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重点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7: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前教育的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数学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自初中毕业生,现在中职学校招生不断扩大,进入职校的学生大多成绩较差,从而导致中职学生整体成绩较低,在数学学科中表现得较为突出。经过几年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教学,感觉到现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教育面临很大的挑战,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现将中职学前教育数学教学进行简单分析和探讨:
一、中职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现状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常用的公式、定理、性质等记不清楚、理解不到位,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不够,对数学有畏惧心理。不少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积极主动思考,作业马虎,抄袭现象特别严重,不懂的地方不问,学习被动,不预习、不巩固,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数学课达到了可上可不上的地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数学不是专业课,学不学无关紧要。再加上学生从初中起意志较弱,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制力,更重要的是丧失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才导致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怕学数学,甚至不学数学的局面。
二、中职学前教育数学教学要因材施教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数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可以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教材既承载知识和技能,更渗透思维方法的给予、认知结构的优化、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学前教育数学学科的教材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从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特点出发,教材应体现的基础性、实用性、灵活性。(2)根据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实际,力求实现学生乐于学,教师便于教的目标。(3)学前教育数学教材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继续发展打好基础。(4)学前教育数学教育要注重教材的可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5)学前教育数学教材要突出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体现教材的时代性。
例如,在讲到一元二次不等式时,有这样一个例题:甲、乙两辆汽车相向而行,在弯道上相遇,弯道限制车速在40km/h以内,由于突况,两车相撞了,交警在现场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接近但未超过12m,乙车的刹车距离刚刚超过了10m,又知道这辆汽车的刹车距离(s)与车速x(km/h)之间分别有以下关系:S甲=0.01x2+0.1x;S乙=0.005x2+0.05x;谁的车超过了40km/h,谁就违章了。试问:哪一辆车超速行驶?
由题意,只要分别解出不等式0.01x2+0.1x≤12和0.005x2+0.05x>10,确认甲、乙两车的行驶速度,就可以判断哪一辆车违章超速行驶了。
这个例题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有较强的实用性,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要知道结果就得自己去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把例题做成课件,通过多媒体把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有效地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认为到了职业学校了,就可以不用再学数学了,所以上课时不专注,容易分心。一节课45分钟,学生很难坚持下来,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好这45分钟。
1.合理分配一节课的时间
45分钟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即25+15+5的分配模式。25就是前25分钟,这25分钟内要复习上次课讲的知识,讲完本节课的新内容,如果时间长了,学生就没有耐心再继续往下听了,而且我们要把所讲的新内容尽量简单化,抓住学生在这段时间的转注度,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记住所讲的内容。15就是中间的15分钟,这15分钟是给学生的,先让学生对所教内容进行提问,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观察监督学生练习并进行指导,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后,利用合理的时机对练习进行讲解。5就是最后5分钟,利用5分钟的时间来对这节课进行回顾总结,和学生沟通学习情况,介绍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联系。
2.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发展,数学教学手段、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也更加多样。对有些比较抽象的章节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加以辅助教学,这样能直观、高效地让学生理解知识点。
例如,在讲函数的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图像法时我们都可以应用多媒体加以辅助,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总结我们所要学的知识。
3.改变教学策略
鼓励学生,树立信心,通过教师的激励,唤醒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重视学生的自尊心,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教材,突出重点,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合理地组织教材内容,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专业的特点出发,从学生未来就业需要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增删、取舍、整合。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重难点;策略
在近几年的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新课改的力度较大,因此在导入新课之后给语文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教师的教学理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展现教学内容、提取教学重难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模式,抛弃原先的那种收效甚微、漫无目的的教学状况。因此如何在新课改的挑战中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具体的情况的探索如下:
一、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确定重难点
依据教材来确定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顾名思义就是依据教学的内容来确定教学重难点,以语文阅读为例:注重内容就是指要注重τ镂脑亩恋睦斫夂土煳颍也就是说要读懂所学课文的内容并且理解其中心思想。众所周知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要理解内容,这也是课改新大纲对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也强调以理解阅读内容为核心。因为只有做到正确的领悟了阅读内容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甚至提升自己的语文功底。只有像学习语文阅读的态度来对待语文教学才能满足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课程标准来说就是要了解新课改的内容和目标设置吃透新课标,据此来确定教学重难点,只有明确了语文教学系列的知识框架和和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并且把新的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一起整合起来,才能更加科学明确地提取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结合教学实践确定重难点
总结多年的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学生感觉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学习的内容来说,教材中一些综合性较强、时空跨越较大、变化较为复杂的内容,使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而这些内容往往非一节课所能完成,这些问题讲好了,可以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任务,讲不好则成为生硬的说教。学生缺乏对语文知识的感性认识、缺乏开展抽象思维活动的动力,不能做到又快又准确的理解学习内容。二是在学习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软件模块时,缺乏基础的操作知识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基本操作掌握不准确、不清晰,使学生陷入了认知的困境。且由于新知识认知的不清晰形成了学习的障碍,并且传统的旧知识在其中也起了干扰作用,因而在已知向新知的转化中,注意力常常集中到对过去概念、操作的回忆上,而未能把这些概念、操作运用于新的学习之中,反而成为难点。所以在新课改的标准设置下 要求教师要进行实际分析,了解学情,分析学情,根据学情来确定重难点。因此要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教学难点做出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际。从而确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科学切合实际的静态和动态重点难点。从教育学的活动要求来看,培养学生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学重点难点;从情感教育和品德养成来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学重点难点。
三、确定重难点要体现时效性
新的课改标准中对教材中的重难点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确定不便的,但是在我们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教学课程的进展来灵活的确定我们语文教育的重难点。我们要知道教材是死的但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是灵活多变的,我们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完善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我们要把教材的固定性和学生的能动性做到有效的整合,因为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面对的对像是学生,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特别是在进行教学学情分析以及挖掘教学重难点时就要求教师要有学生的心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换位思考,这是时效性的要求也是对现代教学中教师的一个挑战。同时在对教学内容的了解以及提取重难点的时候,要与时俱进,紧跟时展的潮流和方向,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重难点问题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篇3
一、针对性强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技能是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形成的,体质的增强是在刻苦锻炼的基础上实现的。不仅每一运动项目都有具体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而且针对性很强,这是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或经过努力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如在中长跑练习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知难而上的意志品德;队列练习是培养学生组织观念、纪律观念、集体主义观念,服从命令听指挥;球类教学培养学生勇敢、机智灵活、团结协作精神;体操练习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灵巧的意志品质等。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兴趣爱好、意志情感、行为习惯等采取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措施,都表现出很强的针对性。要全面落实教育教学计划,教师就要努力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思想内涵,剖析教材各个环节的教学特点,使学生深刻理解顽强的作风是提高技术的前提。教师不能只顾技术动作的传授,而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顾此失彼,造成技术上没有质的飞跃。
二、实践性强
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向活动,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心理交流。在此活动中,针对教材的任务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学生需要在身体练习过程中反复实践磨炼,才能体会掌握动作技术。如篮球、足球这类教学练习时对抗性极强,进行“过人”、“抢断”、“投篮”及“抢篮板球”的教学时,如果仅止于无人防守或只设置固定的障碍物,而脱离激烈的对抗或限于相对静态下的练习,那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勇敢、机智、灵活的品质便无法实现。又如,中长跑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极好教材,因为中长跑中“极点”现象的出现,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是个严峻的考验。只有在每次练习时克服重重困难,突破“极点”,其意志品质的质变才能产生,并通过反复的实践积累,不断巩固和增强质变效果。若一旦出现“极点”现象,不克服,甚至放弃,那么不但达不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目的,反而会起到削弱意志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认真研究教育原则与教学方法在各教材内容上的运用,在进行课的设计时要同步研究教育方法与措施。如球类教材,适当增加一攻一防的双人练习或模拟实践练习,变静态练习为动态练习。在中长跑中可开展象征性的长跑比赛、越野赛,并公布班级团体成绩,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又可激发学生进行长跑锻炼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诱导练习法、条件练习法,这既是教育的措施,又能培养运动能力,还可以增强运动的娱乐性。这样做可把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融为一体,使学生体质的增强、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互相促进,同步发展。
三、教育的及时性
由于体育教育环境的开放性,在教学活动中人与人接触得频繁,学生处于运动状态,因此偶发事件经常发生,而且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上的各种弱点,也会在身体练习和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针对出现的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教育,如贻误时机则可能失去教育的及时性,而影响教育效果。例如在体操教学中,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恐惧心理,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鼓励学生树立勇敢、果断和克服心理障碍的意志品质。同时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多用辅助练习或改变条件练习,一旦出现转机,就立即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反复练习,以增强勇敢精神的质变效果。又如球类教学比赛中,当学生出现个人主义和急躁情绪时,应及时进行教育和指导,懂得比赛取胜的关键是靠集体的力量和相互间的密切配合,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协作精神。
四、影响具体、深刻
篇4
[关键词] 情感教育 历史教学 基点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98
当前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学的三维目标:教习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教育的过程以及教育的方法,强调个人的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其中,历史是一门重视学生情感和价值观树立的学科,但现实的教学中,通常更加重视前两者的把握和执行,对重视学生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这一方面还有所欠缺。笔者认为,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知识,还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情感认识和感知,从而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教育的根本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还需要“树人”。所谓“树人”就是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举例说明如下。
第一份材料:“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东史郎日记》(日)
第二份材料:《的虚构》成功地印刷并且出版,日本右翼对其作出了极大的认可,独步生意还在书籍护封中书写了这样一段话:“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下列图片为第三份材料,其显示了南京屠杀的一系列暴行:
搞杀人比赛
枪杀中国军俘虏
活埋中国平民
根据材料回答:
(1)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以及其保存状态的好坏,史料证据通常可以分成口传、文献、实物这三种证据,请划分上述三份材料中的证据种类。
(2)在《的虚构》中,田中正表示:“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请说出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3)第一份和第二份材料都是由日本的观点组成,但两者的观点却存在巨大的差异,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这一情况能够说明什么?
(4)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段历史。
这些问题使历史和理论相互结合,不仅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检测,还是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进而体现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学生是否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其后,在检查学生给出的答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第四道问题的答案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其回答的内容通常为:尊重历史,以史为鉴;中日要不断加强友好交往等。笔者不禁陷入了沉思:学生写出的回答是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吗?为了明确心中的猜测,笔者就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如果这不是考试,你对于题中的这些历史图片有何感想?”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很快学生就此进行了活跃的话题讨论: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罄竹难书,我永远无法释怀,我恨他们!”
“不要让历史重演,让无辜的人民再次坠入深渊!”
“中日建交不代表忘却这段历史,而应时刻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同时也要高度警惕法西斯主义的死灰复燃!”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彻底清算法西斯主义!”……
学生内心的想法不断展现出来,其中甚至有一些过于激烈的言论。面对这一情景,笔者陷入了思考:可以看出,这些才是学生内心真正的感受,但是这些感受却被忽视。是日本对中国犯下的不可饶恕的重罪,学生理应有这样的愤怒情感。虽然这些言论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错误的观念,但这却是学生最真实的情感体验,这也需要尊重与认真对待。
篇5
1.新旧联系法
现在大多数小学英语采用了循环式的编排方法,教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早渗透,重积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材的系统性,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2.比较教学法
在英语学习中,有许多抽象的形容词,如big, small,long,short, strong,weak等单词。这时,可采用对比法,拿出a big ball和a small ball,并说出big,small让学生知其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例 What’s that?What’s this?也可采用该方法,手指远处东西问What’s that?手指近处东西问What’s this?不用多解释,学生很快就理解其意思。
3.情景表演法
低年级小朋友不会书写母语,但能听懂。而英语不是我们本民族的语言,如果没有一定的语境或是情景,小学生无法理解他们从未学过的英语句子,因此,在传达较难的句子时,教师可将其表演出来。如句子:Put the egg in the egg cup.可以这样假设,握起拳头的右手为egg,左手为egg cup,一边把右手放进左手中,一边说Put the egg in the egg cup.让每个学生一边说一边做,使严肃的课堂变成生动活泼的交流场所。学生不用枯燥地反复读记便会很快记住。
4.自编快板法
小学生对有节奏的快板、歌曲十分感兴趣,通过实践,也证明了此法可行。在鲜明的节拍中,孩子们轻松地理解了新知识。
如教Seeing a Doctor一课时,可跳出课本的框子,把课本中的知识按自己的教法编成快板形式。其内容如下: 转贴于
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cough.
Cough,cough,
I have a cough.
What’s the matter?
You have a cold.
Cold,cold,
you have a cold.
如果再配以有节奏地击掌,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学生不但学起来兴趣盎然,而且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5.游戏竞赛法
篇6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语法 教学
引言
语法是语言使用的规则,是对于语言中的规则和不规则的语法现象所作的概括描述,对语言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或地位,在英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支持语法教学与反对语法教学的都大有人在,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认识。
1、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1.1遵循认知规律,讲究循序渐进
语法教学要循序渐进,根据学习者不同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采用相应的措施。语法系统非常庞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学习语法的能力与接受语法的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别。因此,教师在教授语法时要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授。对于儿童或者小学生,教师不可以大量运用语法术语来灌输,而是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感知语法。因为他们处于感性思维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到了中学阶段,教师则可以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语法讲解。句子的结构应该复杂一些,句子的长度也应该长一些,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关于某一具体语法项目的教授也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比如关于“名词”的教授,第一次可以讲关于名词的定义及分类,第二次再讲名词的数和格,第三次讲名词的复数的变化规则……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名词的认识逐渐清晰,并且越来越深刻。
1.2寓教于乐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听讲。语法虽然是英语学习中一个比较枯燥的环节,但是却至关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发现其中的乐趣,并开发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才是关键。不能单一死板的填鸭式教育,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真实语言环境、相关知识,善于采用有效而有趣的交际活动去协调教学气氛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掌握丰富的教学知识,提高个人魅力,并且要有较强的教学技能,了解并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寓教于乐,不要让学生把语法学习当作负担,要多鼓励,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的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很多学生特别喜欢某一个老师的时候,在上他的课时就会格外的认真。
1.3引导学生多练习
任何技能学习都离不开练习,没有练习就没有熟练的技能。语言学习应培养相应的言语技能,才能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但是,在课堂中提供的有关语法规则的练习,应避免机械的、无意义的练习,而应尽量提供交际性的语言情境,注意语法与语境的结合,这样既能使学生习得语法知识,又能达到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一般将来时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讲解语法,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趣,如果老师在操练时设计一些情境,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或者老师说:“I am going to see a film tonight,how aboutyou?”让学生分成几组相互进行采访,采访周末的计划或者是对于某一个节日的计划,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一般将来时的理解,也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1.4巧用谚语学语法
在语法教学中巧用谚语作例子,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语法规则变得具体、生动而有趣,从而达到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的良好效果。例如:
(1)比较级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诚实为上策)East or West,home is the 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2)不定代词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萝卜青菜,各有所爱)Nothing is impossible for a willing heart.(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定语从句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结局好就一切都好)
1.5任务型活动辅助语法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语法知识
在学生了解相关语法的基本结构和语言意义后,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同时将语法知识融入其中,比如游戏、填写问卷、调查、访谈、书信、邮件往来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语义功能,从而达到内化规则和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例如,教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时,老师可以设计以下任务:What has changed inour classroom?全班学生闭上眼睛,几个学生按老师所给字条上的要求行动,如“clean the blackboard,turn off the light,openthe front door”等。然后全班学生睁开眼睛,观察教室内的变化,让学生运用诸如“The blackboard has been cleaned.”等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句子进行表达。
2、国外英语语法教学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2.1要正确对待英语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至少在三个方面对英语教学起作用:使语言输入更易于理解;使学习者更易于把接收的语言信号分析成可理解的语言单位。因此,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结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效率。同时,语法教学也能提高输入的效率,使有限的言语输入更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并顺利地转化为吸入,促进语言的学习效率。
2.2借鉴古今中外的经验
我国中学英语语法教学过去以正规课堂教学途径为主,由于过分重视语法规则讲解、忽视语法练习和运用,学生除了解一些语法规则外,对英语语音、语义和语用方面的规则了解甚少。而采用自然习得途径可以使学生在实际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通过长期感知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将语言中包含的各种规则内化为语感,形成自动化的语言能力。英语语法规则是单纯的知识,而语感是综合性的语言能力,语法规则对学生来讲是间接经验,而语感对学生来讲是直接经验,具有心理的现实性。因此,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有必要将正规教学途径与自然习得途径结合起来,将语法教学与语感训练结合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3、结论
近年来,国外英语语法教学的新动向,提出了根据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改革英语语法教学的一些原则,并论证了在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增加语感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语法教学与语感训练两者能互相促进,通过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直觉感知和理解英语的能力和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昆湘.语法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演变及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02).
[2]刘志辉.中学英语语法的新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03).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电教手段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64-01
1 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1利用电教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各种因素影响,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严谨和单调的教学方式有天生的排斥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形成老师教学得不到学生积极配合的情况,这样单方面的知识传授是不利于整个教学的发展的。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教学,语言的运用、语感的形成都是需要老师和学生互动来学习的,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语文教学不能收到好的效果。但是,电教手段就改变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没有兴趣的情况。由于电教手段自身的特殊性,能够将画面、声音、符号、影像多种方式相结合,形成一个丰富的教学过程,即使是对于语文符号没有深刻体会和意识形象的小学生,在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信息学习后,也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在这种区别于传统单调教学方式的手段得到使用后,就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兴趣提升的基础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必然能够得到提升。通过结合各种多媒体手段,来学习原本抽象的知识,由于有了感性认识,又有生动、形象的画面作提示,学生对语言的把握都比较准确。无异于就是寓教于乐,使得学生们在玩乐的心态中学到了知识。
1.2利用电教手段,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语文的氛围
因为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各种学科的教学,是需要形成语感,来感受语言的魅力,形成画面感来感受文化的氛围的。只是通过老师的言语传授,无疑是达不到语文教学的深层次要求的,因此,电教手段的运用无疑就是雪中送炭,具有积极意义的。在语言魅力的教学上,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歌颂美好情感和美好事物的文章,这些文字虽然已经具有丰厚的感情和意义,但是对于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来说,感受并不深刻,因此,电教手段把这些文字和感情通过绘画和录音、录像技术把凝固在文字教材中的各种静态美以形象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音乐等形式加以充分地表现,活化为耳闻目睹的视听符号。这样就将原本抽象和理性的东西感性化了,形成直观的视觉感受、听觉享受,这就会给学生的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语文文化氛围的教学上,由于语文不是单一的科学教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综合类学科,是涉及到丰富的文化学科,由于系统庞大,只依靠单一的教材教学也是很单薄的。利用电教化手段教学就能够促进知识面的扩充,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将相关的文化和知识点都结合起来,旁征博引,形成巨大的知识系统网络。
1.3利用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课文情境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地点,在课堂中良好的互动氛围和沟通氛围都能激发老师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引爆思想的交汇,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相比传统教学手段的单调,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课本中的许多情景化的场面就可以通过形象化的展示,传授给学生,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突破时空限制,有利于实现其它教学媒体难以实现的“形真”;电教化的过程中,当所有的元素 有效融合之后,就会形成一个引发共鸣的氛围,在这个氛围当中,教师能将教学热情最大化、学生能将学习积极性最大化,这样的一个良好氛围,教师和学生会形成思想火花的碰撞,会将语文学习中的热情和感受都激荡在学习过程中,以达到情境教学的最佳境界。
2 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建议
2.1合理选用电教媒体
电教手段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但是教师也需要根据教学需要来选取电教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的难点、疑点来选择。为了使用电教手段而使用电教手段,无异于是本末倒置,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上使用相同的教学内容也是不利于整体的教学优势的发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使用才是正确合理的。
2.2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
电教手段的使用其实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教学能力的考验,电教手段在课堂的运用不意味老师就可以放弃传统教学的手段,也不意味老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任凭电教手段的全部发挥。电教手段只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是需要为教师积极利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好各种教学规划,合理使用。
2.3合理地操作电教媒体
电教媒体的操作对于教师而言,也属于需要自身提升的一种能力,没有熟练的掌握操作技巧,在使用电教媒体的过程中反而会耽误教学的进程和效率,不利于教学的发挥。因此,熟练掌握电教媒体,在教学中运用自如,才是提升教学的重要方法。
3 结语
电教手段作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本文研究发现了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语文的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课文情境等方面,而在运用这些手段的时候也需要注意的就是合理选用电教媒体、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合理地操作电教媒体,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掌握了电教教学,才能发挥电教教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史瑛.运用电教媒体资源优化“口语”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
篇8
关键词:电化教育;化学教学;解决方法
一、电化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1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自然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化学有着一定的危险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次都亲身实践。同时随着深层次的学习又有很强的抽象性,只靠单一的传统“老师为主导,以教材和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着一下不足:
(1)老师所依靠的教材,资源形式比较单一,更新速度比较慢,不能及时反馈当今的前沿研究成果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程度不够。
(2)教学一般就是在教室和实验室两点间徘徊,在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方面都有严格的限制,不能灵活调度。
(3)教学活动一直都是以老师为中心,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比较少。
2电化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优点
①电化教育有丰富的资源条件,可以充分运用图片、声音、视频来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油漆的分类时,可以从网上下载各种与之相关的视频,添加到课件中,展示给学生;对一些抽象、复杂,用语言难以描述清楚的比如杂化轨道、立体化学中物质的空间构象等问题,可以运用模拟立体图进行旋转展示,同时可以把平面图附在一起,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对比思考,学生也更容易理解,也对学习更有兴趣。②电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易让学生接受。③电子化的课件能反复使用,同时还能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提高整体素质降低成本,让更多的人受益。在化学教学上一些优秀的课件,可以上传,作为学校的精品课或者模拟课资源。④电化教育的方式,使教学变得直观、具体。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统一的进度,同样的教材、教法,学生的自我认知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也不利于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⑤有助于复习考查。教师可以把比较难懂的知识点,穿插于课件中,合适的时候调出来,让同学们回顾思考,能节省大量板书的时间,知识点展示也很完全。拿化工原理中的《蒸馏》这章来说,通过简单的列表式把蒸馏的分类、双组份气液相平衡中的概念和方程式、简单蒸馏、平衡蒸馏及精馏中的所有知识点罗列出来,并且可以添加具体实例的链接,这样复习起来就快捷有效。
二、电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有些老师自身的课件制作能力不强,只是把课本转述成PPT。也不注意图形设计,字体大小、颜色等方面和整个文档的和谐程度,使学生易于感到疲劳,和枯燥无味。比如:在分析化学等这类基础课上,很多老师制作的课件,是满满的文字,整个课件几乎都是黑白交加,没有一点创意。有的课件色彩搭配混乱,或者背景颜色太重反而看不到字,坐在后排的同学想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部分老师制作课件能力又太强,整个课件有着太多的音视频和唯美的画面,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忽略了内容的学习。
(2)老师使用电化教育过于频繁,无论讲解的内容难易、抽象、具体、有没有可操作性都使用。比如说样品称量的讲解,老师口述加实地操作就可以讲解明白,学生也能很直观地看出操作的要点,这样的情况没有必要使用电化教育的方式。
综上所述,电化教育虽然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运用的时候也要有度,不能一味追求课件的技术含量。使用电化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管怎么变化,它都只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工具,不能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电教媒体;教学信息;电教手段;教学效果;优化课堂结构
电教媒体在学校的进一步开展和深入,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会促使我们教师对电化教育的开展进一步研究,激励他们不断探求电教规律,以求达到教学的最优化。现在我结合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一点尝试,谈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电教媒体充分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使其具有较大的教学优势:
1.1电教手段具有“一目了然”的功效。它的教学方法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信息传送的范围更广了,速度更快了,地域更远了,教学视角不断扩展,教学时间相对缩短。另外大量形象生动,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丰富材料便于突出主题,调动学生多种器官,给学生以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导向,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智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1.2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领会知识的过程是通过感知和理解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来实现的。他们的无意注意不仅占优势而且带着明显的情绪性,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常常取决于直观教学和老师的言语表情,如果教材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呆板单调,引不起学生的直接兴趣,他们的有意注意很难保持,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转化的规律,在适当的时候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就会引起学生的 无意注意,使学生从有意注意转向无意注意,避免大脑皮层的疲劳,使他们精神饱满,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电教手段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具体做法
2.1录像。录像能够扩大教学范围,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它具有功能灵活多样,使用简单方便,可控制性强等特点。放映有关的录像片,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放映的同时,教师可在关键之处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观察录像中人物交际场面后模仿扮演角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发直接兴趣,学生能够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去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2运用幻灯投影媒体。利用幻灯投影媒体的优势在于强调教学调控过程及教学的纵横联系,能突破静态图示的限制,给学生提供色彩鲜明的文字,符号及动态图示信息,使教学内容更具生动味性和变化性。教师可根据教材,自编写动画幻灯片,配上情景对话,教师一边放映画面,一边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诱导和讲解。通过画面和声音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语言知识。另外自制覆盖动片,通过分层逐次显示,排除其他无用信息的干扰起到代繁为简的作用,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点。这样在动画中帮助学生在逼真的表象基础上进行积极思维和想象,从而进行表达。
2.3运用媒体,营造愉悦氛围。它能够提供真正的交际语言范例,能表现各种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的人们的口语特点。在讲授新知识时,让学生边看投影,幻灯片,边听录音。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朗读,感染着学生,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又针对性地听,增强了学生的听力和记忆力。另外,播放些歌曲,或欣赏些配乐小诗、通话、短片、寓言等,让学生边唱边表演,也能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4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设计。课件是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反映出一种教学策略的计算机程序。教师所设计的课件应包括;(1)学习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的提问和要求,应答的内容及成绩的评断。(2)反馈强化,包括对正答和错答的提示给与强化的刺激方式。(3)知识结构,即教学信息显示的顺序安排。教师可采用多媒体型课件,及电子技术的声、影、图、表及计算机的操作为一体,为学生提供声音、图片、影片、图像多种感知,强化教学效果。另外可采用操练型模式的课件,为使学生熟练掌握某一种知识,教师可由浅入深地呈献问题,让学生做出反应,由计算机评价反应结果,再决策向更深问题发展,如设计一些听力测试、口头练习,给学生在复习课或课外操练使用。
3教学效果和理论分析
篇10
【关键词】电工专业;教学;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强调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在电工专业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其思路是:一是最大限度提高电工实验的开设率;二是对某些教学内容尝试引入项目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三是全体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安装实践;四是走出校门到生产实际中去锻炼。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生活,自己动手,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有了这样的经历,踏入社会就不会有那种陌生感和超重感,更不会感到在学校中所学是一无用处的。
一、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践能力
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气自动化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学习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多。我校的电工实验室、电工实习中心因为使用率很高,近年来经常出现电器设备的损坏,如实验台、仪器仪表、接触器、按钮、时间继电器、自动开关等,我们经常组织学生整理、维护、修理实验设备,焊接连接导线。在实验、实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排除故障。这样做,既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增强了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实用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2.在教学方式上,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把难于理解掌握的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实际体验来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学校在讲授电子线路课程时就采用项目式教学,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最终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熟悉了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而且自身的技能操作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讲家电原理制冷技术这一章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理实一体教学,通过老师讲解演示,学生不但会分析各种电路、会接线,而且对出现的故障也会检修。
二、处处为人师表,教人须先教心
1.在电工学绪论课教学中,通过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飞速发展和电能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三峡电站的建设规模和投入使用,让学生懂得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从而把学习本课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兴趣和献身精神。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让学生认识电工学的科学性、严密性及应用的广泛性,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真、善、美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在实验、实训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细致踏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使其养成节约用电、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努力成为一名高技能人才。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评价、学习和仿效,所以教师应注意处处为人师表。比如:充分备课,严谨治教,体现认真负责的精神;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学内容结合生产、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课堂内容要讲得对、讲得清、讲得活、讲得精,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向学生交待清楚,敢于在学生面前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以自己的行为来熏陶和感染学生,在各方面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
三、认真钻研教材,课前充分准备
1.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熟悉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在备课中紧紧围绕教学点,挖掘能力点,渗透德育点。比如,在学习有源电路这一内容时,要确定电动势、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电位法、公式法、全电路欧姆定律、回路电压定律等方法,求得其解。这样做,可以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其应变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须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以及渗透德育兼顾。上课时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如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等)及时调整方法、内容、深度和进度,随时准备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实现课程教学大纲既定的教学目标。
2.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施教,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作为教师,不断探讨学习方法,奉行寓教于乐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做”。
(1)教会阅读书本。电工理论的概念、原理、公式和结论文字精练,但在教材中往往叙述的太繁琐。我在教学中把头序纷繁的教材内容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纲要”,以便学生透彻理解,牢固掌握。
(2)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我们教学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因好奇而发问,往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好奇心强的人探索未知世界的内在驱动力会更大,也往往更容易获得创造发明的机遇。
(3)教会学生“迁移”知识。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到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许多问题在课本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因此,学会“迁移”知识的本领对今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授一些分析和维修电器的方法,通过对十几种典型电路的熟悉,领会其电路本质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外,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熟练技能的机会,如日光灯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低压配电盘的安装、调试等,都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独立操作。演示和实物教学,可结合实验课进行。如楞次定律,左、右手定则,旋转磁场,电磁继电器,单相、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等采用演示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带着一种好奇心,头脑中不时产生一连串的“?”号,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边解答,把抽象的电工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深深感受到学电有趣,学电有用。
四、注重实践环节,培养综合技能
2010年起,为实施校企联姻的办学模式,我校和市内几家大型企业达成意向,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学校为企业代培学员,企业为学校提供长期稳定的实习场所,为毕业生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实习期间,我校为学生制定了详尽的实习计划并安排专门的实习指导,要求学生遵守工厂的管理制度,按时上下班。还要求学生每天记实习日记,每周布置实习任务。每月结合实习内容,安排理论考试一次。常常联系工厂的师傅,对学生答疑解难。专业指导老师也能及时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让学生结合专业理论,对工厂的电器设备、生产工艺,电气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水平进行观察认识、分析提高,并能提出改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