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路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道路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

篇1

关键词:道路建筑材料;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道路建设建筑材料是我国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水泥、砂、石、沥青等常用道路建筑材料的性能、使用与检测方法,使其能够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出清晰的判断,是学习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等课程的前提,高校如何进行课程设计,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策略。

1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弊端

1.1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主要内容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主要是介绍了砂、石料石灰、水泥及水泥混凝土、砂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沥青和沥青混合料、木材、工程高分子材料及新型建筑材料等道路建设材料的基本组成、技术性能、技术标准、检验方法以及复合材料的配合比设计。

1.2 道路建筑材料教学存在的主要弊端

当前,本课程教学一般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板块。从学时分配上,课堂理论教学学时一般占课程总学时一大半,占到了三分之二左右;实验教学学时一般占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从教学内容上,课堂教学一般以传授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种类、生产组成、基本性能、适用范围等内容,实践教学主要进行实验验证。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效果不佳,实验室教学也会脱离了实际。

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导,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新材料不断更新,教材更新跟不上新材料的速度,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相分离。

2 道路建筑材料的课程设计目标

2.1 课程设计基本思路

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基本思路可以采取“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的基本思路。主要操作步骤是将本课程中的全部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将其分为课堂理论、实验检测、施工现场三大教学知识模块。根据固定的比例安排三大模块的具体学时来安排教学。首先是开展理论教学,在此基础上开展实验教学,最后向施工现场教学循序推进,实现“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更好发挥”实践效果,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不断加强了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第二个基本设计来源于道路建筑材料的性质和作用。根据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发挥专家和用人单位的作用,确定课程内容的侧重点,将用人单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要求纳入课程设计中,成为学生考核的主要内容。既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就业,也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2.2 课程设计的目标

高校课程的目标一般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素质,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专业水平。许多高校在设计课程时,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选修道路建筑材料的土木专业的学生,一般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为了保证土木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促进学生的学习内容能够与社会相适应,可以将理论培养与实践培养相结合。将实践能力作为一种课程设计的重要目标。

3 教学模式的改革对策

3.1 制定课程的标准,设计课程内容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大纲较为传统,不符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无法满足我国道路建设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高校办学者应该根据深入建筑行业的调研和收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加强对于道路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行业目标、用人标准等基本情况的了解。根据得到的结论制定了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课程标准,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两大环节结合起来,作为制定课程的标准。使学生能够短时间、高效率的方法认识建筑材料、理解材料的基本性能、材料的检测技能,使得大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社会,走向满意的工作岗位。

3.2 改革教学方法,建立考核与评价机制

我国传统的课堂形式主要是“满堂灌”,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理解和吸纳是学生的任务,这种传统的模式使得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较为枯燥,学生“翘课”现象增多,教学效果差,学生的专业学习不够深入。

针对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我们应该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增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建立一个与实践能力挂钩的考核机制,评价学生不仅依赖于理论成绩,更应该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3.3 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师资力量

从老师主导课堂的模式向学生参与式课堂转变有利于高校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增加专业技能和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同时,要加强招收老师的标准,不仅是单一的要求高学历,更应该注重老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等,提高教师的素质。

4 总结

现代的高校教育需要培养实用型和应用性的复合人才,道路建设建筑材料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模式改革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转变,为公路行业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商艳.新建高校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33).

[2] 蒋玲.《道路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J].新课程研究,2011(6).

[3] 吴伟东,舒志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丽水学院学报,2009(5).

篇2

关键词:分类;作用;发展趋势

建筑材料是指各类建筑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道路桥梁、港口等)中,构成建筑工程实体所用的材料及制品。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及造价。

1 建筑材料的分类

建筑材料的种类繁多,为了便于研究和学习,通常按化学成分和使用功能进行分类。

1.1 按化学成分分类

建筑材料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类,复合材料能够将单一材料之间互补、发挥复合后材料的综合优势,成为当代建筑材料发展应用的主流。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1.2 按使用功能分类

按使用功能可分为承重结构材料、围护结构材料、建筑功能材料三大类。

(1)承重结构材料

承重结构材料主要是指在建筑物中,需具备强度和耐久性的受力构件和结构所用的材料。如构成梁、板、柱、基础等部位的砖、石、钢材等。

(2)围护结构材料

围护结构材料主要是指在建筑物中,不仅要具备强度和耐久性,还需具备更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的材料。如构成墙体、门窗、屋面等部位的砖、砌块、板材等。

(3)建筑功能材料

建筑功能材料主要是指提高工程舒适性、适用性及美观效果的,具备某种特殊功能的建筑材料。如防水、隔热、隔声、防水材料。

2 建筑材料与建筑工程的关系

(1)建筑材料是重要的物质基础。

建筑材料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建筑材料的性能、质量、品种和规格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和艺术性。建筑材料的生产、选择、采购、贮运、保管、使用和检验评定等各个环节都应严格把控,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造成工程质量的缺陷,甚至造成质量事故。

(2)建筑材料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造价

在一般建筑工程中,与建筑材料有关的费用占工程造价的50%以上,装饰工程所占比重更甚。材料的选择、使用与管理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成本。

(3)建筑材料的发展促进建筑技术的进步

建筑材料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三者关系密不可分,相互影响。新材料的出现,会促进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变化。从古至今,建筑材料从传统的土、木、砖、瓦到水泥、钢筋、玻璃、陶瓷、高分子材料,建筑技术也一次次产生了质的飞跃,带动了人类建筑技术的长足发展。

3 建筑材料的发展及趋势

人类从远古的“穴居巢处”、“凿石成洞”、“伐木为棚”,到使用砖、瓦、石灰、石膏制成的砖石、砖木结构,再到使用水泥、钢材制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再到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材料(绝热材料、吸声隔热材料、耐火防火材料、防火抗渗材料、防爆防辐射材料)的出现,建筑材料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反映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建筑工程中S多技术的突破往往依赖于建筑材料性能的改进和提高,各种形式的建筑材料为建造各种不同需求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提供了保障,因此说建筑材料是建筑业的基础。为了适用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需求,建筑材料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1)材料性能方面,提高材料的强度、降低材料的自重、研究多功能复合材料和耐久性强的材料;

(2)产品形式方面,建筑制品向预制化、单元化、大型化、构件化发展,构件尺寸日益增大;

(3)生产工艺方面,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4)资源利用方面,既要设计与制造新材料,又要充分利用工农业废料、废渣;

(4)经济效益方面,降低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发展可再生建筑材料和绿色建筑材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宋岩丽.建筑材料与检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2] 毕万利,周明月.建筑材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殷凡勤,王献召.建筑材料与检测[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14.

篇3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抗腐蚀性;耐久性;优化策略

道路桥梁在施工完毕之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道路桥梁工程受到较多因素影响,对道路桥梁工程使用寿命及性能造成严重影响。这就对道路桥梁工程抗腐蚀性能要求十分严苛,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结构在设计中,设计重点主要放在工程结构强度和载荷上面,造成建筑工程结构强度手造严重影响。特别是道路桥梁工程在露天状态下应用一段时间之后,混凝土结构性能下降十分严重。

1道路桥梁工程抗腐蚀性能

道路桥梁工程抗腐蚀性能主要体现在工程混凝土结构上面,在环境因素作用之下,混凝土表层逐渐出现腐蚀情况,对混凝土结构强度性能造成严重影响,从而逐渐对混凝土内部结构造成损伤。尤其是劣质混凝土材料在道路桥梁工程内应用,劣质混凝土密度十分低下,在外部环境因素作用之下,在有害物质作用之下,加速道路桥梁工程腐蚀性能。道路桥梁工程抗腐蚀性能低下,不仅仅增加道路桥梁工程保养维修成本,对建筑工程使用寿命也造成严重影响,资源浪费情况十分严重[1]。

2道路桥梁工程材料检测必要性

2.1水泥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主要材料为水泥,水泥的质量将直接决定混凝土材料质量。水泥材料出现的水化热,是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主要原因。劣势水泥强度无法满足道路桥梁工程强度实际需求,同时与其他材料之间兼容性能较为低下,造成混凝土结构在成型过程中出现大量裂缝。道路桥梁工程在后期应用过程中,在环境因素作用之下,工程腐蚀情况显著加剧。

2.2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骨料在混凝土内应用,主要作用是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及强度性能。骨料坚固性、化学物质、强度、泥沙含量等等因素,对混凝土性能都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骨料内的粗集料在吸水之后,骨料性能将会发生显著改变,大幅度降低骨料抗压强度,进而造成混凝土在成型过程中内部出现裂缝在,混凝土在长期应用之后,会形成大裂缝,有效缩短混凝土应用时间。骨料在未清理干净之后,有害物质在超过国家标注年之后,混凝土将会受到不良影响,配比在出现错误之后,混凝土质量大幅度降低[2]。

2.3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性能,混凝土在配比过程中,需要添加一定数量化学外加剂,例如减水剂、阻锈剂等,其中减水剂能够有效减低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水化反应所释放出来的热量,能够有效减低混凝土出现裂缝可能性;阻锈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延长钢筋锈蚀情况。不同类别化学外加剂在混凝土内应用,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面对混凝土性能进行改善,提高混凝土耐受力。但是化学外加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冲突,这就需要对化学外加剂兼容性能进行检查,保证化学外加剂应用合理。

3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检测的优化策略

3.1水泥质量检测优化策略

在对水泥质量进行检测过程中,水泥主要需要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为了能够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水泥材料在选择过程中,应该选择水化热相对较低,具有良好适应能力的C3A水泥。在对水泥质量检测过程中,水泥C3A含量需要控制在10%左右[3]。

3.2集料质量检测优化策略

在对混凝土集料检测过程中,集料不仅仅需要符合建筑行业规定,要是应用碱集料,还需要对集料潜在活性进行研究,保证活性集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类别集料之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粗集料泥沙含量应该控制在0.7%之下,泥块含量需要控制在0.25%之下;细集料泥沙含量需要控制在1%之下,泥块含量需要控制在0.5%之下。正常情况下,细集料主要为优质河砂,云母含量应该控制在2%之下,按照细度模数对细集料类别进行划分。混凝土在配备过程中,需要对集料细度模数及分配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从而保证混凝土质量。

3.3外加剂质量检测优化策略

混凝土所应用的化学外加剂在进行检测过程中,必须遵守《混凝土外加剂》有关规章制度,同时出示合格证,在实际使用之前对外加剂效果进行复验,化学外加剂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按照不同类别化学外加剂特点及工程情况,对工程施工成本及技术条件进行研究,从而对化学外加剂类别进行选择,按照混凝土实际情况,添加到混凝土配备内,对混凝土实际应用性能进行检验。在对耐久性混凝土配备过程中,化学外加剂需要遵守以下几点要求:首先:混凝土应用的化学外加剂,需要具有推荐添加数量、减少率等信息,提供化学外加剂基本信息,同时化学外加剂使用说明书内还应该具有化学外加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事项;其次,耐久性混凝土在配备过程中,化学外加剂减水率需要控制在20%之下;最后,混凝土在配备过程中要是应用多种类别化学外加剂,这就需要对化学外加剂兼容性进行分析研究,进而保障化学外加剂性能。

4结论

道路桥梁工程作为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基本通设施,在人们日常出行内具有重要作用。正式由于道路桥梁工程在人们日常生活内的作用,所以需要保证道路桥梁工程在长期应用过程中,有效提高道路桥梁工程安全性能。所以,道路桥梁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提高对道路桥梁工程耐久性及抗环境腐蚀性关注程度,做好有关工作,从本质上对工程材料进行控制,提高对道路桥梁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水平,在保证材料强度性能情况下,适当提高提高材料耐久性,同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结合长期实际工作经验,对道路桥梁工程材料质量检测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张学.公路桥梁工程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控制研究[J].交通世界,2016,Z1:120-121.

[2]张栋.道路桥梁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及优化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12:422.

篇4

1.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当下情况

(1)石膏建材

石膏类建材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石膏的煅烧能耗比较低(仅是水泥的1/4、石灰的1/3),所以用石膏作为建筑材料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消耗;2)石膏建材相对于实心砖、混凝土都要节约材料,而且性能效果好;3)石膏建材能够可循环使用,便不会有建筑垃圾的困扰;4)石膏没有毒害,耐高温并且耐火。

(2)泡沫玻璃

泡沫玻璃集环保、保温、阻燃、隔潮、吸声诸多优点于一体。原料是用废弃的各种颜色平板或瓶罐玻璃碎块制成,属于废物可再生利用产品,生产的产品具有环保的优点,而且生产过程不产生“三废”等有害物质。泡沫玻璃具有自重轻、抗压强度高、导热率低、耐火性好、化学稳定性高、抗渗防水能力强多鞥高性能材料优点,也是一种集保温和保冷为一体的建筑材料。到目前为止,泡沫玻璃运用范围广泛,例如替代砖和砌块来成为屋面、墙体、天棚材料和保温隔热构件之一。

(3)膜材料

建筑中膜材料种类繁多,按材料的不相同分为两种类型:1)PTFE类,树脂的含量大于90%;2)PVC类。建筑大多使用有透光性好、密度小、机械强度高、耐久、防火、保温和抗紫外线等优势的复合膜材料,所以复合膜材料成为了环保节能的优良建筑材料。膜材在节省用电方面也是非常有功效的,膜材对自然光的透光率达20%,甚至是对保温隔热性能要求较高的双层膜建筑,其透光率也达4%~8%之多,透射光在膜结构建筑内部产生的漫反射较均匀,没有阴影、眩光等现象产生,白天能够透射充足的光提供给各种室内活动,节省照明用电的能量资源。膜材能够很高效率地反射和吸收光,又具有较低热传导性,很大程度上阻挡太阳能辐射进入室内,传递的热量被削减。

2.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应用现状

将絮状的或块状的玻璃棉在高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吹到墙体空隙中,紧密填充,有很好的保温功效。另外加气混凝土也作为节能型墙体建材之一被广泛的应用。随着建筑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及密闭性的增强精良的材料便是加气混凝土,它的节能标准达到65%要求。它在室内外装潢等多处地方被普遍应用。用于屋顶、地板及门窗的环保节能型建材具体如下所述。为了保障隔楼绝热保温,降低阁楼空间与屋顶天花板之间的传热系数作用,首选的建材是玻璃棉和矿物棉毡(垫),它们与装饰贴面复合形成天花板。研究显示建筑门窗处建筑物保温性能最薄弱的地位,门窗的能耗占建筑围护结构总能当中能耗的49%,所以门窗的环保节能至关重要。常见单一的钢、木、铝合金门窗都不及塑料门窗;塑料门窗在生产过程中选择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以及科技为先锋的新型绿色建筑道路,生产出的门窗污染少,消耗低,效率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环境的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带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绿色产业时代,因此塑料门窗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环保节能型建材未来发展策略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原有的建筑材料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开发环保节能型建材势在必得,这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建材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这一现状。转变生产方式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过渡。还可以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新型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大幅度降低建筑的能耗,将会有效的缓解我国能源压力,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注入新的活力。选择资源节约型、污染最低型、质量优化型、科技领先型的发展方式,把建材的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21世纪我国建筑材料发展的战略目标。虽然我国目前的建材市场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整体发展前景较好,因此在未来环保节能型建材的发展道路上更应该加大创新力度,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不污染环境的高科技生产技术,减少对人体有害的、有机化学物质的使用,增加产业链条,发展循环利用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道路和桥梁;工程检测;检测技术

1道路和桥梁工程检测的原因分析

道路和桥梁工程检测是建筑工程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检测具体指的是为了保障已建、在建和将要建设的建筑工程的安全,而对相关要素,比如建筑材料、施工工艺以及其他施工成品、地基等进行严密的测试。

对道路和桥梁工程进行工程检测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当前道路和桥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技术、措施上的缺陷,从而导致工程的施工质量存在问题,而通过工程检测,其检测结果可以帮助施工单位明确工程质量中存在的具体不足和问题,然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补救。另一方面道路和桥梁工程检测是现代建筑事业发展的要求,既可以保证建筑工程和建筑事业得到有序、健康的发展,又能反过来促进工程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所以总的来说,对道路和桥梁进行工程检测十分必要。对施工管理的提高,对施工质量和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

2道路和桥梁工程检测的重要性分析

道路和桥梁的工程检测,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控制和提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是可以加强工程的现场控制与管理,通过对道路和桥梁建筑现场的严格控制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其次通过现场工程监控,也使得相关检测人员对工程检测有更深层的认识,增加他们的现场检测经验和锻炼实践技能。此外,还可以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有关设备上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

2.1有利于完善道路和桥梁工程的现场控制管理

首先,道路和桥梁的工程检测一般是在建筑现场完成,也就是在建筑施工现场对相关的材料、设备以及工序等进行测试,采取的方法是当地采样检测。因为现在的道路和桥梁建筑工程往往工程量大、内容复杂、周期较长,如果建筑工程现场无法得到有效监督和控制的话,很可能会导致后期多次的维护和维修,导致成本和工作量的加大。而对现场实现样本取样进行检测以后,一方面可以发现建筑现场存在的一些弊端,发现每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及时的补救和修复,避免将问题拖延。另外一方面现场取样的实现可以提高相关人员的监督意识,认识到必须要对建筑现场进行严格的控制,包括采购方面,施工方面的施工进度、施工人员安排、施工资源分配等,尽量地减少项目内容的变更或者施工进度安排的变化,减少成本的同时也能提高工程的质量,对道路和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进行保障。

2.2有利于提高工程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二,参与到现场道路和桥梁工程检测的人员中不乏一些缺乏经验、专业技能有待提高的新手,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的工程检测项目可以为他们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一方面他们可以跟着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人员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和现场实践技能,并且通过自己的观摩实践提炼相关要点和解决措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能为以后的检测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方法。另外一方面在参与现场工程检测当中,检测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的态度也会有所提高。所以综合来说,工程检测不但可以加强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3有利于发现道路和桥梁工程中设备、仪器等方面的不足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道路和桥梁的工程检测不但可以对建筑的材料和建筑工艺等进行测试,然后根据检测到的不足来改善和提高,而且還能对建筑现场的一些工程设备、仪器等进行测试。比如对设备和仪器的先进程度、是否损坏等进行勘察,或者只是只是对建筑场地进行测量,合理安排场地上的设备堆放顺序,解决施工现场的环境问题等。如果发现施工现场的设备或者仪器出现故障或者使用不灵活等问题,可以马上向上级做出反应,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2]。

3道路和桥梁工程的检测技术

为了提高道路和桥梁工程检测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和提高的有效性,除了要认识到工程检测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外,还应该对其中的检测技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不断地改进各项技术,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建筑工程常规检测技术主要介绍三种。其一是红外热成像技术。这种技术是利用热传导原理和热成像原理,对工程内部结构进行检测。比如内部结构存在缺陷的话,热传导就会发生变化,建筑物体表面温度就会不一致,也就表明建筑内部质量出现问题。同样的,热成像使得热流在物体内部流动,使得物体表面的温度发生变化,从而确定内部出现问题的具置。其二是射线检测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环境,对建筑物体内部结构的强度和抗压能力进行检测,然后找到发生问题的所在,及时地进行纠正,避免建筑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其三是被广泛运用的磁粉检测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分辨出肉眼所看不到的建筑物体构建材料中存在的缺陷,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更为准确的识别和控制。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许多智能检测设备和技术也应用到了工程检测中,比如超声波检测技术、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多功能综合车、激光平整度仪等。地质雷达检测技术是通过地质雷达对材料发出高频率电磁冲击,然后将电磁冲击反射,并根据反射情况来判断材料的缺陷所在。其具有方便快捷、准确性高以及风险小的优点。另外,还会利用到自动化监控系统,通过联网实现对道路桥梁工程全方位、全过程的自动监测,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开展后续自动化监控并进行反馈,从而对建筑进行维护。

4结束语

篇6

【关键词】海砂;海砂混凝土;道路;胶凝材料

1、前言

海砂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态环境要素,但也是一种资源,一种世界公认的难利用的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海砂能够使其服务于经济建设,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已故的中国工程院吴中伟院士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活性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的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 【2】【5】。通俗地讲,我们通常所谓的高性能混凝土是指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流动性等多方面的优越性能。高强度、高工作性、高耐久性这三项指标,构成了“高性能混凝土”所具备“三高(即3H)”的性能指标【1】【3】。

“海砂混凝土”是一种新生的建筑材料,是以原状海砂作骨料,拌合海砂胶凝材料,硬化形成的具有一定技术特性的水泥基胶凝建筑材料。海砂混凝土适应性强、性能优良、制作简捷、养护方便、造价合理、使用面广,是一种特别适宜于海堤、海港、跨海大桥、海上作业平台等海岸工程建设的新型混凝土【3】【6】。

我们使用这种海砂混凝土技术在广东省的城市道路建设中进行了试验应用。

2、名词

海砂:本文中的海砂系指我国海岸周边、自然存在于海水氛围中的没经处理的的原状海砂。

海砂胶凝材料:指一种专用于胶凝硬化原状海砂的胶凝材料。

海砂混凝土:由海砂胶凝材料胶凝硬化原状海砂形成的固结体。

3、施工过程控制

(1)运输、摊铺、平整、捣实、抹面全部按普通水泥混凝土操作工序,但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2)每3m设横缝,每30m设施工缝,不设纵缝。切缝要及时,一般情况下24h内必须切缝;

(3)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天。

(4)拌和过程中的水灰比严格控制在0.43左右。

(5)施工路面时采用立模现浇方式。

(6)由于采用海砂直接拌合施工,骨料级配相对差,在振捣成型的环节上必须严格控制。在摊铺、平整后采用平板振捣器和梁式振捣器配合振实。每个振捣环节缺一不可。

(7)为充分保证海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成型完毕后必须立即以薄膜覆盖,保湿养护。

4、试验报告

将水泥。核心元素、海砂按三种配合比进行拌合形成三种海砂混凝土,并与没有添加核心元素的海砂砂浆进行性能对比。结果如表4-1所示。

选用其中效果较好的一组配合比进行施工。

在道路施工现场取样后送规范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的结果如表4-2所示 。

5、试验结果分析

(1)在表4-1所示的试验结果中,2#配合比为: 水泥:核心元素:海砂=24.5:0.5:75,由此配合比形成的海砂混凝土7d抗压强度达到30.1PMa,充分满足了普通混凝土C20的强度要求,因此选用此配合比进行道路实际施工。

(2)道路施工现场取样的模块送湛江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不外掺粗骨料(级配碎石)的海砂混凝土,其强度完全满足道路的设计要求。

6、初步结论

(1)海砂胶凝材料是胶凝硬化海砂的优秀胶凝材料。

(2)海砂混凝土是一种可以不需外掺粗骨料(级配碎石)的混凝土。

(3)从材料组成和生产手段以及基本性能来评说,海砂混凝土本质上仍然是属于砂浆概念的固结体。但海砂混凝土在抗压强度上却远远地超过了普通砂浆的这一属性。因此,关于海砂混凝土的内部结构特征和其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问题是一个尚需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HE Zhen, LIANG Wenquan.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High-effective Mineral Admixture CRM for Concrete, J.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Vol.16No.1 (2001)

[2]吴中伟.高性能混凝土―绿色混凝土[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0(1):3-7.

[3]冯乃谦.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4]李相国,梁文泉,杨国录等. 高耐水土体胶凝材料用于防渗工程的施工研究,节水灌溉,No.3,2002

[5]吴中伟、廉惠珍著,《高性能混凝土》,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6]林宝玉、蔡跃波、单国良,保证和提高我国港工混凝土耐久性措施的研究和实践,《水泥基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篇7

关键词:碎砖;尾矿;抗压强度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4.101

0引言

目前,路面基层使用材料大多为水泥、砂子、碎石等。但这些材料大都属于天然资源,资源有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据调查,很多地区的建筑材料供应越来越紧张,价格也逐年上涨,找寻和应用既能节能环保又能废弃利用的材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全社会范围来看,由于建筑、路桥、地铁、隧道等土木工程的发展,旧楼拆迁、危房改造,建筑垃圾越来越多,它的堆放和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也应运而生,这些建筑垃圾主要包括碎砖、废混凝土等。而对于矿产资源丰富的矿山,选矿后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尾矿,处理这些废弃料常用的方法一般都是在郊区堆放或填埋处理。但这些处理方法污染环境、堵塞河道、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将这些废弃的材料再次利用,代替现有的材料应用于道路中既可以降低道路工程造价,又能够变废为宝,意义重大。

1原材料组成

1.1碎砖

本试验碎砖破碎后的颗粒组成如表1所示。

1.3水泥

本试验水泥为32.5#矿渣水泥,经检测各项指标符合规定。

1.4碎石

碎石的最大粒径控制在13.2mm以内,其颗粒组成如表2所示。

2.1合成级配

将碎砖、铁尾矿、碎石混合后组成混合集料,加入少量水泥,通过级配曲线确定科学的配合比,经过计算机软件不断试配、不断调整,得到合成级配曲线,级配曲线应在级配上限和下限范围内为宜。试验结果表明,将铁尾矿:碎砖:碎石=2∶5∶3比例混合,合成级配在上下限范围,级配曲线如图1所示。

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通过含水量―干密度曲线可以得到,图中抛物线最高点的干密度对应的为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为1.983g/cm3,最佳含水率为9.7%。

2.3无侧限抗压强度

将混合料按上述比例配合后,加入最佳含水量为9.7%,制取圆柱形标准试件,养生7天后,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MPa)3.378变异系数(%)6.52代表值(MPa)3.02根据试验可以得到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为302MPa,根据规范规定,能满足所有道路基层的强度要求。

3经济效益评价

经过市场调查,32.5#矿渣水泥300元/吨,碎石40元/米3,碎砖15元/米3,水2.5元/吨,尾矿免费。现将加入建筑垃圾的半刚性基层材料和水泥稳定砂砾半刚性材料比较,如表5所示。

表5高等级公路基层材料比较表

混合料名称单价(元/米3)水泥稳定铁尾矿砂和碎砖92.435%水泥稳定砂砾118.08通过表5可以看到将建筑垃圾和尾矿替代部分砂石料后能极大的降低工程造价。

4结论

(1)建筑垃圾和尾矿可替代部分砂石料用于道路基层,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可以应用于实践。

(2)建筑垃圾和尾矿应用于道路中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节能环保。

参考文献

[1]朱晓丽.铁尾矿在建材产品中的应用途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6):4550.

[2]杨晓峰,苏兴强,张廷东.鞍山铁尾矿特性及综合利用前景[J].矿业工程,2008,(5):1211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编写组.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篇8

1.1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所取得的成绩

(1)道路桥梁地基加固施工过程当中,目前复合地基加固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成功运用,较为常见的包括: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等。当前,我国地基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水准逐渐上升至复合地基加固技术的新阶段,此类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可以在进行地基加固打造的过程当中,以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土质为根基,综合优质的地基材料针对地基进行重新的填充及科学改造,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未建筑工程节约大量的资源,同时促使道路桥梁工程成本得到一定的降低,并且在道路桥梁地基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获得有效的运用,经过相关理论的浅析及实际中的施工,实际表明,竖向荷载施工位置的预应力管桩具备的预应力与混凝土方桩对比来看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2)传统钢筋连接技术的进一步改良,同时把冷轧带肋螺纹钢筋在道路桥梁工程作业中加以运用,更改以往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施工作业,把预应力施工工艺有效的运用在道路桥梁施工作业当中,此外,逐渐出现的新类型钢材,像高强度钢丝、钢绞线等在此过程中同时获得了大范围的运用,以此促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得到最佳的保障。

1.2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运用中潜存的问题

(1)在道路桥梁方面虽然施工技术方面的知识是比较多的,可是能够真正的运用在工程施工作业中,可起到保障施工质量的施工技术少之甚少,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的施工技术知识仅仅限制于基本理论方面,并不能联系到具体的工程施工作业当中,为此不可能为道桥施工质量保驾护航。长期以来,随着全新的施工技术的涌现,施工技术工作人员通常会挑选稳定性能高、曾经已经被证实的施工技术加以采用,那么,新的施工技术便成了摆设。

(2)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应用不完全。这一问题表现在新型的建筑材料与全新的施工技术不相符,不管是在工程数量或是施工质量上,为此,新型的施工技术如果想要得到大范围的运用,则需要最大限度上促使新型建筑材料在质量及产量上得到显著的提升,除此之外,很多种新型的施工技术纵使能够促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改良,可是在此过程中也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一定程度的作用及影响,并且施工难度也在此过程中加大,譬如,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可促使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可避免施工裂缝的形成,但是,在道路桥梁施工作业当中需具备专业化的施工设备及施工队伍,加上预应力反拱的是不容易将其进行掌控的,为此,现实中的一系列因素致使预应力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遭到很大的约束。

2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

2.1结构加固技术方法的革新

以往传统的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早已不能够达到目前道路桥梁施工结构的具体准求,为此,结构建筑技术需要进行不断的革新。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作业当中,通过更改固有的道路桥梁结构系统,促使道路桥梁的受力位置获得一定的改变,同时促使桥梁承载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此种结构加固技术有效的利用碳纤维所具有的专属物理性质,使用其作为普通加固钢筋的替代品,不仅可以避免一般性质钢筋由于发生腐蚀而需要在特定时间内进行更换,并且此种加固技术的运用会使得建筑结构更为坚固。在建筑施工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开始得到不断的更新,这在较大程度上促使建筑行业的发展面积逐渐扩大,然而,针对道路桥梁刚强度施工技术的探究是今后一门值得深入探究的话题。我们可以运用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把一定比例的混凝土喷射至提前锚固好的钢筋网当中,以此促使道路桥梁受力面积的增加,缩减局部的压强,促使道路桥梁构筑物的荷载性能得到显著提高,除此之外,固有的钢筋极易生锈腐蚀,那么可以在混凝土当中加入一定量的碳纤维,利用碳纤维的强度及抗腐蚀性能,这对道路桥梁的加固与保护具有很明显的效果,同时能够促使道路桥梁使用年限的延长。

2.2智能化

在将来的道路桥梁施工作业当中,工程施工对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方面的准求会不断的提高,为达到这一标准,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作业当中把高科技通信系统、预警系统、检测系统等装置安装在道路桥梁的内部,实施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监控。譬如,施工技术工作者可为施工人员供应精准的测控数据信息,促使测控精确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得施工质量获得有效的保证,除此之外,智能化系统的运用能够为今后进行道路桥梁使用状况提供一定的检测,使得道路桥梁安全使用得到很大的保障。

2.3现代化的管理技术

放眼望去,施工技术逐渐向现代化、高水平的管理方向不断发展,随着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改进,建筑施工行业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都在很大程度上给建筑施工行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利用现代化技术管理手段,促使建筑施工企业在经济实力及综合竞争力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管理方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及经济利润。譬如,在道路桥梁施工作业当中,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够发挥非常大的积极作用,进行工程预算、招投标工作当中,计算机技术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之,工程施工测量、施工材料规格的计算等等,同时也促使在施工技术的运用细节方面得到很大的改进,推动着整个建筑行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

3结束语

篇9

重新修订道路工程方向本科生培养计划,针对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第二课堂等环节,强化对工程能力的培养。多年来,长沙理工大学道路工程专业聚焦工程能力培养,在师资队伍建设、工程能力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快速发展。2007年,一般本科院校土木大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得“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称号,并在道路工程等专业率先启动。2011年,道路工程专业成为长沙理工大学首批获得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资格的专业之一,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创造了良好条件。

打造工程能力基石

根据麻省理工大学(MIT)的研究,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经历了工程经验、工程科学、工程实践三个螺旋式上升阶段[4]。最初的工程教育主要以机械还原论为指导思想,主要凭借经验;第2个阶段是引导工程向科学发展,促使工程科学化;目前高等工程教育正处于第3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认为除了科学之外,工程实践与实验是发展新技术的温床,是培育合格工程师的摇篮。根据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针对中国道路工程毕业生工程能力训练不足的弊端,结合长沙理工大学道路工程的优势与特色,对道路工程教学体系从课程设置、工程案例教学、科研辅助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一)优化课程设置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走访用人单位等33方式,发现以往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基础课的作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时明显不足,导致学生工程意识薄弱。课题组向学院和学校相关部门提交了研究成果和建议,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强调了专业基础课、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调整后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所占学时约为87.8%,避免了以往“专业训练不足”造成的尴尬。2006年,道路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测量学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资格;2009年,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材料获得“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资格;2009年,核心专业课程路基路面工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资格;2010年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工程经济与管理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资格。(二)密切联系工程实际进行教学对传统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大量工程案例。如在讲授公路工程养护技术课时,大量引用主持和参与过的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可视化,受到学生高度评价。在讲解建筑材料时,常常使用承担过的工程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学生好评。(三)注重科研促进教学将交通行业最新科研成果与先进技术及时引进课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通过讲授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开阔学生视野。保留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基本理论,删除陈旧过时和重复的教学内容,拓宽主干课程的专业知识面,突出应用、实践和创新,本着知识点集中、连贯的原则,有效整合关联课程内容。如:在建筑材料与路基路面工程知识模块教学中,通过模块化教学首先剔除两门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然后,将建筑材料和路基路面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运用案例教学使其融合成一个整体;最后,通过建筑材料实验,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实习、路基路面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水平。

工程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与条件

为保障道路工程专业综合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培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平台与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制定了相应计划与政策。(一)师资队伍要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教师自身的工程素质尤为重要。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优先安排具有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经验的教师承担道路工程方向学生的教学工作。鼓励相关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学院内部培训等方式,取得试验检测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相关资格。为了培养工程型教师,对担任道路工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求具有工程实践、科技服务、科学研究、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上课前至少进行1年以上的相关技能培训。这些举措对建设一支工程素质过硬、掌握现代工程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发挥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二)平台与实验室建设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打造了五大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成了一个国家级土木工程教学实验中心、两个基础课湖南省示范实验室,初步构建了以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为基础,以校外实习基地为重要补充,以道路相关企业为终端的全过程、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是组织和实施全过程实践教学的关键。以实验课程、课程实习为内核,以课外科技活动、课外创新实验项目为载体,以学科竞赛为表达舞台,初步建成了基础类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基础类实践教学平台、专业类实践教学平台、网络虚拟类实践教学平台和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等五大实践教学平台。基础类课程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教学效果欠佳。通过建设基础类实践教学平台,如通过定期举办读图制图大赛、计算机技术大赛等学科竞赛,深化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认识,也使得长沙理工大学道路工程专业保持了“强基础”这一优势。专业基础类实践教学平台主要依托一个“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和两个“湖南省普通基础课示范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建材实验室)。通过举办测绘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9届)、建筑材料试验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6届)、工程地质大赛等省级、校级学科技能竞赛,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大大增强。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长沙理工大学道路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测绘技能和试验技能,同时也表明专业基础类实践教学平台在培养人才专业基础方面已基本发挥了作用。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包括虚拟实验模块、虚拟实习模块、虚拟课程设计模块、虚拟毕业设计模块。虚拟实验模块涵盖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结构实验、岩土实验、路基路面实验。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以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训基地”为依托,学校下拨专项建设经费5万元,购置了多媒体投影设备、电脑、办公座椅、会议桌等,学院下拨专项经费20余万元,购置了相关工程技能培训软件和系统(分为6大模块),基本实现了实验时间开放、内容开放、仪器设备开放。学生依托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实践教学平台的训练,其“工程硬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虚拟类实践教学平台和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的培训,其“工程软能力”也得到了良好训练。(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了对原有17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新增“湖南云中沥青有限责任公司”“常德海赛沥青经营有限公司”“湖南省湘潭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等14个校外实习基地。工程实践过程中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工程实践结合,学生通过到重大工程项目进行综合性专业实习(路基路面、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施工管理等)或见习,进一步加强实践锻炼。通过不同项目的工程技术特色训练实现了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和专长培养。

结语

篇10

【关键词】 可持续 设计 建筑 材料 施工

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近些年十分流行的发展方式。目前它以深入了很多领域,目前我国对环境问题十分重视,尤其在土木工程行业得到很好的应用,在土木工程相关的专业活动中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已经纳入了,施工、设计的关键因素中,坚持可持续 发展是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关键。

一、土木工程设计环节的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在进行设计之前要针对工程项目所应用的技术和所处的环境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然后进行工程设计活动。在进行设计前还要针对施工的工艺、资金、设备等进行综合考虑,这些分析都对项目工程的建设价值和使用功能有着据对的影响作用,与此同时在进行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建筑位置周围的自然环境,并对建筑为来的循环利用和改造、拆除等方面做好铺垫,所以在土木工程的设计阶段就加入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对以后建筑发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设计方案的选择

设计质量是是通过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来体现的,在进行专业设计的过程中要对设计的标准、使用的设备、建筑结构和使用价值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同时还要保证价值工程的美观、和谐、经济等因素。土木工程在设计完成后要对所需的经济、技术、和资源环境进行论证,尤其在对设计文件的编制中药考虑地理、人文环境的特征,在每个环节中都要引入环境因素。在对建筑位置和施工场地的规划中要将工程建筑与实际环境中的人文、生态相互结合,在合理的降低材料和能源使用率的同时最大程度为人们提供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并做到对实际环境的开发、利用双赢。建筑工程目前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走着是绿色建筑的路线,其宗旨提倡的是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做到节水、节能、部污染环境。很多建筑设计中加入了对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功能,这些因素的加入都能对周围环境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2设计中的技术衔接

1)在土木工程设计中保证各项专业技术的衔接性,是保证走可持续性发展的路线的重要保证。我们在设计中会经过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会将建筑工程中的土建、结构、专业设备等技术相互结合。所以在设计中要保证设计人员对这些相关专业和规范有一定认识,并对每种专业在设计中的应用参数进行统一。

2)在设计中针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是比不可少的,但是在很多设计人员对它们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对工程建筑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使设计人员消除在设计过程误区,使设计能更好的融合到就要加强学习,保证每个专业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并对所涉及的项目进行全面的调查,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好的融入设计中去,同时要控制好资金的投入,使新的科技成果得到更好的应用。

二、施工环节中的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的施工环节是将设计图纸由数据变为实物的过程,也是更好的体现设计图纸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阶段,我们建筑的产品最终会形成实物,所以我们要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

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会对建筑物所处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影响。例如:在建筑基础开挖时对原地面进行挖掘,所产生的扬尘,在建筑设备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在拆除工程中所产生的粉尘和废气,这些都会直接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背到而驰,所以我们在施工中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避免和减缓,尽可能的保证生态环境的原始性。另外在土木工程施工阶段开展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落实,是土木工程行业走可尺幅发展的重要标志,对可持续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意义。

三、坚持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是土木工程建造施工的物质基础,在土木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传统的土木材料有木材、钢材、砌体材料、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水泥、砂浆、混凝土、高分子材料、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等,给人类带来了物质文明并推动了人类文的进步,但其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且带来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

2.最大限度的节省建筑材料

目前,混凝土和钢材是土木工程中使用范围最广的两种建筑材料,其中高强度抗震钢材、不锈钢钢材、塑料钢材等的研发,为结构节省了钢材用量,同时为结构抗震、抗腐蚀提供了保障,是理想的高性能环保型建筑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和智能型混凝土的出现,为创造新的结构和构件开辟了新的途径。例如,智能混凝土材料是具有自诊断、自修复和自调节等特点的新型功能材料,根据这些特性可以有效地预报混凝土材料内部的损伤,满足结构自我安全检测的需要,防止混凝土结构潜在脆性破坏,并能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进行修复,显著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生态建材的研究和使用生态建材

在加工、制造、使用、废弃和再生过程中具有最低环境负面影响、最大使用功能的人类所需要的一系列新型建筑材料。生态建材与传统建材明显不同之处在于,生态建材赋予传统建材特别优异的生态环境协调性,或者说是那些直接具有净化环境、修复环境等功能的建筑材料。生态建材是一个指导性的原则,其目的是防止对生态环境的损害,促进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保证建筑材料具有更好的性能等。目前的生态建材有防霉、防远红外、可调湿的无机内墙涂料,无毒高效粘结剂,不散发有机挥发物的水性涂料等。同时,设计和施工时,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蕴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

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不仅满足了当代人对资源和环境的需要,又能起到对后代很好的保护作用。我们在进行建筑施工的同时,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利用。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中加强控制力度,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在建筑的基础,另外,要加强建筑在投入使用的的运行与维护的管理工作,尽最大可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最后要优化老旧的施工管理模式,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积极研究和推广,要使施工工艺满足当代的发展需要,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加大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从而确保建筑工程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清仁,吴善淦.生态建材与环保[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 志涛.新世纪的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2(1)

[3]唐军军 ?王艳菲 ?关于土木工程走可持续发展的简单讨论《硅谷》 2010年15期

[4]赵鹏大.院士论谈: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5]张坤民.町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