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教育时代背景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8: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前的教育时代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当前的教育时代背景

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网络化的生产关系”已成人当代经济发展的鲜明标志,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受到了冲击,需求新的教育技术和学习方式。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策成部分,在提升国民素质、增加社会就业率、提高社会劳动知识价值等方面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在新时期,加快发展成人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而且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路径。可以说,加强成人教育管理不仅社会大众提高自身技能、积累个人财富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时展、发展国民经济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当前成人教育管理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而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探讨了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成人教育管理的现状和改进对策。

一、当前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成人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显现出了各种不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笔者查阅了众多关于成人教育问题的研究,并选择性的进行了实地考察,总结了当前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少人文关怀

当前的成人教育主要有继续教育、网络教育以及电大开放式教育三种教育模式,这些殊途同归的教育管理模式大多都过分的强调了教育管理机构等在教育管理中的指导性、规范性,并没有对整个教育体系进行系统整体方面的规划,忽视了教育管理者、接受教育者等多方参与者在教育中人文感觉。

2.教育本质转变为以“获利”为主

大部分成人教育的本质已从教育育人逐渐转变为获取经济利益,教育观念的改变使得整个教育管理模式的各环节都以经济效益为主而忽视了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很多成人教育单位的的现状就是扩大学规模,招收更多学生,收入增加了,但成人教育的质量却降低了,这是当前社会舆论质疑成人教育有效性的最直接的原因。

3.教育管理方法落后

当前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基本都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单一,过于强调行政管理中的规范化、标准化,忽视了对教学环节的动态监控和预警,没有针对教学环节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制定预防措施。成人教育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管理效率打折扣。

4.教育体系缺少灵动性

从教育内容上看,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是从传统的学校教育管理模式中演变而来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都以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成人教育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仍与全日制教学内容雷同,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教育内容没有体现出当代社会、企业和个人对人才的要求。从教学管理上来看,大多数成人教育授课老师仍以理论授课为主,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实际工作以及学科的行业背景和发展前沿的了解,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创新技能、自学技能并没有得到培养和提高。总之,当前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过于呆板,灵动性较差,缺少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没有彰显出时代特征。

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加强成人教育管理质量的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思想

信息化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更新非常快的时代,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掌握新的技术新的技巧,与时代接轨。可以说,在信息化时代,成人及社会对成人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与当代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是相一致的。因此成人教育观念必将发生转变,即从“教育的对象”变成了“服务的对象”,成人教育应当主动服务于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和满足广大学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素质的需求。在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系统中,学习的需求者和参与者都是其行为主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社会经历和学习需求,有着各自不同的知识结构,这些不同的因素相互作用,不仅影响着成人教育参与者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还决定了知识对于他们的不同价值作用。因此要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整个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中要重视教学过程,提倡师生互动式、引导式的教学管理,应当主动聆听成人学习者的观点和看法,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之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转变过去传统的以学校功能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创新出富有个性的新的成人教育培养机制。

2.实现服务对象和培养目标的转变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社会需要的是能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等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型、工艺型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应职业岗位的从业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客观上决定了人才质量的重要性。在这种趋势下,成人教育服务对象将不再是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学员,而将逐步转变为培养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满足社会、企业和个人发展所急需的非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进行创新,应是能尽快熟练地掌握先进技术、工艺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还应根据成人学生特点加强对他们获取知识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变“教会”学生知识为让学生“会学”知识,培养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成人教育教学手段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知识的储存、传播方式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因此,成人教育中教学手段的革新是必然的。电视、录像、教学光盘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计算机网络程序等将大量被运用到教学中,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室将不再是学员唯一的、主要的学习场所,更主要将是利用学校之外的场所来学习,网络辅助教学手段将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员的学习由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其主动性、创造性的个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体现。

三、结论

从上文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当前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这些问题显得尤为凸出,严重制约了我国成人教育管理质量的提高,改进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势在必行。信息化时代对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当前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凸显出来的问题一方面说明我国的教育管理体系还存在很多漏洞,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教育管理模式跟随时展转变的重要性。在改善成人教育管理环境的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 洪浩. 和谐社会背景下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J]. 职教论坛. 2006(03).

[2] 金丽娜. 学习化社会背景下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控制[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19)

[3] 李荣华. 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分析[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11).

篇2

 

通过阅读《论群众路线》,再次重温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和自已的工作实际,我对党的群众路线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群众路线是我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法宝。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关键期、社会转型深水区,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但唯一要坚守的,就是党的群众路线这条“执政生命线”。新的时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因此,我们全体党员教师应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谦虚谨慎的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紧紧把握其实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承担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园丁。

 

篇3

关键词:中专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中专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此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和生活观,更好地生活、做人。本人结合多年的实践,在此探讨一下中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时代变革给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和影响

中专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时代的变革,一方面,我们正处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迅猛,各种文化和思想相互交融,而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专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学生的辨别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也改变了传统信息的传递方式和效率,每一个学生都在随时随地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让不少学生误入歧途。因此,中专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认真研究全球化社会变革以及信息化时代给当前教育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切实帮助学生塑造品格、丰富思想、提升境界。

2.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够科学

当前的终端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存在着追求高大全的目标,总是希望用那些伟大人物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或者用近乎真理的大道理来给学生进行教条化的思想灌输,这样的教学理念、方式和学生的所思所想相差甚远。在全球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中专学生有了更加丰富的信息来源渠道,他们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实际,认真研究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学生的发展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服务学生的发展进步。

3.教学手段不够丰富

今天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极大的变革,但是在中专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依然沿袭传统的报告以及上大课的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理论性较强,与学生的认知需求又存在一定的差距,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很多的中专思想政治教师队伍较为老化,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不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思想政治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

4.教学内容与时展严重脱节

当今社会人们更加注重证实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中专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心理辅导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中却缺少学生心理辅导内容。中专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单一的理论灌输,而应该根据社会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现实,立足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的思想和时代接轨,不断造就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

二、增强中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对策

1.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中专生有着较为丰富的信息搜集和应用渠道,他们更愿意去发现各种问题,研究各种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唱响主旋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相结合,真正从学生的心理和实际需求出发,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培养他们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观。这样,学生更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境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中专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尽可能地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需求,利用丰富鲜活的网络信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感官刺激,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3.精心选择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

中专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刻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结合学生的内在需求,精心选择适合学生兴趣的话题,从学生的身边事、身边人说起,让学生对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更多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职业发展特点,引导他们认真地面对社会现实,做好职业规划,将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观、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与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和造就时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中专教育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全球一体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专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展步伐,用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指导和辅助思想政治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彩虹.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05).

篇4

一、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将德育渗透到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教学意义。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容易形成生活行为习惯,因此可塑性较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体现,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有计划地“育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形成理想人格、塑造良好个性。教师应该切实把握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本质,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灵活自然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促进学生德育素质良好提高的基础上,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

二、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德育、智育、体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三个重要方面,德育属于教育目的的范畴。德育不是学校的一种工作,而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归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诚然,德育有相对的独立性,学校可以开思想品德课、政治课,有进行道德教育的班会及其他措施等。但这些以直接进行道德教育为目的的上课或活动,毕竟是在时间上是有限的,内容上也是不足以完成德育的。因此,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要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当中去,特别是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课,更应该做到相互联系、密切协调,把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去。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地渗透德育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典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

1.从课题中去挖掘,阐明课题含义。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授课应该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

2.从时代背景去挖掘。

时代背景是指在一定历史情况下,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由于在教材中许多课文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对他们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简略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以便帮助学生在学习阅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让时代背景介绍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

3.从人物身上去生发,采取榜样激励法。

“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于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借助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既初步懂得描写人物的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

4.在欣赏插图、领悟意图中渗透。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5.从课文重点词句和重点语段中,发掘课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篇5

关键词:初中政治;政治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79-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学生的教育已经不止停留在传统的知识教育阶段,政治教育也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学校教育除了要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之外,还应该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在初中教育中,尤其应该要加强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初中的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问题比较多,在具体的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将挑战变为机遇,促进初中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初中学生思想道德的整体水平。

一、初中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当前社会和经济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学生的思想受到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初中教育中加大对政治教育的力度,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设以及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很多学校都加强了对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当前的初中教育过程中,在课程的安排上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给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的空间以及时间。在很多初中的教育工作中,都将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必修课程范围之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政治工作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初中也加强了对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师资力量上有一定的投入,配备了更多高素质的教师,很多学校还加强了心理中心的建立,为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为初中的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必要的条件。虽然我国初中对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仍然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初中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当今很多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常常容易养成个性较强的性格特征,加上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其思想道德品质不过关,对政治教育更是没有深刻的概念。当前一些诚信问题和不讲道德的行为在初中学生中还时常有出现,这些都是政治教育工作不足带来的后果。另外,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进行初中的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作保障。当前很多学校的政治教师更注重科研,而忽视了学生的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导致初中政治教学水平受到影响。

二、初中政治教育对策

1、提高对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的重点主要在教育的手段上,传统的教育都是依靠政治教师对学生进行单纯的教学管理实现的,缺乏创新的教育理念。在新形势下加强初中学生的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对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首先要对初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状况进行准确的了解和定位,对于一些少数的但是影响很大的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要进行解决,注重思想教育的整体性的同时也要注意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思想品德理论课仍然是初中进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这门课程的教学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出发,因人、因时、因地而宜,并且要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制定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得政治教育工作能落实到实处,如何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是当前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政治教育过程中,也要不断加强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入心理的辅导,比如开展团体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团队的活动中改变一些行为方式,不断改善人际关系,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再比如进行个人心理辅导,则是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展开教育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把握学生的问题关键点,开展有效地引导。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是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有助于初中学生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此外,在日常教育中要将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往一个合格人才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方向靠拢,还要通过各种丰富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断开阔眼界,提高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

3、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实践性

在初中的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各种比较切合实际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各种热点问题分析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调动学生对政治教育课程的积极性。这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初中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有效实践。当前初中的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通病就是缺乏时代感,侧重于理论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有一些脱节。往往导致学生对政治教育课程提不起兴趣。因此在初中的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要贴近生活,跟着时代的脚步,关注学生的各种需求,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对于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思想观念以及行为,可以进行详细的分析,防止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侵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另外,还要将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行结合,利用学校的各种文化平台进行充分的宣传,比如校刊、橱窗、广播等,都是进行文化宣传的重要场地,对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在初中的教育过程中,政治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进程不断加深,当前很多初中都在积极改革政治教育方法,针对当前初中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应该要积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以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层次。

参考文献:

[1] 郭树奎.新时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商情,2012(12)

篇6

【关键词】APP 会计教学 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189-02

智能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技术使得智能手机和PAD成为众多人追崇的终端设备,利用网络和终端设备,APP赢得了普遍青睐,从而传统的会计教学越来越呼吁高效、便捷的方式。会计教学中使用APP平台具备各种优势,可以很好地补充课堂教学。本文试分析智能时代背景下会计教学的特点及APP运用于会计教学中的优势,构建APP在会计教学中运用的模式,并从学习、测试、资料、互动等基本模块和环节对会计教学APP设计提出建议。

一、智能时代背景下会计教学的特点

(一)多样的教学形式。传统的会计教学形式主要以面授为主,智能时代背景因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加速了教学形式的变革,会计专业的教学形式也不断转变,出现以中华会计网校为代表的网络教学,这种视频学习、在线答疑的灵活教学方式受到很多在职学习人员的热捧。教学形式从黑板、投影转变成视频、音频、电子书、电子笔记等多样化的形式,这比传统的面授优势更明显,受到各层次会计学员的欢迎。

(二)丰富的教学资源。传统的会计教学资源局限在教材、习题册等纸质资料上,而在智能时代背景下,会计工作方式的变革强烈推动会计教学的变革,传统的会计教学资源既缺乏生动性,又缺乏学习环境的投入性,已不能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学习要求,由此多种丰富的会计教学资源应运而生,有些软件开发企业研发了各种学习软件、模拟自测等自主学习软件,涉及到基础知识、难点突破、模拟真实环境、模拟考试系统等,从多方面辅导学生进行自学和自测,有些软件模拟会计工作环境,为岗前培训带来了便捷。这些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丰富了会计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同时也方便了教师的授课和指导。

(三)较高的教师素养。现在的学生时代感很强,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会计教学,又需要大量利用信息化平台使用会计软件,如果教师的知识落后,即便再有教学经验,也会使学生缺少价值认同感。因此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会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是专业能力过硬,更要求教师熟练使用计算机软件,甚至根据教学需要进一步开发软件,这就对会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和专业素养要求。

(四)先进实用的教学理念。会计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范畴,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学生完成学习后,能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智能时代背景下,随着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会计教育更呈现出现代化和先进性。传授传统的手工做账已远远不能跟上时代步伐,只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才能满足人们对学习环境的时代诉求。

二、APP运用于会计教学中的优势

(一)学习条件优势。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和移动终端技术的进步及智能手机、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为移动学习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现在几乎每个会计学习者都拥有一台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并且都能进行熟练的操作,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智能手机、PAD、笔记本电脑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装备,这为移动学习创造了基本条件。

(二)学习效果优势。会计学习APP具有的便携性、灵活性、个性化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面授学习方式的不足。

1.学习时间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不用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学习,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任何内容,这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2.增强主动学习意愿。采用APP进行会计学习,学生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可以在线和学习群体进行交互学习和探讨,这样减少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依赖性,从而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学习兴趣:采用APP进行会计学习,界面活泼、操作简单、内容精辟、互动频繁,使枯燥的会计学习拥有了美感,因此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APP在会计教学中运用的模式

(一)教学方式的运用模式。APP的特点众所周知,便携、交互简单,通过会计教学APP,教师能够实现分发作业、学生答疑、重难点内容重现等功能,以此获取学生学习过程数据,教师再通过教师端进行统计分析,直观获取学生学习情况。

(二)学习方式的运用模式。学习环境的变革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脑力劳动群体协同作业的工作方式成为一种新的主要工作方式。这种新知识工作以网络为载体,以群体智慧为力量,借助信息化工具,生成和呈现个人成果,分享群体协同作业。学生使用PAD或智能手机在会计学习APP上进行协同作业,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协作学习的体验。

(三)资源与工具运用模式。在资源运用上,会计学习APP要加强群体沟通与分享,实现促进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工具运用上,会计学习APP要能够使学生借助学习工具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会计教学APP模块设计的建议

运用会计学习 APP 进行学习,是以移动终端设备为依托,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在线学习活动。会计教学APP应该具有学习、测试、资料、互动等基本模块和环节。

(一)学习模块。学习模块是最基本的模块,该模块以知识学习为目的,包括学习的基本内容、重难点讲解等输入性内容。视频学习方式可以选择当前比较流行的“微课”。微课程将重要的知识点碎片化后单独讲解,让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通过APP客户端参与学习。多个碎片化知识点通过学习者一一学习后最终形成整体化知识,并且深谙于心,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点的目的。阅读学习方式可以选择电子书形式,将各个章节的内容形成思维导图,使知识脉络更加清晰,更方便学习者随时查阅。学习者通过多次反复阅读知识点,可以夯实基础,还可以将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延伸,顺利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测试模块。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自我测试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测试模块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已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测评,考查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模块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测试完成后,系统根据预设答案进行评分,让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测试分数和对题目的分析解答。这样一方面能够鼓励学习者,测评像玩游戏一样,闯过一关有信心和兴趣进入下一关,另一方面能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另外测试模块可多次进行,鼓励着学生愿意反复多次测试,这样也能将枯燥的会计学习变得更活泼、生动和吸引人。

(三)资料模块。资料模块在会计学习 APP里非常重要,它不再是对教材的简单复制,而是经过一线教师或专家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的学习笔记。资料模块里的资料包括重要的知识点,对文字难以理解和描述的部分会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示,学生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有趣。比如在会计教学中账户结转的问题、财务管理中货币时间价值的问题,可以以简短动画的形式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在APP中快速查询到该内容的资料,打开后进行查阅或播放,以让学生更直观、更轻松的理解重难点知识。另外,资料模块中还应包括资料链接。对于会计教学APP这种小型学习软件,能够容纳和预设的资料是有限的。于是设计者可以在该模块中添加一些常用知识点的链接,比如“营改增”这个内容,可以链接权威网站的解释,更可以链接优秀期刊中关于这个内容的最新动态和学者们对这个内容的探讨。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不再局限于教材知识,也让搜索变得不再复杂,使学生更能高效应用已有成果,更新学习内容,拥有先进理念。

(四)互动模块。对于以互联网为主要依托的APP学习来说,互动是整个APP的灵魂。整个学习充满互动则充满着无限的活力,师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之间的互动,一个良好的会计学习APP在互动中生存并不断发展,在互动中使用者才体会到学习的氛围、知识的力量无处不在。互动模块可以包括即时互动、留言互动和分享互动。

即时互动比较流行,当前的QQ和微信是主流产品,很多APP也都有即时互动的功能模块,目的在于让参与者能即时接收和发送消息,交流学术问题、疑难问题、个人观点意见等,让学习过程随时随地都有沟通。留言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答疑,学生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留言的形式,APP里的教师或专家只要有空就能回答,学生可以获取比较权威的解答,更方便了一些性格内向,在传统面授课堂中羞于提问的学生。分享互动充分体现了会计学习APP群体协作和群体智慧的特点,参与者将自己学习的心得、阅读的好文章等内容到互动中,让志趣相投的人一起阅读和分享,这有利于知识的传播,更给APP建设完善提供了参考资料。

总之,智能时代背景下,会计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思考和规划教与学的先进性。开发和利用APP 移动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网络前提下随时随地访问该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APP课前布置预习内容,课中强调重难点,课后布置作业、互动学习。利用APP移动学习可以创新会计教学的模式,探讨高校会计教学翻转课堂的利用,为高校会计教学和社会会计教学开辟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常倩.全媒体时代会计面授教学模式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1)

[2]宋晓玲.面向移动终端设备的学习应用程序(APP)的设计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3]马玉慧,赵乐,李南南,王硕烁.新型移动学习资源――教育APP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产学研3D协同创新发展路径研究”(2015B107)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042-02

一、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理论和l展战略

1.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理念是从“接受继承”为主转向以“发展创新”为主,面向未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思想转变,是素质教育时代特征的具体体现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落脚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要求当代大学生开拓思维,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创新创业教会人的应该是一种生存本领和技能。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2.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创新创业教育是根据教育学和创造学的基本原理,是培养和提高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以形成创新创业基本素养为目标,注重开展个性发展,增强大学生以自主创业为核心的创业理念。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在教育教学领域一种全新的突破。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注重理论的引导和灌输,创业教育在与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职业素质,更好的应用实践。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内容结构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高校的创新教育成效,只有通过其培养的学生未来的创业实践来检验,而创业的成败根本依靠创新教育的根基扎实程度。创新教育侧重对人对当代大学生发展整个过程的研究,而创业教育是对人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的探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战略。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动高校树立体现时展特征、反映人才成长规律、具有院校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实施“辽宁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强化辽宁地区各高校之间创业教育的交流,促进专业的融合;通过虚拟教研室、校内外双导师机制等形式,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二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推动高校拓展教学实践平台,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着力开展辽宁省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创业)项目等。三是加大创新创业投入。不断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投入力度,引导高校建立分阶段、多层次的支持体系。在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疏导上加大投入。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改革和实践研究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改革研究。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紧扣培养目标,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结合,大力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在科研平台和实践基地的建设上增加投入成本,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高等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实践实验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创新创业实验室等进行变革;精心设计第二课堂,实施制度建设保障,营造学校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

三、高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

目前,中国社会存在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等众多严峻问题,我国的经济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出现的连带问题使得我国经济增速明显下降。怎样解决、怎样更好地解决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问题,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源泉和动力,成为了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高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成效不足。当前很多高校对创业教育都不够重视,这一方面体现在对创业教育的教学投入上,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来自行政和教育,很多教师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相关经验,故往往只能是纸上谈兵,其不到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周期长,见效慢,所以很多高校不愿意投入太多高深师资在这方面,而是更多的注重可以快速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

2.缺乏配套的创业支持体系。创业是具有一定风险的,在校学生由于没有资金来源并且经验不足,在创业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各种问题。当前大多数高校中都出台了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例如在创业初期给予相关的项目资金支持。

3.学生的创业观念不强。很多在校大学生都以为创业是一件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他们觉得大学还是应该向高中那样学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大学毕业找个工作就行了。但是在当前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时代背景下,这种创业不关己的想法显然是不合理的,当前的就业形式如此艰难,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毕业之后就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在校期间就积极的参与一些创业项目,可以积累相关的经验,锻炼各方面的能力,还能为自己的未来多提供一种选择。

4.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待于提高。创新源自与生活,很多学生缺乏创新的意识就是因为其不愿意留心与生活,不乐于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高校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应更多的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为创新提供保障,只有基础牢固,才能在生活实践中挖掘可创业的商机,从而实现真正创业。

篇8

一、当前高校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信息化缺乏整体规划。

高校信息化缺乏整体规划,必然会使高校的行政资源受到一定的影响。行政资源是指高校进行开展行政策略、进行行政工作中所利用的高校潜在的或者已有的资源,包括固定资产、现金以及银行存款等,行政资源的丰富,可以大幅度的提升高校的竞争优势。但是在现今的社会中,有一些高校信息化管理并不是很恰当,在投资时过于盲目,严重阻碍了高校经济的发展脚步,也对高校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了巨大的影响[1]。

(二)高校信息化管理理念重视不够。

高校信息化应用,是由传统高校工作模式过渡而来。很多高校中的高校人员年龄结构较大,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相对不强,并且高校管理者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高校发展的经济效益层面,这就严重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应用的发展。由于一些高校对于高校信息化监管的不重视,导致在招收高校人员时并没有太多的要求,这就使得在行政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上,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并且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高校信息化应用难以顺利普及。行政管理是一个高校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系统,所以行政人员管理的专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这些高校中所招收的能力差、素质差的高校管理人员,在各个方面都将对高校管理造成较坏的影响,是高校在管理方面非常大的隐患,而这样的问题就是由高校对此的重视不足所引起。

(三)高校信息化培训目标不明晰。

众所周知,很多高校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工作模式,信息化应用需要相关人员具备扎实的信息化应用基础知识,因此,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多数高校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都发展的相当迅速,故而导致迫于这种形势的压力难以将更多精力放在提升培训力度上,导致很大程度和高校的实际需求相脱节。简单来说,就是过分看重加大高校信息化培训力度,但培训的目标往往不够明晰。或者就是很多的培训开展不够主动,均待高校信息化应用出现问题时才想起培训,或者就是员工无法适应相应的工作而主动要求培训才开展,这就导致了培训工作出现混乱的局面,不能很好地将有限资源充分利用[2]。

二、高校信息化应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制定高校信息化发展规划。

对于高校信息化管理问题,现今已经有相当多的高校正在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但就这一管理模式而言,所需要解决的主要是高校信息化管理与市场环境的匹配性问题,只有顺应市场,将主要管理方向趋向于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而完善高校信息化管理内容,才能够进一步的保证高校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一动向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了高校信息化发展的主流方向。高校信息化的应用,也给高校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包括高校内部控制上的监管疏漏、高校人员适应能力无法满足高校发展需求和信息化系统安全方面等等,因此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已经亟待解决[3]。

(二)重视高校信息化管理理念。

高校信息化的推广,对于习惯于传统工作方式的行政人员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高校要想全面落实高校信息化,就要?D变行政人员的思想观念,充分重视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信息化在当前的应用背景下,并不仅仅是行政部门的工作,而是涉及到整个高校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系统。高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保障高校信息化的顺利运行,提高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另外也要提高风险意识,保证高校信息化的安全。因此,高校必须要充分重视高校信息化管理理念,对高校信息化应用进行严格的规范,通过信息化环境的创设,来逐步形成高校信息化应用的良好风气。

(三)明确高校信息化培训目标。

要想有效解决学校内部的一切问题,均需要学校内部全体人员素质的提高。然而高校信息化的重心在于行政部门,更新高校行政模式和理念,把传统的行政模式改为先进的行政模式,树立新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保证行政的有效性,以便更好地加强高校信息化管理。若是高校中的行政部门人员能力和素质等综合水平达不到一定的标准,就会为高校的行政带来极其不好的影响。高校人员不等于行政人员管理者,因为高校人员是高校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提供者,高校人员的道德素养就直接影响着高校信息的质量。高校信息化,对行政工作人员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做好信息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工作,就要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培训的有效性,还能够为优秀员工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从根本上提升高校的工作效率。

篇9

关键词:传统德育资源;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德育文化是中国历代文化沉淀所蕴藏的文明精华,也是在应对外部的各种变化与波动后,所形成的极为深刻的品德理念,体现了大众对生活的认知,其范畴涉及人文科学、品德、文脉沿袭等诸多层面[1]。传统德育资源由传统道德教育、德育资源两者的概念衍生而来。因此,传统德育资源可定义为:一国或地区内拥有的各民族过去发生的、一以贯之的、在现实生活中仍发生作用的、并进入教育者视野、有可能被充分地运用于教育活动中、且对培养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起作用的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要素的总称。在新时代下,传统德育文化接受着更多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考验,如何更好地开发与利用德育资源,既属于当前德育工作者须思考的关键课题,也是进一步传播传统文化的迫切所需[2]。目前作为德育资源的传统文化宝藏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发挥,探讨怎样更好地开发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传统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

传统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学校德育得以实施的客观条件之一。对传统德育资源来讲,只有将其融入德育过程,方可展现其效用[3]。资源作为客观存在,是发展的外因,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学生德性成长内因的德育。德育是广大施教者考虑如今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同时考虑各年龄段的具体特征后,制订适宜的策略,围绕品德层面对受教者施教,让受教者逐步形成自己的品德观,增强自身德育水平的施教行为。学生的日常活动空间主要存在于学校,学校成为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施教者的讲述来把握德育内容,这就使德育课程成为其本身德育架构的关键组成部分。而传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恰好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为学校德育的实施提供了现实的客观条件。传统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学校德育氛围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德育资源作用与影响下,更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学校德育氛围,这对学生品德意识与本身涵养的增强有着极为明显的效用。传统德育资源在学校德育中的渗透,直接作用于思想层面,即从思想层面入手来营造文化氛围,比如从舆论上予以正确的引导,形成有益的学习风气等等。学校通过开展相关的传统德育文化活动,以讲座或主题展览等形式,收纳涉及传统德育文化的一切内容,再通过举办相关的内部文化活动,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全面展示,在参与当中可让学生对传统德育文化有深层的理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锤炼自己的道德品质。不难看出,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从思想层面营造良好的学校德育氛围,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该文化,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学校德育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助推器。当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阻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均衡发展,学校的文化氛围因地域特色以及学校的教育理念等不同而影响着他们对学校德育的实施。而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差异,使得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4]。这种情况下,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发展不仅面临多元德育文化资源挖掘的机遇,还将面临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挑战,对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学校德育不断进步与发展,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迫在眉睫,成为必不可少的“助推器”。

二、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途径

1.加强地域间文化交流地域教育资源是学校德育最为肥沃的土壤,是对学生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历史文化等方面教育的重要载体。而地域间传德育资源之间不断融合,可以促使传统德育资源的互动、互补,塑造出新的具备文化生命的、丰富的传统德育资源,同时也可以实现学校德育的“异地共建、携手共进”,对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将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地域在传统德育资源方面差距较大,每个地区均有着各自特色的德育资源。如东部地区有山东省的孔孟文化,江苏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苏州,福建著名的家训文化、闽南文化,西部地区有陕西省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横跨新疆的丝绸之路,当然还有散布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等。通过文化与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网络媒体的传播,地域间多元文化的相互沟通、学习,实现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各类资源的融合、演进,为东西部德育资源的拓展夯实基础。

2.加强学校间的交流、沟通学校文化是校风和校园历史传统,是地域特色与人际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理念等因素的综合体现。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更需要的是校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管是同一地区内的不同学校,还是不同地区内的各个学校,以全域统筹、整体谋划的方式,合力建设德育文化和德育实践活动,在彰显民族精神、地域美德的同时,实现校际之间的学校文化的交流,从而形成“固本铸魂,整体育人”的德育理念。比如说,同一区域内,有的学校打造“感恩文化”,有的学校打造“经典诵读文化”,有的学校打造“幸福教育”,还有的学校构建“红色教育文化”,校际之间的交流、沟通,实现对地域德育文化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也实现了区域德育资源的拓展,对学校德育资源的丰富意义重大。再比如说,不同地域之间,资质较好的德育文化名校对外宣传、举办相关的德育文化活动,与同等资质学校进行沟通、交流,便于学校之间的相互学习,与相对较差的学校进行沟通、交流,便于学校德育的借鉴、进步。3.提高个人素养,提升家庭元素的角色和作用新时代学校属于传授传统德育知识的关键所在,在适宜的内部文化氛围下,经教师的全面讲解,使学生对传统德育文化有深层的认识,并知晓其精华所在,从而增强他们对该文化的主动意识,然后,在这种文化的主动意识中渐渐提升自己品德。我国古代传统德育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个体发展的影响。现代很多家庭因为父母的溺爱,导致很多孩子的动手能力弱、缺乏同情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等恶习,经过这种不正确的教育后,定会使得孩子脱离家庭后难以适应所处的环境,也妨碍了其成长。所以同样的传统德育资源,有的开发应用既能做到深入浅出,又能找出它的关键点,而有的却不知由何处着手,或是仅对该资源有浅层的认识,不知晓它对德育方向的影响。个人是组成家庭的重要元素,因此,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提高个人素养,从而提升整个家庭对德育资源的认识和开发。

三、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传统德育资源的利用措施

篇10

[关键词]新媒体;安全教育;创新;问题;对策

一、新媒体的概念以及应用现状

当前对新媒体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从广义上讲,新媒体指的是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新型媒体形式。常见的新媒体形式有网络交流平台、网站,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但新媒体也包括很多其他类型,需要注意的是,新媒体本身与传统媒体之间有很大不同,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新媒体当前在社会很多行业中都有应用,比如教育事业、卫生事业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整个社会各种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更加迅速。在教育领域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是当前高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加强新媒体的应用,对于高校的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很多高校的教育管理者都意识到新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意义,开始加强新媒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这使得当前的高校教育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当前各个高校都开通了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增加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领导之间的沟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反映,也便于教育管理者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

二、新媒体对高校安全教育教学的作用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新媒体对高校安全教育教学的作用

安全教育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安全教育很多时候是一种比较枯燥的理论性教育,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厌烦的情绪,而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发展,拉近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让很多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界限,使得不同区域内的学生都可以积极进行交流和沟通。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其成本也低很多,快捷性和同步性较高。在高校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使得学生在安全教育学习过程中可以从多方面接受信息,从而不断提高高校安全教育水平。具体说来,新媒体对高校安全教育的作用有两个方面。

(1)新媒体的出现为安全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

安全教育是一种即时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可以对各种安全问题进行预防,防止自身受到人身伤害。新媒体的出现,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快,而且形式多样。当前出现较多的网络媒体本身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使得学生可以利用多种平台进行安全学习,高校学生可以选择的范围比较大,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新媒体的多种形式,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并且可以利用新媒体参加各种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换言之,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的安全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丰富了安全教育的资源和内容。

(2)新媒体有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新媒体的出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各种新媒体的应用,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查询、了解、学习等,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和背景下,高校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学习,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更多的时候需要学生自己学会如何进行各种信息的查询以及独立自主地学习,并且要学会如何将这些信息应用到实处,从而使得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2.高校安全教育过程中对新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

(1)对新媒体应用的认识存在问题

在当前的安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育管理者对教育过程中新媒体应用的认识存在偏差,这是导致高校安全教育质量受到影响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高校的安全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理念比较陈旧,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向学生传输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比如安全小常识、如何应对各种安全问题等,真正的实践性教学不够,对新媒体的应用也不够,没有意识到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媒体教育的重要意义,因此导致学生对安全教育宗旨的理解不够,也不能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各种安全隐患进行规避。究其原因,是由于在高校安全教育过程中对安全教育与新媒体应用进行结合的认识不到位,因此导致高校安全教育过程中各种现代媒体的应用不够,甚至没有对各种新媒体进行应用,导致学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习变得更加呆板。

(2)对新媒体应用技术掌握不够

在当前的安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新媒体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使得安全教育过程中不能将新媒体融入到课堂中,比如安全教育可以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进行网络教育,可以利用微信或者微博平台进行推送,每日推送一些与安全教育相关的小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也能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识别各种安全威胁,并且进行积极的预防。但是在实际的安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对这些新的媒体形式的应用还不够,应用的技术也不够成熟,因此使得安全教育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兴趣度不高。

(3)缺乏双师型教师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引导的重要力量,当前很多高校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力量还比较薄弱,教师自身对新媒体的掌握能力也不够,比如有的教师的思想观念比较传统,认为新媒体教育带来的效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新媒体进行应用与结合的掌握程度不够,还是习惯性地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不能结合新媒体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缺乏双师型教师是当前高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显著问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安全教育体制创新

1.加强对新媒体在教育过程中应用的认识

安全教育的主旨是要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应对能力,能够在生活和工作学习中辨识各种安全隐患,并且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应对。长期以来,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老旧,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般都是教师单纯地讲解各种理论性的知识,尤其是对于安全教育而言,其本身的理论性就比较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化和信息化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在安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传统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对新媒体教学意义的掌握和了解,从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新媒体进行高效教学。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定期对教育教学人员进行相应的宣传,宣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理念,对新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及特点进行宣传,从而在潜移默化过程中促进教职人员的思想逐渐转变,促进包括高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在内的所有教职人员能够加强对新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从而为现代化、信息化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高校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组建专门的安全教育队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语言应用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针对性的解决,利用新媒体的特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安全教育的宗旨。

2.在高校安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

安全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教育,对于学生的人身安全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进。首先,要加强新媒体资源的整合,在高校安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新媒体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各种新媒体资源的利用效率。比如对新媒体平台进行利用,加强高校安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各种新媒体的应用频率;比如在高校安全教育课堂上规定必须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且要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以提高新媒体平台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再比如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各种电子资源的利用,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书、电子课件等形式,对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和学习。这些方法都是高校安全教育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方法,都与新媒体有紧密的联系。

3.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在高校安全教育过程中融入新媒体教育,需要高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提高自身对新媒体的了解程度、应用能力,从而使得高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应用新媒体对传统的安全教育进行变通管理,与安全教育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加强高校安全教育教师对各种计算机技术、新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的掌握以及操作能力,是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在教育过程中,要组织高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参加相应的培训,比如加强教师对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网络媒体技术等方面的了解,使得高校安全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地应用各种先进的媒体和技术。在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还应该要定期组织高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进行讲课交流,可以开展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让教师能够对彼此的思维方式、讲课方式中的优点进行有效的借鉴和学习,在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使得高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结语

高校安全教育是为了不断提高学生对安全威胁的掌握和预防的能力,便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能够对自己进行保护。高校安全教育过程中,新媒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对高校安全教育水平的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在高校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积极促进新媒体资源的配置和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应该要根据课程以及教师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了解安全教育在高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加强教师对各种新媒体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从而不断提高高校安全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陆锦冲.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新内容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04).

[2]张岳君,陈锦,刘志伟.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7).

[3]李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