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3-12-29 17:4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思维的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思维的内涵

篇1

关键词:创新理念 视觉传达 设计思维

中图分类号:J50-0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124―02

一 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内涵

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设计从本质上讲是创新的,艺术创新是设计生命之所在,所以,伟大的设计师总是强调创新性和原创性,这是视觉传达设计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创新,它不仅是对艺术形式、思想内容、手段、方式的创新,还包括艺术观念的突破;不仅是对前人、他人的不断超越,还包括对自我的否定和不断超越。设计是事先在心中酝酿,在想象中已经绘出结果,并能通过实践使之成为现实的视觉产品。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源于设计思维的创新,设计思维过程是一个有目的的过程,这个过程由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共同参与来完成。“理性思维给设计以前后的逻辑顺序,即设计的时间属性,感性思维给设计以形象以及场所的视觉表现即设计的空间属性,具有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这双重属性的思维即设计思维。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的内涵在于,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设计手段、方式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观念。新的历史时期,要想做出具有时代观念、创新观念的设计作品,就必须在设计理念、视觉图形语言等方面入手,把握人文情感、民族情怀、时代特色。21世纪的视觉传达设计是以欣赏者为出发点的设计,具有国际化、本土化、人性化、独创化的特点,视觉传达设计和绘画艺术以及其它设计类型相结合,呈现出综合性的特征,在设计表现上,视觉传达设计也由静态传达向动态的信息传播延伸,视觉空间也突破二维的平面空间,向三维的立体空间、四维的时空空间延伸,互动性、交叉性、民族性将成为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

二 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

科学技术从根本上影响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无论是新理论、新工艺、还是新材料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史上的很多大发展都来自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新突破。科技对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方面,任何一项设计都牵涉到材料的运用,采用传统材料或采用新材料,对材料的合理选用是设计师的基本任务;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还表现在设计手段的更新方面,运用高科技手段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是现代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大大提升设计师的设计速度和质量。新的电脑技术具有计算精密、修改方便、表现真实、批量输出、数据资料便于保存等优点,它作为设计的辅助手段已经越来越普及。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成为当今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方式,设计软件的升级也为设计师的创作活动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极大支持,苹果公司推出的MAC为设计师提供了全新的、交互性极佳的视窗操作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走向专业化的道路。如今,在强大的现代网络技术和数字媒体的支撑下,人类进入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视觉传达设计理念拥有无与伦比的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使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段得到极大丰富。数字化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是时展的必然要求,视觉传达设计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呈现出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三 视觉语言的创新是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重要内容

语言是人类传达思想情感的工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同样有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设计作品的特定内容必须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达出来,没有艺术语言,也就无所谓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材质、造型、色彩、文字、装饰等形式元素为艺术语言,通过上述形式元素的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设计艺术作品。艺术语言以表现艺术作品的内容为出发点,但艺术语言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比如,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点、线、面、空间、体、光影、色彩、构图、文字等形式元素,本身就能够传达不同的视觉感受,表现不同的思想情感,如直线给人的感觉是刚健、挺拔、庄严;曲线给人的感觉是活泼、自由、流动;水平线给人的感觉是舒缓、宁静和安宁。色彩的情感性就更加明显,它包括色彩的冷暖、进退、兴奋、安宁、华丽、朴素、收缩、扩张等。色彩还具有很强的象征性,白色常常象征着纯洁、清白、神灵和真理,黑色在大部分文化范畴中往往代表着邪恶、死亡和悲伤,它总是和无知、死亡、悲伤以及邪恶黑暗势力所带来的压抑、黑暗与痛苦相连系;红色让人联想到太阳的光辉与沸腾的热血;绿色让人想到春天,想到蓬勃发展的顽强生命力。艺术语言是设计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欣赏者对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认识是通过艺术语言来实现的,所以,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和艺术语言的创新发展息息相关,没有艺术语言的创新发展,就谈不上设计的创新。

视觉传达设计通过创造视觉形象来传达设计师的思想观念,现代主义设计就是以探索视觉语言的新形式为出发点而兴起的设计运动,在设计史上,新的视觉传达设计形式的产生往往建立在对传统艺术反叛的基础之上的,设计师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在继承艺术设计史上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前人,从而实现视觉语言的创新。如,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反对纯艺术,提出了“美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在设计上形成了明确的艺术风格,在材料的使用上主张朴实、大方,重视设计作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从而推动了设计视觉语言的向前发展;新艺术运动反对浮华、装饰的艺术风格,追求自然风格,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师从自然,发掘动植物生长、发展的过程,将之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之中,大量使用曲线,组成富于装饰性的装饰图案,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语言。

四 设计理念的创新是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思想源泉

篇2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情趣教学 探索精神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有必要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下面笔者就注重知识内涵,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情趣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注重知识内涵,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来自于知识的理解,没有知识的理解就没有创新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透彻、牢固地掌握数学的概念、定理、法则、解题步骤等基础知识,也就是要熟练地理解数学理念与数学思维。科学知识的创新充满勇于进取的人文精神,记载着人类发明、创造的光辉历史,凝聚着人类思索与奋斗的成功经验。它既有巧夺天工的构思,传承着人类的聪明与机智,又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和自然规律的认识,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总之,知识蕴藏着丰富的智慧财富,既是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如在一个重要定理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它的重要用途,认识定理证明的思想方法,理解其中的运算和推理技巧,还要深刻理解定理反映的事物本质,其本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智力源泉,也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活动的依据。在定理证明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利用定理证明与发现的联系激发学生思维。在多种解题思路探求中开发学生智力,激励学生创新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成功的保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真才实学,学会过硬本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固有的,如何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利用情趣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教材,从教材的知识体系中再现知识的内涵,是近几年的高考趋势。为了达到减负的目的,高考命题从书本中走出来,又回到书本中,考点都是书本问题的结晶与提升。重新认识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生中,已存在着不可低估的创新意识的思想,他们对未来科学世界的好奇和探求,对已有结论的质疑和发问,使我们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条件。一方面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向和积极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思维方法,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这种合作必须是人人平等参与的合作,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审视教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让课堂呈现出“杂音”。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推理证明的思维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就可唤起求知的情趣,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的状态,从而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达到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首先学生必须对数学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就肯用百倍的努力去学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从创设认知“冲突”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思维的新视角,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向往科学,追求真理。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激发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3

关键词:思维方式;创新思维;开放;信息整合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今天的书籍设计观念,不仅仅是“封面”表面美感问题,必须深入到书脊、封底、插图、正文版式设计的整个统一的美感的全方位营造,书籍设计的魅力在于设计创意、材料设计、装帧工艺上全方位展开。但长期以来的装帧观念滞后,只停留在二维平面构成和外在打扮的层面,使学生对于书籍设计的认知范围相对狭窄,阻碍学生在书籍设计过程中就文本进行有创造性的设计努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书籍设计过程中准确掌握和分析信息本质,依循内在的秩序性与逻辑关系,构建便于受众理解的视觉化信息系统,演绎出有趣、有益、有效的信息传达语言、语法和语境,以适应当今信息传达视觉化的阅读需求。这是我们在设计课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思维的本质与特点

1.创新思维的本质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常规思维方式而言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是思维的高级过程,它是在个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是突破思维定式的思维方式,以打破惯性思维为特征,是以直观、感性、想象为基础的大胆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是综合运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知觉思维、发散思维、跳跃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思维,与情感、意愿、动机、意志、理想与信念等紧密相连,它要求打破惯常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将过去的经验重新加以综合,得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创新思维的特点

(1)创新思维是应变性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具有创见意义的思维。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开拓视野、适应环境和引导事物变化。

(2)创新思维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指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尽可能向多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围等条件的约束,从扩散的思考中求得多种设想的思维方式。

(3)创新思维是反定势思维。长期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形成的惯例、常规、传统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便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思维定势。创新思维打破常规,出其不意,是超出人们设想的思维方式。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创新思维能力具体体现为个体在同等条件下所充分显示的与群体思维有所不同的具有创造性的表现能力。人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日常的思维训练才逐步形成的。人的创新思维能力一般是以潜能的方式存在的,需要通过人的自觉开发和积极运用才可能发挥出来。在艺术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培养现代艺术设计人才尤其必要,因为创新思维是影响设计能力的主要因素。

1.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思必有疑,有疑应有答。“问”是一个由已知向未知探究的心理触手,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传统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往往定位于解决学生不知道的问题,教师几乎代替学生完成了对教学内容的一切处理过程,而不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创新的火花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才能迸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通过发问“为什么”开始自己的思考,对于解决书籍设计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印象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授课教师下发的理论知识提纲主动通过不同渠道(互联网、图书资料等)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寻找答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引导、辅助、补缺的作用。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虽然以“平等伙伴”身份参与活动,但是凭借其教育责任、教学经验、学识修养和价格魅力,教师又必须是“平等中的首席”,一束目光、一个手势都往往对学生的认识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探究中应起的引导作用是协调而不是调度、参谋而不是指挥、教练而不是裁判、支持而不是扶持、帮助而不是包办,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超越,实现创新。

2.培养开放的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是将思维的理性概念、意义、思想、精神通过设计的表现形式加以实现的过程。开放的设计思维是推动设计发展和设计创作的重要途径。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的思维可分为发现问题、生产需求、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用而艺术地解决问题这几个阶段。在整个过程中,理性思维总是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解决问题时,艺术想象力、创造力则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书籍设计过程中,艺术的创意能力和感染力起着更加决定性的作用。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流畅性是针对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独创性是指对刺激作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这“三性”是建立在广泛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曾采用所谓急骤的联想或暴风雨式的联想的方法来训练大学生们思维的流畅性。训练时,要求学生像夏天的暴风雨一样,迅速地抛出一些观念,不容迟疑,也不要考试质量的好坏,或数量的多少,评价在结束后进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畅,讲得越多表示流畅性越高。这种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对于思维,无论是质量,还是流畅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发展直觉思维。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即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对于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在书籍设计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针对设计主题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要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利用勾画草图的形式保存下来,提倡学生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培养设计的敏感度。

3.培养信息整合能力

一本好的书籍,应该能够真实凝练地传达书籍的内涵。如何在繁杂的文稿内容中把握主题,准确体现书籍的内涵,是书籍设计的核心问题。学生在主题探索阶段的思维是发散的,许多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假设、设想混杂在一起。因此在思维发散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集合思维。教学中围绕问题组织研讨,能使学生的思维在广泛的联想、想象、猜想中挑选出最合理的方法和方案,最接近于客观现实的猜想。这就使集合思维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4.培养个性表达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不同的个体心理在具体表现时所呈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体差异,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在视觉艺术思维的领域中,艺术的创作总是强调不断创新,在艺术的风格、内涵、形式、表现等诸多方面强调与众不同。不安于现状,不落于俗套,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这些都是艺术家们终身的追求。个性表现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当艺术家在创作中看到、听到、接触到某个事物的时候,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思绪向外拓展,让思维超越常规,找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思路,赋予其最新的性质和内涵,使作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意境都表现出作者独特的艺术见地。

美国认知和教育心理学家戴维·N.帕金斯指出:“一个人如果不能以非同寻常的方式观察事物,接受某些新思想或体现出判断的独立性,他就不可能是一个创造性的人。”作为一名设计师,具有原创性是极其重要的,它能使设计作品具有生命力,不被雷同,不附庸风雅,因此,在设计课堂上,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高度的敏感性、对歧义的宽容,以及对复杂性的重视,使学生充满自信,坚信自己的个人信仰、经验、眼光和品位,推崇个性化。当然,坚持个性必须要有理由,并非只是为了哗众取宠、标新立异。

篇4

要想充分合理的运用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就必须要充分的把握现有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特点。这种创新建筑设计思维,同其他的创新思维一样,具有突破传统,彰显个性的特点,但是又同其他领域的创新思维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筑创新思维的反思性、建筑创新思维的超越性以及建筑创新思维的实践性、建筑创新思维的相对性、建筑创新思维的两面性。

1.1建筑创新思维的反思性

所谓反思性,就是指在建筑创新设计的过程中,要对现有的建筑设计方案不断的反思,以便不断的完善,并且要在反思的过程中打破惯有思维,实现真正的创新突破。

1.2建筑创新思维的超越性

所谓超越性,就是说在建筑创新思维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对现有的已经实现的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进行超越,并且不断的完善和改进现有的建筑设计,以此来推动建筑设计方案的不断发展。

1.3建筑创新思维的实践性

所谓实践性,就是指在建筑创新思维的设计过程中,要始终同现有的建筑实际相结合,每一项创新都是基于现有的实际情况的创新,因为如果一项建筑创新不能够有效的应用于现有的实践中,那么无疑是失败的。

1.4建筑创新思维的相对性

所谓相对性,就是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任何一种创新思维都不是永远处于创新前沿的,而当下所有的创新思维在日后也必然被取代或者被淘汰。所以,设计者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不要奢望每一个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够永远保鲜。

1.5建筑创新思维的两面性

所谓两面性,就是指在建筑设计的创新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在考量任何一个元素的时候都不能单独判定其好坏。

2、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应用于建筑的深层结构

所谓深层结构,就是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可以建筑设计的内涵设计以及功能性和文化性的统一。这种在深层结构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打破现有的建筑设计局限,实现更加独特的建筑设计模式,进而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加深层的应用体验。

3、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应用于建筑的表层结构

篇5

关键词:体育自主学习;大学生;创新精神;理性思考

1.前言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前提就是提高大学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作为最高级的思维形态,是思维方式中最具创造性的[1]。在体育自主学习中,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觉自愿地组织或参与进来。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觉能动性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深入研究体育自主学习和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等,为今后高校体育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2]。

2.创新思维与体育自主学习的内涵与分析

2.1创新思维与体育自主学习的内涵

2.1.1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脑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生理活动。是大脑在接受外界刺激时,留下痕迹及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回路,然后通过双重的筛选、组合、搭配,最后形成一种新的联系的发展过程。当人们的心理构成和心理合力处于较好的状态下,就会产生创新意识,然后运用大脑存在的信息,巧妙地借助想象力与联想力、灵感与直觉等思维方式,形成的一种创新思维。

2.1.2体育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传授式,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按照教师教的方法进行学习,学习方式死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然而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降,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体育自主学习主要以学生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2.2体育自主学习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影响的分析

2.2.1体育自主学习的筹划过程,有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

体育自主学习,首先要确定这种活动是以哪种活动方式开展的,并且这种形式是否对大学生的培养更为有利;其次,要在不同的方案中选出最适合学生的方案,然后对方案进行归纳总结,制定成一套完整的学习计划;最后,要设计出具体的学习规则。自觉自愿参与体育自主学习的学生,主人翁的意识极强在,体育自主学习中人人平等,每个人学生在尽力地为体育自主学习出谋划策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创新思维。

2.2.2体育自主学习的丰富内容,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体育自主学习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所以丰富多样的内容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因而我们说体育自主学习处处包含着丰富的创新,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2.2.3体育自主学习的总结思考,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体育自主学习的总结思考是指在体育自主学习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自愿地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总结,总结的过程中,把这些好的想法,新颖的观点记录下来,更好地促进体育自主学习的开展,良好的体育自主学习反之继续促进创新思维的提高,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圈由此构成。这说明了自主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3.体育自主学习发展大学生创新思维的现状与问题

3.1体育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状况

丰富多彩的体育自主学习可以很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科技学术型体育自主学习对创新思维发展的作用直接而又明显,容易被学生认可。理论型体育自主学习在学习创新理论时培养和训练人思维的辩证、理性的素养和品质;体育自主学习激发大学生的非逻辑性思维,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力提供了天地。实践服务型体育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理论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实践,在实际处理事情中发展其创新能力。

4.体育自主学习发展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路径分析

4.1高校应加强对体育自主学习的引导和扶持,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自主学习中发展创新思维,既满足大学生发展的需求,又是高校教育的改革重心,高校应当更好的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4.1.1建立适宜体育自主学习发展的相应政策对体育自主学习而言,课堂教学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通常会采取以教师教为主的被动教学模式,却大大制约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高校应该建立些适合大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的政策,例如:高校可以减少一些必修课,为学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自主学习腾出更多的时间;甚至于在赛事中取得的良好成绩也可以直接代替相关同类课程的成绩。而这一系列的政策改变,可以为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更有效地通过体育自主学习促进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4.1.2转变教育观念加大物质支持体育自主学习要想健康持续的发展离不开高校各个部门多方面的共同配合和支持。高校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加大投入,才能吸引大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自主学习,从而更为有效地促进其创新思维的持续发展。

4.1.3选派优秀教师来指导体育自主学习参与体育自主学习的大学生往往来自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具有不同性格特点。所以,他们虽然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一起,但在实际的活动中可能表现的会有所不同,而通过体育自主学习所培养创新思维的效果也会不一样。指导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思维特点对症下药,启发学生进行探索式的思考并运用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

4.2体育自主学习应增强其活动的开放性,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体育自主学习应该提高其开放性,加强体育自主学习成员之间交流,可以过讲座、竞赛、交流会等方式不断地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开发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体育自主学习注重开放性主要包括:

4.2.1注重活动方式上的开放首先,将本专业体育自主学习与其他体育自主学习相结合。根据不同类型的体育自主学习来开展活动,让有不同专业爱好,不同思想观念的学生能相够达到不同创新思想的融合与交流;其次,体育自主学习还应重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自觉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时实践知识,培养大学生的进取心和意志力,激发学生创新力,真正做到活动方式的开放,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最后,要重视校内体育自主学习与校外其他体育自主学习与资源的结合。

4.2.2注重体育自主学习组织上的开放注重体育自主学习组织上的开放指的是体育自主学习组织应该要不断地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其中主要包括:①体育自主学习内部应当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对体育自主学习的日常活动、体育自主学习的经费及人员管理做出相应的规定。②要建立适合学生的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会吸收更多新理念、新思维、新想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4.2.3注重思想观念上的开放要注重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负责人的选拔培养工作,使那些素质全面、能力强、擅于创新的学生担任负责人。通过他们带动更多的体育自主学习成员来发展创新思维。

4.2.4注重活动内容上的开放活动内容应公开,要鼓励体育自主学习成员拓展活动内容,同时还应公开征集活动内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体育自主学习的需求不同,因此,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应该开展内容多样,层次丰富的体育自主学习。

4.3大学生应在活动中不断学结,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4.3.1善于总结,切实在体育自主学习中发展自身创新思维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是一种认识和实践循环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总结体育自主学习从开始到结束的各个环节,并对所发生的情节和取得的收获过程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4.3.2提高认识,促进创新思维和体育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大学生应当运用科学理性的态度来理解创新思维和体育自主学习。体育自主学习为大学生搭建了认识客观世界的桥梁,充分地利用好体育自主学习的平台来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5.结论与建议

总之,自主与创新是大学生们主体性的必然归宿与具体表征,他们在体育自主学习的实践中能够主动地、有选择地、创造性地改造客观条件,同时也使大学生自身能够得到全面地发展,使学生享受到应有的体育活动和社会生活等等。本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体育自主学习能使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好的发展。

5.1.2体育自主学习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和更有利的价值。

5.2建议

5.2.1体育指导教师要创造更有利于大学生体育自主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好的发挥其创新能力。

5.2.2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每种学习方式都有它们存在的价值,大学生要学会巧妙地利用和学习,才能更好的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解朝爱.健美操教学中自主学习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体育学习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扬州大学,2013(2):11-19.

[2]吴本连.自主学习方式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23-31.

篇6

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了解并且教师想要培育出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摒弃以前封建的思想观念,正确的认识到学生是语文教学中的中心,只有在围绕学生中心进行讲述的时候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学生的创新才能被激发出来。教师在讲述的时候,适当地可以打破传统的模式,更改教学的观念,选择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潜能也能被教师发现,教学才能得到进展,一成不变的教学迟早会被社会淘汰的,要想在发展的日渐迅速的社会上生存,就必须更新教学模式。

二、要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教师的自我素质也有了明确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在学习中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只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努力的提升自我的素质,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发展。教师在提升自身的素质时,应该做到:1.严格地在生活中要求自己,保证自我的良好品行。2.陶冶自我的情操,丰富自我的素养。这样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不仅自我的能力达到提升,而且学习的学习也会随着教师的步伐前进。

三、要想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必须注重和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思维

在进行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时,必须让学生进行自己独立的学习,一个人在独处时,很有可能会产生新颖的点子,有助于创新的应用。高中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的尝试,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不要只是依靠课本进行对讲式的教学,让学生踊跃的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实际的生活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所感所想,让自己的创新能力在生活实际中得到体现。

四、培养创新思维必须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姿势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因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课堂的环境气氛对于创新思维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利用一定的方式与方法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利用一些自己的想法去发现问题,努力的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指引,引导学生警醒发散性思维、综合性思维、变向式思维、逆向思维等新的思维方式。

五、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全方面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高中教师要给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的活动,不只是在课本中探索知识。在课外的活动中,尝试一些新的冒险,新的学习。例如:可以举行一次有意义的课外旅行,可以去图书馆、博物馆等具有历史行的参观地方,在一项又一项活动中把自己的创新思维培养起来,进而在实践中把学生引入一种良好的创新中,有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综合来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仅是学校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创新精神,达到全面培养人才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从而认识创新到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的进行自我的不断学习,给祖国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真正的内涵。

六、多阅读一些课外知识刊物

要想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仅仅依靠课堂内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求高中教师在课下经常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书刊阅览,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创新能力的不断学习。文学作品纵横几千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在这些作品中肯定会有不少文学方面的知识值得我们去探索发现。在阅读文学刊物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评价及想法,不要将想法扼杀在摇篮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增加高中学生对新型事物的认知与学习,增加创新型思维的转变,为祖国培育更加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以上几个方面主要从创新的培育上进行探索和研究,具体的问题依然需要高中教师同学生一起去理解解决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解决方案。作为素质教育下的高中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这是祖国赋予高中生殷勤的希望。

七、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图形设计 教学 创新思维方式 培养 训练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人们对于社会的多样化认识和理解。而图形设计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开始越来越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平面设计专业中,图形设计可谓其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正是由于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从艺术创作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方式,以便为学生日后专业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

1图形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方式培养与训练的重要性分析

创新思维与图形形象设计之间的关系紧密,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引领学生准确地把握图形艺术形象及其信息量,充分展现设计内涵与艺术构想。因此,图形设计过程不能单纯地借助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形象思维,还需要借助于创新思维,赋予图形视觉流转过程中的逻辑关系。由此可见,图形设计过程离不开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图形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训练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确保其能够充分之,使创新贯穿在自我设计作品的始终。

2图形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方法分析

图形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途径很多,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思维导图训练法。在图形设计教学之初,也是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训练开始,教师应借助于某些具体或抽象元素,引导大家发散思维,转变传统固定思维模式,以激发其灵感。该阶段的训练通常需要在课堂中实现,且注重限制时间,使学生能够迅速完成训练,增强其思维活跃程度。在训练之初,可采用思维导图训练方法,教师可提供给学生某项具象或抽象元素概念,使其结合主题采用图形方式开展发散性联想,可从形状、文字、功能、材质、概念、文化等不同方向出发进行扩散,各扩散点同时作为下个主题词,继续开展扩散,如此正如思维导图法一般,实现了思维的发散,并使学生脑中积淀大量图象资源,不仅拓展了学生思维联想的广度,还扩大了观察的范围,转变了学生传统单一化的思考方式。

(2)默写式智力激励训练法。在创新思维方式的训练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忽视开展逻辑思维培养,但其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在设计初始阶段,学生要探寻的并非多样化的设计方案,而是最佳方案,因而势必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支持。因此,教师可采用默写式激励训练法,将学生加以分组,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循环式联想思维的训练。教师应提前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图纸,将学生加以分组,各组成员数量即联想步骤。每步完成时间3-5min,所采用的图形,可由简单几何图形入手,以便掌握,然后循序渐进。训练之前,以各组人数为依据,在图纸上将对应空格画出。训练时,学生在规定图形范围内将所需绘画的形体自由画出,作为起点,随后将图纸传递给下位同学,由其结合该图形的内容,展开联想并对图形进行绘制,随后下传,直至图纸回到第一位同学手中。该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发散”向“收敛”方向发展。这同图形设计过程中人的思维活动规律一致。

(3)希望列举训练法。在图形设计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科学地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开展有效的图形设计和构想。因此,可采用希望列举训练等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想象力加以引导,打开其想象之门。教师可以采用希望列举训练法,先对小组进行分组,使各小组成员合作式开展训练,营造一个良好、轻松的氛围,对希望点进行收集。例如,可以“单元素功能再造”作为训练事例,以平时常见的鞋子、袜子等物品出发,借助于学生的想象力,实现该物品的功能再造。要求学生对物品功能加以想象,转变其传统用途,对其新功能进行开发,借助于图形方式加以展现。然后各小组分别进行希望点列举,各成员进行讨论,提出各自列举的希望点,借助于文字方式加以记录。再对物品元素的功能进行想象、再造,创新其功能,并借助于图形方式加以表现。教师应注重引导大家不断完善,如此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结语

一言以概之,图形设计教学过程中应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与能力。因此,在图形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找准突破口,采取有效的创新思维训练方法,发掘多方有效信息,力求实现同设计主题的有效吻合,这方为图形设计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76-02

摘要:

初中语文阅读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包含了丰富的创新内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创新教学,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能力平台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首先加强语文老师在阅读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空间,从而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调控、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本文在创新思维内涵的基础上,阐述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能力的平台。

关键词:语文阅读;创新平台;实践能力

0引言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培养实践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世纪。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新世纪,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新世纪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将各基础学科与创新教育相结合,从而培养出与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初中语文阅读是一门具有丰富创新内涵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该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语文教学要实现培养学生思维目标,就必须改变对学生的授课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和批判意识,以及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的学习交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那么,该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呢?

1创新实践的内涵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灵魂,同时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流和目标。

1.1创新思维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事物内在规律和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是人类智力结构的核心。创新思维是在客观实际的需要下,以获取知识为前提,通过各种思维形态的应用,对所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选出最佳解决方案;或者借助类比创新形象和新观点来推动实践认识,以此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创新思维具有灵活性、新颖性、综合性和敏锐性等。

1.2创新思维与语文阅读的联系。

根据研究表明,阅读是以语言为中介所开展的认知活动。阅读教学是通过阅读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包括对文章的认知、理解、评价和感悟,即听、说、读、写能力。阅读教学过程是老师、课文及学生三者思想交流的心理过程,因而阅读教学与思维创新能力的开发有着紧密的联系,听、说、读、写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而对这些思维活动的理解、感悟和评价涉及了直接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因此,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思维因素。

2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

2.1营造创新学习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首先要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营造宽松、愉悦及融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可以随时发表。老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待,给予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的交流实践,让全班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阅读的学习中。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适时营造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充分的活跃起来,以阅读题材为载体,设置一些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问题,学生自己思考、观察、讨论来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劝学》一文时,要先给学生设置自学的环境,对于不懂的地方和特殊的句子要进行记录,并划分小组让其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引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予其正确答案。之后,老师再用一节课对学生讨论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这样在创造学习环境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及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此外,还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老师可以根据阅读课文的情况来制作网络课件,如在学生学习《斑羚飞渡》一文时,老师可以将斑羚飞渡的整个场景制成课件,通过图文及声音的结合,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得开心。

2.2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想象力是人的创造性品质,所有的创造都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鼓励“人自为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传播阅读知识时,要尽可能的把枯燥的文字变成形象生动的语言,从而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打破学生思维定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凡卡》一文的教学中,这篇文章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为了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老师在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之后,应适时提问,让学生思考:“我们如今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联想,可以认识到自己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在父母辛勤的栽培下更应该好好学习。通过现实与课文的鲜明对比,启发学生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之后再通过课文未收官的结尾,让学生想象“凡卡日后的命运会是怎样?”有的学生会说凡卡以后会被饿死,有的会说被老板打死,而有的则说凡卡以后会回到爷爷身边过上快乐的日子等。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的联想更加的形象化,学生在体会沙皇统治下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时,更加热爱和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以此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创造了前提条件。

2.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问题可以有效地唤起学生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的意识,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敢说、敢想、敢问,让学生放松思想,主体地位得到自由发挥,从而有效体现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授《出师表》后,可以启发学生结合《三国演义》中的内容来评价诸葛亮,虽然有的学生在整体上认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从诸葛亮六出祁山这一方面发出质疑,认为诸葛亮也有劳民伤财的一面,此项质疑很有新意。

3结束语

新世纪的语文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老师应该认识到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于学生适用的学习方法,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最佳的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汪媛媛. 小议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J]. 文理导航, 2010, (21): 26.

[2] 郑曲东. 构建活动平台,实现“说”“写”能力的同步提高[J]. 考试周刊, 2012, (4): 52=53.

篇9

关键词: 创新思维 信息检索教学 教学改革

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图书档案学类专业信息检索课如何立足课堂,挖掘其中蕴含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积极因素,全力构建适宜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1936年10月15日,在纪念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的大会上,爱因斯坦说:“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我们人类社会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

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未来的科学技术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2001年,同志多次提出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思维决定思路。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开展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摒弃了传统教育中崇尚经验、崇尚权威的旧教育观念,主张敢想、敢做、敢闯,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出新思想、新方法。运用创新思维开展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内涵[1]。

二、运用创新思维开展教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多给他们机会展示自己,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都要让大学生有“表演”的欲望。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等手段,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创新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思维气氛,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不要急于求成,要注意对学生循循善诱,特别要多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与教师争辩,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同时,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评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2]。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包括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和归纳性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用“创造性地教”为“创造性地学”创造环境和条件。

四、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的知识分为本专业的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教学中面临突发事件时所应该具备的解决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不断开拓创新。

强调培养发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在了解知识的数量和精度的基础上,要注重从创新能力和素质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认识信息检索学科的本质、掌握学习方法。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要重视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的学习。

总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每一位信息检索教师都要想方设法,尽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愿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有创新思维、适应社会发展和实践能力强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字:建筑设计;创新性;思维模式

1 引言

现代建筑设计是一个崇尚创新、提倡创新的学科,一直以来,由于设计界受从众定势、权威定势、传统定势、崇洋定势、经验定势、书本定势等思维定式和设计思路的左右,设计的作品缺乏生机和活力,阻碍了新作品的问世。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基本理论,揭示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内涵,从建筑设计的准备阶段、构思阶段和完善阶段入手分别阐述创新性思维评价方法对设计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2 现代建筑设计中创新性思维的基本理论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性就是设计师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和获取的最新的设计信息,在创新性思维模式、方法的基础上,对设计过程和设计建筑的设计理念、手段以及建筑的片面和空间结构、形态、材料、设备等进行系统性的整合,最终形成独创性、首创性和一定深度、广度和有影响里的设计作品的创造性的建筑设计活动。

2.1 现代建筑设计中创新性思维的特征

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性思维对提高建筑的社会认知度、扩大建筑的影响力、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建筑使用的舒适度都具有直接的意义。因此,必须研究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特征,为提高对思维创新性规律的认识提供支撑基础和依托,现代建筑设计中创新性思维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反思性,反思性为创新性提供源泉,只有不断对传统的、国外的设计作品进行反思性的分析,才能发现建筑设计的创新性方向和创新性动力,避免模仿性、参照性、依附性、趋同性作品的出现;超越性,超越性为建筑设计的创新性思维提供了动力,通过超越的思想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定式,对设计过程进行优化和重组,设计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的建筑作品;实践性,创新的主战场是生产第一线,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创新性作品,才能得到认可,思维模式才能得到推广和提倡,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和提高创新能力,设计出更加贴合实际应用的建筑作品;相对性,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会根据时代特点而受到局限,所谓的创新性思维方式实质上却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此,要认识到创新的相对性,突破束缚;最后是辩证性,建筑设计创新性思维是结构设计的创新、是材料选择的创新、是选址的创新、是内部装饰的创新、是舒适性与生态性的创新,因此,设计活动要辩证的对待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动态的建筑设计创新性思维模式在继承和创新上的统一。

2.2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过程分析

创新性的思维过程是一个解决前人不曾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梦想的过程,因此,创新性的思维过程无章可循,需要在探索中发现,而探索的过程是分阶段的。

在准备阶段,需要明确建筑设计创新的方向和目的,并依照方向和目的收集设计所需的自然条件、城市规划要求、市政环境、使用者要求、拟建建筑的特殊要求、工程经济估算依据、历史文化特征和人文背景,提升对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认识和思路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拿出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在准备阶段,要对需求和收集信息仔细的梳理,从看似极微小的信息发现极有价值的创新成果,从源头保证创新性思维模式的融会贯通。

在构思阶段,创新性思维的过程是发现创新性设计的核心问题,通过调研分析,明确核心问题的几个方面,然后对各个方面提出创新性的思路和方案,紧接着针对创新性的思路和方案拿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方法,保证思路和方案在设计中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最终获得一个较为完整的整体性的设计方案。

在完善阶段主要是伴随着施工的过程,会出现不可预知的新情况,对设计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是部分设计与现实状况不符,需要调整。完善阶段需要各个专业通力协作,创新性的解决从设计到施工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设计成果的综合效果。

3 现代建筑创新性思维方法

建筑设计创新性思维方法是指导建筑设计创新性思维的基本思路。基本概念就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达到创新目的而采用的一系列具有变通性、层次性、辩证性等思维方法。

3.1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双层结构模型

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层次结构由两层,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两层结构间相互作用,深层结构稳定、持久、一贯,决定并生成表层结构,由众多的表层结构外化表现;表层结构历时、动态、多样,反映并反作用于深层结构,两层结构之间相互构建,共同形成建筑创新创新思维方法的双层结构模型。抓住创新思维方法的深层结构,深入分析其内部规律,培养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能力,并进一步拓展其表层结构,掌握和发展多种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式,在实践当中融会贯通,可以使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真正成为“点石之指”,为建筑设计带来更多的创新成果。

3.2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深层结构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深层结构是逻辑性和非逻辑性的辩证统一。逻辑性思维为非逻辑性思维提供思维方向和目的,加速非逻辑性思维成果的形成和转化,而非逻辑性思维的展开和具体化、条理化表现为为逻辑性思维,为其提供基础内容和支撑。在建筑设计中强调逻辑性,既是为了将设计方案完善的科学和合理,又是为了在意象生成中,摆脱固有概念的束缚,使得更有特色和深度的创意能够凸显和触发。而强调非逻辑性思维是创新性设计的源泉,具有思维过程的突发性、前提材料的不充分性、思维过程的突发性、结论的概然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非逻辑性思维不受传统的建筑设计模式和条框的束缚,可以抽象、概括、跳跃的思维思维方式,对逻辑性思维基础上形成的建筑需求进行创新性的改造,形成突破性的创新性设计,冲击建筑视觉束缚,形成舒适度、环保型极高的新型建筑设计成果。

3.3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表层结构

表层结构是深层结构的外化和凸显,深层结构通过一定的规律和转化方式可以生成表层结构,因此,深层结构是表层结构的基础。通过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单维思维与多维思维等一系列创新思维方式,可以实现深层结构的外化和客观化、具体化。发散思维采用开放和分歧的方式,可以促进建筑设计思维过程的流畅性和灵活;收敛思维主要是以建筑设计的核心因素为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将思维集中在核心,保证得到一个合法逻辑、常规和科学的设计结论;求同思维主要是利用事物之间的共性、相似性、进行类比创新,而求异性是从事物间的区别的差异性出发,通过比较,找出创新点,创新建筑设计。

4 结论

现代建筑的创新性思维体系的建立,是保证现代建筑的生命和活力的基础和源泉,对提升城市的整体内涵和品质,提高建筑的认知度,降低建筑的建设成本,增强业主的舒适性以及整栋建筑的生态性意义重大。同时,现代建筑的创新性思维体系的建立也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是对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的继承发扬,同时也是颠覆。本文在分析和阐释现代建筑设计中创新性思维的基本理论基础上,总结了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性思维的方法,对指导和培养设计师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芮延年.创新学原理及其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崔悦君.创新建筑-崔悦君和他的进化式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