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服装设计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29 17:4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意服装设计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意服装设计的概念

篇1

关键词:比赛;服装比赛;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0-0136-01

一、服装设计比赛的概念

(一)比赛的概念

“比赛”的概念中的“比”在字典中是“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的含义。“赛”在中文字典中有四成含义,其中“比赛”中的“赛”取第一层含义即“比胜负,比好坏,竞争。”比赛既可以做动词用,也可以作名词用。这里取其名词含义,即“为了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目的而进行的竞争性活动”。

(二) 服装设计比赛的概念

服装设计比赛顾名思义,就是以较量服装设计作品的好坏、优劣为目的举行的竞争性活动。通常服装设计比赛通过时装表演的方式来评定得奖者的名次,以及所获的不同等级奖项,以此通过传媒推出和塑造设计师、企业以及服装形象。

二、比赛服装设计的缘起与发展

1853年,英国人沃斯开始在商店内以活动模特展示服装,至此时起欧洲以法国为核心,通过模特推销时装,开始了一种时髦的商业促销活动。时经一百多个年头,这股表演热浪已由欧洲以滚动形式扩展到美洲、亚洲以至非洲大陆,形成了世界性的演绎展示事业。

国外服装设计比赛起步较早,羊毛标志大奖(WOOLMARK PRIZE)作为世界知名服装设计大赛,始于1954年,由国际羊毛局(IWS)主办。羊毛标志大奖诞生以来,该奖一直被视作支持新兴顶尖人才在全球服装产业中取得牢固地位的重要标志与举措。1954年,两位初出茅庐的女装设计师卡尔・拉格菲尔德(Karl Lagerfeld)和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分别登台领取了由国际羊毛局颁发的时尚设计大奖。

我国的服装设计大赛,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日渐兴起,较早的有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大赛有开始于80年代末的全国服装设计“金剪奖”大赛,1992年的“大连杯”服装设计大赛、“真维斯杯”服装设计大赛,1993年的“兄弟杯”服装设计大赛(现“汉帛杯”服装设计大赛),1995年的“中华杯”、“新人奖”服装设计大赛等。虽然形成较晚,但是我国的服装设计比赛随着经济的发展,举办的形式却多种多样。有全国性的,有地方组织的,也有单位组织的。

三、比赛服装设计的现状

目前,国内、国际服装设计比赛服装设计众多,服装设计比赛的形式也日趋多元化。2009年,仅全国性的服装设计比赛就有40余个。为了研究的便利性,对其进行分类是非常有必要的。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比赛服装设计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利于在比赛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对大赛设计要求进行整体把握。按不同是分类标准,可将服装设计比赛分为:

(一)按照服装的艺术形式

创意服装设计比赛和实用型服装设计比赛。实用型服装设计比赛的评比标准是在使用基础上的艺术创新,创意型设计比赛的评比标准是强调自我,要求风格突出、形式完美,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创意型比赛服装设计往往不考虑服装设计作品在实际生活中穿着的可能性。目前“汉帛杯”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创意型服装设计比赛。其他大多数服装设计赛事都在追求实用性与创新性的结合,属于实用型服装设计大赛。

(二)按照比赛的规模

可将服装设计比赛分为:国际性的比赛、国内设计比赛、地方性设计比赛。区分一个比赛的级别可以从主办方、大赛规模、知名度、征稿范围等方面进行考察。

(三)按照服装类别

目前专项服装设计比赛分休闲装、职业装、内衣、家居服、运动装、泳装、礼服婚纱、T恤等设计比赛。

(四)按照服装穿者的性别

可分男装、女装、童装、少年装、中老年服装设计比赛等。

(五)按照服装面料

可将比赛分为牛仔服装设计大赛、经编服装设计大赛、针织服装设计、裘皮服装设计大赛等等。此类比赛要求选手在作品中,可以使用其他种类面料,但必须使用一定比例以上的特定品类面料。

近两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又催生出了一种新的比赛形式,即网络服装设计大赛,如“QQ炫舞・中华国际服装网络设计大赛”。它是由腾讯公司旗下的音乐舞蹈网游与国内重要服装设计类大赛的“中华杯”赛事合作举办的。网络投票评比也是这类比赛的一大特点,据统计有超过两百万的投票量,这充分显示了网络赛事的无穷魅力。这以新型设计大赛也是服装设计比赛的目前向发展多元化的表现。

篇2

关键词:创意;市场;卖点

一・创意服装市场

在科学创造和技术更新时,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源于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感受到各种困难,或者是不便的缺陷,创造出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方便生活,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品质。而服装设计的创意思维具有自身的特点,就绝大多数服装产品来讲,目前的服装基本满足了人类的原始功能,如防寒避暑,保湿透气等,服装的设计创意维源于满足各种心理的需求,源于人们对服装审美产生的视觉疲劳,要求社会不停创造新的美感,新的时尚。满足于人们的审美需求。理解服装设计中的创意的含义对服装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在字面上理解,创意是指有新意独到的思维,而在服装设计中仅仅把创意理解为独到、新意在思维是不够的,在发明创造的含义中,创意必须是创新和创意,在服装专业设计中,大量运用历史上曾经用过的方法或是他人所用的设计,结合现代的设计语言等。服装设计中最为灵魂的部分,就是要求创意结合当下的时尚来进行创意设计,把旧物翻为新意,把他物移植过来创造时尚。满足于不同消费者的心里需求。如果在这一层面上理解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创意和创意、不创新两个部分。特别不能忽视或否定创意、不创新这一部分。因为设计所具有的继承性是不容忽略的,太过高于或低于对象的欣赏水平且不可取的最好使二者达到一个平衡。

二・服装创意

创意是时尚产业的灵魂。创意的概念具体到服装领域,表现为设计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站在艺术的角度,设计开发新的服装产品,从而体现服装品牌的创新能力、创意思维以及价值内涵的过程。这里的服装创意包括服装的各组成因素,如服装色彩、服饰图案、服装面料、品牌营销等。

三・当前面临的问题

服装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大众服装名牌还是高品位的服装名牌,其服装产品的创意都是基础和前提。要使服装产品不断地有新的面貌展现出来,顺应瞬息万变的服装市场,关键在于设计师对产品的整体把握。活跃的设计思维和超前的创新意识,把握国际服装发展的脉搏,在建立高端高质高效服装产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正在进入创新设计时代,特别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服装,不论是款式、面料,还是色彩、图案,都需要有创新。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开始注重服装创意的重要性,中国的创意设计力量有所提高。但是中国服装业的系统化创新实力,文化的创造力,软实力仍然比较弱,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目前存在的误区

长期以来,服装业、服装教育界、服装设计师在设计观念、设计思维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要么强调服装设计中的艺术性,脱离市场、脱离消费群,搞一些前卫的概念的,夸张的标新立异的设计,要么把市场流行放到第一位,讲实用,尽力地去迎合流行,形成你抄我,我抄你的,设计没有新意。使得现在消费者很难选购符合自己的完美服装。只有中庸的设计,仅仅在形式上装成熟,在设计理念上装大师而实际上只是空中楼阁的,如’‘一位成熟的设计师决不能热衷和留意当今社会上已经广泛流行的样式。更不会盲目地去刻意模仿或单纯迎合,而是应该设计和提供一种更新的式样,去代替市场上那些流行的模式・一创导一种新的流行模式,创一造新的概念,从而引起轰动,在市场广泛流行,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并且服装的流行是有规律可行的,服装设计师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研究符合当时当地的流行和流行规律。从而设计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式样,这样就能立足于市场而又不脱离市场。”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这三种说法都有片面性。第一说法与第二种对立起来。第三种说法更具欺骗性,更具危险性C对创新、创意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没有说清楚,设计思维是怎样一回事,没有作出交待,只是说一些表面现象,在字上进行了一些综合。

五.卖点关系――灵活地将创意与市场化结合

1,设计的过程要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

主要是设计师在时代潮流推动下与使用者不断沟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在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设计师要充分考虑服装的穿用群体的审美心理因素,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情感和个性需求,并在此前提下,提倡设计将自身个性和风格融入进去。社会心理学认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个体所加入的社会生活,取决于个体经历的社会化进程。而社会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社会文化层次和微观的个体生活情境的层次“。社会文化层次是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宏观背景,个体生活情境是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微观机制,是指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一定的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使自己的活动总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从而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服装设计师的创作手段的独特性,即完全个性化状态。这是一种完全按照个人的意念、愿望来进行创作的状态。追求表现自己独特的观念、认识,并创作出能有效体现自己设计思想的作品,是这种创作状态存在的根本原因。维也纳的设计师卓思乐认为:“设计必须有个人风格,并传送艺术信息,个人的演绎最为重要。”他的话在很大程度上表述的正是个人创作状态中的设计师们的心理。这种状态如果向极端发展就会造成设计师的理想与市场的脱离,但如设计师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同时了解消费者需求就会获得成功。

2,然而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不管是哪门学科,在其前沿的研究中,首先选项和立项工作,在实验室完成科研,再把研究成果拿来鉴定,通过权威专家领导鉴定,完成科研。接下来是要把此项科研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以及社会化。这一市场化的过程需要专业营销人员来做。如果要研究的科研人员做市场就免为其难,在科学领域科研成果研究出来以后,不一定就能产业化和市场化,也有许多的失败的例子,如”美国休斯公司在上个世纪90年采推出的依星通信计划,由于手机从模拟提升为数字信号,使得该计划彻底失败。”那么我们的服装设计是怎样一回事呢?服装学是艺术与市场消费学结合的学科,中间起桥梁作用的是服装的技术与服装的工业。它像一个链连接起服装艺术与市场消费。(服装艺术一服装技术、服装工业一消费市场),理解这条链子关系,服装的设计就会有方向,思维就会明确。我们就会像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完成科学研究一样,理解服装设计师在设计室完成服装创意设计。这种行为,这种劳动,也称为科研,是指社会科学的科研。服装设计师每拿出一份创意设计,都要拿市场化的标准衡量它,这份设计稿能市场化、社会化。这就要求服装设计师要学习市场营销,要懂消费心理学,这一过程也必须要求以营销为主。其实服装的设计到了一定的高度,彼此之间很难分出高低的,但在市场化这一过程中很快就知道谁好谁坏。即创意性好,而又能接受市场检验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也可以说任何一种创意设计应该围绕市场,进行策划。当然也像科学研究一样,有许多失败的例子。下面我们谈到如何理解创意思维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大家一直都很关心的话题”休闲服”创意设计推出过程对我们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很有帮助,它是从思潮、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挖掘出的创意设计。早在18、19世纪,人们在追求物质时,使科学不断的发展。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人们设计许多先进设备和流水作业线,此时在流水线上工作的人们已经失去了人性而成为机器的一部分。人们越来越孤独,隔阂、疏远、人性逐渐丢失,特别是在当代社会里,我们深深感到这种孤独感和不信任人的感受,我们住的单元里大家彼此不串门,回家把门关紧。我们在大街上遇到问路的人,我们不自觉地保持警踢,当问路人与你的距离小于半米时,你会本能地往后退一下。随社会高度追求物质,我们的二厂作方式,生活方式随之改变。到了20世纪B0年代,人们才开始关注这些社会问题,人们极度渴望回归大自然,渴望自由,顺应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需求,服装设计师在回归大自然思潮中得到创意灵感,在款式设计上使用宽松,亲切、随意、朝气造型、在面料运用中,用棉、麻等夭然面料,休闲服的创意应运而生。贴近自然赢得消费者的人心。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越做越强,成为国际时尚。再如,美国人设计的简约风格也是随生活方式改变而产生的。工作节奏加快使人们在审美上提倡简洁明快的情调,用简约的形式替代法国繁琐浪漫的风格。还有就是一种前卫、叛逆的风格,’・朋克’・它是表达青少年对社会不满的一种发泄,这些都是生活社会的变化给服装带来的创意变化,我们既要迎合它又不能脱离基本市场,才能完成一个好的设计。

六・结论

创意思维是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以人为本,研究人是服装设计的设计师的首要任务,而设计的元素,设计技巧只是手段而已。那些随波逐流,摹仿他人设计的设计师必定遭到市场的抛弃。所以我们要把握好二者的平衡度,不能为了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这是现在每个设计师的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服装设计系)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创意装;非服用材料;特性;工艺

1 创意装的概念

创意装,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穿着的服装,它具有概念性,艺术性,实验性,标新立异,是设计者精神和情感的表达,是设计者对艺术,哲学,历史,文化的理解,以艺术品的形式存在。创意服装设计包括的内容有材料的创意设计,结构的创意设计,工艺的创意设计,装饰配件的创意设计,发型化妆以及展示的创意设计。它们一起构成了创意服装设计的立体化工程。创意下装跟其他创意服装一样,它设计的目的通常是以服装为媒介的艺术活动。所以创意装的消费市场主要以展示和表演的形式存在。创意展示型服装的设计通常会出现在以下情况中:为了引导和促进消费,推出的服装流行趋势的一种预测性时装展示;为了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权威而举行的专场表演;设计师工作室的意念展示;为了进行学术研讨,提高创作水平促进服装发展,选拔优秀设计师等进行的大赛;博物馆服装收藏(主要包括具有典型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传统服装)等。舞台表演型服装的设计则常常为影视戏剧服装、舞蹈表演服装、杂技服装以及各种演唱会表演服装。

2 非服用材料的概念

非服用材料是指非传统意义上的服装用材料,不是纤维经过纺纱织造成的织物,而是一些其他异形的常见但不常用于服装的材料。比如纸,玻璃,金属,塑料,绳索等。非服用的材料,通常其特性表现为尖利,硬脆,冰冷,易折断,易碎裂,这些特性都跟常规面料的柔软弹性等是相反的。用这些材料来设计创意服装要根据具体选材的特性,采用特殊的处理方式,使之恰当的表现其立体构成形态,并具有相应的可穿脱性。此类服装力图在强调舞台张力与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体现多元化的设计理念。在创作手法上,努力探索和借用各种非纺织、非服用的特种异质材料来实现主题创意的表现,主张将原生态的材料,进行大胆地重构,以此来营造更大的戏剧魅力与艺术美感。非服用材料的特点因材而异,具体我们将在实例中分析。

3 常见类型非服用材料的服装设计

(1)纸装。纸装的制作可以出现一般服装所无法比拟的效果,利用纸品特性仿照时装样式制作出来的服装不仅拥有时装本身的观赏性而且比较新奇。纸装的制作工艺也十分的多样,基本上包括了普通衣服的制作工艺,如剪、缝、扣,甚至编织等。皱纹纸、蜡光纸、锡箔纸、拷贝纸、普通的白纸、用过的报纸、塑料纸、卫生纸等都可以是衣服的“原材料”。不同类型的纸张通过不同的技法可以制作出截然不同的独特褶皱纹理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2)塑料。大多数塑料质轻,耐冲击性好,没有纸张脆弱易裂,但是尺寸稳定性差,容易变形,所以在服装设计中常用来塑造流苏褶皱等造型,多呈现透明或者半透明,有光泽,价格便宜,可塑性强,常出现在环保主题的创意服装上。

(3)绳索。绳索的粗细长短跨度很大,用途也各不相同,在创意装的设计上,主要通过绳索的编织编结在进行创作,或者利用其本身的风格和特征直接呈现原始的形态之美,下面这几款服装,运用编结技术选择浅色细绳进行了艺术再创造,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别样的服装风格。

(4)金属。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富有延展性,导电导热的物质,质地坚硬,不易塑形。在服装中的典型应用是古时征战所用的铠甲。由于其独有的特性,金属材质的服装常以外衣居多,裁剪缝制手法与常规面料完全不同。需要锻造,切割,钻孔,连缀等。用金属材质设计制作的服装多为概念性服装。

(5)气球。气球是充满空气或者别的气体的一种密封袋,不但可以作为玩具装饰还可以作为运输工具。其材质为橡胶,橡胶在常规温度下显示出高弹性。怕尖利物体的碰触,注定了其不可能用针线编织,主要通过编结合扎系等工艺技法来完成。用充了气的气球编织的服装充满了童真童趣以及奇特的视觉效果。

(6)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具有硬度高,无弹性,可塑性差以及易碎等特点。选择陶瓷作为创意服装的素材,在工艺技法上除了如金属般切割钻孔连缀外,还有更典型的一种方式,即浇灌烧制成型。其风格具有浓重的体积感,犹如建筑一般。

(7)食材类。日常食材也可作为创意服装的材料。如瓜果蔬菜以及糖类食品等。这些食材呈现不同的特质,可用于表现不同的主题,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的处理技法也大相径庭。我们以巧克力为例来进行阐述。巧克力的软硬与环境温度有很大的关系,高温下的巧克力呈现流质,低温时则为坚硬的固态。在进行创作时主要运用喷涂,挤压,切割,粘贴,连缀等手法,并时刻控制温度。

(8)塑料泡沫。泡沫塑料是一种化学材料,质轻,坚固,吸震,低吸潮、易成型及良好的耐水性、绝热性、价格低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包装、保温、防水、隔热、减震等领域。用泡沫塑料制作创意装可运用挤压堆叠拉伸等手法塑型,缝制手法也异于常规面料,粘贴、扎系均可,整体给人空灵轻巧质感,又极富现代气息。

除了上述特殊材料外,生活中依然有很多其他材料皆能为我所用,比如树叶花瓣,光盘器件,草编,胶皮手套等等。只要有开拓的思维,任何材料都可以用来创意,百无禁忌突破传统,勇于创新,形成新的创作方向和形式美。

4 结论

非服装用材料在创意装的设计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异性材质,加上开放性的思维,可以形成新奇的创意设计,同时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非服用材料跟常规面料相比,在工艺技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潘健华,李松.舞台与影视服装的材料应用与案例浅析[J].演艺科技,2010(8):5054.

[2]石磷硖.服装设计方法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篇4

关键词 面料再造 服装设计 表现手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Material Recycling in Costume Design

LENG Xuehua

(School of of Art and Design, He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eyuan, Guangdong 517000)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s of modern technology, people are increasingly changing the pursuit of beauty, in the field of costume design, the traditional single fabric has been difficult to meet further pursuit of beauty of people. In this case, the fabric re-emerged, it has greatly enhanced the choice of costume desig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role of material recycling, and briefly introduces common practices of the material recycl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s of costume design.

Key wordsmaterial recycling; costume design; performance practices; application

在人们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的今天,服装行业需要积极寻找创意思维、拓展突破,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面料再造的诞生,改变了服装行业依靠单一面料进行服饰生产的现状,极大地促进了服装行业的发展,在服装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面料再造的概念和意义

面料再造也可以叫做面料的二次设计,它具体指的是设计师根据选用材料的特点以及服装设计的需要,采用多种工艺方法对原始的面料进行再加工,使面料具备更丰富的肌理、层次感,提升了面料的装饰性与艺术性;使服装设计的产品更加融入人性、爱和诗意的设计信息。

面料是构成服装的物质基础,因此,面料的特性对于服装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服装设计的思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而面料的再创造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服装设计的理念,为服装的设计带来了新的突破。在具体应用上,由于不同的服装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设计的需要对不同的面料进行二次设计,因此,通过再创造而产生的面料能够具备服装设计师本人的艺术风格特点,并可以完整的诠释服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即便是相同的面料,在经过不同的服装设计师的在创造之后也会具备不同的特点,面料再造的这个独特性使其深受服装设计师们的喜爱。

在服装设计中引入面料再造的概念,可以将现代艺术中常用的表现形式,如抽象、变形、旋律以及夸张等,应用到服装设计的领域当中,增加设计师的选择余地,为服装设计增添了新的表现语言,有效的拓展了服装设计创新空间。

面料再造使面料对美的表达不再局限于二维空间,而是向着立体化的方向发展,丰富了服装设计的表现形式,并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根本上改变了服装设计的传统观念。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面料再造的出现给设计师带来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好的全面体现自己的设计理念。对于社会来说,面料再造令小块的面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还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对于服装公司来说,面料再造意味着公司面料种类的大幅增加,节约了公司用于面料采购的资金,在降低公司运营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服装的附加值。而对于我国的传统工艺来说,面料再造的出现,令传统的工艺有了新的应用领域,是对我国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扬,并且能够令我国传统工艺的精髓在服装设计领域得到充分的体现与传承。

2 面料再造的方法和形式

面料再造的方法种类繁多,可按照不同面料的风格和特点对其进行刺绣、镂空、拉毛、车花、印花、烫钻、蜡染、扎染,以改变面料的外观和形状,或者在面料上添加金属线、花边、丝带、褶皱等不同性质的材料,使面料的整体风格发生变化,从而更好的表达设计师的想法。本文将对几种常用的面料再造方法进行介绍。

2.1 面料的增型方法

面料增型主要指通过对不同材质的面料加以组合,使面料具备全新的肌理效果。面料增型的常用手法主要分为绣、补、缝、钉、贴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手法便是传统的刺绣。刺绣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手法,不仅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而且经过长久的积淀,已经在针法技艺、图案造型以及色彩搭配等方面形成了成熟且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在面料再造中,刺绣主要表现方法包括,绳带绣、镂空绣、贴布绣、镜饰绣、网眼布绣、饰带绣、珠绣、抽纱、彩绣、褶饰绣等,是面料再造的重要方式之一。

2.2 面料的减型方法

面料的减型指的是通过对面料进行剪切、抽丝、撕裂、镂空、打磨、烂花、腐蚀等方式,破坏面料原有的形态及特性,以达到改变面料肌理的目的。如,通过抽丝的方式将面料上的经线或者纬线按照设计的需要进行去除并加以修饰,使之成为透空的装饰图案;利用水洗、砂洗以及砂纸打磨等方式对面料进行磨洗处理,可以使面料出现较为自然的磨旧效果,给服装增添岁月的痕迹;撕裂则是使用人工撕破面料,使面料呈现出一种随意的肌理效果。相对于面料的增型,面料减型处理的操作方法更为简单,同时又可以给面料增添独特的形态和美感,是面料再造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2.3 面料的变形方法

面料的变形处理并不对面料原有的结构进行删减,而是采取皱褶、抽褶、捏褶、压花、扎结、缩缝、绗缝、堆积等处理方式,增加面料的褶皱与空间层次,使面料具备一定的立体感,以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对面料进行变形处理,最常用的手法有系扎法与皱褶法。系扎法是指将面料上选定的点与线进行连接,从而在面料上塑造出浮雕的效果。而皱褶法则是指将面料整体进行挤压、扭转、拧紧等处理,给面料增添褶皱与起伏不定的立体效果。通过对面料进行变形,可以自由的改变面料的空间形态,令面料更富有层次感,从而更好地表现出设计师的风格创意特点。

2.4 面料的综合处理

面料的综合处理是指综合的使用不同类型的方法对面料进行再造处理。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多种不同的面料进行混合搭配,并对面料进行增型、减型或变形处理,通过多种处理方法灵活的加以组合,令面料具备出乎意料的色彩效果和丰富的层次感。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更多的面料和处理方式进入到面料再造的实际应用当中,如数码印刷技术、LED灯技术等,并令已有的处理技术更加完善,充分的发挥了各类材料的特点,让面料再造的效果日趋丰富多样,给服装设计师创造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也更大程度的展现了材料自身的美感。

3 面料再造的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

面料再造改变了面料的形态与特性,丰富了面料的色彩和肌理,但这并非是面料再造的最终目的。作为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面料再造的宗旨是为服装的设计服务,是服装设计的“眼睛”;因此,如何令面料再造的方法在服装设计领域更好的发挥作用,是面料再造在实际应用中的重点。

3.1 面料再造在服装局部设计中的使用

在服装设计的过程当中,有时会遇到需要突出的强调服装某一部分变化的情况,此时,为了提升该部分与服装整体之间的对比,便可以适时的引入面料再造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对需要强调的部位进行面料再造设计,充分发挥“眼睛”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面料再造的部位有服装的领部、肩部、袖子、胸部、腰部、臀部以及服装下摆或边缘部位等,以增强以上部位的立体感,强化其与服装整体之间的对比,而不同部位之间面料再造手法的巧妙搭配,也可以使服装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

3.2 面料再造在服装整体设计中的使用

利用面料再造手法对服装的面料进行整体处理,可以起到加强面料层次和色彩的变化,改变面料整体风格的作用。将经过再创造的面料应用在服装的整体设计当中,可以强调面料变化产生的艺术效果,突出服装的整体魅力,塑造出更加多元的服装设计艺术语言,反映服装品牌的丰富内涵,完整展现服装设计的概念。

4 总结

面料再造为服装设计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服装设计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不断地丰富面料再造的表现形式,并使其更好地应用到服装设计中,是当代服装设计师应当研究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鲁闽.概念服装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5.

[2]涂丹丹,杨俊,席向荣.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9).

[3]付丽娜.面料再造的创意手法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河北纺织,2010(1).

[4]胡兰.面料的技术,服装的艺术―面料再造在服装领域的可行性探究[J].大家,2010(15).

篇5

关键词:人文思想 服装 创新教学

在国外,服装教育非常普遍,发展也日趋成熟,对比起国内的情况来说,这些服装学院的地位非常高,除了教授基本服装技能和具体岗位的专门服装知识与技能外,他们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相比起来,我国的服装教育较为落后,我国早期的服装教育是以裁剪、缝纫为主,设计为辅,以培养技术工人、打版和缝纫人员为主要的目标,但这种情况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已经有了显著改善,我国服装教育仍有着改善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服装设计必须依靠各种技术的运用,最终实现产品的完成(如绘画技术,裁剪打板、缝制熨烫等工艺技术,另外还有营销手段等)。但其灵魂是设计思想,是人的创造性的发挥。我们必须注意:服装设计重要的不是设计行为本身,而是设计思想。服装设计就是不断地推陈出新,尽管服装的基本形式因人的体型不变而大致如此,可是,在设计师的创造之下,服装的款式、色彩及材料一年四季都在变换。这些层出不穷的服装就是设计师精心培育的智慧之花。人类在服装这一物体上汇集了物质与精神的劳动,几千年来创造了辉煌的成果。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鼓励是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学生。

一、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力图接近、探究知识的心理倾向,它是体现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同时,展开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并使创新想象实物化,这样既取得了课堂成果又挖掘了学生的创新动力因素。服装设计教学实施要从素材中选取典型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兴趣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而成为创新的动力。如在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主题设计方案的概念,首先进行优秀案例分析,以生动、形象、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使其对方案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然后对这些完成方案进行优劣点评,这样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明确的设计方案概念。随后展开假设,引导学生深人方案并形成想要研究下去的兴趣,这样在完成假设主题之后,学生已经开始具备想要完成自己的主题设计的动力和兴趣。

二、制定优化的课堂教学目标

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既要解决一堂课“干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干得怎样”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还要具有可检测性。每一条课堂教学目标都可转为一定的检测题,通过学生对题目的反应可检测该目标的实现程度。这就需要课堂教学目标要用代表学生行为的术语表达。因此,目前通用的教学目标又称为行为目标,强调了教育结果的可见性和可测量性。一般认为,这样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确定可作为成绩的活动行为;②确定活动行为的必要条件;③确定活动行为合格的标准。“对老师提供的服装设计要求,学生至少能从三个方面分析其表现方法”等。总而言之,制订课堂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要表明:“谁”、“干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干得怎样”。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服装设计的教学在我国还是一块并不明朗的区域,服装设计教学的关键,在于服装设计是一种思维创意活动,但人的思维具有内在性和隐蔽性,看不见,摸不着,并不是仅仅依靠传授知识、教会技能就能学会设计。知识和技能对于服装设计教学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它们是设计创作的前提和基础。然而,教材和教学要想进入更高的层次,还在于对学生设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开发和引导。教条、缺乏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是不行的。我们有的教育自幼儿园起,“填鸭式”、“灌输式”的方法便是主导,儿童从小被灌输的好孩子的标准是“听话”、听“大人”的话,听老师的话,父母师长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正式入学以后,传统的教育体制使绝大多数学生需要经历高考的洗礼,于是多年来的以考试为目标的学习又养成了学生们“求同”的观念,即标准答案只有一个,答案不一样的就算错。久而久之,在“听话”和“求同”的双重压力下,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往往丧失于刻板的教育之中,常常只会从单一的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循规蹈矩,我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同龄人在思维灵活性上相差甚远。以至于国外教育界评价我国的教育是“小学是听话教育,中学是分数教育,大学是知识教育”,这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小学是动手能力教育,中学是独立生活能力教育,大学是创造能力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国内外人士还发现,在设计领域,中国学生的绘画技巧并不比国外学生差,但在设计思维上却显得狭隘、平庸。教育与社会相隔绝,无可避免地会导致闭门造车,从而扼杀个性、抑制创造性。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无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因此,在面对21世纪的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和树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观念。所以在服装设计的教学中,贯穿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力是十分必要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设计思维教学的重要内容。虽然最终的产品是要通过市场来鉴定,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有大胆的创造。像“兄弟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等赛事,激发了许多选手的创造性,这些创造展现了选手的创意。事实证明,很多优秀选手在比赛以后的产品创作中,也能做到收放自如。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服装创新教学过程中,要以人文思想为教学理念,依据学生的需求,要,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服装设计本来就是需要灵感,需要不断地创意,才会有更好的服装设计呈现出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完美主义和求同观念,要解放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和参与者。

参考文献

[1]傅成. 浅谈服装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14,05:61-62.

[2]胡晓翠. 浅谈服装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J]. 学周刊,2015,13:36.

[3]周锋. 服装的流行性对高校服装教学的影响[J]. 美术教育研究,2010,06:67-68.

[4]李琴. 浅谈如何运用多种课堂模式进行服装教学创新[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13,06:113-114.

篇6

关键词:系统论;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第一作者:吕尧,1986.8.19生,女,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服装设计方面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通讯作者:雒薇艳,女,研究生导师,教授,长期从事服装专业的相关研究,有资深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

中国服装设计教育模式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面对国际化、世界一体化的经济形式,服装设计教育迫切需要改革,以改变服装设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设计与社会实际脱节现状,从教学自身的环节来看,现有课程结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成为制约服装设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艺术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学科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发展更深入的要求。形成与国外服装设计课程想切合的教学体系,提升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我省工科类院校服装专业的整体水平。

一、研究意义

一直以来,中国服装设计教育模式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束缚,面对国际化、世界一体化,服装设计教育迫切需要改革,改变服装设计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从教学自身环节来看,现有的课程结构、教学手段、教学环境都存在一定弊端,成为制约服装设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系统论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是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系统论基本特点是讲究系统不是个体、单位的,而是整体性、关联性的一个集合体。系统论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各个部分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作用。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依存与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整体。系统论基本思想方法是将相互联系、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包含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它有明确的目的,是可以控制的。而服装设计是集艺术性、应用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系统学科。

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系统论改革服装课程内容之间缺少联系性,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的编排与优化,对教学知识结构内在关系的同构与整合,形成“专业教学、实践操作、课题设计”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真正践行教学、研究与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理念,系统论研究针对服装设计学科应用性强与市场结合紧密的特点,强调教学中设计与实践、课程案例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顺应服装产业化需要,具有极大地应用与实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一)教学特色----体现人文与工程相结合

作者对长春市内工科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不同年级近400多名学生,进行有关服装创意思维方面问卷调查,经过数据整理统计,其共性问题是工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在创意思维方面明显不足,缺乏形象创意思维,设计思路与表现手法单一。可见,工科院校有它自身的教学特色及学生优势与不足。

(二) “专业教学”案例化, 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

通过多样性思维如发散与辐合、正向与逆向、横向与纵向及多向与側向等形式,设计仿生、移用、派生、想象、异形同构与主题构思等思维训练方法,课程注重深度以教学案例为主线,服装造型和工艺技术相融合,建立工科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科学、理性、富有个性化的思维设计能力。

(三)“实践操作” 教学一体化,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集中开设30学时实践课程,将抽象理论应用到具体设计,将平面设计向立体设计、效果图向成衣转化, 独立设计并绘制服装效果图、结构图,工艺流程图与成衣制作,使学生设计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设计能力,设计作品具有实施性与合理性,体现工科类服装设计专业侧重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特点。

(四)教学内容“课题设计”,参与服装设计大赛

“课题设计”工作室模式, 使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顿悟,在顿悟中掌握服装设计规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服装设计工作室,任课由学校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共同组成,采用大量实际案例与具体项目进行教学,拓展专业深度和广度,锻炼学生专业应用能力。“课题设计”使理论联系实际与服装市场、企业相结合,引进“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学生了解最新服装动态与设计理念,实现设计理论、实践环节、最新科研成果有机结合,增强课堂实效性,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服装设计大赛。

总结:综上所述,系统论方法运用于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改变了学生设计思维定势。论文创新之处在于将系统论的方法应用于传统服装教学中,探索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新的模式,提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服装教学与社会实际、市场、企业相联系。充分发挥服装教学中各个环节的优势,使各教学环节之间相互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升我省工科类院校服装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为服装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肖海龙;张亮系统论在知识组织中的运用 2007(08)

[2] 文颖 模块式教学在服装工艺课中的运用[期刊论文]-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6)

篇7

文化荔湾 载誉启航

作为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荔湾不仅以其孕育的广绣文化技艺闻名于世,而且也深具悠久雄厚的服装商贸基础,从清代唯一的外贸通商口岸十三行到广州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从站前路服装批发市场集群到中山八路童装专业市场集群乃至日前开业的广州世贸服装城,荔湾承历史之流变,领风潮之更迭,正全面开启传统服装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为现代商贸流通业的新篇章。而在现代服装产业体系中,荔湾目前更凝聚了众多知名服装品牌及设计师力量,如有“中国男装品牌黄埔军校”之称的广州美国银行中心,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得主李小燕的工作室所落户的海角红楼,以及聚集唯品会、梦芭莎等众多著名服装电商企业的电子商务园区等标志性集群。而自去年8月份由荔湾区委、区政府主办的“霓裳广绣”从米兰载誉归来后,荔湾的时尚影响力更再次掀起了传统文化技艺与现代服饰融合设计的新热潮。

转型升级 设计引领

首届服装设计文化节在传承荔湾深厚悠久的文化传统与商贸基础上,以加快服装设计人才培育、转变商圈经营方式、推动电子商务应用为核心,以节庆活动促进市场繁荣、拉动消费需求为手段,进一步引领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引导服装产业向服装设计、品牌的潮流基地与生产服务外包基地发展,全力打造服装设计总部之都,为荔湾服装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新风貌。

据悉,本届广东(荔湾)服装设计文化节的主会场设在广州世贸服装城,而海角红楼、流花站前服装商圈、上下九步行街服装商圈、十三行地区服装商圈,中山八黄沙大道童装商圈等也同时成为活动分会场并同步开展系列活动。

在广东(荔湾)服装设计文化节开幕典礼暨广州世贸服装城开业典礼上,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首先高度肯定了广东(荔湾)服装设计文化节对于推动未来服装行业转型升级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与重要意义,他指出,当前广东服装行业整体面临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考验,如何以创意为核心,提高产品价值的品牌贡献率和科技贡献率,将是未来服装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荔湾服装设计文化节正是打造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平台。作为省级行业协会,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荔湾区的合作,办好设计文化节,共同搭建促进品牌培育、设计创新、商贸合作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发挥荔湾区作为服装电商品牌、设计人才孵化基地重要作用,促进服装产业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开幕式上还同时颁发了“2013荔湾区优质服装品牌”、“2013荔湾区优秀服装设计人才”、“ 2013荔湾服装设计推动奖”、“2013荔湾区服装电商示范企业”以及“2013荔湾区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品牌孵化基地”等各大评选奖项。此外,本届文化节活动期间还将陆续举办2013荔湾区优质服装品牌联合秀、服装欢乐采购节活动、荔枝湾西关时裳文化活动以及2013广东(荔湾)服装设计艺术沙龙等系列精彩活动。

时尚荔湾 亮点纷呈

在本届广东(荔湾)服装设计文化节上,主办方始终致力于以更具前瞻性与开阔性的时尚视角,集跨界融合与文化体验于一身的多元活动,立体化、全景式、多层次地挖掘、呈现荔湾时尚产业的品牌影响力与文化生命力,并以服装行业的设计创新与文化发展为战略出发点,构筑广东时尚新坐标与新平台,让传统文化、服装设计、艺术概念与潮流生活等现代时尚元素交织共融,深化推动时尚荔湾的文化价值与平台辐射效应,全面打造设计总部之都的新形象、新未来。

据了解,2013荔湾区优质服装品牌联合秀首先于10月10日在广州世贸服装城盛装上演,莱克斯顿、梦芭莎、今生宝贝、力果、YY、宾宝、永安美景等7大品牌携手演绎时尚新品风潮,并联合发挥优质品牌龙头引领作用,进一步呈现优质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与设计创新水平。此外,10月12日在海角红楼举办的2013广东(荔湾)服装设计艺术沙龙也邀请了众多省内服装设计名师及广绣大师等专业人士,分别从不同的艺术角度,就传统文化技艺与服装设计融合、服装设计文化表达等热门话题进行对话与交流,并进一步传播广绣技艺,传递荔湾服饰文化底蕴,引领服装设计新潮流。

篇8

董事长 郭

谈道赞助大学生时装周,郭说:“我认为尚坤塬肩负着振兴中国时尚业,打造中国时尚未来的使命感,所以以冠名方式赞助2016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

作为全球时尚美学创意区,尚坤塬不断整合国内国际时尚资源,以产业动力打造中国的时尚业聚集。郭说:“共同合作运营的世界时尚机构是绝对的杀手锏!尚坤塬将和世界各大时尚中心建立合作,组织更多的国际时尚交流;把世界先进的时尚业运营经验、创意方法和技术带入中国;也把中国设计师带到国际时尚舞台。在3月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国际时装周,尚坤塬已经和米兰时尚协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尚坤塬-米兰时尚中心,尚坤塬将在园区内为该时尚中心长期免费提供2000平米的独立建筑作为驻华机构,未来将有大量的中意时尚合作在国内呈现;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把世界的最时尚引入中国是尚坤塬的最终目标。”

九牧王首席设计师 赵玉峰

赵玉峰说:“作为中国国际大学生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九牧王杯第21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终评完美落幕。作品内容《2016/2017秋冬成衣流行趋势提案》,通过提案全面考察设计者企划和分析的能力,展现设计师们的才华。九牧王创始人林聪颖先生在狠抓品牌发展的同时也自愿担负起为中国服装设计培养新人的社会责任,在九牧王赞助新人奖的两年里,许多优秀的新人奖获得者通过自己的坚持与努力,在设计行业中初露锋芒,进入国内大型服装企业承担重要的设计任务,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推出了自己的同名品牌。”

说起赞助新人奖评选的原因,赵玉峰说:“新人奖评选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设立的面向全国高校时装设计优秀毕业生的专业评选活动,自1995年推出以来,通过20年的不懈坚持,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从中走出,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当下这个快速变革与高速发展的时代,新人奖与这些设计新人们也面临着莫大的机遇和艰难的挑战。九牧王聚焦新人奖,助力新人奖在设计激情和创意实践上获得提升,同时提出不忘初心,不失匠心的理念,望新人们在新的时代里保持沉着、冷静,通过脚踏实地的积累与沉淀,实现设计理想。这些设计作品凝聚年轻莘莘学子的设计智慧与才华,同时也呈献了他们对于匠心精神的理解与融汇。”

“从实现纺织服装强国之梦、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角度看,中国大学生时装周的举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赵玉峰说:“它为当代青年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是其极具社会责任感与产业创新性的表现。”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副院长 邹游

北服已经连续第四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的舞台展现北服新锐设计的蓬勃力量,邹游说:“会以微MICRO TO WAVE为主题,向社会各界和院校同行展示了北服2012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各方向的88套毕业生优秀作品,包括服装设计实验班、女装设计、男装设计、针织服装设计和运动服装设计方向。北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以细分方向精准对接服装产业格局,配合北服一贯的学院派先锋形象,展现了有着30年发展历史的北服服装设计教育锐意进取的思维理念和创新活力,会受到专家学者、企业嘉宾和院校师生的高度赞誉。”

在邹游看来,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是一个宣传推广服装教育成果、展示大学生设计创意才华、促进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的平台。“通过大学生时装周的舞台,学生们再一次展现了这一群具有独立意识、创新精神又富有行动力的新锐设计力量,他们不局限于时尚趋势灌输的概念,也不过分推崇大牌设计师的形式,而是把自己的世界观融入创作,展现各自对时代、对生活、对时尚的独有理解与诠释。”

大连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 丁玮

介绍起本次,丁玮非常自豪:“本次毕业设计作品主题为NEXT,表达了年轻一代设计师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向往与探究,胸怀梦想,继往开来,未来本来未来,过去终将过去,NEXT是一段旅程的终点,亦是起点。参与本次的20余个系列作品,多角度地展现了90后设计新生代独有的、时代印迹鲜明的设计理念与生动深刻的设计探索。在NEXT的大主题之下,更有设计师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思考,对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经典艺术的深深致敬,随波逐流亦或坚守自我的内心矛盾,人文情怀与科技创新的相互融合。整场风格清新隽永,创意时尚融于人文理念,传承与发扬相得益彰。”

大学生时装周在丁玮看来,意义就在于与企业、市场如何进行有效的对接,主办方通过汇集多方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创业支持,也是顺应当前就业形势,灵活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和行业人才需求的重要手段。“中国大学生时装周的举办必将有效促进服装院校间教学经验与教学成果的交流,进一步提高服装设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服装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为我国服装设计师队伍增添新鲜血液,为我们服装设计水平提高、为企业的品牌建设和转型升级增加活力;为加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做出贡献。”

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教学系主任 曹建中

篇9

1 设计的概念

学习借鉴设计文化应当是每一个设计师都不可忽视的课题。“设计”在英文中是“Design”,“ Design”一词在西方不用的历史时期,其涵义是不同的。只有到了工业化时代,“Design”的词义才从“艺术作品”这样纯艺术范围内走出来,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概念才逐步形成。它的许多设计方法,在今天的服装设计中,也常常被服装设计师反复使用,虽然因为时代的变化,材料的更新,工艺的进步,使设计手法有很多变化,但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却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传承关系,不仅为中国的服饰文化所独有,也为其它国家和地区所常见。下面是我从服装设计实践设计这个方面,来谈一谈服装设计的情感体现。

2 什么是服装设计实践

服装设计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服装设计的专业知识。该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品牌或服装设计大赛对服装设计的要求及设计规律;加深学生对艺术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熟练掌握服装设计的方法与原理及设计过程;以服装设计实践的训练为起点引导学生逐步向服装设计的更高层次过渡,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服装设计打下坚实基础。服装设计实践是一门重要的专业领域课程,根据服装设计实践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我们把课程教学过程主要进行理论讲授和课堂练习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中国的广大企业来说,产品的成功塑造将使企业获得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成功打造服装自身品牌的产品既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追随,也能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何塑造好一个服装品牌,寻求准确的市场品牌定位,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已成为各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中之重。因为它是在视觉和语言上的表达,对各种产品起着支持、表达、传达、整合与形象化的作用。好的设计,就是好的设想与好的计划,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设计师通过自己的情感,赋予设计作品生命,个性化,唯一性。情感化设计成为当今设计的主潮流,要做好设计情感化这一发展趋势。

服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包括服装设计和服装制版与工艺两个部分。通过实践学习,掌握服装设计方法,懂得服装工艺流程设计;掌握服装与服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绘制方法及工艺流程中各环节中的技术要点。结合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服装与服饰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一件优秀的服装设计离不开其特定的文化土壤的滋润,一种特定的文化又往往体现在服装设计作品的创意之中。现代服装设计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思想,更为设计师打开了广阔的设计之门,让设计者自由挥洒。设计者应不断加强社会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领域的文化积淀,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才能达到具有一定水准的服装设计水平。服装设计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即注重情感设计。它包括关注人与服装之间、服装与环境之间的情感反应。

3 服装设计实践的情感的共性设计

情感设计理念源于认知心理学领域,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影响着人的感知、行为和思维。人们对设计物产生的情感体验至少需要2个层次的满足,即设计物的自身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组合能给人带来直接的情绪感受和情感体验;这些造型及要素能让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联想到某种关联的情景或物品,并对这些联想事物的态度而产生连带的情感。以形成可操作的服装实践体系和技能训练体系,切实加强和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了解人体体型特征和服装与服饰市场现状,熟悉服装细节设计的要点,掌握服装与服饰工艺流程设计,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原理、绘制方法及工艺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完成服装与服饰产品的制作、能熟练操作常用缝纫设备、能发现服装制版及缝制中的基本问题并进行改正。

服装设计实践教学中根据服装设计教学的特色适当进行设计课程管理方式的调整,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也决定了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实践性、潮流结合紧密等方面。从这点来看,服装设计专业类似于一门生产技能课。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教学管理方面应进行适当改进,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在实践中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服装设计的相关技能。对学生的管理也需要有所调整,除要求学生完成传统的理论学习外,还需要为学生创造实战条件,在可管可控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锻炼。按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所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形成专业培养实践性教学体系。

4 服装设计实践的情感的个性化设计

篇10

【关键词】褶皱艺术 中职学校 服装设计专业 流行时尚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褶皱元素一直都是服装设计师心中的宠儿。日本的三宅一生先生就是当代服装界中的褶皱艺术大师,他能够将褶皱艺术灵活地应用在服装设计中,并将中西方流行元素相结合,创造出许多令人惊叹的服饰,多次震惊时装界。三宅一生的案例也经常被运用于中职服装教学中,供学生赏析与模仿。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具有灵活性以及发展性的专业。作为一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日后就业相比高校毕业生起点低,更接近一线市场,更强调操作技能。所以,中职学生更应该鞭策自己掌握各种商业性和艺术性兼得的设计元素和设计技能,为自己日后工作奠定基础。

1 服装设计中褶皱的概念

褶皱艺术是服装造型设计中经常应用的塑形方式,灵活的运用褶皱元素,可以改变面料的外在形态以及面料特征。美丽多变褶皱的形成方式就是通过对面料进行施力,并变化方向。例如将面料进行折叠、揉捏或者是进行堆砌、随意的抽褶等。科学的运用褶皱元素不但可以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还可以凸显出穿着者高雅的审美方式。

不同的面料运用褶皱艺术,会因为面料的质感以及薄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毛呢类及牛仔因为面料厚实,褶皱拥有良好的立体效果,强大的视觉冲击能力;针织类服装的面料褶皱倾向于自然及大气;丝绸以及薄莎因为面料柔软细腻,褶皱经常是细腻、多变的。不同面料运用同一种褶皱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褶皱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在人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根据褶皱艺术中的造型以及形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形态:箱褶、波浪褶、刀褶及抽褶和活褶,造型则是放射型褶、缩皱型褶、连续型褶。因为褶皱分类多样,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学习时很容易混淆,教师作为中职学校学生的引导者,学生步入社会最后一任守门员,应该将知识进行分类,逐步向学生讲解,已达成学生的融汇贯通。

2 中西方褶皱艺术在服装中的应用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褶皱艺术模式在古代就已经广泛应用。与西方不同的是,在中国古代,使用褶皱艺术主要是为了体现服装的飘逸动感,强调在穿上衣服后拥有韵味的这些美感。例如,古代汉朝最有名的褶皱裙――留仙裙,留仙裙其实就是百褶裙,其设计很简单,长至脚跟的漂移长裙,在腰部部分均匀打褶,加大裙摆的摆动幅度。留仙裙的特色在于充满动态的感觉,层层叠叠的褶皱,穿上后,伴着脚步的律动,如其称谓般让女子显得飘飘欲仙。还有就是我国古代时期最繁荣的朝代――唐朝,这个时期的女子喜着宽衣大袖的服装,配以石榴裙,加上精致的装扮,让女子显得雍容华贵。石榴裙大多为红色,一般用六幅布制成,华丽的用7幅-8幅,布幅是以褶皱形式存在的。当时宫廷中最华丽的石榴裙有20多道褶皱,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古代褶皱艺术的广泛应用。

在中西方历代服装中,褶皱的设计运用也很多,但褶皱都不是主要强调装饰性,而是借褶皱突出地表现人体的动态美,传达出一份气势和神韵。褶皱设计在服装中的运用还将继续下去。近几年褶皱设计受服装风格的影响,尤其怀旧风潮、波西米亚风开始运用于服装造型中并不断向前推进。随着人们的时尚观念和审美形式的不断改变,风格转变的更替性,服装材料的多样性和服装工艺的更新发展,服装设计师可以更宽泛地运用褶皱去创造新的流行时尚。因此,我们应完全理解人体、时间和空间三位一体的关系,对褶皱在服装中的结构与材质进行突破设计。

褶皱造型是从平面化到立体化处理过程的升华。通过抽褶、堆积、折叠、错位、扭曲等造型手法,使衣料不仅能满足人体体形的需要,而且具有强烈的立体感。三宅一生的时装一直以无结构模式进行设计,摆脱了西方传统的造型模式,而以深向的反思维进行创意。掰开,揉碎,再组合,形成惊人奇突的构造,同时又具有宽泛、雍容的内涵。这是一种基于东方制衣枝术的创新模式,反映了日本式的关于自然和人生的哲学。他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创新”,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馆长戴斯德兰呈斯称誉其为“我们这个时代中最伟大的服装创造家”。他的创新关键在于对整个西方设计思想的冲击与突破。在当今服装设计中,褶皱艺术被附有了更多的变化,在不断的变化改进中,褶皱艺术更能发挥其实用性以及特殊的美感。褶皱艺术在服装造型中变化多样,表现灵活自如,经过大量设计师的实践和研究发现,褶皱艺术也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审美改变而变化着。例如,现代的简约服装设计,运用褶皱艺术,将原本平滑的面料通过层层叠叠的褶皱设计变得充满活力,丰富有趣。不仅如此,在前卫的潮流服饰中,融入褶皱工艺创造出多种多样令人惊艳的效果。设计师大胆地运用褶皱艺术,将褶皱打乱,看似无序的褶皱凹凸变换,传达出强烈的潮流风范,让人们对服装设计充满惊叹,褶皱为整套服装个性的展现起到了性定性的作用。

3 褶皱的创新发展及教学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形成褶皱的方式有很多,注重随意性以及自由性的表现,让视觉效果充满舒适和自然的美感。褶皱的自由形态一般都是自然堆砌而成的,被视为自由捏褶的范畴,体现的是亲和、优雅的意识精神。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通过教师的讲解随意发挥,展开自身的想象能力,认识到褶皱艺术的多样化。作为一名设计师,应有着独到的眼光,培养学生创新求变的设计理念,将精髓融入到学生的设计中去,让中职学生拥有一颗开放包容的心,打破时间和时装的界限,另辟蹊径去体会人与自然的形态、科学技术及各种艺术作品等,也包括存在于文学、哲学等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之中的思潮和观念,将精髓理念融入到褶皱的创意设计中,真正做到求新、求变地理性设计,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探索新的着装方式。

结语

对于服装设计理念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其实是一样的,教师与学生的眼光和审美观念也要不断地随之变化。

在服装造型设计中,褶皱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装饰手段以及语言。中职学生在校经过对于褶皱艺术的学习以及了解,相信具有良好的审美以及实用性,具备实际的动手能力,将在未来工作中取得决定性的优势。未来的艺术发展以及中职学校的教育改革能够促使中职教育越来越接近国际顶端。

参考文献

[1]张峰.浅析服装造型设计中褶皱艺术的应用[J].山东纺织经济,2012,08:60-61+85.

[2]孙海洋.浅谈服装设计中的褶皱艺术[J].大舞台,2011,0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