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教学;价值;培训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价值是什么?”这些教育的基本问题都是教育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对这些问题的质疑和思考,可能是每一位教师获得深层发展的一个重要开端。教育的根本在教师,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就成为当务之急。对幼儿园而言,在感受社会压力与竞争压力的同时,它也有了提升自身办学水平的强烈愿望。
一、目前幼教培训的价值缺失
很多的幼教培训成为了理念功利的摆设,培训形式及其内容跟不上 时展的要求,无法满足社会教环境变化所急迫期望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1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职务培训内容大多是主管部门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或根据现有教学条件确定的,这些内容不完全是当前幼儿园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和教师的强烈需求,所以不太受幼儿教师的欢迎,培训内容一刀切是影响教师参与培训积极性的另一重要原因。
2 培训形式比较单一。缺少以参训教师为中心的多样化培训形式是制约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因素”;
3 培训效果难如人意。培训内容被真正掌握的并不多,能用于实际工作的更少,长此以往,幼儿园及教师的抵触情绪会越来越大,培训工作将陷于走过场摆样子的尴尬境地,丧失其根本意义。
二、培训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革新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探索和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实施体系
1 幼教师资的职后培训普遍应受到重视。知识在更新,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幼儿园要有办园特色,要有真正好的启蒙教育,要吸引家长把孩子送到自己的幼儿园来,就要有好的办园质量,这一切,都需要园长、教师甚至保育员不断进修提高。且幼教工作者绝大多数为女性,结婚、怀孕、养育孩子期间就会离开工作岗位,当她们再上岗时,接受培训就显得更为必要。
2 职后培训更倾向于追求实效
要达到培训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培训质量,实效成为很多幼教师资培训的价值追求。目前培训就形式来说,有园长、教师、保育员分类培训;有脱产的,也有不脱产的;时间有长有短,短的半天、一天,长的集中十天左右。
采用“菜单式”的培训方式,主要是针对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经过凝炼,提出培训主题和培训目标,真正反映教师的培训需求。就内容来说,培训大都是主题式的,围绕实用的、热点的问题组织专家讲解、咨询和学员交流。如短期培训围绕的问题有:社区文化背景下孩子的教育;如何利用媒体进行教育;幼儿受到性骚扰怎么办;如何使价值观、伦理观教育更有效,等等。
较长一点的园长培训围绕的主题都是园长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类似于:如何调查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满意度;怎样与家长开展定期、有效的交流;如何编制幼儿园发展方案;如何根据标准自测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人事管理如何更有效等等。
培训期间,教师还要了解,如本地区出生率变化对未来几年的幼儿园生源的影响;有障碍儿童的比例和如何帮助的问题;幼儿园内部矛盾:承担者、园长、保教人员、家长协会之间的冲突如何协调的问题,等等。
(二)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与幼儿园发展同步推进的办学理念
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却要求幼师学历不断升格,然而也传出不少虐待幼儿事件,学习成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这是否需要作点反思?
的确,幼教与其它幼教、幼儿园与其它幼儿园之间可以比较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比学历,还要比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不仅如此,在教学模式上是否重实践、重实效。
一个好的课堂,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艺术体育课,有两点特别明显:一是学生动手、动口,积极参与;二是教学内容瞄准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课堂里老师讲得很少,大部分时间是听学生讲、看学生做,教师只是偶尔作些引导、解答。艺术课上,老师重创意不重技法的教学观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体育课上,老师正在体育馆里与学生一起设计一个场景,以便训练幼儿的协调、平衡能力及胆量;音乐课上,老师讲解了一点和弦知识,然后师生用吉他和打击乐器一起练习演奏一首儿童歌曲;在专业理论课上,师生们正在讨论:幼儿牙齿的特点及牙病的预防,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怎么办,幼儿园老师如何与家长沟通等等。
因而,幼儿园必须树立这种办学理念并以此指导各项工作,促进教师和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三) 有利于团队文化建设,改善幼儿园整体环境
1 从幼儿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研究者,是教育改革的直接参与者。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研能力,是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前提,也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前提。
2 培训在为老师提供“改进了教学方法”、“ 教研知识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提高了研究能力”等方面,使幼儿教师主动地将个人对专业发展遇到的新问题、新信息的思考、困惑和对策和同行交流,以此获得更加合理的见解,并且与个人教学实践经验向融合,运用到实践中去。
教师学习理念的转变,教师的自我发展、成长的根本在于学以致用,因而是否注重“园本培训”、“园本教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幼儿园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胡筱霞,创新幼师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贵州教育,2008年21期
篇2
[摘要]我国幼儿教育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依然面临着突出的供需矛盾,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更需要通过布局调整获取发展动力。只有重视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的目标引领,倡导公平理念,落实系统理念,强化效益理念,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在覆盖半径指标、设施配置指标和规模定额指标等层面提出基本要求,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农村幼儿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核心理念;指标
幼儿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作为教育发展中的“弱势领域”,面临着学位供给与就学需求的主要矛盾,而且各种次要矛盾错综交织。幼儿园布局调整如何看待这些挑战并化为机遇,需要坚持哪些核心理念进而达成价值共识,以哪些指标来衡量布局的合理性,等等,这些基本问题都需要得到回应。结合对农村幼儿园布局的调研,课题组希望通过问题导向的理论思考,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顶层设计”咨询,为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提供参考。
一、农村幼儿园发展亟须调整布局
对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而言,布局规划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幼儿教育资源重新分配的公共决策,幼儿园布局调整的实质在于以资源的动态配置有效引领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如何扩大资源总量,激活资源存量,有效满足农村幼儿接受教育的需求,是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相当长时期的中心任务。
(一)农村幼儿园布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价值
幼儿园是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服务城镇最基层的社区级服务单元。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启蒙阶段。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深刻地影响着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对于我国民生的改善和保障、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幼儿园布局关乎民生的改善与保障。国家在《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学前教育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并对今后十年的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点进行了明确,要求各地积极配合,落实相关资金和项目,不断扩大幼儿教育公共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幼儿教育的需求,并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幼儿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由此可见,农村幼儿园布局的优化是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幼儿教育工作发展的重点。其次,农村幼儿园布局关乎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我国具有优良的重教传统,各级各类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是人才强国战略得以实现的坚实基础。然而,幼儿教育事业“边缘化”的事实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园际之间失衡的现象。实践中“入园难、入园贵”的压力倒逼着本轮幼儿教育发展的推进。经过多年“问题倒逼式”的实践探索,幼儿教育价值也被人们重新认识。农村幼儿园作为我国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长期徘徊在边缘地带,更需要人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最后,农村幼儿园布局关乎和谐社会的建设。党的十报告强调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农村儿童是每一个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将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和水平掣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的教育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因此,幼儿教育的基础和地位不可小觑。
(二)农村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研究
幼儿园布局新动向虽然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情况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格局依旧失衡,并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总体来看,幼儿教育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农村幼儿园布局仍面临挑战,农村幼儿园收支失衡、教育人员缺乏编制、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解决,同时,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出现了新的问题与困境。第一,对总体规划缺乏充分考虑。大体来讲,不少农村地区已经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发展格局。但调研发现,不少地方新建的公办园部分闲置。不少乡镇在民办园已经饱和的区域依然新建公办园,初衷竟然是完成“一镇一园”的建设任务。这表明当地教育规划布局缺乏整体的考量。如果背离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理念,大规模兴建公办幼儿园,难免造成公共资源浪费。第二,对生源供给缺乏精准把握。生源供给的变动深刻地影响着农村幼儿园实际布局,当前幼儿家长的入园意愿千差万别。例如,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增多,常住人口变化大,各种人群对幼儿入园产生高期待。其中,“80后”、“90后”农村父母大多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对子女教育有极高诉求,其诉求强度不仅超过父辈,而且超过同龄的“80后”“90后”城市父母。[1]但是,新生代居民尤其是农民工总是处于“流动状态”,其入园意愿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这些都是影响城镇教育需求和幼儿园布局的前提性因素。对生源情况把握不准确,必然会导致幼儿园布局的失策。第三,对师资队伍缺乏有效建设。幼儿园布局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师资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有编制教师少,年龄两极化,学历水平低(教师资格获得率低),由于“初始分配”失衡(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分配不当),幼儿教师待遇偏低仅仅通过幼儿园层面是无法解决的。个中原因复杂,某些具体政策,如业绩优秀者奖励进城政策,使农村幼儿园甚至陷入“二次抽离”、“成熟即走”的师资培养“恶性循环”。幼儿教师若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建设必然落后,最终制约幼儿园的合理布局。
二、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的原则
作为公共服务领域的一部分,农村幼儿园布局需要理性对待布局调整中的经济动因、社会动因和教育动因,努力使幼儿教育资源效用最大化。
(一)教育公平原则
公平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公民制定规则权利和在规则面前的平等,包括参与社会生活机会、过程和结果分配的正义。与此相关,评价一个国家的教育,不仅要看它培养了多少优秀人才,还要看它是否有助于社会公平。[2]因为,教育是阶层或阶级再生产的主要社会机制,如果教育有违公平原则,势必会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幼儿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起点,没有幼儿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就大打折扣。同志前不久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3]幼儿园布局调整是一个牵涉亿万人受教育权的根本问题,在保障公平基础上提高效率是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政策倾斜至少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在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配置中,首先向幼儿教育倾斜;第二,在城乡幼儿教育关系中,资源优先向农村倾斜;第三,在公办民办教育关系处理中,通过购买服务、业务指导和规范管理等方式向弱势幼儿园倾斜。
(二)系统发展原则
“系统理念”的灵魂是统筹兼顾。“发展规划”作为现代国家一种战略性公共政策,是对未来基本问题的长期考量与安排,在社会各领域管理中具有重要功能。2016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突出了六方面的目标,其中第三和第六方面工作分别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做好农村幼儿教育规划布局,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但是同时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在城乡一体化和政府财力有限境遇中,各级财政投入尤其应向农村倾斜,体现政府责任和公益性主导,先解决“入园难”问题。作为以公益服务为己任的社会组织,幼儿园在不同处所有不同特点和要求。城市与乡村固然不同,城市与城市、乡村与乡村也有差异;而在城乡接合部更是生源复杂,具有非预期流动性的特点。国家办园宗旨、幼儿园办园理念与年轻家长需求间的矛盾始终存在。农村幼儿园布局不能简单套用城市方式,而要以“适当而有特色”方式促进农村社会现代化。“适当而有特色”就是要符合“总量适当、存量盘活、增减合理,动态高效”的原则。对于幼儿教育普及率,尤其是幼儿教育2年和3年的普及率,不能简单遵循城市要求,甚至不能简单追求高入园率。农村幼儿园运作方式不能简单照搬城市幼儿园的办学模式,农村幼儿园可以探索多种形式编班或教学,例如,复式教学把不同年龄幼儿混合组班,在农村幼儿园的组织形式中,应是可供选择的重要选项。
(三)强化效益原则效益原则
在生产领域体现为以尽可能少的耗费争取尽可能多的效用,在教育领域则表征着以师生尤其是学生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幼儿园布局中也同样不可忽视效益的问题,必须要满足各个利益主体的效益诉求,幼儿/家庭、国家/政府、幼儿园/教师、社会是四个独立而有相互倚赖的“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的诉求呈现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等不同的样态,既有群体特征又有个别差异,在通常或可“借渡”情形下,无论是哪一方利益主体对幼儿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都需要尽可能地得到充分的考虑和照顾。唯有如此,幼儿园才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办园的水平才会提高,幼儿园的布局才会更加合理,对幼儿园的发展才会更加有利。就教育经费而言,教育支出是政府财政的重要内容,应当占有适当比重。但是,有价值资源总是有限的,任何事业推动都要耗费资源,都要有效益考量;所差异者,只不过是效益考量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在以“生师比”为基础的投入体制下扩大规模是提高效益的通常选择,但是成本与规模并非永远的正比关系。当然,一所幼儿园多大规模合适,需要多少教职工,并非运用生师比或幼儿园规模就能简单确定,具体指标需要有人员编制保证和计算方法改进的配套。国外有研究表明,生均经费与学校规模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起初生均经费会因规模变大而下降,但当规模超过某限度时生均经费即效益会不升反降。[4]一般认为,重视办学经济效益的倾向于大规模,重视社会效益的倾向于小规模,重视教育效益的倾向于适宜规模。[5]因此,幼儿园布局调整需要在关注“总成本收益”前提下,统筹所有利益主体的成本收益,避免成本的“转嫁”和利益的“恶性”争夺,逐渐降低幼儿家长的就学成本(包括经济、时间成本和安全风险等),切实提升教育资源利用的效益。
三、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的基本路径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构建覆盖城乡、普惠均等的服务体系。《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强调,各地要根据人口规模及分布情况,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合理规划农村公办幼儿园布局。幼儿园布局调整的实质,就是在特定时空背景下,使各种价值的兼容兼顾,在动态平衡中实现某种“基本标准”。不仅要寻求最优空间布局,还要寻求最优价值布局;不仅要面临当前布局与未来布局的协调,还要面临经济效用、社会效用和教育效用的协调。[6]为了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合理性、服务公平性、空间可达性,满足农村城镇建设和居民需求,本研究对幼儿园布局调整提出三点基本实践路径,以期对实践有所参考。
(一)规划先行:依据服务人口覆盖半径拟定蓝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农村幼儿园布局而言,先期的规划必不可少。依据服务人口覆盖半径来调整农村幼儿园的布局是发展农村幼儿园教育事业、落实国家幼儿教育政策不可或缺的环节。规划中应该予以考虑办园主体、地理环境、园所位置、办园规模、服务半径、背景条件等等多种因素,其中,服务人口覆盖半径是首要考虑因素。任何一项公共服务,都要考虑覆盖一定人口数量,有一定服务半径,其中服务人口数量是本质所在,服务空间是其形式表征。“覆盖半径指标”需要考量物理距离与时间距离,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合理的幼儿园数量,以期实现“就近入学”。人口密度越大,服务的空间越小;幼儿园数量过少,服务半径相应变大。近年来,在各级规划中,大多要求若干人口或行政区设立一所公办园。由于城乡交通状况不同,城市常用时间距离表征服务人口和半径,农村则常用空间距离来度量。可以设想,将来“校车”可能是“中心幼儿园”交通的普遍选项。根据相关研究,路途交通时间对学生健康、学业成绩的影响呈现“斜S形曲线”的变化规律:交通时间较短,影响不敏感;达到一定数值后,不利影响陡升。路途时间过长,不仅令人疲惫,安全风险加大,而且挤压孩子学习、游戏、休息以及与同伴、师长的交往。在多数情形下,空间、时间和人数是可以互换或“折算”的。参考义务教育阶段相关研究,我们认为,中国幅员广大,各地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差异极大,如果以当地居民步行(包括大众的常规交通工具)为标准,那么,农村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的单程时间应以20分钟以内较为合理。在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中,主管部门应将关注点从规模效益转移到质量与公平上来,做好先期规划,优先保证幼儿受教育权利和就近入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的批准设立,主管部门不仅需要开展前期调研和审核,更需要从区域内幼儿园的整体布局出发,圈定幼儿园的服务人口覆盖半径,指导幼儿园址的最终选定。
(二)资源统筹:依托功能辐射区间配置设施设备
幼儿教育履行公共服务需要一定的自然物质载体,这些自然物质载体常常被人简化为“硬件配置”、“设施配置”或“设施设备的配置”。对新建幼儿园来说,选址是其首要问题;对于已定园址的老幼儿园来说,更多的是扩建和园内设施调整。合理的资源统筹能够保障农村幼儿园布局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幼儿园功能发挥越好,辐射和服务的空间范围越大。因此,良好的资源统筹会为农村幼儿园作用的发挥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规划要根据国家基本建设的政策法规,结合实际条件,在专家指导下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远景和近期规划,在规划指导下列排“功能区”或“功能设施”,如各类用房、室外游戏场所,根据各功能区需要设计园内大型设施的布局;组织各具体教学建筑和道路的施工,进一步安排树木花草的种植……所有这些设施设备都要符合“适度、实用、适用”的原则,有利于师生健康,方便教学和生活。建筑是幼儿园内部布局核心,也在社区整体的功能布局中有重要的影响地位。一方面,幼儿园本身有其完整的功能系统,要求设置在交通方便、环境安静的处所;另一方面,由于其噪声影响周围安静,因此,幼儿园与居民住宅要既相对分隔又互相融合。应当说明的是,功能设施和设备的配置,主要涉及活动室、寝室、卫生间、衣帽储藏间、音体活动室、医务保健室、隔离室、晨检室、厨房消毒间、洗衣房等。对此,常常有各种基本要求,如“幼儿园设计规范”等,可通过统一的指标体系进行度量,容易做到标准化。2010年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了《幼儿园建设标准》,各地在幼儿园布局工作中需要重视推进标准化建设,规范幼儿园硬件配置,并按照统一标准来推进幼儿园的布局与建设。与此同时,还要具有“物质文化”视野,使幼儿园设施配置富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做到文化建设与幼儿园建设同步并进。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示范园的建设更能够为农村幼儿园布局拨开迷雾,打开局面。
(三)规模定额:依靠幼儿园适度班级容量实现公平效率
农村幼儿园布局结构调整最终追求的目标在于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兼顾。幼儿园班级规模定额意味着教师配备的达标与合理师生比的确定,由此可以充分保障幼儿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实现幼儿的和谐发展。规模定额指标可分解为幼儿园规模与班级员额,此二者对教育、经济和社会效用有不同影响。幼儿园规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幼儿参与度、人员归属感和人际关系亲密度等方面的变化;班级员额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师可采用教学方式、师幼互动、班级管理效能等方面的变化。一般情形下,就教育效用而言,较小规模的幼儿园和班级,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因材施教改善游戏和教学。就经济效用而言,成本与幼儿园规模呈“倒U型”的关系。有研究表明,班级教学效果随人数增加而降低,15人左右为效果峰值。就社会效用而言,小规模幼儿园和班级有利于不同背景幼儿的融合,容易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稳定的幼儿园文化。
农村幼儿园布局必须要考虑其规模问题,采用“适宜规模”原则,即幼儿园教育、经济和社会三方面效用的兼容兼顾、多元调适和动态整合。小班额和中小规模幼儿园代表了世界幼教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各级教育的平均班额,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幼儿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与中小学相比,中小幼儿园小班额更为适宜;而“做大做强”,作为一种管理者偏好,需要有所分析。在我们看来,“做强”通常是需要的,“做大”则不一定,并且“做大”也不等于“做强”了。盲目追求“做大”办园和扩班,不仅会造成幼儿就近入园困难,也带来诸多隐忧,不利于给予幼儿足够的成长空间和及时的安全保护。中小规模和小班额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幼儿参与度和教学质量,对减少教育不公和强化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意义非同小可。
参考文献:
[1]田慧生,吴霓.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
[2]周远清.先导•悄然兴起•灵魂[J].重庆高教研究,2015,(1).
[3]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EB/OL].
[5]傅维利,刘伟.学校规模调控的依据与改进对策[J].教育研究,2013,(1).
[6]王丽娜.城市幼儿园布局规划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29—30.
篇3
幼儿园 保育工作管理 保育教师 素质
一、前言
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要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保育工作的成功与否与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对幼儿的健康成长直至日后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价值。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保育工作的科学化、教育化含量不断增加,保育的广度、难度不断加大,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然而,目前许多幼儿园保育观还滞留在随意化、经验化、家庭化,被动消极的状态。为实施良好的保育措施,实现对家长“优质服务”的承诺,我园加强了投入力度,把建设一支懂科学、懂教育、高水准的保育队伍提到幼儿园议事日程。
二、推行公开招聘制度,择优录用,提高保育人员素质
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二者相互联系,互相渗透,共同推动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发展。而要提高保教质量,顺应课程改革的新需求,首先必须改善和提高保育员队伍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必须把好保育员的“入口关”。因此,我园在选择保育员时,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坚持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原则。通过电视、社会及对口学校公开招聘,对报名招聘人员进行“讲故事”“舞蹈”“自弹自唱”“绘画”“上课”等内容考核排列名次,选挑有幼教专业学历、有教师资格证、年龄和能力都合适的保育员,最大限度地吸收那些热爱幼儿教育工作的优秀女幼师生来园担任保育工作,从源头上保证保育员的质量。公开招聘制的推行,充分体现了择优上岗的原则,不断促进保育员队伍素质的优化和提升,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新保育员上岗培训,帮助保育员尽快完成角色转化
1.思想工作与职业规划并行,明确发展方向
首先,思想上关怀,注重“精神成长”。加强保育员学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礼仪知识培训”,帮助她们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把“教师”这份职业当成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工具。其次,帮助保育员寻找自身与优秀教师间的差距,共同制定“自我发展三年规划”,提供机会帮助她们“小步递进”达到目标。再次,为每位保育员设立“成长档案”,记录她们的成长过程,这一切都是她们成长道路上的财富。
2.各类计划的多元岗前培训是促进保育员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我园从教育学和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两个方面开展相关培训及指导措施。开学初对保育员进行了各类案头工作的岗前培训,使她们对案头工作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全面的了解。另外从专业上对保育员进行了“教师道德行为规范”“保育员工作职责”“保育员工作一日常规”“保育员应知应会”“保育员卫生工作项目标准”“如何教幼儿正确洗手”“常见流行病的症状、预防知识及消毒措施”等培训。
3.多种形式的跟班带教
“师徒结对、跟班带教”,是我园培养青年保育员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在配班上选择有责任心、卫生好、有保育经验老教师做师傅,进行“新老一对一结对”,在一日活动组织及家长工作上给予精心指导。学期末对“结对”成绩好的教师给予奖励。
四、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保育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规程》的学习和理解,已把如何提高保育员素质,提高保育质量,作为本园的目标之一。每月组织保育人员学习和召开保育工作会议,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保育员沟通与交流并逐一解决。并有计划开展保育组业务学习。例如,《幼儿常见病的预防》《幼儿安全工作及卫生消毒工作技能》《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组织要领》等幼儿教育基础知识。通过开展学习、跟班指导、观摩交流、专业技能培训、专业知识竞赛、制作教玩具、保育员讲故事比赛、绘画比赛、舞蹈比赛、自弹自唱比赛、要求每个保育员每月写2~4篇保育笔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步提高保育员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进一步增强了保育员的责任心和专业化水平,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提高了保育质量。
五、科学有效地实施激励管理
幼儿园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人的管理。如何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激发保育员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优良园风,创办优秀园所的关键所在。对于刚来的保育员在进行岗前培训时要介绍园内团队文化,园内愿景,园内办园宗旨,园内核心理念!并且园长应亲自组织谈心,帮助她们消除顾虑。对于老师们的热情给予鼓励与指导,以共同的奋斗目标激励保育员大胆的工作,既让她们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很快建立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也激励了老师们共同成长,互相提高!
六、加强保育员专业技能工作规范性和娴熟性
1.建立评估体系,规范保育管理
目前,我园把加强保育管理,健全保育措施,规范保育行为作为提高保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我园制定了“保育工作职责”“保育员日常行为规范”和“保育员一日工作规程”,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及具体操作细则,使之形成了规范、科学、有序的操作体系。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制订了不同岗位的月考核、学期考核细则,建立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定期检查和突击抽查了解保育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园领导考察、家长问卷评议等手段多层次、全方位开展评估工作,判断保育管理、保育工作的成效,为日后工作提供反馈信息,为保育员等级评定工作质量考核提供有效证据。
2.提高保育员工作的专业技能性
在保育员业务学习时,我们有意识有计划的加强对保育员进行系统知识的培训。从她们的基本功入手,要求保育员进园学习普通话,到积极参加各项科研活动、组织活动、交流活动,慢慢成为既能照顾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又能独立组织活动的保育员。为了切实加强幼儿园保育工作,有效提高幼儿园保育人员的整体理论和业务素质,增强大家对保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园从保育员日常工作出发,通过“叠被子”“梳辫子”竞赛,考察保育员工作的规范性、技巧性,大家在比一比、赛一赛紧张而有趣的氛围中,共同加强和提高自己的服务技能和水平,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成长。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人才管理,现代管理的理念正在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越来越突出人的作用及力量。只有优质的保育人才才能使保育事业优质发展,建立高素质的保育员队伍,是现代幼儿教育中刻不容缓的责任。总之,作为现代幼儿园的管理者,在专于幼儿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只有正确地运用激励,满足教职工的需求,扎扎实实地做好保育工作管理,才能让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让家长们放心。
参考文献:
篇4
中国青年报:美国幼儿园是怎么培养孩子的?
陈露:就我女儿入读幼儿园这一年而言,课程安排以玩为主,没有“教”太多的知识。她的一天基本是这样度过的:早上10点半以前是父母送孩子入学的时段,早到的孩子吃早点或自己玩耍;10点半以后是主题课,会根据该月的主题做手工或讲故事;12点吃午饭,饭后午睡;3点吃午后点心,然后做游戏、唱歌或讲故事;4点户外活动;5点吃傍晚点心,等待父母接走。
我女儿入读幼儿园一年来,最大的变化不是学会什么知识,而是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幼儿园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哪怕是两岁的孩子也要求自己洗手、吃午饭,吃完把桌子收拾干净,如果不穿尿不湿就要求自己上厕所。还有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我看到两个小孩争抢玩具哭闹时,老师要求双方把事情说清楚。即便他们才牙牙学语、口齿不清,老师也耐心请他们说出原委,而不是立刻干预。可能正由于这种有意的培养,美国孩子表达能力很强,两三岁的孩子看到同学的父母都能大声打招呼,会有意识地表达喜欢或不喜欢什么、需要帮助等意思。
中国青年报:听说美国儿童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尊重”。但国内有人觉得,这会让孩子不懂规矩。你怎么看?
陈露:美国种族多样,我女儿所在班级一共7个人,就有4个孩子来自多语言家庭,即父母有一人母语不是英语。因此,尊重孩子个体独立性和成长环境的多样性,是幼儿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我女儿入园时,一句英语都不会说,也完全听不懂,整日沉默不语。但是,老师从不给她压力,耐心等她慢慢适应。当我着急询问女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时,老师们很淡定地说,她在进步,不必担心。老师对孩子说话,也多用问句,很少用命令式语句。
篇5
[关键词] 建构主义;幼儿教育;教学策略
我们知道,幼儿学习阶段是小学学习的铺垫与启蒙阶段,这个时期我们要更加注重对于孩子们的人格品行的养成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看待生活,认识世界的基本观点与看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更多地在强调教师对于幼儿的引领与潜移默化,更加强调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然探究与主动参与,这为我们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准确而科学的工作方针与主旨思想。
一、建构区域活动的大体框架
教师按照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阶段投放适当的材料,并提出层层递进的目标,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及主观能动性。而幼儿在不断的游戏及探索中又会发现新的感兴趣的事情。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又通过细心观察,关注到幼儿的新发现,从而顺应幼儿的发展需求不断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在这样的你来我往当中,幼儿的认知得到充分的满足,教师也逐渐探索出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主、客体的角色不断转换,相互作用,使得双方都得到发展。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的作用是重要的。我们既要放手让幼儿独立的操作,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干预。在此,应注意树立教师的角色意识,运用适宜的教育机智。比如,在小班幼儿玩娃娃家遇到问题时,教师化身成娃娃家中的人物帮助幼儿就远比以教师的身份进行干预好的多。
二、为幼儿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传统的幼儿音乐课堂教学形势较为单一,常常是司空见惯的学习歌曲演唱,或者律动舞蹈,还有什么音乐游戏之类,这些教学活动一般单独进行,很难从整体上对学生产生一个音乐素养的熏陶及音乐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让教学目标中的审美教育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引之下,我们的课堂不要刻意去追求我们教学的具体音乐知识与技能,更要把这些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融化在一定的自然活动与生活游戏当中,在润物无声的环境里让幼儿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创新精神与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与提升。譬如笔者曾上过一节《粤剧“丑角”》的音乐课,在这堂课上,学生通过观看影视资料,进而自发地模仿粤剧行当“丑角”诙谐幽默的表情、动作,很好地激发孩子们对于音乐的兴趣,对于戏剧知识,行当了解的了解。
三、基于日常生活情境的数学知识内容应用到社会生活
对于儿童来说,每一个概念的建构,都要基于有价值的生活经验。对于各种几何图形的概念,儿童最初的理解和建构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如长方形的桌子,正方形的书本,圆形的盆,三角形的积木等。如何使儿童从对概念的表象理解过渡到对概念的抽象理解呢?教师捕捉到了融于真实生活之中的数学问题,使得儿童能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几何图形和图案的概念和关系,满足个体不同层次的知识需求以及好奇与探究的心理需求,并加深逻辑思考并建构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师呈现的各种图案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拼的主题小人儿也是在各种书本、玩具、电视中可见的形象,且这些形象的特点都是多样的,能激发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在此,数学知识不再被看成是静态的、确定性的客观的知识,而是生成的知识经验。
四、建构主义理论在幼儿生活活动中的运用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还存在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并纠正,那就是,由于老师有时嫌麻烦,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让孩子自己动手的事情,由于教起来很麻烦,需要劳心费神,而且见效不明显,老师们为了省事有些事情就变成了能省就省,生怕幼儿操作不好增加麻烦,学习了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真正是教育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刚刚入园的小孩子能具体学到什么并不要紧,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够引导幼儿了解自己已有的能力水平,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具体的学习知识与生活经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总是告诉学生怎样做,然后让学生照着自己刚才的做法重复一遍。我们应该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并动手操作,面对具体的任务我们该怎么办,然后想尽一切办法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孩子的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就得到了极大的培养。
总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使得我们的幼儿教育在科学教学,有效培养的目标征程中又大大地迈出了一部,加速了我们幼儿教育的理论体系。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应当尊重幼儿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合理定位幼儿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认知,以促进幼儿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鲁思.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幼儿教学中的适用性[J].文学教育,2011,(3):78-79.
篇6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认真回顾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情况,深入查找、聚焦提炼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在谋划、推动和实现幼儿园科学发展方面凝聚了新的共识。现对我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
(一)以思想解放为动力,实现了X幼跨越发展
我们敢于解放思想,力排众议,在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着力彰显教育优势,引领**幼教新发展。(幼儿园成立经过及取得的成绩)。**幼儿园已走上跨越发展的道路。
(二)以科学发展为要务,推进了市幼品牌发展
**幼儿园建园于XX年,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奋斗,已成为**市民家喻户晓的幼教品牌。目前,我园最重要的是通过科学决策从品牌定位、运行机制、办园特色、服务水准等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品牌实力与品牌效力。
一是打造了品牌教师队伍。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打造XX幼在**市乃至XX省有名气、有影响的名师群体。通过开展“八个一”活动促使教师专业理论的有效提高。通过名课—名师的活动让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与提升。通过“磨课”中让教师得到发展。通过外培和内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XXX等老师28人次在区、市、省级的教学比武、说课比赛中获奖。老师们撰写的论文、反思、案例、通讯余篇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种奖励)。
二是创建了品牌园所文化。我园非常注重园所文化建设,对园所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幼儿园的园所环境,凸显了“美的文化”、“爱”的文化和“乐”文化。无论是建筑、雕塑、标牌、墙饰,还是口号、规章制度等,都充分体现幼儿园的特色方向、办园理念,使它成为师幼的心理行为及推动力,也使每一位来访者感受到浓郁的特色(品牌)氛围。同时,幼儿园还开创了独具特色的系列园所文化活动,如XXXXX等。
三是夯实了品牌教育特色。我园坚持让幼儿“在操作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在合作中学、在快乐中学“,坚持幼儿发展的启蒙性、基础性、全面性及本土学校基础教育课程学习的对接性,努力为孩子提供丰富适宜的课程,积极探索特色教育,综合主题教育、蒙特梭利教育、舞蹈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轮滑教育、英语教育等开展的有声有色,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教育获奖)幼儿园课堂敞开成为省内外幼教同行的参观学习阵地,经常接待兄弟园来园观摩听课学习,教育教学水平和示范作用受到了同行的一致直好评和领导的一致肯定。
(三)以协调发展为基础,确保我园幼儿事业平稳发展
1、集体领导,园长负责,各司其职,互相配合。
2、明确工作中心,充分发挥潜能。幼儿园的工作虽分工不同,但都紧紧围绕“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这个中心来工作。哪怕是后勤人员,也紧密与教学工作相连,真正实现了“后勤不后”的工作目标。
3、坚持例会制度,加强部门之间沟通。目前,我园每月定期召开园务会。各部门汇报本月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和问题,推举各部门新举措、新思路。例会制度确保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形成了你追我赶、争优争先的工作氛围,为园内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
4、重视与外界的协调工作。树立了一种大发展的策略,协调处理好各级各类社会关系,和谐相处、真诚以待,使幼儿园的发展更顺畅、更和谐。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总结这几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绩,结合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我们有四点深刻体会。
(一)谋划推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只有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幼儿教育工作的正确思路、推进幼儿教育工作的政策措施、领导幼儿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才能确保幼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谋划推进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在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所在。谋划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只有这样,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才能不断推上新境界。
(三)谋划推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幼儿教育工作必须始终追求的价值取向。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坚持以教师、儿童为根本,才能真正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谋划推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这个关键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勇于创新,永不停滞。幼儿教育工作今天的成就源于改革创新,明天的发展有赖于改革创新。坚持不懈地深化幼儿教育事业改革,是我园的好传统、好经验,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扬,这是幼儿教育事业的活力所在、希望所在。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主要问题
尽管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又有了新的提高,但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标准和实践本质来衡量,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通过反复调研、分析、聚焦、提炼,我们认为,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领会还不够系统和深刻。尽管我们坚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育儿水平的重要渠道,坚持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改造主观世界,但是在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科学内涵、根本要求的领会、理解上还不够系统和深刻,有时思路还不十分清晰、措施还不够有力。
2、职工队伍建设全面发展不够。幼儿园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突出人才优势。目前幼儿园虽然培养了一些在全市小有名气的优秀教师,但从整体来看名师队伍还不够强大,职工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特色建设效果不够突出。虽然我园在探索特色教育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蒙氏教育、舞蹈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轮滑教育、英语教育等得到了家长和本市同行的一致好评。但这些特色创建更多的还只是体现在活动上,对特色创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成果。
4、实现科学发展的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改进。这些年来,我们把队伍作风建设作为保障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下大气力抓在手上,使全园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有了很大转变。但是仍存有差距,主要是:有些同志主动创新意识不强,仍然靠惯性思维工作;有些员工全局观念不强,缺乏从园发展全局谋划工作的意识;有些员工干事创业的精神不强,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还不高;有些员工思想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与幼儿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员工队伍作风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继续抓出成效。
(二)原因分析
上面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方面原因,也有主观方面原因。
从客观上看,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改革中的问题,解决得不彻底、不到位是客观条件所限。这些年来,我园育儿事业的改革是不错的,探索出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但受国家其他方面配套改革的制约,不可能走的过快、超越过多,只能适度超前、稳步推进,改革到位还有一个过程。
从主观上看,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不强,还没有完全摆好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关系,平时忙具体业务工作多,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少,政治理论功底还不够扎实。二是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不强,对科学发展观指导作用的认识不深刻,还不能自觉从科学发展观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幼儿教育工作。三是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与我园发展面临的任务相比,与幼儿教育事业向纵深推进的要求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园幼儿事业的推进及难题的破解。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园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幼儿园品牌建设为重点,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努力推动我园幼儿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谋发展、促和谐、创特色”为工作主题,扎实推进幼儿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和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是在加强思想建设下功夫,继续提高理论水平。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认真抓好、抓实、抓细,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坚持自学,形成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学风。坚持理论学习与我园幼儿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探索新时期幼儿教育事业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新时期教育规律,用理论作为强大思想武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发展的实践,努力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二是在加强安全管理上下功夫,确保幼儿安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幼儿园的安全特别是幼儿的安全,事关社会和谐和家庭幸福,建立建全包括开展活动、食品卫生、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和儿童接送、门卫管理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机制。发现隐患及时监控和整治,严防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幼儿的安全。
三是在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工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指引下,把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和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温暖人的工作融合在一起,创造温馨、舒心、和谐的工作氛围,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以管理促质量,以质量求发展。发扬管理成绩的基础上,深入精细化管理、情感化管理,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再上新水平。
四是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园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一步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严格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完善教师职业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引导教师遵守师德、开拓进取、敬业奉献。加大对新任教师的职前培训力度(每两周一次),有计划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业务培训和技能锻炼,不断提升保教能力和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团结进取、爱岗敬业、勇创一流的教师队伍。
篇7
生态性原则和探究性原则
我们不知道孩子闻到花香、果香或木香时会不会有感觉;我们不知道孩子亲手喂养小动物会有什么样的内心体会;我们也不知道孩子投身绿色自然怀抱中的所思所想,但是我们知道只有给孩子提供的环境与他们的生命碰触或链接时,环境教育就变得更加有意义。
注入情景性,让幼儿身临其境 我们给乐环境注入了生态情景元素,有目的地为幼儿创设最接近自然的场景,让幼儿有置身其中的生态情景感。如选取了自然环境中最常见的“粉绿色”为整个园区环境的主色系,对连接门厅的各个走廊都进行了“绿色带”的延伸,并配置了原生态材质桌、椅、床、大型玩具等。激发幼儿探究原生态的欲望。
渗透标识性,让幼儿有心灵碰触感 在生态教育过程中有很多生态环保知识及养成习惯。我们在园区各楼道口精心创设了多个环保节日的图文主题墙,如“植树节、爱鸟周、无烟日、环境日、地球日、动物日”等,并结合节日与主题教育的契机及时记录,呈现孩子们追随探索的足迹。
所谓探究性,即所创设的环境能够引发并支持幼儿主动探究与学习,从而形成认知新经验。这种环境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是进行生态教育的最佳阵地。实践中我们以生态教育的需要为依据,创设与课程相匹配的探究环境。比如,幼儿生态主题教育中大都有植物的认知内容,如何更好地让幼儿认知植物,亲近自然,而幼儿最喜爱并熟悉的动植物莫过于接触最多的水果和动物,我们给每个班级提供了独立的种植园地,让幼儿在充分观察体验动植物的成长过程中激发探究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独特性原则和互动性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所幼儿园的名片,是一所幼儿园办园特色的外在体现。本园在创设环境过程中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依托常州特色资源“剪纸、梳篦”等,以幼儿的参与为主线,整个走廊、墙饰分别布置着“中国民俗风情”,形成金坛剪纸、龙城梳篦一条街等,让幼儿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吸收知识,初步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农村幼儿园还可以充分发掘农村的自然潜力进行户外活动场地、室内走廊、墙饰的环境创设。一片草地,几棵绿树和一条蜿蜒小径,都可以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随意坐、躺、爬、打滚,享受阳光的沐浴。
环境与幼儿互动 马拉古奇曾说:“教育是由复杂的互动的关系所构成,也只有‘环境’中各个元素的参与,才是许多互动关系实现的决定性关键。”因此,创设新鲜的、动态的环境是幼儿教育的艺术之一。
环境与课程互动 第一,环境生成课程。把环境创设权交给孩子,把环境空间留给孩子,留下幼儿发展的过程,使每一个主题环境的创设成为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使主题背景下创设的环境成为典型动态型环境,成为同伴间信息交流的平台,吸取知识的平台,教师与孩子对话的平台。如“丰收的秋天”主题活动中,奔牛实验幼儿园的老师们充分利用园本资源,和孩子一起体验收获的快乐,摘棉花、拔萝卜、收玉米、品尝活动。第二,课程创设环境。由于幼儿不能只被动地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知识经验、能力和意愿对客观环境做出选择性反应,并主动地与这些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例如,在幼儿园用幼儿的作品作为装饰,随处可见的幼儿作品,不但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环保性原则
生态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节能环保,因此要让这一理念根植于孩子心中。实践中我们小手牵大手,通过亲子合作废物制作开展环保时装秀表演活动,让孩子在做做、玩玩、跳跳、秀秀中感悟低碳环保的乐趣,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时在大门口向家长发出“变废为宝――收集废旧物品大行动”的倡议,引导孩子争做“环保小卫士”,让幼儿将收集到的废旧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制作标识,并在熟悉材质的基础上自主商量、合作制作有用的玩具或体育器材。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但获得了协商、交往、合作、探究、想象、创造等能力的锻炼与提高,而且在这趣味盎然的互动操作和游戏玩耍中还感受到了废物利用的乐趣与价值,体验到“环保小卫士”的光荣与自豪。正是这刻骨铭心、触及心灵的互动环境使我们的生态教育更富有成效。
篇8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探索
1.幼儿园环境创设要遵循的前提原则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注重适宜性,即要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能力等,只有适宜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环境,才能起到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例如,我园曾经有一个班,试着创设了民间游戏环境,在教室内布置一些游戏图片,教师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图片,让幼儿们根据各自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一环境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是这种游戏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验证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要使创设的情境适宜幼儿,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创设环境前,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学情,目的是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二是在创设环境中,教师能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表现,明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三是在创设环境后,教师要精心策划,与幼儿一起参与游戏环境,教学相长,同学同乐。
2.幼儿园环境创设要重视三维空间环境
幼儿上课的教室是最主要的学习活动环境,要重视这里的室内外空间,科学布置,合力创设,要展现丰富多彩的知识信息,有利于幼儿知识的拓展。在幼儿园常规生活中,作为幼儿教师应根据所教内容和所创设的环境,恰当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接受熏陶、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具体做法举例如下:第一,充分利用地面、墙面,在地面、墙面上展示与教学相匹配的内容,使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能有所收获。第二,在空间的布置中,悬挂一些有教育性的物品。悬挂物可选照片、图画,以及幼儿自己的图画、手工作品等,这对孩子既有教育性,也能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3.幼儿是环境的主人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对于环境布置,往往是教师依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想象,为幼儿精心打造,常常难以受到幼儿的欢迎。一位学者曾说过:经过幼儿自己动脑筋想象和自己动手劳动而设计的环境,印象更深,不容易忘记,也更加珍惜。如果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环境,难免会脱离儿童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放手去引导幼儿学会自己布置、创设环境,培养他们的动脑、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在创设过程中,孩子们观察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参与的快乐。幼儿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体会到了“我能行”、“我是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表现出“我的环境我创造”、“我的环境我喜欢”,真正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从小培养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
4.幼儿环境源于幼儿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种环境,而真正适合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是从生活中探索和提炼出来的,这样的环境具有教育性。幼儿的身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想让环境适应幼儿的发展,这就需要教育者创设随着幼儿的成长而发展的环境。因此,我们要把环境的创设定位在“伴随幼儿一起成长的充实生活”,即幼儿以小主人的身份参与到创设教育环境的过程中,“在教育中生活,在生活中教育”,因为真正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源于生活。
5.幼儿动态环境的创设
动态环境能很好地引发幼儿的活动欲望,不断变化的环境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正是鼓励幼儿积极学习的因素之一。动态环境的创设正是满足了好奇心的需要,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幼儿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幼儿的情况等因素,适时变化,鼓励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参与。教师要正确引导,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及时总结,讲过程、谈收获、说想象。幼儿的发展和成长是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环境的创设在幼儿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纲要》中关于幼儿环境的要求,其核心精神就是要为幼儿创设健康成长的环境。为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要调动社会各界来创设良好的园内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二、幼儿园环境利用的实践
关于幼儿园环境的利用,目前也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做法值得借鉴。例如在瑞吉欧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教师的做法所遵循的理念是:幼儿园所有的空间对幼儿的教育皆有用处;环境要随着幼儿的需要而变化,让幼儿和环境亲切“对话”。又如在蒙氏教育中,其核心理念是:创设有准备的环境以及家的感觉,幼儿环境的利用要达到教育性、主体性、艺术性目标。
1.幼儿园教育和自然环境的联系与利用
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充分利用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自然环境是大自然的恩赐,用好自然环境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有社会教育意义。例如冬至到了,幼儿教师可结合这个节气的风土人情,和学生包饺子,给学生讲冬至的故事。再如,春暖花开的时节,幼儿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春意盎然的景象,还可以讲述春天里的故事,使幼儿更深刻地体会春天的含义及特点。
2.幼儿园课程和创设环境的联系与利用
幼儿教师在对环境创设时,要特别重视墙饰与课程的联系。墙饰可以把课程内容直观地展现出来,既是课程的延伸,也使幼儿自身的体验更直观、更丰富,从而巩固课程所学。例如:我园曾举办的主题活动——“惊奇一线”,其目的是让孩子们从自身感受中体会“线”的作用。活动步骤如下:首先,教师指导幼儿在中国地图上把学生去过的城市先找出来作上标记,让学生感受“线”路的分布;其次,教师引导全体学生统计曾经使用过的“线”;再次,学生先小组之间分享,接着推举代表在全班交流在各地见过的不同的“线”,教师帮助学生制作关于“线”的统计表,进而引导学生在相应的地图上标示。这种展示交流,给学生以真实的体验和直观的视觉,使幼儿在创设的环境中交流,从而获得新知;将幼儿的原有经历与课程有机联系,与课程形成一个整体,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3.艺术审美教育和幼儿学习的联系与利用
在教学实践中,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是同时存在的,艺术审美教育与各领域教育是相融合的。其实,艺术审美教育和幼儿学习紧密联系,是幼儿学习过程与环境创设过程的有机融合。像上文提到的墙饰环境对幼儿知识的吸收、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还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艺术、设计等兴趣。在艺术中帮助幼儿获得知识、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不失为幼儿教育的一个好方法。
篇9
1、多元智能理论观点对幼儿教育的重要启示霍华德•加德纳综合神经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科学概念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近20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世界各国倍受关注与认可,成为了指导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1.1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很具有实用价值的智能定义。智能是三种能力的综合,即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供至少在一种文化中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的综合。
1.2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了智能多元性。每个人都至少具备8种智能,这8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加德纳的智能多元性引导人们走出以单一标准衡量人的智能发展状况的误区,以多元多维的角度,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人的智能面貌,为我们客观地评价人以及教育更好地实现其全面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1.3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智能平等观。每种智能单元之间不存在等级差别,在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因此,人的聪明智慧体现在各方面。如善于与人交际的人其智慧体现在人际交往范畴内,善于用色、构图、想象的人其智慧体现在绘画创作上。
1.4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了个体内多种智能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人的8种智能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在一个人身上8种智能的发展水平并非一样高,显示出参差不齐,有的智能呈现出相对高的水平,有的智能呈现出相对低的水平,而其优势智能往往是其进行思维、学习及表现的最佳方式。因此,针对个体幼儿我们要认真观察分析其各项智能发展状况,以发现实施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与具体方法。
1.5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了个体间在智能特点上存在的差异性。8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体现的程度及组合方式有明显的不同,表现在有人8种智能全能,有人某几项或某一项突出。这样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相对优势的领域与相对弱势的领域,构成了人的智力特点的独特性,导致了不同人有着不同的认知及自我价值实现方式。如一个不善于交往的人却可能是著名的画家,一个不善言表的人却可能是数学家或科学家。它启示着教育要避免“一刀切”,实现因材施教。
1.6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了智能是先天与后天的共同产物。智能的形成既有先天的基础,又有赖与后天的开发。因此,启示教育关注人本身的先天特质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影响价值。我们要相信:“每个儿童都是各具智力特点,内含巨大发展潜力的幼苗”,对大多数人而言,只要教育得当,每个人的8种潜能都能得到较高的发展水平。
2、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探索创新教育的思路
2.1尝试师幼共同建构式主题系列活动,探索突出“潜能充分开发”的课程整合模式。
2.1.1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实施课程整合,实现多元教育途径在幼儿教育中的综合运用。即,教师运用适宜、自然的方式将语言、数学逻辑、音乐、空间知觉、人际交往、自省、肢体、自然观察等8种智能培养及创造实践综合能力培养渗透在教学活动、多种综合性区域游戏活动、日常随机教育及家园共育各环节中。
2.1.2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注重幼儿的“潜能充分开发”。主要体现在:
(1)教师在确定大主题方向及在此方向下选择、安排具体活动时,以幼儿当时的兴趣与困惑(发展需要)为前提。
(2)在构建主题系列活动中,教师注意与幼儿一同充分挖掘符合幼儿发展特点与发展需要的实际问题,并面对问题教师充分支持、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与创造。
(3)在开展主题系列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树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教师扮演着积极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如,教师注意观察、捕捉幼儿主动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肯定,积极为幼儿建构良好的动力机制;教师运用适宜的指导方法开拓幼儿思路,使幼儿的实践与创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教师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引导幼儿运用适宜的方式,在适宜的环节充分进行富有个性化的实践与创作。
(4)在活动中体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平等性,使幼儿实践与指导之间形成良好的互相促进、互相渗透的关系。如,教师从幼儿积极实践与创作的活动行为中把握其实施教育的依据的同时,积极反思教育实施效果,主动调整自身教育观念及教育策略。
2.2尝试连续性个案观察记录分析,探索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观点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个体内8种智能水平存在差异”,即一个人既有相对优势的智能领域和相对弱势的智能领域。这一观点提示教育要充分挖掘幼儿创造潜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2.1了解幼儿创造性特点和每个幼儿不同的智力特点(包括其优势领域是什么,弱势领域是什么),确定最佳教育切入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因材施教方案。
2.2.2肯定幼儿的优势智力领域,帮助幼儿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鼓励幼儿在优势智力领域中更加大胆表现和创新,使幼儿形成自信等良好个性品质,提高幼儿在相对优势的智能领域中的创造兴趣和能力。
2.2.3促使幼儿实现其优势智力领域的智力特点与意志品质向弱势及其他智力领域的迁移。要有效实现这一迁移需要教师给予两方面的援助,一方面是精神上的援助,及不断鼓励幼儿,增强幼儿自信心,使幼儿敢于面对和挑战其弱势领域的活动。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给予物质上的援助,即,在幼儿喜欢从事的活动中渗透幼儿从事弱势领域活动的材料,引发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从事弱势领域活动(幼儿从事弱势领域活动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对弱势领域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弱势领域智能的目的。
篇10
儿园”。
一、“美”的背景
党的“十”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概念是新的,“美丽中国”美在自然,美在生活,美在文化,更美在人文。
吴中区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将坚持“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目标定位。大力实施“走进太湖时代”发展战略,以“美丽吴中、美在太湖”为核心主题,推动吴中明天更美丽、更美好。
胥口镇位于美丽的太湖之滨,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以伍子胥为代表的吴国历史文化,主要包括端午民俗文化、抬猛将等。这些都是珍贵的民间艺术元素。
胥口镇构建了“三个一”文化:一支笔――胥口镇是“中国书画之乡”“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一把刀――“香山帮”古建技艺世界闻名;一根藤――胥口的藤器编制技技艺远近闻名。这些都是幼儿表现美的源泉。
依托胥口中心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品牌,书画、作文及竹笛等特色为后盾与资源。
二、“美”的提出
我园前身是胥口中心幼儿园,经过不断努力,在“九五”课题《农村幼儿园自然角在幼儿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中获吴县市学校主课题研究成果三等奖;在“十五”课题《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的研究》中获得吴中区学校主课题研究成果三等奖;在“十一五”课题《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表现力》中获得区级课题成果三等奖;在“十二五”课题《革命传统教育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获得市级立项。这些都为我们新的胥口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今后的科研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将传承出新,综合音乐、美术、文学各学科,彰显大艺术美,为我们胥口中心小学的艺术特色教育做好幼小衔接,并构建幼儿园的园本特色。除了在艺术领域做强做大,我们还要把艺术或审美诸原则渗透到幼儿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以艺术教育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带动整个幼儿园的发展。
我园的园训是“美”,办园理念是“成就美”,办园宗旨是“奠定美好基础,提升生命质量”。艺术教育主要通过审美来实现,我们要把“美”的理念以我园独有的地方文化背景及特色观照。儿童正是艺术化生存的典范,他们的存在方式也就是一种“我审美故我在”的方式。
三、“美”的特性
1.从实施途径看,它体现的是“陶冶性”
“美”,从它的本性来看,它具有直觉性、情感性和功利性,向受教育者施加审美影响,愉悦他们的性情,从而达到性情和心灵的陶冶、塑造的目的。我们的“美”,无论是艺术领域还是其他领域,抑或幼儿园管理等,都追求“陶冶性”。
2.从实施方式来看,它体现的是“无痕性”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幼儿教育也未尝不是如此。我们的“美”通过园所环境、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开展审美教育,还包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和幼儿游戏。
3.从实施目标来看,它体现的是“创造性”
美的教育目标是为了造就适应不断发展的未来社会的新人,促进幼儿逐步形成初步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幼儿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和表现美以及初步创造美的能力。
4.从实施作用来看,它体现的是“交融性”
美的教育是播种美的种子,灌溉美的方法,收割美的收获,分享美的成果。美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最终目标是个体与社会、与自然的交融统一。具有相互性原则和形象性原则,提高受教育者心理功能的协调活动。
四、“美”的体系
1.用环境之美熏陶美的情感
环境是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的重要资源。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幼儿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在幼儿园,从园舍建设到整体环境,从班级环境到每一个角落的环境的创设中,都注重体现美的特色以此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利用周围自然物进行美育,在散步中观赏幼儿园及其周围的环境美。在大自然中,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创造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利用影视、美术作品等艺术手段让幼儿感知大自然美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引导幼儿去认识、感受、观赏社会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2.用科学之美激发美的理想
幼儿的日常生活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最初的美感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美是幼儿最接近、最熟悉、最容易感知的。引导幼儿发现、认识周围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物的美。在幼儿园,与教师、保育员、同伴交往过程中的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劳动美;在家庭生活开展家庭美育:家庭环境美、成员形象美、气氛祥和美。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和美、艺术是相通的,它们都能使人达到完美并同时发展人自由的天性。游戏虽然不是艺术,却具有艺术的趣味。费洛伊德说:“每一个游戏着的儿童与创造性作家一样,是在创造一个他自己的世界,或确切地说,他是在以一种使自己快乐的新的方式重新安排他世界里的东西。他非常认真地对待他的游戏,他向游戏赋予了极大的情感……创造性艺术家与游戏中的儿童是一样的。”在这里可以充分让幼儿展现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中的美。
在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遵循适应幼儿发展的科学规律,力求能够像披一件魔衣那样换上儿童的灵魂,并且能够放弃成人的智慧,以便拥有儿童的智慧。让幼儿知道什么才是美的,怎样的表现是美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审美判断力,鼓励幼儿积极表现美的行为。
3.用艺术之美培养美的创造
(1)让美术点染幼儿快乐童年。让幼儿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中感受到美,使幼儿掌握恰当的美术表达技能,通过美的表现和创作的活动,使幼儿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
(2)用文学滋养孩子快乐成长。让幼儿在感受文学作品的美的同时,会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发挥自己的语言创造力,把心灵中的美传播在语言、文学作品之中。
(3)让音乐陶冶幼儿高尚情操。每个幼儿的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作用就是使这颗种子发芽。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幼儿,让音乐的美通过各种感觉渠道融入幼儿的心田,汇成幼儿愉快的、积极向上的生命动力。
4.用美的行动践行美的行为
我们实施美育的座右铭是:“我们的美育不是要培养了不起的艺术人物,而是要培养幼儿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成为一个具有更加美好心灵的人。”席勒说:在美的直观中,心灵是处在规律与需要之间恰到好处的中点,它同时避免了规律和需要的强制。
幼儿方面:让美的种子根植孩子的心田。借助艺术的规律,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使幼儿亲近美,得到心灵的成长。
团队成员:以幼儿园“美”的特色建设和园所发展为共同的价值追求,灵性生长,百花齐放,和谐共进。
五、“美”的核心理念雏形
1.园训:美
“美”含义广阔,但简单的一个字高度概括了我园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内涵,寓意着这是一个美丽的幼儿园,里面有美丽的环境、美丽的人和美丽的事物。他们在美丽的幼儿园生活、学习和工作会越来越美。
2.园风:爱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丽的事物人人喜欢并为之向往和追求。所以要在全园形成大美意识,营造爱美的氛围。让幼儿和团队成员大胆去感受美、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用美的心灵感悟美的世界。
3.办园理念:成就美
幼儿教育是充满艺术和智慧的工作,我们要在幼儿的心灵中播种一颗美的种子:用环境之美熏陶美的情感、用科学之美激发美的理想、用艺术之美培养美的创造、用美的行动践行美的行为。
4.办园宗旨:奠定美好基础 提升生命质量
一切都为了提升每一个幼儿的生命质量而奠定美好的基础
5.管理理念:科学管理 构建美丽
科学建立美的形式,创造美的学问,按照美的法则塑造、构建美的员工和幼儿。总而言之,按照美的规律施行一切教育活动。
虽然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但一切都在按照“美”的构建雏形在悄悄演绎,有计划就会有扎实的行动。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新园有精彩的呈现。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张亚军.给幼儿园园长的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2]虞永平.学前教育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12.
[3]边霞.儿童的艺术与艺术教育.凤凰出版传媒集团[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07.
[4]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