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服务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9 17:4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仓储管理服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仓储管理;服务模式
一、川中供应站物流仓储管理服务的现状
川中供应站隶属物资总公司川西物资供应公司,负责川中片区石油单位的物资仓储和配送。它属于较老的国有企业,外部信息不灵,内部信息传递不畅,还沿袭着原来的生产经营模式。(1)企业获取信息具有局限性。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对我们的影响,我们获取信息的着眼点仍在石油行业内部打转,不能够超越这个特定行业,面向全国范围、乃至全世界,这就使我们所获取的信息带有明显的局限性。(2)对所收集到的信息缺乏组织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收集到各种相关信息后,往往不能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类、组织,不能有效地去伪存真,将其融为一个有机体。(3)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协调沟通能力较差。我们企业的各部门之间,由于不能有效地协调相互间的关系,导致彼此之间工作不能及时到位,经常相互“扯皮”,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4)信息资料保管不善,取用手续不严、责任制度不健全,而导致信息泄露,使企业成为竞争中的失败者。另外,一些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原因,也可能导致信息资料的毁损,使资料失去完整性和降低使用价值。
二、制约川中供应站物流仓储管理服务落后的原因
我们在川中供应站调查过程中,总结几个原因:首先目前川中供应站人员结构相对老化,且对于现代仓库管理的知识了解不够。其次仓储作业人员平均年龄偏大,计算机技能比较差。最后,各种统计报表工作量非常巨大,工作人员常忙于各种报表的制作工作,而在其中,由于信息不能共享,存在非常严重地重复统计情况。本人认为,除了从制度上进行规范,物流仓储信息化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只有通过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制订统一的规划和完整的方案,才能彻底地解决物流仓储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加快信息传递的效率,提高川中供应站仓储管理各环节的协调性、增强物流仓储管理能力。
三、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仓储管理模式
(1)加强条码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采用条码技术,并与信息处理技术结合,可确保库存量的准确性,保证必要的库存水平及仓库中物料的移动、与进货协调一致,保证产品的最优流入、保存和流出仓库。针对本供应站,在仓库管理中条码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条码的编码和识别技术。同时条码技术是实现快速、准确而可靠的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借助商品条形码上的资料经条形码读取设备读取后,可迅速、正确、简单的将商品资料自动输入与撷取,而达到自动化登陆、控制、传递、沟通的目的,从而解决了仓库信息管理中数据的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为仓库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2)建立以网络技术基础的仓库管理信息系统。伴随着仓储作业过程,仓库中产生大量信息。计算机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说是仓库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库存,提高为客户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川中物资供应站,早期开发应用的仓库MIS系统, 其体系结构一般都是由单台主机系统构成的集中处理方式,也就是数据库和应用界面(如查询、统计、修改等)都在同一台计算机中,这种模式下的仓库MIS系统受处理“过于集中”和系统“过于封闭”等局限。在仓库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模式已转向Client / Server 即客户机/ 服务器方式(简称C/S)。C/S模式下的仓库MIS系统作为仓库现代化管理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仓库的效益。但是随着仓库管理机制和运行方式的不断变化,用C/ S模式构筑仓库MIS系统时,客户端的机制变化(如收发作业方式发生变化)使软件的管理变成了严重的问题。本供应站所涉及的物资、服务的油气田在地理上都分布的十分广,管理流程复杂,因此,为达到对整个供应站仓储业务的全面有效管理,应结合本供应站物资供应的实际情况,我们应采用Internet技术建立的仓库内部网络Intranet。仓库Intranet是一个仓库内部信息管理和交换的基础设施,它基于Internet通信标准、Web技术和设备来构造或改建成可提供Web信息服务以及连接数据库等其它服务应用的自成独立体系的仓库内部网。近年来所兴起的全新的基于Intranet下的MIS系统体系结构B/S为我供应站仓库MIS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斌义.现代物流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出版社,2002
[2]崔介何. 物流学概论(第三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篇2
在与记者的对话中,北京京城工业物流有限公司电子商务部部长王强谈得最多的就是企业的信息系统。他认为,北京京城工业物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拥有强大、高效、便捷、贴心的信息化服务能力,而并非依靠采购产品的价格差。
信息化平台贯穿供应链
据介绍,北京京城工业物流是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03年,2004年瑞士ILB公司通过增资入股成为合资公司。
从公司成立之初,北京京城工业物流就对信息化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企业始终强调信息化工作是竞争力的基础,是发展的原动力。”王强告诉记者。
10年的时间,北京京城工业物流的信息系统从最初的简单网络共享应用发展到今天的由13个子系统构成,应用覆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并延伸至企业间的信息化合作,包括与客户企业、供应商企业间的信息数据传递、数据共享的综合性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王强笑称是从“纯粹修电脑的”到“信息化行家”的蜕变。
王强的主要工作就是和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打交道,而他也见证了北京京城工业物流信息化的成长过程。据他介绍,北京京城工业物流自2007年就开始对国内外多家ERP软件实施服务商选型,最终确定选用微软的AX4.0。与大多物流企业选用软件的标准不同,北京京城工业物流以“要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满足两业联动促进两化融合需要”为选用标准。“AX4.0为源代码开放,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运营管理需要开发出自己的应用模块。王强告诉记者,这一思路,支持了北京京城工业物流的信息化能够动态支撑企业的发展。
北京京城工业物流的信息化不仅覆盖了本公司的业务流程,更拓展至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其不仅开发了基于AX4.0系统的条码库存管理模块,针对原有的客户、供应商物料进行对应管理,还在不影响客户和供应商原有信息系统代码管理范围的基础上,实现了物料信息在系统间的自动传递。
而在系统原有物料对应关系管理的基础上开发的条码库存模块又保证了实际操作的准确性。依据工业企业产品的特性,北京京城工业物流在给供应商下达采购指令的同时会将条码一并传递过去,包括物料名称、材质、规格、品牌\制造商、单位等,而供应商只需按照要求将包装物料配送至指定的地点即可。此时,早已接到通知的北京京城工业物流通过条码采集入库信息,并直接传递到ERP系统的库存管理模块。“在物料质量验收无误的情况下直接点击一个按钮即可完成入库操作,避免了原有的手工录入,提高了采集效率和数据质量”。王强介绍。
“目前这个应用已经在北人印刷、北重等核心客户中得到应用,并已初见成效。”王强表示:“我们还会在这方面继续发力,事实上,自2008年起公司每年用于信息化的投入都在200万元以上”。对于大力扶持、开发信息化的北京京城工业物流来说,投入显然是服务能力提升的前提。
数字仓储三层次服务
“北京京城工业物流虽然是一家工业物流企业,但所提供的服务已经超出了第三方物流的范围,我们目前能做到通过调配和管理合作组织内互补性资源、能力与技术,为工业制造业提供全面供应链解决方案。而建立京城机电供应链管理平台就是向更高层次迈进。”王强表示。数字化仓储的建设是供应链管理平台成功的先行者,也是其“后备军”。“数字化库内的物料可由本企业自行采购,也可由物流公司代为采购,并由物流公司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提供仓储配送服务”。王强给出最直观的解释。
“北京京城工业物流数字仓储涉及三个应用层次,满足各自不同的需求,避免捆绑应用”。王强介绍。在第一个层次上,可为客户提供数字仓储配送管理服务,即客户直接与其供应商完成采购的商务部分。北京京城工业物流为客户提供其采购物料入库、仓储、生产配送的全数字化管理,并不涉及客户商务活动。通过系统接口技术与客户的信息系统及其供应商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对接,为客户提供采购商务部分全数字化的实时仓储、配送、安全质量预警等管理服务。“在不改变客户现有信息系统的条件下,通过数据接口技术实现与客户信息系统和客户供应商信息系统的链接,实现数据的及时、准确、完整的传递。”王强介绍。
通过采用北京京城工业物流强大、高效的信息系统,完成企业一站式采购服务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也最大程度地彰显了这一服务的价值。王强总结为“全程一站式服务俘获了客户”。
在为客户提供数字仓储配送管理服务的基础上,应客户要求,北京京城工业物流可以向客户提供部分生产物资的供应,客户登录京城机电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或直接向其下达询价信息,客户接受北京京城工业物流报价及其他合同条款后,双方即可签订供货合同,而北京京城工业物流就会成为客户部分生产物资的供应商,为客户提供生产物资的采购服务。“实际上,有些客户连有需求的笤帚、手套等也希望从我们这里一站式购齐,但这无疑也增加了我们编码的难度和定价的困难。”王强坦言。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了客户的认可。
篇3
【关键词】一体化物流;功能型物流;第三方物流
一、物流的基本概述
物流一词源于英文的“logistics”,原意是军事后勤保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领域。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实施和控制的过程”。物流由四个关键部分组成:实质流动、实质存储、信息流动及管理协调。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主要方式是通过仓储克服空间距离。一体化物流(INTEGRATED LOGISTICS)是运用综合、系统的观点将从原材料供应到产成品分发的整个供应链作为单一的流程,对构成供应链的所有功能(FUNCTION)进行统一管理,而不是分别对各个功能进行管理;功能性物流公司只专注于自己提供服务的运输、仓储等功能领域的成本降低;而不能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管理移动和静止的库存”。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
二、服务内容的创新
(1)由物流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传统物流服务是通过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实现物品空间与时间转移。一体化物流服务则应根据客户需求,在各项功能的基本服务基础上延伸出增值服务,以个性化的服务内容表现出与市场竞争者的差异性。随着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关系的深入,企业会不断扩大外包范围,最终只专注于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等最核心的环节。(2)由物流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在客户的管理下完成多个物流功能,而是通过参与客户的物流管理,帮助客户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为采购、生产和销售提供有效支撑。因此,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要在物流管理层面的服务内容上做文章,包括客户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流程再造、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最终用户服务等,从而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对客户的“一站式”服务。(3)由实物流服务向信息流、资金流服务延伸。物流管理的基础是物流信息,是用信息流来控制实物流;物流合理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 “用信息替代库存”。因此,一体化物流服务必须在提供实物流服务的同时,提供信息流服务,否则还是物流功能承担者,而不是物流管理者。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还通过提供资金流服务,参与客户的供应链管理。
三、服务方式的创新
篇4
【关键词】物流;一体化物流;服务;创新
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企业能否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是否拥有结成合作伙伴关系的核心客户。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仍然主要在提供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服务,通过比拼功能服务价格进行市场竞争。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超越传统物流服务模式,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实现创新。
一、服务理念的创新
我国的物流企业大都是从运输、仓储等功能切入物流市场的。要发展一体化物流,首先要认清一体化物流与功能性物流在服务性质、服务目标和客户关系上的本质区别,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
(一)一体化物流服务是集多功能服务及方案解决的综合服务
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定义,一体化物流是运用综合、系统的观点将从原材料供应到产成品分发的整个供应链作为单一的流程,对构成供应链的所有功能(FUNCTION)进行统一管理,而不是分别对各个功能进行管理;第三方物流(3PL)提供商是为客户提供多个物流服务,最好是将这些服务一体化的企业。可以看出,现代物流企业以一体化物流服务为发展方向。由于物流功能之间存在成本的交替损益(TRADE-OFF),因此,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简单地就功能服务进行报价,而是要以降低客户物流总成本为目标制定解决方案,并根据优化的方案进行整体服务报价。
(二)一体化物流强调为客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CLM就一直在组织对企业物流绩效衡量和第三方物流价值的研究。根据最近的抽样调查,在过去两年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8%,物流资产下降24.6%,订货周期从7.1天下降到3.9天,库存总量下降8.2%,说明第三方物流服务能从多方面提升客户价值。
实际上,货主企业的不同管理者对第三方物流价值的理解各不相同。运营总监(COO)做出将企业物流运作外包给第三方物流的决策,常常只是依据第三方物流更具效率的服务价格与企业现有运作更高的成本之间的差别优势;市场总监(CMO)则看重第三方物流在提升服务和送达现有和新增市场的能力,以便提高销售额,与客户建立更好的长期关系;财务总监(CFO)愿意看到设施、设备甚至库存等资产从企业财务平衡表上消失,释放资金用于更具生产性的活动,即刻和不断改进企业的资产回报;信息总监(CIO)则常常因能够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系统与技术资源,避免自建系统不断升级带来成本和麻烦而高兴。
(三)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客户关系是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既然一体化物流服务是管理的服务,目标是全面提升客户价值,那么一体化物流服务的收益就不应仅仅来自功能收费,而应该与客户分享物流合理化所产生的价值。因此,目前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服务一般不按功能服务定价收费(TRANSACTIONAL PRICING),而是采用成本加成(COST PLUS)定价方法,即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与客户达成协议,按物流成本的一定比例加价收费或收取一定的管理费。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使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减少对各功能服务分别报价的难度与风险,二是客户可以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一起来分析物流成本,从而对自己的物流成本的了解更加清楚。
二、服务内容的创新
物流企业要在一体化物流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物流服务。
(一)由物流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
传统物流服务是通过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实现物品空间与时间转移,是许多物流服务商都能提供的基本服务,难以体现不同服务商之间的差异,也不容易提高服务收益。一体化物流服务则应根据客户需求,在各项功能的基本服务基础上延伸出增值服务,以个性化的服务内容表现出与市场竞争者的差异性。
增值服务实际上是将企业物流外包的领域由非核心业务不断向核心业务延伸。一般来说,企业确定物流外包领域时,首先选择运输、仓储、配送等非核心业务,然后逐步延伸到订单处理、组配、采购等介于核心与非核心之间的业务,最后可能涉及售后支持等核心业务。随着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关系的深入,企业会不断扩大外包范围,最终只专注于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等最核心的环节。
(二)由物流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
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在客户的管理下完成多个物流功能,而是通过参与客户的物流管理,将各个物流功能有机衔接起来,实现高效的物流系统运作,帮助客户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为采购、生产和销售提供有效支撑。因此,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要在物流管理层面的服务内容上做文章,包括客户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流程再造、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最终用户服务等,从而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对客户的“一站式”服务。
(三)由实物流服务向信息流、资金流服务延伸
物流管理的基础是物流信息,是用信息流来控制实物流;物流合理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用信息替代库存”。因此,一体化物流服务必须在提供实物流服务的同时,提供信息流服务,否则还是物流功能承担者,而不是物流管理者。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内容。USCO物流公司为SUN提供服务器维修零配件物流信息平台,使SUN及其50多个供应链伙伴实时共享订单、送货和库存信息,取得消除中间环节、降低库存、缩短交货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效果,被称之为第三方信息提供商(3PI)。
三、服务方式的创新
(一)从短期交易服务到长期合同服务
功能性物流服务通常采用与客户“一单一结”的交易服务方式,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是短期的买卖关系。而一体化物流服务提供商与客户之间建立的是长期合作关系,需要与客户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合同,因而第三方物流又称为合同物流。
物流合同是第三方物流合作的基础,物流企业要特别重视与客户一起详细制定合同内容,包括服务性质、期限和范围,建立KPI,确定服务方式等。合同谈判中一些关键问题如KPI基准、服务费率、问题解决机制、保险与责任等,要有明确约定,否则容易引起纠纷,甚至断送双方的合作。
(二)从完成客户指令到实行协同运作
传统物流是作业层面的功能,通常只需要单纯地按照客户指令完成服务功能。而一体化物流服务由于要参与客户的物流管理,运作与客户共同制定的物流解决方案,因而物流企业需要自始至终与客户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按照项目管理模式协同完成物流运作。为保障项目的顺利运行,物流企业应当建立与客户双方物流人员联合办公制度,或成立由双方物流人员联合组成的运作团队,以及时处理日常运作中的问题。为了保证物流服务的质量,双方应共同商定绩效监测与评估制度,使合作关系透明化,通常应保持运作层每天的交流、管理层每月的绩效评估以及不定期的检查与年度评估。
(三)从提供物流服务到进行物流合作
传统物流企业一般是基于自己的仓储设施、运输设备等资产向客户提供功能,而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主要是基于自己的专业技能、信息技术等为客户提供管理服务,因而常常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双方的战略意图,探讨在物流资产、资金和技术方面与客户进行合作,以取得双赢的效果。
物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通过不断的服务创新来引导和满足客户需求,在目标市场中提供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差异。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完整理解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内涵,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增强服务能力,建立具有丰富物流服务经验的管理团队,努力与客户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仍然主要在提供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服务,通过比拼功能服务价格进行市场竞争。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超越传统物流服务模式,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实现创新。
参考文献:
[1]李万秋.物流中心运作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苗敬毅.SWOT分析在顾客满意度研究中的运用[M].统计出版社,2003.
[3]宋华,胡左诰[M].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篇5
在当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制造业物流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作为北方地区领先的物流仓储产品集成供应商,北京博途物流设备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博途”)多年来始终专注于制造业的物料管理服务,提供仓储货架、自动化生产线及其他周边设备与技术解决方案。在该公司总经理姜巍看来,帮助制造企业提升物料管理体系中的价值,实现从仓库到生产的有效协调,是一件充满挑战性但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而这一独特的市场定位,与北京博途的发展历程密不可分。
找准方向不断成长
北京博途成立于1999年,最初主要从事货架、工位器具等物流设备的设计和生产。凭借扎实的技术能力和优质的产品,短短几年内,迅速成长为北方地区的主要货架供应商之一,客户遍及汽车制造、电子、烟草、医药等诸多行业。
在贴近客户提供服务过程中,姜巍发现,围绕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能,制造企业对自动化输送及工位器具等非标物流设备有很强的个性化需求,于是便尝试为客户量身定制包括货架、工位器具、自动化输送设备等在内的一系列物料存储、搬运设备及解决方案,并提出“小制造、小集成”的全新市场定位。
对于“小制造、小集成”的概念,姜巍做了这样的解释:相对于通过规模化生产标准产品的“大制造”和大型物流系统建设项目的“大集成”而言,制造企业的物流改善与升级以小项目居多。这类项目更倾向于通过定制化的物流装备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小制造”。以及帮助客户选择最合适供应商的“小集成”服务。
事实上,北京博途早在2003年就开始参与一些制造企业的物流升级、改造项目。其中包括2003年施耐德中低压生产线改进项目,2004-2008年联想生产线包装改进项目,2005-2011年ABB高压新厂装配线、比泽尔压缩机装配线、东土科技装配线改进项目,2012年北汽物流发动机排序项目等(建议把年份放在项目后面)。这些项目不少是基于企业减员增效需求进行的。在参与项目过程中,北京博途伴随和见证了这些企业从最初人工装配。到无动力装配,再到现在动力装配,一步步实现了生产自动化的升级发展,这让姜巍很有成就感,并发现制造业物流市场空间巨大。于是更坚定了企业发展方向。
全新的物料管理实践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物料管理涉及物料采购、仓储管理、配送上线、库存控制等多方面内容,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生产的连续、均衡、效率、成本等。
制造业的物料管理异常复杂,工业工程专业出身的姜巍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制造企业要实现准时生产、精益制造,必然对物料管理提出诸多要求。以往制造企业的物料管理大多是静态的,尤其是在装配型制造业,由于生产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物料配给、缓存管理,目前很多企业的物料管理基本处于半失控状态。”他说。
在姜巍看来,随着制造水平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改进,制造业在物料存储、搬运方面将存在持续性的需求。而要把握这一市场机会,不仅需要较高的物流设备设计、制造能力,更要求对工业工程技术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工业工程是制造业之父,我们所熟悉的人机工程、供应链管理、精益管理、JIT管理、6S管理、看板管理等都是其研究范畴。”姜巍说。随着相关技术和管理方式的成熟及进一步应用,特别是近年来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不断涌现,制造业在物料管理方面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姜巍认为,今后制造企业的物料管理在设备应用方面的选择范围将更广,也更具系统性,并有望实现不同设备间的相互连通。
目前,北京博途已经开始将工业工程的核心思想逐渐融入到制造业物料管理体系的相关项目尝试。2015年。北京博途与北京奔驰的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服务商――北京中都星徽物流有限公司(简称“中都星徽”)合作,为其设计和建设料箱式自动化立体仓库(MINILOAD)项目。该项目系中都星徽在其方庄仓库为实现北京奔驰生产线的线束排序入厂而启动的。由于北京奔驰主要部件采用一车一码,而MES系统(制造执行管理系统)排序仅能在装配前3~4小时通知到物流企业,中都星徽需按生产排序将线束从周转箱转放在物料车上,并在1小时内送至北京奔驰的装配工厂。由于时间紧,对线束存放、库存管理、配送效率及准确率等提出了极大挑战。
针对该项目的要求,北京博途提供的解决方案如下:首先,通过立体库增加存储空间;其次,通过自动扫码及库存管理系统及时核对供应商来料的准确性,并掌握库存情况。这样,不仅节省了仓储面积和人力,更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和准确率。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未来智能工厂的发展趋势,北京博途在该项目的规划设计中还预留出码垛机械手及AGV小车空箱回送线。为下一步实现智慧仓储做准备。其专业化方案与服务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制造业升级带来新机遇
核心业务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回顾公司过去十余年的发展,姜巍表示,北京博途自成立之初就寄希望于开拓众多业务领域取得快速发展,从物流设备的设计、生产到提供解决方案,不断突破创新。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扩大产能和企业规模是姜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15年5月,中国政府《中国制造2025》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任务,其中智能制造被定位为主攻方向。这也让姜巍开始转变思路一企业不一定要做大,但要跟随市场的步伐。
“受政策影响,智慧工厂是目前制造业普遍关注的一大热门话题,特别是机器人、AGV等智能设备的应用。要想把这些设备串连起来,就需要动态的物料管理系统,实现物料和设备的同步管理,通过设备把物料状况反馈给信息系统,进而反映到供应链前端,这也有助于改进生产调度和物料管理,实现柔性化生产。”姜巍说。
在实现智能制造过程中,不仅需要物料的消耗统计、在线存储等静态功能,更需要实现对物料移动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在保证物料按计划顺利移动的同时,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而动态存储管理恰恰是“瞄准”了这一市场需求。
姜巍表示,动态存储的概念很宽泛,涉及立体库存储和平库网络化的配给、缓存方式等,因此其服务内容也可概括为两部分:一是仓库内部的物料管理,一是生产物流中物料变性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按照他的设想,未来典型的动态存储案例应该是这样的:从MES系统中获取订单后,物料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在每一道工序的每一次移动都是受系统控制的,库房成为生产车间的一部分,实现物料生产管理的实时信息处理及设备调控。
篇6
关键词 档案管理 自动化 信息仓储 网络存储
在网络环境日益广泛化、复杂化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仓储技术为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信息仓储拥有数字化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式管理三个基本要素,应该说正好和高校档案管理自动化的要求相吻合。高校档案管理系统自动化的特点是:实现与网络及各种通讯系统的完美联结;存储具有数据安全性、响应速度及扩充性;满足数据的可访问性需求。鉴于篇幅,本文主要谈谈档案管理系统中的信息仓储技术以及相关建设和应用问题。
一、用于高校档案管理系统中的信息仓储技术
信息仓储技术主要涉及到数据网络存储技术和数据仓库等。根据档案管理系统的规模,这里主要介绍数据网络存储技术。依据其出现时间的先后,大致可将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直接附属存储(DAS)、网络附属存储(NAS)、存储区域网(SAN)和IP存储(IPS)。
1、DAS。20世纪90年代以前,存储产品大多作为服务器的附属设备通过电缆直接连接到各种服务器,这种形式即是DAS。DAS完全以服务器为中心,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DAS方式是长期以来大多数服务器采取的方式。主机通过专用接口与存储设备相连接,透过RAID技术将这些单个硬盘,按RAID level组合成更大的硬盘。当主机需要访问存储设备时,主机发出指令给存储设备,存储设备根据指令进行相应操作,将数据返回给主机,或者将主机传输过来的数据写入到磁盘。DAS中存储设备可以是磁盘驱动器,也可以是RAID子系统,或是其他存储设备。
DAS技术的数据安全性差,难以备份/恢复;性能一般,可扩充性差,容量有限;数据被存放在多台不同的服务器上,难于访问,不支持不同操作系统的访问。DAS技术成本低廉,易于安装,但需停止用户现有系统,且难以维护,存储利用率低。
2、NAS。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NAS技术。NAS包括存储部件和集成在一起的简易服务器管理软件。NAS是一种将分布、独立的数据整合为大型、集中化管理的数据中心。NAS通常在一个局域网上占有自己的节点。在这种配置中,一台NAS服务器处理网络上的所有数据,将负载从应用或企业服务器上卸载下来。集成在NAS设备中的定制服务器系统可以将有关存储的功能与应用服务器执行的其他功能分隔开。NAS设备的物理位置灵活,通过物理链路与网络连接。NAS无需应用服务器的干预,允许用户在网络上存取数据。
NAS的特点是,易于备份/恢复;性能高,可扩充性强,即插即用,容量无限制,数据被整合并存放在相同的存储器上,易于访问,支持不同操作系统访问。NAS技术成本低廉,易于安装和维护,存储利用率较高。
3、SAN。SAN是允许在存储设备和处理器(服务器)之间建立直接的高速网络连接,通过这种连接实现只受光纤线路长度限制的集中式存储。SAN可以被看作是存储总路线概念的一个扩展,它使用局域网和广域网中类似的单元,实现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互联。SAN具有高传输速度、远传输距离和支持数量众多的设备等优点。采用了专用的拓扑结构,不能直接使用通用的IP网络连接各个SAN存储网络。目前,多数供应商的SAN解决方案大多采用光纤通道技术,即FC—SAN。
SAN技术的特点是,易于备份/恢复;性能极高,可扩充性强,即插即用,容量无极限;数据被整合并存放在相同或不同的存储器上,提供统一的用户访问界面,易于访问,但不支持不同操作系统的访问。SAN技术成本昂贵,需要长时间的设计和安装,且难以维护,存储利用率很高。
4、IP存储。IP存储技术就是以高速以太网连接为基础,通过IP协议进行数据交换的存储技术。它将SCSI协议映射到TCP/IP协议上,使得SCSI的命令、数据和状态可以在传统的IP网上传输,其支持数据块形式的I/O访问和共享存储。它采用IFCP和iSCSI协议,由于光纤通道已经包含了SCSI协议,这种方法无需重大技术改造,就能满足协议的要求。
IP技术的特点是,易于备份/恢复;性能高,可扩充性强,即插即用,容量无极限;数据被整合并存放在相同或不同的存储器上,提供统一的用户访问视图,易于访问,支持不同操作系统访问。IP技术成本低廉,易于安装和维护,存储利用率最高。转贴于
二、基于IP存储的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在网络存储中,FC—SAN在某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性能极高,可扩充性强等,使其能够满足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大规模数据存储的需要,但光纤通道存在着成本昂贵和互操作性问题,这是一般高校档案管理系统所不能承受的。而NAS技术虽然成本低廉,但却受到带宽消耗的限制,无法完成大容量存储的应用,而且系统难以满足开放性的要求。针对以上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根据国际上基于IP的存储设备已日渐成熟的情况,业内提出了一种既有NAS和SAN技术的优点,又能克服两者缺点的存储网方案,即基于IP的SAN。它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利用IP互连设备构成存储区域网SAN,第二部分是通过SAN中的交换机多路接入局域网LAN回路,形成一种广义的附网存储NAS,存储设备都是商用的NAS设备以及iSCSIi设备,或通过转换桥将SCSI和FC设备转换为IP接口,接入基于IP协议SAN中。它采用最广泛的TCP/IP作为网络协议,既具有NAS易于访问的特点,又有专用的存储网络架构。因此,基于IP的存储网络可以利用以太网技术和设备来构建专用的存储网络,由于使用了以太网设备,其成本大大低于使用光纤交换机的SAN网络,而且保持了SAN的传输速率高且稳定的优点。用户在这一技术中,面对的是非常熟悉的技术内容,即IP协议和以太网,而且各种IP通用设备保证了用户可以具有非常广泛的选择空间。事实上,由于IP存储技术的设计目标,就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使传统的SCSI存储设备和光纤存储设备都可以在IP—SAN中利用起来。随着带有IP标准接口的存储设备的出现,我们可以单纯使用本地IP存储技术,来扩展已有的存储网络,或构建新的存储网络。以千兆甚至万兆以太网为骨干的网络连接,保证了本地IP存储网络。由于采用的是IP协议,与LAN和互联网的连接是无缝的,远程备份十分方便,效率工作很高。基于IP的SAN在性能及功能上都具有突出的优势,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中存储区域方案设计的首选方案。
三、高校档案管理信息仓储系统建设中若干问题分析
推进高校档案管理系统自动化的目的在于开发应用,离开促进应用水平的提高,就脱离了实际。笔者以为,推进高校档案管理系统自动化的指导思想,一是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争取条件采用先进技术;二是要充分掌握系统的综合性、系统性、统一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要从现实出发,循序渐进。如何提高应用水平,需要深入考察与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总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档案信息仓储建设首先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当前,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系统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这一认识上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档案管理系统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档案信息仓储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成化要求,档案管理系统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应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档案信息仓储建设要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目前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试点,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录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4、档案信息仓储建设必须慎重选定技术路线。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选择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路线是十分重要的,应当推行成熟的、适应的先进技术,使经济效益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先进性相统一,技术路线的选择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档案部门对先进技术的潜在需求很大,但现实的需求又往往跟不上,宏观监测需要的信息量和使用频率同微观经济需求有很大差别,因此不断发生买了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建了网络而传输量很少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发展,再进行每一项具体的决策。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 阿里巴巴 物流模式 “云仓储” “云物流”
物流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这一问题已经提出好多年了,但直到现在还没有的得到有效的解决。2010年11月11日的快递“爆仓”事件又把这一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那么快递为何会变成“慢递”呢?第三方物流又究竟慢在哪里呢?其主要问题就在于配送“最后一公里”上,尤其是缺少现代化物流运作模式支持,电子商务的优势便很难发挥出来。传统的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电子商务企业需要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来改变这一局面。
一、电子商务企业传统的配送模式
目前各大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纷纷着手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统。如目前国内最大的在线零售巨头之一的京东商城,投资2000万人民币在上海建立了“上海圆迈快递公司”来满足自身的物流配送需求,而更多的小型商家则通过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进行配送。根据国内外的统计情况,电子商务企业传统的配送模式主要分为共同物流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以及自营物流配送模式三种。
共同物流配送模式是指电子商务企业间,为提高物流资源、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共同化,实现物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联合体。共同配送有利于实现配送资源的有效配置,弥补配送企业功能的不足,但是它对物流配送企业之间的协调配合有较强的依赖,操作起来较困难,在目前电子商务企业中运用不是太广泛。
第三方物流配送是指交易双方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委托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是我国绝大多数电子商务企业的理想配送模式。物流配送对于很多电子商务企业来说不是核心业务,借助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以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如果自建物流体系,很可能非但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自营物流配送模式是指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建立强大的物流体系能让企业更加接近客户,同时能保证配送的合理性、及时性和资金的及时回拢。但由于投资成本大,风险较高,对管理水平及人才要求较高,因此自营物流配送模式一般适合规模大,具有雄厚的资金和较高的管理水平的企业。
当前,有些规模较大的电子商务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如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提供商――阿里巴巴,作为该行业的“龙头老大”,阿里巴巴的抉择预示着电子商务企业将迎来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
二、基于“云仓储”与“云物流”的电子商务大物流模式总体架构
从经典的竞争分析理论看:当一个新兴产业尚不成熟,各个产业链条尚未能有效的接合时,由一个龙头企业来整合整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是效率最高的。正因为如此,阿里巴巴的淘宝,为该行业的“龙头老大”有必要担此重任,一步步地完善产业链,让电子商务与物流能实现顺畅的衔接。
从现在淘宝的各种举措来看,“云仓储”与“云物流”的结合似乎是最为可能也最有前景的一种模式。在解释“云仓储”与“云物流”之前,让我们试想下,如果有一天,你在网上向3家不同的商家各订购了不同的货物,但是这些货物都在同一天的同一时刻在同一个包裹里送达,你是否会觉得更加满意呢?而“云仓储”与“云物流”为这一构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图1为这一大物流模式的整体架构。
在淘宝携手星辰急便后,便对外公布了新的仓库战略方式――实体分仓,即按照消费者的分布特征,全面布局整个网上零售的仓储网点,让淘宝商家的一部分货物能事先分送到各仓储网点,从而在接到订单后,快件可直接由仓储到同城快递物流公司的公共分拨点实现就近配送。在现有的模式,电子商务企业或网商需拥有自己的仓库,在接到订单后,将货物从自己的仓库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库再实现配送,这样大大增加了配送的冗余环节,从而增长了物流时间,尤其是在采用加盟模式的第三方企业中,还存在由于加盟导致的多次转手问题,而“云仓储”模式则整合了整个社会资源,阿里巴巴的仓储体系将为淘宝商家、物流企业以及其他独立的电子商务网站等提供开放的社会化仓储服务平台。长远来看,在该仓储体系成熟的条件下,能为商家及消费者提供极大便利,极大提高商品流通效率。
与“云仓储”相配合的,在信息平台方面,阿里巴巴引进了星辰急便的“云物流”计划,即一种介于直营和加盟之间的探索性模式,以直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提供一个公共的信息集成平台,让商家和各电子商务企业能加盟入该平台以进一步实现信息共享。 物流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将信息和企业、客户分享对接,对运转中心和终端加盟商的经营管理提供支持,实现快件的有序高效运转。“云物流”信息平台的搭建是实现“云仓储”的基础,只有通过对海量信息的整合,分类以及共享,才能保证仓储体系内部按照订单信息对不同商家商品分拣,配送的有效运作。
通过“云仓储”与“云物流”的结合,实现物流环节信息流及商品配送的有效配合。通过控制整个物流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仓储环节,将非核心环节的运输外包出去来突破物流瓶颈,对于国内物流体系极其不完善的情况下,阿里巴巴的这个初期物流战略是有其长远意义的, 若能在初期掌控了整个物流链的核心力量,进而完善整个产业链,待国内物流体系逐步完善后,再将非核心的环节外包出去。不仅对于阿里巴巴而言,能寻找到一条突破物流瓶颈的有效之路,对于整个电子商务业而言,更是起到了龙头企业的领航作用。
三、基于“云仓储”与“云物流”的电子商务大物流模式分析
1.“云物流”平台设计
电子商务商要发展成为兼具线上交易和线下交货的优秀企业,一个好的信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支撑,对于规模大、结构复杂的企业更应是如此。物流信息化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物流系统好坏的标尺。
星辰急便陈平提出的“云物流”模式正是一个连接线上商流和线下物流的信息平台,可以说是电子商务物流的一个解决方案。这一物流模式通过对众多需求信息的集约化处理,为交易的实现提供了更为经济有效的物流方式,同时是对物流、商流的整合,使整个交易过程成为一个整体,并且透明化。这一“云物流”的模式秉承“云计算”概念,以“云计算”的方式进行运作。
基于“云计算”的“云物流”主要是为了满足政府、工商企业、物流企业和普通用户等对物流信息的要求,围绕从生产要素到消费者之间时间和空间上的需求,能够处理从制造、运输、装卸、包装、仓储、加工、拆并、配送等各个环节中产生的各种信息,使信息能够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快速准确地传递到现代物流供应链上所有相关的企业、物流公司、政府部门及客户或公司。
可以看出,对于合理的“云物流”模式,信息基础的构建极为重要,要点在于三个方面: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
“云物流”模式要应用于电子商务物流,信息自然也来源于电子商务,每天的网购订单就是该模式最需要的信息,其关键在于“云物流”业务要与电子商务公司建立合作,具体来说就是电子商务商与“云物流”平台提供商合作,或者电子商务商自建“云物流”平台。
信息处理是整个模式运作过程中的技术关键,“云计算”为这一过程实现提供了可能。广义的“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它透过互联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拆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过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上亿的信息。“云物流”使用这一技术,建立电子商务物流数据库平台,为交易卖方提供海量运单处理及下游运输渠道管理服务。同时,通过对订单信息分析处理,还可为电子商务商或物流服务商提供仓库选址、布局、库存等提供决策支持。
信息传输是信息服务交付的环节,以现有通信技术的发展程度,通过网络传输等技术,足以将收集到的信息、或处理过的信息交付于电子商务需求方,由此使他们获知情况或作出决策。
2.“云仓储”仓库战略分析
“云仓储”是一种全新的仓库体系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快件可直接由仓储到同城快递物流公司的公共分拨点实现就近配送,极大地减少配送时间,提升用户体验,甚至整个社会物流的生态都可能发生改变,这也给其他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云仓储”的基本问题和一般的仓库体系是一样的,主要包括仓库选址、仓库数量及规模、库存决策这些问题。要想实施好“云仓储”战略,首先必须解决好这些问题。
通过前面的“云物流”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各个需求点之间的需求流量,从而可以知道各个需求点的需求量。在“云仓储”战略下,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从这些需求点中选出一些地点来建设一定数量的配送中心,从而建立新的配送体系呢?这种问题属于多仓库NP难问题,往往可以采用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
常用的启发式算法有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及蚁群算法等,这些算法在一些实际问题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很好的混合算法,结合了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优点,即模拟退火算法中每两个温度间的状态点无关和遗传算法中代代进化, 就可更快更好地求得最优解,从而更好的解决多仓库选址问题,同时确定仓库的数量。
“云仓储”实施的关键在于预测出消费者的需求分布特征。只有把握了需求分布,才能确定出最佳仓库规模,并进行合理的库存决策,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获得较好的利益,达到较高的服务水平。那么怎么样才能把握好用户需求分布呢?这需要充分利用“云物流”平台的信息优势,通过“云计算”进行计算和分析。
当然,仓库选址、仓库数量和规模以及库存决策这些问题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密切关联的。在对“云仓储”体系进行分析的时候,需要从整体出发,以整体最优和总成本最小为目标。
“云仓储”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投资巨大,必然会伴随着风险。面对风险问题的时候,可以仿照亚马逊的做法,在高峰期将服务器和仓库租赁给一些其他的企业,以获得收益,减少损失。
四、与现有物流企业的竞争合作分析
淘宝如今有超过2亿的用户,每天有几千万人在淘宝网上消费,如此规模强大实力雄厚的电子商务企业,若实现了这一大物流模式,掌握了物流这一环节,可以说是如虎添翼――淘宝凭借着品牌价值和庞大的物流需求,对于物流商的选择将具有绝对的掌控权,在具有绝对高的网购交易量的情况下,这无异于一种垄断。淘宝作为行业内龙头老大,对于电子商务及物流的行业发展,将有更大影响力,也将负有更大的有责任。
阿里巴巴集团一向坚持只做平台,而不争业务,马云之前也一直强调“不会抢第三方物流饭碗”,但从淘宝建仓库等行动上,各大快递公司还是感到了很大的威胁。因为在“大淘宝”的模式下,淘宝自建仓库为用户提供存储,甚至订单的拣选,按目的地分类也可以在淘宝仓库中进行。这种情况下,留给物流商的业务其实是不多的,主要剩下的就是短途运输。那么仅仅运输这一块业务留给第三方物流,一直以来依靠电子商务穿衣吃饭的快递公司,他们如何能乐意只吃这一点残羹剩饭,与淘宝和谐共处?
因此淘宝仓库一点点建起来的同时,快递公司们也在寻找着自己的出路。事实上,申通、顺丰、甚至是邮政,他们反过来要开展自己的电子商务了,电子商务和物流在这样的企业存在统一的趋势,而不是专业分工。社会需求极大增长,物流方面却不是更细化的专业分工,而是需求方自建。这种怪现状,归根结底,是因为电子商务空间太大,发展太快,而第三方物流成为了电子商务的限制,原有产业间对接不成功,各方只好选择包揽全部。为用户提供“全物流”解决方案,成为未来电子商务及物流发展趋势。但就目前的各方势力和发展情况来看,这种竞争是微不足道的。
淘宝与第三方物流的关系仍然以合作为主,战略的关键在于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选择。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其选择合作的物流服务商应是多数量的、存在竞争的。这就要求淘宝在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评估与激励等方面,都必须是公平公正,有标准可依的,从而使得电子商务和物流产业间实现成功对接。否则,这种统一商流和物流的做法可能还是会制约电子商务发展。
电子商务企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解决物流这一短板问题,正因为如此,对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研究才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在分析基于“云仓储”和“云物流”的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基于“云仓储”和“云物流”的运作模式作为现代物流的一个发展方向,是否可以创造一个类淘宝的奇迹呢?这种模式又会为中国物流带来哪些变革呢?这些问题都有待时间的验证。
参考文献:
[1]陈银凤.关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0):49-52
[2]童夏敏,胡尚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发展[J].中国商贸,2011(1):114-115
[3]胡萍, 盖宇仙.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在配送中心选址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07(2):143-145
篇8
论文对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执行者——运输业、仓储业及信息业的组织、协作模式作了一些探讨。分析目前的我国物流业现状归纳出三种主要模式:一是传统外包模式,二是联盟模式,三是综合模式。分析了各模式的优缺点,并对组织方式、职责分担等问题作了一些讨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在继降低资源消耗和提高生产效率之后,被称为“第三种利润源泉”。据统计,美国等发达国家供应链成在5%左右,而我国在30%左右,可见物流市场有巨大利润空间值得我们去努力。
物流市场的兴起使得第三方物流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所重视,第三方物流国外常称之为契约物流、物流联盟或物流外部化,是80年代中期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目前国内外都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一个公认的划分是把独立与产、销之外的其他物流活动的承担者统称为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已越来越成为物流市场的主体,在美国有57%的物流量是通过第三方物流业完成的,在社会化配送发展得最好的日本,第三方物流业占整个物流市场更是高达80%.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物流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指导体系,实践经验更是欠缺,近几年物流市场的规模逐步扩大,物流运作的规范性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对目前我国的物流市场作了一些研究与分析,并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织与运作归纳为三种形式。
一、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已快速兴起了一些从事物流的企业公司,但总体来说,第三方物流市场很不完善,没有形成规模,总结物流市场的制约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第三方物流需求严重不足。据介绍,目前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或合资企业,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企缺乏物流理念,恪守计划经济时“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思路,自建物流体系,致使我国整体物流水平徘徊不前;其次目前大多物流企业设施简单、功能单一,难以提供完备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而且服务水平不高,客户满意度低。
我国目前出现的物流公司,大都由原有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改建而来,例如中外运、中远集团都组建了自己的物流公司,但是这些物流公司在服务功能上非常有限,离综合物流的要求还有距离。此外,还有一些民营的物流企业,例如广“宝供”,东莞的“腾骏”、珠海的“九川”等,但其规模较小,只在一个固定的地区提供有限的物流服务,对整体的物流市场带动作用有限。从地域上来看,成功的物流企业大都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以广东、上海和北京为中心,内地第三方物流市场还远没有开发。
二、物流运作的三种模式
(一)、传统外包型物流运作模式
简单普通的物流运作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包一家或多家生产商或经销商的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
企业外包物流业务,降低了库存,甚至达到“零库存”,节约物流成本,同时可精简部门,集中资金、设备于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以契约形式与客户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自己稳定的业务量,避免了设备闲置。这种模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几乎不需专门添置设备和业务训练,管理过程简单。定单由产销双方完成,第三方物流只完成承包服务,不介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
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业务就是这种模式,实际上这种方式比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并没有走多远。这种方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协作,没有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是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以及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沟通的信息平台,会造成生产的盲目和运力的浪费或不足,以及库存结构的不合理。而且就统计,目前物流市场以分包为主,总比例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二)、战略联盟型物流运作模式
第二种就是第三方物流包括运输、仓储、信息经营者等以契约形式结成战略联盟,内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相互间协作,形成第三方物流网络系统,联盟可包括多家同地和异地的各类运输企业、场站、仓储经营者,理论上联盟规模越大,可获得的总体效益越大。信息处理这一块,可以共同租用某信息经营商的信息平台,由信息经营商负责收集处理信息,也可连接联盟内部各成员的共享数据库(技术上已可实现)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沟通。目前我国的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普遍采用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比起第一种有两方面改善:首先系统中加入了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各单项实体以信息为指导制定运营计划,在联盟内部优化资源。同时信息平台可作为交易系统,完成产销双方的定单和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预定购买。其次,联盟内部各实体实行协作,某些票据联盟内部通用,可减少中间手续,提高效率,使得供应链衔接更顺畅。例如,联盟内部经营各种方式的运输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多式联运,一票到底,大大节约运输成本。
这种方式联盟成员是合作伙伴关系,实行独立核算,彼此间服务租用,因此有时很难协调彼此的利益,在彼此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要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就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A地某运输企业运送一批货物到B地,而B地恰有一批货物运往A地,为减少空驶率,B地承包这项业务的某运输企业应转包这次运输,但A、B两家在利益协调上也许很难达成共识。
转贴于
(三)、综合物流运作模式
第三种模式就是组建综合物流公司或集团。综合物流公司集成物流的多种功能——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和其他一些物流的辅助功能,例如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组建完成各相应功能的部门,综合第三方物流大大扩展了物流服务范围,对上家生产商可提品、管理服务和原材料供应,对下家经销商可全权为其配货送货业务,可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
综合物流项目必须进行整体网络设计,即确定每以一种设施的数量、地理位置、各自承担的工作。其中信息中心的系统设计和功能设计以及配送中心的选址流程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物流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应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处理、调控和管理,物流系统的信息交换目前主要利用EDI、无线电和INTERNET,INTERNET因为其成本较低(相对于EDI技术)信息量大,已成为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趋势。配送中心是综合物流的体现,地位非常重要,它衔接物流运输、仓储等各环节,综合物流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组建方式有多种渠道,目前我国正处在探索阶段,但一定要注意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作者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方案一是由某一项目发展商,投资新建或改建自己原有设备,完善综合物流设施,组织执行综合物流各功能的业务部门,这种方案非常适合迫切需要转型的大型的运输、仓储企业,可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凭借原有专项实力,有较强的竞争力。方案二是项目发展商收购一些小的仓储、运输企业以及一部分生产、销售企业原有的自备车辆和仓库,对其进行整编改造。据统计,企业自备车辆和仓库占到总体物流设施的一半左右,如果能够对这一部分设施收编改造,就可直接推动商家租用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激活第三方物流市场。方案三就是原有的专项物流运营商以入股方式进行联合,这种方式初期投入资金少,组建周期短,联合后各单项物流运营商还是致力于自己的专项,业务熟悉利于发挥核心竞争力,参股方式可避免联盟模式中存在的利益矛盾,更利于协作。
物流活动是一个社会化的活动,涉及行业面广,涉及地域范围更广,所以它必须形成一个网络才可能更好的发挥其效用。综合物流公司或集团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网络组织结构。现在主要有两种网络结构,一种是大物流中心加小配送网点的模式,另一种是连锁经营的模式。前者适合商家、用户比较集中的小地域,选取一合适地点建立综合物流中心,在各用户集中区建立若干小配送点或营业部,采取统一集货,逐层配送的方式。后者是在业务涉及的主要城市建立连锁公司,负责对该城市和周围地区的物流业务,地区间各连锁店实行协作,该模式适合地域间或全国性物流,连锁模式还可以兼容前一模式。
三、关于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几点建议
发展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当务之急必须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状况落后是制约物流发展的一大因素,各地必须加大对道路、港口、场站等的建设改造,形成合理的综合运输体系;二是增加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的科技含量:现代物流是一项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特别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GPS、ITS等已逐渐成为现代物流必要的技术手段,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对以前老旧的物流设施必须进行改造,发展新型高科技物流设备,以提高物流效率,适应现代物流的需求;三是加强对物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人才极度欠缺,必须通过培训及考察等手段,培育一批具有专业物流知识的人才。四是转化经营观念、提高服务水平:现代物流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已不仅仅是客户物流业务的承包人,而是要求其服务延伸到客户的经营活动中,与客户形成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伙伴关系,第三方物流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扩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篇9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发展问题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228-01
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及类型
1.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的增强,出现了第三方物流组织。第三方物流的出现,降低了供应商的运输仓储的成本,供应商将企业的核心能力转移到企业的发展中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第三方物流充分利用新兴科技和经济水平发展的优势,结合电子计算机以及通信技术的网络应用,为供方和需方提供长期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更加的专业、系统。
1.2 第三方物流的主要运作类型
(1)单一的运输仓储物流服务。
这一类型的第三方物流组织主要为供需双方提供较为单一的物流服务,主要是运输和仓储。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方式都以单一的服务为主。
(2)实物运作的物流服务。
这一类的第三方物流组织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各类服务,一般此类运作方式的客户和物流合作时间较长,主要的特点是从供方到需方,第三方物流提供全程的服务。
(3)跟踪管理的物流服务。
该类物流服务方式不仅包括基础的运输、仓储等服务,还包括货物的跟踪和需求预测的管理等等。例如,上海通用公司与上海东昌的合作就属于这一类型的物流服务。
(4)集成方案的物流服务。
此类物流服务主要包括基础的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的采购服务以及客户公司的设计、咨询等集成物流管理服务,在一定的程度上,客户和第三方物流存在一定的资源共享,这是一种高级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形式。
上述四类运作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主要是第一和第二种运作类型方式。第三方物流根据客户的需求,也将增加配送、包装、信息等方面的服务,这些服务于基础服务的结合将增加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范围,为供需双方提供更多的服务。
2 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第三方物流服务意识不强
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物流服务形式,旨在为更多的供需双方提供更多的物流服务,促进三方共同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服务于外资企业。例如:中海物流企业的主要客户是三洋、东芝、三星等外资企业。
2.2 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有待拓展
我国大多企业受到传统物流发展的影响,企业原材料的采购和成品的销售都依赖于自身的物流技术。我国工业企业的原料采购中71%都是由企业和供方提供物流;而产品销售过程中,仅有18%的物流由第三方来操作;根据我国有效数据统计,我国的商业企业中,仅有13%的物流服务由第三方操作。这种自我服务为主的企业经营模式在一定方面上影响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2.3 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竞争力较弱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整体水平较低,在管理方面和技术支持以及服务等方面比较薄弱,同时这些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公路运输的物流公司超过200万户,平均每家公司的运营车辆拥有数量不足1.5辆。
2.4 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单一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较为单一,主要以运输和仓储为主要服务内容。在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客户进行调查时,有93%的企业对第三方无论表示不满意。第三方与客户之前的沟通不及时,合作不充分。第三方物流的信息跟踪和管理水平较为落后,降低了物流的运行效率。
2.5 第三方物流缺少专业人才
由于第三方物流是新经济水平下的新兴产物,因此,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较为薄弱,包括专业的教育、上岗资格的培训以及高级资格的培训等方面。我国物流人才稀少,不仅体现在基础的仓储、运输等方面,同时还体现在物流方面的管理人才、操作方面的人才以及成本核算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
3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政府的干预
国家要根据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引导第三方物流的科学发展,为中国第三方物流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要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财政的扶持和帮助,实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加大第三方物流的支持。同时国家还要制定出规范性的法律、法规,用来规范物流行业的发展。制定出国家标准,将物流过程中的计量、技术以及服务等标准化,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标准化发展。
3.2 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物流行业内容广泛,不仅包含了运输方面的知识,同时还涵盖了经济、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知识。第三方物流是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亟需网络、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统筹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能够有效的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以及在有条件的院校里设置了物流专业,但是目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物流专业院校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相关的专业和训练,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人才的培养。
3.3 企业改变传统物流观念
工厂、商业企业要改变传统商业发展的观念,进行制度的改革,将企业的发展中心转移到竞争力方面。走出自营物流的误区,尝试利用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的效率,减少企业在物流方面的投入。
3.4 物流企业加强自身改革
首先,规模化经营。第三方物流企业要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从而提高竞争力;其次,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意识。为了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必须要扩大服务的范围,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物流企业还要将仓储运输与加工、包装、信息管理等服务相结合,提高物流企业的价值;再者,第三方物流要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物流行业要制定出科学发展标准,规范物流行业的发展;最后,物流企业要建立起良好的信用体系。
4 结语
第三方物流是新型物流体系,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物流企业要加强重视,利用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加强自身的改革,为工厂、商业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发展中,要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法律意识,促进物流企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凤英.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2):305.
篇10
关键词:交通运输;在途;在库;危险品监管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situation of dangerous goods both in transit and in logistics center, business processes including order receiving, transport organization, inventory control are detailed studied, the requirements of management departments, transport enterprises, the public are analysised. On this basis, the general structure including service management, real-time supervision, security assistance management, internet service,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including management model, heterogeneous data integratio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mode, dangerous goods regulation,system extensibility, related standard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transport industry; goods in transit; goods in logistics center; management system of dangerous goods
近年来,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到危险品作为产品的生产原料,为完成正常的生产活动,就必须进行危险品运输,而公路运输则是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最近欧洲的研究表明:欧洲报告的3 222起涉及化学危险品的事故中,54%是在生产和存储过程中发生的,41%是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5%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由于大多数公路穿越居民区,一旦发生事故,将危及更多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因此实质上公路运输的危险性更大。有鉴于此,目前大多数国家已经把安全性和经济性看成是公路运输的战略目标,并积极地开展了危险品运输管理的相关研究。
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每年发生的各类危险品安全事故多达上百起,因此,危险品运输问题正逐步地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指出,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大力开展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切实解决危险化学品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预防重特大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
1 危险品管理现状
1.1 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危化品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管理不规范和现代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
(1)现代经营理念不高,重经营轻管理,重效益轻服务,重经验轻技术,重眼前轻发展的经营理念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向现代化发展的速度。
(2)管理手段不够先进,缺乏标准化运作程序和智能化管理服务手段。由于危险品运输市场回报率高,导致“黑车”、“黑仓库”铤而走险。例如,2009年9月2日,山东省临沂市山东金兰现代物流发展有限公司(金兰物流基地)F3区的临沂市运恒货物托运部的货物发生燃烧并引起爆燃,共造成18人死亡、10人受伤。事后调查主要原因:一是无证从事危险品运输和存储;二是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意识差。
(3)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危化品行业只有少数企业实现了信息网络管理,大多数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不高,个别企业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严重影响了企业向现代物流发展的速度。
1.2 交通运输部门对危险品的监管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门依法负有组织危险品运输和实施行业管理的职责,表现在:
(1)批准或核定参与危险品运输的企业资质、驾驶员、押运员、卸货员从业资格证,建立企业、车辆、从业人员技术档案和管理档案,规范、管理道路运输经营市场。
(2)负责货运站场经营资质许可,监督货运站经营者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货运站场经营准入机制。
(3)负责对道路货运经营和货运站经营进行监督与执法,主要包括:
①负责相应的及由其核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货运站企业的日常监管,上报全市货运站统计情况;
②按照经营许可证核定的许可事项经营规定,不得随意改变货运站用途和服务功能,按照操作规程提供服务,按照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要求经营;
③危险品运输车辆驾驶人员是否随车携带有效的《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等有关证件;
④非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是否对外承揽危险品运输业务;
⑤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单位)是否非法转让、出租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件;
⑥是否投保承运人责任险及投保的承运人责任险是否已过期;
⑦对出入货运站车辆进行安全检查,防止超载车辆或者未经安全检查的车辆出站,保证安全生产;
⑧货运站经营者是否按照货物的性质、保管要求进行分类存放,危险货物是否单独存放,保证货物完好无损;
⑨进入货运站经营的经营业户及车辆、经营手续是否齐全。禁止无证经营的车辆进站从事经营活动。
2 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内容
2.1 业务流程
图1为货运站从接单、运输组织、库存管理整个业务流程。
从图1可以看出:从业务流程上分,系统主要分为运输管理、进出货运站核查管理和货运站仓储管理3个环节;从系统功能上分,系统主要有业务管理、实时监控和安全辅助支撑3大模块。
2.2 功能设计
根据图1所述业务流程,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功能设计如图2所示。
各模块简要说明如下:
2.2.1 业务管理
(1)客户业务受理
该模块为货运站与客户人机交互模块,用户通过该模块可完成订单、货物运单等相关业务网上预处理。
(2)货物跟踪
该模块用于追溯货物运输信息。
(3)场站出入核查管理
该模块为本系统的核心模块,在基础数据库和超载超限设备、自动识别设备等技术手段支撑下,用于完成车辆出入站资质审核(包括企业、从业人员)、车辆是否超限运输。
(4)仓储管理
该模块用于完成危险品出入库管理,记录货物、货位、盘点等物流信息。
(5)黑名单管理
该模块用于对瞒报、谎报危险品运输,多次超载超限运输,无证经营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托运人、承运人、从业人员和运输车辆,建立黑名单制度,向社会公众公布。
(6)信息查询
该模块主要用于对货运站内货物相关信息查询。主要包括:货场危险品运输企业,入货场车辆,货场危险品从业人员,车辆在途状态,车辆行驶历史轨迹,单证信息,货场货物,货场货位,企业、车辆、从业人员违章和黑名单信息等查询。
(7)统计分析
该模块用于统计货运站内货物信息。主要包括:危险品运输企业类型统计,运输车辆,各类从业人员,出入货场货物品种、数量、流时、流向和违章处罚信息等统计分析。
2.2.2 实时监控
(1)车辆在途监控
通过与车载终端(集成GPS、GPRS、加速度倾角等传感器)、GIS、短信系统集成,实现对在途运输中危险品进行位置、行车路线、行车速度、通行时间等全过程监控,提供对报警信息快速反应能力。
(2)货物在库视频监控
针对危险品仓储管理中对环境、温度、湿度、摆放方式等特殊要求,在危险品货运站仓库内采取24 小时定点视频监控。
(3)危险品泄露自动报警监控
根据不同类型危险品仓库,应用气体检测、液体检漏等检验设备,对危险品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进行实时报警。
(4)违规处罚监控
动态实时监测货运站核查系统检验出的违规信息。
(5)系统运行日志监控
对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各用户、操作进行监控,确保系统健康、有效运行。
2.2.3 安全辅助管理
应围绕事故处理快速响应机制,对安全行车知识进行管理,为企业安全运行管理部门自救提供及时、准确和有效的途径。
2.2.4 用户网上服务管理
为服务于社会公众客户,本系统具备用户网上服务功能。该模块用于向货运站提交订单等业务申报、托运/订购货物信息跟踪、客户信息查询和统计、公共物流信息服务等功能。
2.3 关键技术
2.3.1 货运站及其危险品管理模式研究
由于历史原因,现行众多货运站场手续不全,管理不规范。在本系统建设时,通过调研分析当前货运站和危险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角度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研究与之相适应的业务流、信息流和管理模式。
2.3.2 异构系统信息集成共享技术研究
基于危险品管理的信息复杂广泛,部分货运站、行业管理部门先后开发了基础业务应用系统,这些系统业务数据的存储方式、数据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均存在异构性。如何将这类业务数据和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共享,是本系统应解决的关键技术。
系统需要集成共享的业务系统主要包括:
(1)与外网系统对接:受理客户申报业务、黑名单企业、车辆、从业人员以及提供客户业务查询、统计分析结果;
(2)与各省运政系统对接:获取危险品运输车辆、企业、从业人员等基础数据,并将其违章信息、黑名单信息反馈至运政业务系统;
(3)与各省GPS监控中心共享集成:获得辖区内运输车辆在途信息;
(4)与货运站现有管理系统集成:充分利用部分技术成熟的货运站仓储管理、车辆调度等物流管理功能;
(5)与公安、安监、卫生、环保等部门信息平台集成:形成统一的危险品应急处理机制。
2.3.3 货运场站危险品监管技术研究
根据项目总体设计,危险品网络化管理服务系统总体采用三级B/S架构,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实现各级系统业务操作,在货运站业务管理的3级节点,则采用车牌识别、RFID电子标签、视频监控、超载超限等设备,此类设备往往是基于C/S架构,如何将B/S业务系统和C/S监控系统有效集成,是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3.4 系统可扩展技术应用研究
本系统的研究主要针对危险品物流管理现存的问题以及构建统一信息监控平台,所遵循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手段均为从现实需求出发。系统研究时应考虑未来一段时间内业务延伸和技术革新对系统带来的影响。例如随着RFID在货物跟踪领域技术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GPS监控中心全国或区域性联网联控、危险品检验系统广泛投入使用,本系统应预留功能接口,具有适度可扩展性。
2.3.5 建设标准研究
为加强对货运站的管理,近年来行业管理部门先后出台了《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危险品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管理规定,明确了交通部门对货运站、危险品运输的资质审批和监督查验职责,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查验设备和信息化手段,普通车辆偷运危险品、危险品车辆/货物乱停乱放、超载运输,以及由此引发的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为规范建设、共享管理,本系统建设时应同步启动建设标准研究,主要包括:
(1)货运站进出站核查系统建设规范;
(2)危险品仓储监控建设规范;
(3)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开发指南;
(4)数据交换标准(本系统开发遵循已有的行业或国家数据标准,增加或修订其他业务标准)。
3 结 论
通过货运场站危险品管理网络建设和数据资源的集成,初步讨论了建立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部-省-站”三级货运场站危险品网络化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对物流节点的危险品货物进出场站和储存信息、站内经营业户管理、货物配载信息、车辆信息、货物流量流向信息等指标的日常监测和视频监控,为交通主管部门实时、准确掌握危货物流情况提供支撑。同时,实现区域物流信息的集成,为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数据支持和应急指挥调度服务。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建筑工地安全管理办法
- 下一篇:食品安全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