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职场沟通技巧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职场沟通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提高职场沟通技巧

篇1

【关键词】职业素养 高职英语 职业能力 软素质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政策不断地发展,我国国内企业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沟通与和合作机会也大大增加。这种经济全球化推动下,我国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英语的能力越来越看重。高职英语教学,作为以职业教育为方向的教学,对于我国英语人才的朋友非常重要,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英语人才在社会中能否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其的要求。就目前形势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中仍然以词汇、语法的理论教学为主,完全偏离了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形势下对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培养的方向,使得培养的高职学生英语能力普遍偏低,很难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在新的教学改革下,只有完全以人才英语的职业素养为导向,积极开展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才能有效推动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高职业素养的英语人才。

二、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改革策略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教学改革,要以职业素养为导向,根据当前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基本状态开展相关的教学策略,通过完善高职英语职业素养教学框架,重视学生职业应用基本能力的训练,增强高职学生英语软技能的培养,以职业素养为导向加强教学方式的改革等方式,来实现高职学生在英语职业素养方面的快速提升。

1.完善高职英语职业素养教学框架。以职业素养为导向完善高职英语教学,首先要在现有的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改革传统的教学框架,使其更加符合企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设计专门的社会职场中学生在英语环境下的听说读写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职业礼仪、商务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养;最后,完善学生在职场环境中对英语能力要求的适应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从而真正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职业素养。

除此之外,要加强高职院校与实际企业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以此为英语职业素养培养框架的最高培养方式,让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能够真正到企业中去实习,真正感受企业氛围下的英语能力需求,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加有针对性地去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

2.重视学生的职业英语基本能力的培养。由于我国积极开展高等院校扩招,使得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基础比较差,而单纯地以单词、英语语法的教学,又很难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步入社会后很难满足企业对其的英语能力需求。所以,高职院校英语改革首先要以学生职业素养为出发点,以奠定学生的职业英语的基本能力为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能力需求,听过开展职业英语听说、书写、阅读、翻译等各个方面的训练,来充分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英语基本功,从而满足社会中企业岗位对员工的真正需求。

在高职英语职业素养基本训练的具体实施方面,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职业英语中常用的英语能力和技巧,以实际场景模拟、实际对话与邮件沟通等形式,开展对学生的企业模拟化训练,例如模拟面试场景,可以让学生自己填写英文简历、参加英文面试等;可以模拟企业工作场景,与国外的客户进行邮件沟通或电话会议,通过高职英语职业素养教学的改革,实现高职英语教育与企业实际应用需求的无缝对接,极大地提升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效果。

3.增强高职英语教学软技能的培养。英语作为一门沟通语言工具,基本的沟通表达能力是必须的,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是需要基本的礼仪、情感,所以在高职英语职业素养培养中,需要开展英语职业素养软技能的培养,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B,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

在职业素养的软技能培训方面,首先要注重高职学生的爱岗敬业、工作责任感的培养,通过专门的职场文化培训或者在日常的英文教学中渗透到的教育来提升学生的个人道德素养。其次,要开展职场礼仪相关内容和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例如如何使用英文写电子邮件,如何称呼,如何签名等;在工作及时沟通软件的使用方面,如何称呼对方,如何询问对方的空闲时间等。通过专门的教学内容,或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从而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的软素质,真正达到企业对一个正式员工的英语职业素养的要求。

4.推动以职业素养为主的教学方式改革。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式也要进行创新,例如使用讨论法、表演法相结合,首先让学生对不同工作场景下的沟通与交流进行有效的自己探索和小组讨论,而后将自己的小组内部推荐的沟通方式,以现场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实现班级内部的知识分享,而教师则作为监督者、评价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点评,从根本上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

三、总结

高职英语的职业素养改革,是在原有的教学内容基础上,通过构建高职素养的教学框架,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能力,培养学生职场软素质以及推动职业素养为主的教学方式改革,从而有效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

篇2

关键词:高职学生;特点;德育工作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高技能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高职类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受欢迎程度不断提高,基于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德育工作的作为提高高职学生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其作用愈加重要。而在实践中表明,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下,德育工作成效比较明显。

1 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1.1个性明显

和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多数高职学生个性较为明显,表现在学习、生活、处事方面有明显的个人见解和原则,但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而改变,立场不坚定。

1.2 关心职业生涯发展

高职学生由于专业针对性较强,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有比较强力的规划意识,关注当前的个人各方面能力的改进,同时也容易把职业生涯发展分析中面临的困难归结于当前基础差、学校条件相对不好等,缺乏内在因素的客观认识。

1.3对待专业学习持怀疑态度,热衷于课外活动

高职学生普遍对课堂的专业学习持怀疑态度,,对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即认为课堂专业实习适用性并不是强,现场实践、实习效果远远大于课堂学习,因而出现课堂专业学习参与度低,课堂纪律普遍不佳,但是对涉及实践的教学活动或课外活动等积极性很高,在极高的参与度下,学生的收益程度都得到教师、学生双方的认可。

1.4 注重人际交往表现

高职学生大多非常关注人际交往,大体上都能做到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尤其注重人际交往中的细节,关注人际交往中的技巧,甚至将其重要程度放在首位。

1.5 敏感

在学习、生活、处事方面,高职生较为敏感,在某一阶段、某个事件上的出彩或不尽人意都可能给其带来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容易走极端;或者一些琐事都可以引起情绪的极大波动,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一些不良的连锁反应。

1.6 现实主义倾向强烈

高职学生对各个方面的看法,举措都较为现实,关注当前的各项活动,但是这种倾向导致大多高职学生对不断改进自身缺乏激情和动力,其理想和追求较本科院校学生而言处于较低水平线,

2 基于高职学生特点分析下开展德育工作的相关建议

德育工作贯穿于整个高职学生的大学生活、学习阶段,其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后的各项活动,因此,基于对高职学生特点的认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采取以下方式:

2.1建立开放式的学校德育体系

针对个性明显的高职学生,提倡老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思维方法,能够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各种价值观进行审视、评判和取舍。同时,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的能力,当学生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后就能够较好地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对各种价值取向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形成合理,坚定的价值观,确保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专业化人才。

2.2 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德育工作关键在于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多接触,使学生能在轻松的场合与老师交流,有助于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调整个人思维方式,积极适应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适当调整德育工作的内容和重点,避免德育工作形式化。

2.3 引导开展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系统的让学生了解、学会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方法,使学生能客观的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指导老师的作用,确实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避免出现规划缺乏可操作性,从而影响学生个人发展构思方面的混乱,浪费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

2.4 引导树立学生科学的学习观

对待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怀疑态度,改变原有说教的教学方式,通过贴近实际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专业基础在整个学生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即利用历年毕业学生的发展经历来说明拥有较好的专业基础适应性强,而过多专注实践容易偏向较窄的就业范围,容易导致职业瓶颈。从而引导学生保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加强理论联系实践水平,不断提升职场竞争力的目的。

2.5 注重沟通技巧方面的培养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多是在以往的生活中模仿,自学而成,带有很大的缺陷,面临不同地域、文化、习俗等情况下,容易产生人际交往方面的挫折或误导,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人际交往方式,进而容易影响个人思想道德素养。因此适当的通过课内、课外的沟通技巧方面的培养,让学生了解,观摩沟通相关事项,具备符合现代生活、职场的沟通能力,使形成良好的口碑成为生活、职业发展的助力。

2.6 开展户外拓展训练

通过安排适当的户外拓展课程,让学生挑战个人极限,参与团队项目活动等,使认识自身潜能,磨练出战胜困难的毅力,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能克服心理惰性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处事习惯,并且具备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具备较强团队合作精神。

在高职院校中,德育工作涉及面极广,几乎涉及到非专业学习内容方面,都可以归类为德育工作的范畴,强调面面俱到,则容易是德育工作形式化,只有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着手,才有助于是德育工作成为培养高职人才极大助力,但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高职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改变和提高,如何开展德育工作仍需不断探讨。

参考文献:

篇3

职场新人如何实现自我成长和增值,是职场上不可逃避的问题。进入职场并非最终目标,相反,却是自我提高的开始,只有合理规划、提升自己,才能早日在职场中实现自我价值,走得更远。

考取专业资格证书

刘小姐研究生毕业3年了,专业是传播学,目前在一家国有银行工作。一年半后,刘小姐基本的工作技能已经掌握得不错,但她感觉自己总是做一些边缘工作,如果想进入核心业务层,自己的业务技能明显达不到,持有与工作相关专业的证书的同事都逐渐被调到银行的核心部门。今年新年刚过,刘小姐就开始制订充电计划,她打算利用工作外的时间考取CFA(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为自己未来进入核心部门作准备。

除了英语、计算机等各行各业都可能需要的基础性技能外,各行业都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不尽相同,因此,职场人充电应该符合自己行业和未来职场规划发展需求,通过考证来深化和巩固对本行业的学习,奠定自己的职业能力。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对23个行业、90个职业(工种)设置的资格准入门槛,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国家强制性的“执业资格认证”,如国家司法考试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导游资格证书等;另一类是非强制性的“职业资格(水平)认证”,如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等。这两类证书在准入制行业是必备条件,所以如在职场新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有从事某种需准入资格职业的设想,就有必要考尽早取该职业的资格证书。

专业人士称,职场人士需关注证书的效能,注意所考证书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并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很多人认为证书“多多益善”,尽量多考证书。值得注意的是,其实考证不等于能力,工作能力与证书并无直接关系。专业人士认为,盲目地跟随别人考证,或者把精力花在工作外的培训上,是不可取的。事实上,考太多证反而容易使自己因失去专长而迷失方向。

刷新自己的最高学历

三年前,大学毕业后的小张入职北京一家科技公司。近来,他发觉自己的职业生涯走到了瓶颈,再加上大批硕士毕业生进入公司,小张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小张决定利用业余时间攻读某高校的在职研究生,在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刷新最高学历,提升涨薪和升职的竞争力。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职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在职人员都感到压力很大,不得不重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选择继续深造。职场人刷新自己的最高学历是突破自我、提升自身软实力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学历、知识、技能要求逐渐提高,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学位逐渐升温。在职读研除了可以更新专业领域知识、获得学位外,还可以广泛积累人脉资源,为自己和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专科毕业的职场人士也可以通过参加成人自考或接受网络远程教育并考取证书的方式提升学历。据专业人士介绍,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证书同样是国家统一注册承认的高等学历证书之一,等同于其他国民教育系列的高等学历教育毕业证书,并可报考公务员。

阅读――随时随地提升自己

不同于过去,当下书籍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尽管如此,阅读一本书带来的由浅至深的思考体验和对阅读者润物细无声的思维影响是碎片式阅读所无法代替的。

除了提升业务知识技能的专业书籍,强化思维、沟通、表达能力,提高职场工作效率的书籍也可以有效地提高职场竞争力,适合职场人士阅读。

《金字塔原理》

豆瓣评分:8.1

作者:[美]芭芭拉・明托?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8

内容介绍:本书讲述了表达逻辑与思维逻辑,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对人们写作、表达、沟通、思考的思路和方式有极大的帮助。

推荐理由:金字塔原理是一本极好地指导人如何思考并如何表述思考结果的训练手册。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豆瓣评分:8.2

作者:[美] 史蒂芬・柯维?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6

内容介绍:本书中介绍七个相辅相成的习惯,个人要全力以赴设定目标,由依赖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作者所传授的内容不是某种流行时尚或管理技巧,而是经过时间的考验并且能够指导行为的基本原则。

推荐理由:本书让世人明白一个真理:我们的思维模式会改变生活,改变生活的关键是改变思维模式――我们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力。

《沟通的艺术》

豆瓣评分:8.7

作者:[美]罗纳德・B・阿德勒 / 拉塞尔・F・普罗科特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5-1

内容介绍:本书从三个层面(看入人里之沟通者、看出人外之沟通信息和看人之间之关系演变)教你养成既有效又适当的沟通方式,既关注有关人际沟通的理论介绍,也加入了丰富实用的阅读材料,让你可以轻松学习和应用书中的沟通技巧。

推荐理由:从认识自我开始,本书对“沟通+”这件事做了深入的探讨,日常生活工作中常出现的沟通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专家提醒有意充电的职场新人,其实“充电”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要学会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在过程中有意识地给自己一定压力,在不同时间段坚持完成各项任务,这样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网络教育培训课程

关于职场充电,广告设计从业人员小敏有自己的看法:“现在才发现真是学无止境,以前大学里学的知识根本就不够,而且广告行业发展特别快,不及时跟上发展的话很快很容易被淘汰。”小敏认为,网络拥有庞大的资源,而且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学习,只要能坚持,有目的性地学习,通过网络教育培训课程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增值”方式。

网络教育培训以便捷、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广大在职者的偏爱。专家建议,如果工作时间紧张,没有整段的时间参加培训课程,选择一些网络学习课程也是很好的充电方式,花钱不多,时间也比较灵活,积少成多就可以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对于在职人员而言,远程教育可以方便自主安排学习时间,降低对正常的工作日程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有效完善职场人士自身的知识结构。而且,网络教育的学历是被95%以上的外企及民营企业认可的。

另外,网易公开课也逐渐成为职场人充电的流行方式,平台上全球名人TED演讲、国际国内名校公开课等及时更新,不仅可以使职场人在专业领域可以有所深入,也会极大地帮助其对其他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提高自身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

还有时下最火爆的喜马拉雅APP网络电台,内容包括历史、文艺、新闻、财经、科技、电影、旅游等二十多个分类的音频节目,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倾听书籍的乐趣。

篇4

[关键词] 商务英语写作 教学模式

近年来高职教育在全国各地都取得了较大发展。高职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而商务英语写作作为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融商务知识、商务沟通技巧及英语写作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然而笔者相信许多从事高职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师都和我们一样面临着许多难题。因此,怎样改进教学,迅速提高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是全国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拟从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高职商务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国际商务沟通必备技能的英语写作能力,对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能否在未来的职场上立足至关重要。但目前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矛盾,主要原因在于课程目标及教学模式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脱节。虽然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及教师对高职《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提出了很多的见解,如:LSRW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将写作能力训练渗透到综合英语课程的听、说、读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但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许多教师一般都是在写作课堂上先讲授一些写作技巧,随后分析一些教材上的范例,然后让学生模仿范例自行练习,然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课上点评,结果却收效甚微。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考试前对作文如何谋篇布局认识不够,作文的整个过程犹如即兴演讲,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一些学生机械地运用通过各种途径背得的范文、固定句型、导入语,使作文充满空话和套话,中心思想模糊不清,逻辑不严密,论证不深入,有的竟然出现前后矛盾的论点,整篇文章缺乏有机联系。

二、高职商务英语写作解决问题的对策

写作是一个创造性很强的技能操作,是一个需要不断习练、不断悟道、不断修正、不断提升的过程。写作能力不仅是一个人良好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外在表征。高职商务英语写作课教学,重要的不是培养多少作家,而是把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到可以胜任一项工作的程度。这是教师首先应该明确的“教的目标”。 另外,商务英语写作与其他类型的英语写作不同,在体裁、格式、语言上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使得商务英语写作的教学既不是单纯教英语,也不是单纯传授商务知识,而是要以实践训练为主,围绕项目任务,让学生学会在商务领域中用英语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书面交流。“基于工作过程+岗位需求”的课程教学模式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就业为导向,把满足就业需要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突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Felix 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者们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就业为导向,把满足就业需要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而完成教育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职业教育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工作过程+岗位需求”的商务英语写作课程设计是指以学生所学专业为出发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项目和工作程序,明确有关专业、有关职业岗位对应用写作能力的具体要求;通过再现具体的工作情境和工作流程,确定商务英语写作课的能力培养目标及实际训练项目。所以高职教师们可以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体现课程的整体化设计。先基于外贸业务员和商务助理英语写作职业岗位要求提出具体任务,体现能力在实践中培养的特点,然后采用情景教学、项目教学、企业现场的教学与训练方法展开项目,教师在学生的做中进行讲解,最大可能地增加了学生的操作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邀请企业人员直接参与部分模块的授课;最后以完成课内课外两条线的工作任务为结果,设计考核方案。课程设计思路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按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设置课程的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学生目前的专业需求、未来的求职需求、岗位需求出发,选择与生产、服务一线从业人员相关的内容来教学,不贪多求全求深,而是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充分践行为专业服务、为岗位服务。

总之,高职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岗位需求”是以专业需求、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因材施教”,在理念上和操作上都更为切合教学实际与学生实际,它面向工作岗位,职业性鲜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只有根据实际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需要来确立教学目标、确定课程设置、选择教学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最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技能,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高职特色的职业或技术岗位所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汪东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方案[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26卷第1期.

[2] 姜金鑫.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构建,职教通讯, 2008,(5).

[3] 胡华芳.大学英语写作现状及教学对策[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22卷.

[4] 崔秀敏.黄子辉.关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07,(8)

作者简介:

彭霞 (1982―),女,汉族,江西宜春人,学士学位,助教,研究方向:公共基础英语教学。

篇5

关键词:沟通协调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技巧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教育核心和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能力本位”,这与核心理念――注重能力培养的“行动导向”不谋而合,使得行动导向这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教学中凸显出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中的可行性。依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要求我们所分析出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六大职业能力为:制图能力、创意设计能力、成本预算能力、施工组织与监理能力、材料选择与搭配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在这里我们重点分析一下沟通协调能力。

一、沟通协调能力的简介

1.沟通协调能力的含义:

沟通协调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2.沟通协调能力的种类:

(1)表达理解能力 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

(2)人际融合能力 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3)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二、建筑装饰专业培养沟通协调能力的重要性

沟通协调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教师、与领导、与职工打交道的能力。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建筑装饰专业培养沟通协调能力是为顺应现代社会和职场工作对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实际需求而开设的课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8年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将劳动者的技能分为专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能力三个层面,在规定的八项职业核心能力中,“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力就占据了前两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更是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中“交流沟通”能力正是高职沟通协调能力的教学目标,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毕业生应具备的、应职应岗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开设沟通协调能力培养目的是为提高学生在职业领域内用口头话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具备作为当代合格建筑装饰技术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素质。

在近日各高校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上,一些建筑装饰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员工的沟通协调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主要动力,因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情商"。面对用人单位开出的招聘条件,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了沟通协调能力的重要性。一位卓越的设计师应当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进行业务的沟通,与施工人员的良好配合,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起到各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作用。

三、建筑装饰专业如何培养沟通协调的能力

沟通协调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沟通。培养沟通协调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来自边远的地区、相貌不好看或者经历不如别人而封闭自己,其次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胆走出校门,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1)良好表达能力的培养

社交中受人欢迎、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掌握社交口才技巧的人。建筑装饰专业的沟通协调能力基本技巧表现在适时、适量、适度三个方面。

一要适时。说在该说时,止在该止处,这才叫适时。可有的人在社交场上该说时不说,他们见面时不及时问候;分手时不及时告别;失礼时不及时道歉;对请教不及时解答;对求助不及时答复……

二要适量。适量的社交口才还包括声音大小适量。大庭广众之中说话音量宜大一点,私人拜访交谈音量宜适中,如果是密友、情人间交谈,小声则可以表现亲密无间、情意绵绵的特殊关系,给人一种亲切感。这些都是在社交场合与人交谈应该掌握的技巧。

三要社交口才适度。主要是指根据不同对象把握言谈的深浅度,根据不同场合把握言谈的得体度,根据自己的身分把握言谈的分寸度。其次,体态语也要恰到好处。

要组织同学们积极参加演讲、对话和辩论活动。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表见解的锻炼,临场经验多了,口才也自然会好起来。另外,创建实训机会,通过与实际客户的电话交流,面对面沟通,得到实际的沟通训练。

(2)人际融合能力的培养

人际融合能力的强弱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密切相连的。一般来说,一个素质比较高、各方面能力比较强、身心健康的建筑装饰专业毕业生走上社会后,能够很快适应环境、适应工作,即使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和比较差的环境中,也能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绩,也是一个合格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才应当具备的。

(3)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就建筑装饰专业而言处理日常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是我们最基本的能力。但是,当问题接踵而来,而且复杂度不断升高的同时,如何有系统地找出问题的成因,对症下药,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解决问题,就是考验我们解决问题能力的时候了,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实际从业中需要不断不得解决各种问题,只有掌握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才能够很好的从事本职业。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建装沟通协调中的有效运用,核心是在教学活动中用行动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在强调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以“强技能、重实践”为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综合采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并辅以微格回放、重复训练等训练方法,保证教学任务高效、顺利地完成,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在人际交往和职场工作中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的目的,真正实现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建筑装饰职业核心能力的本位回归。

篇6

【关键词】民办高校 职业素质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05-02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高质量就业更难,这不仅是高等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也已经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学生成绩差,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基础薄,同时,昂贵的学费全由自己承担,就业的压力更大。传统观念认为, 高等教育实施专业教育, 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际上, 一个人仅有专业能力是不够的, 如果缺乏良好的职业素质, 就很难适应职业要求, 更谈不上职业发展了。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求实惠、重名利、怕艰苦”、“眼高手低”、“盲目就业”、“有业不就”、“轻易毁约”、“频繁跳槽”等现象最让企业痛心和伤脑筋。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40%-50%;如果能够受到良好的职业素质教育,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也提升了个人的职业竞争力[1]。而职业素质差的大学生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最易被边缘化,成为“蚁族”。可以说,职业素质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大多数民办高校来说,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培养学生的竞争优势难度很大,而在职业素质的培养上却可以大有作为。基于此,民办高校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就必须构建由大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转换的对接平台, 培养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005年,职业规划课程就被教育部列为必修课程,使大学生对于“应该做什么”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学时、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限制,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具体该怎么做”却仍然茫然无措,系统化的职业素质课程就弥补了这一缺失。大学生通过接受专业和系统的职业素质课程,明晰未来发展与努力方向,在校园中合理安排,精心规划,不断实践,逐步拥有职业化的核心能力与素质,态度、行为与表现符合职业人的基本要求,提升职业竞争力,有效填补当前高等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的缺失。

1.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职业素质亦称“职商”(career quotient 简称CQ),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 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2]。职业素质包括三方面内容:1)职业素养,涵盖职业道德、职业心态与职业意识;2)职业行为规范,具体就是行业与企业对员工行为规范的要求,涵盖职业化语言与职业化行为;3)职业技能,具体来讲就是员工对工作的胜任能力,包括职业资质与职业通用管理能力。在民办高校中开设职业素质训练系列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在校期间的系统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规范职业行为,提高职业通用技能(职业资质主要由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认证来解决),使之具备职业化的核心能力,使其素质,态度、行为与表现在就业时能符合职业人的基本要求,从而拥有良好的竞争力与职业发展潜力。

具体来说,针对职业化的要求,设计不同的职业素质训练模块,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训练,主要使学生达成以下目标:1)激发职业潜能,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的职业意识、职业认同感与职业态度;2)培养自我突破的革新意识与执行力,提升职业生涯中挫折耐受力与适应能力;3)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加快团队融入速度,提升团队中的计划、组织与协作能力;4)培养纪律意识与责任感,掌握一定的道德自省与评判能力;5)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能正确自我评估和较准确的进行职业定位,具备目标管理、时间管理、人际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及基本的职业礼仪要求,能进行自身的职业化塑造;6)启发创新思维,有积极和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愿望。

2.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职业素质课程的着力点在于改变学生的心智模式,引导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使学生作为一个健康而完整的个体,与环境和谐共存,去追寻职业发展的成功与人生的幸福。因此,学生不仅能在课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更能感受到心灵的成长,这种成长帮助学生将关注的焦点从“环境的不利,他人的缺失”转移到“我能做什么”上面来,积极的心智模式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智和学习特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共设计了7个模块,包括大一至大三六个基本模块,以及一个针对毕业生的整合模块,具体如下:

第一学期开设职业潜能训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赢在校园、革新意识训练、行动力训练、挫折训练、团队意识训练、自信心训练等。本模块使大一新生迅速融入校园,激发潜能,提升学习动力,建立自信,对职业化有初步的认识,以积极的心态开始大学生活。

第二学期开设自我探索与自我管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重新审视自己、自我探索之兴趣、自我探索之性格、自我探索之价值观、自我探索之技能、评估与自我管理等。本模块使学生在熟悉校园之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使大学生活更有目标,为今后的职业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学期开设公众表达与人际沟通训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沟通心态训练、沟通技巧训练、表达技巧训练等。本模块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心态,提升沟通中的倾听、情感表达、非言语交际的技能,掌握朗诵、演讲、交谈、辩论、自荐等口语表达的技巧。学生通过沟通能力的提升,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四学期开设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训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情绪管理训练、人际交往心态训练、人际交往技巧训练等。本模块使学生培养良好的情商,提升处理生活中各种关系的技巧与能力,不仅能处理大学生活中的问题,也能更好地适应将来职业发展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

第五学期开设职业心态与工作方法训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心态及其影响力、职业心态的影响因素、创新思维训练、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如何接受工作委派、管理沟通等。本模块促使学生打开思维上的局限,在前期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明晰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的真正意义与实践方法,学会如何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接受上级委派任务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树立信心,更有底气面对今后的各种挑战。

第六学期开设职业形象塑造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感恩训练、职场礼仪与禁忌、培养积极的职业习惯、求职面试全攻略等。本模块课程在前期课程的基础上,既能让学生在职业理念上得到提升,又能在职业行为与形象上得到模拟训练,并系统指导学生的求职面试,是一次由内而外的职业化塑造。

整合模块的职前训练课程在大学生毕业前实施,是对前六个模块精华部分的强化与整合,做一次高强度的训练营,使毕业生做好就业前最后的练兵。

每个学期开设的课程按照学生在大学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相互之间有机衔接,密切联系,循序渐进,系统塑造,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3.职业素质课程教学方法

民办高校大学生与一本、二本的学生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自我意识强但自信心不足,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享受人生、享受生活的意识较强;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实际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学习目标不明确,少数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因此,职业素质课程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需要遵循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发展特点,参照企业对职业化人才的要求,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原理,采用体验式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讲授与训练相结合,将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调查分析等教学方法有机融合。

中国古代将“体验”解释为“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也就是说,仅仅有学习者的身体力行(“体”)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对学习经验的领悟、体察和反思(“验”),体验是以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通过对经历、实践的感受、反思而实现的人格升华。只有通过反思内省,才能将活动与生活连结起来,找出其中所蕴藏的生命价值。因此,在教师引导下的反思内省是体验学习的关键,透过反思内省,许多思考的碎片才得以重组,体验所形成的意义才可能与其它经验整合,从而形成一些新观点、新认识和新发现[3]。

大学生在校期间要体验职场的氛围有一定难度,而踏入职场中又往往缺乏指导,在挫折中实现成长阻碍很多,就业适应期较长,因此,职业素质课程摒弃了单纯的理论说教,融挑战性、教育性、实用性为一体,以职业素质提升为目的,提供模拟的职场挑战和高峰体验,为大学生创造难忘的职场氛围与学习体验,使大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在激励中加速所学知识技能的有效转换。职业人的成长都是在团队中完成的,在课程中通过团体的互动,在体验、感悟、实践、再反思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同时,也促使学生以他人为镜,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并由此发展学生的适应能力,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促进职业能力的成长,取得显著效果。

4.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实践效果分析

通过对湖北省某民办高校参加职业素质课程体系306名学生采取不记名的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在回收的303份有效问卷中,认为课程非常实用的学生有248人,占81.8%,认为比较实用的有55人,占18.2%;有75.9%的同学非常喜欢职业素质课程,有24.1%的学员比较喜欢;有88%的学员非常满意整个体系的教学,有12%的学员比较满意。而辅导员也普遍反映,学习职业素质课程的大学生,其情绪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适应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学习动力明显增强,性格更加积极自信,也越来越活跃和有责任感,抗压和耐受力也有所提高。

受测评方法和条件的局限,对课程体系效果进行长期的跟踪、比较分析和定量评价还有个过程,而课程体系本身需在科学评价和实践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当然,光靠课程本身,对于学生的影响依然是有限的,未来只有通过建设重视职业素质培养的育人环境,将教学资源与环境平台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社会的进步和高速发展,对劳动者的职业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民办高校推进职业素质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坚持下去,必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较快地度过职业适应期,进而实现“就业―职业―事业”的转变,成长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宏飞.职业化-21世纪第一竞争力[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1-1.

篇7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管理会计教学

20世纪70年代,以标准成本为基础而形成的管理会计出现。20世纪后期,随着企业利润增长放缓,人们将利润增长聚焦于抓管理促效益的方向上,管理会计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新技术革命,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企业内、外部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原来的纵向或横向一体化资源配置转为多维网络化配置,资源之间原有的界限被打破,经济生产模式和生产关系发生了转变,企业原有的管理会计失去了应用基础,迫切要求管理会计与“互联网+”时代相结合,融合新的“互联网+”思维、运用新的“互联网+”技术及管理模式,创造出新的理论与管理体系,将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企业管理之中,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一、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为外部利益关系人提供财务信息,而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服务,帮助管理者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经济活动。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4个方面问题:

1.会计课程设置重核算、轻管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会计课程设置上将财务会计作为核心课程,分配大量课时,将管理会计作为考查课或者选修课,甚至是未开设这门课程,导致学生对管理会计的了解仅限于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初级应用。另外,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吸收了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和高等数学等学科内容,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管理会计之前,应掌握这些学科的相关知识,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开设这些前置课程,使管理会计的教学工作难以开展。

2.管理会计教材内容与实际相脱离。目前高职院校选取的管理会计教材内容结构主要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长短期经营决策、预算控制、责任控制和责任会计等内容,这些内容只介绍了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互联网+时代下企业还需要对供应商和客户进行战略管理,实时监控价值链运营,准确的预测风险和实现科学的资金决策这些领域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方法没有涉及和体现,使学生无法将管理会计的知识从“理论型”向“思考型”发展,最终无法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此外,互联网时代下,企业面对的是复杂的环境,而管理会计理论大多是稳定的企业外部环境假设下提出来的,这就与现实发生冲突。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与其他会计课程相比,实践教学是管理会计教学最难解决的问题。目前高职管理会计的实践教学基本上是走形式,以解题和案例分析为主,鲜有企业调研及企业管理分析总结。其次,西方国家的管理会计偏重于数量分析,将数量分析为主的管理会计方法运用在中小企业中很少,教师要寻找类似的案例用于实践教学很不现实。而要找一个大企业的实际案例,对任课教师或专业教研室都有难度,实践教学组织困难。最后,高职会计学生自信心及应对能力不足,企业不愿将管理信息公开以及缺少管理会计应用的辅助软件等原因,这些都导致高职管理会计的教学与实践无法有效链接。

4.管理会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单一。“互联网+”背景下管理会计所需要的技能,除了成本管理、管理会计工具、数据分析技巧等基础技能外,还包括一些诸如潜在风险的预见力、对战略选择的评估力、对宏观经济对企业的影响的精准把握等高级技能。此外,领导能力、沟通技巧等软技能,对管理会计也非常重要。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围绕财务会计开展教学,因此大多数管理会计教师缺少进修和实践的机会,缺乏互联网思维,对“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级技能类的管理会计方法运用较陌生。此外,在管理会计课堂教学中,讲授法依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讲授的案例欠缺系统性,没有与实践紧密结合和及时更新。学生在课堂上仍以枯燥的理论学习为主,较少参与主动学习与讨论,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1.重视管理会计课程建设、合理设置课程体系。2014年,财政部的《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要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与单位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重视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建设,为做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应将管理会计纳入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之中,增加并合理分配授课时数。在学习会计知识初期,应增加企业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计算机等课程的学习,以保证学生后期学习管理会计时必需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利用校企合作办学,开发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管理会计教材,按照以实际操作为主,理论够用即可的原则,编写两套教材:一套介绍管理会计基础理论,此部分除包括传统的管理会计基础理论外,还应增加如战略管理、价值链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新内容,注意避开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重复的内容。另一套以管理会计案例分析为主,从企业搜集素材作为案例编入教材,专供学生实训使用,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2.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模型,提高学生的管理会计实践能力。

2.1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会计事务所的合作,增加学生校外实践的机会。由于财务信息的机密性,导致很多企业不愿将实习学生安排在财务的核心科室,大部分学生的实习岗位仍然安排在初级会计岗位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不到实质性的锻炼。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同当地会计事务所的合作,事务所一般会为多家企业提供财务服务,接触的行业企业多,业务繁杂多样,便于为实习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学习机会。学生通过接触真实的账目,既能了解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训练了报表数据的分析能力,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科学的决策。

2.2高职院校在校内可利用ERP实盘和电子沙盘模型训练,提高学生的管理会计实践应用能力。ERP沙盘活动的背景设定为同行业的生产企业之间进行的竞争。学生在模拟中如置身于真实的经营情境中,仅需几天时间便可模拟企业6年的经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程管理和控制,了解ERP财务管理思想下的可视化企业经营过程。通过ERP沙盘模拟教学,让学生在了解了市场环境和企业运营规则后,采用分组并由组内人员担任相应的职务,做出粗略的财务预算方案,让学生模拟岗位职能,将管理会计职能落实到预测销售、成本、利润和资金需要量、做出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编制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控制和考核评价的实践活动中,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管理会计实践能力。

3.加强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在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如何加强管理会计教师的素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管理会计教师中普及大数据思维(思想),定期进行信息化培训、进修、继续教育、网络技术培训,举办计算机软硬件学习活动,学习主流的管理会计软件操作系统,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及知识的及时更新;第二,引进管理会计专业方面的尖端人才,对在职的管理会计教师实行多种激励制度,激发其积极性;第三,高职学院可以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学习平台,提高管理会计教师的教学水平。第四,派遣管理会计老师去企业(公司)顶岗实习,积累实践经验,从而丰富教学内容。第五,在互联网和企业多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也开始仿效西方,组建管理会计师的专业组织,设立有关管理会计师的资质性考试。高职会计老师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理想加入这样专业管理会计师组织,满足大大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需要。

4.改革管理会计教学方法。管理会计教学中应侧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分析与解决能力、团队合作、人际沟通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管理会计侧重量化分析,采用问题引导法和案例教学法比较适合。问题引导法往往从实际案例入手,以学生可能存疑处以及教学要求为线索设计问题,将学生引向职场氛围、职业事务以及思考问题的主线,推动学生讨论与思索。通过师生间互动交流和思维碰撞,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其次,管理会计课程理论多借助案例加以说明。案例教学最大优势在于利用案例展开讨论或互动。案例的来源可由教师寻找也可以让学生找寻,可以与企业调研以及校企合作结合。案例的选择以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典型案例为主,适当搭配大中企业的公开案例。以案例为材料的讨论,一般在课堂内进行,采用分组形式。留给学生足够的课余时间找资料、针对问题思考应对办法,逼迫学生自主学习。案例讨论也是一种合作学习法。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学生积极性发挥明显。讨论可使理解更加深入、呈现共生效应,有可能冒出创新观点,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及分析能力等。最后,可以让学生观看科教片、纪录片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果可能,也可以带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管理会计实施的流程、步骤关键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实现管理会计教学目标。

作者:邹敏 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院

参考文献:

[1]吕晓芳.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1):266.

篇8

关键词:德育目标 职业核心能力 班主任 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62-02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产业结构并构建着新的行业,同时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新需求并改变其消费方式。首先,新职业的涌现和对工作岗位要求的提高,需要劳动者善于学习、会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改革创新精神。最后,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产品、服务和管理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工作的完成更多地依靠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此外,不再有终身职业,人们在职业生涯中要不断改变职业,不管你现在掌握了什么技术都不能保证能成功地应对明天的工作,社会最需要的是不断适应新工作岗位的能力。那么工作岗位上需要怎样的能力,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技工院校必须思考,因为我们是劳动者输出地。

目前,我们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标准是:以待遇、工作环境、面子来择业;以轻松、安稳、舒适来就业。所以我们的毕业生源源不断地送往企业,最终能成为优秀员工的并不多。而企业的需求是:关注学生的吃苦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软指标,个人综合能力和工作态度比学历和资历更重要。那么造成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是我们技工院校德育目标缺乏应有的针对性;是德育目标的具体要求产生缺失和错位。要改变这个困局我们必须把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融入到德育工作中,如何融入,须接地气,须在诸如班会的具体事务、具体项目中历练。

1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是教与育的结合

要提高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德育工作的开展是教与育的结合。德育目标的完成不能单纯依靠班会课,在德育课程中,甚至其他专业课程中也应该体现。现在我们很多教师认为:德育目标的实现是班主任的事,学生有违规行为班主任必须负责,找学生谈话,确保学生改进都是班主任的事,然而却忽略了班主任同时也是科任老师,也要上课,那么就不能时刻监督本班学生,这就有赖于科任老师在上课时加以引导和教育,专业老师在上课时可以按照企业的规范要求学生,工具的整齐摆放、工作流程的规范、工作环境的干净整洁等诸类事项无不处处体现着职业核心能力中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的综合。其次德育课程的内容也需改变,不能空讲道理,要辩论、要竞争、要切入事务,德育目标是让我们的学生适应社会实际,适应职业需求,德育课程就必须加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因为德育知识与社会实际脱节,就会让学生这边受到学校“树立崇高理想”的教育,那边在社会上所闻所见却是种种不合理的现象,产生强烈的反差,从而对德育目标产生怀疑,德育的教化作用也就难以发挥。因此,改变传统的一言堂课堂方式势在必行,实践所得具体行之有效的典型互动方法案例如下:(1)将学生分为4组或6组等;(2)对任何选定的事件由其中两组中的非固定代表分别作竞争性主题发言,同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余组中的非固定代表分别作竞争性评判,同组同学也可以补充,全部过程中强调激励;(3)教师只作选定事件的提出者和结果评判的方向掌舵者;(4)目标结果:道在辩中明,全神贯注其中。

2 技工学校的德育目标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

转变教育观念有了好的课堂教学形式后,还应审视本校德育目标是否符合社会、企业、学生的需求,教育是培养合格劳动者,在目前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情况下,德育目标应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广东省技工学校德育大纲》中提出:“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致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技术工人和企业管理人员”。因此,可以理解为技工学校的德育是引导学生做好职业人,走好人生路。德育目标应避免空洞说教,以贴近职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才能有效地保证德育的核心地位,保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在这种思路下,德育目标应该分年级、分阶段的分解完成。这样才能让教育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德育目标可选某一单字以便于接受,进而发挥延伸,如“礼”字,因为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可是新一代的年青人很多都缺少“礼”,“礼”包含礼制、礼仪、礼貌。从释义中不难看出此字包含了形象、行为、态度的要求,那“礼”的目标如何体现职业核心能力,这要从以下两大方面着手。

2.1 对学生提明确要求

德育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他们并不知道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达标,所以我们要对他们提出明确易懂的要求,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德育目标。围绕“礼”的目标,可对学生提出:尊重、遵守、适度、自律四项要求。明确告诉学生:尊重就是要求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遵守就是要求遵守社会公德,各项规章制度。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适度就是要求在与别人交流与沟通中语言、行为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分寸;自律要求学生在要求对方尊重自己之前,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要求。这种具体的要求能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2.2 让学生的“礼”活动在班会中和班会在学生的“礼”中活动

为达成“礼”的目标,把德育目标分解成4小步,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量身打造相应班会内容。第1步,入学教育目标设为:认识专业,确立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可以是:《专业介绍》《行业情况》《就业前景》;第2步,一年级学生目标设为:塑造自我职业形象,做好职业规划。课程内容:《职业生涯规划书》《形象塑造》《行为举止礼仪》《交谈礼仪》《职场礼仪》;第3步,二年级学生目标设为:提升自我职业道德,掌握职业沟通技巧,学会团队合作。课程内容:《工作岗位职业道德》《职场沟通》《团队合作》。第4步,三年级学生的目标设为:做好就业前准备,调整自己就业心态,确立就业方向。课程内容包括:《就业准备》《面试技巧》《择业观调整》。在班会内容中,班主任依据本班学生能力的状况,开展相对应的班级活动,使得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课程以外有平台得以延续和实践,职业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每个学期针对职业不同的能力要求,举行各类固定比赛,让学生的能力得以展示,如通过职业形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演说、红歌大赛、舞蹈大赛等活动成功地展示学生不同的能力。

3 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虽然德育教育有赖各方配合,但是最终实现德育目标无可厚非的中坚力量还是班主任,所以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班主任应该是最直接了解学生的实际事务需要的,既可把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较好地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又可协调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还有利于将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融入学生在校的全过程。那么该如何发挥班主任的积极作用。

(1)班主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把职业能力的培养纳入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中。在现代的教育中,很多教师认为的“好学生”或者说“能成才的学生”是专业成绩好、纪律意识强、道德水平高的学生,但是在学生毕业多年以后,我们会发现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得到企业重用的学生似乎大部分是当年让自己相当费神的学生。这现象说明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转变,班主任除了引导学生专业学习、纪律意识培养和道德水平提高以外,还应考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所具备的职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在班级管理中应注意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教育理念的转变也意味着教育管理方式的改变,在传统教育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但是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不具备时代所需求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综合素质,那么班主任必须改变原来的角色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对话者、引导者的角色。比如,在笔者所带的班级里,作为班主任直接告诉学生:“我是你的老板,你是我的员工”把自己的班级设定成一个企业,班委担当各管理层,普通的学生则是员工,把职场规则和职场行为引入到班级管理中。诸如此类,可以充分发挥本班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增强实践能力和提高主体意识。班主任由管理的绝对权威转变为导演、点评家、引路人,而学生成为主角、践行者。

(2)班主任要确保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的全程性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首先,班主任要巧妙运用分组、竞争、激励、全员参与的职业核心能力历练方法,把“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德育教育贯穿全程的思想,避免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前后有序,环环相扣。其次,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中,通过平日观察、同学聊天等方式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习惯、学习态度以及人际关系都要有一定地了解,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能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提高有效性。

(3)班主任在职业核心能力教育中要具有示范性。班主任的示范作用,使得职业核心能力教育“可见、可学、可仿、可行”,班主任的行为、形象、人格、做事风格和能力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把自己的职场经验分享给学生,把自己的职场难题也与学生加以交流,让学生参与,并借机加以正确引导。这样的做法会使学生对教育的接收比用大量的道理满堂灌输有效得多。

4 结语

要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满足企业要求的新一代合格技能人才,必须重新审视德育工作的开展效果,德育目标融合于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无疑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新的尝试,班主任通过班会,以分组竞争激励方式、事务项目承载,让全体学生参与、全神贯注其中,在辩论中明理、在挫折中知返、在激励中奋进、在行动中历练,得以全程全面培养提高全体同学的职业核心能力与素质。同时通过运用学校各种教育力量共同作用,形成有效合力,才能最终实现德育目标,使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四有”的全面发展的技工人才。

参考文献

[1 邹建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8):67-68.

[2] 陈洁.新时期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0(27):73-74.

[3] 潘丁康.班主任在职业核心能力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职业与教育,2011(23):

52-53.

[4] 陈平.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如何做好技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212.

[5] 阎红霞.德育课程与职业文化素养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34):92-93.

[6] 中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培训网.http:///.

篇9

【关键词】就业导向,职业学生,职业素养

当前社会中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亟需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就从源头上来看,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于大部分企业都认为大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并不具备职业素养。也就是说,学校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当前以就业为基本导向的社会形势下,职业院校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职业型的人才,而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就业。因此,将职业素养培养作为学生培养的关键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精准定位

职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指学生在通过日常学习及锻炼的过程中,在从事某种工作时所具备的专业技能与职业操守。职业素养中除了包括对岗位要求具备雄厚的知识基础与实践技能之外,还包括创业潜能及专业智能等等。

二.通过对职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调查研究,归纳以下几项问题

(一)社会在认知上存在误区。在我国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前提下,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也愈来愈大,特别是随着媒体对职业教育有些失真的夸大报道,使长久以来人们在脑海中形成了这样不正确的认知:只要有技术,就能拿高薪。在相关调查中,对用人企业调查对“当前职业学生职业素养处于怎样的状态”时,虽然大半的企业认为当前学生的职业素养处于总体上较好的状态,但是近半数的企业仍然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存在忧患。

(二)院校在认知上存在误区。职业技能就是职业素养,这就是院校长久以来在职业教育中对职业素养的认识。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院校的课程体系上得到验证,并且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也成为职业院校中职业培养的单一目标。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仅仅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授与学习。不可否认,在这样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一定程度上确实培育了很多掌握着高超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作者,可同时,它也在很多方面有着很大的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忽略了学生素质培养,比如职业道德、职业创新等方面,而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了某些职业技能。学生走出学校之后仅依靠仅有的一点技能基础是远远不够的,严重缺乏的职业道德及学习。由于院校对学生培养存在的认知误区,导致学生进入到社会之后久而久之社会便也会对职业学生形成一种偏见,这种偏见主要表现在职业学生的社会地位降低、就业岗位不好、薪资待遇欠佳等等。

(三)学生在认知上存在误区。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就一定会找到优秀的工作,这是绝大部分学生的想法。由此,学生在校期间多是注重对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并没有认识到职业素质的培养,更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优秀的成绩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却不是全部。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院校对于好学生的评价与社会对好学生的评价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往往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在校内外活动中表现活跃、有丰富实习经验、善于沟通的学生。

三.以就业导向为基础,探索职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几种方法

(一)在职业素养培养中,注重社会氛围的营造。有相关研究表明,在当前新的社会形势下要求企业员工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研究结果表明,位列第一的是:员工对待工作的热情与兴趣,其次是丰富的工作经验及职业责任心。不管是企业用人单位或者是职业学生,两者的需求都表明社会舆论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大培养既掌握高超的专业技能又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职业学生,营造“有着良好职业素养的学生才是社会发展需要的真正人才”的积极氛围。

(二)在职业素养培养中,提高院校的重视度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大本营,想要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主张职业活动。按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将职业学校中的一些专业教学活动进行转变。积极引入社会中企业的工作流程到专业教学实践中;改革教学方法,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职业教学活动中分角色扮演,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在提高学生的服务竞争意识的同时,促进自身更好的掌握专业职业技能,以就业为导向开展的职业活动。

2.开设职业素养课程。通常在职业学校的职业素养课程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以各专业特点为基础进行开发的职业素养课程,比如说会计、管理以及证券投资专业可以开设我国国有银行的发展史等课程,深化学生对自身专业的了解,培养其职业情感;第二是开设沟通技巧、礼仪等类似的通识类职业素养课程。为了更好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辅助学生在学习期间正确的认知社会、认知职场,这类课程更好的选派职业素养专家来进行授课。

(三)校园文化中应注重企业文化部分。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部分。所以职业院校在教学培养过程中,应不断扩宽其校内外的实训,最大化运用其专业的便利性。这也就是指向学校引进企业的实体,将专业实训基地设立在企业,也就将企业文化信息带到了校园文化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这样的活动互动,可以在促进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同时,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水平,而且可以更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四)在学生职业规划中,做好积极引导工作。在校学习期间是学生对职业生涯探索的最重要阶段,如果学生在这个时期能够很好地落实自身的未来职业发展,对其今后的成长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但据专家指出,我国约有80%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清楚的职业规划,因此在就业时很容易产生职业压力,对自己的发展感到迷茫,并不充满就业的信心。基于此,要求职业院校才学生初入学时,就强调对其职业规划的教育,让学生重视职业规划,并确定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结束语:以就业为导向,是需要学校、社会、企业的多方有效协作,只有积极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学生自身职业素养,才能使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才能培养其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 自我发展 职业规划

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全面发展,我国的网络人才需求亦越来越大,素质要求亦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良好形势,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如何结合自身条件实现自我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解密结合的学科。随着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必备的能力要素。[1]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并获得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思科认证、华为认证等至少一种认证。此外,学生还应系统学习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熟练应用当前流行的操作系统进行网络环境的配置与管理,企业网络的日常维护,以及企业网络的构思、设计、实施与运维等,能配置主流网络设备,并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具有基本的网站管理及网络编程能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张扬和缺乏自信的矛盾组合: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比起“80后”有很多不同。他们追求时尚、前卫,有独特的个性符号。但与此同时,我们同样感受到高考失利所带给他们的内心压力和阴影,对第三批次B段这个级别的不认同感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自我的不认同和对学校的不认同,从而导致他们自信心不足。

(二)追求平等、尊重、公正和关爱的价值取向:由于高考失利或其他原因,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认知不高,但又有很强的自尊,希望老师能平等地对待他们;并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他们对于公平公正的意识相对较高,但容易产生社会、老师、家庭对其不公的感觉;希望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及时出现,以帮助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

(三)目标的普遍缺失和职业规划的迷茫使自主学习成为难事: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更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这种目标的普遍缺失和迷茫的状态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去学习哪些知识,甚至是认为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毫无用处,盲目沉浸在校园的安逸生活当中,在当前这种空前的就业压力面前,既无奈又无助。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网络时代使大学生活变得没有规律: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给了我们更多的便利,我们原有的一些生活方式正在一步步地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改变。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更是如此,学生通过互联网络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和资讯,学习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如今已不再是上自习室和泡图书馆才能学习的时代了。但是,与此同时,网络也在一步步地把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带入一个狭窄的缝隙当中,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奉献给网络,对于其他类型的校园生活缺少积极性,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废寝忘食”地上网使得生活变得没有规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变成引发宅男宅女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由此导致的大学生体质下滑问题越来越严重。

(五)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现状相去甚远:大部分学生都拥有很崇高的理想,希望在未来自己可以有一番作为。但其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其自我发展的需求,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造成他们容易陷入沮丧和消沉当中。这种现象在如今的大学生群体中是很常见的。

三、实现自我发展之道

(一)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在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陷入一个盲目追求职业技能学习的误区,认为理论知识学与不学都无所谓,把技术学到手将来就可以找到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是舍本逐末,不可取的。真正的人才需要运用理论中阐述的方法去分析问题,更加灵活地驾驭自己的技术,最终去解决问题。因此,学好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扎扎实实地打好自己的理论基础,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事半功倍,更快更好地提升自己。

(二)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职业素养是最好的“就业证”,也是职场发展的“快捷键”。[2]做为一名即将从事网络技术专业的人员,除了过硬的技术,综合素质也同样重要。综合素质通常表现在一个人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是否得体,与人交流过程所使用的沟通技巧和礼仪。这些细节有时往往会在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关注新知识,了解新技术: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一个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的专业,这就要求从事这一专业的人员树立终身学习[3]的理念。这是网络技术人员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良好。终身学习不仅是工作的需要,而且是生活的需要,更是人类进步的需要。通过了解新知识,新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

(四)适当地用证书检验自己的能力:中国就业现状表明,证书是一种评判个人水平的重要方式。因此,获取一些有说服力的资格证书或是参加一些重要比赛所取得的获奖证书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获得这些证书的同时,对于增强个人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可以适当地用证书检验自己的能力,但要注意其专业性和可信度。

(五)明确专业角色的自我定位:我们所使用的互联网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如今它跟我们的生活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互联网没有普及以前,有没有互联网的影响并不大;而互联网普及以后,如果有一天家里的互联网不能用了,人们便会开始不习惯,生活就变得不像从前那般平静,这就是互联网给家庭带来的最显著的影响。因此,当我们进入互联网,我们就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我们在这个网络当中扮演一个叫做用户的角色,而用户就是计算机网络里面一个最基本的角色。

网络分为七个层次,不同的层次实现的功能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网络中所从事的工种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我们所扮演的角色。比如,一个做综合布线的施工人员,他在网络中就扮演了一个实现用户与互联网连通的物理链路的创造者,把用户的计算机和用于访问互联网的交换设备通过线缆连接在一起,最终实现用户访问互联网的需求。而一个运营商的网络管理员在这个网络之中就扮演一个实现授权用户访问互联网的管理者的角色,诸如此类。由此可见,学生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就能决定他们未来在网络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工作当中担任的岗位。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习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需要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去不断地挑战自己,提升自己,从而在未来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柳青.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