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全球经济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全球经济现状

篇1

关键词:全球经济;国际化大都市;竞争优势

一、西安市融入全球经济的战略机遇和自身优势

1.西安市融入全球经济的战略机遇

在“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下,西安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开放正式获批,“长安号”实现常态化运行,陕西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开局,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西安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西安已成为西北首个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在三星、美光、强生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2015年,西安实现海关进出口总额17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①。高新区进出口总额突破219亿美元,同比增长18.8%②。

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示试验区、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等战略机遇的同期叠加(见表),形成了西安发展过程中独具一格的战略优势,成为西安融入全球经济,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推手和动力。

2.西安市融入全球经济的自身优势

(1)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丰富

西安的综合科教实力位居全国城市第三,军工实力全国城市排名第一。西安拥有普通高校63所,在校学生75.27万人③,各类科研及开发机构1684个,各类独立科研机构460余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测试中心231个,科技人员16.10万人,其中,两院院士60余人。

(2)主导产业优势明显

西安是全国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现已形成以英特尔为代表的IC设计,以三星、美光为代表的半导体封装及测试,和以中兴、酷派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制造为主体的,具有国际级竞争优势的半导体全产业链。在航空航天设备、电子信息设备、汽车、专用通用设备、高中压输变电成套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优势明显。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已形成以化学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加工为主体,以天然药物和中药开发生产为特色,以医疗仪器和设备研发生产为支撑,以新剂型药物和生物制品为增长点的优势产业集群。

(3)生态文旅资源富集

秦岭是全国闻名的“生物资源基因库”,据《太白山本草志》(1993)统计,共有1412种之多。依托山水生态优势资源,西安在秦岭北麓、渭河沿岸、白鹿原等板块布局建设猕猴桃、葡萄、樱桃、石榴等时令水果产业带。友城资源方面,西安现拥有国际友好城市27个,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五④。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西安的友城城市总数达到15家。

二、西安市融入全球经济存在的问题

1.经济总量较小,产业规模不大,内在质量不高

从经济总量来看,近年来西安经济增速虽然排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但总量优势微弱,仅为成都的54%,面临着做大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速的压力。从产业规模来看,西安总体呈现出产业大而不强,产业聚集度不高,产业关联性较弱。三产占比虽然达到55.8%,比成都略高,但成都的三产总量为5125亿元,与西安GDP相当⑤。从内在质量来看,2014年西安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3.9:40.3:55.8,但内在发展质量不高,二a增速不快,总量偏小,三产中生产业发展较为落后,占比不高,与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水平不相匹配。

2.国际化程度不够

从西安融入全球经济的现状分析可知,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开放的重点城市,西安的国际化程度与各项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指标,比如外国使领馆入驻数量、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数量、举办国际会议次数、吸引国际入境游客人数等指标差距较大。

3.城市承载能力不强

航空物流发展方面,国际航线数量偏少,旅客吞吐量、航空货运吞吐量较低,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服务业方面,以金融、交通运输与仓储等为代表的生产业发展相对较慢。城市涉外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为外籍人士在西安工作、学习、生活提供的保障不完善。生态承载能力方面,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77立方米,远远低于全国人均的2069立方米和陕西省人均的1133立方米,属于极度缺水城市⑥。此外,人均绿地覆盖面积为11.2平方米/人,与全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4平方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⑦。

三、西安市融入全球经济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1.总体思路

西安市融入全球经济的总体思路为:通过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之都”建设进程,使西安成为全球知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业互联网新兴产业策源地之一;通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卓越化提升,打造“全球设计之都”,使西安成为全球重要的软件技术创新基地、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发挥“世界古都,华夏之根”的资源优势,使西安成为彰显华夏文明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依托秦岭及渭河的生态资源优势,实施全球品牌化战略,使西安成为世界知名的温带水果出产地和全球技术领先的低温果汁产业聚集地。

2.西安融入全球经济的政策建议

(1)培育产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借助《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的逐步实施,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为核心,以开发区为产业发展引擎,实施“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发展战略,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2)加大对外开放程度

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为依托,加大向西开放的力度,通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国际孵化、信息共享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展向西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实现能源、科技服务、产能等优势资源输出,提升西安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统筹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合作创新,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为西安加快融入国际经济提供强有力支撑。

(3)优化提升城市功能

积极构筑智能交通物联网体系,依托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城内道路,将西安建成大型无缝智能综合交通枢纽。推动服务创新,提高服务业水平。积极推动智能化服务在服务业领域中的应用,推动服务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理念创新,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完善社会治理,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规范化、数字化、常态化水平,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网格化。提升契合国际化大都市要求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

(4)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总结和提炼西安城市精神,形成城市核心价值观,用城市精神来促使市民形成普遍的城市自豪感和认同感。注重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广大市民文化水平、文明程度、道德修养、法律观念和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精准城市定位,找准城市宣传的切入点,打造西安城市文化名片,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西安在国际文化上的影力水平。

(5)提升资本供给能力

拓宽贷款渠道、丰富信贷产品、创新贷款模式、加强信贷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及完善贷款保障措施,建立多元化的资本供给体系。完善以政策性信用担保为主体、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相互支持的多层次担保体系。通过支持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上市企业增资扩股、构建多层次股权融资体系。

(6)健全人才保障体系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各级侨联机构以及国际化人才中介机构的合作,鼓励领军人才的引进。加强专业机构人才培养能力,推动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专业人才的国际化水平。

总之,西安市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聚焦重点产业、加大对外开放、建设智慧城市、加大城市营销、强化资本保障、健全人才体系,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导下,按照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在更大区域和更高视野下,培育国际竞争力,推动西安快速融入全球经济。

注释:

①数据来源:西安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②数据来源:海关统计资料.

③数据来源:西安统计年鉴2014.

④数据来源: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

⑤数据来源:魏民洲书记《关于西安市“十三五”发展的几点思考》.

⑥数据来源:西安市节约用水办公室.

篇2

[关键词]青年;价值观;调查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1 — 0053 — 02

一、调查的目的及基本情况Alpha

(一)调查目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正在变成村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信息产业革命所带来的便利超乎想象的缩短,不管你喜欢与否,每个人都已被卷入其中。青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群体,思维活跃、敏锐,对新事物的接纳性非常强,是最易受全球化影响的群体。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改革开放的推进,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断涌入,使得当代青年的经济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影响。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青年接受并形成了体现时代特征、积极进步、乐观向上的经济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影响,也有部分青年的经济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对我国青年经济价值观现状进行调查可以全面、客观的了解当代青年的经济价值观状况,掌握青年的经济思想动态并予以客观的评价,有助于提高青年经济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创新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二)调查基本情况

笔者于2012年9月对齐齐哈尔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情况进行了分层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18份,有效回收率为99.4%。专业涉及人文、社科、理工及艺术类;年级涉及大一至大四所有年级及部分研究生。本次调查兼顾了专业和年级的全面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齐齐哈尔大学学生的经济价值观状况,以此来反映当代青年经济价值观的整体状况。调查问卷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

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被调查者的专业、年级及性别等的基本状况。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体,分为金钱观、诚信观和竞争观3个方面,每方面涉及3个问题,共9个问题。题目采取封闭式的设计方式,统一设置了3个答案选项,分为:完全符合、不完全符合和完全不符合。如表2所示:

二、 调查结果统计

经济价值观是指某特定主体对经济事物、经济现象、经济行为等的基本评价、态度以及人们之间经济关系的准则,它通过人们对经济事物、经济现象、经济行为等的评价、态度以及行为取向反映出来〔1〕。经济价值观更多关注的是个人利益和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主要体现为金钱观、诚信观和竞争观等价值观念。本次调查研究主要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对青年的经济价值观进行考察。

(一)金钱观方面

金钱观是人们对与金钱相关的思想和行为的态度和观点〔2〕。对“我人生最重要的目标是事业或家庭或健康,而不是金钱”的回答上,75.16%的学生选择了完全符合,只有9.10%的学生选择完全不符合。对“即使我将来的妻或夫经济地位比我低得多,我也一样对他或她好”的回答上,86.48%的学生选择了完全符合,只有1.89%的学生会因为经济原因而慢待自己的爱人。可见大部分青年学生对于金钱的认识还是比较理性的,他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拜金。对“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我都不会乱花钱”的回答上,54.78%的学生选择了完全符合,他们有着非常理性的消费观,39.25%的学生可能会偶尔奢侈一下,但他们大多数时候还是能够控制自己消费行为的,只有5.97%的学生存在非理性消费的行为。调查显示,当今我国青年大学生对金钱的观念还是比较理性的。

(二)诚信观方面

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之一,也是市场经济中的基础准则之一,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方面。诚实就是真诚老实,不弄虚作假;守信就是遵守诺言、履行约定。诚信就是要求人们要真诚、不欺诈、不为恶、履行诺言。对“不管什么情况下,我都会讲诚信”的回答上,70.53%的学生给予了完全肯定的回答,只有2.22%的学生选择完全不符合。对“意识到做错了事,我会主动承认错误”的回答上,61.64%的学生回答是完全肯定的,只有2.20%的学生表示自己完全不讲诚信。对“我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的回答上,52.52%的学生回答是完全肯定的,只有1.57%的学生表示自己完全做不到。同时也有27.25%、36.16%和45.91%的青年学生表示自己有时会对讲诚信产生动摇,因此学校和社会也要对这部分学生加以积极的引导。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发现,诚信在人们生活中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讲诚实、讲信用普遍存在。

(三)竞争观方面

竞争从表面上看是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但从根本上看却是与自己的竞争,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对“我会争做学校的三好学生或者班级的三好学生”的回答上,85.48%的学生回答是完全肯定的,只有3.63%的学生对争做三好学生采取非常消极的态度。对“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一定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回答上,83.65%的学生回答是完全肯定的,只有3.46%的学生完全不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够实现自己的想要的生活。对“为了达到我的目的,我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损害他人利益” 的回答上,78.93%的学生表示坚决不会那样做,只有3.77%的学生表示会那样做,同时还有17.30%学生对这种行为有犹豫不决的态度。可见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人并没有认识到竞争的真正意义,没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竞争观。

三、结论与思考

(一)金钱观念比较理性

金钱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支付手段,是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基本中介。这种中介所带来的魔力很容易造成人们对金钱追求的异化。我们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当今我国青年在对金钱的认识上还是比较理性的。大部分青年人并不盲目拜金,他们了解事业、家庭和健康对于金钱来说更加重要,知道金钱不是万能的;他们也基本能够做到理性消费,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过度盲目攀比,超前消费;同时大部分青年人也不会因为经济地位的差别而慢待自己的至亲自爱。他们中只有部分人的金钱观比较偏激、盲目。这让我们对当代青年的金钱观比较乐观。

(二)诚信观念深入人心

诚实守信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推动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我们看到大部分青年人都能够以诚实守信作为自己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在一般情况下都会主动承认错误、说到做到、诚实守信。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部分情况下他们很多人都会对诚实守信的基本准则产生动摇,我们通过进一步访谈了解到,这部分青年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动摇,是因为他们认为有些时候“善意的谎言”也是必要的,并且是道德的。或者对于“不守信用的人”不诚实守信也是无可厚非的。可见当前们在对青年进行诚信观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他们的法律维权意识教育,这样才能让青年在诚实守信的道路上走的更加坚定。

(三)竞争观念比较积极,但缺乏正确的引导

竞争观是经济价值观中的重要一维。市场经济也是竞争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会优胜劣汰,只有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能走的更远、更好。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青年的竞争意识如何?我们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广大的青年群体对于竞争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由于我国传统中庸观念的影响,依然有部分青年人不屑于参与到竞争中去的,同时也有部分青年对竞争的真正意义并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竞争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打败对手。因此我们应当鼓励青年人积极的参与到竞争之中,更要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在竞争中大家取得共同的进步。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并存着多元的价值观,这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现象,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具体体现。价值观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理想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因此,对青年这个特殊群体来说,必须有一个主导的价值观来加以引导,这个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社会发展的根基,在对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必须以此为指导。

〔参 考 文 献〕

篇3

关键词:宏观经济视角;经济全球化;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是双边经贸合作中的突出问题,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这一问题愈演愈烈。中美经济交往顺利则能够有效推动全球经济进步。具体到中美贸易而言,当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也是我国第一大出口贸易对象。对美国而言,中国是美国在全球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也是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中美两国双边贸易的进行情况已经展现双方贸易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贸易失衡。而这一问题如果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将制约双方贸易进一步开展。而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进行有效研究,也能够从实质上优化中美贸易结构,推动中美贸易不断发展。

一、中美经济与中美贸易发展情况分析

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关系是全球经济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全球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今天中国已经成为新的世界经济大国和重要经济增长点。而美国则是世界上经济结构最优、科技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中美两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强劲的经济发展水平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助推力量,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经济关系格局和地位已经成为影响当今世界经济关系和经济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中美经济发展影响世界经济发展,而中美经济关系也是两国关系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经济主要依赖美国,至今天,中国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对外经济交往体系。而自2008年以来,美国率先爆发经济危机,受经济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实力有所下降。美国国内经济对全球经济影响力也逐渐下降。而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率先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并一直保持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进一步调整其经济政策,有效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的地位。

中美经济发展存在极大互补性,这与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情况有极大关系,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结构基本上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发展多依靠消费拉动。而中国则是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国家经济发展结构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同时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较为普及。这就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结构中,科技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而美国恰恰与中国相反,美国经济发展中,科技含量高,人力成本低更是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优点。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结构现状就决定了中美两国经贸交往存在相应问题。中国出口大量产品,美国大量基础产品供给基本由中国完成,这就决定了中美贸易存在极大顺差,同时整个贸易结构和贸易现状极不平衡,这一系列问题就使的中美经济与贸易需要解决问题。

二、中美经济贸易摩擦与冲突分析

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美两国经济交往程度逐渐加深,这就使得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相互依赖趋势更加明显。但中美经济贸易开展的基础和目的都是维护各国利益,这就使得中国经济发展与美国经济发展存在一定摩擦与冲突纷争。双方经济贸易的主要问题聚焦在双方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额。而这一问题一直以来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就使得大多数美国民众普遍认为中美贸易逆差额的不断扩大不仅影响个人利益,直至威胁影响美国经济发展。

中美经济贸易确实存在矛盾,而这一矛盾是由于不平衡的进出口关系影响的。美国长期从中国进口大量物美价廉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品,这就使得美国大量基础工人失业,而中国主要从美国进口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但美国为了有效防止中国学习其科学技术,就限制对华出口产品类型和形式。一方面造成了中国,而另一方面也使得美国对华贸易额逆差持续扩大。尽管中国与美国经济贸易摩擦程度和涉及内容不断增加,但中美两国都在摩擦中获得了具体的宏观利益,维护并发展了自身利益。摩擦与冲突只是两国经贸关系中正常元素,并不能掩盖两国经济贸易往来水平不断加深这一事实。

中美经济贸易摩擦与冲突想要得到有效解决就离不开对两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具体认识,不仅要认识两国经济贸易问题的具体差别,还要从深层次分析两国经贸冲突问题,要结合两国经济发展特点,结合两国经济发展政策,动态、辩证、唯物看待两国经贸交往。

三、宏观角度看中美经贸关系的主要特点分析

中国与美国经济发展无论存在极大互补,中国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和人力,但缺乏技术和资金以及先进经验,而美国正好具备这些资源。中国两国的经济结构和国家发展形式就决定了两国有极强的合作互补特质以及互补空间。从产业结构上看,随着美国国内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以及产业转移方针的不断实施,就需要选择一个满足其战略转移升级的国家和地区来解决这一问题。中美经济关系之所以出现贸易失衡,这与两国经济发展政策有关。中国经济以出口导向为主,而美国则是全球最大消费国。

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美两国经济依赖程度逐渐加深。与初期中国单纯依赖美国经济发展不同,今天中美经济关系格局已经实现了质的变化。2008年,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影响力已经逐渐下降。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美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质疑,同时美国为了摆脱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降低利率,实施量化宽松发展的经济政策。而经过此次经济危机,中国经济依旧发展迅猛,这就极大改观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中国实施相对稳定的经济政策和国内较为平稳的经济发展态势,就使得美国在经济投资和市场拓展方面更依赖中国,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国债的全球最大持有国。美国通过不断吸收外国资金,从而弥补本国经济发展不足,解决经济发展困局。因此随着发展,中美两国双边贸易问题,已经实现由中国单向依赖美国转变成为中美互相依赖。

最后,中美两国经济互利共生。全球化经济发展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孤立存在,更没有哪一个市场可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实现自身发展。各国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促进,互利共生状态更加明显,只有相互促进,互相借鉴和吸收,才能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而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因素影响下,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就必须认识到这是双边共性问题,只从单一方面考虑是远远不够的。两国经济相互融合,已经到了解决两国经济问题不能割裂看问题这一形势。美国在中国开设大量跨国企业,而中美合资也成立双边贸易常态问题。

四、结语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为迅猛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依旧是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综合体之一。可以说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全球经济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力。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就要从两国经济发展的实质问题入手,切实结合两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切实可行的推动经济交往。而在认识两国经济贸易摩擦问题上,也要充分认识到两国经济贸易摩擦是正常现象,不能只看到两国经济贸易的摩擦和冲突,而看不到两国经济发展的互补性。(作者单位:工商银行天津河东支行)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世界经济失衡;双顺差;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

一、全球经济失衡的概念

全球经济失衡是指:一国拥有大量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想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一些国家。拉托还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

当前的世界经济失衡并非美国货物与服务贸易的总体失衡,而是美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货物贸易的结构性失衡,以及由此引发的主要经济体在资本流动、储蓄与投资上的失衡。

二、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状

自1994年至2008年底,除了1998年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了短暂的逆差外,我国双顺差现象已持续了15年。

我国的持续双顺差现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4年至1997年,双顺差规模基本平稳,有缓慢增加之势。

第二阶段,1998年至2000年,双顺差数额明显下降,下降幅度明显,这三年的双顺差规模仅有1997年的40%左右。

第三阶段,2001年2008年,双顺差的规模开始大幅上升,到2008年底,我国双顺差累计规模已经达到2.0308万亿美元。

三、全球经济失衡与经常项目顺差

90年代中期至今,中美贸易双边贸易迅速全面发展,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大。

中国经常账户顺差的主要来源是贸易账户顺差,而贸易账户顺差的主要来源是货物贸易。经常账户顺差的这种结构是新一轮国际分工后,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国际生产网络的发展,加工贸易在发展中国家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工贸易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在价值链条中的角色是加工者和组装者,中国在价值链条中的这种角色决定了加工贸易必然创造贸易顺差。特别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愈加便捷,美国等发达工业化国家出于比较优势和在全球配置资源的需求,将制造业链中的低附加值部分向低成本国家转移,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凭借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优越的投资环境,成为了制造业的终端,中国成为了新的全球制造业基地,中国经济实现了出口拉动型的持续高速发展。而美国经济的特点是高消费支持经济增长,在中国制造的最终产品销往美国,形成了大规模进出口贸易。在贸易过程中,中美双方的贸易互补互利,各自依靠其比较优势获利,反过来又拉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如此形成的贸易螺旋结构促发了中美持续扩大的贸易不平衡,构成了全球经济经常项目失衡的基本格局。

中国对于欧美存在贸易顺差,但中国对于许多亚洲国家却存在贸易逆差。中国对欧美市场的贸易顺差中,有一部分是其他国家贸易顺差的转移,即使中国改变了贸易条件,劳动力成本提升,或是人民币升值,只会引起制造业在发展中国家布局的变化,而不会改变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对欧美市场贸易顺差的总体趋势。

四、全球经济失衡与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

1.外国直接投资是中国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的直接原因

中国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的主要来源是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处于资本稀缺状态,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发展过程决定的――中国没有经历积累原始资本的资本主义阶段。而要实现经济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而此时我国的储蓄水平也不高,远远满足不了急速扩张的投资需求,这就需要大量引进外资。正式基于对外来资金的大量需求,我国采用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引资策略。9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逐年增加,从1991年的44亿美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1478亿美元。不断涌入的外国直接投资是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持续逆差直接原因。

2.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促进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外资的大量引入丰富了我国的资本资源,但由于中国拥有的巨大的劳动力资源,足以吸收大量的资本,因此我国出口商品中资本要素的比重并没有表现出相应比例的增长,反而由于资本大量流入劳动密集型产业,“匹配”了足量的劳动力资源,表现为出口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一方面导致了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持续增大,另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出于比较优势的考虑,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这既是全球经济失衡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结果。

3.非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

篇5

自上世纪末以来,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缺陷逐渐显现。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地位显著下降,随之,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谈判失败,全球气候谈判进展缓慢,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更是面临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不平衡的重新调整,尤其是暴露了现行体系缺少国际收支纠正机制这一根本缺陷。这些缺陷也是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缺陷。事实上,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发达国家已经不再能完全主导全球经济治理。发达国家也已经通过“8+5”、G20等安排来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当前,G20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主要平台。G20是一个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组合。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利益和立场可以在G7的框架下进行协调,但是,谁来协调发展中经济体的利益和立场呢?这个时候,金砖国家的出现,对于协调发展中经济体的利益和立场,乃至对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均有重大意义。

金砖国家之所以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作用,首先是因为其较大的增长潜力,带来了世界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当前,发达经济体在世界GDP中占53.8%,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占46.2%。2010年,发达经济体的GDP增长率约为2.5%,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约为6.5%。按照这一速度,到2015年之前,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GDP总量就会超过发达经济体。金砖国家自身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也在发生重要变化。中国的GDP已经世界第二,超过了除美国以外的所有发达国家。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中国GDP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按照购买力平价,除南非以外,其他四个金砖国家均已成为全球前十大经济体。金砖国家的经济总量也将超过七国集团的经济总量。这就说明,在经济实力方面,由发达经济体、尤其是七国集团占绝对优势的世界经济格局将会被打破。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全球财富生产和收入来源将主要来自于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自身。

金砖国家之所以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作用,还体现在其对国际市场日益增大的影响力上。金砖国家已经逐渐摆脱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小国”地位。经济学上的“小国”,是指其供给和需求对国际市场价格没有影响、被动接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国家。金砖国家对国际市场价格已经具有重大影响力。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中国对石油、金属矿产以及大豆需求,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巴西的铁矿石和咖啡供应,均是国际市场的主要供需力量,均能显著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砖国家持有大量的国外资产,中国还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持有量最多的国家,金砖国家国外资产配置的变化和跨国资本流动的变化,能对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和利率造成重大影响。

金砖国家均处于迅速发展过程,均具有潜在的大国影响力。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主导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同时,他们的发展还受到发达国家的联合打压,均难以独自面对发达国家的压力,因而均有抱团取暖的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金砖国家是在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的全球格局中,五个新兴大国协调立场、凝聚力量、共担压力、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机制。这一机制对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有两大重大影响:一是有利于打破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建立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共同主导的、更为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二是有利于协调发展中国家利益,统一发展中国家立场,避免对抗和过多的利益诉求阻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重构,并最终有利于新规则形成。

当然,金砖国家还是一个新生的机制,要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真正发挥上述影响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必须理顺以下关系和回答以下问题:

金砖国家是经济合作平台还是政治与经济合作平台?五国对于金砖国家的定位各有想法。总的来说,争论点在于它到底是一个经济合作平台还是一个政治与经济合作平台。俄罗斯更看重其政治与战略作用,欲以五国合作为依托,削弱美国全球控制力,助推世界多极化,提振俄罗斯大国雄威。巴西、印度和南非三国均认为这是一个经济与政治并重的平台,希望其有助于提高大国地位,并期望利用这一平台加速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进程。中国则更看重其在经济、金融与发展领域的合作。当前,由发达经济体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重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任务迫在眉睫,而欧美主要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力量还非常强大。同时,“金砖国家”在国际经济合作领域的共同利益较多,而在国际政治领域的共识相对较少、互信程度相对较低。因此,“金砖国家”在近期内应该以经济合作为主,以政治合作为辅,在长期内则可以定位为一个政治与经济全面合作的平台。

金砖国家是过渡性的机制、还是长期性的机制?一种观点认为,“金砖国家”是一个过渡性平台。未来十到十五年,中国将迅速缩小与美国的实力差距,承受的崛起压力将陡然加大,故“金砖国家”可以为我用来规避和缓解外在压力。待中国崛起成功之后,这一平台将失去利用价值。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仍将在较长时期内面临发展问题,保持发展中国家的身份,金砖国家有长期利用价值。其实,金砖国家的概念和成员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其承担的联合新兴发展中国家力量来参与国际治理的功能具有长期性。首先,G20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全球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平台。在G20中,发达经济体的利益可以在G7的框架下进行协调,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同样需要一个类似的框架来进行立场协调。其次,即使中国未来成为全球舞台的主导力量,仍然需要一个平台来协调新兴国家立场。

金砖国家是应该机制化还是保持论坛形式?“金砖国家”已经形成了以首脑峰会为核心,以高级事务代表、部长和驻多边机构代表会晤为辅助,以智库、工商界、银行界等务实合作为支撑的合作框架。一种观点认为,现有的合作框架可以实现“金砖国家”在各个层级上的对话与协商,目前的重点是找到可以务实合作的领域,尽快展开合作,强行机制化并无意义。另一种观点认为,建立固定机构、稳定“金砖国家”机制,有利于“金砖国家”的发展壮大,也有利于防止西方国家的分化。事实上,“金砖国家”重在协调立场,而不仅仅是自身的合作发展;“金砖国家”是为了建立一个能够充分反映新兴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而不是为了与发达国家对抗。因此,就目前情况而言,“金砖国家”建立固定机构的条件尚不成熟。

篇6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经济;金融

一、有关人民币升值问题的现状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展示了我国促进全球经济平衡的努力。尽管如此,在人民币问题上,美国一部分人总是给中国戴上"汇率操纵国"的帽子,人民币面临着短期内被升值的巨大压力,围绕人民币升值的博弈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二、美国坚持人民币升值的理由

美国公开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出发点是:在中美贸易中,中国通过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从而获得贸易优势,中国必须对美国由此形成的巨额贸易逆差和增加的失业率负责任。这种无端的指责是毫无理论根基的,因为美国无论是在和日本、德国还是欧盟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中,几十年来都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而上述这些国家和地区货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机制都是完全浮动的,但对改善美元本位制下双边贸易的失衡没有任何作用。同时,中国与发达经济体出口产品的替代性不同,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即使人民币升值也不能改变美国失业率上升的现状。美国一再公开声称让人民币升值,无非是想对中国形成舆论压力,但从各国的反应来看,这一招似乎并没有凑效。美国实施这一举动实属别有用心。

(一)保持美国在金融汇率市场甚至其它各个方面的强势地位

一方面,迫使人民币升值是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一部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动不动就干涉别的国家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随着中国加入WTO,参与全球化,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经济逐步实现了质的飞跃,GDP成倍增长,即使在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萎缩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8.9%的增长速度,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有助于保证和加强美国的国际货币地位。金融危机过后,虽然美元仍是国际强势货币,但他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已经大打折扣。2009年年初,在中国内地部分地区与香港、澳门以及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中,已经开始试行人民币结算,这一现象标志着人民币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长期发展下去,终将威胁到美元在亚洲乃至世界金融市场上的地位。

(二)寻求经济复苏的替罪羊

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仅体现在宏观层面上的GDP下滑,失业率增加,而且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民众的消费心理以及消费信心,很多民众对政府表示了很大的怀疑,并对经济的衰退感到不安,于是大部分人开始节俭开支,减少消费,增加储蓄,这对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美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会延缓经济复苏的速度,拉长经济复苏的时间。其中,受影响最深的是即将退休的人员,一方面他们将自己的大部分养老基金投放于股票市场,但随着股市和房市的低迷,他们的资产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推迟退休。这些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以及对政府能力的不信任。于是美国政府积极利用中国控制汇率的假说,诱使民众转移注意力,将责任推给了中国。

(三)破除中国的固定汇率,聚敛国际财富

美国积极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中国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如果人民币升值,从而实现自由浮动,那么美元作为美国的货币和世界货币,就可以通过贬值,减少自身债务,从而聚敛别的国家的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即:让世界其他国家来吸收美国经济的泡沫。而在固定汇率下,由于人民币的牵制,美国就不能为所欲为的执行这一动机。

三、人民币升值对中美来说是“双输”

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美国与中国的较量并不是零和博弈。美国一味要求人民币升值最终只能使双方都遭受损失。对美国而言,一方面,对于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美国民众是最大的受益者。如果人民币升值,势必影响美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福利的减少。另一方面,低价位的中国商品降低了消费者在日常费用上的支出,从而可以将更多的收入用于高档消费品的消费,这对拉动美国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民币升值势必延缓美国经济的复苏,加剧美国的通货膨胀,从而对全球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同时,人民币突然大幅升值,会引起美国在中国的跨国公司投资成本的急剧增加,从而侵蚀这些公司的利益。对中国而言,人民币升值会引起以美元表示的中国商品的价格的上升,从而削弱中国商品的出口优势,对出口产生很大的影响,非常不利于出口行业的稳步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于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国也将是致命的打击,还会进一步影响就业率,经济稳定等宏观层面的诸多问题。同时,人民币升值将会加大未来进一步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会引起大量投机资本流入中国,引起资本金融账户顺差的扩大,伴随着这一趋势,甚至有可能形成升值-国际收支顺差上升-再升值-国际收支顺差进一步上升的循环。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升值压力得不到缓解,还会因为资本流入过多带来流动性过剩、经济过热的局面,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篇7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弄潮儿。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了国际经济一体化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紧随发达国家的脚步,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中坚力量。我国准确的抓取国际新鲜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实际调整自身经济贸易政策是促进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在面临国际社会经济的竞争与机遇,我国应该鼓励创新,不断完善对外贸易机制并提高对人才的把握与利用,再次同时关注民生,合理修改完善国际贸易法律,努力成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的领头羊。

关键词:

国际经济贸易;全球化;经济政策

当今社会科技与经济不断进步,一次又一次的腾飞将国际社会引向了交流共存的发展道路。国际经济一体化已成为目前国际社会炙手可热的发展浪潮,不仅将人才进行全球性融合也将科技、资源作全球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在国际社会中,经济一体化不单单表现在经济全球化上,还表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上,全球化与区域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这是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本质特征。本文中笔者按照当今现代经济发展的状况,结合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制度与现状,研究了国际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我国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意见与对策。

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特点

首先,在探究国际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影响之前,分析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特征,可以充分的了解国际形式,并预见未来国际经济形式的趋势,这种措施可以一针见血的提出我国经济现状的缺漏之处以及有效解决措施,以帮助我国经济取得进步。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特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标志,是指各国跨越固有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交换、技术转换等手段相互交流相互联系以促进自身发展。经济全球化将全世界连成一个共同体,成为地球村,各国无障碍的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世界因这种手段紧密联合成一个整体。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来,世界科技水平不断革新,互联网的建立帮助着各国的经济文化不断交流,促成经济相互沟通形成经济积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这是全球化的必经过程。各国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切磋从而推动着自身经济发展,这使世界各国紧密联合形成了统一市场。为了达成各国经济不断腾飞的目标,各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的经济市场规范条例,经济运行的全球化战略也有条不紊的运行。在各种合作协约中国家与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关系,各种技术与资源不断涌动,国际市场秩序的不断规范完善帮助了世界各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建立良好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式。

第二,一体化,顾名思义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联合一体,两个或者多个国家签订合约或者协定,并通过一个由政府授权、各国政府共同承认的且超越国家性质的共同机构见证,制定出一个统一对外对内的经济贸易交流政策或金融财政政策。旨在消除合约内成员国相互之间阻碍彼此交流的障碍,完全实现区域内互惠互利,协调发展可持续现代化经济加强自身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加强国家自身的对外竞争力。这种交流形式使得各国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同携手发展,可积极发现自身优缺点并及时取得进步。区域一体化帮助合约国最终形成一个经济政治高度协调统一的超越国家性质的整体,亦可称之为国家区域集团,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盟都属于区域集团式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但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初期,各个组织都以大洲为隔界范围,这体现了一定的局限性。现如今,区域化经济愈来愈开放与广泛,这标志着经济一体化伴随着实践不断进步与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完美状态。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伙伴国家之间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向经济政策的统一逐步深化。

第三,贸易自动化、自由化标志着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在各种经济制度与协作管理条例的催动下,贸易的自由化不断衍生成贸易的自动化。在全球经济的不断交流与运作下,贸易自动化成为国家经济交流的必要手段。

二、国际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面对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我国现身处发展中国家阶段,的确有必要选择正确的角度与方式迎接挑战。在国际竞争的大形势中,发达国家在贸易过程中不断交流会带给我国第三产业不小的冲击。当我国的产业基础不足以面临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时,回避与逃避是无用之功。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内容主要表现在国际经济一体化,通过上文中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特征的分析,我们对当今国际经济形式已有所了解。简单来说,我们应该从利与弊两个方面着手分析国际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的影响。

第二,正如笔者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小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经济一体化给予我国很大的经济发展机遇。

(1)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科技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明显有所差距,经济发展的阶段也并不成熟。国际经济一体化帮助我国从国外引入新型科学技术,引进先进经济模式。在我国经济发展不足以满足投资需求时,跨国公司可帮助引进外资,帮助资金流动,满足我国的投资发展需要。

(2)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动下,我国学习了众多的优秀产业模式,优化了资源配置,有效调配人才。在社会的大分工中进行不断的细化与协作。二十一世纪之前,我国因地广物博的优势人口众多且农业生产为主要生产结构,众多优秀人才不能得以合理的安排与利用。在加入WTO之后,我国渐渐接收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讯息与促进,不断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减少农业在经济生产中的比例,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资源与资本进行有效分工,加强推进科技的进步进而减少劳动力负担,使得我国多余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在我国不断融入国际市场大趋势时,分工协作的方针得已广泛应用,不仅学习了他国生产的分工方式与生产技术,亦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我国已学习运用他国的先进的知识技术,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加速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

(3)在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加速的过程中,对外贸易成为国家交流的主要手段。我国的开放程度随之逐渐提高,有调查显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就处于对外贸易之中。目前,我国保持7%-8%的GDP增长,其中对外贸易占有两个百分点的比重。由此可以看出,对外贸易有效积极的带动了我国每年的经济增长,进而再次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一体化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我国现处于发展中国家,在整体社会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与缺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时,发达国家带来了无限大的压力。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发展方面的局限与困境。

第一,当我国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时,对内引资入境也是相应必要的发展手段。但由于当前金融危机的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亚洲经济发展逐渐变为缓慢,亚洲区域的竞争力随之下降。众多发达国家对亚洲的引资举动多有谨慎小心的态度,更有甚者宁将闲置资本暂放。资本的流入不断减少直接导致我国对外贸易资金不足的局面,对我国经济发展颇为不利。从另一角度分析,我国是文明古国,开发资源过早,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众多新兴国家也开始实施引资入境的手段,这提高了我国招商引资的难度与压力,如若长此以往,我国的资金链很容易面临断裂,导致自身资金难以支撑我国的对外贸易之需。

第二,全球化的经济一体已完全形成,这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国际性的金融问题一旦发生,我国也不免遭受其祸。因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联系异常紧密,稍有不慎,经济波动就将波及我国经济市场。不仅包括通货膨胀、通膨紧缩还包含金融危机。

第三,全球经济一体化也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贸易信息化水平较低,高强度信息技术的密集型服务业却成为国际市场的主流。科学技术水平的不够领先大大制约了我国跟随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四、经济贸易发展对策

发展中国家应采用积极的态度分析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势,提出对策并趋利避害,以达到在竞争中谋发展的最终目的。

第一,我国应从自身说起,重中之重是提高自身科技水平,提升我国层次与竞争力。充分领略他国优劣势,制定相应的指导方针。不断加大我国产品的出口力度,从而增加产业投资。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我国的资金流通的同时,调整了贸易结构与改善贸易目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各国之间的贸易日渐频繁,如若我国将闲置资金得到有效利用转变为盈利资本,使得成为资金不断回流的循环体,在全世界得以合理的资金利用,将有效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鼓励本国产业进行跨国投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减轻劳动力负担。并恰到好处的利用全球资源,积极对我国资源短缺做出改善,关注生态环境,进而加速国际竞争力。全球经济一体化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科技水平加速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加了其赶超发达国家的难度。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得国家生存环境恶化,给我国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创伤与冲击。但现如今,如何正面迎击挑战,迅速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是我国现在发展的首要目标。

第三,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并不容乐观,市场机制并不如发达国家完善,在市场发育不足的情况下,如若受到国际市场的经济冲击,无疑是可怕的。在这种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结构极易受到打击。对此,我国应采取相应的政治经济措施,维护我国良好经济秩序,保护经济结构不受侵犯。但需注意不宜采用封闭交流的做法,应该加大自身改革的力度,不断调整我国经济产业结构。

第四,一体化的浪潮面前,跨国公司的模式成为了资本运作的主要投资形式,在自身发展迅速的基础上,如果有更多优秀的国际剩余资本投资,我国的资本将会更好的流转与发展。在引进众多优秀剩余资本的同时提高我国竞争力,已达成优者更优的局面。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一体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国际趋势,所以我国应当积极应对国际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在国际经济贸易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利用国际环境优势不断促进我国自身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经济要想有更高的层次与平台,就应该积极通过贸易手段吸取与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这样才能使中国站在国际经济发展的前列。

参考文献

[1]朱伶瑾.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5(9)

篇8

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降临,给我国制造业的冲击非常的巨大,由于出现生产过剩且需求量不大的情况,导致制造业的产能极度过剩,以致国内经济受到相应程度的冲击及影响,在进出口贸易方面也出现了大幅度下滑的趋势。

二、全球?济危机对我国机电行业的影响

1.技术水平落后,国际市场占有率低

由于我国机电行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机电行业在进出口贸易市场中占有比例非常小,大部分都被国外先进技术垄断,我国每年造成的出口贸易损失不断增多,其中机电行业损失比率约为11%。由于技术水平的落后,企业对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但整体收益却未见成效,加之国际出口贸易方面未能得到良好的改善,因此我国机电行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的比例非常低。

2.国际贸易保护,出口数量严重减低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很大,各国在进出口贸易方面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目的是防止因为进出口贸易数量过度无法形成正常的比例以致经济出现严重亏损的情况发生。然而在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市场中,进出口的总体比例依旧是国际贸易组织进行规定和限制,更有国家采取各种手段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进行限制,以致给中国的机电产品的出口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营销理念落后,国内市场缺乏定位

虽然我国是经济大国,可是在市场营销方面,却是如同“小树苗”一般,缺少足够的“养料”来茁壮的成长,由于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市场的复杂性,因而往往采取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导致市场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企业发展方向得不到定位,销售比例与市场占有率严重下降。另外,由于我国市场是多边形的态势,存在世界顶尖行业的同时,也同样拥有最落后的行业,因此导致我国机电行业的市场定位出现严重问题。

三、全球经济危机的机电企业国内市场服务营销战略

1.经营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主要注重针对产品进行开展,在市场的竞争当中大多采取的是在价格方面的竞争,也就是打价格战,然而这种经营模式往往看不到市场营销的真正效果,只会让市场的竞争变得逐步激烈化。机电企业目前需要将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转变,通过建立良好的市场营销模式,由产品的价格到服务的模式进行转变,也就是针对产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进行专业化的服务,将传统意义上市场营销的核心由产品转变为客户,从根本解决因市场价格战而导致的市场资源的严重浪费。

2.注重建设产品的品牌效应

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由于营销的主体发生错误,导致企业的发展方向出现偏差。机电企业的市场营销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产品的品牌效应的建设,若只是针对产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只会让市场陷入价格战的死循环中,无法从根本意义上改变市场,因此,产品品牌效应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客户的满意程度并非是只针对产品,更多的是针对品牌,通过对品牌的不断建设,能够更好的化解市场风险,从而减少因产品成本的增加而带来的资金风险。

3.确定市场定位

确定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是保证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确定企业的自身定位,才能有利于企业发展方向的选择。我国的市场环境是极为复杂的,市场发展态势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世界上最发达与落后的市场都存在,因此机电企业在国内的市场环境下,应当找到自身定位,根据当前市场现状,及时的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改变市场营销模式,建设良好的品牌效应,从而缓解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

4.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应用

客户关系管理是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也就是CRM,在实际的市场营销活动中,CRM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市场客户的开发与发掘,还能够针对现有客户进行管理,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帮助服务人员更好的进行企业与客户间关系的维护,也可以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客户资源的再次挖掘,避免因为市场态势发生变化时出现客户资源短缺等情况。另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能够从根本上帮助企业减少进行市场营销成本,大大提升营销效率,还能对客户提供的售前、售后等服务进行快速有效的跟踪记录,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客户与企业的相互信任,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篇9

在过去60年中,欧洲总是能够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蒙混过关。然而这一次局面或许真会不同。为什么此次欧元区的危机一直挥之不去?当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后,所有人都变得惊慌失措。然而在短短数月时间内,美国政府似乎就控制住了局势。2009年3月,道琼斯股指曾跌入谷底,然而今天的道琼斯指数几乎是当时的两倍。

但是欧洲危机却越陷越深。这次危机的起源是两条基本而又矛盾的真理。首先,我们不能用更多的债务去解决债务问题。欧洲目前正在经历资产负债表的大衰退,私营部门、居民以及政府全都负债累累。在这种局面下,减税根本无法起到作用,因为人们会用那些钱来偿还现有的债务而不是把它们花掉。事实上政府需要考虑采用诸如增加基础设施开支之类的方法来将资金注入经济体系内,并直接重新雇人。

其次,欧洲国家不能在同一时间切断自己所有的增长途径。德国希望所有国家组成一个紧缩的同盟,而这正是凯恩斯所说的“合成谬误”:财政紧缩对于单个国家而言是合理的,但是集合在一起就会导致惨重的后果。如果欧洲所有的国家都被迫削减开支并增加税收的话,整个欧洲大陆就会滑向长期衰退、甚至萧条的深渊。债务人要想恢复均衡,唯一的办法便是让债权人拉自己一把。

这两条真理是相互否定的,因此各国需要在整个欧洲的层面上进行协调。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欧洲的债务国(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需要采取一些紧缩措施,而债权国(像德国、法国、奥地利、芬兰和荷兰)也需要承担起一部分职责。

德国人时常抱怨称自己不应该因为生产好车以及“生产力高且竞争力强”而受到惩罚。我就曾在柏林遇到一群愤怒的人。我当时指出,他们与美国次贷住宅市场上掠夺性的借款人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我们该去怪谁呢?是那个购买了自己无力承担的百万美元住宅的穷人,还是那个告诉他你可以负担得起的银行家?从一定程度上讲,德国此前在欧洲的安排确实不错:他们将钱借给意大利人、希腊人和西班牙人,从而使他们能够购买德国产品。

此消彼长

因此,如果债务人不得不作出调整并降低自己的开支的话,那么债权人也应当开始花更多的钱。或许最好的办法是让德国人发誓在今后十年内去地中海,尤其是希腊度假。

虽然双方都对不均衡的现状负有责任,但是从政治角度看,其中一方论点的说服力远远超过了另一方。很难想象默克尔会这样向当地选民解释:“问题在于,过去十年间,欧盟内部出现了宏观经济的不均衡,并且这种不均衡一直在加剧。这很简单,有一张国际收支表,其中有一个经常账户和一个资本账户,还有官方国际储备,这三样东西加在一起应该等于零。因此大体上看,我们的经常账户是正的,这是因为我们的资本账户是负的。”

这种说法永远不会起效。德国选民可以这样回应:“你疯了吗?希腊人50岁就退休了,而我们要做到65岁;希腊人的工资比我们高;希腊政府的预算赤字占GDP总量的12%,而我们的赤字只占3%到4%。”还有什么更有说服力的数据呢?

就像美国“茶党”一样,紧缩政策似乎迎合了善良居民们的想法。“如果我花钱应该量入而出,那么政府也应该如此。”但是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所有人都停止花销,而政府也这样做,那么就会导致没人支出的局面。在宏观经济里,一些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些人的收入。

德国正在鼓励希腊人、意大利人、爱尔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还有法国人和比利时人向自己看齐。然而一个像德国那样的欧洲是矛盾且近乎不可能实现的,除非欧洲希望同全球其他经济体保持巨大的失衡。

德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德国,原因在于其他国家并不是德国。事实上德国是从欧洲货币联盟的区域性分歧中获利最大的国家。所有国家不可能同时用出口来摆脱自己的问题:要知道地球还没有同火星或金星开展贸易呢!每个债权国都需要一个债务国,每个贷款人都需要一个借款人。

唇亡齿寒

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是欧洲内部一个重要的话题,但是它对于中国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正如同欧洲需要重新平衡公共与私人债一样,全球经济也需要重新平衡。而欧洲或全球经济是否正在向那个方向发展,目前还不甚明朗。

G20内部一直存在着经常账户不均衡的问题。中国、沙特阿拉伯、日本和德国都拥有庞大的经常账户顺差,而美国则拥有极大的经常账户逆差,此外英国也面临着轻微的逆差。储蓄方面的趋势也与之相仿:德国拥有庞大的储蓄余额,而中国的储蓄率也从2000年起开始上升,到201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的储蓄率则一直呈下降态势,英国也同样如此。

在欧洲,德国几乎可以将所有的调整措施强加在欧洲国家身上,就像他们如今所做的那样。在欧盟内部有一个不对称的权力结构:德国做决定,其他国家跟从,因为德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经济大国。

但是G20的情况就不同了。美国已经不再是昔日那个霸主,而中国距离成为霸主还很远。全球必须找到一个在没有单一主导力量的情况下实现再平衡的方法。中国不可能将所有的调整强加在美国头上,因为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中国最大的恐惧是美国刺激经济,这将导致通货膨胀,从而使中国的外汇储备缩水。当然,倘若美国因为过度削减开支而再次陷入衰退,中国的制造厂商们也将遭受痛苦。另一方面,美国希望中国对人民币的价值做出调整,并购买更多的美国商品。

对于中美两国来说,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自拆台脚:要么让美国的消费者变穷,要么让中国央行的资产缩水。

美国与中国终将对此达成一致。这恰恰是欧洲当前需要做但没有做的事情,而全球作为一个整体也必须采取行动。但是这个过程会非常困难,因为它必须通过双方协议的方式来完成。

消费鸿沟

金融市场如今正同新兴经济体打得火热。我总是听到有人说欧洲完蛋了,或者说美国最好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这或许会是真的。最近的统计数据不容辩驳:金砖四国正在迅速成长,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和人口增长。亚洲是目前唯一存在乐观情绪的大陆。

篇10

8月22日,俄罗斯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WTO的第156个成员国。对于WTO以及世界贸易体系来说,这是自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最重要的一件事。但是在这个多事之秋,俄罗斯入世的消息并没有在全球经济的一潭死水之中激起太多波澜。

人们总是喜欢拿俄罗斯入世和中国入世相比:两国相邻,同样是幅员辽阔的大国,同样是经过了十几年的艰苦谈判才得以入世。人们不禁展开联想:入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是否会在俄罗斯身上重现,俄罗斯能否像中国那样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又将给中俄贸易带来什么影响?

小马力引擎

俄罗斯人口1.43亿,是世界第九大经济体。据世界银行测算,入世后短期内将为俄罗斯带来每年490亿美元的利益,或者说在2010年的基础上推升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3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入世对改善国内投资环境的促进作用,俄罗斯每年将从中受益1620亿美元。这样的促进作用与中国当时的情况相形见绌。2002年-2011年,中国入世后的第一个十年中,出口额年均增长率超过20%,外商直接投资翻了5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GDP从全球第6跃升至全球第二。

与中国相比,俄罗斯的入世可谓“生不逢时”。中国入世之后全球经济进入了长达六七年的稳定增长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而俄罗斯入世时,全球经济被深深地拖进了欧债危机的泥沼,就连中国经济增速也在放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俄罗斯入世后与全球经济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被大大削弱。

中俄两国的自身条件也大不相同。中国的主要优势在于人口多、劳动力成本低、储蓄率高、内部市场大,劳动密集型和一般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而俄罗斯的主要优势在于能源和资源丰富、军工产业发达、离欧洲市场较近,劣势在于轻工业基础薄弱、劳动力成本高。

俄罗斯在高端市场面临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挤压,在中低端市场又竞争不过中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俄罗斯承诺逐步消除国内外能源价格差额,这将直接削弱包括化工在内的多项石油深加工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此外,军工产品的出口受WTO规则的约束很小。上海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师胡月晓认为,俄罗斯的制造业基础较为落后,出口基本以能源及原材料为主,能源的大量出口已经让俄罗斯经济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入世对俄罗斯出口的提振作用难以在短期内体现。俄罗斯入世后对全球经济的推动力与中国相比也会弱很多。WTO总干事帕斯卡·拉米表示,俄罗斯入世和中国入世并不具有真正的可比性,这不是一个“重磅炸弹”。

实际上,对于入世,俄罗斯国内的意见很不一致。俄罗斯国家杜马对于入世的表决结果是238票赞成,208票反对和1票弃权。俄罗斯的工业和农业组织反对入世,他们担心入世不仅无法扩大俄罗斯的出口,进口的增加还会对汽车制造业、轻工业及农业造成较大冲击。

普京今年再次赢得大选,促进经济增长是他面临的重要任务,这是他和梅德韦杰夫在过去的三届总统任期内都没有做好的事。俄罗斯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推动它的经济改革、完善法制体系建设和加快现代化进程,对于社会经济处在转型阶段的俄罗斯来说,入世更重要的意义恰在于此。

中俄贸易曲折前行

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是WTO的宗旨。按照俄罗斯的入世协议,整体关税水平将从目前的9.5%逐年递减,到2015年降至6.0%。其中,信息和科技产业将迎来大规模降税。3年过渡期后,科技和测量设备进口关税将大幅下调甚至完全取消。

中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国和最大的贸易伙伴,受俄罗斯入世的影响可能最大。毫无疑问,双边贸易尤其是中国对俄出口会因为俄罗斯进口关税的降低而增加。2011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创下835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俄罗斯的目标是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入世将会推动俄罗斯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海关管理,降低报关和货物运输费用等,从而使两国贸易规范化,中国商品和投资进入俄罗斯将更加便利,解决两国贸易纠纷的渠道也将更加通畅。

“灰色清关”是目前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时遇到的一大问题。中俄民间贸易中大多数商品通过“灰色清关”进入俄罗斯,其通关成本通常只有“正规清关”的三分之一,但是货物的安全性不受保障,风险更大。莫斯科中国北方华人商会会长关百新表示,近年来俄政府不断打击“灰色清关”,中俄民间贸易的规模缩小,服装和鞋帽的出口受影响较大。

每一个加入WTO的国家都想尽量扩大出口、吸引更多外资,同时保护国内产业不受冲击,俄罗斯也不例外。俄罗斯入世后对数十个行业仍然实施过渡期保护,或者拒绝开放竞争。比如,俄罗斯在农业领域仍然实施很高程度的保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田春生指出,俄罗斯之所以入世谈判时间长,与俄罗斯在包括农业补贴、贸易保护等具体问题上拒不让步有一定关系。

俄罗斯入世后,在与中国出口较为密切的行业关税降幅并不大,家电和电子产品进口关税将从15%降至7%~9%,纺织品从9.5%降至7.3%。为保护本国汽车工业,普京已明确表示,俄罗斯的公车只能采购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个“统一经济空间”国家所生产的汽车。俄政府还屡次强调,如果降低关税导致进口剧增并对本国企业带来损害,将实施保护性措施。

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商品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低廉,但这种优势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成本的提高以及印度、越南等国产品竞争力的加强而逐渐减弱。此外,中国商品在中高端市场和品牌方面仍然处于弱势。据俄罗斯中国南方商会会长王广源介绍,俄罗斯政府不希望从中国进口中低档商品,因为这些商品将挤压俄罗斯企业的生存空间,他们需要的是高科技和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