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工程专业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本文在调查、分析了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要求和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和对应的知识点,设计了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计划,供相关单位借鉴和参考。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小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并且这种应用趋势还在不断向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更高的要求发展。于是,包括政府、军队、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对网络技术各方面的人才需求急剧增长,作为高等院校,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培养掌握网络及其相关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需求,成为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战略任务。
目前各行各业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技术人才呢?而国内的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否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呢?为此,我们一方面调查并分析了多个典型行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与技能要求,另一方面跟踪分析了包括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美国MI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点军校、CC2005、加拿大Dalhousie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国立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当前网络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及对应的知识点,然后制定覆盖各知识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2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的要求
我们对国内外从事网络设备设计、生产的科研院所和厂家的技术人员、从事网络组网工程的系统集成公司的工程师、从事网络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军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员、从事网络技术教育的高等院校教师等典型单位及相关工作岗位进行了关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要求的现状和和发展方向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围绕图1所示的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目前及未来五到十年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分为科研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个层次,且应具有以下五方面的技能。
(1) 网络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掌握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网络存储、网闸、网关等网络设备的体系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制造工艺等相关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的网络硬件工程师岗位,从事网络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设计与制造等的工作。
(2) 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技术
掌握包括局域网协议、广域网协议、TCP/IP协议、网络安全协议、网络管理协议及其他网络新应用协议等的工作原理、协议标准描述、协议分析与设计、协议实现、协议测试与验证等相关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的网络系统软件工程师岗位,与网络硬件工程师一起从事网络新技术、新设备、新协议的研发、设计与实现等工作。
(3) 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
掌握包括C/S模式和B/S模式的网络编程技术、基于网络的MI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Web系统与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分布处理技术、网格计算与云计算技术、网络备份与恢复技术、P2P网络技术、.NET技术、J2EE技术等在内的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网络应用软件开发技术公司的网络软件开发系统分析员与工程师岗位,从事各行业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4) 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网络路由的设计、网络服务的部署、网络可靠性与安全性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子网与IP地址的规划、综合布线方案、网络施工方案以及网络测试与验收方案设计、论证等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网络系统集成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岗位,从事各行业网络组网工程的方案设计与论证、工程实施与系统集成等工作。
(5) 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
掌握网络设备与系统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网络性能评价与优化、网络安全防范等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军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中心网络管理与维护岗位,从事各单位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其中(1)、(2)属于科学研究型人才,(3)、(4)属于工程型人才,(5)属于应用型人才。
3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从2002年起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到目前为止,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两百多所,即使未开设的院校在其计算机专业中也大量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网络工程专业定位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课程体系建设问题。
在各个高校开设网络工程专业之时,正是国内企事业单位网络工程项目建设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人们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主要侧重组网工程的建设者、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单位对组网的需求增速放慢,同时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工作逐渐被一些大专、职高的学生占据,从而导致按上述定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学生找工作困难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定位太低,网络工程专业只关注了组网工程的建设环节,没有涵盖网络工程生命周期中的全部环节,因而导致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面窄、参与技术研发的后劲不足,进而使用人单位甚至院校本身对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力乃至网络工程专业存在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为此,许多有识之士建议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学科地位,从原来隶属于系统结构下的三级学科提升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下的二级学科,并更名为网络技术(NI),然后对网络工程专业(或更名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重新定位,使该专业的教学内容覆盖整个网络工程的生命周期,并根据新的定位,研究并制定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指导、规范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提高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4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图1所示的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和行业用户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的要求,我们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包括以下五个目标或专业方向:(1)网络硬件设备的设计与开发;(2)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3)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4)网络工程设计、规划与实施;(5)网络系统的管理、维护与评估。
5网络工程专业知识领域
为了达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在教学计划中除了数学、物理等公共学科领域外,还需要包含以下知识领域(各领域涉及到的知识点由于篇幅关系,在此未列出):(1)电子科学与技术;(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网络与数据通信技术;(4)信息安全技术。
6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围绕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和知识点,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五模块组成: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必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专业实践模块。首先通过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然后根据专业方向或自己将来准备从事的工作岗位选修相应的课程;最后通过专业实践环节的综合训练,起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的作用。具体来讲,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 网络硬件设备研发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电工与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系统工程、计算机接口与控制、VLSI技术及应用、人机交互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硬件方面的创新研究和设计制造的能力,以满足科研单位和网络设备厂家的硬件设计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2) 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计算机网络、Internet协议分析、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系统软件方面的创新研究和设计的能力,以满足科研单位和网络设备厂家的系统软件设计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3) 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网络计算技术、分布式系统导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导论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以满足行业软件公司软件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4) 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网络工程、信息系统集成、移动通信技术、通信系统、程控数字交换原理、接入网技术、网络性能评价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工程规划、技术方案设计与评估、组网工程实施等方面的能力,以满足系统集成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5) 网络系统管理维护与评估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性能评价、网站设计与维护、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护、信息安全法规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系统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员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7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施计划
在制定实施计划时,需要考虑课程之间的依赖关系、各学期课时量平衡关系等问题。同时,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完成必修课学习的同时又兼顾学生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三、四学年秋。另外,为了更好地开展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我们建议第四学年春不安排课程教学,如果需要可以适当安排2~3次专业讲座。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学分、总课时、实验课时、考试课时及教学安排。
8小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正在不断向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更高的要求发展,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各方面的人才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作为高等院校,必须适应时代需求,不断修正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实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培出养掌握网络及其相关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需求。
篇2
关键词:需求驱动;西部高校;网络工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055-0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西部普通高校应用技术转型是西部地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人力资源支点[1]。“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类人才提出了更多要求,促使高校对现有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与改进。
一、现状分析
1.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参考李校红[2]等所做的市场需求调查,结合我院近年来的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毕业分流来看,就业与读研是两大选择。就业比例占绝大多数,考研、读研比例较低,但呈上升趋势。(2)从就业岗位需求(未考虑少数不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情形)来看,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管理与维护工程师,网络研发与测试工程师。(3)从专业能力需求来看,熟悉网络通讯原理(如TCP/IP协议),熟悉Cisco、HC等设备的安装、调试,熟悉某种数据库和操作系统,具有CCNP、HCNP、网络工程师(中级)等证书,有较强的网站或手机APP开发能力,往往会被优先考虑。(4)从通识能力需求来看,有较强的表达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有较强的项目规划、技术方案制定能力,有较好的学习能力,能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有较好的英语水平等,往往会被优先考虑。
2.西部高校的现状。一些文献调研分析了西部普通高校的现状,结合我们自己的调研分析与体会认识,认为西部普通高校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总体发展水平相对缓慢。尽管近年来国家不断地提高对西部地区高校经费的投入,但受限于西部高校发展的基础和地区地方财力,以及高校扩招的影响,西部地区高校生均教育经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师资队伍整体层次不高,教师职称结构整体偏低,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从2014年分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情况(2014年)[4]统计数据可以得到,2014年全国正高级、副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分别为12.33%、29.24%,而广西的相应比较为10.60%、27.23%,差距较为明显。而西部高校受制学校总体发展水平、地区发展水平和地区工资待遇,较难引进或留住高层次人才。(3)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生源质量整体相对偏低。西部地区大多地处偏僻地带,尽管近年的发展较快,但受制于长期以来的地域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速度较慢。以广西为例,每年全国统招分数线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而广西高校所招收的学生绝大部分为广西生源。(4)西部地区高校技术类企业较少,学生在本地企业开展工程实践的机会较小,而到东部相关企业开展工程实践,面临费用、安全、管理等诸多困难。
3.网络工程专业特点。网络工程专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行业发展迅速。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云计算、物联网、可见光通信、软件设计网络等新技术令人应接不暇;“互联网+”行动计划也给网络工程专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2)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学科面广。网络已经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与信息技术贯穿于各大学科门类和各个工、农、商业领域。(3)毕业生就业面广。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可以面向网络工程、网络安全与网络开发三个大方向选择就业岗位;同时,小到个体企业,大到大型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各种各样的网络管理与应用人才。(4)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大。m然就业面广,但就业人数众多,除了网络工业专业本身的竞争,还需要与几乎所有计算机、通信、电信类的毕业生竞争就业岗位。现在一些非计算机专业也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再加上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这些毕业生在网络应用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4.西部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西部普通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与企业需求对接不准,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模糊;(2)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考虑不足,培养方案与目标较为单一,不足以适应学生与社会的多元化需求;(3)实践体系不够完善,管理不够科学,未能充分发挥实验设施与师生的潜能;(4)实践力度不够,工程、应用等实践机会不多,创新能力不强。
二、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规划
1.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5]提出了“721”人才培养模式,它基于梯级、分级、多元策略,将人才分为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3种,大约符合7∶2∶1的比例。我们借鉴其分层次培养思想,将培养目标分为学术型与应用型两个层次,目前以应用型层次为主。对于学术型人才,在课程体系上偏向于基础理论与方法,注重学术研究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图1展示了我们的网络人才培养层次。
2.“3+5+3”课程要求体系。分层次培养体系,也就对应着分层次的课程设置体系,与网络工程相关的课程,可以分为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选修三大类,其中专业选修课程较多。如何保障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将师生从繁重的课程任务中解放出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增加师生配置比例,引导学生合理选择选修课之外,还需要从课程知识的要求入手。一般来说,一门课程的内容,可以从如下三个问题入手:What is it(它是什么),Why to use it(为什么要用它),How to do(怎么实现它),Where to use(可以用在哪儿)及Where to go(将来的发展前景与方向如何)。针对三类课程的这五个问题,我们推荐了三个层次(重点把握、熟悉、了解)的要求,如表1所示。对于每门课程的各个具体知识点,我们也推荐任课教师合理规划认识层次,突出重点。
3.用为主,兼顾学术。考虑到学校与学生的基础与发展,我们将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兼顾学术型人才培养。因此,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主体上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为培养学术型人才培养,激发学生的考研热情,提升学生的教研通过率,提升了专业选修课所占比例,约占总学分为39.7%。另一方面,开设专业选修课《考研数学综合1》、《考研数学综合3》、《考研专业基础》及《考研专业综合》4门,共计23学分。
4.网络工程、安全与开发三条主线。对社会需求的调研结果表明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网络安全、网络工程与网络开发。网络安全主要体现在网络安全配置、故障诊断和信息安全防护等方面,网络工程主要体现在网络设备选型、配置、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网络开发主要体现在Web网站开发、手机APP开发和网络通信编程等方面。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从“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网络开发”三条主线进行教学规划,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TCP/IP 协议体系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路由与交换技术》及《算法分析与设计》。其中《计算机网络》与《TCP/IP协议体系结构》是三条主线的共同基石;《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操作系统》支撑网络案例;《算法分析与设计》支撑网络开发;《计算机组成原理》与《路由与交换技术》支撑网络工程。在专业选修课中,《网络安全技术》、《计算机密码学》与《网络攻击与防护》突出网络安全方向;《高级网络路由技术》、《高级网络交换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与《网络性能优化》突出网络工程方向;《Linux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移动编程技术》与《软件工程》突出网络开发方向。
三、三级协同培养
针对目前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上的欠缺,借鉴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提出的校内-校企-企业三级协同培养方案[6],考虑到西部一些高校学生较难获得企业工程教育实践的机会,结合学校科技企业园和学院自身的特点,我们规划了自己的三级协同培养方案,如图2所示。
三级培养体系中,三级培养目标是层次递进的,都以需求为驱动,以能力为导向。第一级依托于课堂教学与实践,重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并培养学习方法与能力;第二级从相关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工程应用出发,重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工程应用能力;第三级以学生兴趣为纽带,依托于开放实验室、科研设备或科技产业园设施,以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完成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工程能力。
四、结束语
此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结合了市场需求与学校发展现状,开展了广泛调研,听取了部分同行和部分相关行业人士的意见,遵循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定能力、以能力定课程的原则,重点培养网络行业急需的工程性和实践性人才,同时兼顾学生的继续深造需求。所提出的“3+5+3”课程要求体系还有待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1]马青,王春秀.西部普通高校应用技术转型的机遇与路径――基于宁夏高等教育的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8(1):166-173.
[2]李校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析[J].计算机教育,2015,(22):20-25.
[3]高东辉.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问题和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16,(3):37-40.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篇3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遵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逐步深入的规律,通过多层次的实践训练,实现应用能力的逐步提高。高等院校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去完成,网络工程专业实践培养环节方案,大致分为课程内实验及网络实训两方面。课程内实验包括:C++、JAVA、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TCP/IP协议、嵌入式系统编程、通信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接口及综合布线。网络实训是网络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实验课程,如网络工程实训、网络应用系统设计实训、构建中小企业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实训、网络多媒体通信技术等。
2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1校内网络实验环境构建方案
网络工程专业校内实验环境的搭建可采用以下三种模式:1)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对于开发设计及软件应用类实验,如数据库原理、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可在现有机房开展。2)建设专用硬件实验室计算机接口、组成原理等专业性较强课程,可建设专用实验室。3)建设网络工程实训综合实验室搭建一个真实的网络环境,实验室应配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网络管理系统等设备,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网络专业课程所涉及网络设备的感性认知,并可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去规划、搭建一个真实的网络环境。通过该综合实训平台的建设,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对网络的规划、设计、运维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网络飞速发展,校内网络实验室的设备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网络新技术的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网络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与大型通讯行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弥补校内网络实验室在真实网络环境构建方面的不足。
3网络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实施方法
3.1建立层次化的网络实验教学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科学的、层次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入手进行网络实验教学改革。首先开设基本技能实验课程,主要面向计算机网络基础开展教学,包括网络接入、基本网络故障定位与排除;其次开设常见网络协议仿真实验,主要面向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开展教学;第三层开设网络规划、构建及管理实验环节。经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使学生能从网络知识、相关应用、故障定位排查、监控管理等方面初步具备网络工程师所需技能。
3.2拓展网络实验教学内容
针对网络工程专业覆盖面大、涉及内容多的特点,通过实验环节,可提高学生对网络规划、设计、管理与监控等方面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以下四个方面组织实施:验证、规划设计、创新、延伸四个层面组织实施实验教学。验证型实验侧重网络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设计型实验关注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分析及综合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型实验目的是引导学生对网络技术前沿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开拓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拓展型实验注重引导学生对当前网络规模应用的了解及生产实践。主要实验内容如下:验证型实验1)网络构建和配置。如双绞线RJ45接头的制作,光缆尾纤的跳接,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安装;路由器及交换机的调试、配置;VLAN(虚拟局域网)的划分和路由表的创建。通过该环节使学生对网络拓扑及网络设备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能对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进行基本配置,掌握调试步骤。2)网络应用实验。在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上安装和配置WEB、域名系统(DNS)、动态主机设置协议(DHCP)等网络服务。3)对等局域网实验。结合实际网络环境,从网络协议的安装选择,局域网的设置,服务器及访问策略的配置,使学生完成局域网的构建。设计型实验1)Server的安全管理,通过模拟常见网络攻击方式,让学生掌握常见网络攻击与防范。2)路由协议、虚拟局域网的划分、访问控制列表(ACL)及网络地址转换(NAT)实验。通过学生对路由配置、设计ACL等操作,提高网络规划能力和应用水平,培养综合网络管理计能力。3)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管理及分析软件的实际操作使用,掌握基本网络故障定位及排除方法及步骤。通过常用的网络安全工具,掌握目前黑客常用的攻击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信息系统及网络安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达到对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防护原理及使用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创新型实验1)分多种场景,如学生宿舍、办公大楼、实验室机房等,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网络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网络规划能力。2)IPV6实验。结合本校已开通IPV6网络的实际网络环境,在此环境中进行网络协议的安装,局域网的构建,IPV4与IPV6的互访等操作。此部分实验建立在与通信、IT企业联合建立综合网络实验室或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参观、学习,接触业内当前新技术的应用1)了解通信行业的组织结构、操作规程、验证标准,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网络运用水平。2)了解相关通信企业的应用发展方向及其在行业中所处的技术水平3)通过组织学生实习实践,实际参与企业生产活动或企业改造项目实施。
4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双证制”;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课程体系
一、背景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需对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对各行业专业人才技术能力和任职资格的重要考核手段,是用人单位引进人才时的重要依据。采用“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以下简称“双证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市场认可度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中,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可以大大提升所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消除学校所教知识和企业所需能力之间的鸿沟,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双证制”的引入
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造就了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更新换代快、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特点。对庞大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知识体系,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和针对原理的基础实验因与实际应用脱节,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感受,产生“这有什么用”的迷茫情绪。引入“双证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后,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直接引导学生使用现实网络工程中的实际设备,解决现实网络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反过来促进学生对网络原理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消化。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争取更高级别的职业资格认证也成为学生将来职业发展的一条上升通道。当前,进行“双证制”课程体系研究的主体绝大多数为高职院校,研究层次较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有社会上不重视职业教育的大环境因素,也有本科院校不愿放下研究型的“身段”拥抱应用实践的因素。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双证制”课程体系的研究存在着层次偏低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理论知识缺乏。虽然各种职业认证都强调实践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代表着这种能力能脱离理论知识独立存在,特别是一些高层次的职业认证,更需要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才有可能解决实践中的重点、疑点和难点问题,达到其考核标准。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应结合本科院校理论教学基础好的优势,将一些较高层次的职业认证考试的考核内容引入课程体系中,走出一条不同于高职院校的“双证制”课程体系改革之路。
三、“双证制”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一)“双证制”课程融合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很强的专业,在“双证制”模式下,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可以概括为:懂网、建网、管网和用网能力四个方面。同时针对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发展特点,结合网络工程行业内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改革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对计算机网络工程行业相关的各类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进行汇总、调查和分析,结合行业内用人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选择出业内认可度高的3~5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将这些考试考核的内容分解为小的知识点,对照现有课程体系中的相关课程,取长补短,以及在实际网络工程中使用的理论和技术,优先融入现有课程中。淘汰现有课程内容中过时或者过分强调理论且与实际相差甚远的知识点,改造出新的适合行业用人需求的课程教学内容。相较于传统理论讲授,新增加的知识点由于和网络工程行业紧密衔接,能直接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大幅提高,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双证制”课程体系构建
对照“懂网、建网、管网、用网”四个方面网络工程专业人才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以相关方向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为依据,组织对应课程群,形成学生职业能力与产业人才需求高度对接的课程体系。分析企业中不同专业技术岗位的岗位职责,综合提炼出适应这些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合理分类归纳到“懂网、建网、管网、用网和其他”等五个方向上。总结每个方向上传统的课程内容,融合对应职业资格证书所考核的知识点,形成新的课程内容,再由多门相关课程组成这个方向上的课程群。最后将各个课程群集中汇总,形成一套与网络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要求和企业用人需求紧密对接的基于“双证制”的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三)课程考核模式构建
职业技能鉴定是由国家认定的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的客观评价。课程考核可以兼容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将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进行有效融通,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以“获取证书即课程合格”的创新型考核方式为手段,激励学生加强职业能力学习,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将原来的终结性考核转为综合性评价,可以采用分段、分块的评价模式,让考核贯穿整个课程之中。以考核学生的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全面实行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手段,如技能理论的测试、实际操作能力检验、专题的报告、口头的阐述等。对条件成熟的课程可以试行以证代考,获取证书即课程合格。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体现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紧密结合,及时构建与专业培养的目标、职业的标准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模式。
(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内容的变化会直接带来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实践环节成为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通过各种实际的工程案例来进行课程知识体系的教学,并且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全实践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创新型课堂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探索基于“双证制”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与企业合作培养,尝试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流程,以实际工程进课堂的方式,改造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双证制”的课程体系后,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相关内容,掌握了第一手实践技能,并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程中去;另一方面“双师型”专业教师的科研重点将从理论研究转移到解决企业生产中实际问题上来,科研成果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强、职业技能高,教师的实践性科研水平高、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强,可以吸引企业更早、更深入地参与到高校的办学过程中来,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走出一条产学研融合的新路。
篇5
[关键词]网络工程 职业资格认证 认证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366-02
引言
“职业资格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对技能人才的资格认证,是国家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规定的职业准入标准,是劳动就业、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职业(行业)资格证书随着就业准入制度的完善必将成为劳动力就业的门槛,因此,国家职业(行业)标准对高等教育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同时职业资格的考核与鉴定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往往存在着比较A大的落差,跟不上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团队方面没有形成与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相融合、相匹配的教学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需按照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
本文旨在进一步系统地分析研究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试图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双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为纽带的专业教学体系。
1 职业资格认证发展概述
西方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劳动就业方面有强有力的国家和行业的资格标准框架,此框架既约束高等院校规范人才培养行为,也约束人才就业市场规范就业行为。国外职业资格证书起步早、发展快,相应法规和保障体系健全,执行有力有序,就业准入制度也比较完善,有些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系统以及职业培训间有一套完善的衔接体系。作为传统欧洲大陆教育系统的代表,德国拥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其中完善的资格证书体系是保证教育系统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德国资格证书种类繁多、系统庞大复杂。根据职业资格等级和认证书目的两个标准,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划分为以下五类:高校入学资格证书、双元制职业培训学校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高中层次的全日制职业培训学校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在高教系统外获得的以推动职业升迁和发展为目标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表现在:①同生产紧密结合;②企业的广泛参与;③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④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
台湾职业教育普遍实行“证照制度” ,台湾“证照制度”的主要依据是《职业训练法》中的有关规定。“证照制度”目前主要可分两大系统:一是“考试院”办理的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考试,共分高级考试、普通考试及特种考试三类;二是“行政院劳委会职训局”办理的技术士技能鉴定,共规范162个职类,实施办理124个职类,每个职类分甲、乙、丙三级。职业资格证书主要用于就业机会及保障、薪资晋级和职业升迁、免试雇佣的优待等,门类齐全,分类细致合理,对此,我们可予以借鉴。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严重脱节,这种脱节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究其根源是由于相关课程脱离了实际,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并不能为市场所用。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我国自1993年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职业资格证书在我国人才就业市场己开始发挥“就业直通车”的作用。但是高等教育课程与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的衔接上仍存在如下问题:
(1)至今也没有明确的模式来指明高等教育课程与国家职业(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问题,尤其是在应用型本科教育领域中。
(2)高等教育要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未能积极适应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的要求。
(3)未能通过某个切合点将高等教育与职业培训衔接起来,只有发挥两者的优势,才能更好的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就业人才,以便更好的发挥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4)社会上职业资格认证种类繁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很多认证缺乏与高等教育的互动。
2 网络工程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认证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很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市场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目前,国内网络工程相关专业资格认证主要包括以软考为代表的国家职业认证系列和以思科为代表的企业级专业认证系列两大类。
2.1 国家级职业资格认证
①软考证书:是由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领导下的国家级考试。这种考试是职业资格考试。包括初级-网络管理员、中级-网络工程师和高级-网络规划师,该考试认证面向社会群体,主要用于国企和事业单位,软考现在相当于资格考试,与评职称相关,在中国业界认可非常广泛的。
②全国信息化工程师项目NCIE证书:是在信息产业部领导下组织实施的国家级IT专业政府认证体系,由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库、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信息工程监理等一系列认证考试构成。其认证体系力求内容厂商中立、技术知识先进、面向职业市场、通用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并重。
③OSTA的网络工程师证书: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考试。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五级,分别为: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适用于中专、大专等应用技能型人才。
2.2 企业级专业认证
企业级认证各大网络设备制造商都有,Cisco、华为、H3C等,Cisco是认可度比较高的,其他的和Cisco都类似,只是命令上的不同。Cisco分为CCNA、CCNP、CCIE等几个等级。这些认证在其设备应用领域认可,价格比较贵,一般都是通过各自企业或依托高校培训完成。
3 “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
广东科技学院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把行业权威职业资格证融入常规教学认证体系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进行融合,改革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理论课程设置以“够用”为原则,选择市场认可度高、操作性比较强的。Cisco认证系列、华为认证系列和软考的网络工程师认证作为参照,引人它们的课程体系。并与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核心能力要求相结合,采用课程嵌套的模式,把主流认证考试内容引人进来,让学生在课程学完后既能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通过相应的认证,获得相应职业资格。
构建的课程体系中,选择网络工程专业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内容,配合实践实训教学环节,用岗位职业能力规范来描述人才规格。课程构成上,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限制性选修课程等模块,同时辅以工程实践实训、学科竞赛与科研训练、讲座等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引入研究性教学、合作性学习,以及职业资格认证,使得实践课程的考核结构发生了变化,适当分离基础内容和创造性内容的考核、基础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才是必要而科学的考核。
4 结语
通过贯彻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使得校内专业课程内容、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就业岗位需求高度统一,实现了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学校教育与人才市场的紧密沟通加强职业认证教育是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增强动手能力、提升毕业生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对于当前学校深化教育改革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蕾,孙润元,刘d,荆山.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训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2,01:79-82.
[2] 胡静,赵莹.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20:11-15.
[3] 蒋吉频,高东发,阳爱民,谢建国.我国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现状述评[J].计算机教育,2010,12:29-31+45.
[4] 韦秀芝.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5] 蒋晓旭,郭雪梅. 完善中国职业资格认证与管理制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02:65-67.
作者简介:
1 陈强(1976―),男,江西南昌,广东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Web网络应用;
篇6
关键词:职业认证;应用能力;工程角色;工程验收;网络工程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277-03
一、引言
网络工程的应用与普及越来越广泛,技术也是层出不穷,变化很快,如何结合网络工程理论与实践,让学生能创造性地学好网络工程、应用网络工程技术,而不是仅仅学习空洞的理论,成为摆在广大高校网络工程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1]。
传统的网络工程实验的主要问题[2]有:(1)实验与理论不匹配。网络实验需要特定的设备才能开展,但由于网络设备投入不足等原因,经常造成学习的理论由于缺乏条件而无法开出。(2)实验缺少职业能力支撑。开设的实验存在内容与职业能力脱节的现象,学生仅仅为了实验而实验,无法转换为实际的工程能力。(3)实验管理不科学。存在学生一起实验,但仅有某些同学动手的情况,实验效果和学生积极性都不好。而企业更看重专业扎实、具有一定工程技术实践背景的应用型网络人才[3]。所以,在校期间获,得计算机软件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和网络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受到了企业用人单位的青睐[4]。这些含金量较高的“就业敲门砖”为当下激烈竞争的学生就业市场开启了一条便捷通道。因此,非常有必要改革网络工程实验来提升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网络工程职业能力。
二、网络工程实验条件
我校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系统和网络工程3个专业,每个专业都开设了网络工程实验(实验学时为16),每届实验人数达到200~300人。网络方面的实验室有与湖南蓝狐网络科技公司共建网络工程实验室1个,还拥有原有的网络安全实验室和网络工程实验室各1个,共3个实验室。通过与湖南蓝狐网络科技公司的通力合作,网络工程实验室充分发挥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特色,已拥有环形网络工程实验台8个(每个配6台计算机),还拥有10余台Cisco交换机和6台Cisco路由器。组织网络教研室教师,编写了面向职业认证的实验指导书。
三、网络工程实验方案
网络工程实验方案采用虚拟+真实结合的方式,利用现有实验资源同时借助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和Sniffer,结合网络工程教材对应设计应用性强的10个网络工程实验项目,并以工程方式进行指导和评价。
1.实验项目。实验项目体现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实验项目来源于现实生活场景,项目所用技术取自课堂教学,项目实施可以依据学生创新能力和对技术的理解进行扩充,项目之间技术可以融合、扩张,以适应复杂的应用需要,项目拓展可以设计不同的类似场景,让学生比较、分析、设计、实施、总结,以提高学生对工程的应用能力。实验项目共计10项,适合安排16个左右学时的网络工程实验。其中包括配置路由器支持Telnet,VLAN,VLAN/802.1Q-VLAN间通信,配置动态路由RIP,利用NAT实现外网访问内网服务器,协议抓包及分析等。
下面给出以其中两个实验项目为例,描述实验项目的内容、职业应用和对应的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具体内容。VLAN和采用802.1Q实现VLAN间通信是单位或企业需要隔离多个部分,保证信息安全和避免广播风暴,提升网络性能的重要技术。在实际运用中,要分析部门职能,灵活动态地规划VLAN和管理VLAN,能体现学生的动手、动脑及职业技术能力。所以设置了“VLAN/802.1Q-VLAN间通信”这一实验项目。它的实验内容是:①同一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能跨交换机进行相互通信。②不同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也能进行相互通信。实验的职业应用是:①单位多个部门的信息选择性隔离。②单位使用第3层交换跨虚拟局域网通信。对应的理论知识是:①第3层交换机设备选择和连接;②交换机的tag VLAN模式;③网关的配置和虚拟接口技术。
网络地址转换(NAT)作为解决网络地址紧缺的技术之一,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所以,“利用动态NAPT实现局域网访问互联网”这一实验项目体现了一项重要职业能力。实验内容是:①路由器基本配置及缺省路由配置;②配置动态NAPT映射;③验证测试与维护。它的实验的职业应用是:①公司只向ISP申请了一个公网IP地址,希望全公司的主机能够访问外网。②端口号区分的复用内部全局地址转换。对应的理论知识是:①端口号;②转换地址池与公网IP;③网络地址转换;④NAPT。
为了展示实验项目面向职业的执行过程,以实验“配置动态路由RIP”为例进行说明。实验项目来源于学校网络与电信网络经RIP路由进行网络通信,要求学生进行调研,进行需求分析,得到如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图。局域网部分设计了计算机系和外语系,经实验楼路由器访问外网,外网分别连接了电信局和备份路由器,再模拟了远端用户E,电信局路由器下有两个服务器。学生可以按照不同单位或公司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设计网络拓扑。实验项目所用技术取自课堂教学中的RIP协议、路由信息表和路由算法等内容。实验项目实施要求学生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包括如下实施过程:网段与路由器接口IP地址规划与配置,RIP协议基本配置与测试,故障分析与处理,路由协议信息的查看与诊断,测试与运行,数据记录和总结。实验项目拓展结合已学技术,设计不同的类似场景(如益阳政务网、中小学网络等),以提高学生对工程的职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2.指导方式。指导方式体现工程特色。每个实验小组按工程项目的角色分工。角色有:项目经理,经理助理,网络工程师,售前工程师,售后工程师。项目经理负责整体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进度控制与管理、协调与管理团队。经理助理协助项目经理,并负责网络项目的资料、文档处理,设备采购。网络工程师负责网络组建与配置、网络调试、网络测试。售前工程师负责与甲方沟通,完成需求分析,协助项目经理构建系统整体方案。售后工程师负责技术培训、咨询服务、设备维护等。每次实验的角色分工轮换,做到每个学生能体验到不同的岗位及其职责,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实验评价。实验评价按工程验收标准执行。实验验收按照实验小组的角色分工进行技术方面和设计方面的材料验收与答辩两个方面。材料验收需要展示实验的功能,给出对应的文档和报告。答辩在材料验收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要求学生进行解答或者整改。材料验收检查学生整理材料,完成技术工作的质量,答辩验收对学生的实验项目进行提升或改善,同时培养其表达能力和检查其对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网络工程实验改革的效果
通过两年的改革与建设,网络工程实验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实验的覆盖率和职业认证性实验比例方面,相比以前的网络工程实验整体质量大大提高。前者指所开的实验覆盖了网络工程课程理论知识的比例;后者表示所开的实验中有应用背景,能转换为职业能力所占的比例;两者相比改革前均有很大的提升,分别从67%提升到90%和37%提升到83%。我院的网络工程专业于2013年以“优秀”等级通过了本科专业评估,表明网络工程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考取网络工程师和从事网络相关工作的人数大大增长,表明学生网络职业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结束语
由于实验经费投入和应用缺乏,造成了网络工程的实验与理论与市场需求和职业能力的脱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网络工程实验进行面向职业认证的改革。改革采用虚拟+真实结合的方式,利用现有实验资源同时借助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和Sniffer,结合网络工程教材对应设计应用性强的10个网络工程实验项目,并以工程方式进行指导和评价。在与湖南蓝狐网络科技公司共建的网络工程实验室上实施改革方案,职业认证性实验比例和实验覆盖率相比改革前均有很大的提升,网络工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故面向职业认证的网络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值得向其他院校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Mihhailov D,Sudniton A,Krnus M. Project-oriented approach to low-power topics in advanced digital design course[J].Electronic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2010,6(102):151-154.
[2]王盛邦,李晓宁,陈立文.基于网络技术的网络工程实验课程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49-51,111.
[3]杨松波,张学东,王莉,罗禹锦.“网络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36(3):281-183.
[4]白明佳.开放教育网络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2013(6):56-57.
篇7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科学化”“工程性弱化”等问题导致所培养人才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弱,明显滞后于新技术引领的新经济发展需求。为此,各高校相继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期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网络工程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融合而成的新工科专业,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探索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导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以培养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网络工程人才,对网络工程专业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1.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报告《未来的工作(TheFutureofJobs)》指出,到2020年,对工程人才“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需求(36%)将远远超过对“认知能力”的需求(15%)。显然,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对新工科领域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制定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充分考虑学校定位、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外,还应着眼于人才成长的全过程,将其现阶段专业学习与未来“全面发展”相结合,并形成专业特色。因此,根据网络工程专业质量规范和认证标准的要求,某高校将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基本的人文素养;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基础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的工程实践中;具有工程思想与工程意识,能够将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专业知识、技术与方法运用于工程实践中;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云计算平台规划与设计、部署与实施、运行与管理,以及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工程师所需的学习与创新、沟通与表达、合作与交流能力,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力和适应力。对云计算技术的强化是该培养目标的专业特色。2.学习成果明确毕业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理念需要将培养目标分解为对毕业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明确、可衡量、全覆盖”的具体要求。因此,详细分析支撑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逆向分解为对培养对象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再将其有形化为学生毕业时应获得的学习成果,以完全覆盖对培养目标的支撑需求。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描述如下。(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将其理论和方法运用于解决计算机网络及云计算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网络及云计算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计算机网络及云计算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功能模块或工作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工程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4)问题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网络及云计算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3.指标点细化毕业要求。面对工程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毕业要求应根据能力需求的内在逻辑关系逐项分解为“经过选择的,能够反映毕业要求内涵,且易于衡量”的指标点。各指标点的达成由若干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或其他辅助教学过程支撑。指标点分解也是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为更具体、明确、可评价表述的过程,应体现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逻辑和建构路径,以引导教师组织教学,学生有计划学习。对网络工程专业“工程知识”毕业要求作指标点分解如下。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将其理论和方法运用于解决计算机网络及云计算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中。指标点1-1: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将其用于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复杂工程问题的定义与描述。指标点1-2: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与方法,能够将其用于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复杂工程问题的定义与描述。指标点1-3:掌握网络工程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能够用于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与理解。指标点1-4:能够将学科知识、网络工程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用于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中。4.课程体系规范与优化。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决定指标点分解,并通过指标点清晰、明确引导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师资及教学资源配置,培养目标的达成最终依赖课程体系来实现。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直接决定学生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构建和培养目标的达成。培养目标的特色性,由课程群(或模块)明确并在课程学时学分数、教材选择等中加以呈现。表3是网络工程专业“工程知识”指标点与支撑课程对应关系。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核心课程名称、学时学分、授课学期等,还需要依据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和网络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进行优化与规范。网络工程专业“工程知识”各指标点所对应支撑课程如下。指标点1-1:高等数学Ⅰ,大学物理(含实验),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指标点1-2: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电子技术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指标点1-3: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云计算技术,Web技术基础,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网络安全技术,软件工程。指标点1-4:Linux操作系统,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云平台部署与管理,网络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云计算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训练,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训练课程设计,组网工程训练,云平台部署与实践课程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专业见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二、培养目标评价与持续改进
目前,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并未出台有关达成度评价的指导性文件,需要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设计相关系统。1.达成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一系列指标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是否与对应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相匹配。根据主体不同,可分为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两部分。(1)校内评价:包括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由校内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依据评价指标考查学生通过学习所达成能力的情况。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主要考查学生通过系统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学习,在毕业时是否具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及素质。(2)校外评价:主要是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通常由社会人士、用人单位、行业代表或毕业校友完成,主要考查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所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评价指标包括应届生毕业率、一次就业率、毕业生职业和专业成就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社会舆论调查等。2.建立稳定长效的达成度改善机制。根据达成度评价结果,逆向梳理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加以完善。因此,建立稳定长效的达成度评价机制是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以下为某高校达成度评价与反馈系统,包括:(1)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在课程教学完成后,评价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并根据结果对教学内容和模式给出改进建议,以提升教学质量。体现为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完善和后续教学过程的控制。(2)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在学生完成本科学习时,依据所有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数据,对本届毕业生是否达成毕业要求进行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体现为对课程体系的改进及对毕业要求的修订。(3)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是基于社会需求、已经工作五年的毕业生状态、用人单位意见以及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等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目标评价所给出的建议,体现为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保障毕业生能持续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使整个评价机制成为一个长效的闭合系统。
篇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电网络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各方工作如经济园区开发、征地拆迁建设、旧城改造、小城镇综合整治、新村聚集、箱子田改造等伴随着广电网络产业的发展,必然要求广电网络重新规划、搬迁、改建、上改下等,广电网络工程日益增多,但在实际网络工程规划和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为此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把握问题的关键,分析主观及客观原因进行综合判断,以问题为导向,健全广电网络工程管理制度,造就一支业务精、作风正的广电技术施工队伍,切实有效解决问题,使广电网络工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技术规范,确保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优质传输,运用广电网络的公安监控、“智慧社区”管理、行业联网等项目正常有效运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保障各类客户的网络权益。
1农村广电网络工程的类型
按工程级别来分,有一类工程和二类三类工程;按工程性质来分,有网络基础工程和客户类增值工程;按工程传输信号类别来分,有广播网络工程和数字电视网络工程;按工程价值来分,有改造工程和搬迁工程;按工程建设资金来源来分,有自建工程和补(赔)偿工程;按工程时间性来分,有一般工程和抢修工程;按工程施工方式来分,有网络杆线架空工程和地埋室内工程等。
2农村广电网络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相关人员思想观念滞后,主动性不够强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建设用地越来越多,广电工程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我们有的广电技术人员思想观念滞后,没有及时认识发展这一客观规律,呆在办公室,不积极巡查广电网络,缺少工地征用时对我们广电网络影响的认识,没有全面掌握广电网络是否受到破坏,缺乏第一手材料,对网络线路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2.2社会各界对广电网络认识不够,配合力度不强,广电网络地位有待提高
社会上普遍认为,广播电视是党委政府的喉舌,广电网络有政府支撑,是依靠政府财政的国有产业,网络简单、设备简陋,其认识停留在过去的“广播时代”、“有线电视时代”,广电网络设施的搬迁和整改,只是广电部门单家的事,该什么时候搬就什么时候搬,全面服从经济建设的需要,涉及广电网络建设相关单位也无需出资协助广电部门。广电自身也缺少对自己的宣传,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上述种种原因滞碍了广电网络工程建设的发展。
2.3缺乏资金和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
由于社会各界认识不足,涉及广电网络的相关建设单位无钱或少钱支持广电网络工程建设,广电自身既没有足够的资金,也没有足量的、业务精湛的广电网络专业施工人员,造成广电网络工程建设难以开展,阻碍了广电事业健康顺利发展。
2.4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措施不力
安全是工程建设的保证,没有安全就谈不上发展事业。相当一段时期内,我们广电队伍中有些人没有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做到警钟长鸣,马虎应对,草率行事,自我保护措施不当。2003年~2016年有一个县级市多个镇广电站在广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多起施工事故,造成一死多伤的惨剧,对广电网络部门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阻碍了广电网络工程的顺利进行。
2.5规划预算缺乏科学性,器材浪费时有发生
在广电网络工程具体规划建设过程中,有的工程没有严格依照上级广电部门的技术标准,缺乏科学性.任凭主观意识和经验,使网络走向和设备设置不尽合理,造成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广电器材浪费较多,可运行周期缩短,影响了广电网络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2.6施工设备和工器具配备不全,没有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和更换
广电工程建设和施工必然要配备齐全的设备、仪器、工具,并保证质量。老化落后的设备和工具,以及没有相关设备、仪器,或对设备工具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和保养,势必造成广电网络工程建设安全的不确定性。近年来,有基层广电网络维保单位没有对稍有损坏的竹梯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造成多起施工人员从梯上摔到地上,受到重伤或轻伤,有的单位连起码的脚扣、腰带、安全帽都没有齐全,甚至没有,有的单位几年甚至几十年用同一批设备工具,没有得到及时保养和更新,存在安全隐患,阻碍产业发展。
3农村广电网络工程建设及安全施工的对策措施
3.1认清形势,拓展思路,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广电网络工程随着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而发展变化,要以国家广电总局《网络工程建设规划指导意见》、《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系统安装工程预(决)算定额》(GY5212-2008)等为指导,认清形势,拓展思路,做好各类工程规划、编制及施工的准备,结合数字电视与增值业务的新特点、新规律,积极主动巡查广电网络,早发现问题,早制定方案,早采取措施,早解决问题,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发挥工作主动性,做大做强广电网络产业,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3.2加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广电网络的良好氛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电网络部门要切实利用自身的宣传优势,加强《国务院关于保护广电设施条例》的宣传,积极与社会各界进行协调、沟通,努力提高广电网络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地位,要在社会上形成关心保护广电网络设施的良好氛围,打击破坏广电网络设施的违法行为,保障广电网络合理规划和有效运行。
3.3实施资金配套保障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
广电网络工程的建设改造,离不开资金和技术人才。近年来,尽管广电网络的各项业务发展有目共睹,资金也有所积累,但建设资金缺口依然存在。要切实利用国家及部门政策,扩大资金筹集范围,努力填补广电网络工程建设的缺口,逐步拓展有利于广电网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各项工程,同时树立“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思想,积极利用人才政策,走进各类对应专业院校,组织人才招聘,引进人才。同时要关爱人才,留住人才,要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丰富企业文化,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和获得感,为广电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3.4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
安全是产业发展的保证,要时常学习各项安全制度,分析安全事故,找准安全隐患,解决安全问题,切实强化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规范各种安全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检查各种施工设备器具,按有关规定,该更换的必须更换,该维修的必须维修,该配备的必须配备,不留任何安全隐患。落实安全责任人,做到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全程安全监管,认真落实有关安全施工合同,坚持对工程人员的安全教育,参加安全施工保险,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广电网络工程建设安全进行。
3.5强化市场成本意识,兼顾效益优先
要坚持从本单位本地区实际出发,结合市场调研,合理规划广电网络工程,要考虑“钱袋子”,增强成本意识;要把稳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注重效益;要分轻重缓急,主次分明。当前,除数字电视、宽带、应急广播外,治安监控、“智慧社区”、WiFi热点、行业联网是广电网络新的业务点,各单位要根据成本核算及市场需求,有效有序开展广电网络工程,坚持先城镇、后农村,先整体、后零散的原则,先点后片、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广电网络改造,有条件及有市场的市区及城镇、新村聚集区等,适度超前进行广电网络的规划建设。
3.6严格工程预决算及各项管理制度
任何类型、性质的广电网络工程都要严格执行广电网络工程操作流程,从工程立项、工程申报、各项设计、工程报批、材料领用、工器具配备、工程施工、工程验收各个环节,从严把关,工程批准后,方可组织施工人员或承包给有资质的施工企业进行施工,要实施工程事先、事中、事后监督,采用建设单位跟踪制度,切实保障工程各项安全技术指标,譬如要经常检查工程车辆、光缆熔接机等仪器设备,检查脚扣、腰带、梯子、叉子、撑杆、电锤等各类工程器具,及时维护更新,检查打洞立杆、钢绳光电缆架设、紧固、熔接、拉线、绝缘架、反光条等设置安装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材料领使用是否科学,工程完成后,要及时编制决算并报验收。
4结束语
篇9
关键词:“3+1”人才培养模式;网络工程;课程体系;Linux系列课程
“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高校四年制本科学生通过在校3年系统专业学习,最后一年到相应的企业或实训基地实习,进入企业项目组,重点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3年校内学习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理论课和实验课,以及课程设计、新技术专题、认识实习等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1年的校外实习包括10周的生产实习,10周的项目实训,4周的毕业实习和13周的毕业设计,这些实习和设计环节全部在实习单位或就业单位开展。学生通过企业实践和学习,增强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尽快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在“3+1”人才培养模式下,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媒介,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协调高校人才能力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关系的关键点[1]。很多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都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有的高校采取课程群及课程分类方式[2-3],有的高校建立了“三力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4],有的高校建立了多元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5],有的高校建立了“工程+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6],有的高校建立了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7],还有的高校围绕专业建设进行多方面改革[8-10]。辽宁科技大学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依据社会需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社会需求和来自于毕业生、用人单位、校企共建实训实践基地的信息反馈,辽宁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能够承担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同时掌握Web服务技术及Linux平台下的网络应用开发技术,具有从事网络系统软件、网络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一)依据社会需求
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为导向,明确企事业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能力的要求进行分析和总结,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依据,从而构建满足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的课程体系。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有的放矢地学习和掌握用人单位要求的知识和技术,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准确地了解社会需求,针对校园招聘会、58同城招聘、赶集网招聘等进行信息收集,走访30余家实习基地,总结分析发现主要招聘的岗位为网络工程师、网络运维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络安全工程师和网络研发工程师,大多要求学生熟悉网络通讯、熟悉Cisco等品牌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熟悉Oracle和SQLServer数据库,能熟练使用Linux系统,有CCNP、H3C等厂商认证可优先录用,鉴于此,学校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
(二)以学生为主体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设置多层次多方向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组合课程模块,达到挖掘学生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目的。原来的培养方案中,培养方向为综合组网和嵌入式开发,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36%。自2006年网络工程专业第一届学生毕业以来,通过对毕业生去向调查及毕业后的跟踪走访,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系统集成和网络规划设计实施工作所占比例很小,更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根据以上情况和IT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在校学生、毕业生和企业的反馈,结合本校学生层次水平,网络工程专业勇于创新,对培养方案做大幅度调整,与Oracle上海校才科技合作,引入Oracle上海校才科技定制的网络相关的Linux系列课程和工程案例,从教学大纲、课程体系、课件、案例、教材等开展全面合作。加大力度开展实践课程,形成模块化专业知识结构,通过多模块组合实现多方向能力培养。此项合作,在全国属于首创,目前有几十家高校采用这个模式。
三、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7个环节,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素质拓展教育课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实现多方向能力培养,拓宽就业渠道,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融入Oracle上海校才科技定制的网络相关的Linux系列课程,形成了模块化专业知识结构,将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模块、组网技术应用模块、Linux网络开发模块、网站安全开发模块和Web应用开发模块五大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突出培养学生的编码能力;专业课程以组网技术应用模块和Linux网络开发模块为主,组网技术应用模块培养学生搭建大型网络工程应具备的能力,Linux网络开发模块培养学生从事大型底层软件开发应具备的能力,包括网络系统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能力;专业选修课程开设网络安全开发模块和Web应用开发模块,是对专业课程的延伸和拓展。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未来的职业取向选择模块的组成结构,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学好任何模块都可以适应就业需要;最后通过大四一年的企业工程项目实战,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项目实战能力。
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的课程体系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新的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40%,比以往培养方案增加4个百分点,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学科竞赛—创新计划—科研项目—项目实训—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综合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能力培养相一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学校与实习基地相结合、学习与就业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的参与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践教学八个学期不断线。
(一)引入工程案例,强化实践教学
引入校园网、企业网、城域网,强化组网技术模块课程实战性;拆分10余个案例系统应用到组网技术、Linux网络开发、网络安全开发和Web应用开发等模块课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系统编程能力。工程案例的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对课程知识在工程项目中应用认识,积累工程实践的经验,强化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以科技竞赛为主要手段,推进创新能力培养
以ACM程序设计大赛、嵌入式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大赛为依托,以学生自己设计的研究课题为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研发,以老带新,以赛代练,拓展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即是课内实践教学案例的源头,也是检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更是提升学生就业力的保障,建立与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宜的网络工程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实现培养符合产业发展特征和企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软件学院建立了东华软件、天元网络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五、结语
几年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参加各类大赛积极性得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稳步提高。2012届初次就业率达到92%,2013届96.8%,2014届98.04%,2015届达到了空前的99.11%。除去就业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的薪酬也逐年增长。2013年,辽宁省进行了“专家不进校,管办评分离”的本科专业综合评价,辽宁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在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全省9所参评高校中排名第三,并被确定为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进一步确定了工程案例驱动教学+Linux平台网络软件开发的专业特色。实践证明,网络工程专业采用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校企联动“3+1”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提前获得了企业实践经验,完成了从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转变,达到企业用人要求,拓宽了就业方向,增强了就业能力,学生就业层次不断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好评和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罗家莉,孟庆瑶,李敏.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高校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6(5):52-55.
[2]彭佳红,曹晓兰,程研.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群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2):74-76.
[3]高联雄,赵波,吴庆畅.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专业方向设置实践与探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76(1):150-152.
[4]胡伏湘.“三力合一”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443-446.
[5]金永涛,安志远,刘海燕,等.网络工程专业多元立体化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412-415.
[6]平源.网络工程专业“工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科技资讯,2014,12(11):171-173.
[7]李平,熊兵,吴佳英.网络工程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3(4):113-117.
[8]张剑飞,韩子恒,程杰.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3):11-12.
[9]张远,杨旻.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55-157.
篇10
关键词:职业认证;网络工程;实验教学;改革
一网络工程教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与理论脱节
对于网络实验课程来说,只有借助特定的网络设备才能推动课程的顺利进行,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是,实际情况却是,部分学校过分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网络设备教学的重要性,使实验和理论脱节,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二)实验与职业能力脱节
网络工程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设置的并不合理,缺乏职业能力的支撑,使得学生忽略了实验课程的真正目的,往往为了实验而实验,无法与职业发展联系在一起。
(三)疏忽对学生的实验管理
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动手操作,所以整体的实验效果并不理想。从长远角度来看,那些专业知识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网络人才更能引起企业的重视。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努力考取网络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不断增强计算机操作水平。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必须要对网络工程试验进行改革,提升管理质量,使网络工程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的应用网络工程技术,不断增强自身网络工程职业能力。
二网络工程实验背景
本文以某高校为研究对象,该校有三个不同的专业都开设了16课时的网络工程实验课程,分别是网络工程专业、信息管理与系统专业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该校拥有三个网络工程实验室,两个学校自己建立的网络工程实验室以及网络安全实验室,还有一个与某科技公司共同创建的实验室。尤其是,在该科技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高校网络工程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环形试验台、Cisco交换机以及Cisco路由器等硬件设备不论是在数量还是在整体实力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升。此外,该高校还组织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网络教研教师,结合新时期职业发展规划,编写了具有针对性的实验指导书。
三网络工程实验方案
在设置网络工程实验方案时,其采用虚拟环境和真实环境相结合的方式,以网络教材内容为基础,以相关模拟软件为技术支持,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合理设计了10个针对性较强的实验工程方案,下面进行具体的介绍。
(一)实验项目
该实验项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素材,充分运用网络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技术手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其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对项目进行调整。在对项目进行拓展延伸时,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相似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在不断分析、比较过程中逐渐增强工程应用能力。此外,考虑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网络工程实验应用需要比较复杂,因此要求项目涉及到的不同技术之间可以进行一定的融合、扩张。根据项目内容需要,建议安排16学时的网络工程实验课程,有针对性的学习VLAN/802.1Q-VLAN间通信、协议抓包以及分析等课程内容。以VLAN/802.1Q-VLAN间通信为例,其在提升企业网络性能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优势。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因此,在对这方面内容进行学习时,结合企业用人标准,对其课程内容、实验职业应用以及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界定。首先,就课程内容来说,要求对于一个计算机系统来说,不论VLAN是否是同一个类型,其都能实现相互通信;就职业应用来说,一方面要求其能用于实现对单位各部门之间信息的隔离;其次,也可以使得单位在第三层跨局域网通信成为可能;最后,要想实现上述两种目标,必须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比如,交换机的模式以及虚拟接口技术等。NAT也称为网络地址转换技术,在解决网络地址紧缺问题上发挥着巨大的优势,在企业中被广泛使用。所以制定“利用动态NAPT实现局域网访问互联网”这一课题具有深远意义,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它的实验内容应该紧紧围绕路由器及缺省路由器的配置、动态NAPT映射的配置以及后期的验证测试与维护方面,以期望学生能具备端口号区分的复用内部全局地址转换以及借助一个IP地址,就能实现全部主机访问网络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同样,这两方面内容的实现,也必须要求学生要掌握端口号、网络地址转换等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我们以“配置动态路由RIP”为例,对如何通过实验项目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一过程进行简单的说明,它主要涉及项目的选取、局域网设计、实验项目所用技术的选取以及项目的实施等方面内容。首先,针对实验项目的来源来说,要求学生围绕学校网络与电信网络经RIP路由器共同进行网络通信的现象,进行深入调研,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网络拓扑图形。对局域网设计来说,由于不同单位或者公司的情况不同,因此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状况灵活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实验项目所用技术,应该结合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实验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要结合所学知识,对路由器接口IP、RIP协议的配置以及后期的运行测试等内容进行动手操作,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一定的总结。同时,在对项目进行扩展时,可以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为基础,合理设置一些类似的场景,逐渐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二)指导方式
指导方式应该从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分配工程角色,着重突出工程自身的特色。像项目经理、经理助理、网络、售前及售后工程师等都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涉及到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其具体的作用。就项目经理来说,它可谓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核心,负责对工程进度、项目管理以及规划设计等诸多环节,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经理助理,主要向项目经理提供帮助,对项目资料及文档等进行处理;网络工程师,负责对整个网络进行组建、配置及调试工作;售前工程师,需要不断跟甲方进行沟通交流,做好需求分析工作,并协助项目经理积极对项目方案进行调整;售后工程师,主要负责售后咨询、设备维护等工作。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角色分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团体凝聚力,而其还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以及职业实践能力。
(三)实验评价
在对实验项目进行评价时,必须要严格遵循工程验收的相关标准。考虑到小组角色的不同,需要从技术和设计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对于实物来说,不仅要体现出实验的功能,而且还要出具相关的实验报告进行说明。课程答辩应该以实物验收为基础,围绕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通过这两方面的考核,来敦促学生不断完善实验项目,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不断提高自身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经过两年的不断努力,该校在网络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一方面,实验项目的设置更加合理,越来越贴近课程理论;其次,实验项目与职业能力的联系密切。通过实验课程,学生的职业能力明显增强,尤其是未来择业方向越来越趋向于网络工程师或者相关网络工作。所以说,该校的网络工程实验改革比较成功。其他学校也应该积极向其借鉴相关经验,不断提升网络工程实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中举,王祖荣.《网络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97-198.
[2]蔡皖东,张胜兵.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2:93-95.
[3]王燕,李华,卢慧.网络工程课实验教学结构的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14:29-32.
[4]吴许俊.基于CDIO理念的网络工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2:40-42.
- 上一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 下一篇:实验室的卫生管理制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