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亲子游戏与亲子关系的内涵
(一)亲子的概念
“子”是指孩子,“亲”就是指孩子以外的家庭内部成员,主要指孩子的双亲。亲子教育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以家长为中心的“家庭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教育”,其核心内容是父母与其子女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长。
(二)亲子游戏的内涵
亲子游戏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和祖父母与孙子女之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进行的,是亲子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及主要元素,也是实施亲子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亲子游戏的发生先于其他游戏,即孩子一生下来就与父母和看护人有了直接接触,从而发生了最早的亲子游戏。
二、当前亲子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开展所面临的困境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将选取我园50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文献研究法,让成人充分认识到婴幼儿时期亲子游戏活动对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并且寻找到更多好的亲子游戏活动或有效的对策来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2、调查方法:(1)文献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
(二)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问卷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开放式及半封闭式问题为辅。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长、幼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亲子游戏活动的类型、条件创设及指导策略等方面的情况。初测问卷编制完成后,在随机选取的对象中进行试测,请有关专家对问卷的每个问题打分,问卷回收之后,对于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改,然后请专家进一步矫正,最后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
(三)调查结果
1、家长与幼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
(1)幼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在家庭中,幼儿常常喜欢与父母亲一起玩,而且幼儿常常要求父母陪他们一起玩,这表明多数幼儿都有与父母一起游戏的意愿,他们的游戏态度是积极的。
(2)家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
99.3%的家长认为“与孩子一起玩,可以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又可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密切家庭关系”;在问到“在空闲的时候,是否经常与孩子一起玩”时,6.1%的家长选择“总是”,45.4%的家长选择“经常”,46.7%的家长选择“有时”,1.8%的家长选择“偶尔”;当孩子要求和家长一起玩时,68.9%的家长“先答应孩子,忙完自己的事情后,再与孩子玩耍”,29.6%的家长“欣然接受,立刻与孩子玩耍”,1.5%的家长“不想与孩子玩耍,会找各种理由加以拒绝”。
2、亲子游戏活动条件的创设
(1)亲子游戏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75.8%的家长选择家庭和户外作为开展亲子游戏活动的空间场地,15.4%的家长选择在家庭中与孩子游戏,8.8%的家长选择在户外与孩子游戏。
(2)亲子游戏活动的类型
家长与孩子常玩的游戏类型依次为体育游戏(占总人数的74.4%)、智力游戏(占总人数的73.3%)、结构游戏(占总人数的68.9%)、角色游戏(占总人数的44.7%)、音乐游戏(占总人数的42.5%)、表演游戏(占总人数的41%)。
(四)开展亲子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亲子教育的研究在我国起步时间还比较短,亲子教育的理论还不很完善,许多儿童家长对亲子教育、家庭教育对其社会的意义等问题还不十分明确;很多教育机构对亲子游戏活动如何开展还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理论上,对亲子关系、亲子教育、亲子游戏活动以及有关家庭教育中的种种文化现象没有进行详细的、动态的、情境化的描述;亲子游戏活动的主体,家长还普遍存在着缺乏科学的育儿经验,对亲子游戏活动认识不足以及不清楚如何开展积极、有意义的亲子教育等问题。常常有如下表现:
第一,家庭中房屋的面积很大,儿童的活动空间很大,为了孩子的智力开发,提供给儿童的图书、玩具也很多。
第二,家长往往因为没有时间或对亲子游戏活动不屑一顾的缘故,忽视甚至拒绝亲子游戏活动,而满足于孩子的单独游戏,从没有或极少参与孩子的游戏。
第三,活动内容简单、重复、单调,教育意义不充分,智力开发作用不明显。
三、关于幼儿园开展亲子游戏活动的对策
(一)主观层面上
1、正确认识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游戏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游戏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在游戏中,幼儿一方面主动地去探索环境,并以原有经验为基础理解环境中新信息的意义,另一方面又主动地作用于环境、改造环境,实现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使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经验变得更为精确,进一步加深了对于先前经验意义的理解。
2、正确认识成人在幼儿游戏中的价值。
首先,成人参与游戏,无形中给幼儿以支持,这种支持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无言的沟通;其次,参与幼儿的游戏是与幼儿建立融洽关系的最好方法;再次,成人参与幼儿游戏,可以减低幼儿游戏时的不专心,延长游戏的时间。但是,成人的参与必须是正确的、适当的,过多地干预或纠正幼儿的玩法,可能会妨碍幼儿的创造或干扰幼儿游戏的进行,产生反效果。
(二)行为层面上
1、家长要为孩子选择玩具
玩具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天使,它是为特定年龄阶段的婴幼儿设计和制造的。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正确选择玩具。科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不同,所需要的玩具也不同。
2、推广亲子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亲子教育的理念凸显。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发展,它包含亲职教育和亲情教育两个主要部分。前者是指“怎样做父母”的尽职教育;后者是指父母“如何与子女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的高情感教育。
篇2
《规划》部署了准确把握家庭教育核心内容、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兆ㄒ祷水平、大力拓展家庭教育新媒体服务平台、促进家庭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深化家庭教育科学研究、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建设7个方面18项重点任务;同时,围绕健全实施机制、落实部门职责任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工作示范引导等方面提出了4项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儿童之家等活动阵地,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城市社区达到90%,农村社区(村)达到80%。着力推动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城乡社区服务站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每年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在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家长学校,城市学校建校率达到90%,农村学校达到80%。确保中小学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幼儿园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亲子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咸阳一高中违规招生 60多名学生入校两年无学籍
《华商报》消息 高二参加会考时,咸阳秦宝中学60多名学生才发现自己没有学籍,无法参加会考。目前,咸阳市教育局对该校涉嫌违规招生一事已介入调查。
在报名2017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位于咸阳秦都区河堤路的彩虹学校秦宝校区(又名“秦宝中学”)高二年级的数十名学生心急如焚,上了两年高中,现在他们才发现自己没学籍,无法以在校生身份参加会考。这些学生均是当年入学时比教育部门规定的录取分数线低几分,家长们已向学校缴纳了1~3万元不等的补分费,也就是家长所说的建档费。
秦宝中学是一所民办学校。据了解,咸阳市2015年普通高中考试招生工作方案规定,民办高中由各民办院校按照招生计划和各县(市、区)民办高中的录取控制线,在全市范围内自主招生。入学管理方面规定,未被正式录取的学生不予建立全国统一的普通高中学籍,不能取得在校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考籍,不发给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咸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表示,秦宝中学未按照2015年招生政策要求,私下招收不够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属于违规招生,涉及高二年级学生60多名。市教育局表示,将按照招生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对这部分学生按照正常生办理学籍、考籍等手续;学校违规收取的费用,一律退还家长;今后将进一步严肃招生纪律,逐级签订责任书,加强民办学校招生督查。
河南:全省财政支出教育居第一
《中国教育报》消息 记者近日获悉,近年来,河南省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各级财政逐步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支出已成该省财政第一大支出。
篇3
【关键词】早教机构 亲子教育 有效开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1-0014-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全民教育意识的增强,愈来愈多的家长认识到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一些幼儿园与早教机构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一社会需求:一种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游戏和成长的新型教育形式——亲子班或亲子园正悄然兴起。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这种以亲子教育为特色的0~3岁早期教育目前正处于“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的局面。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就成了许多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围绕于此的讨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一 亲子教育内涵解析
其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广义而言,“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深化与拓展。它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如何做一个尽职的父母”与“如何与婴幼儿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为核心内容。
而狭义的“亲子教育”,则专指在早教机构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依托一定的场所和设施,在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指导下,以婴幼儿与家长的互动为核心内容,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以开发0~3岁婴幼儿潜能、培养个性为目的,使其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升。本文所探讨的“亲子教育”即指此。
二 亲子教育的特点
由上述亲子教育的涵义可知,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家庭教育与儿童教育,而是一种特殊的、专业程度很高的新型教育形式,其特点在于:
1.施教机构的特殊性
施行亲子教育的早教机构是集教育、娱乐于一体的社区非正规教育机构。对于家长而言,它是一个婴幼儿养育知识传播交流的课堂;对于婴幼儿而言,它是一个娱乐、游戏的场所。由此而言,早教机构要发挥教育的作用,而非纯粹的商业机构。
2.施教对象的二元性
早教机构不等同于幼儿园等正规教育机构。它定位于“亲子”意义的非全日制指导机构,主要通过教师指导家长实施对0~3岁婴幼儿的教养教育。由此而言,早教机构的施教对象不能仅仅定位于孩子,这混淆了早教机构与幼儿园等托幼机构的区别,而应定位于家长与孩子,这是它施教对象的二元性。
3.施教活动的游戏性
这一点对于亲子教育尤为重要。亲子教育的教育对象虽然具有二元性,然而其最终目的仍立足于开发0~3婴幼儿的潜能,促进其全面综合发展。因此,开展亲子教育的教师既要熟悉掌握婴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水平,同时还要考虑家长的需求,引导家长主动参与游戏,从而形成教师、家长与婴幼儿在游戏中的三方互动,以实现“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交流、共同成长”的目的。
综上所述,亲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新型教育形式。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教育”,而是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三 亲子教育的原则
前已述及,亲子教育的服务对象是0~3岁的婴幼儿及其家长,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婴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因此,亲子教育的有效开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宜性原则
现代心理学研究一般认为0~3岁是婴幼儿运动、情绪控制、语言能力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因此,亲子教育的组织开展应适宜婴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教育目标,并设计与之相配套的教育内容与形式,例如对于不同月龄的婴幼儿,早教机构可以提供相应的教学玩具:0~3月,可以提供视听玩具如彩色气球、花篮、吹塑玩具等;3~6个月,除了视听玩具之外,可增加抓握类玩具,如带响的各种颜色的小动物、小娃娃,彩色的飘带等。
2.安全性原则
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亲子教育的开展应将婴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具体实践诸如,在活动场地的室内装修中,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绿色环保材料;在室内开展亲子游戏时,保持空气流通,减少噪音污染;活动室的地面铺上软垫;特别是在每次亲子游戏之前,应当检查游戏设施,确保其完好无损,比如我们选择有草坪、有木地板或地毯覆盖的平面上进行攀登,采用质地轻柔、棱角圆滑的橡胶、木材、泡沫等制作的器具等。
3.互动性原则
在亲子教育活动中,这一原则应当贯穿始终。作为教师,不仅需要带领家长与婴幼儿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更需要结合具体的游戏行为向家长传递科学的育儿理念。家长无法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孩子发展水平和需求不了解,亲子间的互动可以让家长在活动过程中对孩子的发展和需求有更加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家长在与孩子活动中产生的疑惑、问题随时向教师请教,从教师那里获得帮助和指导,这种帮助不光是语言上的指导,也是教师具有针对性地向家长进行的示范。
参考文献
[1]文颐、杨春华.0岁~3岁亲子课程中需要梳理的几个问题[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0(2)
[2]张璐斐、张琦光.亲子教育中的误区[J].开放时代,2001(4)
篇4
关键词: 反思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 实训项目 《蒙台梭利教育》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基本理念和专业能力中均提出对教师反思的要求,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1],反思型教师的培养势在必行。职前幼儿教师教育作为反思型幼儿教师培养的初始阶段,应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实训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是对学生在“真实场景”下模拟从事未来职业情景的重要途径。实训质量取决于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为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用型能力,使其符合当前社会及职业发展的要求,笔者以《蒙台梭利教育》实训课程为例,开展基于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训项目设计的研究,对实训项目的设计思路、内容体系、实施方案及考核等进行研究与探索。
一、实训项目的设计思路
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实训项目设计,主要以培养符合专业人才及未来职业素养要求的反思能力为课程目标,探索和挖掘反思能力内涵、需要反思的内容、结构等,再以此为框架,结合实训课程的核心内容,设计适合专业实训的反思能力培养的实训课程项目。就《蒙台梭利教育》课程而言,其设计思路具体包括:第一,明确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反思能力的要求,明确“反思能力”这一目标的界定。第二,结合《蒙台梭利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对照反思能力培养的目标,进行典型实训项目的梳理,并确定各实训项目对应培养的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等。根据具体的实训项目主题、目标等,规范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实训人员等硬件,并制定符合专业班级特点的实训项目进度与要求。
二、实训项目的内容体系
笔者通过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在对一线蒙台梭利幼儿教师的走访调查中,发现蒙台梭利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反思能力: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反思,对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的反思,对蒙台梭利教育经验的反思等。笔者将本课程反思能力的目标,具体化为:培养学生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及儿童成长发展理论的反思,对自身或其他蒙台梭利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及儿童学习实践的反思,对自身或其他蒙台梭利教师教育教学经验及儿童学习经验的反思等。对照本实训课程的反思能力培养目标,结合核心课程内容,笔者构建出以下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实训项目内容体系。
表1 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训项目内容与其课程核心内容对照表
由上表1可以看出,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蒙台梭利教育》课程实训项目主要包括:1.蒙台梭利人生历程的回顾与启示;2.国内外教育家的教育观与蒙台梭利教育观、儿童观、教师观、家庭教育等的比较;3.蒙台梭利教师素养要求及自身反思与发展规划;4.蒙台梭利教育过程中儿童观察与评价实操及反思;5.蒙台梭利教育过程中班级管理、家长工作实操及反思,6.蒙台梭利教育活动设计(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主题、整合教育)、实操及反思等。其中第1、2项实训项目主要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及儿童学习理论的反思,第6项实训项目是对蒙台梭利教学实践的反思,第3、4、5项是对蒙台梭利教育教学经验及儿童学习经验的反思。
三、实训项目的实施方案的设计
在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反思能力”的内涵,构建出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训内容体系后,要逐项对每个实训项目主题设计实施方案,包括实训时间、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人员、实训步骤、实训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在实训项目实施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以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发展为中心的原则。即实训项目的主题、内容、要求、步骤等均需围绕“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进行。以此为中心,指导具体实训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如实训步骤与要求要转变传统的“听—看—做”的实训模式,注重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形成“听”理念、理论、讲解—质疑—“观摩”教师示范、操作—内化理解—“实操”体验—对比、“交流”得失—成长的新实训模式。
第二,多元资源整合的原则。即在实训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整合校内外各项有助于学生反思能力发展的课程资源,包括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实训指导人员、实训辅助人员等,特别是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情景模拟训练场的效用,积极增加校外实训基地“全真场域”参与实训的机会;高效利用课上实训时间,通过QQ、邮箱、博客等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开展辅导;切实激发学生个体及小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潜能。
第三,可行性原则。即在设计实训项目方案时,要注意符合学生学习风格的特点,切实调整好实训时间、校内外实训资源、实训内容与要求等与学生、实训教师、学校、校外实训基地之间等实际矛盾。
四、考核与评价
对学生参与实训项目的考核,是验证实训目标及效果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励和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蒙台梭利教育》实训课程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及群体在实训过程中和实训结束后的成长与发展,在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后,均融入个体反思评价、小组反思评议、教师评议等多元主体参与实训考核,充分发挥参训学生在蒙台梭利教学体验过程中对自身学习及教学等的反思能力。此外通过《实训项目报告册》及学后感等多种途径督促学生及时进行实训后的反思与记录,进而完整地记录自身的进步与成长,最终实现培养反思型蒙台梭利幼儿教师的目标。
反思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及未来就业影响巨大,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经验进行分析、整合,对提高其有效学习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对自身进行科学定位,克服学习障碍及自身专业发展桎梏,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职前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有助于促使其积极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教学背后的得与失,提高反思的有效性,有助于提升未来从事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力和敏感力[2]。关于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56.
篇5
关键词:亲子教育;家庭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24-1
一、国内外亲子教育现状分析
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婴幼儿与家长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开发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帮助孩子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一种特殊的早期教育和社会教育。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驿站,孩子的人格、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都与家庭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父母是家庭环境的塑造者,而现在年轻的父母们在成为父母之前并没有接受过如何教养子女的专业训练。现阶段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婴幼儿智力开发,轻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自主性差;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加上在大中城市,大家都住在高楼大厦中,导致婴幼儿缺少活动空间,缺乏一起交流玩耍的伙伴,有些家庭隔代抚养或请保姆照管孩子,导致家庭亲子关系生疏,或者家庭成员尤其是夫妻之间教养观念和态度不一致,导致家庭关系不和谐,孩子无所适从……所有这些问题都与父母的教养素质有关系,所以现在许多教育工作者提出,儿童教育的重心应由儿童本身移向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关键人身上。此外,望子成龙的父母们还有一句口头禅:绝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所谓起跑线指的就是学校教育,很多家长不惜一掷万金,从小学到大学,为孩子层层铺平道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缺乏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正确理解,甚至将家庭教育简单等同于机构教育,将父母本身应该承担的教育的责任转移到教育机构中,不了解、不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和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是会造成伤害的。
原上海教科所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李洪曾对此提出自己的见解:儿童早期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在“家庭”,而不是“早教机构”!婴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是家庭,婴幼儿成长的主要照管者是父母而不是老师。因此,要培养健全的儿童,首先就应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并让父母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1.家庭教育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幼儿接触最早、最多的环境,家庭环境中等各种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良好的家风和科学的家教,能为孩子创造一个与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极大地影响着孩子的活动以及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其身心的发展。
因此,家长应当培养自己健全的性格和对生活对学习的热情,保持自己稳定的情绪,并讲究方式、方法、循循善诱,注重讲道理、疏导和启发孩子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孩子就会在轻松、温暖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良好教育和影响,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家庭教育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家庭教育包括诸多因素,诸如家庭成员的个性、心理素质、思想观念、情感、信仰、风俗习惯等。幼儿家长的性格、兴趣、才能以及情绪状态等,时刻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对每个家庭成员,特别是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家庭,就可能塑造出什么样的个性。如果家长具有良好健康的性格,爽朗、乐观而又活泼,那么这个家庭会较多的充满欢声笑语;如果家长对生活充满热爱,兴趣广泛,勤于学习和钻研,那么这个家庭则会较多的充满学习的气氛;无疑,这些对塑造孩子的个性是有重要作用的。
3.家庭教育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幼儿时期,孩子对生活准则和社会规范以及其他知识一概不知,犹如一张空白纸,但是此时幼儿的可塑性极大,模仿性极强,这样模仿不是通过理性去模仿,而是近乎像绘画中临摹一样,凭感性直观地去模仿,所以,往往是良莠不辨,是非不分。
孩子首先模仿的就是与他们接触最多,心理上最接近的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优点,缺点,孩子都会模仿。因此,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以身示范,做好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答应孩子的事,一定不要落空。平时多做塑造工作,如玩完玩具一定要让孩子放回原处,摆放整齐;脱了衣服要求孩子叠好放在固定的位置上等等,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孩子自然也就养成了好习惯。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而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在幼儿早期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家庭教育观,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6
在青少年道德教育目标方面,韩国政府和各级学校普遍把道德的养成看成是人类生活的中心特质,从而道德教育也被视为国家教育的核心内容。韩国中小学校开设了公民道德课和国民伦理课,韩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要使青少年学生学的道德规范,树立基本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与社会意识,要使青少年学生具备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韩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教育的宗旨是在弘益人间的理念下,协助所有的人完善其个人思想品德,培养公民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资格,从而使其努力为民主国家的建设服务并最终实现全人类繁荣的理想。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方面,韩国各级学校注重把传统的儒家伦理作为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孔子的“为国尽忠,敬信节用,爱民如子,人伦之中,忠孝为本”的思想早已融入韩国人的血液里,成为其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精神能源。在韩国,从小学到大学,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儒家基本伦理思想,例如韩国学校开展的“忠孝观”和”仁义观”教育等。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也是韩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经常组织青少年升国旗、唱国歌,中小学校还经常组织青少年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和历史名人故居遗迹等,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生活教育也是韩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个人生活”“家庭近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国家民主生活”四个部分。此外,韩国学校还非常注重开展学生的日常礼仪教育,主要包括个人生活礼节、家庭生活礼节、学校生活礼节、社会生活礼节和国家生活礼节五个方面,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和文明习惯。
二、韩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韩国学校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总目标,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
1.课外实践法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韩国学校比较重视开展青少年学生的课外实践体验活动,因为道德的本质就是一种实践精神。据有关资料的统计,韩国的中小学校共有90多种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运动、传统艺术教育活动、国际青少年交流活动、自我心理调控训练和各种仪式活动等。正是通过开展日常化和生活化的道德教育活动,韩国学校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最终成为懂礼貌和守礼节的好公民。
2.学科渗透法
在青少年道德教育过程中韩国学校注重各学科渗透教育的应用,如在国语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历史教学来展现韩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山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3.社会服务法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在参加社会服务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道德意识、增进民族精神和砥砺道德情操。韩国青少年学生经常参加的社会服务活动主要有募集资金、环境治理、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慈善工作等。
4.价值澄清法
价值澄清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拉斯哈明提出来的,主要分为选择、反省和行动三个阶段和七个步骤,非常重视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它强调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判断,教师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指导,然后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选择和判断。
三、韩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特色
韩国作为东亚儒家文化圈国家,韩国青少年道德教育也深深地打上了儒家伦理思想的烙印,并体现了其自身鲜明的教育特色。
1.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
韩国非常重视传统思想文化教育,突出其民族性。韩国各级学校在开展青少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把儒家伦理思想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例如,学校对学生进行忠孝教育、廉耻教育和国民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和国家责任意识。在家庭里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日常生活礼仪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生活习惯。此外,在韩国学校的校园里到处悬挂着本国历史名人的字画和肖像,以此来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道德教育的社会化
韩国政府认为,道德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强调教育必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建立了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网。主要做法是:首先,学校召开家长联谊会,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始终与学生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发挥家庭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建立社会教育网、社会监督站与文明社区等。这些社会机构与学校保持紧密的协作,共同参与到青少年道德教育活动中去,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3.道德教育的生活化
韩国道德教育由于深受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影响,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被韩国学校和教育部门发挥到了极致。韩国学校注重把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即道德教育生活化。韩国学校把道德教育内容划分为四大部分,即公民的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国家民主生活。个人生活主要包括尊重生命、诚实守信、平等相待与生活节制等内容;家庭邻里学校生活主要包括尊敬长辈、宽容他人、家庭礼节、学校礼节与热爱自己的家乡等内容;社会生活主要包括公共秩序、民主秩序、帮助他人和维护正义等内容;国家民主生活主要包括爱国家、爱民族、维护统一、促进国际友好和维护世界和平等内容。韩国道德教育生活化有助于青少年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体验道德情感,并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
4.道德教育的连贯性
当前,韩国学校道德教育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德育目标体系和符合青少年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的、循序渐进的德育内容。在小学阶段,主要开设生活课和道德课,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道德生活习惯。在中学阶段,主要开设国民伦理课和公民法制教育课,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法制观。在大学阶段,主要开设国民伦理课和历史文化课,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从而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四、韩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在当今世界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形势下,韩国学校道德教育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并形成了其鲜明的教育特色,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
1.大力整合和利用我国优秀的儒家思想文化资源
韩国青少年道德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儒家伦理思想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当前,儒家伦理思想既是韩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又是韩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灵魂。在韩国,儒家伦理思想已经成为维系个人与集体、社会乃至国家关系的黏合剂。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东方大国,也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发祥地。我国各级学校在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开发和利用儒家伦理思想文化资源,要将我国优秀的儒家伦理思想融入中小学的德育教材中去,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教材建设。各级学校还要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儒家伦理思想教学体系,将优秀的儒家伦理思想切实转化为青少年学生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
2.发挥多学科的渗透教育作用
韩国学校道德教育除了开设专门的'道德课对学生进行日常的养成教育之外,还注重发挥其他各门学科的渗透作用。而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基本上是由专门教学部门来完成的,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注重发挥其他学科的渗透作用。例如,在语文课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历史和地理课教学中通过讲授我国悠久的历史和辽阔疆域的形成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在数学课的教学中通过讲授我国数学家的爱国故事来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因此,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要注重多学科的渗透教育,切实提高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3.着力构建生活化的德育目标和内容
韩国学校注重将道德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即道德教育生活化。道德教育为了生活,必须融入生活。道德教育要引导青少年从当下的现实生活走向未来的可能生活,进一步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学校道德教育一定要引导学生走出沉闷的课堂,走进广阔的鲜活的社会现实生活,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道德、体验道德和践行道德,从而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品德。为此,首先学校要制订生活化的德育目标,制订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导向和以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导的生活化德育目标。其次,学校要大力整合目前的德育教材和教学内容,增加鲜活的能够满足学生实际生活需要的道德教育内容,尤其要着力增加学生参加课外道德实践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切实增强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活力。
篇7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前儿童;成长文:童话中的美好
目前,多数家庭教育专家认为,家庭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庭里的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作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之一,有其他两种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家庭教育在注重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并促进其社会适应。教育往往是互动的,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成长了家长,即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学前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说3岁前我们更多关注了孩子的身体健康,那么3岁后依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他们还需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让我们关注孩子,了解学前儿童的一些现状和特点,从知道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始,关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关注家庭教育会有何种影响,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理念。
一、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一)家庭教育误区
目前学期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误区:
1、儿童观落后
。如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了解、教育科学知识不足、孩子是附属品、个人愿望强加于孩子、天才教育大力宣传,而出现拔苗助长现象。
2、教育目标失衡。如家长过高的文化期望、职业期望、心理预期;重智力第一,加上早期教育思潮,忽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入校后厌学、逃学现象时有发生;轻能力,认为孩子太小啥也不懂,生活自理能力差;重身体,一味满足吃穿;轻心理健康,这么小,认为他们不需要或漠视忽略了。
3、教育方式不科学。不恰当的教养态度,如认为孩子小或是自己忙,造成教养分离;极端的教育方式,如对孩子过分亲昵、照顾、纵容、包办、甚至不适当的满足一切需要,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会起适得其反作用。
4、与托幼机构教育相脱节。如家长让孩子死记硬背,而老师则支持在游戏中学习;父母从自己愿望出发,让孩子上各种特长班,而老师则孩子自由发展。教育内容偏差,导致教育力衰弱。
(二)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纵观以上,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教育中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革,家庭结构、父母价值观等发生了明显变化,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1、大教育观——由狭义的家庭教育向广义的家庭教育发展。以往人们把家庭教育单纯的理解为关心孩子的学习,现在更多的家庭关注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等,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单向的家长向孩子实施教育走向双向的家长和孩子相互教育;关注家庭结构、父母婚姻关系、家庭人际关系等家庭生态因素对孩子成长带来的潜在影响;从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多种角度来考察儿童家庭教育等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逐渐丰富起来。
2、重视对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家长的教育。家长是家庭教育中的关键因素。许多家庭教育工作者呼吁,家庭教育的中心不是研究孩子的教育,而是研究家长的教育,他们发现家庭教育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家长。近年来,家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日益提高,家长学校的兴起、家长刊物的创办、家教经验的交流等为家长的学习与成长提高了平台。
3、走向学习型家庭。建设学习化社会,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主旋律,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每个家庭开启21世纪大门的钥匙。学习型家庭是一种较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在学习型家庭中,儿童和家长都可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每个学期儿童都是家庭的活跃因素,他们与家长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相互分享,促使家庭持续地、生态地发展。
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特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启蒙性。教给孩子的东西,必须是他们周围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具体的、形象的、初步的、浅显的。
2、复杂性。家长不但要抚养孩子,还要促其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并促其社会适应。
3、亲情性。家庭的感染作用,受到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亲密度的制约,孩子越小感染越大,效果越显著。
4、生活性。由于思维幼儿的直接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决定他们是从生活中的父母和家人身上学习的,必须关注自身的形象。
5、细致性。大事因小事,家长应给予孩子细致的照顾和教育,切不可粗心大意。
6、权威性。由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需依附与家长,家长在家庭中这种独特的作用决定崇高威信。
7、个性性。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需给予幼儿相适应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即因材施教。
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须知
(一)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是指三岁至六七岁这一时期,因为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时期。又因为这是儿童进入幼儿园时期所以又叫幼儿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神经系统方面。脑重量的增加,3岁儿童的脑重约1011克,相当于成人的75%,7岁儿童的脑重约1280克,基本已接近于成人的脑重量(成人平均为1400克);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脑电波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5~6岁左右是脑电发展的第一个明显加速时期;约4岁起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清醒时间相对延长,3岁儿童睡眠时间为12~13小时,5~7岁只需11~12小时。
2、幼儿的游戏方面。游戏是学前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主要有: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创造性游戏,是由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目的是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游戏是结合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编制的游戏;活动性游戏是发展儿童体力的一种游戏,如爬、跳等。
3、言语的发展方面。幼儿期是一种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其3~4岁词汇数量的年增长率最快,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词汇内容丰富和深化,词类范围先掌握实词后掌握虚词,积极词汇较婴儿期大大增长;语法的掌握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4、认知的发展方面。随着言语的发展,记忆在不断的发展,与婴儿期相比,幼儿的信息储存容量相对增长,对信息的接受和编码也在不断的改进,记忆的策略和元记忆初步形成;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最初实物、数和类的掌握,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
5、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方面。个性的初步形成是从幼儿期开始,社会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中自尊感稳定与学年初期,应着重培养。自我意识发展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思维发展成为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倾犯行为和社会行为最早出现在此期,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的要求,儿童逐步学会控制侵犯行为和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同伴关系,并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总概括为:第一,游戏是学前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形式;第二,脑重量已接近成人水平;第三,是口头言语熟练掌握的关键时期;第四,认知是儿童发展的中心课题;第五,同伴关系尤在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第六,品德发展成为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第七,自尊感稳定于学前期。
(二)了解家庭氛围中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1、家庭居住条件。居住条件的好坏,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休息的质量,也影响着身心的发展。如随着城
市独门独户的增加,给孩子的同伴交往带来减少问题应引起注意。
2、家庭物质条件。为孩子提供物质条件,家长不会吝惜,但应注意理智。
3、家庭结构。父母应尽量给孩子提供好的家庭教育理念,也要保持完整的家庭,有益于孩
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4、家庭氛围。氛围是一种精神环境。家庭氛围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指标。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氛
围:营造和谐、平等、开放、快乐的家庭气氛。
四、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正影响例子
一个男孩子懂得“一个有良心的孩子都要回报养育之恩”的道理后,过生日时,不在吵着向父母要好吃好玩的,而是去问妈妈:“我是怎样长大的?”妈妈告诉他:“你小时候我的工作很忙,是姥姥把你养大的。”男孩很感动,当他听说姥姥60岁生日快到了,便利用课余时间悄悄地折了60只纸鹤。姥姥生日那天,待全家人的生日礼物都送完后,他把纸鹤窜起的花环戴到姥姥的脖颈上,并轻吻了姥姥。姥姥感动得哭了,她说,这是她今天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二)负影响例子
六岁女孩被祖母关进鸡笼致手脚退化,并失语。她未被关进鸡笼时,会说话,活蹦乱跳;他在竹块编制的鸡笼里生活了一年多,春夏秋冬没衣服穿,饿哭时靠邻居丢点土豆或红薯进鸡笼充饥,且鸡笼里没碗;他的妈妈已死,爸爸出门打工去了。他的祖母63岁,他说:“我不但靠不住竹子(指女孩父亲),更想不到笋子(指女孩)的福。”他的祖母由于伴侣已死去在和别人谈恋爱、她只关心她会自己不会坐牢、她还嫌给女孩洗衣服麻烦。
无论从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健康方面来选择,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让我们觉得舒心,无疑是正面影响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更需要实际行动。让我们相信,播种爱,收获爱。
五、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
(一)坚持家庭教育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指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社会、学校之间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决不能各行其是、唱对台戏,或是前后矛盾、出尔反尔。
2、两不原则。指再穷不能穷孩子,再富不能富孩子。
3、三为主原则。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父母要鼓励孩子,给他正面积极的教育,切忌给孩子头目中灌输恐怖、迷信之类的东西。二是以赏识教育为主。对孩子的奖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本质在于善待生命、尊重生命。采用赏识教育,如给孩子一个拥抱,亲亲孩子的脸。当然不是容忍每一个错误,也不是溺爱,而是发现他们的长处,挖出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三是以细节教育为主。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善于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细节,及时对孩子进行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说理性的教育。让孩子在玩和学习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快乐地收获了知识。
当然,适当的反面教育、计划教育和批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必要的。
4、四尊重原则。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规律,遵守好这些规律,实现教育能取得佳效。二是尊重孩子的权利。要相信自己的色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小天地,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孩子有平等交流、玩等的权利。三是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温馨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意见,形成教育孩子的孩子的合力。
一些重要问题上,可事先达成一致,避免当孩子的面唱反台戏。四是尊重家庭教育的特点。要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必须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采取适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5、全面发展原则。指在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这五方面全面发展,不可偏废。德育在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中应居首位;美育是教孩子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体育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劳育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儿童获得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智育必须全面发展,防止偏科。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各方面都达到基本素质,并能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
(二)家庭教育切记误区
1、心理误区。由于我们未完成的梦想或由于社会压力逐渐加大,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希望越大,那么我们的孩子压力越大。压力超出负荷,造成的后果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和社会的不适。我们不
可以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
2、教育误区。知心姐姐卢勤把溺爱归纳为三种类型:代替型、看管型、满足型,即鸡妈妈似的溺爱。爱,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满足,我们的孩子还需要放开,如果说孩子是风筝的话,父母应是那根风筝线,起着引导、鼓励、再鼓励,并把握好度的作用。让他们去实践,有一天他们会创造比我们更强的未来。
3、形象误区。言教也要身教,父母的形象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撒一粒种子,生长出来的的确还是瓜和豆,关键在于他们有什么作用。
4、行为误区。耳濡目染,定型思维,驱之不去。父母的行为,每天都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影响着他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父母要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他们成为明天社会所需要的一代。
5、语言误区。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有一天会有爱的成果收获。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信息,让他们相信自己,才会有迈出前脚的一步。
(三)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并丢掉不健康心态
1、父母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素质。一是提高自身的人格的修养,要自尊自爱自强,充满自信心和责任心。
二是要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父母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等和不断学习。如归因方面,父母对孩子应有正确的归因,避免归因偏见,例如行为中心偏见在知觉他人时,是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而不是认为许多情景因素在影响他的行为;自我暴露方面,可适当向孩子暴露一些父母也有的不足之处,也需不断学习,让我们的孩子和我们是同伴是朋友。合作方面,要想孩子和父母合作,平常注意做到和孩子沟通,做到榜样效应,让孩子知道回报;学习方面,没有天生做父母的父母,只有学去做怎样做父母的父母。
2、丢掉不健康心态。一是丢掉补偿心。目的在于找回平常心,有平常心的父母往往创造出平常中的不平常。有了平常心,多几分理智多几分爱,毕竟目前我们知晓的一代圣君朱元璋,一代伟人如等,他们的成长经过或长或短的历练。他们的父母也是平常人,奉献的是一颗平常心,拥有的是一个不平常的孩子。当然,英才豪杰毕竟也只是少数的少数,不可以把昨天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加给孩子,因为孩子他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给他爱。二是丢掉反常心。父母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总是没有尽头的,用一颗平常心去培养孩子,相信有一天,他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归属,也许还会让你大吃一惊。因为比毕竟是有害的,花时间去吹捧,还不如花时间去赏识孩子的长处,让他得到应有的发展。三是丢掉虚荣心。孩子考试好了,到处炫耀,好似在自己脸上贴了金。反之,则拳打脚踢、冷眼相待,把缺点看成是孩子的耻辱,把特长当成孩子的摇钱树……虚荣,跨进了门槛,你意识到了吗?作为父母,只是一个领路人,陪伴者,只是一段路陪孩子走而已,不能追寻他们一生,虚荣会害了孩子,也会害了自己。四是丢掉惧怕心。生个女孩怕受欺,生个男孩怕学坏。父母要培养女孩勇敢面对的精神,遇事不慌不乱,授予她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男孩的责任心,告诉他的责任是什么,如在家保护家园,长大保卫祖国等。惧怕并不会解决什么,关键在于怎么样才是保护。
(四)家庭教育中的健康关注
1、衣与健康。如新衣服上有大量病菌,新买时,应先洗后穿,且孩子的衣服单独洗涤护理,衣服注意储存,出现霉斑会伤害到孩子;服装原料为棉、麻等,种植中使用杀虫剂、化肥和草剂等,导致农药残留于纤维中,伤害宝宝的皮肤;储存面料时使用的防腐剂,会导致过敏,呼吸道疾病。
2、食与健康。合理膳食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全面供给、平衡供给、合理烹调。
3、住与健康。如噪声影响身心健康,一般认为强度在55~65分贝以上的对人体会造成伤害的声音便是噪声。如水受到污染,人体的健康首当其冲受到伤害,有可能导致某XI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作为父母,我们要尽量避免噪声。孩子的生存空间不外乎三个:家居空间、社区空间、学校空间。家居空间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影响是第一位的;居住环境,孩子的玩伴应是父母选择住房的一个重要因数;优美的校园景观、奋发向上的同学、爱业敬业的老师构成整个学校空间。
4、行与健康。人的行为是健康状态的反映。对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着重在于培养行为,以促其社会适应。需要从同伴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移情能力、自主决策能力能力等方面来培养。
(五)手拉手——反馈检验
1、帮孩子开启“我能行”大门。卢勤把“我能行”归为六种力量:一是赏识的力量——相信你能行。成人赏识的目光,能使孩子创造出奇迹;二是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在信任中长大的孩子充满自信;三是发现的力量——你是奇迹。学会用发现的力量,金子就在你身边;四是评价的力量——你真棒。评价是一种力量,适当的评价能生发出一种能力;五是合作的力量——朋友需要你。学会与人合作市成功的开始。六是创新的力量――你能做得更好。成功只留给那些具有我能做得更好的心态人。
2、幼儿心理健康标准检验。有正常的智力活动,能表现出与其年龄相符的行为和能力;乐于同人交往,如乐于交朋友、待人热情;情绪饱满愉快,如对事物能够表现出情绪安定、愉快、乐观向上;性格开朗活泼,如心情开阔、天真、乐观、积极向上、心地善良;能够悦纳自己,如自信心强,能努力地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有良好的适应性,如能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生活自理能力较强,面对困难勇敢克服;有正常的行为方式,表现为:行为举止与年龄相一致、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反应强度与刺激强度相一致、行为总体一致,不是忽冷忽热喜怒无常。
3、家长的角色。家庭环境中家长应扮演什么角色?孩子的朋友、孩子的领导、孩子的兼职教师、孩子的保健医生、孩子的榜样和导游。家长要尊重和信任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做孩子的朋友;平时做孩子的朋友,关键时做孩子的领导,在一些原则问题和重大事项上必须由家长做最终的决策,而不能迁就孩子的任性;做孩子的兼职教师,讲应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身教比言教更有效,更重要,每一位家长都应给孩子树立榜样,带着孩子去做;开明的家长不做“轿夫”,而当“导游”,引导孩子在人生旅途中前行凭借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向孩子介绍“旅行”路线;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95-269.[/M]
[2]吴增强等.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05).a,411-412.b,422.[/M]
[3]张瑞芳.纵观我国学前儿童家教的历史和现状[EB/OL].
[4]杨浩然.家庭教育的金钥匙[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09).a,7-23.b,31—44.[/M]
[5]卢勤.好父母好孩子[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04).a,6-20.b,139-151.c,201-219.[/M]
[6]宋宁等.班级心理教育手册:幼儿版[M].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05).4-6.[/M]
[7]郑晓边.心理变态与健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6.[/M]
篇8
1“木桶原理”的定义
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木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木桶理论”也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确实!木桶盛水的多少,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 “木桶原理”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理论,应用于教育上,那就是创建和谐教育。从哲学角度和系统论的观点看,教育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系统。当教育内部各要素与要素之间以及教育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时,教育工作才会产生最大可能的效益。
2 善于发现数学教学的短板,并分析“短”的原因
职业学校数学课成绩比较差,许多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因为没有事业成就感而对数学教学缺乏信心。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确实存在“短板”,作为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短板,分析“短”的原因,采取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办法进行教学,才能走出数学教学的困境。
2.1 社会原因分析
2.1.1 生活环境的影响。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因此农村的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极大的影响。父母外出务工,学生多数跟随爷奶生活,在家缺乏家庭社会教育,并沾染吸烟、打麻将等恶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比较差。
2.1.2 “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读书无用”在职校生中普遍存在的思想,这部分学生把这一思想与过去常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划上了等号。因为他们亲眼所见的是这样的现实:是否上学、学习成绩好坏都摆脱不了外出打工的命运,而且,学习成绩好的不一定在社会上发展的好。所以上学读书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绩越来越差,首先成为数学学科的短板。
2.2 家庭原因分析。
一是家庭关系欠和谐。家庭,本应是幸福的港湾,本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欲望需求和人际关系都随之产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生裂变,走向解体?? 二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溺爱型家庭对孩子千依百顺,深怕孩子吃了苦,受了累,放松教育;放任型家庭对孩子的行为不管不问,对其学习是否努力也不关心;压力型家庭对子女的成绩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以至于揠苗助长,使孩子心理压力大,恐惧。
2.3 学生自身原因分析。
一是智力因素。人的智商有高低,能力有强弱。人与人智力、能力不仅有差异,而且差异很大。二是身体因素。有些学生身体有残疾,无论是先天性的还是后天性的,无论是程度深的还是程度浅的,这种残疾都会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三是动力因素。有很多并非有智力问题,身体问题,而是由不良习惯不良心理导致的短板学生。我们称之为动力因素。主要包括:懒惰而成的短板学生;厌学而成的短板学生;自卑心理造成的短板学生。
3 补短的对策研究
找到了数学教学的短板,分析了“短”的原因,关键的是怎样补短。
3.1 多与短板学生接触,进行感情交流。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学好这门学科。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的途径是很多的,从学习上到生活上,可以在课间聊聊学习中遇到哪些问题,聊聊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如你喜欢做些什么啊?等等。平时教师也要注意多用和蔼和激励性的语言。目的都是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他的老师是一个可依赖的人。
3.2 借助多种教育手段与措施,激发和培养短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适当的教育手段可以辅助教学使教学变得更有效。例如,我们可以为短板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如果达到这个目标就可以进行小奖励,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把静的教材变成动,让呆板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这样既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短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到知识。
3.3 巧用赏识教育增强短板学生学数学的信心,使他们能持之以恒。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赞扬,对于短板学生来说,这显得更为重要。那怕是一个欣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都给短板学生带来巨大的动力,使他们可以完成平时难以完成的事情。所以数学教师不要吝啬我们表扬的语句,它会让你事半功倍。
篇9
一、健全机制,做实德育常规工作
一是健全网络,优化管理。2014年8月我市教育局为更好的与省厅接轨特成立了思政体卫科具体负责学校德育工作。并配备了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年轻管理团队于下属单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和规模较大的完全小学设立德育办公室,配备主管德育副校长或德育主任,在学校内部形成了以德育办为龙头,团委(少先队)、学生会、班主任,思品教师为主力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促进了德育工作层层落实。其次是抓管理,规范行为。先后出台了《定州市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定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定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并在教育教学考评中加大学校德育工作的权重,努力推进学校德育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效化。
二是配强队伍,突出根本。首先,坚持择优聘用。各级各类学校因校制宜制订班主任的任职条件和任职目标,由教师自主报名应聘,校务会择优聘用。其次,加强教育培训。以市继续教育管理中心和市教研室为基地每年对新任班主任进行一次培训。各学校把班主任培训纳入校本培训范畴,采取校际交流、网络研修、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第三,发挥激励作用。市教育局制定班主任工作激励办法,每年组织开展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活动,实行优秀班主任在晋级、提升上优先政策,激励广大班主任爱岗敬业,岗位求为。第四,举办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了班主任基本功比赛,教师们踊跃报名,认真准备。比赛设置了预赛和决赛,预赛分为7个赛区,决赛为每赛区选出的第一名参加的全市决赛,决赛全程录像,并聘请资深专业评委进行评判和点评。最后选出小学、初中、高中组各一名优秀班主任上报省厅思政体卫处参加高一级比赛。
三是抓实常规,夯实基础。
首先,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走复兴路 圆中国梦”读书教育活动。全市共有近12万名中小学生参加,有67个集体、220名教师、220名学生获得了各级奖励,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其中流驼庄小学孙雨桐同学在全国春苗网知识竞赛中荣获特等奖,并代表我市学生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会议。定州市教育局荣获 “全国组织特等奖”。
其次,加强德育基地建设,拓宽德育教育渠道。我市十分注重发挥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经过几年的辛勤打造,逐渐形成了以定州博物馆、张寒晖文化广场、西城乡北疃烈士陵园、留早镇西南合清风店战役烈士陵园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清明节到来之际,我市教育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关工委、文体局等部门在清风店烈士陵园、北疃烈士陵园、东马家寨烈士陵园以及永安公墓分别举办了爱国主义报告会。来自我市部分中小学的学生为革命先烈扫墓,敬献花篮,参观陵园纪念馆。通过聆听爱国主义报告,使全体同学和教师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纷纷表示要以先辈精神为力量,努力学习和工作,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同时,有的学校在祭扫烈士墓活动中,还举行了新团员入团、新队员入队宣誓仪式。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先烈,回报祖国。
第三,积极开展争当“文明环保小天使”活动。积极配合我市开展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从去年9月起,市教育局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中联合开展了以“小手拉大手、共建美丽定州”为主题的争当“文明环保小天使”活动。该活动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组织集体宣誓、签名,开展“我和父母有个约定”活动;二是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同践行“文明环保十一条”,开展系列环保志愿活动;三是每天为学校和家庭清洁做一件事情,开展文明行为劝诫监督行动和与父母共同参与志愿清理环境卫生活动。目前,此项活动还在进行中。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本着“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管理”的理念,市教育局把每年的3月份定为“学校德育常规管理月”。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学校要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开足开全课程,对音、体、美、写字、信息技术等课程必须保证教学时间和质量。课程表编排做到科学、合理、规范、实用,严格按照课程表上下课,做到执行课程表不占、不挤、不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教职工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内容,积极开展“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争名师”和“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等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职工爱岗敬业,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规守纪,出满勤,干满点,比奉献,比贡献。同时,为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在教师队伍中深入开展了“百名师德标兵”、“百名教学能手”、“十佳小学校长”、“十佳幼儿园园长”的评选活动,并在全市教师节大会上进行了表彰奖励;号召全体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养成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务实的作风,通过班级目标的确定来定位学校养成教育目标,着重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读书、写字、听讲、回答问题等)的培养入手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人文关怀”,增加其特色与活力,强化校园文化的内涵深度。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形成“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新格局。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也相应制订了常规管理月实施方案。
10月份以来我市开始推广“家乡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为此项活动先后召开主题会议、制定方案、成立筹备委员会领导小组、下发文件。依托定州市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剖析“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积极意义,为活动的开展创设条件,大胆设想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力求在全市掀起“爱我家乡、爱我祖国”的热潮。
三、开展家庭教育,提升家校共育水平
篇10
青少年是社会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幼儿向成人转变的时期,此阶段是青少年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其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所以目前国家和社会已把青少年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1.1青少年教育的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仅在智力启蒙中起到关键作用,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习惯、塑造品格,这是百年树人的起点和重要基础。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即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狭义的则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
1.2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结合
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而这项系统工程就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所能承载。因此,将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结合,在促使人的发展的更具完整性和全面性方面,就显得日益重要。
1.3亲子教育
在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和环境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家庭教育普遍呈现出现重智力,轻情感和良好习惯培养的现象;还有不少父母因繁忙的工作,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而将希望寄托于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的普性教育无法满足更多家庭不同的需求,同时家庭角色的弱化和缺失也不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
为解决上述问题,倡导父母与孩子同乐的“亲子教育”便迅速发展:其核心内容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父母与其子女共同学习、分工配合获得知识和情感的体验和收获,在此过程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与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教育不同的是,亲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教育模式,同时需社会教育和资源的大力支持即社会教育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基础,亲子教育则是家庭教育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亲子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产物,并能对学校教育进行有效补充和延伸。
而目前,社会普遍开展的“亲子教育”仅以早教为重点,针对幼儿的早期智力开发较多,但缺少对青少年成长各阶段的情感培育、个性发展、禀赋和潜能开发的持续性和系统性。科学、系统的“亲子教育”亟待完善和发展。
2.科技馆在亲子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1科技馆教育工作特点
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科普设施,现代科技馆(科学中心)肩负着四个重任:向公众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传播科学的思想、倡导科学精神和提高科学素养。
其中,科技馆教育的核心和价值――针对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开展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和科学理论实践、并注重其体验过程,则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必要延伸,同时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科技馆开展亲子教育的优势
科技馆教育重在人文修养、知识教育、实践探究与情感体验四者合而为一,而不是单一的知识传输,同时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这成为了开展亲子教育的良好场地。
2.2.1公平性
科技馆是面向全社会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公众平等享受其教育资源、教育机会。同时,科技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将使更多人有机会走进科技馆,接受科普教育和参与科学文化交流活动。
2.2.2多样性
科技馆教育不以知识传授为主,而是鼓励公众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强调探究过程而非结果。
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形式也十分丰富:如科教展览、科学实验、科技培训、科技制作和开展各类主题科普活动等均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认知水平,实施个性化教育,并通过不断地拓展内涵、丰富形式,营造有趣、愉快的环境和氛围,努力使每个参与观众特别是青少年都能从中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和潜能力。
2.2.3 社会性
科技馆不仅是普及知识、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教育设施,也是体现我国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形象重要窗口,同时也是青少年课外实践基地。其优势在于借助更多社会资源,尤其是与学校、学会、科研单位和企业紧密合作,并利用自身现有的设施条件以及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使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
科技馆开展的各类互动展览和教育活动,使专家学者及社会公众能够广泛参与,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
2.3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亲子教育平台
2.3.1发挥软件优势,开展亲子主题科普活动
科技馆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独立或联合社会单位策划并开展富有鲜明主题的系列科普活动。主题科普活动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趣味性,同时其形式丰富,内容贴近生活,富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可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认知水平和个性化需求的家庭参与,从而使得“2+1>3”!
如重庆科技馆在龙年春节开展的“吃、穿、动、行专题活动” 既营造了节日热闹的氛围,又充分满足了社会需求,基于国内首个国防主题展厅开展的“上阵父子兵―智夺国防小战士”活动在持续开展的一个月中让不少父子“国防迷”其乐融融;“相约母亲节、传递感恩心”的主题活动则让青少年观察身边可以利用的废旧报纸、杂物,并亲手制作加工成为一束束美丽的“鲜花”和漂亮的环保袋。
在活动中,共同的体验、学习的经历让孩子和父母更加深入了解彼此,互相理解;同时及时某些不是预先设计并铺垫的感悟,也在每个家庭中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变化”。这些改变来自于“一家人”在活动情境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目标的学习体验,家庭随着活动体验的增加,拉近了家庭共同的默契度、信任感,特别是凝聚了家庭的向心力,缩短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
2.3.2利用硬件设施,提供亲子教育乐园
科普剧舞台是国内大部分科技馆建设的科普设施,其产品――科普剧是将科学知识、生活常识等内容与剧情表演有机结合起来,融入了语言、舞蹈、声乐、绘画、制作等多门艺术,为知识插上有趣的“翅膀”。
将舞台打造成亲子乐园则是重庆科技馆的初步尝试:鼓励不同家庭组队参与科普剧本的创作及编排,并亲手设计制作道具、服装等,同时还可自编自导自演,打造具有小家庭特色的专属剧本,并面向公众演出。这个过程,将不断提高父母和孩子的组织协调力、团队合作力和综合学习能力,同时父母的参与和鼓励是孩子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也为培养青少年自信、自立的精神奠定良好基础。
2.3.3开展针对父母的亲子教育培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