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9 17:4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的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服装工艺 一体化 教学方案 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一体化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并形成具体实施方案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教学问题和学习需求,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步骤,选择合适的评价反馈方式等。目的是解决老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如何教和如何学?教得怎么样和学得怎么样的问题?这里笔者以服装工艺教学中《双嵌线口袋的工艺制作》为例,介绍笔者个人的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1学材内容分析
本课程采用的主要学材是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教材《服装裁剪与制作》,该工作页包括7个学习任务:基础工艺、口袋制作、领子制作、袖子制作、门里襟制作、腰头制作和拉链安装。这7个任务属于平行式职业定向性任务,是服装流水制作过程中的代表性任务。相对来讲,领子制作、袖子制作和拉链安装的难度要大一些,但从企业流水作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6个任务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和独立性,每个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其难点又各不相同。活动实施过程中,双嵌线口袋制作实践是重点,要通过指导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积极实践,单独指导、小组指导和集中指导相结合以及教师点评来化解;工作页填写是难点,要通过教师引导、资料查询、小组讨论、学生独立思考、指导教师点评并给出参考答案来解决;将实践操作与工作页填写有机结合是关键。
2学生特征分析
XXX服装班共有21名学生,其中初中毕业生21人,,3人有半年企业实践经验,其它学生无服装专业经历。从第一个学习活动了解的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缺乏专业能力,对一体化教学的理念和模式还非常模糊、非常不适应,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采取直接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实践,承担评价主体的教学方式在目前还有很大困难,建议先采取指导教师实物示范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练习。
3学习目标
(1)能按照工业化生产安全防护规定,穿戴劳保服装,执行安全操作规程。(2)能查阅双嵌线口袋制作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识读其生产工艺单。(3)能在教师指导下,制定双嵌线口袋制作计划,并通过小组讨论做出决策。(4)能在教师指导下,叙述并完成双嵌线口袋制作、检验的全过程。(5)能每次完成学习后清扫场地和机台,归置物品,填写设备使用记录。(6)能展示、评价双嵌线口袋制作各阶段成果,并依据评价结果,做出相应反馈。
4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基于教学活动特点和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时要牢牢抓住三条主线,一是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和独立实践,小组互相帮助与配合完成双嵌线口袋制作从资料查阅到制作检验、展示评价的全过程;二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识读、填写工作页,梳理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帮助学生获取足够的操作过程的知识和技能;三是要将双嵌线口袋制作与工作页填写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兼顾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合理渗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教学的基本思路为: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指导学生识读和分析生产工艺单指导学生制定双嵌线口袋制作计划,并通过小组讨论做出决策示范双嵌线口袋制作、检验的全过程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独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双嵌线口袋制作、检验指导并要求学生清扫场地和机台,归置物品,填写设备使用记录的习惯指导学生展示、评价双嵌线口袋制作各阶段成果,并依据评价结果,做出相应反馈,并整理全过程资料作为学习笔记。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将工作页的填写和过程评价贯穿始终。
5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分为两种: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
过程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为主体,教师评价为辅,主要是工作页中各阶段引导问题的更正和“引导评价、更正与完善”表格的填写。总结评价以教师为主体,辅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通过综合学生引导问题的更正情况、实践操作的技能掌握情况、课堂表现和评价反馈阶段引导问题完成的情况,给出评价分值和综合评价意见,并填写工作页中的《学习活动考核评价表》。
6帮助和总结(教学反思)
(1)为使学生尽快熟悉专业,及早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最初的示范讲解一定要充分到位,之后逐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独立实践的方式,逐渐学会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
(2)对学生来讲,鉴于刚开始工作页的使用和填写难度较大,教师可通过合理引导、适度降低标准和要求,甚至有时可采取给出部分参考答案的方式,培养学生及时填写和更正工作页的信心和习惯。
(3)学习任务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布置学生课后任务,认真批改学生完成的工作页,给出建设性意见,并在下一次上课前及时反馈给学生。
总体来讲,学材内容分析、学生特征分析和学习目标分析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分析了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教学评价设计、帮助和总结分析了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的问题,教学过程则是对三方面问题的集中解决,其中《教学活动策划表》从实施层面集中解决问题,《教学流程图》从方法层面集中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实践教学;任务;专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51-01
一、服装工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依托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依次提升的层次,突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服装行业的多岗位转化和岗位工作内涵变化所需知识和能力的需要,综合设计开发服装工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服装工艺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专项训练、部件制作和成衣实训三大模块,涵括了半身裙、连衣裙、裤子、衬衫、春秋衫、西服、中山服、大衣、旗袍、礼服10个服装类别的部件制作及成衣制作。服装工艺实践教学强调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广泛性、实用性和超前性以及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和模块化。
二、服装工艺实践教学模块设计
按照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的先后顺序,设计、开发服装工艺实践教学模块。
三、服装工艺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研讨
(一)服装工艺实践教学指导思想
区别于传统的固定内容、同一顺序、同一方法的机械训练,采用“任务驱动,项目为导向”的方式、方法组织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内容、课程组织结构、授课方法、授课顺序都是围绕应用项目来进行。项目目标即课程的综合目标,项目下划分任务、子任务,每个任务、子任务下都有自己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操作要领,以任务为驱动,带动整个实践教学。
(二)“任务驱动,项目为导向”的服装工艺实践教学课程结构
应包含任务、学习目标、背景介绍、内容及学时分布与能力范围。
(三)“任务驱动,项目为导向”的服装工艺实践教学课程实施
1、整体把握。
1)依据教学与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适应岗位工作需要为目标,兼顾学生兴趣爱好、设计开发任务。
2)以学生为中心,以操作经验为指导,强化实战技能,激发学生潜能。
2、任务选定。任务,可以是一个小的部件制作、一件成衣实训或者是一个工艺单制作。任务的选定主要依据教学与学生实际,设置同一任务的多课题,满足学生兴趣与能力培养的需要。例如,女衬衫领子的制作就可以有:坦领、立领、立翻领、装饰线、拼接、镶边、滚条、花边、刺绣等多个课题供学生选择。
3、问题分析。针对所选任务与课题的不同,进行主要问题主要分析。例如,贴袋制作的主要问题有:贴袋的外观以及缝型的选用;贴袋的工艺方法、工艺步骤;贴袋的质量控制;贴袋的耗用时间;贴袋的变化工艺。
4、组织形式。模拟工厂实际工作情景,采用多元、动态的组织、训练方式。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操作、项目或任务小组,也可以是工作室的形式。
1)个人独立操作:适用于内容少、操作简单的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基本工艺的能力。
2)项目小组或任务小组:适用于成衣实训或工艺单实训。通过小组研讨、分工合作,培养团组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工作室:适用于具有一定难度的案例研究。由专家带队,进行企业项目的开发研究,激发教、学人员的教、学探索精神,体现专家治学。
5、实训指导。围绕“学生需要我做什么?我能做什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训指导。
实践教学以其自身的顺序、方法、步骤完成知识能力的养成。实训开始前,指导教师要凸显任务及其背景介绍,增强学生对实训的感性认识,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结果的冲动与愿望。实训中,协助学生完成任务,做好指导记录。允许学生对同一课题有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法,鼓励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答案。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指导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发挥关键、主导作用。对整个工作流程有完整、清醒的认识,对任务的实施过程、质量监督、时间耗用能全面掌控。
针对个体能力基础与任务难易程度的不同,实训指导可以采用技术讨论、问题探究、案例指导、协作完成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解决问题,确保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促进任务阶段性成果的及早出现。
6、考核评价。实训结束后,学生上交任务报告,指导教师依据指导记录与任务报告给出面向过程的质量评估。将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篇3
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的学科,结合服装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参与服装设计大赛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是学习服装设计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设计大赛中,师生的优异表现与取得的成绩,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乃至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及认同度。
关键词:
综合能力;培养;服装设计大赛;嵌入式教学
一、背景
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如何将服装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不拘一格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这是每一个专业教师应思考的问题。服装设计大赛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设计实践的平台,对学生而言,参加服装设计大赛需要将所学的各个模块知识进行整合,学会综合运用《服装设计原理》、《服装效果图》、《服装材料学》、《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服饰品设计》、《形象设计》、《服装编排与导演》等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因此,将服装设计大赛与专业教学结合,是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目前,我国每年有不同类型的服装设计大赛达二十多项,依据其组织机构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以及各地方服装协会等行业权威机构组织的大赛。第二类是各个服装企业冠名举办、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协办的大赛。第三类是各服装企业及地方政府共同承办的大赛。服装设计大赛的主题与内容通常包括创意装、男装、女装、婚纱礼服、针织服装、裘皮、职业装、童装、内衣等等。所以说,组织学生参与服装设计大赛,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本身就是一次全面检验,对学生更是一个施展才华、充分展示对时尚的独特理解的机会,是对综合设计能力的锻炼与考验。同时,在服装设计大赛中,师生的优异表现与取得的成绩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及社会认同,拓展了学生就业渠路。
二、大赛与专业教学结合,培养与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多年来,笔者致力于以服装设计大赛嵌入专业课程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解题和立意———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备战服装设计大赛的第一步是破题,需要仔细研读征稿启事,从分析征稿启事中的详细条目以及往届比赛获奖作品,了解比赛的性质,以辨明竞赛主题的定位,是注重创意性或是实用性。首先,可以通过分析大赛所设置的奖项来做初步判断。例如,在组织学生参加凤凰卫视主办、海澜之家特约支持的《穿越这一刻,中英文化交流年全球男装设计大赛》时,大赛的征稿启事对于协办企业的推介以及“最具市场潜力奖”等奖项的设置,均说明此项赛事是偏重实用性的;其次,还可通过分析大赛冠名或赞助单位来做预判。若大赛由企业冠名或赞助,说明此次大赛服装的实用性与推广度是评判的要点,如“真维丝杯”中国休闲装设计大赛、“名瑞杯”中国婚纱设计大赛、“乔丹杯”中国运动装备设计大赛等等。若大赛由地方政府冠名,暗示了大赛以提高该地区在服装行业的影响力为目标,需注重创意与地域性、文化性的结合,如“虎门杯”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大赛、“织里杯”中国童装设计大赛、“大朗杯”中国毛织服装设计大赛等等。其次,从设计方法论层面的分析是影响设计方案的关键。“创新活动是主体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相统一的过程。”[1]一份设计作品想要从成百上千份设计稿中脱颖而出,需要有突出的创意来打动评委。从众多服装设计大赛的入围作品来看,作品都具有新颖的立意、深刻的内涵与艺术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寻找灵感时,要格外关注和分析当下国内外流行趋势,分析未来一年的廓形、面料、色彩、风格等。要准确理解与把握一个时期的风格并非易事,学生在准备阶段需要大量收集、查询与解读各种渠道的流行资讯,同时,还要开阔视野,学会跨界、跨学科地寻找设计灵感,从其他艺术门类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寻找灵感及设计元素,如建筑、雕塑、绘画、电影、音乐、舞蹈等,尽管其艺术表达形式各不相同,但其本质是相通的。不同形式的相互借鉴、影响与融合,正是创意迸发的源泉与动力。在寻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后,还需要对概念进行解析、提取与筛选设计元素,用艺术手法进行转译,将时代背景与流行趋势融入设计主题,对灵感进行提炼与升华,最终完整的表达出设计的独特创意。
(二)方案生成和表现———培养手绘能力
手绘是设计方案酝酿、生成、深化与表现的基础技能。手绘是设计资料收集的最方便与最直接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通过手绘记录、整体设计素材与相关资料,有利于学生提高手绘能力,同时有效地拓展了资料搜集的广度与深度。设计草图的绘制则是学生迅速捕捉设计灵感的重要手段,灵感与思路的来源往往转瞬即逝,黄叶飘落、飞鸟掠过,这类瞬时的景象与闪现的灵感需要通过熟练的手绘快速记录与绘制出来。设计草图可以是完整的服装廓形,也可以是服装的局部细节设计,甚至可能只是一些能表达出设计感受的线条。草图的勾勒是思维图解的形成过程,因而表现技法与制图规范在这一阶段并不十分重要,反而更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简要的构思草图,阐释并传达出他们迸发的想象力和天马行空的创意。在从设计方案草图到定稿的反复调整与深化的过程中,更需要大量的手绘推敲,相较于在实物上进行修改,“笔头”的思考,无疑更加直观、便捷。教师与学生可就各阶段、各发展方向的草图共同进行讨论、比较与修改,并快速绘制呈现出修改后的效果,也使得方案的讨论与深化过程更为高效。在方案表达的阶段,服装效果图的绘制不能一味强调独特、另类的风格,因为效果图是设计本质与内涵的外在表现,如果只追求画面效果,而忽略了服装本身的分割、比例、省、褶与细节,这样的服装效果图难成佳作。唯有将形式、材质、色彩与绘画技法巧妙结合,才能完美呈现服装的最佳状态与传达设计意图。因此,恰当、准确的表现方式的选择在参赛过程中至关重要。服装设计大赛的海选是通过效果图投稿与筛选的过程,最终评定出入围决赛的选手。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与丰富的表现技法,方能从众多参赛设计稿中脱颖而出,得到评委的一致认可。在指导学生参赛的时候,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并不是画得漂亮就一定能入围,这也并非设计与参赛的预期成果和最终目的。服装效果图的意义在于呈现款式造型的设计特点,需要清晰地表达服装的整体造型与各个关键部位的结构线、装饰线以及工艺制作要点。因此,效果图在注重艺术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服装的结构表达是否合理、完整,以及结构工艺的实现效果与可操作性。服装款式图的绘制也是方案表达的技能。款式图,也称为工程图,它为服装裁剪、制作提供具体尺寸与参考依据。服装设计大赛通常要求提供完整的服装正、背面款式图,然而一些参赛者为了便捷或图纸效果,直接把服装效果图线描稿的人体形象去掉作为成服装款式图,由于服装效果图表达是动态、扭曲的人体穿着效果,这样的款式图并不能直观、准确地表现服装的款式细部以及结构线的处理。对服装结构的充分了解,是绘制标准的服装款式图的基础。服装款式图是对服装形式的一种精确、写实的平面线描图,准确地画出服装各部位的比例,并清晰绘制服装的结构与细节设计,如省道的位置、长短,褶量的大小,以及明确区分结构线与装饰线,如有特殊的工艺还需要在款式图旁注明,切不能马虎。可见,绘制标准的服装款式图能提高学生对服装结构的进一步了解与认识。
(三)材料的创新与制作———培养创新、动手能力
服装是“做”出来,而非“画”出来的。通过手绘呈现的设计方案获得入围资格,只是比赛的第一个阶段,而后,还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整个系列服装的制作,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需要完成面料采购、打版、裁剪、缝制以及装饰,一些特殊的形式、结构或细节还需要进行立体裁剪、面料二次设计和服饰品的设计与制作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将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起到全面的促进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平面打版或立体裁剪来实现设计方案的效果,这也需要综合运用服装结构设计与材料学等课程知识。纸样设计完成后,则进入动手制作系列样衣的关键步骤,样衣要尽可能达到与设计稿一致的效果,这也是多数设计大赛的要求。确定版型后,需开始选择制作成衣的面料。要想在服装设计大赛的决赛展示中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面料的创新也是制胜的关键之一。市场上的面料多数是常规百搭的成衣面料,要获得符合设计理念的、新颖独特的面料就需要学生对较为普通的面料进行二次设计。面料的二次设计可以是二维平面的创作,也可以是三维立体的创新,唯有基于学生对面料特性与可塑性的深入了解,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方能制作出具有特殊的肌理效果和外观质感的新型面料,更好地诠释出服装设计的创造精神。裁剪与缝制服装能极大提高学生对服装结构和工艺的深刻理解,也是对服装设计与纸样设计合理性的一次检验。制作过程可提高学生对不同面料的缝制技巧,便于反复校核省转移、放褶等工艺是否达到了所期望的视觉效果,并可立即做出调整。在完成系列服装设计制作后,还要进行整体的服饰品设计。服饰品需要与服装的整体风格协调搭配,并为主题服务。市场上可购买的服饰品很难满足参赛作品的要求,即需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四)目标沟通与协调———培养掌控与应变能力
服装设计大赛的决赛展示是对学生协调与应变能力的一个综合考核。在模特试衣过程中设计者要及时与模特沟通服装的长短、肥瘦、鞋子的大小是否影响到模特的正常走秀,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修改、调整。同时,要在短时间内尽可能使模特理解所展示服装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这将潜移默化的影响模特在舞台上的神态、步态,有利于模特更准确展示设计的理念。决赛场上,模特更换服装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设计者要很麻利地协助穿衣工把一系列(通常为四套)服装穿戴好,整理好服装的形态,佩戴好所有配饰,这必需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对于如服装拉链损坏等突发问题,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把服装整理到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对可能的突发事件进行模拟,帮助学生找到大赛现场的感觉,在心理与应急策略上均有充分的准备。总而言之,优秀的设计、精致的工艺,参赛者的全面掌控力加上模特的准确演绎,方能把服装最精彩的风貌呈现给观众与评委,达到极佳的展示效果。
三、结语
笔者通过把服装设计大赛嵌入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达到了预期效果,所培养的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近年来的各项大赛中成绩斐然。实践证明,将服装设计大赛与传统的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环节有机地整合为一体,组织并指导在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服装设计大赛,能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上更有针对性。学以致用,是一条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鼓励学生在参加大赛的同时,保持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学习心态,享受大赛的设计过程为重要目的,以服装设计大赛为平台,全面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为贯彻落实第4届南博会暨第24届昆交会筹备工作动员会精神,切实做好志愿者服装设计工作,2016年3月4日下午,共青团云南省委召开志愿者服装设计方案征集工作咨询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第4届南博会暨第24届昆交会执委会志愿者工作部部长杨军出席会议。会议由共青团云南省委副书记、第4届南博会暨第24届昆交会执委会志愿者工作部常务副部长赵国良主持。
第4届南博会暨第24届昆交会执委会志愿者工作部成员单位代表,省民宗委、省文化厅等相关职能部门代表,长期从事服装设计教学的专家学者,知名的服装设计企业代表,知名媒体人和往届南博会志愿者代表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围绕第4届南博会暨第24届昆交会筹备工作动员会上提出的志愿者服装要充分体现民族、文化、时尚元素,更好地展示云南青年志愿者形象的要求,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发表意见建议。有代表提出,不仅设计要充分体现民族、文化、时尚元素,在面料使用上也要充分体现云南的地域特色。有代表提出,重点在帽子、腰包等配饰上体现云南特色。有代表提出,设计固然很重要,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能转化为成果,设计方案必须要在品质提升、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举办志愿者服装设计征集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集思广益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志愿者服装的设计中来,提高志愿者服装品质,更为重要的是活动的举办更大范围宣传了南博,宣传了云南,积极营造人人关心南博、人人参与南博的浓厚社会氛围。
在下步工作中,第4届南博会暨第24届昆交会执委会志愿者工作部将认真对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归纳,采取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与重点对接联系相结合的方式甄选志愿者服装设计方案。成立志愿者服装设计方案评审小组,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志愿者服装设计方案甄选工作,力争使第4届南博会暨第24届昆交会志愿者服装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呈现出来,让南博会志愿者“小白云”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为本届南博会的成功举办贡献青春力量。
篇5
关键词:服饰文化;服装设计;品牌服装
中图分类号:TS941.1
文献标志码:A
The Inherent Accord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and Modern Clothing Design
Abstrac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modern clothing design by discussing the origin,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historical changes, etc.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BASIC HOUSET brand, it points out that modern clothing design plays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while the designing elemen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will become the priorities and highlights of modern clothing design,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is bound to become the future developing trend of clothing design.
Key words: costume culture; clothing design; branded clothes
服饰,一词主要指衣服及其装饰。“衣”字,主要指身上的衣服;在我国古代,“衣”有两种解释,一种狭义的衣,专指人体上衣;广义的“衣”,则包括一切蔽体的东西。“饰”用来装扮人的形貌和外表,包括首饰配件纹样、妆式、发式、色彩,穿着方式和着装效果等。从文化意蕴上讲,学术界认为,服饰是指以表达人们的心理意识为特征,以具体人为对象而与人体发生了装饰关系的装饰物,就是关于人体装饰的文化。
如此以来,人们便赋予了服饰之文化的意蕴,服饰便承载了人类自身的审美观照和人们对美的认识。服饰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审美观念的革新,产生出不同的服饰文化。分析文化与服饰关系,可以从更高审美层次上去理解服饰文化深刻的内涵,并理解认识到人类对服饰运用的个性风采其实不仅局限于服饰本身,更重要的是与知识水平、社会习俗、审美情趣等内在气质的神形合一。
1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设计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内在契合基于服饰文化设计元素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用科学创
新的方法改革现代服装设计,根据服装市场对服装款式、色
彩、面料和工艺的要求,构建现代服装设计创新的时尚概念
基础上,挖掘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设计元素,将其运用到现代
服装设计的不同市场、不同人群以及不同品类设计中去。
1.1服饰文化设计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分析――以百家好品牌为例
1.1.1图案元素在百家好品牌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传统纹样经过千百年来的沉淀,凝聚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形成了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像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纹样,以及一些广泛流传的典故成语,均为中华民族传统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服饰纹样变化多端、式样万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人文精神。
1.1.2色彩元素在百家好品牌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对于色彩的独特感知,始于地老天荒的原始神话时期。早在原始萌芽期到夏商周乃至秦汉时期,在感悟色彩与发现色彩的审美历程中,中华民族有着从一到二、到四至五的历史性色彩图腾崇拜式的演进。简单的说,一是红色,二是黑白色,四是青红白黑,五是青红白黑黄五色。在品牌服装设计中,将中华服色为组合并借鉴到品牌服装设计中,展现品牌风格与设计特色的同时,为开拓品牌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色彩视觉魅力。
1.2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在现代品牌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如今,品牌服装设计在市场经济时代背景影响下,以多元化的发展方式覆盖着整个服装行业,在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注重设计创新、传递时代信息成为当今品牌服装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从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为主导,模拟百家好品牌服装产品设计主题开发入手,结合服装设计艺术形式,运用线条、廓型、明暗、色彩、质感、空间等设计语言,为百家好品牌服装开发设计2014―2015年设计方案。
1.2.1品牌消费对象定位――模拟百家好品牌并开发其2014―2015春夏产品百家好品牌消费对象的判定可以通过消费年龄和消费取向来加以圈定,从坐标轴和消费者印象图来进行市场定位分析,具体如下:(1)品牌设计目标定位:2014―2015年春夏服装;(2)消费定位:18~30岁青年女性;(3)设计风格定位:前卫简约、舒适得体、朝气蓬勃、明艳时尚;(4)产品色彩定位:从2014春夏流行色中提取的宝蓝色、玫红色、鲜黄色、潮流绿;(5)价格定位:中档消费产品。
1.2.22014―2015年春夏设计方案本产品的设计方案运用拼接法和材料转化的服装细节设计方法,其造型设计是整个产品开发设计活动的重点,其次针对都市时尚女性这一设计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有序地色彩设计,最后依据时尚个性设计目标的以多元化、多风格、多形式的廓形设计姿态展示给消费者制定并实施操作计划,创作出大众认可的系列产品,达到最终的设计目标(图1)。通过这样的设计实训既培养学生了解整个服装品牌流程,又获得了经济效益;将学生推向市场的同时,也将学校推向市场,成为真正产学研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典范。
2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发展也与时俱进。作为服饰设计教育工作者,除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外,需将中国的服饰文化的精髓运用到服装模块教学中,同时在品牌服装设计发展道路上,探索中国服饰文化与服装品牌产品开发设计的契合点,科学评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内在契合的同时,正视中国服饰文化推动现代服装设计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用科学创新的方法构建品牌服装的设计创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销售创新的力度,将自主创新与行业创新相结合,来实现我国服装的市场价值和发展空间,使中国服饰品牌成为国际市场上重要竞争力量。
参考文献
[1]余强.服装设计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徐青青.对我国服装本科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2000,26(4):115-118.
[4]曹建宁.服装设计教育应适应服装产业的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4):105-106.
[5]张志春.中国服饰文化[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6]李好定(韩).服装设计实物[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7]胡蕾,朱秀丽.关于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24(3):330-332.
作者简介:孟少妮,女,1978年生,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市场研究。
篇6
关键词:刺绣;现代服装设计;融入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于现代服装的外观和文化内涵的需求日益提高,刺绣作为我国历史优秀的服装装饰技术,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水平的现代服装设计方案,必须同高水平的创新能力相结合,因此,对传统的刺绣技术进行继承和发扬,对提升我国现代服装设计水平至关重要。
一、我国传统刺绣技术的文化内涵
1.传统刺绣当中对权力和高贵的象征意义
刺绣这一高水平的工艺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在我国古代生产力低下的状态下,最初能够进行刺绣工艺研发的人大多为经济条件优越的社会群体,因此,传统的刺绣技艺在诞生之初就具有很高的权力和高贵的象征意义,在这一技艺诞生之后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刺绣技艺不断发展完善,很多象征身份和地位的服装需要使用刺绣技艺进行装置,例如,皇帝的服装“龙袍”上面,需要使用刺绣技艺进行装饰,将象征皇权的龙作为基础装饰物进行刺绣处理,以便体现“真龙天子”的含义。另外,玛瑙等价值昂贵的装置物也使用刺绣的方式对服装进行装饰,以便增强服装的高贵含义,而与皇帝龙袍类似的是一些大臣的服装,大臣的服装往往将鸟兽作为主要装饰物,以便对自身的身份地位进行表达,因此,我国传统的刺绣技艺不仅仅是人们对美观的需求,更是对身份地位的象征,而象征高贵和权力的文化因素,往往成为刺绣的主体内容。
2.传统刺绣当中对健康与安宁的象征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传统深厚的国家,百姓的安土重迁思想较为深入,因此,在传统的刺绣当中,象征安宁与健康的刺绣作品层出不穷。而我国传统的忠孝节义等价值理念,也在刺绣作品当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我国人民对于吉祥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向往,而追求经济上的富足也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因此,刺绣技艺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在象征健康和安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随着我国古代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很多新型刺绣技艺沿袭了这一创作思路,因此,在我国传统的刺绣作品中,经常可以观赏到我国古人对和平与安宁的重视。
3.传统刺绣当中对信仰和理念的象征意义
在我国古达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的时代,人类的生存往往依赖众多的自然资源进行生活,而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没有传统教育的情况下得到自由发展,很多宗教文化由此产生,因此,我国传统的刺绣在信仰和理念方面的象征意义较为浓厚。一些刺绣作品当中,对于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有着浓重的好奇心理,尤其是在不同民族的定居地发生变化的过程中,象征民族文化特征和当地的刺绣作品就较为多见,在对传统刺绣作品进行研究过程中,都可以通过对刺绣形态的观察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图腾崇拜是我国古代较为多见的神崇拜之一,因此,刺绣作品在表现图腾崇拜方面有着漫长的历史,因此,传统的刺绣工艺在研究传统文化尤其是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融入传统刺绣技艺的积极意义
1.传统刺绣技艺能够提高现代服装的美观性
我国传统刺绣的文化底蕴深厚,在对服装进行装饰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对服装装饰部位进行规划,因此,传统的刺绣技艺不同于现代服装设计具备较高的随意性。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借鉴传统的刺绣技艺,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服装装饰物位置的准确性,避免盲目进行服装美观设计影响了服装的整体观赏性。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服装的美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已经不能满足简单的在服装表面进行夸张的美学开发,而是习惯于运用内涵深厚的艺术手法对服装进行美化处理。传统的服装进行刺绣处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个花朵进行文化内涵的表达,现代服装的设计虽然不能过多的直接借鉴传统文化的象征手法,但是依然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表达方法中了解文化意蕴在服装设计当中的基本表现手段。例如,现代服装设计虽然不能像传统的旗袍刺绣那样进行花朵的直接设置,但是在服装的哪个位置进行鲜艳装饰物的设置却能够从传统服装当中得到借鉴。现代服装设计在柔美感方面较传统服装存在差异,因此,传统刺绣的设计理念同现代服装设计有诸多相似之处,尤其在提升现代服装的美观性方面,传统刺绣具备较高的实用价值,完全可以融入现代服装的设计当中。在对传统刺绣技艺进行借鉴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对传统刺绣的功能意义进行考察,以便在提升现代服装实用价值的基础上增添服装的美观性,在整体构造的发展方面,传统刺绣技艺同现代服装设计相比有着更为久远的发展历程,因此,在设计现代服装的过程中更多的借鉴传统刺绣在整体美感方面的经验,对提升现代服装的发展水平十分重要。
2.传统刺绣技艺能够使现代服装设计在完整性方面有所突破
我国传统的服装设计对服装的整体性要求较高,而在礼法制度较为森严的背景下,传统服装在图案设计方面也有较为深厚的内涵,因此,在进行现代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借鉴传统刺绣在图形设计和搭配方面的经验,对现代服装进行完整性的提高。例如,现在服装在进行人体美感塑造的过程中,需要参考传统刺绣技艺的表现手法,根据人体的曲线美,对现代服装在图形设计方面进行调整,因此,积极借鉴传统的刺绣技艺,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现代服装在完整性上的设计水平。例如,在进行女性服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参考传统刺绣的理念,将背部设计为状态,而在腰部,进行装饰物的设计,以便体现女性服饰的柔美,设计人员还可以利用现代服装设计的优势,对传统设计理念的细节进行深入地改造,以便设计方案可以更加突显服装的完整性。
三、传统刺绣技艺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的具体融合方式
1.传统刺绣技艺同现代服装设计在制作方法方面的融合
由于我国古达生产效率低下,很多服装的刺绣工作需要依赖人工方式进行,而服装的主体主要适用于人们的日常穿戴,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融入刺绣技艺,更多的是对现代化工艺所不能完成的方面进行刺绣技艺的引进,在当前我国工业科技水平逐渐提高的背景下,传统的刺绣技艺能够对尚不能完全使用机械手段进行处理的工艺进行补充,在进行传统刺绣技艺融合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注意不能破坏原有的刺绣流程和刺绣基本原则,但是,又要对刺绣技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现代工业的快捷与高效。现代工业的一个突出优势就是能使用相同的标准对大量的产品进行快速生产,因此,将传统刺绣技艺融合到现代服装设计当中的过程必须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根据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对传统的刺绣手法进行融入,避免突然转变的服装设计风格影响服装的实用价值。例如,在对龙凤这种传统意味浓厚的装饰物进行刺绣的过程中,现代服装的设计人员要主动参考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思路,既使用传统刺绣的手法,又不能完全照搬传统刺绣的操作方式,以便传统的美化图案能够完全对应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可以使用现代服装的生产工艺,在传统刺绣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在借鉴传统刺绣工艺的制造思路方面,要充分考虑现代服装生产能力的提高,以便传统的刺绣技艺能够更好地促进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
2.突破传统形式,升级象征性传统图案
我国传统的刺绣技艺,在文化内涵方面有着众多的创造,因此,刺绣作品当中的图案往往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在当前现代服装的设计过程中,必然不能够完全照搬具有浓厚地域民族特色的文华图案,也不能将具备一定封建礼法等消极价值的文化内涵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进行融入,因此,现代服装可以积极转变传统象征性图案的外观和方位,以便具有传统意味的文化符号能够具备新的价值。例如,在传统文化当中,龙是皇权的象征,而在现代文化当中,龙是具备很高民族文化象征意义的符号,因此,在实施现代服装的设计当中,可以充分参考传统刺绣的制作形式,将具备新时期文化创新内涵的表现手法融入现代服装的设计当中。另外,还可以使用传统的刺绣技艺对具备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服装进行改造升级,利用现代服装的生产力提升服装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并将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以便具备民族特点的服饰可以在新时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进行传统刺绣技艺的融合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关注现代服装的休闲功能,从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判断未来服装的发展趋势,并将传统的刺绣技艺更多地向国际范围传递,以便传统的刺绣技艺能够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提升传统刺绣技艺同现代服装款式的协调性
在传统刺绣同现代服装设计的融合过程中,需要注意在款式方面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进行协调,服装的款式是进行服装设计的基础,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将款式设计与协调的工作安排在其他文化和形状设计之前,以便传统刺绣技艺的全部价值能够更大程度上得到发挥。在进行现代服装的款式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根据现代社会人们的个性需求,对服装款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在借鉴传统刺绣技艺的过程中,要更多的学习传统服装的美观和礼仪方面的实际需求,以便现代服装的设计能够更多的对传统文化当中的积极价值进行吸收。
四、结论
在我国公民对现代服装设计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对传统刺绣技艺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并了解传统刺绣对现代服装设计的积极意义,最终制定传统服装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的融合方法,对提升我国现代服装的设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方园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珠宝玉雕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宇刚.中国民间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延展与应用[J].山东纺织科技,2014
[2]黎红燕.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J].大众文艺,2015
[3]卢娜.羌族刺绣审美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3
[4]喻英.传统手工技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重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陆洁.传统刺绣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5
[6]方琳琳,余美莲.电脑绣花在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5
篇7
关键词:零浪费;民族服装;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志码:A
The “Zero-waste” Design in National Costumes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garment production has brought about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 issues, so eco-friendly fashions draw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people in the fashion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zero-waste” garment desig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zero-waste” design of national costumes and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offering an operational solu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zero-waste” design concept in modern fashion design.
Key words: zero-waste; national costumes; garment design
服装行业如今刮起了一股新的设计方向,即生态时尚,是指以可持续发展方式创造、生产、消费时尚。从具体的操作上来说,是指通过改变制衣方式和穿衣方法来达到可持续时尚的目的。而作为生态时尚的一个重要环节――“零浪费”服装设计,日渐被一些服装设计师所关注,如纽约帕森设计学院率先开设了零边角料设计课程,以期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时尚。
1. “零浪费”服装设计
1.1 何谓“零浪费”
传统的制衣方式每年都会产生成千上万吨垃圾,那是因为在裁剪过程中,服装面料的15% ~ 20%是被当作边角料扔掉的。“零浪费”设计本质上就是,通过改变制衣方式,尽可能减少剩余碎布料,透过特别的纸样或设计,使布料在设计阶段里被充分利用,以达到零浪费的目的。
1.2 “零浪费”服装设计的方式
“零浪费”服装设计的方式被归纳为两种方案。一种是拼图式的平面裁剪法,即按照设计方案,将衣身、袖子、领子、零部件等各个部位按照拼图的方式排列好,然后进行裁剪,以便达到“零浪费”;另一种是利用立体裁剪的方式,将多余的面料以省、褶、堆积、缠绕等方式处理掉,以达到“零浪费”的目的。
1.3 “零浪费”服装设计的局限性
“零浪费”服装设计的问题在于,有时为了减少面料的浪费,在服装的合体性方面就会有所欠缺。所以,在进行“零浪费”服装设计时,不能忽视服装的功能性,不能折损时尚美。因此,“零浪费”服装设计并不是件容易操作的事。
2 民族服装中的“零浪费”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识中,物由天赐,极尽可能的保持物质的完整性,使其不被破坏,形成了敬物、崇物的民族意识。而这种意识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长久以来,制造日本和服和印度纱丽时,为了避免浪费珍贵的布料,而采用整幅布料制作,《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述倭(古日本)人服装说:“其男衣皆横幅,结束相连。女人被发屈,衣如单被,贯头而着之”。在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相对落后,因此需要尽可能地利用物质资源,提高利用率,这对于身处山区、物质较为匮乏的民族地区来说意义重大。
2.1 增加断缝形成拼图式裁剪
少数民族地区节俭和物质崇拜的价值观决定了民族地区的服装结构。因此,布幅决定了服装结构分割线的位置,同时,利用绣片来装饰服装,以掩盖一些服装断缝。这种节俭和敬物的价值观造就了服装面料的完整性及其带来的一系列装饰手法。
少数民族服饰的结构是利用平面直线裁剪,以通袖线和通身线为轴的十字型平面结构。少数民族多用腰织机,织机的宽度决定了布幅的大小,因此,为了完成十字型结构的横宽,在尽可能美观的情况下增加断缝,即服装中的结构线,以期通过断缝处理来满足合身和布料完整性的统一,这是少数民族普遍采用的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断缝是前后中断缝和衣身与袖之间的断缝,通过衣身、袖子、领子及其他部位的分割达到整幅布料的有效利用,如图 1 中的丘比撒尼彝族上衣,还有具有碎拼特色的安普式苗族上衣(图 2)。
2.2 利用边角料来改造面料
少数民族服饰通过断缝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面料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利用边角余料或贴布、或拼布、或做成装饰物等方式来改造单调的服装面料,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物尽其用”的自然价值观。
2.2.1 利用服装边角料做成几何形来装饰整块面料
云南彝族姑娘的上衣(图 3),采用三角形彩布拼贴,使得该服装在色彩设计上极具个性,上装绚烂,下装凝重,红缨缀饰包头,与三角形彩布拼贴上衣的搭配,产生了艳丽缤纷的效果。
2.2.2 利用不同材质、不同肌理、不同工艺的服装边角料
进行拼接来塑造整套服装的层次感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一带的彝族蜡染衣(图4),采用蜡染面料和刺绣面料相结合,把衣身和袖子及衣摆清楚地勾勒出来。还有的利用对比色面料进行拼接,云南文山地区的彝族女装在款式上相对简洁(图5),衣身采用两种或 3 种对比色面料进行拼接,以求丰富服装的色调。
2.2.3 利用不同颜色及形状的服装边角料组合成具体的局部图案来装饰面料
云南省文山地区壮族女上衣(图 6),在其背部及胸前用各色彩布拼接成四方形图案。还有云南省富宁县彝族女裤(图 7),在黑布裤的裤腿部位镶三角形彩色布拼接的宽边,使得此服饰色彩古艳雅致,形制别具一格。
2.3 利用棉麻面料及植物染料解决环保问题
民族地区所使用的纺织品材料主要是植物纤维,即棉、麻等。其中棉织物以吸湿性能好、价格低廉和染色效果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制作服装。
我国传统的少数民族服装面料主要是采用手工制作,手工纺纱和织布,这就决定了所制作出来的服装面料颜色和图案单一。因此,人们为了丰富面料的颜色及图案,通常采用刺绣、蜡染和饰缀银饰等方法来改变单调的手织面料,其中扎染、蜡染等防染技术又被广泛用于其它生活用品中,如床单、门帘、桌布等。而植物蓝靛是染整所用的主要染料,另外还采用诸多植物的花、叶、茎、根染出各种色彩的布料,如红色、黄色、黑色、绿色等色彩,有的采用冷染技术,有的采用煮汁入染的方法。这些用植物染料染色的制品不仅色泽自然,而且对身体和环境都无害,同时解决了环保问题。另外,在民族地区广泛应用的蜡染技术,它所用的防染剂有植物蜡(松香、树脂等)、动物蜡(蜂蜡等)、矿物蜡(石蜡等)等,这些都是在大自然中所取,因此对环境也是无害的。
3 结语
零浪费设计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解决服装功能性的要求,所谓的服装功能性,主要是指该服装是否合体、是否不影响肢体的正常活动等。而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民族服装中采用了侧缝开衩,前片交叠穿着等方式,这种穿着方式改善了平面结构服装的合体性问题,而采用压褶工艺解决服装的廓形要求,如百褶裙。
零浪费设计符合当下低碳的生活环境,服装工业带来的废料污染越发严重,人们需要从传统民族服饰中看出其制衣方式潜在的优势,并利用现代技术开发出新的设计方案,将现代技术与环保思想相结合,以呈现出“零浪费”服装的批量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晓穗.“零料设计”,零浪费创建环保时尚――面对环保,服装设计师能做些什么?[J].美术观察,2012(5):66-67.
[2] 陶辉,王小雷,Pammi Sinha.废弃纺织服装再循环利用方法研究与再思考[J].国际纺织导报,2009(12):43-50.
[3] 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第1版)[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4] 刘瑞璞,何鑫.中华民族服饰结构图考(少数民族编) [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3.
篇8
【关键词】舞台;服装;设计;构思
中图分类号:J8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052-01
舞台服装设计是根据剧本或演出策划者的要求,结合服装造型艺术法则,采用相匹配的面(材)料,经过成衣过程来实现与角色贴切的装束。舞台服装设计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包含着相同的美学因素,不同点在对象与手段方面。舞台服装设计受人体与戏剧两大方面的制约,它是一项需考虑剧本内容、导演流派、舞台形式、演员条件等方面的设计艺术,它是角色及舞台构成的一个部分。
一、研读剧本
接到设计任务的第一步就是接触剧本,需反复地阅读分析,了解剧本的主题、题材与风格,敏锐地找出剧中发生了什么事,有哪些人物,划出有关角色形象的外观或心理活动的描写,这些描述是设计师阅读剧本时必须记住的内容。对剧本的阅读,仅了解什么角色、多少角色、换几次服装、表达了一个什么事件是远远不够的,应通过这些事态与人物洞察出剧本的深层功能。
研读剧本之后转入分析剧本的进程,分析剧本部分之间的关系(幕、场次方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角色与角色之间)。在分析过程中能发现许多对角色形象有用的成分,如有帽子的细节描写、花边的图案介绍等等。
二、风格的确立
构思过程的风格倾向首先来自剧本的揭示及导演的提示,在导演的提示之后,设计师需依据提示和组合服装的规律来确立风格样式。风格的内容包括剧目的精神及设计师个性与崇尚(或擅长),风格追求首先需找到自身的位置,正确估价自己对剧目精神的理解及形式构造的能量,是外观上大刀阔斧还是精心于细节,是浓墨重彩还是清淡虚幻;其次⑺选定的风格确立下来,再做固定或添删,如设计风格上追求时代轮廓的象征与简洁化,就必须增加该时代服装形象的典型特色而略去细节刻画。在舞台服装的构思与创造中,风格化具有极大意义,能对剧目或演出样式的鲜明性、独特性起强化作用,反之常常显得乏味平俗。
三、形象理解与形象意蕴的结合
在构思阶段,通过形象的考据及素材的收集,基本轮廓与色彩类别大致可以确立下来。这时,对角色服装款式与色彩的安排不可忽视款式与色彩应该产生或必然产生的隐喻作用,即形象的意味内蕴。如《雷雨》中繁漪的“旗袍”是基本衣式,为了体现她忧郁绝望的心境而选用紫色,而且随场次的发展一件更比一件深暗,使她的绝望更为强烈,这里旗袍、紫色与绝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台湾上演的《胭脂扣》(30年代爱情题材)中,女主角梅艳芳以深底色带有殷红飞蝶图案的中式服装,设计师把汤显祖“生不同欢,死也化蝶”的凄美词句写在痴情女如花的角色身上,目的是引导观众在不自觉中进入一个沉重的悲情境界,说明设计师需将对形象的理解及要素的安排与角色意蕴汇合联通。
四、划分角色层次
任何剧目均有角色来充当,而角色总有力量上、方位上、强弱上的主次之分,设计师在构思中需明确地划分出角色层次差异,找出角色之间的重心,也就是需浓墨刻画之处,再以重心来带动角色间的连环。如《哈姆雷特》,王子与国王是第一层面(也可称作主角层),王后与情人是第二层面,大臣与兵士、百姓是第三层面。只有将剧本中角色的层次分清列出,才能在处理款式与色彩上主次分明。
即使有些剧目是非叙事性的,如歌舞性、庆典性表演,也有层次关系,这种关系较多地表现在相互间的平衡。如音乐会表演服装需在歌唱者与伴唱者、乐队之间划定式样与色彩的层次,舞蹈有领舞与伴舞之分。在有层次的前提下考虑设计语言的处理,或调和或对比,或浓烈或优雅。
五、与舞台各部门的协调
舞台服装设计的构思活动不像生活装那样,拿出方案及设计稿交给制作部门即可,舞台服装毕竟是舞台诸要素的一个部分,在研读剧本、交流、确立风格等一系列自身行动之后,需留心并审视一下布景、灯光、化妆的进程,了解他们的方案,倾听他们的意见,目的在于使自己的构思与他们趋向一致,否则,舞台服装的设计构思将受到致命的打击。如服装方案是求整体、求温和而用轻淡的色彩,想让服装随色光的变化而变化,而灯光设计的构思却是素描光(白光),这种局面如果不去事先了解,必然会使服装在演出中惨淡黯然;再如服装方案是高度写实、细节真实,而化妆设计师方案是夸张变形,这二者最终效果如何则可想而知。只有双方经商议后趋向语言处理的一致,才能产生舞台的整体效果而使风格更鲜明。
六、结语
总之,舞台服装设计是戏剧要求与服装要素结合的产物,设计过程从形象创意到成衣制作,直至舞台呈现,均是根据预先考虑而进行的表现戏剧人物外在形象意图的行为,是设计师心象与服装物质的综合体现。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职 服装设计 生产性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71-02
1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以强化服装技能训练为特点,为服装企业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针对服装职业岗位完成一般性的职业岗位训练,学生毕业时成为合格的就业人员,具备服装岗位所必需的最基本、最一般的知识、技术能力,上岗后能基本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本职工作,不需要较长的适应期,这样的要求使得高职服装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应该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它强调实践育人,重视教学实践环节,校内实训基地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场所,其建设与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2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服装设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建设针对地域服装行业特点和产业布局,建立以产业链为基础的服装设计、打板、制作、营销、展示一体化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密切合作的技术服务基地;服装企业岗位人才培养基地;探索学校主导、校企合作共建、设备和师资共享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拓展生产性实训功能,实现学校与区域内的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形成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即“校中厂”。建立并完善与各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相适应、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有机衔接的实践教学基地运行和管理模式,支撑和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实践教学成效。
学校与相关服装公司合作,校企双方根据实践教学环节和生产任务,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共同制定学生实习实训计划,由企业安排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企业将每季新产品开发设计项目作为专业的一个教学活动或设计大赛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设计环节,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创意设计作品,提高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紧密度,实现互利双赢。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集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岗位培训与课程项目教学于一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学生实习实训、员工培训及技能鉴定方案、毕业设计选题与指导方案,确定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教材与培训教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可满足承担自主研发品牌以及合作服装企业品牌部分款式设计、制版、车版及小批量生产和学生生产性实训,承办及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时装周。
为保障教学、保证生产,成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校企双方根据实践教学环节和生产任务,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共同制定学生实习实训计划,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骨干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实训基地生产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紧密度,实现互利共赢,服装设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3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技巧
为了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与企业同步,学校应与企业联合进行管理,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两个方面。
3.1 设备管理
由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规模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服装企业,因此对于设备管理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生产顺利。
设备管理分为在线设备管理与备品备件管理、设备维修及故障管理三个方面。对于在线设备管理应及时跟踪,建立详细的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记录,及时了解设备各种信息;对于备品备件管理需要建立设备备品备件台帐,完成设备备品备件的出入库管理,培训设备管理员,了解各种备品备件的用途,保证对既适应维修的动态要求,又节约库存投资和库存费用;设备维修与故障管理方面需要编制维修计划、收集整理设备故障信息,掌握设备故障规律,提供设备维修技术并对维修质量进行评价。
3.2 人员管理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人员的组成主要是学生,而学生是与社会工人有本质的区别,因此,相对企业来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人员管理会更有难度。首先在思想意识上,学生认为他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工作;其次在时间安排上,学生除了进行生产性实训的课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基础课和理论课,这就造成了时间方面的困难。正确引导学生和合理安排时间是人员管理面临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管理先进的工厂采用“8S”管理模式,“8S”管理内涵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节约(SAVE)、学习(Study)等8个项目,将现代企业的“8S”管理新观念应用到服装实训基地学生的实习实训中,彻底改变学生观念,塑造学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培养勤奋、节俭、务实、守纪、爱校的职业素养,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真正“企业人”打下良好基础。
除此以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选举在同学中有威信的学生做组长,在生产和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相关的协助管理,由于学生的角度和老师的角度有所不同,因此加入学生管理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更容易营造和谐的生产氛围。
4 服装设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预期成效
4.1 人才培养方面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项目来源于企业,学生可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企业给的相关项目来学习,将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合作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既能了解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运作程序,熟悉工业化生产工艺程序与管理知识,掌握从面辅料采购、成本核算、生产加工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又能享受企业提供的信息资源、材料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服装企业需要的一般技术,达到一定的技术等级;另一方面由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企业的模式进行生产和管理,使学生尽早的适应企业节奏和氛围,提高了就业自信和成功率。
4.2 课程体系建设方面
由于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结合学校和企业的现状及时调整课程及课程内容,校企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保证专业发展与时俱进。
4.3 师资队伍培养方面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使服装专业教师有机会在相关合作企业中接触到新的设计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掌握新的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更新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反馈于教学,同时提高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4.4 社会服务方面
依靠服装专业的师资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资源,面向本地及周边地区进行与服装设计相关的技术培训,为服装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以及技能鉴定培训,面向企业员工开展技能培训、技术讲座等服务,使专业社会培训、技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篇10
设计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培养和考察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但是,此类课程的特殊性使得每次设计实践阶段开始时教室里空无一人,学生呈现各自为政、松散无序的状态,教师也无法进行指导和管理工作。为避免出现上述现象,笔者采取了课堂定课题讨论与课余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职业服装的分类设计”这一节,教师以“餐馆”与“学校”作为课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选择,然后依据选定的课题,再让其各自选择细分的主题,比如“咖啡馆”职业服装与“小学生”校服设计等。在课堂上小组成员讨论课题的准备工作,包括设计方案的完成时间、设计方案前期的调查与资料搜集,以及成员间的任务分配等。具体的实施工作则大部分需要学生在课余完成。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避免了个别散漫、自制力差的学生前期放松、后期赶作业的现象;另一方面,分小组设计的方式也比单打独斗更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因为每个学生的设计理念可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在探讨过程中、相互激发灵感,最后的作品必须由小组成员共同认可。
二、以与客户的实际合作为主的设计实践方式
以往的设计实践多以纸上谈兵式的方案呈现,学生把重心放在设计方案的新颖与表现效果的出色上,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实用与舒适的原则,常常导致最后的方案华而不实。所以,笔者除了设计方案以外,还要求学生寻找合作企业,在最终的设计方案中选择一套制出成衣。这就要求学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对于服装的结构与制作工艺也需要了解与掌握。例如,有一组学生是为某洗浴中心的服务员设计服装。他们在设计前期与该中心的负责人进行了多次沟通,详尽询问了设计要求,包括该职业的辨识度、工作时对于款式与面料的实用与舒适度以及美观与时尚性要求等;并且对于该中心的定位、装修风格以及现有的制服等都做了详尽的调研,搜集了大量的图文资料,最终以符合行业特点的数码印花作为设计重点,制作完成了令客户满意的样衣。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设计成熟度无疑会有极大的提高,同时也考验和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将来的就业多有裨益。而与客户的联系也能使学校真正培养学以致用的学生,而非闭门造车的空想家。
三、多媒体教学软件运用和市场调研、博物馆参观等多样化的授课方式
职业服装设计是服装设计类别中较特别的一类,其教学内容与时装及生活服装的设计相比较有点枯燥,学生在上课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因此,在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后,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了课件设计:
(1)采用流行的电子杂志编辑软件(ie-book)作为课件的制作工具,不需要安装其他程序,兼容各种运行平台,操作方便灵活。
(2)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及视频,吸引力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上课变得轻松有趣。图片的来源主要有:网络及杂志、学生作业、教师作品。大量的课程资料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3)注意课件排版的时尚性及美观性。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见多识广,对美及时尚有敏锐的触觉及要求,只有新颖独特有创意的布局才能使师生产生共鸣。
该课程的课件获得了全国第十届多媒体大赛高教组的三等奖。另外,在设计与制作实践阶段,笔者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去市场了解最新鲜实用的资讯,包括职业服装面辅料市场、不同行业职业服装设计的现状,以及去著名职业服装设计与加工企业参观。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建有全国高校唯一的民间服饰传习馆,在传统服饰文化研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笔者安排学生对馆藏的传统服饰进行拍照、手绘整理,选取包括廓形、色彩、图案、工艺、细节与装饰等元素,再通过网络及图书馆收集与此元素有关的资料,深化对该元素的认识。然后经过简化、夸张、嫁接等设计手法与其选定课题的职业服装相结合。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在时装设计中运用的例子并不鲜见,但其在职业服装中的运用仅局限于中式餐厅等部分服务行业。如何拓展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在其他行业中的运用是一个很好的课题。以上授课方式使教学内容呈现立体化的特点。
四、设计版面宣讲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公开评价方式
设计专业类学生的评价与别的专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设计方案没有绝对的好坏或对错标准,受众或市场的检验是参考之一。所以,笔者在设计方案的评价阶段,采用了设计版面宣讲与成衣效果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上节提到的分类职业服装设计方案评价中,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同学作为设计方案PPT的宣讲人,通过对主题的市场调研、资料收集、设计过程和最终方案的展示,由教师和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与评价,宣讲人则作出答辩。在最终方案中选择一套制作出的成衣也同时展示,由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评判。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评定学生该课程的最终成绩。此种评价方式能够避免教师因个人喜好而对学生设计方案的评定产生偏差。在没有绝对标准的情况下,多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评定无疑是相对科学的评价方式。另外,宣讲与辩论也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毕业答辩做预热。六、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的课程评价方式只有学生的真实感受才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真实评定,因此,课程结束前了解学生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反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笔者在课程结束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感受。主要问题包括:
(1)谈谈以往你接受非传统手段教学或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经历。
(2)课程教学中,哪部分最吸引你,并使你投入与获益最多?为什么?
(3)课程教学中,哪部分你觉得最困难?你最担心和考虑最多的是什么?为什么?
(4)课程教学中,你感到困惑、混淆或不确定的问题还有哪些?
- 上一篇:生态修复治理调研报告
- 下一篇:乡村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服装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