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实训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实训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实训的目的

篇1

轨,达到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行业企业。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实训项目 设计 预算 施工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够达到顶岗即上岗的目的,除了设置合适的理论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实训项目的设置及开发。实训项目的设置应该符合社会对于该专业人才需求。社会对于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水暖空调、建筑电气、消防系统等方面的设计、施工、预算,其次是对应这些系统的维护和调试等。

1 开设的实训项目归纳如下

1.1 水暖空调方面的实训。①供热系统、给排水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②空调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

1.2 消防方面的实训。①消防供水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②消火栓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③自动喷淋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

1.3 建筑电气方面的实训。①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②楼宇安防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③供热、给排水、空调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④建筑电气照明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⑤应急照明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⑥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广播系统等);⑦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

1.4 设备的综合调试、维护等。

1.5 天正设计软件的应用实训。

1.6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

1.7 预算软件应用实训。

以上这些项目从第二学期陆续开始开设,开设的前提是必须要先学习了该实训项目所对应的相应课程。开设的地点在专业实训室。具体实训项目完成的顺序依次是设计、预算、施工、调试。

2 根据开设的实训项目,所开设的具体课程总结如下

2.1 供热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暖卫施工技术、通风与空调工程、安装工程预算。

2.2 建筑电气自动控制、电气照明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安防技术、网络与综合布线、智能设备测试、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火灾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电梯自动控制系统、建筑电气施工预算。

3 成绩评定

具体每一实训项目都是由实训教师布置实训任务、之后学生分组并按要求完成实训任务,通过实训方案的呈现、操作、答辩、问题的解决情况、出勤等方面来综合评定成绩。

4 实训设备的来源

4.1 依靠学院自身已有的设备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

4.2 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由企业投资购买设备并提供部分实训指导人员、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提供教师和场地,通过这样的形式完成实训项目的开发。

4.3 根据企业行业的需要,把学生直接引入到企业行业、以企业行业的技术人员指导为主、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指导教师为辅,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

通过该专业十几年的实训发现,如果只依靠本院的实训设备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结果不是很令人满意,因为学院的资金有限,在某些方面限制了专业的发展,除非学院投资力度很大,才能满足实训的要求。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是开发实训项目很可取的,首先是不用学院资金投入,只是提供场地和部分教学人员,而且企业提供的设备都是很先进的,基本能够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第三种把学生直接送入企业行业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预期效果会很好,但就是很难找到愿意与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企业行业,因为企业行业有经济效益的驱动,有时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学生。要想做到学生能够深入企业行业进行实训或培训,就得从招生环节做起,把招收的学生大多数设置为订单式培养,和企业行业签订合同,既解决了学生实训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训项目一旦开发出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调整。及时通过深入企业行业进行市场调研,并与企业行业的专家进行座谈后,汇总意见达成共识。依次为基础设置课程和实训项目,形如企业行业是用户,我们是生产厂家,根据用户的需要生产出合格优质的产品即培养出满足企业行业需要的设计、施工、预算、设备的维护运行及调试方面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根据近几年学生的分配情况来看,企业行业需要能够胜任预算、设计、施工、系统及设备的调试运行维护、资料整理方面的人才。根据这一可靠信息,我们要加大对应这些岗位的实训项目的进一步开发和设置,让学生从基本的实训做起。学会根据需求制定合适的设计方案,并能对实际的设计方案进行预算,之后进行施工,最后进行设备系统的调试维护等。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发先进的实训项目,和企业行业联合并确立了明确的培养目标,最终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之路并非平坦,只要学院、教师,企业行业三方拧成一股绳,定能体现出高职院校的价值,那就是为社会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孙光伟.水暖与空调电气控制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张本昌.实用建筑电气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

篇2

1 传统《电气控制》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与实践脱节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理论与实训是分开的,且理论往往片面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忽视了《电气控制》应用学科的特性,使学生的学习缺乏目标,难以理解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了以后能做什么,学习的兴趣也因此大打折扣。

1.2 实训内容单一

传统实训教学主要以基础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根据理论课所学的原理,按照教科书上的操作步骤,进行记录数据、书写实验报告。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及趣味性。例如电气控制线路多年几乎一成不变,学生只能根据电气控制线路图进行安装、调试,由于与实际工程基本脱节,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1.3 考核方式简单,内容片面

只注重实习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易造成学生安装电路时简单的模仿,遇到故障不能够根据图纸排除故障,不能真正考查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也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2 《电气控制》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措施

1)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传统教学理念是严格按大纲、按教材,按计划、按教案、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强调的是教,以教师为中心,教为基础,教支配学、学服从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每个教师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以理论为指导,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转变教学观念,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喜欢思考、善于思考,并注意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逐渐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的思维方式。

3)在每个专业老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经验的累积。当今世界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电气自动化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层出不穷,所以要求我们不断吸取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等“四新”技能,以求给予学生最前卫的知识,从而跟上时代对电气自动化的要求;同时我们既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不同学科之间先进的教学方法,又要重视新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学习。通过参加学术研讨、观摩示范课、开设公开课、听取学生的反馈评教意见等活动,着力提高教学能力。

4)《电气控制》实训教学改革,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注重把实训教学与实际工作任务结合起来,通过项目法教学和情景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的与实际工作任务紧密接触,从而达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目的。而教师一方面要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要注意趣味性和扩展性,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由理论到创新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按照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健康地发展。

3 《电气控制》实训教学改革实践

3.1 优化创新实训教学内容

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现有的实训教学大纲,强化电气控制线路识图作图及安装规范培训,让学生能熟练运用电气控制线路图,安装、调试和检查线路。

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例如可在简单双重联锁控制电路的基础上,增添较为复杂的时间继电器顺序控制自动往返电路。根据不同专业,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实训内容。例如对于普通的非电类专业学生,在完成三相异步电机双重联锁控制电路安装任务时,只要求利用行程开关完成自动往返功能,但对于电类专业来说,不但要求学生利用行程开关完成自动往返功能,还要有相应的信号灯指示,对于有创新精神的同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完成用时间继电器控制电机自动往返电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

3.2 利用信息化推进实训教学改革

借助信息化技术及各种教学仪器的功能,将教师制作的视频及多媒体课件传至世界大学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的浏览,并合理安排实习前的预习及面授后的复习,充分体现了网络教学的独特优势。

利用视频及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各个元器件的原理、功能、内部结构及工作过程以真实、动态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电气控制电路图带有动画效果的演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实习的要点,准确直观地接受知识,提高授课的质量与效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条件时还可以增加参观社会实践基地,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掌握实习项目的原理与现代制造的工艺要求和安装步骤等。

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教学、分别指导等相结合的实习教学形式。首先利用视频及多媒体课件集中授课,使学生对实训内容有所了解。然后现场对实训的内容、目的、安装工艺及调试方法做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具体的实训内容。最后,针对实训过程中动手、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的同学,教师给予分别示范、指导,对于实习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做多种方法的尝试并且进行比较,最终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

3.3 改革实训教学的考核方式

实训考核应侧重技能的考查,应以操作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要根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评定学生的成绩。为了杜绝学生应付实训课,我们改变了实验课程的考核方法,将实训课程考核分解为几个阶段,进一步细化成绩的评定。

(1)准备阶段:把每次的实训课分两部份,前一个星期在课堂讲解与实训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老师提前布置实训任务,让学生准备,使学生有备而来。上实训课前,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 该阶段占分比为10%。

(2)操作:实训操作当堂打分,根据学生在实训室的表现,主要包含操作的安全性、规范性、项目的完成情况及6S管理情况等。该阶段占分比为60%。

(3)实训报告:实训报告是考查学生总结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该阶段占分比为20%。

(4)德育:主要是出勤和课堂纪律,根据出勤率以及课堂表现打分。该阶段占分比为10%。

篇3

根据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提出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的四步“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探讨“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工程能力进阶”课程体系构建,“工程能力进阶”实训基地建设,“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文件制定,“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组织,以期为高职同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实践教学;工程能力进阶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科学地设计和开展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对隶属于高职高专工程类范畴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其实践技能尤为重要,实践技能的培养要尊重学习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

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工程类专业较多采用了“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和实践,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仍有许多高职院校把实践教学视为培养学生技能的手段,忽略了实践教学在学生知识、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影响了实践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第二,由于教学水平和实践条件差异化,部分院校往往弱化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的教学,甚至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与顶岗实习培养阶段混为一谈,并将其移交实习企业代为实施,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第三,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适用于各种职业教育类型,无法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自的特点。针对上述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对“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模式的实践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提出包含“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四步的“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模式。这是从工程类专业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做出的改变,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相比,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将以行业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做到校企双方直接接轨,其中,调试验证能力阶段强调专业技术点的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工程能力阶段强调实际工程训练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角色分配。因此,四步“工程能力进阶”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分类组织和实施,有利于实践与知识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要求。

二、“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

(一)“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

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既应有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或部门的专家与教育部门研究人员参与,也要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的参加,前者提供与专业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职业素质结构与职业技能的要求,后者既是制定目标的参与者,又是目标的实施者。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应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因此,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首先也应以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职业领域职业岗位的生产活动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本岗位职业活动的能力要求,分析和归类能力构成,同时兼顾职业能力进阶培养、技术能力培养及职业素质培养,形成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体系。通过分析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技能体系要求,按照能力培养进程规律将技能体系序化为“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基础能力包括电工工具和仪表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建筑识图与制图能力、建筑电气工程图的识读及绘制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包括建筑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电气消防系统调试、建筑弱电系统调试;工程能力包括智能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电气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筑电气工程造价与招投标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包括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

(二)“工程能力进阶”的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序化结果,构建符合“工程能力进阶”要求并进行能力训练的专业课程体系。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构造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调试验证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电气消防技术和建筑弱电系统;工程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建筑电气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电气工程计价和建筑电气工程设计;顶岗能力主要通过顶岗实习进行培养。同时,在“工程能力进阶”的课程中相应序化基础能力实训项目、调试验证实训项目、工程能力实训项目和顶岗能力训练项目。

(三)“工程能力进阶”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基础能力实训项目、调试验证实训项目、工程能力实训项目、顶岗能力训练项目规划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基础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电工电子实验室、电气基本技能实训室;调试验证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实训室、电气控制技术实训室、电气消防实训室、建筑弱电系统实训室;工程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建筑电气施工实训室、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实训室、建筑电气工程计价实训室。职业顶岗能力主要通过具有生产实践性、顶岗实习性、技术服务性的校外实训基地得以培养。

(四)“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文件的制定

在“工程能力进阶”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相应阶段的能力训练要求制订实践教学文件。实践教学文件包括实训项目单、实训项目报告和实训项目卡。实训项目单是指学生完成某一实训项目的任务单,内容包括实训目的、方法、步骤,要求达到的标准及所需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学生据此可进行单独的学习和训练。实训项目报告是学生实训项目完成后需交出的规范化报告,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能力测评(如分析、思考)的基本依据,并最终给出学生完成该项目实训的考核成绩(评价)。实训项目卡主要用于教学管理、实训室教学安排和指导教师实训指南,内容包括实训对象、地点、条件(场地、仪器设备)、耗材、经费、指导教师数及指导要求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五)“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程,只有建设一支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才能很好地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方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与校内教师形成互助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向校内教师传授实践经验,从而建设一支“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六)“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组织

“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组织,教师角色从“教师”变为“导师”,从“授”转变成“导”,即进行引导、指导和教导。首先,学生按照任务要求,以小组、分工合作等形式进行工作任务的解读;然后,查找技术规范和图纸资料,制定工作方案;最后,领取工具和器材并完成训练任务。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实训设备、专业规范等各种教学资源完成项目任务,掌握任务中的基本知识,训练相应职业技能;最终的学习成果包括各项技术图纸、各项施工技术方案文本、施工组织和管理文本、质量目标、成本控制、安全管理措施、项目验收报告等文本及工程的施工现场和调试成果。学生在“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学习环境中,个性定制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方向,选择性地定位自己在任务中的角色,如团队的组织者、设计师、造价员、施工技术员、施工监理、甲方验收代表等,实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训练。此外,实践教学组织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实践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创业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在保证专业适应性的基础上,兼顾学生未来岗位转换和终身教育的需要。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基于“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也必须是动态发展的,跟随社会对岗位技能的需求,与时俱进地优化课程体系及实训项目,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作者:王玲 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长株潭 新能源 电气自动化专业 实训基地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对接长株潭新能源产业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创新研究》n题号:XJK012CZJ010

1、引言

随着长沙、株洲和湘潭被确定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首批试点城市”,长株潭地区的新能源产业规模经济正在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必将得到飞速的发展。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也在同步发展中[1]。

株洲市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业完成的销售收入连续数年增幅保持40%以上,远远领先于整体面上规模工业增速。湘电集团风电设备公司、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逐步赶超10亿元和100亿元,成为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主体。一些传统工业企业纷纷调整转型涉足新能源装备产业。时代风电集团自筹资金新上风力发电机生产线,并着手在如湘东南东建设1兆瓦太阳能电池发电站。郴州从2007年开始投资风电装备制造, 2010年实现1.5兆瓦风机叶片和双馈变频风电机组产能各达100套。随着电力建设步伐的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省发展装备制造业政策的落实,株洲市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2]。

因此,建立基于校中厂模式的新能源产业电气专业实训基地,建立真实生产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学生的过程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等整个教学过程,研究制定综合考核办法,在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等措施,建立以各岗位综合技能为主导,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使能力培养形成横向多元化、纵向层次化。构建具有一定综合度,完成循序渐进的能力递进的学习过程[3]。

2、初步设计方案

与从事新能源产品开发相关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一起研究和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以达到专业实训项目转型服务新能源方向教学为目的,以最小投入为优化目标,研究如何在原有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调件下的实训设备及实训场地做最小资金投入而完成实训设备和场地从传统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向新能源电气技术教学功能的转移[4]。按照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企业生产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规律。依据学院管理要求原则,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与风力发电电气设备组装工序内容安排合理,有利于参与者整体掌握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流程。 设计时,主要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线型结构简单。风力发电电气设备组装线布局合理。生产和实训条件满足安全规范,便于生产和教学管理,并且使教学与生产互不干扰。风力发电电气设备整机保证多机兼容,因此采用柔性电气设备装配模式,即,生产线经过简单组合和改装,能够同时满足多个风力发电电气设备机型实现共线装配,真实符合企业生产环境。

电气设备装配生产线如图1所示,以风力发电电气控制屏柜的电气设备装配工艺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风力发电电气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模式,结合现代实习教学手段的设计思路,本方案达到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风力发电电气控制屏柜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流程。风力发电电气装配实习车间设为三条电气设备装配线,一个其它零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练习区,每条线均设计成直线型双轨道如图1a所示,电气设备装配线的输送为推(拉)式步进输送工装车,拟采用轮式人力驱动,如图1b所示[4]。

这种设计的其特点是:车间整体布局为矩阵式结构,物件转运流畅合理互不干涉,空间利用率高,如图3所示。

还可预留一个备用区(即:其它零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综合练习区或技能鉴定用区或考试考核专用区);电气设备装配线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便于管理。根据不同的部件特点,电气设备装配线设定不同的电气设备装配工艺内容,电气设备装配线分三类部件电气设备装配,分别为,一号线:柜外支架装配线;二号线:柜内设备安装线;三号线:柜内电气设备总装线;四号区:其它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练习区(也可作为综合训练区或考试鉴定用区),各线应配有电气设备装配工艺工装器具、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技术文件(含电气设备装配作业指导书、工位标志牌等)和必要的电气设备装配吊装设备及辅助设施[4]。

3、结论

研究结果在对接长株潭新能源产业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中,以风力发电电气装置组装生产线为实训基地建设载体。研究分析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应用、交直流调速技术等核心专业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全部应用新能源应用背景,以风力发电电气技术、太阳能光伏电气技术、电动汽车电气技术中的环节为特定工作任务和项目,以真实工作过程进行开发。以最小投入为优化目标,将原有专业实训项目转型服务新能源方向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艳娥,吴勇.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31).

[2]贺大松 构建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机械职业教育 2011,4

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气专业;实训环节

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是现今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立足于协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更是就业单位招聘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以往传统教育方法中让学生围绕书本,轻视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在电气类专业课程中这种现象更是极其普遍,此专业属于制造大类,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电气行业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主导。同时,随着装备制造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涌现,企业现有电气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知识老化,适应电气行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

电气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抽象概念没有实践环节支撑或者实践经验因为教学计划等种种原因制约,对真正的电气运行现场知之甚少,以至于对专业知识只限于“纸上谈兵”,就业后对工作现场设备一知半解,在校期间的知识积累无用武之地,更严重的是由新员工操作失误或违章操作造成的事故占每年电气类事故的10%以上,已经构成了用人方和高职培训矛盾的“怪圈”,在我一直从事电气实训教学的过程中,经过教学计划改革和尝试,逐步发现与实践相对应的实训课程正是扭转这种“怪圈”的有力武器。现根据以往经验和用人单位反馈,总结电气实训课程的作用为以下几点:

一、有助于学生深入掌握专业技术原理

电气类专业是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培养掌握电气技术、自动化技术、各种电气设备及自动化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要求具备能够从事供用电、各类电气设备、电气控制及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设计、调试、维护、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能力。针对以上培养目标,单纯偏重学科理论教学,抽象概念教学、死记硬背学习的一贯教授模式肯定不能满足要求,而在专业知识初期采用具体演示的教学方式,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以促进专业知识的升华,针对电气基础理论、电气识图、电气安装、隐障排除等几个阶段性实训课可以作为理论教学的加强和延伸,成为串联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

例如实训初期课程,学生的专业基础已经奠定,从教材上的平面或剖面图中认识的常用电气元件,却往往与实际现场使用的真实元件因型号、产地、品牌、生产时间等因素不同而有很大区别,在这类实训课程中,对照不同电压等级的实物,结合课堂上学过的工作原理进行拆装,会让参加实训的学生直观地了解电气线路中常用的元器件的应知常识,并可在其后的实训环节中应用自如,在排除故障课题中会对元件本身问题的解决游刃有余。如此的实训课程安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其在课堂中认识和理解的不足,提高其学习效果,使学生都能够灵活便捷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二、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专业技术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用以指导工作实践,必须经过尝试的过程,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如果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进行,会耗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并且会影响工作的效率,如果能在学校进行,就会事半功倍。有了初期实训的基础,开始引入实际工作内容,在教学计划中的电气实训课程中设置实用的实践环节,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设置实训课题项目,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课题设计,包括作图、原理分析、元件选用、实际装配、试验、最终达到功能实现,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使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来印证所学科学理论的正确性,使它们灵活地、具有创造性地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

电气专业的实训课程我们着手从电工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电机与拖动实训、可编程序控制实训、单片机技术实训、继电保护实训等逐步深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观察实验演示到实际操作、全压测试,使其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灵活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不但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而且缩短了尝试摸索的时间,调动了学生探索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在最短时间内达到使理论技能合成的有效目的。

三、有利于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轻视实训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专业教育,造就了很大一批“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就业局面,用人单位无人才可用,毕业生面对专业技术问题却学无致用,已经是现今就业市场上人才短缺却又人满为患的根本症结所在。离开教条的抽象载体,丰富学生学习期间的实训环节,让学生到实验实训室直接面对技能模块和专业测试,对未来工作环境的客观实体进行操作,自然对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有所助益,

实训课重在模拟实际工作场所的工作内容,对实际操作环节的工作程序、安全条件、规程要求的熟悉和反复练习,会很大程序上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适应能力,在专业课结束后安排适当的见习加深印象,例如实地观察发电厂的工作环境,了解发电厂的日常运作,包括主要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进出线情况等电气设备的布置方式,实地观察电气设备运行状态,了解变电站的电气参数测量,学习对设备异常现象进行判断和处理的方法,从而熟悉供电系统的工作内容和安全操作规程,在实践中结合所学,深化理解、总结收获,熟悉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并且发现自己专业的弱项,这种双向模拟并重的实训教学方法,更可帮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过程。此外,最主要的一点,是使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敬业、创业精神,提高对本专业的自信和努力探索的兴趣,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才是开启学生专业深造的关键因素。

篇6

关键词:设备电气控制;综合实训;专业意识

高职学生与职高、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相比,其优势应该体现在专业意识方面。专业意识是指专业人士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所具有的独到的认识和思维。在这里尤指对专业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方法。

一、专业意识与专业知识、专业常识的关系

如果把专业课程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专业知识、专业常识和专业意识的话,那么,专业知识就是最基本最容易获取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是指可以仅仅通过书本学到的概念、原理等。传统教学侧重于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一旦具备专业知识,考试就可以顺利通过了。但是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上学生大多感觉无从下手,上岗还需要工厂的专业常识培训。

专业常识是指在工作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获得专业常识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口传身授,或者自己在长时间的工作中积累。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往主要依赖于岗前培训。而具备了专业常识,才可以得到专业人士的基本认同。

专业意识指的是在遇到专业问题时,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能力适时地拿出来应用,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专业意识的获得是在专业知识和专业常识的基础上,在亲身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显然,专业知识侧重于理论,专业常识侧重于操作,而专业意识则上升到思维、方法论的哲学阶段。另外,也不难看出,普通高校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占优,而高职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专业常识相对占优。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实验、课程设计这些侧重于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教学模式,采用了综合实训的方式。综合实训的内容源于生产实际,又高于生产实际,引领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具体而完整的工程项目,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技能,而且逐渐建立了专业意识,尤其抓住了解决同类问题的根本思路。

二、设备电气实训中专业意识培养的方法

1.实训的准备

(1)项目的准备。项目应是一个本职业技术领域电气控制方面典型的工作任务,具备完整工作过程,既要有实用性又要兼顾先进性和创新性;项目不仅应涉及各类相关知识和技能,更主要的是能够凸显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根本方法,思路清晰,便于初学者理解和记忆。

(2)教师的准备。对项目内容及教学方法有具体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提前了解即将参与实训的学生的情况,根据其知识能力水平对实训内容和方法进行微调。

(3)学生的准备。提前领取项目文件及相关资料,初步了解实训的目的和内容及难度,做好知识和心理的准备。

2.实训的内容及时间安排

实训内容采用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常规电气控制产品与系统。例如工厂生产车间供配电电气控制、车床的电气控制、磨床的电气控制等,这里以车床的电气控制系统为例。实训为时一周。学生每5-7人为一组,分组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资料收集。引导学生围绕本实训项目,收集各类车床电气控制系统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加工。

(2)决策。提出几种初步的项目设计方案,通过团队的集体研讨、决策选定本团队车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3)计划。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讨论形成完成本项目设计与制造生产的进程安排计划,落实团队内部分工合作。

(4)实施。学生按照所编制的生产工艺规程与图纸资料,分工合作,在实验台上进行现场施工。

(5)检查。通过检测检验与试运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完善产品性能,使之达到设计与生产工艺的要求。

(6)评估。每位学生总结自己的工作,评估本项目最终产品的得失与经验。除此之外,还要评价其他组其他同学的工作及结果,甚至还要当面评价老师。

3.实训教学方法

(1)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如果把实训看作一场以假乱真的戏,那么学生就是主角,而老师则是导演。

(2)模拟职场环境,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经验。综合实训的过程要按照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变教学方式。教师身兼双职,既要做“师傅”,传授技能,又要做老师,在真正必要时及时出现,从思路上指点迷津。

(3)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发展。在遵循项目课程实施要领与规范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项目开发并培养其项目组织管理能力;能力与学习水平较弱的学生多加具体指导,使其能尽快掌握技术要点进入角色。

4.实训的评价与总结

(1)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参加综合实训项目学习的成绩等第由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相结合给出,这样兼顾了过程与结果的考核;项目验收过程和学生上交的作业文件尽量符合真正的职场要求及国标要求;实训最终成绩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在实训结束前当面给出。

(2)对老师的评价。学生对老师的专业水平,态度,方法提出当面评价;督导组和其他教师不定期观摩、打分。

三、设备电气控制综合实训的结果

1.学生的收获

(1)抽象的专业意识在项目中具体地反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一条红线,使相关知识技能贯穿其中。较之传统的课程设计和专业体系更加清晰完整,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更加深化的专业理念。

(2)学生逐步了解了接受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培养了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

2.教师的收获

(1)全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是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综合挑战。

(2)与学生交流互动获取学生的各种信息,为以后的教学改革、竞赛、培训等积累了丰富的资源。

篇7

关键词:CDIO;电气自动化技术;综合实训;音乐喷泉;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6-0229-01

为达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国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课程体系、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构建课程内容并在具体教学实施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课程体系中的各门课程虽然注重了与前续、后续课程之间的联系,而每门课程在具体实施时是紧紧围绕培养某一种职业技能及所需职业素质而展开,各门课程所培养的职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分散的,学生对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各种职业技能的综合运用和灵活运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我们根据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本院的实际办学条件,本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加强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的宗旨,勇于探索,大胆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综合实训项目。

一、综合实训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是在学生学完所有的课程后实施的,着重培养学生多层次的、多领域的综合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训项目应该体现“典型工作任务的实际工作过程”,首先在结构上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其次应该包含诸多的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紧密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让学生感受实际工作环境,体会工作实际,为最终实现就业目标铺平道路。为进一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专业综合实践项目不仅要体现出真实工程环境,还应该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二、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的构成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树立“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实际工作所需确定教学内容、基于实际工作过程进行项目开发”的理念,从“专业性、趣味性、生活性”等多方面出发,确定“以PLC为控制核心的音乐喷泉控制系统”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综合实训项目。该项目包括了PLC应用技术、触摸屏技术、变频器技术、组态技术和电气控制技术等多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三、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的教学体系建设

为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PLC核心的音乐喷泉控制系统开发”综合实训项目采用模块化的、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整个实训项目划分为三个层次九个模块、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项目实施目标的教学体系。综合实训项目的实施体系如图1所示。

四、多模式教学方法的建设

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们探索和实践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模式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其进行整合。

(一)“现场+角色”体验式教学法

现场体验式教学法是把课堂搬进实训场地,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每一个模块的都是真实的案例,都是从现场教学开始,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教学效果好。角色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学生直接到企业通过担任设备开发、安装调试、设备维护、设备检修等不同角色进行体验性教学活动,通过角色参与,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较好的锻炼。

(二)“导+探+用”一体教学法

由教师设计教学情境,采用以旧带新导入、以问题导入、以视频资料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对象,当学生了解学习的任务以后,启发学生查找资料、分析任务,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合作探究,理出相应的设计思路,最后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自行设计线路,再由老师进行指导规范。

(三)“教+学+做”融合教学法

利用该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学习和创新。教师和学生讲讲做做,做做讲讲,有时先讲后做,有时先做后讲,边学边做,亦工亦学;学完了以后通过做来实践、印证,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再回到课堂上来学,予以解决。这种“教学做”紧密结合,课堂学习与场地实践完全同步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整合的最佳模式。

五、结束语

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应用到电气控制技术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实践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一体化设计”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在通过综合实训项目的实施,学生普遍学到了真本事,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工作和沟通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会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改进,因此建立动态教学反馈机制会对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的优化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陶勇芳,商存慧.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81-83.

[2]CrawleyEF,查建中,MalmqvlstJ.工程教育的环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4:3-39.

[3]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1-9.

[4]和薇.CDIO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运用[J].计算机教育.2009.20:122-123.

篇8

关键词:虚实结合 实训教学 模式创新

一、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矿山涉煤专业的学生实习实训都面临着高危险性,矿山企业普遍不愿接纳学生下矿实习,学校只能把大部分实习实训内容安排在校内进行。笔者所在的辽宁煤炭技师学院矿山机电专业的学生在校内实训教学中遇到了如下困难。

1.实训设备不足,实训场所具有高危险性

矿山机电设备价格都比较昂贵,学校没有条件将各类实训设备配备齐全,只能象征性地购置几台,无法满足多学科、多班级实训教学的需求。而且矿山机电设备大多属高压设备,实训场所具有高危险性,不利于学生实训。

2.设备结构复杂,不便拆装

由于矿山机电设备体形较大、结构复杂,因此在实训教学中不易于对设备进行拆装,无法使学生真正了解设备的内部结构,不能方便地进行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及故障检修,更不能实现通电状态下的调试过程,关键操作技能无法反复训练,导致学生实训时不能很好地完成实训教学目标,影响教学效果。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着矿山机电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笔者所在学院矿山机电专业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了以虚拟现实设备和模拟岗位工作过程情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先后开发了电动机与变压器维修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综采高低压变配电设备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综采启动控制设备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综采机械电气控制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利用这些信息化教学资源,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进行了重新整合,从观念、过程、方法及模式等层面赋予实训教学新的含义,既破解了实训教学难题,又创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全新的“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模式。

二、“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

1.虚实结合,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效对接

实施以信息化资源为支撑的“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模式,运用虚拟的信息化资源,再现实际设备的拆装过程、电气线路的安装与调试过程及故障检修过程,结合真实的实训设备,实现专业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完全对接。

2.创新载体,凸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认知心理特点,创设虚拟现实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按照实际岗位工作过程,自主操作虚拟设备,边操作边学习,践行“做中学”,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岗位工作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技能。

3.辐射带动,引领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模式,开发虚拟现实设备和岗位工作过程情境的煤矿电气设备资源平台,为东北地区涉煤职业院校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为推动兄弟院校开展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和鉴定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手段,辐射带动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均衡化发展。

三、“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模式的方法设计

笔者所在学院在“采区机电设备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科学方式,将实训教学阶段划分、实训教学载体设计等方面有机结合,将虚拟仿真实训与实操实训分阶段、交替实施。即将实训教学划分为虚拟仿真、实操等不同阶段,再根据实训课题、实训项目的特点,按照“实操―虚拟仿真―再实操”或“虚拟仿真―实操―再虚拟仿真”的模式进行。在虚拟仿真中理解,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在反复训练中提高。

2.“虚实结合”实训教学的交替融合过程

“虚实结合”实训教学的交替融合过程,以如下两个项目为例进行说明。

项目一:矿用隔爆启动控制设备的安装与检修,包含以下3个任务。

任务1,矿用隔爆启动控制设备的概述;

任务2,矿用隔爆启动控制设备的安装操作;

任务3,矿用隔爆启动控制设备的故障检查及处理方法。

任务1的目的是了解设备的型号、内外结构及电气系统。其中型号及外部结构可以从设备上看得到,先采用实物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对设备型号、外部结构有了直观印象;设备的内部结构及电气系统从实物外部是看不到的,就转入第二阶段的虚拟仿真实训过程,通过虚拟实训认识、理解后,再剖析实物进一步巩固。

任务2和任务3是矿用隔爆启动控制设备的安装操作、故障检查及处理方法。如果直接操作,不但难以满足工艺要求,而且可能因操作失误损坏电气设备。因此,可以先进行虚拟实训,使学生对安装工艺、安装过程进行必要的了解,第二阶段再进行实操实训。有了虚拟仿真实训的基础,再进行实物安装操作时,就会大大降低设备损坏的可能性,确保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项目二:采煤机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煤矿综合采煤机是大型矿山机电设备,一台价值几千万元,其电气控制线路非常复杂,因此安装与调试实训不便于在真实设备上进行,这一直是困扰矿山机电专业大型设备教学实训的难题。笔者所在学院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发的综采机械电气控制虚拟仿真实训软件,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第一阶段进行虚拟仿真实训。学生在计算机上按照实训软件的提示,对采煤机的电气控制线路进行虚拟安装与调试,通过与软件的互动,反复练习,很好地掌握了虚拟环境下的操作技能。第二阶段安排在一体化教学工作室中进行,模拟安装与调试。这一阶段教师给出具体工作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电路并进行安装与调试,提升学生的装调能力及安装工艺水平。经过这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装调技能基本成熟,进入到第三阶段的实际训练。学生掌握了在虚拟仿真实训和模拟实训中形成的技能,在学校模拟矿井内真实的综合采煤机上进行实操实训,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的有效对接。

“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的虚实相加,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一个优化融合的过程。虚拟实训可以让每位学生都有独立思考和操作的机会,既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为重复练习提供便利条件。而实物实训的最大优势在于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在采区机电设备实训的实践教学中,通过探索和实践,有效地将虚拟仿真实训与实操实训相结合,充分利用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了两种实训模式的优势,解决了实训设备和实训经费不足的问题及现场实训的高危险性问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实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运用信息化资源进行虚拟演练,配以现场实物训练,不仅创新了载体,凸显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创设了虚拟实物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虚到实、以实为本”,只有做到对真实设备的完全掌握,才能掌握真正的职业核心技能,形成与职业工作岗位很好的对接。

四、实施“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模式的保障

1.设备设施资源保障

要想搞好虚拟仿真教学,虚拟仿真实训教室、信息化教学资源、健全的设备设施是教学实施的资源保障。

2.师资能力保障

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软件应用能力、将真实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是实施“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模式的师资能力保障。

3.教学机制保障

完善的教学设计方案、健全的实训教学管理机制及配套的教学文件是实施“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模式的教学机制保障。

五、“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模式的成效及推广

1.破解了实践教学难题

一是用有限的资金投入,解决了实训场地、实训设备不足,实训场所高危险性的难题。学校虚拟仿真实训室可同时供120名学生实训教学使用,每人一机,指导教师与学生利用局域网交互,实训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进行。二是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2.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运用“虚实结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变成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增强。该专业学生多次在集团公司技能运动会上取得佳绩,在“华晨杯”沈阳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维修电工组及全国职业院校“淮北矿业杯”综采电气设备维修项目比赛中都取得优异成绩。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面对枯燥的硬件设备,而是面对动画片式过关方式的仿真软件,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发现,学习也可以像玩游戏一样轻松,自然就解决了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

4.增强了项目的可推广性

虚拟仿真实训项目集中了优质教学资源,投入后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矿山机电专业年均实训总成本消耗节省近1/4,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低成本消耗、高效率产出的优势增强了项目推广的吸引力。

六、体会与思考

“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方法手段、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重新进行设计,需要构建以“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模式为核心的教学体系。要深入推进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改革,还需要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1.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针对性、实效性

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对接面还需进一步扩大,对接点还需更加具体,提升软件开发设计的针对性、实效性。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吸纳企业参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升级改进,利用企业资源更好地实现专业教学过程与煤矿岗位工作过程及关键技术的完美对接。

2.进一步完善“虚实结合”实训教学的交替过程

篇9

【关键词】专业课程 校企合作 教学模式 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67-02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教育以培养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为此,高职教育要构建有高职特色、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应用于很多高职专业课程,包括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

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是面向电气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其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二次接线和二次故障查找是其主要学习情境。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看懂电气二次安装图和展开图,能够熟练使用绝缘摇表和万用表,会根据电气展开图进行现场接线,能够根据故障现象排查故障原因,掌握现场二次回路故障的查找方法和技巧,并掌握电气二次回路工作的安全知识。笔者拟结合多年电气专业现场工作和教学工作经验,通过综合考虑高职实验教学的要求及最优化利用教学资源的要求,对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注重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培训,甚至没有实践的问题。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很难达到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教育学家吕型伟指出,目前中国教学大纲多年不变,教学模式死板,只注重理论教育和对原有经验的复制,忽略创新和实践,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入现场后好高骛远,会背诵理论而不会操作,以考试分数评高低,导致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教学是由学生和老师双方共同完成的活动,缺了任何一方的努力和付出,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学习是每个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任何人都不能代学,老师也不能。所以,教育教学改革要兼顾学与教。“校企合作”就是一种兼顾学与教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建立的一种教学模式。大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不到理想的技能人才等问题促使高职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采取与企业合作教学的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旨在有针对地为相关企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关注的是在校学习情况与实践,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实现了企业与学校资源、信息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的教学设备,与现场同步更新,让教学内容和现场技术要求保持高度同步状态;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和企业实际所需相结合,让企业的技术、设备和学校的优质教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互相实现节约成本,达到“双赢”的目的。第二,“校企合作”是符合市场需要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是根据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是顺应市场需要的教学模式。

三、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

电气二次回路实训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其支撑课程主要有电路、电力系统分析和电气设备三门课程。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的传统教学严格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授课,学生只进行纯理论的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学一是一”甚至“W一知零”的状态,所学内容在现场工程中用处不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这门课程,也不利于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的教学。

建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后,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在原有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实践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对电力专业的系统性认识,让学生成长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良好动手能力的专业高级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思路为:根据企业对继电保护岗位的技术需求,按照任务驱动将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构。以继电保护专业知识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将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入学习任务中,通过完成继电保护二次接线、保护装置调试,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喜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再通过小组间互查、老师点评的评价形式,(下转第181页)(上接第167页)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目的。以下结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专业的“校企合作”教学实践进行具体阐述。

近年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专业与广西麻石水利发电厂、广西宝光明电力电气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电力企业开展了教学合作。在与各企业制订教学方案的基础上,该专业的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主要围绕企业电力生产过程中的任务来进行教学。如表1所示,设置四个学习任务及若干个子任务,构成一个总任务。每个子任务都有对应的知识点作为载体,即将理论知识融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按照从浅入深的原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相应知识。这些任务之间并不孤立,而是逐步推进,互相联系地逐步展开。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让学生团体协作,互相探讨、分析,在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这种按照现场工作过程和任务来教学的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让学生有目的地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老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点评,包括对接线的正确性,项目的完整性、准确性等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一个个子任务,从而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表1所示,4个要执行的任务,多个训练子任务,全部以任务带动技能训练,促使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总之,“校企合作”是一种重自主、重实践、重合作的教学模式,其打破了原有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和现场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以工促学,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也满足了现场实际工作对学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葛焕娥.依托企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2]姚会平,唐小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障碍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篇10

关键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技能大赛推动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校企合作,提高了教学质量,每年国家都会举办全国性的职业技能大赛,赛事规模不断扩大,覆盖专业越来越广,参与行业也不断增加。技能竞赛是一个向社会展示职业教育品牌的窗口,搭建了企业与教育对接的桥梁。2019-01-24,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明确的目标相衔接,以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为引领,更大规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赛教融合存在的一些问题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技术发展也日益加快,技能竞赛已经把工业中用到的新技术、新技能融入其中,而常规的教学内容却难以及时更新[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能适应技能竞赛对专业技能的更高要求[2],核心专业课程无法达到国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学生在将来的就业中难以很快胜任岗位。

2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赛教融合教学改革基本路径

2.1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中融入技能竞赛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程是教育部门牵头联合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的专家制定的符合专业人才岗位能力需求、企业欢迎的技能考核标准,要高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及相应的中级技能考核标准,并且大赛规程融合了相关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符合职业院校高技能、复合型、创新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不仅仅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广受企业的欢迎,参加了技能竞赛培训的学生也受企业的欢迎。追踪调查发现,这些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前景也高于普通的高职毕业学生,因此,应开展大范围的校级技能大赛,使人人有机会参加技能竞赛,扩大学生培训范围,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加更高级别的培训和选拔,更为重要的是,如制定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时,要融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赛项规程及“三新”要求。在常规教学过程中,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有效融入竞赛标准、竞赛内容、竞赛项目,让技能竞赛高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惠及学生,最终为学生成才服务。

2.2以赛促教,提高教师教学及技能水平,组建优秀教师团队

学生技能的提升、新技术的掌握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指导竞赛的电气自动化教师团队必须掌握电气自动化相关的新技术,具备扎实的技能,能熟练使用新的仪器设备,熟知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具备科学的教学培训方法,但现实中满足国赛要求的指导教师团队不足,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团队建设,校企合作、培训等措施组建合适的教师团队,让教师的授课方法、技能与赛项衔接,让教师熟悉赛项的内容和评价体系,这样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得到大幅提升,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3]。

2.3以赛促建,有利于学校建设更好实训条件

职业技能竞赛逐渐成为评价高职教育的有效手段,教育主管部门及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职业技能竞赛。高级别的技能竞赛设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融合了比较前沿的技术,符合当前行业生产需求,对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形成了倒逼机制。因为经费或者预算的限制,学校在组建实验室时需考虑竞赛培训和常规教学,以此为契机采购行业里比较先进的专业设备,供参赛学生训练和常规教学使用,这样打造的专业实训室就会更加先进,使整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受益,实现以赛促建的目的,如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这3个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的设备与电气自动化的核心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程结合非常紧密,也符合本专业岗位能力训练要求。

2.4以赛促改,进行教学改革,形成闭环反馈

职业技能竞赛是检验一个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师资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需更加重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以赛促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每年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时,将与专业结合紧密的技能竞赛规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竞赛内容或竞赛项目有效融入课程标准中[3]。进行教材、教学方法改革,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化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的实用性,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需求、岗位能力培养、职业资格考核等内容接轨,开设与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对接的可拓展的实训项目,将职业技能竞赛融入常规教学中,实现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的有效融通。根据技能竞赛标准和内容,让“以赛促改”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教法改革,不断整合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探索人才培养途径,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让绝大多数学生受益。建立合理的竞赛选拔与培训机制,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系等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从各级竞赛成绩、学生受益情况,反思教学改革成效,促进教学改革,形成闭环反馈。

3融合多项新技术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程要求

3.1“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程要求

“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主要针对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工作岗位,针对维修电工(高级),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高级)职业工种,考核学生“电工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气工程制图”“电机与电力拖动”“PLC应用技术”“电工测量与仪表”“电力电子技术”“交直流调速”“组态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等专业课程及综合实训课程,同时考核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节能环保意识、规范操作及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4]。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助推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工业自动化产业的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3.2“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国赛题“自动涂装系统”

3.2.1自动涂装系统赛题要求的新工艺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赛项A题“自动涂装系统”任务要求:在工件涂装过程中,有很多环节如涂料混合、涂料传输、工件涂装等环节,本系统设计借助PLC来控制涂料混合、传输及定点涂装等工序,对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自动化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又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用寿命和质量。自动涂装系统如图1所示。3.2.2智能饲喂系统赛题要求的新工艺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赛项B题“智能饲喂小车控制系统”任务要求:智能饲喂系统主要由上位机和饲喂小车组成,上位机软件用来查看饲喂系统运行情况,包括每个槽位的情况,饲喂车、槽内饲料量等。饲喂小车系统如图2所示。图2中SQ1、SQ3为小车两端的限位保护开关;M1为伺服电机控制饲喂小车移动的位置;M2为由变频器带动的投料电机,其作用是控制饲喂小车投料到槽位中;M3为原点的放料电机,当投放完毕饲喂小车中的料后,小车回到该点重新装料。小车具体到达哪个槽位由伺服电机精确定位,投料称重,智能自动投料,投料速度、时间、模式、方式均可设置。采用手动调试模式调试时,触摸屏调试画面如图3所示。按下选择调试按钮,选择需要调试的电机,当前电机指示灯亮,按下SB1启动按钮,选中的电机将进行调试运行。调试完每个电机后,对应的指示灯消失。可反复调试每台电机。智能饲喂系统工艺流程与控制要求:4个槽位需要的饲料质量可以使用前面板提供的0~10V电压进行输入设定。运行前,先设定槽位质量,比如旋转电压设定旋钮,按下确认按钮SB4,系统自动输入当前A槽位需要投放的饲料的质量,以此类推,输入4个槽位需要的质量,并显示。触摸屏选择自动模式,自动指示灯点亮,将手动模式下所有的数据自动清零。系统自动运行过程中,按下停止按钮SB2,系统立即停止,再次按下SB1,系统自动从之前状态启动运行。运行时动作要求连贯,按顺序执行动作,运行过程中不允许出现硬件冲突。赛题有机结合了乡村振兴、服务三农、精准扶贫等社会热点,实现了电气自动化与农村畜牧业智能化改造的有机融合,通过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案例,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PLC、触摸屏、现场总线、变频器、伺服电机的能力。3.2.3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教赛融通”对自动涂装系统考核任务进行分析,在开展“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及组态控制技术”等课程教学时,将“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规程、评分标准、典型赛题任务融入到课程标准、常规教学课程内容中,在后续的综合实训中更要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实践及创新能力。针对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工作岗位能力,对智能制造背景下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进行教学改革,重建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可以将“电机与电力拖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整合为“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将“PLC应用技术与组态技术”“变频调速技术”整合为“PLC及组态控制技术”,将“现场总线与运动控制技术”整合为“现代工业控制技术”。在电工基础技能实训、电气控制、电气CAD专业技能实训的基础上,现代控制技术综合技能实训针对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竞赛要求,融合触摸屏、变频器、伺服电机、机器人、运动控制、现场总线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不断推进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达到培养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高素质、高技能、复合人才的目的。

4结语

进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整合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着力“赛教融合”,将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建立合理的竞赛选拔与培训机制,通过技能竞赛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诗柱.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6(18):18.

[2]徐慧,李元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专业技能竞赛的衔接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9.

[3]曾繁玲,黎一强,彭益武.职业技能竞赛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