。
2.侦查期间辩护律师收集的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案发现场、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依法不负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将材料证据提交公安机关。
3.侦查期间辩护律师禁止帮助犯罪嫌疑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禁止威胁、引诱证人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公安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
4.辩护律师对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情况和信息,有义务予以保密。但辩护律师知悉的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有责任和义务及时告知公安机关。
三、公安机关转变执法理念充分保障辩护律师行使诉讼权利
(一)及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
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第一次讯问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时,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的公安民警就有义务及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如果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律师费用的,可以告诉犯罪嫌疑人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二)及时安排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
刑事诉讼法规定,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律师会见,安排会见的时间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安排。《刑事诉讼法》第37条第3款明确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包括刑法分则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规定的12个罪名,恐怖活动犯罪包括公安部认定并公布的恐怖活动组织及恐怖活动人员名单成员实施的各类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指达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标准的案件。对上述案件,侦查机关应在羁押犯罪嫌疑人的同时,将相关情况通知看守所。辩护律师在会见上述犯罪嫌疑人时,应向侦查机关提出会见申请,侦查机关在审查相关资质后,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作出许可与否的决定。未经侦查机关许可,看守所有权拒绝会见。
(三)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时,公安机关不能监听,保证辩护律师会见权的行使
《规定》第52条具体规定为:辩护律师会见在押或者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时,看守所或者监视居住执行机关应当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保障辩护律师会见顺利进行,并告知辩护律师遵守会见的法律规定。辩护律师在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公安机关不得监听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谈话内容,不能派公安民警在场监督会见过程。
辩护律师会见在押或者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如果违反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或者会见的法律规定,看守所或者监视居住执行机关应当制止辩护律师违反规定的行为。对于严重违反规定或者不听劝阻的,有权决定停止本次的会见,并及时通报辩护律师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或者所属的律师协会。
(四)侦查期间辩护律师申请要求变更其担任辩护的犯罪嫌疑人的强制措施的
公安机关要及时作出同意或不同意变更的意见,同意变更的依法办理变更强制措施,不同意变更的,要说明理由并告诉辩护律师。
(五)辩护律师如要求了解其担任辩护的犯罪嫌疑人案件有关情况的
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将犯罪嫌疑人涉嫌的具体罪名以及当时已查明的涉嫌犯罪的主要犯罪事实,犯罪嫌疑人是否被采取强制措施,是否变更强制措施,是否解除强制措施以及是否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等案件有关情况,告知接受委托或者指派的辩护律师,并记录在案。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心律平;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临床效果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为临床常见疾病, 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近几年, 本院采用心律平实施治疗, 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就心律平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观察, 并探讨其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1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实施治疗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患者86例, 均符合《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关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1]。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观察组43例, 男23例, 女20例, 年龄2~12岁, 平均(6.37±1.21)岁;对照组43例, 男22例, 女性21例, 年龄2~11岁, 平均(6.15±1.0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 2治疗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 即给予卧床休息、抗感染、改善心肌营养、糖皮质激素及抗心力衰竭治疗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加用心律平(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3021670), 口服, 剂量5 mg/(kg・次), 7 h服用1次, 连续服用60 d。治疗期间, 对两组患儿的心脏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
1. 3观察项目与指标
1. 3. 1临床疗效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显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恢复, 早搏消失, 心电图显示正常;有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均缓解, 早搏减少>50%;无效为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检查等均无改善, 甚至加重[2]。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3. 2不良反应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
1. 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
2结果
2. 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9%;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表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对照组
χ2
P 43
43 22
17 19
14 2
12 95.35
72.09
11.806
2. 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 发生率为4.65%, 其中便秘1例, 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 发生率为6.98%, 其中头晕2例, 恶心、呕吐1例。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1, P>0.05)。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指病毒感染引发的心肌炎症病变, 属感染性心肌疾病, 可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甚至猝死, 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心律平为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可有效抑制心肌自律性, 对室上性与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且不易导致患儿发生不良反应, 属临床较为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本研究就本院收治的8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在此基础上加用心律平的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研究表明, 心律平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 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缓解临床症状, 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铁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华儿科杂志, 2000, 38(02):75-75.
[2] 潘彩华.两种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疗效对比.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2(10):135-135.
篇9
莫雷西嗪(Moriciline,Etbmocine)为吩噻嗪类衍生物,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最初由苏联合成并应用于于临床,近年国内外有多篇临床报道,认为该药有作用快,疗效好,副作用少等特点而予以推荐。本文将莫雷西嗪治疗118例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①心律失常类型:频发室性早搏(730次/小时)病人102例,室性早搏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病人8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8例。②性别和年龄:男82例,女36例;平均年龄51.3±10.6岁(18~64岁)。③病因:冠心病42例,高血压病14例,扩张型心肌病12例,心肌炎后遗症4例,原因不明者46例。全部病人心功能正常。
1.2 药品:莫雷西嗪片由东北第六制药厂生产,由450mg/d开始,根据临床疗效渐增至600~800mg/d。分3~4次口服。
1.3 观察方法:停用一切抗心律失常药1周后,常规记录心电图,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对室早并发室速者行连续心电监护。连续用药2周~3个月。在服药后每天定时(早、中、晚)听诊记录3分钟,每天记录心电图1次。1~2周复查动态心电图。
1.4 疗效评定:显效:早搏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早搏减少50%以上,阵发性室速消失;无效:早搏减少不足5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本组118例中,显效75例,占63.5%;有效17例,占14.4%;无效26例,占22.1%。对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病例的疗效调查结果如下:
(1)频发室早病例:102例,显效病例65例,有效病例15例,无效病例22例。
(2)室早并室速病例8例,显效病例5例,有效病例l例,无效病例2例。
(3)阵发性室速病例8例,显效病例5例,有效病例1例,无效病例2例。
对不同病因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病例调查结果如下:
(1)冠心病病例42例,显效病例27例,有效病例6例,无效病例9例。
(2)扩张型心肌病病例12例,显效病例8例,有效病例2例,无效病例2例。
(3)心肌炎后遗症病例4例,显效病例2例,有效病例l例,无效病例1例。
(4)高血压病病例14例,显效病例9例,有效病例2例,无效病例3例。
(5)原因不明病例46例,显效病例29例,有效病例6例,无效病例1l例。
在显效及有效的92例中,其有效剂量多数为600mg/日,少数患者需增加至800mg/日。一般在用药1周左右时疗效出现。
2.2 副作用:118例患者中出现头晕者7例,胃肠道反应4例,P-R间期延长者4例。程度轻,持续时间短,未影响用药。本观察未发现肝、肾功能有任何影响。
3 讨论
莫雷西嗪系IB类抗心律失常药,其电生理作用类似利多卡因,它抑制0位相最大上升速度和减少动作电位振幅。不影响正常薄化纤维舒张期第4位相自发除极的速度。但对缺血的浦肯野细胞,则降低4位相除极速度。据文献报道对各类早搏,心动过速均有一定效果。对室性早搏和非连续性室速的有效率为60%~80%。Morganroth观察了583例接受该药治疗后,室早抑制>75%以上的有效率为67%,而且剂量与疗效有关。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莫雷西嗪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为77.9%,对室性早搏的有效率为78.4%。该药对良性、潜在恶性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不同病因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无明显差别。国外报道莫雷西嗪对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与剂量有关。当剂量每天为600mg、750mg、900mg时,其室早的抑制率
分别为77.1%、83.4%、88.2%。本研究也证实这一点。有效剂量为450~600mg/d,少数病例需增加至800mg/d有效。本药副作用小,器官毒性很低,很少引起或加重心功能不全,对血压也无影响。故认为本药疗效较好,副作用少,安全性较大,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较好的药物。使用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并需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及其他副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宏器,邓开伯.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与决策[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87
[2]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分会.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11):1065-1071
篇10
【关键词】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胺碘酮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99-01
快速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易加剧患者病情,引起心源性猝死,有效控制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室功能、防范并发症及挽救患者生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34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68例,诊断标准:(1)根据《缺血型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制定冠心病纳入标准;(2)合并室性心律失常;(3)排除多器官衰竭、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危重症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4)患者均经动态心动图确诊。男36例,女32例;年龄31~78(48.5±5.4)岁;心绞痛23例、心悸18例、气促27例;经动态心电图确诊:心肌梗死型13例、缺血性心肌病型29例、心绞痛型26例。患者快速心律失常距离冠心病发病约3~25(13.2±4.8)h。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68例患者禁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予胺碘酮150mg静脉滴注,速度约为0.5~1.0rag/rain,不同患者据各自血压及心率适当调整胺碘酮静脉注射速度,维持2~3d。静脉注射胺碘酮当天给予胺碘酮0.2g口服,每天3次,连续口服7d后改为每次0.4g。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50mg+20%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密切观察治疗期间患者心率、血压、心功能、眼功能、肺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确定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为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期前收缩减少>90%或消失;有效为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期前收缩减少>50% ;无效为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标准;恶化为治疗后心律失常症状表现明显。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快速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极易导致患者心肌缺血、诱发心力衰竭、增加病死率,有效消除或抑制快速心律失常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尽量避免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进一步恶化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引起患者死亡。目前,临床将利多卡因作为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药,而应用于心脏手术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下的室性心律失常,但利多卡因对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效果不佳,有报道,利多卡因虽能有效降低室颤发生率,但并未降低患者的总病死率,因此,近年来,利多卡因的临床应用逐渐减少。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绞痛药物,是一种多通道阻滞剂,能有效降低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逐渐发现其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能够抑制 、B肾上腺素受体,可适用于临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也可适用于室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早搏及心绞痛等。对于临床难治的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胺碘酮有极好的临床效果。另外,胺碘酮不良反应较小,能降低主动脉及外周阻力,降低心脏后负荷,从而维持心输出量。有报道,使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可使患者病死率降低27.5% ,猝死率降低26% ,心力衰竭恶化发生率降低22% ,住院危险率降低29% ,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 。
本文34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经胺碘酮治疗,控制28例,有效率为82.4% ,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综上所述,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显著、无显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邢聪慧 徐莉 王海洋 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9
[2]贾桂楠 益气养阴安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 健康大视野:医学版 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