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异同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异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异同

篇1

    经市政府批准,决定委托北京市商业银行作为北京市医疗保险基金的结算和存储银行。根据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规定,现就我市医疗保险基金银行开户问题通知如下:

    一、医疗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各区(县)财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在北京市商业银行的同一个支行开设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户、支出户和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按照基金管理要求,在医疗保险基金账户下,对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基金、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及中央、市级、区(县)三级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分别进行管理,实行单独核算。

篇2

【关键词】 高中思政 专业术语 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077-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可见,寓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教学于社会生活主题中,在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笔者认为其理由有三:一是专业术语本身包涵有重要的基本概念,随着公民素养的提高,很多专业术语逐渐生活化,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经常提到的“名词”。二是有些术语是学生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但也有一些术语学生只是耳闻却不一定理解,鉴于专业术语一般都有固定解释,不能随意更改,又很抽象,因此必须结合社会生活主题和有效教学的情境设计进行阐述,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进行分层教学,以帮助全体学生有效理解。三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能力考查成为各类测试的核心。但越是能力测试型的题目,越是要求学生依据学过的概念、原理、用恰当的思政学科专业术语准确地解读、辩证地分析、结合一些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范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其本质属性和规律性。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为例,就专业术语(储蓄存款、股票、债券、保险、流动性、流通性结算业务、利润、利息、股息等)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原则作一探讨。

一、注重专业术语的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思政专业术语的传统教学一般采用讲授法,先提出概念性的结论,再进行抽丝剥茧的层层剖析,讲清楚其含义,让学生找出关键词,作为中心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记、背、默。

为了突破这种从知识教学出发,以知识的解析和推进作为教学框架的传统做法,笔者尝试构建从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出发,以学生的感悟和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框架,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与方法,着眼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例如,城市学生对储蓄机构较熟悉,或多或少办过一些储蓄业务,甚至还拥有银行的借记卡或信用卡。因此投资理财中的储蓄存款的教学,完全可由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只需做好组织引导工作。笔者是这样组织教学的:课前让学生到一家银行进行观察或体验业务,从电子屏上的各档次利率、各外汇牌价,到银行各种服务项目及收费的公示;从取号等待、存、取款的办理,到顾客手持的卡、存折、存单等结算凭证的调查。学生只需化5-10 min的体验就能初步了解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利息、存款、贷款、结算等术语的内涵。课上仅化10 min归纳小结,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讨论基于书本而高于书本的现实中的问题,如存款的风险性分析、贷款的注意事项等。这样的教学设计,避免了传统注入式教学的简单生硬,体现了新课改体验式教学的高效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专业术语的教学过程,尊重学生主动探究、迁移、运用知识的权利。

二、辨析专业术语的本质区别,遵循概念的科学性

专业术语是规范用语,必须遵循其概念的科学性,不可随意改变,更不能张冠李戴。本课中的“保险”作为投资方式特指商业保险,而非社会保险;此外,学生常将利息、利润、股息等专业术语张冠李戴;对股票和债券这两种有价证券的实质区别不明确,还将“流动性”和“流通性”混为一谈。对此,笔者通过列表比较(见表1),让学生辨析专业术语的本质内涵,做到慎思之、明辨之。

概念迁移:某小企业老板王某有笔余钱,银行经理建议他购买一些短期理财产品,王某说:“我的工厂经营有起伏,得考虑这些资金能随时取出来。”王某投资理财产品时优先考虑的是( B )

①收益性 ②风险性 ③流动性 ④流通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该题关键是对流动性与流通性的理解。教材中没有专门解释,只在两处提到:“活期存款流动性强,灵活方便……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股票可以在证券市场上流通买卖”。对这类理论性很强的专业术语教师要讲清其概念,让学生形成科学认识:流动性,是指资产能否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能力。转化能力强,说明资产流动性好。当然,现金不需要转化,它的流动性最好。活期储蓄比定期储蓄的流动性要强点。部分常见资产流动性的大小:现金>活期储蓄>债券>股票>房产。流通性,是指资产能否在市场上交易转让,如活期储蓄存款流动性好,但不能像股票、债券一样在市场上流通。

三、联系专业术语的社会实际,突出学习的实践性

新课标把“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据此,专业术语的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增强感性经验,扩展专业知识技能,提升科学素养。

本课教材只是在理论层面向中学生介绍了几种投资理财的方式,因此,在学习这些专业术语后,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如结合每学期交给学校的学费存单加强对存款储蓄的理解;结合美国次债危机爆发的原因反思贷款的信用问题;结合人人都买的大病医疗保险和学生自愿购买的平安保险(研究保险合同)理解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区别;结合听父母介绍或专家讲座体会投资理财的操作过程及理念;看相关漫画、图片探究中学生该不该买股票和为老年人提出投资理财方式的建议;为增强投资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做一个为100万元的闲置资金设计理财方式的模拟活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进行理财演练、角色模拟、问题分析、增加投资理财和风险防范意识,使专业术语的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把握专业术语的丰富内涵,坚持解读的适度性

同样的专业术语,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解读。有老师自认为内容简单,于是就照本宣科了事;也有老师喜欢在课上拓展很多内容,或介绍更多的社会实际投资行为,或深度阐述自己对某个术语的理解,这种过度挖掘让学生云里雾里。笔者觉得,要做到恰到好处地解读,坚持解读的适度性。

1. 忠于课程标准。新课标是国家对思政课程的性质与地位、目标与内容、教学原则与评价等作出明确规定的纲领性教育文件,是课本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对于本课内容,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方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教学中对专业术语的解读,必须忠于课程标准,弄清其基本要求,并贯彻落实于教学活动中。

2. 基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由于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社会性,任何课本的编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很难及时反映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客观现实。因此,对知识的解读既要基于课本但又要高于课本。譬如,教材中关于商业银行的结算业务,在前面《信用工具和外汇》一课中已有涉及,只需前后联系一带而过,而把课时用在投资方式的比较、投资注意事项的讨论、现实生活中投资理财的热点和风险防范上,对教材中的基金等则强调其风险,不作详细介绍。

篇3

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是引导人们行动的指南,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目前素质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发展,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有先进的教育实践。

首先,认真学习和研究创新教育理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是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此,教师首先应该认真学习关于创新人才的理论思想,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并把这一理论具体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增强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觉性。

其次,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而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就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不仅要具有民主、平等的意识,还要建立教学民主的策略和原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要达到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不是一言堂、灌输式,而是交流、互动,没有交流、互动发生的教学就不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第三,努力提高业务素质教师要不断建立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新规则并使之不断完善和内化。应注意和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指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和吸收别人的观点,让学生学会分工、学会协作。教师要有高于学科知识的更为广阔的知识储备。学习是终身的,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否则就会知识贫乏、落后,无法与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生命自由睿智地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尤其如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触及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的精神之爱应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中,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人性的光辉里。

创设平等对话的课堂实行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课堂教学应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阅读、收集材料、讨论、回答,学生置身其中,看不到失败者,看不到被遗忘的角落。

创设睿智选择的课堂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缺少的不是语言能力,而是思想。而强迫他们接受某种思想、某种价值观是非常困难的,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尽量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地充满灵性地感悟,乐此不彼地探索,充满激情地创造,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处事能力。

创设生命体验的课堂新课程理念下课堂学习不再完全是静听、静观、静思的学习,而是在活动亲历中体验的学习。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体验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确实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当思索的问题。比如学习“商业保险”,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先去体验,可请教邻居,也可上网、上图书馆查资料,看看人们为什么参加,都参加哪些类型的商业保险,弄清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异同,真切体会到参加商业保险的重要性,从而再为自己的家庭提出一个符合实际的家庭投资计划。除此之外,社会信息等也要求学生适时关注、思考,并和国家及自身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于政治课教学之中,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用信息技术创设现实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可利用电脑中大容量的知识进行挑选,选择那些直观的、生动的图片、资料、数字、音乐等服务于教学,使课堂气氛生动,使学生难以忘记。

用信息技术呈现背景教材,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许多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枯燥,甚至可以说晦涩难懂,单是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且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正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比如讲“时间是物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就可以放映多姿多彩的自然界四季变化的情景;人类改造自然界,处理相互关系的情景,使学生认识到一定要按规律办事。学生只有对政治教材的原理有了深刻理解,才能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研究成果,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益。一些内容教师布置下去让学生去网上寻找,结果会出人意料的好。

改进学习评价方式

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大的发展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那么思想政治课的评价方式就不应该只是关注知识,还应该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在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自然观察和自身生存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技能。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要实现“三个维度”的统一,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考试评价只能反映教学中知识目标的实现程度,而能力的培养和觉悟的提高对于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应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上,树立“人人都有才,人人都可成才”的现代教学理念。

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应以人为本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智能强项和智能弱项。新课程强调通过识别学生的优势智能,为学生提供发展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机会。政治教师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使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展示,并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智能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评价在于给学生找到并提供成功的支撑,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

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学生有多方面的智能,他们展示自己的智能也呈现出多元化,学校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他们还有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教师只能看到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却很少关顾他们在其他场合的表现;而学生也总想在老师面前留下好的印象,所以他们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真实性。为此,对学生的评价应坚持“主体多元化”原则,即家长和社会人士可对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应淡化结果,注重过程学生的智力发展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是面向学生的“过去”,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则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重在学生的发展评价。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对今后的学习产生借鉴意义,更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求知过程、探索过程和实践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正确的情感体验及价值观,要不断地关注学生学习和思想成长的过程,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评价真实、准确、全面,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