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教程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远程教育教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远程教育教程

篇1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 G7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008(2009)06-0052-06

随着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且能被广泛接受和认同的远程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质量标准体系的形成,是中国远程教育发展重点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的重要标志,它应该是前阶段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又应该为远程教育今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严冰,2006)。

一、质量管理理论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菲根堡姆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标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过程的有效体系(岑咏霆,2006)。全面质量管理指以质量为核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以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方式与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三全”和“一多样”,三全是指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与的管理,“一多样”指的是质量管理方法多样化。

(二)过程管理方法

根据ISO9004:2000标准,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可视为过程。过程具有的特性为:任何过程都有输入和输出;任何过程都包含有一定的资源、活动和程序;输出结果与输入相比,其价值增加了,这个过程具有增值性;通常过程与过程之间具有联系性,往往一个过程的输出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入;一个过程被认识,而且找到变换方法时,才是可控的过程(岑咏霆,2006)。

过程管理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是PDCA循环方法。PDCA循环由计划、实施、评价和改进(修正)活动组成的质量改进模式与程序。其实施步骤是:研究现行系统,寻找存在的问题,识别教学质量问题的过程原因,制定解决的计划;实施计划;评估实施的结果,检查计划是否制定有效;反思并修订计划,把遗留问题转入下一次改进循环(罗振璧等,2005)。

二、远程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研究

(一)教学过程界定

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的界定有多种,主要是根据工作和研究的总目标而确定。如中央电大的管理文件是非常宽泛的界定,几乎包容了全部办学管理内容。中央电大教学管理文件确定的教学过程为:专业教学准备、课程教学准备、教师的配置与培训、学生入学水平测试、入学教育、课程教学(教学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导学、助学、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综合实践教学、教研活动、教学检查、教学评价、教学督导等环节。这个教学过程体现专业开设、师资条件、资源建设、招生注册、教学实施直至教学评估等的教育、教学全过程。

而远程教育学习中心负责自己的过程管理,其对教学过程的界定是具体和有边界的。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将教学过程定义为:招生注册、教学准备、入学教育、课程学习、综合实践、毕业环节、质量监控等环节。这个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从报名注册、课程学习直至毕业接受远程教育学习的全过程。

本研究确定的教学过程是“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支持服务、教学(教务)管理和条件保障”等教学质量标准其中之一,五要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包括:课程准备、教师配置、课程教学、学习活动、课程考核、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内容。这个教学过程体现课程开设、课程学习直至毕业学生的课程学习行为全过程。

(二)教学过程质量目标

教学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对教育对象的身心施加影响的过程。在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的总目标是:提倡学生个别化、自主化、协作学习,创设师生交互的学习环境,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一点的进步;教师做好备课、导学、远程或面授教学等每个环节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问题及时给予解决、调整教学要求和进度,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小过程的输入、输出端都有较好的增值。通过评价和督导机制和在过程中改进教学,体现学习过程(全过程)和学习终结(全面性)的双“全”效果,促进远程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教学过程质量管理还有改进教学目标。教学负责部门坚持教学过程的工作记录,检查各级学校教学情况,对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改进;在过程中不断努力接近教学目标,不断减少教学问题,改进教师远程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持续性学习。

教学过程质量管理还有过程监控目标。建立相应的教学过程监控组织,有专人负责;开展定期的教学过程的抽查和检查,有检查的指标、检查计划和监控报告;开展教学过程的评估,检查教学环节的落实和教学要求执行情况,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课程考核成绩,反馈给教师教学情况;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服务和质量监控。

(三)教学过程质量目标特点

本研究确定的教学过程质量目标有如下特点:(1)注重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师课程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准备、远程课程教学实施、课程考核、课程检查等环节。(2)重视远程教育中学生直接学习的经历过程,即学生通过媒体学习、网络交流、平时作业、面授辅导和期末考试等学习的进程。(3)重点强化远程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重视培养每个小的输入端有较好的起点,每个输出端有较高的进步。

三、远程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时代对远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与学习型社会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远程教育机构在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广播电视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试图通过“天、地、人”网结合的开放式远程办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社会输送行业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远程教育学校应该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学习型社会时展的需要。远程教育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就要强调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通过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研究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与实践运用能力、交流与协作能力等。

2.远程教学的特点

远程教学中学习者和教师处于准分离状态,决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远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是影响学习过程、教学效果的两个最重要因素。可以说,学习者能否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互学习和自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能否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和特点进行远程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导学;能否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抓好网络教学的互动环节,实施远程教学等,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再者,混合型学习的发展态势使得远程教学和面授教学日趋融合、扬长避短,共同促进远程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师的面授辅导和基于网络、电视、电话等的远程教学能否最充分地结合,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又一重要因素。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既面对面辅导课程的重、难点知识,指导学生完成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又充分运用各种远程教学手段教会学生参与远程学习、提高其远程学习效果,是制定远程教学过程质量标准的重要参照。

3.对现有文件的梳理

在设计教学过程质量标准之前,我们查阅了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学院与教学过程相关的文件、制度,寻找质量标准支撑的依据。吸收了目前远程教学过程管理主要环节的设计思想,即“教学准备、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教学检查与评价”。

在查阅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文件下发较为及时,内容较为规范,有效地指导了教学过程及管理工作的开展。但从发展的角度看,也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结构体系的完备性有所欠缺;二是内容及相关质量要求亟待明确和更新。例如,《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对教学督导、教学检查有大致的规定,但没有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具体内容作规定;三是还存在文件之间内容重复、相互矛盾、尚未能覆盖远程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等问题。例如,《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过程管理规范》缺乏对远程教学具体过程如“备课、面授辅导、远程教学、自主学习”的详细表述和规定。通过梳理文件,对发现的问题,都为我们制定合理的教学过程质量指标体系提供了参照。

(二)设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常规设计,以目标分解成若干个指标来设计,质量标准的内涵以量化和定性结合的方法设计。

质量标准总是以一定的目标为依据的,质量标准目标又总是通过指标体系来实现的,而指标体系则是由一个个具体指标建立起来的。“指标”对于质量标准目标的分解是目标在一个方面的属性,指标就是具体的、可测的、行为化的和可操作的目标。指标是由目标所决定的,而目标则是由指标来体现的。由此可见,目标具有原则性、抽象性、笼统性;而指标则具有实质性、具体性、方向性。任何一项指标都不能全面反映质量标准目标,只能反映目标的部分内容。只有系统的、各项相关指标的集合,才能体现出质量标准目标的整体。因此,系统的相关指标的集合,就是指标体系。

教学过程质量标准设计思路是按照课程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为一级指标:课程准备、教师配置、课程教学、学习活动、课程考核、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

(三)设计内涵

在草拟远程教学过程质量标准之前,我们查阅国内外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相关的文献,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国外部分主要包括:美国远程教育与培训委员会认证机构(Distan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uncil,简称DETC)DETC认证标准,英国远程教育质量认证标准,韩国国家开放大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等。国内部分主要以《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中的“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质量标准”和北京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育ISO 9001:2000质量管理实务为主。

根据已查阅的文献和前期对教师和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的走访,经过专家成员与课题组成员的多次讨论,我们确立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的一级指标,包括了学校层面的“教师配置与培训、课程学习测评、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层面的“课程教学准备、课程教学”,学生层面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教学”等内容。

1.课程教学准备

“课程教学准备”包括了“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准备”和“课程教学安排”等二级指标。(1)“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准备”指教师对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学习对象特点、教学资源及其运用、课程教学模式、各章节教学内容导学、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作业设计、课程实践环节的安排及要求、学习支持服务的内容及形式等内容的准备等。(2)“课程教学安排”是任课教师在专业实施教学计划基础上,对某门课程的学期教学工作的全面部署。

2.教师配置与培训

“教师配置与培训”包括了“教师的组成、配置、培训”二级指标。(1)“教师的组成”指远程教学机构组建一支由“主讲教师、主持教师(专业主持教师和课程主持教师)、责任教师(专业责任教师和课程责任教师)、课程辅导教师、班主任教师、实践环节指导教师和管理教师”等构成的教学队伍。(2)“教师的配置”指远程教学机构配备一支有合理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的教师队伍。(3)“教师的培训”指远程教学机构组织对教师的专业与学科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支持服务、远程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培训。

3.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包括了“备课、导学、远程教学、面授辅导”等二级指标。(1)“备课”指教师对每次面授或虚拟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拓展教学资源、作业形式、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例如,系统讲授、案例研讨、实地调研、专家讲座、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协作学习等)、教学技术(PPT准备、视频会议、文本研讨、电视教学等)、学习评价等进行的设计和准备。 (2)“导学”是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创造性,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导学”可以包括“学习目标引导、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课程学习资源介绍、学习内容辅导、课程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进程安排、学习问题咨询”等等。(3)“远程教学”是教师通过设计和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采用网络教学和电视教学的方式,做好实时和非实时网络辅导,通过录像(音)课、电话答疑、作业、组织课程实践活动、复结等环节,促进师生互动,达成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4)“面授辅导”是教师面对面地指导学生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进行复结、课程实践等的过程。

4.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包括了“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等二级指标。(1)“自主学习”是学生主要依靠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步骤,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手段,在课堂内部或外部自学各种课程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过程。(2)“小组学习”是学生在个体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建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和形式,合作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的过程。小组学习可以通过基于课堂内部或外部的、基于网络的或面对面的学习活动展开。

5.课程考核文件

主要包括考核说明和形成性考核任务2个二级指标。(1)考核说明是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对课程考核内容、考核要求和考核方式等加以规范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考核设计、课程考核质量评价和课程考核管理的重要依据。考核说明主要包括课程考核有关说明、考核内容、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三部分。(2)形成性考核任务有纸质考核和网络考核两种类型,主要包括形成性考核的目标及要求、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形成性考核的手段、形成性考核内容等。

6.课程考核实施

主要包括形成性考核实施、卷库和题库、终结性考核实施3个二级指标。(1)形成性考核实施:每学期开学前一个月,形成性考核任务;学生按照各门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中的时间要求完成形成性考试任务,不得抄袭、代作、复制等;辅导教师按时批阅学生完成的形成性考核任务,要有批语、批注和成绩评定,批阅完成后应签名。(2)卷库和题库:依据课程考核说明及课程的性质、特点命制试题、试卷;试题的命制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同一类型试题采用同一格式,试题各自独立,试卷总体做到难易适度、题量适当;试题、试卷的审定遵守命审分离的原则;要做好试卷保密工作,防止试题泄露。(3)终结性考核实施:考试安排以教学计划为依据,考试安排对考核科目、考试日期、考试时间长度、考核方式、考核手段、考试的其他要求有明确说明;考试前对考务人员、考生进行培训;考务人员忠于职守,考点能够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考试;组织试卷集中评阅,并能够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

7.课程考核管理

主要包括形成性考核管理、终结性考核管理、考核结果分析3个二级指标。(1)形成性考核管理主要包括对考核基本形式、基本方法、设计原则和要求、组织实施、成绩评定和评审、监督与检查、成绩管理、其它等八个方面的管理规定;对形成性考核成绩达标提出要求,形考和终考均达到60分及以上(及格),方可获得本课程学分;形成性考核违纪处理办法,作弊者不得参加该课程期末考试,必须重修,形考成绩记作“0”分。(2)终结性考核管理:对考试工作人员(包括主考、监考人员、巡考人员),以及考生有明确的职责要求;成立试卷评阅和成绩登录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试卷评阅人员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相同或者相关专业;对试卷、标准答卷的运输和管理提出明确规定。(3)考核结果分析是通过试卷分析系统进行,自动生成定量分析报告;主持教师根据定量分析结果进行定性分析,最终生成整体统计分析报告;根据每个试题的难度系数和识别度指数,提出试题命题改进意见;根据试题编排质量提出试卷编排意见;根据题型的通过率和平均分,了解考核目标的达成情况,对照考试大纲提出修改意见;根据教学点和各门课程的及格率的分布情况,提出考务监察的重点对象。

8.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了“课程实践、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二级指标。(1)“课程实践”是根据某课程教学的要求,以课程相关内容为专题,结合学生工作和生活实际,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性训练的过程。(2)“社会实践”是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对某专业多门课程的知识进行实践综合运用的过程。(3)“毕业设计(论文)”是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对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的过程。通过完成该设计,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包括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学督导、远程系统教学检查”等二级指标。(1)“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指对教师的面授和远程教学工作进程(例如,备课、导学、面授或在线辅导、作业设计、实时和非实时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学习支持等等)和结果的判断,为改进教学奠定基础。(2)“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是指对学生面授和远程学习过程(例如,参与面授或在线教学、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完成作业等等)及其学习结果、收获的判断,为改进其学习奠定基础。(3)“教学督导”是依据远程教学机构教学管理的制度规定,对远程教学部门、教学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对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组织、实施、管理情况及其效果(包括社会效益)进行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并根据督导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4)“远程系统教学检查” 是对远程教学机构办学系统(含分支机构)的教学实施情况、教学保障条件、与教学相关的学习支持、考核等全方位的工作检查或对某项具体的教学工作的专项检查。

四、远程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检验

(一)问卷与访谈

针对该指标体系,我们对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四级电大,还包括了奥鹏公共服务体系和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等远程教学机构开展了问卷调查,本问卷的设计与调查是根据德尔菲(Delphi)方法的基本原理开展的,这充分保证了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发放与回收的方式主要是e-mail、实地调研、专家会议等形式。

调查对象涉及11个省(直辖市)的教学管理人员、教师、科研人员,共发放问卷225份,回收有效问卷208份。其中39份来自县级电大,66份来自市级电大,43份来自省级电大,37份来自中央电大,23份来自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中央电大奥鹏和呼和浩特电大奥鹏。可以说国内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远程教育机构和从事远程教育各项主要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士均已包含在调研范围内。调研对象主要为教学、教学管理和研究人员,其中62.51%的调研对象,已从事远程教育工作超过5年,对远程教育的教学及教学管理现状比较了解,对远程教育的发展规律都有较深刻的认识。调查统计见表1。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指标的权重均值,最高为课程教学准备3.89,最低为教学效果3.51,差值为0.38,各均值间比较接近,说明综合大家意见后得到的各指标的权重均值,近似平均分配。在9个指标中,标准差最小为0.7278,说明大家对“课程考核实施”的权重意见相对集中;标准差最大为0.8411,说明大家对“学习活动”的权重意见相对分散,因此还要进一步界定“学习活动”的定义和内涵,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同时,学习活动、课程考核管理、课程考核文件、教学效果等标准差较大的指标对应的文件制度,将是下一步补充、修改和完善的重点。

经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对设计的指标体系总体给予了肯定和认可,根据得分均值的高低,确定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一级质量指标为:“课程教学、学习活动、课程考核、实践教学”。但同时也发现,部分指标有待完整、指标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被调查者对指标体系提出的主要修正建议如下:

(1)“课程教学”指标中新增“教学研究与改革”二级指标。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研究,包括对“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导学、在线教学与互动、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学习效果检测”等方面开展研究。鼓励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开展对上述各方面内容的改革,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只有加强对教学过程本身的研究,积极开展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习活动组织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与实验,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2)“学习活动”的二级指标“小组学习”修订为“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对小组学习的内涵提升,它强调对学生合作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将协作学习作为质量评价指标,更有利于培养其协作意识和能力。

(3)随着我国远程教育的深入发展,在线学习的质量,无论是在线自主学习、在线协作学习,或与辅导老师的交互教学,都已成为影响现代远程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为了强化学生的在线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可考虑在“学习活动”中增设“在线学习”二级指标,考查学生基于因特网,制定在线学习计划,学习网络资源,参与实时或非实时教学活动,在线提交作业,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并且,要强调教师对在线学习的设计、指导、控制。

(4)对课程考核质量标准的一、二级指标提出的修正建议主要有:课程考核质量标准二级指标方面,增设 “试题资源建设”、“考风考纪”、“考试抽查”、“考试改革与研究”。把“课程考核文件”一级指标修改为“课程考核说明”,并增设“一体化设计”和“终结性考试设计”2个二级指标。把“课程考核实施”一级指标下的“卷库、题库”归并到“试题资源建设”一级指标,并增设“自测练习”二级指标。

此外,他们还针对目前远程教学实际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保障教学过程的质量提出如下建议:强调组建合理、高效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尤其是教会学生远程学习的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科专业和远程教育领域的学历进修;强调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和能力现状的教学设计;强调备课和面授教学的质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过程指导和监控;强调激发学生参与在线学习和交互的兴趣;课程考核大纲应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合理可行的考核方式;抓好考试关,以考试为指挥棒来抓质量;建立对学员学习的监控体系;加强考试改革与研究,逐步建立适合远程开放教育形式的课程考核模式,逐步实现网考,研究并建立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和过程监控,充分利用该环节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听取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

(二)质量标准修订

上述建议反映了大家对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理解的逐步深入,它强调了先前常常被忽略的“教师队伍合理的构成、教师的学历进修、教学设计、师生互动、在线学习、协作学习、课程考核一体化设计、考试资源建设、教学改革、社会效果评价”等影响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和环节。因此,我们采纳上述建议,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过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见下表:

在指标内涵中,我们进行了补充、完善,包括:“课程教学安排”中强调课程教学进度的安排和对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培训”中强调鼓励教师参与学科专业和远程教育的学历进修;强调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尤其是指导学生学会远程学习的培训;“导学”中不仅强调教师对本课程学习的指导,也强调教师对学生参与远程学习的基本技能的辅导;“远程教学”中强调通过对学生提供学术支持和情感支持,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强调听取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在课程考核指标体系内涵中,我们还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1)一体化设计:“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应用多种测评方法和手段。(2)终结性考试设计:笔试需要说明考试时间、方式,以及允许携带工具或资料等,考核知识点三个层次要求,网络终结性考试的课程要建设大型题库。(3)自测练习:每学期初将形成考核册、期末复习指导和练习题与教材一同下发到各级远程学校,学生可在网络教学平台的自测系统上随时进行练习。(4)网络考试:要适应在职成人学生的特点,深化考试内容和方式的改革,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推进网上考试和预约考试,保证教育部统考课程考试质量,研究并建立随学随考考核模式。(5)纸笔考试:不断探索包括开卷、半开卷等多种形式的适合远程教育特点的纸笔考试,继续研究和探索纸质形成性考核的改革。

五、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质量标准设计中,参照国际远程教育的质量标准,在内涵确定中考虑我国远程教育的实际情况。建立的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实现了三方面的目标:(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过程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为学生提供符合学习者自主学习需求的个性化服务的教学质量标准;(2)远程开放教育机构在不断提高其教学质量、改进服务质量时,有了可遵循教学过程质量的依据;(3)远程开放教育机构还可对照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开展定期自评工作,依据评测结果进行持续工作质量改进。

远程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指标体系及其内涵代表了我国远程教育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人员的心声,反映了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和质量要求,相信能指导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机构不断解决教学过程质量问题、提高教学过程的质量,为人才培养和学习型社会的推进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严冰.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网络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在“网络教育国际论坛2006”的主题报告[R].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2006网络教育国际论坛”述略[J].中国远程教育(11)上:5-6.

[2]岑咏霆.质量管理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3]罗振璧,曹蓁蓁.现代质量管理与六西格玛[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4.

[4]杨亭亭.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5]教学管理文件汇编(第2辑)2002年8月-2007年4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

[6]张遐.关于完善远程教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8,(06).

[7]唐歉敏.浅论“小组协作学习”在成人学习中的优势与劣势[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8,(05):89.

[8]王艳云,李利平.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突出教学过程管理――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引入高校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02).

[9]“电大系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课题组.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05).

[10]谢程燕.电大系统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4).

[11]陈小莲.网络环境下小组协作学习策略初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05).

[12]龚美卿.网络环境下自主协作学习模式的探索[J].教育信息化,2004,(03).

[13]黄荣怀,张进宝,董艳.关于网络教学过程认证标准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3,(05).

[作者简介]

张遐,讲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zhangxia@crtvu.省略);杨亭亭,研究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胡星,副处长、副研究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考试中心;王欣,讲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学院。

Research of Teaching Process Quality Standard in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Zhang Xia ,Yang Tingting, Hu Xing & Wang Xin

(China Central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1)

【Abstract】 Teaching process quality standar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quality standards in distance education. Through consulting document and expert reference, we have designed and defined the quality standard system of distance teaching process in distance education institutions. Later on, based on the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throughout China, the initial quality standard system has been modified and the new quality standard system of modern distance teaching process has been confirmed in distance education institutions.

篇2

关键词:多媒体;远程教育;教育现状

一、引言

远程教育的概念早在1728年就提出来,它的提出是来自于当时英国本地的一个广告:对于所有想学习一门古老学科的学生来说(由于不能像身在波士顿的学生一样直接来上课),他们可以通过每周定期发送相应的学习材料,来保证求学者可以学习到跟波士顿本地学生一样的知识。

在早些年代,远程教育主要是通过函授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接下来的日子里,这种沟通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在电脑的发明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后,多媒体在远程教育中占据了主要地位。通过互联网中视频、音频、图像以及文字资料的使用,多媒体使得远程教育的学习变得更方便。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多媒体如何增强远程教育对视频、音频的学习。

我们将首先概述远程教育的历史和演变过程,对多媒体做一些简单的介绍。然后,我们将分别介绍两种重要多媒体形式:音频和视频。讲述它们对远程教育的影响,最后介绍多媒体技术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影响。

二、远程教育的进程

远程教育的概念早在1728年就提出来,它的提出是来自于当时英国本地的一个广告:对于所有想学习一门古老学科的学生来说(由于不能像身在波士顿的学生一样直接来上课),他们可以通过每周定期发送相应的学习材料,来保证他们可以学习到跟波士顿本地学生一样的知识。这是第一次远程教育这个概念被提出。在接下来的年代里,远程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变得更广泛,许多大学都打算采用这种教学形式。例如,1833年在瑞典隆德大学,一位学者提出“男士女士都有机会通过邮递的方式互相学习”。而在1858年,伦敦大学开始建立对远程教育的对外推广体系,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向远程教育学员提供学位的大学。随后,其他大学也开始提供相应的远程教育学习,建立远程教育体系。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于1911年建立了函授系统。其他例如像南非大学(好望角大学)这种远程教育机构自1873年以来也提供函授教育课程。前面讲述的这些远程教育项目都已经衍生出相应的教育内容。在二十世纪初期,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发明,录音机、电视、移动电话、互联网等设备都被应用到了未来的远程教育中。远程教育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学者查尔斯・魏德迈被认为是美国现代远程教育之父。他首先运用了“独立学习”这个词语来替代我们一般意义上所指的“远程教育”;他提出的“独立学习基本理论”,我们可以在很多领域(包括教育哲学、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社会人类学、现象学理论、教育技术以及一般道德)中找到相似的说法。魏德迈强调远程教育中的独立性,很多学者从中受到启迪,沿着这个方向继续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不小的成就。1964年,铰接式教学媒体项目(AIM)由卡内基基金会成立,它主要是向那些已经离开校园的学员通过通信技术提供教育咨询。迈克尔・穆尔就曾提到:由于AIM效果很好,英国也开始进行仿效,并且创建了全世界第一个公开大学:英国开放大学(UKOU)。英国开放大学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末,通过视频和音频学习资料地不断播放来完成学员的远程教育课程,从而称为信息化学习的前沿。

此后,远程教育在世界各地蔓延开来,各个国家都开始成立相应的学习机构来提供相应的远程教育课程和学位项目。在美国加州,海岸线社区学院是伯纳德・罗斯金发现的在奥兰治县最成功的大学。这个学校没有校园,全是通过KOVE电视来播放远程教育课程。同样在美国,在线教育也被广大主流学校所接受,在一些著名的学习中心,甚至开发了函授博士课程。斯隆联盟报道,2006年美国超过96%的大学和学院提供在线课程并且有320万的美国学生在2005年秋季选择了一门以上的在线课程。

三、多媒体介绍

(一)定义

在历史上对多媒体这个词做出的定义很多,其中最被广泛接受的是沃恩提出的定义。沃恩在1993年指出多媒体是将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和游戏机等技术融为一体,形成电脑与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操作环境。

(二)历史

多媒体一词来自布什内尔在1972年首创的“Pong”电脑游戏机,这个游戏不但推动了电脑游戏产业,同时也推动了互动媒体产业。“Pong”被认为是第一个商业化的多媒体产品,因为它结合了图形、声音、动画于一身,被认为是交互式多媒体的鼻祖。1973年CD作为新一代的多媒体光盘第一次出现,被制作成互动的激光视盘。1977年IMB公司推出了首款多媒体互动资讯产品,称为迪斯科视觉。接下来,电脑时代来临,特别是鼠标的应用得到了大大推广,鼠标被称为是人与计算机互动以及多媒体应用和娱乐的样本。

(三)内容

2002年,纳加尔在他的书中写道:多媒体可以执行如,声音、图形、文本和视频等多个功能。我们现在将对这些功能再做一些进一步介绍。首先是音频。与我们普通的声音相比,音频似乎有更多的扩展,它包含了人类可以听到的声音。很显然,并不是大自然的所有声音我们人类都能够听到。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海豚发出的高频率的声波我们人类不能够凭耳听到,但是海豚可以凭借这种方式沟通交流。音频是多媒体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音频的内容包括音乐、歌曲、讲演、声音,这些都能引起观众的注意并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环境。比如,在恐怖电影里,导演总喜欢运用恐怖的声音效果(突出起来的尖叫画面)使得观众感受压迫感和恐惧。另一个多媒体很重要的因素是图像,大多数多媒体报告都是基于图像信息上,人们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画面抓住有用的信息。就像我们很容易通过一个人的照片来分辨出他是谁?如果是通过声音的话那就要稍微困难些。纳加尔提出多媒体系统里的图片因素可以在扫描仪的帮助下让静止的图片转换成数字格式,或者直接在计算机中生成。它们可以是二维平面,比如,照片、图片,也可以是三维立体,比如,雕塑或围绕我们身边的人或动物。他们既可以是静态也可以是动态,小朋友最喜欢的动画可以是以前的二维平面动画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三维立体动画。

计算机生成的文字信息同样也是多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字信息能够有效地、详尽地描述信息。在互联网上,文字是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因为对人们来说,通过阅读文章的方式比单画一幅画或录制一段声音更能体会出作者的感受。

最后讲另一个重要部分,那就是视频。它更像是多媒体其他形式的组合。在一段视频中,我们可以增加声音效果、音乐和字幕让其更生动。所以视频综合了其他多媒体形式的优点,成为最有效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四)两种远程教育多媒体的形式

1.音频

演讲是教育中传递信息最有效的方式。在大学里,演讲是教学、研讨会、教程所用到的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在远程教育中,声音是最无法取代的基本要素。沃尔科特在1994年曾经提到远程教育中音频传递信息主要是依靠声音作为交流和指导,他还指出对于像多媒体远程教育中的其他形式(如,互动电视、卫星传输、音频)同样是交流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声音,那么交流将很难继续下去。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收音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远程教育中连接教师和学生最重要的工具。爱荷华大学早在1911年开始提供广播教程,但在1928年就结束。录音机的发明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音频传送方式,教师可以将他们上课的内容录下来然后放在网上或者邮寄给学生。举个例子,当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会经常听磁带来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有时候甚至会听一些BBC的录音来丰富我们的英语知识。在师生之间用电话进行交流又是另一种教学方式,不同地方的学生都可以在同一时间通过电话来进行互动。

2.视频

视觉体验经常会在学习中运用到,视觉信息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记录。一般来说,我们将远程教育教学视频分为四类。

(1)预先制作好的视频

视频里面可能是一个单一的教学单元或一系列的课程,这些都是根据已经设置好的具体的教学目的而设计的。

(2)电视转播视频

电视转播视频可以把课堂上的内容传输到没有学校的地方。这样就能把在遥远地方的学生与导师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

(3)交互式视频

交互式视频使计算机与光盘一体化。学员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学习指导参与具体的科目学习,然后反馈。

(4)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是仿效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会议,单个的研讨会、培训会都喜欢进行这种视频会议。这种双向会议在公司、学校里面使用非常广泛。

四、我国远程教育现状以及多媒体发展的意义

(一)我们远程教育现状

中国的网络远程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但仍然呈上升趋势。社会上对远程教育的思想观念也从之前的怀疑转变到了现在的接受。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献中正式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还确定了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行短期国家支持,长期自行运营的方针政策。教育部将2003年定为“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年”,并逐步建立校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规范管理,加强资源共享和质量控制。

目前我国国情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的网络大学增加到300多所,约有80所大学允许通过网络学习获得学位。目前在中国一流水平的大学,如,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北京邮电大学等也都已经开展远程教育或网上大学的招生工作。

(二)多媒体的发展的意义

近几年,我国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带给很多企业成功的商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都成为了多媒体信息传播的工具和途径,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朝着多媒体方向优化,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随着社会应用需求的不断升级,多媒体工具作为载体在不断的更新,远程教育中用到的影音工具的内存量和画面清晰度都随着互联网的快节奏运作而不断提高。其中一个深受多媒体技术影响的行业就是远程教育行业。近年来随着国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的进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我国远程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互联网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后,多媒体技术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远程教育教学带来非常大的便利,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逐渐从传统的口述板书的教学方式向着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方式转变,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在很多大学里,往往把多媒体硬件条件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实力的重要因素。

五、总结

多媒体的时代已经来临。逐渐的,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从传统的方式(比如,报纸、杂志)逐渐向电子化的多媒体工具转变。多媒体技术由于其方便性和及时性得到现代人的认可,在未来的远程教育发展中,多媒体技术还会继续推动全世界远程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元.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09.

[2]黄春雷.浅谈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J].徐州: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

[3]鄂大伟.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林福宗.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08.

[5]许华虎.多媒体技术应用[M].4版.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6]曾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探讨[J].宁波:宁波广播电视学报,2006.

[7]柳怀.英国开放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启示[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篇3

究竟应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实现融合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对包括入学考试和学籍管理在内的教务管理要整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要融合。目前我国的成人教育体系中各种教育形式间的差异在缩小。现在无论是哪种成人教育形式,教育对象都是从业或准从业人员;培养方向都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适用型人才;学习方式都是业余学习。成人教育体系中的各种教育形式之间只在自学和面授的比例上存在微弱差别、学习手段上有所不同。继续保持原体系不同的政策已无实质意义,改革势在必行。成人教育界要摒除门户之见,实行统一政策。从头开始,应从加快改革和整合现有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入学体系入手。并未对所有成人学习者实行的成人高考,已成为横亘在求学者面前的一道障碍物乃或鸡肋,应该革除。除自学考试外,可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整合为注册入学形式。根据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生源不断萎缩的实际情况,对参加注册学习的学生,无论专科还是专升本,取消统一入学考试,由各校自行测试录取,统一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在此基础上,自然要求统一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模式与培养目标和标准,实行统一的最低学习年限,最低学分要求,颁发统一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毕业证书。适应统一的要求,要着力推行学分银行制度,实行学分积累和各类教学机构、学习模式在同类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学分互认,互相衔接,统一弹性学习年限,统一学分有效期。可先从实现本校成人学历教育各种教育形式的互认与衔接做起,逐步实现各高校成人教育课程的互认与衔接。要实现融合,必须整合各类办学机构,明确各类办学机构的定位,避免无序竞争。采取注册入学,并非想招多少学生就招多少,还是要有一定的准入限制,根据办学条件及师资配备情况确定各机构合适的办学规模。要建立统一的成人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适合各种成人学习方式的教学规范,强化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统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针对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制定实验实训环节的具体规定。要整顿各函授站、校外学习中心,建立规范的准入制度,根据学生规模规定人员和设施配备的基本要求,制定助学工作基本规范。要完善适应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一方面,根据成人学历教育的特点,建立包括办学条件、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支持服务、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质量监控指标。另一方面,在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质量评价的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立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实现质量评估工作的常态化、科学化。

二、融合的重点是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

把传统的自学、面授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深度结合,是融合的关键。深度融合,不是简单地在面授教学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或在网络学习基础上点缀面授辅导,而是完全融为一体。融合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是“技术提升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融合就是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与传统教学相比,融合教学侧重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教学效果直接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上;就教学方法而言,强调师生之间和学生彼此之间的多元互动,其教学效果又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上;就教学质量而言,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资源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既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展思维空间,又有利于学生提高科学探索能力。如此理想的教学形式,何乐而不为呢?但貌易实难,要做到实质性融合,自然有许多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教师。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融合式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持者,其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学术水平等综合素质对融合式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假定同一课程的面授教学与网络教学由同一位教师承担,则该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首先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要明晰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扮演问题专家的角色,对网络教学平台的问题要进行尽可能深入的分析,讲解回复学生提出的教学问题;在掌握课程重难点问题、整体性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明确不同内容主题的学习目标,并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对教学过程的全面掌握。全新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既要考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互动,又要考虑课后网上在线操作,还要考虑两种活动的协调和互补。要求教师将面授课堂教学与网络平台教学合理有效地衔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但要有高超的课堂讲授艺术,还要具备足够的信息素养和娴熟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鼓励、引导学生参加互动、合作的能力。目前多数教师可能擅长传统的课堂讲授,还不习惯网上教学活动;或只热衷于网络教学,不屑于进一步钻研自认为已经熟悉的课堂面授教学。熟悉网上教学者,开展的师生交流也大多处在交换信息的浅层次。要使教师从容自如地开展融合教学活动,实现质量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次是学生。学生学习主动性问题是融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融合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大,他们有较强的个人意识和个人责任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在教师有效指导下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丰富、扩大、深化课程知识,并将知识融会贯通。融合式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提供知识和资源,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不断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及不断整合资源的能力。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融合式学习的热情,调动其积极性,引导学生逐步适应网络教学这种跨空间时间的教育方式,改变以往单一性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所需的网络技术使用能力和自身主动学习能力,从“我要学”的角度主动学习,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第三是教学支持系统。教学支持主要是通过课堂面授、课程设计、网络教学等因素来体现的。要充分实现课堂上的系统知识传授,课后的在线互动与协作以及两种活动的协调和优势互补,教师必须下大力气提高设计和开展融合式教学的能力,须知网络教学平台不仅仅是放置课件的地方,融合式教学课堂面授与传统课堂教学任务是不同的,不宜仍然进行内容的系统串讲。否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也将降低融合式教学效率。面授应主要是对网络教学引导、呼应和总结,网络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网络教学平台以及功能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参与网络教学的原因和要求,同时通过课堂面对面的引领、鼓励和启发,增强网络平台学习的互动氛围和协作学习效果,通过课堂面授的引导和协助网络平台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课程设计上,融合式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内容的丰富性、富有启发性、引导性、形式上的灵活性,这应是其优势所在。形式上既有文本资源,又有视频资源,内容上既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阐释,又有精彩的案例分析与课程点评。形式新颖、丰富而实用的课程资源,能使学生不仅乐学而且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不断完善课程设置环节,这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关于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融合式教学的重要依托,合理的网络教学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元深度沟通,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度理解,以及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但是,网络教学不是唯一的,更不是万能的。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人们发现纯粹的网络学习也有自身不可克服的问题,网络学习缺乏人性化的沟通,人际互动缺少情感、情绪交流,学习者的孤独感难以消除,难以形成归属感;在线学习的实践环节薄弱,网络的仿真环境不利于技能的深层培养,学习内容难以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即时反应进行及时调整等等。所以,至关重要的,是要提升网络教学平台的有效性、教学的交互性、充分实现教与学双方信息传递的双向性、响应反应的及时性等。网络在线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呼应和增强课堂面授教学效果,与课堂教学活动相辅相成。融合式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含众多的子系统,即教师、学生、教学支持系统等,各因素通过教学实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其实融合式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就是因素集中各因素不断调整和优化、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上述融合式教学尚属一种较理想的状态和模式

篇4

一、信息化进程中现代远程教育的科研工作的现实意义

1、首先要宣传信息化进程中现代远程教育科研工作的意义,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在建设“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新型高等学校”的过程中,开展远程教育的高校要总结、升华已有的信息化条件下教育实践经验;要研究、探索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提出的新需求。各级领导都应自觉地树立科研意识,同时在广大教职员工中宣传和倡导在教学及管理实践中开展科学研究,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科研工作对开展远程教育高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深远意义,了解开展远程教育高校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明确科研工作的紧迫性,更加自觉地在思想观念、组织建设和各项具体工作中切实重视科研工作,自觉用科研成果指导岗位工作,进而积极主动地探索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学科发展、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和科学管理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总结适合中国信息化进程中具有开展远程教育高校特色的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保证、理论依据,为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调查报告、有关信息、目标预测,以及可选择的改革方案,为开展远程教育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搞好信息化进程中现代远程教育科研工作是形势的需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普通高校纷纷参与现代远程教育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必须提高对科研工作的认识,提升科研工作在远程教育中的地位。我们逐步认识到:科研是远程教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科研是远程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科研之所以能促进远程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是因为科研能使我们接触到新的思想和新的信息,帮助我们理性地总结我们的远程教育实践,增强我们对未知领域和教学规律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改进和丰富我们教学活动,科研能出学科带头人,出专家学者,并通过教师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这在知识经济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开展远程教育高校只有不断加强对科研管理工作的认识,强化科研意识,浓厚学术氛围,通过抓科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强学科建设,培养自己的学科带头人,才能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后劲,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开拓前进。

二、国外关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

国外在远程教育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理论方面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如;加拿大远程教育学者贝茨所言,“在这一切中最重要的,也许是信息技术为个别学习者提供了巨大潜力,它将使教育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使教育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需求而不是达到教育机构的要求,去发展更高层次的学习技能,如批判性思维,知识构建和协作学习”。美国远程教育专家穆尔也指出,“有一种观点认为,计算机会议将实现从远程教育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向更好地满足学习者个别化需要的转变,它是一种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控制权和自的媒体。有证据表明,计算机会议比传统教学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交互作用的质量”。从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方面来看,美国远程教育学者提到,美国的“传统教学院校日益增加运用计算机会议来扩展他们的课堂教学,并使他们的教学个体化”。Shoemaker也指出,“越来越多的大学要求成人研究生和年轻学生熟悉计算机才能学习各种学位课程,这种要求也变得越来越普通。为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注册事项而制作的各种软件,也和机构不管是本地的还是远程的所有建筑物中的网络联系一样,也变得越来越常规化”。其他研究如:美国伊万斯的《全球化,后福特主义与开放远程教育》,把现代远程教育与全球化紧密连系在一起。英国的西沃特《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支持系统》,介绍了一种新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霍姆伯格《远程教育在世纪之交遇到的认同危机》。鲁姆勃尔《远程教学大学在竞争中的相对弱势》。瓦格纳《超越远程教育:分散学习系统》。基更《个别化学习——远程教育中的一张王牌》。

这些理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它们与我国远程教育的现状、原有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有较大的差距,总之,不太符合我国国情。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必须靠我们自己的研究,靠我们去探索。

二、现代远程教育科研工作落后的原因

开展远程教育高校缺乏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科研成果的考核缺乏实际经济效益指标,在科研的资金、人员投入上严重不足,相当一些开展远程教育高校甚至没有专门安排资金、人员进行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科研工作。科研体系仍存在封闭性,受传统小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影响严重。各开展远程教育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和高校科研机构相互隔绝,学科间缺乏交流,使本已薄弱的科研力量无法形成合力,孤军作战的情况比较普遍。这种封闭的科研体系是和科研的社会化进程相违背的,造成了科研课题的小型化、分散化和重复研究,技术配套性差,科研水平难以提高。大大浪费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高校科研的人力和物力,不利于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政府主导型的科研体制下,科研经费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后备力量缺乏,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赖上级教育等部门的资助,很难争取到地方科研经费。造成投入与产出的不平衡,经费不足严重阻碍了远程教育理论科研的进一步发展。后备人员缺乏的问题也阻碍着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科研的持续发展。管理僵化、考核评价指标模糊,现代远程教育科研普遍采用死板的静态管理方法,同时部分高校在对现代远程教育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的评价上没有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定量考核指标不足,受主观因素影响大,部分高校内部奖励的“马太效应”突出,这大大挫伤了有潜力的中青年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现代远程教育科研既要遵循经济规律运行,又不能违背科学规律,应该依照自身条件,结合特色优势,走稳健改革的发展道路。

三、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科研工作的思路

1、引导现代远程教育科研人员重视远程教育研究工作。近年来,教育部正在开展的重点课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以次切入点,把加强现代远程教育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运行模式研究作为重点,倡导前瞻、创新与理论导向作用,既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也需要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并重;既需要了解国内外远程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也需要挖掘远程教育的内在特质、规律和发展趋势。应当把握实践的理论性和理论的实践性,树立科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把科研成果尽快有效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使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应用类研究项目要注意转化与应用的前景,开发类项目要有企业或经济部门的参与。通过艰苦、细致和创造性的探索,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以实现科研工作促进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推动教学改革,有效服务社会的最终目的。

2、建立具有现代远程教育创新思想的科研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认识现代远程教育科技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性。过去科研人员的工作思路是程序化的项目管理和成果管理,科研人员习惯于从文献中寻找课题,所以开发的科技成果大多数无人问津。在现代远程教育创新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的科研思路应是在进行课题和项目管理的同时,更注重不断完善现代远程教育创新激励机制与政策,并按照市场经济的特点,逐步优化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开发项目的投入要素,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有市场需求、有应用前景和有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项目中去,科研项目选择要紧密结合现代远程教育所急需的科研项目。我们应强化创新求实观念,坚持把科技工作推向市场,使科技工作出现一个良性循环。

3、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管理模式上由静态过渡到动态管理。用经济的方法管理科研静态管理不符合科学研究的特点,应转变为动态管理。要根据各个科研项目进展的具体情况做出灵活反应,及时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具体学科制定、完善、修改考核评价指标;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学校科研部门着重对于重大项目的组织管理。在某些小型项目或重大项目的具体问题上,管理职能部门不直接干预,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用经济的方法管理科研是实行科研成果的有偿使用,采取科研合同制,明确经济责任与经济利益,改革工资制度,重贡献重能力,把资历放在次要位置,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最大限度地减少评价过程中人的主观因素影响。

4、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和有利的资金支持,建立科学研究基金,促进科技创新活动深入持久地朝着良性循环的既定目标发展。在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政策环境的同时,学校在经费支持上应加大力度。

5、我们应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用人机制,组织科研创新队伍。实行项目负责制,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例如实行的科研项目与科研编制挂钩制度。他们根据教师和科研人员立项课题的难易程度给予半年或一年的科研时间,进行项目人员招聘制和项目承包合同制。基础理论性质的研究机构则实行项目人员聘任制,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篇5

一、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龄跨度大

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来源很广泛,这与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定位与取向有很大关系。现代远程教育既是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由于办学层次多样、办学领域广泛,因而其学习主体在年龄上的跨度相当大。传统教育学生的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而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年龄一般在20-45岁之间。一份对现代远程教育学生来源调查的结果显示,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年龄从20岁到45岁的占绝大多数,为80.8%,20岁以下的占9.3%,45岁以上的占9.9%。

(二)学习动机多样

学习动机复杂是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又一特点。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第一类是职业发展的需要,包括求职的需要,为了寻求更好的职业,个人事业发展的需要、工作急需、提职或评聘职称的需要;第二类是社会需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第三类是个人价值的需要,包括提高自身价值,为了获取一张文凭,使生活更加充实以及获得他人的认可;第四类是个人兴趣;第五类是物质的需要,学习是为了将来能赚更多的钱;第六类是外在的要求,包括单位和家庭的要求。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这六大类学生学习动机中,有52.9%,即一半多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为了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这一方面与学生是在职成人有关,同时也表明,面临知识经济社会和学习化社会的挑战,人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以获得个人职业的发展或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非常可喜的。但也有47.1%的学生其学习动机多种多样。其中有25.5%的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个人价值的需要,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包括对文凭的追求;有9.1%的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个人兴趣爱好,有8.8%的学生学习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另外还有4%是为家庭或者单位的要求。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反映出,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外在动机占主导地位,而对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的内在动机不足。

(三)学习基础不一

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来源广泛、知识结构与学历水平不一。据一份调查显示,参加远程开放教育本科学习的学员,大部分是来自成人教育或自考、函授的大专毕业生,占66.1%;普通大学毕业的占32.3%,本科毕业的占1.6%;参加专科学习的,其原有学历则更加多样,有普通高中毕业生,有成人中专、普通中专毕业生,还有相当于高中毕业的中技毕业生。据入学水平测试,这些学生中,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大概占25%,差的占1/3,近一半为中等情况,即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掌握得不牢固。除了学历原因外,工作和社会经历、年龄的差异性,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基础差异的原因之一。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还将加快。在终身学习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终身教育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各人所从事工作的不同经历与社会联系的不同经历以及年龄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的差异。此外,地理位置的差异、家庭生活负担的差异以及学生自身的差异也是产生学习基础不一的因素。

(四)学习和思维类型差异大

许多研究表明,人的学习类型是多样的,至少可分为听觉型、视觉型和动觉型三类;人的思维类型可分为抽象思维、有序思维和随机思维的组合。不同的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的人,反映在学习中就会选择或产生不同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由于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年龄跨度大,来源广泛,学习基础不一等因素,都会导致学生学习类型和学习思维类型的差异,反映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选择与自己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及媒体手段,以求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五)学习以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

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是以在职的成人为主体,有调查数据表明,仅有20%的学生是没有工作的,而绝大部分都是在职的学生,而且有30%的学生的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工作和家庭负担重,工学矛盾大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一大困难,加之工作和居住分散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无法像传统教育的学生那样进入学校脱产学习,而只能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家庭或学习小组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

(六)社会背景较为复杂

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其来源、构成都比较复杂。从学生来源上来看,既有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又有国有民营等各类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也有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和社会待业人员;从年龄上来看,学生的年龄跨度一般为20岁至50岁,也有20岁以下50岁以上的求学者,涵盖了二代人;从地域上来看,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从行业成分上看,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都有。由于这些学生的工作性质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社会经历也不同,这些种种不同交织在一起,使得学生在成分、社会关系和社会背景上显得比较复杂。因而,他们在为人处事和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以及在意志品质上都有所不同。

(七)信息素质较差

信息素质是信息化社会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对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学习手段的现代远程教育而言,学生的信息素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习基本素质。而目前参加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年龄都普遍偏大,对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了解不多,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不强,给自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自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一份对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了解和使用的调查表明,有近半数的学生在入学前都未曾使用过BBS、双向视频、电子邮件等手段开展网上学习。

从以上对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特征的分析来看,与传统教育的学生相比,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面临的学习困难更多,存在着一定的学习的心理障碍,这些学习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动机有一定的个人功利色彩。尽管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但很多学生参加学习的动机更多的是外在的压力和影响产生的,并非发自内心的动机,当要面对繁重的工作和生活负担,又要面对学习中的种种困难的时候,这种动机容易消退。二是学习上的急功近利。许多求学者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学习,是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而学习,还有的是为了获取文凭,为了晋级、晋职而学习。他们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希望学制能短一些,考试容易过关一些,是把获取文凭放在首位,而不是把提高知识水平,能力素质放在首位,以求拿到文凭满足现实的需要。

二、现代远程教育学生主体性塑造的原则

(一)依据学习主体的生成机制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性。学习主体的产生、确立及其发展同样有其自身的生成机制。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塑造学习主体,就必须遵循学习主体生成和发展的机制,根据学习主体生成、发展的完善的机制来设计、规范和组织现代远程教育的自主学习,根据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明确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确立自身在自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依据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理论

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都具有其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的体现就是这种教育形式的基本特征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和智慧张力。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形成和发展是以哲学、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为基础的,促进学生学习主体的发展必须按照这些理论来指导,特别是要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理论来要求和规范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意识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特征和基本规律,促使学生根据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合理地选择学习媒体资源和手段,恰当的运用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三)要坚持系统的辩证统一

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媒体手段、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评价、教师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设计、媒体手段的配置、学习支持服务的提供、学习评价的方法等方面,要用全面的观点、系统的观点、相互联系的观点对学习主体的塑造进行辩证地思考和精心地设计,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渗透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处不在地感受到这种外界的刺激,继而内化成自己的意识。

(四)要坚持与学生能力素质基础相适应

欲速则不达。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中,对学生主体的塑造,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社会背景、个性特征等因素,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切忌不顾学生的具体实际,盲目地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展。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学习主体的意识,感受和发挥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对于自主学习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主体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三、现代远程教育学生主体性塑造的主要内容

(一)强化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主体的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对于其主体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主体性的发展水平。学生主体意识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两个层面。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化应在这两个层面上进行。学习主体自我意识的强化,要从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入手,树立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个人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刻都离不开学习,而且是主动地学习;我要学,我会学是个人进步和发展的唯一途径。同时,我们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中,要把以学生为中心摆在突出位置,真正确立并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强化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意识,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而对学生主体对象意识的强化,则要通过学习客体对学习主体的反作用来影响学习主体,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手段的优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手段;要通过教师细致、周到、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不断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其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体会到学习的价值,真正感受到学习主体的价值存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释放和发挥,以达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目的。

(二)培养主体能力

所谓主体能力,就是主体能动地驾取外部世界对其实际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使自身主体性得到全面发展的能力。主体能力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个体对外部世界、自身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把握程度,有赖于他们主动地在对象性活动中加以发展和提高。现代远程教育学生主体的主体能力,即依赖于汲取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又依赖于自身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主动性。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主动性是主体作用的表现,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爱好,求知欲望,好奇心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产生的动因,并伴随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始终。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要在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一方面是要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但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我们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媒体手段和学习环境,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会调动起来。

二是自主性。主体能力的核心是自主性,是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显著特点,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才能体会到其学习主体的价值,也才会把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就现代远程教育现状而言,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普遍不高,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习支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付出相当的精力和代价,我们的教师要真正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以人为本,以情施教,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三是创造性。创造性是主体能力的最高境界,它包括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运用的独特性,思考问题角度的独特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独特性。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资源内部的丰富多样性和资源配置的可选择性、媒体手段选择的多样性,为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发挥创设了较好的环境平台,能够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强烈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富有想象力的空间。学生的创造性其起点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提出新问题、新方法、新见解、新结论、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操作程序等,都是他们的一种“发现”、一种“创新”,是他们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结果。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致力于这种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

(三)健全主体品格

品格是指人的品德、意志、毅力等。从品格的心理特征来看,人的品格可分为智力和非智力品格。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指人的各种能力和力量的综合发展。它不仅包括智力品格,而且还包括各种非智力品格。非智力品格的发展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内容,没有学生非智力品格的发展,就没有学生健全品格的发展。情感、意志、毅力、品德、灵感、直觉、兴趣、欲望等是非智力品格的主要内容。健全学生的主体品格,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现代远程教育实践中,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习知识内化、发展智力的同时,注重学生非智力品格的培养,这一点对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年龄偏大、工学矛盾大、工作和生活负担重、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如果不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信心和勇气、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就很可能导致他们学习的失败。二是现代远程教育师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缺少面对面直接交流的环境和条件,很可能由此带来孤独、孤芳自赏、放弃、缺乏自信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必须重视学生非智力品格的培养,让学生的人格,包括智力、非智力的人格在学习过程中,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形成健全的人格。

综上所述,我们可认识到: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是人的主体性素质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他们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其中,主体意识的强化是学习主体塑造的基础,主体能力的培养是主体塑造的核心,主体品格的健全是主体塑造的保证。

四、学生主体性塑造的途径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随着学习化社会逐步走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未来社会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我们的学习是否有成效,不仅仅是看我们掌握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看我们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学习,是否具备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是否树立起了终身学习的理念。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全新的教育形式,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实现了以教师和教学为中心向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转变;二是实现了单纯追求知识向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转变;三是实现了机械、被动的学习向研究型、效益型和灵活主动学习的转变;四是实现了教学资源从单一的平面媒体向主体的多种媒体的转变;五是实现了由班级教学向个别化自主学习的转变;六是实现了教学管理以功利性管理向全过程学习管理的转变。所有的这些转变都充分地体现了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的要求。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突出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既是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理念的体现,又是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就必须从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入手,让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的思想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意识和行为,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观念,根据工作生活实际、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思维类型等个性特点和认知特点,来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选择适当的自主学习媒体和媒体手段,积极开展自主学习,逐步改变自己学习对教师的依赖为对学习资源的需求,同时注重对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为自身主体作用的发挥创设一个良好的观念平台。

(二)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媒体资源和手段的优势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多种媒体学习资源综合运用的教育形式。这一教育形式,首先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作用,真正做到随时、随地的开展自主学习,这是现代远程教育最具特色的优势,也是传统教育无法替代的优势;其次,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而言,其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第一,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式;第二,学习内容丰富、更新快,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教师可以随时补充学习内容,学生能从网上及时获取最新、最急需的相关知识;第三,学习手段形式多样、信息量大,是海量信息。由于现代远程教育集中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以多种学习方式呈现,特别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也可以随时上网查找相关的学习内容,使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很好地发挥;第四,学习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不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实现自我的优化配置,使得学习效果大大提高;第五,学习过程可以多次重复。由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不仅有印刷媒体,而且还有数字媒体,特别是数字媒体资源可以复制,并重复使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反复重现学习内容,有利于个别化自主学习。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资源和学习手段的这些优势,对于我们开展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己在自主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是十分有帮助的,我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习资源和媒体手段的利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合理的安排自主学习,而且可以解决工学矛盾,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

(三)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是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主体性的塑造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但这只是外部的环境和条件。而要促进和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牢固树立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自身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必须加强对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必须依赖于自身的动因。因为如果我们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无法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也就无法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为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全新自主学习模式,应十分重视自己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考能力、应用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而且还涵盖自我组织学习活动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探索性学习能力和运用创新知识的能力等。自我组织学习能力包括:科学地确立学习任务和目标的能力,自行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选择和运用各种学习媒体的能力,自我学习检测评估及自我监控能力等。自主获取知识的探索性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信息收集加工整理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运用和创新知识能力包括: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另外,还有对现代远程教育全新的教学媒体、方式与自主学习方式的迅速适应的能力等。我们只有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真正确立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自己在现代远程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要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一般认为,学习方法和技巧只是一种手段,但对于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学生来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应视为我们的一种良好的、必不可少的学习素质,更是我们塑造其主体性,搞好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因为,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是学会学习的拐杖,是有效学习的工具,学习资源的丰富,学习内容的广博,学习途径的多种,学习方式的多样,需要我们在现代远程教育的自主学习中,研究和探讨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这比从书本上学习一些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学会学习,就是主动学习、科学学习,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只有会学习的人,才是学得会的人,我们必须在学习中努力探索,逐步形成一套适应自己需要的学习方法、技巧和策略,以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五)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和进取精神

毅力和进取精神,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不付出艰辛的努力,是不会有收获的,也是不会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要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就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和永不停息的进取精神。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遇到难题不绕道,不获全胜不收兵,直到攻克为止;要不怕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自觉锤炼坚忍不拔的毅力,胜不骄、败不馁,时刻保持学习上强大、持久、旺盛的原动力,热爱学习、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6

第一,利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新农村建设的能动主体为广大的农民,农民整体素质水平将直接对新农村建设发展速度产生影响。当前,我国农村教育虽覆盖面大,但深度不够,教育资源存在短缺问题。而通过推广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方式,利用其成本低廉、容量大、以及覆盖范围广泛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在现代农业远程教育中,实施教育的渠道多样,包括文字、音像、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以上教学模式的落实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空间限制,广大农民可以在不离岗状态下就近参加学习,教学资源高度共享,可以称得上是农民真正学的起的教育。

第二,利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掌握新型技术的机会:我国当前的农业产业正处于传统粗放模式向现代精细化模式转变的进程当中,科学技术发展对于农业产业的贡献度逐年提升,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缩短这一差距,使农业生产能够更加的高效与稳定,就需要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普及各种新型农业使用技术,提高实用技术到位率、入户率的方式,使新农村建设能够得到坚实可靠的保障。而从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角度上来说,其教学形式灵活,资源丰富,各种新型的实用技术与信息能够以一种农民可接受的方式加以推广,同时,该模式下,新型的实用技术能够深入生产一线,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方面意义重大。借助于包括“科技入户直通车”以及“农村大喇叭”等行之有效的远程教育模式,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构建多功能综合性的流动技术推广服务站,使农机推广服务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深入农民,服务于农民。

第三,利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人才发展的机会:农村基层实用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缺乏实用型人才配置,势必会导致新农村建设的根基薄弱,影响建设进程与质量。而从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的角度上来说,以此作为教学手段,将各类型,各层次的教育培训延伸至农村,促进实用人才的培养,最终达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从我国当前的农广校系统上来说,在农业远程教育平台上,综合对计算机课件、多媒体课件、传统文字课件、以及音像资料的综合应用,结合新农村建设对人才所提出的要求,培养他生产能手,经营能人,乡村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各类型的实用性人才,随着实用性人才规模的持续扩大,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配置势必会更加的科学与合理。

二、发展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相关建议

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所面临的发展现状是农村巨大的劳动力规模以及覆盖范围,为了在这一客观条件下,以现代农业远程教育为手段,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农民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就需要创造有利的条件,利用好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这一工作平台,向新农村建设输送的新型,实用型,复合型的农民。在这一过程当中,给出发展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相关建议:第一,需要提高对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发展的认知: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除了需要正确认识传统手把手面授教学的重要价值以外,还需要通过对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手段的应用,将教、学相互分离,着眼于对农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农民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掌握运用各类信息资源的方式与方法,指导学员自主学习新型技术知识,第二,需要加大对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投入力度: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入手,构建促进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对办学设备的购置以及对教师的培训等多个方面,从而使农民所接受的远程教育服务能够更加的优质与有效;第三,需要加大对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促进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发展,同时构建有助于农民交流沟通的网络平台。

三、结语

篇7

学生评教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做出事实与价值判断,它不同于上级评价或同行评价,其意义也不同于其他评价方式。首先,学生评价充分发挥了学生教消费主体的作用,体现了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生命线的价值观,并直接影响学校职能的转变、教学质量的自我监控。其次,学生评教在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成人院校,更具有不同于传统校园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时空上的相对分离,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丁广富,2002)传统面授教育能在课堂上及时产生教学反馈,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反映调整教学安排,而远程教育更多的是学生借助网络等各种教学资源进行自学,教师对其教学效果的了解相对滞后。因此,适时、全面的教学评价能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师提供重要的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果,并能促进教师自身发展,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为学校教学管理提供依据,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近年来我国高校开始陆续建立网上评估系统取代传统的评教方式。由于计算机网络评教系统所具备的信息客观性、评价完整性、反馈及时性,使得学生能够准确评价所有课程的教师教学情况,减小了传统评教行为出错的可能性,通过学生评教的及时反馈将传统的评教由“结果评价”转为“过程评价”,使得教师在获得评教信息后适当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进行调整,极大地发挥了评教对教学的调节功能。同时,网上评估实现了“无纸化评教”,各职能部门无须在学期末工作量很大的情况下,还要花费很多的人力和精力到各个课堂去开展评教工作,节约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网上评估系统是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避免传统评教方式弊端的有效方法。本文所探讨的即是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在网上对教师的评价。

二、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网上评教的研究现状

众多研究都证明学生网上评教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我们在阅读参考大量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目前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网上评教工作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出其中有待完善和补充之处,以为后期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目前在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多是对普通高校学生评教的研究,远程教育背景下

的研究略显不足根据作者在万方数据库中搜索出关于“学生评教”的近30篇文献中,仅有4篇直接探讨远程开放教育或网络教育下学生评教的相关问题,其余文章基本都是针对普通高校面授课学生评教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由此可见,成人院校(主要以远程开放教育形式为主)的学生评教工作关注度不高,研究亟待完善,更不用说建立网上教评系统这更进一步的研究了。这也为我们的课题奠定了必要性基础。

(二)未突出网络教育特点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根据作者对相关文献进行调研的结果来看,远程开放教育或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涉及到其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则起步更晚。目前对评教体系的讨论较多,已有一些初步研究成果。如中央电大和地方电大制定的相关评估政策和标准(详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项目总结性评估指标与标准》,任颖的《网络教学质量评教指标探析》(2006)、《中外现代远程教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比较》(2005),张京彬等人的《网络教学的非量化评教》(2000)等[2]。但目前对评教标准的研究还比较零散,没有形成比较权威的结论。分析当前已有的关于评教体系和指标的研究发现,基本都是从远程开放教育过程中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学习辅导等各个环节进行评教,但具体到每个指标,却未充分体现出远程教育“教学分离”的特点和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如动作的主语都是教师,指标的表述多采用抽象的方式,而不是学生能清楚理解、可以量化的语言。

(三)现有研究理论探讨较多,缺少实践论证

从现有文献分析来看,学生评教的体系指标的建立已有初步研究成果(如上点所述),但在实际应用中,由此进行的评教效果如何、采用的指标是否可行、学生反馈的信息又如何反过来指导教师教学的研究还比较少。也就是说目前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操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至于开发出一个具有远程开放教育特色的学生网上评教系统,将其与教学平台进行系统对接,切入网上教学的各个环节过程中,实现过程评教辅助教学的目的,则更是下一步的研究。

三、远程开放教育学生评教的构建策略

(一)符合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特征

远程教育教与学时空分离的本质,决定了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与传统教育的教学过程不同。在远程教育中必须重新建构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之间的联系[4]。要实现教与学的重新整合,充分体现以媒体为中介的双向交互性。具体而言,即要使学生与媒体的直接交互进行个别化交互学习;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互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交互。

(二)体现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理论

评价体系的构建以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在行为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要针对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基本技能训练等学习内容,设计小步骤的课程导学计划,同时注重积极反馈评价和即时强化[3]。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发送引导,以及帮助学生与教学资源的相互作用,都应体现在评价体系中。

(三)强调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远程开放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成人学生,成人学生的社会经验比在校大学生更丰富,但其学习时间、精力和学习能力往往不如在校大学生,而终身学习能力是在当今学习型社会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在设计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时,不宜过分注重对教学内容宣讲的评价,而应加大对教师学习方法的引导、创新意识的培养、问题探讨的反馈与交流、学生个体的关注等方面的评价。(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学生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要以学生能够接收的方式表述出来,也就是说,评价指标的设计应该是学生能够直接感知和理解的。尽量避免使用“教学方法是否先进”、“是否使用启发式教学”等笼统抽象的术语,而应将指标的内涵进行明确阐释,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表达对教师的看法和意见,得到具有真实性、正对性和指向性的评价结果,为日后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具体明确的指导。

四、结束语

篇8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 语文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158-01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把信息技术教育引入语文教学,毋庸置疑,是一种高效的现代教学手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信息技术教育如一泓清泉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但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了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教育的到来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掌握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教学系统的组织能力,教学材料的筛选能力及撰写能力。有了这样一批高素质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学的辉煌便指日可待了。

信息技术教育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信息技术教育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它使学生长期被动的思维方式得以激发,使他们在课堂中积极活跃地思考问题,并逐渐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学习《春》这篇课文时,首先从导入做了精心的设计,我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展示了一组有关春天的精美绚丽的图片,并配之以轻柔悦耳的音乐,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激发他们的兴趣,给他们以美的享受。在教学过程中,我又下载了这篇课文的配乐朗诵以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几组图片,图文结合,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结果我发现,就连平时对语文学习最感头疼的几名学生居然也抬起了头睁大了双眼积极地听,积极地想,积极地回答问题。整堂课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活跃的,无论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氛围上来说都是很成功的。课后,几名平时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主动找到我说:“老师,这样的语文课我们非常喜欢,这节课我学会了很多……”从此以后,这几名学生逐渐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并成为语文学习上的尖子生,他们有了这样的转变在他们的心中感念那堂语文课。今天我教学上取得骄人的成绩,我感念信息技术教育对我的课堂教学巨大的辅助作用。

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有利于创设情境。我认为对于思想意义比较浓厚的课文,最重要的是创设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开端是一堂语文课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教育为我们创设良好的情境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如在教学《黄河颂》一文时,我在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时,播放了《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多媒体大屏幕上是雄伟壮阔、波涛滚滚的黄河动态图,从视、听两方面调动学生的情绪,将他们带入一种雄壮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中我又利用配乐朗诵训练他们的朗读能力,在雄壮的音乐中反复吟诵歌词,使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当时的革命年代,一种为革命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激情及爱国热情油然而生。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手段的使用,促进了学生与作者、教者的情感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手段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利用平时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形、声、色、动感的优势,对其进行有效突破。如在教学《满井游记》时,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和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此我利用配乐朗诵让学生很快掌握了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基本上达到了熟读成诵;除此之外,我又从远程网络上找到了一些满井风光的图片:春山图、春水土、麦田浅鬣寸许土、春游图等,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了形象可感的图形,既有效地突破了重点、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9

关键词:远程教育;语文教学;辅助作用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建设高质量的多种媒体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通过学习中心与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开放和远程教育。面对远程教育,我们教师应该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创教育之新,育创新之人。

一、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传统教师的形象是知识的传播者,一张嘴、一本书和一只粉笔打天下,教师苦练基本功是“三字一话”,即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曾几何时,这些亘古不变的真理受到无情的冲击,教师的基本功也变成“三机一画”,即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和自制动画,教学手段的变化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要转变观念,要有锐意改革的决心。远程辅助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缺乏锐意改革的思想和决心,缺乏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创造精神,是不可能真正投身于远程辅助教学的。当前,转变观念首先是要变换教师的角色和转变学生的地位,即使教师从“灌输者”的角色变换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的角色,使学生由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

第二、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现代远程教育不是一用就灵。要使其真正起到教学辅导作用,还有赖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而有效地运用教育心理学原则。在进行远程辅助教学时下列几点是很重要的: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制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计划,规定每一节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的具体目标。

(2)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年龄阶段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软件、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

(3)要根据目标要求选择教学软件精心设计和编写教案,务必使每一节课都有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二、远程教育环境中阅读变式形态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最根本的教学目的就是训练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教育的目的是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当信息化社会正在对人类的语文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出更新的要求的时候,它事实上已经规范了语文改革的基本方向:丰富语文阅读理解的形态,试图通过以博览精读为目标的各种阅读形态的变式训练,使学习者能以开放性的阅读心态,主动适应信息社会高密度信息、全方位信息轮输入的理解方式;丰富语文表达训练的科学化模式,使智能化多媒体以组织中介或辅助目标的角色参与表达训练,力图使培养对象能以较强的可塑性,适应信息社会对公民文本性表达能力或超文本表达能力的要求。

1、主题式阅读

主题式阅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主题式阅读有以下特征:(1)主题的丰富性、灵活性。(2)信息容量大、外延宽。(3)传输路径的辐射性。

2、选择性阅读

选择性阅读方式指的是学习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博览”的基础上,任意选择文本中的某一点进行“精读”,如专看情节,专看艺术特点,专读某一段等,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主体对对象的感知常常是以主体的需要、爱好、理解为原则进行感知取舍的,通过选择性阅读刺激学生的阅读兴奋不但有利于学生在博览精读的基础上,形成倾向性鲜明的个性化阅读特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吸取信息、选择信息的习惯。

3、取样阅读

所谓取样阅读,指的是教师根据教材训练重点的要求,在课文中选取典型的精彩片段指导学生熟读,使学生能够以一斑而窥全豹。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取样阅读的训练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保证学生有时间熟读背精彩片段,在记忆库中存储有价值的语文材料;另一方面,它可以训练学生装在信息的海洋中,根据个体发展的需要提取最有价值最精华的信息,同时通过对“点”上信息的掌握,了解“面”上的信息状况。

4、超文本性阅读

超文本性阅读指的是从文本性阅读之外的其他媒体中获取信息。必须指出的是,声像媒体中介不可滥用,否则,就会养成学生阅读想象的惰性,浪费了文本性教材培养学生再造想象能力的良好契机。同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声像读物的强有力的冲击,我们的学生所奇缺的正是书面语言材料的存储。所以,超文本性阅读不是需要强化,而是需要指导。

语文阅读鉴赏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作者、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也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常被教师的分析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的主要原因。以上列举的各种现代阅读模式都摒弃那种一切从零开始、方方面面周全妥贴的做法,而主张坚决地淡化背景,突出主线,根据教学目标决定阅读模式,从而决定背景取舍。不是直接关系到阅读目标的内容都应该不管或少管。只有坚决地淡化背景,才有可能实现博览。

三、远程教育环境中主题式阅读的学习流程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题材中,比较阅读题反复出现,且呈现上升趋势。我们教师相信,主题式阅读仅仅出现在考题中,却被语文教学所忽视的局面很快就将结束,因为,对于适应未来社会来说,主题式阅读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阅读方式。采用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来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我在教学课外阅读《我看到了一条河》时,事先在Internet冲浪,了解网上一些关于勇于挑战生活的人的资料,比如刘翔、霍金等,下载相关内容,做成网页作为教学导引。在课堂上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收集信息的方向,通过宽泛信息收集与初步信息加工,帮助各学习小组明确进一步学习的视角与主题选择源自学习者的特定兴趣与感受,源自学习者的内心。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我们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它能够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展示自己的个性。现代远程教育给了我们教师一个好的舞台,我们只有以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指导,大胆创教育之新,才能够育创新之人。

篇10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功能;机制

一、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的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并不是一个绝对性的概念,其内涵具有发展性、历史性。在不同的时期,教育公平的内涵、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也有差异。从整体上看,其内涵的发展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并且呈现正比例关系,换言之,就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教育公平的内容和形式就会更为丰富。我国古代“有教无类”思想即是教育公平的追求,可谓人类历史上最早对教育公平的论述。到了现代社会,教育公平已经上升到基本人权的地位,是教育权的核心内容。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教育权宣言》中就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人权的一部分,其关系到受教育权能否实现。教育公平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在很多情况下,绝对的教育公平是不存在的。从其内容上看,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等三个方面的公平[1]。教育起点公平,即是受教育机会的公平,也就是入学机会的平等,这是教育公平的初级要求;教育过程公平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消除歧视与不公,其主要是针对教育政策、决策而言的;教育结果公平强调的是教育质量的公平和平等,是实质性公平。就发达国家而言,在教育领域基本上实现教育公平的三重内容,且在实践中更加注重过程、结果的公平。就我国教育实践看,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起点公平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在基础教育阶段过程公平也已经基本实现,结果公平尚未实现;高等教育阶段过程、结果公平均未能实现。目前,高等教育阶段的不公平主要是基础教育结构造成弊端的积累所致,也是基础教育不公平的一种延续。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而言,错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公平,只能依靠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的公平来进行补偿。当然,这也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随着现代化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的开放、灵活、适应性强等优点日渐凸显,已经是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立交桥。按照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超过50%,网民人数达到6.9亿人。中国网民发展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正在向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扩散,特别是初中及其以下学历的人群增幅较大;第二,逐步向中老年群体扩散;第三,逐步向农村人口扩散[2]。正是这样的特征,既为依托于“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迎来发展良机,也为教育公平的推进提供平台。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特点,不仅可以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还可以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随时学习,无疑,这为缩小教育差距,尤其是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供良好的条件,是我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功能机制

(一)开放式办学模式为入学机会均等提供条件长期以来的城乡分治及经济社会的不均衡发展,造成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突出表现就是教育机会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性别之间造成的差异依然存在。近年来,特别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更是突出。有学者研究指出,尽管当前农村学生升入大学的人数相较于1980年代并没有减少,在绝对数额上甚至更多,但农村学生在大学中人数比例在下降,特别是在重点大学中的比例下降极为明显,只有1980年代的一半。即便是考虑到城镇化进程较快等现实原因,但农村学生在大学人数中比例下降已是不争事实,越是重点大学,农村学生人数越少。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在入学机会上不受年龄、地域、时间所限,学籍有效期也比较长,这就可以为那些失去学习机会以及想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社会个体创造条件。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或是制度、现实造成的差异,可以通过远程教育解决。比如,国家开放大学(中央电大),在2015年全年招收各类本科学生近7万名,男女比例基本上保持在1∶1;学生的来源也极为多元,包括汉、藏、蒙古在内的近40个民族学生;从城乡看,城镇学生的比例约为53%,农村学生比例为47%,相差不大[3]。从这个数据看,入学机会公平得到很好的解决,基本消除性别、城乡、地区、民族等因素造成的不平等。(二)灵活式的学习方式和优质的学习资源为教育过程的均等提供条件现代远程教育是依托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网络的平等、灵活、开放等优势在其身上得到明显体现。远程教育具有普通教育不可比拟的网络优势,比如,电大系统开展的远程教育,其网络技术、学习机构布局,大大突破时空、地域限制;其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覆盖城乡的各个角落,为社会个体创造“人人可学、时时能学”的机会。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建设提供条件。计算机的巨大储存量,保证学习者只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就可以获得海量信息,任何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比如,电大系统依托其网络化、数字化的学习资源优势,构建学习资源统一管理、传输、储存、协作的平台,各类多媒体学习资源遍布各级电大系统,学习者只需要访问学习平台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资源。此外,现代远程教育还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理念,学习选择的专业类型、知识层次完全是依据个人需要,自主选择。这种均等化的机会在一般课堂教学上是无法实现的。(三)科学化的课程考核及评价方式为教育结果的公平提供条件尽管现代远程教育在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上还没有全国性的标准,但电大系统在远程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五个统一”“五个要素”等质量保障体系,能够为远程教育学习者的教育结果公平创造条件。所谓的“五个统一”是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材、试题、考试、评分标准等五个方面的全国统一,从而保障对所有学习者的一致评价,不会因学习机构不同而造成差异;“五个要素”是指,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学习支持、教学管理、办学方式等五个方面的全国统一和协同,从而保障学习者不因地域的差异而造成学习质量的下降[4]。同时,各个远程教育机构还探索出试点评估、年度检查等评价方式,确保远程教育的办学质量的统一,由此推进学习者教育结果的统一和公平。

三、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中遇到的问题

(一)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缺乏统一的政策法律体系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权的平等性尽管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教育政策大力倡导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各级政府也不断加大对远程教育的投入力度。但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国家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政策导向对于远程教育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成人教育的界限不明,甚至在很多时候将远程教育视为一种教育技术,而不是教育类型。从全国范围看,远程教育的发展并没有进入教育政策的层面,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体系中,没有一部专门的远程教育法律法规,由此使得各级政府对远程教育的定位不清。更重要的是,这种没有法律的支持,使得远程教育的经费得不到政府的常规保障,从而导致远程教育学习者和普通教育的学生形成权利上的不对等。甚至在很多地方,远程教育经费甚至没有列入政府预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二)现代远程教育市场秩序失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过程及结果的公平当前,除了电大系统,各普通高校也相继成立网络教育学院来从事远程教育工作。由于普通高校的主要资源包括各类软硬件设施主要用于其普通高等教育上,远程教育只是其附属部分,普遍存在重视规模效应而忽视教学质量,甚至有些高校只是将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创收的工具。同时,普通高校在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没有摆脱普教化模式,忽视远程教育中成人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和其固有特点,使得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完全无法发挥远程教育对于成人学习者的优势[5]。当然,电大系统的远程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学习资源数量不足且更新缓慢,加之对学生管理松散,很多学生的学习目的并不纯正,混文凭、混学历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远程教育社会认可度较差,直接影响远程教育的办学质量。(三)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性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公平也有不利影响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远程学习者带来入学机会的平等和便利,但缺少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和校园情感。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计算机来实现学习计划和任务,掌握相应的技能,但教育目标是否能够达成,难以判断。同时,远程教育对于学习者的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很多学习者特别是年长的学习者面对各种数字化资源、媒体、形式,难以适应。如果学习者缺少自学能力或缺少指导,将难以从这些海量信息78资源中获取其想要的知识,学习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失去学习的热情。如此,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

四、完善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功能的具体对策

(一)完善并健全现代远程教育的政策法律体系从整体看,远程教育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体系还较为薄弱,仅依靠政策导向,如果没有法律的支持,在实践中的执行力可能会大打折扣。因此,确保法律法规对远程教育的肯定和支持是极为重要的。我国应该尽快推进远程教育政策法律体系的完善,通过相关立法,明确各级政府在远程教育发展中职能定位,保障远程教育的经费来源。尽管我国当前教育政策的导向对远程教育的投入做出一些规定,但很多时候并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从而导致投入的不足,影响其促进教育公平功能的实现。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立法经验,比如,英国通过《开放教育皇家特许令》,该法明确规定英国各类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可以获得经费支持的数额、方式和形式;印度的《大学及教育法》也明确规定远程教育经费来源方式、政府支持形式等。由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推进现代远程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大对远程教育的支持,保障其促进教育公平功能的实现。(二)强化对现代远程教育市场的规范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加之国家对网络办学资格审查机制的取消,以网络教育为代表的远程教育发展很快,但是也造成其市场失范,恶性竞争,严重影响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合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民众对远程教育的认可度。远程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远程教育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对远程教育在招生、服务、教学等方面的监管[6]。此外,对远程教育的市场要进行规范,对相应的办学机构还实施准入机制,定期要对其进行评估,淘汰一些资质较差的机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远程教育发展需要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确保其人才培养能够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唯其如此,才能提升教育质量,才能保障其促进教育公平功能的实现。(三)完善并健全现代远程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的教育形式,对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故此,推进远程教育发展,必须有健全的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软硬件设施以及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数字化的学习资源等软件设施。这些设施是保证学习者和教师、远程教育机构实现互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远程教育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对技术手段的要求不断提升,如当下的4G网络、无线局域网、移动APP、移动课堂等技术手段可以与远程教育结合,可以推动远程教育的发展。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不高,网络条件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必须推进这些地区的软硬件建设,推进这些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力度,否则就可能会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为此,不仅需要加大远程教育信息化及其技术的推广力度,提升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还要求学习者要积极主动掌握信息技术,实现与学习资源、远程教育机构、远程教育教师的互动。(四)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追求的服务是个性化、差异化、社会化,其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知识结构也会融入其中,这就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普通教育的知识传授方式。不管是主讲教师还是辅导教师,在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个性、需求来进行授课、辅导,安排好教学进度。一方面,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要求,帮助其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方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大有针对性的指导,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7]。另一方面,应该积极改革课程内容,开设针对性、实用性、可选择性强的远程课程资源,借助于网络远程优势,对学生学习加大指导,通过开展交流互动,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段然 单位:东华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欣.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我国基础教育政策的公平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秦虹,张武升.“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发展趋向[J].教育研究,2016(6):8-10.

[3]俞金香.开放教育资源(OER)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国家开放大学为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9):29-34.

[4]袁昱明.宏观视野下的区域开放大学与中观远程教育学[J].开放教育研究,2012(5):43-48.

[5]杨令平.现代远程教育中有效学习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1):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