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3-12-29 17:4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的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设计的优缺点

篇1

一、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方法应用的现状

多年来,我校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而师生互动性强、课堂气氛活跃的主题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学生,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作为服装美术设计的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的核心是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服装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合作。但是,我校的学生由于专业基础薄弱等原因,对于服装设计,难以融入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设计的作品流于平庸。对学生来说,只有通过自己思索、比较、实践,真正领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设计出好的作品。

二、对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1.让学生充分了解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地位与作用

服装美术设计主要研究服装的外观形式美感问题,它不仅要研究服装的款式、色彩、材质、图案等形式要素的构成规律,还要研究服装的外观形式与人、社会、时代、生产和市场的关系。对于某个具体的产品,服装美术设计是这个产品生产的第一步。因此,服装美术设计是服装设计的基础。

2.让学生充分了解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培养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服装绘画的基本知识,如服装人体画法;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学生才能进行简单的日常服装设计。

(2)技能培养目标。使学生能掌握服装画的技法和一定的服装设计知识,能设计一定的服装款式,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职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3.重新整合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内容与结构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时,没有必要一定按照教材的顺序去教,我与工艺教师协商合作,主要采用主题教学法的方式,重新把教材的内容与结构进行如下组合:

(1)模块一:理论基础模块。①服装设计基础模块:服装人体的画法;服装的表现;服装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等。(服装材料不要教;增补:服装设计的思维、程序)②服装分类设计:女装设计;男装设计;童装设计;时装设计。

(2)模块二:专业实践模块。大师作品赏析;服装设计思维;程序实训;女装设计实训;男装设计实训;童装设计实训;时装设计实训。每一个模块内容都事先与工艺教师商量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实训内容。这也是我们编写《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校本教材的依据。

4.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法:主题教学法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有方法、有能力”的设计者,体现在师生共同探讨、相互激发等课堂活动中。主题教学法贯穿在整个教学及探究的不同层面,教师不仅仅是单向地对学生进行“传授”,而是与学生平等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2)学法:①集体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由于服装美术设计基础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尝试模仿设计并思考;从网上下载一些大师的或高校学生的留校作品,给学生欣赏,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模仿设计。②练习法——把新知识转换为能力,这是服装美术设计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法。2011年下学期,我组织学生收集学校报纸、宣传纸、广告纸进行“绿色环保”服装设计手工制作比赛,学生的兴趣很浓,设计和制作了许多出乎我意料的作品。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讲。

(3)教学手段。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应用了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了服装CAD、Photoshop、Flashmax等应用软件进行有效的教学。我在教学过程别重视技能训练的指导,要求学生建立课程网页,定期在校园网上公布。让学生从“机械的学”向“主动学”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服装设计;平面裁剪;立体裁剪

中国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23-1

一、引言

服装结构设计是以服装设计理念为基础的产品三维效果图,在设计纸图纸进行分解,展开形成平面的服装衣片,这是一项能够体现出工程性、艺术性与技术性的重要工作,这作为设计思想的基本属性,是服装设计的重要基础。然而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是在服装结构设计过程中两种重要的方法,单一形式的裁剪方法一定会受到各种限制,在现阶段的时装发展潮流中,这两者体现出互补的作用,综合运用能够做到扬长避短,更好地体现出服装设计造型[1]。

二、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的区别

(一)方法的区别

平面裁剪法通常是以人体体型、服装规格、服装款式原料质地性能以及工艺要求标准作为根据,使用服装制图的实际方法,在纸上或者在原料上画出服装衣片与零部件相应的平面结构图,然后制作成样板或者直接将原料裁成衣片再制作形成服装。特点主要偏向于比例和公示计算。立体裁剪方法是以人体为基础的,服装的款式与设计结合成型的技术工艺,把未染色布,对照模特体型,按指定的服装款式边造型边裁剪,然后按布样制成样板直接裁剪再制成服装的一种技术手段,具有“软雕塑”之称,特点侧重于造型与修正[2]。

(二)两者优势的区别

平面裁剪的优势:

1.平面裁剪是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具有较完整的理论性、实践性。

2.平面裁剪以量体所测尺寸为依据,通过比例分配计算各个部位的大小,再绘图成款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稳定性好,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定性产品的工作效率。

3.平面裁剪在加放松度的控制上,能够有据可依,有利于初学者学习与运用。

立体裁剪的优势:

1.实用性:立体裁剪不但可以适用款式简单的服装,同时能够适合款式比较复杂,艺术性比较强的服装,在实践操作环节上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将纺织物也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性能,能够表达更多不同风格的造型。

2.灵活性:在操作过程中,你可以边设计,边切边,生产服装效果,可随时观察,随时纠正问题,这样就可以充分解决平面裁剪中大部分类型的造型问题。

3.控制性:立体裁剪能够有效控制服装的外空间,同时也能准确把握服装的内空间,可以让服装款式结构造型更具有正确性与精确性。让专业的结构设计人员在样板上得到更高的成功率。

4.设计性:立体裁剪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服装款式结构的二次设计、立裁操作的过程,这是一个体验出设计美感的具体过程,所以立体裁剪有利于服装设计和款式造型的优化完善。

(三)裁剪过程的区别

平面裁剪过程:首先应当测量人体重要部位的尺寸(或者根据国家、部颁、企业标准)根据实际规格尺寸运用计算公式进行结构制图和结构变化加放缝份和对位标记最后得到服装款式的样板型,整个操作环节中的第二步骤是最重要的部分。

立体裁剪的过程:根据款式要求整理和初裁布料通过立体造型得到款式初型根据初型假缝、试穿整理修改布样子在纸样上拓印布样加放缝份和对位标记最后得到服装款式的样板型,整个操作环节中的第二和第四步骤是最重要的部分。

即使这两种方法的实际裁剪过程基本上都各不相同的,然而最后要实现的目的则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得到服装款式的板型。同时服装板型效果的好坏程度主要由设计师、打板师的审美、造型以及技术等各方面综合能力水平所决定。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设计师、打板师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掌握这两种裁剪方法,同时使其能够达到有机结合的目的,这是现阶段未来服装领域专业人才的先决条件。

三、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的融合

(一)结构设计的理念融合

理念融合展示出实现目标的一致性。不管是平面裁剪或者立体裁剪,在最后阶段的分析服务的主体对象是人,体现出美化人体的实际风格;都是以人体为研究的对象,同时运用服装的形式美法则,将服装款式图转化为实际服装款式的一个过程[3]。

(二)结构设计的过程融合

过程融合展示出造型过程的结合性。两种切割技术都有优点,各个空间的灵活使用,能够达到优势互补的目标。

(三)结构设计的技术融合

技术融合展示出造型方法的同一性。为了能够满足人体的形状与风格的具体要求,运用平面结构的设计方法一般是在释放模式切换的,通过剪开折叠的方法来达到款式造型的标准,然而立体裁剪同样是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则通过立体处理省道与褶裥的相应部位,收省的地方布料就集中在哪个位置上,实际上这与平面裁剪的胸省转移原理是基本一致的,两者的表现形式有差异。

四、结束语

平面切割方法和立体裁剪的方法,是基于人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长期的实践经验和不断探索的结果总结。单独运用立体裁剪或平面裁剪,有时都不能尽如人意,服装设计样板师可以将这两种裁剪形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辅相承,兼而用之,设计和创作出崭新的服饰,为我国能达到现代服装高级定制业裁剪技术中的款式多样化、时尚化的国际标准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汤献斌.立体与平面中西服饰文化比较[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魏静.裁剪适用性解析[J].纺织学报,2010,(12).

[3]欧阳心力.服装制图方法优缺点分析[J].艺海,2011,(03).

篇3

[关键词]设计实习 服装设计 实践教学

一、设计实习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设计实习课程是本科艺术院校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一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性质属于认识实习。主要通过深入实习基地的各实验室、研究所、工作室、生产车间,利用相关科研设备和实验设施进行专业实践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实践技能及设备操作流程,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设计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在实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互助合作精神,了解相关的专业设备性能和开展设计工作的一般程序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或工作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针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实习,其目的是通过实习,使学生对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全过程有更为具体的了解和体会,熟悉服装与服饰相关的材料及其制作工艺等,提高设计和表现能力,加深和巩固服装与服饰专业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服装行业的服务方向,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结构。接受现代创新意识和文化氛围的熏陶,学习服装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的敬业、实干精神,将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因此,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组织安排,将决定着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程度和兴趣度,需要提高认识,不能轻视与忽视。尤其是教育部对原艺术设计专业的各方向进行调整后,艺术设计专业被正式解体,许多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方向正式独立成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面对新的专业调整,在新的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指导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实习单位的环境设施和教学条件等,均需要进行精心的选择与安排,通过这次实习的机会,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进一步认识,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的相关设计管理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设计实习课程的教与学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服装结构工艺、服装设计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服装研究单位、服装行业管理部门及新闻出版机构等从事服装产品开发、企业经营管理研究及宣传评论、市场营销、服装产品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专业核心课程有:服装效果图、服装CAD、服装工艺学概论、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品牌策划、服装心理学、立体裁剪与制作、创意时装设计制作、服饰配件设计、综合设计等。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设计实习课程,需要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主干课程安排,进行有选择、有重点地安排落实。首先,是实习场地的选择安排,选择适宜本专业的实习实训环境。良好的实习环境不但能够保证实习环节的顺利实施,还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今后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愿,在心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形象,增加从事本专业的信念与决心。学校要综合考察本地区及周围地区的服装资源,选择几家相对稳定的企业或服装设计研究所、实验中心等,设立服装专业实习基地,通过校企结合,发挥产学研互动作用。其次,在教师队伍的选择上,要严格把关,通过实习指导听课、教学指导成果评比、学生与企业信息反馈、实践课程补助、教师技能比赛、校企互培等机制,优先选用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教学辅导,鼓励高水平、高职称的教师参与教学实践。第三,要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和后续课程的培养需要,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训项目。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在设计实习教学安排上,针对不同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性,开设了陶瓷造型、木材造型、纸盒成型、丝网印刷、图像扫描与色彩管理、设计评价等六个实习项目,教师可以采用六选四的形式,根据不同专业需要进行灵活选择。各实习项目均配备有专门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示范讲解与技术指导,传授实践经验和注意事项,学生边学习还可以边观看课程实验项目的教学视频录像、往届的优秀实验作品图片等,减少了学生的盲目性以及人与机器的磨合期,使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化的收获。实习作业多结合企业实际案例或专业设计竞赛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展开,提高设计作品的实用性和投产率。设计实习一般为48课时,每个实习项目约占12个学时,各项目学习时间较为短促。如何在短时间内教会学生掌握各实习项目的相关内容,并能独立完成实习作业,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一方面,带队教师要提前指导学生通过课程实验教材或实验中心网站上的视频教学录像和项目PPT学习,掌握各实习项目的讲授内容和作业要求,提前进行材料的收集准备和图稿的绘制,将不明白的问题在实习期间向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咨询。另一方面,教师要熟悉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特点,针对性地设置课堂作业,如陶瓷造型项目可以让学生进行陶瓷服饰配件的制作,利用陶瓷材料设计制作出各式各样的首饰、手链、耳坠子等;丝网印刷项目实习中,可以让学生尝试图形在不同质感布料上的印染效果,并将印刷好的布制作成新颖别致的布艺玩具造型或窗帘等实用物品;木材造型和纸盒成型项目实习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造型能力,对环艺专业和产品设计专业开放较多,可以作为服装专业的选做项目;图像扫描与色彩管理项目适合于各专业,设计评价项目可针对服装等产品的造型、色彩等进行眼动实验测试,结合后期数据分析,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设计实习课程与一般的课堂教学不同,实习的场所环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事先制定好的实习计划内容轮流安排进行的,各个实习项目的指导教师也不同。因此,学生首先要提前对各实验室所开设的实习项目进行网上学习,提前了解实习内容及教学环境,了解各实验设备的操作流程和工艺要求,准备好相应的图稿。其次,学生进入实习地点后,要先了解实习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注意事项,服从带队教师和实习单位技术人员的安排。第三,认真听取实习单位专家技术人员和带队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了解不同项目的素质要求和作业要求,并做好实习日志。课余期间,可参观实习单位周围的与服装相关的企业、科研院所,了解服装市场行业动态,对服装的设备型号规格、价格与性能进行了解,对服装用的各种材料、缝制工艺、市场流行趋势等进行调研,了解教学设备与企业生产设备的异同,能将收集的各种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提炼,作为实习项目的作业去研究探索,也可以将企业的实题设计案例应用于实习课题或作业中,做到学以致用。

三、如何有效发挥设计实习课程的教学效果

设计实习环节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发挥出该课程的最大作用,为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前便打下良好的设计基础,尚有待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重视:

第一,不重视对实践教学成果的展示与评价环节。许多高校的设计实习课程存在走过场现象,不注重实效。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与人力,却收效甚微。尤其在各项目的最终作业评定与展示环节上重视不够,学生填写好实习手册,教师对着照片评分完后便上交材料。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意见不能得到信息反馈,得失与优缺点不能够深刻认识和体会总结,不利用在后续课程上得到修正和进一步的完善。建议在实习结束后,选择专门的时间对每一期的实习成果进行公开展览,学生在每件作品前都可以自由留言,网上投票评选优秀等,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渠道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深入认识,总结实习经验与不足,这样的展览与评价效果比单一的教师成绩评定对学生而言会收益更大。

第二,许多实习作品还停留在半成品阶段,不利用作品的参赛与成果转化,不能够带给学生自信和社会评价信息。由于实习时间一般为2-3周,学生对各实验项目和设备操作刚刚熟悉便结束实验,不利于成果的深入。因此,需要加强对实习结束后的课程作业延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将设计实施完成。

第三,采取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种形式,进行产学研课题研发、企业案例引入、实验创新项目探索等。不断加强校企之间的产、学、研互动,巩固从课堂、实验室、工厂、公司到市场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才能在未来的服装行业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实践。在实习课程内容设置上,要立足专业特色,注重各专业中的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以市场和社会需要为导向,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互动作用,提高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加大设计实习项目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组织优质的网络教学课件和国内外优秀服装设计图片,促进实习课程的后期延伸。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设计实习课程的教与学,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让实习课程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成为学生迈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前的一块强有力的基石。

参考文献:

篇4

课堂范画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它对美术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课堂上教师边讲边画,可使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掌握正确的绘画步骤,既直观又形象。再则,教师娴熟的绘画技巧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博得学生的敬佩,并由此发展到对美术课的喜爱。比如,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习美术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笔者列举了许多职业都与美术有关的例子。如卡通设计、发型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等等。谈到卡通设计时,笔者便在黑板上画了许多学生很喜欢的卡通形象,如:美少女战士、米老鼠、唐老鸭、孙悟空、猪八戒等。学生看了这些可爱的卡通形象,个个喜形于色,课堂顿时“热闹”起来。谈到服装设计时,笔者先画一个标准的人体比例效果图,然后为她添上各式发型和不同款式的服装。随着人物发型的改变,其形象亦随之改变,学生看了感到非常奇妙、有趣,羡慕之情油然而生,有的学生还跃跃欲试,拿出笔来饶有兴趣的学着画起来。可见老师的范画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并非语文学科的专利。美术学科同样也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兴奋起来,激起学习情趣。如中国画家齐白石的作品《贝叶工虫》画秋天已至,贝叶飘零,蜻蜓、蝴蝶等昆虫飞来,享受秋日的阳光。生命的蓬勃与枯萎,秋色的清冷与热烈,被画家编织在一个时空中,这样美的情境,即寄托了画家对生活的赞美,也发出了对时光易逝的感叹。让学生欣赏完这幅作品后,笔者又通过DVD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录相,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整个作画过程,一幅幅水墨酣畅的画面不一会儿便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惊叹不已。教师创设的图像情境,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欲望,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欣赏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这种直观是发展观察力和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创造、审美等能力。

3.讲究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调济学生的“胃口”,精心设计因材而异的课堂结构。

例如:在上“现代设计艺术”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未来的汽车造型设计可能有飞行汽车、水上汽车、潜水汽车等,充分扩展他们的想象空间。然后,让学生试着在画纸上设计各式各样的、与众不同的作品,教师给予鼓励、展示、张贴,并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创意,这样,不仅给同学带来了极大的愉快,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多元化的课堂结构,能使学生经常保持新鲜感,课堂上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4.情感交流

为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做到以情促教。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的情感因素极大地制约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感知更敏锐,记忆更巩固,想象更丰富。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5.利用求新心理,提高审美情趣

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求新心理。他们注重学习中的一切新动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新的东西,来点缀自己的生活,那么,美术教学就可以利用这一心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比如:我教他们做《工艺人物》,启发他们的扩散思维,帮助他们做成各具特色的精美工艺人物来装饰自己的小书房;再如:教他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精美的立体卡片,用来馈赠亲朋、好友、师长。学生在学习中学到了实用知识用于美化自己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课题的设计首先就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作业制作过程中通过思索、体验、尝试之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有了更多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的余地,他们会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激动、自豪,教与学双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6.及时评价反馈,巩固学习兴趣

篇5

关键词:教学规律;教学模式;互动式

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被当前教育界视为提高学习效率、解决现行“应试教育”形态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的有效途径。当前,国内服装企业对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需要,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服装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从原有的教育教学思路和授课习惯中走出来,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探索高效率、高质量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纵观前人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我认为“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简介

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听讲、练习等一系列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来达到学习要求的一种课堂教学新模式。它强调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激励、共同探讨、教学相长;强调生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模式建立在讲授式和自学式两大模式基础之上。两大模式各有优缺点,本模式力图融合两大模式,吸取它们的精华同时避开它们的缺陷,使两者互相补充。因而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培养了自学能力,又能确保学生在课堂时间内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既保证了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学习效率,又实施了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讲授式的优点:1.教师完全控制课堂,掌握进度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正面教育作用。2.教师可同时教授众多学生。3.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系统信息。讲授式的缺点:1.学生易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2.讲授内容与学生具体情况不很吻合,因而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且个别问题深度不够。3.占用课堂时间长。

自学式的优点:1.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2.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3.教师有较多的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便于实行因材施教。自学式的缺点:1.此模式排斥系统讲授,因而影响学习效率,课堂上难以完成教学目标。2.此模式对于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不太适用。3.此模式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组织能力。否则,容易变成自流,对人数较多的班不宜采用。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服装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是互动式教学的特点。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入服装的教学中,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并积极鼓励学生思考,加强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那么,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服装教学中是怎样开展的呢?

首先,鼓励学生自学。在此阶段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学。期间可以邻桌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学生在自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并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帮助,还要切实了解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为精讲做准备。

其次,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归纳出知识要点,结合学生自学中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精讲。在学生掌握了教学的重点内容后,针对难点分层次的讲解,逐步提高,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学习的需求。教师的精讲必须抓住实质问题有针对性地讲,确保能收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然后,进一步巩固学生所掌握的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练习。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探讨或分组练习。在学生讨论或练习后,鼓励学生自我小结,并对回答好的小组或个人给予鼓励与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构建良好的师生交流。

最后,与学生共同回忆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要点,布置课后练习,并引导学生做好下节课的预习准备。

以上四个阶段时间安排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而定。

三、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要切合实际

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学目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渴求的积极性,要做到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最终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教学过程要加强调控

在“互动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还是应牢牢把握住教学进程的主动性,不可让学生任意自由发展。对学生在学习中暴露的问题,教师应分清主次、更好的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课堂练习要“小”、“精”、“活”

疑源于思。课堂练习所选的题目要与教学目标相辅相成,有较强的针对性。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选的题目要“小”,内容要“精”,题目的形式要“活”。这样可以有效的巩固新知,拓展知识外延,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从“学―思”到“学―会”逐步提高,不断深化。

结束语:

“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调动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认真地阅读教科书,查阅参考书,思考问题。训练和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一种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和具有的创新意识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看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专业课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都是有一定益处的。当然,任何一种教学形式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只有感到了遗憾和不足,才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使之进一步提高,这样深化教学改革才能不断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吴小兵. 加强服装设计教学的实践环节 培养实用型服装设计人才[J]. 丹东纺专学报 , 1998,(02) .

2. 文旭明. 服装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设计构思[J]. 湖南包装 , 2005,(01) .

篇6

关键词:竞赛制 授课模式 教学实践 教学改革 激励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院校服装专业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团队合作意识薄弱、课堂教学手段相对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服装教研室尝试把“竞赛制”授课模式纳入课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行为理论认为,激励就是“通过高水平组织成员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满足组织成员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也就是某些心理需求转化为实现目标的外部行为,须有一定的外在因素去诱发,从而产生行为的推动力,这种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推动力就是激励。而“竞赛制”的授课模式正好符合了激励学生调动创作热情这一动机。

一 、“竞赛制”授课模式的演进过程

他们初步试行把竞赛机制纳入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形成一种“以赛促学”的教学活动形式。在2013年5月,他们开展了服装专业第一届“创意与技能教学实践活动”,主题定为――“杂货铺的童话”。要求学生选用非服装材料来设计服装。这一主题的设立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同学们纷纷到附近的超市、杂货店、五金商店甚至是药店去寻找可用材料,这一次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设计中,平时略显冷清的实训室变得热闹非凡。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了极大的收获,也促使服装教研室有信心把这种授课模式做进一步的研究。

2014年5月,教研室申报了此项课题后第一次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也是服装专业第二届“创意与技能教学实践活动”。第一届活动开展时,由于教学计划没有调整,教学实践活动没有一段相对完整的时间,实践活动的开展时段与文化课程有冲突,所以只能尽量避开文化课时间,并与文化课老师商量调课,才凑出完整的三天时间来做活动。在时间的安排上稍显仓促。在2014年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学校对教学计划中的“综合实践环节”这一项做了相应调整,教学实践活动与每学期的实践周相结合,实践活动与系里各专业的外出风活动同步,文化课也同步停课。这样就有了一周完整的时间来做活动。第二届的主题配合当年国家提出的“我的中国梦”的理念,设定为――“编织梦想”。这一届对材料的运用做了限制,提供给学生每人两个编织袋,要求学生利用编织袋和其他材料进行设计,并且规定编织袋材料在整件服装中的应用不得少于百分之三十。

2015年5月,第三届“创意与技能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第三届的主题定为――“我来自于......”没有材料限制,要求学生想象自己来自于某一个时间或空间,但不能来自于现代。第一届活动邀请了系里领导和各教研室主任参与了对学生们作品的评价,第二届活动在此基础上邀请了校内专家参与评价,第三届活动邀请了校内外相关行业的专家参与评判,每一位专家在活动最后都一一做了点评。

二、“竞赛制”授课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

在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选择一年级的“成衣设计”课和二年级的“戏剧影视服装设计”课、“女装设计”课的第二阶段进行“跨年级”及“竞赛制”的课堂教学实践,学生以高低年级组合形式成立一个设计团队,共同完成既定的设计任务。整个教学实践活动的流程包括:教研室先期研讨;教研室中期研讨;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学生设计制作阶段;设计作品展示阶段;教学活动收尾工作;教研室后期研讨。

(一)教研室先期研讨

每学年的第二学期一开学,教研室就要组织进行本学期的教学活动研讨,教研室教师一起群策群力,提出多个活动主题方案,最后确定一个大家一致认可的活动主题。主题的确定并不容易,有时候需要进行好几轮的教学研讨才能确定。因此开学的第一次教研会议就会进行讨论,目的就是留有充足的时间来完善实践主题。主题确立后,相关的工作开展就比较顺畅,围绕活动主题设定规则。如第二届的活动主题确定为“编织梦想”,这个主题的确立刚好与同年的“我的中国梦”相契合。围绕这个主题,老师们想到了利用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塑料编织袋作为一个设计载体。编织袋是生活中比较廉价的生活用品,不会花费太多的设计经费,而且编织袋的格子图案简洁、明了,很有形式感,色彩也比较悦目。为了让设计更具有挑战性,老师们又在任务书中设定学生的设计作品中编织袋的应用不得少于30%。教研室对任务书中的每一项都要进行仔细的探讨,经过几轮的修改才会最终确定下来。

除了活动主题与设计任务书的确定,在教研室的先期研讨中还要确定活动相关的很多事项,如聘请专家名单、活动奖项的设立、场地的借用申请、材料、奖品等的购买等等一系列非常繁琐的事情。教研室的每位教师具体分工,专项由专人负责。每一位教师都全心投入,为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工作。

(二)教研室中期研讨

针对先期开展的工作情况,教研室再做进一步的工作研讨,对先期的工作进行逐项核对、确定,对未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三)教学实践活动开展

到了教学实践活动周,活动的安排从周一开始,周五结束。活动流程为:周一上午召集两个年级的学生统一集合,召开赛前动员会,下达设计任务书,学生抽签分组,学生团队绘制设计稿;下午采买材料。周二设计打版或立体裁剪(部分学生继续采买材料)。周三;设计制作(由设计小组组长分配设计任务,团队分工合作)。周四完成服装的整体造型设计(服装配件、发型、妆容等)。周五上午十点开始学生进行小组展示、专家评分,评出获奖团队、颁发证书,下午获奖作品拍照留档。

在组织活动中,召开赛前动员会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创作热情需要被激发。从第二届开始,教研室在赛前动员会上给学生播放前几届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以及获奖作品的图片集成,配合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提前感受实践活动的欢乐气氛。再加上教师激情澎湃的演说,学生的热情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为学生后期积极投入设计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氛围。动员会以后,给学生发放设计任务书,针对任务书中的要求逐一说明,让学生明确设计任务以及要求。到了抽签分组这个阶段是最刺激的,由于抽签的偶然性会带给学生意外的惊喜,现场常常发出惊叹声,有人庆幸、有人失落。教研室事先准备好两个抽签盒子,有教师随机抽出一位二年级同学,再由这位同学从另一个盒子里抽出一位一年级同学来作为自己的队友,组成一个“跨年级”的设计小组。设计小组成员一般由两到三位同学组成,根据每年各年级学生数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为了防止团队人数太多造成的某些队员无事可干,尽量控制团队人数,做到让每个同学都能发挥作用、全情投入。

(四)学生设计制作阶段

设计团队成立后,二年级同学作为组长要起到团队核心的作用,他(她)要带领组员完成此次的设计任务。这个阶段也是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极大考验。组长的能力是否能够完美体现,要靠学生自己平时专业技能的积累。否则,主动权可能会被一年级的学弟学妹掌握。教师在这个阶段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不参与学生的设计讨论,只在旁边静静观看,只有在学生设计、制作过程中碰到技术难题无法解决时,教师才给予帮助。整个设计制作过程中,教师全程陪同、提供技术支持。学生除了设计、制作完成服装以外,还要对服装的整体进行造型设计,采用怎样的配饰来搭配,采用怎样的妆面效果,都需要做精心的设计。

(五)设计作品展示阶段

经过将近一周的日夜奋战及痛苦的嬗变,同学们终于迎来丰收的喜悦!这个时期作品的展现往往是出人意料、让人惊喜的!经常会有一些设计创意新颖的作品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叹!所以说,年轻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关键是如何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提供给他们一个创作的平台。这正是教研室进行实践课程授课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穿着设计的服装,也可以邀请别人充当服装模特进行展示,团队推荐一名成员对评审团和观众阐述自己这组作品的设计理念,限定时间是三分钟以内。这个环节不仅考验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考验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就是面对人群能否做到镇定自若。这些能力都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培养的,学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磨炼,才能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应付自如。评委在学生对设计作品阐述完毕后提出一些疑问要求学生做解答,这也考验学生现场的应对能力。再根据设计作品展示效果以及学生能否完美陈述自己的设计理念给作品进行打分,综合评委的平均分给出名次。除本教研室的教师参与评分以外,教研室也邀请校内外的行业专家参加评分,每次的评分小组控制在五人左右,评出一、二、三等奖以及最佳工艺奖、最佳团队合作奖等奖项,并给获奖的团队颁发证书,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或操行分的加分等多种奖励措施。

(六)教学活动收尾工作

教学实践活动结束后,还有一系列的收尾工作,要将获奖学生的作品拍照,这些作品的留档一方面作为实践的资料留存,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下一届参加活动的同学以启发。同时我们会组织文笔好的学生撰写此次活动的新闻稿,及时在学院网站新闻版,以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同时,从第二届开始,我们要求获奖团队活动后要写心得体会,其他同学不作要求,但鼓励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七)教研室后期研讨

实践活动结束后,教研室还要组织一次研讨会,总结此次活动的亮点所在。活动的哪些举措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活动的哪些环节还有不到位的现象、如何改进等等。对活动的整个过程做一回顾和反思,目的就是为下一届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开展。

整个教学实践活动由七个环节构成,每一个环节紧密相扣,缺一不可。其中教研室的三次研讨在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活动主题的确立、活动过程的顺利开展、活动完成后的总结工作,确保了整个教学实践活动的圆满完成。

三、“竞赛制”授课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效应

服装设计专业经过三届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此活动过程中教研室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取得了很多方面的长足进步和改善。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设计中。在紧张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充满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纵观整个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教研室对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总结,认为“竞赛制”授课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从而使这一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把“竞赛制”这一授课模式成功地纳入到服装专业的“综合实践环节”中,成为实践教学的一个固定教学模式。

从2013年开始,教研室连续三年圆满完成了“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周”的项目,三届的主题分别是“杂货铺的童话”“编织梦想”“我来自于......”每年五月中下旬的其中一周,服装专业集合一、二两个年级的学生开展“跨年级”“竞赛制”的教学活动。这个活动形式将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中一直持续下去,每年都会确定不同的主题。这项活动也已经成为同学们每年五月份翘首以待的活动。

(二)从单一的理论课或实践课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与模拟设计为主,虽然也有教学实践课,但学生的设计往往停留在想象阶段,很多设计想法很好但无法实施。我们的改革是教师先期讲解理论知识,给学生一些课程内容的小目标,也就是知识点的具体实践。在完成了相关的知识架构以后,后期结合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给同学们实战演练的机会。从理念确立到设计构思草图,从购买材质配饰到制成完成,到最后完整作品的呈现以后设计理念的阐述。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三)从传统课堂的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单向授受的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知识的掌握度、知识的转换率不高,导致学生在真正做设计时无法呈现自己的设计思想,以致最后呈现效果达不到预期设想。在服装设计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旁观者不提出建设性意见,只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一些技术难题时才给予帮助。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授课计划和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四)从以年级为单位划分的学习模式转向不同年级穿插交流学习模式

传统的教学以年级为单位展开教学,年级与年级之间缺少交流,整体学习氛围不够活跃。教学活动周的开展,促使各年级间的学生主动交流,通过不同年级学生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最终完成设定主题的任务,过程中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交流、沟通,这样的一个磨合过程促使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为将来能够更快地适应团队的工作形式奠定基础。这种跨年级的学习模式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也使整个专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氛围得到极大的提升。我们在后期安排学生参与各种实践任务时,都尽可能地采用“跨年级”的这种团队模式,这种模式的运用可以使我们在接受设计任务时能够以老带新,不至于因为一届学生毕业而出现人才断档的现象,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模式。

(五)从传统的终端评价机制转为教学过程实时评价机制

传统的评价机制采用的是教师在课程结束后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质量来评分。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情况没有进行及时反馈,学生对于自己在专业上的改进方向不明确。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采用课堂评价与实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沿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质量给学生评分;另一方面,采用实时评价(跨年级的竞赛制),也就是不同年级学生参加课堂设计竞赛。让学生对自己的参赛作品进行阐述,我们聘请的校内外行业专家一起现场给予评价,这种及时的反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以利于今后的改进。

“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参与性、操作性――包括欣赏、唱奏、制作、排练、演出展示等等,艺术教育教学也离不开实践性。”上面这段话极好地诠释了艺术教育为什么必须开展和加强艺术实践能力。“竞赛制”授课模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地通过实践去检验,让他们看到自身在专业上的知识短板,从而对今后的学习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不再盲目,实践活动也使学生有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从而在参与具体的设计任务时不会无所适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任务。学生在后期参与了许多演出服装的设计任务,都能够非常出色地完成,这与他们之前的实战经验是分不开的。

高等职业艺术院校服装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地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探索和研究,寻找新的思路和途径,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篇7

美术设计教学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开始,就秉着为社会生活服务这样一个理念,在教学中始终贯穿实用与审美的设计原则,最终让设计作品能体现其社会价值,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创造出有创造意义的美好的新事物。在服装美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不以技法的掌握为唯一的学习目标,注重学习目标的多元化,为今后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奠定基础。除了基本技法的熟练,更重要的是创作理念、创作思维的培养及文化素养的提升。而在所有美术设计课程中,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就像平地而起的参天大厦,必须具备坚实的地基构建与全面的结构把握。这个基础始终贯穿和影响着整座“设计建筑”的平衡性与完整性。鲜明生动的形象与直观明确的展示或操作过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观察理解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动手能力。服装美术设计基础课程作为设计专业学习课程的前奏,在整个设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充当着引领和贯穿的角色,引领学习者迈入服装美术设计的大舞台,贯穿于每个设计板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方面,要将每节课要教学的内容与对教学过程的事先策划相结合起来,教学对于不同专业需求,应该有的放矢地往专业方向进行引导,将基础知识贯穿于今后要接触的专业领域当中,这样才不会产生课程之间的脱节现象。

2直观、开放性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要明确提出课程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如服装美术基础课程之平面构成课的第一课,对点线面的学习,针对专业特点,课前可以先搜集一些与点线面有关的事物,材料的准备便于在教学中进行直观展示,纽扣亮片、装饰丝线、布片花饰等,让其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是艺术、处处是设计、处处是点线面,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民主开放式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某一时间段充当主导地位,让学生角色由被动变主动,并经常主导某一时间的教学,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通过更加直观而多样的形式调动学习的自主性。在良好的师生交流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下,讲解和启发相结合,在对抽象概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以直观具象的实践操作相辅助,结合图文等材料的展示,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提供学生不能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归纳,而直观化形式则被用来作为例证。当然,这种直观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的想象空间处理不当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毕竟什么都摆在眼前,对问题的理解容易多了,可对问题的思索却会被所提供的材料产生思维的定式,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先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思维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都可以谈自己的观点并举出例证,这个过程中由教师对其中出现的不当或与主题不贴合的见解,适当做出解说和纠正,再将直观化的材料运用期间,起到辅的作用,就如以上提到的不能一贯采用一种形式,应以多种形式相结合,达到整体融合的目的。

3教学评价体系与直观、开放性教学原则的紧密联系

开放式教学中的还有一个重要部分,即对学生学习实践过程与效果的评价。在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成长中的心理与精神需求,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视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平等开放的评价体系,这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情绪有密切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整个参与过程,教师要从细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评价时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学生的评价不轻易否定,对于不足或错误之处可以提出改善意见或建议,如直接指正,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内心精神上受到打击,从而厌恶该课程。另外,教师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知识经验进行辅导,肯定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进步不是与其他同学的比较,而是看到自身的改变,让其意识到每次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都是有意义的,这才是最重要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实践或参与活动过程的观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创作思路、交流合作能力及创作成果的分析等,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以此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同时,评价过程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学会正确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同时结合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与老师的点评,有助于学生认清楚自己的优缺点,及与其他同学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认识到自己在总体中的相对水平与风格,客观上能起到一定的竞争与互相交流学习的作用,有助于学习成效的提高。以上面提到的的点、线、面教学为例,整个评价过程也是以直观而开放的形式展开,期间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能把同学作品分成三六九等,但可以换个角度把作品分成不同风格进行讲述,尊重学生的喜好与评价,这样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均有所提高,学习兴趣得以调动,把学习的过程看成一个共同学习与探索的过程。

4结语

篇8

那么,店长能否引导消费者喜欢自己的品牌,把产品舒适、安全、美观和时尚的信息快速传递给家长?童装产品到底是卖给孩子的,还是卖给家长的?如果单纯定位为儿童,往往忽略了为其买单的家长。如果定位为家长,完全照搬成人服装的做法,也得不到儿童的认可。另外,近期一些童装品牌质检不合格,家长是否在这一问题上绷紧了神经?通过这一期的店长访谈,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解释。

更一北京嘉茂购物中心望京店店里特设玩乐区

店长 任婷婷

我们店的旁边就是儿童乐园,家长陪着孩子玩完了会顺便进店逛一下。我们店里也特别设立了一个玩乐区域,孩子可以给娃娃穿衣服,也可以骑上小木马,这样使他们能安静地在店里呆着以腾出时间让家长挑选衣服,我们也可以全心地介绍产品。

在家长与孩子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家长听孩子的意见,孩子喜欢就会直接买下。如果家长不考虑孩子的意见,买了以后孩子坚决不穿,也是一种浪费。所以,我们主要是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我们会跟他们说:“宝宝,你跟妈妈说你很喜欢这件衣服,回家会乖乖的,不惹妈妈生气。”

如今,家长很注重童装的安全性,最关注的就是面料成分。我们在介绍的时候会按照吊牌上的说明进行讲解。童装很少有丝的成份,这是由童装淘汰率高的特性决定的,而我们的夏装会在棉里加丝,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增加了舒适度,二是能让面料更薄、更透气。家长其次关心的问题是纽扣是否结实,衣领处是否有硬物等,我们的商品从来不使用拉链,以降低磨破皮肤的危险。

童装与成人装在销售上的差别很大。做成人装销售时,很多顾客试了一大堆衣服却一件都不买。但孩子就会“很痛快”,他们喜欢的衣服,不管穿着太大还是有点小,一定会买。所以这也是我喜欢做童装销售的原因。

有机宝宝―北京嘉茂购物中心望京店尽量缓解紧张情绪

店长 陆喜燕

很多小朋友进店以后不是很放松,有的甚至紧紧抓住妈妈的裤腿不放,所以我首先要做的是尽量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多让孩子看看模特展示的衣服,询问他们喜欢什么颜色或款式。大点的孩子多数有自己的主意,他们是从喜欢商品开始再到喜欢来我们的店。而小点的孩子就恰恰相反,我首先要解决他们认生的问题,换句话说,要先让他们喜欢上我们的店,再慢慢培养他们喜欢我们的商品。

遇到孩子和家长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我们会在中间调节一下。如今的家长非常宠爱孩子,他们会依着孩子的选择,只要孩子喜欢家长会买下,相反的话就会放弃。不过,我们的产品定位为高端消费群,遇到不能接受价位的家长,我们会选择打折或是赠送小礼物的方式来让其得到小小的心理平衡。

说到童装品牌是卖给家长的还是孩子的,我觉得这个问题要分情况考虑。对于2岁以下的宝宝来说,品牌还是要从家长的角度来考虑,比如穿着是否舒适、接缝的地方是否磨皮肤等。而2岁以上的孩子可能就会有自己的主见了。

家长对是否是纯棉、裤腰的松紧程度是否舒适特别重视,我们的面料都是有机棉,不添加任何的化学成分,这点十分契合现在家长对面料安全性的高要求。

Disney―北京石景山万达广场店重点研究家长心理

店长 吕建华

家长进店以后,我首先,会介绍折扣商品,如果家长很感兴趣,我会逐渐引导她们挑选新品。我觉得5岁以下的孩子都听从家长的意见,因为家长更清楚什么料子舒适,什么款式耐穿,而孩子只知道选择样式。而5岁以上的孩子则大多有自己的主见了。

在家长与孩子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我会以孩子的选择为主去说服家长,客观地介绍那件商品的优缺点。即使是价格较高的商品,家长也会向孩子妥协,为他们买单。

我觉得童装品牌应该重点研究家长的心理,毕竟家长懂得面料的舒适度、色彩的安全性等等。而且很多家长也喜欢我们的品牌,他们对“跳跳虎”、“小熊维尼”、“米奇”有深厚的感情,替孩子购买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回忆童年的心理,甚至个别家长会购买大号的帽衫或外套。

对于我们的商品,家长大多很放心,很少有询问面料安全性问题的。毕竟这是国际品牌,每款衣服都经国家质量认证合格,有质量保证书。我们的老顾客普遍反映我们的商品棉质十分舒适,所以他们进店以后只是挑选款式和颜色而已。

童装与成人装的最大不同是,成人装只是做一类人的市场,而童装要做两类人的市场。要成功运作童装品牌必须要研究家长与孩子的共通之处才行。

童年的追忆――放眼于未来

龙艳: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培训中

心特邀专家讲师

本次访谈让笔者追忆起了自己的童年,从对身边事物的懵懂到逐渐清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似乎都会留有很多的印记。正如上述品牌店长所描述的那样,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曾有在父母陪同下选购服装的经历。对于现今童装市场的销售而言,我认为更多的关注点应“放眼于未来”。

儿童心理

为什么如此说呢?“未来”的定义又是什么呢?我想这一定会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课题,通俗的理解“未来”,可以把它视为孩子,他或她,一定会是每个父母的未来,家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都无私的倾注到了他们身上。那么,既然是这样,我们的员工是最应该懂得儿童的心理学的。笔者观察过,销售童装的员工在与小朋友沟通过程中不时也会表现出“童真”的状态(说话的感觉、语气、甚至部分肢体语言),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赢得孩子的好感,以便为其推荐所需的商品。

家长心理

其次,“未来”还可以定义为时尚或者说是一种流行的趋势。大家想一想,你身边年轻妈妈的穿衣打扮?尤其在一些大中型城市,现在的年轻妈妈绝大部分都是和“时尚”有些缘分的,那她们的审美取向也或多或少的会从自己孩子身上体现出来。更有甚者,宁可自己穿戴的朴素些,也会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些。为此,我们在卖场的陈列也需要注意,既要不失可爱的童真又要能体现出时尚或说是漂亮的“聚光

品牌形象

从选购的环境是否舒适、安全、整洁,到选购商品的质量是否有保证,这一定都会是家长们所去思考在意的问题,为此,在销售童装的时候,员工一定要在服装上架之前仔细检查每一件商品,切忌把有瑕疵的服装摆放在专柜上,因为一旦被家长挑出了“毛病”,那种伤是“致命”的,失去的是对品牌的信任。这一点真的与成人选购会有所不同,在为成年人服务时,员工偶尔的马虎(工作的失误)可以通过一些解释被顾客原谅,但童装销售过程中正因为加重了“爱”的砝码,同样的失误可能就让我们彻底失去了销售的机会。

解说技巧

篇9

一、“动手做”模式: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创新

教师通过设置适当活动和任务,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这一方法的口号是:“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在动手、思维过程中探索、创新。

如在讲授连衣裙结构制图时,我先阐明连衣裙与衬衫、直裙在造型上的区别与联系,反映在制图上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断腰节与连腰节设置的目的、作用,其大小的决定因素等等,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绘制了一款连腰节并开门的V字型领、有弧形开刀的连衣裙。同学们看着自己的“作品”,一个个都很自豪。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裁剪出V 字领及其他领型的纸样造型,分析其因人而异的优缺点,学生的情绪再一次高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摆脱了书本知识的束缚,举一反三,思维活跃,不断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动机,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动手能力也大大地得到了提高。

二、情境探索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探索中创新

情境探索学习中的“探索”,即为学生在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包括有关思考、资料检索、调查、实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男女衬衫教学时,让学生比较男女衬衫上的区别,学生就会考虑到女衬衫有胸省,而男衬衫有后复司。再让学生观察后片,让他们思考、讨论:男女后背部都有肩胛骨,为什么女衬衫有后肩省,而男衬衫没有?学生明确男衬衫的后肩省掩藏在复司里。那么,后裥又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明确制图原理后,让他们设计出多款女衬衫,画出结构图,并学会裁剪制作。这样整个衬衫学习的过程便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创造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带着问题大胆探索,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思维,增强了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讨论—互动”模式: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生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交往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争辩、集思广益,给学生以极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表现自我,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思维检索频率,使思维异常活跃,启迪学生创新的灵感,使创造性的设想或构思产生连锁反应,在较短的时间里发挥集体的创造力从而获得较高的创造“效率”。

如在两用衫一节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很深。我先绘出一件基本款式,让学生渐变各种式样,要求结合2010 年流行趋势、流行色彩,对所用面料进行完整构思。然后学生五人一组,拿出事先收集到的资料,开始小组合作学习。他们热烈讨论,群策群力,一面构思一面绘图,很快就勾勒出多款式样。其中有一组学生的设计尤让人耳目一新,他们把服装与饮食文化联系在了一起。时下正是螃蟹上市的旺季,受螃蟹的启发,将领子变换成蟹钳领,袖子、腰节等多处运用抽带,圆浑的大贴袋使服装有机地形成分割,使回归自然的理念在这款时尚的服装中得到了完美体现。在这样的讨论探索中,学生的设计思维得到了拓展。互助、互动、互补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更加开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进一步得到发展。

四、“问题-互动”模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联想,在积极的形象思维中学会创新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想象和联想是创造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服装设计的翅膀。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提供条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勤于想象,敢于想象,善于想象,在想象中创新。

“思源于疑”,创造欲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在睡衣设计练习时,我首先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情感小说中一个气质独特的女主人公,她会穿什么面料的衣服?卧室的摆设会怎样呢?会不会和一个女摇滚明星的风格一样呢?”同学们通过翻阅小说、杂志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分类,设计了女主人公睡衣的色彩、质地、款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家居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清晰的了解了面料所表达的精神,穿着的“5W”(who、what、when、where、why)。然后,我再引导他们根据不同质地的面料,画出不同风格的睡衣款式:白色丝质蕾丝花边长裙、色彩艳丽的棉质吊带裙……这一系列活动组成课堂一个又一个新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由此可见,通过学生大胆猜想,诱发了学生的跳跃思维,加快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了服装材料学,从而能更好地进行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交流—互动”模式:采用多元教学方式,在自主学习中创新

篇10

关键词:流行色;形象配色;肤色;和谐

一、流行色的重要性

流行的渗透是全方位的、无所不在的,只是受其特性的影响,反映的内容不同,体现的方式不同,外露的形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不同。比如同一流行信息的内容,在社会中反映的是社会的主题;反映在建筑物上是建筑风格;反映在生活中是人们的生活理念;反映在服装款式上是服装的样式;反映在色彩上就是流行色!

流行色(英文为fashion colour),意为时代风尚之色彩。它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是最浅显的的美的旋律,是人们精神享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色彩设计的概念中,流行色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色彩,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流行色的运用讲究传播的快速度,尤其在现代化信息社会,新的流行色彩推出,以极快的速度传向世界各地。其次,流行色在运用中,周期较短,并以螺旋式的方式递进,一定时期内流行的色彩,很快就被新的流行趋势所替代。再者,流行色虽然有其极强的共性,但一定程度上仍受到地区、民族、文化、国家等特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和区别。所以,自由在掌握其规律、特性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二、形象设计的特点

形象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专业手法进行人物性格、气质、兴趣等特质测量,同时分析个人的外型特点,发现并挖掘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独特气质,倡导内外相结合的整体和谐美。帮助个人进行形象策划,教普通人作生活中的明星,提升生活质量和品位,是树立个人品牌形象的一种美的工程。色彩在个人形象及形象装扮中有强烈的震撼力,也最能体现时尚和潮流。

在如今生活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西文化在不断产生碰撞与交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它们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刺激着人们的大脑,使得人们的思维和观念随时可能因潮流的改变而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审美观念的升华,人们对自身的形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仅是保暖、御寒等基本要求而是讲究更多个性化的装饰及体现完美和协的个人气质的形象特点。通过服饰来改变形象中固定的形式,力求根据个人不同的个体创造别具特点的形象特色,使人与服饰的关系更密切,更融洽。但也有许多人花了许多代价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当中原因固然多样,但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色彩。服饰装扮在形象上的色彩设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它即复杂又有趣,它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对它认真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好、快、省的使形象设计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世界经济的快速交流中人们清楚的感觉到个人和谐完美的形象将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催化剂。前卫个性的一部分年轻人群已经在个人形象上下足功夫,仍然有大部分人群停留在盲目选择配色中,他(她)们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购买能力,有着强烈的扮靓之心,也许合适的搭配方法是他们现在需要的。

三、流行色影响和呼应形象配色的作用

每个人都有色彩的爱好,无论设计师还是穿着者,人们的色彩爱好即有相似之处,又各有所不同。看上去很漂亮的颜色,也不可能适用于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内在心理特质以及五官、脸型、体形等外在的优缺点。如果你不能充分地了解自己,不知道什么样的东西适合自己,就很难恰到好处地展现自己最美丽的一面。这其中了解人与配色应用的关系至关重要,你的皮肤色特征,相貌,体形,内在气质在形象配色中占据着关键的位置。

(一)形象配色与肤色

人的肤色除了种族造成的肤色差异外,在同一种人种中,肤色也是千差万别的。在我国肤色大致可以分为偏白色、偏黄色、偏黑色、偏红色四种。可以在服饰色彩上将其面积、位置、明度、纯度上加以改变,从而使邻近或并列的色块发生感觉上的变化。例如尝试把各种不同色彩的面料披在自己身上,这时你会发现自己面部的肤色由于面料色彩的变化而变化。(1)肤色便黑者:这类肤色的人通常不宜选择深暗色调,最好与明快的、洁净的色彩相配,颜色的纯度保持中等,如浅黄色、浅蓝色、米色、象牙白色等等。可以带一些花色图案装饰,这样可以冲淡由于肤色发暗所形成的沉闷气氛,而显得明朗、活跃。(2)肤色偏白者:偏白肤色,如果是苍白无血色的,不宜选择近似于白色的冷色调,由于浅淡的冷色本身不具有活力,再与苍白肤色组合,则会显出一种病态来。最好采用纯度偏高的色彩组合,以暖色调为主的玫瑰红色、粉红色、橙黄色、紫红色等,温暖、明媚的色彩将赋予肤色青春和活力。粉白肤色的人则不宜选择浅绿,草绿色等,因为色相上相抗拒,因此而失去和谐。这类肤色与黑色,及其它沉暗的色调相配,最能展示其美好效果,深色的衬托,形成协调的相互辉映关系,最为适宜。(3)肤色便黄者:我们虽然是黄种人,但是有一类人的肤色格外偏黄,这种肤色要特别避免才用绿色,绿与黄相配,将会把肤色映照成菜色,显示出不健康的状态。明快的暖灰色调、蓝灰色调对于黄肤色者都能适宜,再使用时,亦可适当加一些纹样变化,以得到轻松的气氛。如果适当用鲜艳色彩来点缀,如红色、玫瑰色、橙色等,效果会更好。(4)肤色偏红者,肤色红润是健康的表现,但是,过于偏红,就会适得其反。这类肤色的人适宜选择清淡的色彩,如浅兰色、浅驼色、白色等,也能够配合深 暗的色彩组合。

(二)形象配色与人体

形象色彩与人体的关系也极为重要,一般来说越是明度、纯度高(发白、发亮)的颜色,越是使人感到膨胀、前冲,越是明度、纯度低的颜色,越是使人感到收缩或后退。利用色彩明度、纯度的高低变化,对于身材不理想的人就具有掩饰的作用。

(三)形象配色与性格

人们对于色彩都有自己的偏爱,在人们有意无意之中,显示了他们的性格与心理状态。通常一位性格文雅、沉静、内向的女子,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是不会选择大红、大绿的纯色,或是对比强烈的颜色作为形象色彩的。形象配色与市场流行色之间还是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的,人们在配色时需要客观的考虑各方面因素,同时,人们对色彩的偏好也受着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沉淀出来的流行色彩的影响。

中国民族被世人津津乐道的五千年文化中,服饰上最引为自豪和骄傲的美谈,从来都驻足在唐代的衣装盛世里。在近代中国史中,中国经历了沧桑与磨难,在民族精神与文化层面上留下了特殊的痕迹。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近几十年留在中国人心中的流行色彩吧:

(1)激情燃烧 --五十年代是解放初期,建设国家的热情也如颜色一样体现在这一时期,也就有了许多中年女士对红色的偏爱。

(2)绿色中国--六十年代的是建国以来人们政治倾向最为严重的一个时期。“不爱红装爱武装”是当时最流行的言论指导,偶像式的政治激情将所有的色彩在这一时期掩埋,只剩下象征革命和忠诚的绿色。

(3)过度灰色--七十年代的人们激情已过,灰色是这一时期最真实的写照。

(4)打开国门的混乱--八十年代最突出的就是改革开发,外来文化的侵入使得精神世界失衡的中国人开始寻找“自我”。花而杂的色彩也混乱的出现。

(5)收与放的困惑---九十年代的人们渐渐进入理性思维,知道乱穿衣不好看可对怎么穿得好看又不明白,所以选择了最保守的色彩黑色、兰色和棕色。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九十年代后期曾流行过级灰的色彩,人们穿着消瘦的外套,摸着紫色的口红,厌世的精神和逃避的心理是新世纪绚丽色彩开始的最后一抹灰色,之前的中国人只想到用灰色或黑色来保守选者, 当2000年到来时,红色风行天下,人们认为是时尚界创造了“千禧红”,实际上信息流行规律就反映出:12月份和1月份都有红色流行色调,而红色也是2000年的主流色调之一。人们的喜好也随着跟随过来。从这之后流行色就时刻影响着人们:例如2004年的秋冬开始纯而艳的黄色和玫红色点亮了人们冬季的心情,成为人们争相模仿的色彩,许多很温和性格的人也频繁的选用。

四、结束语

从这里面不难看出,流行色影响制约着形象配色的周期变化,人们对色彩的追求也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当2005年春夏的绿色盛行时,在黄色人种中是什么肤色的人都受其影响,人们不会因为黄种人肤色谨慎使用绿色而不选则它,苹果绿色、黄绿色,蓝绿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流行色已经时刻影响着中国人形象配色了……

参考文献

1.《色彩 服装与美》.王蕴美,马玖成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服饰色彩》.贾京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