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20 08:3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预调网络;天线阻抗;模值
中波天调网络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使天线的实部电阻等于馈线的特性阻抗,二是要抵消天线的虚部电抗,这样才能完成网络的匹配。在实际中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问题,如天线的实部电阻太小而虚部电抗较大或实部电阻和虚部电抗都较大,以及两频率的阻抗差别很大的情况下共塔。此时,若不进行天线阻抗的预调改善,就很难进行网络的匹配。预调网络就是用来解决上述问题的,下面就此来进行讨论。
一、预调网络的作用
预调网络是指在天线底部增加的串联或并联的电抗元件所组成的网络,其实质是在天线底部进行集中加载,以改善工作频率的天线阻抗。
采用预调网络后,天调网络的带宽得到扩展,使匹配网络的设计和调试更容易。尤其对共塔发射来说,会使各频率在天线底部的射频电压基本相等,消除了相互之间的串扰,同时,一般也会使各频率的电抗与要阻塞的频率的电抗性质正好相反,从而减小了匹配网络的虚部电抗,降低了视在功率。
故加入预调网络后,将会提高天调网络的稳定性和效率。
二、预调网络的设计
在实际中由于频率和天线高度的关系,天线的阻抗呈现多样性。在单频发射时,常会遇到天线实部电阻太小、虚部容抗较大或实部电阻和虚部电抗都较大等情况。在共塔发射时,也常会遇到各频率的天线阻抗相差较大,使输入的射频电压相差很大的情况。对于这些情况就都要用到预调网络。
1. 单频发射时的预调网络
单频发射时的预调网络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天线实部电阻太小、虚部容抗较大
当天线高度较低且在低频率端时,天线的阻抗呈现实部电阻太小、虚部容抗较大的情况,例如:Z747 = 13.6-j140。
由于实部电阻太小、虚部容抗较大,一般会先串电感(L1),抵消一定量的虚部容抗,再对地并接电感(L2),以提高实部电阻,并得到合适的Q值,如图1。
经过图1的网络之后,天线对747kHz呈现的阻抗(A点)为:
ZA= 87.069-j85.327
经此预调网络后,天线的实部电阻得到提升,虚部电抗下降且呈容抗,Q值在1左右。这样,天调网络的匹配就比较容易。
② 天线实部电阻和虚部容抗都较大
在高频率端,天线的阻抗呈现实部电阻和虚部容抗都较大的情况。例如:
Z1521 = 721-j189。
由于实部电阻和虚部容抗都较大,一般会先串电感(L1),抵消一定量的虚部容抗,再对地并接电感(L2),以降低实部电阻,如图2。
经过图2的网络之后,天线对1521kHz呈现的阻抗(A点)为:
ZA= 75.7+j 223.08。
即天线的实部电阻降低,但虚部的电抗较大且呈感性。此时,可在A点之后串接适量电容C,以抵消虚部的感抗,则天线呈现的阻抗(B点)为:
ZB= 75.7-j 74.27
经此预调网络后,实部和虚部(呈容性)都降低,且大小基本相等,即Q值在1左右。这样,天调网络的匹配就比较容易。
③ 天线实部电阻和虚部感抗都较大
在较高频率端,天线的实部电阻和虚部感抗都较大。例如:Z1413 = 500 +j262。
由于天线实部电阻和虚部感抗都较大,故对地并接电容C,使实部的电阻适当降低,也使虚部的电抗值减小。如图3。
经过图3的网络之后,天线在A点呈现的阻抗为:
ZA= 100.266-j 232.045
即天线的实部电阻降低,但虚部的电抗(呈容性)仍较大,此时,可在A点之后串接适量电感L,以抵消虚部的容抗,则天线呈现的阻抗(B点)为:
ZB = 100.266-j98.940
经此预调网络后,实部电阻和虚部(呈容性)都降低,且大小基本相等,即Q值在1左右。这样,天调网络的匹配就比较容易。
2. 共塔发射时的预调网络
共塔发射时,有时天线对各频率呈现的阻抗差别较大,使模值差别较大,其输入电压就差别很大,使得低电压端阻塞网络的阻塞度很难满足工作要求,从而造成高电压端对低电压端的串扰。同时由于模值差别较大,会使模值大的一路阻塞网络的视在功率很大,从而匹配网络的视在功率也很大,这样不但增加了损耗,也增加了网络的不稳定性。这就要求采用预调网络,以使各频率输入阻抗的实部电阻基本相等,虚部电抗值也基本相等但电抗性质相反,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这类问题。
共塔发射时的预调网络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串电感再对地并电容作预调网络
例如: 603kHz(Z603 = 32.9-j5)和1008kHz(Z1008 = 150-j68)共塔
由于两频率天线阻抗的模值差别较大,且虚部电抗都呈容性,故采用先串电感再对地并电容来作预调网络。如图4。
图4中,对于603kHz,串电感L1后的阻抗为:Z603 =32.95+j51.8,再与C1并联后的阻抗为(A点):Z603 A= 62.69+j57.05。
对于1008kHz,串电感L1后的阻抗为:Z1008=150+j26.95,再与C1并联后的阻抗为(A点):Z1008 A= 57.72-j74.87。
两频率阻抗的模值为:|Z 603 A|= 84.76 |Z 1008 A|= 94.5
经此预调网络后,两频率的实部电阻基本相等,虚部电抗值也基本相等,即模值基本相等,同时,虚部电抗性质相反。这样,就达到了改善天线阻抗的目的。
② 对地并接电容再串电感作预调网络
例如:540kHz(Z540 = 60+j110)和747kHz(Z747 = 452+j406)共塔
由于两频率天线阻抗的模值差别较大,且都呈感性,故采用先对地并接电容的办法。如图5。
图5中,对于540kHz,并电容C1后的阻抗为:Z540 A = 110.74+j129.32。对于747kHz,并电容C1后的阻抗为:Z747 A = 166.43-j328.97。
由此可知,两频率的实部电阻和虚部感抗都得到了改善,但其中一个频率的虚部容抗较大,故再串适量的电感L1,则:
Z540 B = 110.74+j231.07 Z747 B = 166.43-j188.16
两频率阻抗的模值为:|Z 540 B|= 256.26 |Z 747 B|= 251.20
经此预调网络后,两频率的实部电阻基本相等,虚部电抗值也基本相等,即模值基本相等,同时,虚部电抗性质相反。这样,就达到了改善天线阻抗的目的。
③ 并联谐振作预调网络
例如: 603kHz(Z603 = 19-j157.99)和1008kHz(Z1008 = 69+j73.58)共塔
由于两频率天线阻抗的模值差别较大,且一个呈感性,另一个呈容性,故采用并联谐振作预调网络,此并联谐振一般谐振在其中某个频率上。如图6。
图6中,L2和C1组成的谐振网络对1008kHz谐振,所以:
对于603kHz,串电感L1后的阻抗为:Z603 = 19-j101.19,再与谐振网络并联后的阻抗(A点)为:Z603 A = 68.5-j183.12。
对于1008kHz,串电感L1后的阻抗(A点)为:Z1008 A= 69+j168.53。
两频率阻抗的模值为:|Z A 603|= 195 |Z A 1008|= 182
经此预调网络后,两频率的实部电阻基本相等,虚部电抗值也基本相等,即模值基本相等,同时,虚部电抗性质相反。这样,就达到了改善天线阻抗的目的。
3. 预调网络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知,预调网络设计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 对于单频发射来说,设计的预调网络,应使改善后的阻抗的实部电阻和虚部电抗大小基本相等,且实部电阻一般大于馈线的特性阻抗 (50Ω),而虚部电抗一般呈容性。这样能够扩展带宽,有利于匹配网络的设计和调试。
② 对于双频共塔来说,设计的预调网络,应使改善后的两个频率的阻抗实部电阻基本相等,虚部电抗值也基本相等,这样其输入电压就基本相等,从而避免了高电压端向低电压端的串扰。同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a.经预调网络后,要使高频率的电抗呈感性,低频率的电抗呈容性,这样,就会与各自阻塞网络的电抗性质相反,减小了匹配网络的电抗,从而降低匹配网络的视在功率。
b.经预调网络后,若高频率的电抗呈容性,低频率的电抗呈感性,其后的阻塞网络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采用一般的L、C并联阻塞网络,但在此并联阻塞网络之后可能要串电感/电容以减小匹配网络的虚部电抗。二是采用复合阻塞网络,即L、C串联(要匹配的频率通过)再与L或C (选择L或C依要阻塞频率的高低来定)并联(阻塞另一频率),如图7。
其中,图7(a)应用于要匹配的频率小于要阻塞的频率,图7(b)应用于要匹配的频率大于要阻塞的频率。
③上面介绍的几种预调网络的形式,在实际中可跟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及变更。
三、预调网络的电压和电流
预调网络的电压和电流就是预调网络与匹配网络节点处的电压和电流,以双频共塔为例,其计算如下:
设两共塔频率的阻抗分别为: ZC1=Ra1 +jXa1 Z C2=Ra2 +jXa2 则:
篇2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一个监控中心和若干个汇聚节点、传感器节点组成。传感器节点安装在需要采集数据的小区建筑物屋顶,汇聚节点安装在热力站,它们共同组成传感局域网,每个传感局域网内部都由一个汇聚节点和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传感器节点开机后自动组成以汇聚节点为根节点的树状分级网络。传感器节点采集的小区客户端工况数据通过无线方式汇聚到数据中转器汇聚节点,热力站传感器采集热力站内现场工况数据由现场总线汇聚到数据中转器汇聚节点,汇聚节点借助GPRS网络将两种网络数据最终发送至Internet网络,监控中心服务器通过访问Internet获得数据。监控中心服务器通过防火墙接入Internet,借助GPRS网络与数个传感局域网相连。监控中心以远程采集到的各热力站用户端温度及压力等数据为基础进行热网的工况调度,使整个热网热负荷趋于平衡。此协议栈采用8位短地址,理论上最大网络规模为256n个节点(n为传感局域网的个数)。上述远程热网监控系统涉及现场总线通信技术、GPRS技术和因特网技术,笔者将详细讨论热网监控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与其硬件支持。
1无线通信模块选型
1.1nRF905无线通信模块①
由于城市小区客户端具有分布范围广,遮挡密集,客户端逐年增加的特点,十分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2.4GHz频段虽然具有带宽的优势,但其通信距离和绕射能力达不到应用的要求,而实验证明433MHzISM免费频段具有良好的绕射性,采用普通的天线类型和高度就可以达到本应用需要的传输距离,而且不需要很大的发射功率。无线通信模块nRF905可以工作于433MHz、868MHz和915MHz3个频段,它不兼容IEEE802.51.4标准。具有GFSK抗干扰调制方式,500m开阔传输距离和50kb/s的传输速率。同时,可设软件和硬件地址、内置硬件CRC校验,并具有4种工作模式:两种活动模式(RX/TX)和两种节电模式[1,2],这些特点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1.2EM310GSM模块
华为公司生产的GSM模块EM310支持M900MHz/DCS1800MHz双频,内置TCP/IP协议栈。与西门子MC55模块功能相近、管脚兼容。相对MC55,EM310拥有-30~75℃的极限工作温度、软件休眠及高性价比等优势。EM310支持标准AT命令、华为自有的功能强大的AT命令和华为专有的数据透传AT命令,笔者用于设计实现汇聚节点的GPRSDTU部分。华为EM310模块采用TERM_ON单脚控制模块开关机,在EM310模块正常供电的情况下,TERM_ON信号为低电平,维持50ms左右,3s后EM310模块正常开机工作,相反的电平维持50ms为关机,这不同于MC55的双引脚开关机。此外,华为EM310的RESET引脚非常灵敏,在PCB布板的时候走线要限制在2cm之内。值得注意的是VDD-I/O引脚的使用,它是EM310模块内部串口输入输出信号电平转换电路的供电电压,应该与DTE接口电平保持一致,并且要与TXD上所接电阻匹配,图1所示为EM310串口原理示意图,调好EM310的串口对完成GPRSDTU的数据透传功能非常重要。EM310应用除串口以外就是SIM卡的电路,图2所示为本设计的SIM卡接口。这里需要增加SIM-VCC与GND之间的预留电阻焊盘位置,并与0.1μF的电容并联,用来防止偶尔有SIM质量或者工艺的原因造成的SIM卡不识别,此电阻可以解决此类问题。此外,SIM卡口速率典型值在3.25MHz左右,因此要求SIM卡座应放置在距离模块接口较近的位置,走线一般不要超过10cm,过长的走线,使波形严重变形,会影响信号的通信。另外IM-CLK和SIM-IO信号走线需要地线包络。
2汇聚节点硬件设计
2.1微处理器的接口设计
汇聚节点以ST公司基于Cortex-M3内核的STM32RBT6单片机为主控制器。图3所示的硬件设计电路中汇聚节点采用8~40V直流电源供电,设计了USB、RS-232、RS-485、E2PROM及JTAG等接口电路。E2PROM用于存储参数配置信息等需要掉电存储的数据。控制器的串口1与GSM模块EM310相连,与其进行数据通信与交互;串口2可以与PC机相连,用于显示EM310模块参数配置菜单和用户对EM310模块的参数配置,同时也方便了协议栈组网调试工作。USB接口的设置是另外一种更加简便的协议栈组网调试接口。RS-485总线作为热力站现场总线的有线数据接入接口,显然采用这种数据汇聚的方式的网络覆盖面积远远比不上采用GPRS网络数据汇聚方式。人机界面选用256×64像素的LCD,用于显示配置信息和数据信息。
2.2汇聚节点电源模块
由图4可知,汇聚节点电源模块供电范围为8~40V;输出电压为4.2~3.2V,分别采用电源转换芯片LM2576ADJ和LM1117。其中为EM310模块提供4.2V供电电压,为主控芯片STM32、无线通信模块nRF905、TTL电平以及RS-232电平转换芯片MAX3232、E2PROM(AT24C04)和MAX485芯片提供3.2V供电电压。
2.3GPRS数据透传单元(GPRSDTU)
GPRSDTU模块硬件包括个5部分:CPU控制部分;无线通信模块部分;电源部分;存储器件部分和SIM卡;天线部分。CPU芯片选择的是48脚的STM32F103CBT6。主控芯片与EM310无线通信模块的控制主要包括:开机引脚TERM_ON、复位引脚RST和EM310需要外接电源指示灯来指示供电状态;EM310模块工作状态指示灯来指示EM310模块的工作状态。初次使用EM310模块时,为了便于单独对EM310串口通信进行调试,外接EM310模块与STM32主控芯片串口是非常好的选择。EM310模块开机成功,此串口显示:“AT-CommandInterpreterready”或者“插入SIM卡”,拨打号码可听到呼叫等待音,证明EM310工作正常。EM310模块电路结构如图5所示。
3普通传感器节点硬件设计
3.1微处理器的接口设计与元器件选择
传感器节点有6路模拟量采集通道,其中4路电流信号输入,两路电压信号输入。传感器节点的元器件选择需要依照成本低、体积小和功耗低的原则,电源管理芯片选择高效率开关电压调节器LM2596,其转换效率高达73%。
3.2太阳能供电模块与安装
一天的24h内有日照的时间传感器节点有太阳能板的持续充电,所以锂电池的容量选择需要满足无日照时间独立供电的需求。笔者设计的无线自组织网络为了节省能量传感器节点,采用定时采集发送数据、空闲时间休眠的工作方法。汇聚节点为市电供电并不需要这么做,它可以长时间处于工作的状态,在整个网络中起到协调作用。根据表1传感器节点的工作特点和主要元器件的功耗粗略地计算没有日照的耗电量:在这里假设没有日照的时间为12h,并设定5min发送一次数据,估算每次网络数据传输时间为1min,单个节点需要消耗的能量为:144(0.5+30)×1/60+(0.016+0.0025)×(12-2.4)=73.5mA/h,这里并没有考虑传感器的耗电和电路板上其他元器件的耗电。供电模块采用3A•h的3.7V双节AA锂电池串联供电,足够保证日照不充足和计算外的耗电的情况下传感器节点正常工作。选用9V,120mA太阳能板8.4V充电,太阳能板大小为120mm×120mm。供电芯片选用双节锂电池充电芯片BQ2057的W系列。BQ2057的充电分为3个阶段:预充状态、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充电电路如图6所示[3]。为了更好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板安放角度很重要,但传感器节点并不能做到自动调节方位角和倾角。方位角固定选择正南,倾角综合纬度和角度选择40°。
篇3
关键词: 网络 学习者 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到最佳教学方案的理论方法[1]。一般认为,教学设计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和评价。
目前的社会正处在网络化、智能化、普适化的发展阶段。网络特别是普适网络对人们的传统概念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在教育领域,网络同样对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适应这种影响,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在分析网络社会对学习者和教学策略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思想。
一、对学习者的影响
学习者即教学对象,是教学目标实现的主体。网络对学习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者的入门技能、已有知识、学习目的和态度等社会属性上。
1.学习者已有知识。
加涅(Robert M.Gagne)的层次化教学设计理论认为,学习是分层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需要一定的内外在学习条件,内在学习条件主要指应具备的入门知识和技能[2]。这意味着在进行某种学习之前学习者应当完成较易层次的学习,并且具备更高层次学习的先决知识和技能。
网络是信息的载体,网络信息具有完全开放性和平等性等特点,且资源极大丰富,网络上还有数以万计的各行各业的专业网站,科普级、入门级、专家级等各个层次应有尽有。网络信息的这些特点使得每个上网者都能很方便、快捷、高效地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已有知识的认识。比如经常上网的学生能够把握时代动向,增强语言的阅读和驾驭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语文学习的已有知识水平普遍较高。
2.学习动机。
凯勒(J.M..Keller)把影响学习者动机水平的重要因素归纳为注意力(Attention)、关联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感(Satisfaction)[3],当学习者缺乏上述要素或者水平很低时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网络社会对学习动机的影响首先从注意力开始,逐渐到关联性,然后到自信心和满足感,最终对学习动机可能会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是沉迷网络,影响学业。对涉世未深又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来说,网络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我们经常会看到:学校周围的网吧经常座无虚席,网吧成了青少年的“快乐之家”;游戏、聊天、听音乐和看电影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活动,其中不乏每周末都要上网至深夜甚至通宵的网痴;甚至有的学生逃课泡网吧,沉醉于虚拟空间,沉迷网络,精神不振,直接影响学业。
第二种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习的高度主动,进而产生满足感和自信心。网络教育资源能提供声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界面,符合人类联想、思维、接受与记忆知识的特点,因而很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二、对教学策略的影响
行为技术范畴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自我管理策略、行为练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等。自我管理策略是通过控制学生的行为方向,教给学生学习的原则和技巧,使其在自我管理下自主学习。行为练习策略就是“直接教学”,这种策略的实施要点是:明确课程目的和内容;控制学习时间,通过语言传授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行为练习策略是传统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它注重师生的互动,要求师生“积极地互相依存和个人责任的统一”。
1.网络提供了平等、协作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集体授课模式,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网络改变了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交往从垂直的模式(主导和命令)日益向水平(平等与合作)的模式转变,师生关系也不例外。在网络教育中,教师的权威趋于模糊或消退,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和谐,教师不再是至高的权威,而是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普遍交往的关系。
2.网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
科技的进步直接促进了教学技术的进步。目前条件较好的学校都有条件用多媒体教学,有的还建有网络课堂,甚至有虚拟现实的教学系统辅助教学。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最直观,也很有效,它使教学更生动和丰富。
三、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
针对上面的研究,本文提出一种“以学习者为主导,以任务为驱动,以协作为手段、以技术为促进”的教学设计思想。
以学习者为主导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抑制互联网给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增强它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对网络资源的辨别能力和自主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成就感,通过自主学习最终实现创新学习。在网络时代,学会学习,特别是学会创新性学习是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学习的最高要求,既是一种精神,又是学习的结果[4]。作为精神,创新学习观要贯穿学习全过程;作为结果,创新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5]。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任务驱动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紧紧围绕一个既定的目标学习,可以大大提高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效率。情景设计是任务驱动的体现,最常见的情景设计是实验课、操作课和实习课。在数字时代,可以应用虚拟实验室、虚拟教学系统等虚拟现实技术的情景设计方法,不受各种因素影响,减少物质消耗,提高教学效率。
协作学习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先进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协作交流,对学习内容会理解得更深刻,思维更活跃,方法更多样,智能培养更高效,学习效率也更高。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手机和PDA等更是将人随时随地联系起来。使用3G技术人们不仅能进行文字和语音的交流,而且能进行同等于面对面的视频交流,它将师生的协作从时间、空间上无限扩大。
以技术为促进表示要用好教育新技术,网络本身就是技术,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时时刻刻不能忽视技术的作用。
四、结语
网络的资源丰富性和技术的多样性带来了教学设计的多样性,网络条件下的教学设计不应该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不同老师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只要能够最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继新.信息化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R.M.Gagne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New York:Holt,Rinehart&Winston,1985.
[3]J.M..Keller.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motivational design.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1987,10,(3):2-10.
篇4
关键词: 网络 互交 广告设计
网络互交广告设计是利用网站上的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等方式,在互联网刊登或广告,最后通过网络传递到互联网用户的一种高科技的,使得广告可以快速运作的一种新型方式。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是传统的四大传播媒体,比起传统的传播媒体,近年来广告备受欢迎。网络互交广告设计因其具有交互性、速度快、范围广、容量大等优点,以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渐被广大商家和消费者所接受。网络互交广告设计的市场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增长,发挥的效用越来越重要,俨然成为继传统四大媒体之后,兴起的第五大媒体[1]。
一、网络互交广告的历史背景及起源
信息产业急速发展,极大程度地改变人们的生活生产,同时,也对传统的广告媒体产生深远的影响。以Internet为传播媒介的网络互交广告不断渗入到企业发展中,逐渐成了当今欧、美发达国家的最热门的广告形式。目前,我国的网络互交广告媒介中的广告创意与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虽然正处于起步时期,但是,我国广告公司和客商开始涉足网络广告,为我国的新型网络互交广告提供了新空间。网络互交广告设计具有交互性、速度快、范围广、容量大等优点,逐渐被广大商家和消费者所接受。无论广告公司还是营销厂商,在目前的阶段,在改变营销传播方法及选取媒体的方式上都面临极大的机遇,也面临极大的挑战。我们发展适当的新型媒体战略时,首先应该考虑到很多变数,比如市场的范围、信息的性质、消费者的购买心态、预算标准、竞争战略、媒体本身的基本性质等。媒体计划的宗旨是将网络互交广告的广告经费效率发挥到极致,有合理的到达率、频度和连续性的分量等。
网络互交广告源于1994年的美国。网络版的hotwired,以及其主页上开始有广告Banner是广告史上里程碑式的标志,网络互交广告设计让网络开发商与服务商看到了一条光明的新型广告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我国IT业界也于1997―1998年期间,逐渐意识到网络互交广告的明朗前景,网络互交广告不断出现在我国网站中。目前,网络互交广告设计已成为各大网站的建设目标,比如,类似于国际知名网站Netscape等早已成了网络互交广告设计之门,在中国,也有很多网站奋起直追,向网络互交广告设计之门的方向不断前进,比如搜狐、新浪网等大型网站,网络互交广告的设计引领了互联网络互交广告发展的新方向[2]。
二、网络互交广告的主要形式
网络互交广告的主要形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九种:网幅广告、文本链接广告、电子邮件广告、赞助、与内容相结合的广告、插播式广告(弹出式广告)、richmedia、其他新型广告和来电付费广告。目前,网络交互广告中比较流行的交互方式有鼠标交互式、键盘交互式、摄像头&麦克交互。网幅广告通常指的以flash等格式,进行建立的图像文件,网幅广告的定位是在网页中大多用来表现广告的内容,同时网幅广告具有结合使用java等语言使其产生交互性的特点,使其可以使用shockwave等插件工具增强表现力。文本链接广告指的是以一排文字作为一个广告,点击选项之后可以直接进入相应的广告页面。文本链接互交广告最大的特点是对浏览者干扰最少,效果不错。电子邮件广告的特点是针对性强、费用低廉,且广告内容不受限制[3]。电子邮件互交广告可以针对具体某一个人发送特定的广告,是其他网上互交广告所不能及的。赞助式网络互交广告比传统的网络广告能给予广告主更多的选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广告多样性。广告与内容的结合是赞助式广告的一种具体形式。插播式广告也被称为弹出式广告,它是以一种访客在请求登录网页时强制插入一个广告页面或弹出广告窗口的方式进行的。它的广告有各种不同的尺寸,互动程度也不同,例如从静态的到全部动态的形式是都存在的。插播式广告的出现之前没有任何征兆,肯定会被浏览者所看到。相比而言,它能表现更多、更精彩的广告内容。其一般指使用浏览器插件或其他脚本语言、java语言等编写的,同时具有复杂视觉效果和交互功能的网络互交广告设计。
三、技术发展下网络交互广告设计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我们要在技术发展下逐步探索出一些网络交互广告设计应对策略。
1.网络互交广告与传统的广告相结合,强化广告宣传的效果。加强网络互交广告的创新。增强网络广告的互交性,网络广告的最大优势就是其具有的互交性,它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受众对广告活动的参与和控制,同时由于其具有复杂的视觉效果和互交功能,在广告表现形式上更具有多样性,更能为大众所接受。
2.达到更好的收听效果。比如,可以增加网络带宽,开发新的信息处理技术等,以便强化网络互交广告的视听效果。适当采用弹出式的广告,并且充分发挥搜索引擎广告的作用,提高网络广告的针对性。使用时段广告,减少广告投放的盲目性,节省广告费用。
3.利用网络互交广告的互交性管理客户关系,全面评估网络互交广告的作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不断渗透到生产生活中,网络广告互交设计同样如此。网络时代,网络互交广告设计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然而,创新和发展是必要的条件。网络互交广告设计发展的前提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紧紧抓住时展的脉搏,运用创新的意识,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很好地促进网络互交广告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媛.事论网络广告市场发展趋势――回望“非典”[J].湖北社会科学,2004(08).
篇5
关键词:校园网;扁平化;SDN;多业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1-0067-0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园网络经过20年的发展,历经了20世纪90年代的校园网从无到有,新世纪的以路由交换为主的千兆以太网两代网络,在校园网信息化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校园网络作为信息化基础越来越重要,不仅需要为信息系统提供网络支撑,还要为用户提供高速、稳定、安全、便捷的网络接入服务。在新时代下,办公管理信息化、云计算大规模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不断更新、网络教学逐渐铺开,传统校园网络在新应用、新业务面前显得力不从心,网络无法满足新业务新应用的需求,网络管理越来越复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需要朝新型的网络发展。
一、设计思路
校园网络面临着复杂的网络管理、复杂的业务需求、复杂的用户群体,故在网络设计中需要采用较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合理的网络设计思路,达到简化网络管理的目的,提升网络安全水平,满足不同用户的网络需求。
1.网络结构扁平化
网络结构扁平化分为网络物理结构扁平化和逻辑结构扁平化。高校校园网一般可以分成两部分,即数据中心网络和园区网络,数据中心网络基本上仅限于一个机房内部或直连的两个或多个机房,物理链路简单,可以采取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扁平化的结构;受物理位置和链路的限制,园区网比较分散,可以采用传统的三层物理结构之上实现逻辑结构的扁平化。
网络扁平化能有效解决单点故障,通过多链路捆绑实现链路带宽成倍增加,减少网络跳数,消除了汇聚层三层转发性能瓶颈,提高网络转发效率。同时,减少汇聚层IP策略,将IP层策略集中到核心控制层,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2.用户管理与基础网络分离
传统网络中,基础网络与用户(认证)管理结合紧密,甚至很多网络(认证)管理的控制层位于网络的接入层,如802.1x认证,一方面存在网络管理复杂、设备不兼容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用户认证信息无法漫游导致用户在校园网上需要使用多个账号或网络访问受限等问题。
用户(认证)管理与基础网络分离后,用户管理系统独立于基础网络,由网络接入设备、认证计费系统等组成,只负责所有用户信息的管理,权限管理与分配,通过标准协议和接口实现用户根据自己的权限在不同网络和设备间的漫游,提高网络的移动性,同时可更好地与第三方软硬件平台对接,实现未来应用系统与网络的对接,达到用户权限随行的效果。
3.基于SDN技术的多业务网络
校园网是一套极其复杂的系统,除了正常提供用户接入网络外,校园网需要承载各种类型的专用网络,如一卡通网络、财务专网等专用隔离的网络。新型校园网络需要提供支持多业务网络服务,结合SDN、虚拟化等技术方便快速地开展业务网络服务,提高网络利用率,缩短业务网络部署时间。
SDN将原来网络设备里的控制功能提取出来交由中心控制节点进行集中控制,也就是“控制转发分离”。通过“控制转发分离”,网络设备只需要负责数据包的转发,而将复杂的网络控制功能交由集中的控制器去处理。通过中心的控制节点进行集中控制,也让整网的转发效率更高。“控制转发分离”后,由集中的控制器去对接上层业务系统,控制器可以屏蔽下层复杂的网络协议和技术细节,将下层网络变成端口、带宽等资源提交上层业务系统。上层业务系统也只需要和集中的控制器打交道,而不再需要去向全网所有设备下发指令,或者人工将业务需求变成一条一条网络设备命令行远程登录到设备上进行配置,在开展多业务网络服务中能极大地简化网络配置管理,缩短业务部署时间。
4.网络安全分级
校园网络中接入各种网络设备及终端,如网络设备、服务器、PC、手机、平板电脑等,不同设备及终端保存着不同重要性的数据。根据对数据重要性进行分析,将网络终端和网络数据进行划分不同安全等级,采取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于学校核心数据进行重点保护,对用户非重要数据进行简单保护或由用户自行安全保护等。
二、设计方案
根据校园网功能和特点,结合设计思路,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通过拓扑图,校园网络采用双核心交换机设计,通过双链路连接到多出口路由设备、用户认证接入设备、链路汇合交换机和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保障骨干网络的高带宽和网络的稳定性。在校园网园区网络部分,为了节省园区内骨干光缆,在各楼宇继续保留网络汇聚点,取消原有的网络汇聚层,更改成链路汇合交换机,向上与核心交换机采用多链路捆绑技术,满足高带宽、高可靠性的需求,向下提供接入交换机高密度接入能力。园区网络接入交换机根据业务需求,提供普通用户上网接入和专用网络接入服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部分接入机房安装独立的交换机为专网提供服务,同时无线网有线部分完全融入有线网络,PoE交换机直接接入到链路汇合交换机,将无线AP作为网络终端考虑。
园区网络逻辑网络完全按照扁平化大二层网络考虑,每个接入交换机划分不同的VLAN,并做好端口隔离,将VLAN通过链路汇合交换机、核心交换机透传到用户网络接入设备(BRAS),用户通过IPoE+Portal或PPPoE认证后使用路由模式连接到核心交换机,完成对互联网和数据中心的访问。由于用户网络接入设备(BRAS)处于网络核心位置,在网络设计中考虑使用双机热备的部署模式,并与后台计费认证系统双radius服务器对接,保证网络的稳定性。
数据中心网络相对独立,完全采用扁平化的二层网络结构,接入交换机双链路分别直连到两台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并在网内实现大二层网络,满足虚拟化、云计算对网络的需求。由于学校绝大部分数据均在数据中心,且数据重要性比较高,故在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上增加防火墙、入侵检测、Web防护等网络安全板卡或设备,根据数据中心应用系统和数据的重要性配置不同的安全策略,满足对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防护。
除了上述网络转发层,网络控制管理层是整个网络的大脑,由传统的网络管理、监控系统和SDN控制器等组成,对下负责对网络硬件设备下发网络参数和策略,对上提供用户管理界面,并开放与第三方系统对接接口。从逻辑上,网络控制管理层从网络设备中独立出来,由计算机性能更高的服务器等硬件进行网络路径和策略的计算,这也符合SDN网络的逻辑。由于新一代校园网络建设有一定的周期,故网络控制管理层中传统的网络管理系统逐步过渡到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等软件定义所有系统的控制器。
借助SDN技术,新型校园网络不在是传统的校园网,不仅只提供用户接入互联网服务,而是一张多业务网络。通过在SDN控制器上少量的操作即可完成一张业务网络的部署。如某业务网需要将校园网内任何地方的两个不同交换机的端口互通,只需在SDN控制中创建一个租户网,并将这两个端口加入该网,SDN控制器自动计算转发路径并将数据下发到相关交换机,交换机即可按照路径转发,如图2所示。
新型校园网络涉及较多的新技术、新理念,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到成本较高、网络较难整合等相关问题,同时节省投资、充分利旧的思路,可以考虑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方式完成校园网的升级换代。在设备选型过程中,必须考虑设备支持Openflow、Open Daylight等SDN相关协议,支持MPLS VPN、虚拟化等功能,可以与传统网络对接等需求。
三、结论
新型校园网络改变传统网络中架构和理念,总结了传统网络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并提升了网络的可扩展性、可移动性、可管理性,并提供了多业务支撑,能有效解决当前网络面临的各种问题,同时采用较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管理手段,提升网络管理水平,并为未来业务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吴旭东,柳炳祥.校园网网络规划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24(11):64-65.
[2]吴圣洁,夏添.数据中心网络扁平化设计[J].微型电脑应用,2013,29(11):27-30.
[3]刘维,姚锦卫.高校校园网络认证计费系统研究[J].现代计算机,2008(5):93-94.
篇6
关键词:移动网络;接口设计;数据传输
1引言
移动设备面临着一个多元、动态的网络选项。这些选项有各种各样的优点和缺点。因此,在所有情况下没有单一的“最佳选择”,基础设施的多样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面临的挑战是管理这些不断变化的选项以满足每个应用程序的需求,这本身随时间变化。通过这样做,应用程序带来了显著效益,同时利用多个网络和规划未来的传输智能。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不充分的。一个极端,操作系统或中间件层代表应用程序的所有路由和接口决定。然而,因为这些决定不知道应用程序的使用网络意图,他们经常错过优化机会。另一个极端,系统直接暴露底层细节给应用程序,使应用程序知道网络变化,应用程序必须显式地选择可用的选项。这种方法表达,需要管理多个无线网络不必要复杂的应用程序任务。设计的网络介于两者之间,系统管理发现和描述可用网络选项的细节,应用程序用少量的声明标签来提供关于通信量的提示。然后,该系统将匹配的网络流量提供给可用的接口。设计的移动网络系统提供了一个可移植的、用户级别的实现方法。
2移动网络接口设计原理
设计遵循经典的分离原则机制。应用程序确定使用网络的实际意图,这一意图表示数据应如何传输的策略。另一方面,操作系统或中间件库是最佳的位置,以提供一个共有机制来实现指定的策略。每个应用程序必须提供使用网络意图的提示,因此共有机制使得部署新应用程序使用多个移动网络容易。处理多个异构和间歇性的移动网络的细节被封装在系统的底层。共有机制也可以从多个应用程序聚集异构数据传输。因此,网络设计通过数据传输标签和系统底层实现的分离,制定政策数据映射到网络最佳匹配时的数据传输的标签。设计希望接口尽可能简单,要求每一个应用程序公开定量规格的特性,它希望产生的流量,以及它所需要的服务质量。这一原则导致了几项决定,应用程序使用定性属性的数据表示他们的意图,而不是使用量化规范,即,不管是小的还是大的,不管是前台互动的还是后台的流量。不要求什么是“小”和“大”。允许该应用程序使用它认为合适标签。并发系统包括允许程序员排除不正确的排序机制,增加了同步抽象表达原子和之前发生的约束。除了表达这类排序约束,还需要处理部分失败的机制。有些时候一些信息量将由任何可用的传输转换提供错误的服务。因此,提供了一种回调机制来处理延迟传输或断开连接。
3移动网络接口设计方案
在本节中,描述网络应用程序接口。首先描述基本的抽象接口。应用程序使用标签来传达他们的意图。表达信息单位称为IROBs(IsolatedReliableOrderedBytestreams)。IROBs提供原子性(互斥);应用程序还可以指定IROBs之间顺序约束。当操作必须延迟,应用程序可以注册thunks恢复他们。
3.1标签
标签是应用程序的主要抽象信息,应用程序声明任何特定网络信息属性的机制。标签是系统定义的定性属性的消息。目前只支持4个标签,两个维度,交互性和规模,如果用户事件正在等待响应,消息的标签设置为Fore-ground,如果它的及时传递不是行为的关键,则消息的标签是Background。例如,许多提示不需要发送。Small标签描述单包的RPC等消息,Large标签描述其他消息,如包含多媒体数据。
3.2多模式数据来源处理
标签与标签感知套接口一起使用。我们称这种套接口为multi-sockets。直观地说,一个multi-socket将几个不同标签单一虚拟套接口复合在一起。在大多数情况下,multi-sockets行为是正常的。然而,multi-socket发送调用需要一个标签。请注意,发件人是负责分配标签的实体,作为结果,接收不需要标签。可以想象用一个标签来实现过滤的接收。multi-socket是一个逻辑连接,动态实例化,并使用实际TCP连接在一个或多个物理接口。multi-sockets提供封装:它们隐藏多个网络接口、路由和连接的应用程序。Multi-sockets也封装瞬时断开连接,如通过无线死区。应用程序指定标签,网络流量管理器利用标签选择正确的网络发送数据。应用程序被每一个标签通知网络不可用,通过使用thunk技术,当事件发生时执行递延执行环境。像TCP套接口,multi-sockets支持可靠传递抽象。然而,multi-sockets放松了TCP排序约束,允许字节被记录到指定的互斥和排序约束中的应用,在后面两节中描述。
3.3IROBs字节流
带有标签的IROB是网络传输信息的基本单位,multi-socket接口保证每个IROB自动接收;即,指令中产生的IROB字节流不影响其他网络传输字节流。然而,单个IROB可能被重新排序到另一个地方。换句话说,来自接收multi-socket接口的先前发送的IROB首先被正在读取数据的应用程序看到。然而,来自于两个IROB的字节永远不会混合。IROBs以同样的方式提供互斥操作,在多线程程序中,锁提供互斥的线程。
3.4排序约束
因为有些应用程序需要订购IROBs之间的约束,所以multi-socket接口支持这样的约束声明。每个multi-socket接口分配一个独一无二的,单调增加的标识符给每个IROB。当创建一个新的IROB时,应用程序可以指定任何IROB的标识符,但必须接收到之前被创造出来的标识符。排序约束可能只指定IROBs有较低的唯一标识符,这可以保证这样的约束是无死锁的。TCP套接字指定每个IROB必须收到最低的标识符,应用程序处理连续的字节流,API提供了简单的默认发送调用机制。然而,许多应用程序拥有更为宽松的约束条件;例如,BlueFS文件系统客户端允许异步写入。multi-sockets中的排序约束类似于多线程程序提供线程的条件变量。
3.5Thunks技术
带标签的IROB在发送时没有任何“合适的”网络可以利用,这种情况是可能的。例如,批量传输开始时只有一个低带宽链接是可用的;或者移动计算机可能是在一个无线死区,没有连接。这种传输最好在稍后遇到一个高带宽链接时处理。当然,不希望应用程序轮询链接,也不希望应用程序建立新连接后短时间内瞬时断开。创建IROBs操作设置一个可选的Thunk参数,这个函数/参数对将用于告知应用程序IROBs由于缺少合适的网络不能立即发送。当一个IROB延期时,带有Thunk参数的调用返回一个特殊的返回代码。指定标签数据被下一次传输时,库通过调用thunk指定参数的函数通知应用程序。处理程序必须为Thunk参数资源关系负责,Thunk可能会被取消,例如,前一个Thunk是无效的,后续的将取消。Thunk对于定期发送消息的应用程序是有用的,如检查新邮件。在断开连接期间缓冲冗余消息,以后将所有信息发送这是不可取的。相反,应用程序注册一个发送thunk,合适的网络可用时获得通知。Thunk处理程序只发送轮询请求,从而保护宝贵的网络带宽。
3.6API函数
列出了最重要的改进的移动网络API函数。ms_sock-et函数创建一个新的multi-socket,ms_connect函数连接到远程端点,ms_connect函数和标准的connect函数唯一不同是调用的第一个参数是multi-socket。一般使用ms_*修改应用程序替换socket,connect等函数。应用程序使用ms_begin_irob函数创建一个新的IROB,通过一个标签来描述原子信息以及排序约束。应用程序调用ms_irob_send函数指定IROB部分数据发送;交替调用send和ms_irob_send函数。应用程序使用ms_end_irob函数通知库没有IROB数据发送。ms_send函数调用提供便利,它根据所有以前的IROBs创建一个新的IROB,并结束IROB。如果应用程序使用ms_send调用,它将提供带标签的TCP连接,尽管没有重新排序。ms_recv函数调用返回一个标签。服务器应用程序希望使用客户端原始请求提供的标签回复客户请求。例如,IMAP服务器可能希望用Background标签回复客户后台请求,使用Foreground标签回复客户前台请求。表2显示了创建和使用multi-sockets移动网络的API。除了显示的功能外,multi-sockets还支持传统的套接口函数;例如,accept,select等。
3.7讨论
设计移动网络接口时要考虑应用程序需要提供自己的事件,才能实现应用程序感知功能。首先,应用程序需要发现新的网络选项,为每个网络选项打开套接口,并监控各网络的连接质量,以便决定用于传输的网络。按通信量需求排序,应用程序可能会创建每个网络的多个套接字,然后使用特定于平台的方法优先考虑通信量从一个套接口到另一个。应用程序也需要传输介质跨越连接来提高吞吐量,然后管理必然产生的数据分段排序。最后,应用程序可能会轮询来实现Thunk的功能,Thunk允许链接被修改,如果当前没有合适的网络也可以删除。
4移动网络接口的通信过程
对于每个multi-socket,库动态创建单独的TCP套接字决定每个接口发送数据。multi-socket连接持续下去,直到没有TCP连接可以使用任何网络接口(例如,如果移动计算机移出WiFi接入点的范围内,没有其他网络选项可用),或multi-socket关闭。为简单起见,选择使用TCP。TCP可靠性机制限制必须在IROB内实现命令交付的字节或由于网络拥塞丢失字节重新传输的工作量。当第一个TCP套接字建立初始连接时,移动客户端为每一个连接发送其对等数据,包括可用的IP地址、估计的带宽和延迟。它搭载更新网络标题信息,同伴可以建立一个新的TCP连接,新的连接将是最适合于一个特定的标签数据。库使用主动和被动估计网络带宽和延迟的方式将标签映射到TCP连接。当一个新的网络选项被发现时,连接侦查器提供连接质量的初步测量。库通过连接发送数据,测量单个传输的响应时间产生被动测量。连接侦察器提供周期性的主动测量,用于评估在没有数据传输和被动测量不可用时网络质量。主动和被动测量结合使用触发滤波器获得运行当前连接质量的估计。库使用以下策略映射标签TCP连接。前台数据具有最高优先级,带有{Foreground,Small}标签的IROBs通过低延迟的TCP连接发送。带有{Foreground,Large}标签的IROBs通过高宽带连接发送。这些可能是相同的连接(例如,当前只有一个接口提供连接)。用于特定标签的实际物理接口可能随时间变化链接特征有所不同。后台数据比前台数据优先级低。当前不发送前台数据的网络发送后台IROBs,大的后台IROBs被拆分成小块,每一个都可能被送到另一个网络。Foreground标签要求低响应时间;不幸的是,分段可以增加最后一个数据包的延迟到达,除非网络层能为每个链接正确预测瞬时延迟。相比之下,Background标签指定的数据对延迟不敏感;因此,分段策略最大化利用每个链接是理想的。一个链表以先进先出顺序索引所有IROBs标签。每个TCP连接都有当前合适发送标签的列表。当网络能够发送数据时,库从具有最高优先级的标签相关联的列表中取出第一个IROB数据。库用32字节特定的网络标头封装IROB数据,包括IROB标识符和它的标签以及IROB的顺序约束。在一次连接时,库并不限制发送所有IROB的字节,它可能决定一个IROB分解成小块,每一个都要发送一个单独的头。IROB块通过多个TCP连接发送,每个IROB的字节能有序地自动传送,接收库对其确认和重组。当多个网络应用程序同时执行时,所有进程的活动都通过共享内存变量和同步进行协调。我们假设链接接近移动计算机的瓶颈,大多数感兴趣的是所有路径共享。因此,库实例更新共享变量,包含每个网络上未发送数据的缓冲数量。这样的数据在所有进程的总量不得超过限制先行调度算法,以保证良好的前台性能。网络应用程序将调整其在执行过程中被动观测网络质量的估计,因此,将考虑在其决定的竞争流量。库通过建立可能的接口对处理两个移动设备与多个接口之间的连接。
5结语
移动节点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各种网络选项,每一种都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因此,对应用程序而言,选择一个最佳的网络选项,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通过合理使用可用的选项,应用程序的服务得到了显著改善。不幸的是,这样会暴露可用网络的低层细节给应用程序,不太可能引起很大的关注。设计的移动网络解决了这一僵局。它为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简单的声明接口来表达每一个网络消息背后的意图。系统匹配当前网络通信量到最佳可用的接口。如果没有合适的可用网络,该通信量被推迟,直到网络可用。延缓某些类型的通信量会导致重新排序。设计的移动网络接口提供了表达互斥和排序约束机制,使他们的通信量匹配到应用程序的限制。
参考文献
[1]朱孙鹏,叶宇煌.基于北斗RDSS的GNSS位置信息转发接口软件设计[J].莆田学院学报,2015,22(5):60-63.
篇7
1 WSDM标准
面向服务架构(SOA)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包装成“服务(Service)”,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协议联系起来。接口采用中立的方式定义,独立于具体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使用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通信。这种具有中立接口定义的特征称为服务之间的松耦合。面向服务架构是一种软件体系结构的思想,它需要依赖具体的实现技术。本文采用Web服务分布式管理(WSDM)标准来支持面向服务架构的实现。
为了解决网络环境下管理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协同工作以及管理集成问题,OASIS组织在IBM、HP、CA等著名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于2005年3月推出了Web服务分布式管理(Web services distributed manage-ment,WSDM)标准,对Web Service管理提供标准化的支持,通过使用Web Service来实现对不同平台的管理。
WSDM是一个用于描述特定设备、应用程序或者组件的管理信息和功能的标准。所有描述都是通过Web服务描述语言进行的。WSDM标准实际上是由两个不同的标准组成的,WSDM-MUWS标准以及WS-DM-MOWS标准。
图1是WSDM的工作模式,可管理用户发现这个Web Service端点,然后,通过与端点交换消息,从而获取信息、定制事件以及控制与端点相关联的可管理资源。WSDM规范侧重于提供对可管理资源的访问。管理是资源的一个可能具有的特性,可管理资源的实现是通过Web Service端点提供一组管理功能。WSDM架构不限制可管理资源的实现策略,实现方式包括直接访问资源、用非方法、用管理等,实现细节对于管理消费者来说都是透明的。
WSDM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分布式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其主要特点如下:
(1)面向资源。WSDM的关注点是资源,因为一个资源就代表了多个Web服务,因此在该标准中,对资源属性和功能的详细描述显得尤为重要。为此,WSDM采用了专门的Web标准(如WS-Resource)对资源相关信息进行定义。
(2)实现分离。由于采用与实现操作无关的WSDL语言定义接口,使得接口与服务实现了分离,所以无论Web服务其内在实现细节如何改变都不会对客户端的操作方式有任何影响。这样做不但较好地封装了管理方法的实现细节,而且实现了对已有资源的重用。
(3)服务的可组合性。WSDM能随着应用环境规模的变化而变化,首先,WSDM标准的自身实现只需定义较少的属性和操作,使得其在小规模的系统中可以得到稳定的应用:其次,对于大规模应用环境而言,WSDM可以随着应用需求的变化灵活地添加某些服务。从而在使用者和部署人员之间起很好的协调作用。
(4)模型的兼容性。主要表现在WSDM能描述和封装任何资源模型(如cIM、SM-NP、SID等),并为其提供相应的Web服务接口。
2 系统设计方案
网络流量采集使用了三种技术:
(1)基于网管设备MIB的SNMP模式;
(2)基于网络探针技术的IP流量数据捕获模式;
(3)基于NetFlow技术的数据流捕获模式。
针对基于SNMP模式,实现基于WSDM的SNMP网关,通过该网关收集SNMP设备上的MIB信息;针对基于网络探针技术模式,可实现基于WSDM的网络探针服务;针对基于NetFlow技术模式,流量数据是通过NetFlow的主动式数据推送机制获得的,网络设备中的NetFlow是通过规范的报文格式将流量数据送往指定主机,WSDM服务提供了接收和传输NetFlow流量数据的功能。
2.1 系统架构
流量监测系统结构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资源层、管理服务层、展示层,如图2所示。
(1)资源层
资源层由提供流量采集服务的分布式流量采集器(WSDM Agent)组成,它们通过调用管理服务层的WSDM Agent注册服务实行自主注册,具备向管理服务层主动汇报、自主管理和主动服务等功能。
(2)管理服务层
管理服务层包括应用组件、服务组件、管理平台以及数据库。其中应用组件是对展示层提供支持的各种
管理服务,包括策略管理模块、WSDM Agent管理模块、流量数据管理模块以及流量分析模块等系统功能实现的模块。服务组件是对资源层的各种WSDMAgent资源的支持,包括安全审计、日志服务、异常服务、自主管理等,主要是管理服务器自主实现的一些功能。数据库部分是应用组件中各模块对应的数据存储。中间层的管理平台是管理服务层的核心,是对应用组件、服务组件以及数据库的支持,包括Web服务、WSDM服务的引擎和API等。
(3)展示层
展示层实现流量状态显示。可以从流量数据库中取得所要查询的网络流量历史信息,也可以调用管理服务层提供的服务触发流量信息更新采集实时的流量数据,还可以通过服务将合法用户的操作信息送到管理服务层。根据用户需求采用图形用户界面将流量态势分析的结果展示出来。可提供多种格式的流量报表。
2.2 流量分析系统设计
流量分析系统是整个流量监测系统的核心。如图3所示,该系统分为五个模块:流量采集模块、数据接收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流量分析模块、数据存储与管理模块。对照流量监测系统架构,流量分析系统结构中的这五个功能模块分别位于总体架构的各个层次。
位于资源层中的流量采集模块和数据接收模块,通过网络数据流采集技术实现分布式的网络流量数据采集,构成流量采集器;然后由数据传输模块将流量采集器采集到的原始流量数据传送到管理服务层;由流量分析模块对这些分布式的网络流量数据进行全网络的OD流的计算,之后对OD流进行进一步地统计和分析判定。提供包括确定网络关键链路、瓶颈节点,识别网络中的大象流及判定异常流等功能,并将得到的这些分析统计结果保存至流量数据库;流量数据库由数据存储与管理模块进行维护,该模块设计存储网络实时流量和历史流量数据以及统计分析结果数据,由流量数据管理模块将资源层发送上来的经过预处理的原始流量数据保存至该模块设计的原始流量数据当中。
篇8
《网络改变生活》一课是江苏省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2016年修订版)8年级第2章“走近网络世界”第1节的内容。本章内容在本册教材中相对独立,但其包含的基本操作要点又与之前所学内容有较强的关联性。本节是全章的第一节,主要介绍常见的网络应用技术及呈现生活化应用场景,具有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习的作用。因此,本节的教学应以范围较广的网络应用的介绍、展示为主,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引导要求较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特别关注这一点。
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8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初中信息技术的部分课程,有了基本的文字处理、多媒体编辑、网络操作等技能;同时,学生对信息技术有较强的兴趣,自我表达意愿较强,这是本课有效开展的良好基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善于使用网络资源,了解网络的基本应用及其对个人生活的实际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任务完成过程中,体验网络应用对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乐于使用网络应用技术改变自己的生活。
达成目标如下表所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各类网络应用价值的体验操作及有效认知。
难点:把网络应用操作能力转化为实际成果。
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驱动的情境式教学策略:以“班级春游踏青主题读书会”策划准备活动为任务,在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活动策划学习情境,利用生活化的真实任务对教材中涉及的各类网络应用(信息浏览、电子邮件、网络购物、即时通讯、博客、微博、个人空间等)进行概念认知、功能体验与价值认同。
六助教学策略(无锡市蠡园中学校本教学策略)的基本内容为:备助,教师根据教材、学生等实际情况,准备教学内容;自助,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自行学习;求助,学生发现难以理解的问题,提出求助;互助,学生之间相互解决问题、展示学习成果;补助,教师解决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并适当查漏补缺;续助,教师根据本课学习情况,后续学习要求及内容。
教学过程
1.备助
学生前置学习活动:建立班级学习QQ群。
教师请一位学生建立班级学习QQ群,全班学生加入该群,并通过课前的聊天沟通,熟悉QQ群的基本使用。教师以成员身份加入QQ群,并联合班干部制定群内聊天公约。
公约参考内容:①全体成员实名;②聊天内容为学习相关内容;③不发无意义的文字、符号、图片等;④对利用本群进行不合适活动的成员进行批评教育。
在上n前1~2天,教师在群内本课学习的相关素材,学生自主浏览。
设计意图:课前建立QQ群,以备课上学习使用;学生在群内交流兴趣高涨,对本课内容充满期待;教师在交流中观察,发现需要重点关注(水平较高或水平较差的)的学生。
2.自助
(1)学习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最近一直在“熬夜奋斗”――看《鬼吹灯》,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小说。那么,大家都喜欢看哪些书呢?(学生发表意见)既然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看的书,不如我们一起组织一个读书分享会吧?(学生表示同意)既然大家都愿意,那么我们就开始着手准备这次活动吧!
设计意图:以一本流行的小说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从“书”自然过渡到组织一次读书分享会,学生会欣然接受(这次读书会活动已事先与班主任商定,将择日进行)。
(2)情境创设:读书分享会的策划任务
师:但组织一次读书分享会,并不是那么简单,需要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如确定书目、选择地点、通知人员……时间紧迫,我们怎么才能够顺利完成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利用“网络”这一神器,快速完成如此多的工作吧!为了方便同学们完成工作,老师事先准备好了一份策划方案(任务),请大家仔细阅读(如图1)。
设计意图:将教材中涉及的各项网络应用以任务的方式串联起来,以一个真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各项网络应用的真实作用。同时,由于这次活动是一次真实的体验,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自主学习:学生自行尝试完成相应任务
师:同学们,任务已经,如果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可以参考老师的学习帮助页面,如果依然有问题,请记录你的困惑。
学生尝试自行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不交流、不打断。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完成任务,教师不做干涉,提供的学习参考均以网页形式,学生自主选择。
3.求助、互助
(1)发现问题并记录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如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选择合适的方式记录,在此过程中不讨论。
设计意图:提问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学生会尽量解决问题,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
(2)提出问题,尝试回答
学生在QQ群中提出问题,知道解决方法的学生可以在群内解答或者一对一解答,过程中不进行语言讨论,保持课堂安静,不相互干扰。
设计意图:学生使用QQ群进行互助学习,实现个性化的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及时观察,发现遗漏或者解答有误的问题。
(3)任务完善
得到解答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善任务;已完成的学生,提交任务。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完成任务。
(4)未解决问题留存
部分学生发现还有未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中提出,如无人解答,则留存问题,待教师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提问,给教师补助提供足够的素材。
4.a助
教师根据学生提问选择共性或重要的问题解答,并补充遗漏问题。
设计意图:共性问题利用QQ群,不进行集体讲解;遗漏的问题进行统一点拨。
5.续助(时间不确定)
(1)本课任务展示
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展示1~2位已提交作业的学生的作品并点评。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任务完成情况(操作正确性)、结果是否有用(内容价值性)、是否提高了效率等。
任务3供学生开放性回答,只要涉及的内容能与网络应用挂钩即可。针对学生回答,预设任务3填入的相关内容,如图2所示。
设计意图:通过部分学生的任务展示,给其他同学以模板供参考。另外,本次任务并不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全部提交,允许课后完成,并利用QQ流提升。
(2)任务成果小结
小结任务1中网络购物的基本原则:选择正规购物网站;选择购买量比较多的店铺;选择正版书籍;选择合理的价格;等等。
小结任务2中使用地图软件的窍门:准确查询地点;明确标注地点;适当使用路线图进行提示(特别提出使用截图软件:QQ截图或系统自带的截图工具)。
小结任务3中可能涉及的网络应用:A.使用查询工具查询当日天气;B.体验共享单车的使用方法(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视频);C.体验手机叫车服务(现场模拟滴滴打车的叫车过程);D.讨论发送通知/文件的不同方法(QQ、电子邮件发送及其他)。
其他拓展体验:A.体验共享汽车的使用(现场模拟共享汽车约车服务);B.体验网络订餐服务(现场模拟百度外卖)。
设计意图:让学生使用手机亲身体验手机APP的强大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本课学习小结
小结本课体验的各项网络应用,让学生体会其对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学生利用绘图软件,尝试现场绘制一张“网络改变生活”的示意图(如图3)。
设计意图:将生活中经常会做的事情与网络应用的相关技术,利用连接线的方式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看似错综复杂的“网”,这就揭示了本课的主题:网络与生活密不可分,网络能够改变生活。
(4)拓展任务布置
根据课堂情况,教师布置拓展任务。
任务1:尝试一次真实的网络购物(购买火车票或团购一次家宴)。
任务2:利用网络磁盘工具建立自己的数字图书馆。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完成,相关要求利用网络磁盘,学生自行下载使用。
教师提出问题: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就是生活。这句话你同意吗?请发表你的观点。学生在课后QQ群中讨论。
设计意图:让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继续尝试网络应用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篇9
[关键词] 网络实验 网络组建 设备配置 网络安全
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在网络组建中要用到一些价格昂贵的网络交换设备:如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等,其费用是个人很难支付的。目前Internet上存在着不少可共享的在线实验室,但其交互性、可扩展性都较差,大多只能进行固定设备的固定配置,有些甚至要求用户必须按照其指定的配置步骤和参数进行操作。
一、 系统基础实验及步骤
配置实例:下面以实例说明如何在一个典型的快速以太局域网中实现VLAN。
所谓典型的局域网就是指由一台具备三层交换功能的核心交换机接几台分支交换机(不一定具备三层交换功能)。我们假设核心交换机名称为:COM;分支交换机分别为:PAR1、PAR2,……分别通过Port1的光线模块与核心交换机相连;并且假设VLAN名称分别为COUNTER、MARKET、MANAGING……。
1.设置VTP DOMAIN(VTP DOMAIN称为管理域)。交换VTP更新信息的所有交换机必须配置为相同的管理域。如果所有的交换机都以中继线相连,那么只要在核心交换机上设置一个管理域,网络上所有的交换机都加入该域,这样管理域里所有的交换机就能够了解彼此的VLAN列表。
2.配置中继。为了保证管理域能够覆盖所有的分支交换机,必须配置中继。
ISL (Inter-Switch Link)是一个在交换机之间、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及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传递多个VLAN信息及VLAN数据流的协议,通过在交换机直接相连的端口配置ISL封装,即可跨越交换机进行整个网络的VLAN分配和进行配置。
3.创建VLAN。一旦建立了管理域,就可以创建VLAN了。
COM(vlan)#Vlan 10 name COUNTER 创建了一个编号为10名字为COUNTER的VLAN
COM(vlan)#Vlan 11 name MARKET创建了一个编号为11名字为MARKET的VLAN
……
4.将交换机端口划入VLAN。例如,要将PAR1、PAR2、PAR3……分支交换机的端口1划入COUNTER VLAN,端口2划入MARKET VLAN,端口3划入MANAGING……
PAR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配置端口1
PAR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归属COUNTER VLAN
PAR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配置端口2
PAR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1归属MARKET VLAN
……
5. 配置三层交换。到这里,VLAN已经基本划分完毕。但是,VLAN间如何实现三层(网络层)交换呢?这时就要给各VLAN分配网络(IP)地址了。给VLAN分配IP地址分两种情况,其一,给VLAN所有的节点分配静态IP地址;其二,给VLAN所有的节点分配动态IP地址。
二、 系统的关键技术
该系统在实现过程中,将涉及到大量的数据的存储、查询等操作,因此在系统开发之初,确定使用对数据库操作比较方便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并选用优秀的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通过ODBC连接数据库。在每个模块的开发过程中,均以真实实验系统为依据,向用户提供逼真的界面和功能。现有几个关键技术列举如下:
1.用户身份认证。本系统中包括大量数据,而且许多操作是有限制的,为保证在使用时普通用户不随便进行操作,因此规定用户权限,分为普通用户和高级用户(即管理员)。在系统的数据库中,建立用户信息表(User_info),在选择用户名及输入口令以后,与此表进行核对。只有account,password,authority的选择与表中信息完全相符合,才可进入主界面。
2.查询设计。查询主要是用户信息、设备信息和命令信息的查询。该查询可进行各种条件的组合,是复合条件查询。在列出的复选框中根据需要有选择的对各选项做出选择,确定之后可显示所要求的满足条件的用户信息。这期间,同样需要与数据库进行核对,在用户做出选择后,通过帐号或姓名等与数据库中的用户信息表(User_info)进行核对,如果符合条件,系统将自动显示有关记录。
3.数据库的连接。界面做好,数据库中各个表结构建立完成以后,就是相应的连接问题。这是一个难点。此系统所涉及到的数据库由SQL server创建,数据库“vnetexp”,共包括15个子表。通过ODBC连接数据库,数据库中数据信息更新通过控件及相应的程序实现。
三、 系统实现的功能
虚拟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系统实现以下功能:
1.提供虚拟实验设备,形象展示其物理结构及功能原理。(1)利用虚拟设备完成虚拟实验的基本操作:①网络设备的“物理”连接。②网络设备(如:交换机等)的配置。③选择虚拟网络设备,组建各种网络(如对等网、C/S网等),对网络进行软件、硬件配置,并能展示配置效果。(2)选择虚拟网络设备,组建局域网及Internet网的各种网络服务系统(如:WWW、FTP、TELNET等),并能对网络服务系统进行配置,同时利用该系统可实现各种服务的基本操作(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3)建立虚拟设备管理模块,管理各种虚拟设备,包括设备的添加、删除及修改。
四、结束语
优秀的通用虚拟网络实验平台应具有以下特征:
1.实验方案的自动发生功能。2.可扩展性。3.多层次抽象技术。4.可视化技术。5.各种模型库的建立。6.提供同真实网络的接口。
鉴于以上特征,该系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为了让系统具备优秀虚拟网络实验平台的基本功能,完成更有价值的网络实验,应该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郑人杰 殷人昆 陶勇雷:《实用软件工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10
1历史上CI的出现
从50年代初到现在,CI的诞生有近50年的历史,他发展沿革大致上经历三个阶段:
A从商标品牌到产品视觉统一设计,
B企业风格的视觉传达设计,
C从视觉形象识别到整体形象识别,
CI已经从单纯的视觉传达设计演变为一种企业形象的传播策略,我们可以看出VI形象的识别是现在CI、MI等的最初起源,最初是商品标志视觉功能的扩展,商标品牌作为商品的标记和象征,在商品市场的竞争中发挥这主要作用,1851年,美国宝龄公司老板发现负责货运的人总是在装蜡烛的箱子上画上黑叉叉,经询问才知道是为了那些目不识丁的码头工人能分辨哪是蜡烛哪是香皂。后来,有位聪明的工人把难看的叉叉改成了星星,进而成为固定的符号经常出现。
CI这一词最早由美国的设计家来蒙特于1930年左右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在世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企业重视工业设计和产品的视觉设计。现代设计的摇篮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这所起初培养建筑设计而创建的学校,转而以培养工业设计、商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专门人才。造就了一批设计师,对今天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
据说视觉文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丹尼尔·贝尔认为:“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大众社会的要求逐渐扩展延伸,品牌等成为一种无形资产成为商品分辨和信誉保证的重要识别,使得在人们视线里出现整体的视觉识别系统,时代也有了它新的概念,即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急剧加速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促使视觉文化的进步,总之,设计与经济时代的发展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二第四大众传媒互联网的发展
1互联网的发展
自从发明了电脑,出现了WWW,科学发明改变了社会,人类的智慧是无穷无限的,互联网的发明称之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最伟大的发明。PC时代的数字化是个人的,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则是全球的。互联网使时空的距离成为零,整个地球被收缩成一个新的世界,我们可以周游世界,大大地降低了信息的传播费用,实现社会化,达到信息的迅速广泛的传播。与传统的传媒方式相比较,互联网具有鲜明的优势。以计算机二进制语言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构成了信息社会的最基本原子,在信息时代,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不可避免地建立在数字化信息之上,第四大众传媒互联网将普及发展与人类社会。
2四次信息传播革命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社会至少已经经历了四次意义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每一次信息传播革命都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传播的诞生:提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质量、速度与效率。
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字传播的诞生:使得人类的信息传播革命第一次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得以广泛流传和长期保存。
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传播的诞生。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品大众媒介迅速普及。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模拟式电子传播的诞生。
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一系列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与媒介相继出现,并迅速普及,使得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空前迅疾,范围空前广泛,内容空前丰富,复制扩散和保存信息的能力空前增强。人类进入以模拟式电子传播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时代。
最新的一次信息传播革命,即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数字式电子传播的诞生。进入90年代以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征服了文字数字化的难题,而且征服了比文字更复杂的声音世界。如今,表现和记录人类物资和精神世界的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过去相互之间界限分明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都可以用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来作数字化处理,从而可以浑然一体,相互转换了。报纸、广播、电视和书籍、杂志、电影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在形式之间的差异正在缩小或消失;交互式传播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的相互关系正面临巨大的变化。人类进入了真正的信息时代。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