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主要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银行主要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利率市场化步伐不断临近,国内商业银行在盈利模式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以传统型业务和非传统型业务为主,其中非传统型业务以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以及私人银行业务为主。当然,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还存在着业务结构单一化、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以及业务创新步伐缓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最后纷纷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建议,也指出了未来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传统型业务 非传统型业务
随着国债期货推出步伐不断临近,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也已不远。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将不断缩小,银行原先依靠利差收益为主要盈利来源的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关于商业银行未来盈利模式的战略思考成为了业内关注和热议的焦点,而且探讨商业银行盈利新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目前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现状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在既定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财务收支结构状况。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块,即传统型业务和非传统型业务。
(一)传统型业务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传统型业务指的就是利差业务,也就是以净利差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在传统型业务盈利模式下,商业银行依靠的是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差额获取收入与利润。在先前存贷款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传统型业务的盈利模式非常简单,不存在利率风险,且收入与利润来源稳定。然而,利率市场化对传统型业务将造成严重的冲击。目前,国际银行业存贷款利率的差额维持在0.5%左右,反观国内存贷款利率差额,基本上在5%-6%,如此高的存贷款利差才造就了国内商业银行庞大的利润规模。若利率市场化,那么国内存贷利差必将缩小,这势必会对商业银行传统型业务盈利模式形成冲击。
(二)非传统型业务盈利模式
非传统业务是指除利差业务以外,商业银行所具备的其他业务。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非传统型业务盈利模式以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以及私人银行业务为主。
第一,零售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类型的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不同种类金融产品的业务模式。零售银行业务的理念来自于国外金融超市,其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以中产阶级的工薪阶层为主,结合客户的财务状况与风险承受能力,根据其投资和理财需求,为其推荐和量身定做理财规划,配置相应的金融产品。零售银行业务风险分散且利润稳定,但其对银行销售网点的要求较高。
第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在网点、支付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企事业单位承办收付委托事项,以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模式。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近年来兴起的业务之一,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有信托业务、代收业务、租赁业务、信息咨询业务以及结算业务等五种。相比较传统型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不需要银行动用自身的资金,其仅仅只是替企事业单位收付,因此,中间业务基本上不存在风险,而且收入和利润较为稳定。
第三,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对客户类别进行划分后,为重要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与差别化的全方面服务业务模式。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高端业务,其所面向的客户群体主要是拥有高净值财务的个人或者机构。目前,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主要是为富裕或高收入的私人客户,量身定做投资、信贷以及信托等方面的资产管理服务。因此,私人银行业务也是以资产管理业务为基础的非传统型业务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银行业盈利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服务业中的领头羊。当然,商业银行高盈利水平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这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第一,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过于单一化。尽管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来源于传统型业务和非传统型业务,但银行的盈利模式仍旧依靠传统型业务的利差收入作为主要来源,且银行将更多的资源投放于存贷款业务上,而对中间业务、零售银行业务以及私人银行业务的投入相对较少,这也从客观上引起了银行盈利模式过于单一化的弊端。纵观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单一化的盈利模式对银行利润的影响幅度过大。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还未实现全面开放,这使得银行单一化的盈利模式还能实现较高的利润规模,若利率市场化加上银行业的全面开放,那么目前商业银行单一化的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
第二,资金运用结构不尽科学合理。单一化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国内商业银行在资金运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目前,商业银行主要是依靠利差收入作为利润增长点,这使得银行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存贷款业务。在当前贷款利率不断下调和存款利率上调的背景下,存贷款业务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这使得银行资金回报率也随之下降。因此,这势必也造成了银行资金运用结构不科学合理的问题。
第三,业务盈利模式急需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就已经将期货、期权等业务作为利润增长点之一。在几十年的发展后,这些金融衍生产品业务为商业银行创造了巨大的利润。而国内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的背景下对期货、期权等业务基本上是避而远之,这也造成了商业银行依赖于利差收入的不平衡现象。与此同时,国外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也非常发达,这为商业银行实现了大量的利润。而国内商业银行由于监管部门的限制,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非常小。
三、商业银行未来盈利模式及建议
银行是金融行业的主体,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当然,商业银行是以利润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其必须要寻找自身的盈利模式。针对目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所存在的问题,结合金融创新趋势,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扎实做好存贷款业务,控制贷款坏账率。尽管利率市场化步伐避无可避,但在未来的几年里,存贷款业务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务必扎实做好存贷款业务。当然,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存贷利率差将逐渐缩小,也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存贷款利润空间将减小。因此,商业银行要从控制坏账率角度入手,透过控制和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坏账率而间接提高存贷款业务的利润空间,以弥补因存贷利率差缩小而造成的利润减少问题。
第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扩大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中的比重。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业务模式。相比较零售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中间业务仅仅只是帮助企事业单位收付事项,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小菜一碟”。因此,在未来的盈利模式中,商业银行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的新型产品与服务,透过与更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提高中间业务的收入规模和其在银行总盈利中的比重水平。同时,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管理,整合资源,节约成本,促使中间业务的利润最大化。
第三,推进金融业务创新,发展资产证券化、期权期货等新型产品。金融创新是近年来也是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商业银行未来的盈利模式离不开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近日,中国证监会对资产证券化采取了重新开放的监管措施,这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带来了极大的福音。金融业务的创新有助于拓展商业银行的利润渠道,规避与防范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未来,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主要集中于银团贷款、并购贷款、贷款资产证券化、期货期权等等。同时,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还包括了表外业务的创新,即开展回租租赁、经营租赁、杠杆租赁业务等服务种类,扩展业务范围,增加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张国柱.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1(4).
[2]张银仓.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问题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6).
[3]张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科技经济市场(经济研究版).2010(4).
篇2
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的来源主要是净利差。而从国际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及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来看,我国银行业传统的依靠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不仅有悖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律,也与银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在此背景下,研究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一般概述
(一)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基本含义。所谓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就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经济与市场环境下,以一定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收支结构。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实行综合经营,金融产品丰富,商业银行很大一部分营业收入来自于金融投资工具带来的非利息收入。
(二)商业银行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仍然以经营传统的银行业为主,存贷差仍然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占资产的比重都在50%左右。全国性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都在10%左右,表明银行的大部分业务收入还是来源于银行存贷款利息收入。
(三)商业银行非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非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是以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为载体,有着层出不穷的银行产品,涵盖了综合、金融中介和业务顾问等,起到金融服务的功能。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内因。业务品种较少,中间业务较弱。我国商业银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体制的束缚,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渠道有限且手段单一,只有发放贷款、银行存款、债券投资、同业机构往来等,而且我国商业银行以规模扩张为主要手段,没有重视业务品种的开发。
产品供求矛盾,客户体验欠佳。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很低,经营网点和渠道的布局不合理,从业人员缺乏应有的竞争和服务意识,客户群体的细分不到位,忽视了普通客户群体的价值,普通客户群体中的利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外因。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利率市场化终将倒逼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改革,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的直接冲击是:当前在利润来源中占最主导的批发银行业务将面临萎缩的困境,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议价能力将下降,在存款市场上的利率定价将处于被动地位,预期中存款利率的上浮和贷款利率的下降最终将收窄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减少利差收入,直接冲击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
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成功转型的建议
(一)重视传统利差收入,维持合适的利差水平。尽管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和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使传统利差收入占比不断降低,但传统利差收入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从发达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利息净收入的相对稳定是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变的基础,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对利息收入业务应该继续高度重视。
(二)大力发展新型的中间业务,提高差异化水平。在银行业竞争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发展经验,通过发展创新型的中间业务来提高竞争水平,如发展风险低、收益高的咨询评估类业务;发展信用融资类中间业务;可以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理财咨询、理财规划等业务;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等等。通过发展这些创新型的中间业务,可以提高中间业务的收入,提高差异化水平。
(三)加强成本管理力度,提高盈利水平。为了降低成本,商业银行要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建设信息技术平台,通过按网点、按业务、按客户实施综合的成本管理。另外,应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发展经验,摆脱盲目的通过增设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来促进银行增长的模式,而是通过发展自助银行业务、网上、电话银行来提高电子化水平,从而降低银行的经营支出,提高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
(四)细分市场,提供区别服务。商业银行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树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客户价值至上的经营理念,满足客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按某些标准对客户进行分类,推出适合不同类型客户的服务,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在转变盈利模式的过程中提高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面板分析
一、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解析
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放缓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面临风险,房地产贷款与政府融资平台等问题凸显;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基金的迅速发展也使银行作为融资主渠道的地位受到挑战;银行客户也越来越精明,在众多的选择中总会寻找成本收益的最优组合;利率市场化也进一步压缩银行的传统利润空间,这些都迫使银行传统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进行转变。目前国外对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不多也未形成系统观点,Maudos J.(1998)通过对西班牙银行的实证研究发现银 行盈利模式对其经营效率往往有决定性影响,有效率的银行利润率越高[1]。 Carvallo等(2005)对1995~1999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银行的成本效率实证研究发现,非利息收入可以有效减少传统银行的成本[2]。国内对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龙、徐加(2008)通过对我国16家全国性银行盈利模式与效率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银行业整体效率水平仍然较低[3];颜婧宇(2011)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主要为以批发业务为主的利差收入[4];郭忠军、郑方敬、郑蕾(2012)通过对我国银行盈利结构的实证研究,指出信贷规模与利差是我国银行盈利的主要途径,这种模式的根源在于投资的高增长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的缓慢,并急需推进利率市场化[5]。国内外大多都从影响银行盈利模式的内外因素角度研究,但未进一步发掘财务指标背后所反映的银行竞争能力。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指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盈利模式的竞争。Mark W. Johnson(2008)从供求角度分析,盈利模式包括顾客的价值选择与企业的经营模式两方面,具体包括要素禀赋,企业竞争力,企业业务流程等要素[6]。迈克尔?波特(1985)也指出:一个企业的盈利模式可以分解为设计、生产、销售、发送等一系列活动,最终形成企业赖以盈利的一条价值链[7]。竞争力是盈利模式的核心,文章据此分析,银行盈利模式就是银行的持续竞争力。根据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银行竞争力主要包括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其中安全性主要为风险应对能力与资本管理能力,盈利性体现在成本收入两方面,具体为成本控制能力与创新能力,此外由于我国顺周期规模扩张的模式,规模也会对盈利性产生影响。最后,流动性也会影响竞争力。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架构、指标具体见下图: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面板分析
(一)样本、指标选取
1. 样本选取。本文着眼于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对 17 家商业银行(包括9家上市银行,其中有5 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及招行、中信、兴业、宁波4家上市银行,以及其余八家城市商业银行) 2004 - 2011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和面板分析。分析数据来自毕马威中国银行业报告,其中部分数据通过Excel计算获得。
2. 指标选取。
因变量指标:资本收益率(ROE)。资本收益率衡量银行资本创造税后净利的能力,其不仅反映资产的盈利性,也可以反映银行的盈利杠杆。本文所探讨银行盈利模式中引入了风险因素,所以选取资本收益率更为适宜。
反映银行风险应对能力的指标:呆坏账拨备/客户贷款总额。银行面临着信用、操作、市场三大风险,由于呆坏账拨备的计提一般在净利润前,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会降低利润。
反映资本管理能力的指标:资本/存款。资本是银行应对风险的最后防线,是银行弥补非预期损失的主要手段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银行的盈利性。
反映成本管理能力的指标:非利息费用/总资产。由于银行对非利息费用可以更加主动地控制和管理,模型选取非利息费用/总资产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银行经营成本。
反映资产规模的指标:总资产。规模指标是银行在网点、客户、资产上的优势的体现,也是银行在业务定位上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回归精确度,选取总资产自然对数作为解释变量。
反映银行收入的指标:非利息收入/经营收入。而非利息收入主要反映银行中间业务、私人银行等创新业务方面的盈利能力。非利息收入越高则商业银行创新能力越强,获利能力越强。
(二)样本计描述统
(三)模型设定、检验及回归
1. 模型设定。截面数据有时点性,而金融危机后银行经营状况有所变化,选择面板分析数据更全面,更具有动态性。面板数据模型的基本方程表述如下:yi,t= k + αi+ γt+ βi,tXi,t+ εit其中,y 是被解释变量,X为解释变量,i 与 t 分别表示横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在本文中 i =1,2,…,17,t = 2004,2005,…,2011) ,β 是回归系数向量。截距项是 k + ai+ ri,其中 k 是常数项,ai度量单位个体间的差异,rt度量时间序列上的差异,εit表示误差项。用面板数据建立的基本回归模型有 3 种,即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这就首先需要对面板数据进行检验,以选择最适合的模型。
2. 模型检验。
首先用 F 检验判断应该建立混合估计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由检验结果可知,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其次用BP 检验判断应该建立混合估计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由BP检验结果可知,计算出 BP 统计量的值为54.66,远大于 0.05 的临界值,且相伴概率为 0.0000,所以拒绝原假设,可以建立个体随机效。根据F 检验和 BP 检验结果可知,既可以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也可以建立随机效应模型。但是究竟哪一种模型,可以通过 Hausman 检验来进行分析。由最后一行P值可以看到,从 Hausman 检验结果知chi2(6)=46.37 > χ20.05( 6) =12.59,且相伴概率为 0.0000,所以应拒绝原假设,适合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3. 面板回归结果。由F检验、BP检验和Hausman检验可以判断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其中被解释变量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收益率,解释变量x1为非利息费用/总资产,x2为呆坏账拨备/客户贷款总额,x3为资本存款比,x4为存贷款比率,x5为非利息收入/经营收入总额,x6为资产对数,具体方程式为:ROEi,t= C + β1X1+ β2X2+ β3X3+β4X4+ β5X5+ β6X6+ εit
(四)面板回归结果分析
1. 从银行风险应对能力来看,呆坏账拨备/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收益率负相关,但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不明显,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警觉度不高。
2. 从资本管理能力来看,资本/存款与资本收益率虽然正相关但关系不明显。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一级法人,其资本金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是明确且足额的,但负责具体业务前线的分支行资本金却未核定明确,当面临风险时都寄希望于上级银行的援助,这直接导致了各分支行的资本拨备低于实际应有水平。
3. 从成本控制能力来看,非利息费用/总资产与资本收益率负相关。具体来看,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营运效率是不同的。从整体来看,成本收入比是衡量支出成本创造收入能力的指标,2009-2011年样本银行成本收入比呈递减趋势。具体来说四大行的收入成本比平均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2011年工商银行指标值为3.4,表示一元成本花费带来3.4元的收入;建行为3.36,一元花费带来3.36元的收入。此外,股份制银行成本收入指标状况优于城商行。由此可见,四大行规模上的优势使得它可以更低的成本运营。
4. 从规模因素来看,资产自然对数与资本收益率负相关。从目前状况来看,自2004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扩张迅速,并且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招商、中信、兴业等规模扩张速度超过了四大商业银行。但在传统的存贷差盈利模式下,简单的规模扩张所带来的盈利不是一成不变,随着规模的扩大,会导致银行组织机构复杂化、多重委托―关系冗长化以及风险传染效应,使规模效应有U型变化趋势,规模经济逐渐转变为规模不经济。现在看来规模扩张已不能带来盈利的增加。
5. 从银行创新能力来看,非利息收入/经营收入对资本收益率影响不显著,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创新业务对盈利性的贡献较弱。首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中,净利息收入占到经营收入的80%左右,且四大行非利息收入比例高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其中中国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最高,主要得益于大量的海外机构支撑下的国际结算业务。四大行非利息收入较高得益于大量的网点带来的代收代付类业务,技术含量不高。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非利息收入较高,是由于招商银行作为零售银行的代表,其网上银行与银行卡业务带来的收益。
6. 从流动性来看,存贷款比率与资本收益率正相关。根据人民银行规定,我国商业银行从事人民币贷款额不得超过存款额的75%,这就将银行贷款能力限定在吸收存款的能力之内,吸收的存款越多,可以发放的贷款才能越多,而且许多创新业务也与吸收存款的能力有关。但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存贷比高于国有四大行,在70%以上逼近警戒线。具体从我国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结构来看,四大行个人存款与企业存款所占比重接近50%:50%,除四大行以外的大型商业银行个人存款与企业存款比重接近40%:60%,中小型商业银行个人存款与企业存款的比重最高,接近20%:80%。
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政策建议
(一)差异化经营,培养自身核心业务
中小型银行应将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和中间业务服务作为业务模式上的突破,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寻找投资以及资产管理等中间业务。地区性银行应以对公中间业务作为业务模式上的突破,并借助对公业务平台,将其扩展到私人银行业务,进一步发展服务客户的中间业务。大银行要利用自身先天优势将零售业务作为业务模式上的突破。
(二)主动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经营风险,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对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效率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盈利,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力和经营能力的核心就体现在其风险管理能力上。全面风险管理不仅涉及传统存贷业务与业务,也包括金融市场业务以及表外业务。全面的风险管理要求银行根据风险偏好与风险承受能力对投资者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需求设计产品,将合适的产品提供给合适的投资者。
(三)轻资产化经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单纯地依靠规模扩张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累积了风险。根据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资本,可以引入第三个维度“轻资产”来突破二维困境,不依靠规模扩张来实现资本收益的提高[8]。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电子化以及开展中间服务、证券化降低运营资产。
参考文献:
[1]Maudos J.Market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in Spanish Banking Using a Direct Measure of Efficiency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Aug.1998.151-153
[2]Carvallo,O,and Kasman,A.,2005. Cost Efficiency in the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Banking System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 and Money,(15):55-72.
[3]龙,徐加.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与技术效率[J].金融论坛,2010(6):43-51
[4]颜婧宇.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探析[J].经济师,2011(8):195-198.
[5]郭忠军、郑方敬、郑蕾.银行盈利模式转型与调控路径探讨[J].金融发展研究.2012(8).64-67.
[6]Bouwman H. State of the Art on Business Models[EB/OL].httP://telin.nl,2003
篇4
【关键词】金融市场 上市银行 盈利模式 转型
我国银行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商业银行逐渐形成了以“工、农、中、建、交”为核心的五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城镇银行的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商业银行,特别是上市银行,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盈利模式是否能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银行盈利模式现有问题的分析,来探索在未来的发展中上市银行如何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型。
一、我国上市银行盈利模式现状
截止2011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16家上市银行,其中有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5家国有控股大型银行;8家全国性的上市中型银行,即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和光大银行;另外有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三大城市银行。
我国上市银行盈利模式的结构集中体现在其各项业务的财务指标上,本文以杜邦分析法为工具,以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等指标来评价我国上市银行的盈利结构。
依据2011年各上市银行年报财务数据整理可知,我国上市银行中,五大国有大型银行年净利润远超过股份制银行和城市银行,其中工商银行年净利润高达2084.45亿,其净利息收入为3627.64亿元,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1015.50亿元和其他收入为109亿元。在股份制银行中,净利润最多的是招商银行,其年净利润为361.27亿元,净利息收入为763.07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156.28亿元和其他收入为42.22亿元,而城市银行净利润远落后于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其中北京银行的净利润为89.46亿元,净利息收入为187.71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16.12亿元和其他收入为1.04亿元。
ROE作为盈利性代表,其值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从2011年各上市银行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可知,在所选样本公司中,16家上市银行中兴业银行ROE值最高为22.14%,最低是平安银行ROE值为5.63%,在传统的五大国有大型银行中,中国工商银行ROE值最高为21.76%,中国银行ROE值最低为17.24%。由杜邦分析法可知,ROE值会受到ROA值的影响,在ROA中,建设银行的值最大为1.38%,其中最低的是华夏银行为0.74%。
从我国上市银行的净利润构成来看,净利息收入、中间业务净收入和其他净收入构成了其收入的三个主要部分。由2011年各上市银行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可知我国上市银行净利润主要依靠净利息收入,其他净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则占很小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上市银行的盈利模式是以利差为主导。
二、我国上市银行现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上市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主导力量,肩负着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双重任务,这种双重任务为我国上市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这些因素也阻碍了我国上市银行的自身发展。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上市银行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受到各因素的限制,其盈利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净利润来源单一,过于依赖净利息差
我国上市银行净利润绝大部分来源于净利息差,其中净利息收入在整个净利润中占80%以上,中间业务与其他业务净利润尽管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其所占比例仍然很低。西方发达国家先进银行的业务和收入中,40%为非利息收入,60%为净利息收入。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起步晚,发展慢,金融产品种类少和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窄,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上市银行过于依赖存贷款的净利息差。
(二)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国上市银行由于受到我国证券、银行和保险分业经营的影响,其主要以公司贷款业务为主。各上市银行的公司贷款占总贷款比例远远超过零售贷款比例,这导致上市银行过于依赖公司贷款,而公司相对于零售个人而言数量少,特别是优质客户,这使得各上市银行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同时,各上市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地进行地域扩张,以通过设立更多的支行来获取竞争力。这种粗放式的扩张方式不利于我国上市银行可持续性发展,相比于“全能型”的外资银行,我国上市银行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产品创新能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地向国际市场开放,我国上市银行除了要面对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外,还需要应对“全能型”外资银行的竞争,而竞争力的强弱往往取决于各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上市银行近几年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不断地推出了各种理财产品,而各种理财产品品种也很有限,特别是技术含量高和盈利前景较好的资产评估、投资咨询、租赁等业务发展落后。相比较于金融产品品种多和创新能力强的外资银行而言,我国上市银行产品创新能力有待于提高。
三、我国上市银行盈利模式问题的对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直接催生了《巴塞尔协议Ⅲ》,该协议的制定更加强化了对银行业的资本约束。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上市银行利差缩小俨然已成为现实。在后危机时代,我国上市银行将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如何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我国上市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优化业务结构,拓展中间业务
我国上市银行的业务结构是其盈利模式的基础,因此,有效的、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转型需要建立在合理的业务结构之上。中间业务,作为我国上市银行的业务之一,是商业银行发展创新的产物。为了能够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监管部门先后制定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金融衍生产品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办法。同时,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实行分业经营和监管模式,这极大限制了我国上市银行的资源配置效率。为此我国上市银行需积极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以拓展跨市场的中间业务来寻求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国上市银行需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建立资本节约型的业务发展模式。
(二)稳步推进综合化经营与国际化经营,提升品牌价值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完善,客户的金融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单纯的银行服务已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和应对混业经营的外资银行的竞争,我国部分上市银行已开始尝试进行综合经营,这种经营模式目前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上市银行需稳步推进综合化经营,为客户提供更多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以此逐渐形成我国上市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部分上市银行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化,但是目前,我国上市银行的国际化程度较低,特别是我国上市银行在境外机构资产、经营网络、客户数量等方面仍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为了提高我国上市银行的品牌影响力和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我国上市银行可以通过并购和分立的方式推进国际化经营。
(三)提升金融产品创新管理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上市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管理能力已经成为我国上市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为此,我国上市银行为了能提高金融产品创新管理能力,需要构建一套产品创新流程管理制度,提高产品创新效率,搭建模块化金融产品创新管理平台和支持管理的系统架构。同时,加速推进创新产品评价,实施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参考文献
[1]徐新华,俞开江,徐晓苏.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与盈利能力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2012(05).
篇5
关键词:信用卡盈利模式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H6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信用卡在国外的发展,已经走过了 50多个年头,信用卡在国际上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支付工具。在我国,信用卡的起歩则较晚,自1995年广东发展银行发行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初期,各大银行为了抢占市场,采取降低年费、增加附加值等措施来争取客户,导致经营成本很高。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同质化严重、没有明确的客户定位、新卡激活率低等等,使得在国际上高盈利的信用卡业务在我国市场出现相反的状况。因此,如何优化信用卡的盈利模式,增强信用卡的盈利能力成为我国各大发卡行与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特点
1.高成本。信用卡业务的成本项目有:资金成本、运营成本、营销成本、风险成本和手续费支出等几大部分。信用卡的高成本主要表现在初期的一次性固定投入和每年持续的营销,宣传与推广费用以及运营费用投入,而且前几年的持续投入一般还没有相应的产出。
2.高回报。信用卡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有年费收入,贷款利息收入,商户交易手续费收入等。按照国外的经验,信用卡业务是金融行业利润较高的收入部分。信用卡业务为持卡人提供消费信贷,其收入来源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消费贷款而取得高额的透支贷款利息收入和其他中间业务收入;银行开办信用卡业务的前期阶段,通常都是大力发展持卡人队伍,增大发卡量,以期每年获得稳定可观的年费收入;还有通过银行推出的消费激励措施引导持卡人多刷卡消费,以期获得结算手续费收入。纵观国内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特征,这也是信用卡发展初期主要盈利增长点,是银行盈利能力较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3.高风险。信用卡业务是一种信用免担保的信贷业务,具有资产业务的风险性。事实上,信用卡小额贷款的特征,更是具有受众广、催收成本高的不利因素。信用卡业务实质上是一种信贷业务,发卡行在审核客户资质的时候,仅仅是以客户个人资信作为贷款保证。这种信用免担保性质的信用卡业务是吸引信用卡持卡人的一大亮点,也给信用卡用户带来很大程度上的便利;但相对于发卡行而言,却增加了业务风险成本,实际操作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客户恶意透支和信用卡欺诈损失的现象。
二、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模式分析
1.以收入来源划分的盈利模式。国内信用卡收入来源包括年费收入、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包括POS消费手续费收入、逾期手续费收入、分期付款手续费收入、预借现金费)几部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的主要来源是非利息收入,尤其商户折扣成为我国信用卡盈利的主要增长点。如果按照信用卡利润来源划分我国信用卡的盈利模式,取得非利息部分收入是目前我国信用卡盈利模式的共性,尤其消费手续费部分是主要利润来源,甚至在有些银行只有信用卡消费手续费的收入。而在利息收入部分,各银行的侧重点则是各有不同。
2.以客户细分划分的盈利模式。在传统信用卡盈利瓶颈难以攻破的背景下,多数发卡行另辟蹊径,广泛开发利润来源,针对持卡人年龄、职业、收入、爱好等特点,划分出不同的客户细分市场,推出具有特殊服务功能的卡种来赢得消费者。
3.以目标市场划分的盈利模式。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为了优化自己的盈利模式,除了有针对目标客户细分的盈利模式,还有针对目标市场的盈利模式,商业银行往往在细分市场中会发现一些良好的市场机会,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目标市场的选择对信用卡盈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往往需要银行确认企业的运营与获利目标,确认企业的优势资源,同时需要银行规划最具优势的产品与服务,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推出不同的卡种,进而采取合适的目标市场战略。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盈利模式的收入难点
1.年费免收降低了信用卡收入来源。我国信用卡市场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扩大市场规模是银行现阶段首要的追逐目标,因此,为吸引更多的用户办卡,多数银行实施免年费的政策,这使此部分原本稳定的收入来源变得名存实亡。
2.循环授信使用意愿低造成循环信贷利息收入难以得到提高。国际上信用卡的利息收入占比在2/3左右,而我国信用卡的利息收入占比仅在1/3左右。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居民的消费心理和习惯的差异,传统的"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使得用户对循环授信的使用意愿难以提高。
3.商户回佣水平低影响消费手续费的收入。由于我国现阶段信用卡的竞争非常激烈,主要体现在对商户的争夺战,各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放弃利润最大化原则,纷纷降低手续费,这就使得商户的议价能力在不断增高,从而使得信用卡在消费手续费的收入能力上受到限制。
4.其它类型非利息收入的占比仍不高。对比国外成熟信用卡市场,我国分期手续费、预借现金等非利息收入的占比仍不高,也是影响信用卡收入来源的重要因素。
(二)盈利模式的成本难点
1.开发阶段的投入高。信用卡具有典型的规模效益,发卡量必须达到一定数量才可以盈利。而我国信用卡处于信用卡发展初期,发卡数量虽然逐年递增,但有效卡数量偏低,目前无法填补开发阶段的高投入支出成本。
2.低激活率造成的高沉没成本。我国信用卡的发卡量虽然每年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新卡的激活率却很低,国内平均水平只有20%—40%,也就是说,在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当中,相当大一部分都是睡眠卡,大量的睡眠卡不仅不会为银行信用卡业务产生效益,还占据了资源,成为银行的高沉没成本。
3.管理费用较高。我国信用卡业务成本当中,管理费用(包括人员工资等)占了很大的一部分,相比国外,管理费用占了运营成本的8%,而我国则占到了 36%左右,并且由于我国信用卡业务经营的集中度不是很高,这部分的费用短期内将难以下降,会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成为信用卡成本控制的难点。
四、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模式优化策略
如果信用卡业务能够对信用卡客户进行细分,找到目标客户的深层次需求,然后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那么对于提高信用卡的收入来源,扩大信用卡的盈利范围无疑会提供很大的帮助。
(一)客户细分优化策略
在激烈竞争的信用卡市场中,客户是在竞争中取胜至关重要的因素。客户不仅是发卡单位销售和服务的对象,而且是其竞争的资本。对客户进行细分,就是要从中分辨出不同层次的客户,并开发不同的信用卡产品、营建不同的盈利模式来迎合不同的目标客户。
(二)目标市场优化策略
信用卡目标市场优化策略就是着眼于某一特定的目标市场,并做好市场分割的方法。其意义在于,通过目标市场的准确定位,银行可以利用自有资源,设计出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此为依据,抓住特定目标市场,选择最适合接受这类产品和服务的客户群。
(三)成本方面的优化策略
目前影响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模式的成本问题,主要在于解决成本压力问题。而要解决成本压力的可行性方法,关键在于如何减少睡眠卡,提高卡激活率,进而减少由此产生的高沉没成本。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提高信用卡激活率,减少睡眠卡的有效方法。
造成信用卡低激活率和大量睡眠卡存在的可能性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用户对信用卡不存在需求;另一种是用户虽具有一定的需求,但现有信用卡提供的服务并不能有效满足用户的需求。针对上述两种可能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对信用卡用户群体进行细分,找出具有用卡需求、能够为银行带来收入的潜在用户群和不具有使用信用卡意愿的用户群,对于不具备使用信用卡意愿的用户群,设置一定的收费门槛,减少睡眠卡的存在,从而降低无效卡的成本;二要对潜在用户群体,挖掘其使用偏好和对信用卡的内在需求,在信用卡的生命周期中,提供各种服务满足潜在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静,论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创新策略,海南金融,2012(07).
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1903
1 引言
2015年6月28日,央行宣布再次下调准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基准利率由2.25%降至2%,贷款基准利率下调至4.8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今年年内第三次降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主要在于存贷利差的收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不仅会对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产生一定影响,还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方式及应对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针对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学界对此探讨不断,以黄金老(2001)为代表的学者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指出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商业银行应对风险方面应注重的措施;以巴曙松、严敏、王月香(2013)为代表的学者指出在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着重分析了中小银行在面对利率市场化时的政策建议;以陈一洪(2015)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实证分析,非利息收入对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有着重要影响,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更应该注重拓展中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
本文首先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出发,分析研究了目前国内外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其次,在理论上,统筹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商行影响的同时,区分对待了其对大型商业银行和小型商业银行的影响,认为其影响对二者是存在差异的,并将西方商业银行发展进程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转型期;最后,在商业银行应对利率风险、逐渐转变经营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整片文章更偏向于小型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转型研究。
2 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及国内外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2.1 利率市场化现状分析
金融抑制理论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不断加快的同时,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人为化”越来越阻碍我国经济发展,使得传统商业银行凭借着该政策而获取巨额收益的同时,资源从高效率的部门流向低效率的部门,利率市场化改革变得尤为迫切。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96年―2004年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始探索期;2005―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逐步实现了市场化;2013年至今,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等相关措施应运而生。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至今,已取得了部分成就,随着我国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快速推进,商业银行传统贷款业务利率已经完全放开,实现了自由化;据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存款利率要在近一年左右完全放开,从而实现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2.2 国内外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存贷利差收入为主,均值在70%以上,其在商业银行经营收入中占有很高的比率,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所占比例小,均值不足20%,中间业务发展较欠缺,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存贷利差缩窄的情境时,往往会面临较大的冲击。为了区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不同商业银行的影响时,将商业银行分为两类:大型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通银行)和小型商业银行。其中小型商业银行选取了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三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数据来分析,其流通市值在1000亿以下,通过收集整理相关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整理得出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两类商行的收入占比,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占比趋势图
从图1可以看出,小型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占比要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要低于大型商业银行,这表明:小型商业银行更加依赖传统存贷利差收入,其中间业务收入较少。从趋势来看:随着近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大小型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均出现下降的趋势,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开始出现扩大的趋势,这表明: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注重改进自身的经营方式,逐渐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2.2.1 我国两类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结构分析
(1)大型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结构。
数据来源:各商行2015年的2014年年报整理得到。
(2)小型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结构。
数据来源:各商行2015年的2014年年报整理得到。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小型商业银行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在营业收入构成中,其净利息收入占比均在80%以上,高出大型商业银行约10%的比重,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却较低。因此,小型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中,往往通过优化服务,减少中间收费等措施来吸引顾客,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这使得小银行在吸引顾客,减少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使得其更加依赖利差收入,这与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需要改进的营业收入构成趋势是背道而驰的;而大型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的垄断优势地位,凭借自身实力,在依靠存贷利差收入的同时,往往通过做市商、证券业务等其他业务手段来增加自身的中间业务收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大型商业银行和小型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构成不同是由于二者垄断地位和实力差异造成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传统存贷利差缩窄对小型商业银行的冲击可能更大,小型商业银行改善自身经营业务构成显得尤为迫切。
2.2.2 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纵观西方商业银行发展历史,通过整理我们可以将商业银行营业收入构成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商业银行发源期(早期资本主义兴起时期),此时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放贷,办理汇兑,获取收入;第二阶段,商业银行发展壮大期(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广泛确立),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逐渐由自有资金,到以吸收社会资金为主,存贷利差为其主要收入,其经营模式向近代商业银行转变;第三阶段,商业银行发展成熟期(20世纪中叶以后),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确立。现在西方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依靠中间业务为主,在其营业收入构成中占比在60%以上,并形成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并存的局面。
近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加快,国内商业银行虽然发展了较多的中间业务,但与国外银行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模式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型期,其经营业务的转变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3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分析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快速推进,对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形成倒逼机制,其对商业银行经营收入造成冲击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影响可分为以下两大方面:
3.1 不利影响
(1)以存贷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遭受冲击。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收入中存贷利差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尤其是小型商业银行,所选取的三家小型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均在八成以上,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存贷利差的缩窄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收入形成直接冲击。通过数据整理,我们选取2012年以来我国历次基准利率调整的情况,并将其汇总。其中,情形1代表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差额,情形2代表存款基准利率“一浮到顶”而贷款基准利率不变所构成的存贷利差。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情形1下存贷款利差下降幅度变化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政策手段采用对称降息,但是在情形2下,存贷利差下降幅度较为明显。而历次央行降息后,大部分小型商业银行为了吸引存款,均采用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的措施,这大大加重了小型商业银行的负担,而大型商业银行在2014年以来的降息中,存款利率却没有“一浮到顶”,通过比较,小型商业银行面临更大存贷利差下行的压力。
(2)经营风险加大,利率风险增大。利率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一种,是指由于利率波动,致使资产收益与价值发生不对称的变化而造成银行损失收入和资产的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存贷款利率由原来的管制到放开,这加大了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利率的波动范围扩大,由市场决定,商业银行不排除会遇到以较高利率吸收存款而以较低的利率发放贷款的可能性。但是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内的垄断地位,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凸显,这使得四大行对市场利率有着一定的干预能力,而小型商业银行往往处于被动地位,面临更多的利率波动不确定风险。
(3)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受到挑战。商业银行完备的资金定价机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确定、企业与银行间存贷利率的确定和内部资金转移的合理定价。其中,企业与银行间存贷款利率的确定是商业银行自身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在利率管制时期,商业银行只是被动接受央行规定的利率,对利率管制形成了依赖性,存贷款利率定价方面缺乏科学性,自身在利率定价方面缺乏经验。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商业银行自身所面临的资金定价问题是其必须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3.2 有利影响
(1)有利于提升商行经营自主权,增强竞争力。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在利率管制时期的存贷款利率都由上级严格管制,其自身很难为产品定价,这严重限制了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在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后,存贷款利率逐渐放开,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状况确定相关的存贷款利率,从而提升了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的能力。并且,市场化后的利率波动更能清晰反映出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了争夺客户,银行之间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尤其是小型商业银行,因其自身实力较弱,在市场份额一定的情况之下,小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只有商业银行自身管理科学、制度健全、风险控制力强的商业银行才能更好的适应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挑战和冲击。
(2)促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由于原先商业银行在利率管制时期自主定价能力低,限制了其创新能力。在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原先的约束机制逐渐放松,商业银行创新环境得到改善,其自主定价权扩大。同时,在利率市场化后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商业银行通过创新来合理规避风险,增加营业收入,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通过不断拓宽自身的业务种类,最终获取更多的营业收入。
4 商业银行经营转变思路分析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在应对外在压力和不确定风险时,要积极应对冲击,制定相关措施,尤其对于小型商业银行而言,把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自身发展的战略机遇。
(1)转变自身发展方式,重视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西方商业银行经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转型过程中,通过金融创新,使得自身逐渐转变原有的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的盈利方式,扩大其他业务收入来源。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要不断创新自身管理制度,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优化业务流程,不断增强内部风险控制能力,从而加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2)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化解利率风险。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准则,而安全性是首要原则。在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不确定风险时,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能够有效应对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不确定因素,加强利率风险管理,重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冲利率风险,如利率互换、利率期货、利率远期等合理规避由于利率波动所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最终,实现转型,达到稳健、可持续经营下去的目的。
(3)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推动业务结构转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等于银行增加收费、乱收费的行为。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收入逐渐缩窄,其传统业务的营业收入空间渐渐变小。就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业务收入构成来看,大型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但小型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推进却相对落后,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15%以下,对于小型商业银行来说,其业务结构转型重整,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尤为迫切。而且,中间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不高,其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小型商业银行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拓宽与小微企业的业务往来,增加营业收入。
(4)深化银行国企改革,让更多民间资本进入银行。虽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会降低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处于垄断竞争性格局,且垄断性更强。2014年在15家上市的商业银行中,工、农、中、建、交五家商业银行营业总收入占15家上市银行营业总收入的77%,而其余10家上市银行只占23%的市场份额。这使得利率市场化改革。
图2 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占比分布图
篇7
关键词:台湾银行业;盈利模式
引言
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盈利模式,盈利稳定性、盈利成长性均可以通过其盈利模式得到体现。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是在一定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以一定资产和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结构,从利润结构角度分为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1]。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还是属于利差主导型。本文着眼于两岸银行业将逐渐展开竞争的事实,选取已在大陆设立分行的六个台湾地区的银行,分别为国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国泰世华银行、合作金库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彰化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土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一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第一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华南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这些银行的年报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资产负债结构与损益结构,并与大陆五大银行进行比较,充分了解并对比两地银行业的盈利模式,进而为大陆银行业发展提供提升其竞争能力的建议。
1 台湾地区银行业的盈利模式分析
1.1台湾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的特点
从这几个银行的资产投放结构看,台湾六个银行大部分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贷款占总资产均值为67.1%,超过大陆五大行均值16个百分点。其中可以看到,国泰世华银行贷款占资产比值最少,土地银行的比值最大。从投资类资产比值来看,国泰世华投资类资产大幅领先同行,从2011年财务报告可以看到,其资产有24.89%投放于无活络市场的债务商品,这些债务投资中有95%是投放在台湾岛内基金、短期票券,剩下的大部分投资了美国的证券化商品,这部分资产需承受较大的风险。合作金库的投资类资产不及6%,六个样本银行该比值相差很大。
从负债结构看,大部分银行均以存款为主要的资金来源,大陆五大行存款负债比为82.82%,低于台湾六个银行的均值近4个百分点,国泰世华银行2011年存款负债比甚至超过了九成。从另外两个比例看,台湾样本银行向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的比例均值也大幅低于大陆五大行,发行债券筹资占比则小幅超出五大行均值,可以看到,存款占负债比在减少,而其他融资手段所产生的资金正在逐步增加。整体来看,台湾六个样本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合理性不及大陆五大银行,存贷业务仍占据主导地位,资产投放和资金来源结构有待调整。
1.2台湾银行业损益结构的特点
从台湾样本银行的收入来源可以看出,虽然存贷业务在台湾银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净利差小和净利息收益率远不及大陆银行业,利息净收入并没有占据营业收入相应的比值,所以台湾银行业在其他利润增长点上下足了功夫。2011年利息净收入占比台湾六行均值69.03%,低于大陆五大行76.94%的比例,由于台湾“央行”2010年启动升息循环,银行放款利率回升,台湾银行业利息收入2011年明显增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来看,国泰世华银行同样大幅领先同行,大陆五大行2011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最高者为建设银行的21.91%,最低者为交通银行的15.40%,整体水平较均衡。投资收益占比,大陆五大行表现就逊色很多,五大行均值不超过1%,而台湾六个银行均值在7%左右,国泰世华2011年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达11.81%,从上文知道其投资性资产占总资产近33%,这些资产带来了相应的回报。大陆五大行均值2010年兑换收益占比只有微薄的0.16%,2011年升至0.41%,而台湾银行业2011年均值为3.21%。从收入结构上看,台湾六个样本银行传递出来的收入合理性,均衡性远远优于大陆五大行,由于利息收入受挤压,中间业务的深开发就变得十分重要。
从费用占总资产的比例来看,不管是利息费用还是非利息费用(营业费用),台湾六个银行的均值都小于大陆五大行。而且,从另一层面看,高占比的存款类资金来源并未带来相应的高额的利息支出,且利息费用低于营业费用,摒除不同的利率环境,台湾银行业控制费用的水平也是比较高的。
1.3 台湾银行业盈利模式整体评定
第一,台湾银行业的资产分布和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不利于盈利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只有改变以贷款性资产和存款性负债为主的模式才能保证利润的长期稳定增长,相对于台湾银行业单一的资产负债结构,大陆五大行资产分布和资金来源比较合理。
第二,与大陆五大行高占比的利息收入不同,台湾六个样本银行传递出来的比较均衡合理的收入结构,虽然其盈利重心还是放在利息收入上,还是属于利差主导型的盈利模式,但是平均来看,非利息收入已经占了近四成的份额,这是大陆银行业目前还无法达到的。
2 通过杜邦分析体现盈利模式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杜邦分析体系通过对重要的财务指标进行分解从而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关联整体,运用杜邦分析法,可以清楚地看到影响盈利能力的各个因素。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评定企业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便是杜邦分析的源头指标。本文选取台湾六个样本银行中综合表现最佳的国泰世华银行作为分析的重点,与大陆最赚钱的银行工商银行作对比,以更好地说明银行盈利模式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杜邦分析的架构[2]如下:
通过杜邦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盈利模式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其中便可解释为什么国泰世华的ROE几近只有工商银行的一半左右。
首先,可以看到国泰世华的利息收入占总资产的比重不及工商银行的一半,由于岛内银行业过度竞争,存贷款产品同质化严重,加上利率自由化,净利差微小,利息收入占总资产比完全不能与大陆相提并论,这也成为其ROE较低的重要原因。
其次,手续费收入占总资产的比同样不及工商银行,大陆银行手续费项目繁多一直备受诟病。从年报看,银行的手续费收入增速甚至高过业绩增速,2011年五大行的手续费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30%,工商银行2010年手续费占比对ROE的贡献为0.58%,2011年达到了0.7%,而其他收入一项不及0.1%。国泰世华银行在其他收入这一项体现出了不一样的赚钱能力。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到,投资收入和兑换收入作为中间业务收入彰显银行未来的盈利潜力及合理的盈利模式。
再次,看费用类占总资产比对ROE的负面影响,国泰世华在费用类这一大项基本上完胜工商银行,体现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费用管理水平。在台湾岛内激烈的存贷竞争中要做到降低利息费用实属不易,而国泰世华的利息费用占比不及工商银行的一半。从所得税方面看,工商银行2011年所得税费率23.5%,其所得税费占总资产比例超出了国泰世华37个基点。依台湾金融相关规定,对于金融控股公司下持股90%以上之子公司可以选择合并申报所得税,国泰世华作为国泰金融控股集团百分之百控股的子公司,依规定可以合并申报所得税,从而税收负担较轻[3],其2011年所得税负只占总资产0.07%,国泰世华比工商银行多了制度上的优势,在资产减值损失一项,国泰世华仅有0.01%,远低于工商银行的0.22%。
最后,看权益乘数一项。权益乘数也称财务杠杆,表示企业用多少净资产橇动总资产运作,财务杠杆越大表示负债水平越高,银行的财务风险越大,理论上讲,当资产收益率(ROA)为正时,越大的权益乘数会带来更高的资本收益率,但是银行应该要寻求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以平衡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在权益乘数这一项,国泰世华略大于工商银行,表明其负债水平较高,但二者相差无几,对造成两者ROE差距的影响不大。
3 台湾银行业盈利模式对大陆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借鉴意义
3.1参照金融控股模式,放开业务管制
受大陆银行产业严格的业务管制,银行主要以传统的存贷款为主,加上利率还未市场化,大陆银行业享有央行保护性的利差收入,通过分析台湾六个银行,其中的国泰世华银行、第一银行、华南商业银行均为金融控股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其盈利来源结构也优于其他非控股银行,大陆可以仿效台湾以金融控股制度做为混业经营的雏形,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放开银行混业经营,让银行参与证券、保险、租赁、信托等金融业务,推出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增加营业收入,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4]。
3.2加大资源投入,提高投资收益
大陆银行的手续费收入逐年增长,但是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却显得无足轻重。2010年和2011年大陆五大银行的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及1%,而台湾六个样本银行的指标均值却在7%左右,差距十分明显。一方面由于大陆银行证券投资的范围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则彰显了大陆银行业在投资收益方面的重视度不够,投资收益对应表内投资类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超过20%的投资性资产却未获得相应比重的投资收益,体现出了资金管理与分配的不科学。因此,大陆银行业应加大人才与技术的投入,加快开发各类金融投资工具,提高国内外金融市场运用本外币资金的能力和水平,走出传统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主非利息收入的增长模式,开辟另一个利润增长点,使收入结构更具多样性、合理性。
3.3 控制费用支出,降低运作成本
台湾银行业通过金融控股形式大幅降低费用支出,虽然成本收入比大幅高于大陆银行业,但其费用支出占总资产的比重却远远低于大陆银行业,这说明台湾银行业在采取严格谨慎的费用控制政策的同时,在客户服务和技术更新上加大了投入,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客户源而且提高了服务质量[5],大大提高其综合实力。虽然与台湾银行业相比,大陆银行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劣势不是非常明显,但是过度规模扩张却未带来相应的规模效应,各项费用攀升,蚕食营业收入,从而妨碍利润的稳定增长。大陆银行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投放资金,完善存贷款定价机制,进一步处理好规模与成本的关系,在严格控制费用同时增加营业收入,从而提升整体的竞争力。
4 结语
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经营混业化两大趋势下,大陆银行业面临资产和业务实力强大的外资银行的竞争,实现从依赖利差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经营的新模式转变,是中国商业银行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台湾本土银行的盈利性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对在非利息业务领域及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大陆银行业应取其精华,平衡风险、成本与收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升整体盈利绩效水平。
参考文献
[1] 丘永萍.大型上市银行盈利能力分析及其对农行的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0,(8):35-39.
[2] 杨文.上市银行盈利能力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8):90-93.
[3] 郑宇钧.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经营绩效研究.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
[4] 李扬,郭睿淇,李威龙等.中国与印度银行产业之群体绩效评估[J].生产力与效率特刊.2009(9):87-116.
[5] 杨大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金融观察,2009(2):28-31.
篇8
两家银行总体分析
经营模式:玉山银行采取混业经营模式,而招商银行还属于分业经营模式。经营模式是决定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由于两地经济和金融环境背景存在差异,两家银行的经营模式乃至盈利模式都有所不同。玉山银行可以经营基金、保险、租赁等其他金融业务,是采取金融控股集团下的混业经营模式,属于业务多元化的盈利模式;而招商银行目前基本以存贷汇等传统银行业务为主,属于分业经营下的单一盈利模式。经营模式的差异无疑将对各自的资产盈利能力产生不小的影响。
经营思路:两家银行在发展战略、经营理念。企业文化方面有所差异。作为台湾的民营商业银行,玉山银行成立时间晚于招商银行,且营业:机构大都分布在台湾地区,招商银行在国内主要城市都有分支机构,两家银行在所辖范围内都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优势。玉山银行成立之初就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第一,获利性次之,成长性再次之,而均应兼顾公益性”的经营指导原则,显示出其“稳健”的发展战略;而招商银行则倡导“走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之路”,突出“和谐”的发展战略。从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来看,招商银行比较“外向”,注重市场需求与客户服务,而玉山银行则有所“内敛”,注重专业服务与人性化管理。当然,两家银行都注重通过科技手段来提高服务水平,通过业务创新来提升盈利水平,通过品牌优势来创造资产价值,强调“制度为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在近年来都受到了外界的高度评价。
经营现状:两家银行所处的发展阶段略有错位,招商银行目前的资产盈利水平低于玉山银行。由于成立时间相差5年,两家银行虽都处于企业的快速成长时期,但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略有错位。2002年前招商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玉山银行,2004年则有所放缓,显示招商银行正处于资产规模由快速增长向平稳增长的过渡时期;而玉山银行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目前仍处于资产的快速扩张时期。从2003年末数据来看,招商银行机构数量是玉山银行的5.63倍,人员数量是其8.79倍;2004年前者的总资产、净资产:分别是后者的5.17、2.38倍。因此,招商银行的机构、人员、资产在数量上远远超过玉山银行;但是玉山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却是招商银行的1.07和1.86倍。可见,目前招商银行虽然在人员、网点、资产方面存在优势,但玉山银行的盈利能力却高于招商银行。(见表1~3表)
竞争力评价模型分析
我们选取国际公认的CAMEL评价模型对两家银行进行竞争力分析。CAMEL模型是由美国的美联储、货币总局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美国银行进行评级打分的分析评价模型,其评价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程度(Capital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管理(Management)、盈利(Eamings)和资产流动性(Liquidity)等要素,涵盖了银行经营财务分析框架的五个组成部分,比较全面科学地体现了银行的基本情况,因此得到了西方银行界几乎所有分析师的认可。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将玉山银行的经营数据均按照“1元人民币=3.72新台币”换算成人民币。
资本充足比较
两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体相近,且满足巴塞尔协议要求。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满足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基本要求,资本充足率水平决定着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扩张的速度,并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两家银行资本充足率都在8%以上,玉山银行2004年由于股本扩张20亿股使资本充足率达到11.51%,比招商银行高出1.96个百分点。(见表4、图1)
资产质量比较
两家银行都注重贷款的风险管理,资产质量较好。玉山银行不良资产占有率始终是台湾地区最低的,这与其始终把资产的安全性放在首位是分不开的。由于两地对银行不良资产统计口径有所不同:招商银行不良资产按五级分类法口径统计,而玉山银行不良资产包括逾期与应予观察两类,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根据不良资产占比值进行资产质量方面的比较,但从两家银行公开资料中我们依然可知两家银行在内地或台湾都属于资产质量较高的商业银行。这从2004年两家银行的贷款行业分布上可见一斑:由于台湾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贸出口,玉山银行的贷款投向侧重于光电、半导体、DVD等出口主导型制造业,然后依次为投资风险较小的金融保险不动产、批发零售饮食等行业。招商银行在内地宏观经济调控背景下贷款主要投向能源及原材料、公用事业、运输通讯业等行业风险较低的行业,而制造业、商业贸易业次之。可以发现,两家银行在贷款分布上都围绕当地经济环境特点选取风险较低的行业,显示出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资产定价能力。(见表5、表6)
经营指标比较
玉山银行的偿债能力指标好于招商银行。从两家银行长期偿债能力来看,玉山银行比招商银行的资产负债比值平均要低5.3%,显示玉山银行的长期偿债能力略强。招商银行比玉山银行存贷款比例平均要低22.25%,从指标上分析,招商银行能够保持资产与负债的安全性与合理性,经营更加稳健,而玉山银行存贷款比例相对明显偏高(内地要求此项指标控制在75%以内),显现出其在拓展贷款规模上表现的较为激进。从短期偿债能力来看,玉山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明显高于招商银行,其流动比率平均是后者的6.37倍,且招商银行存在一定的流动缺口。玉山银行较高的流动比例一方面是由于流动负债在负债总额中占比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由于其始终保持了较高比例的流动资产,以保证其较高的资产流动性与偿债能力。通过流动资产构成分析我们发现:玉山银行的押汇、贴现及短期贷款占绝大比重,其次是证券及票据投资,再次是现金,且这三项占比均高于招商银行,而招商银行的存放央行及同业款项的占比则高于玉山银行。可见,玉山银行将资产较多地运用于风险较低且收益较高的贴现、押汇、证券及票据投资上,从而在保证“安全性、流动性第一”的前提下实现了资产盈利的最大化,反映出玉山银行在资产定价能力与资金运作能力方面的优势,这对利率市场化进程日益加快下的国内商业银行保证资产质量与提升资产盈利能力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见表7~表9、图2)
玉山银行的营运能力指标强子招商银行。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具有业务多样化、盈利模式多元化、经营管理集约化的特点,这可以在玉山银行的营运能力指标上集中体现出来,而招商银行在人员、机构、资产等方面的“规模”优势在此却“拖累”了相关营运能力指标。从总资产周转率指标的平均值比较,玉山银行是招商银行的1.36倍,而近年来的人均盈利水平、网点平均盈利水平均都高于后者(除了2002年),表示出玉山银行较强的经营优势和资产盈利能力。
招商银行的成本控制能力好于玉山银行。由于招商银行的资产规模远大于玉山银行,成本支出相对较高也在情理之中。但深入分析我们发现,招商银行的资产是玉山银行的5倍,而营业费用与资产比值平均仅是玉山银行的1.12倍。可见招商银行的成本控制能力要高于玉山银行。而且从近年来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显示,招商银行的营业费用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而玉山银行由于近3年来正处于规模的快速扩张期,营业费用占比逐年上升。(见表11)
盈利能力比较
玉山银行仍处于业绩快速上升期,而招商银行已进入业绩平稳增长期。从盈利指标上分析,近年来两家银行每股盈利水平、每股净资产逐年提高,显示盈利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02年生意前招商银行的盈利指标好于玉山银行,但在2002年以后盈利水平出现较大差异,玉山银行盈利水平大幅提升,而招商银行盈利水平保持相对平稳。这主要是由于2002年初玉山银行组建了金融控股集团,并大举进军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其他金融领域(该行在2002年一次性核销呆账约合人民币20.43亿元,导致当年净利润亏损约合人民币9.44亿元)。之后,玉山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ROA、ROE指标大幅上升,且盈利水平明显高于招商银行,显示了混业经营所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同时也验证了该行正处于业绩快速上升期的结论。2002年后,招商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虽有所上升,但ROA、ROE指标整体水平均有所下降但保持相对平稳,表明该行已渡过依靠资产快速扩张提升经营业绩的阶段,进入业绩平稳增长期。因此,玉山银行2002年后业绩的“恢复性”上升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改变国内商业银行现有的单一盈利模式,放弃同质化、低水平业务竞争,关键是推进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实现业务多元化。(见表12~表15图5、图6)
玉山银行的中间业务盈利能力高于招商银行,显示出混业经营的优势。自从2002年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后,玉山银行可以经营基金、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业务,其非利息收入占比逐年上升,且2002年后明显高于分业经营模式下的招商银行。2004年,玉山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利息收入占比仅为66.26%,而中间业务收入(手续费收入与其他收入合计)占比16.8%,而招商银行利息收入占比为84.26%,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仅为7.07%。与欧美国家混业经营的银行相比,玉山银行中间业务盈利水平并不算高,而分业经营下的招商银行在内地则属于中间业务盈利能力较高的银行。可以预计,如果两家银行现有的经营模式维持不变的话,未来几年玉山银行的中间业务盈利水平会明显高于招商银行。可见,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是实现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提升盈利水平的主要手段。(见图7、图8)
资产流动性比较
玉山银行的资产流动性明显好于招商银行。从表16、17中可以明显看出,玉山银行的现金流动负债比是招商银行的7.13倍,但现金债务总额比却小于招商银行,表明玉山银行的流动负债在负债总额中占比相对较小。结合表9中的流动比率可知,玉山银行偿还流动债务的能力较强,资产流动性明显好于招商银行。而且,玉山银行是正流动性缺口,而招商银行存在负流动性缺口。因此,玉山银行的资产流动性要好于招商银行。(见表16、表17)
综合分析
由于两家银行经营模式上存在的根本差异以及某些数据统计口径不同,我们无意去做综合竞争力方面的定量评价。但是,从以上对比分析可知,招商银行既在协调发展、把握贷款投向、成本控制、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又在保证资产安全性与流动性、经营指标、盈利能力等方面与玉山银行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如果继续维持现有的经营模式和发展速度,未来招商银行在综合竞争力指标上可能会被玉山银行落的更远。虽然与境外先进银行相比,招商银行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当前国内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在协调发展、风险管理、产品定位、资金成本、中间业务五个方面依然具有竞争优势。今后,随着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加快以及限制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政策不断松动,“因势而变”的招商银行将会完善经营模式、规范管理机制、加快业务多元化创新步伐,其综合竞争实力也将会进一步提高。
当然,我们对比两家银行重要的不是找出差距,而是如何缩小差距,以便迎头赶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玉山银行学习,招商银行乃至国内商业银行都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玉山银行混业经营所具有的集约化经营及多元化盈利的优势已推动其业绩进入快速上升期,如果继续维持此经营模式,其盈利水平将可能在未来远超过招商银行,这无疑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步伐,逐渐实现业务多元化,以适应金融业完全开放后的市场竞争”的现实意义。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正处于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过渡时期,随着国家对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资产证券化、银团贷款、财务顾问、保险等业务限制的松动,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范围会越来越广,但目前除了要解决政策束缚和管理体制约束外,关键是要商业银行主动通过自身的业务创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发业务产品,拓宽业务渠道,最终通过市场化手段来推进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进程。
篇9
第三方支付企业汇付天下5月24日公布,已于近日完成相关监管机构备案,获准开展网上基金销售支付结算服务。
这一处于“灰色”地带的创新,绕开了有关金融产品代销渠道的准入限制,成为第三方支付业务突围的新尝试。与汇付天下一样,国内众多参差不齐的网上第三方支付公司,也都在寻找自己的业务增长新模式,从而改变盈利模式单一的尴尬。
迄今,这个方兴未艾的行业,依然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庇护,这让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业务范畴、监管等都无章可循,行业发展面临整体不确定性,而在行业规范出台之前,做大业务既是一种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大而不能倒”的求生之策。
模式探究
第三方支付是指通过与商业银行签约,由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
不容乐观的网上信用环境、各银行网银的各自为战,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了发展的可能,并促其日益繁荣。
从1999年3月国内首家第三方支付企业“首信易支付”开始运行,到依托淘宝的支付宝大行其道,第三方支付市场高速增长。从2005年开始,国内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额年增幅都在100%以上,至2009年已有300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交易额亦飞升到近6000亿元。
目前,业内一般将第三方支付企业分为两类,一是支付宝、财付通等,依托自有渠道如淘宝网等完成扩张和推广;二是类似易宝支付、快钱等,属于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
在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中,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将商业银行与商家的支付接口连接起来,从而降低银行挨家接入的高成本,并承接应用和服务层面的工作,这成为银行愿意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因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批量接入各商家,收费更优惠,也间接解决了各商业银行对外支付接口不统一的技术问题。
自其诞生的第一天起,第三方支付企业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盈利模式:向接入商家收取手续费。这种固定的盈利模式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快速发展的基础。至今手续费仍然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最主要的盈利模式。据了解,第三方支付机构向接入商家收取手续费,一般会按照支付金额的百分比收取,根据各个行业收取比例不等。
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以前业内向大企业客户收取的手续费比例大致在1%,因为竞争等原因,目前的比例基本都在1%以下。具体方式是,如果手续费按1%收取,用户通过支付平台支付100元,支付平台会向商家支付99元,留取1元作为支付的手续费。
作为支付交易的另一参与方,银行也将在交易中获取收益。支付公司所收取的1元手续费,由支付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给银行,二者分成比例一般为对半分。对支付公司来说,其最终留取的0.5元就是它的利润。
业务突围
正是因为盈利模式单一,第三方支付成为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并且不断受到日新月异的新支付清算手段和系统更新的挑战。
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李坚认为,央行网银互联互通的推出、通信技术的更新、营销手段的多样化等,都将改变未来电子支付市场的格局。
据央行2010年5月13日的《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9)》,截至2009年末,全国已登记的从事网上支付、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银行卡及银行票据跨行清算等各类型支付清算业务的特定非金融法人机构共计243家。这个数据并不包括未在央行登记备案及2010年进入的支付清算机构。
据易观国际的统计数据,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占52%和24.7%的网上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排名前十名的企业总计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余数百家支付企业分享了剩余的市场。
但是,电子支付未来发展的最大挑战还是与传统渠道的竞争,即与现金、支票、货到付款方式等的竞争。从国内总体支付额来看,电子支付占比非常小。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第三方支付与传统支付手段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会呈现出齐头并进的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第三方支付企业业务发展的重点是积极争抢传统支付的订单,而不是从同行竞争者手中夺取已有客户。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曹红辉博士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首先“要分清楚(盈利模式单一)哪些是管制造成的,哪些是业务和技术层面造成的。仅仅靠手续费,就会与商业银行的服务费没有太大区别”。
目前,易宝支付等第三方网上支付已经开始着手盈利模式的转型,增值服务将成为其主要盈利点。这些增值服务包括:帮助客户管理资金,提供授信服务,做互动推广等,这样不仅解决了支付的问题,还会带来新的订单,做一站式服务。
汇付天下获准开展网上基金销售支付结算服务,即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突围的典型。
一位银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第三方支付应该与银行进行更深入合作,找准差异化定位,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
但目前,这种合作正受到央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带来的挑战。第三方支付机构完成业务,多通过网上银行,未来如果实现商业银行网银的互联互通、支付接口标准的统一,第三方支付组织承担银行与商户间“沟通桥梁”的作用将被削弱。
如履薄冰
2005年制订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至今仍然处在征求意见稿的状态。作为典型支付清算组织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未来何去何从仍面临不确定性。
《办法》未能出台,原因复杂多样。曹红辉告诉记者:“相关部门对这个问题存在分歧,主要出于防控风险的考虑。因为一旦通过,包括国内第三方支付组织和国外支付清算组织等相关支付组织就可申请许可,人民银行担心风险难以控制。”
但目前的无监管状态,一方面让行业的发展鱼龙混杂,另一方面也让希望稳步发展的企业感到命运未卜的压力。
记者从第三方支付机构了解到,因没有具体法规约束,目前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并无特别要求,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机构更多是自律监管,以及来自合作方银行的被动监管。
篇10
关键词:商业 银行风险 风险防范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结构体系的主体风险问题由来已久,制约商业银行发展在股份制改造背景下,以及我国加入W TO.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尤为重要。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界定
商业银行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商业银行处于不确定性环境中加之内部制度上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暴露导致银行价值遭受贬损或者收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的性质,导致其经营中的每一项业务都伴随着较高风险,包括存款的吸收,贷款的发放以及衍生金融产品的推出和中介业务的开展。商业银行风险在很大程度上缘自自身管理弊病管理弊病被忽视或得不到根治不断积累和加深在外界风险环境的刺激下就可能发生危机。
新巴塞尔协议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进行了明确分类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各种风险之间相互独立,通常可相互转化。商业银行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自身资本金比率不符合要求:二是内部管理不善,信贷管理水平低下内部控制不健全违规操作现象普遍甚至出现挪用公款、携款外逃现象:三是存款准备率水平低,存款人一旦挤提存款,银行就会出现支付危机:四是贷款核准制度不健全贷款到期时违约.或无力偿还或不愿偿还银行不良资产增加.收益能力下降.信贷资金周转困难。客户可根据银行活动的一些指标体系初步判断.预警银行风险,减小损失。
二、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多样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银行风险的内部成因一般容易控制和管理,而外部的环境因素银行个体一般难以控制:但可以利用预警系统发出的信号调整经营策略。概括起来商业银行风险成因主要有
1.资本金比率低御险能力弱
我国经过股份制改造之后的新型商业银行的资本金风险并不突出,而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存在比较严重的资本金风险,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资本充足率是银行安全的重要保证。资本充足率越小,风险越大,安全度也越差因为资本占资产的比率越小当资产一旦发生损失时,给予补充的能力越小。巴塞尔协议为了加强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强行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最高,2002年资本净额为188179亿元,虽然比2001年的1827.90亿元略有增加,但由于加权风资产总额由2201020’fZ,元增加到2309861亿元,因此资本充足率由830%降低到815%:而中国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则由2001年的576%下降为2002年的554%。
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储备注资中行和建行:6月,建行和中行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署协议,分别向信达公司移交不良贷款1298亿元和1498亿元。这是政府使建行和中行上市达到8%资本金充足率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注资。另外,银行自身的利润留存则由于盈利水平低下而难有作为。在资本金补充不力的情况下,资本金的消耗与流失现象却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不良信贷资产的增加、固定资产的贬值等。
2内部管理不善.防险意识差
商业银行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部管理问题积累的结果,管理不善主要体现为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从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来看,银行”重贷轻管”“三查“制度流于形式,贷前调查不细贷时审查不严,贷后检查不力,缺乏动态的跟踪监测。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内部授权授信制度、贷款审核审批制度.信用证和承兑汇票的签发制度等形同虚设.难于有效执行。甚至某些职员游离于内部控制制度之外,无约无束利用职权挪用公款,甚至携款外逃。
商业银行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过程中对风险的重视,管理不够。商业银行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如利率、证券市场行情、周边国家经济情况等的变化不够敏感应对风险能力差。
转贴于 3盈利模式单一化险水平低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比重较小只能提供较少的银行服务与产品,利润来源单一。国有商业银行传统产品与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存在产品单一性.同质性.网点相似性的特点中间业务.个人业务开展不发达。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为8%,最高为17%,有的甚至不足1%。而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其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30%上升到目前的384%。
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盈利空间小。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可能导致恶性循环银行为达到业绩要求,往往发放大量放贷争取客户.放松信贷审核标准导致不良资产的增多.为银行风险埋下了隐患另外这种模式的盈利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对利率管制的影响。
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途径
1进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股份制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产权体制和企业组织形式,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产权模式的最佳选择,应当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转换的主要方向。股份制改革能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能够有效理顺国有产权关系,重新定位其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关系彻底消除行政干预。国家作为大股东只能以股东身份发挥作用.真正实行政银分离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在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集聚资金,解决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单一和资本金匮乏问题。同时.银行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和规模内尝试参与市场交易.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实现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组合。
2.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应当加强自身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清除违规操作滋生的土壤。包括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人事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
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建立在丰富的业务数据、科学的管理模型以及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基础上.包括对风险的识别、度量、控制和监测等四个部分。目前,许多外国银行已经开始使用新一代风险测量模型.风险管理部每天用风险价值VARN算市场风险.跟踪信用风险.分析收益与业务量的关系.计算边际收益和违约概率.并据此确定准备金数额和配置经济资本。加入WTO后.利率和汇率管理体制逐步放开.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出现.银行风险敞口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纳入到整体的风险管理范畴,加以全盘统一规划,从组织、技术、人员上做好准备,逐步推行全方位风险管理模式。
3.拓展业务范围,转变盈利模式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商业银行的客户不断流失,银行急需改变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的盈利模式,必须拓展业务范围.进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