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3-12-29 17:44: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工程建设质量是建筑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通过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举措,落实各项管理政策,建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是工程建设相关部门需要重点做好的工作。质量发展是兴国之本,强国之道,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也是相关企业发展之本、兴盛之道。重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是工程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分析
优质的工程建设质量指的是建筑工程能够根据相关标准规定或者是合同约定要求进行建设,所建设的工程具有安全使用功能,耐久性能,环保性能等特点,工程具有坚固、耐用、经济、实用强等性能,能够满足人们使用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工程建设质量整体水平也得到提升。尤其是随着工程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目前得到有效的提升,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工程结构和安全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工程建设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工程建设的质量还不能够完全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现实要求,工程建设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期盼,工程质量改进问题依然应该成为相关单位和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性,进一步采取措施,提升工程建设质量,这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人们的长治久安的问题。具体而言,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升工程质量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工程质量问题关乎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问题,是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虽然较之前得到明显的提升,但依然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地方。在各种报道中,有很多关于工程质量事故的报告,工程由于质量问题造成了坍塌,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工程事故问题还是时有发生的。工程质量如果得不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人们的合法权益就很难得到保障。工程质量的改善,需要依托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需要依托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我们要能够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能够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有效消除事故隐患,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当下需要重点做好的工作。
(二)提升工程质量是实现质量强国的需要
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国家完善发展。国家的发展要以质量取胜,这里的质量就包括工程的质量。建设工程质量搞好了,提高了,国家才能走向繁荣昌盛,建筑工程质量提升了,才能使国家改善民生的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才能促进经济结构的有效转型,促进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提升工程质量是增加国家综合实力,实现中国民族伟大振兴的发展之路。我们都知道,国家的发展,需要依托一些大项工程的建设,人们的富裕安康,需要依托小型工程的建设。工程质量在强国富民中发挥的作用是极大的。如果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将劳民伤财,对国家,对百姓都将造成巨大的创伤。工程质量问题,关系到国家发展与强盛,相关各方要能够把促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提升质量上来,提升到增长效益上来,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决定效益的价值认识。通过完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完善监督管理体系,真正把工程质量搞上去,以促进国家社会的繁荣发展。
(三)提升工程质量是推进城镇化发展需要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搞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必须要能够提升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时刻抓好质量主题不放松,才能保障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不能单纯追求城镇化数量规模的增加,更需要追求城镇化的质量与水平,要通过提升工程质量,提升城镇化建设的内涵。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工程呈现出点多、面广、量大、线长、周期短的建设特点,这种建设特点,决定了必定会有很多难度工程的出现,这对的工程技术要求很高,对施工工艺要求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工程质量风险和隐患就会增加。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迫切需要研究工程建设质量提升要素,迫切需要完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能够创新质量管理机制与体系,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工程的质量。这样,才能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完善发展。
(四)提升工程质量是促进建筑行业完善发展的需要
工程质量的提升,需要依托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完善与落实,通过完善的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效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才能有效促进工程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工程建设行业而言,如果建筑质量不理想,行业发展就失去了动力。目前,建筑市场主体多元化,建筑行业市场行为还不规范,尤其是在一些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建筑企业单位会通过压缩工期,虚假招投标、违法分包,偷工减料等方式实现经济利益。这就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也导致整个建筑行业中乱象丛生,严重影响到这个行业的完善发展。因此,规范建筑行业市场秩序,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大惩处力度,有效制止违法乱纪建设劣质工程的行为,是确保建筑行业健康完善发展的需要。
二、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不履行工程建设程序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
有些施工单位,在没有得到取得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这种行为是对基本建设程序规定的严重违反,这种行为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施工图纸审查不严格,使用不合格的图纸的情况,会出现施工监管缺失的情况,会出现对质量风险不加规范的行为等等,这些违规行为都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问题。监督管理不健全,相关质量管理人员职责不分,质量管理责任不明,工程施工工作违反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侦查技术不齐全等等问题,都会时常出现,这就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造成工程质量安全隐患突出。
(三)质量管理技术水平低下也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
不同地区,不同建设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技术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质量管理技术不高,技术人员水平低下,对标准、规范内容理解不透彻,对技术内容掌握不完善,技术管理经验缺乏,就难以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就难以保障工程施工的高质量。
三、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法律法规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建筑市场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而规范建筑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这样,就难以保障对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管理。因此,当下,最重要的工作是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的力度,落实政府监督职能。
目前,对建筑市场进行规范的法律主要是《建筑法》,在新形势下,《建筑法》中的一些规定已经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建筑法》进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设立新的法律法规是很必要的。国家要加大关于建筑市场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地方政府也需要根据地方建筑市场发展的特点与个性,完善相关法规。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对建筑公司市场准入标准、招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强制性监理、质量检测、竣工验收备案、工程保修等各环节的工程建设质量行为进行法律规范,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为有效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提供法律依据,有效保障工程的质量。
(二)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市场进行整顿规范
严格监督执法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严格执法也是各级建设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当前,在建筑市场中,一些企业忽视质量管理,不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质量监督管理,导致建筑行业各种质量问题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与政府监督执法不利有很大的关系。在建筑行业中,所有的质量事故案件都与相关单位、企业不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行事有关。因此,作为执法部门,严格执法,是保障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市场进行整顿规范,发现相关企业的不法建设行为,能够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其进行惩处,是保障建筑市场规范发展,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
(三)明确工程参建主体责任
在工程建设中,有很多参建主体,落实这些参建主体的责任,是构建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工程建设所涉及的主体主要有建设主体,勘察主体,设计主体、施工主体和监理主体,要严格落实这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实现项目负责人的质量终身责任制。能够强化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管理的责任,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相关机构要督促工程参建各方能够严格按照相关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开展工作,要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要能够制定科学的工程质量指标,积极推行工程质量标准化建设。相关单位能够针对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做好调研,分析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要严格监督环节,完善工程质量事故和质量问题调查处理机制,发现某一方的问题,坚决追究责任人的事故责任。政府需要对一些违法违规案件进行曝光,要充分调动舆论的力量,营造工程质量社会共同监督的氛围,发现哪一方责任主体出现问题,严格追究其责任。这样,才能真正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才能有效保障工程的质量。
(四)强化工程监理环节
加强工程监理机构建设,完善工程监理相关制度,积极创新工程监理方式方法,突出工程质量监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监理机构,要切实发挥作用,履行自己的监理责任。要能够创新工程监理的思路方式,能够实现差别化监管。加大日常巡查力度,通过飞行检查和随机抽查,常规性检查等多种方式,提升工程监管的力度。如果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就要及时公开监督执法情况,对质量事故,质量问题进行曝光,通过多方力量,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顿,提升工程质量。监理机构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突出质量监理,积极推进质量监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监理意识和能力,提升监管效果。以强化工程监理的方式有效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五)多渠道提升从业人员素养
《建筑法》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依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需要在资格证书许可的范围内容从事建筑活动。对于政府的工程监督管理人员而言,需要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这方面的技能才能有效履行自己的监理职责。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而言,也需要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具有相关的技能,才能有效完成自己的技术任务。法律对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严格的要求,相关人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才能不断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多渠道提升从业人员的素养是很重要的。
对于工程监理人员而言,监理单位要要求他们不断学习,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要通过引导他们再学习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工程监理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对于建筑技术人员而言,建筑单位要坚持先培训后从业的原则,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师傅带徒弟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道德素养和技术能力,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要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升建筑从业人员的素养,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我国建筑工程总体质量水平有所提高,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依然客观存在。在建筑行业中,质量事故还是时有发生,质量就是工程的生命线,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有效推进。因此,相关机构单位和部门一定要重视建筑工程建设质量问题。要通过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方式,加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以促进工程质量的显著提升。这对于规范建筑行业的行为,对于促进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长青.基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的建筑安全监管体系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01)
篇2
关键词: 质量安全标准化HSE管理体系整合要素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工作;是提高企业安全素质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预防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的需要、是安全专项整治的继续、深化和发展、是实施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源头管理的有效措施、是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
1研究安全质量标准化和HSE管理体系相整合的意义
安全质量标准化就是“企业自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的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包括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等在内的每个环节、每个流程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企业规程和责任制,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联的每个层级、每个岗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分为企业安全认证和项目部达标验收两个层次。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除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和场容场貌外,还关注企业本身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关注施工工艺和工人操作的标准化,以达到本质安全水平为目的。
2安全质量标准化和HSE管理体系的比较
2.1安全质量标准化特征
从发展的观点看,新形势下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具有继承性、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它具有以下特征:
2.1.1突出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1.2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法制化;
2.1.3体现安全与质量、安全与健康、安全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把安全与质量、健
康与环境作为一项完整的工作来抓;
2.1.4起点更高,标准更严。
2.2 安全质量标准化要素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可分为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企业市场行为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五个要素。
2.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实施流程
2.3.1、落实责任、明确职责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的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等各部门、岗位人员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
2.3.2、加强领导、健全体系
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它需要建立在全局发展的高度,由决策层统一领导,建立由各部门、各类有关人员广泛参与组建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之成为一个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的统一整体。
2.3.3、制订标准、形成文件
制订标准、建章立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和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
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应覆盖管理、生产、培训教育、操作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2.3.4、强化培训、增强意识
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培训教育,应涉及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企业规章制度等各方面,并根据培训的对象不同,各有侧重。
2.4 施工项目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实施流程
2.4.1 组织保证标准化。项目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工作岗位,形成层层把关、配套联动的责任体系,使安全质量工作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督控制状态。
2.4.2重大危险源控制标准化。项目成立之初,依据企业相关要求及危险源台账,对项目现时存在以及即将产生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编制项目重大危险源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2.4.3 安全教育活动标准化。除分包单位自身组织的安全教育外,针对当前施工特点,组织安全教育活动,给工人以各种可行的宣传教育手段,制定班前安全活动制度,在安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注重潜在危害因素的提示。
2.5 HSE管理体系的特征
2.5.1 HSE方针是企业对其在HSE管理方面的意向和原则声明,是HSE管理体系的中心主题,有效实施管理体系,必须有正确的方针作指导。
2.5.2 HSE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有: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思想、全员参与的观点、层层负责制的管理模式、程序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事前识别控制险情的原理。
2.5.3 HSE管理体系着眼于持续改进,采用PDCA模式,实现动态循环。通过持续改进,使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2.6 HSE管理体系的要素
2.6.1 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职责;
2.6.2 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2.6.3 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2.6.4 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2.6.5 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2.6.6 运行和维修;
2.6.7 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2.6.8 检查和监督;
2.6.9 事故处理和预防;
2.6.10 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风险评价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它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风险评价是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作出判断的过程。
2.7 HSE管理体系运行的流程
2.7.1 总要求
2.7.2 HSE方针
2.7.3 策划
1)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
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3)目标、指标和方案
2.7.4 实施与运行
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2)能力、培训和意识
3)信息交流
4)文件
5)文件控制
6)运行控制
7)应急准备和响应
2.7.5 检查
1)监测和测量
2)合规性评价
3)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4)记录控制
5)内部审核
2.7.6 管理评审
3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和HSE管理体系整合的途径
由上述安全质量标准化和HSE管理体系特征、要素和流程比较不难看出,二者之间有着几个重要的共同点:都强调预防为主,都强调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都强调文件的标准化、规范化,都强调风险控制,都强调持续改进,都是以人为本的体现,由此说明二者是相容的。
要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的整合,就要对二者的要求进行对比,从中找出整合的途径。
安全质量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标准之间的对照
由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要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将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整合在一起成为可能,只需对企业的HSE管理体系中的管理层文件进行适当的修订,把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写入HSE管理体系文件中即可。而项目部的达标执行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是行业标准,属于作业层文件,直接纳入HSE管理体系文件,无需做任何改变。
4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和HSE管理体系一脉相承。遵循安全管理这一标准,搞好基础管理、作业环境、职业健康管理和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使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达到标准化管理,即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也就保证了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严格执行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实现安全全质量标准化,这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体现,是贯彻国务院《决定》的体现,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已经通过了HSE管理体系认证的建筑施工企业可将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融入到HSE管理体系文件中,合并成一套体系,按照PDCA循环方法有序开展和提高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既能避免两张皮的现象,又能达到节约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2004 年1 月9 日.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010年7月19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
篇3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设计阶段质量管理对策
1.1设计院的选择
根据项目建设有关批文和资料,进行设计单位的资质审查,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信誉好、业绩优,具有与工程项目相符的资质等级证书,并且有同类工程项目设计经验的知名设计单位。
1.2设计工作的阶段性检查
(1)初步设计评审:依照充分利用专家优势,确保高效、精简的原则,在各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组织召开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会,并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形成会议纪要,设计单位根据评审意见进行图纸修改和完善。初步设计须通过专家评审,方可开展施工图设计。
(2)施工图强审:施工图完成后,由业主方将施工图报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审查机构进行施工图设计审查,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书。施工图完成强审后,方
能用于施工。
(3)企业内部审核: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完成后,组织各专业人员进行图纸审核,查找图纸错误及不符合业主要求的地方。给排水专业相关人员通过认真检查、核对图纸,对于审查出的问题形成给排水专业审核意见,反馈给设计单位进行图纸的修改和完善。对需进一步落实的给排水方案,业主方请设计院提供经济技术综合分析方案,为业主方提供决策依据。
1.3设计工作的协调
根据设计进度要求,业主方给排水专业人员配合设计进度,积极协调设计、使用方、规划、人防、消防、园林绿化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关系,使给排水专业与其他设计专业之间相互配合,确保给排水图纸设计深度满足施工方招标、设备采购、现场施工等要求。
1.4对设计方的管理
采取施工现场派驻设计代表、召开设计例会等多种方式,对设计方进行监督管理。设计代表是在工地现场与设计院联系的联络员,在工地现场解决设计问题,主要工作是代表设计院对工程相关方提出的问题提供解答,处理设计图上需完善的事宜。定期召开设计例会,推行施工阶段设计问题解决时效制。相关专业的设计人员到工地现场对施工过程中需解决的设计问题进行解答,由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方四方共同参加,形成设计例会纪要,会后由业主方督促设计对在设计例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及时回复。
2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对策
2.1施工、监理单位的选择
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信誉好、业绩优,具有与工程项目相符的资质等级证书,并且有同类工程项目经验的知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2.2对施工方和监理方的监督
施工方施工开始前通过完善施工方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创优计划,制定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进行深化设计、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对施工班组人员进行质量技术交底;施工中通过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的范围,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施工完成后通过对施工成品进行质量评价,由专职质检员按规定的检验方法、验收标准进行检测复核验评,复核不合格必须返工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处罚。
业主方定期到现场了解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情况;参与主要设备安装的质量监督;参与给排水工程的中间验收;定期开展联合质量检查,及时分析和通报工程质量状况,解决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并协调各方的配合工作。
2.3改进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1)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图会审是施工准备阶段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由业主方组织召开设计交底会,督促监理方组织图纸会审,相关方各专业人员参加。参会各方对给排水设计质量提出问题和意见,设计人员认真分析研究并予以及时解决,形成给排水专业图纸会审记录,并经设计方、业主方、监理方和施工方四方签字确认,用于指导施工。
(2)样板实施制度。坚持样板制,对管道多的房间先按图纸做好样板。由施工方组织业主方、监理方等各方到场进行查验,各方对需修改的地方提出建议,由施工方组织整改,待最终各方确认后,用于指导大面积施工。
(3)绘制管线综合图。施工前要求施工方技术人员绘制管线综合布置图,根据各专业施工图把给排水、消火栓、喷淋、暖通空调及强、弱电等各种管线绘制到管线综合图上,标出管线标高和位置,避免管道标高或平面位置矛盾造成的部分管线返工问题。管线综合图由施工方组织专业人员绘制,报业主方审核,并由设计签字确认后用于施工。
(4)对主要因素的管理。
①人员因素:对人员因素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一是,选配素质好、知识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业主方给排水专业管理人员。二是,制定完善的业主方质量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三是,严格审查给排水施工单位的资质,包括领导班子素质和职工素质等,特别要认真审查给排水技术负责人的综合素质。
②机械设备因素:充分考虑工程建设特点和实际情况,重点从技术性、经济性、安全性、维修方便性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给排水机械设备。给排水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制度,严防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③设备、材料因素:因此要保证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建筑给排水设备、材料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设备、材料进场制度,加强对设备、材料进场的验收,严把质量关。对设备、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进行严格把关,不合格的设备、材料不得用于建筑给排水工程建设中。
3验收与交付阶段质量管理对策
3.1给排水分部工程的验收
严格按照国家竣工验收标准开展给排水分部工程验收,验收过程要求监理全程进行监督。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监理工程师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和施工合同,对施工方报送的给排水分部工程的竣工资料进行审查,及时要求施工方对验收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直到通过相关部门的验收并取得相关的手续。
3.2竣工资料整理
建筑给排水工程交工资料主要包括设备、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以及设备随机资料,综合及通用部分的交工文件,设备安装工程交工文件和管道安装工程交工文件。在验收与交付阶段,要求施工方按照交工资料规范标准,做好建筑给排水工程交工资料的准备工作,确保工程项目交付工作的顺利完成;并严格监督施工方做好建筑给排水专业竣工图的绘制工作,确保竣工图纸及时提交档案馆。
3.3质量问题总结
对施工企业承建的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发生的质量问题不断进行归纳、总结,在建筑给排水项目各阶段加以注意,并要求相关方做好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有效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
4. 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分析
4.1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现场指导不到位,甚至缺失,出现违规操作;监管工作受到人为或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实现正常工作;安全教育不过关,往往事后补救,缺少预防和谨慎施工的意识;施工单位挖掘管路时,缺少统一规划和及时反馈,造成对于道路的施工布置缺少科学性,配合不到位不及时,造成影响通车和正常生活的现象,拖延施工;施工先后次序缺少系统性,没有进行安全检查和提前工程保护就开动电动工具,或没完成前步工作就开展后续工作,导致过程混乱,返工,产生危险的情况频频发生;对于临时管网的布置散乱缺乏秩序,埋设深度不到位,消火栓情况没有记录和掌握,受冻,受虫和小动物侵扰的现象时有发生。
4.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增加培训教育的成本投入建立一支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经验丰富、完善可靠的安全管理队伍。要从是否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否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是否具有现场丰富的管理经验,是否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是否有较强的责任心等几个方面选拔和培养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监督员。可以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选拔和培养,也可以从人才市场招聘。无论是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选拔和培养的,还是从人才市场招聘的,施工企业都要加大投入,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培训和考试,实行持证上岗,以确保安全管理员较好的胜任安全监管工作。
二是对建筑施工中的重点环节和事故易发和多发环节和作业层面加大管理和检查力度。项目主管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技术负责人相关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加大安全知识教育力度,针对建筑施工中的重点、难点部位,标示提醒牌进行提示,重点检查和防范。例如塔吊活动区域、卸料平台、悬挑架下等重点部位。另外,在安全管理方案编制及交底时,技术人员必须在专职安全员,或者安全工程师的协助下,对重点施工现场、作业面仔细查勘,重点做出切实可行、安全可靠的管理方案。
5.结语
结合建筑给排水工程管理的探索和工作实践,对建筑给排水工程各阶段应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总结,可以为进行类似的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有效的预防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建筑质量;职工安全;建筑施工管理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优化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的健康发展会对国民经济的稳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包括技术管理制度、技术培训、编制施组、新技术开发等内容。这些内容又分为外业和内业两种,外业是指围绕施工的技术准备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适当的更新,内业是指一些建筑施工技术的一些基础的作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由此对居住条件以及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筑施工的新挑战也应运而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建筑行业的发展相对缓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尚不完整,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建筑业自身的特点决定其要考虑的施工因素多,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复杂,施工周期长,因此要完成工程建设,需要科学有效的施工质量的管理体系与控制策略,才能确保施工部门顺利的运作。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需要优化和健全的体系:
首先,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充分考虑各个层次总包商和分包商的实际水平,并由此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将体系的内容贯彻到各个总包商,再进一步下达到下一级分包商,通过专人负责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摒弃以前传统的“分包合同”,不再是简单分包组织体系,而转变为在进行工程分包时,要将工程技术管理责任进行相应的转换,责任落实到人。有专门的人负责,督促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实施。各级包商在工程进行前后都应密切关注人员的调度以及各部门间的配合,从人员管理、储备、培养这些基础工作做起,更好的提高各岗位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安全意识,另外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建和谐的建筑业,进而构建和谐的社会。
其次,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优化操作各项规范。建筑企业应该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从本企业入手,制订一套符合本企业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以及确立关键环节的限值和具体的作业指导书,让一线操作工人的行为都有相应的准则作为约束,同时,优化操作各项规范,做到事半功倍。
最后,加强对建筑施工技术执行的监督,落实建筑施工技术的各个环节的责任,责任到人,加强在施工环节进行监管,监督施工过程的安全操作是否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随时纠正那些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而影响施工质量或者施工安全的违规操作,重点关注工程进度、施工的客观条件,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为工程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使施工过程连续、均衡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交付使用,使工程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工程成本。
通过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建筑施工技术执行的监督来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以促进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确保建筑质量,这对降低建筑施工成本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化
建筑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更容易出现事故,属于高风险行业。近年来,湖南、江苏、安徽、上海等地区先后发生几起较大建筑施工事故问题,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也给社会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为了降低建筑施工事故发生频率,我们要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创建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彻底贯彻推行全员安全管理,最大程度的保障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做到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形成科学、有效、严谨的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首要内容是:明确的指导思想,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把安全放在一切活动的首要位置-??-这是建筑行业的永恒的主题。作为建筑施工单位一定要把好“安全关”,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从小事做起,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再某个建筑施工项目开展前,要进行安全意识培训,详细讲解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后果的严重,从思想上断绝员工所存在的侥幸心理,现在的中国社会,参与建筑施工的主要是农民工,由于他们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我们不能放任这种不重视,应该从思想上改变他们的这种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伤亡事故,确保建筑施工过程的健康、高速运转。
我们一方面要普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则要建立完善的处理事故程序和制度,明确劳务合同中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事故出现后有相应的解决办法,该是建筑施工方的责任则一定要勇于承担,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妥善处理,一定不能推卸责任,让工人的利益受到损失。因此,一套严格的建筑施工安全体系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施工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内容。谨记安全第一,尽最大努力保护工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由于建筑企业参差不齐,很多小型企业并不能落实国家、地方的相关工程施工标准和相关文件要求,甚至远远不能对安全做出保障,在施工人员配备上,没能将技术岗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接,这就要求相关的监管工作部门强行改善其基础设施,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如果未能达到标准则应取消其建筑施工的资格,从根本上取缔不合要求的施工单位。
纵观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健全的技术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是加强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实现全员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包含工程队、机械队、加工厂、汽车运输队、后勤等部门,每一个部门必须协调合作,才能让施工过程顺利、高效的进行。同时,安全管理,如工程局、工程处、施工队要加大实施力度,注意打好群众基础,让员工信服施工人员所实行的政策,减少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矛盾,才能最好的发挥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实行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自查与互查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严格的安全技术标准,有完善的处理事故程序。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在于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通过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管理体系,首先能够把全体职工都组织起来,明确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能、以及各个环节的要点,使施工过程安全化、制度化,有效地保证施工生产的进行;进而把企业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联系起来,使企业安全施工有坚实基础;最后能把企业内的安全信息相互沟通起来,使企业安全管理活动上下衔接、左右协调。所以建立和健全建筑施工管理体系,是实行全员安全管理的前提。
依据建筑施工各项指标,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并有效的运行,能为施工管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构建科学管理体系时,全体员工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全面的掌握员工的具体情况,运用各项措施提高团队的综合素质,从而在依靠施工高技术的前提下,创造更好的建筑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于海燕. 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现代商贸工业. 2012.
[2]苑忠意. 黎宸硕. 建筑施工管理科学体系的构建.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篇5
关键词:建筑业主;施工安全;管理模式
在建筑工程中,推动业主也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有许多益处。比如,可以显著地减少安全隐患,防止人员事故,提升施工条件和生产率等。业主作为建筑业链条的终端,对于承包商有比较大的影响力,更应当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
1建筑业主施工安全管理模式
1.1以严格法律规管为主的安全管理体系
在这种管理体系之下,建筑业主的施工必须在法律法规的建筑之下,占据主导地位的不是业主,而是政府的有关部门。通过立法来规定业主的行为范围和权利,对建筑工程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如果出现违规行为即时进行处罚。这种国家层面法律为主的安全管理体系,其代表国家是美国。
1.2政府引导、业主参与的安全管理体系
这种管理体系中,政府有关部门只起到引导的作用,由社会各界和业主自发的形成一个安全管理结构,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之下,定期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这种合作需要业主、安全管理结构和政府之间互相配合。实行这种制度的典型国家是英国。
1.3参与和法律规管并举的安全管理体系
将以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也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和法案中建立引导与激励机制,然后民众参与到安全监督中来,淘汰掉不能遵守安全法规的业主,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中国香港地区使用的就是这种管理模式[1]。
2业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原则分析
2.1以人为本
业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充分地调动起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工作人员积极的参与到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的重点也是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2.2核心领导者的作用
业主是建筑工程的核心领导者,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有着重大的影响力。业主要充分发挥核心领导者的作用,重视安全管理,积极地参与到安全的监督和检查之中,把安全管理作为全民参与的项目,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2]。
2.3安全管理标准化
安全管理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对所有的操作进行标准化的规范。在此之前,先监理安全标准体系。施工人员按照安全标准来进行规范操作,就能根本上消除不当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的标准体系是业主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基础[3]。
3建筑业主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对安全管理重视度低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对于安全管理始终没有足够地重视,他们在工程中更加注重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的力度还有待加强。有的工作人员对安全管理规范没有做到严格遵守,监督检查不够严谨,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
3.2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
安全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管理机制和执行机构的健全上,安全生产机构、消防机构和执行监督机构是安全管理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机构互相之间有着明确的职责划分,才能做到安全工作的完善。但是目前相关的机构并不健全,安全管理体制没有真正建立。
3.3施工人员素质差
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安全管理水平息息相关。高素质的施工人员更加了解建筑工程的安全隐患,更愿意遵守安全守则和标准,对于工程更加尽职尽责,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更小。如果施工人员的素质不达标,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就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3.4缺少业务安全管理系统
业主在安全管理方面仍然需要加大投入,这些投入将用于经济支持、技术引进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如果业主投入不足,就无法建立业务安全管理系统。许多业主更加注重建筑的美观,对建筑结构稳定度漠不关心,不断提高建筑的设计难度,最终导致工程进度缓慢[4]。
4我国建筑业主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
4.1向技术和专业化的安全管理模式转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业主都开始求助于计算机技术,以解决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随着更多技术的启用,安全管理模式能够向着技术化和专业的方向转变,更好的技术意味着更高的安全管理效率。同时,还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建立能够胜任新安全管理模式的人才队伍。
4.2采取企业所有制的安全施工管理
有些施工项目存在着规模和专业水平的差异,雇佣小型建筑企业来参与项目的承包。这样的小型企业一般采用的是传统的安全管理体制,许多安全事故无法应对,相对来说安全风险也比较高。所以,业主应当采取企业所有制的安全施工管理,提高建筑企业管理的集中性和密集型。
4.3建立业主施工安全管理的中介机构
目前,建筑企业还没有办法完全独立承担所有的安全管理职责,需要有专业的安全管理团队来辅助工作,最合理的手段是建立建筑业主施工安全管理的中介机构,让中介机构来共同进行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独立的中介机构能够进行安全管理的培训、咨询和检验等工作。
4.4创新安全管理的手段
安全管理的手段要继续创新,比如在施工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等。5结束语综上所述,建筑业主施工安全管理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安全管理重视度低、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施工人员素质差、缺少业务安全管理系统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管理模式的创新。
作者:沈可可 单位:舟山普陀区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参考文献:
[1]曹燕锋.建筑施工高危行业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管理模式探究[A].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分会.2014’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年会论文集[C].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分会,2014:6.
[2]刘萍.基于QHSE的安全管理模式在建筑基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管理体系;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2
我国建筑业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势头正旺,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质量也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建筑工程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安全管理方面,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所以说,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是现阶段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如何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要从提高安全管理质量,规避安全管理风险做起,安全问题始终是建筑工程的关键。本文将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希望能够提高安全管理的质量,保障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一)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安全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所以必须要落到实处,绝不能只是“纸上谈兵”。目前很多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安全施工等没有具体的措施方案,也缺少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编制的安全制度体系,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不到位,管理机构无法实现具体的管理职能,以及建筑工程的不良行为,使得安全管理形同虚设。在监理过程中,如果不认真履行安全职责,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疏于审批,在操作和规范上存在漏洞,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可能会造成工程使用后的恶性伤害。
(二)疏忽日常检查,整改落实慢
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日常的安全检查,日常安全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工程中的安全隐患,是工程顺利施工的基础。但是目前很多建筑工程忽略日常检查工作,没有安排专门的检查小组定时进行检查,或者检查的过程中走形式,没有深入工程细节进行检查,忽略了很多存在的安全隐患,很可能影响后续的施工工作。日常检查工作除了发现安全隐患外,还要及时的处理,很多建筑工程在日常检查中,即使发现了存在的安全隐患,但是常常忽略了及时的处理工作,严重拖延了正常施工的工期,不愿意整改或整改落实不及时,也有可能在施工中产生安全事故。
(三)盲目施工
建筑企业往往都希望尽快完成工程施工,以便可以完成更多的项目增加收益,但是很多企业为了抢先完成产值,在缺少施工计划的情况下盲目施工,甚至在施工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强行施工。缺少计划和缺少施工条件,必然会在施工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安全问题更是完全没有保障,也正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工程规划,在发生事故时也缺乏及时处理的能力,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建筑工程安全控制内容
为了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控制安全事故的根源,而安全事故的发生取决于施工工程中的人、物、环境和管理,下面从这四方面分别展开讨论。
(一)人为因素
安全事故的产生受到人的因素影响最大,同时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安全管理要对建筑工程中的人为因素进行必要的控制。首先是人员安全措施的管理,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执行高空作业的必须系安全带,确保施工中的人员安全。其次是要求施工工人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工作,严格避免违规操作。最后是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员工安全施工的责任感,定期进行安全施工培训。
人员安全管理工作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但是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来说也是最有效的。针对施工人员的各种安全问题,对人为因素的管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严格按照工程安全法律规定做好人员的安全保护工作,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情况进行监督,在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进行安全检查,严谨没有做好安全措施的人员进场。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实时的监督现场人员,避免因为人员工作疏忽而忽略安全保护措施。
2、严格按照工程安全法规规范化现场施工作业,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提前发现可能的安全隐患,防微杜渐从根本上降低安全管理风险。
3、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定期进行安全宣传工作,和安全既能培训,同时对工作的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考核,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
(二)客观原因
建筑工程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还受到现场客观因素的影响,物质原因也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机械、材料和其他的生产要素。工程安全管理中客观因素多种多样,所以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想要从全方面控制建筑工程中的客观安全因素,首先要了解所涉及的机械或者材料的使用方法,注重安全注意事项的落实,避免因为不了解而造成客观隐患。安全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现场的各个方面都要做好准备,更加全面的了解潜在的安全问题,从控制的角度避免客观因素可能带来的危害。
(三)环境原因
建筑工程的外部条件对安全管理同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外部环境的威胁更加严重,导致施工现场的混乱。不安全的施工环境可能非常复杂,安全管理工作要对工作环境进行分析,消除不安全因素或者转化成安全因素,通过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现场施工环境的稳定。另外,建筑工程施工环境比较复杂,施工材料的存放、施工人员办公和住宿的环境等,都需要安全管理深入检查,确保施工现场物质和人员的安全。
三、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新措施分析
(一)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关系到安全管理工作是否能够深入到工程的各个层面,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规范。安全管理体系的缺失缺失会造成安全隐患,所以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具体细致到安全责任的落实、安全隐患预警处理、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等,只有全面的落实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发挥安全管理的措施的作用,真正在施工现场确保人员安全和施工安全。同时,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整个工程来说也是一个详细的安全规范,能够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二)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发安全管理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普及,建筑工程也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信息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建立全面的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的关注整个工程的进行情况,通过闭路电视、材料出入库电子等级等措施,及时的收集现场的安全信息,并且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智能化制定安全预警程序,发生问题及时提醒管理人员,以便更快的做出响应。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的投入,增加安全管理的范围和深度,更有利于实现全面化的安全管理。
(三)进行全员的安全教育
建筑工程中很多的安全问题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或者错误操作造成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忽略安全问题,放松警惕,缺乏工作责任心,对于工程质量来说影响很大。安全管理除了对客观因素的管理外,还要定期展开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止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还要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提高整体的安全素质,在管理过程中和其他技术设计过程中都把安全问题充分重视起来,让安全施工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安全措施的落实、管理手段的创新解决了很多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但是安全管理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才能更好的为建筑工程服务,建筑工程企业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分析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安全管理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参考文献:
[1]孙爱国.解析如何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 科技创业家. 2014(09)
[2]何胜文.论如何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 城市建筑. 2014(02)
篇7
Abstract: The safety cos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s gradually drawing more atten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safety cost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Only by constantly improving safety production cost management level ca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benefits be improved.
关键词: 建筑企业;施工;安全成本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construction;safety cost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187-02
0 引言
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大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意识,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不仅表现为人工、材料、机械等直接成本的核算,安全成本也逐渐被建筑施工企业所重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根本方针,有限降低生产风险,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有效提高安全成本管理水平已成为现代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1 安全成本的基本内容
安全成本就是企业为了保证其财产物资、职工和社会的安全,这样能够避免企业事故发生率,为了防止或减轻职业病危害而进行的安全培训、安全管理等各种费用支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两个方面。
1.1 保证性安全成本主要包括为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所支出的安全工程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等两个方面。
①安全工程费用。安全工程费用是为构筑安装安全工程、设施以及购置安全监测设备、仪表等支出的费用。其经济目的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安全生产水平而提供基础条件。它是一种固定成本,包括增加产品安全性能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和其他材料、劳动保护费、环保安全卫生设施折旧费和修理费等。
②安全预防费用。安全预防费用是指为运营安全工程的设施,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安全培训和教育而支出的费用。其经济目的就是防止安全问题的产生,使保证性安全措施发挥应有的效能。这是一种可变成本,它包括安全教育及培训费、办公费、安全奖励费、安全工作差旅费及会务费、保险费用、警卫消除费、其他预防费用等。
1.2 损失性安全成本是指因安全问题影响生产(或安全水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以及安全问题本身而产生的损失,也可以称之为事故成本,它包括企业内部损失成本和企业外部损失成本两部分。
①企业内部损失成本。企业内部损失是指由于安全问题使企业内部引起的停工损失和安全事故本身造成的损失。企业内部损失成本又可分为直接损失成本和间接损失成本两类。直接损失成本包括物资报废损失、物资丢失损失、抚恤费、医护费、罚款支出及检修费用、事故分析处理费用、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现场抢救费、清理费、补助及救济费用,其他事故费用。间接损失成本包括停工停产损失、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出来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等。
②企业外部损失成本。企业外部损失是指由安全问题引起的发生在企业外部的损失和影响。包括因事故造成的施工现场外的环境污染、人员伤亡、公共设施的损坏等的赔偿额。此外还有企业的声誉等无形资产的损失成本。
保证性安全成本越高,安全工程、措施、管理防范越完善,安全问题越少,损失性安全成本越低。否则,保证性安全成本越低,损失性安全成本越高。事故费用是事故发生后必须支付的被动投入;而预防费用是防止事故发生的主动投入,企业的安全成本投入应以预防费用为主。
2 建筑企业安全成本管理的原则
①加强教育培训、加大安全宣传力度;②多部门配合,以安全管理部门为主,财务、行政、技术部门配合;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与情报系统,准确、迅速地掌握安全方面的一手信息;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到人;⑤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通过量化分析,有效提高成本分析的水平,做好安全成本的预测、统计、考核,定期分析安全成本的投入及变化情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3 建筑企业安全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
安全成本的支出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支出。合理安排和管理建筑安全成本的重点,是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以最小的安全成本来获得最大的安全生产效益。
当保证性安全成本降低,则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会增大,损失性成本会急剧上升。节约的保证性安全成本可能远不能弥补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反之,如果只追求损失性成本最小,施工现场无任何安全隐患,保证性安全成本会大幅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大幅减少。因此,建筑企业在考虑安全成本时,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保证性成本和损失性成本的支出,寻找最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支出点。在确定两者关系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合理制定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以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管理要求为基本出发点,结合企业自身的设备设施、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因素,制定适宜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造成保证性成本过高,影响企业效益。
②通过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来提高作业人员对施工安全的重视程度,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或程序文件的实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③加强安全教育,准确识别和确定重大危险源,杜绝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发生,有效降低损失性成本。在安全评价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应急预案,以指导应急人员的日常培训与演习,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防止因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响应,实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④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现整合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减小审核成本,降低鉴定成本。同时实现整合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可避免因不同管理体系而产生的指挥混乱,同时减少重复工作量。从而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分析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安全成本指数,如安全成本占工程成本比例、占施工企业总产值比例、施工企业工程利润比例及万人死亡率、百万平方米死亡人、亿元产值事故损失变化而引起的安全成本变化量,找出安全成本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合理关系。
⑤明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进行负强化,对遵章守纪、敢于提出安全管理合理化建议、勤于消除事故隐患的行为进行正强化,加强对责任事故赔偿力度,加大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罚力度,增强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避免无谓的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损失成本的增加,而使安全成本增加。
4 结论
在建筑行业,企业经营的重要目标就是安全生产,企业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安全成本的重视,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只有提高安全成本的管理水平,才能合理协调保证性成本和损失性成本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提高安全生产成本管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以此来降低因事故造成的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来提高建筑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樊俊南,林小萍.论建筑施工安全成本及优化控制[J].现代商贸工业,2008(07).
篇8
关键词 电力工程;原则;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2-0071-02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施工事故频繁发生,重特大事故承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建设主管部门的大力整治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颁布,工程施工安全有所好转。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也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中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笔者从我国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出发,并详细的分析了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模式的主要原则和五大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1 我国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工程项目逐年增多,由于工程量大施工时间紧,施工企业往往忽略了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这在我国的电力工程施工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时,因施工项目较多,混杂着一些非电力施工企业,其安全管理和施工工序较为模糊,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重特大事故。因此,我国主管安全部门加大了安全施工的整改力度,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颁布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条例,提出了以安全促生产的方针政策,极大的保障了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电力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施工事故影响的范围也较大,有时重特大事故影响会达到数千里,虽然我国近几年没有出现电力工程的重特大事故,但从实际施工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安全管理薄弱,安全责任制无人问津的现象,行业安全生产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技术措施上也存在着安全问题,有些施工技术根本没有得到安全论证,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所以笔者认为,电力工程必须要做好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以此来保障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
2 电力安全管理模式的原则
2.1 安全第一
电力工程施工中也存在着盲目“跟风”的现象,在施工中主管领导提出安全第一,管理人员马上就开始做安全管理工作,如提出质量第一就开始抓质量管理,这就会造成安全问题没有长期的保障,安全和质量都很重要,但从实际出发,还是要以安全为第一进行施工的管理,掌握好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关系,做到互不影响,通过安全管理来保障质量管理。
2.2 优先原则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与工期也是需要管理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因为安全措施会与施工进度产生一定的分歧,从施工工序和安全措施来看,施工中有些工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安全措施的施工,例如:防护网,脚手架,隔离架等,这就无形的增加了施工企业的工作量,多少会对施工进步有所影响,而不进行安全措施的施工,又会对施工的安全带来影响,可以说是一个针对性较强的矛盾问题,在此笔者认为从电力工程的施工周期来看,往往都是时间较长的建筑工程,做好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以此缩短施工周期,达到安全促生产的目的。
2.3 安全与投入资金
安全与投入资金是指电力工程中需要一定的资金来购买安全设备,但有的施工企业为了节省支出,不购买安全设备,这就增大了施工的危险系数。一般电力工程的安全设备费用都包括在投标价中,如果不购买安全设备,施工企业就可以增加的自身利润,但从较长的施工周期来看,这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非常不利了,如果出现了事故,后果将是无法挽回的,施工企业也要承担巨大的责任,所以安全与投入资金还是要以安全为主。
3 电力建设中的五大安全管理体系
3.1 安全责任体系
依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筑工程必须进行安全责任制的下发,电力工程施工依据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规定的内容,来进行安全责任制的下发,主要以承建单位和施工单位来分别进行的,一般是以各专业、各工种、各分区的项目负责人为主要对象,通过项目负责人来落实施工人员具体的安全责任,及时的掌握现场的施工情况,建立三级目标管理措施,从区、组、人来进行安全工作的检查,把安全工作抓实。
3.2 安全监督体系
电力工程项目要以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负责人,以全面的安全监督体系为基准点来做好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监督体系的建立首先需要成立安全管理部门,人员以少而精为主,主要负责日常施工的安全巡检工作,并建立完善的安全巡检日志,把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的上报到项目经理,使主管负责人能够做出整改计划和方案,有效的协调好施工进度与整改的工序问题。施工中承建单位还要定期的组织各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例会,因施工周期较长,自然环境会逐渐变化,安全问题也会层出不穷,定期的安全例会可以帮助各施工单位有效的控制好施工安全,同时承建单位还要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对各分包单位的安全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
3.3 施工安全控制体系
施工安全控制体系主要是以三方面为主: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机械安全。电力工程的安全培训工作非常重要,因为电力系统不同于其它的建筑工程,其施工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进场人员必须要经过三级安全教育才可以上岗,这样可以避免因人为原因而引发的现场事故,同时做好与平的安全教育宣传工作,保证施工人员懂安全、会安全、做安全。安全技术措施主要是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交底来体现的,在技术上施工人员一定要以规范为标准,来进行施工。施工机械设备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合格后放可进场施工,使用者也要具备上岗证件,并做好机械设备的安全保养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3.4 奖惩考核体系
工程项目应设立安全奖励专项基金,建立安全奖惩及考核制度,实现安全与经济收入挂钩。安全奖励包括定期奖励、特别嘉奖、安全施工积极分子及先进班组奖励等,安全奖励应体现重奖重罚的原则,重奖安全责任承担者。安全考核包括安全目标考核、管理考核。
3.5 应急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部应根据施工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预案及专项处置方案,成立应急组织机构,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器材,如医疗器械、救援设备等,加强员工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定期组织演练。形成有效的应急响应体系。在隐性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要快速做出反应,优先保证人身安全,尽量将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
参考文献
篇9
施工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中,直至建设项目的完成。我们知道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就要对提高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处于现在的建筑安全管理的发展形式和要求下,我们需要提高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和方法,并总结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2.1安全管理的预测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围绕着整个建筑项目的进行,只有各个因素相互配合和谐的运作下,才能最终推动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也决定着工程项目的安全状况,影响整体项目的运行和实施,这也是我国目前急需进步和改善的问题。从古至今,安全管理原理就一直发展着,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管理模式,我们依靠科技和人才的不断壮大,开发出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平台和方法。我们需要分析危险的存在性,安全预测,预报和预防,这样做才能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消除或是减少危险。采取有效的安全对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的不安全状况是必然的,有的是偶然的,只有研发出一套比较可靠的安全对策才能从根本上尽可能的避免和减少不安全因素和状况的发生。
2.2安全管理的构成要素
我们都知道,构成安全管理的三大要素是:人、机械、环境。因此,只有合理,科学的使这三个因素之间互相协调和又各自独立,才能达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当这三者之间能够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那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系数提高了,安全管理规范和有序了,从而带动建设项目的健康快速顺利和谐的发展,提高了施工企业的自身发展,也提高了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领域的地位。
2.3安全管理与企业的关系
工程施工安全在各行业都是一个收到关注的重要问题,这都一直提醒我们在追求工程进度的时候,在压缩投入资金的时候,不要忘记了施工安全管理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的质量,不仅仅关系到企业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说,提高我国的建筑施工工程的安全管理极为重要。我们要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在项目的应用,它关系到企业的效益,企业职工的安全。对于我国的在建筑行业里的发展,我们都强调责任。在建筑行业中它的意义非凡,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需要紧紧围绕着责任这两个字来展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更深的体会到安全是多么的重要,工作人员的生命是多么的宝贵。
3建立健全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3.1重视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一部分,然而这一小部分却不容小觑,因为施工安全管理对于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进行具有着关键性作用。在我们的周边,可以听到一些关于施工单位不注重施工安全管理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的事情,这种事故的后果十分影响施工人员的情绪和安全,使得建设项目的进度收到干扰和影响工程的质量安全,在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和钱财的损失,导致施工单位的信誉和名声受到不好的连带影响。因此,重视施工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
3.2安全管理的实施
提高建筑施工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也是一个施工单位进步的表现,更是我国建筑行业上升一个台阶的重要的垫脚石。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工期的顺利进行和到位,也直接提高了施工的安全质量。企业要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用专业的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按照各项安全管理指标和要求,严格抓好施工过程中管理。安全第一,首先是以人为主,要见安全工作真正的落实到人的身上去。
3.3安全设施的投入
施工部门有很多个,我们有必要和必须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加强施工人员对与施工安全的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安全警惕和防范意识。确保安全设施的投资落实到位,加到对于安全管理和设施的资金投入,安全问题不能不重视,安全设施不能不增加和完善,保障安全设施处于一个可安全使用的状态,并要定期养护和维修。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检查和向上机汇报情况,有不足之处改之,如果因为安全设施的不足而导致事故的发生,那么,接下来的所造成的损失会比安全设施投入的多得多,所以,加大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设施的资金和人才的投入至关重要。
3.4安全监督与检查
做好安全检查和监督工作,安全员要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施工队伍,每一个施工工人的身上去。工程项目部要专门配备专职的安全员,对施工团队进行检查和管理,定期组织各个班组的安全员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对于违规操作或者是违反纪律的加以处罚,让更多的人提高安全操作规范的意识。施工周期长的要历经春夏秋冬,所以要做好气候变化的安全对应工作,雨前雨后,高温低温等等安全准备工作。对于某些工程的关键部位,要配备专业和关键的设施,制定合适和合理有效的安全策略,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和处理,直到真正的解决。搞好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保障道路的畅通和材料的完整,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3.5安全工作的宣传
加强对外的安全工作宣传,建立一个好的施工安全工作的平台,实现施工现场人人懂安全,引导施工人员更好的开展施工作业,这就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进步的体现。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实现全面控制和有效防范。也可以通过安全奖励的办法督促安全生产,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
4总结
篇10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不仅关系着房屋的建筑质量,同时还关系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及房屋使用性能的发挥。因此在工程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不仅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能为房屋的建筑质量提供相应的保障
1 房屋建筑常出现的主要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正以大面积的声势高速发展。一些在建或已竣工的工程仍然存在不少质量问题,有些问题的严重程度甚至到了对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功能产生严重的威胁,如水泥地面空鼓、墙体开裂、起皮、起砂,厨房和卫生间渗水严重,门窗缝隙大关不严实,下水道常堵塞,厕浴间地面倒坡、积水,滴水线向内斜导等现象,有的建筑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不均匀沉降的现象,还有的地方出现建筑发生整体坍塌的严重事故,对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2 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特点
2.1复杂的建筑设施管理建筑产品的体积十分庞大,所消耗的物资和人力是巨大的,因此,在有限的施工现场上要集中大量的建筑材料,并用些不同功能的大小施工机具。利用塔吊、脚手架等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他们无专门标准、无型号、自制和组装的中、小型机械类型数量多。在施工时,地下、地表、高空多层次作业面上都在变更作业结构,这就给房屋建筑的安全管理带来了难度。
2.2建筑施工队伍素质的不稳定性从当前的建筑市场看,绝大多数的施工人员都是来自于农村或偏远山区的外包工、临时工,文化程度总体较低,人员的素质差,绝大多数未受过专业训练;此外,建筑施工队伍受年限长短的影响,素质极不稳定,也就造成了本身的不稳定。有一些承包单位受到利益的驱使,非法转包和招聘一些不能胜任作业的队伍、人员,管理意识十分薄弱,大量无任何现代安全生产观念的临时工大量涌入建筑施工现场。
2.3施工现场存在着质量管理兼管安全的意识多数施工现场往往都未按照规定来配备专职安全员;施工安全员的施工安全知识和业务素质较差;一些施工单位还存在着质量管理人员兼任质安员的现象,引起了很多恶性事故。房屋建筑施工安全是进行动态管理的,所侧重的是过程;工程的质量管理侧重于结果,施工质量的好坏就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安全。针对这些情况可以发现:一旦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施工质量管理的关系密切了,就能扩大安全管理的职责范围,提高安全管理的技术难度。
3 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3.1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安全管理体系是施工单位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以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安全管理的各阶段、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即明确任务、职责又可以相互协调促进的有机整体。建立健全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明确的安全目标、方针和计划。建筑施工企业只有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方针和计划,才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是安全管理体系有条不紊的运转。其次还要建立企业安全责任的考评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只有通过建立安全责任的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才能使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肩上,才能调动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认真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安全生产。再次还要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该部门主要是检查督促企业的负责人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劳动安全知识学习和培训,制止和纠正违章施工,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等。最后还要建立高效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普及开展群众性的安全管理活动,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
3.2完善安全管理法律,实行管理程序化和标准化
施工企业在大力贯彻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标准上,坚决执行现有的安全政策、法律和法规,同时还应进一步地分析研究,完善施工安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各部门应进一步研究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方面的薄弱环节,从中找出主要缺陷,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现有的安全生产方面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完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最终使建筑安全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走上法制化的轨道,真正实现建设部提出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程序化和标准化。
3.3加大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减少安全事故
加大对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可以有效地更新安全设施,使设备、工具、材料等免遭毁损,减少或者避免施工人员的伤亡,减少工业污染。如近年来,施工单位为了避免房屋建筑施工中事故的发生,大量采用自升式吊车而淘汰轨吊,使用铁木跳板而淘汰竹跳板,这些对预防施工过程中的起重事故和高处坠落事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对于那些危险性大的施工,可以机械化和自动化来代替人工手工操作。
3.4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
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遵循属地管理和监督相结合,监督安全保证体系运行与监督工程实体防护相结合,全面要求与重点监管相结合的原则[3]。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对施工单位主要从安全教育、检查、隐患公示和整改方面进行重点监控。对发生事故的单位进行全面量化监管,建立监督和惩戒制度,利用网络和媒体向社会公示,加大监督力度。同时要严格对相关单位的监管,使其各自履行好职责,同时利用社会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格局,使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3.5采用的科学技术来指导安全管理工作
施工单位还应掌握现代安全管理的方法、理论和建筑业前沿的技术知识,用以指导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机械设备等不安全要素要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尽快加以解决;在安全生产中,对所有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使用时要认真对工人做好交底工作,确保施工安全;对大型设备要完善安全监控措施,特别是塔吊的安全限位和装置的安全性的监控;在完善建筑施工的安全防护设施同时,要充分从科学角度减少安全防护设施的经济投入,降低工程造价,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指导建筑安全生产工作。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屋建筑业的建设也在快速前进,在取得了飞速发展的同时,以往的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标准,就不适应行业安全管理形势的需求,因此,房屋建筑施工人员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唐军.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及主要管理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
[2]吴学勇.建筑施s工质量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09,(09).
- 上一篇: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认识
- 下一篇: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规范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