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概述范文

时间:2023-12-29 17:4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科学专业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科学专业概述

篇1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环境艺术系,上海 201808)

摘 要: 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之于“建筑学”课程为研究主线,论述了“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名称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适用性,以及该课程现有教材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进一步指出该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中可以改进的方向,强化“实践教学”对于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On the "Architecture Knowledge"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Majors upon "Architecture" Curriculum Reform

LI Zhu

一、引言

1、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的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是对建筑室内外环境的设计,建筑室内部分环境设计通常称为室内设计,建筑室外部分环境设计通常称为外环境设计。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扩大与延伸,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是为人类创造功能合理、具有一定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生活和工作空间,两者有着同样的功能、艺术、技术统一体的特质要求。《华沙宣言》对建筑学的定义:“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这同样适用于环境艺术设计。因此可以获知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环境艺术设计是依托于建筑而存在的,任何脱离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都是不成立的,错误的。

2、环境艺术专业《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的性质、讲授内容、教学目的

环境艺术设计既然与建筑有如此之多的联系,又不可分割,因此学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建筑知识。而在大学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像建筑学专业学得那么深,那么广,只需要学习那些与环境艺术设计密切相关的知识。因此,个人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学”相关课程称为《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更为合理恰当。

《建筑设计基础知识》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课程,主要讲授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建筑、掌握建筑设计和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查阅有关的建筑规范、建筑图集等资料,能够读懂并绘制建筑图纸,同时具有一定的建筑空间改造和小型建筑设计能力。

二、现有教材和教学内容存在的不足,改进的方法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对教学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我们广泛的调研结果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建筑设计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问题

(1).教材专业性过强、现有教改教材尚不十分理想:现有的改革针对性尚存在不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采用的教材大多是“建筑学”专业的教材,这类教材多是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过深,理论系统性较强,教材中有较多地与环境艺术设计无直接关系的知识点,更有一些非常专业的公式计算,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讲用到的可能性极少,而且大部分学生在现有的文化、专业基础上难以理解,这部分既缺乏实用性、又相对枯糙无味的专业性极强的“建筑学”知识的学习,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对该方面知识重要性的怀疑。因此,个人认为我国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基础知识”教材存在着专业性过强、专业的针对性不足问题,近年有些同行同样意思到了这个问题,并出版了一些教改教材,但我们每次在挑选教材时,却很难从中找到合意适用的教材,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一些教材编者研究不够深入,匆忙编写出版,其中所改,只不过是简单的降低教材内容难度,更有甚者,将“建筑学”教材或者“建筑初步”教材简单图解化;二是各院校忽视建筑知识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艺术类院校,在片面强调艺术特色的同时,回避该方面教学的不足。作为艺术设计的环境专业其“艺术性、技术性、文化性”三者同样不可缺一。现在建筑学专业为了培养综合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大力提倡学生的艺术教育,以弥补学生的知识偏离现象,为什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还要一味的强调艺术,忽视与其有着血缘不可分割关系的“建筑基础知识”的专业支撑重要性呢?这种现象个人认为是不可取的。

(2)教材理论内容偏深偏难偏细:目前所用教材多是针对5年制的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设计,因此教材内容涵盖面广,知识体系系统详尽。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校的大部分时间要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学习,用于“建筑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时间有限,在有限的课程里难以消化如此多的内容。而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多存在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文化基础程度普遍不高的特点,因此对于教材中偏深偏难的知识点很难吸收,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细细琢摩其中的细节。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个人认为也没有必要学习如此详尽的建筑学知识,而应该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习些与环境艺术设计关系更直接、更密切、更具有专业支撑作用的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比如室内界面面层的构造,建筑构造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建筑空间设计与环境艺术空间设计的关系等等,而对于建筑体内部隐蔽的细部构造等一些与环境艺术设计关系不大的内容,没有必要过细的学习。考虑到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要明白如何或在哪里可以获取这些知识就足亦。

(3)教材有些内容过于陈旧、有些内容与其他课程教材内容重复、所占篇幅过大:比如:在构造做法和技术处理中有些内容相对落后,教材中对木窗的陈述所占篇幅较大,讲解详尽,而现在木窗基本被塑钢窗、铝合金窗等一些先进的材料所替代,对于这些现阶段主流产品却讲解甚少。再如:立筋隔墙,现在工程中已经不用,完全可以删除,提都不需提及;而建筑装饰构造中所讲述室内装饰构造内容大多与室内材料与构造所讲内容重复,仔细斟酌这方面的内容,还是认为放在市内材料与构造课程中比较好,“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没必要重复该方面的内容。因此,个人认为有必要对一些过时的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加以改进和精简,以保持教材的先进性、精炼性;对于与环境艺术设计联系不十分密切但又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做到了解即可,比如,建筑的发展、建筑的地基构造等知识点。

(4)教材偏重于理论的论述,极少涉及实践课程:这一现象的存在导致教学形式的枯糙,使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违背了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宗旨。

2.对教材问题改进的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型人才,这里强调的是“应用性”,而不是“知识理论性”。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更加强调的是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的建筑学相关课程,理论知识更要侧重懂得“是什么”和学会“怎样用”,应有针对性的学习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关系密切、具有支撑作用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对于理论知识中“为什么”程度的学习只要做到简单了解,使学生具备这方面的自学能力即可,不需做到全面和系统化,深入研究精炼内容是必要的。也就是说该门课程的教材改革目标应侧重于知识的“应用性”,强调知识为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服务。而适当有针对性地了解一些学科理论知识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实践和应用知识,同时也是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提高做好铺垫基础。

(1)对于专业性过强的知识点应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阐述,可以更多地用图片等直观的形象配合文字的叙述方式,更好的配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图解。有些专业性极强讲解过细、环境艺术设计几乎不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只需简单了解,无需深化,比如:电梯、自动扶梯的构造、屋顶的构造、地下室的防潮和防水处理等。

(2)针对理论内容偏深偏难偏细的问题,需深入研究有的放矢,该简化的简化,该概述的不详述,只需要了解的无需深入学习。比如:工业化建筑中的大板装配建筑、楼板中的砖拱楼板、木、钢窗的细部构造,这些内容在环境艺术实际工程中很少采用,没有必要占用教材大量的篇幅,只要提一提就可以了。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几乎用不到的一些计算公式,定律完全没有必要提及。比如:维护结构的热阻计算、地基基础面积的计算等。而对于屋顶的保温隔热等内容,只要知道屋顶有保温隔热的要求即可,无需详细知道保温的材料,、保温的方式、保温的构造等,即使将来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到屋顶的改造设计问题,相信学生在已知该知识内容所在的情况下,也可通过自学具有迎刃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教材中过于陈旧的部分必须删除。

(4)增加教材中的实践内容,包括实验性内容:比如:对一些承重力学、建筑形态设计方面的知识理解,可以通过具体的一些动手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

针对以上内容的改进,一定有利于建成一本适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教材,这也是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急需的一本教材。

三、现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教学过程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整个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1、现有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设计基础知识”相关课程教学方法剖析

我国现有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多仍沿用传统的“建筑学”课程名称,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同样多采用传统的“建筑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针对教材在课堂里讲解,学生课上记笔记,课后或课上根据课本或者老师的要求做一些作业,消化知识。整个学习过程基本是从知识到知识,从理论到理论,各学科几乎没有区别的大一统教学模式,很少顾及具体课程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整个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这种教学方法、方式在过去的教学中确实起到过很好的作用,为什么现在效果不如以前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社会发展的影响,导致现有受教育对象的变化所致。现在信息时代,学生接触知识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丰富,他们从小就是以多元的方式接触知识,因此,他们对课堂教学的需求,势必也是多元化的,所以传统的“建筑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局面问题必须要改进。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将传统的“建筑学”改造成适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不仅要在教材的改革上下功夫,同时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要根据课程整体和具体内容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教学方法上:除保留一定的传统教学法以外,可增加突出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实例调研分析法、问题教学法、案例专题课堂讨论分析法等.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尤其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更加要增加观摩教学法和个案阶段研究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上:可适当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课件教学,可节省板书时间,讲解、动态、图像、声音相结合的教学更能营造轻松、愉快、直观的学习气氛,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充分运用网络优势积极建设精品课程:将教学录像、教学内容、辅导材料等内容置于网络上,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补充或学习。

四、“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所有的应用设计类

教学都是重中之重,必须要受到高度的重视

1、“项目设计”练习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各种形式的分项或综合设计项目练习,加强对理论知识应用的体会和理解,项目可以是虚拟的、当然如果有真实的项目来练习效果会更好。练习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先由单项练习入手,逐步深化到较综合的练习,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训练了学生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能力。整个过程从最基本的抄绘图纸,到根据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原理和方法设计小型建筑,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得到升华,通过不断的练习使学生既巩固了以前所学的制图等知识应用,同时又掌握了建筑设计基础知识。

2、重视调研,参观和教学实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或布置学生到实地考察、调研或参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比如:对建筑类型、结构形式等内容的理解,组织参观砖混、框架、框剪、纯剪等结构类型类建筑,而对于一些细部构造,学校则可以建样板间以供学生参观。教学中还可以安排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亲自讲解工程中设计和施工的情况,以及建筑设计基础知识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系等,通过这方面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和掌握。

3、注重创新,增加体验性课程

如力学与材料知识用模型体验,用不同的材料去制作不同形态、不同构造的模型,体验材料与造型形态、造型构造的关系,在体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素质,体验活动的多样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两者都属于创造性活动,因此,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们都应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重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单项灌输教学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式为突出“教”与“学”双重主体的教学模式,增强“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加强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创新思维。

篇2

一、园林景观设计和教学课程的现状

城市发展中,园林景观设计成为城市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生物科技手段中的引种驯化、杂交栽培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给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艺术创作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以及地方文化底蕴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但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景观设计的地域性问题,使得不同的地域风格,拥有同样的园林景观设计,使园林景观设计与当地的建设格格不入,降低园林景观设计的美感度。

二、环境艺术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众多高校中都开设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其中农林院校占有大多数,专业中主要偏重学生对植物的认知与栽培知识,建筑学院开设景观设计的课程,艺术类的院校开设美学与艺术创造方向的学科,所以,从专业的综合度来看,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还是比较齐全,但是,从每个学生的自身学习知识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学校设置的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专业设置的比较混乱。

1、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设置混乱

艺术类环境艺术专业中园林景观设计只开设有建筑景观设计和园林设计两门课程,这样的话,学生对那些植物学、生态学里面的知识不了解,因为他们拥有的知识有限,让学生在学习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产生很大的障碍,不能很好的开阔学生的智力。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安排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的学生的长远发展,增加园林设计的基础课程,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

2、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师资建设不完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眼光越来越高,园林景观设计的也是不断的发展,这样就需要老师的不断学习,只有老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头脑,才会教授给学生有用的知识。

3、学生实践缺乏、教学方法陈旧

在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中,学生的实践时间很少,园林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动手能力的课程,但是,我们的学生只是在教室里学习知识,很少出去观察园林实景,很多学生对于一些植物的种类分不清楚。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课程中,教学方法上还是比较的传统,仍然是以教师单个人作为教学的主导,老师向学生灌输着理论知识,师生互动极少,这样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很难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就不会达到老师所期待的的教学质量。

三、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措施

1、健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体系

针对我们课程设置的不足点,我们在开设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时候,增添相关的配套课程。例如:生态学的引入,将生态学的一些知识引用到园林景观设计的课程之中,园林本身就是为城市的景观服务,学生只有掌握了生态学的相关知识,才能根据符合环境的园林景观。同时,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要多接触西方的设计观念,使中西方结合,设计出利于保护环境的园林景观。

2、加强师资建设

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以及他们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鼓励老师到外校进修,让老师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了解最新领域的发展动态,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学校也是可以引进高学历人才,包括一些外教,外教可以将他们国家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理念带到我国,学生学习的时候可以中西结合,学习到更多知识,有利于他们在未来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产生新的想法。

3、丰富学生实践

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本身就是从环境之中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的一门课程。学校在开设这门课程的时候,要更多的加入实践的课程,让学生不仅仅学习到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结合实际,更加的了解社会,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篇3

关键词:能源应用;建筑环境检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117-02

一、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专业内涵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在以往的建筑热工环境的基础上,建筑光环境、声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及建筑能源的规划与应用等都是该专业涉及的范畴,成为一个跨土木工程、建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交叉性学科,既涉及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又有关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给该专业带来了新的方向和机遇。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起着将基础知识运用于专业领域的桥梁作用。该课程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宽,本文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的改革。

二、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基本情况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在该专业课程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起着将基础知识、理论运用于专业领域的桥梁作用。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内容包括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经常面临的温度、湿度、压力、流速、流量、液位、热量、气体成分、噪音、放射性物质以及光照等参数的基本测量原理及方法和测试结果的数值分析,是一个跨土木工程、建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交叉性学科,既涉及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又有关多学科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建筑环境检测技术是每一个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能力。尤其在当前,国家正在重视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行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

三、存在问题

以往,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手段都比较传统。一方面,测量原理抽象、内容较为枯燥,课本中相关理论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单一,主要依靠教师填鸭式教学;此外,传统考核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没有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内容理解不深、死记硬背、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没有达到该课程教学目的。

四、教学改革内容

1.教学内容。本课程学时数为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8,实验学4。要在32学时内使学生掌握一门应用性较强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结合专业实际应用,应有重点的讲解。在建筑环境专业参数测定中,经常需要测量的参数为:温度(包括干、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压力、湿度(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速度,以及流量、热量、光照、环境噪音及空气污染物等。需要重点掌握测定这些参数的测量原理、方法及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便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空调系统安装调试等工程实践和科研活动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基础课,随着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仪器的研发和更新非常快,其中建筑环境测试中空气有害物质(例如当今比较热门的VOCs)的测量、新技术(例如PIV测试技术等)等需要的实验仪器如气相色谱-质谱(GC-MS)、PIV测速仪等,这些实验仪器十分昂贵,本专业实验室不具备。或者有的实验仪器操作十分复杂,不便于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部分实验内容可能不便于在课内实验开出,导致学生接触新的测试技术的动手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从事的科研过程中的实例结合该部分课程内容,给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讲解,以便让他们有更加深入的学习体验,增强和丰富了课堂内容,也加强了学生对测试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

2.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方面,努力将书本知识与工程实例相结合,重点介绍各种测量技术、测量x器在工程中的应用,丰富了课堂内容。采取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结合课内实验和演示设备,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开展教学法的研究,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模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工学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及时收集学生反馈意见,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此外,借助网络平台,建立该课程的网站,丰富电子教学内容,学生能开展自主学习。课后教师提供电子教案,帮助学生课后复习。设置网上答疑,畅通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渠道变宽了、跟老师的交流变多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

3.考核方式改革。过程考核的目的是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深化理解、掌握、应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改变课程结束时“一锤定音”的做法,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促进自主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程实施过程考核改革,一方面,通过完善习题、试题库,有助于学生复习相关考点知识;另一方面,课程全过程实施过程考核,使考核贯穿于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讨论、每一次试验,注重整个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注重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升考核的公平性、客观性、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过程考核实施以来,无论从学生反馈,还是从综合成绩来看,实施的效果均较好。主要表现在学生上课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大大减少了缺勤、吃到、早退等现象。课堂气氛好,教学环节中学生主动参与、互动,课堂氛围活跃,不死板。不定时的随堂测验督促学生自始至终的良好学习态度。综合评定分数显示,期末总评成绩有所提高。

4.其他践性、创新性教学改革。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学校及各个领域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依托该活动或项目,学生可组成小组,对本专业目前热点研究领域涉及的课题进行立项并实施,充分运用本课程的专业测试技术,结合研究目的,开展一系列的调研、测量及系统评估工作。例如,201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七个同学的研究小组对上海市南桥医院病房为研究案例,从现场实测和实地调研的角度研究其室内空气环境的状况,并通过主观和客观的对比分析找出室内空气环境存在的问题。结合病房的具体使用情况,对改善病房室内热环境提出改进措施。该过程充分锻炼了同学对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是本课程教学的理想拓展。

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完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结构和方法,结合当前专业的发展情况和先进测试技术调整课程内容。采取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完善课件、编写试题库、建立相关网站等多种形式,构建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完整,集文字与图片、动画、虚拟与现实等多媒体素材为一体的《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系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和改进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以应用为目标,将课堂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项目结合的培养,充分发挥其学习、实践主动性,使学生能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实践技能。此外,对该课程实施过程考核既促进了教师的教,又促进了学生的学。

参考文献:

[1]李淑展,李淑强,李洪欣.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1):45-47.

[2]陈刚.建筑环境测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Building Environment Test Technology to Explor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LIU Chun-yuan

(College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Safety Engineering,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ghai 201418,China)

篇4

关键词:师资队伍 精品课程 促进

一、传热学课程简介

吉林建筑大学从1978年开始招收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学生,目前该专业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传热学课程是本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之一,学校开设此课程已有30多年的历史,同时该课程还是学校安全工程、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该课程为64学时,安全工程专业该课程为56学时,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该课程为64学时。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内容主要包括热量传递的机理、规律、计算和测试方法等。传热学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是工程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综合性很强,理论与实践并重。该门课程不但与热机、制冷、热泵、空气调节等传统课程有关,而且正逐步发展到许多新领域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分析工程传热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热量传递的基本规律,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传热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如下。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2学时;导热的基本理论,4学时;稳态导热及计算,8学时;非稳态导热及计算,6学时;导热数值解法及举例,4学时;对流换热概述,8学时;单相流体对流换热,6学时;热辐射概述,4学时;辐射换热计算及应用,8学时;传热分析与换热器计算,8学时。

二、传热学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建设,传热学课程已经建立了较完备的配套体系和教学队伍。目前,传热学课程组是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研室中教学实力最强的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师队伍中,80%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已形成梯队。担任传热学课程主讲教学任务的教师有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1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4人为硕士学位;50~60岁1人,40~50岁2人,30~40岁1人,20~30岁1人。为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和广泛性,学校特别吸收了有热能动力工程专业背景的教师,5名教师中2人为热能工程专业毕业,1人为物理专业毕业,2人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这是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在学校的年终评审中成绩优良。为体现对实践性环节的重视,该课程还安排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为试验指导教师,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35。

三、青年教师的培养

1.青年教师的培训措施

(1)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定期把青年教师送到外院校、设计院等单位进修培训,丰富其实践工作经验;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带领青年教师参加科研项目,提高业务能力。

(2)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行导师制。每位青年教师均由一名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导师,进行全方位的传帮带,使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大大加快,效果显著。

(3)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教研室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并积极开展教研立项工作,鼓励青年教师撰写教学法研究论文。教研内容主要涉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性教学内容及改革、课件制作、授课方法等问题。

(4)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教研室通过选派青年教师参加讲课比赛,提高中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成效

(1)教学水平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进步很快,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教学专家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在吉林建筑大学举行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该课程教学组有1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

(2)教研、科研水平提高。近五年来,该课程教学组主要围绕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安全工程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建设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主要进行了如下教改项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吉林省教育研究“十五”规划课题;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研究,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教研课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吉林省重点教研课题;传热学精品课建设,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教研项目。

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 课程标准;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212-02

应目前高等专科院校会计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本文对会计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财务管理的课程标准制定进行探索。文章从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和要求,课程内容和要求等六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启示。

1 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财务管理学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讲述资金时间价值、风险的财务理念,企业的预算、筹资、投资、经营、分配、税务、财务分析等各种财务活动的管理方法。本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位置。

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务管理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以及应具备的财务管理业务水平。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后续课程还有管理会计学、金融会计学、预算会计学、税法、经济法等。

1.2 课程基本理念

财务管理课程以培养学生们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方法为重点,教学内容是基于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具体财务活动而设计的,通过课堂讲述和练习来实施。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彰显能力本位,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

1.3 课程设计思路

财务管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是“培养学生财务理念,掌握企业各种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理念是学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进而从事更高层次的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的,企业的财务活动更是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些都是学生就业后每天面对的工作内容。职业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工作任务的变化,依赖于工作过程这一载体。针对行业特点,序化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培养职业能力”为己任,把财务管理专业学习从“应试”引向“应用”、从“学业”引向“就业”, 因此,财务管理课程着重了这两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末来职业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服务。

2 课程目标和要求

(1)每学期初制定授课计划,授课内容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每月由教研室集中检查一次,并由系部和教务处不定期抽查。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具备掌握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的财务理念和确认方法,掌握预算、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税务、财务分析等各种财务活动的管理方法,具备在实际工作中处理类似业务的工作技能,完成知识性目标和技能性目标的双重目标。

3 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按照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将与企业有关的财务活动分解成筹资、投资、分配、运营等若干主题,课堂教学内容均围绕这些主题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知识+技能”的培养理念。教学内容由以下教学单元构成:

(1)复习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

(2)财务管理概述;

(3)资金时间价值 风险与收益;

(4)预算管理概述与预算方法 全面预算;

(5)筹资管理概述 股权筹资 债务筹资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杠杆效应;

(6)投资管理概述 财务可行性要素 财务可行性指标测算 项目投资决策方法与运用;

(7)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现金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 存货管理;

(8)收益与分配管理;

(9)税务管理概述 筹资税务管理 投资与营运税务管理 收益分配与税务风险管理;

(10)财务分析与评价概述 上市公司基本财务分析 企业综合绩效分析。

总计:90学时左右,理论课和练习课各占50%。

4 教学条件

4.1 软硬件条件

理论教学场地及设施要求:采用多媒体授课的须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4.2 师资条件

职业能力要求:任课教师需具备会计和财务方面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符合双师型的要求。

5 课程实施建议

5.1 教学方法建议

针对财务类教学的特点和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张教师精讲解,学生重理解、多思考、多练习,最后达到掌握的要求。构建交互式、参与式课堂教学体系,将教师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学生中心法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5.1.1 教师讲授法

教师紧紧依照教学内容,讲授重要知识点、概念、理念、公式、方法。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详尽,基本点全面。

5.1.2 案例教学法

每一章都设置小型例题和综合案例,结合案例讲述知识点的运用,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理解概念,掌握方法,熟练技巧。

5.1.3 学生中心法

知识讲授给了学生,还必须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大量课堂练习,课后辅导发现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保证“教到了,学会了”,避免眼高手低。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会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5.2 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

(1)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经济类学科,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决定了财务管理的知识更新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财务管理教材选用的原则是,实用性和前瞻性。

建议给每届学生选择当年最新出版的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该教材有两大优点:一、教材每年更新,知识最新,符合学生毕业就业的现实工作环境;二、最权威,该教材由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写,学生就业以后,参加初级、中级技术资格评审,考试用书就是这套教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学习的可持续性。

(2)推荐教材。《财务管理》,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3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基本教学资源:财务管理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试题库、课件、授课计划、图书资料等。

(2)网络教学资源:

中华会计网校 省略/;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省略.cn/;

中国会计网 省略/。

6 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6.1 评价内容

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关注结果,另一方面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6.2 评价主体

针对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作业反馈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评价主体,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相结合多方位测评。

6.3 评价形式

教师注意采取多元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可以依照课堂表现、作业情况、阶段测验、出勤情况等进行评估,在终结性评价中,主要依照期末测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网络模拟器;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8-1846-03

1 概述

2012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等共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关于高校实践教学探讨的新。意见指出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涉及计算机应用、通信技术以及各种相关通信设备技术。随着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课程已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而且是众多非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质量成为了相关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传统的理论面授和实验室的简单实验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专业的网络实验室设备在数量和更新速度上都无法适应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网络模拟器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水平,对学生掌握通信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有显著提高。

2 网络模拟器

2.1 网络模拟器概述

在现代通信网络研究中,网络模拟技术被广泛的应用,网络模拟器便是采用网络模拟技术,由一些公司或者专业研究机构开发的网络仿真工具软件,是为网络初学者设计的用于提供计算机网络设计、配置和网络故障排除模拟环境的学习平台,它支持用户建立仿真、虚拟和活动的网络模型。网络模拟器能模拟各类网络硬件设备,学生在仿真的操作界面上实践操作,效果可以与真实设备上操作相媲美。在模拟器模拟出的网络环境中,学生可以进行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目前,网络模拟器非常多,各个网络设备生产商都推出了与之相配套的网络模拟软件,特别是一些拥有网络相关专业证书认证资格的公司更是力推其模拟器供考证者练习,例如思科(Cisco)、华为等网络设备供应商相继推出了多款模拟器。广受教学部门和培训机构青睐的网络模拟器主要有Packet Tracer、Dynamips、Boson NetSim、NS2、NS3等模拟软件。

2.2 网络模拟器的分类

1)从仿真的主要目标划分,网络模拟器可分为底层网络模拟器(Underlying Network Simulator)和覆盖层网络模拟器(Overlay Network Simulator)。底层网络模拟器主要对数据包层进行仿真,主要模拟底层网络的情况,如网络拓扑、数据包延迟、丢包率等。常见的底层网络模拟器有NS2、OMNeT++ 等;覆盖层网络是一种构建在物理网络之上的逻辑网络,用于描述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覆盖层网络模拟器即P2P模拟器,如Narses、NeuroGrid、P2PSim等模拟器,主要用于P2P算法和协议的正确性验证并对协议的性能进行分析,P2P模拟器一般忽略底层网络结构,因此可以进行超大规模的P2P系统仿真。

2)从教学的主要目标划分,常见的网络模拟器可分为入门型、专业型和研究型三类。其中,入门型的模拟器以熟悉操作界面、网络命令及网络基本原理为主,如Cisco公司开发的Packet Tracer、Boson公司开发的Boson NetSim等,此类模拟器一般无法与真实网络环境连接,是完全仿真型模拟器;专业型的模拟器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网络设计为主,如Dynamips模拟器、GNS3模拟器等,此类模拟器能模拟出Cisco大部分型号的路由器硬件环境,并在这个环境中直接运行Cisco真实的IOS,这些模拟器能模拟出真实的路由器,并通过在路由器上添加三层交换模块,实现交换机的模拟,与真实网络环境连接方便;研究型模拟器主要以科学研究、大型网络设计为主,如Narses、NS2等模拟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培养计划进行具体的教学安排,如表1所述。

3 网络模拟器在教学中的应用

4)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中调试并验证实验结果

在模拟器Packet Tracer中完成实验的虚拟配置后,要求学生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中调试并验证实验结果。由于在模拟器中已做过虚拟实验,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流程非常熟悉,这既避免了由于学生的误操作引起设备的损伤,同时也给学生一个验证自身实践能力的机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操作热情和信心。

针对不同的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模拟器里进行实验。同样的任务可以在模拟器Packet Tracer中完成,也可以在模拟器Dynamips中操作。但是,不同类型的模拟器其仿真的侧重点不同,学生可以根据实验获得不同的实验数据,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

4 结束语

由于网络模拟器以单机版软件为主,这更有利于学生在个人电脑中构建网络实训环境,甚至可以通过VMware虚拟机软件在单台PC机上组建网络环境。该文对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困难与重要性的分析,通过比较各类网络模拟器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尝试着探索一种适合“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在组网、网络维护等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亚萍,郑炜.Packet Tracer和Dynamips在计算机网络仿真实验中的应用与分析[J].计算机时代,2010(10).

[2] 汤克明,王创伟,陈.P2P模拟器的比较研究[J].维电子学与计算机,2008(09).

[3] 程伍端.浅谈虚拟机与网络模拟器的结合应用[J].福建电脑,2011(10).

[4] 徐生炜.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2).

篇7

个人简历是android开发求职者自我推销的必备文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android开发个人简历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android开发个人简历范文模板(一)基本资料

出生年月: 1992年10月

工作年限: 应届毕业生

毕业院校: 重庆理工大学

毕业年月: 2021年6月

最高学历: 本科

所学专业: 软件工程

居 住 地:

籍 贯:

自我描述: 本人踏实认真,有团队意识,自学能力强,能够独立做事情

求职概况 / 求职意向

职位类型: 全职

期望月薪: 6000元以上

期望地点: 北京市 市辖区 东城区,北京市 市辖区 西城区,北京市 市辖区 西城区

期望职位: Android开发工程师 Android开发工程师 Android开发工程师

意向概述: Android开发工程师教育经历

2011年9月 - 2021年6月 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本科

软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设计、研制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工作实践经验

2012年10月 - 2014年10月程序员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创新实验室

承担多个项目的开发与管理职责校内奖励

2014年6月 重庆市第七届高校数据库程序设计大赛一等奖 重庆市第七届高校数据库程序设计大赛一等奖

重庆市第七届高校数据库程序设计大赛一等奖校内职务

2012年 - 2012年 班级团支书重庆理工大学

班级团支书,组织团会活动,班级班风建设

android开发个人简历范文模板(二)xuexila

年 龄:21岁

电 话:135 0000 0000

政治面貌:党员

现居:广东省广州市

邮箱:

籍贯:广东省

简历范文.jpg

教育背景

2013.9-2021.07

五百丁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技术(大专)

主修课程:Java程序与设计、软件测试、大学英语听说、Jsp Web开发、网站前台开发技术(含XML技术)、SQLServer管理和查询数据、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等

项目经历

时间:2021.4-2021.5

项目名称:Ting-Android 音乐播放器

项目简介:该款 App 界面设计使用的是 Material Design,遵循 Google 设计规范 , 界面开起来清新简洁,

目前 App 只能获取 Ting 音乐社交网站上用户分享的前 20 首歌曲 , 以及歌曲评论信息,

App 可以在线播放从 Ting 网站上取回来的歌曲,也能播放本地歌曲,

播放本地歌曲可以进行随机播放、循环播放、单曲循环播放,

使用到的开源库有:Picasso、Volley、Gson等.

时间:2021.4-2021.5

项目名称:门窗 DIY 软件-Android

该款软件运行环境是安卓手机以及平板电脑,面向的用户是门厂销售人员,

主要用来为客户介绍展示门与门框款式,以及让客户进行门与门框的搭配并收藏起来,同时也能将收藏的搭配删除 ,该款软件有些图片是绑定在安装包当中的,当安装完软件第一次启动时会把图片写入到 SDcard 当中,

图片取出来使用 Picasso 库对图片进行缓存处理.

时间:2014.9-2014.12

项目名称:个人博客网站

该网站前台使用到BootStarp响应式框架,后台服务端主要使用Jsp+Servlet ,

实现基本博客网站功能:发文章,阅读文章,对文章评论,博主管理所有文章,修改密码,更换头像.

个人技能

编程语言:熟悉 Android 和 Java,了解 JavaWeb、HTML和 JavaScript

编程环境:Android Studio、Sublime Text 3、MyEclipse2014

在线地址:

自我评价

喜欢 Android 开发,具备一定的软件分析、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团队精神,能够很快的适应工作环境。

android开发个人简历范文模板(三)姓

名:xuexila

别: 男

出生年月: **年7月

工作经验: 应届毕业生

毕业年月: 2013年6月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学院: 宝鸡文理学院

所修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居 住 地: 陕西省 宝鸡市 渭滨区

籍 贯: 陕西省 渭南市 华阴市

求职概况 / 求职意向

职位类型: 全职

期望月薪: 2500-3000元

期望地点: 陕西省 西安市 , ,

期望职位: 3G手机Android软件开发工程师

意向概述: 希望能满足基本的生活条件要求,其他没有什么要求,希望能得到这次机会。

教育经历

时间 院校 专业 学历

2009年9月 - 2013年6月 宝鸡文理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

工作经历/社会实践经历

时间 工作单位 职务

2012年4月 - 2012年5月 中行工业宝成集团 实习生

校内奖励

获得时间 获得奖项 学校

2011年9月 奖学金 宝鸡文理学院

2012年10月 优秀班干 宝鸡文理学院

校内职务

担任时间 职务名称 学校

2011年6月 - 2012年11月 班长 宝鸡文理学院

自我评价

父母从小就希望我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也一直这么要求自己。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用于承受压力,勇于创新;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纪律性强,工作积极配合;意志坚强,具有较强的无私奉献精神。

团队协作

内很快融入到集体的氛围中。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机:

QQ/MSN:

看过“android开发个人简历范文模板”的人还看了:1.android开发工程师简历模板

2.android面试简历模板

3.android工程师个人简历模板

篇8

【关键词】语言学 英语教学 社会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01-01

1.概要

语言学是一门关于人类语言的科学研究,在外语教学中,传统语言教学注重知识本身的传输,而忽略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对语法和词汇的掌握要好一些,但却不能在正确的语境中恰当地运用语言。

对外语教学而言,最重要的是激发积极的语言学习者。因此,外语教学不应局限于培养具有语言能力的学习者,还应更注重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发展。因此,社会语言学知识的传授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2.语言学和二语习得概略

2.1语言学概述

语言学是一门关于人类语言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语音学、形态学、音位学、词汇学、句法学、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这些分支学科都注重语言的结构本身,是语言学的中心。

这些分支虽然都是语言学研究的中心,但语言的研究远不止此。如果我们将语言研究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就会得到一门新的研究领域――社会语言学。

2.2二语习得概述

“二语习得”是研究人们获得语言能力的机制,是关于人们在习得自己母语后怎样系统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学科。由于二语习得者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变化多样的交际语言,因此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二语习得影响很大。

社会和文化对二语习得有两方面不直接但却不可避免的影响:第一,社会和文化因素在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态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语言学习的环境对学习动机有直接影响。第二,限制了许多种类的社会学习环境和机会。理解性的语言输入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目标语。

3.社会语言学的理解

3.1社会语言学的定义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首先兴起了社会语言学这门边缘性学科。它主要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力量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强调的是语言和语言功能是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学习的。同时,它对检验语言、文化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起着一定的作用。

3.2语言变体

语言标准对有效交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语言变体也是必不可少的。同一种语言并不一定会以同样的方式来表达,同一个体在不同环境下表达也不同。语言的概念不是单一的,同样的语言也存在不同类型和变体。语言的变体即语言普遍概念的表现形式,是由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

3.3语言和社会互动

语言是社会活动的基础,其社会性决定了其形式和功能。同时,语言也对社会产生影响,能帮助一种社会信念和思想得到加强。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形成。

在东西方文化和语言表达中,如果缺乏社会语言学知识和跨文化意识,就会造成交流不畅。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人们的交际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中,传授社会语言学知识是必要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传授:设计可行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科书,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的素质。

4.外语教学中的社会语言学暗示

4.1 教学大纲设计

要想设计好教学大纲,首先就是要认清教学任务。外语教学的任务是激励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自信,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鼓励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教授跨文化交际能力。考虑到这层因素,外语教学大纲应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开发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改进他们的交际能力。

4.2 教科书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工具,这类书应该词汇丰富、语言点多样化、难度适宜,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主义价值。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语言知识,还能扩展其眼界,激发其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

在选择教科书时,首先要评估教科书的内容是否和它的专业教学目标相关。其次,还要判断教科书是否违背了受教育者的需求。当然,评估标准还会受到学习者、上级部门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而变化。

4.3教学方法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真实的环境中使用外语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应努力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激发兴趣,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在真实的、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

还应注意的是,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保证有多种多样的知识输入、适当的节奏控制和能够让学生发挥其学习风格和策略的空间。

4.4教师素质

好的外语教师首先应具有得宜的个人风格,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须不停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同时,还应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随时了解自己专业领域的一些最新科研成果。此外,还应学习其他领域的一些相关知识,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到活学活用。

5.结论

每种语言都是社会的产物,而语言也代表了文化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语言学习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语言学习是一门复杂的社会活动,只有将语言和社会文化因素考虑进去,才能够学好一门语言。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意社会语言学的学习,传授更多的社会和文化知识给学生。同时,为了达成外语教学目的,我们还应遵循二语习得的规则,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可行的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科书,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姜望琪.语言学高级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Ellis, 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篇9

关键词:地理教师;专业成长;新认识

笔者从事中学地理教学30年,深受学生欢迎。曾在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任教,1992年调到重庆市涪陵一中,2011年在重庆市涪陵第九中学教书,被学生亲切称为“灯哥”。

1.正确认识地理学社会坐标

中学地理教师对自己从事的专业――地理学科所处的社会坐标不清楚。社会生活中,地理学科往往被视作豆芽学科,地理教师并不受重视。但实际上,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乃至宇宙空间各种事物的存在形式及其联系和发展的科学,从事地理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正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做贡献。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世界各地发展差异大,需要地理学家积极参与、科学规划地指导,为领导层提供发展建设决策的依据。地理学会的理事长刘燕华曾一度担任国务院参事,就是国家、社会的需要。

2.积极参与地理学会活动

参加中国地理学会的相关会议,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至少有三大益处:第一,最快获得新知识。古有云:与君一夜语,胜读十年书。中国地理学会有众多专家、学者,甚至中科院院士。听他们的学术报告,就象听到知识爆炸的第一声响。第二,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通过参加中国地理学会的活动,对国际地理联合会健康与环境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医学地理专业委员会情有独钟,时时关注其学术动向。曾跟随学会到四川彭山县实地考察彭祖墓,到江苏徐州拜谒彭祖祠,到广西探访长寿乡,在网上探究近代长寿之星李庆远。现正为参加2016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地理学大会发言作积极准备。第三,获得广泛的人际关系,争取更大成长空间。参加中国地理学会活动,可结识更多业内同行。

3.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现阶段中国的基础教育处于改革时期,有高效课堂、生本教育、翻转课堂等。2014年11月,曾到山东学习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模式”和山东昌乐二中自主学习模式,就是为多了解课堂改革的情况,多学习先进经验。整体看,教育改革比经济体制改革难得多,需要走的路更长。就最近部署的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师实行轮岗制的实施,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长阻力特别大。年轻的中小学教师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面前,应责无旁贷地参与,因为对自身专业成长有利。

4.注重优化自身人文环境

篇10

关键词:能源与核工程中法双学士;联合培养;核电人才;国际办学

作者简介:黄美(1965-),女,湖南长沙人,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陆道纲(1965-),男,江苏扬州人,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10671)、国家级核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项目、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华北电力大学教改项目(X1007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30-02

一、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的背景、现状及意义

1.背景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越来越以开放的姿态与国际接轨、融入全球化时代。这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渗透到了高等教育领域。作为我国教育领域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内的许多高校展开了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国务院200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提出了“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中外合作办学原则。[1-2]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截止到2012年3月22日,教育部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3]上公布的经过合法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就有400多家。中外合作办学在经历十年的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下,核能领域的合作办学在核电由停滞期走向复苏期的大环境下显得更为重要。全球核电事业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高速发展后,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特别是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和1986年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影响,全球核电事业进入了停滞期。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全球核电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停留在16%左右。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加剧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21世纪初,西方大国重新将核电定位为目前唯一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大规模集中供电的清洁能源,核电重新进入了发展时期。要保证核电的顺利发展,首要任务是保证核电的安全。这是由核电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由于核电存在潜在的放射性物质外泄的危险,历史上的核事故让人们清醒地意识到“核无国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核事故都将影响全球核事业的发展。为了保障核电站的安全,在核电厂场址选择、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及核燃料的运输和后处理的各个环节采取多重屏障,纵深防御原则外,最为关键因素是核电人才的培养。根据我国政府批准的《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2007年版),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的发展目标定为4000万千瓦,而后又进行了调整,目标定在8600万千瓦。据统计,在我国每新增1个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直接将有250-300人的核电运行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解决人才短缺是核电事业从停滞期到复苏期迫切解决的问题。

2.国内外现状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人才短缺问题,世界各国通过积极合作,加强高等人才的培养。在此背景下,华北电力大学于2005年与法国格勒诺布尔理工大学合作培养“能源与核工程中法双学士”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国内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首次开展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此外,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每年针对核安全问题开设了超过80门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并制定了2003-2010年长期规划用以完善与核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化培训资料、发展远程教育等相关内容。由17个欧洲国家组成的ENEN(European Nuclear Education Network)机构通过第五框架计划ENEN项目及第六框架计划EURATOM项目展开了对核领域人才的联合培养。IAEA与我国政府共同实施的超级合作项目(TC Super Project)在我国建立了8个联合研究中心,其中,核教育与培训中心设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清华大学和法国教育部为培养能源、环境专业领域的人才签署了“关于清华中法环境与能源中心的新的框架协议”。

3.意义

“能源与核工程中法双学士”项目针对核能领域高级核电运行和管理人才需求,培养既精通技术又精通管理、既有扎实的专用基础又有灵活应用能力、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通晓国际准则、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该项目,积累借助国际办学力量为我国培养国际标准型的高级核电运行和管理人才,尤其是核电厂的操纵员、高级操纵员和核安全工程师的经验,为填补我国核电人才缺口,为进一步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提高华北电力大学的影响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能源与核工程中法双学士”项目概述

1.办学理念

面对21世纪能源电力工业的新发展和国家能源电力事业发展的需要,华北电力大学提出了构建“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的新思想。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能源与核工程中法双学士”首先确定了面向核电厂培养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各种层次的人才,特别是核反应堆的操纵员、高级操纵员和核安全工程师的办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