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贸易的基本流程范文

时间:2023-12-29 17:4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进口贸易的基本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进口贸易的基本流程

篇1

一、实习目的:

通过simtrade上机实习,可以使我们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fg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认识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并且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老师通过在网站新闻、调整商品成本与价格、调整汇率及各项费率等方式对国际贸易环境实施宏观调控,使我们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方法:

上机模拟操作

三、实习软件:

simtrade软件

四、实习时间:

XX年年12月10日——2010年1月20日

五、实习心得:

经过一个多月的simtrade模拟训练,我们对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及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感触,现在我们对贸易的理解已经不在停留在单纯的理论层面。

在头一两个星期里,我们处理起业务是不知从何做起,填写单据那是相当的慢,算一笔进出口预算表都要算上一个多小时。经过两个星期的不间断联系,早后来的操作练习中我们处理的是得心应手,可谓从容自如。

在我国继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新形势下,作为未来从事国际贸易方面业务的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sdf这两年学习的一个大总结。从国际贸易理论,到国际贸易实务,再到上学期的外贸函电及本学期外贸合同的制定、国际货物运输风险和保险,在本次模拟训练中都一一体现,通过simtrade模拟训练我们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有了一次系统的回顾,又在训练中对国际贸易的流程及操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这对我们未来的工作在思想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通过本次的模拟实习,我们可以发现以前学习中薄弱环节,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也会实际操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次模拟训练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操作细节的细腻及流程的缜密,各个流程相互衔接,此流程的疏忽将会导致彼流程无法完成,某一细节的不慎错误或纰漏将会导致整个流程操作前功尽弃,这为未来的实际工作敲响了警钟:做贸易一定要仔细谨慎。

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充分利用了simtrade提供的各项资源。我们充分使用邮件系统进行业务磋商,这是我们未来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通过模拟系统我们可以掌握往来函电的书写技巧,不足之处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查阅相关资料又可以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在模拟中对不同的业务和角色我们采用不同的贸易术语和方式,我们可以掌握不同价格术语在海运、保险方面的差异。在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环节的磋商过程中,灵活运用价格术语和结算方式,正确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以争取较好的成交价格,是我们在未来的贸易实务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simtrade的检验系统可以在我们做完每一笔业务后对我们实习过程的结果计算出准确的误差及正确的结果,让我们明白正确的结果,这样可以减少我们在类似的业务中的错误。

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将面对各种f们要培养适应环境、应对各种角色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在simtrade模拟训练中同学们分别扮演五种角色,而工厂、进口商、出口商是我们未来工作时将会扮演的角色,simtrade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使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下面说一下在角色扮演中的一些经历和体会。

出口商

出口商是最为重要的角色,在扮演出口商的角色的过程中,经过准备、磋商、签约、履约、善后几个流程。准备阶段,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并同工厂和进口商建立广泛而牢固的业务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国内外市场行情,根据信息确定目标er准备,同工厂建立业务关系,为备货做准备,这都是一名国际贸易者所必备地素质。磋商阶段,根据成本、税的情况准确计算成本和报价,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四个环节,就交易条件达成一致,更是体现我们业务能力的地方。在交易过程中市场是变化的,作为出口商需不断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才能获取最佳交易条件和价格。

在贸易术语上,我们分别采用了cif fob cfr的术语,结汇可t/t l/c d/a d/p等等方式,信用证结汇可以保证出口商及时得到货款但是费用高,多笔业务的开展,不同术语的运用可以加强我们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在费用上的不同核算和支付更是对我们关于知识掌握程度的考验。签订合同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标志着完成了一半的业务,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外经贸合同课程的学习,对于合同的制作我们已是得心应手。本次实习采用的是成文合同,为我们省去了很多细节,成文合同rgret同存在着不到这出,文本中没有涉及到贸易纠纷等问题,而现实中纠纷是难以避免的。履约意味着合同进入实质性阶段,以cif为例,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包括:催证、审证和改证、备货、租船订舱、报检、保险、报关、装船、制单、结汇等环节,每一环节紧紧相扣,一环的错误就会导致整个业务无法顺利完成。simtrade系统的在线帮助为每一步的进行在线指导,业务日志提醒我们需要做什么,单据的检验系统更让我们及时更正单据中的错误。当业务结束时需要进行善后工作,这是很多同学容易忽略的事情,其实善后非常重要,这可以为我们创造新的商机。在业务进行中,我们还通过银行借款或同行间拆借得到更多的资金,以便业务的开展和做大做强。

进口商

进口商的利润来自于对产品的销售,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寻找交易产品和对象,同进口商建立业务关系,为进口做好准备至关重要。

simtrade的业务中心的消费市场为进口商及时提供市场信息,使进口商可以及时查询产品销售价格,不断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方可获取最佳交易条件和价格,同时选择合适的交易方式签订合约关系到进口商的利益。cif cfr fob交货dfgdfg均在货物越过船舷后转移,这就要求进口商及时办理投保业务,以确保最大程度的减低风险损失。国际货运风险和保险为我们着实上了一课应该如何降低风险和减少损失。进口商要在市场上及时将货物销售出去,方可实现利润最大化。进口商的业务流程虽没有出口商的那么多那么繁琐,可每一步的操作关系到自己最后能否及fg为价格条件的合同为例,进口方需要开信用证、租船订舱、投保、审单付款、报检、提货等环节,如果不能及时投保一旦出现损失是自己的,后果不堪设想。

工厂

工厂扮演的是供应产品的角色,作为供应商我认为应该做到主动为先,确定目标市场,寻找交易产品和交易对象,同出口商建立业务关系,为销售做好准备,这都应该及时主动。供货商的交易对象是多家的,在simtrade模拟系grf中心的工厂里查询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不断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以期获取最佳成交条件和价格,这如同显示生产中,工厂的厂长要及时到生产车间了解产品的生产状况一样。

出口地银行和进口地银行

出口地银行和进口地银行从事的业务主要是信用证业务、单证业务、贷款业务,一笔国际业务的顺利完成是离不开银行的,尤其是以信用证结汇的贸易,有了银行的信用担保可以确保进出口方的利益的顺利实现。核算方面能够很大程度

我认为本次实习时间虽不太长,但是我们对国际贸易的了解程度已不再停留在初级阶段,对业务流程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基本实现了如下基本目标:

1. 交易前的练掌握回顾,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

8. 为未来的实际业务的开展大下了坚实的,交易的准备工种贸易术语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能够灵活使用价格术语和结算方式,在成本、费用和利润的的减少误差;

4. 能够正确、熟练的使用价格术语和结算方式签订内外购销合同,并能在结汇方面掌握基本流程

5. 在单据填写方面,能够比较流利的填写各种单据,并能够掌握其中的要点;

6. 能够掌握进口商、基本工作已经熟出口商和供应商的基本业务流程;

7. 对两年来所学的国际贸易作已经知道如何去做;理论基础。

2. 能够熟练地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业务磋商,建立业务关系并掌权往来函电的书写要点和技巧;

3. 对各知识进行了一次系统的

在这次实习中,我还fdg模版。虽然实际业务的开展远没有模拟系统如此顺利,但模拟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演练的平台现的问题均有所涉及,通过今天的模拟操作,我们可以熟练掌握实物的基本流程,为今后fdg操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英语基础的薄弱、基本知识的不熟练等问题也为今后的学习指名了方向。只有通过刻苦的学习,加强对业务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在现实的工作中才会得心应手,应对自如。

在最后,我要感谢我们的实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篇2

原产地证书(certificate of Origin,C/O)按签证机构的不同性质,可将其分为官方机构签发的证书和商会签发的证书。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日益扩大,“小政府”管理理念不断得到认同,企业自主认证模式已悄然在世界各国兴起。

自主认证(Self-Certification),是指由企业基于对其出口货物生产流程的确切了解,为确认出口货物的原产地而出具的原产地声明。目前企业自主认证主要有美国、挪威和日本等模式。

美国

主要有传统型的出口企业自主认证和新型进口企业自主认证模式两种。

传统型的出口企业自主认证模式

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于1994年正式实施起,美国便开始推行出口企业自主认证(exporter-focusedcertification)的管理模式。此后,美国在与其他国家(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议时,均把出口企业自主认证作为原产地认证的基本程序。

美国推行企业自主认证管理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企业对其出口货物的生产流程最了解,因此对出口货物原产地的认定最有发言权。进口方海关对进口货物的原产地进行核查时,出口商基于维护其与进口商的长远贸易关系的需要,会积极配合进口方进行核查,否则,会使其商业信誉受到损害,进而失去与进口方企业进一步发展贸易的机会。

按照相关规定,出口商或制造商仅需在货物出口的相关商业单证(例如,合同、发票等)上的对有关货物的原产地作出声明,即可作为进口方海关认定货物原产地的依据,进口商无需提供由出口方签证机构签发的原产地证书。当然,如果进口方海关对货物的原产地存疑,可要求进口商与货物的出口商联系,要求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如果企业不予配合,有关进口货物不得享受协定税率,进口方海关将向进口商发出拒绝给惠的书面通知,并随附注明应付税款金额的账单。

进口企业自主认证模式的新尝试

伴随着1 993年《美国海关现代化法案》(The Customs Modernization Act,Mod Act)的施行以及“知法守法制度”(Informed compliance)及“共同责任”(shared responsibility)等新型管理理念的提出,进口企业被要求具备了解并遵守与进口经营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能力。这就成为美国海关近年来广泛推行进口企业自主认证(Importer-based certification)模式的重要契机和原因。

在进口企业自主认证模式下,允许进口企业在掌握进口货物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或者在制造商/出口商所提供的出口货物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原产地声明。在这种模式下,美国海关可在货物放行后要求进口企业提交原产地声明,并视情启动原产地核查程序。其大致流程如下:首先,海关会在风险管理基础上筛选出部分高风险货物,将相关资料交由专家小组核查。其次,海关专家小组将视情要求进口商补充提供相关信息,亦可启动后续审计程序,进行更深入的核查。进口商应当予以配合,向海关提交原产地证书(或原产地声明)及其他必要的证明文件。最后,海关将根据专家小组的核查结果,确认相关货物能否享受协定税率。

一般而言,进口商出具的原产地声明应包含以下信息:进口商、出口商及制造商的名称及地址;商品描述;商品税则号列;商品符合协定税率的依据;单一批次货物的商业发票号码;分批运输进口货物的时间段;原产地证明;经授权的企业代表的签名,并注明其头衔、联系方式及签发日期。

值得一提的是,进口商的原产地声明没有统一的格式要求。此外,它不仅适用于单一批次的进口货物,同样适用于一段时期内(如一年)多次进口的同一货物。

此外,根据商品适用的原产地标准不同,海关要求提供的证明文件亦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进口商需要提交的证明文件大致包括:生产商出具的法律证明文件(适用于完全获得的农产品);标有原材料种类、原产国别、价格的清单;用于生产最终制成品的原材料的商业发票;制造商出具的原材料资格的法律证明文件;生产记录。按照美国所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的相关条款,出具自主认证原产地声明的生产商或出口商需在5年内保存相关的证明文件及数据记录。

挪威

挪威的模式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模式下的“经核准的出口商”的模式。

何谓“经核准的出口商”模式

目前,欧盟对于原产地证书的签发采用多种方式并存的模式,既有政府部门签发原产地证书,也有商会签发和企业自主认证。按照欧洲经济区协定(EuropeanEconomic Area,EEA)要求,6000欧元以上的进口货物在进口时需要政府部门或商会签发原产地证书,6000欧元以下的货物采用发票声明(Invoice Declaration)的形式由企业自行填写。

但早在1975年,包括挪威在内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uropean Free Association,EFTA)的所有成员国(共有挪威、瑞士、冰岛和列支敦士登4国)便开始采用“经核准的出口商”制度。在该原产地签发模式下,经海关批准,符合一定条件的出口商,即“经核准的出口商”可不受EEA中关于6000欧元的金额限制,无论货值多少均可自行在发票上声明货物的原产地,无须提交海关签发的原产地证书,同时,该出口商需承担其出具的“原产地发票声明”的法律全责。

由于出口商核准体系在降低企业贸易成本和政府行政管理成本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近期,欧盟海关也在对FTA原产地证书的签发管理中积极推行出口商核准制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欧盟将逐步以经核准的出口商出具的原产地发票声明替代政府部门或商会等机构签发的FTA原产地证书。

具体操作流程

1.资格申请

根据挪威法律,出口商负责收集、保持证明货物原产资格的相关文件、确定货物的原产资格并自主签发货物的原产地声明。挪威的出口企业为成为“经核准的出口商”需向地区海关提交一份申请表及一份调查问卷,其内容包括出口的相关情况、原产证明、原产地规则、企业的供货商以及证明相关出口货物具有原产资格的依据或凭证。换句话说,成为“经核准的出口商”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向海关提交符合规定的申请材料;二是应对其所有指名其为出口商的“原产地声明”承担责任。

2.海关对出口商的资格审查

授权机构(通常为出口商所在地区海关)在接受企业申请后,会从以下三方面审核是否符合标准:一是该企业是否经常性出口货物,比起出口数量或货值大小,海关更为注重出口频率;二是原产资格证明,海关需核实出口商是否知晓所适

用的原产地规则、是否备有所有能够证明货物原产资格的必要文件,以确保出口商具备在任何时候均能提供出口货物原产地的专业能力;三是企业是否可靠,海关将根据出口商的历史记录核实该企业在以往的出口中能否提供货物原产资格的证明文件以及是否具备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能力。

审核通过后,出口商将获得“经核准的出口商”资格并得到一个可在规定期限内签发原产地声明的授权编码。

3.企业自主签发“原产地声明”

在签发原产地声明时,“经核准的出口商”可用授权编号取代亲笔签名。因此,“经核准的出口商”签发的原产地声明可以直接以电子方式传输给进口商,再由进口商将其转发给进口方海关。同时,出口商需承担以下义务与责任:只能在持有必要的证明文件及会计账目的情况下对相关货物进行发票申明;确保知晓并理解原产地规则;对签发原产地声明的授权、特别是对原产地申明错误或其他不当授权承担全部法律责任;自作出申明之日起保留所有原产地资格证明文件至少3年;应海关要求出示相关证明文件,并随时接受海关检查。   4.海关的核查、监控与罚则

出口方海关当局可以应进口方海关当局请求对相关出口货物进行原产地核查,同时也可以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核准的出口商”实施自主监控与核查。海关有权在任何时候不经通知向已核准的出口商询问信息、核查账目、商业文件及生产工序,并核实原产地证明及相关证明文件的真实准确性。若出口商不符合授权要求或使用授权不当,海关可以撤销其授权,除了声誉受损,出口商将被责成履行耗时较长的证书办理手续。出口商若作出错误的原产地证明、提供虚假文件或未在规定的3年期限内保存证明文件、阻挠海关对原产地证明的核查等,则可能面临撤销授权及行政处罚的双重罚则。

日本

200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贸易与投资委员会(CTI)发起了旨在促进贸易便利化和提高FTA/RTA利用率的“原产地自主认证探路者计划”,以期推广企业自主认证管理模式。目前,在APEC的21个成员国中,共有9个国家全面实施该探路者计划。其中,日本的企业自主认证探路者计划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目前,日本出口货物的原产地,既可由日本商工会(The Japan Chamber ofCommerce and Industry,JCCI)签发原产地证书加以认定,也可由出口企业自主出具原产地声明加以认定。

日本商工会签证模式

日本商工会由经济产业省(Ministry ofEconomy,Trade and Industry,METI)授权,从2005年4月起,根据出口企业的申请签发原产地证书,企业可在该商会网站在线申领原产地证书。经济产业省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可通过系统数据库查询已签发的电子原产地证书详细信息,以实施后续监管和核查。

探路者自主认证模式

该模式自日本一瑞士签订的EPA生效起实施。根据有关规定,进口商可向海关提交固定格式的优惠原产地证书,或者由获得探路者资格的出口商在发票上作出原产地声明,进口商凭以申请享受协定税率。其管理流程大致如下:

第一步:出口企业资格的授予。政府主管机构(瑞士联邦海关署或日本经济产业省)以“能正确签发优惠原产地证书、拥有具原产地认证专业背景的人员机制、原产地签发流程完整清晰、服从政府管理、与经济产业省及生产商联系密切”等要素为评判标准,授予具有足够专业知识及能力的出口商自主认证资格。

第二步:出口企业实施自主认证。获得探路者资格的出口商可在商业发票、提单或其他任何商业单证上打印、粘贴或印刷原产地声明。该声明应包含对出口商品进行全面描述的最简要信息(例如,商品的6位数协调编码、生产商与进口商名称等。

篇3

一、DEQ术语下货物交付流程

(一)DEQ术语的含义

DEQ是Incoterms 2000中D组术语中的一个,全称为“目的港码头交货(……指定目的港)”。国际商会对此所作的解释是:目的港码头交货是指卖方在指定的目的港码头将货物交给买方处置,不办理进口清关手续,即完成交货,卖方应承担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港并卸至码头的一切风险和费用。

DEQ术语要求买方办理进口清关手续并在进口时支付一切办理海关手续的费用、关税、税款和其他费用。这和以前版本相反,以前版本要求卖方办理进口清关手续。如果当事方希望卖方负担全部或部分进口时交纳的费用,则应在销售合同中明确写明。

只有当货物经由海运、内河运输或多式联运且在目的港码头卸货时,才能使用该术语。但是,如果当事方希望卖方负担将货物从码头运至港口以内或以外的其他点(仓库、终点站、运输站等)的义务时,则应使用DDU或DDP术语。

(二)DEQ术语下的流程

为更好理解DEQ术语所定义的货物交付方式,按照我国进出口口岸部门的相关规定,做出DEQ术语下有关各方的作业流程(见图1),以便进一步对比分析。

在买卖合同采用DEQ术语签订后,买卖双方应当按照如下过程完成货物交付:

(1)卖方根据标的物的具体情况决定租船或者订舱,并向出口地船舶发出订立国际海洋货物运输合同的请求;(2)出口地船舶向特定承运人发出订立国际海洋货物运输合同的请求;(3)海运承运人确认合同订立,并告知出口地船舶船名、航次及到达装货港的大致时间,并委托其安排船舶靠泊、接受货物以及授权签发海运单(Sea Waybill)或记名提单(Straight B/L);(4)海运承运人指示船长装货港及出口地船舶;(5)出口地船舶将船名、航次及到达装货港的大致时间等信息转告卖方;(6)卖方根据贸易合同和运输合同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7)船长与出口地船舶联络确认船舶停靠泊位、时间;(8)船舶到港,出口地船舶人向卖方发出装货指令(Shipping order);(9)卖方备货完毕后办理出口清关手续;(10)卖方委托装卸公司将货物装上船舶,并支付装船费用,船长或者大副签发大副收据(M/R)交给卖方;(11)卖方凭大副收据向出口地船舶要求签发海运单或记名提单;(12)卖方与目的港签订协议,转交全套出口单据并委托其完成收货、结汇工作;(13)海运承运人与进口地船舶签订进口船舶合同,委托其负责船舶到港事宜;(14)船舶到达目的港,船长向进口地船舶递交卸货清单,船舶安排停靠泊位;(15)进口地船舶向目的港卖方发出到货通知书(Arrival Notice);(16)卖方联系码头装卸公司,将货物卸下船舶,置于目的港码头指定交货地点;(17)卖方通知买方货物到达目的港码头;(18)买方支付货款,卖方签发提货单(Delivery order)给买方;(19)买方办理进口清关手续;(20)买方凭提货单将货物从码头指定交货地点提走,并自行安排后续运输。

二、DAT术语下货物交付流程

(一)DAT术语的含义

DAT是Incoterms 2010年新出现的贸易术语,全称为“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交货(......指定目的地)”。国际商会对此所作的解释是:“‘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交货’是指卖方在目的地指定的港口或地点的集散站内将已经到达的运输工具上的货物卸下后交给买方处置。‘集散站’包括且不限于码头、仓库、集装箱堆场、公路、铁路和空运货站。卖方承担货物到达指定目的地集散站并卸下的一切风险。”卖方承担出口清关的义务,但不负责进口清关。本术语适用于所有的运输方式。

鉴于DAT术语对于多数贸易商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因此本节所描绘的货物交付流程基于以下假设:一是各国政府继续保持其既有的对外贸易监管政策;二是全球承运人继续保持其既有的运作流程。

为便于对比,在流程图的结构上,尽量保持与DEQ流程图的一致性,同时在流程说明上着重描述与DEQ的差异部分,相似部分则略去。

(二)DAT术语下的流程

DAT术语下,有关各方关于货物交付的流程如图2所示。

交付流程如下:

(1)卖方根据标的物以及买卖合同约定的具体情况安排运输,向出口地运输发出订立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的请求;(2)出口地运输向特定的合同承运人发出订立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的请求;(3)合同承运人确认运输合同订立,告知出口地运输第一程的实际承运人、运载器名称、接受货物的地点和大致时间,并委托其安排第一程运输以及授权签发运单(Waybill);(4)合同承运人安排各分段承运人并指示运输人负责协调之间的衔接;(5)出口地运输将第一程的实际承运人、运载器名称、接受货物的地点以及大致时间等信息转告卖方,提示卖方备货;(6)~(9)参考DEQ流程说明;(10)卖方将货物交给第一程承运人,第一程承运人签发货物收据(Cargo receipt)给卖方;(11)卖方凭货物收据向出口地运输要求签发运单,出口地运输签发运单;(12)卖方与进口地签约,转交全套出口单据并委托其完成收货、结汇工作;(13)合同承运人委托进口地运输安排最后一程运输、接受货物;(14)进口地运输与最后一程承运人联络确认运载器、交货时间和交货地点;(15)进口地运输向卖方进口地发出到货通知书(Arrival Notice);(16)最后一程承运人将货物运送至指定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并将卸下的货物交给卖方进口地;(17)~(20)参考DEQ流程说明。

三、比较分析

(一)两个术语的共同点

DEQ和DAT术语的共同点主要有:

1. 卖方承担国际运输段的费用和风险,在买方国家的口岸将货物交给买方处置。按D组术语订立的销售合同为到货合同,属于实质货(Physical Delivery);而C组和F组,其销售合同为装运合同,属于象征货(Symbolic Delivery)。由卖方来承担国际运输段的全部费用和风险是该组术语的显著特点。

2. 卖方仅负责出口清关,买方负责进口清关,交付货物的地点只能是一类口岸。关于进出口清关责任的分担,两个术语保持了一致性。而在新版通则中仍然保留的DDP术语则要求卖方同时办理进出口清关手续并交纳全部相关费用。

3. 在交货地点,卖方都要负责卸货,买方在卖方卸货后才办理进口清关和提取货物。需要注意的是,在DAT情况下,卖方须从运输工具上将货物卸下交由买方处置;而DAP情况下,同样须将货物交由买方处置,但只需做好卸货准备。

简而言之,DAT继续保持了D组术语的基本原则:到达交付。

(二)两个术语的差异点

DEQ和DAT术语的差异点主要有:

1. 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DEQ术语下,国际货物运输的最后一程只能是海运或者内河运输;而DAT术语下,对货物运输方式并无任何限制。因此,在货物交付中所使用的运输单据就有很大的不同。DEQ条件下,运输单据只能是海运单、记名提单或者记名多式联运单据;而DAT条件下,运输单据不仅可以是上述三种单据,还可以是空运单、铁路运单和道路运单。

2. 交货的地点不同。DEQ术语下,卖方只能在进口国的一类口岸港口的码头上将货物交付给买方;而DAT术语下,卖方可以在指定地点的任意一个一类口岸将货物交付给买方。举例说明:“DAT深圳”,意味着卖方可以在盐田港、蛇口港、赤湾港、宝安机场、皇岗陆路口岸等位于深圳市域内海陆空所有的一类口岸向买方交付货物,而“DEQ深圳”则意味着卖方只能在盐田港、蛇口港和赤湾港等位于深圳的水路一类口岸向买方交付货物。

3. 承运人的权利义务不同。DEQ术语下,最后一程运输必须是由海运或者内河运输承担,使用海运单、记名提单和记名多式联运单证。根据现行的国际海运规则和多式联运规则,承运人大多按照海牙规则或者维斯比规则承担义务、享有权利;而在DAT术语下,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的法律渊源可以是国际多式联运公约、蒙特利尔公约或者国际货协和国际货约,其中承运人的权利义务与海运有很大不同,包括承运人的责任期间、免责事项以及赔偿责任限制等。

四、从DAT术语的出现看国际物流运作模式的发展

DAT术语的出现不仅适应了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更是满足了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尤其对中国目前正在大力建设的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运作创造了条件。

(一)DEQ术语对国际物流运作的阻碍

港口进入第三代以后,要求利用码头这一货物集散枢纽的地位,对货物展开各种增值服务,包括展示、再包装、转口贸易等。但是DEQ术语要求卖方将货物卸在码头上交给买方,卖方仅仅承担卸货的费用和风险,无需对货物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这种规定与第三代港口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因此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得不到积极而广泛的应用。类似的问题也反映在DAF、DES和DDU三个术语上,而这才应该是国际商会决定在Incoterms2010中取消DEQ等四个术语的真正原因。

(二)DAT术语有利于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的运作

保税港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DEQ术语下,卖方没有义务将货物从码头送到保税港区内,而买方一旦办理完进口报关,也没有必要将货物送进保税港区内。例如假设在合同中规定“DEQ上海洋山港”,则卖方承担的义务仅仅到小洋山港区,货物从小洋山港区到位于芦潮港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则需要买方来办理。而一旦货物办理了进口清关手续,买方就直接将货物提回自己的仓库,完全没有必要再送进保税港区内。因此,在DEQ术语下,保税港区显得无用武之地。

如果在买卖合同里写明“DAT上海洋山港”,则卖方承担的费用和风险等义务就可以延伸到位于芦潮港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买方则可以在位于芦潮港的保税港区仓库内办理进口清关,并接收货物。

(三)DAT术语便于VMI运作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er Managed Inventory,缩写为VMI)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物流管理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常见的库存管理方式。其基本含义是供应商将客户所需要的商品送至客户所在地的仓库存放,并帮助客户管理库存。这种方法最早在连锁超市经营中出现,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供应链管理中的多个环节。

篇4

进口红酒(也称“葡萄酒”)在七八十年代还被我国老百姓当作为高档洋酒,因关税、消费渠道等问题(综合税率为48.2%),使得价格较高,消费市场规模相对有限,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口渠道的增多,进口红酒以相对便宜价格进入寻常百姓家,这其中不得不归功于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型营销模式――保税物流。然而,在借助各地保税(港)区的特殊政策优势,我国进口红酒保税物流交易市场(中心)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据统计,除正在规划建设的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国际酒类交易中心,我国已在短短两年多时间中,陆续在珠海、上海、厦门、宁波、广州等八个地区建立进口红酒保税物流交易市场(中心)。这种发展速度既让酒类贸易商、物流商以及消费者感到欢欣鼓舞,能够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享受到优质、货真的国外红酒,但也使市场中的经营者对目前的发展态势感到担忧。

交易模式大同小异

从目前已有红酒保税物流交易中心(市场)项目开展情况来看,其运营方式和提供服务大同小异,基本上各家保税区都具专业集中的酒类产品的展示、交易服务;快速高效仓储配送、进出口通关、检验检疫、翻译导购和办理中文标签等的“一条龙”服务。而且,这所有的一切服务都基于两个特殊政策优势,一是提供免费入驻仓储、展示空间;二是交易成功后清关时交税,即暂时减少酒商流动资金占用,这无疑会大幅降低红酒进口贸易商、物流商的运营成本,提高现金流的周转,扩大市场份额。

然而,在看似新型、高效的运营模式背后,不得不考虑这种仅依靠大规模集散来获取经济效益究竟能支持多久?根据行业相关研究机构表示,“目前在我国兴起的进口红酒保税物流交易模式是在目前市场不够成熟、不够专业的形势下出现的。鉴于当前市场情况,国内进口红酒市场不缺产品,缺的是消化产品的渠道和市场。因此,保税物流交易模式的实质在于服务进口红酒市场,而不是主导市场。所以一个进口红酒保税区的成功与背靠的经济区域的交易活跃度有关,不能盲目跟风建设。”这其中道出我国进口红酒保税物流交易模式的软肋,即在缺乏市场需求长远规划下的发展难以获得持续效应。然而,目前还处在市场初步形成期,“需求瓶颈”问题还暂时不会凸显,一旦市场成熟或经营者超过市场承受能力,必将会引起我国进口红酒保税物流交易市场的洗牌。

由此,问题就显而易见,现在的所谓集散地基本都处于一个初级的贸易交易阶段,大部分集散地仅仅是个交易平台,以简单的贸易为主,没有形成产业链整体供应的模式。而报关、采购、税收方面的优惠并不是进口酒保税市场未来发展的根本,保税市场要想在未来有所发展,必须跳出“集散”的初级功能,建成产业链的整体商业模式,把上游、中游、下游的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特别是要形成相关的利益链条。

进口红酒产业链未形成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从最基本的红酒生产销售供应链模式探讨起,从原材料葡萄到最后消费者手上的瓶装酒,经历了酿造、散装配送、中转酒窖储存、装瓶等多个环节。而从红酒产生工艺流程分类来说,分为饮用红酒和酒庄红酒。饮用红酒是单一口味、标准工业化生产的红酒,是最为传统批量生产物流,面向大众消费的供应链模式,而国内目前大部分红酒消费基于此;酒庄红酒是指国外大量酒庄特定酿造的酒,这种红酒品色都有差异,价值上也不同,是目前保税物流交易中的主力,通过用个性化的农产品、自己种植、自己酿造,口味个性化,品质较高、价格也偏高。因此,在国内目前有大量消费群体需求的情况下,以保税物流交易模式可以减少酒庄红酒的交易流程和费用。然而,我国目前大多数交易市场(中心)多集中酒庄红酒的集散交易,却忽略本质上个性化,将发展的重点仅仅放在整个交易环节的中游。

事实上,国外的进口红酒产业链是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红酒内涵价值,而非简单商品的大规模物流营销及配送。虽然我国目前的保税区物流交易模式可以帮助提升采购效率,但解决不了连接上下游这个关键性问题。而且,即使够满足一些暂时非专业经销商的需要,当他们从非专业到专业化成长起来后,采购报关就不是问题,这种模式便可能会失去其效应。更重要的是,保税区交易模式并不能杜绝“供求”双方的台下交易,那么其模式开创管理者的盈利何来?对于经销商来说,缓交关税不是免交或少交,始终还是要交,还不及从小关口进口容易“合理避税”来得实际。于是各保税区便有点“曲高和寡”的尴尬,和专业酒展一样,吸引的大多是在国内国外毫无“根基”和推广渠道的酒商。除此之外,基本上每个保税区的位置都相对偏僻、交通不便。

从红酒整个产业链来说,其物流交易模式应把产业链形成一个有机体,并且能为中国市场上运作进口酒的企业提供市场运作等诸多方面的服务,比如说客户需要某国的产品或是某种特色产品,对方不仅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提品,还能帮助客户做更多的延伸工作。同时,对于国内目前所建各种市场或开展各种展销会形式,国外也有类似的组织,但是具有更多的功能,会把市场、营销等服务综合起来,比如意大利、法国每年都有世界范围的展览会、红酒节等,当地的一些组织会把这些展会纳入到对企业的服务中。因此,国内后续建立的交易市场也需要积极地向这方面靠拢,如广州酒饮国际贸易中心将供应链、专业市场和电子交易集成在统一的市场中,其中,供应链是指包含报关、保税仓储、物流配送等在内的体系,他们将设立供应链中心,以帮助国内经销商来采购促进酒商的销售;电子交易系统直接面向国外的著名酒庄,汇聚众多世界各地红酒品牌。这对国内的经销商、采购商具有很大吸引力;专业市场是为保证进口红酒,全是来自原产地,品质有保证。在目前较为混乱的市场上,让消费者能喝到放心酒。

篇5

    国际商会每十年修订一次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下简称《通则》)是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解释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基于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地位,《通则》也就成为高等教育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等专业学生必须了解、理解并熟练掌握的重点学习内容,同时贸易术语也是各类与国际贸易有关的考试中必不可少的测试点。在实践中,最常使用的贸易术语只有三四个,而在《通则》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则是《通则》所规定的全部术语。2000年《通则》规定了13个贸易术语,2010年《通则》规定了11个贸易术语。同时,由于《通则》是国际惯例而不是法律,不适用“新法优于旧法”的规则,实践中会出现有的国际贸易合同选择适用2010年《通则》、有的国际贸易合同选择适用2000年《通则》的现象。因此,2010年《通则》和2000年《通则》的规定中不相同的部分仍然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记忆十几个由缺乏关联性的英文字母组成的贸易术语已经很困难,再加上每一个术语所蕴涵的价格构成和交货条件以及每一个术语所划分的买卖双方风险、责任、费用的分担,贸易术语学习成为一大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一大难点。

    二、《通则》教学方法分析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通则》教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教材的编排方式进行教学,一种是按《通则》的编排方式进行教学。现行的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教材中对贸易术语的编排方式通常采用的是直叙法。这种方式是把全部贸易术语按序排开,对每一个贸易术语用一段话解释其含义,然后用多段文字解释每一个术语之下卖方的义务、买方的义务、国际运输与保险合同、风险转移、费用划分等。而《通则》的编排方式是把全部贸易术语按序排开,对每一个贸易术语用一段话解释其含义,然后用列表的方式将每一个术语之下买卖双方的义务全部囊括起来,有关国际运输与保险合同、风险转移、费用划分等内容具体化为买卖双方各自的义务并体现在列表之中。上述两种编排方式对应着教学中的两种教学方法。“教材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每一个贸易术语下的买卖双方义务和费用划分等,“《通则》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贸易术语的调整范围和买卖双方义务有全面的了解。在实践中,两种教学方法都难以避免以下3个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枯燥。每一个贸易术语都涉及买卖双方义务、价格构成、交货条件、国际运输与保险合同、风险转移、责任与费用划分等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上述内容讲解很多遍,这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极为枯燥乏味的。

    二是教学时间长。一般情况下,要做到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贸易术语理解透彻,讲解时间和测试时间相加约需4个课时。

    三是教学效果不理想。贸易术语难记忆、易忘记、易混淆,测试得分率低,因此很容易出现学生在学期中间掌握而到学期末又忘得差不多的情况。

    三、《通则》图式法教学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是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理解贸易术语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货物需要经过哪些流程、涉及哪些费用才能从一个地点运至另一个地点,其中又可能存在哪些风险。鉴于多数学生没有交付货物的实践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物品邮寄流程进行概括总结,进而分析国内不同省份之间货物流动的流程和步骤,最后分析国际货物流动的流程和步骤。对国际货物流动的流程和步骤的分析体现在图中的横轴上,具体而言,“供货”是指卖方应提供符合合同约定的货物以及单证,该货物位于卖方国境之内;“出关”是指货物需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许可,并经办理出口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准备运出出口国海关;“启运地∕装运港”是指货物进行国际运输的始发地。“供货”与“出关”、“出关”与“启运地∕装运港”之间的两条实线表示货物在卖方国境内的运输过程,涉及该运输过程中运输合同的签订、费用和风险的承担。“目的地∕目的港”是指货物进行国际运输的终到地。“启运地∕装运港”与“目的地∕目的港”之间的虚线表示货物的国际运输过程,这一过程同时是承运人履行国际货物运输合同、保险人履行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合同的过程,涉及国际运输过程中运输合同的签订、保险合同的签订、费用和风险的承担等。准确地讲,虚线中的“运输合同”和“保险合同”应是货物国际运输合同和国际运输保险合同的履行过程,不能按流程顺序理解为在货物到达“启运地∕装运港”后才签订合同。运输合同和保险合同何时签订取决于依据贸易术语承担签订这两个合同之义务的当事人,签订时间实际上是在买卖合同签订之后、货物运到“启运地∕装运港”之前。“入关”是指货物需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许可,并经办理进口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准备运入进口国海关。“目的地∕目的港”与“入关”、“入关”与“付款”之间的两条横线表示货物在买方国境内的运输过程,同样涉及该运输过程中运输合同的签订、费用和风险的承担。需要说明的是,货物进入进口国境内后,经进口国国内运输运至买方营业地或其指定地点,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到货”,而笔者基于《通则》中对于买方义务的表述用语(“付款”),将这一过程概括为“付款”,同时将“付款”前的横实线以横虚线代替以示区别。

    第二步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货物流转过程的前提下,让他们明白:在货物流转过程中将会涉及签订国内和国际运输合同、签订保险合同、办理出口和进口清关手续,由此将产生费用、关税和其他税款与支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发生各种风险和责任。买卖双方需要在签订买卖合同时就对上述义务、责任、风险和费用确定一个分担的标准,以保证货物能正常运至买方控制之下。鉴于这一流程分为多个步骤,买卖双方可以有多种分担方法,但是在任何一种分担方法之下,双方各自所承担的义务、责任、风险和费用是相对固定的。如此一来,买卖双方只要在合同中约定有贸易术语,就不需再用烦琐的语言约定双方在货物流转过程中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同时,由于贸易术语过于简便,还需要由双方都认可的惯例对各个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具体的权利义务进行详细的解释,从而产生了包括《通则》在内的解释贸易术语的各种国际惯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醒的是:贸易术语有十几种,但在某一具体的买卖合同中,只需要一个贸易术语;买卖合同在约定贸易术语的同时还需约定解释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以避免因解释不同而可能引发的纠纷。

    第三步是具体分析《通则》所规定的每一种分担方法(每一种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费用分担和风险转移点。教师可以先挑选比较常用的贸易术语进行分析,如“FOB装运港”这个术语。教师讲解时先不引入FOB的概念,仅指明图中FOB的纵线箭头处,表示这是其中一种分担方法。如果买卖双方选择此种方法,则纵线左边的流程步骤、风险责任、税费由卖方承担,纵线右边的流程步骤、风险责任、税费由买方承担,双方分担权利义务的分割点即“风险转移点”是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时。对双方具体权利义务的讲述建议采用《通则》的表述。在全部内容讲解完成后,再引入FOB术语的概念,即这种分担方式被抽象为“FOB装运港”。通过教师对3~4个常用术语的讲解,学生基本可以以流程图为基础推断出其他术语所表示的分担方法,此时就可以自己尝试表述其他术语下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和风险转移点。

    第四步是讲解图示所表述的其他内容以及读图时的注意事项。第一,图示中横线上方的术语是适用于所有运输方式(包括海上运输和内河运输)的贸易术语,横线下方的术语是仅适用于海上运输方式或内河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第二,FOB、CFR、CIF3个贸易术语虽然纵线箭头所指向的地点不同,但区别仅在于国际运输合同和国际运输保险合同的签订人不同,其他权利义务和风险转移地点完全一样,所以表示这3个贸易术语的纵线箭头之间用横线相连,同时指向风险转移点“装运港”。FCA、CPT、CIP3个贸易术语同样如此。第三,除个别贸易术语(CFR、CIF、CPT、CIP)外,每个贸易术语的中文译名和术语本身所指定的地点通常就是“风险转移点”。第四,“启运地∕装运港”与“目的地∕目的港”上的方框可以看作运输工具,以此可以看出FAS与FOB的区别在于FOB的卖方需装货、DAP与DAT的区别在于DAT的卖方需卸货。第五,提醒学生除了注意贸易术语的中文译名,还要注意术语中指定地点的性质,并要求学生根据指定地点来确定买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第六,在指定某个贸易术语并要求分析此术语基本内容时,图示法可以帮助学生直接在图示中找到该术语,然后依据该术语的纵线箭头所做的分割向左找出卖方的义务,向右找出买方的义务。但是,应告诫学生,在查找某一方的义务时应一直查找到图示中标明“卖方”或“买方”的地方,在“卖方”与某术语的纵线箭头之间的流程是卖方的义务,在“买方”与某术语的纵线箭头之间的流程是买方的义务,纵线箭头指向的地点是“风险转移点”。

篇6

【关键词】信用证 国际贸易融资

一、信用证的特点及优势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广为使用的结算方式,这种支付方式使得买卖双方在履行合同时处于同等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重新找回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场交易所具有的安全感,解决了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信用证是有条件的银行担保,是银行(开证行)应买方(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保证立即或将来某一时间内付给卖方(受益人)一笔款项。卖方(受益人)得到这笔钱的条件是向银行提交信用证中规定的单据。信用证以银行信用取代了商业信用,给买卖双方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它发展至今,其程序已经规范化,相关的法律也较为完善,具有其他结算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信用证作为贸易融资工具更为安全可靠,为交易双方接受,能有效监控整个交易过程,极大地降低了贸易融资的风险,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信用证进口贸易融资的方式及特点

(一)进口押汇

进口押汇是开证行给予进口商(开证申请人)的一项短期融资便利,即在进口时企业(进口商)委托银行开出信用证,在单证相符须对外承担付款责任时,由于企业临时资金短缺,无法向银行缴足全额付款资金,向银行申请并获得批准后,由银行在对企业保留追索权和货权质押的前提下代为垫付款项给出口商,并在规定期限内由企业偿还银行押汇贷款及利息的融资业务。

对企业来说,进口押汇是贸易融资的一种主要形式。首先,与流动资金贷款对比,办理进口押汇手续简单,企业在获得授信额度的前提下,在规定付款日前的5~7天内办理进口押汇手续,只需要提供一个进口押汇申请书。同时还可以与银行约定付款日即为起息日,使企业融通的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不出现闲置。其次,由于进口押汇利率低于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再者,企业在办理进口开证后继续叙做进口押汇,等于完全利用银行的信用和资金进行商品进口和国内销售,不占压任何资金即可完成贸易、赚取利润。当无法立即付款赎单时,进口押汇可以使其在不支付货款的条件下取得物权单据、提货并转卖,从而抢占市场先机。如果在到期付款时遇到更好的投资机会,且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高于贸易融资的利息成本,使用进口押汇,既可保证商品的正常购买、转售,又可赚取投资收益,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对于银行而言,通过与进口商签订《进口押汇协议》,确定有效担保、控制货物所有权,从而实现了降低风险的目的,并能获取押汇利息和手续费等收入。因此,进口押汇实现银企双方共赢。

(二)海外代付

海外代付是银行利用行的资金,为企业(进口商)信用证项下进口付汇提供短期融资服务。在信用证对外付款日之前,企业如有融资需求,在开证行资金紧张或资金成本较高的情况下,由开证行联系外资银行或海外分行代为付款,在融资到期日企业再偿还信用证款项、融资利息和银行费用的融资业务。

从融资的角度看,海外代付和进口押汇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是开证行向进口商提供的短期贸易融资。但是海外代付业务的资金由代付行提供,不同于进口押汇业务的资金是由开证行提供,所以海外代付不占用开证行的资金。在现阶段各银行普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海外代付就可以突破一定的局限,更为灵活方便。更为重要是海外代付业务需支付的费用一般情况下低于国内同期贷款的利息支出。近年来通过海外代付融资的利率,也远低于进口押汇利率,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费用水平。

(三)假远期信用证

假远期信用证是指进出口双方签订的贸易合同中规定了即期付款的条件。企业作为进口方要求出口方提供远期汇票并在信用证中规定该远期汇票可以即期议付,由开证/付款行办理远期汇票的贴现,对出口方即期付款,且一切贴现费用(利息和费用)由进口人负担。这种信用证,对出口方来说仍属于即期收款的信用证,但对企业即开证人来说则属于远期付款的信用证。

进口企业通过开立假远期信用证,明确了即期付款的条件和承担贴现费用的承诺,借助银行的资金同时,减少企业自身资金压力,兑现了对客户即期付款的承诺。进口企业开出假远期信用证,因出口方是及时收款,实现了资金的及时周转,进口企业可以以此为条件,向出口方提出在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从而有效地降低进口的成本,取得更多的获利空间,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三、企业信用证进口贸易融资对策

(一)重视沟通,有效选择

企业应当与银行多沟通,要求银行在建立高效的贸易融资授信审批和信用额度管理制度上研发更有效更灵活的贸易融资形式。

企业要密切关注银行在新形势下推出的各种形式的贸易融资产品,充分了解融资产品的审批条件、过程和重点,同时按时还款付息,维持企业良好的信用记录,在此基础上针对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及业务发展的客观需要,以效益优先,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融资产品。我公司作为有色金属生产的大型企业,进口的原料是流通性较强的具有一定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周期较长,价值高,所以与此紧密相关的进口国际贸易融资尤为重要。2009年我公司全年进口铅精矿4.5万吨,锌精矿20万吨作为生产原料,由于客户要求用信用证结算,开证金额总计达到1.5亿美元,公司综合国际金融市场的情况和自身良好资信的有利条件,采用海外代付、进口押汇、远期信用证等方式融资议付信用证,缓解了由于出口下降带来的美元资金压力,也达到了快速提货、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还有效控制了资金成本,融资利率最低达到1.2%(年利率),大部分为2%~3%,远远低于国内同期贷款利率。此外,在人民币持续升值情况下,运用进口项下贸易融资推迟付款,到期采用人民币购汇偿还美元融资贷款节约成本。

(二)加强财务管理,组合避险工具

首先,企业还应着重练好“内功”,把握好企业经营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偿债能力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这些指标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银行对企业日常经营状况的基本判断,影响银行对企业融资业务风险的基本判断。

其次,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努力克服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影响,积极了解客户的最新财务和经营状况,规范财务操作流程,保证资金安全。

再者,进口贸易融资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规避风险和为企业理财等方向,与远期结售汇等规避汇率风险业务相结合,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综合高效的资金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篇7

一、国际贸易中细节的内涵

一般来说,在国际贸易中,细节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细节就是实际中存在的各种具体情况,注重细节就是注重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国际贸易的特点是线长、面广、中间环节多。近年来,运输业、保险业迅猛发展,并已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尤其是银行参与国际结算,致使国际贸易中的当事人更多,关系更为复杂,手续更为繁杂。国际贸易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手续,都是由一连串的细节组成的。如果细节处理不当,就容易滋生贸易纠纷。以装船通知为例,按照《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下简称INCOTERMS2000)的解释,在FOB或CFR贸易条件下,出口商有义务向进口商对货物装运情况给予及时和充分的通知,以便进口商办理保险,否则,如漏发或晚发通知,则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后的风险仍由受益人承担。有这样一个案例,中国某外贸公司以F0B价格条件出口棉纱,该外贸公司装船后因疏忽未及时通知买方,直至3天后才给予装船通知,但在启航18小时后,船只遇风浪致使棉纱全部浸湿,买方因接到装船通知太迟,未能及时办理保险手续,无法向保险公司索赔,所以由卖方承担赔偿货物损失的全部责任。像这样的细节,国际贸易中还存在许多,船货的衔接问题,装船的时间问题等等,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经济损失甚至影响交易的最终达成。细节是标准、是程序,注重细节就是注重标准和程序。标准和规范,就是对细节的量化,是重视细节、完善细节的最高表现。在国际贸易中,各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操作流程,都有具体的执行标准,如ISO质量认证体系,信用证的业务操作流程,每一个标准,每一个步骤都是一个个细节。不符合标准,违背基本程序的操作就存在安全隐患,或是欺诈或是骗局或假冒伪劣。在信用证业务中,原则上是申请人委托开证行开立信用证,由开证行寄给国外通知行,再由通知行通知受益人,但在实际业务中,许多不法商人避开银行环节,直接送达受益人,殊不知,这就是骗局,这违背了基本的原则,信用证是银行信用。细节又是动态性的,注重细节就是注重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变化了新情况、新问题。国际市场瞬息万变,竞争对手层出不穷,消费者的需求日新月异。影响市场的每一个因素,影响消费的每一个因素就是一个个细节,只有把握住这些细节才能把握市场的脉搏和消费的趋势,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际贸易。例如,上海内环高架桥不允许1吨以上的小货车上桥的消息后,日本商人迅速根据市场的需要设计0.9吨的小货车,既满足了市场的需要,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这些细节是不容易的,这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协作,各个环节紧紧相扣才能做到。

二、国际贸易中最容易忽视的细节

国际贸易中的细节很多,但通过归纳总结,最容易忽视的细节主要有:

1.包装:许多国家对于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规定了有关包装和标签的管理条例,近年来,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有些还规定得十分繁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5条规定:“买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和规格相符,并须按照合同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可见包装是非常重要的,是买卖双方交接货物的依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包装中的许多细节容易被忽视,进而给买卖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经济损失,影响贸易的顺利进行。我国某服装公司出口服装到澳大利亚,因每个纸箱的装货重量超过了20kg,不宜徒手搬运,遭到工人拒收。其原因是:澳大利亚工会规定工人有权拒绝徒手搬运超过25kg货物的要求;同时,保险公司对由于搬运超重物品引起的工伤也不予赔偿。为避免可能引起的损害,澳洲的这家服装公司将该重量定为20kg。就是这个细节没有处理好,我国服装公司遭受了经济损失。

保险:国际货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致使途中货物遭受损失,货主为了转嫁货物在运输途中的风险损失,就需要办理货物运输保险。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忽视了办理保险的规则,即使办理了保险,也没能转嫁经济损失。例如我国某工厂进口一批生产用零配件,采用的是CIP合同。因交易金额不大,保险条款只简单规定:“保险由卖方负责”。运输途中由于震动,挤压造成配件变形无法正常使用。我国进口商向保险索赔,保险公司则认为此情况属于“碰损、破碎险”承保范围,但提供的保单上只投保了“协会货物条款”(C),没有加投“碰损、破碎险”一般附加险,无法赔付。按照INCOTERMS2000的解释,在CIP条件下,如果合同没有对保险做出具体的规定,卖方只需投保最低责任范围险别,即平安险或伦敦“协会货物条款”(C)就算履行其义务。就是耳熟能详的保险规则没有处理好,导致该工厂重新购买此部件,既浪费了金钱又耽误了时间。制单:在制单工作中,必须高度认真仔细,做到“单证一致”、“单单一致”和“单货一致”,否则,如果出现任何的不一致都可能遭到银行和进口商的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从而增加出口商的收汇风险。CIF交易是一种典型的象征货,实际上是一种单据的买卖,卖方是凭单交货,买方是凭单付款。只要卖方按时向买方提交了符合合同规定的全套单据(名称、内容和份数相符的单据),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损坏或灭失,买方也必须履行付款义务。反之,如果卖方提交的单据不符合要求,即使货物完好无损地运达目的地,买方仍有权拒付货款。单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贸易能否顺利进行。有这样一个案例:我方出口玻璃餐具,由于制单过程的疏忽出现了不符点:发票上“GLASSWARES”错写成“GLASSWARES”,没有空格,改变了名称;遭到银行的拒付。可见,在单据的填写过程中,稍有不慎都会产生单据不符而遭银行的拒付。同时,只要稍加注意,这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换言之,这些经济损失都是由于忽视细节而造成的。

三、抓住细节,减少贸易纠纷

吉姆·柯林斯曾经说过:“不愿做平凡的小事,就做不出大事,大事往往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来的,所以在细节处多下工夫吧!”。国际贸易何尝不是如此,关键是怎么样才能抓住每一个细节。

篇8

关键词:供应链整合;国际货物贸易;国际货物流;上海国际贸易中心

中图分类号:F713.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3-0127-06

在2011年3月举办的“虹桥贸易论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国际经验和立法研讨会”上,国际贸易专家以纽约为例,明确地强调了供应链管理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的地位,把它称为继要素禀赋、地理位置和关税政策之外,影响一个城市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第四个决定性因素。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专家关注的焦点。国际贸易中心正是全球供应链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在当下“供应链管理为王”的贸易新时代里,纽约、东京等成熟国际贸易中心的供应链中心集聚和高效供应链管理的成功案例,应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与努力的方向。

从国际贸易的标的来看,货物贸易产生得最早,也是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产生和发展的根基,在国际贸易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通常,分析某国或地区的货物贸易情况时必定会涉及贸易额、贸易流向两个基本要素,前者是参与贸易的货物价值总金额,反映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贸易规模;后者是指贸易货物的流动方向,反映了不同国家、地区的资源禀赋特征。如果从物流和供应链的角度来看,货物贸易其实就是一种“货物流”,是一种在贸易合同规定下完成的国际物流(国际贸易)或区间物流(国内贸易或国际贸易)。按照对物流的理解,这种货物流其实包含了流体、流量、流向、流程、流速、流动载体六大要素,涉及参与贸易的企业、、国家机构等。因此,在研究供应链整合和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时,非常有必要研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货物贸易,以及由此产生的货物流问题。

一、货物贸易与货物流

货物贸易即有形商品贸易,是各国或地区根据自己的生产情况,将富余物资出口到国外,同时将自己生产和人民生活所缺乏的物质进口到国内的一种“货物流”。按照物流与供应链的理解,这种货物流包含了流量、流体、流向、流程、流速、流动载体六大要素。

第一,流量:即参与贸易的货物价值总金额,反映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贸易规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总额。

第二,流体:即指参与贸易的货物内容,如石油、铁矿石、原到木、粮食、电子产品等,而各种货物在贸易中的份额构成则反映了商品贸易的结构。

第三,流向:指贸易货物的流动方向。从贸易流向的区域分布来看,各地区主要出口地区为本地区,如欧洲内部贸易的比例高达70.9%。除本地区外,一个地区的贸易流向也相对集中于其他发达国家较为集中的地区

第四,流程:指贸易货物从出口国(地区)到进口国(地区)的移动距离,它反映了货物的空间位移,不仅与出口地和进口地之间空间距离直接相关,还与货物的运输方式密不可分。

第五,流速:指贸易货物流动的速度。由于在整个货物贸易的供应链中,既有供应链上不同节点之间的不同流通方式(运输方式),涉及不同的运输速度和运输时间,又有货物在供应链上节点的滞留时间,如在堆场的停留时间、装卸作业时间、等待拆拼箱作业时间、通关作业时间等,因此,货物流的流速不是一个恒定的速度,很难用一个具体的速度值或者速度值区间来反映。

第六,流动载体:有静态和动态之分,静态载体是指仓储设施,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码头堆场,动态载体是指在货物贸易过程中承接货物流动的运输工具(船舶、飞机、卡车、火车等)。在世界货物贸易的物流与供应链网络中,前者构成了网络中的节点,后者则是使货物在网络节点之间移动的工具。

这六大要素与国际货物贸易的贸易额、贸易商品、贸易商品的流向、贸易距离、贸易时间和运输方式等分别一一对应。无论是从国际货物贸易而言,还是从货物流本身而言,这六大要素都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譬如,A国商品的单位金额越高,而且越集中流向B国,则A国对B国的货物出口额越高;而A国商品越集中流向B国,在地理距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运输方式可以缩短贸易时间,更有利于A国对B国的货物出口。

通过对货物流的要素分解,便于从供应链系统分析国际货物贸易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以及不同环节之间货物的流转,有利于从全球供应链整合的角度探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

二、上海与世界成熟国际贸易中心的货物流对比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国际贸易中心有“腹地型”和“转口型”两大类。上海的转口贸易比例一直很低,但拥有富庶的经济腹地,因此,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在类型上更偏向于腹地型。本文选取另一个腹地型国际贸易中心的代表——东京,分析比较上海与东京的货物贸易和货物流差异。囿于资料数据的可获得性等问题,将主要从货物流的流量、流体、流向和流动载体四大要素方面分别描述。经查阅《东京都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上海经济年鉴》等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比较,发现与东京相比,上海的货物贸易和货物流主要有以下特点。

篇9

1.教学手段和内容落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世界经济在不断发展,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而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手段和内容仍然较为落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一般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即便运用到多媒体设施,教师也只是运用WORD或是PPT文档等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课堂缺乏更加丰富的内容和现代化教学方式。这样就是使得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容,并且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当中。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国家贸易的流程、业务方式以及法律社会环境等也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如网络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当中的应用推动了国际贸易无纸化交易的进程,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和改变等都应成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内容。而事实上,我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少将新的变化以及形式发展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跟不上时展的变化。

2.教师能力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缺乏

在高等教育当中,为培养符合社会以及企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拥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专业技术。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当中这类“双师”型的教师较为缺乏,大多数教师都是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缺乏外贸实践经验,因此不能在授课当中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了有效解决上述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就需要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性人才。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内容

1.确定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思路

国际贸易实务主要是以合同为核心,企业进出口流程作为主线,要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首先就要确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思路。所以,根据实际进出口流程我们将国际贸易实务整合为四个一级项目,具体如下:

(1)交易准备,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在进出口前,对市场进行调研与分析;国际目标市场的确定;以及编制规划进出口方案和具体操作思路。

(2)交易磋商,即指交易磋商的具体程序内容以及洽谈的方法和技巧等。

(3)合同签订,主要包括了解合同的种类,相关法律效应,以及合同编写的内容和方法,合同条款等

(4)合同履行,其中包括出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以及进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两个方面。出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有备货、催证、审证、改证、租船订舱、报验、报关、投保、制单、交单结汇以及出口核销和出口退税等过程;而进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有开立信用证、租船订舱、装运、办理保险、审核付汇、接货报关、检验及核销等过程,这些都需要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根据上面的四个一级项目的指导,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设不同的二级项目,并与实际操作模拟实验训练相结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国际贸易的具体内容,而且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师生双向评价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大多都是采用卷面考试的方式,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目的不相符合,即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实施操作国际贸易业务的能力。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在进行课程项目教学评价的时候,不仅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们可以采用师生双向评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积极性。

3.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另一重点是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内容,与时俱进。在提高老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并对其进行培养深造的同时,还要引进新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双具备的优秀教师,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三、结语

篇10

《国际贸易实务》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承载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熟悉国际市场惯例和规则以及掌握外贸业务具体流程的专业能力的任务,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程。

二、学情分析

(一)基本学情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般较为端正,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分析,这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较弱,但内省智能较突出,能自律、按时完成任务。交流交往能力较强,擅长分组合作。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掌握了市场调查分析能力和经济学基础理论,具备商务英语基础,掌握计算机、互联网知识,能熟练使用PPT制作软件。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学习目的现实,希望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能直接应用到工作中或取得较高的考核分数从而获得奖学金,理论学习兴趣不足,缺乏意志力、易出现学习障碍,学习方法单一,学习动力不足。

(三)学法指导

针对以上学情,采用任务驱动,开放、互动式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模拟真实外贸工作过程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均以积极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课程内容的选取

针对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和以上学情,将课程内容按真实外贸过程设计为五大任务14个子任务。其中,任务三合同签订和任务四合同履行为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任务设计

任务名称 分项任务

任务一 交易前准备 国际市场调研

寻找客户

资信调查

任务二 交易磋商 建立业务关系

出口报价核算

还价成交核算

任务三 合同签订 合同条款拟定

签订合同

任务四 合同履行 商检报关

制单结汇

落实货款

备货出运

任务五 业务善后 核销退税

索赔理赔

四、教学模式与方法手段

(一)教学方法设计总体思路

本课程按照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进行教学设计,选取教学模式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即把进出口业务流程设计为一个完整的项目,用五大任务驱动这个项目。这五大任务均是企业或职业活动典型工作任务,以外贸合同为主线,基于真实工作过程而设计。每个任务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组成,又分成进口和出口两个分支。

(二)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具体操作为,在学期初,将每个教学班划分为六个任务小组,分组时注意气质搭配、知识结构搭配和性别搭配,分小组完成各教学任务。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每个任务小组的成员相同,但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任务不同。在理论教学中,各任务小组按区域构建模拟贸易公司,组内确定公司内部职位。每个模拟贸易公司对应一个外贸区域,分别为:欧洲、亚洲、中东、美国、东盟和非洲。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分小组扮演船公司、进口商、出口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和以海关为代表的政府机构角色,完成外贸工作实训。理论、实践教学穿插、同步进行。

理论教学把课程内容分为进口、出口两大分支。实践教学则是按外贸流程实施,具体过程为:由进口商、出口商经过交易磋商环节签订外贸合同,在以海关为代表的政府机构、银行、船公司参与下共同完成合同的履行。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各任务所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各有不同。教学方法选择总的原则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表2所示。

表2 各任务主要教学方法

任务名称 教学方法

任务一 交易前准备 任务驱动法

启发式教学

任务二 交易磋商 角色扮演法

任务驱动法

任务三 合同签订 案例教学法

分组讨论法

任务四 合同履行 分组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

任务五 业务善后 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评价

对于学习成果如何进行量化考评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课程旨在构建多元化、全方位、过程化课程考核体系。考试以行动过程为导向,重过程考核。为了更好地构建以上考核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考试改革的探索,方向如下:总评成绩=理论成绩(70%)+实践成绩(30%)。其中,理论成绩(70%)为末考笔试成绩,在理论成绩中,加大实操考核力度。实践成绩(30%)构成如图1所示。学生实践成绩中,每次任务由教师对于学生分组完成情况打分占40%,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情况打分占30%,学生各小组互相评价打分成绩占30%,每次任务三部分成绩相加为学生实践成绩。

图1 实践成绩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