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家庭护理保健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29 17:4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婴幼儿家庭护理保健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婴幼儿家庭护理保健知识

篇1

[关键词] 婴幼儿;口腔健康;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R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b)-0066-04

Analysis and intervention of oral health status of infants in community

SHAO Ruoheng GUAN Fei WANG Mengxing ZHAO Liping LI Yuehua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Children's Hospital, 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Beijing 1000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ral health status of infants in community, and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method. Methods 503 cases of infants in Wannianhuacheng Community of Fengtai District in Beijing City from February 2013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ir individual oral health records including dental conditions, oral mucosa and the related soft tissue structure, teeth, feeding habits, oral habits were established. The guidance of family related knowledge was carried out, and diagnosed the disease in early stage. All infa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5 to 2 years. 502 cases of children in same age as the infants of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in kindergarten, who didn't have oral health records. The infant oral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parents, the caries rate and DMFT and bad oral habi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infant oral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par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6.10%(382/502), which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76.93% (387/50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fter fil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fant oral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par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elevated to 86.08% (433/503), which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1.71% (361/50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In terms of oral diseas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the caries rate and DMFT in infa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0,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After fil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aries rate was 43.03% (216/502) and DMFT was 0.98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30.02% (151/503) and 0.62 respectively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caries rate and DMFT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In field of bad oral habits,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rate of bad oral habi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17.10% (86/503),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32.07% (161/502), the rate of bad oral habi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Establishing the oral health records to manage the oral health status of infant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oral diseases in infant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oral health status, which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nfants; Oral health; Records management

WHO对109个国家12岁儿童牙齿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指出当今世界儿童的牙齿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因此,建议各国制订和推广有效的预防政策和方案。我国近年来对婴幼儿口腔疾病的相关因素和疾病的早期干预多有研究,得出口腔健康早期干预是一项重要措施[1]。与发达国家相比,社会大众对婴幼儿口腔保健认知程度不高,甚至一些非口腔专业的其他领域医护人员对儿童口腔相关疾病的预防、健康习惯的养成、儿童口腔患病后病情M展对相关生长发育的影响既缺乏概念也不够重视[2]。因此,加强对婴幼儿口腔健康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尝试采用对婴幼儿建立口腔健康档案的模式介入儿童的口腔保健,旨在为提高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提供研究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北京市丰台区万年花城社区的婴幼儿503名作为干预组,男254名,女249名;胎龄38~42周,平均(39.51±5.19)周;出生时体重为2285~3852 g,平均(3075.16±954.61)g。干预组婴幼儿6月龄~1岁时建立口腔健康档案。通过1.5~2年的追踪后,干预组婴幼儿平均年龄(2.71±0.42)岁。选取同社区同年龄入幼儿园的未建立档案儿童502名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83±0.57)岁;男256名,女246名;出生时胎龄36~41周,平均(38.47±5.22)周;出生时体重为2300~4017 g,平均(3015.13±973.64)g。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分布、胎龄及出生时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避免了由于早产、肥胖等原因对后期实验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出生时口腔健康状况良好;②无先天传染性疾病;③无先天性认知障碍等精神疾病。排除标准:①追踪期间失访者;②先天性兔唇婴儿;③家长有认知障碍难以配合者。

1.2 方法

1.2.1 干预情况 在干预组婴幼儿6月龄~1岁时建立口腔健康档案,包括牙体情况、口腔黏膜及相关软组织结构、牙齿咬合、喂养习惯、口腔不良习惯(吮手指、吐舌头、舌舔牙等)等个体化资料,以及婴幼儿口腔清洁开始时间、方式、工具的使用和频率,婴幼儿父母的自我饮食习惯、口腔清洁情况、口腔就医和保健等情况。并在社区开展针对家长、社区医生、幼儿园保健医的口腔公益保健宣教。建立档案时,包括针对婴幼儿展开的口腔检查以及针对家长展开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健康行为、个人特征、健康知识、家庭环境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相关知识指导,进行早期疾病诊断。通过1.5~2年的追踪,期间根据幼儿口腔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对所建立的档案进行追踪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干预方式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

1.2.2 婴幼儿家长口腔保健知识问卷 包括以下问题[3]:①龋齿是由于细菌利用糖产酸腐蚀牙齿而引起的吗?②小头软毛刷是适合儿童使用的保健牙刷吗?③幼儿应使用儿童牙膏吗?④患了龋齿的乳牙是否及时到医院补?⑤最容易引起龋齿的坏习惯是睡前吃零食吗?⑥少吃含糖粘性食品是预防龋齿的好习惯吗?⑦龋齿对身体最重要的危害是引起心、肾等全身性疾病吗?⑧窝沟封闭是预防龋齿的口腔保健措施之一吗?⑨每次刷牙的时间是否少于3分钟?⑩竖刷法是正确的刷牙方法吗?

1.3 观察指标

检查两组婴幼儿干预前后的相关牙体疾病(包括患龋率、龋均等)和口腔不良习惯等指标,讨论建立婴幼儿口腔档案的积极意义。以WHO推荐的龋齿诊断标准[4]作为本研究的龋齿检查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婴幼儿的患龋率及龋均比较

在口腔疾病方面,在研究初期两组婴幼儿的患龋率、龋均数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婴幼儿的患龋率、龋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两组婴幼儿的口腔不良习惯及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口腔不良习惯方面,干预前,两组婴幼儿的口腔不良习惯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进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口腔不良习惯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专业儿科医生严重缺乏,儿科口腔医生比儿童比例更是严重不足[5-7]。大部分专业儿科医生已经超负荷应付门诊中疾病的治疗,无暇在有限的工作时间中去大力开展预防,使得不预防患病率高成为恶性循环。本研究尝试由专业儿科口腔医生协助社区基层口腔医生以家庭儿童口腔医生的模式介入儿童的口腔保健,建立涵盖口腔行为习惯和疾病家族史、现有口腔详细检查以及检查后有针对性的保健指导乃至必要治疗的内容全面的口腔档案,除了对于常见龋病的防控,还可以及时发现和终止婴幼儿早期口腔不良行为习惯,有效避免或减轻相关颌面部发育畸形的程度,并通过对干预组婴幼儿进行建立涵盖口腔行为习惯、家庭各种因素等内容全面的口腔档案,有效降低了婴幼儿的患龋率与龋均,改善了婴幼儿的口腔行为习惯,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婴幼儿的患龋率以及龋均的显著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有力证明了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对其口腔健康的重要意义。由此,将婴幼儿口腔健康早期干预推广的呼声一直不断。由于我国儿科口腔医生的严重不足,同时儿科牙医忙于应付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且基层社区口腔医生的儿科口腔保健知识和儿科口腔疾病辨别诊断能力较弱,导致婴幼儿口腔牙病早期无法得到有效干预,进一步出现儿童的重度龋病导致颌面部蜂窝织炎、乳牙早失乃至牙合咬合紊乱恒牙异位萌出等一系列发育异常[8-10]。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婴幼儿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在研究初期对婴幼儿家长进行的口腔公益保健宣教,有效提高了家长对相应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在没有专业医护人员指导的情况下,家长自身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婴幼儿口腔健康的日常护理,对婴幼儿的口腔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干预1年后,对照组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不增反降,这说明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其口腔健康的关注度有所下降。研究表明,在婴幼儿的生长过程中,家长对婴幼儿给予稳定的关心,可明显改善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11-13]。

通过2年左右试点社区人群的档案建立和规范,完善了档案建立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培训基层社区口腔医生儿童口腔常见多发疾病诊治方法和预防保健知识,使大多数婴幼儿口腔疾病可以在常规社区体检中被及时发现、干预和治疗,综合统计后得到有效降低龋病及不良生活和喂养习惯导致的颌面部发育异常的比例和治疗费用,为婴幼儿档案建立加入基层婴幼儿常规保健项目打下基础,预期计划的完成情况较好。但研究过程中也出F了一些问题,例如建立档案人群的选择和长期随访的依从性难以保证,或者对建档内容的规范性和健康指导的准确性保证落实情况等,因此在今后的在实际操作时,应着重注意以上问题,将建档管理的效用最大化。反观目前的儿保门诊,针对婴幼儿的口腔方面只局限于对乳牙的萌出情况,缺少更为细致、具体的检查内容和教育内容[14-16]。且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政府部门对4~18周岁人群进行的口腔健康普查投入了较多的资金与人力,但对新生儿的投入较少[17-18]。且一旦口腔出现疾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本医疗的治疗定价较低,尤其儿童的很多手工操作相关治疗费用仅为成人的一半[19-20]。因此,如果能在早期就开展对婴幼儿口腔健康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将婴幼儿的口腔保健工作前移,不仅可以节约政府在较大年龄儿童的口腔疾病治疗中的费用支出,还可以有效控制其患龋率,对保证婴幼儿的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建立档案管理的方式可以明显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改善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采方.对牙周病和龋齿患病率的思考――如何解读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5):257-259.

[2] 冯惠芬,钟春仪,巢枫榕,等.从化市小学生口腔健康观念知晓率的性别差异[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2):246-249.

[3] 侯庆中,刘寿桃,何静,等.幼儿家长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7):658-659.

[4] 王伟健,王左敏,俞艳平,等.WHO两种龋病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1):46-47.

[5] 顾育盈,孙嵩,李莉,等.幼儿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19):174-175.

[6] 蒋宝凤,蔡蔚,张莲华,等.婴幼儿口腔健康3年干预模式与效果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523-1524.

[7] 姚林洁,林非欧.婴幼儿口腔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631-3632.

[8] 曹轶婷,祝策,徐玮,等.上海市11~14岁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5,24(3):345-350.

[9] 陈周焕,刘建国,张剑,等.婴幼儿龋病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4):11729-11732.

[10] 王国珍,罗云纲,魏洪涛,等.儿童龋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545-1548.

[11] 李何,曾晓娟,李秋忠,等.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2):309-311.

[12] 严黎吉.对老年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9):232-233.

[13] 钟俊华,曾念彬.家长口腔健康素养在学生牙病防治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4,26(9):1204-1206.

[14] 曹骏瑶,叶玮.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在临床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31(8):507-509.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3,14(4):251-256.

[16] 蔡楠,王桂茹,侯丹丹,等.小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及口腔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6, 31(9):2002-2004.

[17] 阿依努尔・阿不都热衣木,赵今.婴幼儿龋病预防方法研究回顾[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2):74-76.

[18] 梁翠媚,赵霞桂,容林惠,等.江门市区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8):761-762.

[19] 辜双娇,林居红,王孟宏,等.重庆市4~17岁孤儿口腔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4):378-381.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水平为目的,使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家庭文化、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有机结合起来,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新的动力。

二、项目目标“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

项目旨在以提升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为目标,以家庭发展能力建设为导向,以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居民、争创新家庭为主题,以各个项目活动为抓手,从而提高家庭成员健康水平和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一)家庭成员保健意识明显增强,自我保健能力明显改善,健康素养明显提升。

(二)有婴幼儿家庭的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率明显提高。

(三)有老年人的家庭在老年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和日常保健、照护等方面的能力明显提高。

(四)尊老爱幼、男女平等等家庭美德得到弘扬,家庭关系更加和谐,社区环境得到优化。

三、项目试点单位

人民街道社区

四、项目内容

根据万福社区的实际情况,重点对家庭户成员开展二级培训和主题服务活动。

(一)组织开展二级培训

1.培训对象。万福社区家庭总户数4734户,13681人,按照不少于227户进行培训,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人参加。

2.培训内容。(1)家庭保健:一是合理饮食和预防三大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的健康知识;二是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相关内容及孕期保健知识;三是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四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刷牙、洗澡和不随地吐痰等)的相关知识;五是心肺复苏技能,包括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的急救技能;六是灾害逃生等相关技能(如烟雾逃生、火灾逃生、地震逃生等)。(2)科学育儿:一是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的重要性及其注意事项;二是对婴幼儿常见病的识别及一般性预防、护理方法等。(3)养老照护: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生活方式及日常保健、常见病症及照护、运动康复及心理沟通、意外事件预防及其应急处理等。(4)家庭文化:家庭礼仪、家庭教育、夫妻关系、代际关系等。3.授课教师。由参加国家一级培训的项目管理人员及卫生部门组织医疗专业人员进行授课。培训资料根据国家一级培训教材,结合实际重新制定。

(二)组织开展服务活动

1.家庭文化活动:(1)对社区居民开展有关家庭教育、夫妻关系、代际关系及子女关系等内容的系列讲座。(2)通过入户咨询和定期举行咨询会等形式,对家庭关系中的常见问题,开展主题咨询。(3)在社区开展家庭礼仪课堂,举办家庭礼仪知识竞赛等。

2.家庭保健活动:(1)对家庭健康责任人和主要家庭成员开展合理饮食和三种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预防的教育健康教育。(2)对家庭健康责任人和家庭成员开展个人卫生习惯的健康教育。(3)开展心肺复苏专题讲座及培训,现场发放材料,提高家庭成员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的急救技能。(4)开展灾害逃生等相关技能的培训与演习,如烟雾、火灾和地震逃生等,增强家庭成员应急逃生能力,掌握正确的逃生技巧。

3.科学育儿活动:(1)开展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专题讲座,现场发放相关资料,提高母亲对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重要性的认知率。(2)通过专家讲座和资料发放,增强婴幼儿看护人对婴幼儿常见病的识别能力,提高对一般性预防和护理方法的知晓率。(3)组织婴幼儿亲子阅读活动和参与活动,提高婴幼儿看护人对亲子阅读重要性的认知率。

4.养老照护活动:(1)开展老年人活动方式及日常保健主题活动,提高对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事项的知晓率。(2)开展老年人抑郁症初筛检查,使用抑郁自评量表或他评量表进行测量。(3)开展老年人运动与康复咨询活动,使老年人运动与康复咨询活动,使老年人或照护人员能够判断是否运动适宜,指导老年人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五、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为加强对“新家庭计划”项目工作的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区“新家庭计划”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项目实施小组。

(二)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区计生委:负责项目的牵头工作,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成立项目工作指导小组,组织开展二级培训和主题服务活动。区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经费的拨付,保证项目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区卫生局:负责协调辖区医疗机构、社区服务站开展主题服务活动。区民政局:负责指导社区开展相关工作及主题服务活动区爱卫办(区健康教育站):负责编印健康教育宣传材料,指导开展相关主题服务活动。人民街道办事处:编印二级培训教材,组织家庭成员参加培训,组织开展主题服务活动,指导建立家庭成员健康档案万福社区:做好二级培训前期工作,登记造册家庭成员信息,配合开展主题服务活动和建立家庭成员健康档案。

六、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年2月至2015年3月)。结合工作实际,成立项目工作指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开展项目启动有关宣传活动,作好其他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围绕家庭保健和养老照护两个方面组织开展二级培训和主题服务活动,建立家庭健康档案。

(三)推进阶段(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项目实施情况认真总结,进行中期评估,总结经验,拓展家庭文化、科学育儿培训和服务内容,继续深入推进项目开展。

(四)总结评估阶段(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总结项目工作实施情况,形成项目报告,迎接国家项目组的全面验收评估。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抓好落实。街道、社区要充分认识实施“新家庭计划”的重要意义,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日程,立足工作实际,细化项目实施方案,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活动内涵,落实工作措施,确保项目扎实推进。

篇3

一、什么是育婴师

育婴师主要是针对0~3岁婴儿提供服务和指导的新行业。育婴师的产生是填补了一个市场的断档,因为根据国家制定的学前教育条例,把原来3~6岁的学前教育专业扩大到了0~6岁,所以针对0~3岁婴儿阶段的培育教育的需求,育婴师职业就出现了。

育婴师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的从业者大多都是有幼教、儿科、产科背景的。这些专业都与育婴专业联系紧密,实际上育婴师的知识构成主要就包括孕期的保养调理(产科)、临产分娩(产科)、婴儿保健喂养(儿科)、早期教育(幼教)等方面。如果有这些基础,培训、学习起来就容易一些。但是在学习要求上,育婴师不要求对专业知识有非常深刻的了解,而是要求有比较宽的知识面能够应对家长随时提出的各种问题和需求。

因为是新职业,又与家政服务和婴幼儿教育相互有联系,因此育婴师面对市场的定位是家庭服务,介于家政服务和婴幼儿教师之间,略高于传统的家政服务,低于专业教师水平。初级的育婴师的收入应该和月嫂家政服务员持平,而高级育婴师可以达到相当于教授级的待遇。

二、育婴师的培训与认证

为了进一步推进国家就业准入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逐渐实现对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2002年7月开始就聘请国内婴幼儿教育、心理、营养、健康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在借鉴国外婴幼儿早期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育婴员国家职业标准》,编写了《育婴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推出了育婴职业培训与认证体系,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考试、统一颁发证书,对从事0~3岁婴儿生活照料、护理和教育的人员和后备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试认证。

在《育婴员国家职业标准》中,首次将育婴员的职业定义为:主要从事0~3岁婴儿生活照料、护理和教育的工作人员。并对育婴师的职业活动、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都做出明确的规定。《育婴员国家职业标准》还将从事0~3岁婴儿生活照料、护理和教育的人员划分为3个等级,即育婴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使育婴师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职业。

育婴师的主要职责是育人,既不同于保姆,也不同于保育员。必须经过若干标准学时的培训,全面掌握0~3岁婴儿的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婴儿的言行、思维和情感方式,懂得如何与婴儿相处和沟通的技巧,能够适时地开发婴儿的自身潜能。在参加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育婴职业培训主要分为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和教育三个部分。育婴职业工作者经过专业培训和训练,将根据0~3岁婴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采用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婴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高质量的服务。

三、育婴师必备的知识

作为育婴师需要了解幼儿教育知识、幼儿心理学知识、医疗保健知识、运动学知识、饮食营养等,但是并不要求掌握很深。

从育婴员、育婴师到高级育婴师,级别越高相应要求掌握的知识自然也越多。比如说对孩子眼睛功能的训练,通过调动眼睛周围所有的肌肉,上看,需要什么样的速度,下看、左看、右看等,根据设计的生活化的动作,让宝宝在玩耍中得到相应的锻炼。经常训练,宝宝的眼睛就明亮有神,注意力集中,也善于通过眼睛感受别人的心情。通过逗孩子大笑,以调动其面部表情,给人亲切柔和的感觉,一般来说,爱笑的孩子心态也比较开朗。

1岁半至2岁时是孩子基本性格的发展期,育婴师在这个时期要将孩子身上发现的问题在尚未形成积淀之时各个击破,把影响孩子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现在有很多孩子,甚至到了成年,会出现一些极端行为,与早年胎儿妊娠期、婴幼期的养育过程有关。作为育婴师就需要有这种挑战精神,因为这是一个需要探索的、全新的、未知的空间。

四、育婴师必备的心理素质

0~3婴幼儿的教育可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一阶段孩子的变化是以“月”计算的,仅仅吃好、喝好、睡好还远远不够。一个合格的育婴师除了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与耐心、幼师般的“说唱弹跳画”技能,还须深入学习婴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并掌握相当的医学常识。

爱心是从事这一职业的前提,一种职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有热情去工作,去指导家长从科学、适度的角度去爱孩子,既不能溺爱,也不能任其发展。孩子很小,很多心理活动不能表达出来,要有耐心,通过相应的锻炼,如亲子操等活动,帮助孩子表达。

篇4

[中图分类号] R749.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53-01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甚至有自杀或杀婴倾向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心理障碍,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是抑郁,多于产后2周发病,于产后4~6周症状明显[1]。文献报道[2],国外发病率为3.5%~33.0%,国内为3.83%~18.48%。产后抑郁不仅对产妇有较长时间的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导致婴儿的认知能力、情感、性格、行为障碍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我们近年护理产后抑郁症患者32例,现就其护理作一简述。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年龄21~38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9例,其中生女孩26例,生育畸形儿5例,死胎史3例,经济不佳11例,产后母亲角色适应不良27例。

2 抑郁症的诱因

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原因比较复杂,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生理学因素:妊娠后期体内雌激素、黄体酮显着增高,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分娩后这些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细胞活动而诱发抑郁。产妇本人健康状况对产妇产生抑郁情绪也有很大的影响。②社会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夫妻感情不合、住房困难、婴儿性别及健康状况等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③产妇心理因素:产妇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担心不能胜任母亲角色。有些孕妇受传统思想及不良生育观的影响,注重新生儿的性别。担心父母亲及爱人不喜欢女孩子。无形中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④性格因素:性格内向者遇到问题容易发生精神抑郁。

3 对母乳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患有产后抑郁的产妇体内催乳素水平较正常产妇低,导致泌乳延迟,乳汁分泌量较少。众所周知,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产后抑郁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身体发育成长及行为、认知、情感的发展。

4 产后抑郁的护理

4.1 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会阴切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伤口的疼痛及子宫收缩痛等。都更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过度的劳累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尽量给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应加强护理工作效率,治疗和护理时间要尽量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和探视。产后是产妇情绪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怒,尤其是敏感的话题,如:产妇的身材恢复,婴儿的性别及经济问题等,都应该尽量避免。

4.2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使产妇不感到孤独,家庭成员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要倾听产妇的倾诉,帮助产妇从心理上树立信心,及时调整孕妇的一些不良心态,消除烦闷。不能对生男生女有任何的抱怨,让产妇觉得自己和孩子在家人心目中占有同样的地位,尽量给予她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环境。

4.3 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主动与产妇交流,关心她们,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介绍有关母乳喂养及育婴的常识,做好母乳喂养指导,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帮助照料新生儿。宣教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有关新生儿生理现象知识,如新生儿黄疸,假月经,溢奶等现象。指导产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保证孕妇营养和能量。鼓励产妇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可以减轻其焦虑情绪,鼓励产妇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一些产褥期保健知识及育儿方面的书籍。教育产妇学会照顾自己和婴儿,顺利进行角色转换。

4.4 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临床护士、助产士的素质及整体护理水平,积极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使产妇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积极配合医务人员顺利完成分娩,医务人员在与产妇的接触过程中要亲切,温和,友善。表达出自己的关怀。要视患者为亲人,使其处于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减少产后并发症给产妇带来的心理负担。

本组32例产后抑郁症产妇,经过医护人员及家属密切配合,积极疏导情绪,帮助解除心理问题,主动提供医疗护理及生活等多方面的服务,随访1~2月,均摆脱抑郁困扰,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9-0158-03

Clinical effect of whole-system integrated care combined with oxygen-driven aerosol inhalation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asthmatic pneumonia

LIU Dan1 LIU ying2

1.Infusion Center, Shenyang Children's Hospital, Shenyang 110032, China; 2.Department of Cardiology,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o. 463 Hospital,Shenyang 11004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whole-system integrated care measure combined with oxygen-driven aerosol inhalation in treating children’s asthmatic pneumonia and its effect. Methods 96 children with asthmatic pneumonia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were chosen and averaged into two groups. The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xygen-driven aerosol inhalation therapy. The whole-system integrated care was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3.8% after application of the whole-system integrated care combined with oxygen-driven aerosol inhalation adjuvant therapy,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2.9%) (P

[Key words] Oxygen-driven; Aerosol inhalation treatment; Children's asthmatic pneumonia; Whole-system integrated care

小儿喘憋性肺炎发生在患儿的肺部气管,临床表现主要是喘憋、咳嗽、呼吸困难以及缺氧,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的小儿中,是婴幼儿的常见病之一。大部分患儿是感染呼吸道病毒诱发的,少数患儿由流感病毒以及鼻病毒等诱发[1]。患儿在感染病毒之后,毛细支气管出现水肿以及充血问题,黏液分泌显著上升,同时黏膜细胞脱落使得管腔堵塞,导致患儿出现肺气肿以及肺不张问题。在治疗过程当中做好系统护理有重要的价值[2]。我院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并为患儿提供全程系统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96例,男51例,女45例,年龄6个月~4岁,平均年龄(1.5±0.3)岁,所有患儿均经过血、尿以及大便常规诊断,同时结合X线诊断以及心电图功能确诊,符合《实用儿科学》中的诊断标准。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喘憋,同时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双肺闻及哮鸣音以及湿??音。纳入标准方面,患儿属于急性发病,发病时间≤3 d,排除合并有肝炎、肾炎以及其他肺部疾病的患儿。排除合并有肝肾功能疾病的患儿。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患儿的入院顺序编号并平分成两组,各48例,奇数患儿为对照组,偶数患儿为研究组,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 治疗措施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疗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以及镇静化痰治疗,同时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进行辅助治疗[3]。雾化液成分方面,沙丁胺醇0.2 mg/次,地塞米松2 mg/次,金喉健水剂3 mL/次,30 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1次/d[4]。

1.2.2 常规护理 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做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病情以及体征变化,提供用药指导。

1.2.3 全程系统护理措施 研究组采用全程系统护理。第一,基础护理措施。因为该病患儿常存在呼吸困难问题,对环境刺激比较敏感,所以需要确保病房的安静,限制陪护以及人员的数量,并且定期进行开窗通风,加速空气流通从而减少空气当中的药物弥散。护理人员要设定室内温度在24℃左右,设定湿度在50%左右[5]。与此同时要对病房进行合理的布局,色调应当柔和,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舒适程度。为了营造病房的温馨氛围,可以在病房当中放置婴幼儿喜欢的玩具,或摆放鲜花等植物,让患儿在允许的条件下观看动画片。第二,雾化吸入护理措施。患儿在雾化吸入过程当中应当取半卧位或者是斜抱,从而促使膈肌的下移扩大患儿的胸腔,以加大患儿的气体交换量。护理人员应当确保患儿的口鼻同吸雾嘴保持10 cm距离,每次雾化治疗的时间持续20 min左右,氧浓度为30%左右,设定氧流量在1.5 L/min左右。雾化之后轻扪患儿的背部,以加速痰液的排出[6]。如果患儿的病情严重,可以使用负压吸痰法来有效清除患儿的分泌物,同时洗脸或毛巾擦拭患儿鼻部雾珠,并协助患儿漱口。第三,心理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当主动同患儿进行沟通与交流,观察患儿的情绪拨动,给予他们安慰以及关心,要叮嘱患儿的家属积极配合各项护理措施。患儿在病情发作以及治疗过程当中,往往会比较烦躁,为了减轻患儿的烦躁以及忧虑情绪,可以让他们听音乐或者是看电视,有效分散患儿的注意力。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可以让患儿接触同龄患儿,从而激发竞争心理,帮助他们树立治疗的信心,并用表扬态度来加以鼓励,提高患儿的成就感。第四,并发症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发现从而针对性干预并发症,尤其要观察患儿的体温改变情况以及四肢张力。发热患儿通常进行物理降温,并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如果患儿存在高热惊厥史需要预防抽搐问题的出现。失水过多的患儿需要静脉补充水分。如果患儿突然出现烦躁不安问题,同时喘气严重,心率超过160次/min,往往是出现心力衰竭,需要立即提供给氧干预,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患儿如果出现粉红色泡沫痰是急性肺水肿的表现,需要遵医嘱使用乙醇湿化给氧。脑水肿患儿的表现是患儿嗜睡、昏迷或者是惊厥,一旦出现这种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做好抢救工作。第五,健康宣教措施。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健康宣教,例如集中讲解以及个别辅导,可以为患儿发放健康手册,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来向患儿的家属介绍疾病知识,例如发病原因、症状以及影响因素等,同时介绍药物治疗的名称、方法以及?r值,并重点介绍患儿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家属介绍雾化吸入的作用,让他们熟悉操作的方法。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组患儿的疗效和血气分析指标。疗效标准分三个等级,显效:治疗之后患儿的喘憋、咳嗽以及发绀等症状显著减轻,同时肺部喘鸣音症状消失;有效:治疗之后患儿的咳嗽、喘憋以及发绀症状减轻,同时肺部喘鸣音显著减少;无效:治疗之后患者的各项症状以及体征无显著改善[7]。以显效及有效统计患儿的治疗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儿应用全程系统护理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之后,有效率可达到93.8%,相比对照组的72.9%,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3.1 雾化的具体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安排在患儿就餐或喂奶前60 min内,目的是防止婴幼儿因不适用雾化治疗产生的呕吐物堵塞气道导致感染加重的现象。护理注意患儿的呼吸道要时刻保持通畅,雾化之前口鼻咽喉部无异物,面部要保持清洁;核查雾化器是否有无漏气现象,湿化瓶内不得加水以防药物被稀释,水槽的水量至少能将浮标漂起;雾化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面色等特征变化,如出现呼吸急促、焦躁不安等问题即可关闭雾化器并马上通知医生。婴幼儿患者是特殊的治疗群体,患儿家长对孩子的哭闹或体征变化情况非常敏感,所以在雾化前要仔细向患儿监护人讲解雾化治疗的目的和雾化过程的注意事项,并仔细讲解有效的吸入方法。患儿在雾化时出现呕吐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雾化之前45 min需通知家长停止给患儿进食;用氧时做到专人专用,且提醒相关人员提高用氧的安全意识。雾化时指导家长保持正确的坐姿抱起患儿,患儿取坐姿,头部略微上仰以促进支气管和肺泡末端对药液的吸收;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可在病床上接受雾化治疗,患儿取侧躺位,床头保持30°夹角以扩张患儿胸腔提高吸入的效果。接好雾化器后调整氧气流量,流量范围控制在4.5~6 mL/s;雾化器一般选用面罩式,如果患儿不适用也可以换用口衔式的;雾化时注意观察药物的弥散和吸入情况,如果观察到患儿咽部不适或呼吸不畅则下调氧气流量,如果发现药物弥散效果不理想则适当上调氧气流量,如出现呼吸急促则停止雾化,检查患儿咽部痰液情况,痰液过多则立即采取措施吸痰。雾化结束后立即进行清洗,清除患儿面部、口腔和鼻孔残留的雾珠,然后协助其漱口,清洗掉口腔内的异物,指导患儿家长轻拍患儿背部,借助外力震掉部分粘附在器官和气管的痰液。护理时还要求注意多种护理措施并重。从根本上讲,雾化治疗是一种辅助治疗措施,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以及镇静化痰治疗也是治疗的关键,所以护理过程中不能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

3.2 沟通工作对全程系统护理的作用

篇6

健康教育作为妇幼保健的六大功能之一,是增强群众健康意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儿童死亡率和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调动服务对象主动保护健康与主动利用妇幼保健服务的积极措施,因此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单纯的宣传教育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健康教育,达到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新模式。由于妇幼保健的相关健康信息内容广泛,而且随着学科的发展,有些信息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健康教育工作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工作模式、宣教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妇女儿童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经过实践和结合工作实际,现将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积极做好妇幼保健各期健康教育指导

1.1 新婚夫妇的健康教育 我院采取与民政部门联合办公的方式,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设立新婚学校,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进行婚前卫生指导和婚前卫生咨询。通过一对一咨询、举办讲座、播放宣传片、免费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让准备登记结婚的青年男女学习遗传病知识、优生优育知识、性保健知识等,为提升婚姻质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打好理论基础。虽然目前的婚检由“强制”变为“自愿”,婚检人数有所减少,但对婚姻当事人的婚前卫生指导却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持续开展。

1.2 孕前与孕期健康教育 积极探索健康教育模式,设立孕妇学校,开展声像模型健教,由经验丰富的妇幼保健人员坐诊,通过播放健康教育宣传片和专职人员授课,配备实物模型,对准备生育的男女双方进行计划生育、孕前指导、优生优育咨询;与产科门诊配合,实行门诊导医与孕妇学校一体化模式,来院检查的孕妇由导医人员领入孕妇学校,进行孕产期保健、母乳喂养等知识的宣传,使孕妇掌握孕期家庭监护、孕期保健、胎教方法、孕期营养等知识。教学模式也引入多元化组合,如多媒体讲座、上下互动、模型操练等吸引了大批孕妇、家长们的前来听课。并积极开展孕妇体操等新项目,提高了母婴保健质量,提高了孕妇及家属的自我保健能力。

对孕晚期孕妇进行强化教育,主要介绍孕晚期家庭监护、胎动计数、临产先兆、导乐陪伴分娩等,使孕妇掌握孕晚期家庭监护的方法,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1.3 年青父母的健康教育 对年青父母进行科学育儿知识教育,让他们学习母乳喂养、科学育儿的方法及婴幼儿家庭保健常识,解答育儿难题,提高育儿质量。

2 巩固爱婴医院成果,发挥妇幼专科特色,做好母乳喂养健康教育

2.1 在门厅、病区走廊悬挂母乳喂养宣传版面,体现爱婴医院特色,营造母乳喂养的浓厚氛围。

2.2 产检医师在产检时常规向孕妇进行母乳喂养宣教。

2.3 产科病区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设有责任护士,负责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技巧等,杜绝奶瓶和橡皮进病房,增加母乳喂养信心,使产妇有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帮助,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2.4 产科实施全程导乐陪伴分娩,将对产妇的健康教育贯穿始终,使传统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向整体医学模式转变。助产人员一对一的陪伴在临产妇身边,根据不同孕产妇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健康教育更富有针对性,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质量,降低了剖宫产率。

3 创新形式,让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3.1 在医院门厅、候诊室、各病房均安置广告机和内部电视频道。坚持每天对住院病人、产妇、家属定时播放健康教育宣传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2 普及健康教育处方。制作不同种类的健康教育处方,以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分发给来院就诊的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让病人了解有关知识,增强防病治病意识,能积极主动配合临床医师的诊治,提高治愈率和缩短病程,使妇幼保健知识得到普及。

3.3 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积极与市妇联合作,推出妇幼保健大课堂健康教育讲座,由妇幼保健人员轮流到各乡镇和企事业单位举办大讲堂,重点普及宫颈癌和乳腺癌的防治知识及妇女五期保健知识,有力促进了广大妇女健康意识的提高。

3.4 健康教育进社区。利用《母婴保健法》宣传日、宣传月、母乳喂养宣传周及其他节日,组织人员走进社区,悬挂宣传横幅,展示宣传版面,发放宣传材料,进行母婴保健法律法规及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妇幼保健工作有了更深、更进一步的认识。

3.5 利用新闻媒体等平台,分别在电视台和报社开设《科教之窗》和《妇幼保健大课堂》专栏,进一步提高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4 体会

4.1 健康教育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在健康教育工作上做到党政齐抓共管,健康教育科作为医院的一级业务科室单列,并配备三名专职人员,通过树立整体形象突出妇幼特色等方式,使医院健教工作形成特有风格,不仅在医院创建爱婴医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医院顺利创建、通过“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评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 我院充分发挥全市母婴保健指导中心作用,定期举办全市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健康教育培训班,聘请上级专家来院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有力地提高了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健康教育水平。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嘉定区共有4家助产医疗机构及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9―12月按纳入标准在社区纳入首诊建孕册的孕早期孕妇650例,产后42 d内接受上门访视的产妇653例,在4家助产医疗产检的孕中、晚期孕妇各650例,共调查孕产妇2 603例,其中有效问卷2 589例,有效率为99.46%,其中孕妇1 944例、产妇645例。纳入对象标准:在研究医疗单位进行建册、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愿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目前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有严重躯体疾病,智能发育不全,拒绝参加者。

1.2 方法

使用的调查工具包括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及自行设计《孕产妇的心理保健调查表》。SAS与SDS在调查对象无干扰情况下进行测评,SAS和SDS均包含20个项目,按照4级评分,在调查对象自评结束后,将20个项目的各项得分相加,为总粗分,然后通过公式转换后,取其整数部分为标准总分。SAS中国常模标准总分正常上限为50分,50分以上为存在焦虑。SDS中国常模标准总分正常上限为53分,53分以上为存在抑郁。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员,调查员全部为妇产科或妇保医生。设质控人员,对每份问卷进行质量控制,剔除有缺漏项、主要信息未填、未应答等异常问卷14份。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经EpiData 3.1软件进行双录入,校对后,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7岁±3.7)岁,最大42岁,最小16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占1.24%,中学占34.34%,大学占64.43%。家庭月收入3 000元以下占6.84%,3 000元以上7 000元以下占49.67%,7 000元以上占43.49%。无业人员占23.41%,在职人员占76.59%。农村户口占42.60%,城镇户口占57.40%。见表1。

2.2 孕产期焦虑、抑郁症状检出情况

根据SAS、SDS量表评定结果,孕产妇焦虑症状检出率为4.56%,其中孕期焦虑症状检出率为5.65%;孕早、中、晚期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13%、5.41%、7.45%;产后7 d、产后7~42 d内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5.41%、0.99%。孕产妇抑郁症状检出率为7.76%,其中孕期、产后42 d内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8.54%、5.43%;孕早、中、晚期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6.74%、9.89%、9.01%;产后7 d、产后7~42 d内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3.51%、4.93%。见表2。

2.3 孕产妇心理保健需求

愿意接受孕期心理筛查2 130例,占82.27%;不愿意接受孕期心理筛查459例,占17.73%。

愿意接受心理保健课程1 907例,占73.66%;不愿意接受心理保健课程124例,占4.79%。

孕产妇心理保健内容需求中首位是孕期常见心理问题及保健指导,占64.58%。见表3。

获得孕产期心理保健知识途径的需求主要是宣传资料,占39.97%;孕妇学校课程,占27.50%,网络,占11.82%。见表4。

孕产妇需求心理保健服务提供者主要为妇女保健医生、妇产科医生、心理医生,分别占53.57%、19.74%、17.73%%。见表5。

孕产期心理保健服务机构需求主要为社区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性医院,分别为47.05%、46.00%、4.67%。见表6。

3 讨论

孕产妇由于孕产期发生生理、病理和自身社会角色的巨大变化,因而常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孕产妇及胎、婴儿的身心健康,同时调查显示,90.0%以上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会产生恐惧和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2],若孕产妇在这一特殊时期不能做出适应性调整,则可能导致产后抑郁症[3-4]。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孕期焦虑症状检出率高于产褥期,中晚期妊娠的抑郁发生率高于早期。因此,及时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可及性的心理保健服务,是提高围产保健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范志红[5]的研究表明,系统地接受孕产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孕产妇及其家人的心理应激承受能力,消除产妇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同时,通过健康宣教,使孕妇了解分娩期间所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此增强孕妇的信心,使其放松身心,稳定情绪,积极配合分娩[6-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孕产妇心理保健内容需求中位居首位是孕期常见心理问题及保健指导,其次为如何预防孕期焦虑及角色转换、有效沟通。要让孕产妇意识到,在孕产期中生理和心理一样重要,才能确保母婴身心健康。

范玲等[8]研究认为,孕产妇不良心理状况不仅影响自身健康状况,同时还会给婴幼儿的情绪、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带来明显的负面后果。负性心理反应会使心理活动失衡,导致神经活动和内分泌失调,不同程度地影响妊娠结局及母婴安危。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孕产期中,孕晚期的焦虑检出率最高,产后7 d内的抑郁检出率最高。提示在围产保健中要针对不同时期的孕产妇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心理保健,特别是在孕晚期和产后第1次家访,要静心倾听孕产妇的诉求,耐心地解答她们的疑惑,更人性化地为她们服务,有效地消除她们的不安全感和无助感,提高她们的自信心。同时要告知孕产妇家属,得到他们的支持,在这些特殊阶段更要多关心体贴孕产妇,营造舒心、温馨的家庭气氛,减轻其思想负担,从而顺利地渡过孕产期。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孕产期心理保健服务提供者的需求主要为妇女保健医生、妇产科医生、心理医生;孕产期心理保健服务机构需求主要为社区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性医院。

开展区域内的心理保健知识、咨询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识别孕产妇心理异常的敏感性,能在孕产期筛查出各种异常,让有心理异常的孕产妇早发现、早干预,改善其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以促进她们的身心健康水平,顺利度过整个孕产期。

孕产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期,通过了解区内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在嘉定区的17家医疗机构内进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的初筛,筛查出可疑的心理异常对象,并进行及时的干预,如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一对一咨询、音乐放松疗法、转诊及随访等干预措施,建立嘉定区孕产妇心理保健服务新模式,提高孕产期保健质量。

参考文献

[1]毕岚,金龙妹,崔巍.300例产妇焦虑、抑郁状况和心理保健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1):1634-1636.

[2]王箭,张敏,杨广清,等.分娩前后孕产妇焦虑和抑郁状况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33-34.

[3]那全,王静,刘彩霞.妊娠期抑郁症与分娩方式及产后抑郁症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5):380-381.

[4]DIEGO M A,JONES N A,FIELD T,et al.Maternal psychological distress, prenantal cortisol, and fetal weight. Psychosom Med,2006,68(5):747-753.

[5]范志红.产前健康教育与行为指导对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2-23.

[6]冼华凤. 产前焦虑/抑郁障碍心理护理[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3, 34(4):95-96.

[7]李素娟,冯秀t. 产前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情绪状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探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7):154-155.

篇8

关键词 儿童意外伤害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临床资料

本组因意外伤害住院的68例病例,农药中毒24例,灭鼠药中毒16例,药物过量5例,毒蕈中毒4例,一氧化碳中毒8例,灭蚊药中毒2例,意外窒息4例,溺水3例,亚硝酸盐中毒2例。治愈59例,遗留后遗症6例,死亡3例。

原因分析

中毒:①农药放置不当:有的家长把农药放置在用过的饮料瓶内,未收藏好;有的把灭鼠药拌在儿童喜爱的食物上,如方便面、面包、水果等,放置,致使幼儿误服。②皮肤接触农药中毒:母亲去农田打农药回来,未换衣服立即给婴儿喂奶;有的父母用劣质灭蚊药熏燃灭蚊后未打开窗户通风,使婴幼儿吸入毒气中毒。③家庭用药放置不当:有些家庭中因慢性病人长期服药,习惯将药物放置在明显、方便位置;有些药是糖衣片,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没有分辨能力,会把药片吃到肚里;药房发药未写清、未说明或患儿家长、医务人员粗心大意,不能严格按照药品用量、用法规定给儿童服药,造成儿童药物中毒。④误服毒蕈:毒蕈因色泽鲜艳易引起人们注意,儿童更喜欢采摘,有些家长对此知识缺乏或存在侥幸心理,烹调食用后引起中毒,中毒轻重与食用毒蕈量成正比。⑤冬季煤炭取暖紧闭门窗、煤气、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排气不畅,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意外窒息(多发生在1岁以内的哺乳婴儿):①母亲卧式哺乳,把婴儿压于身下或致蒙被综合征。②给婴儿喂奶瓶,当成人离开时,婴儿发生吐奶,将奶液或奶块呛入气管引起窒息。③当婴儿呼吸道受到压迫阻塞后,影响通气,造成严重缺氧、窒息。

溺水:多发生在3岁以上男性儿童。小儿淹溺多是由于家长或保教人员管理照顾不周所造成。

预防措施

加强父母及监护人员的责任心,要认真照看孩子,使儿童在固定的地方玩耍,不要让他们单独行动,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以免发生各种意外伤害;医务人员必须合理用药,认真计算好用药剂量,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剧毒药品必须按规定进行保管使用;家长切勿擅自给小儿用药,家庭的一切药品皆应妥善放置锁好,不让小儿随便取到;日常用的灭虫、灭蚊、灭鼠药品更应妥善放置,以免小儿接触;在农村对农药应严格按规定保管,装过农药的瓶子要及时销毁,妇女在哺乳期间应避免接触农药,以免哺乳婴儿发生中毒;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特别是在冬季农村室内装烤火炉,要有安全设备,如安全烟囱、小通风窗、换气扇等,同时注意烟囱接头是否漏气,并定期清扫防阻塞,以免发生煤气中毒;切实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儿童食品应严格选择,保证新鲜无毒,对腐败变质以及过期的食品决不能食用,夏季吃凉拌菜时一定要用清水洗净用开水烫后再食用;不吃自己不认识的野菜和色泽鲜艳的野生磨菇。

加强哺乳期妇幼保健知识宣传,以正确的姿势哺乳婴儿;不要让年幼的孩子去照看婴儿,更不要把婴儿单独留下;不要用被包裹婴儿的头、面部,以防被子捂住婴儿的呼吸道,造成意外窒息。

不要让孩子在开敞的水域里玩耍,除非有熟悉水域安全的成人监护;对家中的水缸和附近的水井要加盖,防止小儿落入水中;儿童活动场所远离池塘、河流和粪池。

儿童意外伤害不仅造成痛苦、身体残疾,不能正常生活、学习、活动,还易导致儿童的自卑、敏感、孤僻、抑郁、烦恼、焦虑等不良心理,我们不仅要康复他们的身体,还要做好安全教育、心理护理,重塑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孩子树立良好、积极的心态,防范各种危险,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才不致再发生意外伤害。

讨 论

我科住院的68例患儿,究其原因,有很多都可以避免。我们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对所有家庭的父母及儿童进行各种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要加强成年人的警觉性和责任心,这是做好意外伤害防范的前提和保证。

参考文献

篇9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188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by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n anxiety, depression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Methods A total of 200 pregnant women were divided by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to control group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group, with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prenatal examination and guidance during pregnancy,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bservation was made on scores of anxiety, depression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both groups. Resul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group had score of anxiety during pregnancy as (59.5±3.6) points, score of depression during pregnancy as (63.4±3.1) points, and scor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s (62.0±3.3) points, which were all better than (54.2±3.5), (58.8±2.9) and (57.1±2.9) 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Pregnancy; Anxiety; Depressi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fluence

孕妇是一类特殊的群体, 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 机体各类激素水平有一定的波动变化, 加上自身角色的变化, 孕妇很容易在孕期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1, 2]。本研究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孕期焦虑、抑郁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00例孕妇,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依据是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健康教育组, 各100例。对照组年龄24~36岁, 平均年龄(28.5±3.8)岁, 体重51.4~86.5 kg, 平均体重(73.8±7.8)kg, 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40.7±1.4)周, 心理健康教育组年龄25~37岁, 平均年龄(29.2±3.6)岁, 体重52.1~85.9 kg, 平均体重(73.6±7.5)kg, 孕周39~41周, 平均孕周(40.9±1.5)周。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的产前检查和孕期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健康教育:①采用幻灯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 向孕妇宣讲母婴心理健康常识, 鼓励孕妇正确的对怀孕、分娩建立正确的认识, 积极的做好家庭角色的转变[3, 4]。②利用讲座向患者讲解适度的运动更加有利于正常分娩。帮助孕妇建立适当的、安全的有氧运动, 并且配合孕妇喜欢的胎教音乐, 可以帮助孕妇在心理上得到放松。根据孕妇的耐力调整有氧运动的强度和运动量。③通过讲座向孕妇讲解, 合理的、可口的饮食也是调动孕妇积极性和调整良好心态的一种方法, 在保证合理微量元素摄入的前提下, 为孕妇制定适宜个人胃口的饮食, 也可以减少孕妇不良的心理情绪的发生率。④产后需要医务人员给予心理疏导, 改善产后对于不良心理情绪的认知水平, 帮助产妇建立自信心, 减少因不良情绪造成产后抑郁的可能性。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孕妇孕期焦虑评分、孕期抑郁评分、产后抑郁评分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心理健康教育组孕妇孕期焦虑评分、孕期抑郁评分、产后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篇10

作者:胡月 龚磊 陈福宽 孙大勤 王萱萱 董昀球 康琦 陈家应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

产后访视主要由村卫生室医生进行,占88.9%,乡镇卫生院医生访视占8.9%,市县妇幼保健所医生访视占2.2%。访视时,97.8%的医务人员询问了孩子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和脐部护理等情况,并对孩子母亲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指导,并建议孩子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100.0%的访视医务人员对孩子进行了测体温、称体重、量身长等体格检查,并提醒孩子按时接种疫苗。50名儿童全部建册。(表略)。50名受访儿童中,48人在36个月内接受过体检,占96.0%。12个月内平均体检3.13次,12~24个月间平均体检1.86次,24~36个月间平均体检1.36次。儿童接受体检时,医务人员均进行了心理行为、生长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50名儿童中有2名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了发育异常,但医务人员均未采取措施。有49名儿童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定期随访,占98.0%,只有1名认为不需要。有33名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很满意,占66.0%,表示满意者17名,占34.0%,未见不满意的评价。0~6岁儿童预防接种情况110名儿童中,有19名儿童的母亲在此次调查中不是常住人口,其他监护人代为回答。110名儿童均有规划免疫接种卡或手册,且都按时接种了卡介苗。接种百白破疫苗的次数平均3.38次。服小儿麻痹糖丸的次数平均3.28次。92.7%的儿童接种了麻疹疫苗,7.3%的人未接种,未接种儿童年龄均不到8个月,未到接种时间。受访儿童自出生以来共接种的乙肝疫苗平均为2.93次。105名(占95.5%)儿童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2名(占1.8%)儿童在疾控中心接种,2名(占1.8%)儿童在市/县级医院接种,另有1名(0.9%)儿童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接种。卫生机构目前采用的主要通知接种方式和儿童家长认为较好的通知接种方式对比情况,(表略)。接种中,有97.3%的医务人员告知了孩子家长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原理、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有1.8%的医务人员未告知,还有0.9%的家长不知道医务人员是否告知。疫苗接种过程中,有4名孩子出现了疑似异常反应,占3.7%,出现疑似异常反应的儿童有3名得到了及时处理,有1名未处理。所有调查儿童的家长均表示对最近的一次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居民对儿童系统管理与保健工作的期望社区是儿童日常生活接触最密切的场所,将儿童保健工作纳入社区系统管理,在社区内就近为儿童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能有效提高服务对象的就医积极性,扩大保健覆盖面〔3〕。在调查中,部分家长反映基层儿童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因此,提升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基层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关键。可通过定期举办儿童保健知识专题培训班和进行具体的儿童保健业务督导,全面提高基层儿童保健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高邮市儿童系统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开展良好儿童系统管理与预防接种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重要内容,儿童保健是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儿童生长发育,以保健为主;儿童规划免疫是通过有计划地接种各种疫苗来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4〕。调查地区儿童保健管理较系统和全面,预防接种工作开展较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做到了将单纯的体格检查、预防接种延伸为集生长发育监测、膳食营养指导、常见病防治、预防保健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医疗机构目前采取的通知接种主要方式与家长乐于接受的方式基本一致。产后访视、新生儿体格检查、疾病筛查、母乳喂养、建卡管理、健康体检、疫苗接种等工作均开展较好,且承担者主要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群众满意度很高。开展儿童保健服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基层医疗机构对服务对象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不容忽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直接深入到社区,直接服务于社区家庭和个人,因而,更能开展有针对性、面对面的、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3〕,如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传,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指导,对未按时体检的儿童采取、电话通知和上门通知等多种形式通知家长到门诊按时查体,重视儿童心理保健服务,对体弱儿童开展行为干预等。通过开展适宜技术,对社区居民进行各种形式的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增强家长的儿童保健意识,使其积极参加儿童保健,提高其接受服务的主动性和依从性,以提高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和儿童健康水平〔5,6〕。通过健康教育,减少因为不主动就医或到非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所导致的健康损害和意外伤亡。

基层医疗机构的应急反应能力与医疗水平尚待提高调查地区在婴幼儿发育过程中出现几例发育异常和接种异常反应,未采取有效措施,可能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应急反应能力与医疗水平还存在缺陷。对于在健康体检中有异常的儿童,医师应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体弱儿童要建立专案,对危重儿童,还需转诊到上级医院〔7〕。对出现接种不良反应的儿童,应及时上报和处理。WoodNJ〔8〕对澳大利亚悉尼威斯米儿童医院接种不良反应中心的作用做了研究和阐述,认为在接种后出现可疑不良反应的儿童,当电话服务或继续接种计划存在问题时,该中心的作用是观察和管理儿童,并对家长和保健服务提供者提出关于复种建议,并确保所有的不良反应会上报。StockwellMS等〔9〕在纽约的一个社区研究发现,儿童免疫不足与其负面的免疫接种经历有关,如儿童的反应、等候时间、医务人员的态度,提升对儿童家庭的医疗支持、改善医务人员的态度、减少等候时间有助于提高儿童接种率。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应做到提高儿童保健体检率和体检质量,避免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保证健康管理服务的安全。预防保健医生要加强产后访视、产前保健、儿童保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预防接种及预防接种反应处理等知识培训,提升其在儿童保健管理中的应急能力和医疗水平,满足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