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2-29 17:44: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客户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客户信用评价管理办法

篇1

信用评价为企业开辟新天地

信用评价是指对企业遵纪守法、履行社会承诺及经济偿还意愿和能力的综合评价,重点考察一是企业的履约能力,评价企业是否具备履行相关合同所需技术能力、财力资源和经营管理能力;二是考察企业的履约意愿,主要考察企业以往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趣信用记录。

近两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影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深入组织开展行业调查,积极探讨研究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在调研中发现,解决长期困扰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广大纺织服装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一方面各级金融信贷部门对我国纺织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要有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作为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纺织行业自身也要开展和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才能让守信经营企业得到金融信贷部门放心支持,让失信企业受到惩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纺织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

在当天的新闻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介绍,“我国纺织企业九成以上都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融资难主要是因为信用体系缺失造成的,这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而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信用办负责人叶志民主任介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在协会会员及代管专业协会会员中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工作。企业信用评价将遵循求实客观、企业自愿、公开透明、服务会员、扶优扶强的原则。企业信用评价将作为协会一项促进行业发展、服务会员企业的长期工作来开展,从2010年开始常年受理企业申报,每年分两次向社会评价结果。

建设纺织强国必经“信用”之路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目前我国正在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建立纺织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不仅为企业融资提供有力证据,同时也可提高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从行业来讲也可形成守信践诺的良好风气,产生促进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记者从本次新闻会上据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作为商务部和国资委信用评价工作第三批行业试点单位,在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协会联系办公室的指导下,按《商会协会行业信用建设工作指导意见》、《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在广泛征求企业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协会已构建了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旨在对纺织服装企业的金融、财务、人力资源配置、经营运行状况、企业管理、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社会信誉等诸多因素加以客观分析和评估,为企业提供一份详尽、科学的信用分析评价报告和相对应的企业信用等级,作为企业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参考依据。

据介绍,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和技术指标体系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企业信用评价委员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定。委员会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有关领导、各专业协会、各纺织服装院校专家以及部分骨干企业资深管理专家、法律专家和信用专家组成;

纺织工业是在对外开放和市场配置资源条件下,国内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纺织工业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产业链长,产业集群效果明显,直接服务于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因此纺织服装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行业信用评价工作的开展,关系到企业和各方的利益。纺织企业参加信用等级评价活动能够树立企业信用建设意识,强化企业自身信用管理,树立企业自身的社会信用形象,提升企业商业交易机会,营造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条件,为政府行政监督管理企业提供便利手段。

信用指标将成融资参考依据

信用体系缺失,成为许多企业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积极地在行业中推进诚信宣传教育,强化行业信用制度建设才能更好的促进纺织行业正常有序的发展,而这一点,正是本次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开启的初衷之一。

中国纺织协会会长杜钰洲坦言,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工作,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外将根据信用建设工作的需要,制定本行业的相关制度;对内将建立行业信用信息搜集渠道和企业信用数据库,把重点企业的信用档案、交易伙伴信用档案纳入其中。

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活动立足服务会员企业、推动行业自律,旨在提升会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的抗风险能力,倡导诚信经营的良好风气,引导信贷、投资、客户、供应商使用企业信用产品,降低政府部门行政成本,促进行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条件、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财务状况、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发展潜力和企业产品或服务等方面的数据指标。信用等级共分“三等五级”,等级标准分为A、B、C三等,下设AAA、AA、A、B、C五级。

协会将根据纺织行业实际情况,建立行业内部信用信息收集渠道,依法收集和记录会员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有关信用信息,包括会员企业自身的信用信息和交易伙伴的信用信息,通过建设行业信用数据库和重点企业的信用档案等手段和方式,开展对会员企业的服务。行业信用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在会员企业间以自愿和互换的原则进行。凡是向行业信用数据库提供信用信息的会员企业可免费查询数据库中相关企业的信用信息。同时,行业信用数据库可以向社会有偿开放。

篇2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面对社会上不诚信行为产生的一些乱象,诚信——作为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的基石——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本文以航运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为例,从必要性、信用现状分析、信用评价标准和配套措施四个方面,探讨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以就教于大家。

一、 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诚信属于伦理道德范畴。行业诚信需要以企业诚信为基础。企业诚信是指在市场活动中,从业者秉承伦理道德,遵守法律义务,遵循市场规则,将诚实守信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意愿、能力和实践中并持续改善的过程。包含四个层次的含义:法律层面,即遵守法律规范是企业最基本的诚信;道德层面,即企业要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商业伦理以及相关的行业规则等;经济层面,即企业应加强信用管理和信用风险防范,遵守市场规则,将诚信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实践(行为)层面,加强诚信制度化建设,将诚信建设融入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持续的评估和提升过程。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其必要性或者说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1.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强调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因此,如何结合行业特点,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规范行业管理,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是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基础,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从国家层面来看,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商品(服务)交换,交换是以合同契约为基础的,而“重合同、守信用”是商品交换得以有序进行的基本前提条件。诚信是保障经济秩序有效运行的道德基础,可大幅度降低治理成本。同时,诚信可以大幅度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基础。

3.是规范行业发展,大幅度降低执法管理成本的需要。

从行业层面来看,诚信是保障行业有序发展的基础。交通运输行业联系着千家万户,每一个从业单位和个人,能否提供安全、优质的交通设施,能否提供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是检验行业管理和发展水平的一个最根本的标志,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每一个从业者的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因此,行业的诚信需要通过促进每一个从业单位和从业个人的诚信经营为基础来实现。如何建设行业的诚信体系,需要从解决从业单位的诚信问题入手,建立判定从业单位的诚信标准,制定行业诚信的评定方法,辅以必要的激励约束政策和机制,对诚信经营的从业单位予以鼓励,让不讲诚信的单位付出代价,使从业单位自觉地约束从业人员的诚信行为,从而推动整个交通运输行业诚信体系的建设。如果每一个从业者都十分重视维护自身的信誉,依法诚信经营,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行业的执法管理成本,从而推进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4.是改进航运企业内部管理,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国内航运企业承担着水运货物和旅客运输的重要职责,航运企业又是公认的高风险行业,诚信作为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内航运企业的诚信建设,有利于促进水上人命、财产和环境的安全。同时,也可以通过改进航运企业的内部管理,用诚信文化建设形成约束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为货主和旅客提供更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航运企业数量众多,经营范围涉及远洋、沿海和内河水域,企业规模和安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仍处于各类航运事故的多发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分类并标示国内航运企业的诚信管理水平,促进和引导企业诚信和质量竞争,研究建立公正独立的诚信管理体系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航运企业信用现状分析

1.航运企业的现状。

(1)航运企业的分类与特点。

据统计,截止今年4月我国船队规模约27.9万艘,1.48亿总吨,包括从事沿海、内河航运的众多航运公司。按照公司经营规模划分为以下几类:①大型国有航运企业:主要包括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及招商局集团等,这类企业集团通常以远洋运输为主,同时具有较为强大的综合业务能力。②中型航运企业:中型航运企业通常都有自己的主营业务特色,以内河、沿海、近洋业务为主,而远洋业务较少。这类企业一方面在细分市场有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可以有较为灵活的经营机制,比如自有与租赁船舶结合等。 ③小型航运企业:小型航运企业主要为 民营航运企业。这类企业数量众多,运力规模普遍偏小、单船吨位偏低,资本限制以及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小型航运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2)我国航运企业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面临着以下困境:

①信息不对等。航运企业的客户具有高分散、高风险、不规范、信息量不完整等特性,航运企业有大量的非协议客户,企业对客户的信息掌握的较少,某些客户就利用这种信息优势进行欺诈。一些航运企业存在大额逾期应收帐款,由于客户信用问题导致航运企业利润的高额损失,给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极大困难。

②信用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制度,所有航运企业不分优劣处于同等监管力度下,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行政资源。同时,部分航运企业在市场经营中存在失信行为,甚至主观故意失信从而获取不正当收益,由于未受到相应惩罚,以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给水运市场经营秩序造成极大的危害。缺乏诚信就没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缺乏完善的行业自律规则就没有良好的行业运行秩序

③法制不健全。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是否选择以诚信缺失的方式获得利益,主要取决于企业失信成本与失信收益的比例。如果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则企业不会选择失信的经营方式;如果失信成本低于失信收益,则企业就会选择以失信来获得收益。失信惩戒力度不够,则降低了企业失信成本,对企业形不成威慑力,也就达不到惩戒的目的。目前,有关诚信的立法不健全,基本没有直接规范约束企业诚信行为的立法。仅通过行业内部的管理文件,并不能很好的惩戒诚信缺失行为。

④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够强。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要承担一定责任,然而,部分企业仅仅把自己看作是经济实体,忽视了自己的“伦理人”的角色及与之相关的社会责任。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管理者诚信意识淡薄,并将这种意识扩散到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造成企业的组织诚信缺失行为。

2.航运企业诚信缺失的危害。

诚信缺失将削弱企业的竞争力,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危害社会经济发展。诚信缺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在社会诚信度高、信息沟通坦诚有效的情况下,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搜索成本,谈判成本以及监督成本都会比较低;反之,以上成本就会较高,就必然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制约企业发展。

航运企业不注重诚信建设,缺乏自律甚至诚信缺失,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自身可持续发展,还会损害上下游产业的利益,对水上人命、财产和环境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增加社会的管理成本。

国内航运企业诚信缺失主要会造成以下危害:

(1)滋生安全环保事故隐患。

尽管我国有不断完善的水上安全管理法规和规范体系,也有众多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但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还是在航运企业,航运企业自律是确保水上安全的根本,而诚信是自律的基础。如果航运企业的诚信缺失,就是有最完善的外部安全监督和管理体系,也难以完全消除安全和环保事故隐患。

在当前低迷的航运市场环境下,许多航运企业微利甚至亏损经营,企业在安全方面的软硬件投入面临很大的压力,如果企业不注重自身安全诚信建设,就很容易转向高风险、低成本的经营,滋生更多安全环保事故隐患。

(2)引发不公平的市场竞争。

只有营造公平的行业竞争环境,让不诚信的企业付出沉重代价,才能有效引导企业更珍惜自己的社会形象,更重视自身的诚信文化建设。但目前部分缺乏诚信的航运企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引发不公平的市场竞争,使坚守诚信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如果政府和管理机构不及时进行干预和正确引导,会造成更大范围的诚信危机。

(3)增加后续社会管理成本。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水上安全出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因为诚信缺失而引发船舶安全和环保事故,其产生的后续社会管理成本将不断加大。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航运企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已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缺乏诚信会加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尤其在航运、造船市场波动较大并长期处于低谷的背景下,企业破产、并购、重组的概率不断加大,企业与企业之间恶意欠款的事件也频频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缺乏诚信只会加大企业之间以及上下游产业之间的相互猜忌,不利于整个行业团结互助走出困境。

三、航运企业诚信体系评价标准

由于传统诚信观强调诚信要合乎义理、良心,注重个人情感,因而其评价标准往往具有不稳定的特点。而现代社会诚信不仅需要对道德人格的评价,更需要对资信方面具体资料的掌握、分析和评估,要有实证为理性提供支持。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可以消除诚信主体对于诚信信息的不确定性的把握,让社会活动者能够对对方的真实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以保证经济社会活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企业诚信体系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参照国际通行的评价惯例,并结合企业的实际特点,设定诚信评估模型,按照一定的程序,将企业与国家、客户、企业员工的诚信关联信息征集起来,经过科学、合理、公正、权威的评价,分别确定其诚信水平等级,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诚信信息共享的综合体系。企业诚信体系由一系列指标构成,综合反映企业内部、外部关系状况,可以全面考核企业诚信关系水平,形成公开、规范、权威的诚信信息,为国家完善对企业的管理、企业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企业加强自身的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帮助和指导。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诚信评价体系,为对企业量化评级提供测量工具,更有助于消费者对企业进行直观评价做出合理的消费选择。

1.国内航运企业诚信体系评价标准制定的原则。

不同性质的企业所涉及的诚信体系要素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行业诚信体系评价标准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建立信用评价标准的目的就是能够科学的客观的去衡量一个企业的诚信状况。因此,科学性原则要求指标的定义要清楚确切、计算方法要科学合理、数据收集要客观真实、涵盖范围要明确、权重选择有科学依据等。

(2)系统性原则:影响企业信用因素众多,评价标准相关指标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在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全面考察每个影响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去剖析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在这个系统中,每个层次都尽可能的界限分明,避免相互干扰。因此,在指标选取的过程中要注重目标与指标系统性,形成一个界限分明、层次清晰、相互依存的有机体。

(3)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在设计行业诚信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时,首先应考虑指标可行性、可量化性和可操作性。其次指标不能过少过于简单,太少和过于简单不能较 完整地反映企业信用的内涵,但也不宜太多,太多会使指标之间范围模糊,不易分辨,评价成本过高,对评价结果的准确度也会产生影响。

(4)可比性原则:行业诚信评价标准相关指标的建立应遵循时间和空间以及横向和纵向上可比的原则,使此指标体系适用于该行业的任何一家企业,从而可以在本行业中有一个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便于比较分析,让评价结果的使用者能做出更清晰的判断。

(5)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行业诚信评价标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相关指标涉及的方面很多,不是每个指标都可以用具体的数值表示出来,有的指标变化可以用数量来反映,也有的变化难以通过数量指标来反映,需要通过专家依据专业经验做出综合分析判断。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2.航运企业诚信体系的主要评价指标。

企业诚信指标体系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具有层次性元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就国内航运企业而言,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1)对企业经营合法性的评价。

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经济细胞,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企业的发展,企业与自然人一样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产品(服务)质量是用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企业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必须取得相应的生产经营许可证,执行相关产品(服务)质量标准,保证产品(服务)质量。对航运企业而言,需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获得相应船舶运输经营资质,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许可证》,在当地工商局注册并取得相应的营业执照,已拥有的船舶还应取得《船舶营业运输证》;从事航运服务业务(包括船舶、客货运输服务业务)的企业,应取得《水路运输服务许可证书》。航运企业应依法经营管理,严格遵守企业营业范围,按照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及时申请船舶检验,按规定向相关部门及时缴纳税费,严禁违法违规经营。评价指标应以主管部门的对航运企业表彰、处罚和审计发现违法违规问题以及适用法规的合规性审查结果为基础设定。

(2)对企业合同履约的评价。

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应牢固树立契约意识,除遇合同规定的不可抗力情况下导致不能正常执行外,应严格履行合同条款。

当前,企业经营的日益复杂化预示着企业联盟单位、各种交易合作单位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会发生许多预想不到的变化,而相关交易、合作单位如何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决定着这些相关单位的兴衰沉浮。但是,没有一个相关利益集团能够预测所有可能的未知变量,这就需要企业间相互信任,彼此忠诚,信守承诺,为企业自身和相关利益集团成员长久生存和共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企业合同履约的评价是企业诚信体系评估的重要方面。评价指标以合同履约率和合同纠纷数量为基础设定。

(3)对企业财务安全的评价。

结合航运企业的经营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其财务安全度:

①偿债能力。航运企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负债经营是行业的普遍现象,在建造船舶、油料采购、承揽货物等环节都需要占压大量资金。对一家航运企业而言,控制好负债规模和水平,在不影响财务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杠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评价航运企业负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对于航运企业来说,资产负债率通常以60%作为风险临界点,一旦资产负债率超过60%,意味着偿债能力明显下降,向金融机构再融资的能力降低,企业资金链陷入紧张,企业持续经营受到威胁。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占流动负债的比重,用以衡量航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这一比重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②发展能力。航运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发展能力是影响其财务安全的重要因素。经营规模越大,发展能力越强,意味着其抗风险能力就越强,应对行业周期波动能力就越强。评价航运企业经营规模和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收入总额、收入增长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收入总额越高、年平均增长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并保持持续稳定,表明企业的发展能力越好,反之,则越差。

③盈利能力。航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否实现盈利,且这种盈利能力能否长期保持,是关系到航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盈利能力越强,说明企业与货主议价能力就越强,抗周期波动能力就越强。评价航运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净利润现金含量。

(4)对企业与员工诚信关系的评价。

企业员工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应为员工提供安全的生产条件,良好的工作环境,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利益,积极建立发展与员工的诚信关系。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企业诚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企业与员工诚信关系的因素比较多,主要包括规范劳动用工,有效劳动保护,员工工资按时发放,合法劳动时间和员工福利保证等方面。从事远洋运输的航运企业应同时遵守海事劳工公约对船员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相关规定。评价指标可通过职工满意度调查和劳动合同纠纷数量为基础设定。

(5)对企业运营中环境保护的评价。

环境保护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企业只有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切实履行环保义务,才能在社会上获得立足点,才能生存和发展。近年,随着新的船舶防污染公约、法规、规范陆续和生效,船舶防污染要求不断提高。对航运公司而言,保护环境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责任,而更是一种强制性要求,航运公司必须遵守相关规定要求,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来保护环境。评价指标可通过环境事故等为基础设定。

(6)对企业船舶营运安全的评价。

安全生产是全国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航运是个特殊的行业,船舶在水上运输具有高度的风险性,所有的航运企业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证船舶的安全及人员和货物等的安全,努力防止事故的发生,使船舶安全营运。

船舶的营运安全,涉及众多要素,包括环境因素、人为因素、船舶质量因素等。

航运公司有责任建造质量合格的船舶,在营运中加强维护保养并保持船舶的适航性,有责任和义务加强船员、公司管理人员等员工的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当船舶营运过程中发生船舶碰撞、沉没或重要设备失效时,航运公司应及时向相关海事部门和船舶检验单位报告,并采取应急果断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评价指标可通过主管部门确定的水上事故次数、人员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为基础确定。

(7)对企业诚信文化的评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诚信文化是用以支配和调节企业与 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信用关系和信用行为的一种基本理念和规范,其本质内涵是共赢性,即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人利益,诚实守信,按约办事,不损害对方和公众的利益。企业诚信文化依赖于一个国家的制度文化、法制文化和道德文化,是社会道德规范和制度规则的内化整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其诚信文化的程度:

①激励诚信行为的制度规范建设。企业融合了各种个体文化特征,使它们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并且通过企业内部有效的管理和沟通手段来解决冲突,激励人们为共同的组织价值而努力。航运管理涉及船岸、船舶、船员等多种要素,必须建立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来履行管理。制度文化形成和树立起来后,公司管理人员和船员自觉遵守制度规范要求,制度成本就会大为降低。为了提高员工对诚信文化的认同感,在设计企业制度时应注重企业诚信文化的存在。企业制度设计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是相互依存的。企业制度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可以影响管理者和一般员工的诚信行为。

②社会、客户对企业诚信的认可度。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成果最终会在客户中得到体现,也会得到社会的客观评价。客户的满意度、投诉率等方面是评价企业诚信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综合关注货主、旅客、船厂、燃油供应商等航运企业上下游产业对航运企业诚信度的评价。由于国内航运企业经营的范围涉及远洋、沿海、内河等区域,航运企业在国际、国内社会各个领域获得的荣誉以及品牌评价,也是企业诚信文化建设评价的重要方面。

③企业内部凝聚力。实施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也与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增强企业凝聚力密切相关。航运企业诚信文化还体现在企业各个管理层之间、管理层与船员之间的诚信度,其根本表现是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能否围绕企业愿景、价值观协同高效地运作。

评价指标可通过企业诚信制度建设,诚信激励与约束措施的有效性,企业员工的诚信记录等为基础设定。

3.航运企业船舶营运安全度的主要评价要素

结合我们工作的特点,只对航运企业诚信体系各主要评价指标中的船舶营运安全度指标进行展开分析。

反映船舶营运安全度的主要要素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 船型

不同船型的船舶,承载着不同的任务,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如客船,其安全度直

接涉及人命安全;如液货船,其安全度直接涉及水域环境安全。因此,不同的船型,反映出不同的风险,也就具有不同的营运安全度要求。

表1:船型风险分值

船型

客船(包括客货船、客滚船、客渡船、高速客船)

液货船(包括油船、化学品船、液化气运输船)

包装危险品运输船

干散货船、集装箱船

其它船舶

单项风险分值

100

80

70

60

50

注:风险值越高,表明风险越高。下同。

(2) 船龄

由于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及规范标准的要求越来越完善,同时由于老旧船的腐

蚀、疲劳、磨损等原因,老旧船相对于新船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不同船龄的船舶,表现出不同的抗风险能力。

表2、船龄风险分值

船龄

(按8号令)

船龄<5年

5年≤船龄<老旧船船龄

老旧船船龄≤船龄<特别定期检验船龄

船龄≥特别定期检验船龄

单项风险分值

20

50

70

100

(3) 营运水域

有的营运水域浪高风急,有的营运水域滩多急流,有的营运水域曲折狭窄,有的

营运水域施救困难。不同的营运水域呈现出不同的风险。

表3、营运水域风险分值

船舶营运水域

航行于渤海湾、琼州海峡、舟山水域、三峡库区及小三通的船舶

其它水域船舶

单项风险分值

100

50

(4) 船舶建造信息

船舶营运的安全度与船舶的设计、建造质量密切相关,因此,不同水准的建造厂、

不同水准的建造检验单位,可间接地反映出船舶的质量。

表面4、建造信息风险分值

建造信息

船厂通过CCS评估,船舶由CCS完成建造检验。

船厂通过CCS评估,船舶由ZC完成建造检验。

船厂未通过CCS评估,船舶由ZC完成建造检验

船舶未经过建造检验。

单项风险分值

30

60

80

100

(5) 主管机关安全检查信息

海事机关在船舶安全检查中,会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缺陷向船东出具《船旗国监督

检查报告》。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船舶缺陷,反映了船舶的质量保养水平和船员的管理水平,也就直接反映出船舶的安全度信息。

表5、近五年被检查发现缺陷的风险分值

缺陷代码

30、40、41、42、43、60

其它缺陷代码

未开出缺陷代码

单项风险分值

100

60

(6) 主管机关公布的重点跟踪信息

对诸如发生违章,不服从主管部门管理或逃逸的性质较恶劣的船舶,海事部门会定期公布相关的重点跟踪船舶信息。被重点跟踪的船舶,暴露出船公司或船员的安全诚信存在问题。

表6、近五年被重点跟踪的风险分值

重点跟踪信息

被重点跟踪

未被重点跟踪

单项风险分值

100

(7)机海损事故信息

船舶发生机海损的原因有很多,既有船舶质量的因素,也有环境的因素,既有船

员人为的因素,也有外部被动的因素。但不论什么因素引发事故,均反映出船舶的质量或船员的素质,也就反映出船舶的营运安全度。

表7、近五年事故风险分值

事故严重程度

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

发生一般事故

未发生事故

单项风险分值

100

60

(8)营运检验结果所反映的船舶维护保养状况和船公司管理水平信息

通过定期的营运检验,可以反映出船舶的维护保养状况和船公司的管理水平,也就可以反映出船舶的相应风险分值。

表8、根据检验结果反映的船舶维护保养状况和船舶公司管理水平风险分值

检验结果

船舶维护保养状况

船公司安全管理水平

锈蚀、变形、舱内积水等未得到及时处理

结构、设备局部损坏等未得到及时修复

机电设备维护保养较差或不能即刻可用

消防、救生、无线电、应急设备等不齐全或不能即刻可用

存在电缆老化、乱接乱拉电缆等情况

船上必备的图纸资料不完整或无效

船员对设备的操作不熟练、责任不明确

未按规定定期进行各项应急演习

存在未经申报批准擅自变更的情况

遗留项目未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

小项分值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单项风险

分值

∑=

通过对以上八个方面的要素分析,可以综合地反映出船舶的综合风险分值。在对各要素给予权重分配后,计算出的∑B即为船舶的计算风险分值。

序号

要素

权重

单项风险分值

计算风险分值

1

船型

10%

A1

B1=A1*10%

2

船龄

15%

A2

B2=A2*15%

3

营运水域

10%

A3

B3=A3*10%

4

船舶建造信息

20%

A4

B4=A4*20%

5

主管机关安全检查信息

5%

A5

B5=A5*5%

6

主管机关公布的重点跟踪信息

5%

A6

B6=A6*5%

7

机海损事故信息

5%

A7

B7=A7*5%

8

营运检验结果所反映的船舶维护保养状况和船公司管理水平信息

30%

A8

B8=A8*30%

100%

∑A

∑B

通过测算船公司所管理的每艘船舶的∑B,求其平均值后可得出该公司所属船队的平均风险分值,以反映该航运企业船舶的营运安全度。

4.综合评价与诚信等级的确定

诚信综合评价:根据评价标准确定的原则,综合考虑依法合规经营、合同履约、财务安全、员工和谐、环境保护、安全管理、诚信文化建设七个方面对企业诚信行为的影响程度,参照安全管理八个要素的分析方法,确定不同方面和不同要素的在航运企业诚信评价标准中不同指标的权重,借鉴卓越绩效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加强平均后确定信用评价结果。

诚信等级评价结果:优、良、中、差四个诚信等级,并根据每一等级确定上种下三个档次,以体现诚信表现的差异,为使用者提供判断和选择的依据。

四、相关建议措施

建立健全行业诚信体系,除了针对行业从业单位的特点,制定信用评价标准,进行分类综合评价外,还需要采取以下配套的措施加以推进。

1.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组织推进。

营造良好的行业诚信环境是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行业诚信体系的建设,可以借助行业协会和关联度高的中介机构的力量加以推动,通过其建立专业机构和团队,由其具体实施行业内部相关企业的信用评价工作;或者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独立专业机构承担,以保证评价结果的专业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2.健全制度,制定行业信用评价的管理办法。

建立航运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并实施有效的信用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构建顶层管理架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并出台行业信用评价管理制度,区别行业内各类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和对实现行业目标的影响程度,确定相应的信用评价指标和权重分值,确定从业者的信用等级,并定期,以促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和信用评价工作沿着科学、规范的轨道有序开展。

3.整合平台,建立从业者信用记录。

通过逐步将分散在客户、银行、保险、工商、税务、公安、司法、质检、环保等部门的信用信息,通过行业诚信信息平台加以整合,为行业开展信用评价,加强从业者的信用管理,共享信用信息资源奠定基础,以提高行业诚信管理结果的关联度、覆盖面和影响力。

4.完善机制,引导从业者自觉依法诚信经营。

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在政策上对依法诚信经营的从业者予以鼓励,对行业欺诈行为从重处罚,建立健全行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定期行业信用评价结果,加强航运企业诚信管理与银行、保险及其它相关行业信用管理的协调和互动,提高航运企业依法诚信经营的自觉性,加强行业自律,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良性发展。对企业诚信的评价和分级只是一种促进机制,关键是鼓励和引导航运企业切实重视自身的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在不断改进完善的基础上,最终使航运企业所服务的客户和社会大众更加满意。

5.试点推进,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