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化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科技化的必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G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044-01
一、科技信息平台作用简析
科技信息平台,包括两种层面上的含义,一种是数字化的信息,另一种则是信息系统,前一种是信息平台的理论形态,而后一种则是信息平台的真实存在,通常意义下,科技信息平台就是指现代互联网技术,这种科技信息平台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它能够让世界连成一体,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快速传播,也能够实现全世界范围的自由交流和沟通,现代互联网这一科技信息平台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必不可少的载体,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寻求到更多的帮助。
二、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的必要性
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的必要性,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我国自从20世纪末就已经实行了改革开放,进入工业革命时代,随着近几年我国入世的加快,我国的信息技术也迅速走向国家化,信息已经成为时代竞争资源,谁最先掌握了真实信息,谁就成功了一半,而作为获取信息的基础平台,科技信息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甚至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手段;另一方面,我国是人口大国,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粗放,经营效率低,而民以食为天,农业自然是我国重要发展的基础产业,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农业产品需求量的上升,农业也跟随这代的变迁开始采用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化生产,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农业科技的发展,也不得不借用科技信息平台,来获取发展的首要信息。
其次,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更是源于科技信息平台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重要意义。由于科技信息平台,能够实现信息的高速传播和共享,也能够实现自由交流,那么,农业科技的发展就能够在科技信息这个平台上寻求到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让农业科技人员及时了解相应的农业科技知识,并能够将这些最新的知识运用到当地的农业生产当中,与此同时,有了科技信息这个平台,农业科技者在进行农业经营的过程中遇到任何的问题,都能够及时通过科技信息平台获得解决方法,从而带动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社会快速进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三、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的原则
由于科技信息平台的巨大作用,顺应时代的需求,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是必不可少的选择,但是要能够切实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必须要坚持基本的农业科技服务原则以及科技信息平台使用原则,在真正合法合理的情况下去使用科技信息平台,去运用其为农业科技服务;具体来说,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必须要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针对科技信息平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利用科技信息平台做扰乱社会秩序等违法行为,对一些扰乱社会秩序的言论给予反对和矫正,其次,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操作实践中,要坚持按照当地农业的实际情况,来利用科技信息平台,对当地农业科技进行针对性的服务。
四、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的措施
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需要在一定原则的基础之上,做好具体措施的探究。
首先,要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平台的作用,必须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由于信息平台依赖于宽带网络,也需要计算机等相应的网络媒体设备,所以,在具体运用之前,必须要准备好这些设备,再加上农业的特殊性,有必要还要保证设备质量,准备部分可移动的、信号接收能力强的设备,方便农业科技人员随时携带、查询,并要让设备等能够经受住自然变化的各种考验。
其次,要充分做好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工作。尽管农业科技人员具备高科技知识,但是其知识的专业性主要集中在农业这一个行业,所谓隔行如隔山,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员对科技信息平台的运用未必能够娴熟,因为科技信息平台看似简单,却又包含众多的复杂细节,变化无穷,因此,有必要针对农业科技人员进行专业的科技信息辅助指导,让他们能够在更加专业的培训中掌握专业的科技信息平台运用技术,以及多样化的科技信息平台信息知识获取的渠道。
最后,要做好科技信息平台的安全工作。科技信息平台具有先进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伴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产生了许多违法犯罪的信息运用行为,如黑客等,这部分违法者通常有高能力的技术人才,对于科技信息平台往往是具有十分透彻的了解,他们通常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相应的黑客病毒,攻击他人的安全系统,窃取相关的机密信息,这对于农业科技人员无疑是一种威胁,因为,对于农业科技人员而言,每一项研究都是一项成果,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涉及到自身的科学专利,所以,必须要做好农业科技信息平台的安全工作,建设对应的安全信息系统,让专业人才负责保密工作,让农业科技能够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中,实现对科技信息平台的自由运用。
五、结论
信息高速时代的科技信息平台,是重要的信息资源获取途径,对于农业科学者进行农业研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往往能够获取一手的农业科技信息,就能够帮助农业科学者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知识,对于其农业科学研究是有利的,但是,在对科学信息平台的运用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相应的基本原则,采取必要的措施,科学合理地去运用科学信息平台,发挥其实际效用,促进农业科技的顺利研究,带动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健宏,丁中文.闽台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的开发与构建设想.中国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大会论文汇编.2007-10-01.
篇2
1.1发展生态农业符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污染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已经严重威胁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2建设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是实现现代农业新跨越的有效载体
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市场化运作为动力,以实现农业产业化为目的。在现有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精品农业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为各级政府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必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目标
2.1把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保护环境的示范区
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和农业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桔杆还田、畜牧粪便和生活污水沼气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使园区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2.2把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要以提高科技含量,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科技创新为抓手,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使园区成为农业生产新技术的试验基地,实用技术示范基地,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
2.3把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优质种子、种苗、种畜繁育基地
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要积极开展优质种子、种苗、种畜引进,试验工作,筛选出适合当地种养的新品种,使园区成为优质种子、种苗、种畜的繁育中心和供应基地。
2.4把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成集生产、加工、销售
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化基地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技术开发,以大中城市农贸市场“农改超”为契机,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改进农产品包装,抢占市场份额,使园区成为农产品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
2.5把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成城市居民农业观光旅游景点
园区要积极挖掘农业文化内涵,开阔视野,加大农业观光旅游设施建设,把园区建成集生产、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载体,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体验生活,寓教于乐的需求。
3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要求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进生产条件
园区首先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具备道路畅通、土地平整、田块成方、沟渠配套、排灌自如、用电便捷、安全,有一定的大棚配套,生产管理用房配置合理,加工检测设备齐全,污水处理系统完备并运行正常。
3.2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园区科技含量
园区必须在科技应用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成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结合点,最新科技成果的试验点,高新适用农业技术应用的示范点,科技创新和高效农业的模式点。
3.3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
园区内的主要农产品以及加工产品都要有自己的商标和生产标准,所有食用农产品必须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要求,积极参加各级农展会、农博会、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
3.4实施产业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园区要按照企业化模式运行,主要农产品都必须实施产业化经营,经加工包装后上市,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园区要逐步建成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壮大。
4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的保障措施
4.1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扶持生态农业发展
在国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宏观决策下,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为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生态农业发展基金,制定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扶持办法,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参与生态科技园区建设,鼓励工业企业参与农业发展等。
4.2加大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鼓励农业企业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对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食品证书的企业给予奖励,严厉打击农业违法行为,维护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保护生产者利益。
篇3
关键词:农业科技 重要性 创新进步
1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业科技传播的建设力度
加大对大众媒介的扶持力度(1)政府应加大对大众媒介的重视力度,利用大众媒介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扩大农业科技传播范围,增加传播效果。(2)农业科技传播具有公益化属性,对于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节目和报纸,政府应予以支持,并鼓励兴办涉农专业报纸,或者在主流报纸上,开辟农村农业版或栏目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政策和资金倾斜。(3)将农业科技传播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将节目的制作费用和采编人员的采访费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或进行差额补助。1.2加大对农民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力度政府应在农村大力增设农村书屋,有针对性地采购农业科教、种养殖、文学、法律、医疗保健等书目和报刊,充分发挥农村书屋的信息窗口功能,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致富信息、生产信息、市场需求等。
2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内容
(1)农业科技中涉猎多个学科。例如,植物学、化学、昆虫学、遗传学、育种学、经济学等。所以,农业科技的研究,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合作,解决农业生产前、中、后的各个环节的问题。而且,科技成果的应用,还需要综合配套措施,以确保效果。
(2)由于农业科技的研究周期与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周期密不可分,必须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因此,研究和开发农业科学技术不可一蹴而就。大多数项目的研究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所以,农业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渐进式的。
(3)应从实践中寻找课题,并将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所以,必须将“科研”、“教学”、“推广”这3个环节融会贯通,共同强化,建立起有效的农业科技整合与共享机制,促进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把项目作为凝聚科技力量、整合科技资源的载体和平台。
3农业科技进步的意义
(1)我国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农业科技进步不仅能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更能够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
(2)我国面临农业发展资源短缺的矛盾愈来愈突出的局面,所以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也愈发凸显,需靠农业科技进步来实现。(3)要实现科技兴农,实现农业集约经营的飞速发展,农业科技进步是唯一出路。
4农业科技进步的机制
(1)健全的机制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公共性、基础性、公益性是农业科技发展应当遵循的原则。
(2)在确保农业科技的公益性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龙头企业、科技试验园区等形式,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只有将科技、经济资源有效地整合,才能够集结优势力量,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优质平台。
5农业科技进步的举措
(1)通过加强农业生物学研究,并结合各地的生产实践,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的开发创新科技,提高农业生物技术水平。
(2)各级农业部门应借助网络化、咨询平台、远程教育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农业信息的交流。
(3)农业资源环境的好坏,决定着农业发展的命脉。应加强农业资源环境建设,一方面应依靠农业科技中的多学科和多种科研成果的整合;另一方面也应依靠有效的行政管理政策。
6农业科技进步的成果
(1)过去30年里,随着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已经培育成功出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超过1万个,优良畜禽和水产新品种近100个,不仅促进了农业品质的更新换代,而且推动着我国粮食和肉、禽、蛋、果、蔬、水产等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科技事业适应了“三农”的发展需要,为粮食连年增产、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自给自足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付俊红,郭永军.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思考.中国农技推广,2007,(03)
[2]范素芳.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广西大学,2006
篇4
(1)农业科技中涉猎多个学科,例如植物学、化学、昆虫学、遗传学、育种学、经济学等,所以农业科技的研究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合作,解决农业生产前、中、后的各个环节的问题,而且,科技成果的应用,还需要综合配套措施,以确保效果。(2)由于农业科技的研究周期与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周期密不可分,必须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因此研究和开发农业科学技术不可一蹴而就,大多数项目的研究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所以农业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渐进式的。(3)要从实践中寻找课题,并且将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所以必须将"科研"、"教学"、"推广"这三个环节融会贯通,共同强化,建立有效的农业科技整合与共享机制,促进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把项目作为凝聚科技力量、整合科技资源的载体和平台。(4)由于地域性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十分重大,所以农业科技的发展也必须因地制宜,不同地域应该有符合自身特点的农业科技创造。还有就是在地域要求方面,不仅仅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还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民风民俗等特点,没有最好的科技,只有最适合的科技。(5)创新永远是科技研究的主题,在农业科技发展上,增强自主创业能力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战略基点。
2农业科技进步的意义
(1)我国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农业科技进步不仅能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更能够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2)我国面临农业发展资源短缺的矛盾愈来愈突出的局面,所以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也愈发凸显,而这就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来实现。(3)要实现科技兴农,实现农业的集约经营和飞速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唯一出路。只有大力发展,促使农业科技进步,才能真正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才能真正推动农业发展。
3农业科技进步的机制
(1)健全的机制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公共性、基础性、公益性,是农业科技发展应当遵循的原则,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加有利于健康、经济、环保以及安全的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推广和实践。(2)在确保农业科技的公益性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龙头企业、科技试验园区等形式来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将科技、经济资源有效地整合,才能够集结优势力量,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优质平台。(3)人才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根本保障,因此在人才的运用上,农业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要有明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做到人尽其才,让科技工作者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挖掘出自身的潜力,为农业科技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4农业科技进步的举措
(1)通过加强农业生物学研究,结合生产实践和全国各地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等多重因素,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的开发创新科技,提高农业生物技术水平,对农业科技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各级农业部门借助网络化、咨询平台、远程教育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农业信息的交流。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建立的各类栽培技术数学模型、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为农业生产提供核心的技术支持。(3)农业资源环境的好坏决定着农业发展的命脉,所以农业科技进步必须在此处得以体现。要加强农业资源环境的建设,一方面要依靠农业科技中的多学科和多种科研成果的整合,另一方面也要依靠有效的行政管理政策。
5农业科技进步的成果
(1)过去30年里,随着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已经培育成功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超过1万个,优良畜禽和水产新品种近100个,促进了农业品质的更新换代,为推动我国粮食产量和肉、禽、蛋、果、蔬、水产等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农业科技事业适应了三农发展需要,为粮食连年增产、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自给自足的基本目标。(3)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也稳步提升,良种推广补贴、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政策的实施,让大批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4)农业科技进步有效突破了我国农业生产资源约束的瓶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针对广大农村各农户小规模生产的现状,依靠科技提高了农民的种养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率。(5)国际合作项目提升了我国农业生产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鼓励了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实现了科研、推广、示范、生产、销售的农业经济体系。
6结语
篇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的必要性分析
但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来看,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效果远未达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建立高效、优质、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任重而道远。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形成于农业发展模式变革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中,虽然我国于1993年颁布了农业科技服务领域的第一部国家级法律《农业技术推广法》,各级地方政府与行政部门也在本地区农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农业科技服务政策,但总体而言,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供给严重不足,以“指导、激励、监督、问责”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体制环境尚未形成。投入力度亟待加强强有力的资金、人才和物质投入是确保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良性运行的保障。资金方面,现代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农业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地方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的资金缺口持续扩大制约了农业技术的使用和推广[3]。人才方面,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专业人才匮乏,培训机制尚未形成,高校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农业科技发展需求。物质方面,现代农业的技术装备供给失衡,有的地方缺少必要的专业仪器,无法应对突发性的农业灾害,农业风险抵抗能力较弱。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取得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但转化率只有30%~40%;2009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只有48%,比发达国家大约低了30个百分点[4]。目前,政府部门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主体,农业科技推广由于缺乏充分的论证和调研,常规的、单一的农业推广技术占了较大比重,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部分地方政府不顾农民意愿强制推广科技成果,损害农民切身利益,导致农民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不强,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目前,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按照专业设站,种植业归农业行政部门管理,畜牧业归县级畜牧局管理,农机站归农机局管理,水产站归水产局管理,农村水利归水利部门管理。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条块管理既增加了农业科技服务的管理成本,又造成管理职责不清,无法满足农业技术应用综合发展的要求。传统的农业科技服务部门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沿袭至今的相对独立的部门,伴随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新需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势在必行。1)农业科技是关系到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农业科技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的使用和推广有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业科技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保障。2)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于2010年建设完成,并在12省开展“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了涉农资源的信息整合;2010年11月,由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创建的“农业科技网络书屋”正式开通,实现了农业技术信息的适时和交互传播,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5]。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方便了农业科技的引进和推广,拓宽了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创造了技术条件。3)农业科技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09年11月以来,农业部启动了全国农民田间学校教师培训计划,参训学员回到当地后已举办6个省级师资培训班和水稻、小麦、棉花、蔬菜、茶叶、水果等农民田间学校150余所,共培训农民约6000人[5];此外,农家书屋、农村流动书店、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推广、大学生村官等工程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村科技服务人员,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4)管理观念的变革促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传统管理理念是以资源稀缺性原理和投资收益递减规律为理论基础的,但信息时代的管理理论则是以知识的无限性和知识投资递减规律为指导的管理思想,在新经济时代,人本思想将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思想[6]。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本质是以获取和传播农业科技为核心的服务性工作,农业科技服务不仅需要资金、技术,更需要情感和态度,农业科技服务人员要与农民充分沟通,交流协作,不断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产品的需求。
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的有效途径
通过更新服务思想,营造良好环境,整合服务资源,重塑组织功能,优化流程设计,加强动态评估等一系列再造工序,增强农业科技服务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率,提升农民对科技服务的美誉度和满意度。构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首要问题就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一是树立服务农民的意识,农业科技服务是农村基本公共体系的内容之一,农业科技产品本质上是公共产品,要以“农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农业科技服务评价的重要标准,强化服务意识,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制定农业科技服务规范标准,规范农业科技推广流程,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制度设计;二是树立目标意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目标要由流程效率转化为体系优化,要推动农业科技服务部门职能归并,明确农业科技服务管理部门职责,成立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办公室,解决科技服务管理多重领导的问题;三是树立发展意识,农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农业科技服务部门和管理人员要敏锐洞察市场变化和科技发展,及时快速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进行动态跟踪监测,潜心研究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需求的发展趋势,为农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科技成果。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对于构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至关重要。在制度环境方面,要继续贯彻2012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理顺农业科技政策支持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制,建立农业科技服务政策激励机制和监督引导制度;结合地方实际和农民实际需求制定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农业科技服务管理办法”,形成完整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建立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督制度,加强《农业法》、《农业科技推广法》的执法检查,将农业科技服务作为农村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在技术环境方面,加强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村书屋、田间课堂的资金投入,强化产业集成配套,开展大规模高产创建;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推广平台,利用现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对已有的农村科技服务进行信息化改造,启动“户户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工程。资源整合是构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一是整合人力资源,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选拔和配备工作,推行农业科技人员聘用制度,健全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大对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其整体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优化科技服务人员的分布与结构,鼓励引导优秀大学毕业生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改善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者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二是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农业科技服务社会化水平,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要与高校、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科技服务格局,大力培育农村科技合作组织和农村科技协会,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推广合作。三是整合市场资源,引导农村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基层供销社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扩宽科技融资渠道,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组织重塑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中的重要步骤。一方面要重塑组织职能,变过去以职能分工为主导为按专业划分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框架,坚持协同合作的组织目标,突破专业界限,建立事业单位性质的农业科技服务部门,实现动态化、过程化的农业科技管理和服务。另一方面要重塑组织功能,以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的农业科技服务职能,不仅要注重农业科技的管理,更要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服务,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一站式网络平台和服务大厅,降低农业科技管理成本,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公众满意度测评,提升农业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体系,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将以“高效、优质、满意”为目标,为农民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服务,最根本的是变“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公众主导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变“自上而下”的农业科技产品供给模式为“自下而上”的农业科技产品需求模式。要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产品公众需求调查,根据农民需要和地理特征推广和发展农业科技;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的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吸引留学人员、旅居海外的农业科技人员回国创业,参与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和交流[7];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对农业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根据农民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教育,通过大众传媒推广农业科技成果,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解决农民的农业科技困惑。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动态评估有助于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不断优化和完善,实现流程的成功再造。首先是对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评估,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工作方法等与农业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密切相关,在评估时,既要关注其是否有效履行农业科技服务职责,是否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能否有效处理突发性农业科技安全事件;同时也要关注其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和公众口碑。其次是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的评估,包括农业科技服务部门工作是否配合默契,是否存在职能交叉,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是否有效,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贡献率如何。第三是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运行效能的评估,加强对农业科技服务的成本-收益分析,降低顾客成本和服务成本,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
本文作者:刘佳王岩鑫工作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
篇6
【关键词】农业科技;科技档案;规范管理
农业科技档案主要包括农业科学研究中从立项、申报、进程、总结、结题再到成果鉴定这一系列过程中的各种档案材料,还包括林业、副业、渔业、牧业等档案。由于在管理农业科技档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因此,有效地管理农业科技档案是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
一、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必要性
农业科技档案是指在r、林、牧、渔各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技术资料,是农业科技人员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对农业科研活动最直接的原始记录。包含种子档案、作物栽培档案、植物保护档案、林业档案、畜牧档案、水产档案、农业生态环境档案和农业区划档案等。将这些资源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科技档案,再将这些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可以进一步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的新价值。
首先,农业科技档案的实质是科技成果,作为智力成果、知识智慧的结晶,是属于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必须加以保护和利用。其次,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可以使各级决策部门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服务。再次,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创新的基础,这些信息资源可为深入科研提供大量宝贵的信息来源。最后,农业科技档案是一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良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服务,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人员不注意科技文件的积累。科技档案的前身就是科研文件,科技文件具有很高的再利用价值及指导价值都是因为记录了科研成果的研究过程。但档案人员和科技人员平时不注意保存科研文件,导致归档时科研文件收集不完整,从而造成很大的损失。
(二)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方式落后。档案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大,这给提供利用和保管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上管理的手段和方法都不先进,非常的落后,检索工具也是单一的,工具单一通常表现在查阅工具,用的最多的查阅工具就是手工制作的目录或者是专题卡片,检索方法速度慢而且还很落后,准确率也不高。
(三)农业科技档案内容不完整。虽然科研科技单位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了归档,但是,科技档案工作中还存在内容不完整、归档手续不齐全的问题。
三、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农业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国家档案局在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统筹城乡档案工作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的、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档案工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为适应以上形势要求,档案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充分认识农业科技档案的特有作用,树立农业科技档案的正确价值观,增强农业科技档案的民生意识,贴近民生,服务民生。
(二)加强科技档案的收集,着力建设档案资源体系。只有建立起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才能为人民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建立起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效快捷的档案服务,才能真正体现档案部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加强科技档案的收集,可采用定期收集和随时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定期收集是根据科研活动的特点,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规定详细的归档范围、份数、要求及时间;促使科研人员自觉将科研档案材料定期归档,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随时收集针对学术论证、证明材料、检测结果、验收鉴定等与科研项目有关的其他材料,并将收集的材料以科研档案的重要程度为依据,结合运用多种组卷方法将案卷按重要程度排列,这样有利于科技档案的保管和查找利用。
篇7
【论文摘 要】 本文从数量和质量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以及进行合理开发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开发的措施,试图为实践操作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多且质量低,这已经成为我国隐性的失业大军。如何提高农村潜在人力资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科学文化水平,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教育培训机制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使农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开发,加快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已经成为我们经济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重要课题。
1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描述了我国人力资源状况: 目前,我国人口构成仍以低层次文化人口为主体,国民总体文化程度偏低;高层次人才极为紧缺;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重大障碍。而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1.1数量现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呈现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据统计,1978年我国有9.63亿人,农村人口为8.03亿,农村人力资源为3.06亿,农村人力资源占农村人口的38.11%,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1.78%。2002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人口总数和农村人口分别增长了33.44%、16.44%,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1%、0.64%;同期农村人力资源增长了58.50%,年平均增长1.94%,农村人力资源的增长率高于同期总人口、农村人口的增长率,更高于200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6.45%的水平。而据最新统计,2006年我国总人口为13.15亿人,乡村人口7.37亿人,占总人口的56.1%左右[1]。乡村人口中有劳动力约4.80亿,农村人力资源数量极其丰富,但是人口增长过快与农业发展相对滞缓形成了矛盾。农村人口众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沉重的包袱,农村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得不到释放。而且,建国以来,我国农业院校培养了大约130万大中专毕业生,有80多万人离开了农业,只有40多万人留在农业系统,而正在农业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的只有15万人,人力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2]。
1.2 质量现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现状主要体现为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普偏低,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防碍新农村的建设。其素质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文化素质偏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7.3%,初中文化程度占50.2%,高中文化程度占9.7%,中专文化程度占2.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亦即 4.8 亿农村劳动力中,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就有 4.2 亿人[3]。
1.2.2 科技素质不高。目前,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95%以上的人基本上仍然属于体力型和传统型农民,缺乏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不具备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初级技术水平的要求,这就影响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2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开发的必要性
2.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然而目前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现代集约型农业的转化,则要依赖农业科技开发、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快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因为只有通过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才能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和技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2.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前提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不顺畅。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般分为三类,一是转移到乡镇企业,二是从事服务业,三是进入城市各行各业。但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和就业扩张对人力资源素质要求的提升,不论是哪一种转移,都对农村现有劳动力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如果没有素质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就无法适应转移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就要退回来重新回到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没有得到有效实现,因此,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加快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
农村人力资源受教育水平是影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影响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因素,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会严重制约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建立健全农村教育体系就成为加快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最有效措施。
3.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基础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4]。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教学设施不全,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学生辍学数量增加等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首先,改变教育投资体制,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其次,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的落实,确保教师待遇能逐步提高从而稳定和充实农村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第三,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应不遗余力地推行义务教育,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数量。
3.2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分为两部分,一是面向留在土地上的农民开展农业科技普及培训; 二是面向将向城镇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要以农业科技示范户为重点培训对象, 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 要组织培训教师和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 按照农时季节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 大规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从而真正使科技兴农和人才兴农战略落到实处。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则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对农村劳动者就业能力的需求开展各种层次和类别的教育和培训,注重培训的适应性和广泛性,使农民能够从教育和培训中切实受益。
参考文献
[1]姚裕群,人口大国的希望:人力资源经济概论[M].中国人口出版社,19.
[2]刘晓瑜,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27-128.
篇8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建设 新农村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012-0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过历史证明了的真理,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广应用,为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1 科学技术是农业经济的增长动力来源
陇川县是一个落后边疆农业县,全县农业人口约13.7万,耕地面积大约5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资源仍然十分短缺,这一点是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以人均占有耕地来说,我县农业人口大约3.94亩,人口每年都在增长,耕地却每年在减少,而且大于25度的坡地还不少。这一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农业的发展,不可能依赖自然资源在扩大再生产中起作用,农业的增长不能靠提高人均占有资源量来实现。而必须依靠科学的进步及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转化,靠科技提高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靠科技在有限的土地上搞立体开发,充分利用地力,让不再会增长的土地收获超过以往产量的农产品。
大量事实证明,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里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农村改革30多年来,农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使我县粮食在播种总产量连续上了几个台阶。农作物主要品种的不断更新,每一次都对农业生产的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只要把科技引进农业,就可以大幅度地增产增收。但是,与一些发达的内地相比,我县在农业科技应用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发达地区的农业增长中,有70%是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的,而我县目前的农业增长中靠科技实现的只占到40%左右,这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县的农业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而要开发这些潜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2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顺应世界农业科技潮流的需要
在人类进人21世纪之际,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场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序幕。这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开发技术和空间开发技术等新技术中的新理论、新方法应用于农业,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业动力电气化、生产条件控制化、农业育种定向化。它包括农业生物技术革命、空间农业技术革命、农业信息技术革命、农业新材料技术革命、农业新能源技术革命、海洋农业技术革命等一系列内容,这些内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促进全面的农业新科技革命。如果说上一次世界农业科技革命把20世纪上半叶低发展速度的资源消耗型农业,带人到高发展速度的资源集约型农业时代,那么这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把21世纪的农业带人高效、低耗、集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阶段。这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物技术取得长足发展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潜力,从而将农业变成以生物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主导的科技密集型产业;二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向农业领域的不断渗透,将使农业逐步成为可控性行业,农业技术定量化、规范化、集成化程度提高;三是材料、能源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促进农业向可持续发展农业转变。
我们必须顺应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潮流,大力提高我县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竞争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否则,我们这个农业县将更加落后。
3 科技是改变农村落后的必由之路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粮食的比重大大降低,人均占有肉、禽、蛋和水产品的需求成倍增长,消费的日粮中,细粮的比重也大大提高。现代人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吃好穿好。市场经济讲的是优胜劣汰,只有优质产品才能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现在我们的一些农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不畅,主要原因还在于质量、品种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农业要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必须改变过去“以粮为纲”的格局,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多样化,并在一些农副产品的数量,尤其是质量上想办法,生产一些营养丰富、绿色环保的优质的农副产品,而要做到这一点,舍科技别无他途。此外,对农产品的保鲜以及深加工、精加工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又非科技莫属。因此,我们在进行农产品结构调整时,必须注意把科技因素考虑进去。同时,我国农业已经进人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突破资源的瓶颈制约,加快转变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促进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必然要求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4 未来农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过去靠体力,一家农民种上十来亩地就十分辛苦,而使用农业新技术,实现机械化,就能进行规模化经营,一家农民可以耕种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地,这样,就可以把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其他生产部门,去从事新的产业,创造新的财富。而科技又能给农民提供新的致富门路,使农民在从事第一职业之余,还可以从事其他职业。这样一来,科技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同时,也改变着农业的产业结构,农业在科技的促进下,改革了传统的单一面孔,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成长为现代化农业。
5 科技农业是解决粮食安全的最重要的手段
篇9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必要性;问题;对策;山东利津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346-01
利津县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入海口西侧,属黄河三角洲开发腹地,全县版图面积154 667.61 hm2。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发整理区总面积84 982.75 hm2,其中,土地整理区面积61 354.25 hm2,土地复垦区面积340.26 hm2,土地开发区面积23 288.24 hm2。利津县所处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是全国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有着储量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优势,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巨大。土地整理项目符合该地区实际情况,经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整治,能确保实现可行性研究确定的目标任务,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集约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协调发展,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1 土地开发整理的必要性
1.1 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需要
农业基础条件差,就会导致土壤含盐量高、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低而不稳,一旦遇到大的灾害,就可能会出现粮食短缺、农民返贫的现象。通过实施田间配套工程,达到沟、渠、路、林、建筑物配套,能够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新格局,可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出率,形成稳产、高产田[1]。
1.2 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的需要
农业结构调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仍然体现在量的层次上,长期以来,项目区农民一直从事传统农作物的种植,特色优势农产品和产业市场占有份额很小,未形成明显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必须搞农业综合开发,种植名、优、特新农作物品种,提高生产力水平,解决农民增收问题[2]。
1.3 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提高土地开发整理投入的科技贡献率,推进传统农业的更新,使项目区成为农业科技的领头羊,本着引进、消化、试验、示范的原则在项目区实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实现科技含量、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份额的提高,真正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旱涝灾害发生频繁
项目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带,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12 mm,且多集中在7—9月,由于降雨时分布不均,多数年份春季、初夏和冬季易发生干旱,夏季易发生内涝。因此,旱涝灾害时常发生,对农业造成很大影响。
2.2 田间道路路况普遍较差
项目区现有田间生产道路64 km,多为6 m以下的生产土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不仅数量少、分布不合理,且路面窄、农业机械作业不方便;加之无人管护,路面凸凹不平,雨雪天气道路泥泞,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2.3 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偏低,粗种粗管现象普遍
近几年,随着劳动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区内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而留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人和妇女,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受传统农业思想的束缚,习惯运用传统经验,影响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2.4 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
项目区田间配套工程较落后,田间渠系的衬砌完好率低,造成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同时现有灌水方式粗放,大水漫灌,造成水资源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重了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5 规模效益不高
项目区耕地多为分户经营,地块分散,规模小,效益低,无力投入年久失修的田间基础设施;土地使用权流转进度慢、不规范,不能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2.6 林业防护措施不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项目区风沙、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较频繁,现有农田防护林面积较少,大部分农田失去防护作用,严重制约了项目区农业和农场经济的发展。现有农田防护林网防护率约2.8%,防护林网防护率低、防护能力较弱,造成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增产和职工增收。
3 土地开发整理对策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主要治理措施:一是配套田间水利工程,修建各级桥、涵、闸,开挖各级沟、渠,确保灌排畅通,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二是采用激光整平技术整平土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整修各级田间道路,改善田间耕作条件;三是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产品向高效农业发展;四是搞好农田林网建设,种植各种林木,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3-4]。
4 参考文献
[1] 王永刚.土地开发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02(3):17-18.
[2] 吴承伦,袁涛.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
篇10
关键词:多元化;经济规律;农业技术
中图分类号:F3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12-1
1 国内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比较
美国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发展成为技术推广,建立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相结合制度,进行宏观控制和协调,使美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迅速兴起;日本通过学习欧美的农业改良运动,农业技术推广内容发展成为综合化服务,实现农业改良普及模式,重视民间团体,导致农业发生变革和逐步现代化。
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建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可分为六种类型。第一类:以政府农业部门为基础的推广模式;第二类:以大学为基础的推广模式;第三类:商品专业化的推广模式;第四类:是非政府性质的;第五类:私人推广模式;第六类:其他形式的推广组织,并通过立法来确立农业技术推广。
国外典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包括美国三位一体合作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即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合作推广体系的基础;德国综合咨询式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咨询站工作范围向全体类型推广咨询机构;澳大利亚的分级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依据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独立性较强;加拿大的经济区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立足于本区域主导产品的服务需要;日本农业公务员与农协并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技术员直接向农业生产者讲课,直接上门服务,推广是政府和农民团体并举的双轨制,日本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另一个系统是农协;新西兰的咨询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很大程度上是指牧业技术推广;以色列的多元咨询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实行中央和地区二级;泰国的培训与访问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把农民组织成农民小组来提高推广效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在于共同的特点就是各国政府都把农业推广当作一项公益事业。政府兴办农业推广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政府财政支持是推广经费的主要来源,以“人”为本的农业技术推广理念,科研、推广、教育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重视农民的需求,有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养集团化推广对象,农业推广商业化势头加强,农业推广领域向综合性、全方位发展。
2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构建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是目前推广主体主导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科教单位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企业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在于重科研、轻推广的传统观念严重,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研究和应用推广相脱节,农业科技推广力量弱,人员素质差,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承担着非农业技术推广的任务。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建设的必要性在于它是我国农村经营特点的需求,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是我国农民特点的需求,是农业技术的特点决定的,其模式构建的原则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利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非政府部门的作用,避免从部门利益和地方财政利益出发。制度设计要体现共性和地区特殊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是主导,多元化农技推广主体主要围绕其运营目标,通过明确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农民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
具体模式的构建包括:必须是市场化运作产业化为主导,政府推广组织是宏观推广主体,项目带动型推广模式,企业参与型推广模式,基地主导型推广模式,培训主导型推广模式,培育农协型推广模式,农民参与型推广模式引导千家万户自愿采纳农业新技术。宏观调控农业技术推广,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技术创新,以企业投资经营为主体,结合地方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社会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为农村和农协培养一批能人,组织农民参与推广过程。
3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实施的政策
明确农技推广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政府制度供给。保证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良好运作;加强农业创新技术供给,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农业技术总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为促进技术成果交易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为农民带来显著的效益。
加强财政供给,提高农民对技术传播媒介的信任度,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技术市场与技术传播推广市场性组织,重点要建立高效的风险投资体系,向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实用技术,强化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农业技术成果。
建立农业绿色信息渠道,转变职能,搞好服务。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的过程,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健全全国农产品供求,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上搞好服务,完善农业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教的支持,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极大地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的过程。
通过网络技术将农业科学技术传播到全国各地,用政策激励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明确新阶段不同农技推广主体的性质,处处以农民为本,时时为农民着想,有必要建立新的投资机制。农业生产要适应国内国际统一的大市场,需要国家逐步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
可以采取以项目为主的推广模式,以技术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农业专家大院的混合模式,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帮助各村制订发展规划、开展科技培训,进行跟踪式的技术指导和市场服务,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合同关系,解决农户与市场、农业生产与科技的联接问题,完善农业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要求,让农业技术真正为农业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 姚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改革路在何方,中国作物学会年会集,作物杂志,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