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教学重点和难点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课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视频为载体,使学生能够跟随着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以及教学针对性较强等特点。微课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转变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对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价值
小学音乐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小学生通常比较喜欢玩游戏,喜欢生动、有趣的事物。微课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生动的视频内容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知识紧密结合,在充分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学习《采蘑菇的小姑娘》这一项内容中,教师如果仅仅通过口头讲解的方式,不但浪费时间,小学生的理解效果也会不理想。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资源,通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视频内容,使小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进入小学音乐学习活动中。
(二)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
微课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基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实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翻转,更加关注小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灵活采用微课教学视频,能够使学生在感悟节奏的过程中,找到节奏练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微课中强烈的音乐感,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以《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微视频,组织学生在视频中感受节奏,将音乐节奏与画面相结合,使学生在欣赏之余体会音乐的美好。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游戏教学,构建趣味课堂;辅助歌唱教学,营造动态环境以及优化节奏教学,提升学习质量等方式,将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与微课教学模式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引入游戏教学,构建趣味课堂
小学生喜欢玩,如果将音乐课堂打造成一个游戏的乐园,必将会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增添课堂教学中的趣味元素。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游戏与音乐教学活动相融合,构建趣味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以《跳圆舞曲的小猫》为例,教学的重点在于指导小学生掌握圆舞曲的特点,感受圆舞曲中丰富多样的音乐情感。教师可以将微课引入其中,借助微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富含针对性特点的效果,指导小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话语,做好课堂教学引导作用。
(二)辅助歌唱教学,创造动态环境
歌唱是小学生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基本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微课,优化各项教学资源,辅助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活动,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动态学习环境,提升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学唱《小动物唱歌》这一项内容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开场白,吸引每一位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可以模仿一些小动物的声音,如“瞄~瞄~”“汪~汪~”“咩~咩~”等等,组织小学生根据教师的声音猜测动物。小学生猜测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小朋友们,你们猜这些小动物是怎样歌唱的呢?”等问题,构建互动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氛围,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变成小学生欢乐的海洋,增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乐趣。其后教师可以通过“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你们最喜爱的动物的歌唱,等会儿大屏幕上将会出现许许多多非常可爱的动物,它们不仅会跳舞,而且还会唱出动人的歌曲,我们一起学一学好不好?”等话语,播放微视频内容,鲜明的动画能够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也能够使小学生跟随着视频进行动作、音效的模仿。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慢放等方式迎合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优化节奏教学,提升学习质量
小学生音乐节奏的把握能力将直接影响小学生音乐知识的深入学习,微课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音乐节奏学习能力,通过视频指导小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节奏知识,注重对小学生节奏知识重点与难点的指导,借助直观的视频模式,降低节奏训练的难度,为小学生带来全新的音乐学习体验。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学习《幸福拍手歌》这一项内容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内容,指导学生摆动手脚,示范歌曲中的动作,如拍拍手、跺跺脚等,在动作演示的同时,聆听微视频中的歌唱效果,引导学生自主领会其中的特点。微视频教学的方式能够全方位展示动物的动作,使小学生跟随着视频摆动的过程形成一定的节奏感。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训练中的问题,实施专项训练活动,对各项内容进行逐一击破,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缩短节奏训练的时间,也能够使小学生感受到节奏训练的乐趣。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有效教学;音乐乐感
《初中音乐新课程论》中提出:在音乐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音乐乐感,创新教学机制体制,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即在上课之前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备课,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唱歌。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会提升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改变以往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引入“微课”模式,促进有效教学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上课之前先录制一个小视频,在小视频里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解读,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后面学习的顺利进行,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参与意识,促进了有效教学。
例如,在教学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五单元《友谊之歌》第一课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唱《友谊天长地久》这首歌,同时掌握二步声的演唱技巧和唱歌时的节奏感,分析体会友情的真挚和离别的感情。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提前录制好的小视频,在视频里面重点讲述了二步声的演唱技巧、生节奏的练习、熟节奏的练习、弱起小节的唱法等,同时还给学生分析了本歌的演唱技巧和抒情表达特点,使学生对整首歌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以便后面的歌曲练习。“微课”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了熟悉的了解,理解了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音乐乐感,提升了对音乐的欣赏水平,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和音乐专业素养的提高,从而促进了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促进有效教学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引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动态的图画、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的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促进了有效教学。
例如,在教学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单元《百卉含英》第一课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欣赏歌曲《茉莉花》的不同唱法(河北唱法和江苏唱法),感受本首歌的不同风格特点,同时体会不同的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歌曲《茉莉花》河北唱法和江苏唱法的视频,让学生欣赏。由于这两种唱法对于学生来说都比较新鲜,所以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整个课堂的参与度也很高,同时也便于学生吸收后面的教学内容(唱歌的技巧、韵律、节奏等)。由于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把课堂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促进了有效教学。
三、布置合理情境,促进有效教学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合理的、具体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更直观、更具体的教学表达,促进学生对所学的课堂进行理解,从而促进有效教学。
例如,在教学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春之声》第一课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欣赏歌曲《渴望春天》,体会歌曲中6/8拍活泼欢乐的节奏,同时教师给学生播放著名散文《春》的配乐,使学生把文学和音乐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布置具体的教学情境,即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布置好各种春色,即“小草、迎春花、绿叶、柳树、春风”等,同时播放学生学习过的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在这种欢乐的氛围中切实感受春天的魅力。之后,教师给学生现场演示《渴望春天》这首歌的演唱技巧,即“很弱、弱、中强、强、很强的演唱节奏和快、稍快、很快、极快的音乐速度”,使学生进行现场模仿演唱,以便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讲解纠正。这种设置具体教学情境的模式使学生在可观的、可触摸的教学环境中学习音乐,能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度,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自身专业音乐素养,促进有效教学。
在初中音乐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
质,创新教学模式,引进新型的教学模式,如,微课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活跃整个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中高效学习音乐。提升初中音乐有效教学,需要国家的支持、社会的宣传、学校的推广,只有教师和学生配合,才能顺利实施,它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
毋庸置疑,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确实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扩大的容量和空间,极大的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确实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难点,从而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获得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把多媒体技术奉若神明,所以出现了许多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的音乐课,使一些音乐课教学偏离了《音乐新课标》中正确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基本理念。对此,学界已有很大程度的关注,论述颇多。例如温虹青、温桂生《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度”的把握》①蔡辉《多媒体教学一音乐课堂上的双刃剑》等②。综合以上这些研究,可以看出,造成目前多媒体使用误区的原因中,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提起我们注意:
一、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的运用只是在诸多教学形式中的一种形式,我们要搞清楚它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势,每节课比用多媒体,特别是公开课和示范课,好像不用多媒体就不算一堂好课。有的地区甚至要求音乐评优课一定要用多媒体课件,这对于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是一种误导,使老师们变得盲目。比如,老师用语言可以表达的问题非要设计成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教师能够在现场做的范唱非要录制成光盘在电脑中播放;课本上明明印的很清楚的插图非得扫描成图片做成课件。音乐教室里的钢琴成了摆设,老师都快变成了哑巴。这真是用了多媒体丢了基本功。记得有一次,我有幸参加一个大型的音乐课堂研讨活动,听了代表各地的高水平的一些音乐优质课,其中有以舞蹈为主体的舞蹈课,有以乐器为主的器乐课,有综合音乐课,有欣赏音乐课等等。这些课确实气氛活跃,热热闹闹,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个个制作精美的课件。比如舞蹈课上,老师向学生介绍某个民族的舞蹈特点,就向学生播放大量的该民族的VCD舞蹈片段,看得出这位老师确实准备得十分充分,花了不少精力,可却很少见到老师的精彩示范。再如音乐综合课,课上既有演唱也有表演,但整堂课下来,教师既没注意正确训练孩子的演唱技巧,好好范唱几句,更没弹奏一下,全部用的是课件范唱和伴奏。有位教师疑惑的说:“有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音乐教师看来不太需要唱、奏、跳这些基本功了!”我听后不禁感到茫然。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优点而忽视传统教学的简洁明了。只有把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二、多媒体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涵
多媒体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的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为了画面而设定画面、为例情境而设定情境。我们现在的音乐课不能太多的关注用一种什么样形式、什么样的方法和一种课堂的整体结果,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内容―音乐本身。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追求课堂上教学过程的“奢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最终可能会导致教学的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因此,多媒体的图是要为了配合音乐的听而设计,否则将会削弱听觉的功能使学生不能专心听音乐,也就难以把握音乐的内涵和形象。过分的依赖于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仅限于视觉的刺激,把音乐变成了纯粹的“视听课”就背离了音乐本体。
三、多媒体的应用不应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则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而很多教师从组织教学到基本训练,从新授到巩固都制成了课件,教师成了电脑的操作员。这样做不仅消弱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和临场发挥的能力,也剥夺了学生参与和交流的权利,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和发展的空间。众所周知,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要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在传授教学中,教师充满感情的范唱和范奏、对学生的鼓励的眼神,这些都是电脑所不能做到的。每一个教师的个人角色、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自身最大的财富。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要有一个科学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给教师留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要给学生留有参与和交流的空间。课件的设计不能禁锢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却单单缺忽略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四、多媒体教学应注重合理性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必须为教学目的服务,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论释音乐,否则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都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所研究的方向。多媒体课堂教学决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和老师的语言、用录音代替老师的范唱范奏等。这些形式化倾向都是不可取的。形式服务于目标,方法取决于内容,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与手段,都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所以,我们在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多思考一下如何运用多媒体的问题。高水准的音乐教学不仅仅体现为教学形式的丰富,更在于丰富教学形式所隐含的鲜明的意图。因此,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才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和着眼点。
参考文献:
[1]谢剑芬,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2]张瑞,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2
篇4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客教育;编辑;化繁为简
创客教育是一种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不是单纯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以育人、塑造人的灵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众所周知,音乐课的教学离不开音乐本体,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声音和图像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应用创客教育的模式对音乐课本中相关的音频与视频文件进行编辑,并充分利用这一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使虚幻的音乐形象更加具体直观,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也能化繁为简。这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感性认识,也增强了音乐课学习的直观性,使课本复杂的知识内容以简单直观的形象呈现出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弥补课堂教学中课本知识的晦涩难懂,使整个课堂教学更立体、生动。通过创客教育模式的运用,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给音乐课的教学增添魅力,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高效。
1优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其促进学习的效果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儿童注意力的活动性特点,也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运用创客教育模式,编辑音频与视频,可以使音乐课堂“活”起来。尤其是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有趣的动画都为音乐课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使抽象的音乐形象更具体,复杂的音乐结构更直观,这些都为音乐教学创设了形声兼备的情境,唤起了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有效吸引学生愉快主动地加入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二年级教材中民间打击乐合奏曲《鸭子拌嘴》一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音频编辑为该课即将出现的各种打击乐器的图片编辑了声音,为接下来的欣赏环节打下了基础。将事先编辑好的动画视频文件同时播放,为学生呈现一个传统打击乐器讲述的关于一群小鸭子的故事。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景,都情不自禁对这部作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对创客教育理念的灵活运用,编辑音频、视频文件加入到传统教学之中,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替代了传统的说教方式,也避免了学生直接接触作品产生的厌烦感和枯燥感,以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对传统打击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创设教学情境,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要想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就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知作品、体会作品。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氛围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方法有许多,但最符合学生心理特征以及思维特点的方式就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编辑相应的声音、图片以及视频文件,以创客教育的理念形式展示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一种积极宽松的预设情境之中,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展开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四年级教材《水上音乐》一课,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伦敦的泰晤士河以及大本钟等图片编辑起来,配以《水上音乐》的B乐段音乐循环播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来到这部作品演奏的特定地点。之后,以“穿越”的形式,带领学生回到18世纪的英国,通过展示当时英王乔治一世即位庆典举行的游船活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当时盛大隆重的场景,并跟随预设的情境,成为这场国王加冕仪式的参与者。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在预设情境中,充分聆听作品,感受乐曲情绪,并从旋律进行、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上感受音乐富丽豪华、宏伟壮观的风格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想象能力,并给学生留下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使我们的课堂学习更加高效。
3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在小学音乐课本中,一些交响音乐作品或由于曲式结构复杂、或由于篇幅较长、或由于音乐本体抽象性的特点,都对学生学习理解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因此让学生产生了“高雅音乐高不可攀”的心理障碍,但是小学生的心理却是充满幻想和憧憬的。因此,应用创客教育的理念,合理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音频与视频文件进行编辑,可以把这些作品分割成若干小段,或是把作品的主题材料单独编辑出来,把复杂程度降低到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程度,正确地引导学生欣赏交响音乐,消除交响音乐难以接近的恐惧心理,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重点难点分割成若干问题逐一解决,让学生轻轻松松地接近交响音乐,感受到音乐的可塑性和无穷的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六年级教材《魔法师的弟子》一课,乐曲是一个用管弦乐队来讲述的有关魔法的小故事。在课堂教学中,按照乐曲描述的故事情节把整首乐曲编辑成若干音频文件,通过配合动画视频模式以“小扫把”的形象贯穿整个作品,用讲故事的方式,先把乐曲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代表人物形象的主题旋律提取出来,让学生在聆听乐曲之前,先了解主题形象,之后一边播放乐曲片段一边引导学生走入故事情节,在分段聆听了作品之后,再播放视频文件。学生观看了迪斯尼出品的动画版本的《魔法师的弟子》,从而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进一步体会音乐塑造各种形象的方式,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在这节课中,如果用传统教学模式来欣赏,很难把重点的主题乐句提取出来,让学生反复熟悉,并带着熟悉的乐句参与到音乐的聆听中。因此创客教育理念的运用,合理整合了多媒体资源,在类似作品的欣赏中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以直观立体的方式抓住学习重点,化繁为简,轻松地掌握作品,从而喜欢上交响音乐。
4整合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容量
利用音乐课本有限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拓展出一个更为广阔的音乐天地是音乐课教学的一个亮点。新版的小学音乐课本中,涉及到的音乐知识、音乐体裁与题材内容都非常丰富,但这些内容又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的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应合理把握创客教育理念,适当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挖掘教材中所隐藏和涵盖的相关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三年级教材《单簧管波尔卡》一课,教学中围绕着这首经典乐曲的欣赏,通过多种形式的聆听欣赏和参与表现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作品的音乐表现魅力,同时又不拘泥于对这一首乐曲的欣赏,而是拓展延伸到对同一类体裁乐曲的特点认知,如什么是“波尔卡”以及其音乐风格特征的体验与认知。教学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并喜爱音乐打下了基础。
5结语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创客教育理念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创客教育的理念与音乐教学的完美碰撞,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的有机整合,把声音与图像适当加入到音乐教学中来,将大大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并逐渐成为音乐教学的好帮手,同时也促使音乐教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奠定了技术支持。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合教学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引导学生不断提升音乐素养,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创客教育的理念还将在音乐教学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但是辅助的手段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应该合理利用这一理念,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及特点,使之与教师的生动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使教师更乐于教,学生更乐于学。
作者:陈琨 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新港第四小学
参考文献
[1]吴瑶香.音乐课例与专家评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吴跃跃.新理念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邰方,耿坚,胥娟.小学音乐教学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伍娜.与你同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4.
篇5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音乐课在我国文化教育中也一直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它直接影响学生的美育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但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实施中,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小学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面向全体学生,是音乐教育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 而又未能解决好的一个问题。有人认为:减负就是学生没有课业负担。教师也不必抓教学质量,其实不然,“减负”不是没有课业负担,而讲究负担的合理;“减负”不是不抓教学质量,而是要求有高质量的教学。在音乐课教学方面,我努力进行尝试,特别是在欣赏教学方面,取得了一点成效。
我认为欣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认为,进行欣赏教学,培养小学生欣赏能力,必须把握“五性”。
一是认识重要性。小学音乐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通过音乐艺术手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体现和包含音乐艺术的美感,从而感染学生,达到教学目的。如果学生缺乏一定音乐欣赏能力,一切美感都将推动作用。所以从完成教学目的上看,培养欣赏能力十分重要。现行小学音乐课本包含了歌曲、唱游、读谱知识和综合训练、欣赏等内容。其中欣赏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与其内容配套而形成统一整体,彼此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因而从教学内容安排上看,欣赏是整个音乐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那种认为音乐欣赏可有可无或关系不大的看法都是错误的。
二是明确目的性。欣赏教学总的目的要求是扩大音乐视野,发展想象能力、培养感受、理解音乐能力。要把这些目的要求化整为零,分解到每个年级、每个学期以至每一节欣赏课教学中,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①教师在备课时,务必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每个欣赏课教学目的要求。②一节欣赏课突出一个目的,明确一个中心,务必每课必得,一课一得。这样,日积月累,聚沙成塔,方能达到总目标。
三是注意思想性。欣赏课不能为欣赏而欣赏,变成纯粹的 “快乐享受”。现行教材中欣赏部分有些是通过各种题材内容,不同情趣风格的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及陶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的;有些则是利用古今中外名作,以优美轻松,欢快明朗等音乐形象感染学生,培养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而起到思想教育作用的。不管如何,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的思想内涵,通过教学令人振奋,催人向上,使人身以健康,从而达到艺术性和思想性统一,教育教学目的双丰收。
四是加强针对性。现行课本各部分的内容之间有一定联系,也作了固定编排,但由于年龄心理差异,学生对它的适应性各有不同。因此欣赏教学必须加强针对性。可从三个方面着手:①每一节欣赏课要按照教学目的要求,根据学生实际确定重点和难点。②每一课歌曲、综合训练、欣赏等内容,可按实际需要作重新调整、组合。③欣赏后的“听听想想”同样可以考虑学生原有基础和接受能力进行取舍和增减。
五是讲究灵活性。在欣赏教学方式方法上可以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在听的方面,可以使用唱片、录音磁带播放,也可以通过教师演唱演奏,还可以让有专长有能力的学生表演。在听、讲结合上,可以先听后讲,也可以边听边讲;可以听多讲少,也可以精讲粗听等等,不能局限于一定之规。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心灵,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素质,主要是人对音乐的感知、创造能力,如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感知能力等。因为人的先天生理特点不同,故人与人的音乐素质存在差异。而音乐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既保持着先天禀赋的基础,又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着。
音乐学习中,好的天赋固然重要,但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及成就,还要看后天的教育和主观努力情况如何。天赋素质上的某些缺陷,只有通过教育和实践才能得到弥补;天赋素质只有在教育和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小学素质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技能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篇6
关键词:儿童;音乐;课程;学习
兴趣是一种正面的认知倾向和情感状态,是激发孩子的认知、思维和创造的内部驱动力。带着兴趣学习,儿童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带着快乐情绪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兴趣的产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般是由某些外部因素刺激而来的。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愉悦的氛围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发潜能、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兴趣的前提。音乐教育的目标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人间最美的是微笑,微笑是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对教师信任的钥匙。
首先,我们教师要面带微笑,以良好的心情走进课堂,消除学生的心理畏惧。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创设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题,使学生充满“轻松感”“自信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和优势。
最后,要营造师生互动、和谐愉快的学习音乐的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应合作完成教学过程。所谓合作,是指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进行师生合作,学生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总之,学生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往往是全方位的。新歌教学后的小组合作练唱,能以好带次,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体验到互助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节奏创编中的合作探究,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创新活动的体验;舞蹈动作的小组创编,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提高音乐表演的能力。在所有这些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表演、主动获取知识,只有这样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学生们才能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尊重和重视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和尊重学生。积极的音乐教育能够主动激发儿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音乐课的兴趣。在教学中,首先要提高儿童教育者发现孩子兴趣的能力,善于在活动中识别孩子的兴趣所在。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地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孩子拥有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教师则要及时发现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好孩子兴趣的萌芽并且给此幼芽营造适合成长的环境,使其安稳地成长。而教师对儿童的教育并不仅仅是用理性去教授,也要用感性去带动,即要用自己适当的情感和情绪表现方式去带动孩子。其次,儿童的注意力非常易于转移,也就表明,孩子的兴趣一般都是暂时的、短暂的。如何让儿童保持较为稳定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幼儿兴趣的重中之重。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手段,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转变为儿童玩乐的点,有效地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需要持续不断,若想让孩子在愉悦中学习,教师则需要不断地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音乐能力即对音乐各部分的认识和情感反应的综合能力,包含了识别音乐、音响、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及音乐审美能力,在参与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时,就需要音乐感、节奏感等能力的整体配合。由此观之,音乐能力是以音乐素质为基石,利用教育培养和实践活动为渠道,从而得以提升的能力。音乐能力的开发、提高需渗透在整个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一日生活皆课程,在生活各环节我们都可以用音乐引领。例如,如厕、洗手可以播放欢快的音乐使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进餐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提升儿童的欣赏能力。儿童的音乐能力一般会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验、音乐修养等方面的限制。因而,对儿童而言,利用听觉来感受音乐,并借以一定的想象力,能更好地去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感情,随着学习课程的推进,懂得越来越多,演变成学习音乐的良性循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可以全方面地开发儿童的各种能力。而儿童音乐能力的开辟最好是在孩子成长过程的初期。研究所得:人的潜能是获得内在能力所必备的条件,因而,越靠近0岁,这种潜能就越大,内在能力也就越高,不过,随着人的成长,这种能力则会快速地消失。由此观之,儿童教育者在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地开发孩子的潜能,使之不被时间的推移而淹没,是教育者的工作职责。提高音乐课程兴趣化,则是音乐教育者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的必要工具。
篇7
音乐学科是艺术类学科的基础入门学科,在素质教育不断的发展深入过程中,对于现阶段的音乐教学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在综合性大学开设音乐课可以有效的综合艺术学校的多学科优势,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现阶段的综合性音乐教学中存在的意义,提出了一些改进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模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模式
在现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的改革综合性大学的音乐教学模式,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经之路。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高等教学的发展趋势,突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以及学校的特色进行改革,全面的培养新型的音乐综合性人才。
一、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目的不明确,甄选制定不科学。随着近几年艺考的兴起,很多综合院校也开设了诸多的艺术学科,进行艺术学生的招收,音乐学科也在其中,但是在专业学科的设置过程中,存在和一定的狭隘性,过于细化,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有些综合性大学在进行艺术学科的设置过程中盲目跟风,没有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发展,在开设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的等状况;另外在对艺术学生的甄选过程中,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造成了部分的音乐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不高的现象,在整体上降低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综合性教学水平与把培养高端的专业型音乐人才的学校以及培养具有实用性的高等音乐院校的本质差异,降低了综合性大学的音乐教学水平。其次,音乐教师队伍薄弱,基础音乐设施缺失。虽然,在现阶段的综合性院校内开设了音乐专业,在现阶段的综合大学中的音乐生源的数量是较为庞大的,但是因为客观原因的存在,直接导致了综合性大学的师资建设问题,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高级职称师资匮乏的现象,无法有针对的开阵一对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另外,一些基础的音乐配套设备如乐器、专业的音响以及音像设备等存在着资源不足的现象,这就直接降低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的开展,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
二、提高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的有效措施
首先,加强素质教育理念,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在现阶段的综合性大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把学分制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充分的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自身需求,有针对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计划的选择跨专业的学科,进行双学位学习,也可以作为公开课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有效的发挥综合性大学自身的专业性和学科性,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其次,完善音乐专业教学规划。第一,在现阶段的综合性大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的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相调整,提高对音乐专业教学的重视,加强对音乐基础教育学习,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提高音乐课堂的分配,有效的保障音乐课堂的质量和效率、节约教学资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于音乐专业课程的吸收和学习能力,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力。同时,通过对传统的“一对一”专业课教学课时的完善,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指导,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有针对的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专业技能。第二,加强音乐基础课程建设。提高综合性大学的音乐教学质量是加强音乐专业教学规划的必要措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并不是简单的提高对音乐课程、课时以及学分的增加,而是要明确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课程,要加强对学生的视唱练耳以及基本乐理的重视,在进行音乐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专门的教学经费以及措施来提高对学生的训练,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有针对的选择国家统编的、优秀的、专业的音乐教材,注重音乐教材的质量以及实际的教学效果,当让音乐教师也可以根据综合性大学的自身特色来进行有针对的音乐教学,恰当的开展专业的音乐教学研讨会,通过对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以及探索,研讨出符合综合性大学自身特色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最后,加强对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的自身内涵。虽然在现阶段的综合性大学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和一定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达到专业音乐学院的水平,但是,综合性大学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优势的,综合性大学具有较强的文化背景,便于学生的选择和自身发展,所以综合性大学要充分的利用自身的优势特点,全面的推动音乐专业的自身内涵,对此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构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综合性大学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有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音乐教育队伍的专业性,加强对专业骨干音乐教师的训练,加强教师的音乐知识理论以及实践技能的掌握能力。第二,提高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在现阶段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利用一些科学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内涵,要全面的推进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养成和培养,这是推动音乐专业内涵的基本途径。
三、结束语
为了全面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符合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全面的提高综合性大学的为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构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音乐教学模式,为培养全方面的音乐型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王祖君 单位:九江学院
参考文献:
[1]戴菲.对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的一些思考[J].大舞台.2012(6):114.117.
篇8
音乐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策略 评价
新的课程改革给音乐课教学理念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对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一般包含五个基本环节:教学内容、对象分析与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五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内容、对象分析与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与设计。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对于教材的理解,一方面,教师内心所组织的内容及课堂中由于师生间思维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各种现象,都是一种隐性教材(或者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的载体已不仅仅局限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二度加工,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就是要分析课堂教学内容在单元、模块、学段中的地位与作用。只有明晰前后知识、技能的内在联系,才能准确地认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具体地说,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分析与设计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以规范的文本固定下来,把音乐作品、音乐知识、创造活动根据教材的呈现规律分类组合。有效的方法是将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教学领域的内容根据需要重新整合,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激发学生兴趣;二是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以单元结构人文主题呈现的新课程教学内容给教师的教学工作留有充分的拓展空间,应做到“下有底,上无顶”。
2.教学对象分析(又叫学情分析)与设计。教学对象是执教者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知识准备、思维特征、运动技能基础、迁移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和方式,都需要音乐教师仔细分析。
二、教学目标设计
确立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是音乐课程标准与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规定;二是单元、模块的具体要求;三是课堂教学的任务;四是学习者的实际知识、技术技能基础。要将这四点结合在一起通盘考虑,再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从而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音乐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科学、规范、明确,并且能自接指导教学的活动。它的制定应注意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明确、可测评的,而不是笼统、抽象、模棱两可的;
(3)行为方式必须是灵活、多样、可操作的,而不是单调、乏味、缺少情感与活力的;
(4)行为程度必须是面向全体的最低底线,而不是个别尖子生才能达到的最高标准。
三、教学策略设计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是以学习理论为依据,既要符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还要考虑本校、本班及教师本人具体教学条件的可能性。教学策略设计主要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包括课的类型、教学顺序的安排、教学方法设计的选用等。
1.教法的选择与设计。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设计要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能为核心”的“三主一核心”教学指导思想,做到灵活多样,具有主导性,体现主体性和有效性。
2.学法指导的设计。在学法指导上,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学法指导要既具体又明确,既恰当又体现主体性,要把学法指导摆在先于选择教法的位置上来考虑。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出现了“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纯粹接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教学不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教学形态的呈现。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以往教案编写那种单一、线性、主要设计教师教学步骤和方法的思维形式和编写格式有很大的不同,它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行为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所以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对于教学的活动过程是呈立体或网状思考状态,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进行着。
教学设计是以目标导向的,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控来实现的。而预期效果的设计便是实现反馈调控的一个关键的手段。因此,对于每一环节中的教学目的也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在过程设计中,增加了教学目的这一要素。
五、教学评价设计
音乐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是教学设计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如果把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来看的话,它是一个在开发、设计、利用和评价四个方面全面研究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在时间上,教学设计分为三个时间段,即课的准备的设计、课的实施中的再设计(即兴发挥和创造)、课后的反思性的设计修正。因此,教学设计除了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分析,策略制定和过程设计以外还应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这是音乐教师一个不可或缺的元认知活动。
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在设计完成之后设计实施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测,这样能够帮助设计者在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的再度创造。二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评价,目的在于总结设计的得与失。因为,任何一个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况且设计与实践活动本身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理论上再合理的设计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真正有效。所以,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性评价的设计,才是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和有效的设计。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微课;特点;教学模式;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436;G623.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0-0081-01'
随着微课模式和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微课已经被广大一线教师所认识和使用,但是在微课使用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比较模糊的概念和观点需要进一步界定。这种界定,有利于统一思想、减少争论、形成合力、快出成效、形成示范效应。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微课的概念、内容和特点等进行探讨。
一、微课是什么
总结以往专家的意见,本文认为微课就是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时教学目标,用尽量短的时间、尽量简洁的流程、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最科学的知识呈现策略,用视频的方式呈现一个(或者紧密联系的若干个)知识点(问题、习题、技能技巧等)的解决过程。微课时长的把握、学习内容的精选、讲解语言的精练、知识呈现过程的简明、讲授环节的科学,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着想,以降低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减少人为造成的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伤害为目的。
二、微课讲什么
微课内容忌多、长、杂,要简、短、精。将传统教学中的课时教学内容分解到微课中,就可以变成许多内容。微课讲授内容主要包括五项:第一,一个知识点。课时教学计划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或教学任务点,都可以是一节微课的教学内容。许多教师强调微课必须讲授重点和难点知识,其实不然。面对新知识,学生都是初次学习,教师认为的难点或非难点,对学生而言都是难点,哪怕某个非常小的知识点都有可能成为某位初学者不可逾越的难点。所以,从服务的角度出发,微课教授的知识点应是学生要掌握的所有知识点。第二,一个习题。教材中的习题也应该是微课讲授的内容。第三,一个动作。对于英语课、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舞蹈课等来说,微课讲授的内容应该是课时计划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某个动作及要领。比如,英语教师通过微课示范讲解某些音素的发音动作,其效果会比教师口头示范更清晰。第四,一项实验。对于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科学课等来说,微课讲授的内容可以是某一项实验或某个实验环节。第五,一个问题。对于品德课、语文课、科学课、数学课来说,微课讲授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三、微课的特点
(1)半结构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许多环节,在微课中都不复存在。微课仅仅呈现一个(或若干个)知识点(问题、习题、技能技巧等)的解决过程,而不是全部的课时教学内容。因此,微课具有半结构化的特点。
(2)精简化。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前学习的困难,微课的容量不能太大,微课要尽量用简短的时间、简洁的流程、通俗易懂的语言、科学的知识呈现策略为学生提供课前自学服务。所以,微课的制作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很有帮助,也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新的挑战。
(3)评价多元化。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评价已经不能适应微课教学的评价要求,微课学习的评价需要多元化。首先,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要评价知识的学习情况,更要评价学习态度及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其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微课学习环境下,教师在课堂上检测性的评价似乎有隔靴搔痒之感,其他任何评价都没有学生身边人(包括家长)的评价来得及时、客观、准确。再次,评价标准和评价形式的多元化。评价标准和评价形式的多元化源于评价主体及其专业知识经验、学生观、世界观等个体综合因素的不同。
(4)基础性。微课教学是翻转教学的基础,这一点强调了微课作为课前学习形式的重要性。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习能力的增长主要是在学校完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微课学习是为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做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经验上的准备。那么,是不是学生完成微课学习就不需要教师的教授了呢?首先,可以肯定地说,微课学习并没有完成课程标准和考试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教学目标。其次,学生拓展训练的完成、技能技巧的形成、知识系统化的形成,都需要教师的指点和引导。再次,推广微课的主要原因是新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高效,要减少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拓展环节、技能技巧形成环节、知识系统化环节中独立探索的盲目性与无序化。
(5)移动性。微课将学生从固定地点解放出来。随着可移动智能学习终端O备的多样化发展,微课学习可随着设备的可移动性随意移动,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选择,纯属学生个人的自主行为。
四、结束语
微课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增长的关键环节进行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的微课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环节的进程和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重视对微课学习的指导和帮助,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落实微课学习,特别是要让家长进行积极配合和辅助监督。总之,微课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势,广大教师应重视微课教学的深入开展和研究,让微课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篇10
关键词:音乐理论 讨论课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音乐教学法作为师范生的一门教学能力训练课,其理论部分不仅教师教起来乏味,学生学起来亦深有枯燥、单调之感。因为,仅仅依靠课堂讲授,一是难以让学生认识到教学能力的重要;二是很难转变学生对该学科的偏见,即学教学法理论不如学技巧课(音乐、键盘和器乐)来得快。所以,我们必须从教学方法上加以改革,改变过去单一的“灌注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经过对近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课堂讨论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讨论课的前提
首先,课堂讨论这一教学方法的使用应有选择。在讲授概念集中、观点和理论较难理解的章节(如“音乐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之间的关系”、“国外五种音乐教学体系”、“怎样评价一堂音乐课”、“音乐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的基础”)时,适合采用这种方法,也可以安排在前后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章节之后、以及在实践课和见习课之后。对于一般容易理解部分的章节,不必搞讨论,以免流于形式。其次,讨论必须建立在平时课堂精讲和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只有当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而对某些概念吃不透,掌握不准,通过看书、见习或做模拟教学之后又发现存在疑雁点时,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展开讨论。再次,教师事先必须做好安排,为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应有意识地拟定几名学生重点发言,内容要尽量要求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还要有说服力。这样可以避免课堂上面面相观,即使是启发,也需要时间。
二、讨论课的准备
课堂讨论的准备工作,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教师方面,二是学生方面。教师方面主要是要恰当地选择讨论思考题,这是确保讨论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值得注意的是,讨论题不是太抽象(太抽象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讨论不起来),也不能太简单(太简单容易人云亦云,大家没兴趣)。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的。
1、加深对比较难的概念的理解。如“奥尔夫教学体系中‘节奏人手’的核心”、“奥尔夫教学法中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差距”、“原始的歌唱与情感”、“审美心理的形成”等等。
2、前后概念的比较。如“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说与奥尔夫的‘节奏’入手的异同”、“唱歌是提高识谱能力的简捷方法”、“节奏训练在视唱教学中的作用”、“歌唱的潜意识与审美”等等。
3、综合思考题。如“音乐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之间的关系”、“中学音乐课为什么不能以唱歌教学为主”、“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的基础”等等。学生方面,要根据思考题立意,除参阅教师提供的辅助资料之外,还要根据线索扩大范围,多查阅、多搜集有关文章、报导及实例,必要的还可以做些调查和实践,以掌握更多、更准确的理论依据和数据,为在课堂讨论中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而做好充分的准备,使之既有深度、有具体事例剖析,又有广度,能举一反三,以理服人。但是这两方面的准备工作仅仅是为了课堂讨论取得好的效果的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借助于思考题的启发,使学生头脑中的模糊想法归结为一个系列问题,并通过讨论暴露出来,以达到对音乐教学法理论理解。
三、讨论课的实施
课堂讨论的实施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布置阶段,二是反馈阶段。布置阶段是指在课堂讨论的前一周,先把思考题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准备。与此同时,要向学生讲清课堂讨论作为音乐教学法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音乐教学法概念的有效方式,希望大家根据各自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多查阅、多观摩、多思考,认真准备思考题,相信通过讨论肯定会有所启发和收获,但如果马虎对待,收获当然不大。提示他们在准备中对暂时不理解的概念和内容可以记下来,在讨论课上提出来,以求其问题的解决。此外,还要要求学生将发言材料整理成书面文章交上来,作为一次平时考核。文章确有见地的,将被推荐给有关报刊和杂志。这样一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课堂讨论的热情和兴趣,其认真程度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也逐渐上升。可见,课前的布置交代是课堂取得较好效果的必要保证和先决条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反馈阶段主要是指课堂上的组织讨论。一般可以分小组进行,也可以全班集体讨论。如果教学计划安排的好,时间允许的话,我们主张以小组形式为宜,这样可以使海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尤其对那些有胆怯心理的学生,既可以减少心理紧张程度,又为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提供必要的条件。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人员不宜过多,以五到八名为宜,其中要设组长和记录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正常讨论,记录员负责把讨论中碰到的难点及不同看法的争论焦点记录下来。教师可巡回参加各个小组的讨论,但只发表一些启发性的意见和提示,尽可能利用这个机会,多听取来自学生方面的教学反馈,千万不能让自己变成小组的主角。对学生讨论中不完整或不正确的发言,教师也不必急于纠正,可以在适当的机会,有的放矢地提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即使争论起来也无妨。这种采用“生问生答”的教法,可以使他们在激烈的论辩中,自己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四、讨论课容易出现的问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音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