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的学习心得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建模的学习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建模教学的意义
建模教学指的是通过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建立实物模型来阐述课本中抽象的理论。建模指的是建立课本中教学素材的模型,对课本中的素材模型化,通过实物对学生进行教学,比如说小学数学中的加减问题,教师可以使用水果或者别的可以方便进行教学的事物来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小学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事物有更直观的了解和印象。小学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独立建造模型就是很好的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因为当学生上了小学之后,是小学生的思维就由形式转化为抽象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是培养小学生的建模意识和建模理论的基础和奠基的过程,建模教学最主要的意义是很好的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课本中知识的理解能力。
2.建模教学的模式
将建模教学融入小学数学中,要考虑到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还要遵循建模教学的基本规律。而可以将建模教学的过程分为几个部分:假设问题、精简假设、建立模型、解读模型等环节。
i.假设问题
建模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假设问题,假设问题必须是与小学生的生活并且符合数学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很好的建立小学生对建模教学的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小学生去接纳建模教学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本里的内容。
ii.精简假设
当给小学生假设问题以后,就要将这个问题转变成贴切课本内容的问题,所以要首先解答以下两个问题:对分析问题时建立的情景和将假设问题转变成课本问题,也就是根据提出问题的特征和建立模型教学的目的,简化提出的问题,把假设的问题通过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数学语言描述出来,进而将假设的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
iii.建立模型
通过构建模型让小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更深入的了解问题的本质以及问题所指的内容,建模教学就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解读课本里面抽象的内容,通过实物来将课本里面学生看不到的一面展示出来。
iv.解读模型
最后通过教师来解读模型的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模型的含义。建模教学知识教学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向小学生解读模型代表的含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问题的本质。
教学中必须要以建模教育的基本理念为中心,遵循这一流程来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融入教师自身对建模教学的理解和知识。
二、建模教学对学校教育的利弊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建模教育对于小学数学一样存在着它自身带给小学属小教育中的利与弊。
1.建模教学对小学数学的利
建模教学是直观的把课本中的教学素材通过实物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小学数学中融入建模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的了解授课的内容和汲取课本中的知识,还能够很好的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建造模型让小学生能够看到课本中的文字所描述的问题,通过利用模型来教学,就能够通过建模教学来首先刺激小学生的视觉,让小学生能够直接看到课本中所描述的内容,这样就能通过视觉刺激大脑来进行记忆和提高自身的理解。其次,利用身边的小物件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小学生自己独立的动手进行建造模型,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既能够提高自身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2.建模教学对小学数学的弊
篇2
1.信息技术的概念界定
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一词已经成为了社会中常用的词语,信息技术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是指在现代计算机及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从宏观角度看,信息技术是指是人类获取各种信息等的方式和技能的总和。信息技术在不同的情境下往往被赋予不同的内涵。本文件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教学相结合,由此界定为:在现代通信技术背景下,中职学校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及相关信息的方式和设备的总称。
2.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教学模式是教育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在不同的研究背景下有不同的界定方面。本文主要将教学模式和中职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将中职数学教学下的教学模式界定为:在一定教育思想、理念和理论指导之下,在中职数学教学环境下开展的数学教学模式的较为稳定的结构形式。
二、现代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设计的基础
传统意义上,中职数学教学往往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不存在任何现代化意义下的教学模式。为了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中职教学数学需要进行改革,数学教学改革需要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两大教学主体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由此来推动教学模式的形成、完善和最终的成熟。
1.数学教学主体――教师
数学教师作为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人和指导人,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构建新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需要数学教师提高自身的素养。其一,用信息化为依托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如学习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中职数学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还能为教学实践中实现新教学模式奠定基础;其二,数学教师还需要掌握一些多媒体信息技术。熟练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才能在信息化时代下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因此,在现代化社会下,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需要具备以上基本能力才能熟练地运用新型教学模式。
2.课堂主要参与者――学生
作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学生,在新模式之下学生要想在新型教学模式下进行更好地学习,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能力。首先,学生需要逐步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主动性强调较多, 要求学生需要具备有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其次,学生之间要有合作学习的意识,有团结协作的氛围,这样才有助于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展。
三、现代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
1.现代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新模式简介
(1)导生制教学模式。导生制教学模式是借助于英国和美国曾一度使用的教学制度贝尔――兰卡斯特制。同样也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只不过在英美两国主要在初等教育中使用较多。导生制模式的形成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提高,同时又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更为直接方便,由此导生制成为了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
导生制的实施过程:首先由数学教师在全班进行数学知识的讲授,讲授时间大致为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其次,由各小组进行讨论式学习,主要由各个小组的学生“导师”为其他同学讲解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计算机寻找一些基础性的材料和资料等,帮助小组内所有的同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最后,在教学时间即将结束时,数学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并对共提供疑惑的问题加以讲解。
(2)小组竞赛型教学模式。小组竞赛型教学模式依托与国外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设计的游戏竞赛模式。主要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分工、配合等。在中职学校将这种具有竞争力的模式引入其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答题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该模式主要体现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小组内合作情况。
小组竞赛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首先,数学教师需要将数学教学内容转变为各种数学问题。在教学之前发到学生手中。数学教师还需要制定好游戏竞赛的规则,便于学生积极参与答题;另外数学教师还需要对班级中学生划分小组,分组要尊重“优生与差生”相搭配的原则。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按照数学题目和现有的规则,组织班级学生参与竞赛,但需要教师制定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根据小组回答问题情况,为小组计入相应的分数;最后,根据小组答题情况,对小组成员实施奖惩,同时将课堂中遗留的问题加以讲解。
(3)小组探究型教学模式。小组探究型教学模式主要针对中职数学教学中对于中职学生较有难度的问题讲解时进行。小组探究性教学模式是在数学教师将基础知识讲解完后,将较有难度的数学题目留于小组自己探究,探究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情况。教师依据小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并对学生存在的疑难数学问题加以讲解。
以上介绍了三种适用于中职学校学生采用的现代化数学教学新模式,新模式在采用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和对学生的控制。
2.现代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新模式实施的注意事项
篇3
关键词:主题实践;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新课标改革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脑力与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实现综合性教育能力的提升。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专门训练学生动手与实践操作的课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课程设置的主要教学目的,要通过信息技术学习来展示学习成果。
1、信息技术课程主体实践教学的准备
我们以小学六年级课程中《信息技术》上册的教学课程作为案例,来阐述课程教学的准备工作。在《信息技术》上册中有一课为“媒体信息播放、制作简单动画与演示文稿”,要求学生实际开展动手操作。这对这一教学案例,我们论述相应的准备工作:
1.1、实践主题确定
在课堂中,老师要确定《媒体信息播放》这一操作主体,要求学生亲自制作简单动画与演示文稿并进行公开展示,准备时间为2周。
利用接下来的信息技术课中的两节课左右时间,老师引领学生一起讨论这一实践操作主题的重要意义,提示学生要选取生活中较为熟悉或常见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同时,对制作文稿或动画的技巧与注意事项进行讨论与实际指导。在主题确定阶段老师要对学生实际操作流程进行思路上的明确,从主题选取到模式的选择再到制作思路与技巧的点拨,使得学生制作的思路清晰,主题明确,形式尽量新颖。
1.2、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在引导学生建立实践主题后,教师要围绕主题建立一套信息数据库,不仅为学生搜集存储资料,还可以作为最终的成果资料进行演示并永久保存。数据库建立之后,老师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数据库的使用功能,并向学生演示主题信息搜索的技巧,如何使用搜索引擎,如何通过关键词索引进行资料搜索。同时,老师要将常用的资料及信息搜索数据库或网站推荐给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在本次实践主题课程中利用搜索工具进行资料搜集与索引。
1.3、科学划分小组
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基本能力基础上对班级学生进行划分小组,小组的人数与能力要均衡,通过组内民主方式选出小组长,并在小组自行讨论基础上,形成组内不同成员的分工,老师做好相关记录,各小组要做好时间操作及成果演示的计划进程推进表,老师要根据时间表进行不定期的跟进与检查,并适时给与专业指导。
2、信息技术课程主体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
2.1、确定具体展示形式
在前期准备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在确定的主题下,通过讨论确定本小组具体的成果展示形式,具体来说可以选取POWERPOINT、WORD文稿、ACD SEE等较适宜小学生实际操作的基础办公及看图软件进行操作演示。同时,老师要统筹把握尽量是每一种软件都有小组采用演示,使得学生在展示自身成果的同时,学习其他组别的技术与知识。
2.2、搜集主题实践活动素材
在具体制作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根据组内展示的主题设计时间调查表,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进行素材搜集与整理。可以采用主题问卷调查、照片、视频等不同形式的素材搜集与最终展示。
2.3、情景式成果演示
情景式教学是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分为代入感,使得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形成深刻的印象与共鸣,达到教学的目的。
具体来说,在“媒体信息播放、制作简单动画与演示文稿”学生成果的展示过程中,其中一组成员选取的是节约的主题,通过POWERPOINT的演示形式,选取的照片主要有幼儿园餐桌上分散着掉落的饭粒、大学食堂实物浪费情境、饭店餐桌上摆着没怎么动筷子就离去的客人的身影等系列照片。在成果演示时,采用情境再现的形式,将教师布置成幼儿园、大学校园、高档饭店等三个场景,让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并演示在这三个环境中浪费粮食的人物及场景,可以采用一些现实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学生看过之后,在情境模仿演示过程中,引起共鸣,对浪费粮食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与愤怒。在情境展示结束后,播放小组POWERPOINT的演示照片,加上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与思考,对“节约粮食”这一主题形成深刻思考与更加深刻的认识。
2.4、探究并解决主题实践活动问题
在成果演示结束后,老师要针对此次实践活动进行点评与总结。在点评与总结课堂上,要列出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剖析、提出解决方法,为学生积累经验。同时,将好的实践经验在同学与组别之间进行交流。通过探究并解决主题实践活动问题、总结有益的操作经验,引导学生对主题实践活动的教学理解更加深刻,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综合的掌握应用信息的知识与技能。
综上,在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一定的主题作为出发点,在活动参与过程中体验信息素材搜集、过程参与体验、团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根据主题实践需要,学习掌握并积极应用相关信息技术,培养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归纳总结并有选择地利用搜集的资料,同时,通过情景式的成果演示,将成果深刻的表达出来,引起共鸣,丰富了自身的参与感悟,达到信息技术使用学习的最终目的。
篇4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计划中所增加的必修课,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内容,旨在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新的创意与进步。“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教学角度出发,对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的问题及某些数学问题(包括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形成实验(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的成果。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实践活动的参与,其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一个好的研究性学习方案至少包括三个要素:合理的研究目标、有意义的研究内容、科学的研究方法。
数学建模属于一门应用数学,学习这门课要求我们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经过分析、简化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去解决。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为了使描述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人们采用一种普遍认为比较严格的语言来描述各种现象,这种语言就是数学,而使用数学语言描述的事物就称为数学模型。
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数学建模”为载体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研究性
“数学建模”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研究,我们以“数学建模”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建模研究,这是我们教改的大胆探究,是为了探求提高课堂效率的新路子,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2.开放性
“数学建模”包罗万象,涉及方方面面,如太空探索、微观世界、生物工程及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无不涉及数学建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课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3.趣味性
趣味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学建模”得到的结果,有许多都是与生活中的习惯思维相悖的。例如,一艘正在被飞机攻击的军舰,应当进行怎样的操作才能逃过劫难?按习惯思维,是左转弯或右转弯或后退,根本不会想到会是加速前进,有很强的趣味性。二是一个个课题都是实际生活中提炼出的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后,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研究兴趣。
4.可行性
对中学生而言,进行“数学建模”的研究性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是他们在中学阶段就能获得科学研究的亲身体验,而不是要他们得到什么有价值的成果。因此,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提炼出数学问题,利用中小学所学知识进行建模求解,有较强的可行性。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数学建模”为载体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办法
1.准备阶段
(1)“数学建模”的概况介绍
利用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时间,给学生介绍相关数学建模的知识,以实际的例子说明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及巨大的开发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改变学生对传统数学教育所形成的“枯燥、乏味、无用”的偏见,使学生重新对数学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为将要开展的“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做好动员准备。
(2)“数学建模”理论学习
为学生讲解“数学建模”的理论,介绍研究方法、一般步骤和过程,讲授部分中学课本以外的、“数学建模”过程中又比较常用的背景知识,如统计、线性规划等,为学生做好“数学建模”的理论准备。
(3)选择研究课题
选择研究课题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给部分课题供学生参考;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提出课题。
(4)审题
教师将所有课题汇集在一起,以三个原则:课题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课题的研究方向必须明确,不能含糊不清;课题必须具有可行性,既能够在学生独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审题,课题不能过大、过难、过深,必须符合中学生的实际。
(5)分组
将审好的研究课题分给学生,最好是多个人组成一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2.研究阶段
(1)建模分析
学生首先对自己的课题进行分析,写出研究提纲,指导教师再对学生提出参考意见(需要参阅的相关资料、研究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关键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调查、统计、分析,获取相关信息。
(2)建立模型和求解模型
学生通过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建立课题的数学模型,并且要求自己的模型得出结果。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由指导老师提供帮助。
(3)结果论证,写出研究报告
建模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需要进行结果检验。如果相差甚远,则重新建立模型并求解模型。论证后由学生写出研究报告。
3.评价阶段
篇5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
21世纪的人才培养计划任务重、目标多元,正如现代教育的观点指示:“教育的目的重在挖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非使学生掌握某些知识或获得某种职称。在数学课堂这个充满思维火花、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空间非常大的环境中,将教学改革落实到实践,转变原有教学模式,己然成为初中数学课堂发展的必然之路。
一、巧妙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是在众多数学教学改革原则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它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方法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情景创设为主线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因为情景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兴趣与积极性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观察的前提下,不断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数学《丰富的图形变化》一节时,我采用的是“动手操作”的情景创设;在学习《统计图的选用》一节时,我采用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情景创设;在学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一节时,我采用的是“动画演示”的情景创设;在学习《圆的对称性》一节时,我采用的是“讲故事”的情景创设。
二、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新课程理念的最高要求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点”,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所做的工作,如确定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等等,都是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与思考、主动实践打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并进行观察、操作,完成一系列探究活动。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总结出了探究性学习的原则:①情感原则。给学生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②指导原则。教师及时观察,善于捕捉学生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③创新原则。给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④兴趣原则。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采取合作交流方式,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对话交流的方式,效果非常明显。因为小组问的交流与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能够使学生形成互比、互帮的学习气氛,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且能够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和问题解决的喜悦感。我的具体做法是:①进行合理分组。对班内的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组,力争达到小组之问相对合理与均衡。②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至于学生没有目的,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③采取激励性评价。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性语言为主,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④教师参与学生活动。教师在巡查过程中应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收集学生的信息,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已进入了我们的课堂,对于我们初中数学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尤为重要。因为多媒体不但能够有效地增加课堂容量,而且能够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问,使教师更有精力讲解疑难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还有直观性强的特点,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图形与证明》、《概率的简单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章节时,我就把堂课中的重难点、习题等,通过投影仪将其投放到“屏幕”上,既节省了时问,又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
五、掌握学生个性差异,强化针对性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思维个体、学习个体,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方法不同、学习心态不同,如在课堂上全部“一概而论”的话,势必会造成教学效果“差异”、木文提到的针对性教育不泛指统一,因为教育事实表明,以现阶段我国教育力量,是不可能做到让普遍学生在课堂上得到针对性教育服务的。因而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在课堂允许的情况下,依靠教学提示、教育侧重,区分每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机会”,学习“内容”、如:在三角几何函数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立题目后,可以先让每个学生说明一下解题思路,可按小组分类,把解题思路相近、相同的学生归为一组后,让他们在统一时间内进行解题,计算每个人的解题时间,教师在下面做个别的“单独辅导”,最后评判最佳的解题方式。这一教学模式看似也是同学们统一行动,教师没有开“个例”,其实不然,在教师巡访学生解题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己经熟练掌握了每个学生对几何题的看法和解题思路,进行简短的提点和辅导,是鼓励、推进学生在自己选择的解题道路上的思维建设与成熟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思维能力培养。由此可见,在普及教育的大环境中,针对性教育模式要想融入课堂,需要学校、教师耗费大量的精力和物力予以支持,无论是思想建设,还是思维培养,个性差异都会成为课堂教育作用发挥的主要突破点。
六、结语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的场所。
参考文献:
[2]孙晓红.对新课改下数学课堂的几点反思[J]. 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07):40-41.
篇6
在实践中发现,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教学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和学生顺利地达到较为理想的教与学的效果,但是开展网络教学需要有一个支持课程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平台。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使用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平台,则存在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不便于更新和维护的缺点,使用博客则存在资源管理不方便,难以跟踪管理学习过程的问题,而使用网络课程系统则能克服专题学习网站的缺点,能够对教学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目前世界上的网络课程系统有很多,我们需要选择一款适合于自己教学使用的课程系统。
一、基于Moodle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提出
比较众多网络课程系统后,笔者认为Moodle最适合。它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开源免费、简单易用、模块化结构、功能强大,已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习使用Moodle,并探索如何将其整合到学科的教学中,以达到提高该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Moodle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能够承载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活动设计,提供多种交流方式,实现教学多元评价。因此,笔者提出构建一种基于Moodle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二、基于Moodle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构建
由于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学生在基于Moodle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因缺少教师及时和有效的指导而容易迷失方向,导致影响学习的效率和系统性。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能抛弃传统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完全采用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如何把Moodle融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既发挥传统面对面教学的优势,又发挥基于Moodle教学的优势,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笔者经过多次教学实践试验,终于探索出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状态,构建出一种基于Moodle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1.结构模型
基于Moodle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在此模式的结构中,Moodle作为一种教与学的辅助工具,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承载教与学资源。Moodle可以以文本、网页、链接到文件或站点的形式承载资源、呈现资源,既方便教师管理、分发资源,又方便学生查看、下载资源。(2)实现个性化学习、异步学习。教师在Moodle平台上设计多种学习活动,设置多样可选的学习任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能力选择性地学习。(3)积累过程性学习成果。Moodle提供的作业管理模块功能,能够收集、统计、保存学生作业,使学生的学习成果能以学习档案袋的方式呈现。(4)拓展师生交流途径。Moodle提供的交流方式有投票、聊天室、讨论区、短消息,可以实现多方面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异步交流,解决常规课堂交流方式单一、交流面窄、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5)实现多元评价。Moodle提供了多种评价方式,有作业评价、测验、讨论评分、互动评价,能够实现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教师评价。同时,Moodle还提供了能够完整地记录学生学习历程的学习跟踪功能。通过这个功能,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评价情况,教师可以客观、立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的学习方面,学生在Moodle课程平台上,沿着教师设计好的学习路线学习,参与包括测验、作业、投票、互动评价、聊天、讨论区、问卷调查等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从中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与教师互动交流,也可以生生之间协作交流。学习完成后,学生还可以根据系统测试结果或者教师评价的反馈信息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教师的教学方面,教师主要利用Moodle承载教学资源、组织学习资源、呈现多媒体信息,利用Moodle的作业功能管理、评价学生作业,利用Moodle的学习跟踪功能对学生作出过程性评价。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提示操作要点,监督调控学习进度,精讲点拨学生反馈的信息和疑难问题,辅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
从此教学模式的结构模型图可以看出,此教学模式既体现了传统课堂教学优势和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优势,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2.操作程序
面对信息技术技能操作课型的课堂,此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总共分为5个环节,分别是情境导入、自主学习、汇报演示、综合应用和总结评价。各环节具体描述如下:
(1)情境导入。教师利用Moodle呈现图片、文字、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出课题;学生先观看教师展示的多媒体信息,感受学习情境,产生对学习的需要。
篇7
关键词: 化学教育 信息技术 自主性学习
21世纪,人类正迎来信息时代。目前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课堂已经成为趋势,集图、文、声等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加强素质教育等方面已取得了成功。将多媒体引入化学教学中,它不但能生动形象地体现化学课的教学特点,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是对旧的教学陈规的巨大革新。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越来越多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基于化学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是在传统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的建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从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等感官角度对所学概念或其他知识实现多角度有效刺激,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更为有效更为持久的自主性学习模式,这种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法、内容以及综合应用。
一、构建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一)素质教育的要求
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近几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探寻着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开展教育科研,并不断地实践、改进和提高素质教育。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试验,认为在教育工作中,要注重挖掘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内动力,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行为,教会学生有个性地认识主体,充分发挥其自身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构建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
(二)化学教育理念的要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透过实验现象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而揭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奥秘。如果学生不喜欢化学,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世界中去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和激发学生在化学上的兴趣点,把学生的兴趣进一步转换为学生学习的需要。例如第一部分内容为重视实验和重视生活,只有构建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才能真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
(三)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的整合提供了契机
针对化学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及概念的抽象性特点,计算机辅助教学(CAI)逼真的立体画面、清晰的比较鉴别、精练的规律总结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除此之外,丰富的网络资源也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了最原始的信息,使得一些由于条件有限或鉴于安全考虑无法完成的实验得以演示,是教师构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有效工具。
二、基于化学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下,构建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的方法
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正日益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而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将给中学教育特别是以实验为主体的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环节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从而引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创新,形成一种新的构建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的方法。
(一)模拟实验及生产过程
模拟实验(极危险、污染严重、条件苛刻、高科技、微观世界) 及生产过程,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变搞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如:模拟中学化学微观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微观问题宏观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模拟微观世界的化学反应和现象,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等微观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对于微观粒子之间的反应,学生没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很难理解的,而借助计算机的模拟手段,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从而对化学变化的本质一目了然。
课堂教学中无法实现的实验及生产过程等,学生如果不能亲临其境,往往形成学习障碍,学习障碍的存在是化学教学难点的成因之一。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在网络化环境下被打通了、降解了、消失了,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绪,也就形成了学习的自主性,加之教师不断地强化这种乐学情绪,将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意志。
(二)建立化学学习网站
“因材施教”一直是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理念,以前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一直未能实现,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可以自主选择。(1)教师在课堂使用的课件、试题均可放到网站上,学生就可以从记大量笔记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也是减轻负担的一种方式。若有遗忘,学生可以上网查询、及时复习。这种方式克服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当两者结合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时也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也符合素质要求的要求。(2)教师可以设置“在线题库”,并及时更新,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学习资源。除了题目以外,可以把化学史及化学在生活、社会中的一些常识放到网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在线答疑”软件的应用将惠及各种成绩层次的学生,学生可以将自己在课堂上或者课外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教师的及时回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在网站上设置留言板,主要用于访问者向网站管理员反馈意见。
三、构建基于化学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不能忽略教师的重要角色
尽管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角色变“教”为“导”,教师的角色依然不可忽视,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干预、思想教育以及身体力行、耳濡目染的影响依然是最重要的。在信息技术大量应用的前提下,教师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必须有一个质的提高,所以现在已经有人呼吁高师化学开设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不容忽视。所以在化学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下,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不仅不能忽略教师的角色,而且教师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二)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虽然Internet上资源丰富,基本每个实验都有演示视频,但是只要是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完成或者教师能够演示的实验就一定要动手实施。毕竟只用感官获得的体验不如亲自体验来得实际,两种情况下学生心理获得的满足度也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
参考文献:
[1]吴峰.浅谈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2:141.
[2]张卫华,徐扬子, 李克非.远程化学教育网站的建设与开发.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3,20,(5):631-634.
篇8
【关键词】移动APP 大数据 线上+线下教学
一、引言
国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上世纪30年代开始的采用幻灯、投影、视听设备等传统教学媒体的“常规模式”;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基于PC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基于Interuet的“网络模式”和目前应用于少数尖端科技领域的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研究的内容也很广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关技术的研究以及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研究热点的变化受技术进步的影响较大。通过统计美国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研究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有关“Web Based Instruction”、“Electronic Learn-ing”的研究呈上升趋势,而“Multimedia Instruction”则呈下降趋势,这种变化便是网络技术普及应用的影响。相比于国外,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均起步较晚,其应用的范围和种类显得少且单一,因而目前在应用研究方面频受关注的以及在课堂上普遍使用的仍是投影仪、电子白板、有线网络等为主的传统多媒体教学方式,而将移动APP、在线课程资源、无纸化评测系统、大数据分析、云平台实训、无线wifi等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于会计专业主干课程日常教学的在国内目前寥寥无几,系统性的研究非常匮乏。郑州财经学院与纽交所上市公司正保集团共同创立全国首个“正保会计学院”,实行专业共建,利用正保集团及其旗下中华会计网校的优质资源和雄厚技术力量,引入了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并综合运用于会计专业的教学管理,对信息技术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和尝试。
二、信息技术手段对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影响
(一)移动APP+专用wifi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将人们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而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需求还包括两个层次,那就是手机和wifi。手机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各学校的高度重视,纷纷推行“无手机课堂”的活动,但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实现手机与教学的有效结合,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兼顾了90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1.移动APP“掌上高校”
移动APP支持IOS、安卓、Windows等主流移动操作系统,功能包括:校企共建课程的网络高清视频播放、随堂测试推送、课后作业推送、考勤管理、课表查询、上课提醒、阶段测试、过程考核、错题统计、答疑板等。
2.专用wifi
在两座教学楼共42个教室,搭建了专用无线网络,并在学校中心机房设立专用流媒体服务器,与教学楼交换机通过光缆进行连接,双绞线接人教室无线AP。师生在无线覆盖的区域里,可以通过移动APP或通过电脑登录共建平台,免流量费进行听课、学习视频下载、做题以及其他相应的功能。
3.随堂测及课后作业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提问来与学生进行互动,来掌握了解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学习情况;课后如果布置作业,由于所带学生人数较多,往往不能亲自批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提问被随堂测所取代,老师可以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马上通过共建平台向学生推送几道相关的习题,学生通过移动APP接收推送的习题并现场作答,参与答题的情况、答题正确率、选择最多的选项等统计数据会即时展现给任课教师。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通过网络进行推送,由系统自动批改,并提供学生答题的相应统计数据,免去了传统模式下老师批改作业、收发作业的麻烦。
4.考勤管理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考勤管理一般是采用课堂上点名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是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尤其是上合班大课的情况下),二是无法完全避免学生迟到早退或代为答到的情况。利用移动APP和专用wifi,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其机制是:学生进入教室范围,手机会自动连接专用wifi,学生打开移动APP点击对应的签到功能,系统自动记录学生签到的时间,签到完成。但为防止学生签到后离开,系统会连续记录学生在教室的时长。如学生课间离开教室,再次进入教室后系统会重新进行记录。如果学生将手机放在教室后离开,通过随堂测等教学互动环节,可以轻易地发现这种情况。
(二)微课、录播课程和直播课程
1.微课
利用微课,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关键的知识点,其碎片化的学习方式非常适合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前预习基础性的知识或背景知识,以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后自主地复习所学内容,解决学生课堂上没听瞳或当时听懂课后又遗忘的状况。
2.录播课程
微课的碎片化学习方式是其最大的优点同时也是其最大的缺点,单一依靠微课会使得知识与思想的传授失去连贯性、逻辑性和深刻性,因而需要在微课之外,制作完整课程的录播课程。录播课程由正保旗下中华会计网校的全国名师讲授,为保证知识的及时更新,全部课程每年都需重新录制新。
3.直播课程
微课和录播课程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地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它们的共同缺点是没有办法为众多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无法根据课堂学生的现场反应来进行互动及对授课进行调整。为解决以上问题,在一些共建项目上,推出了直播课程。对于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学习,可以采取整班进行直播的方式,对于“云会计”平台的真账实训、就业推荐等项目的一些环节,比如不同学生所做的不同行业、企业的真账,以及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的指导等,可以采用一对一直播的方式。
(三)大数据分析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想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只能依靠主观判断,依据课堂提问、与学生交流、批改作业等获取的信息并不全面且有较大误差。在大数据环境下,这些信息的获取及统计更加便捷和直观,其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可以通过收集学生的听课完成情况、做题的数量及正确率(随堂测、课后作业)、测试成绩(阶段测试、考前测试、无纸化模考)以及答疑板的高频提问知识点进行汇总和大数据分析处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学生学习的难点(这些难点的真实所在往往与老师的主观判断不一致);第二,老师可以根据以上统计,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学生也可根据以上统计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学习。
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所形成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生成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肖像,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课程学习、真账实训或是就业推荐等各个环节中的学习能力,明确自己的优势及就业方向。
(四)云会计平台
云会计平台是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移动APP等技术,使用移动设备和计算机,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企业财会业务外包服务,由线上会计服务和线下会计服务两部分组成。线上会计服务包括建立账套、票据处理、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和期末结账、编制财务报表、税费申报与扣缴、工商年报、增值业务等项目;线下会计服务包括办理证照、刻制公章、银行开户、税务报到、上传票据、上门申报与缴款、凭证复核与装订等项目。通过云会计平台的外包服务,一方面可以满足中小企业记账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郑州财经学院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真账实训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实习难的问题。
(五)无纸化在线评测系统
1.无纸化阶段测试
测试,就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期中学习存在的问题,并调整教学和督促学生,理应在每个学期组织多次阶段测试。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数院校的课程教学中没有设置阶段测试,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组织起来太复杂,需要协调教务,印制纸质试卷,安排考场及监考老师、批改试卷等。利用无纸化在线评测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阶段测试。比如在学完一个重要的学习项目后,老师可以在共建平台中将这个学习项目的试题进行组卷,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甚至课下,利用移动APP或电脑登录共建平台进行测试,使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
2.无纸化期末测试
无纸化期末测试的组卷方式包括固定组卷和随机组卷。固定组卷是指所有学生考试的是同样的试题,随机组卷是指由系统随机在题库中抽取题目,学生考试的题目不同。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采取的随机组卷的方式,但从校内考试来说,为公平起见,一般采用固定组卷。无纸化期末测试一般是安排在机房,考生彼此距离较近,在考试的时候为防止学生互相抄袭,可以在组卷的时候将每个学生进入考试后看到考题的顺序进行随机排列,并调整选项的顺序。对于会计专业的主观题即会计分录,也可以使用无纸化考试进行考核。考试时间结束后,系统会自动进行提交并阅卷。考试系统会每隔半分钟(以后会缩短到10秒左右)对每名考生的答题进行临时保存,避免学生提交试卷环节出现意外而导致没有成绩的现象。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
结合引入的先进信息技术手段,郑州财经学院从教学方式、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实训体系、评价方式等方面人手,重构了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方面,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将移动APP引入我院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日常教学中。结合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和专用wifi,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
课前,老师通过网络向学生预习任务,学生通过共建平台上的微课及录播课程事先学习基础知识和背景知识。
课中,与别的院校让学生收起手机不同,我院老师在上课后第一句话往往是:同学们,请大家拿出手机,我们开始上课了。首先是利用移动APP进行签到;然后对于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通过随堂测来检验大家的掌握情况,如整体掌握的不错,就不再讲授这些内容。根据课程内容,有些识点可让学生事先预习,上课时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由学生来进行讲解,调动学习氛围。授课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也会随时采取随堂测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临近下课时,向学生推送课后作业。
课后,学生可以利用移动APP随时随地的学习、做题,在线课程资源可用来复习、巩固当天所学内容。学习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在答疑板进行提问,由其他学生或校内老师以及正保集团配备的助教进行解答,并保证在24小时内能够提供满意的答案和解析。
(二)课程体系
由于引入了正保集团的先进信息技术手段,郑州财经学院对学历教育的传统课程体系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利用正保集团旗下中华会计网校的优质线上资源。在专科层次的课程体系中,融入会计从业资格与初级会计职称的内容,并计划在本科层次的课程体系中除会计从业资格以外,再融入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等内容。
具体来说,将对应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和对应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财务会计》、《经济法》五门课程进行课程共建,一方面调整《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经济法》两门课程的授课学期并增加课时,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也以证书考试为主同时兼顾与其他课程的连贯性,结合丰富的线上课程资源和试题库,为学生顺利通过考试提供保障。通过以上调整,使学生在大一阶段能够完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三门课程的学习,并在第二季度统一组织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能够在第三季度报考下年第二季度的初级会计职称考试。
(三)课程资源
1.线下课程资源
二维码等信息技术已经开始在传统的纸质教材中普及。共建课程教材的选用上,郑州财经学院采用了针对会计从业资格及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教材,该系列教材由中华会计网校名师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每科一套为3本,包括教材、应试指南和全真模拟试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即可看到相应的资源,比如对某个关键知识点的详细解释、案例、背景知识、有关政策法规、历年真题等,老师也可以利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平台对二维码资源进行更新和修改。
2.线上课程资源
线上课程资源包括专业导论课程、五门共建课程的微课程及完整的录播课程、部分共建项目的在线直播课程、网上实习和真账实训项目的实训指导课程等,课程视频数量总计1100多个,时长400小时,可供学生在线或下载后学习。
3.线上习题库资源
中华会计网校拥有国内在线会计培训70%的市场份额,早已建立起了庞大、高质量的题库资源。在五门共建课程中,嵌入的习题总数约11000道,并都配有详细答题解析。这些习题被用作随堂测、课后作业、阶段测试、考前模拟测试和无纸化模考等,免去了老师出题、改题的麻烦。
(四)实训体系
校企专业共建的实训体系由专业课程实训、专项技能实训和虚拟仿真综合实训构成。课程实训是在一些专业主干理论课程中穿插的小实训,如《基础会计及实训》、《财务会计及实训》、《审计》等。专项实训是针对一些财务专项技能所展开的实训,比如《出纳实务》、《会计电算化》、《纳税申报》等。综合实训是学生毕业前的大实训,以往是采取手工模拟业务的方式,现在是通过正保的云会计平台,采用真账实训的方式,对学生财会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进行训练。真账直接采用企业的真账,一般取2~3个月的业务作为实训内容,因为直接用的是真账,业务真实,能体现实务逻辑,是最佳的实训方式。但真账往往业务量小或重复,训练不够全面,因此一个实训过程会采用不同行业或针对不同侧重点的多套真账,并结合专题来完成。实训之前,会开设专门的实训录播课程,对典型行业真账会开通实训直播课程,学生所作的账务处理由校内外专家进行审验和指导,以保证质量。
(五)评价方式
共建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两个部分,期末的无纸化机试占60%,平时的过程考核占40%。《基础会计及实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的期末无纸化机试采用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相同的模考系统,试题从全真模拟题库中抽题,题量、考试时间和会计从业资格保持一致,使学生提前适应机考。《财务会计》、《经济法》两门课程的期末无纸化机试采用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相同的模考系统,题量、考试时间及难度也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保持一致,试题难度适当低于职称考试。
过程考核由三部分组成,通过移动APP签到功能记录的考勤占20%,学生线上听课学习的进度占40%,知识点得分占40%。其中知识点得分包括课后作业与阶段测试、考前模拟测试等的做题数量与做题正确率按一定比例构成。
对老师的评价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校内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校院两级督导评教)的考核情况、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及职称证书的通过率、学生真账岗位实训的成果。
篇9
为了解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的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笔者进行了研究前期的调查,调查了研究地域的全部高中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共25名,任教学校其他学科教师共50名。同时,还调查了任教学校高中一年级学生2个班共108人,高中二年级2个班共97人。教师调查问卷共发放75份,回收7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学生调查问卷共发放205份,回收20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发现存在以下现象:①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更新。②目前教学平台的建设仍为空白,无法体现新教材的优势。③信息技术教师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有限,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改善。
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方式和学习需求调查,分析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缺乏相互之间的协作,这不利于学生协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②学生对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期待很高。③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低。
2 信息技术课程协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指导下实施信息技术课程协作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简单概括为:学生以协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学习,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相互协作交流,共同探究,最终达到学习目标。
笔者根据教学实际,在与同科教师研究协商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本校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协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框架图。(如图1)
图1 信息技术课程协作探究教学模式框架图
3 信息技术课程协作探究教学模式简介
笔者结合本校的硬件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对构建出的信息技术协作探究教学模式进行简单介绍。
3.1 情境导入。本环节为教学活动实施的开始,教师可以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引入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创新,设计出既能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又能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潜移默化地达到教学目标。本环节需要引出学生探究的相关问题,以供学生进行继续学习。
3.2 协作学习。在此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为主。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在课程实施之前,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认知能力的差别,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分组方式多样,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①可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合成组,允许小组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学习时间也可以灵活把握;②“优——优”合作、“差——差”合作,也就是说分成的小组基础相同,这样他们反而能够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避免单一的使用“交叉合作”分组方式造成的一些学生问题。
3.3 深入探究。在“协作学习”的环节中,学生已经对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小组讨论,交换了意见,也提出了更深入的问题,这一环节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给予学生适当地点拨,可以是肯定式点拨或者点睛式点拨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发现更深入的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将所学知识能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4 交流评价。这一环节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阶段,学生经过了协作探究学习以后,完成的作品需要经过与他人交流才能得到更加客观的评价,可分为三个环节:组内评价、组间互评、教师评价。教师需要做的是对交流活动的组织、指导,并参与其中。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参与式教学 课堂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随之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也迎来了高科技时代,我国为了培养更多的新型信息技术人才,满足新时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在中学课程中增设一门信息技术课程,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与理解,并适应当今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各个教学方面尚未得以完善,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是重点任务。而课堂的教学质量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本文笔者就建构有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谈谈一些看法。
1 做好课堂导入
通过建构合理科学的课堂导入参与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将学生很好地带入新知识的学习准备状态。上课开始之际,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或者一句话,如果利用得当则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开展下一步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应以唤起与调控学生的注意为基础,使学生的认知、情绪注意得到充分调动。一方面,导入要具备创新、新颖、引人入胜等特点,才能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导入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课与课之间的桥梁,因而导入时要巧妙地将旧知识与新课知识联系起来,既要做到复习巩固旧知识,又要为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例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导入“Excel的选择性粘贴”时,可以先让学生将Excel中的数据复制到其他电子表中,当学生进行操作的时候会发现有些数据是不能单独拷贝的,这时候教师便可以导入“选择性粘贴”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对比二者的异同,既可以掌握新课的知识点,又可以巩固旧知识点,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引入电脑游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电脑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构成》一课时,首先要进行新课知识讲解,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构成建立起整体认识,随后介绍“打捞我的电脑”游戏的玩法,即玩家可以通过键盘控制一条打捞船,利用篮子将水中的电脑零件捞起,而捞上来的电脑零件可以查看零件的相关信息,如品牌、性能、价格、名称等,玩家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将它典当成银子,再用银子购买自己想要的电脑部件;另一个是直接用其作为自己电脑的安装部件。最后将所打捞到和购买的零件组装成一台属于自己的虚拟电脑。通过这样的游戏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身心轻松的条件下学到知识,加强对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其各个部分功能的认识与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实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学习程度以及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通过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获得一定的进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两个以上的层次,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应加强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训练。例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我的电脑”讲解时,应进行分层次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一节课时共45分钟,教师应将20分钟向全体学生进行讲解新知识,剩余的25分钟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应指导其先进行教材阅读,大致了解本节重点知识,并帮助其牢固基本知识点;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指导其进行全面性复习本节课学过的新知识,并学会归纳总结;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则可以向其提出一些拔高性的题目并指导其完成。通过这样的方法既可以进一步提高基础扎实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帮助基础较弱的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又可以帮助基础一般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4 加强课外活动交流
通常课外活动互动方式有两大类:一种是课外科技活动,另一种是课外联系。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向有一定能力且兴趣浓厚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条件;课外联系可以保持学生与教师的联系,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前提。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专题探究、项目实践等,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采用不同的参与式方法教学才能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与掌握,进而为学生今后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江西省安远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西 赣州 342100)
参考文献:
[1]张志江.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思考[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4).
- 上一篇:影视产业分析报告
- 下一篇: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